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七卷目录
荒政部纪事四
食货典第一百七卷
荒政部纪事四
《元史·董文炳传》:文炳,以父任为槁城令。县贫,重以旱蝗,而徵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閒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严实传》:实,授东平路行军万户。会大饥,民北徙者多饿死。又法,藏匿逃者,保社皆坐。逃亡无所托,僵尸蔽野,实命作糜粥,盛置道傍,全活者众。
《李桢传》:桢从皇子阔出伐金。下河南诸郡,阔出遣桢往唐、邓二州数民实,兵馀岁凶,流散十八九。桢至,赈恤饥寒,归者如市。
《赵阿哥潘传》:阿哥潘镇临洮。岁饥,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馀石、无菁子百石,人赖不饥。《张文谦传》:文谦,邢州沙河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以安国便民为务。文统素忌克,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于是蠲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一。
《山东通志》:陈仲祥,中统间为临胊令。岁旱饥,邻境流民塞道。乃使分居山冈,时加赈恤。每出,民皆遮道而拜。
《元史·崔斌传》:斌,出守东平。岁大侵,徵赋如常年,斌驰奏以免,复请于朝,得楮币十万缗,以振民饥。
《张弘范传》:弘范,守大名。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入见,进曰: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今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畿辅通志》:王君玉刺遂州,秋螟作,明年,遣使赈贷。使至其境,以民无饥色,不给。玉曰:东作方兴,嗷嗷待哺。苟或不给,立见沟壑。慷慨流涕,使者感动。以楮币五万缗赈之,民感德焉。
《元史·塔本传》:塔本孙阿台,为平滦路达鲁花赤。岁饥,发粟赈民。或持不可,阿台曰:朝廷不允,愿以家粟偿官。于是全活甚众。
《畿辅通志》:温迪罕完知赵州,至元丙子秋,旱,完恻然曰:民不出租,犹饥。况出耶。己饫民饥,何忍征之。李仲知临城,至元十五年春,上司和籴,力陈去岁薄收,民艰食。及秋科下,复陈临城地不宜麦,皆获免。民赖之。
《元史·史弼传》:弼为浙西宣慰使,黄华反建宁,复霖雨,米价涌贵,弼即发米十万石,平价粜之,而后闻于省,省臣欲增其价,弼曰:吾不可失信,宁辍吾俸以足之。省不能夺,益出十万石,民得不饥。
《忙兀台传》:忙兀台,拜银青荣禄大夫、行省左丞相,还镇江浙。时浙西大饥,乃弛河泊禁,发府库官货,低其直,贸粟以赈之。
《不忽木传》:不忽木,为河东按察使阿合马,贷钱于官,约偿羊马,至则抑取部民所产以输。事觉,遣使按治,皆不伏,及不忽木往,始得其不法百馀事。会大同民饥,不忽木以便宜发仓廪赈之。阿合马所善幸臣奏不忽木擅发军储,又锻鍊阿合马使自诬服。帝曰:使行发粟以活吾民,乃其职也,何罪之有。命移其狱至京师审视,阿合马竟伏诛。
《雷膺传》:膺,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时苏、湖多雨伤稼,百姓艰食,膺请于朝,发廪粟米二十万石赈之。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议存三之一,膺曰: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
《陈思济传》:思济,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叶李传》:李,为尚书右丞,转资德大夫。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
《唐仁祖传》:仁祖,除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辽阳饥,奉旨偕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赈,忻都欲如户籍口数大小给之,仁祖曰:不可,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于恶邪。仁祖笑曰:吾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卒以大口给之。《臧梦解传》:梦解,授海宁知州。属江阴饥,江浙行省委梦解赈之。梦解不为文具,皆躬至其地,而人给以米,所活四万五千馀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苟宗道,闻而韪之,举其名上闻。
《拜降传》:拜降,为庆元路治中。岁大饥,状累上行省,不报。拜降曰:民饥如是而不赈之,岂为民父母意耶。即躬诣行省力请,得发粟四万石,民赖全活。
《乌古孙泽传》:泽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岁饥,上言蠲其田租,发象州、贺州官粟三千五百石以赈饥者,既发,乃上其事。时行省平章哈剌哈孙察其心诚爱民,不以专擅罪之。
《畿辅通志》:孙拱,至元中为保定路治中。岁饥,开仓赈民。或曰:宜请于朝。曰:若待请,则民馁死多矣。苟见罪,吾自任。遂发粟赈之。
齐谦,至元间,知赵州。岁荒,艰食者众。请于朝,发公帑以赈之。临城地硗,民贫,捐业而亡者,户百有奇。所遗差额,累见户代输。建言于府,民免横征之患。
《元史·许国祯传》:国祯子扆,一名忽鲁火孙,以中书右丞署太常事。改陕西行中书省右丞。时关中饥,议发仓粟赈之,同列以未得请于朝不可,忽鲁火孙曰:民为邦本,今饥馁如此,若俟命下,无及矣。擅发之罪,吾当独任之,不以累公等。遂大发粟,不数日命亦下。明年旱,祷于终南山而雨,岁以大熟,民皆画像祀之。《王约传》:约,拜监察御史。出赈河间饥民,均覈有方,全活甚众。后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馀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赵宏伟传》:宏伟,大德五年,中丞董士恒荐,起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镇江旱,蠲民租九万馀石。吏畏飞语,复徵于民,民无所出,行台令宏伟核实,卒蠲之。大风海溢,润、常、江阴等州庐舍多荡没,民乏食。宏伟将发廪以赈,有司以未得报为辞,宏伟曰:民旦暮饥,擅发有罪,我先坐。遂发之,全活者十馀万。迁江南行台都事。十一年,江南大饥,宏伟请以赃罚钱赈之,民赖以生。
《赵世延传》:世延,大德十年,除安西路总管。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吴鼎传》:鼎,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大德十一年,山东诸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
《敬俨传》:俨,为右司郎中。旱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朝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而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众。
《铁哥传》:铁哥,拜中书平章政事。从幸晋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贺胜传》:大德九年,胜父仁杰请老,以胜代为上都留守。至大中,岁大饥,辄发仓廪赈民,乃自劾待罪。帝报曰:祖宗以上都之民付卿父子,欲安之也。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卿其视事。民德之,为立祠上都西门外。帝闻之,复命工写其像以赐,俾传示子孙。
《哈剌哈孙传》:哈剌哈孙罢相,出镇北边。至镇,分遣使者赈降户,奏出钞帛易牛羊以给之。近水者,教取鱼食。会大雪,民无取得食,命诸部置传车,相去各三百里,凡十传,转米数万石以饷饥民,不足则益以牛羊。又度地置内仓,积粟以待来者。浚古渠,溉田数千顷。治称海屯田,教部落杂耕,其间岁得米二十馀万。北边大治。
《工都中传》:都中,为荆湖北道宣慰副使。适岁侵,都中躬履山谷,以拯其饥,民赖以全活者数十万。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又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时宰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亦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时宰闻之乃罢。
《儒学传》:胡长孺,为台州路宁海县主簿,阶将仕佐郎。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振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馀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徵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陈孚,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总管府治中。大德七年,诏遣奉使宣抚循行诸道。时台州旱,民饥,道殣相望,江浙行省檄浙东元帅脱欢察儿,发粟赈济,而脱欢察儿怙势立威,不恤民隐,驱胁有司,动寘重刑,孚曰: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脱欢察儿也。遂诣宣抚使,愬其不法蠹民事一十九条。宣抚使按实,坐其罪,命有司亟发仓赈饥,民赖以全活者众。
《元明善传》:明善,为翰林直学士。奉旨出赈山东、河南饥,时彭城、下邳诸州连数十驿,民饿马毙,而官无文书赈贷,明善以钞万二千锭分给之,曰:擅命获罪,所不辞也。
《伯都传》:伯都,为御史中丞。延祐元年,拜甘肃行省平章政事。时米价腾踊,陆挽每石,费二百缗,乃为经画计,所省至四百馀万缗,自是诸仓俱充溢。甘州气寒地瘠,少稔岁。民饥,则发粟赈之,春阙种,则贷之。于是兵饟既足,民食亦给。
《塔本传》:塔本曾孙迭里威失,为河间路总管。属岁饥,出俸金及官库所积赈之,活数十万人。
《王克敬传》:克敬,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
《儒学传》:吴师道,授高邮县丞。再调宁国路录事。会岁大旱,饥民仰食于官者三十三万口,师道劝大家得粟三万七千六百石,以赈饥民;又言于部使者,转闻于朝,得粟四万石、钞三万八千四百锭赈之,三十馀万人赖以存活。
《许有壬传》:有壬,为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振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张升传》:升,除绍兴路总管。初,大德、至大间,越大饥,且疫疠,民死者殆半,赋税盐课责里胥代纳,吏并缘为奸,害富家,升为证于簿籍,白行省蠲之。泰定二年,迁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水,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以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廷从之,民得全活者甚众。
《马札儿台传》:泰定四年,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关陕大饥,赈贷有不及者,尽出私财以周贫民,所活甚众。
《杨朵儿只传》:朵儿只子不花,以荫补武备司提点,转佥河东廉访司事。河东民饥,先捐己赀以赈,请未得命,即发公廪继之,民遂赖不死。
《江南通志》:浦源,泰定中芜湖尹。郡内大水,劝分米赈饥。郡发廪米千石,减直以粜。源谓:民有钱可籴,则不饥矣。尽以米济之。语同列曰:郡有责,吾独偿。不以累诸君也。
倪渊,泰定间为当涂主簿。岁侵,民上状言灾伤,郡戒县勿受。渊争之,不得,即求解组去。郡守惊悟,即委以检视。渊躬履阡陌,稽实除税,民赖以苏。
燮理溥化,泰定间任舒城县达鲁花赤。时旱甚,民饥,素封遏籴,民欲劫廪,几至乱。化闻于朝,劝好义之家,出镪籴谷,籍民数,验口赒给。民赖以生。
《元史·张思明传》:思明,元贞十年,除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十一年春,两浙大饥,首赞发廪赈之。延祐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挻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天历元年,为江浙行中书省左丞。会陕西大饥,中书拨江浙盐运司岁课十万锭赈之。吏白:周岁所入,已输京师,当回咨中书。思明曰:陜西饥民,犹鲋在涸辙,往复踰月,是索之枯鱼之肆也。其以下年未输者如数与之,有罪,吾当坐。朝廷韪之。
《乃蛮台传》:天历二年,迁陜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大饥,诏募民入粟予爵。四方富民应命输粟,露积关下。初,河南饥,告籴关中,而关中民遏其籴。至是关吏乃河南人,修宿怨,拒粟使不得入。乃蛮台杖关吏而入其粟。京兆民掠人而食,则命分健卒为队,捕强食人者,其患乃已。时入关粟虽多,而贫民乏钞以籴。乃蛮台取官库未燬昏钞,得五百万缗,识以省印,给民行用,俟官给赈饥钞,如数易之。先时,民或就食他所,多毁墙屋以往。乃蛮台谕之曰:明年岁稔,尔当复还,其勿毁之。民由是不敢毁,及明年还,皆得按堵如初。《彻里帖木儿传》:天历二年,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良吏传》:卜天璋,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后授饶州路总管。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天历二年,拜山南廉访使。时谷价翔踊,乃下命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
《张养浩传》:养浩召为吏部尚书不拜。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馀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畿辅通志》:康若泰,授浚州判官。天历二年,岁大饥,民食缺。公恻然,于是召富家人,宴集,募之,遂得粟二千石,以给贫民。民赖以安。
《丹徒县志》:天历己巳,大旱,郡民饥疫。知事沈德华,陈救荒之策,言:今司县申至饥民四十万三千五百口,命悬旦暮,有甚焚溺。设官分职,本以为民。民既危亡,而居官守者,岂可全身自保,坐视而不加意耶。拟将松江所拨赤籼米四万石,择其甚贫,验口赈济为便。省府从其请,遂以八千赈济,馀复平粜。民赖以生。《元史·纳麟传》:纳麟,天历元年,除杭州路总管。明年,改江西廉访使。南昌岁饥,江西行省难于发粟。纳麟曰:朝廷如不允,我当以家赀偿之。乃出粟以赈民,全活甚众。
《江南通志》:张蒙完得,天历间为祁门令。岁饥,道殣相望。亲诣各都,发义仓社仓赈之。劝富民两平发籴,旬日,商旋米艘踵至。
《元史·良吏传》:谙都剌,至顺元年,迁襄阳路达鲁花赤。山西大饥,河南行省恐流民入境为变,檄守武关,谙都剌验其良民,辄听其度关。吏曰:得无违上命乎。谙都剌曰:吾防奸耳,非仇良民也,可不开其生路耶。既又煮粥以食之,所活数万人。
《陈思谦传》:思谦,至顺元年,拜西行台监察御史。先是,关陕大饥,民多鬻产流徙,及来归,皆无地可耕,思谦言: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从之。
《虞集传》:集,除奎章阁侍书学士。时关中大饥,民枕藉而死,有方数百里无孑遗者,帝问集何以救关中,对曰:承平日久,人情宴安,有志之士,急于近效,则怨讟兴焉。不幸大菑之馀,正君子为治作新之机也,若遣一二有仁术、知民事者,稍宽其禁令,使得有所为,随郡县择可用之人,因旧民所在,定城郭,修闾里,治沟洫,限畎亩,薄征敛,招其伤残老弱,渐以其力治之,则远去而来归者渐至,春耕秋敛,皆有所助,一二岁间,勿征勿徭,封域既正,友望相济,四面而至者,均齐方一,截然有法,则三代之民,将见出于空虚之野矣。帝称善。因进曰:幸假臣一郡,试以此法行之,三五年间,必有以报朝廷者。左右有曰:虞伯生欲以此去尔。遂罢其议。
《畿辅通志》:刘继先知行唐,至正壬午秋,邑大饥,申请得米七百一十石,赈济饥民,民赖以生。迨至正癸未冬,民愈艰食。乃诣乡村,收饥民所用草木叶皮等物,上达于府。府令上告,即告于户曹。户曹不从,乃上诉政府。政府拒之,复力请曰:职司牧民,民饥而死,岂为民上之道哉。宁得罪,不恤也。政府谅其诚,得中统钞四万五千贯,以赈济贫民。
《元史·盖苗传》:苗,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岁饥,白郡府,未有以应。会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户部以请,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出糠饼以示曰: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因泣下,时宰大悟,凡被灾者,咸获赈焉。有官粟五百石陈腐,以借诸民,期秋熟还官。及秋,郡责偿甚急,部使者将责知州,苗曰: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苗请代还。使者乃已其责。至正四年,为山东廉访使,民饥为盗,所在群聚,乃上救荒弭盗十二事。有司援例欲徵苗所得职田,苗曰:年荒民困,吾无以救,尚忍征敛以肥己耶。辄命已之。同僚皆无敢取。
《别儿怯不花传》:至正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铁木儿塔识传》:至正五年,拜御史大夫。近畿饥民争赴京城,奏出赃罚钞,籴米万石,即近郊寺观为糜食之,所活不可胜计。居岁馀,迁平章政事,位居第一。大驾时巡,留镇大都。旧法:细民籴于官仓,出印券,月给之者,其直三百文,谓之红帖米;赋筹而给之,尽三月止者,其直五百文,谓之散筹米。贪民买其筹贴以为利。铁木儿塔识请别发米二十万石,遣官坐市肆,使人持五十文即得米一升,奸弊遂绝。七年,为左丞相。分海漕米四十万石置沿河诸仓,以备凶荒。
《良吏传》:刘秉直,至正八年,为卫辉路总管。秋七月,虫螟生,民患之,秉直祷于八蜡祠,虫皆自死。岁大饥,人相食,死者过半,秉直出俸米,倡富民分粟,馁者食之,病者与药,死者与棺以葬。
《湖广通志》:刘潜任永州录事,岁饥,邻境遏籴,遣吏持所受告身,恳于全守石古峰。守义其请,遂通商贩,民赖以活。
《元史·良吏传》:卢琦,登至正二年进士第。十二年,迁永春县尹。始至,赈饥。十三年,泉郡大饥,死者相枕藉。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携,就食永春。琦命分诸浮屠及大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胜计。
《余阙传》:阙佥浙东道廉访司事。丁母忧。至正十三年,行中书于淮东,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请于中书,得钞三万锭以振民。
《完者忽都皇后传》: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饥,后命官为粥食之。又出金银粟帛,命资正院使朴不花于京都十一门置冢,葬死者遗骼十馀万,复命僧建水陆大会度之。
《忠义传》:丁好礼,至正二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京师大饥,天寿节,庙堂欲用故事大宴会,好礼言:今民父子有相食者,君臣当修省,以弭大患,宴会宜减常度。不听。
《江南通志》:孟集,至正间知崇明州。州有三沙,东沙视两沙为最贫地,不宜五谷,故米价常倍。集置常平仓于州南,以时粜籴,物价用平,人无饥馁。
《陕西通志》:费震,洪武中,以贤良,任汉中知府。时岁歉,盗起,震发仓储十馀万,赈济。俾秋熟,还仓,易陈为新。盗乃来归,即令占宅自为保伍,遂得数千户。秋大熟,民悉还前粟。
张得先,洪武中,知富平。时中原初定,众多艰食。得先首建招福、平皋、频阳、永润四乡各社仓,以赡贫乏。民咸赖焉。
《浙江通志》:夏原吉为户部尚书,永乐初,浙西大水,奉命往治,发民兵数万,疏决壅滞,水患乃息。又抚绥饥民,奏发廪三十馀万石赈之。时有奏以水退,淤肥,宜召民佃耕,以益国用者。原吉叹曰:民疲极矣,救死不暇,可重役乎。即驰奏寝。
《江西通志》:刘辰,永乐初,迁江西左参政。至官,适九江诸郡濒流,田亩皆涝,民饥,盗起,富室多罹其害。辰檄府县,劝令大姓,出粟贷人,免征徭以当息,官为立券,明年偿其母。自是富者得安,饥者得食。
《续文献通考》:周忱巡抚直隶,初至苏、松,属大饥,谷贵。忱廉得江浙、湖广大稔,令人橐金至其地,故抑其直勿籴,且绐言吴中米价高甚,用是三省大贾,贩米数百艘集吴中。忱乃下令,尽发官廪,贷民,半收其直。城中米价骤减,各贾进退两难,只得贱粜。忱复椎牛酾酒谢之,各贾悉大欢而去。米价既平,乃复官籴以实廪。
《八闽通志》:黄裳,永乐中知政和县。尝值岁歉,劝富民发粟以贷贫乏,官为置籍,令其秋成,每石出息二斗偿之。民以不饥。
《江南通志》:曹弘,宣德五年巡抚淮南、山东。时连岁凶荒,人多饿死。弘验其地之肥瘠丰凶,均徭役,储粟谷,俵牛种,简孳牧,杀婚礼。民德其施。
《山东通志》:李公谅,以贤良举为翼城知县。时兵燹之馀,民不聊生。公谅教民拾野菜、槐豆,五易水煮之,以济饥。民免流离。
《江西通志》:张泳,宣德间授鄱阳丞。时旱荒,饥殍满道。泳发预备仓以济,复倾私橐,籴米,煮粥,请耆老黄振宗主其事。时振宗年一百四岁矣,其施粥凡一月,民得饱啜。泳遍诣乡落,召集居民,视菜色甚者,劝有力家分养之,助以官谷。不足,请发大有仓。巡抚赵新即从之,得米八千馀石,验口赈给,赖以生活者甚众。《畿辅通志》:章圭,正统中巡按畿甸蝗灾,民饥,有司请以亏欠马匹,折追粮米为赈济。圭曰:赈济正以为民,若追折欠,民何以堪。具疏以闻,皆获免。
《江南通志》:王思旻,正统间授泰州吏目,升州判,九载升州同,署州事。岁荒,适巡按涖泰,思旻迎于湾头,叩泣求题,未允。思旻曰:忍立视百姓死,而独生耶。抱籍跃入湍流。巡按亟呼捞救,为具题如请。益励政事,置预备仓廒八十间。民至今思之。
《畿辅通志》:耿九畴,正统间,为刑部右侍郎。景泰初,中州饥旱,流民渡淮者众,彼此不相安。命九畴巡视安置。九畴为联婚姻,教树畜,与土著相辑睦者,七万户。境内晏如。
《八闽通志》:胡晨为福安县丞,景泰初,岁歉,民饥,仓廪匮竭。晨立券,称贷于富家,犹未足。乃议尽借济留仓米赈之。同官欲俟申请,然后发。晨曰:申请待报,动经旬日,民死亡过半矣。有罪,晨请独当之,誓不以相累也。遂开仓赈给。民得全活者甚众。
《陕西通志》:戴浩,景泰初知巩昌。岁大祲,发储三万赈之。当路援法论浩,浩上疏待罪曰:臣愿以一人之命,易千万人。诏原浩,而令民偿所贷。或檄浩趣之,浩曰:疮痍未复,而速征。不如无赈。请约三岁递偿之。《荒政考略》:王竑于景泰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两淮。时徐、淮大饥,民死者相枕藉。竑至,尽所以救荒之术。山东、河南流民猝至,竑不待奏报,大发广运官储赈之。近者,人日饲以粥,远者量散以米,流徙者给米以为道食,被鬻者赎其人以还其家。共用米一百六十万馀,全活数百万人。择医四十人,空庾六十楹,处流民之病者。死者给以棺,为丛冢葬之。穷昼夜,竭精虑,委曲劝谕,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或述其行事,为救荒录。
《畿辅通志》:李衍,景泰中历升户部侍郎,巡视山海边关。时河北诸郡县旱,州县当输边者,类橐银,就边籴米,踊贵数倍。武吏催督,势甚张皇。衍请出太仓粟,饷边,以银输太仓库,米价遂平。寻总督三边军储,兼赈济饥民。时关陕旱久,衍引渭水为渠,以利居民。是岁,大稔。
《江南通志》:邹来学,景泰间巡抚应天。时吴中水旱频仍,来学乞以今年输京米二十万石,悉予贫民。来秋偿官,庶国赋不亏,小民得济。上从其请。
《明外史·周瑄传》:瑄,景泰元年,以尚书王直荐,超拜刑部右侍。郎赈顺天、河间饥。未竣,而英宗复位。仍命瑄遍历所部,大举荒政,先后赈饥民二十六万五千,给牛种各万馀,后为右都御史。督理南京粮储。凤阳、淮、徐饥,以瑄言发廪四十万以赈。
《湖广通志》:唐瑜,景泰辛未进士,擢湖广左参政,分守荆襄,置廪储谷,遇旱发赈,抚绥均、房流民,咸遂其愿。荆湖大水,挽舟载米济之。水退,筑堤。民赖其利。徐泰,景泰间知罗田县。教民务农,四郊俱创便民仓,以为凶荒赈济之备。又虑转运水次多艰,买蕲水巴河地一所,置仓廒数十间。复买附近地数十亩,以给仓之费。民甚便之。
《陜西通志》:郭瑾,景泰中守蓬州。岁大饥,院司牵制旧例,瑾泣曰:吾所育者,天子之民也。独不能告天子耶。遂闻上,得赈,蓬民赖焉。
《山东通志》:宋黻为御史,时浙内饥,议惠济之策。黻独曰:不如举按奸赃,扫荡不法,省冗费,停营造。悉见采纳。
《浙江通志》:彭谊,天顺初知绍兴府。民告饥,即发仓赈之。或谓当上闻,否且得罪。谊曰:待请而发,转沟壑者多矣。吾何爱一身,而不以活万命。明年有秋,民争委输,不踰月而仓复盈。先是,郡中官田税重,耕者多流移逋负。谊请计亩起耗,减重增轻,民便之。
《续文献通考》:夏寅,以吴中饥,投书抚台,发廪二十万斛,籴十万石,三吴赖以全。
《明外史·何乔新传》:乔新,为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年麦熟乃止,后进右副都御史。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盐钞十之四。拜刑部右侍郎。山西大饥,人相食。命往赈,活三十馀万人,还流冗十四万户。
《江南通志》:邢宥,成化初知苏州,有通变才。乙酉,郡大饥,宥赒贷甚勤,流人之在境者,得不失所。而公帑不空,富室无扰。论者谓荒政之最善者。
《畿辅通志》:陆愉知晋宁,成化五年,年饥,抗章请蠲租。或止之。愉曰:为人臣者,岂不知为朝廷哉。但吾民疾苦,痌瘝切身,倘更徵求,则皆委于沟壑矣。当力言之,虽咎弗辞。后竟允其请,民多全活。
田济,成化间出守真定。岁荒,济不待上报,开仓赈济。赈过粮米二十七万有奇,全活者不可胜数。
《江南通志》:刘魁,成化十七年巡抚南畿。时淫雨为沴,连郡田禾灭没,莩死万数,征敛如故。力陈于朝,谓财赋资人以成,人者财之本也。今欲取其末,而先绝其本,可乎。假令民穷为盗,或至狡窃,于时诛讨,则所费不止若逋税之数也。会魁代去,不果行。民追思之。《陕西通志》:王节,天顺举人,知盩厔县。岁歉,闭籴,节为立平粜法,粟不腾贵,民赖以安。时仓廪空乏,逾年积粟数千石,为预备计。凿广济渠二十五里,引水灌田若干顷,农以永利。买田器,货官牛,给贫民耕。岁大旱,流离入境者众。节日夜资给,皆赖全活。
《畿辅通志》:张清,成化二十年知临城。邑遭岁凶,民多菜色,或至流移。邑积粟馀四万斛,清不待请,开仓赈济贫困,获生者数千家。自外附籍者,八十馀户。岁定徭役,以贫富计轻重,教值桑枣,野无閒地。
王钦,成化中知安肃。植柳四路,值大饥,折柳易食,所活甚众。
章忱,成化时知临城县。时临邑人饥,民多流散。忱招徕抚绥,给以耔种,缓其征徭,民接踵来归。久之,旁邑流民愿就编籍者,数十户。
《江南通志》:张宾,成化中知金坛。时大水,以全灾报。都御史怒曰:如报,赋安所出。命他官验实,以九分灾上。宾抗言曰:民重溺而匿之,不仁。告不以实,不忠。民将莩矣,尚安言赋。坐误报全荒罚谷,宾不为慑。
陆愈,成化年知江都。会岁荒,计口给赈,贷以牛种。饥民有鬻子女者,捐俸赎之。凿花园港以蓄泄水利,增筑邵伯湖堤,以禦水患。办馀钱以储赈粟。民立碑颂之。
缪昌,成化间守辽海。岁饥,抚臣欲散粟贷民。昌虑官吏或乘此为奸,议以平时之价,粜于军。秋收籴粟补官。民称便。
《山东通志》:李昂,成化间知青州府。岁大饥,发官廪数十万石,又劝富民出粟八万馀石,相移赈济,全活甚众。流民大至,煮粥给之。郡人比之富公。
《山西通志》:徐绶,成化间任崞县。会岁大饥,饿殍盈野。绶亲诣富室,给与印券,贷粟以赈之,全活万馀人。樊英,成化中为御史,按湖广。襄、邓饥,流民肆掠数万人。英为赈贷,乃廉其渠魁,谕以祸福,使归井闾。事闻,擢辽东苑马寺少卿。后迁长芦盐运使,时河间、真定饥,上命廷臣出赈,官无厚储。英先后出运司银七万馀两佐之。
《湖广通志》:吕礿,成化间知随州。值岁旱,民饥,礿素衣跣足,祷雨,发仓赈贫。初夏民纳祗候钱,礿曰:五谷未登,钱必假贷于人者。今还主,候秋赴纳。民感其德。鲁永清,成化间知成都府。遇旱,设籴赈之,为石四万馀。府故无预备,乃置仓为籴本。明年,又饥,出入如数,而泛赈者不与焉。民用不敝。
《陕西通志》:郑时巡抚陕西,大饥,百方赈恤。言于上,得内帑金四十万,以济,分门给散,无敢渔者。
徐镛,成化间知镇原县。值岁饥,请于上官,移民就食,全活甚众。修仓,得藏钱数十万缗,一无所私,以赈贫乏,蠲宿逋,流亡多复业者。
《广东通志》:张津,成化进士,授建阳知县。岁歉,津出公帑乞籴他邑。吏惧谴。津曰:民方槁死,焉避咎。遂遍诣乡聚,阅民赢虚,丁口多寡,量给之粟。又以富室出贷,全活甚众。
《陕西通志》:何信,藩司舍人,成化中,关中大饥,诏发漕粟万石,令南阳、汝宁二郡发卒万人抵关中。将行,信闻之,恚曰:关中米石不过一金,奈何。至是,入言于藩司吴节曰:诚权出万金,使入关籴,可得万石。令二郡能召出金一两者,即罢若役。二郡人知役费且十倍,皆踊跃从之,赍金入关,得粟万石。关中全活甚众。《畿辅通志》:徐怀以副都抚蓟,在任,广储蓄。畿内大荒,疏请京、通、蓟三仓米五万石,计部银六万两,发州县蠲赈。又疏借内帑充籴。民赖之全活。
《江南通志》:聂豹,正德间知华亭县。频年水灾,荐饥,豹劳来安集,发诸奸所侵盗金万六千,用代逋赋。浚塘港三万丈,复塘之废者万二千丈,民不苦水。复业者三千馀户。
金玥,正德中任端州训导。岁饥,议发粟赈济。有司以未得请,不决。玥争之曰:请而后赈,民无遗矣。且以此获罪,不愈立视民死乎。监司义而从之。
《江西通志》:姜仪,正德间擢福建布政使。自公俸外,纤毫不以入籍。阅一期,所积羡馀几万两。值建宁大歉,诸郡交上言请赈。曰:朝廷设官分理,无非为民也。何有惜数万金,坐视赤子饥死乎。乃发库藏金,及所积羡馀援之。活数万众。
《江南通志》:刘恩,嘉靖元年知宝应。适邑大饥疫,死者相籍。恩力请当道,发帑籴谷,分委义民,各村坊设糜赈济。一邑赖以全活。
周奎,嘉靖间知宣城县。岁大饥,发廪出帑,推乡士夫之忠且信者,行各里散给,民不入市,并沾实赈。全活甚众。龙诰,正德中知庐州。建惠民仓。嘉靖癸未,岁大旱,开仓赈恤,复请金若干,设粥待餔,籴谷广赈,全活人数万。道死者,设义冢瘗之。
周大礼,嘉靖壬辰进士,知兴化府。会大饥,米价腾踊,所在有司平粜,大礼独出令,故高其价。商贩辐辏,价为立减。又兴木兰障水之役,以备旱涝。
周思兼,嘉靖丁未进士,授平度知州。岁侵,旁郡饥民掠食,幕府将剿之。思兼曰:此辈饥,求食耳。作小木牌数千,散置四郊,令饥民执就抚,于是云集城下,开城门召入,给银米谕之。
《畿辅通志》:阎光祖,嘉靖间知钜鹿县。岁大饥,民相食,剽窃公行。光祖倾仓廪,劝赢馀以赈之,多设粥糜以济饥者,严盗窃之禁。百姓安堵。明年,瘟疫大作,死者枕藉。光祖捐俸,多备药饵,全活甚众。
《松江府志》:顾文僖公杂记曰:周文襄巡抚江南,日济农仓米,岁常二十馀万。遇水旱,辄奏请免粮,以此补之,民不知凶荒。朝廷不知有缺乏也。又每岁正月十五后,便有文书来放粮,曰:此是百姓纳与朝廷馀剩数,今还与百姓,食用种田。秋间又纳朝廷税也。放米每户率二石,虽云抵斗还官,其实多不取。先祖尝言:吾家一次领黄豆六石,后升合不曾追也。又曰:济农仓积米之多,近日士大夫多不信。予以所记二事明之。成化戊戌岁,诸廒皆满,馀米无可著处。以七万石寄积于水次西仓。先君可閒公,以老人选差监守,自戊戌至丁未,凡十年,始得放閒。盖所积既多,挨陈放支,次第不及故也。此事予所目见。嘉靖甲申,操江伍松月都宪巡历至松,感旧赋诗,有米粟陈陈岁四亿之句。予见而问之曰:诗举成数,其实三十七万几千石,盖公常以常州推府承檄盘仓,见此闻今空乏,故作此诗也。予所见今四十有七年,日月颇远,伍公盘粮在弘治壬戌,方二十三年尔。此言如质之伍公,亦弗信也。
《江南通志》:翁大立,嘉靖间任总河。徐州大水湮没,大立仿郑侠为图以进。时穆宗好观灯采珠,大立疏曰:愿陛下以观灯之心,观臣之图。以采珠之心,采臣之言。疏入,不报。中外为大立危。俄有旨,发粟大赈。人以为自大立一疏启之也。
《山西通志》:韩邦靖,嘉靖时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岁饥,人相食。奏请发内帑赈济,不许。为之怃然泣下,辍食。将再论之。或曰:君之心,尽矣。不从者,责有所归也,奈何自苦如此。答曰:言而不从,自谓己责已尽,而委咎于人,此诈臣之自便,而钓名者之为也。复抗疏论列,累千馀言。不报。
袁士伟,嘉靖间盐运使。值岁凶,道殣相望。叹曰:此非朝廷赤子乎。乃悉召贫民,给以工本,令入池捞采课充数年,而存活亦以万计。
《湖广通志》:黎泮,嘉靖间麻城知县。值岁侵,盗贼蜂起,白昼群夺人仓廪。泮擒为首者数人,治之,立毙杖下。仍命富户平价开粜,卒食足而盗亦息。
方仕,嘉靖间知常德。岁大旱,诚祷,亲诣德山白龙井,以骨角击井栏曰:龙如有灵,为霖。仕宁溺,无憾。又设捐谷四万八百馀石,以时给散,存活者多。贫甚者,给牛种,奏蠲租十之七。大水决堤,极力修葺,鼎筑府垣,周回百丈,足以防捍。
《陕西通志》:于玭,嘉靖间为静宁州同知。岁大侵,民相食。请赈台省,以边郡钱谷,未许轻动。乃私发仓,按籍赈贷,全活数万人。大吏感其为民,不以罪也。
《江南通志》:李登,隆庆初以选贡,授新野令。值岁凶,多设粥糜食饥者。复置义仓,改赎锾,令折谷实之,存活甚众。邑有水患,筑堤三,成梁一,民免于鱼。
《畿辅通志》:王好问,嘉靖庚戌进士。穆宗即位,历官南京户部尚书。时诏赈江南,不待移文,发赈,曰:奈何稽朝廷意,以忍饥民。有古大臣风。
《明外史·傅好礼传》:好礼为御史。巡按浙江。岁大侵,条上荒政。多报可。行部湖州,用便宜发漕折银万两,易粟赈饥民。奏请服擅发罪,帝特宥焉。
《山东通志》:王象乾,隆庆间,出守保定。会旱蝗,用马价万金,散诸邑为籴本。且曰:输金输谷,惟民便。次春,获利数千金,用办民间牛种。
《陕西通志》:王继夏知宁远县,地硗瘠,水复陂污,一值荒岁,无复生计。继夏乃栉比其俗,差为等,捐冗费,禁苛取,平均驿置之序,岁时行乡落,劝农力耕,覈社仓,教积贮,垦荒莱,招流亡。因山就泽,听民自利,不为禁。大庾、小橐,咸以充盈。
《广东通志》:陈履,隆庆进士,奉命浙江监兑。岁大侵,上疏言:浙民嗷嗷,救死不暇。臣奉职无状,愿以后期请罪,不忍督促填沟壑,伤陛下好生之仁。诏宽其程。《江南通志》:顾云程,万历丁丑进士,令淳安。会岁凶,抚按令禁籴。云程曰:遏籴,非救荒策也。但示贩米者,每十石,官买其一,馀勿问。
《畿辅通志》:牛惟炳,万历甲戌进士,选给事中。陜西荒旱,惟炳以封王入境,见饿殍枕藉,即驰疏请赈,发银五十万,差官赈济。
《续文献通考》:万历十四年,河南彰德府饥,巡抚衷公议发赈馀米数千石,及该府库贮银若干,于丰穰处籴米,随在委官煮粥,日一餐,人给三碗。明年,复行开封等州县,如彰德所。全活不可胜计。
万历十五年,中州饥,时衷巡抚贞吉,至其地,见河北诸郡及他省流寓者甚众。因命所司查勘,每大口给粟二斗,小口五升,活二万馀人。愿回籍者,计程,人给粟二升。又移檄本郡邑,计口赈之。有地者,量给种。一时复业者三千馀口。
韩文绾南枢,岁凶,饿莩相枕藉。公移咨户部,预支官军三月俸粮,度支以未得命为辞。公曰:救荒如救焚,民命在旦夕,安能忍死以待耶。即罪,吾独当之。遂发米六千石。
《湖广通志》:孙善继,万历间进士,知蕲州。下车,即值大荒,倡庠生杨永贯,出积谷六千石,富民黎朝臣捐金四百两,次第设籴于湖南北间,菜色饥民,远近赖其存活者甚众。
《畿辅通志》:陈登云,万历进士,授鄢陵令。绩最,召拜御史。出按河南,岁荐,饥民食雁粪。登云取雁粪一封,具疏以闻。上为感动,出帑金十万赈之。
冯盛明,万历进士,授扶沟令,调莱芜。时岁大熟,谷贱伤农。盛明出令,徵输支给悉以谷,谷稍贵。商以钱易谷,既又以金易钱,由是额金无缺,而课乃得最。馀谷捐俸置仓贮之,以备荒。明年,出储谷煮粥,赈邻封之饥。
邢孔阳,万历进士,授行人,以清,擢郎中。会陕西灾,司农欲移京粟万石馀,由漕运达河南,更陆运以给之。孔阳上书司农曰:移粟之役,是以三千钟而致一石,有害于豫,无济于秦。何若驰一吏,籴粟关内,京粟航至中州粜之,以其镪补关内借支之数,是万夫不胜者,一吏代之足矣。司农从其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