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五十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五十九卷目录

 钱钞部纪事二

食货典第三百五十九卷

钱钞部纪事二

《宋书·武帝纪》:初,高祖家贫,常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
《魏书·刁雍传》:雍父畅,司马德宗右卫将军。初,畅兄逵以刘裕轻狡薄行,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执而徵焉。及裕诛桓元,以嫌故先诛刁氏。雍为畅故吏所匿,奔姚兴。
《宋书·孝义传》:郭世道,尝与人共于山阴市货物,误得一千钱,当时不觉,分背方悟。请其伴求以此钱追还本主,伴大笑不答。世道以己钱充数送还之,钱主惊叹,以半直与世道,世道委之而去。
《隐逸传》:刘疑之,元嘉初,徵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
沈道虔,冬月无复衣,戴融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
《南史·宗越传》:越补郡吏。太守夏侯穆,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刀楯步出,单身挺战,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买马。
《隐逸传》:朱百年入会稽南山,伐采若为业。以若置道头,辄为行人所取,明旦已复如此,人稍怪之,积久方知是朱隐士所卖,须者随其所堪多少,留钱取若而去。《宋书·周朗传》:朗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上书曰:农桑者,实民之命,为国之本,若重之,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今且听市至千钱以还者用钱,馀皆用绢布及米。
《南史·朱修之传》:修之为荆州刺史。去镇之日,秋毫无犯。计在州以来,然油及私牛马食官谷草,以私钱六十万偿之。
《宋书·沈庆之传》:庆之开府仪同三司,辞。改封始兴郡公,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听以郡公罢就第,月给钱十万,米百斛,庆之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示人曰:钱尽在此中。身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优近,求改封南海郡,不许。
《南史·柳元景传》:元景为尚书令,加开府仪同三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菜得钱三万,送还宅。元景怒曰:我立此园种菜,以供家中啖耳,乃复卖以取钱,夺百姓之利耶。
《南齐书·祥瑞志》:泰始中,世祖于青溪宅得钱一枚,文有北斗七星双节。又有人形带剑。及治盆城,又得一大钱,文曰太平百岁。
《张欣泰传》:欣泰父兴世,宋左卫将军。元徽中,兴世在家,拥雍州还资,见钱三千万。苍梧王自领人劫之,一夜垂尽,兴世忧惧感病卒。欣泰兄欣华时任安成郡,欣泰悉封馀财以待之。
《南史·循吏传》:甄法崇孙彬。尝以一束苧就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苧还,于苧束中得五两金,彬送还寺库。道人惊云:近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彬坚不受,曰:五月披羊裘而负薪,岂拾遗金者也。
《齐武帝纪》:永明六年秋,齐兴太守刘元宝于郡城堑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
《南齐书·祥瑞志》:永明七年,齐兴太守刘元宝治郡城,于堑中获钱百万,形极大,以献台为瑞,世祖班赐朝臣以下各有差。
十年,齐安郡民王摄掘地得四文大钱一万二千七百十枚,品制如一。
《南史·循吏传》:范述曾,为永嘉太守。励志清白,明帝徵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馀万,一无所受,惟得白桐木火笼朴十馀枚而已。
《何尚之传》:尚之孙引,居若邪山云门寺。梁武帝践阼,有敕给白衣尚书禄。引固辞。又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又不受。
《梁书·韦睿传》:初,昌义之,请曹景宗与睿会,因设钱二十万官赌之,景帝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
《南史·吕僧珍传》:初,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及僧珍生子,季雅往贺,署函曰钱一千。阍人少之,弗为通,强之乃进。僧珍疑其故,亲自发,乃金钱也。
《谢弘微传》:弘微孙朏,朏子谖,为东阳内史,及还,五官送钱一万,止留一百。答曰:数多刘宠,更以为愧。《梁书·良吏传》:何远为武昌太守。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连水还之。
《南史·萧思话传》:思话子惠明,惠明子视素,梁天监中,位丹阳尹丞。初拜日,武帝赐钱八万,视素一朝散之亲友。
《梁·宗室传》:临川静惠王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馀间帝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馀万豫章王综以宏贪吝遂为钱愚论
《梁武帝诸子传》:南康简王绩寡玩好躬事俭约所有租秩悉寄天府既薨后少府有南康国无名钱数千万
《江夷传》:夷元孙禄先为武宁郡颇有资产积钱于壁壁为之倒迮铜物皆鸣人戏之曰所谓铜山西倾洛钟东应者也
《梁武帝纪》:大同十年,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各赉钱二千。
《谢弘微传》:弘微曾孙举举兄子侨素贵尝一朝无食其子启欲以班史质钱答曰宁饿死岂可以此充食乎
《周文育传》:文育与王劢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陈书·沈炯传》: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释褐为吴令侯,景将宋子仙爱其才,逼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魏书·崔元伯传》:崔和,平昌太守。家巨富,而性吝啬,埋钱数百斛。其母李春思堇,惜钱不买。子轨,字启则,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后为仪同开府铠曹参军,坐贪污,死于晋阳。
《北史·魏道武七王传》:阳平王熙元孙庆智,性贪鄙。为太尉主簿,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钱,得便取之,府中号为十钱主簿。
《魏景穆十二王传》:济阴王小新成孙诞绍封。累迁齐州刺史。在州贪暴,大为人患。有沙门为诞采药,还见诞,问外消息,对曰:惟闻王贪,愿王早代。诞曰:齐州七万家,吾至来,一家未得三斗钱,何得言贪。
《北齐书·王则传》:元象初,除洛州刺史。性贪惏,在州取受非法,旧京诸像,毁以铸钱,于时世号河阳钱,皆出其家。
《慕容俨传》:俨,衣冠甚伟,不好读书,颇学兵法,工骑射。除赵州刺史,赐帛一千疋、钱十万。又讨贼有功,赐帛一百疋、钱十万。
《北史·王昕传》:昕,少好笃学,能诵书,太尉、汝南王悦辟为参军。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拾之,昕独不拾。《隋书·郑译传》:译复爵沛国公,上令内史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乾。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画墁录》:唐高祖武德初,铸开通钱仰篆隶八分体十文重一两为开通元宝亦曰开元通宝背有眉乃大复窦后指甲痕也进样时误以甲承之其铜剂后人皆不能法今独隶体钱行于世八分与篆体钱皆不复见矣开元之谶已见武德年宝
《旧唐书·食货志》: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合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珍珠船》:帝诏郡国铸开元钱妃指甲误触模治吏不敢换迄今钱背有甲痕焉
《旧唐书·儒学传》:欧阳询子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书。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通慕名甚锐,昼夜精力无倦,遂亚于询。
《唐书·王义方传》:义方为御史时,买第,后数日,爱庭中树,复召主人曰:此佳树,得无欠偿乎。又予之钱。其廉不贪类此。
《郭震传》:震,字元振,年十六,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旧唐书·崔义元传》:义元子神庆,拜并州长史。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
孔帖员半千称:张鷟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青钱学士。
《唐书·李峤传》:峤为成均祭酒、平章事。武后将建大像于白司马坂,峤谏:造像虽俾浮屠输钱,然非州县承办不能济。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今造像钱积十七万缗,若颁之穷人,家给千钱,则纾十七万户饥寒之苦,德无穷矣。不纳。
《朝野佥载》: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籍引铨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其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愔默而不言
《旧唐书·元宗纪》:先天二年九月,宴王公百寮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官及诸司三品已上官争拾之。
《裴耀卿传》:耀卿,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贯。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此公卿盈缩之利耳,不可以之求宠也。
《元宗纪》:开元二十六年,长安、万年两县各与本钱一千贯,收利供驿,又河南、洛阳两县亦借本钱一千贯,收利充人吏课役。
《开元天宝遗事》:王元宝都中巨豪也常以金银叠为屋壁上以红泥泥之于宅中置一礼贤堂以沉檀为轩槛以珷玞甃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线穿钱甃于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
《唐书·韦伦传》: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由是役用减,鼓铸多矣。
《王玙传》:玙,方庆六世孙,少为礼家学。元宗在位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广修祠祭,靡神不祈。玙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天子入其言,擢太常博士、侍御史,为祠祭使。玙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觋。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玙乃用之。肃宗立,累迁太常卿,又以祠祷见宠。
《第五琦传》: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琦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既当国,又铸重规,一代五十。会物痛腾踊,饿馑相望,议者以为非是,诏贬忠州长史。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旧唐书·礼仪志》:永泰二年,国子学成,宰相军将已下子弟三百馀人,皆衣紫衣,充学生房,设食于廊下。贷钱一万贯,五分收钱,以供监官学生之费。
《唐书·刘晏传》:第五琦始榷盐佐军兴,晏代之,法益密,利无遗入。初,岁收缗钱六十万,末乃什之,计岁入千二百万,而榷居太半,民不告勤。京师盐暴贵,诏取三万斛以赡关中,自扬州四旬至都,人以为神。至湖峤荒险处,所出货皆贱弱,不偿所转,晏悉储淮、楚间,贸铜易薪,岁铸缗钱十馀万。其措置纤悉如此。
《陆贽传》:贽,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请为忘年交。既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
《云仙杂记》:张延赏判度支有狱颇冤滥公召吏严戒旬日须了明日案上有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怒更促之明日帖子云五万贯公亦怒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遂止不问所亲问之公曰钱至十万通神矣无不可为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也
《酉阳杂俎》:建中初有河北军将姓夏弯弓数百斤尝于毬场中累钱十馀走马以击鞠杖击之一击一钱飞起六七丈其妙如此
《唐书·卓行传》:阳城,拜右谏议大夫,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四年,李泌以京官俸薄,请取中外给用除陌钱,及阙官俸外一分职田、额内官俸,及刺史执刀司马军事等钱,令户部别库贮之,以给京官月俸。岁得钱三百万贯,谓之户部别处钱。
《老学庵笔记》:唐小说载李纾侍郎骂负贩者云头钱价奴兵头钱犹言一钱也俗语云千钱精神头钱卖亦此意云
《何氏语林》:于頔镇襄阳庐山符戴赍书就于乞买山钱百万千即时与之
《唐书·卫次公传》:次公,除太子宾客。久乃为陕、虢州观察使,蠲横租钱岁三百万。
《许孟容传》:孟容,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京师豪右大震。
《崔戎传》:云南蛮乱成都,诏戎持节剑南为宣抚使。奏罢税外姜芋钱;当赋钱者率三之,以其一准缯布,优其估以与民;绥招流亡。凡废若置,公私莫不便之。还拜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吾重矫激以夸后人也。
《李晟传》:晟子听,为蔚州刺史。州有铜冶,自天宝后废不治,民盗铸不禁。听乃开五炉,官铸钱日五万,人无犯者。
《田弘正传》:弘正子布,拜魏博节度使。禄奉月百万,一不入私门,又发家钱十馀万缗颁士卒。
《牛僧孺传》:僧孺,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是遂以相。
《珍珠船》:王庭凑尝召五明道士卜掷卦三钱皆舞酉阳杂俎宝历中荆州有卢山人潜逝至复州界维舟于陆奇秀才庄门或语陆卢山人非常人也陆乃谒陆时将入京投相知因请决疑卢曰君今年不可动忧旦夕祸作君所居堂后有钱一甒覆以板非君有也钱主今始三岁君慎勿用一钱用必成祸能从吾戒乎陆矍然谢之及卢生去水波未定陆笑谓妻子曰卢生言如是吾更何求乎乃命家童锹其地未数尺果遇板彻之有巨瓮散钱满焉陆喜其妻以裙运纫草贯之将及一万儿女忽暴头痛不可忍陆曰岂卢生言将徵乎因奔马追及且谢违戒卢生怒曰君用之必祸骨肉骨肉与利轻重君自度也棹舟去之不顾陆驰归醮而瘗焉儿女豁愈矣
《云仙杂记》:西门季元造二色酒白酒中有墨花雀道旅以金银铜钱来酤曰以我三样钱买君二色酒欲辞得乎
《唐书·李景让传》:景让,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亟论不可,遂知名。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始,贫乏时,治墙得积钱,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禄,犹菑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闭坎。
《归崇敬传》:崇敬子登,登子融,元和中,及进士第,累迁左拾遗。事文宗为翰林学士,进至户部侍郎。开成初,拜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卢周仁以南方屡火,取羡钱亿万进京师。融劾奏:天下一家,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周仁陈小利,假异端,公违诏书,徇私希恩。恐海内效之。请重责,还所进,代贫民租入。诏不从,置钱河阴院以虞水旱。
《柳公绰传》:公绰子仲郢,拜京兆尹,政号严明。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钱者,不答。既,淮南铸会昌字,久之,僧反取为钟钹云。《寓圃杂记》:嘉定宣嗣宗为中书舍人宣宗幸内阁以银钱撒地令诸从官竞取嗣宗俟诸臣取毕徐拾一文
《唐书·郑綮传》:綮补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州独完。岁满去,赢钱千缗藏州库。后他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
《云仙杂记》:龙山康甫慷慨不羁每日置酒于门邀留宾客不住者赠过门钱
富人贾三折夜以方囊盛金钱于腰间微行市中买酒呼秦声女置宴
《五代史·刘仁恭传》:仁恭幸世多故,而骄于富贵,筑宫大安山,穷极奢侈,选燕美女充其中。又与道士鍊丹药,冀可不死。令燕人用墐土为钱,悉敛铜钱,凿山而藏之,已而杀其工以灭口,后人皆莫知其处。
《谢彦章传》:彦章,许州人也。幼事葛从周,从周怜其敏慧,养以为子,授之兵法,从周以千钱置大盘中,为行阵偏伍之状,示以出入进退之节,彦章尽得之。及壮,事梁太祖为骑将。
《后山谈丛》:吴越钱氏人成丁岁赋钱三百六十谓之身钱
《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开平四年,梁加王天策上将军王始开天策府乾化元年开冶铸天策钱文曰天策府宝铜质浑厚径寸七分重三十铢二参《前蜀·高祖本纪》:永平元年,铸永平元宝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次子元膺,多材艺,能射钱中孔,尝自抱画毬掷马上,驰而射之,无不中。
《十国春秋·前蜀·高祖本纪》:通正元年二月,铸通正元宝钱。
《南汉·高祖本纪》:乾亨元年王,即皇帝位于番禺国,铸乾亨重宝钱。
二年,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
《前蜀·高祖本纪》:天汉元年春正月,铸天汉元宝钱。光天元年春正月,铸光天元宝钱。
《前蜀·后主本纪》:乾德元年,铸乾德通宝钱。
《闽太祖世家》:龙德二年,铸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
《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唐僖宗时宦者也。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蒱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十国春秋·前蜀·后主本纪》:咸康元年春正月,铸咸康元宝钱。
《楚·武穆王世家》:同光三年王用都军判官高郁策铸铅钱以十当铜钱一已又铸铁钱围六寸文曰乾封泉宝用九文为贯以一当十流行境内商旅出境无所用钱辄易他货去
《后唐书》:朱守殷奏于积善坊后所得古文钱四百五十六文得一元宝四百四十文顺天元宝一十六文守殷进纳敕曰凡窥奇异尽系休明所获钱文式昭元贶得一者伫归于一统顺天者式契于天心道焕一时事光千载殊休继出信史必书宜付史馆《云仙杂记》:赵在礼在宋州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制下移镇永兴百姓相贺曰眼中拔却钉矣可不快哉在礼闻之上表乞还镇朝廷许之在礼每口率钱一千号拔钉钱遂获百万
《十国春秋·闽·贾郁传》:郁为仙游令峭直不容人过正身奉法以风赇吏吏多畏惮之及受代一吏酣醉于庭郁怒曰吾当再典此邑以惩汝吏扬言公欲再来犹造铁船渡海惠宗即位擢郁赞善大夫再令仙游会醉吏为库史盗官钱数万郁署牍尾曰窃铜镪以润家非因鼓铸造铁船而渡海不假炉锤竟抵罪《闽·李仁达传》:仁达更名达称臣于吴越已而与浙兵大败唐师福州城下先是王氏甃城日陶砖者悉以钱文印之随命划去而钱文愈明至是福州为钱氏所有人以为先兆云
《吴越·僧昭传》:昭通术数大为武肃王所重号曰国师一日昭谒王有宫中小儿嬉于侧坠钱数十文王令之曰速收恐人踏破汝钱昭笑曰汝钱欲踏破须是牛方可后忠懿王举族入宋因而国除王生年为丑是牛踏钱之应云
《楚·武穆王世家》:天成四年夏四月下教国内铜钱一直锡钱百
《闽·康宗本纪》:通文元年诏以金钱市马得良马五后晋书右骁卫大将军张始在雍州因春景舒和出游近郊憩于大冢之上忽有黄雀衔一铜钱置之而去未几复于衙院昼卧见二雀相斗毕各衔一钱落于首后所获三钱尝秘于巾箱识者以为大富之徵
《十国春秋·后蜀·田淳传》:淳广政中官龙游县令好谈治乱大略屡陈朝廷得失后主铸铁钱分遣使者徵诸路历年逋课淳言扰民聚财实犯天意而损君道语多剀挚
《南唐·宋齐丘传》:齐丘以丞相同平章事兼知尚书省事未几齐丘亲吏夏昌图盗官钱六百万齐丘特判贷其死烈祖切责所司坐昌图斩齐丘惭称疾求罢省事许之
《闽·景宗本纪》: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
《五代史·杂传》:袁象先子正辞,初以父任为飞龙副使。唐废帝时,献钱五万缗,领衢州刺史。晋高祖入立,复献五万缗,求为真刺史。拜雄州刺史,州在灵武之西,吐蕃界中。正辞惮,不欲行,复献钱数万,乃得免。正辞不胜其忿,以衣带自经,其家人救之而止。出帝时,又献钱三万缗、银万两,出帝怜之,欲与一内郡,未及而卒。正辞积钱盈室,室中尝有声如牛,人以为妖,劝其散积以禳之。正辞曰:吾闻物之有声,求其同类尔,宜益以钱,声必止。闻者传以为笑。
《茅亭客话》:伪蜀进士陈熙载字季和文学之外书画之尤者皆阅而识之郡中好事之家所宝藏者多经其目真伪无所逃焉受均贼署配连州岁馀或有乡人西来因寓书云某在家日于某处埋一铁投壶瓶实以铜钱书若到家可使令掘之既而书至遂于所言处掘得一铁投壶瓶其中唯见一龟才容壶腹之内无能出之翌日取看即不见龟但空壶而已夫物之所化史传尤多不可以智达也
《十国春秋·闽·天德帝本纪》:天德二年春正月,铸天德通宝大钱,钱一当百。
《吴越·文穆王子弘亿传》:弘亿官内牙诸军左右都虞候检校左仆射开运间兴师救福州忠献王欲铸铁钱以益将士禄弘亿谏曰铸钱有八害新钱既行旧钱皆流入邻国一也可用于吾国而不可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二也铜禁至严民犹盗铸况家有铛釜野有铧犁犯法必多三也闽人铸铁钱而乱亡不足为法四也国用幸丰自示空乏五也禄赐有常无故益之以启无厌之心六也法变而弊不可遽复七也钱者国姓易之不祥八也王善其言而止文穆王子俨传俨生之夕母崔夫人合瞑时见一僧坐帐前既寤彷佛如睹乃生俨文穆王喜命铸金银大钱为洗儿具
《吴越·忠逊王世家》:王将即位近侍陈禹梦以金锣承日轮加王之顶而手持二镮顷之坠地既而以梦语人人曰汝主将有非常之事然其二镮不过二旬之事耳及即位又以黄金一镒命近侍袁文昌铸巨钱文昌意其求谶且惧不就乃宿谋于冶匠别铸一以为备冀日以所授金铸之王临视果不就因潜以宿铸者献至是皆符其兆
《宋史·五行志》:周广顺初,江南伏龟山记,得石函,长二尺,广八寸,中有铁铭,云:维天监十四年秋八月,葬宝公于是。铭有引曰:宝公尝为偈,大字书于版,帛幂之。人欲读之者,必施数钱乃得,读讫即幂之。是时,名士陆倕、王钧、姚察而下皆莫知其旨。
《十国春秋·吴越·忠懿王世家》:显德四年春正月,始议铸钱。
《南唐·烈祖本纪》:显德六年七月,用钟谟言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宝与旧钱并行已又铸唐国通宝钱二当开通钱之一十二月罢铸大钱
建隆元年二月始铸铁钱
《宋史·南唐世家》:韩熙载,潍州北海人。李景嗣位,召为虞部郎中、史馆修撰,拜中书舍人。世宗平淮甸,景患国用不足,熙载请铸铁钱。及煜袭位,卒行其议,以熙载为兵部尚书,充铸钱使。钱货益轻,不胜其弊,熙载颇亦自悔。
《十国春秋·南汉·后主本纪》:后主常以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极其精妙名曰珠龙九五鞍进献太祖太祖诏示诸宫官皆骇伏遂以钱百五十万给其直《后蜀·后主本纪》:广政二十五年行用铁钱初铁钱多于外郡边界参用每钱千凡四百为铜六百为铁至是流入成都率铜钱十分杂铁钱一分大盈库钱往往有铁钱相混盖铸之精工与铜钱相类也
《南唐·后主本纪》:乾德二年春三月始行铁钱每十钱以铁钱六权铜钱四而行逮民间止用铁钱遂藏铜钱靳弗出末年铜钱一直铁钱十比国亡诸郡所积铜钱累六七十万缗
书蕉宣武刘钱民也铸铁为算子其子薄游娼家妓求钗奁刘辞之姥曰郎君家库里许多青铜教做不动尊可惜烂了风流抛散能使几何刘子云我爷唤算子作长生铁况钱乎彼日夜烧香祷祝要钱生儿绢生孙金银千万亿化身岂止不动尊而已
《清异录》:洛阳少年崔瑜卿多赀喜游冶尝为娼女玉润子造绿象牙五色梳费钱近二十万
《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子煜嗣立。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宋史·刘温叟传》:温叟为御史中丞。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纨扇,所遣吏即遗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欧阳修·牡丹记》: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魏氏池馆甚大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数十缗事文类聚宋太祖尝与赵普议事不合上曰安得宰相如桑维翰者与之谋乎普曰使维翰在陛下亦不用盖维翰喜爱钱上曰苟用其长当护其短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
《宋史·曹彬传》:初,彬总师,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及还,献俘。上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周仁美传》:仁美,开宝中,应募隶贝州骁捷军。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赐衣带、鞍勒马、什物、奴婢、器械。命王继恩引入纵观,过祗候库,太祖问其力能负钱几许,仁美曰:臣可胜七八万。太祖曰:可惜压死。止命负四万五千,因赐之。
《樊知古传》:知古,授江南转运使。江南旧用铁钱,十当铜钱之一,物价翔踊,民不便,知古奏罢之。先是,李煜用兵,权宜调敛,知古悉奏为常额。豫章洪氏尝掌升州榷酤,逋铁钱数百万。至是,知古挟微时常辱于洪氏,责偿铜钱以快意。
《随手杂录·江表志》云:江南李氏,进贡中国无虚月,十数年间经费将匮。建隆初,始申铜禁铸泉货当十,又铸唐国通宝钱两文当开元钱一文,又用韩熙载法变铸钱其后一缣约卖三十索银一两二十五索馀物称是至开宝末国帑罄矣
《宋史·袁廓传》:廓,擢太子右赞善大夫,性夸诞,敢大言,好诋讦,太祖以奇士待之。太宗即位,迁殿中丞,出知楚州。归,掌京师市征,岁中增课数万缗,上嘉之,赐绯鱼,赉钱百万。
《燕翼贻谋录》:太平兴国二年,诏官收民间铁钱,铸为农器,以给江北流民之归附者。
《宋史·李虚己传》:虚己,字公受,五世祖盈,自光州从王潮徙闽,遂家建安。父寅,有清节,仕江南李氏,至诸司使。江南国除,授殿前承旨,辞不拜。时伪官皆入留京师,而寅母独在江南,乃遣其长子归养。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历沈丘县尉,知城固县,改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提举淮南茶场。召知荣州,未行,改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馀纸,曰: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翰林学士张洎会两制、三馆儒臣遍阅所批诏。太宗既赐虚己钱,翌日,以语宰相曰:虚己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閤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己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
《许骧传》: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李沆传》:沆,直史馆。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并化基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各赐钱百万。又以沆素贫,多负人钱,别赐三十万偿之。
《刘蟠传》:蟠为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
《珍珠船》:前世钱文未有草书者淳化中太宗始以宸翰为之既成以赐近臣王元之有诗云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船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宋史·查道传》:道,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宋绶传》: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
《国老谈苑》:曹璨彬之子也为节度使其母一日阅宅库见积钱数千缗召璨指而示曰先侍中履历中外未尝有此积聚可知汝不及父远矣
李允则守雄州匈奴不敢南牧朝廷无北顾之忧一日出官库钱千缗复敛民间钱起浮图即时飞谤至京师至于监司亦屡有奏削真宗悉封付允则然攻者尚喧沸真宗遣中人密谕之允则谓使者曰某非留心释氏实为边地起望楼耳盖是时北鄙方议寝兵罢斥堠允则不欲显为其备然后谤毁不入毕其所为
《宋史·雷德骧传》:德骧子有终倜傥自任,不拘小节,有干局,沈敏善断,不畏强禦,轻财好施。历典藩阃,能抚士卒,丰于宴犒,官用不足,则倾私帑及榷钱以给之。家无馀财,奉身甚薄,常所御者,铜鞍勒马而已。第在崇仁里者,德骧所创。有终在蜀尝贷备用库钱数百万,奏纳其第偿之,优诏蠲免。为宣徽使,特给廉镇公用钱岁二千贯。身没之后,宿负犹不啻千万,官为偿之。
《查道传》:道,知虢州。率性淳厚,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薛田传》:田为益州路转运使。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数致争讼。田请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未报。及寇瑊守益州,卒奏用其议,蜀人便之。
《贵耳集》:真宗忽问陈抟国祚灵长之数陈奏云过唐不及汉纸钱使不得已先知纸钱之谶
《湘阴县志》:邓珙族有会集夜归至兴化寺前闻库子曹从家聚哭呼而问曰汝哭之哀何也从曰库中失钱三百馀贯鬻子无售计必死于囹圄然孰若死于家故与妻子诀耳珙遂拉其归翼日代输之从以二女献不纳后闻其嫁仍以五万钱助之
《画墁录》:尝见吕相简与一邻县官托买酒云今为亲将至专致钱一千托沽酒又于后批切不得令厅下人送来纳钱二百烦雇一人担来
《避暑漫抄》:慈圣光献曹后在父母家时与群女共为撚钱之戏而后一钱辄独旋转盘中凡三日方止《宋史·五行志》:天圣五年七月壬寅,辽山县旧河淩地摧塔,获古钱一百四十六千五百四十三文。
《王猎传》:猎,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诸亲族。
《铁围山丛谈》:南俗尚鬼狄武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道旁有一大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遽为驻节而祷之因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且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傥不如意恐沮师武襄不听万众方耸视已挥手倏一掷则百钱尽红矣于是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诸青纱笼覆手自封焉曰伺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崙关败智高平邕管及师还如言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皇朝类苑》:文彦博知永兴军起居舍人毋湜鄂人也至和中湜上言陕西铁钱买物者不肯售长安为之乱民多闭肆僚属请禁之彦博曰如此是愈使惑扰也召丝绢行人出其家缣帛数百疋使卖之曰纳其直尽以铁钱勿以铜钱也于是众晓然知铁钱不废而市肆复安矣
《冷斋夜话》:仲殊初游吴中自负一盖见卖饧者从乞一钱与之即就买饧食之而去尝客馆古寺中道俗造之辄就觅钱皆相顾羞缩曰初不多办来奈何殊曰钱如蜜一滴也甜
《宋史·道学传》: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䜣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
《卓行传》:刘永一,孝友廉谨。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无何而僧死,永一诣县自言,请以钱归其弟子。乡人负债不肯偿,立焚其券。行事类此。
《贾易传》: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年踰冠,中进士甲科。
《老学庵笔记》:东坡守杭法外刺配颜巽父子御史论为不法累章不已苏公虽放罪而颜巽者竟以朝旨放自便自是豪猾益甚以药涂盐钞而用既毁抹赂主者浸洗之药尽去而钞不伤虽老于其事者不能辨
《梦溪笔谈》:熙宁中,常发地得大钱三十馀千文,皆顺天得一。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一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号,得一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
《画墁录》:王世则,长沙人。冠岁辞亲,入南岳读书,其父遗之钱一千,居数年,还家,宁亲既而出二千,封识如故。明年,状元及第。
《燕翼贻谋录》:国初进士期集以甲次高下率钱刊小录事游燕熙宁六年诏赐进士及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为期集费熙宁九年练亨甫奏罢期集钱止赐钱造小录及第五百千诸科二百千而游燕之费复率钱为之
《清夜录》:温公一日过独乐园见创一厕屋问守园者何从得钱对曰积游赏者所得公曰何不留以自用对曰只相公不要钱
《宋史·五行志》:元丰六年,南溪县穿土得铜钱五万四千有奇。
《玉匣记》:毗陵郡士人姓李家有女方十六岁能诗吴人多得之有拾得破钱诗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道山清话》:周重实为察官以民间多坏钱为器物乞行禁止且欲毁弃民间近日所铸者铜器时张天觉为正言极论其不可恐官司临迫因而坏及前代古器重实之言既不降出愤懑不平谓同列曰天觉只怕坏了钹儿磬儿
《宋史·席旦传》:旦,知成都府,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章楶传》:楶子縡繇推官为户部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权知扬州兼提举香盐事。时方铸崇宁大钱,令下,市区昼闭,人持钱买物,至日旰,皇皇无肯售。縡饬市易务致百货,以小钱收之;且檄仓吏粜米,以大钱与之,尽十日止,民心遂安。未几,新钞法行,旧钞尽废,一时商贾束手,或自杀。縡得诉者所持旧钞,为钱以千计者三十万,上疏言钞法误民,请如约以示大信。上怒,罢縡,降两官。
《挥麈馀话》:大观丁亥,家祖守九江,夜登庾楼,远望大江中灯焰明灭。坐客以为渔火。家祖曰:不然。是必为奸者。遣吏往捕之,顷刻而至,乃舟中盗铸钱。其模如火甲状,每出炉则就水中蘸而取之焉。
《宋史·赵遹传》:遹,知熙州。时议更陕西大铁钱,价与铜钱轻重等。遹上言曰:铜重铁轻,自然之理,今反其理,民谁信之。以人夺天,虽厉其禁,终不可行也。
《贾昌朝传》:昌朝从子炎,以显谟阁待制知应天府,徙郓州、永兴。初,陕西行铁钱久,币益轻。蔡京设法尽敛之,更铸夹锡钱,币稍重。京去相,转运使李譓、陈敦复见所敛已多,遽请罢铸。铁钱既复行,其轻加初,自关以西皆罢市,民不聊生。炎独一切弛禁,听从其便。其后,宣徽使童贯又以两者重轻相形,遂尽废夹锡不得用,民益以为苦。炎徙知延安,因表言:钱法屡变,人心愈惑。今人以为利者,臣见其害;以为是者,臣见其非。中产之家,不过畜夹锡钱一二万,既弃不用,则惟有守钱而死耳。边氓生理萧条,官又一再变法,鄜延去敌迫近,民殊不安。民不安则边不可守,愿得内郡以养母。乃命为颍州。
《清波杂志》:宣和五年既令金人乞盟之请明年遣秘书省校书郎卫肤敏假给事中往贺虏酋生辰竣事而旋常赆外别赠使介各一玉钱虏主即宴坐起离席躬奉之左右传观皆惊愕太息钱之制如今之大者其文皆兵端岂虞我或觇其国故外示厚礼俾叵测欤钱今藏卫氏
《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乃铸金银铜钱,文曰招纳信宝。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因刱奇兵、赤心两军,昌遂拔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