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五十三卷目录
篆书部纪事
篆书部杂录
篆书部外编
篆书部杂录
篆书部外编
字学典第五十三卷
篆书部纪事
《水经注》: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沈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篆字。《西溪丛语》:古文篆者,黄帝使衙人仓颉所作也。仓颉,姓侯刚氏。
《金壸记》:颛顼,高阳氏,状科斗之形作科斗书,亦曰篆文。
《拾遗记》:禹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元龟负青泥于后。元龟,河精之使者也。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元龟印其上。
《法帖神品目》:夏禹书石壁篆文在平江县昌江山。《拾遗记》:武王伐纣,樵夫牧竖探高鸟之巢,得玉玺,文曰:水德将灭,木祚方盛。文皆大篆,纪殷之世历已尽,而姬圣之德方隆,是以三分天下,而其二归周。《书断》:周史籀,宣王时为史官,善书,师模仓颉古文,损益而广之,或同或异,谓之为篆,亦曰史书。
《金壶记》:周濑乡石室中,有老子篆书《道德经》,后蔡邕以隶字證之。
《七修类槁》:比干墓在汲县西北十五里,墓前有殷比干墓四字,世以为孔子书,体势与周穆王吉日癸巳类。先圣所篆比干墓铜盘铭,开元中为耕者所得,不传矣。
《水经注》:秦始皇登于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铭山岭,名曰昼门。
《王僧虔能书录》: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因名其书曰隶书。
《拾遗记》:曹曾,鲁人也,本名平慕,曾参之行,改名为曾,家财巨亿。天下名书上古以来,文篆讹落,曾皆刊正垂万馀卷。
《金壶记》:萧何善篆籀,时人谓之萧籀。
《珍珠船》:汉相国萧何善篆籀,尝使秃笔。
《辽史·仪卫志》: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高祖。
《拾遗记》:太始元年,有频斯国人来朝。其国有大枫木成林,高六七十尺。树东有大石室,缉石为床,床上有竹简长尺二寸,书大篆之文,皆言开辟以来事,人莫能识。或言是伏羲画卦之时有此书,或言是仓颉造书之处。
《汉书·元帝本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注〉应劭曰: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篆。
《能书录》: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坐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坐。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小异李斯,见师一时也。
《书断》:后汉班固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崔瑗善章草,又妙小篆,今有张平子碑。
许慎少好古学,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
《后汉书·蔡邕传》:初,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能书录》:陈留蔡邕,后汉人,左中郎将。善篆采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尚书故实》:魏受禅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鑴字谓之三绝
《魏志·王粲传注》:邯郸淳,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
《卫觊传》:觊,少夙成,以才学称。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水经注》:魏明帝于洛阳南宫起太极殿,既建,明帝令侍中京兆韦诞以古篆书之。
《吴志·张纮传注》:纮好文学,又善楷篆书,与孔融书,自书。融遗纮书曰: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
《书断》:吴处士张弘,笃学不仕,恒著乌巾,时号张乌巾,并善篆隶。《晋书·束晰传》:晰为尚书郎。时有人于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两行科斗书,传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张华以问晰,晰曰: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检验果然,时人伏其博识。
《书断》:傅元博学,善属文解,钟律刚直,不容人之短,举秀才为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善于篆,隶见重时,人云得钟胡之法。
韦昶,字文休,康之元孙,官至颍州刺史,散骑常侍。善古文大篆,见王右军父子书,云二王未足知书也。太元中,孝武帝改治宫室及诸庙门,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献之固辞,乃使刘瑰之以八分书之,后又以文休大篆,改八分焉。
《异苑》:东美有古剑,其子得之甚奇,上有篆书十六字,极古,不可辨,太白见之,曰:是薛烛剑也。其文曰:终归之野凿铁鍊精,薛烛是造百日斯成。
《南史·徐爰传》:爰子希秀,甚有学解,亦闲篆隶,正觉、禅灵二寺碑,即希秀书也。
《南齐书·祥瑞志》:永明三年七月,始兴郡民龚元宣云,去年二月,忽有一道人乞食,因探怀中出篆书真经一卷,六纸,使送上天子,因失道人所在。
《文惠太子传》:时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盗以把火自照,后人有得十馀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南史·齐武陵昭王煜传》:煜,高帝第五子也。高帝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煜尝以指画空中及画掌上学字,遂工篆法。
《纪僧真传》:僧真,事齐高帝。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初,上在淮阴修理城,得古锡趺九枚,下有篆文,莫能识者。僧真省事,独曰:何须辨此文字,此自久远之物。锡而有九,九锡之徵也。
《刘瑱传》:瑱,少有行业,文藻、篆隶、丹青并为当世所称。《崔慧景传》:慧景弟偃,博涉书记,善虫篆。和帝以为宁朔将军。
《梁书·刘孝绰传》:高祖雅好虫篆。
《南史·到沆传》:沆,幼聪敏,五岁时,父撝于屏风抄古诗,沆请教读一遍,便能讽诵。及长,善属文,工篆隶,美风神。任昉、范云皆与善。
《王昙首传》:昙首子僧虔,僧虔子志,志弟彬,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刘慧斐传》:慧斐少好学,能属文。尤明释典,工篆隶,手写佛经二千馀卷。
《陈书·顾野王传》:野王幼好学。长而遍观经史,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其所撰著《玉篇》三十卷。
《谢贞传》:贞幼聪敏。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魏书·江式传》:式少专家学。篆体尤工,洛京宫殿门板题,皆式书也。延昌三年三月,式上表请,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
《窦瑾传》:瑾少子遵,善楷篆,北京诸碑及台殿楼观、宫门题署,多遵书也。
《周书·黎景熙传》:景熙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尝从吏部尚书崔元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
《北史·阎毗传》:毗,颇好经史,能篆书,草隶尤善,为当时之妙。隋文帝受禅,以技艺侍东宫。
《书断》: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高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裔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续仙传》:司马承祯攻篆,迥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唐书·卢藏用传》:藏用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士贵其能。
《旧唐书·卢鸿一传》:鸿一,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隐于嵩山。开元初,再徵不至。六年,赴徵,至东都,谒见不拜。诏授谏议大夫。鸿一固辞。放还山,赐隐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礼甚厚。
《述书赋注》:李阳冰,赵郡人,阳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仓颉后身。
《宣和书谱》:卫包工八分小篆,且通字学。其作字点画,不妄发,落笔必左规右矩,以倒薤篆书鹪鹩赋。《述书赋注》:田琦工八分小篆,官历陕令豫蕲许等州刺史。
《书史会要》:郭卓然,太原逸人也,能篆。天宝间,尝摹勒云麾将军李府君碑,并题额。
《旧唐书·李华传》: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
《书小史》:乔龟年善小篆,养母至孝。大历中,为人作大字获钱,以供甘旨。
《旧唐书·袁滋传》:滋弱岁强,学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历代名画记》:齐皎,高阳人,善小楷、古篆。建中四年,官至泽州刺史。
《李贺别传》:贺忽书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
《珍珠船》:韩退之常说少时梦人与丹篆,令强吞之傍。一人抚掌而笑,觉后亦似胸中如物噎,经数月方无恙。尚由记其一两字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熟思之,乃梦中傍笑者。
《书史会要》:华明素,平原人。工篆,周处庙碑额乃其笔也。
《唐阙史》:裴休尚古好奇,掌纶诰日,有亲表调授邑宰于曲阜者。土人垦田,得古器曰盎,洗涤之,隐隐有古篆九字带盎之腰,曲阜令不能辨。兖州有书生姓鲁,能八体书,字者召至于邑,出盎示之,曰:此大篆也。非今之所行者,虽某颇尝学之,是九字曰,齐桓公会于葵丘岁铸。邑宰大奇其说,及以篆验,则字势存焉。及辇致河东公之门,公以为麟经时物,得以言古矣,独刘舍人蜕以为非当时之物,近世矫作也。公不悦曰:果有说乎。紫微曰:某幼专丘明之书,且载小白桓公,九合诸侯,取威定霸,葵丘之会第八盟。又按《礼经》,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后反虞,反虞然后卒哭,卒哭然后定谥,则葵丘之役实在生前,不得以谥称,此乃近世矫作也。裴公洗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罢。
《宣和书谱》:释元雅好古,喜学于科斗小篆,各为千文。以隶书识其侧。其科斗小篆,笔意淳古而隶书复洒然,不恶亦不谬于用心也。
《酉阳杂俎》:胡珦为虢州时猎人,杀得鹿重一百八十斤,蹄下贯铜镮,镮上有篆字博物,不能识之。
《江淮异人录》:南唐元宗保大中,伏龟山圮得石函,中有铭云:天监十四年秋八月葬宝公于是。铭有引曰:宝公常为偈大字书于版,用帛幂之。是时皆莫知其旨云。在五百年后,至卒乃归,其铭同葬焉。其字皆小篆,体势完具。
《五代史·王仁裕传》:仁裕,喜为诗。少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
紫桃轩又缀南唐王文秉工小篆,自号王逸老,欲与逸少相抗。
《书史会要》:释昙域,前蜀人,工小篆,学李阳冰。
《宋史·徐铉传》:铉精小学,好李氏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尝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吴淑传》:淑,善笔札,好篆籀,撰《说文互义》三卷。
《李建中传》: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搆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皆科斗文字,有诏嘉奖。
《李穆传》: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太平兴国中,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善篆隶,文工画。
《郑文宝传》:文宝,字仲贤。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句中正传》:中正精于字学,古文、篆、隶、行、草无不工。太平兴国二年,献八体书。召授著作佐郎,详定《篇》、《韵》,与徐铉重校定《说文》,模印颁行。太宗神主及献宝篆文,皆诏中正书之。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见便殿,赐金紫。
《五代史补》:郭忠恕,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于龙山得鸟迹篆,忠恕一见,辄诵如宿习。
《太平清话》:郭恕先以篆籀画屋,故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中尺度。
《续湘山野录》:郑仲贤善诗,可参二杜之间。予收之最多,归田录所采者,非警绝。盖欧公未全见也。在江南师徐骑省铉小篆,尝篆千文以示铉其字学不出一中指之甲。骑省尝曰:篆难于小而易于大,郑子小篆李阳冰不及若,大篆可兼尔。
《墨池编》:释梦英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易紫服去游中南山。当世名士如郭恕先、陈希夷、宋翰、林白、贾大参、黄中之俦,皆以诗称述之。
《书史会要》:葛湍,江东人,为侍书,善篆。
王惟恭工篆,尝与徐铉等校定《说文》。
《事实类苑》:李无惑善小篆,其劲健端好,又过于阳冰。士大夫家藏之,以为宝。
《杭州府志》:孙景璠,杭州水军。篆千字文为五十馀体。太平兴国八年,以献太宗,善之,诏取去黥文,隶御书院。宰相宋琪请授以官,秩太宗曰:爵禄非所惜也。顾此人而痕尚在,岂称冠带乎?琪固请之,乃授国子书学博士。
《书史会要》:查道始习篆,患其体势弱,有教以拨镫法。仍双钩用笔,经半年始习熟,而篆体劲直。
《宋史·梁鼎传》: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八分。
《邵必传》:必字不疑。举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石经,必善篆隶,召充直讲。
《苏轼诗注》:宿州天庆观雍熙中回道人,访观主者不遇,留诗二首于门。其一云:时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乃玉著篆,往往为人刮去,煎汤治病而字迹复生。
《徽州府志》:曹汝弼以经术德义高蹈州里,攻篇什篆隶,与林逋魏野交,自号松罗山人。
《嵩阳石刻记》:中岳醮告文,真宗御制翰林待诏,刘太初奉敕书并篆额刻于石幢,八面在中岳。庙峻极,门外其书有唐人风致。
《墨池编》:邵餗,丹阳人,以篆显于天圣间。范文正公作严子陵钓台记,请之书,曰:先生篆,高出四海,或能枉神笔于片石,则严子陵之风复千百年未泯。餗为之篆,至今为奇观。
《玉海》:天圣五年十一月,上亲篆慈孝寺碑额。宝元元年,作舍人院阁,上亲篆其榜,曰:紫微阁以赐之皇祐。中赐王曾碑曰:旌贤。又亲篆寇准碑曰:旌忠。赐碑额者二十二人,嘉祐中御书五台真容院,宝章阁榜,御篆文宣王庙门并殿牌。
《王氏谈录》:公亦习古文小篆,尝谓古文至少至许慎所不载,及不出孔氏书者,悉后人所造。学之少,所根据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公用笔奇古,庆历中士大夫家墓铭,盖多公笔也。今上景祐徽号玉册宣,献宋公受诏,写宋公不习篆,公以代书也。又章郇公受诏书相国宝奎殿,太宗真宗诗额,亦公代之。
《宣和书谱》:苏舜钦兄舜元,善篆隶,亦工草字书名。与舜钦相先后。
《书史会要》:杨南仲工篆。嘉祐中与章友直篆石经于国子监,甚有法度。
《墨庄漫录》:章友直伯益以篆得名。召至京师翰林院篆字,待诏数人,闻其名然心未之服俟。其至,俱来见之,云: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伯益命粘纸各数张,作二图,即令洗墨濡毫,其一纵横各作十九画,成一棋局;其一作十圆圈,成一射帖。其笔之粗细间架,疏密无毫发之失,诸人见之大惊,叹服再拜而去。
画史章煎,友直女,工篆书,传其家学。友直执笔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绳,而煎亦能如其父。
《梦溪笔谈》:金陵人胡恢博物强记,善篆隶,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馀年,潦倒贫困,赴选集于京师。是时韩魏公当国,恢献小诗自达,其一联曰: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公深怜之,令篆太学石经。因此得复官,任华州推官而卒。
《六一居士年谱》:嘉祐八年,奉敕篆受命宝。治平三年,奉敕篆皇帝尊号之宝。
《玉海》:治平元年,英宗召辅臣观御篆孝严殿额于迎阳门,又篆贾昌朝碑,又书四民安康字赐司马光,书史会要王珦,明州鄞县人,熙宁间上《篆书證宗要略》三卷,命为御书院祗候。
《宣和书谱》:皇叔益端,献王英宗第四子也。留意翰墨飞白,篆籀皆造其妙。尝效唐元度梦英作篆籀十八体,又复出众体之外作八体,学者多宗之。
玉册文南岳镇南门有篆书南岳二字,转运判官文勋篆,雄伟劲净,为世所珍。
《宋史·黄伯思传》: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绝妙。
《李公麟传》:公麟,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
湖山胜概,临安龙泓洞,有蒋之奇篆字。
《闻见前录》: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多收隋唐铭志墨本,亦能篆。崇宁初,蔡京蔡卞为元祐奸党籍刻石立于文德殿门,又于天下州治厅事召安民刊字,安民辞曰:乞不刻安民镌字于碑,恐后世并以为罪。
《金石文字记》:灵岩寺石刻,有大观三年住持仁钦篆《书心经》。
《书史会要》:徐琰工篆书,宣和初,尝书剑南西川四大字,字身长五尺,雄伟可喜。
张察字通之,成都人。尝帅鼎州以篆名,今成都题榜往往察之笔也。
徐滋字元象,吴兴人,从张有习篆,得其法。
宋杞,张有高第弟子,于篆极精。
《游宦纪》:闻永福县之东,南八十里罗汉寺之仙岩,有篆书十,形体奇怪,环布岩石,不著姓名,人所未识。号曰仙篆。欧阳公永叔尝得之,喜其无鑴刻之迹,如指画成文,欲以番裔金,书字图号译之未暇也。蔡端明时,守三山以道家书释之,曰:贫道守真一,中有不死术,亦莫得其据。政和三年,夏邑宰陈武祐,好奇之士也,访求其,详知篆有三:一在安仁寺,仙人山寺僧惮墨蜡之,费燎斲而瘗之;二在中和寺,黄坑之崖今存焉,字皆奇怪,亦不可识;三即罗汉之仙岩也,安仁者掘而得之,仅完三字,又于上生院僧。景纯得所藏善本四字,馀不复有,遂再锓诸木列岩之堂,今闻亦有不存者,余常见碑本,字势夭矫,洒落奇妙,属是奇怪。不知蔡忠惠观道家何等书而识之此字。恐子云未必识也。
《齐东野语》:滕茂实,字秀,颖吴人。初名祼,登政和第,徽宗改赐,今名靖康。初奉使金国,割三镇太原,寻奉密诏,据城不下,金人怒之,囚于云中。先是自分必死,嘱友人董诜以奉使黄幡裹尸而葬,且大书九篆字云:宋使者东阳滕茂实墓。复作诗,自序云:茂实奉使,无状不复返,父母之邦所当从其主,以全臣节。或怒而与之死幸,以所杖幡裹其尸,及以所篆九字刊之石,埋之台山寺下,不必封树。
《玉堂杂记》:学士院中有榜曰摛文堂,徽宗御书赐。强承旨渊明,今乃汪彦章内翰藻所篆。
《书史会要》:薛尚功善古篆,尤好钟鼎,书有《钟鼎彝器款识》二十卷,及《钟鼎篆韵》七卷行于世。
《宋史·瞿汝文传》:汝文,好古博雅,精于篆籀。
《游宦纪闻》:秦会之当轴时,几务之微琐者,皆欲豫闻吾郡德兴。士人姚敦临,字公仪,能篆书。秦喜之,令作二十家篆《孝经》,上表以进,时绍兴十一年二月十九日也。许,授以文资,未降旨间,会之招饮,姚喜忘其敬,不觉振股,以此恶之。寻得旨令,充枢密院效士辨验篆文而已。
《姑苏志》:富元衡,擢进士第,隆兴中除工部郎中,效苏轼书能逼真,尤善柳叶篆。
《金华游录》:虞似良,善篆隶。家藏汉刻数千本,心摹手追,尽得旨趣。大至数尺,小至蝇头,各臻其妙,兼能古文奇字。
《攻愧集》:王禔参,济南人,问学精深,兼通医卜。工真行草篆不乐进取屏居青崖之两河
《吴中人物志》:颜直之,工小篆,得秦诅楚文笔意。尝为参政楼钥书,攻愧斋榜钥,赋诗美之,著《集古篆韵》二十卷
王绰《薛瓜庐墓志铭》: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小楷初授法于单炳文,日经月纬,已忽超诣,落笔期于钟王之法,籀篆斯隶深造其极,四方士友求于门,景石不靳,惜𢌿之大者径三数尺许,铭祖父有不得景石书为恨,有《瓜庐集》若干卷。
《赤城集》:林师点,临海人,自号竹村居士。性嗜书传,近购远求,藏数千卷。至遇古帖秘文断刻坠简,积之亦千馀卷。篆隶尤留心,以张谦中虞仲房为法。
《秋崖集》:魏鹤山先生,名了翁。善篆尝,以篆法寓,诸隶最为近古。
《书史会要》:魏克愚,字明己,号静斋了翁。子亦工篆闽书。余焕工大小篆书,笔势奇伟,真文忠尝使书圣贤言,揭坐侧,称其如正人,端士服吉,衣冠巍然,拱手,使人望之,起肃敬。虽严师善友曾不过是。
《临江府志》:萧崱工篆隶,凡名胜扁额多其所书。尤善吟咏,号大山。
《书史会要》:曹松泉,天台人,摄枣阳倅日,穆陵遣赐督府诗,字可尺许松泉,效李阳冰篆作一图以贺,又以古篆文十二册为侑。
《安雅堂集》:陈恕可诗文醇正近古,小篆似吴兴张有,自号宛委居士。
《全蜀艺文志》:陈瑛,字伯英,为郡教授篆书千文字体整洁
《惠州府志》:陈仲辅,归善人,博学,善属文,工于隶篆,为世所重。尝作枕屏篆五,箴文遗侍,讲陈鹏飞。鹏飞以诗答之云:阑干一幅,鹅溪绢中有五箴排小篆,银钩小,变科斗文挂我床头,星斗烂。
《书史会要》:牟益,字德新。晚年喜篆书,深究古文。尝取诅楚石鼓钟鼎等文为辨證一编,以纠释文之误。杜良臣,学问该洽,以小篆重一时。笔法精妙。
戴侗,永嘉人,能篆。有所编六书故行于世。
姚敦,字公仪,江左人。潜心篆学,得前古遗意。
《金史·马定国传》:定国,仕至翰林学士。《石鼓》自唐以来无定论,定国以字画考之,云是宇文周时所造,作辩万馀言,出入传记,引据甚明,学者以比蔡正甫《燕王墓辩》。
《左光庆传》:光庆好古,读书识大义,喜为诗,善篆隶,尤工大字。世宗行郊礼,受尊号,及受命宝,皆光庆篆。凡宫庙榜署经光庆书者,人称其有法。初,御史大夫沈璋请制大金受命宝,有司以秦玺文进,上命以大金受命万世之宝为文。径四寸八分,厚一寸四分,蟠龙纽,高厚各四寸六分有半。礼部尚书张景仁、少府监张仅言典领工事,诏光庆篆之。
《党怀英传》:怀英。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
《赵沨传》:沨工书,备诸家体。党怀英小篆,李阳冰以来鲜有及者,时人以沨配之,号曰党赵。
《续夷坚志》:秀岩安,常字顺之,常从党承旨,学大篆,多识古文奇字。泰和末,尝见内府所藏汤盘作白玉方斗,近四小寸,底铭九字,即德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者也。章宗有旨,令辨之。又一方鼎耳,二足四饕餮象,在雷文中铭云:鲁公作文王尊。彝铜既古,莹如碧玉,无复铜性矣。
《元史·杨桓传》:桓为人宽厚,事亲笃孝,博览群籍,尤精篆籀之学。著《六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大抵推明许慎之说,而意加深,皆行于世。
《熊朋来传》:朋来为闽海提举儒学官,而朝廷以东南儒学之士唯福建、庐陵为最盛,特起朋来连为两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学者化焉。晚以福清州判官致仕,朋来视之,漠如也。四方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为天慵先生。
《周驰闲邪公传》:李秉彝,颖悟好学,十岁能习古篆隶。世祖至元初,官工部尚书,两浙转运使。尝名其室曰:闲邪。世称闲邪公。
《书史会要》:赵雍工真行草篆,其篆法二,李而清劲有馀。
刘致,风情高简,蚤负声誉,能篆,有所著《复古纠缪编》行于世
《辍耕录》: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兼工篆书。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偃曝谈》:馀都元敬使西日记,记多奇事。淇苑有方石刻殷比干墓四字,字径八寸。其墓字已剥,似篆非篆。元吾丘子行精篆籀,常定为汉人之笔。
《书史会要》:赵期颐,汴梁人,官至陕西行台。治书工于篆。
《覆瓿集》:吴睿,杭州人,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自号雪涛散人。
《续弘简录》:周嶷,蕲黄人,博识古文于篆隶,尤癖嗜远近碑刻。藉手以为宝重,然有求书者,或非圣贤理道,虽百计恳率不与。儒者以是多之,故所行世绝少。《元史·郭贯传》:贯博学,精于篆籀,当世册宝碑额,多出其手。
《杜本传》:本博学,善属文,隐武夷山。文宗徵之,不起。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至杭州,称疾固辞,致书丞相。遂不行。工篆隶。学者称为清碧先生。《泰不华传》:不华善篆隶,温润遒劲。尝重类《复古编》十卷,考正讹字,于经史多有据云。
《松江府志》:杨瑀,警敏博学。天历间召见奎章阁,命篆洪禧明仁玺文,称旨署广成局副使,终建德路总管。谢政居松江之鹤沙,赵仲穆为写竹西图。
《书史会要》:吴正道,世为儒家,深好篆学,著《六书渊源字偏旁辨误存古韵谱》等书,吴文正,为序之。《黄文献公集》:戚崇僧,字仲咸,金华人。不以荣进为念,从乡先生许公讲道于八华山。扁其室曰:朝阳。人称朝阳先生。以六书之学世儒不讲,所传经籍之文多致讹舛。乃用古篆缮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孝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将献于有司,以仪礼一经未既,弗及上。
《书史会要》:魏敬益,字士友,洛阳人。官至临江路总管,古隶学庐江太守,碑亦能篆。
《闽书》:郑枃,字子经,罗源人。泰定中辟南安儒学教谕,与陈旅为文字友,著《衍极》五篇,《衍极记载》三篇。其书自仓颉迄蒙古,凡古人籀篆以极书法之变,皆在所论。宣抚使齐伯亨采而上之,作衍极堂,以藏其书。《书史会要》:王翼,金坛人,有所篆四书行于世。
应在工篆,尝作《篆隶偏傍点画辨》行于世。
吴炳,字彦辉,汴人。身安畎亩,朝廷三聘不起,工篆。《常熟县志》:缪贞,善篆隶,真行书,好古博识,隐居不仕。善八分小篆,追踪张有正书,尤高古。致道观虞山福地四篆字李烈士碑,隶书其迹也。著有《书学明辨》《绍兴府志》:申屠澄,受业黄文献公之门。得其渊源,工古文辞,精篆籀小楷,足配秦晋。
《杭州府志》:崔彦辉,钱塘人,号云林生,与王蒙俱吴兴赵氏甥。隐居卖药,善篆隶词赋,
铁网珊瑚朱圭,工篆籀,精于六书之义。
《书画史》:完颜子周,未详何许人,居吴兴之霅溪,工篆书。《元史·周伯琦传》:伯琦以荫授南海县主簿,三转为翰林修撰。帝以伯琦工书法,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宣文;及摹王羲之《兰亭序》、智永所书《千字文》,刻石阁中。伯琦博学工文章,而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尝著《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天都载》:至正间,改奎章阁为宣文,朝臣咸谓必命巎巎书榜。时周伯琦虽在馆阁,精篆书,未为上知。巎巎日令书宣文阁榜,十数纸,周不识其意。一日有旨巎巎书阁榜。辞曰:臣所能者,真书不古,古莫如篆。周伯琦篆书今无过之者,上如其言,召之书,由是进用。《续弘简录》:周宗仁〈伯琦子〉篆书宗家学,然不逮父。《吴中人物志》:蒋冕工小篆,从游周左丞伯温之门。名山藏,宋璲濂次子,精篆隶,真草书。尝见梁草堂法师墓篆,及吴天玺中皇象书三段石刻,观之至忘寝食,遂悟笔法。小篆之工为国朝第一,濂每见佳处,便曰:写老夫名足可传世矣。
《书史会要》:朱芾,华亭人,工词章翰墨之学,真草篆隶,清润遒劲,风度不凡。
《沧螺集》:陶宗仪,少举进士,一不中即弃去。务古学无所不窥,尤刻志字学,工舅氏赵集贤雍篆笔。洪武辛亥诏取天下士,癸丑命守令举人才,又以病免由,避兵家淞城之北,泗水之南,闭门著书,有《书史会要》九卷
《书史会要》:孔彦缙,袭封衍圣公,精篆书笔,力豪壮入,于能品顾谨中为赋诗云:鲁国名公,篆法奇,悬针倒薤总相宜。其誉在当时如此。
《开国臣传》:朱应辰与杨维桢游,洪武初辟,郡掌教为文,繁而不猥,诗工长句,篆籀法古,尝命书符印。《书画史》:卢熊尝上疏言州印篆文,讹谬忤旨得罪。熊少尝从学杨维桢,博学,工文词,尤精篆籀,所著有《说文字原章句》
《苏州府志》:吴睿自杭来居昆山,工翰墨,尤精篆隶,师吾衍得其书法,四方求书者甚众。
《昆山县志》:王时,博学好古,精于篆隶,章草用意深密,凡六书源委靡不择,究深为卢熊之所称美。
朱定安,精楷书,尤工古篆,得周伯琦笔法,尝积其书,草瘗之名篆冢。
《苏平仲集》:唐肃为文简洁而雅奥,诗步骤盛唐,尤工篆楷,深得笔意。
《颐庵文选》:孔讷,宣圣五十七世孙,能诗,工篆法,人得之者皆传诵,誇美相贵重。
《毗陵志》:谢林,好学,工文词,尤精真行篆隶书。著《字学源委》五卷,以正近代六书之谬。洪武中用荐为新郑教谕。
《静志居诗话》:张绅工大小篆,精于赏鉴法书名画,多所品,题撰《法书通释》一卷,自称云门山樵,亦称云门遗老。
《延休堂漫录》:滕用亨问学辨博,文词尔雅,尤精六书之学,篆法之妙,高出近代。永乐三年被荐召试,篆书作麟凤龟龙四大字,又献祯符三诗,称旨授翰林待诏。
《东里集》:陈登,字思孝,长乐人,举才学为浮梁丞。永乐甲申诏吏部简能书者储翰林,思孝以篆籀最先至。时吴中滕用亨待诏,翰林工篆籀自视天下无愈己者,且恃春秋高,轻后进,往往折屈之稠人广坐中。思孝就用亨语之戾许叔重者十数事相辨,难用亨,乃始默默不复自矜。时四明王尹实篆书擅名海内,考据精博,亦推让思孝,思孝于六书本原精考详究,周秦以来石刻虽残缺剥落,岁月氏名无可考,审度其出某代某人,率中七八,其收蓄之富,欧阳文忠赵明诚之后所仅见,居翰林十年,擢中书舍人,朝廷大扁率出其手,四方求者无虚日。
《宁波府志》:杨尹铭,鄞人。永乐间以楷书进,历官中书舍人,小篆师周伯琦。
《解学士集》:卓迪善篆,喜为诗,奉母隐居,绝无声利。居山之久,景趣渐涵,时时见于翰墨之间,奇峭深蔚,自视米南宫父子以下不论也。后以能书选入翰林。《长洲县志》:沈洪尝游京,师从陈登习篆。时程南云亦有书名,洪又从之学,凡汉隶八分真行章草皆能书,但拘于绳墨殊乏,风韵偃蹇,老于江湖。
《闽书》:刘布嗜古书法,习书山中二十馀年,篆籀为时所重。
《海盐图经》:陆赞宣德间以诗文名,兼善篆隶,为人严毅庄重,以礼法自持,乡人谥之曰:贞一先生。
《怀麓堂集》:蒋良读书求大义,为诗裁取适意,不事雕绘,而教子务通,博以古文草篆为法,病革时召冢子于外,手书数十字与之。
《云南通志》:沐璘袭指挥佥,事景泰间为右军都督,同知镇云南,天顺初升右军都督。好读书,长于吟咏,尤工篆籀。
《古今印史》:吴文定公,名宽,字原博。在朝时,乡人有浦姓者,善刻图书而不知篆法。尝刻原博二字。文定见而笑曰:博字当从十,不当从心。因复寄还。
《吴县志》:吴爟以县学生贡入国子,书法宗颜鲁公,尤精篆刻,善鉴古器物书画。
《闽书》:方绚笃学力行,好古文,工词赋书篆。晚以八行举辞不就,隐居西山草堂,门人称濯锦先生。
《黔记》:王蕃,思南人,自号一瓢斋。工篆隶,为诗清逸,张寰《白阳先生墓志铭》:陈淳,字道复,长洲之大姚村人。从太史衡山文公游,涵揉磨琢,器业日进,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篆籀画诗,咸臻其妙,称入室弟子。巡抚都御史陈公知君精于篆,开馆礼聘,俾书五经周礼镂板置学,名益大震。
《名山藏》:徐霖,字子仁,南京入。篆登神品,馀若真行,皆入精,妙碑板书。师颜柳题榜大书,师詹孟举并绝海内。日本使臣得者什袭为珍,武宗南巡召见行宫,两幸其宅,子仁故长髯,武宗手剪之以为拂。子因自号髯翁。
《书史会要》:葛浒,四明人,侨居南昌,能篆书。时徐霖在金陵,径往访之,语以误从偏傍者数字,霖敬服,遂相友善。
江巨石,正德时为礼部主事,好为钟鼎大篆,斯邕以下耻而不为。
《国宝新编》:景旸,字伯。时流寓南京,本仪真人,仕至太子中允晹。善书,初工真行,后师周伯琦小篆,颇得风骨。
《吴县志》:刘稚孙,字复孺。文待诏,以兄之子,妻之字,学眉山,尤工秦汉,篆名擅一时。
《名山藏》:杨黼,云南太和人,素好学工书,善篆籀。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题曰:桂楼。偃仰其中,躬耕数亩,以供甘。旨注疏孝经数万馀言,皆小古篆作字,片砚砚乾,欲下桂楼取水,砚池中忽已盈矣。自是为常人。谓孝感
《宁波府志》:何玮,工篆书而精于书学,通易理考功,丰坊之师。
《书史会要》:叶绶,字叔章,上虞人,中江西乡试,仕应州学正。学问该博,尤善古篆。
《江阴县志》:夏范,嘉靖中应例,官中书。精楷篆,以书太极殿榜称旨,赐赉无虚,日封藩充正使探花刘瑊副。之实异数也
《罗念庵集》:王电,昆山人,博学励行。尝取古文诸书正小篆之谬名。曰:同文备考。
《苏州府志》:许初以贡授,教职书法,师二王,尤工篆籀。擢南京太仆寺主簿,迁汉阳府通判。
《藩献记》:灵丘端懿,王聪滆代简王之元孙也。长子俊格嗜学,善属文。聚书数万卷,尤好古篆籀墨迹。尝手摹六十馀种勒石名崇理帖。
《列朝诗集小传》:王稚登十岁为诗,长而骏发,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吴门自文待诏,殁后风雅之道,未有所归。伯谷振华启秀,嘘枯吹生,擅词翰之席者三十馀年,闽粤之人过吴门者,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歙县志》:吴良止,字仲足,亦字未央。工图书,铜款特精,笔笔汉法,庄严遒劲,画一截然,真如旧章出土,不复可辩。同时有休宁何震长卿传文寿承一种,解散局束,旧章天趣超然,故是独造,且复出蓝。两人角立为政,各自金汤,而评者则曰:仲足无邪气,长卿有逸品。相提而论,可为两人断案矣。仲足晚以山人称诗,牵于本艺,非其至也。而出其六书之馀作八分书,时有别趣。
《宁波府志》:钱仲善诗歌,精篆籀,有李阳冰笔意。尝游陆詹事深,文待诏,徵明之门,嘉靖戊子,应六书试,仲居首选,发史馆,修录大学衍义,书成,授中书舍人。《嘉兴府志》:朱俸攻字学,精篆籀古文及汉唐隶法。仿管夫人书七十二篆金刚经,人珍重之。
《温州府志》:林应龙,字翔之,永嘉人。精于篆隶,为印局大使。
《书史会要》:朱谋㙔博雅好古,尤研精于六义,所著有《六书贯玉》等书,又考订大禹碑,周宣石鼓,比干墓铭,手自摹临而诠释之,曰:三古文释。
《海宁县志》:顾履中工署书篆隶诸体,以事抵法。万历初营建皇极殿成,题棹楔者辄议辟,大学士张居正荐之,笔法应对称旨,擢内阁中书,赐名复中。
《苏州府志》:赵宧光,太仓人,生而豪贵,入赀为国子生。中岁折节读书卜地,于吴之天平山葬亲。倾家开凿搜岩剔穴,遂为西山奇胜之地,庐居墓傍,足不及城市。所著书数十种,尤专精字学,说文长笺,其所独解篆书尤精绝。
《江宁府志》:欧阳序,能诗词,工篆籀,仕福州府幕。官罢归结茅于姑塘之麓,终老焉。
《徽州府志》:詹希贤,休宁人,善篆隶诸体书,著书《筌极论书法》,四方多师之《湖广通志》:洪度,黄梅人,精书法。一日,洪涛浮敝箧,发之乃宋僧道肯集篆金刚经,字久磨灭,精思七昼夜,重临刻石,宗伯董其昌释以小楷,藏京师摩诃庵。《太平县志》:刘太宪少工八法,篆隶尤精,重兴寺篆,有柱联邹之麟先生见而爱之,摹去鑴刻,图章刀法古健,伯仲文三桥何雪渔,近时名手不及也。
《休宁县志》:汪涛工篆刻,长于大字,随笔挥洒,章法天然,不事安排。其转动遒劲,纯以腕力胜人,有将军之号。
《宁波府志》:徐启睿,性豪宕,好饮酒,善击双剑,纵横飞越,不可一世,尤善鑴印章,不假篆文,随手所至,斯须而成,纤钜疏密,配合适当,即犀玉诸刻亦然。先是有杨,当时张子鱼俱善诗能书篆,兼工鑴,印亦为时所称。
《武进县志》:须佛孙,邑庠生,为人重意气,能文而有豪,致精于篆刻,高古绝伦。
《池州府志》:吴光,裕美姿容,博学强记,少负通才,尤精楷书,得卫夫人及黄庭瘗鹤笔法,弟光锡能古文,通篆籀,时有二难之目。
《妮古录》:朱圭,字伯盛,昆山人,师濮阳吴睿,大小篆尤善摹刻。凡吴下碑板多出圭手,然非其人,圭不屑也。又喜为刻印章。茅山张外史嘉圭锡之名,方寸铁圭,尝取宋人王顺伯并元赵孟頫吾子行二家印谱,吴睿所刻印文,并附自制私印纂例为书名,曰《印文集考》,惜不传,所存有名迹录,盖其平生所刻名文也。性孤洁,不娶终。
《列朝诗集小传》:何玉仙,号白云道人。史痴翁之妾,能篆书。
篆书部杂录
《谭子知人篇》:观其文章,则知其人之贵贱焉,观其书篆,则知其人之情性焉。《续博物志》: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石经古文转失,淳法石长八尺,广四尺,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文帝刊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下载蔡邕韩说高堂溪等名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外门中又一碑,汉顺帝阳嘉八年立,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学。永建六年九月诏书修太学,工徒十一万二千人,阳嘉九年八月作毕。有晋辟雍行礼碑,是太始二年立。
汉竹符,以竹五寸,鑴刻篆书其上。
《梦溪笔谈》:古文自变隶,其法已错乱,后转为楷字,愈益讹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为吴,无口为天。按字书,吴字本从口、从,〈音捩〉。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谬从楷法言之。至如两汉篆文尚未废,亦有可疑者。如汉武帝以隐语召东方朔云:先生来来。解云:来来,枣也。按枣字从刺,〈音刺〉。不从来。此或是后人所传,非当时语。如卯金刀为刘,货泉为白水真人,此则出于纬书,乃汉人之语。按刘字从、〈音酉〉。从金、如柳、骝、留从,非卯字也。货从贝,真乃从,亦非一法,不知缘何如此。字书与本史所记,必有一误也。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山谷题跋》:缪篆读如绸缪,束薪之缪。汉以来符玺印章书也。李元辅不甚知名,盖翰林书艺之流,今日藏之,亦足以广闻见,备讨寻,不可废也。
周秦古器铭,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文章,骪骳而得。韩退之诗道:敝而得杜子美篆籀,如画而得李阳冰,皆千载人也。陈留王寿卿得阳冰笔意,非章友直陈晞毕仲荀文勋所能管摄也。
《懒真子》:老杜赠李潮八分歌云: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烧,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峄山之碑,至于苦县光和,人多未详王内翰,亦不解谨,按老子苦人也。今为亳州卫真县,县有明道宫,宫中有汉光和年中所立碑,蔡邕所书仆大观中为永城主簿,日缘檄到县得见之字画,劲拔真奇笔也。且杜工部时,已非峄山真笔,况于今乎?然今所传摹本,亦自奇绝,想见真刻奇伟哉!
《却扫编》:《史记》载:秦始皇及二世行幸郡县,立石刻辞,世传泰山篆字,可读者惟有二世诏五十许字,而始皇刻辞皆谓已亡。宋丞相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抚得墨本,以庆历戊子岁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亦言友人江邻几守官,奉高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其后东平刘斯立,尝登泰山绝顶,访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抚拓,故士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尤残缺蔽,闇人不措意,隐隐若有字,痕刮磨剥蚀,试令抚以纸墨,渐若可辨。盖四面起,以东北南为次,四面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面起,以东北南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其十二行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辞,以史记證之。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为全篇。春渚纪闻吴兴章有以小篆名世,其用笔简古,得石鼓遗法。出文勋章友直之右,所作复古编以正篆隶之本,识者嘉之。尝为余言心字于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盖心火也不欲炎,上非从包也。毕少董文简之孙妙于鼎篆,而亦多见周秦,凡有盘盂之铭,其论水字,云中间一竖更不须曲,只是画一坎卦耳,盖坎为水,见于鼎铭,多如此者,并记之。
《研北杂志》:篆法自秦李斯,至宋吴兴道士张有而止,后世的的有所据依。
《丹铅总录》:予考述异记云:空同山有尧碑禹碣,皆科斗书。淳化阁帖首有禹篆十二字。《舆地志》江西庐山紫霄峰下有石室,室中有禹刻篆文,有好事者缒入,摹之,凡七十馀字止。有鸿荒漾余乃𣞶六字可辨,馀叵识。后复追寻之,已迷其处矣。福建莆田县陈岩山有自然仙篆,以纸摹之形,类禹,刻何翥诗,鸟书虫文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碑禹之遗迹,灵閟如此,号曰神禹,抑有由矣。
仓颉冢方舆胜览,有数处当以关中。冯翊今耀州者,为是按皇览云:有仓颉冢,在利阳亭南,高六丈。又闻人牟准作卫觊碑文云:仓颉冢,碑大篆书,在左冯翊利阳亭南道。旁觊金针八分书也。再考赞皇山中吉日癸巳字,乃周穆王书,其时代远在宣王之前,然赞皇山石刻乃是小篆,而宣王石鼓却是古文籀书,此又大篆小篆并用之明證也。梦英好篆书而无古法,其自叙云:落笔无滞,纵横得宜,大者缩其势而漏其白,小者均其势而伸其画。此正其病处而居之不疑,所以不可救药。沈痾入骷矣。梦英篆传于今者,有篆书偏傍,亦不工致。郭忠恕答之书云:见寄偏傍五百三十九字,按说文字源惟有五百四十部,了字合收在子部,今目录妄有更改又集,解中误收去部,在注中今点检偏傍,少晶惢至龟弦五字。故知林氏虚诞误于后进者,小说见宜焚之。忠恕所称林氏者,林罕梦英,偏傍全依林罕小说,而忠恕谓小说宜焚,深不足于彼也。书末云,何人知之,英公知之正谓其不知耳。
《太平清话》:山谷题万松亭额,东坡手画,一乐工又作乐语题之,皆作汉篆书,二公却又能隶篆也。
金志言,奉符人,党怀英,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
《岩栖幽事》:碑石冰泐者,具在好奇之士,乃专仿刻文。刓剥之处,仅存字形,以为古意,范石湖此语为汉隶也。不知今学汉印者皆此类古文,亦然。
《妮古录》:禹精神在水,故篆体皆有流水形。
铸印官祝温集自言祖思言为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籀篆,即汉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摹印章者。述古书法纂,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与通释兼看。
篆书部外编
《异苑》:晋太元末,湘东姚祖为郡吏,经衡山望岩下有数年少并执笔作书,祖谓是行侣休息,乃枉道过之,未至百许步,少年相与翻然飞飏,遗一纸书在坐处,前数句古时字,自后皆鸟迹篆。《遗史纪闻》:太子中允王纶有女十八一日昼寝若魇,有物凭附,而语称清,非生呼其女为燕华君,能三十六体天篆,后数月如故,皆不能记矣。
《神仙感遇传》:陈简者,金华县小吏也。早入县,忽逢道流简,随之行及一宫观内,有笔墨之属,以黄素书一卷纸十馀幅授之,曰:以汝有书性,为我书之发褾。视之皆古篆,文素不识篆字,试按本书之甚,易半日已毕,道流以一杯汤与之,曰:此金华神液,饮之者寿无限。出门恍如梦,觉已三日矣。还家习篆,书遒劲异常,而不复饮食,寻入金华山去,亦时还郡中。
《洛中纪异录》:绛州碧落观有天尊名像,光燄灼高丈馀,上有文云神仙所篆,莫之测也。先君云唐龙朔中刺史李谌为母氏天妃追荐所造也。有先黄冠云李史君即高宗大帝之子,其文未刻之前,忽有二道士谒李史君云:闻君欲篆刻其文,我二人即天下之名篆也。请为史君成之。乃于怀中出一轴,末书阴符经,殆非人功也。史君尤异之,复令殿内四面封闭,不得令人窥视,只我二人在中候三日,即毕矣。史君从之。但见二道士挈二小囊入,自其门馀无所睹。至三日史君命开之,只见白鹤一双自门飞出,及视文篆已毕,馀有一及字,但只有一画不成而去。史君与道士众悲喜益神,之后李阳冰于此学篆,凡十二年终不得妙,舍之而去,至今为天下之绝矣。
《东坡续集》:江淮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帚为子姑神,或能数数画字,黄州郭氏神最异。予去岁作何氏录以记之。今年黄人汪若谷家,神尤奇。以箸为口,置笔口中,与人问答如响。曰:吾天人也。名全,字德通,姓李氏。以若谷再世为人,吾是以降焉。著篆字,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曰:此天篆也。与予篆三十字,云是天蓬咒。使以隶字释之,不可。
《梦溪笔谈》:景祐中,太常博士王纶家迎紫姑,有神降其闺女,自称上帝后宫诸女,能文章,颇清丽中。其书有数体,甚有笔力,然皆非世间篆隶。其名有藻笺篆、茁金篆十馀名。纶与先君有旧,予与其子弟游,亲见其笔迹。
《云笈七签》:叶迁韶,避雨树下,见雷公为树枝所夹,叶取石楔开枝,得去。雷公以墨篆一卷与之曰:行此,可致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