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八十五卷目录

 书法部汇考三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第一执笔法 第二血法 第三骨法 第四筋法 第五肉法 第六平法 第七直法 第八员法 第九方法 第十分布法 第十一变法 第十二法书〉
  郑枃衍极〈学书次第之图 书法流传之图〉
  苏霖书法钧元〈隋智果心成颂 元董内直书诀〉
  书法三昧〈序 书法三昧歌 一下笔 二布置 三运笔 四为学纲目 五大结构 六结构径庭 七发笔先后 八名人字体〉

字学典第八十五卷

书法部汇考三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第一执笔法》

擪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
捺 食指著中节旁。〈此上二指主力〉
钩 中指著指尖,钩笔下。
揭 名指著指外爪肉际,揭笔上。
抵 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 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
导 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 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来往〉
右名拨镫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员活易转。动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间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浅则易转动也。右指法

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 肘著案而虚提手腕
悬腕 悬著空中最有力〈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瞑目伸臂曰胆
胆胆
〉右腕法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员。
右手法

撮管 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之,书壁尤佳。
𢳇管 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𢳇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捻管 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
握管 四指中节握管,沈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右变法

《第二血法》

蹲 七分三折管直心员
驻 七分力到水聚
提 三分大指下节骨竦水下
捺 九分力满
过 十分疾过
抢 各有分数,员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衄 三分三摇笔杀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员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第三骨法》

提 竦大指,下节骨,下端提尾驻飞。
纵 和大指,下节骨,下臼蹲,首驻捺衄过。
字无骨,为字之骨者,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和缓也。

《第四筋法》

藏 首尾蹲抢〈解藏度二字则无死笔活处在筋也〉度 中间空中飞度
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也。
右字法〈一画亦要藏度不专是断处连处〉

中指下贯上,左贯右,笔中柔。
名指上贯下,右贯左,笔中韧。
右指法

《第五肉法》

捺满 提飞
字之肉,笔豪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
险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则瘦,肥者豪端,分数足也,瘦者豪端,分数省也。
右字法

笔 字一寸,蹲七釐,提五釐,捺九釐,画一分,以是为率清劲,递减三釐,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员老成,提紧蹲重则肉。䟐〈如万岁枯藤䟐也。季海笔在画中,力出字外,用此也。〉纸 强弱有分数笔力,临时斟酌之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乾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乾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远行近折。
砚 池宽面细,每夕一洗则水墨调匀,血肉得所,端石取细润,停水歙石取缜涩,发墨兼之,斯为宝矣。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
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初学须佳纸,令后不怯,须用恶笔,令后不择笔。
右用笔分数,通论纸、墨、砚等。

《第六平法》

偃一首抢下尾抢上。
仰一首抢上尾抢下。
平一首抢平尾抢平。
勒一上平中仰下。偃空中远抢以杀其力,如勒马之用缰也。凡尾提处,观其笔燥湿,何如?燥则驻蹲捺而实抢以补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驻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驻,即实抢之,湿则提起,即空抢可也。
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第七直法》

垂露首抢上,尾抢上,分四停,各半之。悬针首抢上,尾抢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乡首抢左上右,右上左,尾抢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与乡反努,首抢右筑锋,尾抢上左衄,讫趯出,分七停,上一下一,藏趯亦可。
 首抢中心,上出字分尽处,空中落,下画分尽处,蹲之尾抢,上出空中,力尽止垂露悬针,乡、背、努等笔皆有之,肥瘠以字分,为称长短,随偏傍所宜用。

《第八员法》

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有偃仰乡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栗子,等形散水,上侧中偃,下仰横二,停以四停,上内一,中外二,下自外四,至内三。
联飞四点相随,偃前以后横。〈起偃煞横〉烈火外相乡而偃,内相随而仰。曾头对向贵从,上开下閤。其脚相背贵横,上閤下开。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掠点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发。撇 背撇首员蹲过作悬针法,左出乡,撇首偏蹲,右顾左转,作向竖尾,悬针左出,如手前后撇物。波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横,五停,首一中二尾二,大体作仰画不蹲,以锋傍裹空蹲,三面力到,顺指攲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拔先作左撇,飞笔,侧打锋,不蹲,顺势攲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如手拔物。
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势,下拔如右足之逴沟壑。
策一重提轻蹲,员锋左出,势尽仰收,如鞭之策马,力在著物处。
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如裂帛,力在裂外。
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打提锋空中打下,乃点法之长者。打勾右打反趯抱腹。趯下前笔末蹲,锋提趯抱,身贵短。背抛仰勒反趯,趯贵宽员,或仰背偃,或作垂露平,或作悬针平,或作员趯,如背手抛物。
大背抛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挑,长短屈伸各随字形。
右背仰勒反趯,趯贵抱腹而清。戈提空中斫下势尽,或仰趯抱身,或收趯归腹,或反趯乡左,大体如乡右竖,而左右顾盼,反趯之势欲飞,有斫戈、有筑戈、有反戈、有飞戈。
勾裹偃勒乡趯或仰勒背趯,勾努、勒努趯,或偃乡,或仰背。
双包乃左先作乡撇,撇尾停笔,取势飞笔,随势包撇。势打间对撇,首打背随勒,尾平撇尾。双裹乃法,与双包同,但自撇首偏,蹲取势,势远则勒短裹撇。
平方匚上平,旁向下偃,匚或上仰,旁背下平。
飞方匚上飞,平旁飞向下飞,偃飞者空中飞笔紧提。转腕疾出也

《第九方法》

八面 俱满者方可提飞九宫 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结构 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钟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意,秋毫勿使差失,四家字体既熟,方可旁及诸家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又以朱界画印印纸或棐板漆之,取许慎说文偏旁字样一一依法区处,务要简易精熟,外妍美而内遒健自佳矣。均方 长者两减阔短者两减长小者口四减。字形回虽有长短、阔狭、小大,行中须留空地,仍须写空中,势须偏著右,或亦各一分。〈分窠法〉

《第十分布法》

布方 中展员则疏者均方,中蹙员则密者均方,点画孤单者展,一画大人卜之类是也。重并者蹙之一旁,枣、转、影、栾、岳、麓、森之类是也。古者所无不得擅写。映带 凡偏旁不相称者屈伸点画以避之,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变换 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若一马三册是也。字之中偏旁重并者随宜开合,而变换化之间合间、开之类,林、晶、炎、欻是也。
体样 随字变体,随体识样,孛形有孤单、重并并累。攒积之体须据许慎说文为主,而分布之一二为孤,日月为单,枣炎为重,林并为并,转影为并,晶焱为累,墅样为攒,爨郁为积,以此为例,广推求之。
字间 对者宜疏,疏者宜密。
行白 对者宜等,间者宜半。
篇段 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员稳而平画多也,起者振动而仰画多也,伏者收敛而多偃画也。

《第十一变法》

情 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气 清和肃壮,奇丽古澹,互有出入者是窗,明几净气自然清,笔墨不滞气自然和,山水仙隐气自然肃,珍怪豪杰气自然奇,佳丽园池气自然丽,造化上古气自然古,幽贞闲适气自然澹,八种交相为用,变化又无穷矣。
形 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
势 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势者,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乡之也。

《第十二法书》

真 钟繇力命剋捷、宣示王羲之、《乐毅》画赞黄庭,告誓霜寒,献之洛神,六朝不知名氏,曹娥、羊叔子《遗教序》、陶弘景《瘗鹤旧馆坛》、智永《千文》、虞世南《孔子庙碑》、欧阳询《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褚遂良《哀册》《圣教》、张旭《郎官》、颜真卿《麻姑坛》《放生池中》《颂干禄字》、东方朔、柳公权、陀罗尼。
行 钟繇丙舍吴人羸顿,雪寒长风,羲之《兰亭》极寒苦热,官奴快雪来禽奉橘,《圣教序》、《开元寺十七帖,献之地黄,岁终卫军授衣,阿姨鹅群,岁尽夏日奉对,思恋天宝,吴兴黄门山阴东家转胜相过,鹅还触事,夏节恨深,黄耆礜石骆驿,月内尊体,谢安《八月五日》,褚遂良《枯树赋》、李邕《岳麓娑罗树》、张从、申元静。
淳化法帖 诸帖之祖王著模刻深得古意,不见真迹,得此足矣。
绛帖 淳化之子潘师旦模刻骨法清劲,足正王著,肉胜之失,然骏马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憾。
潭帖 淳化之子宝月大师模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形势俱员,颇乏峭健之气。
大观帖 淳化之弟蔡京模刻,京沈酣富贵,恣意粗率,笔偏手纵,非复古意,赖刻手精工,犹胜他帖耳。太清楼续阁帖 刘焘模刻工夫精致,亚于淳化,肥而多骨,求备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风韵。
戏鱼堂帖 刘次庄模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格,骨者淡墨拓尤佳。
武冈修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宝晋斋帖 曹之格模刻,星凤之子在诸帖为最下,今佳帖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髣髴耳。百一帖 王万庆模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恨刻手不精妙耳。二王帖 搜拾二王行草书小帖略备,但本非能书,人模勒故博而不精。
右十二章大要,笔员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肉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毋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矣。

《郑枃衍极》学书次第之图


,,

大楷 中兴颂  东方朔碑
万安桥记〈八岁至十岁〉

中楷 九成宫铭 虞恭公碑
姚恭公墓志
遗教经〈十一岁至十三岁〉

小楷 宣示表
戎路表 乐毅论
力命表 曹娥碑〈十四岁至十六岁〉

行书 兰亭叙〈十七岁〉  圣教序
开皇帖〈十八岁〉  阴符经
献之帖〈十九岁二十岁〉

草书 急就章〈二十一岁〉 右军帖〈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
旭素帖〈二十五岁〉

篆书 琅琊题〈十三岁〉  峄山碑〈十五岁〉 泰山碑
张有书周伯琦书蒋冕书
古篆 石鼓文
钟鼎千文
八分 泰山碑铭 景君碑
鸿都石经〈二十五岁〉费凤碑阴
此图所限年岁为中人设耳若夫天资高者十年功可了众体

书法流传之图


,,

右图自蔡邕至崔纾皆亲相授受,惟蔡襄毅然独起,可谓间世豪杰之士。右图自蔡邕至崔纾皆亲相授受,惟蔡襄毅然独起,可谓间世豪杰之士。
《苏霖书法钩元》《隋智果心成颂》
回展右肩
头项长者向右展,宁宣,台、尚字是。〈非为头项长〉

长舒左足
有脚者向左舒,宝、典其类字是。〈谓木才之类非其典之类〉

峻拔一角
字方者抬右角,国、用、周字是。

潜虚半股
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冈、月、字是。

间合间开
无字等四点四画为纵上,心开则下合也。

隔仰隔覆
并字隔二,畺字隔三,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
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下放,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变换垂缩
谓两竖画,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右垂左缩,上下亦然。

繁则减除
王书悬字虞书,宇皆去下一点,张书盛字改血。从皿也〈盛本从皿〉

疏当补续
王书神字字皆加一点,却字是也。

分若抵背
谓纵也,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钟王欧虞皆守之。

令如对目
谓逢也,八字、州字皆须潜相瞩视。

孤单必大
一点一画成其独立者是也。

重并仍促
谓昌、吕、爻、枣等字上小,林、棘、丝、羽等字左促,森、淼字兼用之。

以侧映斜
丿为斜为侧,交欠以入之类是也。

覃、精一字功归自得盈虚。
向背、仰覆、垂缩、回互不失也。

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复。
行行皆相映带,联属而不背违也。

《元董内直书诀》

无垂不缩
谓直下笔,既下复上,至中间则垂而头员,又谓之垂露,如露水之垂也。

无往不收
谓波拔处既往当复回,不要一拔便去。

如折钗股
员健而不偏斜,欲其曲折,员而有力。

如拆壁
用笔端正,写字有丝连处,断头起笔,其丝正中如新泥壁拆缝,尖处在中间,欲其布置之巧。

如屋漏痕
写字之点如空屋漏孔中水滴一点,员正不见起止之迹。

如印印泥,如锥画沙。
自然而然,不见起止之迹。

左欲去吻
左边起笔,不要有觜。

右欲去肩
右边转角,不要露肩,古人谓之暗过。

绵裹铁笔
力藏在点画之内,外不露圭角,东坡所谓字外出力,中藏棱者也。

《书法三昧》《序》

楷书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原要从篆隶而变故,其点画波磔、横纵曲直、员锐端侧岂徒然而为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辨左而辨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而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其相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耳。不然字势虽可爱而无法之可尚,不过一楷书,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编名书法三昧,不知撰者谁氏,其言或本于古人之已言,而书则未有能尽知也。前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渔阳吴兴、巴西康里常宝爱之,参政周伯琦来吴中久而人方知其有是编,其归鄱阳也。人
始得而相传之,乃知诸公之宝爱果然也。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其容止之,可观进退之可度,隐然自见于毫楮之间,端严而不刻,温厚而难犯,如邓志弘之论,蔡端明始可以为善书矣。临池君子,其谓然乎?

《书法三昧歌》

执笔之法 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 意在笔先八法立势 永字精研 一字体态 侧倚取妍仰覆向背 开合折旋 垂缩留放 肥瘦方圆画分篆隶 锋别正偏 藏锋聚气 结构绾牵习与俱化 心手悠然 凡兹三昧 参透幽元苟非知者 不可以传

《一下笔》

下笔之初有折锋、有搭锋,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三字多是搭锋,承上笔势故耳。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在左边故也。又有平起如隶,藏锋如篆,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则妙矣。

《二布置》

布置如中字,孤单则居中。龙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冲字则分纵为三停,云字则分上下为二停,凡四方八面,点画皆拱中心,喉咙呼吸,字左短,口欲上齐和扣,如知字右短,口欲下齐,大要先主后宾,承上接下,左右相应,以大包小,以少附多,大繁则减省,太少则增益,如此而成一字,自然可观,谓如宣、尚、高、向等字须回展右肩,如其实、贝、真等字则长舒左足,如月、丹、用、周等字则复峻拔一角,如见、目、冈、内等字则潜虚半腹,如无字,四竖则上开下合,四点则上合下开,如工、并字画则上仰下覆,如三字则上画仰,中画平,下画覆,与畺字同,如爻字则上捺留,下捺放,茶字则上捺放,下捺留,如并字则右缩左垂,斤字则右垂左缩,上下亦然,如字则下,免字除二撇,悬字则除系,左点字则除上口,盛字则除成字,中勾如神字加一点,字加一画,册门字须自立,向背八州,字皆潜相瞩视,如字或止一画一点者须大书以成其独立之势,如昌、吕、爻、枣等字,须上小,林、棘、羽、竹等字须左促之类,难以枚举,以此类推,则随字立意位置则知结体之大概矣。

《三运笔》

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沈著,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下承上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妙,宜加察焉。
点之祖〈凡点之类仿此〉
点之祖蹲鸱之势,此三过侧法也。起自中,而末锋自中出也,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仰三角点,覆三角点,用于势当仰覆者,旁三角点用于直波点水,直三角点、直四角点用于乱,四角点起于《兰亭》茂字,用于立、羊、羔、美等字,长鼠矢点用于长、吏、使、更,短鼠矢点用于夹、奚、契,三往一复,点用于下四,点向背、点两旁,分八字相向,与中带相背立势,宽横波、促横波皆用于下四点。急雁阵、缓雁阵点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顺两对点用于巫、飞、明等字,拗两对点用于米、兆、率等字,上小字用于光、当、尚、堂等字,下小字用于示、系等字,上八字用于曾、公,下八字用于具、只,垂胆点用于宁、字、穴字,顾盼点用于州字、心字,开三点用于系,敛三点用于孚,横三点用于龙也。
画之祖〈凡画之类仿此〉
画之祖,一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秘诀云横画须直入笔锋,竖画须横入笔锋,此不传之枢机也。
竖画之祖〈凡直落笔仿此〉
竖画之祖,努法也。柳云努过直而力败,其法初横入笔,向上行而少驻,复引锋下行,势须作凸胸而立,至末复驻锋向上,此垂露也。末锋驻而不收,引而伸之,此悬针也。大要画多则分,仰覆以别其势,竖多则分,向背以成其体,目字之竖向也,门字之竖背也,川字中竖直,左右之竖相背;册字中二竖直,左右之竖相背,图字六竖相向,皆须分向背以避铺算子也。钩之祖〈凡钩之类仿此〉
钩之祖,趯法也。柳云趯宜存而势生,其法蹲锋上出,险势旁分,然亦须分三体,左如氏、长字,须长趯以应右,右如门、丹字,须长趯以应左,中如东、乘字,趯须朝上,又有棘、针,短而有力,虿尾如丁、亭、宁字皆用之,蟹、爪殊字用之,字字皆随体变化也。短画之祖〈凡策之类仿此〉
短画之祖策法也。其法仰笔抬锋轻抬而进,有如鞭策之势,故言策不言勒,异于勒者勒,则两头下中高,策则两头高中下。唐太宗云策者仰策仰收,柳云策仰收而暗揭,如其天、夫、才之类。凡短画皆为策也。撇之祖〈凡撇腕之类仿此〉撇之祖掠法也柳云掠左出而锋轻颜云掠髣髴以宜肥,其法曰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也。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如大、夫、右字之类是也。又谓之腕须直下笔而弯出之,如左字,用须斜硬,右字用须腕转也。短撇之祖〈凡啄之类仿此〉
短撇之祖啄法也。水、永字皆用之,其法下笔驻锋,后即出名啄,柳云啄仓皇而疾掩,凡字之短撇皆用之。隼尾也,如立头上撇是也,如鹰隼之立乎柱首也。竖三撇者则须分势,如三字之画为仰平覆也。此则上撇平、中撇斜、下撇直,状如柳、穿、鱼也。捺之祖〈凡磔之类仿此〉
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两驻,虽曰三过,其实不知此法也。其法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如兰叶之状,皆含蓄而不露最为高也。柳云磔䟐以开撑,又有欣字。燕尾者乃急就草之波法也,如水之自泉口流出,其下遇石,激而过,故谓之激石波也。
右上项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备矣。书法运用尽矣。但于侧倚取妍,担夫争道,血脉联属,雄健妩媚,体态横生,出入乎八法之外者又须详论,非纸笔可形容,用力熟娴自诣阃奥至此,不几其神乎?

《四为学纲目》

书法纲目,万字俱全。
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是矣。

三静法地五动象天
地静也,故以不变者法焉。天动也,故以变者法焉。

次及条目、变点、方员。
变者如高低、长短、阔狭,其变无穷也。点者下笔成点而后行也。方者自方员者自员,如置著于案而非匾锋也。

俯仰向背沈莹清权
有俯仰向背者则俯仰向背,无则为之俯仰向背。沈者下笔不浮刻入纸中也。莹者如孤月流天,无云翳也。清者非谓瘦与寒也,肥者亦有清气也,在参古帖而得之,权者如鬓,无点之类是也。

拗者让者引焉疑焉
拗者尔东我西,而不失于相顺,让者要还他地位,随时处宜而措之也。引如左、詹等字,引而伸之,疑如有伏兵,疑不敢动,如帝、带等类是也。

鸟立木上雁在天边
鸟立木上,仁、行之类是也。雁在天边,燕、然、樵之类是也。

掬特员起
掬者从本身掬出也,故其上欲员字是也。特者特笔写也,故其上欲起口字是也。二者相须为用也。

抢摺回联
抢者,策类也,摺则笔锋飞动,翻而非硬直也。回则有虚回、实回,联则有虚联、实联,二者不可偏废也。

齐努磋驻
, 齐者,勒类也。努者,竖画也。磋者左右揭腕也,驻者
如驻马,无往而非此道也。

屋漏蜿蜒
屋漏痕者,不见起止之迹也。

乌丝阑者蔡襄所耑
乌丝阑者,锋正则两旁如界也。

复有八忌,切意精研,枯槁生硬,轻重缠绵,内外是纵,左右非坚。
枯槁则无润泽,生硬则无软美,轻重则不典,缠绵则不莹,内纵者腹肚阔,外纵者手脚不停分,而长左为左揭腕,右为右揭腕,皆不可无力,

知所趋舍为书中仙。
趋所当法,避所当忌,则为尽善。

《五大结构》

云空 上勾之应下,如鸟视胸。
九见 腕勾之应上,须折锋而起。
门月 右勾应左,半斜以锐为精。
来东 中勾应上,随缩锋而微露。
长民 左勾应右,须尽趯其锋。
黍委 上下之撇点有阴阳之分,不分则无上下相承之意。
术冲 三排之直者卓然中立而不倚其左右,有拱揖之情。
畺三 三排之横画者截然中处而不乖,其上下有仰覆之别。
其目 四画之字,上下反其情,而二三但取顺,然无 四点之字,左右要成八字,中带可就上,不可就下。
皿四 四柱之字左右上开下合。
炎茶 两捺之字或上点或下点,各宜所重。
反及 两撇之字先长而斜硬,后差短而腕转。庐多 此等字先腕转而后斜硬。
口曰 不可横长须下画,长承直末。
臣巨 欲直左而右旁,短直应之。
旬匊 此等字里面字与勾齐方称。
马长 如此短画不得与长画相黏。
衣良 捺应右钩,须略平起。
莫矢 此等字下画宜长,撇短不转,而点取下之长短用之。
思志 心在下者欲折右足左宽方称。
见贝 此等字须右长直画作小棘刺,中画短不可相黏,欲其员净匀平,而啄短出以点承长直而为之终。
远还 凡之绕里面字,上大下小方称。
虽难 此等字直画微向左,以避右边之势。
鸟乌 屈脚之势如角弓之张。
门周 须初撇首尾向外,次努首尾向右。
同国 初直画首尾向右,平画仰,次直画首尾向左。戋森 重勾之字在乎先缩锋而后出锋,作趯以应,捺亦同。
作行 左短而右长
于佳 右短而左长
自因 左竖短而右勾微长
亦马 点之重并亦必屈伸以变换之,不变谓之布。棋
三册 画之重并者必随,宜屈伸、仰覆、向背以变之,否则如布算。
爨姜 繁杂者必求古人佳样,用之古无则不可擅写。
边尔 太繁者宜减除之
仓食 上面不可写波
上下 直画宜短点皆近上
是足 卜字居中,下撇须横而波啄之中,又名三牵绾法也。
 初啄而画,头接其尾,中复以波,上接掠而终之。心 初点向里,横戈斜平,勾向内而收,中点取高势,欲黏第三点,第三点又须与勾高,不可下。
风 两边悉宜员,名曰金剪刀。
柔 下面木字左右须与直齐。
者 日字不宜正对土字。
十 横画较长,直画宜短。
七 横画较长,直画转而复回。
和 偏少者伸点画以就之。
毡 偏碍者屈钩以避之。
井 字之孤单者,展一画以书之。
 字之重并者,蹙一画以书之。画 九画之字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照映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反成宽疏,相揖相背,发于左者映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此不易之法也。 太疏者续补之,仍必有古人佳样乃可写。左 画短而斜硬其撇。
右 画长而腕转其撇。
大 横画微短,撇就画上直下,至画下方腕转向左,波首微出画上,大要波首暗接连腕,末锋则血脉联属。

《六结构径庭》〈一作形势〉

错综 横暂惊坚垄  分疆 龙细路诸诗三匀 湘游卫辙识  疏排 分衣之大十缜密 杰密坟苏翻  短方 则向短江和长方 崖喜苍翠寿  让横 垂暮喜幸矣让直 即印恒叩郎  让右 收改波号虢让左 凿缺对颐邺  天覆 宇宫宁亨守地载 血且盖益正  承上 更天夫夬央盖下 今合含令佥  上尖 卷在存奉奄下尖 动助多少人  隔水 湍流波清激散水 沙汰江河浊  二分 里表衷裘裳上平 峻峰颂餐雄  下平 春眷合舂奉从腕 虱风夙汛飞  横腕 先光见乞元从撇 厥居户左彦  横撇 又叉大支少从波 及友尺反爱  横波 还之远趣连从戈 伐成哉载茂  横戈 心必恐恕悲匀画 青书高台畺  阳画 大在辰天王阴画 下不言六丁  平画 量童景皇黄趯勾 列则乘制争  绰勾 乎于亭手宁齐撇 大合今夫奉  尖撇 庭户延见冗肥 古七曰八公   瘦 身亨事牟了
员 比由心白回   向 目自尚圆内
背 飞北风斤非   邑 部郎乡都邦
 仰即印卿御回右肩 高雪两向禹 舒左足 其贝只宝贤右占地 祠独犹怀隅 左占地 敬乱彰彫欤中占地 华壶卖堂芜 上占地 云雪宇宙宦下占地 我衣是大芝 柳叶点 足复走是吏栗子点 家方底亶父 翻捺点 火秋金卷来瓜子点 亦失矢小尔

《七发笔先后》

龟 先 次 次 次&8140E& 先 次 次肃 先 次 次飞 先 次兴 先 次 次 次母 先 次留 先 次 次田必 先 次 或先 次马 先 次 次 次斲 先 次 次 次 次斤欧 先 次 次欠斋 先 次 次示 次 先 次亩 先十 次田 次久
门 先 次 次 次聚 先 次 次 次 先主 次无 先 次 次鼠 先 次 次 次右 先 次 有字同鼎 先目 次 次长 先 次 次书 先 次 次曰臣 先 次将 先 次 次分 先 次乌 先 次 次

《八名人字体》

此段旧有五百馀字,集汉魏以来诸帖中之破体者,以其传写失真已久,又不注其所出,恐误后学,故不录,大率破体悉从篆隶而出,学者须自详考其法,果合于篆隶者取之,出乎俗笔者去之,岂可不知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