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四十三卷目录

 徵聘部汇考二
  后唐〈明宗长兴二则〉
  后晋〈高祖天福三则〉
  后汉〈高祖乾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一则〉
  宋〈太宗淳化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仁宗庆历一则 神宗熙宁一则 徽宗崇宁一则 政和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三则 孝宗隆兴一则 乾道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理宗宝庆一则 嘉熙一则 淳祐一则 恭帝德祐一则〉
  金〈宣宗贞祐一则〉
  元〈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八则 成宗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延祐三则 英宗至治一则 泰定帝泰定二则 顺帝至正四则〉
  明〈太祖洪武十二则 惠宗建文一则 成祖永乐一则 英宗天顺三则 宪宗成化一则 孝宗弘治一则〉

选举典第四十三卷

徵聘部汇考二

后唐

明宗长兴二年,令诸道藩侯搜访隐逸。
《五代史·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二年七月,敕朝臣相次敷陈请,搜沈滞簪缨之内,甚有美贤。山泽之中,非无俊彦。若令终老,乃是遗才。郑云叟顷自乱离,久从隐逸,近颁特敕,除授拾遗,不来赴京。自缘抱病,非朝廷之不录。在遐迩,以皆知。宜令诸道藩侯专切搜访,如有隐逸之士艺行可称者,当具奏闻,必宜量才任使。
长兴四年,诏所在长吏采访山林草泽之士。
《五代史·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四年八月戊申,上尊号毕,下制曰:山林草泽之中,虽频命搜罗,而尚虑沈滞。委所在长吏切加采访,的有才器艺行者,具以名闻,必议量才任使。

后晋

高祖天福元年,令逐处长吏搜访山林草莱之士。
《五代史·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晋高祖初即位,制曰:弓旌聘士岩穴,徵贤式光,振鹭之班,将起维驹之咏。应山林草莱,贤良方正,隐逸之士,委逐处长吏切加搜访,咸以名闻,当议量才叙用。
天福六年,再申搜访之令。
《五代史·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八月壬寅,诏曰:擢文武之才,今之急务。旌孝义之行,古有明文。赞治道以克隆,致人伦之式,序山林草泽内,文才武艺为众所推者,委长吏切加搜访,具以名闻,当议量才叙用。
天福七年,出帝即位,诏搜访山林逸士。
《五代史·出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少帝天福七年六月即位,七月庚子制:山林逸士,草泽遗贤,将裨教化之风,且广搜罗之道。应有怀才抱器,隐遁丘园者,委随处长吏切加搜访,具以名闻。

后汉

高祖乾祐元年,诏所在寻访高尚之士,以待徵用。
《五代史·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祐元年正月,诏徵聘丘园逸遗材彦恢,张名教,俾厚人伦。应有蕴蓄器能精通理道,文理该博,武略纵横,而退遁于家,高尚其事者,委所在访寻,当候徵用。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诏搜访遗贤。
《五代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周太祖即位,制曰:山林草泽之间,怀才抱器之士,切加搜访,免致遗贤。
世宗显德元年,诏搜访山林隐逸。
《五代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年正月丙子,祀圜丘礼毕,制应山林隐逸草泽才能,所属长吏搜访,具以名闻。

太宗淳化三年八月壬申,召终南山隐士种放,不至。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种放传》: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
使召之。其母恚曰: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真宗咸平五年,召终南隐士种放,授左司谏。
《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五年秋七月乙巳,召终南隐士种放。九月戊申,种放对于便殿,授左司谏、直昭文馆。乙卯,赐种放第宅。 按《种放传》: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赉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九月,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馀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仕,亦可遂其请也。中书传诏,放曰:病居山林,天恩屡加礼聘,岩猿溪鸟之性,固不敢以禄仕为意。然主上虚怀待士,旰食忧人之心,亦不敢以羁束为念。遂诏不听其让。数日,复召见,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御制五言诗宠之,赐昭庆坊第一区,加帷帐什物,银器五百两,钱三十万。中谢日,赐食学士院,自是屡得召对。
仁宗庆历二年十一月甲申,以泰山处士孙复为国子监直讲。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三年,访行义推于乡里者,二十九人。试得二十二人,赐官有差。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三年十一月己丑,官节行之士二十一人。 按《选举志》:科目既设,犹虑不能尽致天下之才,或韬晦而不屑就也,往往命州郡搜罗,而公卿得以荐言。若治平之黄君俞,熙宁之王安国,元丰则程颐,元祐则陈师道,元符则徐积,皆卓然较著者也。熙宁三年,诸路搜访行义为乡里推重者,凡二十有九人。至,则馆之太学,而刘蒙以下二十二人试舍人院,赐官有差,亦足以见幽隐必达,治世之盛也。其后,应诏者多失实,而朝廷亦厌薄之。
徽宗崇宁五年,诏求隐逸之士。
《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五年六月甲子,诏求隐逸之士,令监司审覈保奏,其缘私者,御史察之。
政和六年,诏搜访岩谷之士。
《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六年八月壬午,诏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岩谷之士,虽恢诡谲怪自晦者悉以名闻。
高宗建炎元年,聘布衣谯定、处士尹焞。
《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八月壬申,召布衣谯定赴行在。 按《选举志》:高宗垂意遗逸,首召布衣谯定,而尹焞以处士入讲筵。其后束帛之聘,若王忠民之忠节,张志行之高尚,刘勉之、胡宪之力学,则赐出身,俾教授本郡,或赐处士号以宠之。所以振清节,厉颓俗。如徐庭筠之不出,苏云卿之晦迹,世尤称焉。 按《尹焞传》: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吕好问、户部侍郎邵溥、中书舍人胡安国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言动可以师法,器识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宣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刘豫命伪帅赵斌以礼聘焞,不从则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 按《谯定传》:定,字天授,涪陵人。靖康初,吕好问荐之,钦宗召为崇政殿说书,以论弗合,辞不就。高宗即位,右丞许翰又荐之,诏宗泽津遣诣行在。至维扬,寓邸舍,窭甚,一中贵人偶与邻,馈之食不受,与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归之,其自立之操类此。上将用之,会金兵至,失定所在。
绍兴五年,徵尹焞为崇政殿说书。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十一月乙亥,徵和靖处士尹焞于涪州,命为崇政殿说书。 按《尹焞传》:焞至阆,得程颐《易传》,拜而受之。绍兴四年,止于涪。侍读范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
绍兴九年二月,命周聿、方廷实蒐访隐士。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年二月壬戌,诏新复州军蒐举隐逸。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孝宗隆兴元年三月乙巳,诏求遗逸。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乾道四年,召布衣林彖、魏掞之赴行在。
《宋史·孝宗本纪》:乾道四年六月丁巳,召兴化军布衣林彖赴行在。秋七月,召建宁府布衣魏掞之赴行在。 按《魏掞之传》:掞之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闽帅汪应辰、建守陈正同知其贤,荐于朝,时相尼之,不果召。乾道中,诏举遗逸,部刺史芮煜与帅、守共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宁宗庆元 年,召蔡元定以疾辞。
《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宁宗庆元间,蔡元定以高明之资,讲明一代正学,以尤袤、杨万里之荐召之,固以疾辞,竟以伪学贬死,众咸惜之。理、度以后,国势日迫,贤者肥遁,迄无闻焉。 按《蔡元定传》:元定闻朱熹名,往师之。熹与论诸经奥义,四方来学者,熹必俾先从元定质正焉。太常少卿尤袤、秘书少监杨万里联疏荐于朝,召之,坚以疾辞。
理宗宝庆二年春正月,召布衣李心传赴阙。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嘉熙二年,以钱时、吴如愚为秘阁校勘。
《宋史·理宗本纪》:嘉熙二年五月,诏严州布衣钱时、成忠郎吴如愚以隐居著书,并选为秘阁校勘。
淳祐十一年,诏有司以礼津遣林光世赴阙。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十一年九月辛亥,诏:比览林光世《易范》,明《易》推星配象演义,有司其以礼津遣赴阙。
恭帝德祐元年冬十月,徵绍兴府处士陆应月为史馆编校文字。
《宋史·恭帝本纪》云云。

宣宗贞祐二年正月乙酉,徵处士王浍,不至。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世祖中统 年,徵许衡、李冶、刘因、萧㪺等,授官有差。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举遗逸以求隐迹之士,擢茂异以待非常之人。世祖中统间,徵许衡,
授怀孟路教官,诏于怀孟等处选子弟之俊秀者教育之。是年,又诏徵金进士李冶,授翰林学士。徵刘因为集贤学士,不至。又用平章咸宁王野仙荐,徵萧㪺不起,即授陕西儒学提举。 按《许衡传》: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召许衡为太子太保。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许衡传》:衡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慨然以道为己任。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以枢为太子太师,默为太子太傅,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默以屡攻文统不中,欲因东宫以避祸,与枢拜命,将入谢。衡曰:此不安于义也,姑勿论。礼,师傅与太子位东西乡,师傅坐,太子乃坐。公等度能复此乎。不能,则师道自我废也。枢以为然,乃相与怀制立殿下,五辞乃免。改命枢大司农,默翰林侍讲学士,衡国子祭酒。未几,衡亦谢病归。
中统三年十一月丙午,诏特徵人员,宜令乘传。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一年,诏遣使特召杨恭懿入京师。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杨恭懿传》:恭懿,字元甫,奉元人。力学强记,日数千言,虽从亲逃乱,未尝废业。年十七,西还,家贫,服劳为养。暇则就学,书无不读,尤深于《易》《礼》《春秋》,后得朱熹集注《四书》,叹曰:人伦日用之常,天道性命之妙,皆萃此书矣。父没,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居丧尽礼。宣抚使、行省以掌书记辟,不就。至元七年,与许衡俱被召,恭懿不至。衡拜中书左丞,日于右相安童前称誉恭懿之贤,丞相以闻。十年,诏遣使召之,以疾不起。十一年,太子下教中书,俾如汉惠聘四皓者以聘恭懿,丞相遣郎中张元智为书致命,乃至京师。既入见,世祖遣国王和童劳其远来,继又亲询其乡里、族氏、师承、子姓,无不周悉。
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壬辰,徵宋相马廷鸾、章鉴赴阙。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八年,诏求隐逸之士。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元十八年,诏求前代圣贤之后,儒医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之士。
至元十九年,徵刘因为右赞善大夫。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刘因传》:不忽木以因学行荐于朝。十九年,有诏徵因,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至元二十年,复召拜刘因右赞善大夫。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二十年,复召拜刘因右赞善大夫,辞,不允。未几以亲老,乞终养,俸给一无所受。后遣使授命于家,辞疾不起。
至元二十三年,召陈俨萧㪺虞应龙赴京师。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二月丙寅,以编地里书,召曲阜教授陈俨、京兆萧㪺、蜀人虞应龙,唯应龙赴京师。
至元二十五年二月,诏徵葛洪山隐士刘彦深。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诏求隐晦之士,徵刘因为嘉议大夫。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八年五月辛亥,徵太子赞善刘因;因前为太子赞善,以继母病去,至是母亡,以集贤学士徵之,不起。 按《选举志》:二十八年,复诏求隐晦之士,俾有司具以名闻。 按《刘因传》:二十八年,诏复遣使者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徵因,以疾固辞。
成宗大德六年,徵吴澄为翰林应奉。
《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大德六年,徵临川布衣吴澄,擢应奉翰林文字,拜命即归。
大德九年,徵萧㪺赴阙。按《元史·成宗本纪》:九年五月戊申,徵陕西儒学提举萧㪺赴阙,命有司给以安车。 按《选举志》:九年,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遣使徵萧㪺,且曰:或不乐于仕,可试一来,与朕语而遣归。
武宗至大三年,召拜吴澄国子司业。
《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大三年,复召吴澄,拜国子司业,以病还。
仁宗延祐元年,诏各省访求遗逸。
《元史·仁宗本纪》:延祐元年春正月庚子,敕各省平章为首者及汉人省臣一员,专意访求遗逸,苟得其人,先以名闻,而后致之。
延祐三年,召拜吴澄集贤直学士。
《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延祐三年,召吴澄拜集贤直学士,以疾不赴。
延祐七年,诏各道廉访司察访不求闻达之士,具姓名以闻。
《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延祐七年十一月,诏曰:比岁设立科举,以取人材,尚虑高尚之士,晦迹丘园,无从可致。各处其有隐居行义、才德高迈、深明治道、不求闻达者,所在官司具姓名,牒报本道廉访司,覆奏察闻,以备录用。著为常式云。
英宗至治三年,徵赵居信为翰林学士承旨,吴澄为学士,萧㪺为集贤学士。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正月,拜住言:前集贤侍
讲学士赵居信、直学士吴澄,皆有德老儒,请徵用之。帝喜曰:卿言适副朕心,更当搜访山林隐逸之士。遂以居信为翰林学士承旨,澄为学士。 按《选举志》:至治三年,召吴澄拜翰林学士。武宗、仁宗累徵萧㪺,授集贤学士、国子司业,未赴,改集贤侍讲学士。又以太子右谕德徵,始至京师,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谕德如故。
泰定帝泰定二年,诏诸道有晦迹丘园者,具以名闻。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诏:晦迹丘园,才堪辅治者,具以
名闻。
泰定三年正月,徵前翰林学士吴澄,不起。
《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顺帝至正三年,徵遗逸脱因、伯颜等。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三年,徵遗逸脱因、伯颜、张瑾、杜本,本辞不至。 按《杜本传》:至正三年,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诏遣使赐以金织文币、上尊酒,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使者致君、相意,趣之行。至杭州,称疾固辞。
至正七年,召隐士完者图、执礼哈琅等。
《元史·顺帝本纪》:七年秋七月甲寅,召隐士完者图、执礼哈琅为翰林待制,张枢、董立为翰林修撰,李孝先为著作郎。张枢不至。 按《杜本传》:张枢子长者,婺之金华人,亦屡徵不起。浙东部使者交荐之,前后章凡九上。至正三年,命儒臣纂修辽、金、宋三史,右丞相脱脱以监修国史领都总裁,辟枢本府长史,力辞不拜。七年,申命史臣纂修本朝后妃、功臣传,复以翰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召枢,俾与讨论,复避不就。使者强之行,至杭州,固辞而归。
至正十一年,徵处士彭炳,不至。
《元史·顺帝本纪》:十一年三月壬戌,徵建宁处士彭炳为端本堂说书,不至。
至正十五年,徵隐士郑玉。
《元史·顺帝本纪》:十五年六月庚辰,徵徽州隐士郑玉为翰林待制,不至。

太祖洪武元年,徵访遗贤。
《明会典》:洪武元年,诏怀才抱德之士,所在官司用心询访,具实申达,以凭礼聘。蒙古、色目人果有才能,一体擢用。
《明通纪》:元年八月,命学士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旁求贤哲隐逸之士,徵天下贤才至京,授以守令,厚赐而遣之。上语中书省臣曰:治国以得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以养其廉耻而后可责其成功。洪范曰: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此古人美意也。按《大政记》:元年五月,徵天下贤才为守令。九月,遣儒臣詹同等访求贤哲。十一月,遣儒臣魏观等访求贤材。
《明外史·魏观传》:观为起居注。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洪武元年,又命偕文原吉、詹同、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
洪武二年,徵汪克宽、钟磐等。
《明通纪》:二年二月,诏修元史,徵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等十六人同纂修。
《赣州府志》:二午己酉三月,徵江西赣州府兴国县逸士钟磐,敕谕曰:朕承上帝,闳休戢定大统,不切于求贤,何以成无为之治。非乐于忘势,不能致难进之贤。闻尔钟磐潜心经史,博洽古今。蕴经国之远,猷抱致君之宏略。顾乃嘉遁丘园,不求闻达。朕怀高谊,思访嘉言,渴望来仪,以资启沃。夫古之君子,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当今开国之初,而独善自安,岂其本心。谅尔于行藏之,宜处之审矣。特遣行人赵彦可往诣所居,徵尔赴阙,仍赐礼币以表至。怀尔其惠,然就道以副朕翘待之意,故谕。
洪武四年,徵山林隐士,召永丰刘于。
《大政记》:四年四月,徵山林隐士。
《续文献通考》:四年闰三月,召永丰刘于至。初,于尝以贤良徵,因病谢归。及是复召至便殿,谕曰:君子为学,当见于世用。朕将官之。于曰:臣在前朝尝应进士,举试南宫不利。今幸逢有道之朝,凡有气血者,咸思效用。但臣年齿已衰,恐负天恩,敢辞。特赐还山。洪武五年八月,遣儒臣詹同等访求贤哲。
《大政记》云云。
洪武六年,上谕采举山林之士。
《春明梦馀录》:六年,谕曰: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二君者,岂其智之不足也,而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有称者。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用之,以图至治。
洪武十一年,诏有司尽心询访真材,以礼敦遣。按《春明梦馀录》:十一年,谕曰:天下之务,非贤不治。求贤之道,非礼不行。故汤致伊尹,由于三聘。汉徵申公,安车束帛。近朝臣为朕举贤,朕皆徵用之。所举者,多名实不称,徒应故事而已。夫披沙将以求金,掘井在于求泉,荐士期于得贤。今所举皆非,岂昧于识人耶,抑贤才之果难得也。尔吏部其以朕意再谕天下,有司尽心询访,必求真材,以礼敦遣。其谆切如此,当时下镇江,闻元御史隐居秦。从龙之贤,命兄子文子以银币往聘,将至,上亲迎至龙关,访以时事。乃即元故御史台改为府,以居之。每有咨问,以华书漆简,甚密。左右无知者,又以贤良聘至者,刘于也。以文学聘者,王袆也。聘至而留为后日用者,方孝孺也。聘至,修礼书成而不受官者,梁寅也。聘至,修史书成而不受官者,杨维祯、陶宗仪、赵汸也。聘至,衡文典试而不受官者,沈梦麟、滕克恭也。一时名硕尽在弓旌中,孰谓晚季乏才哉。
洪武十二年,诏徵天下博学老成之士。
《续文献通考》:十二年十二月,诏徵天下博学老成之士。先是,上谓礼部曰:为国得贤,不如荐贤。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二年,思得贤士,以熙庶绩。然博学老成之士,匿德藏光,甘于穷饿,不肯轻出。宜下有司悉心推访,礼送于朝,朕将显用之。至是皆至京师。
洪武十三年,徵儒士王本等。
《名山藏典谟记》:十三年九月,徵儒士王本等至京,敕曰:朕兴艰难,朝无良佐。道乖政靡,弗获泰安。四凶虽诛,贤士未至。今得尔诸儒旬有馀日,厥志未知。特尔敕问,果志秉忠,诚可交神明,与朕同游,以康天下。洪武十五年,聘文学汪叔瑜、董伦等。
《明通纪》:十五年二月,左春坊正字魏德寿举文学汪叔瑜等,诏有司各以楮币聘之。又吏部以经明行修之士郑韬等三千七百馀人入见,上谕之曰:朕自即位以来,侧席贤士,与图至治。故敕天下,徵聘遗逸。卿等固皆贤人君子,山林之下,岂无如卿者。其悉举以为朕用。于是济宁单县儒士张宁以董伦等荐。后遣使徵之,仍赐韬等钞人一锭。
洪武十六年,徵耆儒鲍珣等。
《明通纪》:十六年二月,徵耆儒崇德鲍恂,上海全思诚,安吉余诠,高邮张长年入见。恂等年皆七十馀,上喜,赐坐,顾问者久之。并命为文华殿大学士,辅导皇太子及皇太孙。恂等固辞,上曰:朕以卿等年老,故授此职,以辅导太子耳。免卿早朝,日晏而入,不久当从其志,庶不负卿等平生所学,而乡里亦有光矣。卿何辞焉。恂等复固辞。翌日,赐敕放还。按《安吉州志·殿阁词林记》曰:粤自商山茹芝,冥鸿寥落,上下千载,数人而已。诠恂被宠思诚,赐敕庞眉皓首,安车蒲轮。虽竹帛所书,图画所传,何以加焉。按:洪武二十二年,徵陈迪、梁寅等。
《续文献通考》:二十二年十二月,诏徵宁国府训导陈迪为翰林编修。梁寅字孟敬,临江新喻人。世业农,家贫力学,通六经之旨。累举于乡,不第。遂弃举业,一时名士多与之交。元为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归。时天下兵起,遂隐居教授。及我明兴,徵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就徵,已六十馀矣。时以礼乐制度分为三局,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寅以老病辞归,结屋石门山。四方士多从之学者,称为梁五经。
洪武三十一年,惠宗即位,举山林岩穴之士杨士奇、唐愚士等。
《大政记》:三十一年十一月,举山林岩穴怀材抱德之士。
《续文献通考》:三十一年十二月,建文帝诏举优通文学之士,以处士唐愚士为翰林侍读。
《正气纪》:三十一年五月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八月,徵江西处士杨士奇,授齐府审理副,寻留翰林,充编纂官。
惠宗建文四年,成祖即位,诏询访隐逸,以儒士轩伯昂为山东布政司。
《明会典》:洪武三十五年,诏有司询访隐逸,以礼敦请赴京,量才擢用。其有志尚閒逸,不愿出仕者,具名来奏。
《明通纪》: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上初即位,诏求山林隐逸之士,怀才抱德之人。江西首以轩伯昂应诏,故召用之。
《名山藏典谟记》:建文四年六月丙寅,成祖即天子位,称今年为洪武三十五年,诏求怀才抱德之士。江西以儒士轩伯昂应诏,即擢为山东布政司左参议。
成祖永乐五年六月,徵用交趾人材。
《大政记》云云。
英宗天顺元年,诏有司奏闻处士之不求闻达者,聘江西处士吴与弼。
《明会典》:天顺元年,诏处士中有学贯天人,材堪经济,隐居高蹈,不求闻达者,所司具实奏闻。
《大政记》:天顺元年冬十月,遣行人曹隆聘江西处士吴与弼。
《明通纪》:元年八月,李贤入内阁办事。九月,忠国公石亨因在内阁议事,见李贤说山林隐士有抚州吴与弼者,乃司业。吴溥之子累荐不起。实淹贯经书,动遵古礼。亨慨然曰:吾荐之。乃托贤代为草奏,即日上之。数日,上召贤问曰:吴与弼何如贤。对曰:与弼,儒者之高蹈。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好贤下士,徵聘隐逸。若陛下行此一事,实本朝盛举。上从之,遂命行人聘焉。按《吴康斋文集》:元年十月十三日,皇帝敕谕江西抚州府崇仁县处士吴与弼:朕奉祖宗丕绪求贤图治,亦有年矣。亦惟劳于求贤,然后成无为之治。乐于忘势,乃能致难进之贤。闻尔与弼潜心经史,博洽古今。蕴经国之远,猷抱致君之宏略。顾乃嘉遁丘园,不求闻达。朕眷怀高谊,思访嘉言。望尔来仪,以咨启沃。夫古之君子,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而独善自安,岂其本心。谅尔于行藏之,宜处之审矣。今特遣行人曹隆诣尔所居,徵尔赴阙,仍赐礼币以表至。怀尔其惠,然就道以副朕翘望之意,故谕。
《圣学格物通》:天顺间,英宗皇帝一日召学士李贤曰:吴与弼如何。对曰:与弼,儒者之高蹈。自古圣君,莫不好贤下士,徵聘隐逸。乃命行人赍敕帛造其庐,与弼接见,即谓蒙朝廷厚意,当赴阙谢恩,但本意不受官职。数月乃至,入见,命为左春坊左谕德。朝士皆悚然惊异,以为布衣召至。一旦至此,次日引至,上前问曰:久闻高谊,特聘尔来。对云:臣草茅贱士,年二十婴疾虚怯,不能出仕,不敢有高世之心。不意声闻过情,为当道论荐。蒙皇上以天书币帛来聘,天使到门,不胜感愧,因而动作。老疾复发,数月方能起程。况年六十有八,衰朽之人,实不堪供职。上曰:宫僚亦从容閒暇,且宫僚甚众,不专劳先生。不允所辞,于是赏文帛四表,里羊酒柴米,遣太监牛玉送至馆。上顾谓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与弼终不就三。辞间日,上谓贤曰:与弼既来,如何不就职。若受职,亦不相拘,听其自在。贤曰:与弼亦愿就职,第以老疾不愈,进退狼狈。上曰:果然,亦难留也。既以行人聘来,还以行人送归,再与敕令有司供月粮以终其身。于是与弼感激,条陈十事上之,复上表谢恩而去。
天顺二年,以处士吴与弼为左春坊。
《吴康斋文集》:二年五月十六日,臣吴与弼谨奏为荐贤事于天顺元年十二月初四日,钦蒙差行人曹隆赍捧敕书礼币降临衡茅,以臣为才,而徵聘赴阙。闻命惊惶,恍然自失,罔知攸措。窃缘臣虽幼承父师之训,粗涉书史,而弱冠沾疾,加以立志不坚,是以虚名虽出,实学全无。迨夫暮年,疾病愈深,夙志弥怠。自愧虚度此生,付之长叹。蝼蚁微躯,何意复蒙圣明齿录。夫卑辞厚币,惟贤可以当之。而臣何人,敢膺旷古所稀之盛典哉。恭惟皇帝陛下睿知聪明,圣神文武,四方风动,万国归仁。而崇儒重道之盛心,图治济时之美意,实与天地同大,日月齐明。凡有血气者,莫不欣忭。况在于臣,敢不踊跃恭命。谨于当日,望阙谢恩祗受讫。日陪乡邻老稚讴歌舞蹈,伏惟大得民之盛,何幸逄于今日,而负且乘之讥,实难免于舆论。于是肃将敕币谨用缄封。俟春气和暖,扶疾随使赍赴阙廷,以图辞免。臣于三月十六日上道,五月十五日至京,十六日引见。蒙圣恩授臣左春坊左谕德。臣以菲才,既未经辞免礼币之荣,又安敢冒昧以受宠擢之重。谨以原赐礼币进上,伏望圣慈,矜臣愚戆,怜臣见患两足风痹,大施旷荡之恩,特回所命,放臣归田,少全微分。日歌颂雍熙于水边林下,以毕馀龄,不胜万幸。八月初七日,皇帝敕谕:朕惟自古英君义辟,莫不好贤求士,以臻治理。故复位以来,深思先务,莫急于此。闻尔与弼怀抱道德,嘉遁林泉。特遣行人赍捧书币造庐徵聘。尔乃惠然肯来,深慰朕怀。欲烦辅导东宫,特授春坊谕德。尔以衰老固辞,朕坚意不允。留之数月,果然病势弗已,乃知本心非不欲仕,第以不能供职故耳。于是特允所辞,且以嘉猷勖朕,足见忠爱之诚,仍遣行人送还。故里赐以银币,用表至怀。复命有司月给廪米二石,以资供赡。尔其优游桑梓,安身乐道,以度遐龄。倘精力未衰,尚其无忘纂述,以继前贤辅教垂世之意,故敕。
天顺五年,令有司奏闻学行兼优之士,以凭徵用。按《明会典》:五年,令天下有才兼文武,或学行异等,或谋勇出众者,许所在官司具奏,以凭徵用。
宪宗成化二十年,徵处士吴居仁。
《续文献通考》:成化二十年三月,徵处士吴居仁,寻卒。居仁字叔心,江西馀干人。自幼颖异有大志,严毅清苦,涵养体验,慨然以斯道自任。
孝宗弘治十一年,令保奏山林隐逸之士。
《明会典》:弘治十一年,令府州县正官保举山林隐逸之士,怀才抱德,经明行修众所推服者,从巡按及布按二司,官覈实奏,送吏部量才擢用。如所举不当,保勘官员一体参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