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九十二卷目录

 殿试部汇考二
  宋二〈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十二则 孝宗隆兴一则 乾道五则 淳熙五则 光宗绍熙二则 宁宗庆元二则 嘉泰一则 开禧一则 嘉定六则 理宗宝庆二则 绍定一则 端平一则 嘉熙一则 淳祐五则 宝祐二则 开庆一则 景定一则 度宗咸淳四则〉
  金〈海陵天德一则 世宗大定三则 章宗明昌二则 泰和一则 宣宗兴定一则 哀宗正大二则〉
  元〈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二则 英宗至治一则 泰定帝泰定二则 文宗至顺一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正九则〉

选举典第九十二卷

殿试部汇考二

宋二

高宗建炎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帝亲策于集英殿,第为五等。
《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二年五月丙戌,命参酌元祐科举条制,立诗赋、经义分试法。九月,赐礼部进士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一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殿试策如之。自绍圣后,举人不习诗赋,至是始复,遂除《政和令》命官私相传习诗赋之禁。又诏:下第进士,年四十以上六举经御试、八举经省试,五十以上四举经御试、五举经省试者,河北、河东、陕西特各减一举;元符以前到省,两举者不限年,一举年五十五已上者;诸道转运司、开封府悉以名闻,许直赴廷试。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集英殿,第为五等,赐正奏名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第一人为左宣教郎,第二、第三人左宣义郎,第四、第五人左儒林郎。第一甲第六名以下并左文林郎,第二甲并左从事郎,第三甲以下并左迪功郎。特奏名第一人附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第三人赐同进士出身,馀赐同学究出身。登仕郎、京府助教、上下州文学、诸州助教入五等者,亦与调官。川、陕、河北、京东正奏名不赴者一百三人,以龙飞特恩,即家赐第。故事,廷试上十名,内侍先以卷奏定高下。帝曰:取士当务至公,岂容以己意升降,自今勿先进卷。〈按文献通考云仁宗嘉祐二年廷试始免黜落然则自后凡经
御试者无不出官之人熙丰年间亦尝推恩于曾经御试之人盖为嘉祐二年御试不中者设也今中兴之初复有此令则自建炎上距嘉祐以前七十馀年岂复有曾经御试不中之人乎又恐是特为科试入下等不理选限未出官者而设盖此曹亦谓之曾经御试故令其再试而官之以示优渥之恩欤又元祐三年苏轼知贡举奏请殿试仍行黜落其议不知行否或者因轼之请而元祐以来仍有黜落故至此而推恩欤

《武林旧事》:唱名第一名,承事郎,第二名第三名并文林郎,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同进士及第第三甲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武举第一名秉义郎,特奏第一名同进士出身,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襕袍白简黄衬衫,武举人赐紫罗袍,镀金带牙笏,赐状元等三人酒食五盏。馀人各赐泡饭前,三名各进谢恩诗一首,皆重戴绿袍丝鞭骏马快行,各持敕黄于前黄旗。杂沓多至数十百面各书诗句于上。呵殿如云皆平日,交游亲旧相迓之人或三学使令斋臧辈若执事之人,则系帅漕司差到。状元局祗应亦有术人相士辈,自衒预定魁选鼓舞于中,自东华门至期集所豪家贵邸竞列。䌽幕纵观其。有少年未有室家者,亦往往于此择婿。焉期集所例置局,于礼部贡。院前三人主之于内遴选,所长以充职事有纠弹笺表主管,题名小录掌仪典客掌计掌器掌膳,掌酒果,监门等后旬日朝谢。又数日拜黄甲叙。同年其仪三名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四十以上立于东廊。四十以下立于西廊。皆再拜拜已择榜。中年长者一人。状元拜之复择少者,一人拜状元。又数日赴国子监,谒谢先圣先师讫赐,闻喜宴于局中侍从已上,及馆职皆与知举官押宴,遂立题名石刻凡,费悉出于官及诸阃馈遗云。
绍兴三年,赐张九成等进士,陜西类试进士,许以便宜赐第。
《宋史·高宗本纪》:二年夏四月丙寅,赐礼部进士张九成以下二百五十九人及第、出身。冬十二月癸卯,川、陕宣抚司类试陕西发解进士,得周谟等十三人,以便宜赐进士出身。 按《选举志》:二年,廷试,手诏谕考官,当崇直言,抑谀佞。得张九成以下二百五十九人,凌景夏第二。吕颐浩言景夏词胜九成,请更寘第一。帝曰:士人初进,便须别其忠佞,九成所对,无所畏避,宜擢首选。九成以类试、廷策俱第一,命特进一官。时进士卷有犯御名者,帝曰:岂以朕名妨人进取耶。令寘本等。又命应及第人各进一秩。 又按志:绍兴二年,帝初策士及宗子于集英殿。
绍兴五年,定殿试有官人,不放第一,及初覆考详定之制,赐汪洋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五年九月乙亥,赐礼部进士汪洋以下二百二十人及第、出身。唱名始遵故典,令馆职侍立殿上。冬十月戊午,诏川、陕类试合格第一人依殿试第三人例推恩,馀并同赐进士出身。 按《选举志》:五年三月,御试奏名,汪应辰第一。初,考官以有官人黄中第一,帝访诸沈应求,应求以沈遘与冯京故事对,乃更擢应辰为魁,遂为定制。旧制。御试初考既分等第,印封送覆考定之,详定所或从初,或从覆,不许别自立等。嘉祐中废。至是,知制诰孙近奏:若遵旧制,则高下升黜,尽出详定官,初、覆考为虚设。请自今初、覆考皆未当,始许奏禀别置等第。谏议大夫赵霈请用《崇宁令》,凡隔二等、累及五人许行奏禀,从之。〈按《纪》
作汪洋,《志》作汪应辰,互异。

绍兴八年,谅闇罢殿试,以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著为令,赐黄公度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八年六月壬申,赐礼部进士黄公度以下三百九十五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八年,闻徽宗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困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帝特命为左承事郎,自此率以为常。
绍兴十一年,以贡院考试合格,宗室附正奏名殿试。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清波杂志》:绍兴十一年,程克俊进呈乞以贡院所考合格宗室,善能特命附正奏名殿试以示劝奖,从之高宗曰天族,之贵溺于燕安,往往自陷非法。若以邦典绳之,则非所以示,叙睦之恩置而不问,又无以立国家之法,唯择其好学从善者,稍加崇奖以风厉其馀。是亦教化之术也。宗室取应赐出身自此始。
绍兴十二年定御试期,赐陈诚之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十二年夏四月庚午,赐礼部进士陈诚之以下二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十二年三月,御试后皆准此。
绍兴十三年,许上舍生直赴廷对。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十三年,凡太学生升上舍者,皆直赴廷对。
绍兴十五年,唱名依汴京制,赐刘章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十五年四月癸未,赐礼部进士刘章以下三百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十五年,凡特奏名赐同学究出身者,旧京府助教今改将仕郎。是岁,始定依汴京旧制,正奏及特恩分两日唱名。绍兴十八年,赐王佐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十八年夏四月甲寅,赐礼部进士王佐以下三百三十人及第、出身。
绍兴二十一年,赐赵逵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二十一年闰四月丁亥,赐礼部进士赵逵以下四百四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二十一年,御试得正奏名四百人,特奏名五百三十一人。中兴以来,得人始盛。
绍兴二十四年,赐张孝祥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四年三月乙亥,赐礼部进士张孝祥以下三百五十六人及第、出身。
绍兴二十七年,展廷试期以待蜀士赐王十朋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二十七年三月丙戌,赐礼部进士王十朋以下四百二十六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二十七年,旧蜀士赴廷试不及者,皆赐同进士出身。帝念其中有俊秀能取高第者,不宜例置下列,至是,遂谕都省宽展试期以待之。及唱名,阎安中第二,梁介第三,皆蜀士也,帝大悦。
《文献通考》:二十七年先时,蜀士赴殿试不及者皆,赐同进士出身。上念其中有俊秀能高第者,不宜皆寘下列至是先期。谕都省宽展试日以待。宰相沈该奏天时,向暑临轩非便请后至者,臣等策之中书定高下。上曰三年策士,朕岂惮一日之劳耶,及唱第王十朋为首。第二人阎安中,第三人梁介安中,介皆蜀士也,上大悦。
绍兴三十年,赐梁克家等进士。
《宋史·高宗本纪》:三十年三月癸卯,赐礼部进士梁克家以下四百一十二人及第、出身。
孝宗隆兴元年,定甲第授官例。许宗子获解两次者,直赴廷试赐李待问等进士。
《宋史·孝宗本纪》:隆兴元年夏四月壬申,赐礼部进士李待问以下五百三十八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孝宗初,诏川、广进士之在行都者,令附试两浙转运司。隆兴元年,御试第一人承事郎、签书诸州节度判官,第二第三人文林郎、两使职官,第四第五人从事郎、初等职官,第六人至第四甲并迪功郎、诸州司户簿尉,第五甲守选。 又按志:孝宗登极,凡宗子不以服属远近、人数多寡,其曾获文解两次者,并直赴廷试。
《文献通考》:隆兴元年,诏应令人代名及为人冒名赴省者,各计所受财依条外,并永不得应举省试旧以十四人取一名隆兴。初建剑宣鼎洪五州进士三举实到场者,皆以覃恩免,解有旨增省额百人遂以十七人取一人。而四川类省试则十六人取一名,后不复改。
乾道元年,定四川奏名出身之例。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乾道元年,诏四川特奏名第一等第一名赐同学究出身,第二名至本等末补将仕郎,第二等至第四等赐下州文学,第五等诸州助教。
乾道二年,始推登极恩定出身之例,赐萧国梁等进士。
《宋史·孝宗本纪》:二年三月丁卯,赐礼部进士萧国梁以下四百九十有三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名宣义郎,第二名与第一名恩例,第三名承事郎;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同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特奏名第一名赐进士出身,第二、第三名赐同进士出身。
乾道五年,赐郑侨等进士。
《宋史·孝宗本纪》:五年三月丙子,赐礼部进士郑侨以下三百九十有二人及第、出身。
乾道七年,策制举赐李垕出身。
《宋史·孝宗本纪》:七年十一月甲戌,御集英殿策试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李垕。戊寅,锡垕制科出身。 按《选举志》:七年,诏举制科以六论,增至五通为合格,始命官、糊名、誊录如故事。试院言:文卷多不知题目所出,有仅及二通者。帝命赐束帛罢之,举官皆放罪。旧试六题,一明一暗。时考官命题多暗僻,失求言之意,臣僚请遵天圣、元祐故事,以经题为第一篇,然后杂出《九经》《语》《孟》内注疏或子史正文,以见尊经之意。从之。
乾道八年,赐黄定等进士。
《宋史·孝宗本纪》:八年夏四月庚子,赐礼部进士黄定以下三百八十有九人及第、出身。
淳熙二年,唱第后较射分别殿最。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二年夏四月乙卯,赐礼部进士詹骙以下四百二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帝欲令文士能射御,武臣知诗书,命讨论殿最之法。淳熙二年御试,唱第后二日,御殿,引按文士詹骙以下一百三十九人射艺。翌日,又引文士第五甲及特奏名一百五十二人。其日,进士具襕笏入殿起居,易戎服,各给箭六,弓不限斗力,射者莫不振厉自献,多命中焉。天子甚悦。凡三箭中帖为上等,正奏第一人转一官,与通判,馀循一资;二箭中帖为中等,减二年磨勘;一箭中帖及一箭上垛为下等,一任回不依次注官;上四甲能全中者取旨;第五甲射入上等注黄甲,馀升名次而已。特奏名五等人射艺合格与文学,不中者亦赐帛。
淳熙五年,赐姚颖等进士升阶成等州人一甲,复制科旧法。
《宋史·孝宗本纪》:五年夏四月,赐礼部进士姚颖以下四百十有七人及第、出身。八月,复制科旧法。 按《选举志》:五年,以阶、成、西和、凤州正奏名比附特奏名五路人例,特升一甲。
淳熙六年二月,裁特奏名试法。十月,诏太学两优释褐,与殿试第二人恩例。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六年,诏特奏名自今三名取一,寘第四等以前,馀并入第五等,其末等纳敕者止许一次,潜藩及五路旧升甲者今但升名。后又许纳敕三次,为定制焉。
淳熙十一年,诏御试策有及军民利害者,奏闻进士。廷试不许见烛,赐卫泾等进士。
《宋史·孝宗本纪》:十一年三月庚戌,诏御试策有及军民利害者,考官裒类以闻。夏四月戊辰,赐礼部进士卫泾以下三百九十四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十一年,进士廷试不许见烛,其纳卷最后者降黜之。旧制,廷试至暮许赐烛,然殿深易闇,日昃已烛出矣。凡赐烛,正奏名降一甲,第五甲降充本甲末名;特奏名降一等,第五等与摄助教。凡试艺于省闱及国子监、两浙转运司者,皆禁烛,其他郡国,率达旦乃出。淳熙十四年,御试拔第三进士王容为榜首。
《宋史·孝宗本纪》:十四年三月戊子,赐礼部进士王容以下四百三十五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十四年,御试正奏名王容第一。时帝策士,不尽由有司,是举容本第三,亲擢为榜首。
光宗绍熙元年,改殿试期赐余复等进士,射不合格者罢赐帛。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元年夏四月戊申,赐礼部进士余复以下五百三十有七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光宗初,以省试春浅,天尚寒,遂展至二月朔卜日,殿试于四月上旬。绍熙元年,仍按射,不合格者罢赐帛。
《文献通考》:光宗初建议者云,省闱试士春令尚浅,天寒,晷短间遇风雪,则砚冰笔冻书字不成,纵有钜材莫克展布,请展至二月朔,而殿试则于四月初选日从之。
绍熙四年,赐陈亮等进士。
《宋史·光宗本纪》:四年夏四月己巳,赐礼部进士陈亮以下三百九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宁宗庆元二年,赐邹应龙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二年五月,赐礼部进士邹应龙以下四百九十有九人及第、出身。
庆元五年,赐曾从龙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五年夏五月戊戌,赐礼部进士曾从龙以下四百十有一人及第、出身。 按《礼志》:庆元五年五月,赐新及第进士曾从龙以下闻喜宴于礼部贡院,上赐七言四韵诗,秘书监杨王休以下继和以进,自后每举并如之。
嘉泰二年,赐傅行简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嘉泰二年夏四月己巳,赐礼部进士傅行简以下四百九十有七人及第、出身。
开禧元年,赐毛自知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开禧元年五月己巳,赐礼部进士毛自知以下四百三十有三人及第、出身。
嘉定元年,夺毛自知恩例赐,郑自成等进士出身,诏朝官有亲属廷对者免差充考校。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元年三月癸酉,以毛自知首论用兵,夺进士第一人恩例。五月辛酉,赐礼部进士郑自成以下四百二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自缌麻以上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皆牒送。惟临轩亲试,谓之天子门生,虽父兄为考官,亦不避。嘉定元年,始因议臣有请,命朝官有亲属赴廷对者,免差充考校。
嘉定四年,赐赵建大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四年五月乙亥,赐礼部进士赵建大以下四百六十有五人及第、出身。
嘉定七年,赐袁甫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七年五月乙酉,赐礼部进士袁甫以下五百四人及第、出身。
嘉定十年,赐吴潜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十年五月甲申,赐礼部进士吴潜以下五百二十有三人及第、出身。
嘉定十三年,赐刘渭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十三年六月癸酉,赐礼部进士刘渭以下四百七十有五人及第、出身。
嘉定十六年,赐蒋重珍等进士。
《宋史·宁宗本纪》:十六年五月戊申,赐礼部进士蒋重珍以下五百四十有九人及第、出身。
理宗宝庆二年,赐王会龙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宝庆二年六月丙申,御后殿,赐进士王会龙以下九百八十九人及第、出身有差。宝庆三年,谕试官审去取。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宝庆三年御笔赐程珌以下曰国家三岁。取士试于南宫盖公,卿大夫由此其选事至重也。朕属在哀疚未遑亲,策爰咨近列往司衡鉴卿等,宜协心尽虑精加考择。夫文辞浮靡者,必非伟厚之器,议论诡激者,必无正平之用去取之际,其务审此。
绍定二年,定廷试期赐黄朴等进士出身。
《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二年五月辛巳,赐进士黄朴以下五百五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 按《选举志》:廷试,唯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自是,定以四月上旬廷试,更不移展。
端平二年,赐吴叔告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六月,赐进士吴叔告以下四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嘉熙二年,赐周坦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嘉熙二年闰月壬申,赐礼部进士周坦以下四百二十二人及第、出身有差。
淳祐元年,赐徐俨夫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元年五月戊申,赐礼部进士徐俨夫以下三百六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淳祐四年,赐留梦炎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四年六月乙亥,赐礼部进士留梦炎以下四百二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淳祐七年,赐张渊微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七年五月,御集英殿策士。六月癸巳,赐礼部进士张渊微以下五百二十七人。
淳祐十年,赐方梦魁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十年九月己巳,赐礼部进士方梦魁以下五百一十三人及第、出身有差。
淳祐十二年,更定殿试期。
《宋史·理宗本纪》:十二年八月己未,诏来年省试仍旧用二月一日,殿试用四月十五日以前,庶免滞留远方士子。
宝祐元年,赐姚勉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宝祐元年五月己亥,赐礼部进士姚勉以下及第、出身有差。
宝祐四年,赐文天祥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四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出身有差。
开庆元年,赐周应炎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开庆元年五月辛未,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出身有差。
景定三年,赐方山京等进士。
《宋史·理宗本纪》:景定三年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山京以下六百三十七人及第、出身。
度宗咸淳元年,命宰执类试以代廷试。
《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元年秋七月癸亥,以谅阴,命宰执类试,阮登炳以下,依廷试例出身。
咸淳四年,赐陈文龙等进士。
《宋史·度宗本纪》:四年五月壬寅,赐陈文龙以下六百六十四人进士及第、出身。
咸淳七年,赐张镇孙等进士。
《宋史·度宗本纪》:七年五月乙酉,赐礼部进士张镇孙以下五百二人及第、出身。
咸淳十年,度宗不果殿试,恭帝即位,赐王龙泽等进士出身。
《宋史·瀛国公本纪》:十年九月己亥,试正奏名进士,赐王龙泽以下出身有差。 按《选举志》:时成都已归附我朝,殿试拟五月五日,以蜀士至者绝少,展至末旬。又因覆试特奏名至部犹少,展作六月七日。近臣以隆暑为请,复命立秋后择日。七月八日,度宗崩,竟不毕试。嗣君即位,下礼部讨论,援引皆未当,既不可谓之亮阴,又不可不赴廷对,乃仿召试馆职之制而行之。

海陵天德二年,始增殿试之制,而更定试期。
《金史·海陵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世宗大定十六年,命皇家两从以上亲及宰相子,直赴御试。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大定十九年,以御选赋题殿试进士。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大定十九年,谓宰臣曰:自来御试赋题,皆士人尝拟作者。前朕自选一题,出人所不料,故中选者多名士,而庸才不及焉。足知题难则名儒亦擅场,题易则庸流易侥倖也。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曰:臣前日言,士人不以论策为意者,正为此尔。宜各场通考,选文理优者。上曰:并答时务策,观其议论,材自可见,卿等其议之。
大定二十九年,定御试恩榜例。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二十九年,敕今后凡五次御帘进士,可一试而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谓之恩榜。
章宗明昌元年,定猛安谋克及有官人赴殿试例。
《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明昌元年,猛安谋克愿试进士者拟依馀人例,不可令直赴御试。上曰:是止许女直进士,毋令试汉进士也。又定制,馀官第五品散阶,令直赴会试,官职俱至五品,令直赴御试。
明昌二年,敕官或职至五品者,直赴御试。
《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泰和七年,诏读卷官避亲。
《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凡御试,读卷官,策论、词赋进士各七员,经义五员,馀职事官各二员。制举宏词共三员。泰和七年,礼部尚书张行简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若读卷官不用与进士有亲者,则读卷之际得平心商确。上遂命临期多拟,其有亲者汰之。
宣宗兴定二年,令殿试进士日没乃出。
《金史·宣宗本纪》:兴定二年三月戊子,谕宰臣曰:旧制,廷试进士日晡后出宫。近欲复旧,恐能文而思迟者,不得尽其才,其令日没乃出。
哀宗正大元年,赐孛木论长河等及第。
《金史·哀宗本纪》:正大元年五月,赐策论进士孛朮论长河以下十馀人及第,经义进士张介以下五人及第,词赋进士王鹗以下五十人及第。
正大七年夏五月,赐经义词赋李瑭以下进士第。按《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仁宗皇庆二年,中书省定御试条目。
《元史·仁宗本纪》:皇庆二年十月,诏天下以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试于廷,赐及第出身有差。帝谓侍臣曰: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 按《选举志》:皇庆二年,中书省所定条目。御试,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试官二员、监察御史二员、读卷官二员,于殿廷考试。每举子一名,怯薛歹一人看守。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三月初四日,中书省奏准,以初七日御试举人于翰林国史院,定委监试官及诸执事。初五日,各官入院。初六日,撰策问进呈,俟上采取。初七日,执事者望阙设案于堂前,置策题于上。举人入院,搜检讫,蒙古人作一甲,序立,礼生导引至于堂前,望阙两拜,赐策题,又两拜,各就次。色目人作一甲,汉人、南人作一甲,如前仪。每进士一人,差蒙古宿卫士一人监视。日午,赐膳。进士纳卷毕,出院。监试官同读卷官,以所对策第其高下,分为三甲进奏。作二榜,用敕黄纸书,揭子内前红门之左右。
延祐二年,赐护都沓儿、张起岩等进士。
《元史·仁宗本纪》:延祐二年春三月,廷试进士,赐护都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 按《熊朋来传》:延祐初,诏以进士科取士,时科举废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称明诏为惧,行省官主其事者,咨问于朋来,动中轨度,因以申请,四方得遵用之。及请为考试官,则曰:应试者十九及吾门,不可。其后江浙、湖广,皆卑词致礼,请为主文,朋来屡往应之。及对大廷,其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焉。初,朋来以《周礼》首荐乡郡,而元制,《周官》不与设科,治《戴记》者又鲜,朋来屡以为言。盖朋来之学,诸经中《三礼》尤深,是以当世言礼乐者,咸推宗之。
《续文献通考》:史称仁宗皇庆二年初诏,行科举至是延祐二年三月,始开科取士。分进士为左右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时世祖幸上都,明日丙子帝生于儒州。是夜,张起岩亦生及帝之即位,始设科以取士,而起岩遂为第一论者,以为非偶然也。
延祐五年,赐忽都达儿、霍希贤等进士。
《元史·仁宗本纪》:五年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
英宗至治元年,赐泰普化、宋本等进士出身。
《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三月庚辰,廷试进士泰普化、宋本等六十四人,赐及第、出身有差。
泰定帝泰定元年,赐八剌、张益等进士。
《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三月,廷试进士,赐八剌、张益等八十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按《王约传》:泰定元年,奉诏廷策天下士,第八剌、张益等八十五人,始增乙科员额至一十五人。
泰定四年,赐阿察赤、李黼等进士。
《元史·泰定帝本纪》:四年三月丙午,廷试进士阿察赤、李黼等八十五人,赐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文宗至顺元年,赐笃列图、王文煜等进士出身。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三月,廷试进士,赐笃列图、王文煜等九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
顺帝元统元年,廷试增赐进士额。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统癸酉科,廷试进士同同、李齐等,复增名额,以及百人之数。稍异其制,左右榜各三人,皆赐进士及第,馀赐出身有差。科举取士,莫盛于斯。后三年,其制遂罢。
至正二年,赐拜住、陈祖仁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二年三月戊寅,亲试进士七十八人,赐拜住、陈祖仁及第,其馀出身有差。 按《百官志》:元以科目取士,自延祐至元统凡七科,具见前志。既罢复兴之后,至正二年二月戊寅,廷试举人,赐拜住、陈祖仁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七十有八人。国子生员十有八人:蒙古人六名,从六品出身;色目人六名,正七品出身;汉人、南人共六名,从七品出身。
至正五年,赐普颜不花、张士坚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五年三月辛卯,帝亲试进士七十有八人,赐普颜不花、张士坚进士及第,其馀赐出身有差。至正八年,赐阿鲁辉帖木儿、王宗哲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八年三月癸卯,帝亲试进士七十八人,赐阿鲁辉帖木儿、王宗哲进士及第,馀出身有差。
至正十一年,赐朵烈图、文允中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十一年三月丙辰,亲策进士八十三人,赐朵烈图、文允中进士及第,其馀赐出身有差。至正十四年,赐薛朝晤、牛继志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十四年三月己巳,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薛朝晤、牛继志进士及第,馀授官出身有差。至正十七年,赐侻徵、王宗嗣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七年三月,廷试举人,赐侻徵、王宗嗣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五十有一人。国子生员如旧制。至正二十年,赐买住、魏元礼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二十年三月甲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赐买住、魏元礼进士及第,其馀出身有差。至正二十三年,赐宝宝、杨輗等进士。
《元史·顺宗本纪》:二十三年三月丁未,亲试进士六十二人,赐宝宝、杨輗进士及第,馀出身有差。
至正二十六年,赐赫德普化、张栋等进士递升一级。按《元史·顺宗本纪》:二十六年春正月,进士及第以下递升官一级。三月乙未,廷试进士七十二人,赐赫德普化、张栋进士及第,馀出身有差。 按《百官志》:二十六年,廷试举人,凡七十有三人,优其品秩,第一甲,授承直郎,正六品,第二甲,授承务郎,从六品;第三甲,授从仕郎,从七品。国子生员:蒙古七名,正六品;色目六名,从六品;汉人七名,正七品;通二十人。兵兴已后,科目取士,莫盛于斯;而元之设科,亦止于是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