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八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录

 漕运部纪事二

食货典第一百八十一卷

漕运部纪事二

《魏书·道武帝纪》:皇始二年春,慕容宝遣其左卫将军慕容腾寇博陵,杀中山太守及高阳诸县令长,抄掠租运。
《公孙表传》:表第二子轨,为虎牢镇将。初,世祖将北征,发民驴以运粮,使轨部诣雍州。轨令驴主皆加绢一疋,乃与受之。
《孝文帝纪》:太和十九年春,车驾巡淮而东,民皆安堵,租运属路。
《宣武帝纪》:正始二年春,梁州氐反,绝汉中运路。刺史邢峦频大破之。
《源贺传》:贺子怀,怀子子雍,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统万逆,相应接。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寮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子雍泣而谓众曰:吾世荷国恩,早受藩寄,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然守禦以来,岁月不浅,所患乏粮,不得制胜。吾今向东州,得数月之食,还与诸人保全必矣。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
《北齐书·封隆之传》:隆之子子绘,除平阳太守。大军讨复东雍,平紫壁及乔山、紫谷、绛蜀等,子绘恒以太守前驱慰劳,徵兵运粮,军士无乏。
《唐书·苏世长传》:世长,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大业末,为都水少监,督漕上江。
《册府元龟》:刘赡,初仕隋太原县长。遇义兵起,高祖引为将军咨议,寻以本管领河西道守。高祖之图宋老生也,赡亲督馈运,义兵赖之。
党仁弘,高祖起义兵,为左武侯将军,简较陕川总管,镇守陕城。及大军东讨王世充,仁弘转饷不绝。《唐书·任瑰传》:瑰,授谷州刺史。以功封管国公。秦王东讨,瑰从至邙山,主水运饷军。《房元龄传》:元龄,为太子太傅。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悉裁总之。
《岑文本传》:贞观中,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
《崔仁师传》:仁师,进民部侍郎。及征辽东,副韦挺知海运,又别知河南漕事。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卢承庆传》:承庆,拜刑部尚书。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刘仁轨传》:仁轨,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显庆五年,伐辽,义府欲斥以罪,使督漕,而船果覆没。坐免官,白衣随军。
《裴行俭传》: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死败接踵。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先是,嗣业馈粮,数为虏钞,军馁死。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姜师度传》:师度,为陕州刺史。太原仓水陆运所凑,转属诸河,师度使依高为廥,而注米于舟,以故人不劳。徙同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卒。师度喜渠漕,所至繇役纷纭,不能皆便,然所就必为后世利。
《循吏传》:韦景骏,神龙中,历肥乡令。县北濒漳。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坏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又维艚以梁其上。
《崔仁师传》:仁师子挹,挹子湜。除太子詹事。初,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禁旧道不得行,而新道为夏潦奔豗,数摧压不通。
《宋庆礼传》:庆礼,为河北度支营田使。卒。礼部员外郎张九龄曰:庆礼,在边垂三十年,罢海运,收岁储,边亭晏然。其功可推。
《宦者传》:高力士,先天中,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始,李林甫、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而京师漕不给,乃以赋粟助漕,及用和籴法,数年,国用稍充。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
《江南通志》:第五琦,京兆长安人。谒肃宗于彭原言:江淮赋薮。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粟,飞饷函、洛。授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始变盐法,国用以饶。
《唐书·穆宁传》:宁,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帅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集尉。
《刘晏传》:晏,为转运盐铁诸道使。初,州县取富人督漕挽,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驿;税外横取,谓之白著。人不堪命,皆去为盗贼。上元、宝应间,如袁晁、陈庄、方清、许钦等乱江淮,十馀年乃定。晏始以官船漕,而吏主驿事,罢无名之敛,正盐官法,以裨用度。
《叛臣传》:周智光反。时崔圆自淮南纳方物百万,盗颉其半;天下贡奉输漕,劫留之。
《韩休传》:休子滉,为镇海军节度使。帝在奉天,淮、汴震骚,滉请以镇兵三万助讨贼,诏嘉劳,进检校尚书右仆射。握彊兵,迁延不赴难,而调发粮帛以济朝廷者襁属,当时实赖之。李晟方屯渭北,滉运米馈之,船置十弩以相警捍,贼不能剽。始,漕船临江,滉顾僚吏曰:天子蒙尘,臣下之耻也。乃自举一囊,将佐争负之。《逆臣传》:李希烈,以功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纳叛,以检校司空兼淄青节度使讨之。希烈遣李苣约纳为唇齿,阴计取汴州,即檄李勉假道,勉严备以守。纳遣游兵导希烈绝汴饷路,勉治蔡渠,引东南馈。
《崔元炜传》:元炜子璩,璩子涣,涣子纵,为汴西水陆运、两税、盐铁等使。王师围田悦,乏食,诏纵饷四节度粮,军无乏。
《杜亚传》:亚,兴元初,迁刑部侍郎,又拜淮西节度使。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人皆悦赖。
《张建封传》:建封,往见转运使刘晏,晏奏试大理评事,使筦漕务,岁馀罢。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始,李洧以徐降,洧卒,高承宗、独孤华代之,地迫于寇,常困不支。于是李泌建言:东南漕自淮达诸汴,徐之埇桥为江、淮计口,今徐州刺史高明应甚少,脱为李纳所并,以梗饷路,是失江、淮也。请以建封代之,益与濠、泗二州。夫徐地重而兵劲,若帅又贤,即淄青震矣。帝曰:善。
《班宏传》:窦参荐张滂为户部侍郎、盐铁转运使,而以宏判度支,分滂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盐铁转运隶宏。宏见宰相辞曰:宏主漕,岁得江、淮米五十万斛,前年至七十万。今职移于人,敢请罪。滂在侧儳曰:公所言非也。朝廷不夺公职,乃公丧官缗,纵奸吏,自取咎尔。宏不答,于是移病归第。
《藩镇传》:李正己子纳,纳子师道,宪宗命建王审领节度大使,而以师道知留后。帝讨蔡,诏兴诸道兵而不及郓,师道选卒二千抵寿春,阳言为王师助,实欲援蔡也。亡命少年为师道计曰:河阴者,江、淮委输,河南,帝都,请烧河阴敖库,募洛壮士劫宫阙,即朝廷救腹心疾,此解蔡一奇也。师道乃遣客烧河阴漕院钱三十万缗,米数万斛,仓百馀区。
《崔弘礼传》:弘礼,为天平节度使。李同捷叛,与李听合师讨之。时徐泗节度使王智兴檄兖、海、郓、曹、淄、青当徐道者,出车五千乘,转粟馈军,弘礼度道远,乃自兖开盲山故渠,自黄队抵青丘,师人大济。
《李德裕传》:德裕为郑滑节度使。旧制,岁抄运内粟赡黎、巂州,起嘉、眉,道阳山江,而达大度,乃分饷诸戍。常以盛夏至,地苦瘴毒,辇夫多死。德裕命转邛、雅粟,以十月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阳山之运,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
《唐俭传》:俭裔孙扶,为山南宣抚使。内乡仓督邓琬负度支漕米七千斛,吏责偿之,系其父子至孙凡二十八年,九人死于狱,扶奏申释。
《王重荣传》:重荣,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使健将朱温以舟师下冯翊,黄邺率众自华阴合攻重荣。重荣感励士众,大战,败之,贼弃粮仗四十馀艘。即拜检校工部尚书,为节度使。会忠武监军杨复光率陈、蔡兵万人屯武功,重荣与连和,击贼将李详于华州,执以徇。贼使尚让来攻,而朱温将劲兵居前,败重荣兵于西关门,于是出兵夏阳,掠河中漕米数十艘。重荣选兵三万攻温,温惧,悉凿舟沉于河,遂举同州降。《令狐楚传》:楚子绹,为河中节度使,徙淮南副大使。安南平,以馈运劳,封凉国公。
《叛臣传》:高骈,检校刑部尚书,仍镇安南。始筑安南城。由安南至广州,江漕梗险,多巨石,骈募工劖治,由是舟济安行,储饷毕给。
《江南通志》:李禹卿通判苏州,筑堤太湖八十里,为渠益漕运,其口蓄水溉田千馀顷。岁饥,出羡粟,全活万馀人。
《玉泉子》:故相晋国公王铎,为丞郎。李蠙时判度支,每年以江河淮运至京,水陆脚钱斗计七百。京国米价斗四十,议欲令江淮不运米,但每百斗纳钱七百。铎曰:非计也,若于京国籴米,且耗京国之食。若运米自淮至京国,兼济无限贫民也。籴米之制,业已行矣,竟无敢沮其议者。都下米果大贵,未经旬而度支请罢,以民无至者故也。于是识者乃服铎之察事矣。铎卒以此大用。
《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吴王发兵讨汴,以副使李承嗣权知淮南军府事。已而进攻宿州,不克,竟以粮运不继引还。先是,军吏欲以巨舰运粮,都知兵马使徐温曰:运路久梗,葭苇堙塞,请用小艇,广几易通。及军至宿州,会久雨,重载不能进,士有饥色。而小艇独先至。王由是奇温,始与议军府事。
《五代史·杂传》:罗绍威,在唐封邺王。梁太祖即位,绍威时驰简入白。自以魏久不用兵,愿伐木安阳淇门为船,自河入洛,岁漕谷百万石,以供京师。太祖以绍威为尽忠,遣将程厚、卢凝督其役。舟未成而绍威病。《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天成二年唐赐王鞍马玉带命馈粮于行营王不即奉诏。
《南唐·烈祖纪》:升元四年十一月帝欲居东都以水冻漕运不给乃还。
《后蜀·安思谦传》:思谦擢山南西道节度使。广政中,将兵救凤翔。师久无功,请先运粮以为后图。后主虽发兴州米馈之,心始疑思谦矣。
《辽史·圣宗纪》:统和四年夏,辽师与曹彬、米信战于岐沟关大败之,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挽漕数万人匿岐沟空城中,围之。
《宋史·郑向传》:向,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于江,人以为便。
《吴越世家》:钱俨,俶之异母弟也,代兄偡知湖州,充宣德军安抚使。俶奉诏攻毗陵,命俨督漕运。
《王明传》:开宝三年,大举南征,明为随军转运使。山路险绝,舟车不通,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许仲宣传》:仲宣,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
《刘保勋传》:太宗征晋阳。保勋与侯陟同勾当军前诸事。会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调发沁州军粮后期,诏劾德骧,以保勋代之。
《刘蟠传》:蟠,知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有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
《张秉传》:秉父谔,太平兴国中,除西川转运副使。先是,土人罕习舟楫,取峡江中竞渡者给漕运役,覆溺常十四五。谔建议置威棹军分隶管勾,自是无覆舟之患。
《薛奎传》:奎,为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馀,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后迁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进吏部员外郎。
《李觉传》:觉,为司门员外郎。累上书言时务,述漕运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樊知古传》:知古知梓州,未至,改西川转运使。知古自以尝任三司使,一旦掌漕运剑外,郁郁不得志,尝称足疾,未尝按行郡县。淳化中,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为乱。陷汉州、彭州,旋陷成都。时已诏知梓州、右谏议大夫张雍代知古为转运使。雍未至,知古与知府郭载及属官走东川。诏复令掌两川漕运。知古具伏擅离所部,制置无状,上特宥之。
《宦者传》:窦神宝,迁内殿崇班。至道初,李继迁再寇灵武,神宝遣人间道告急阙下。贼围之岁馀,地震二百馀日,城中粮糗皆竭,潜遣人市籴河外,宵运以入。间出兵击贼,贼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又命于浦洛河、清远军援刍粮,与杨允恭议造小车三千,运粮至环州。
《王继恩传》:继恩,领顺州路防禦使。握重兵,久留成都,转饷不给,专以宴饮为务。太宗知之,乃命入内押班卫绍钦同领其事。又遣枢密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使冯守规乘传督、其捕贼。议分减师徒出蜀境,以便粮运。
《宋琪传》:宋雄,初与琪齐名,历知均、唐二州。未几,护河阴屯兵,以知河渠利害,因命领护汴口,均节水势,以达转漕,京师赖之。
《循吏传》:张纶,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钜石为十䃮,以泄横流,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俸钱市絮襦千数,衣不能自存者。
崔立,知江阴军,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
《赵贺传》:贺,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占隶三司军将,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为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能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徐起传》:起,知徐州,就为转运使,徙京西。又徙江东,起请开长淮旧浦,以便漕运。
《东昌府志》:李仲芳,淳化进士。初任真定主簿,迁威虏军判官。吏部考当召,时契丹侵边,冀州乞留督军饷。课最,迁大理寺丞转运使。又荐通判冀州,督旁七县军饷,课尤最,而民不劳。
《宋史·高琼传》:琼子继宣,以恩补西头供奉官、惠民河巡督漕船。会岁饥多盗,兼沿河巡检捉贼。
《马亮传》:亮,知潭州。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李仕衡传》:仕衡,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亶。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
《循吏传》:陈靖,为尚书刑部员外郎。真宗即位,论劝农事,言:国家禦戎西北,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馀万。诏下三司议,不果行。
《王嗣宗传》:嗣宗,为江浙荆湖发运使。初,漕运经泗州浮桥,舟多覆坏,嗣宗徙置城隅,遂获安济。咸平三年,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
《王子舆传》:子舆,咸平三年,命兼淮南转运使。精于吏事,久掌茶盐漕运,周知利害,裁量经制,公私便之。《淮安府志》:吴中甫为江淮发运使尝自洪泽凿渠六十里以避长淮漕运之险。
《宋史·刘综传》:综,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
《刘师道传》:师道,历淮南、江、浙、荆湖发运使,以漕事入奏,特迁司封,俄为正使。
《刘湜传》:湜,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
《马全义传》:全义子知节,知益州兼本路转运使。自乾德后,岁漕蜀物,动踰万计。时籍富民以部舟运,坐沈覆破产者众。知节请代督以省校而程其漕事,自是蜀人赖以免患。徙知延州。会镇州程德元政事旷弛,徙知节代之。诏发澶、魏等六州粮输定武,时兵交境上,知节曰:粮之米,是资盗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寇无所得而遁。
《丁谓传》:谓,领峡路转运使,改夔州路。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至是,民无转饷之劳。
《陈知微传》:知微,为京东转运副使。决古广济河通运路,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淮南饥,遣知微巡抚,所至按视储粮。使还,判吏部铨。
《谢绛传》:绛父涛,知曹州。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是岁霖潦,百姓苦于转送,涛悉留不遣。奏曰:江、淮漕运,日过睢阳,可取以饷军。愿留曹赋繇广济河以馈京师。转运使论以为不可,诏从涛奏。
《寇瑊传》:瑊,为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
《闽书》:曾会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钱塘捍江之役,发卒万馀,斩木伐石,倾荡山谷。会时已解漕职,奏列其状,有旨中罢。
《宋史·侍其曙传》:曙,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
《王臻传》:臻,擢淮南转运副使。时发运司建议浚淮南漕渠,废诸堰,臻言:扬州召伯堰,实谢安为之,人思其功,以比召伯,不可废也。浚渠亦无所益。召为三司度支判官,而发运司卒浚渠以通漕,臻坐前异议,降监察御史。
《王旦传》:旦为相。薛奎为江、淮发运使,辞旦,旦无他语,但云:东南民力竭矣。奎退而曰:真宰相之言也。《吕夷简传》:夷简子公弼。赐进士出身,积迁河北转运使。自宝元、庆历以来,宿师备边。既西北撤警,而将屯如故,民疲馈饷。公弼始通御河,漕粟实塞下。
孙长卿传》:长卿,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
《任福传》〈附〉:耿传,知永宁县。河南守宋绶荐其材,迁通判仪州,徙庆州。时议进兵西讨,以传督一道粮馈。《扬州府志》:许元,庆历间,为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已为使赐进士出身,待制天章阁前。岁漕京师者,常六百万石,其后十馀岁,益不足。至元为之,岁必六百万,常馀百万,以备非常。及去职,人有劝其进羡馀者。元曰:吾岂聚敛者,用此以希宠耶。仁宗尝谓执政曰:发运使总六路之广,其财货调用,币帛谷粟,岁千百万。宜得其人而久任之。元在职十有三年。
《宋史·马仲甫传》:仲甫,知台州,为度支判官。内侍杨永德言漕舟淮、汴间,惟水递铺为便。诏仲甫偕往订可否,还言其害十馀条,议遂格。后为发运使。自淮阴经泗上浮长淮,风波覆舟,岁罹其患。仲甫建议凿洪泽渠六十里,漕者便之。
《王沿传》:沿子鼎,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命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居二年,遂以为使,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入为三司盐铁副使。
《徐的传》:的,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罗拯传》:拯,为江、淮发运副使。江、淮故无积仓,漕船系岸下,俟籴入乃得行,盖官吏以淮南不受陈粟为逃计。拯始请凡米至而不可上供者,以廪军;又贮浙西米于润仓以时运,自是漕增而费省。转为使。《陶弼传》:弼,摄兴安令。移书说桂守萧固浚灵渠以通漕,不听;至李师中,卒浚之。师征安南,馈饷于是乎出,大为民利。
《余良肱传》:良肱,为三司使判官。朝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馀里,江、淮漕卒接踵,者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元绛传》:绛,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岭南,宿军邕州而岁漕不足。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建濒江水砦数十,以待逋寇;缮治十五处,楼堞械器皆备,军食有馀。以功迁工部郎中。
《茶陵州志》:彭友方,熙宁间,为主簿。时茶民独输潭州,造船木以折岁租,江行千里,共费数倍,民甚苦之。友方白护漕,请即县造舟漕而出之。公私两便焉。《宋史·刘琦传》:琦,为侍御史,建言:自城绥州,数致羌寇,宜弃之。浙西开漕渠,役甚小,使者张大其事,以功迁官。言者论其非。
《吴居厚传》:居厚,为江、淮发运使。疏支家河通漕,楚、海之间赖其利。召拜户部侍郎、尚书。《孙子美传》:子美,累迁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倾漕计以奉上,至捐缗钱三百万市北珠以进。崇宁间,诸路漕臣进羡馀,自子美始。
《任谅传》:谅,为陕西转运副使。加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蔡京破东南转般漕运法为直达纲,应募者率游手亡赖,盗用乾没,漫不可核,人莫敢言。谅入对,首论之。
《宗室传》:子淔,累迁少府监主簿,政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提举三门、白波辇运事,除直秘阁。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张根传》:根,为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忤权倖,责监信州酒。
《忠义传陈》:遘,为淮南发运使。朝廷方督纲饷,运渠壅涩,遘使决吕城、陈公两塘达于渠。漕路甫通,而朱勔花石纲塞道,官舟不得行。遘捕系其人,而上章自劾。帝为黥勔人,进遘徽猷阁待制。《许景衡传》:初,李纲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纲既相,遂主南阳之议。景衡为中丞,奏: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漕运不继,不若建康天险可据,请定计。
《高宗纪》:建炎元年夏,济州父老诣军门,言州四旁望见城中火光属天,请帝即位于济。会宗泽来言,南京乃艺祖兴王之地,取四方中,漕运尤易。遂决意趋应天。
《张守传》:守,知福州。诏问守四事。守请言措置之大略,其一军食。谓诸将既分屯诸路,则所患者财谷转输也。祖宗以来,每岁上供六百馀万,出于东南转输,未尝以为病也。今宜举两浙之粟以饷淮东,江西之粟以饷淮西,荆湖之粟以饷鄂、岳、荆南。量所用之数,责漕臣将输,而归其馀于行在,钱帛亦然,恐未至于不足也。钱粮无乏绝之患,然后戒饬诸将,不得侵扰州县,以复业之民户口多寡,为诸州殿最,岁覈实而黜陟之。如是措置既定,俟至防秋,复遣大臣为之统督,使诸路之兵首尾相应,绥怀之略亦在是矣。
《向子諲传》:子諲,为江东转运使。当饷刘光世军,适刘豫入寇,光世军合淝,以乏饷告。子諲驰至合淝,具见粮以闻,光世由是得罪。
《冯康国传》:康国,为都官员外郎。言:蜀苦陆运,当谕吴玠,非防秋月,分兵就粮;兼选守牧治梁、洋,招集流散,耕凿就绪,则漕运可省。此保蜀之良策也。
《张运传》:运,为度支郎中。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馀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及陈诸路纲运七弊,惩革十术,远近递输以均劳逸。事皆施行。
《太平府志》:绍兴五年春,江西安抚司将官林应祉部豫章米纲往金陵,抵芜湖,内一舟最大,载千斛。夜忽水涌如漏,舟人无计。林具衣冠,谒龙祠祷,应祉以贫为此役,今若此何力可偿。势须尽徙出,又非仓卒可办。舟有七仓,辄用甲乙,次第下七阄,以上所向,愿神昭报。遂得第二阄。未及搬运,漏自止。后三日晚,至采石,复漏。乃集众如神卜,起第二仓空,见底板脱一节,有一小鱼当漏处,帖如遮护。然已腐矣。盖前漏止正以鱼故。神之赐,大矣哉。
《长沙府志》:吕颐浩,绍兴五年,以安抚兼知潭州。夏旱,公究心荒政,奏截拨上供米三万,令广西帅漕两司备五万石,水运至本路,充赈。
《宋史·李迨传》:迨,除两浙路转运使,言:祖宗都大梁,岁漕东南六百馀万斛,而六路之民无飞挽之扰,盖所运者官舟,所役者兵卒故也。今驻跸浙右,漕运地里不若中都之远,而公私苦之,何也。以所用之舟太半取于民间,往往凿井沉船以避其役。如温、明、虔、吉州等处所置造船场,乞委逐州守臣措置,募兵卒牵挽,使臣管押,庶几害不及民,可以渐复漕运旧制。诏工部措置。
《赵开传》:开,除成都路转运判官。尝言:财利之源当出于一,祖宗朝天下财计尽归三司,诸道利源各归漕计,故官省事理。并废以还,漕司则利害可以参究,而无牵掣窒碍之患矣。因指陈榷茶、买马五害。朝廷是其言。最后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为之。益前执政,诏位宣抚司上,朝论恐未安,仍诏张浚视师荆、襄、川、陕,罢宣抚司,玠仍以宣抚治兵事,军马听玠移拨,钱物则委开拘收。寻除开徽猷阁待制,加玠两镇节钺。复降旨,都转运使不当与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坐应副军支钱物愆期,各贬二秩。朝廷故抑扬之,使之交解间隙、趣办饷馈也。而开复与席益不和,抗疏乞将旧米宣抚司年计应副军期,不许他司分擘支用。又指陈宣抚司截都漕运司钱,就果、阆籴米非是。又言应副吴玠军须,绍兴四年总为钱一千九百五十五万七千馀缗,五年视四年又增四百二十万五千馀缗。蜀今公私俱困,四向无所取给,事属危急,实甚可忧,乞许以茶马司奏计诣阙下,尽所欲言。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以李迨代之。
《王德传》:德,为环庆副总管,刘豫遣麟、猊驱乡兵三十万,分东西道入寇。殿帅杨沂中、统制张宗颜、田师中及德等分兵禦之,大败猊兵于藕塘,麟亦拔砦遁。德追至寿春,弗及,获其粮舟四百艘。第功,除武康军承宣使。
《常同传》:同,除御史中丞。言:吴玠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赵开、李迨相继为都漕,先后馈运各几何,令制、漕、帅司条具以闻,然后按实讲究,以纾民力。
《郑刚中传》:刚中,为四川宣抚副使,言逐路各有漕司,都漕宜罢。从之。
《吉安府志》:罗棐恭授虔州司理参军,迁荔浦令。荔浦民挽粟五千石,饷宜州。棐恭言于转运司曰:县抵宜州,绝远,不通舟楫,挽饷不便。转运司改符输者,诣县改知石城。
《饶州府志》:万谔,绍兴间知沙县。广寇犯闽境,谔被漕檄督饷事,慨然率巡检吴铸、陈永忠,以乡兵千馀人逆拒之。
《宋史·李植传》:植,知镇江府,迁江、淮、荆湘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踰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植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植措画有方,廷议倚重。
《李浩传》:浩,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
《张孝祥传》:孝祥,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筑守金堤,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奉新县志》:陈特立,初为南城尉,迁枝江令。襄汉方宿,重师沿江,郡县疲于供亿,运粮之檄,一月三至。特立曰:民劳甚矣,可复使乎。率诸邑言之,坐贬兴阳尉。民闻之,遮留者数千人。且诣府言状。帅漕檄听复任。《宋史·汪应辰传》:应辰,知成都府。陛辞,特降诏抚谕。既至,免利路民饷运,徙沿边戍兵就粮内郡,奏行之。《陈居仁传》:居仁守镇江。因饥民治古海鲜界港,为石䃮丹徒境上,蓄泄以时,以通漕运。《闽书》:上官涣酉知真州,兼淮南运判。时淮阴、盱眙道梗,涣酉造舟,通海运,军饷赖不乏。
曾怀,淳熙初,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续大瓜洲,润之京口,常之奔牛,易堰为闸,以便漕运。
《江西通志》:孙逢辰,淳熙中,茶寇转剽江西,逢辰以赣县丞董饷,乃赍金帛,随所至易米,省馈运十七八。《宋史·陈咸传》:咸,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因言:今楮币行于四川者几亏三百万,苟增印百万,足以补放免之数。安节从之。
《安福县志》:戴翊世为雩都丞,守藉其能,留置幕职。会孝宗诏漕臣,权宜州县财赋。守檄翊世质漕台,漕台数诘让,翊世力争,请岁减三万六千缗。郡计大宽。《宋史·蔡洸传》:洸,知镇江府。会西溪卒移屯建康,舳舻相衔。时久旱,郡民筑陂潴水灌溉,漕司檄郡决之,父老泣诉。洸曰:吾不忍获罪百姓也。却之。已而大雨,漕运通,岁亦大熟。民歌之曰: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
《汪纲传》:纲,提举淮东常平。请下金陵籴三十万以通淮西之运,京口籴五十万以通淮东之运。又言:两淮之积不可多,升、润之积不可少。平江积米数百万,陈陈相因,久而红腐,宜视其收贮近久,取饷辇下百司、诸军。江上岁餫当至京者,贮之京口、金陵转漕。两淮、中都诸仓,亦当广籴以补其数。
《歙县志》:张震知芜湖县,秋税米六万石,加耗十之六,以为官吏俸纲运费。震减其耗之半,擢太常丞。《宋史·高定子传》:定子,以直宝谟阁、江南东路转运判官。陛辞,帝曰:淮师巡边,卿知之乎。辅车之势,漕运为急,卿是行宜斟酌缓急,以相通融。
《赵葵传》:葵,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金史·高彪传》:彪,授静江军节度使、寿州刺史。从攻和尚原及仙人阙。与阿里监护漕粮并战舰至亳州,宋人以舟五十艘阻河路,击败之。
《李偲传》:偲,累官户部侍郎。改沂州防禦使。转运司牒郡输粟朐山,调急夫数万人,是时久雨泥泞,挽运不能前进。偲遣吏往朐山刺取其官廪,见储粮数可支半岁,即具其事牒运司,请缓期,毋自困。
《武都传》:都,为户部郎中,权右司郎中,奏事称旨。被诏由海道漕辽东粟赈山东,都高其价直募人入粟,招海贾船致之。三迁中都、西京按察副使。
《任天宠传》:天宠,贞祐初,转秘书监兼吏部侍郎,改中都路都转运使。时京师戒严,粮运艰阻,天宠悉力营办,曲尽劳瘁,出家赀以济饥者,全活甚众。
《张炜传》:炜,累迁河北西路按察转运使。贞祐二年春,中都乏粮,诏同知转运使事。边源以兵万人护送通州积粟,军败死焉。
《李英传》:英,为御史中丞。中都久围,英收河间清、沧义军自清州督粮运救中都。英至大名,得兵数万,驭众素无纪律。贞祐三年三月十六日,英被酒,与大元兵遇于霸州北,大败,尽失所运粮。英死,士卒歼焉。《蒙古纲传》:纲,拜参知政事。贞祐三年,益都桃林寨总领张林号张大刀,据险为乱。左司郎中李蹊请令纲约燕宁同力殄灭,单州经略使完颜仲元分兵三千人同往。宰相以粮运不给,益都以东,啸聚不止一张林,宜令纲设备禦,俟来春议之。
《张开传》:开,累迁观州刺史、权本州经略使,赐姓完颜氏。开奏乞许便宜,及论淇门、安阳、黎阳皆作堰塞水,河运不通,乞开发水道,不报。
《奥屯忠孝传》:忠孝,拜参知政事。中都围急,粮运道绝,诏忠孝搜括民间积粟,存两月食用,悉令输官,酬以银钞,知大兴府事胥鼎计画军食,奏许人纳粟买官,鼎已籍者,忠孝再括之,令百姓两输,欲为己功。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疏曰:民食止存两月,而又夺之,使当绝食,不得不归咎有司,而亦怨朝廷之不察也。宣宗善行信言,命近臣与忠孝同审处焉。
《侯挚传》:兴定二年,诏遣挚行省于河北,兼行三司安抚事。是时,枢密院以海州军食不足,艰于转输,奏乞迁于内地。诏问挚,挚奏曰:海州连山阻海,与沂、莒、邳、密皆边隅冲要之地,比年以来为贼渊薮者,宋人资给之故。若弃而他徙,则直抵东平无非敌境,地大气增,后难图矣。且朝廷所以欲迁者,止虑粮储不给耳。臣请尽力规画,劝喻农民趋时耕种,且令煮盐易粮,或置场宿迁,以通商旅,可不劳民力而办。上乃止。《元史·宪宗纪》:四年冬,张柔以连岁勤兵,两淮艰于粮运,奏据亳之利。
《禹州志》:徐允恭,字克让,亳之城父人。由行人升判州事。送秋税,谒上府,陈民输运劳苦,竟听折钞。
《元史·世祖纪》:至元七年夏,东京路运粮造船劳役,免今年丝银。
《贾文备传》:文备,至元八年,授宿州万户,寻改河南等路统军,围襄樊。九年,移蔡州,兼水陆漕运。宋兵时掠粮饷,文备败之,并夺其船。
《世祖纪》:至元十三年夏,姜才夜率步骑数千趋丁村堡,大破之,获米五千馀石。阿朮又以宋人高邮水路不通,必由陆路馈运,千户也先忽都以千骑邀之,数日米运果来,杀负米卒数千,获米三千石。
十六年春,以江南漕运旧米赈军民之饥者。
《张荣实传》:荣实子玉,袭父职,为怀远大将军、诸路水军万户。至元二十年,广东盗起,遏绝占城粮运。二十一年,玉率兵讨平之。
《石埭县志》:忻都,大德四年,任时承。旧制岁输秋苗二万八千石,解府上下山阪,所费不赀。侯请于当事,改为轻赍。民便之。
《苏州府志》:元初得江南,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欲漕东南之粟,以实京师,而罢河漕之艰险,乃用大艘沿淮,以至山东边海攒运,经时方达。而朱清、张瑄出焉。二人者,皆濒海之民,岁漕各三十万斛,末年殆至三百万斛,而值风涛沈没者,岁不下三五万。计至元二十九年,瑄次子文虎,以户部尚书领漕事,始由海中大洋,旬日能达直沽。柁工篙师之徒,从而纡朱紫者,各以百数。或交通海外诸番,博易以致巨富。大德七年,为吴也先搆言,遂遭窜殛,籍没二家之产。嘉禾士人金方所作朱张行悲之。初,朱清、张瑄以盗官芦贩私盐,行劫于海。瑄事败,被获。时洪起畏为浙西提刑,夜梦录囚十八人,内一人化为虎。寤而异之。明日,所解贼徒,数与梦合。而瑄在其中。洪奇其状,特贷其死。未几,宋亡,而瑄贵显,乃给洪终身,以报全获之恩。瑄目不识丁,书押文卷,未能握笔。但攒三指,染砚墨印纸上,状如品字。虽巧于作伪者,效之不能。瑄之第四妻杨氏者,美而悍,人罕见其笑,有铁面之称。瑄嬖而畏之,为建第于乘鱼桥,号四夫人府。时两家第宅遍吴中,今朱张巷,故基也。抄籍后,新提举司专掌其钱粮,其富从可知矣。或曰:瑄之豪横,甚于清,有拂其意者,则缚而投诸海。积恶灭身,固无所逃其死。
《元史·张升传》:升,除绍兴路总管。前守有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者,争代者禄米,有隙,欲内之罪,移平江岁输海运粮布囊三万,俾绍兴制如数,民患苦之,不能堪。更数守,谓岁例如此,置弗问。升言:麻非越土所生,海漕实吴郡事,于越无与。章上,卒罢之。
《曹伯启传》:伯启,迁刑部侍郎。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钜万,朝廷遣使督徵,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最后伯启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徵。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第条汝父所赂之数,官为徵之。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为钞五百馀万缗,民之逋负而无可理者,即列上与免之。
《王艮传》:艮,绍兴诸暨人。为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又运船为风所败者,当覈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一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
《虞集传》:集,泰定中,拜翰林直学士,俄兼国子祭酒。尝因讲罢,论京师恃东南运粮为实,竭民力以航不测,非所以宽远人而因地利也。
《秦起宗传》:起宗,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
《观城县志》:房仲和,天历间,任观省部,以岁用不足,从濒河州郡,派谷米濮,所辖观等四县,距漕河远,计所费且倍,所输民苦之。公言于州,不为请,随亲往见宪司,陈利害,四县皆获免。
《元史·别儿怯不花传》:别儿怯不花,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
《忠义传》:杨乘,累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坐海寇掠漕粮舟免官。
《顺帝纪》:至正八年夏,平江、松江水灾,给海运粮十万石赈之。
《杨大渊传》:大渊兄子文安。至元八年,擢昭勇大将军、东川路征南招讨使。九年,蓬州兵攻拔龙爪城,东川统军司命文安兼领之。时蓬州兵已去,宋都统赵章复来据之,且出兵迎敌,文安与战,破之,擒总管王元而还。秋,宋都统阎国宝、监军张应庚运粮于达州,文安邀之于泻油坡,夺其粮,并擒二将。
《铁木儿塔识传》:铁木儿塔识为左承相。分海漕米四十万石置沿河诸仓,以备凶荒。
《武进县志》:袁德麟,至正间为常州路判官。创城东仓,徙吕城旧仓于无锡,以便委输。常州漕渠,旧贯城东民庐,水浅舟胶,则昼夜喧阗,为邑病。德麟浚城南外渠九里,以分行舟,公私利之。
《清河县志》:汤福新,至正间尝自捐赀浚邗沟,以通漕运。代桃源贫民输海运米五千石,开涟、沐二河,令通舟楫,便民。
《通州志》:至正二十五年,常遇春筑海安镇城,以绝张士诚通州粮道。
《江西通志》:余德让,历官知池州。时浙西初平,高皇帝命简郎官有才猷者,往参阃务。德让拜行省郎中,区处安辑,悉有条理。以信州隶浙,漕运不便,诣阙陈其所宜,遂改隶江西。民深德之。
《巢县志》:薛祥,洪武元年督漕河南孟津。上遣人谓曰:近闻亡命徒,多潜冲要,恐来劫掠。彼众我寡,慎无轻敌。时夜半抵蔡河,贼果至。公为好语谕之曰:汝吾良赤子,此非得已。今圣天子出,宜安家业,毋累妻孥。且汝所部几何,而犯我纪律之众,自贻后悔。贼从其言,散去。上闻,大喜。一日,语公曰:汝多立军功,当授武职。念汝立朝起家,皆文人也。朕方有事山东,转饷急,人西京萧相东都寇恂,钦哉,唯汝。姑授中顺大夫京畿都漕运使。
《吴江县志》:沈万三秀有宅在吴江廿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济宁州志》:方克勤授济宁知州,郡仓粮绝,省檄民自青州转粟,道远不便。适淮安漕输济南道,经郡境,克勤欲邀输郡仓,而俾济南,输青州粟,告于省,不从。即以闻户部。户部奏可,省臣大愧。
《太仓州志》:洪武十五年五月,命群臣曰:辽左粮饷,岁输海上,一夫航海,举家诀别。然事非获已,忧在朕心。必至期士卒无虞,心方释然。近闻有溺死者,朕终夕不寐。其议屯田图长久利。
《明外史·刘辰传》:辰,知镇江府,勤于职事。京口闸废,转漕者道新河出江,舟数败。辰修故闸,公私便之。漕河易涸,仰练湖益水,三斗门久废。辰修筑之,运舟既通,湖下田益稔。
《江西通志》:赵新巡抚江西,综核吏治,使百司无废务。至以漕淮之舟,运西江之粟,兵农两利,民甚赖之。《苏州府志》:鱼侃任刑部郎中,总督漕运。清河多浅,涨常梗漕舟。侃奏置浅铺夫,时加疏浚,运遂通。撩浅卒自侃议始。
王永和巡抚淮右,奉命治河,徐、吕二洪筑堤凿石,漕运以济。
《婺源县志》:程复初,正统间,授嘉兴府检校。强质不阿,民怀其惠。藩臬嘉其能。属邑租数十万计,委之督,运输如期,而民不扰。
《淳安县志》:何升拜户科给事中,銮舆北狩,朝廷方有事于朔漠,命升与御史杨春趱运边饷,昼夜兼行,不避危险。沿边自土木师溃,死于兵者满野。升自疏乞少宽运卒限期,责令输挽还日,将沿路遗骸掩葬,用安死士之魂。从之。天顺六年,升河南布政司,管河右参议。时黄河为患,升相其便宜,疏通沁水下流,使复旧道,漕运无虞。军民赖之。
《安庆府志》:叶华授山东沂县知县,沂民夙苦逋赋,疲于转输。华区画得宜,民赖其惠。
《闽大记》:刘璋历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河南数州饥馑,户部主事张伦奏,依宋运,由黄河入汴,以漕粮往赈数州。有旨命伦督运十万石,璋督运十七万石。伦盖不知黄河险阻,非江淮舟所能济也。璋乃选巨舰,募善水者操之,通运二十七万石以往。寻改巡抚凤阳。
《扬州府志》:陈濂以副都御史巡抚漕运,咨访民隐,均平徭役,请免运船带砖纳钞之例,至今便之。
《闽书》:潘荣,成化六年,由南太常寺少卿,迁南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寻改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总督粮储,兼理屯田事。制奸剔弊,省落漕运盘剥诸费,得羡馀米数万斛,赈济有备,入为户部侍郎。会漕运蹇涩,命往视漕,不踰月,漕悉通。赐宴慰劳,升南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