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录

 赋役部汇考二十二
  明四〈嘉靖二十一则 穆宗隆庆六则 神宗万历五则〉

食货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赋役部汇考二十二

明四

嘉靖二十三年,减坍江田税,均大同平阳等府税粮。又题准漕粮,除原额折银外,七分徵米,三分徵银。
《明会典》:二十三年,题准应天江浦县坍江田地,该徵粮数,比照海门县例,改纳轻则。又议准山西大同平阳等府,税粮徵银,多寡不均。今后每石各止徵银一两,其不系代府禄粮州县,每石量加银一二分,以补原额不敷之数。 又按《会典》:二十三年,题准各处灾伤漕运正改兑粮米四百万石。除原额折银并蓟州天津仓本色照旧外,其馀本色以十分为率,七分照旧徵运粮米,三分折徵价银。每正兑米一石,连席耗共徵银七钱,改兑米一石,连席耗共徵银六钱。嘉靖二十四年,造南京铺行册,定优免丁粮则例。按《明会典》:二十四年,题准南京铺行科道官督,同应天府佐贰官,并上江二县,从实审编造册。凡内府各监局、太常寺、光禄寺,遇该买办上用,并祭祀等项物料,即与给价。其或迟留减抑,并听科道官论究。府部院卿寺等衙门,遇有公用物料,照时价两平收买,不许用强减价及强令雇人挑担。其各官私家所用货物,各令人入市平价,不许扰累。守备、内臣、勋戚跟随人役,并各衙门皂隶,有拨置生事,欺官害民者,巡视御史拿问。 又议定优免则例。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三品免粮二十石,人丁二十丁。四品免粮十六石,人丁十六丁。五品免粮十四石,人丁十四丁。六品免粮十二石,人丁十二丁。七品免粮十石,人丁十丁。八品免粮八石,人丁八丁。九品免粮六石,人丁六丁。内官内使,亦如之。外官各减一半,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丁。杂职、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粮一石,人丁一丁。以礼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閒住者,免一半。其犯赃革职者,不在优免之例。如户内丁粮不及数者,止免实在之数。丁多粮少,不许以丁准粮,丁少粮多,不许以粮准丁。俱以本官自己丁粮照数优免。但有分门各户,疏远房族,不得一概混免。嘉靖二十七年,题准平阳等处停征地土减半起科,又令草束加耗。
《明会典》:二十七年,题准平阳太原二府,泽沁汾三州,远年停徵地内查出堪种有人承佃地土,减半起科,以抵冲塌抛荒之数。馀剩银米,自本年为始,佥拨大户一条鞭徵收。银两解布政司收贮,听补王府禄米灾免不敷之用。 又按《会典》:二十七年,议准安仁西城台基五草场收草,每草一束,于正数十五斤外,加耗三斤,共为一束。秤收所给价值,务照时估增减。其该场官攒役满,照加耗之数量算,附馀多寡,不许官校人等在场勒要多支,及奸商草束不敷,通同官攒人等作弊。违者,听委官呈部参究,从重议处。嘉靖二十八年,议准陵园海户量免人丁,不许将田亩折免。
《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九年,遣户部官徵逋负,又令公主国公下庄田,及寺观太监奏免粮差地,还官纳租。
《明会典》:二十九年,题准浙江等处司府拖欠银两数多,查照旧规,选差户部属官,催完五分者,本部具题取回。 又按《会典》:二十九年,令凡公主国公下庄田,世远者以,十分为率,内尽一处拨给三分,其馀七分尽数追出还官,徵银解部,以补宫庄备边之需。若爵级已革,除补足宫庄额数外,馀剩地亩,照例徵银解部济边。或量留五分,给与的亲承继人员管业,以备护坟香火之用。其馀五分还官。寺观太监下自买营造丘陇,奏免粮差,地不及三顷者,容令照旧。若至三顷之外,量免其养马均徭差役,每亩督办,纳子粒三分解部。
嘉靖三十年,命四川巡按御史查理钱粮。
《明会典》云云。
嘉靖三十一年,委官管理草场租银。过期不完者,罪有差。又移派安东县折银。
《明会典》:三十一年,题准各卫草场租银。自嘉靖九年等清查造册至今,年久奸民欺隐,豪右侵占,及各卫委官侵剋科敛,有司又无责成。行委御史一员,会同本部司官一员,亲诣各卫草场查照原册四至,勘实改正其应徵租银。行令该司每年正月于各卫及有司官内,各选委一员管理。如至次年正月不完者,一体住俸。至三月不完,应参奏者参奏,应提问者径自提问。 又按《会典》:三十一年,以黄河淹没安东县治,令该县应派改兑折银,移派该府别州县,该县止派支运。
嘉靖三十二年,令河南山东税粮折色徵收。牧地徵银,分别夏秋二税。
《明会典》:三十二年,议准河南山东额运蓟州仓漕粮,共二十四万石。内除六万石照旧徵收本色外,原折色四万石,每石折银六钱。其馀一十四万石,查照先年题准,改折则例。内十万石,每石八钱。四万石,每石九钱。通共折色一十八万石。行令二省徵收,与同本色一并径解蓟州仓上纳。 又按《会典》:三十二年,令查灶户新买民田,不拘年月久近,亩数多寡,照例与民编派。 又奏准河南灾盗,地方量行折徵兑改米五万石。内于临清仓支运三万石,德州仓支运二万石,以补漕运之数。 又令勘过大名广平二府牧地三千一百二十五顷二十一亩七分零。内除抛荒等项堪种地,岁徵银八千九百三十五两四钱七釐零,分别夏秋二税,徵解太仓,专备京营马匹草料。嘉靖三十三年,将陕西粮储分本色折色二项,淮凤灾伤止徵折色。
《明会典》:三十三年,议准延绥所属粮储酌处本色收贮,以备不虞。将凤翔府定拟本色二分,折色八分。西安府本色四分,折色六分。延庆二府折色七分,本色三分。汉中府等处照旧折色,解赴绥德州广盈仓交收。 又按《会典》:三十三年,题准淮凤灾伤,将未完改兑粮,待麦熟后止徵折色。
嘉靖三十四年,将真保二府折色粮改徵本色。按《续文献通考》:三十四年,将真保二府折色粮改徵本色,运赴陆矾新城浮图峪等仓,专备马水口防守军士。上半年每月支本色粮六斗,折色四斗。照例折银二钱六分。下半年每石仍折银四钱五分。
嘉靖三十五年,令应天等府及浙江布政司徵马草银。又令本司主事催查南京草场地亩租银。
《明会典》:三十五年,题准南京各营卫骑操马匹,将中和清凉二场见在草一百八十馀万,每月给放本色十五包,折色十五包,每包折银一分。其各营卫每年会计共该草九十馀万,分派应天等府浙江布政司徵银解部,召商买纳。以后年分召买,量减一半。又按《会典》:三十五年,题准南京各草场地土行委御史,会本部属官查勘。完日,将地亩租银数目造册奏缴,以后查地催银,及一切应行事务,就行本司主事专一管理。仍给不坐名敕书一道,令其钦遵行事。嘉靖三十六年,令每年终具奏荒田人户牛种钱粮数目。
《明会典》:三十六年,令抛荒田地招集土著寄住,及原业人户开垦,每年终将招过人户开过荒田资给过牛种,徵收钱粮,数目具奏查考。
嘉靖三十七年,奏准天下正赋户给青由。
《明会典》:三十七年,奏准天下正赋户给青由。先开田亩粮石,仍分本色金花折银,使民周知输纳。其一时加派,不得混入,亦不分官员、举、监、生员、吏、户人等,一例均派。另给印信小票,与民执照,事毕停止。嘉靖三十八年,令草场官同仓场主事收受草束。按《明会典》:三十八年,题准各草场委官,以后遇有收受草束,呈部添差。隔别仓场主事一员,公同秤验。事完,连名呈报。如有收支不明,事发连坐。
嘉靖三十九年,行山东河南北直夏税不过六月,秋量不过十二月,赴部交纳。
《明会典》:三十九年,题准通行山东河南北直隶各府,将原派应纳各税粮马草银两,作速徵解。每年夏税不过六月,秋粮不过十二月,赴部交纳。如遇商人纳完领价,照数支给,不得迟留及那移别用。
嘉靖四十年,令商人编审。又定诸役之制。
《明会典》:四十年,令应天府各色商人,清审编替,五年一次,立为定例。如遇该审年分,该部预先一年题请。不分军民之家,一体编审。 又按《会典》:四十年,奏准河南均徭库子,择殷实有力者,朋充协济掌印官,置空白文簿二扇,赴巡按衙门用印钤盖,发各役收掌。遇派办一应公费,照数登记。听巡按及守巡官吊查。至于各仓斗级,俱令年终交盘。其后收支,皆见役承,当毋得牵系旧役。 又令内府各监局司库等衙门,将各匠役定以一万七千一百名,锦衣卫各旗校定以一万六千四百名,光禄寺厨役定以三千六百名,太常寺厨役定以一千一百名,各为额数。如有事故,止许在册馀丁查补,不得踰数滥收。
嘉靖四十一年,令大造黄册。加库匠清晒,又丈量草场田地,减免租银。
《明会典》:四十一年,令大造黄册。完解后湖之日,管册官即会,大数缮写。首列祖宗以来户口田土税粮总数,继开今日总数,务期简核,进献御览。在湖库匠旧止一百一十名,各库册虽及二年,难以晒晾一周。今后每一大造库房三十间,量加四十二名,听将查册,书手分派。每书手二名,领匠八名。将库册清晒,周而复始,永为定规。有作弊毁裂册籍等项,比弃毁制书律论。 又按《会典》:四十一年,题准草场田地,逐一丈量。通计锦衣等卫所并太平建阳卫,共二十八卫。所及滁、和二州江宁、江浦、六合、全椒、来安、含山、当涂、芜湖、繁昌九县,新增并旧管租银共一万九千一百九十一两。内将新增租银六千七百七十馀两,尽数除免。续议前地内有原荒今熟,系各佃原告升科者,难以尽除,止将量出多馀并各升科则者,减免三千一百三十三两。馀三千六百四十二两,仍存留徵纳并旧管租银实,共计一万六千一百八两。
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催督钱粮,以分数为降黜。又准支给各色赋役银。
《明会典》:四十二年,题准南直隶江西浙江湖广各监兑主事,合照先年兼催钱粮事例,请给敕四道,仍会同各该抚按官,将嘉靖四十年四十一年额派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省钱粮,及开纳事例。并节年会议条陈等项银两。其四十二年,分并带徵三十六年分钱粮。完者起解,未完者严催。候一年满日,通算约以十分为率,未完四分者,布政司掌印管粮官俱降俸二级,移咨吏部,不许推升。追徵完日,准照旧支俸。未完六分者,俱照不及事例,降一级,起送吏部调用。未完八分以上者,俱革职为民。其馀府州县掌印管粮官,亦照此例。监兑主事催督钱粮,通以一年为限。查将未完钱粮,应参官,照依前例分别参奏,以凭户部议覆施行。 又按《会典》:四十二年,令南京后湖管册各官,每遇大造黄册,完解后湖之日,会其大数,汇成一帙,上呈御览。量增库匠人役,其工食于应天府库贮里书纸赎银两动支。每名每月六钱,仍令书手二名领匠八名,常川晒晾。 又议淮安都府柴薪银,下半年淮安府支解及公费银,三部粮银,淮大等一十七卫所运回休息官军赏钞银,霜降祭祀银,三部分司家火银,本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府学教官共九员家火银,以上共该银一千八百二十四两四钱零,准于商税银内支给。淮大二卫官,本府并山阳县及合属官吏折俸银共六百两。若因灾伤,额派盐钞银两无徵,暂准支给一半,仍候年丰补解。其馀原有项下,应于该府无碍官银处给,并河下馈送私情,俱不许一概动支。
嘉靖四十三年,令宁国、池州、太平三府黑豆徵本色解纳。准淮扬徐州灾伤,改折徵银有差。
《明会典》:四十三年,令宁国、池州、太平三府,将额派黑豆二万二千石,自嘉靖四十三年为始,照旧徵收本色解纳,听候支放。 又按《会典》:四十三年,议准淮扬徐州灾伤,改折嘉靖四十四年应运。四十三年分兑运,改兑秋粮。淮安所属邳州、海州、盐城、山阳、睢宁五州县,各准三分。安东、赣榆、沐阳、宿迁、桃源、清河六县及徐州所属萧县,各准五分。徐州并砀山、沛县、丰县及扬州府所属兴化县,各准六分。徵银解部,备放官军折色支用。
嘉靖四十四年,议准江南行十段锦法,又令流寓入籍均徭。
《明会典》:四十四年,议准江南行十段锦册法。算该每年银力差各若干,总计十甲之田,派为定则。如一甲有馀,则留二。三甲用不足,即提二甲补之。乡宦免田,十年之内止免一年。一年之内,止于本户寄庄田亩,不拘同府别府,但已经原籍优免者,不许再免。又令凡流寓客户,查入版籍,协济均徭,酌派丁粮。嘉靖四十五年,量留内府合用铺户外,不许佥派扰民。
《明会典》:四十五年,令南京户部会同巡视科道,将内府合用铺户,照旧量留外,馀俱查册除名,不得再行佥派纸户,以扰贫民。违者科道官指名参奏。
穆宗隆庆元年,题准各省原解苘麻者,皆改徵银,以备采买。定徭规优免之制。又允行董尧封条上便宜,及林润奏复粮额议改折二事。
《明会典》:旧制,河南山东北直各州县卫所共九十三处,原有厂地每年种解苘麻,本色各不等,解部各工支用。但额徵斤数不多,往返劳费。隆庆元年,题准行各该抚按及左中后三都督府转行各衙门,自二年起,照依原定数目,每麻一斤徵银一分八釐,各解该府。每年限十月内类解本部,以备买麻支用。见徵苘麻二万八千一百七十九斤一十四两二钱五分,每斤折价一分八釐,共银五百零七两二钱四分。山东济南府一千四百斤,长清县五百斤,薄台及齐东二县各一百五十斤,滨德二州及禹城县各二百斤,兖州府二千六百斤,济阳县一千七百斤,滕县一百斤,商河县八百斤,东昌府一千五百八十三斤二两二钱五分,朝城堂邑丘三县各一百斤,范县一百七十斤,临清州二百五十斤,幸冠二县各五十斤,濮州一百八十斤,馆陶济宁上厂四百八十七斤四两五钱,济宁下厂九十五斤一十三两七钱五分。河南开封府一千五百五十斤,阳武县四百斤,原武县二百斤,封丘县三百五十斤,延津县六百斤,卫辉府三千零五十斤,淇县一百斤,新乡县四百斤,胙城县一百五十斤,获嘉辉二县各九百斤,汲县六百斤,怀庆府一百八十斤,修武县八十斤,武陟县一百斤,彰德府二百斤,坐汤阴县。
顺天府一百八十斤,通州八十斤,香河县一百斤。直隶河间府一千七百九十斤,景沧二州各一百五十斤,肃宁县五十斤,静海县一百斤,东光吴桥二县各七十斤,宁津献二县各六百斤,真定府七百斤,深州及武强县各二百五十斤,定州卫二百斤,广平府四百八十斤,清河肥乡广平威四县各五十斤,成安鸡泽曲周三县各八十斤,永年县四十斤,大名府二千四百四十九斤,清丰魏二县各一百五十斤,长垣县一百十二斤八两,浚县八百五十斤,内黄县一百九十五斤,大名滑二县各一百斤,南乐县三百五十斤,东明县六十七斤八两,元城县二百五十斤,开州一百二十四斤。
直隶淮安府九百八十七斤,邳州三百四十二斤八两,宿迁县四百五十二斤,睢宁县一百九十二斤八两,扬州府二千五百四十二斤八两,高邮卫二百六十二斤八两,宝应县六百三十斤,江都县一千六百五十斤,镇江府四百二十一斤四两,坐丹徒县瓜洲厂。徐州九百七十五斤,本州八百斤,沛县一百七十五斤。
左府三百斤,平山卫五十斤,济宁卫二百五十斤。中府三千二百七十七斤,淮安卫三百五十斤,徐州卫五十斤,临清卫一千七百五十斤,大河卫八百一十四斤八两,扬州卫三百一十二斤八两。
后府三千五百一十五斤,沈阳中屯及德州二卫各二百斤,德州左卫一百七十斤,通州左右二卫各八十斤,武清卫一百二十五斤,河间天津及天津右三卫各六百斤,天津左卫四百斤,真定卫三百斤,神武中及定边二卫各八十斤。
又按《会典》:元年,令黄甫川等处河道,通行造船二十只,每只该用水手四名,于葭州神木府谷吴堡米脂绥德等州县,增入徭规,照船佥派。每名准免徭银四两,如隔越稍远,情愿徵银代募,亦从其便。 又按《会典》:元年,令天下有司,查照优免旧规,量加从宽,定为限制。止免各人本啚户下田土,其馀各啚各乡,不准优免。其诡寄田地等弊,仍许自首免罪。
《续文献通考》:元年十月,巡按御史董尧封奏查出苏、松、常、镇四府投诡田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七十亩,花分田三百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亩。因条上便宜事,一议丈量,二定粮册,三均粮役,四明优免,五平均徭,六裁供亿,七申法守,八严责成。户部覆:丈量均赋私兑,恐烦扰难行。优免虽有定例,但吴中起科甚重,若止论粮石,似为不均,宜视田亩之数为差,其馀悉如议。报可。十二月,户部覆应天抚臣林润奏复粮额议改折二事,谓:各省粮额,俱以夏税秋粮马草为正赋,差徭编增为杂派。唯是苏松诸郡,不分正杂而混徵之,名曰平米。其中如马役料价义役,原非户部之加增,如轻赍脚米户口盐钞,亦非粮额之正数。杂派渐多,常赋反累。诚有如润所言者,宜令逐项清查旧额。所增之数,通行造册送部,以凭裁减。至于两京各衙门俸银改折之议,则当斟酌轻重,事难尽从。盖南京水陆四通,米谷饶裕,便于改折。若一概施之北地,有如运道告阻,内鲜畜聚缓急之际,何以为谋。请将南京各衙门官吏人等月粮,及嘉靖四十年以前积欠京储,尽行改折,每石七钱。在北者,量折十分之二,每石一两。若米贵,仍复本色上允行。
隆庆二年,追庄田,令原佃承种徵租,更定格眼文簿式样。又将御用监租银,归并该部。
《明会典》:二年,令元佑宫季修阅视具奏等,规尽行停止庄田,尽数追夺还官。就令原佃人户承种,照依原额徵纳租银,每岁行承天府委官管收,专备修筑堤岸之用。 又按《会典》:二年,题准山西一省,坐派大同禄粮军饷。各将该省管粮大小官员,听大同巡抚节制,查比分数,一体参奏。议准各处起解钱粮,户部更定格眼文簿式样,发司府州县各一样二本,逐项完欠。解纳批收,各照格开填。此外本部又用连四大纸,照依勘合挂号,印发各省并南北直隶府属,行令各州县,每年画为十二格,有闰月者又添一格,每格将一月内徵完起解某项钱粮若干填注,用印钤盖。岁终各省执赴布政司,及管粮道。南北直隶赴各府查比完欠分数,仍发收执。其各府以所属州县,各布政司以所属府州县,各多寡之数,计分格眼于一纸。每府州县各一格眼,每岁终将查比过钱粮各完欠分数,填注各格眼内,用印钤盖,仍照具由呈部查考。凡升迁行取,给由朝觐,各执此任内号纸格眼,赴抚按衙门查明,仍并公文投部查考。司府州县循环,即用前格眼簿,连文内开报起解数目月日倒换,又令各直省府州县置立格眼,循环文簿,并号纸填写各项已未完钱粮。凡遇行取给由朝觐,各执此投部查比。 又题准将光禄寺柴园等六仓,原收清淮曲共五十九万五千七十七块,重一百二十九万九千二百九十斤,变价贮库,专备发行支用。或各行愿领曲块当银者,亦听中间。如有虫蛀浥烂亏折者,明白开注销除,以后年分,定限二年一次变卖。 又题准将御用监租银八百三十一两,归并该部,以后节年坍洗逃荒开垦升科不一。今实在额银一万五千三十两,每五年行各军卫有司清查一次。每岁将前一年额徵灾免并徵完数目,造册奏报。
隆庆三年,定各仓场草料等项钱粮之制。又徵临巩府属民运本色,赴兰州交纳。
《明会典》:三年,令明智等坊五场草束及太仓黑豆,俱系京营马匹及防秋支用,各营马匹草料,每年照旧放本色三个月。其馀月分,俱支折色。如遇草料价贱,全支折色,务令在场常有草六十万束,在仓常有豆三万石,以备接济。又令商人买上草料,科道同户部司官会估价值,定在十月正秋成之后,草豆价值俱平。山东河南二道,但有见在银两权宜预支,趁秋买办。又令在京五场,通计买草至二百万束,每年挨陈坐放,照数买补。酌议行各场监督主事,每年防秋毕日,查将京营马匹草束,照例于十月十二月、次年二月支放,务在出陈易新。其馀月分,照常折放,仍于本色支放。完日呈部,以凭酌量坐买,务要各场贮草束一百五十万,以备缓急支用。 又按《会典》:三年,题准陕西布政司将临巩府属原派该镇民运,自隆庆二年为始,改徵本色运赴兰州管粮郎中交纳,另议转输。 又令御马等仓,料草等项钱粮,酌量田丁编派。明开某仓场某项钱粮若干,某里某户若干分,给由帖责,令依期完纳。如有拖欠致压商人原价者,听各该抚按覈实参治。其坝上等马房马匹瘦弱者,尽数发出各马房仓,责令内臣旗军如法喂养。每年终听巡青科道官查点,如有剋减料草,卖放军士,致有瘦损倒死等弊,悉听参究。其各马房监督委官查将发到马数呈部,添坐料草,仍将该监原派料草,照数减除。
隆庆四年,始置一条鞭法。又依朱大器议,釐正田赋五弊。
《明会典》:四年,题准江西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役,逐一较量轻重。系力差者,则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则计其扛解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开载各户,由贴立限徵,收其往年编某为某役,某为头户贴户者,尽行查革。如有丁无粮者,编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及粮多丁少,与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著为定例。此一条鞭法之始。
《续文献通考》:四年二月,巡抚保定朱大器条陈田赋五弊,言:祖宗时,粮有定额,当全徵也。近年务为姑息,遂谓完及八分者,官得转迁,是每岁即无灾祲,辄自蠲二分矣。即二分之数,而类计之,一郡千计,十郡万计,积而上之,可知也。弊一。粮有定数,当完解也。近年创为截解之法,官吏藉已完者,以徼虚声。奸民视后纳者以为得计,所解者少,所负者多。兼以粮长之侵欺,吏胥之渔猎,其弊不可胜穷矣。弊二。国家存留粮,系宗藩所在,则抵补禄米。无宗藩,则数多馀羡。今之官府,率以不急视之,勾管无专官,岁会无定法,祇以为奸民之利而已。弊三。官必任事而后食禄,军必在伍而后支饷,此定制也。今官有迁代,军有逃亡,而俸廪未闻扣减,则必有侵冒者矣。弊四。屯田在边鄙,则多抛荒。在腹里,则多欺隐。地与粮,俱失旧额久矣。议者不察,乃为兑支之说。夫官为收支,其权犹在上也。若听其私兑,则地亩之埋没,数目之虚报者,曷从稽考。弊五。以上五弊,皆今日所当釐正者。而大要在委用得人,乞如印马御史兼管屯田之例,责令管马通判或清军同知兼理其务,而以责全徵革,截解二事委之。州县正官,则不必剋剥于民,而自可利益于国矣。部覆,诏如议。
隆庆五年,议准杭州府仁钱二县税粮,均为五则。宁波三则,处州一则,湖州依原定四则。又遵化县钱粮,改纳本色。又免海户差役有差。
《明会典》:五年,议准杭州府仁钱二县,官民田地山荡间架税粮,均为五则。宁波府三则,处州府一则,湖州府照依原定四则。至于大造黄册,当从旧存实,以备稽查。惟各府实徵册内,照议派徵。又议准遵化县见徵隆庆五年钱粮,即改本色上纳,就作隆庆六年军马支用。其本年应发年例银两,户部即行扣除。仍查各州县钱粮,如有隔年先徵者,俱照例一体改纳本色。通候会计之日,各镇照数查扣年例银两。 又按《会典》:五年,令上林苑海户,永乐宣德年间额设,正德年间续补,及系正身充当者,准与全免差役。若系添补,量行优免三丁。其馀丁产,与民一体均编。隆庆六年,定贵州土司完粮赏罚之制。又令宗室税粮造册。陕西牧地分三等徵银。又御史陈堂乞请黄册,从之。
《明会典》:六年,题准将贵州所辖土司,比照有司事例,自六年为始,如全完至七八分者,奖赏不及。数者戒饬,全欠者革去冠带,勒限追完。令陕西抚按备查宗室见种民田,某府将军中尉,每位下见种某州县某里某甲某人田地若干,应派税粮若干,共银若干,造册呈院。印发各该府收贮。隆庆五年以前拖欠者,照旧追纳外,自后如遇各府宗室关支,本年分禄米之时,计其应纳税粮银两,按册照数扣除。年终造册,奏缴青册,送部查考。 又按《会典》:六年,令陕西苑马寺牧地实有五万五千三百二十二顷二十六亩一分零,内川地一万二千一百二十顷零,坡地三万一千九百三顷零,山地一万一千三百七顷零。将七苑册开,见在马一万六百七十四匹,除驹骡一千九百四匹,例不给地,议每骒马一匹定给川地一百三十亩。儿骟马一匹各给川地五十亩,坡山地五十亩。川地不足,苑分每顷,或给坡地一顷五十亩,或给山地二顷抵算。共该除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一亩二分零除外,川地五千三百九十二顷零,每顷议徵银六钱。坡地二万八千二百八十三顷零,每顷议徵银四钱。山地九千二百九十四顷零,每顷议徵银三钱。共徵银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七两四钱八分零。又将节年另议混互不明,分争不已地土,照例起科,共二千二百五十八顷,该银九百八十三两一钱六分零,俱查照徵收,专备军饷扣抵。因原年例军饷,又令苑马寺牧地照依原拟,分别川坡山三等,定拟徵银数目,立为定额。每年收解,固原兵备道专备军饷支用。本部将应发该镇年例银内扣除。
《续文献通考》:六年闰二月,南京河南道御史陈堂奏言:国制,十年大造黄册。凡户口、田赋、事役、新旧,登耗之数,无不备载,所以重国本而存故实也。今沿袭弊套,取应虚文。奸吏得以那移,豪强因之影射。其弊不可胜穷。臣尝询之,盖有司徵钱粮编徭役者,为一册,名曰白册。而此解后湖之黄册,又一册也。有司但以白册为重,其于黄册,唯付之里胥,任其增减。凡钱粮之完欠,差役之重轻,户口之消长,名实相悬,曾不得其彷佛。即解至后湖而清查者,以为不谬于旧册,斯已矣。臣窃谓欲理图籍,必严综覈,必专责成夫书算豪猾类,非守令之法能制也。顷苏松常镇添设督粮参政一员,请赐之敕,责令兼理黄册事务。凡人丁事产,悉照白册攒造。其欺隐脱漏者,如例问遣駮回者,依限完报田至十万亩以上者,仿古限田之法,量为裁抑。如势要阻挠,有司阿纵,听抚按官参奏。册籍清,而赋役可均。部覆,诏如议。
神宗万历元年,定各处起运钱粮违限降罚之制。
《明会典》:万历元年,令凡遇起解一应钱粮,除阴医武职义民等官,不许滥委。原系民解者,务选殷实大户。原系官解者,务选府州县廉干佐贰官员,酌量地里,定立期限前来。仍一面将钱粮数目,及起程批限月日,先行开报户部,待投文到部,除系侵欺兴贩放债者,参送法司,照律从重问拟。及违限未久者,照常送问。外北直隶顺天府违限二个月,保定等七府违限四个月,南直隶江北各府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违限六个月,南直隶江南各府浙江江西湖广违限九个月,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贵违限一年者,候送纳钱粮完日,系职官,参送吏部,降一级调用。系解户,照常问罪,仍送本部门首,枷号二个月发落。若已经送纳三个月不完者,勒限追比。完日参送法司究问。即钱粮全完,照例官拟降调,大户枷号。如有物料粗恶,拣退换补,不系官解作弊者,本部移文彼处官司查究。官解羁候,暂免参送。其在外司府,务要照限严比批单,如过限即拿家属监比,不得姑息。在京在外,但有揽纳情弊,无分官解,棍徒本部,指名参送法司,俱以侵欺问罪。如有司仍前虚文起解,及催徵后期,故将批文倒坐年月,致累官解者,许各官解赴部禀首,以凭参究。 又按《会典》:元年,题准广西清出猺獞占据田土,除平乐、荔浦、永安原系民田,拨还耕种,办纳赋役外,其馀俱拨今立土司,募兵领种。每名给田十亩,其大小头目酌量加添,三年后方行起科。每亩止徵三升,照原分属县上纳,一应差徭悉行蠲免。又题准令以后各州县见徵起运钱粮,俱要当年完报,先年拖欠带徵者,每年限完二分。总计以十分为率,未完二分以上,住俸督催。未完四分以上,降俸二级督催。虽遇行取升迁,俱不准起送。候完至九分以上,方准开复原俸。未完六分以上,降二级调用。八分以上,革职为民。朝觐官题参,俱照此行。其司府掌印管粮等官,总计所属州县,完欠分数,一体查参。又题准贵州所辖掌印督粮土流官舍,并湖广湘乡等县,查照完欠分数,照例奖赏,住俸降调。
万历二年,造庄田册。
《明会典》:二年,奏准仁寿、清宁、未央三宫,庄田坐落顺天、河间等府,每年额徵子粒银三万七千八百三两五钱九分零。内除未央宫庄田量拨供奉景陵香火,每年该银九百八两九钱五分七釐四毫,实该进银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四两六钱三分八釐零。前项官庄田地俱系膏腴,每亩止徵课三分或二分,坐落各该地方亩数,逐一丈量,将清查出田土,改正过姓名佃种地亩应纳子粒,备细造册奏缴。仍造青册一样四本,一送户部,一留屯田,御史馀留该府州县。以后再有延欠奸豪,该州县按名径申屯田御史处治。
又按《会典》:二年,令查积年未完紧要钱粮,应该完

报者,酌量地里远近,事体难易,各定立限期,照限查销。 又议准甘州抛荒堪种地亩,见今召人垦种,俟至万历六年,量徵租银一百五两六钱八分二釐五毫,以准年例,以后永为定规。
万历三年,清审铺行等第。
《明会典》:三年,令巡视九库科道,督同应天府佐贰官,及上江二县掌印官,将在册各色铺行,不分军民之家,从公清审,分别等第造册奏缴。
万历五年,题准静海县苇地分三等,上地中地徵银有差,下地及逃绝地免徵。
《明会典》:苇地原额四千五百七十顷六十四亩九分六釐四丝,岁该徵银九千一百四十一两二钱有零。
顺天府武清县五厂蔡村掘河厂三百七十四顷七十三亩八分六釐,
杨村北厂六百八十九顷四十三亩三分五釐,杨村南厂一百九十二顷四十一亩七分八釐,尹儿湾北厂八百五十八顷五十四亩一分七釐,尹儿湾南厂三百六十五顷九十四亩,
霸州七百五十四顷五十六亩四分三毫九丝,文安县二百二十四顷七十三亩八分七釐,
大城县一百七十九顷一十四亩七分七釐二毫,河间府静海县九百三十八顷一十二亩七分五釐四毫五丝。万历五年,题准行保定巡抚及通州管河郎中查勘河间府静海县独流等一十六庄苇地,除上地一百七十三顷一十六亩四分,每亩照旧徵银二分外。中地一百一十三顷四亩二分,每亩止徵银一分。下地三百五十八顷四十二亩八分有馀,及逃绝地二百九十三顷四十九亩三分有馀,俱免徵。以后如水退复开垦成熟,仍行照例徵收,不许势豪占管。
岁用苇额该四十三万斤,每一百斤价银二钱五分,给批铺户纳完领价。
万历六年,有司上直省夏税秋粮额数及起运数,又实徵马草数。
《明会典》:六年,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实徵夏税秋粮总数:
夏税大小麦米四百六十万五千二百四十二石八斗七升五合七勺零,麦荍二百六十六石八斗二升一合六勺,丝绵并荒丝二百七十一万五千四十七两四分零,税丝四十五万五千三百八十两七钱八分,又二千五百四十七斤十五两五钱一分,本色丝八千六百一斤二十二两一钱四分,零丝绵折绢三万四千二百六十一疋一十四丈四尺七寸六分零,税丝折绢三万九千八百六十九疋六丈五尺七寸七分零,人丁丝折绢四万七百三十四疋一十二丈四尺三寸零,农桑丝折绢九万一千三百二十七疋五十二丈五尺五寸二分零,农桑零丝并丝绵一千九十七两九钱四分,又二百五十二斤九两五钱八分零,原额小绢四疋币帛绢一疋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零,苧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尺四寸,绵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土苧六十五斤一十三两一钱六分,洞蛮麻布二百五十九条一丈五尺,农桑并丝折米八百一十石五升五合八勺,钞一万七千六百七十四锭一十二贯九百六十五文五分,租钞三万二千五百八十八锭三贯六百二十八文五分,税钞七千六百五十九锭四贯五百八十七文九分。
秋粮米二千二百三万三千一百七十石六斗九升二合一勺零,鱼课米三万一千九百六十六石九斗一升六勺零,枣子易米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三石三斗二升二合,枣株课米二千一百七十八石三斗二升三合六勺,地亩棉花绒二十四万四千一百二十九斤一十五两二钱零,棉布一十二万八千七百九十二疋一丈三尺二寸,课程棉布五百三十三疋,猺人粗布二百五疋八尺八寸,课程苧麻折米五百五十一石二斗三升五合九勺,棉花绒折米一百四十三石九斗四升四合九勺,改科丝折米九斗四升七合九勺,花利米一千八百八十八石二斗五升二勺,牛租米一十九石牛,租谷四千一石九斗八升五合六勺,麻折米三石六斗三升九合,租丝二千二百一十六两七钱五分六釐,租绢五十九疋二丈九尺八寸,租粗麻布二疋六尺,租苧布七疋一丈,租钞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锭二十八贯六百二十二丈,又五千四百八贯七百一十六文,山租钞三千一百二十三锭二贯九百一十五文,又二百六十五贯一百一十文,赁钞一百七十五贯八百七十一文,茶课钞一千一百八十三锭一十五贯五百九十二文,鱼课钞三百四十七锭二贯八十六文,椒课钞四十二锭三贯,麻钞二锭四贯一百文,税钞一百六十锭九贯八百文,苧麻一千七百九十四斤一十四两五钱,桐油一千六十三斤红花一十一斤一十三两五钱,差发马五匹。
浙江布政司:夏税小麦一十五万二千八百六十三石七斗三升四合八勺,丝绵并荒丝二百七十一万五千四十七两四分零,农桑丝折绢三千五百九疋一丈一尺七寸七分零,租钞三万二千五百八十八锭三贯六百二十八文二分,农桑零丝四十三斤三两八钱九分,小绢四疋,币帛绢一疋。秋粮米二百三十六万九千七百六十四石四升四合,租钞一万八千七百七十九锭一贯五文,租丝二千二百一十六两七钱五分六釐,租绢五十九疋二丈九尺八寸,租粗麻布二疋六尺租苧布七疋一丈。
江西布政司:夏税麦米八万八千七十二石四斗一升九合零,丝绵折绢八千二十五疋二丈七尺三寸七分九釐,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六寸一分五釐,钞六千八百九十六锭五百一十八文,本色丝八千二百九斤三两七钱一分四釐四毫,苧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尺四寸。秋粮米二百五十二万八千二百六十九石九斗六升三合六勺零,牛租谷二百一石一斗八升五合三勺,山租钞三千一百二十三锭二贯九百一十五文。
湖广布政司:夏税米麦一十三万一千九百七十六石二斗六升三合二勺零,税丝折绢二万二千八百九十三疋二丈二尺五寸二分六釐零,农桑丝折绢四千九百九十七疋一丈三尺九寸二分九釐零,棉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秋粮米二百三万二百七石七斗七合六勺零,赁钞一百七十五贯八百七十一文,课程苧麻折米五百五十一石二斗三升五合九勺,课程棉布五百三十三疋,猺人粗布二百五疋八尺八寸,地亩棉花绒折米一百四十三石九斗四升四合九勺零。
福建布政司:夏税麦七百六石九斗四升七合四勺零,丝绵折绢二百八十疋一丈九尺五寸五分三釐,农桑丝折绢三百一十九疋一丈二尺七寸八分零,丝绵一百九十四两五钱九分,土苧六十五斤一十三两一钱六分,钞一万七百七十八锭三贯一百七十二文五分六釐。秋粮米八十五万四百四十七石七斗七升四合五勺零,鱼课米三万一千九百六十六石九斗一升六勺零,租钞二贯二百六十四文。山东布政司:夏税小麦八十五万五千一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七合八勺零,丝绵折绢二万二千一百六十五疋一丈五尺三寸零,农桑丝折绢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五疋一寸七分零,税丝二千八十九斤一十三两一钱四分零,本色丝二十斤六两三钱一分零。秋粮米一百九十九万五千七百六十四石九斗一升六合六勺零,牛租米一十六石五斗,地亩棉花绒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九斤一十两七钱一分二釐。山西布政司:夏税小麦五十九万一千九百五十一石三斗一升七合一勺零,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一疋,农桑零丝八百二十二两五钱五分。秋粮米一百七十二万二千八百五十一石三斗八升三合五勺零。
河南布政司:夏税小麦六十一万七千三百二十二石八斗四升三合三勺零,税丝三十五万二千九百一两五钱四分三釐零,农桑丝折绢九千九百六十三疋一丈六尺九寸二分一釐。秋粮米一百七十六万三千四百三十七石一斗一升五合二勺,枣子易米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三石三斗二升二合,地亩棉花绒三百四十二斤四钱。
陕西布政司:夏税小麦六十九万七百四十七石二斗四升一合六勺零,农桑丝折绢九千二百二十一疋二丈六尺六寸四分零,丝绵二百六斤三两八钱四分零。秋粮米一百四万四千九百四十三石一斗二升四合一勺零,棉花绒一万七千二百八斤三两二钱,棉布一十二万八千七百九十二疋一丈三尺二寸零。
四川布政司:夏税米三十万九千八百九十二石一斗六升四合二勺零。秋粮米七十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二石九斗六升八合八勺零,地亩棉花绒七万三百八十九斤二钱四分零,差发马五匹。
广东布政司:夏税麦米六千一百二十二石八斗九升九合七勺零,农桑米三百九石八斗九升九合二勺零,零丝折米九斗三升。秋粮米九十九万三千八百二十四石八斗一升一合九勺零,改科丝折米九斗四升七合九勺零。
广西布政司:夏税麦米二千四百九十四石七斗一合六勺零,丝折米四百九十九石二斗二升六合六勺,本色丝一百四十八斤一十两九钱五分四釐。秋粮米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二石五斗二升六合零,花利米一千八百八十八石二斗五升二勺零,租钞二十四锭二十四贯八百八十八文,茶课钞一千一百八十三锭一十五贯五百九十二文,鱼课钞三百四十七锭二贯八十六文,椒课钞四十二锭三贯,苧麻一千七百九十四斤一十四两五分,麻折米三石六斗三升九合,麻钞二锭四贯一百文红花一十一斤一十三两五钱,桐油一千六十三斤,税钞一百六十锭九贯八百文。
云南布政司:夏税麦三万五千五百六十七石二斗六升一合五勺零,秋粮米一十万七千一百二十三石三升七合一勺零。
贵州布政司:夏税麦荍二百六十六石八斗二升一合六勺,洞蛮麻布二百五十九条一丈五尺。秋粮米五万五百四十一石九斗六升八合零。
顺天府:夏税小麦一万八千八百三石三斗七升二合四勺零,人丁丝折绢二千一百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一疋二丈九尺八寸三分零。秋粮米四万五千二百四石八斗五合零,地亩棉花绒九千四百二十四斤一两五钱零,牛租谷三千八百石八斗三勺。
永平府:夏税大小麦九千九百九十六石一斗九升五合五勺,人丁丝折绢二千五十疋一丈五尺,农桑丝折绢二百四十三疋一丈二尺三寸二分零。秋粮米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三石一斗一升八合八勺零,地亩棉花绒三百四十五斤一十三两二钱。
保定府: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九合九勺零,人丁丝折绢二千七百九十六疋七尺一寸五分,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釐,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三分。秋粮米四万二千九百八十石三斗一合四勺零,地亩棉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枣株课米一十六石二斗九升。
河间府:夏税小麦一万九千七百一十八石二斗三升二合五勺零,人丁丝折绢五千四十六疋四尺四寸六分零,农桑丝折绢八百八十九疋七尺二寸九分零。秋粮米四万六千八十七石七升八合六勺零,地亩棉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枣株课米三十七石五斗三升。
真定府:夏税小麦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三石四斗九升三合九勺零,人丁丝折绢八千五百四十八疋六尺五寸,农桑丝折绢七千疋一丈七尺八寸五分八釐零。秋粮米八万二千三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升四合三勺零,地亩棉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四钱八分零。
顺德府:夏税小麦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七石八斗八合九勺零,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二丈九尺,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零。秋粮米三万四百六十一石七升三合一勺零,地亩棉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枣株课米一十二石九斗八升三合六勺零。
广平府:夏税小麦一万七千八百四十二石四斗五升九合一勺零,人丁丝折绢二千八百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五寸,农桑丝折绢六百五十四疋二丈三寸四分。秋粮米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石六斗五升五合六勺零,地亩棉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
大名府:夏税小麦四万四千九十六石三斗五升七合九勺零,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九十三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零,钞九贯二百七十五文。秋粮米一十万三千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九勺零,地亩棉花绒二万五千一百二十五斤六两六钱四分,枣株课米二千一百一十一石五斗二升。延庆州:夏税小麦一千七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三合四勺,秋粮米三千九百三十七石四升四合一勺。保安州:夏税小麦四百八石二斗九升八合六勺,秋粮米一千五十三石二斗六升一合三勺。
应天府:夏税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四石七斗六升一合五勺零,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尺六寸九分零,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秋粮米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
苏州府:夏税小麦五万三千六百六十五石四斗三升,税丝折绢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疋,农桑丝折绢六百四十疋二丈九寸三分三釐,税丝一十万二千四百七十八两四分零,税钞四千三百九十二锭三贯八百七十二文。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八百九十四石七斗四升二合二勺。
松江府:夏税大小麦九万二千二百六十石四斗一升九合六勺,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农桑丝折绢一百七十九疋二丈四尺一寸,税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秋粮米九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
常州府:夏税小麦一十五万四千三百九十三石三斗八升二合九勺,丝绵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零,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零。秋粮米六十万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八勺,租钞二十四锭四百六十五文。
镇江府:夏税小麦五万四千九百五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八勺,丝绵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釐零,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秋粮米一十四万三千二百五十二石二斗五升八合一勺。
庐州府:夏税小麦九千八百八十五石一斗三升四勺,农桑丝折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三寸一分零。秋粮米六万七千四十五石五斗二升三合二勺。凤阳府:夏税小麦九万九千八百三十七石二斗六升八合七勺零,税丝折绢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五分六釐,农桑丝折绢一千三十五疋四尺一寸五分。秋粮米一十一万三千五百三石二升六合二勺。
淮安府:夏税小麦二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农桑丝折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七分九釐。秋粮米一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合七勺。
扬州府:夏税小麦三万九千九百二十五石七斗三升四合二勺,农桑丝折绢八百四十二疋二丈四尺零丝四十七两五钱。秋粮米二十万六千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零,牛租米二石五斗,租钞五千四百八贯七百一十六文。
徽州府:夏税小麦五万一千七百八十五石四斗四合六勺,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零,农桑丝折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秋粮米一十二万六百二石二斗六合。
宁国府:夏税小麦二万九千六十五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税丝三百四十二斤二两八分,农桑零丝三十三两三钱。秋粮米七万四千一百九十一石七斗九升八合六勺。
池州府:夏税小麦六千九百六石四斗八升六合一勺,税丝折绢一十六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九疋,税丝零丝一两一钱九分七釐,农桑零丝三斤一两八钱五分。秋粮米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四石六升五合二勺,山租钞二百六十五贯一百一十文。
太平府:夏税小麦一万六千七百五十二石八斗七升七合,丝绵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零,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六疋二丈六尺三寸九分零。秋粮熟荒米九万一千四百一十八石五斗九升一合三勺。
安庆府:小麦一万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秋粮米一十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
广德州:夏税小麦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三斗九升三合二勺,税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零,农桑丝折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秋粮米一万四千六十六石二斗九升二勺。
徐州:夏税小麦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八石九合八勺,税丝折绢三千二十五疋二丈四尺五寸二分零,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三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零。秋粮米七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四升二合二勺零。
滁州:夏税小麦二千六百一十一石二斗九升七合三勺,农桑丝折绢二百一十七疋五尺四寸四分零。秋粮米五千九百八十五石三斗五升六合三勺。和州:夏税小麦一千四百三十五石六斗六升一合三勺零,农桑丝折绢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秋粮米九千九百五十石五斗四升五合八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