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录

 隐逸部名贤列传十三
  宋四
  刘愚       安世通
  莎衣道人     刘宰
  石砒       黄登
  林伟       饶延年
  刘甫       丘义
  张师禹      彭惟孝
  蒋时宪      刘世修
  林公遇      张志道
  王奎       詹本
  黄淼       章康
  范启       程炎
  林几复      李元誉
  郑伯渊      张乂孙
  赵雷       周顼
  王象祖      曹应符
  殷澄       赵孟僩
  李谨思      赵平叔
  谢国光      齐龙高
  贾逸祖      林知
  陈与桂      林以辨
  余君登      范良遂
  张庆之      李智远
  吴钦       邵悦
  孙嵩       陈次公
  聂铢       汪肩吾
  陶唐       彭楚
  严执中      段子冲
  傅公谋      李服
  陆维之      徐立之
  张拱辰      黄玠
  周权       梅隐
  毛煇       方逢嘉
  胡几       詹至
  李寓       吕徽之
  蒋仲珏      翁森
  吕逢时      贾嗣业
  周敬孙      傅霖
  胡叔       令狐揆
  王翊       段恩
  李寿       申望
  麻革       韦退
  王阳       师伯浑
  张震       王灼
  萧子云      苏伯起
  牟焕       郭希朴
  胡仲       邓至
  杨汇       郭震
  雷度       危复之
  田知白      陈汝达
  陈选       余起
  蒋粹翁      刘志学
  郑曾子      宋秉孙
  叶梦鲜
  金
  褚承亮      王去非
  赵质       杜时升
  郝天挺      薛继先
  高仲振      张潜
  王汝梅      宋可
  辛愿       王予可

学行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隐逸部名贤列传十三

宋四

刘愚

《宋史·隐逸传》:刘愚,字必明,衢州龙游人。幼警敏力学。弱冠入太学,有声,受业者甚众。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鲁、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瑾每奏对称上意,则曰:臣客刘愚为臣言。师鲁尝奏愚行艺,上记曰:此向者柴瑾所荐也。上舍释褐,居第一。调江陵府教授,早晚为诸生讲说,同僚相率以听。愚益谦下,与叶适、项安世讲论不倦,每以隐居学道为乐。岁满,帅王蔺致书剡辟,固辞,贫不能归。外移安乡县令,邑逋赋万计,愚覈实数,宽限期,民不见吏而赋自足。会岁歉,出常平米赈贷,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缗钱数千万,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价顿平,犹积廪数千石以备饥旱。邑有范仲淹读书地,为绘像立祠,兴学,士竞知劝。诸司交荐,改秩,愚雅不乐仕进,遂致仕。丞相余端礼,乡人也,与愚有旧,且召堂审,愚竟舍去不顾。结庐城南,颓垣败壁,蓬蒿萧然。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年八十三而卒。故友与其门人私谥曰谦靖先生,后更谥曰靖君,乡郡祠之。妻徐氏在家时,其母将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泣曰:为富人妻,不愿也。遂归于愚,居破屋中,一事机杼。愚尝怀白金归,徐怒曰:我以子为贤而若是,亟具归。愚出书以示,束脩得也,乃已。有梁鸿之风焉。子克、几、凡。克蚤以诗名,叶适尝称其可继陶、韦。

安世通

《宋史·隐逸传》:青城山道人安世通者,本西人。其父有谋策,为武官,数以言干当路不用,遂自沈于酒而终。世通亦隐居青城山中不出。吴曦反,乃献书于成都帅杨辅曰:世通在山中,忽闻关外之变,不觉大恸。世通虽方外人,而大人先生亦尝发以入道之门。窃以为公初得曦檄,即当还书,诵其家世,激以忠义,聚官属军民,素服号恸,因而散金发粟,鼓集忠义,闭剑门,檄夔、梓,兴仗义之师,以顺讨逆,谁不愿从。而士大夫皆酒缸饭囊,不明大义,尚云少屈以保生灵,何其不知轻重如此。夫君乃父也,民乃子也,岂有弃父而救子之理。此非曦一人之叛,乃举蜀士大夫之叛也。闻古有叛民无叛官,今曦叛而士大夫皆缩手以听命,是驱民而篇叛也。且曦虽叛逆,犹有所忌,未敢建正朔、杀士大夫,尚以虚文见招,亦以公之与否卜民之从违也。今悠悠不决,徒为妇人女子之悲,所谓停囚长智,吾恐朝廷之失望也。凡举大事者,成败死生皆当付之度外。区区行年五十二矣,古人言:可以生而生,福也;可以死而死,亦福也。决不忍汗面戴天,同为叛民也。辅有重名,蜀中士大夫多劝以举义者,而世通之言尤切至。辅不能决,遂东如江陵,请吴猎举兵以讨曦。未几,曦败,猎使蜀,荐士以世通为首云。

莎衣道人

《宋史·莎衣道人传》:道人,姓何氏,淮阳军胊山人。祖执礼,仕至朝议大夫。道人避乱渡江,尝举进士不中。绍兴末,来平江。一日,自外归,倏若狂者,身衣白襕,昼丐食于市,夜止天庆观。久之,衣益敝,以莎缉之。尝游妙严寺,临池见影,豁然大悟。人无贵贱,问休咎,罔不奇中。会有瘵者乞医,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众翕然传莎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远近异之。孝宗一夕梦莎衣人跣哭来吊者,讯之曰:苏人也。诘其故,不肯言。帝寤,以语内侍。会后及太子薨,帝哀泣,内侍进前勉释,并道前梦。帝乃矍然,因遣使召之,不至。帝念恢复大计,累岁未有所属,后位虚久,乃焚香默言:何诚能仙顾,必知朕意。遂遣中官致贽,不言所以。道人见之掉首,吴音曰:有中国即有外国;有日即有月,不须问。趣之去。使者归奏,帝甚异之,遂赐号通神先生,为筑庵观中,赐衣数袭,皆不受。好事者强邀入庵,大笑而出,复于故处。众日以珍馔饷之,每食于通衢,逮饱即去。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十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一岁,偶踰期,众咸讶而请,道人亟起于卧,摇手瞬目而招之曰:亟来,亟来。是日内侍至平望,众益服其神。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庆元六年卒。

刘宰

《癸辛杂识》:刘宰,字平国,号漫塘润之,金坛人。早有《经世志》,以微疾不乐出。或言其面皯点,不能应诏起者,再力辞以免。尝大书其印历以示,终身不起。云:怪矣,面容无食肉相,介然褊性无容物量,智浅而虑不周。材疏而用,则旷不返。初服辄启荣望,岂特一不可七不堪,正恐一不成万。有丧,故俛以自适,超然自放。衣敝袍,可无三褫之辱;饭蔬食,何用八珍之饷。隐几觉来,杖藜独往。或从田家瓦盆之饮,或和渔父沧浪之唱。顾盼而花鸟呈伎,言笑而川谷传响。优游岁月,逍遥天壤,道逢扁舟而去者,语之曰:汝非霸越之人乎。陶天下之中,从子致富,亟去毋乱,吾乐遇篮舆。而来者揖之曰:汝非不肯见督邮者乎。有要于路者,藉得钱送酒家,固不若高卧北窗日傲,羲皇之上也。又尝发明靖节意云。士大夫既作县,弃官而归,率自托于陶元亮。其说以不见督邮为高,以解印绶不顾五斗米为廉。愚以为此士大夫有血气之常,元亮非为血气所使者,其胸中必有。见《论语》载子《在川上》一章,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喻,独程门以为论道体其说,盖本于元亮。元亮谓寘彼不舍,安此自当,惜其寄情于酒,而为学有作辍也。不然总角闻道,白首未成所欲成者,何事脂我。名车策我,良骥千里,虽遥谁敢不至。所欲至者何所,惟其用功深,见道明,知世道之难。而时事盖不可为,故欲翻然而归。其发于督邮之来,特不欲为苟去云耳。世遂以为诚,然真痴人之前难说梦也。

石砒

《闻见前录》:国初,隐士石砒居洛阳之北邙山,冯拯侍中为留守。砒每骑驴直造侍中,见必拜之,饮酒至醉乃去。砒好作诗,多道家语。有曰:结网蜘蛛翻仰肚,转枝啄木倒垂头。意谓谋利者如此,又曰:蜗牛角上争闲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意谓好利者若此。洛人颇能诵之。一日,自城中饮酒大醉,骑驴夜归,失所在。

黄登

《八闽通志》:黄登,字君涉。少游上庠,与陈觉民有砚席之好。及觉民守泉,未尝干以私卒,觉民以文诔之,谓其穷经,耻受一命,学道遂造大方。视蔬茹,如享大牢。在燕处,若奉五戒张读,亦以隐君子目之。

林伟

《八闽通志》:林伟,字文叔,宁德人。学问该洽,与高颐、余复为文字交。年四十,不应科举。家居义方,之教甚严。子仕夔登进士第,学行俱粹。

饶延年

《江西通志》:饶延年,字伯永,临川人。游陆象山之门,象山称其开豁,有力量,以经学著,并旁究诸释典及天文地理。医卜方书真、西山何月湖皆叹,服之,笃信自守,隐居不仕。郡守傅公欲荐于朝,固辞卒。

刘甫

《八闽通志》:刘甫,字岳卿,衡之子,事亲以孝闻,栖隐武夷山北水帘洞。枢密珙将奏,以官辞。朱熹、蔡元定过其庐,惟相与讲义理,不及利禄,方约熹结庐。于武夷未几卒。

丘义

《八闽通志》:丘义,字道济,一字仁卿,号子野,建阳人,隐居不仕。颖敏嗜学,该贯子史,尤邃于易。与朱熹友善,常相往来问答。有《易说》传于世,及诸诗赋序铭,墨迹皆存。熹为书芹溪小隐匾其堂楣,作诗序赠之。又著《复斋铭》《芹溪九曲》等诗以贻之。

张师禹

《八闽通志》:张师禹,字虞佐,浦城人,天资耿介不苟合,不求仕进。从之游者,莫不敬畏。号乡先生其犹子赡于财,师禹病且没,必使作关约析户籍,犹子愿推己产附益之。师禹毅然不受一金,及属纩士友张具赡来视疾,师禹指心示之曰:血气枯竭矣,而一点不动。言讫溘然而逝。

彭惟孝

《吉安府志》:彭惟孝,字孝求,泰和人,博学有文,议论鲠挺。与周必大、杨万里同学,相友善。宁宗时,必大荐之朝,惟孝诣阙论。时政献赋一篇,宁宗奇之,拜官不受,纳敕归隐于家,以诗书自娱。

蒋时宪

《处州府志》:蒋时宪,字元法,缙云人,学识敏达,举贤良方,正上治平十策。时韩𠈁胄用事议,多不合,擢左司谏不拜,固辞还山。宁宗嘉其节,特赐奉议郎致仕。
刘世脩
《八闽通志》:刘世脩,字景周,长乐人,性恬退,不乐仕进。尝授承信郎监行,在赡军给赏库,寻弃归。留意黄老之术,建德闲堂,旁构数亭,列植花果、竹木,日与文人羽客觞咏谈谐,不预人閒事。其妻兄陈自强与韩𠈁胄有师友之旧,不数年,位至宰相,以有道辟,世脩力辞不就,因号慧观翁。后自强败,世脩得不预其祸,年八十端坐而逝。

林公遇

《八闽通志》:林公遇,字养正,瑑之子也。曾祖遹龙图学士祖埏知沆州,与瑑三世,皆早退。公遇性孝谨恬退,初以父荫补宁化尉,不忍舍,朝夕养乞,奉南岳祠。及父丧,服阕调建之户曹,复辞不就,乃营精舍以居。扁曰:寒斋研思精理,深入奥趣,而不自以为名家。考论古今,具有卓识,而不施之于世。闺门雍睦,赡宗党闾里,相仿熏为善良肥,遁山林二十年。一时,名公卿若李韶、方大琮、赵以夫、杜范皆极力荐引,终不起。既而韶复荐之朝廷,尽违其意,改合入官,主管仙都观。及卒学者私谥曰文隐。所著有《石塘闲话》《求心录》数卷。弟养直亦有至性,母没,养直兄弟惧戚其父,服勤左右,跬步不离,每夜阑烛尽,犹不忍退。

张志道

《金坛县志》:张志道,字潜夫,弱冠有文名,通天文律历之学。漫塘刘宰延至家塾。嘉定閒求直言,因上封事,言建储迁都之策。景定初,特恩赐免解,赴省令府。起发行在,托疾不行,信国公赵葵辟置幕府笑曰:吾疏散不能仕,但当从公遨游耳。宋亡,闭门著书,家贫,箪食不给,处之泰然。所著有《易传》三十卷,《文集》十卷,《闻见录》一卷,行于世。

王奎

《松江府志》:王奎,其先大名人文旦公之后。祖太常少卿逖避靖康难,自金陵再涉华亭。奎风容韵亮,好为神仙方术,自号蟾谷真士。尝著《蟾谷祛疑贯灵篇》行于世。嘉定宝庆閒,一再徵不起。卒之先一月,遍告所知曰:吾将化矣。至期沐浴,冠裳而卒,人咸异焉。

詹本

《八闽通志》:詹本,字道生,建安人,温言正行,高尚不仕。丞相江万里荐为郎先,致书于本。本方坐门前石矶垂钓,使者至问本居,本绐曰:前。即持竿渡溪去,不知所终。

黄淼

《八闽通志》:黄淼,字水心,瓯宁人,父驷宋季为吏部侍郎。淼通经史、百家,景定閒,预乡荐国,亡不复仕。隐于天湖山,筑室数椽,四围植柏,每自愧,弗能如夷齐之饿死。所著有《正一斋集》

章康

《苏州府志》:章康,字季思,甫四世孙,安贫乐道,隐居城西田屋。粗给足迹未尝越州境,尝问学于朱文公,默有所契。日以诗陶写。遇纸即书,人争取去。年七十馀,步履如飞,或讶其有方外之遇,曰:吾师圣贤,无他慕也。淳祐五年,忽谓子仲肯曰:吾死有期,预书墓志。明年,果卒,年七十九,终时正寝,梁坏有声,人皆异之。所著有《雪崖集》

范启

《休宁县志》:范启,字弥发,博学穷理,从饶州沈毅斋游。志节高尚,不乐仕进,学者称为求迩先生。侍御胡幼裘尝荐,自代劄曰:尝观其平居著述之书,灼知其为格物穷理之学。理宗三徵不起,赐号风月处士敕曰:天资纯粹,才智英明。究彻乎程朱之奥,贯通乎孔孟之真。所著有《鸡肋漫录》《管锥杂志》《井观杂记》

程炎

《泾县志》:程炎,字子充,淳祐丙午应贡,辄弃去,隐琴高台,襟负清旷,不废啸歌。著有《烟水集》,文丞相守宣日尝引车过之,炎为名其楼曰:森翠,盖取唐诗麟岭森翠微句。

林几复

《八闽通志》:林几复,连江人,学问该博,时人号为书厨。隐居不仕,学徒甚众。

李元誉

《八闽通志》:李元誉,字子真,古田人。以布衣召,除国子,录不起。

郑伯渊

《八闽通志》:郑伯渊,号秋浦,罗源人。淳祐中,为乡先生邑青衿,半出其门。性好义,乡邻有急,虽暮夜必往,不顾利害。咸淳六年,邑大旱,伯渊时年已七十馀,躬履险阻,至福源潭为民祈祷。翌日,大雨如注。明年,又旱,亦如之。邑有三溪,岁久,中溪壅塞,水无所出。邑人以为患,伯渊捐金发粟,协众力浚之,溪流复旧。居民感其德,尝有诗曰:十里清溪流活水,连村绿稼有甘霖。罗川野叟千年史,秋浦先生一片心。遂终身隐遁。

张乂孙

《处州府志》:张乂孙,字明仲,缙云人。通《五经》。淳祐壬子,两举乡贡。子九万亦同,中试春官,俱不偶。卜于三衢刘氏其繇曰:曩年曾照仙都,月今日空悬上国,春遂不仕。终身隐遁。

赵雷

《处州府志》:赵雷,字省之,缙云人。尝从滕璘学授,考亭心法,尊所闻集,名冠当时,遂隐不出。

周顼

《处州府志》:周顼,字成珍,遂昌人。性怡澹,不乐仕,进侍,读《杨万里疏》名上宰相,荐于朝,诏徵不起。与乡人进士华延年、周若思讲明经义,隐居西郭。

王象祖

《临海县志》:王象祖,字德父,仲言之子,有异质,学于叶水心而与陈筼窗为友。和厚严重,学邃行高,守令欲见,不可得真。文忠公极重之,尝寄书于文忠公,谓:救时当法孔子,不止法孟子。其卓行类如此,时论比之苏明允、庞德公云。

曹应符

《松江府志》:曹应符,字泰叔,华亭小蒸人,谨身饬行为乡里推重。宋景定甲子,以明诗经入太学内舍。咸淳初,两领乡荐,甲戌登进士,第授迪功郎衢州司户参军。宋亡,遂隐不仕。

殷澄

《松江府志》:殷澄,字公源,华亭胥浦人。在宋避讳,为戴氏父某宋节干官,家富,好施人,目为殷佛子。澄性介特,平生无宿,诺事涉大义,委身不顾。避地南钱,元兵入华亭,南钱犹保,聚未肯下。将军号杨扫地者,怒欲屠之。澄奋曰:我其可无一言而死乎。遂叩军门,大言曰:夫民犹水也,水顺则流,逆则激。民顺则宁,逆则乱。今郡县新附将军不抚绥招徕以称,上神武不杀之,德顾欲尽剿斯民乎。杨怒手剑叱之,澄正色曰:杀我一人,活千万人,死犹生也。语益烈,杨感悟而止,全活者以万计。丞相伯颜闻而义之,授华亭军民都总管,使守其地。澄不受,曰:大宋氏亡,我以亲在不亡,顾独不能逸乎。遂野服隐居浦上,时游峰泖閒,人目为泖南浪翁云。

赵孟僩

《松江府志》:赵孟僩,号月麓,宋之宗室,其先家黄岩。景定辛酉年十七,文天祥见之曰:是子瑚琏器也。咸淳乙亥,开江东、浙西阃,天祥以玉垣从事,辟之偕行。抵吴,仅五十日,而大事已去。天祥赴召环卫,王邦杰开门降元,授邦杰安抚使。孟僩、吴江尹固以疾辞,遂去吴依亲友,以居越十年,为道士名道渊,居松江北道堂。又五年,为僧名顺昌,因自号三教遗逸,改道堂为本一庵。所著诗文名《湖山汗漫集》,内有遥祭文、丞相文。临终端坐,手辞以诀,有云:文山之客,千古忠贞。

李谨思

《江西通志》:李谨思,字养吾,馀干人。幼颖异,日记数千言。咸淳,试礼部,释褐第一。宋亡,遂隐。著述最富文奥古,自成一家言。

赵平叔

《广德州志》:赵平叔,咸淳中人,隐居城西琴山。侧乐松竹、泉石之胜,吟咏自适。起一楼于翠微之閒,以纵眺望殿院。章公题曰万山楼,庚子,郡大饥,助郡发廪粟赈之,全活者众,人称为潜德君子。

谢国光

《嘉兴府志》:谢国光,字观夫。咸淳閒,对策言时事,剀切主司,畏贾似道,不使登第。太学生代革不仕元治书。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贤。或荐,国光辄杜门称疾,以经史自娱。及卒,遗命题其墓曰安节谢国光之墓。

齐龙高

《严州府志》:齐龙高,字彦登,淳安人,为上舍生。咸淳七年,释褐第一人,授迪功郎婺州教授,寻隐居不仕。创读书之室,名曰相庄,聚徒授学以终老焉。

贾逸祖

《畿辅通志》:贾逸祖,字元放,邯郸人。好古博学,尝应词科,寓居天王寺,室如悬磬。安贫守道,筑半隐斋,陆游为之记。

林知

《八闽通志》:林知,字子默,晋江人,隐居笃学。有志尚,筑室吴山之巅,人鲜见其面。县南有烟浦埭,久废,知脩治。有劳民无种可耕者,知为转贷以给。里人德之,为立祠。

陈与桂

《八闽通志》:陈与桂,字弥芳,晋江人。年少博学,咸淳中,预乡荐入元,不仕,隐于清溪,足迹不复及城府。暮年,文行高古,后生矜式之,号水竹居士。

林以辨

《闽大记》:林以辨,莆田人。咸淳中,与兄栋同登第,历官宗正簿。宋亡,不仕。晋安学者争聘为师。

余君登

《苏州府志》:余君登,字泰卿,福州人。幼孤,母黄氏亲授书。宋末累徵不起,宋亡,隐太仓,自号知止翁。延祐中卒。门人谥曰贞节先生。

范良遂

《苏州府志》:范良遂,字次卿,卜居昆山车塘,放情山水,不慕荣利,自号墨庄居士。兄之柔虽贵视之,泊如也。有诗集十卷。

张庆之

《苏州府志》:张庆之,字子善,其祖从建康徙吴,父明气岸奇伟。庆之少有志操,为举子业,逮长弃不习。出入经史百氏,精思积年,拟太元作测灵,绝意仕进。好为山水之游,著《虎丘赋》,因号海峰野逸,仿五柳先生作《海峰遗民传》,以伯夷、蒋诩、陶潜、司空图自况,且谓沈冥似海,峻厉似峰。时人尚其捐介。初,文天祥知平江庆之齿诸生之列,洎国亡,集杜诗备述。天祥平生大节有《海峰文编》《老子》注测灵衍语,续胡曾咏史诗。

李智远

《松江府志》:李智远,华亭人,自号谷隐野人,居颐浩寺。竟日掩关,澄心默坐,若槁木然。元兵至,不去;兵擒之,不惊。及纵之,亦不喜。事定月馀,忽沐浴冠裳,敛身危坐,手书诗云:四十三年处世中,梦中成梦又成空。今朝撒手还归去,木马频嘶物外风。书毕而逝。

吴钦

《休宁县志》:吴钦,字敬远,璜源人。补府学教授,宋亡不仕。尝题其屏曰殷周,虽代而首阳自存。晋宋虽更,而陶径自若,时论高之。

邵悦

《休宁县志》:邵悦,字贞父,务东人。师事同郡胡方平,明理学,务实践。宋亡不仕,隐于萝山精舍,玩易象,集古方书,施药活人。本路因牒,授惠民局。副使两膺,辟举皆不就,以寿终于家。

孙嵩

《休宁县志》:孙嵩,字元京,野山中人。貌相奇怪,趣尚幽洁,以荐入太学。宋亡,归隐海宁山中,自号艮山,誓不复仕杜门。赋咏断绝,交游以寄没世无涯之悲。时婺源有许目卿、汪炎昶者,亦以宋亡不仕,俱从嵩游。其诗悲壮激烈,读之可知其为人。方回得嵩诗叹曰:持此见朱文公,可无愧矣。

陈次公

《江西通志》:陈次公,字仲父,李泰伯赠诗曰:俗人无心胸,贵伪不贵诚。口吻当文学,奔走成名声。之子出蒿莱行洁,业且精中,美未外发,朴质无华。英持此向广众,讵免笑与憎。先生为人可想已。

聂铢

《江西通志》:聂铢,字积道,子述之后,隐居盱水,不求闻达。以道谊相尚,朝野钜公,闻人多就。见焉,或劝其出,答曰:吾读祖父书,乐尧舜道,平生之志愿得矣。出处之际,非吾所固必也。

汪肩吾

《江西通志》:汪肩吾,字均山,浮梁人。一举不合,遂自隐。后辟荫,皆不就。所著有《昌江风土记》

陶唐

《江西通志》:陶唐,字元坚,潜之裔。通六经,精子史,尤长于《春秋》发明奥旨,有功后学。老于岩穴,可谓博雅君子。

彭楚

《江西通志》:彭楚,字尚文,号质斋,宋进士。侔七世孙。性孝友,好学不于利禄,放情山水,有司以贤良荐,辞弗就。

严执中

《吉安府志》:严执中,泰和人,以累举得官,调洪州新建簿。时丞相赵公鼎参政,李公光相继帅江西,皆力荐之。而执中毅然请老,既得请。遂放意文字閒,笺经勘史,朱铅不去手。为讲说训其子侄,里中士争趋之。曾与玉溪老人萧怀、松菊老人刘敏求楞严,居士刘岳申文溪翁曾邦,荣为五老之集,至今言乡先生者归焉。

段子冲

《吉安府志》:段子冲,字叔谦,庐陵人。自少力学,一上南宫,遇新学,方兴去之,退筑小斋。藏书万卷,务该览自娱,著号潜叟以明其志。郡以遗逸八行举,弗就曰:与太守程祈相倡和,其咏梅诗累多至千篇。有《螺川集》胡忠简为之序。

傅公谋

《袁州府志》:傅公谋,宜春人,善文章,尝作小词曰:草草三閒屋,爱竹渐添栽,碧纱窗户眼,都是翠云堆。一日山翁高卧踏雪,水村清泠,木落远山开。唯有平安竹,留得伴寒梅。家童开门看有谁。来客来一笑清话。煮茗更传杯有酒,只愁无客。有客又愁无酒,酒熟且徘徊。明日人閒事,天自有安排。其词清雅旷达,抗世离尘,可想见其人。又与分宜令许及之诗,并无遮榜语,皆调笑可诵,集不传于世。

李服

《袁州府志》:李服,分宜人。父游刺史,封宜春侯。服治易诗书,教授弟子,累徵不应诏,锡以粟帛,赐号三经处士。

陆维之

《浙江通志》:陆维之,字永仲,馀杭人,隐于大涤洞天之石室。人因以石室称之。光尧幸大涤,宪圣侍问山中客,羽流以维之对,进其诗。光尧读数首,太息曰:布衣入翰林,可也。宪圣曰:山林隐士,要他出山,却是苦他。遂止。未几卒,有《石室小隐集》三十卷行世。

徐立之

《浙江通志》:徐立之,旧名炳,学老子法,隐于杭西湖之回峰,人呼回峰先生。通判都官员外郎苏为尝谓之曰:何不仕乎。曰:若时与命会,可以佐天子福元。元不然悔吝生矣。为敬其言,为著传。回峰,今雷峰是也。

张拱辰

《嘉兴府志》:张拱辰,字端明,博学工诗,不事举子业,绝意仕进。自号全隐,卒年九十六。

黄玠

《嘉兴府志》:黄玠,字伯成,与赵孟頫游,尤与黄溍善。平生慕郭林,宗黄叔,度陶渊明之风。不喜储蓄,有辄贷人。为诗冲淡夷旷,后家弁山,有《小隐吟录》《知非旧稿》《唐诗选纂韵录》行世。

周权

《处州府志》:周权,字衡之,松阳人,通经史,工于诗。至京师,欧阳元辈荐与馆职,以母老辞之不受。有《北山集》

梅隐

《处州府志》:梅隐,字聘君,缙云人。徜徉山水,好植梅环埘。后人改其山曰梅山名贤多吟咏,有《梅山集》

毛煇

《处州府志》:毛煇,字彦明,缙云人,博学雄词。总制孙炎荐署学事,屡辟不起。尝曰:吾读书学问,自分简身理家,脩德承祀以全归焉。竟树卉种菊,策杖独步入紫青山中。卜地为竁穴,名曰全归窝自呼曰介夫。士友以其爱菊,类陶,皆称之曰潜斋先生。今白龙山下有潜斋书院遗址存焉。

方逢嘉

《严州府志》:方逢嘉,字君会,淳安人。领漕荐任无锡尉,调转船两仓司门事。凡知者,累以文学政事。公廉明敏荐,俱辞不就,归隐于所居马岩山下,号岩隐。

胡几 詹至

《严州府志》:胡几,字及之,淳安人。博学有声,乡里以厚德称,遂安。詹至,字及夫,亦称长者。时有淳遂二及不可及之语。两人终身隐居不仕。

李寓

《临海县志》:李寓,字至隐,东阳人。性恬淡质直,尝习词赋,为举子业。值宋亡,遂隐居不事进取,日以文史自娱,手不释卷。邑令以上咸礼敬之,寿逾一百一岁而终。胡助为作《期颐传》表焉所著,有《隐居杂槁》

吕徽之

《仙居县志》:吕徽之,字起猷,号六松,长于诗。宋亡隐居万竹山中,渔樵自给。一日,大雪。携楮币易粟富家,闻其分韵赋诗有得滕字者,苦吟不就。徽之笑曰:何不举滕王蛱蝶事。众迎入请成之,援笔而就,随以昙字请,亦立就交。啧啧叹服,问姓字,不答。与之粟曰:吾岂受不义者,必易之。即刺船去,从而尾之路,甚迂僻雪。霁往访,见草屋低小,松萝翳然,四无人声。顷之,童子至询所之曰:捕鱼溪上诣之。吕方舣舟隔崖遥揖曰:诸公曷先如舍待我乎。少选徽之,携鱼换酒归,尽欢别。他日复往,已逸,莫知其处。

蒋仲珏

《仙居县志》:蒋仲珏,文行重于乡,深自韬晦,高枕柴门,怡然自得。屡荷徵辟,皆不就。

翁森

《仙居县志》:翁森,字秀卿,号一瓢。书无不窥,人叩之举传,疏不遗一言。或历代史上下数千年,纚纚如贯珠佥。呼曰:翁书厨,宋亡,隐居。教授从游累八百馀人,有《一瓢稿》行于世。

吕逢时

《仙居县志》:吕逢时,字原道,幼端悫警悟,博览群书。尝受知于陈邑令,襄入太学,名噪甚郑。獬友之驸马,都尉钱景臻师之,欲奏以官,固辞。后隐于白岩山,罗提刑适以孝廉举之,亦不就。

贾嗣业

《天台县志》:贾嗣业,字元济,笃厚长者,朋友有不善,必恳切告诫之。尝以贡让其友,隐居读书,洒然自乐。子伟孙涉大显。

周敬孙

《天台县志》:周敬孙,师事金华王柏,受性理之学。尝著《易象占》《尚书补遗》《春秋辩疑》。游太学,辞官不仕。

傅霖

《青州府志》:傅霖,青州人,少与张咏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三十年不可得。及咏知陈州,乃来谒阍吏曰: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咏问霖:昔何隐,今何出。霖曰:子将去,来报子耳。翌日别去。后一月,咏卒。初咏登第时,寄傅逸人诗云:前年失脚下渔矶,苦恋明时不忍归。为报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霖亦赠咏诗云:已把浮名买却闲,门前流水对青山。青山不语人无事,门外风光好往还。

胡叔

《武昌府志》:胡叔,江夏人,居家蒿室草径,唯酒自适。尝谓人言:我此生恬淡,似胜焦光。不治生产,饥贫不以为耻。养子曰:螟蛉以自随,恒乘一牸牛,布囊容三四升,饮啖醉饱,便盛馀肉以付螟蛉。

令狐揆

《德安府志》:令狐揆,隐居不仕,卜筑涢溪之南。尝雪中跨驴入城,诣张君房借书,令小童携笔负琴委辔长吟曰:借书离近郭,冒雪渡寒溪。布衣林逸善绘,因作《令狐揆雪中渡溪图》

王翊

《黄州府志》:王翊,建桃黄庵,自号桃黄山人。熊吉赞云:桃黄之庵中有隐君,尸居蔬食,抱璞含真,匪道曷依,匪义休行,其无怀葛天之民欤。

段恩

《山西通志》:段恩,赵城人,隐居南部里。草舍三閒,乡里莫睹其颜色。敦武校尉仇弦知其贤,撰《远尘庵记》,有残碑。

李寿 申望

《山西通志》:李寿、申望,俱赵城人,二人偕隐,立庵于永乐村。众仰其高,号为长发僧有《状元王纲碑记》

麻革

《山西通志》:麻革,字信之,临晋人,秉彝之孙。隐居不仕,教授王官谷,号贻溪先生有诗文行于世。

韦退

《山西通志》:韦退,绛州人,放诞不拘,浪迹秦晋閒,以诗自名。常跨一白驴,好著宽衣鹤氅,醉则鹤舞。石曼卿赠诗曰:醉狂青鹤舞,閒卧白驴号。风致之高如此。

王阳

《四川总志》:王阳,犍为人,初字吉老,与黄山谷游山谷,称为高旷之士。

师伯浑

《四川总志》:师伯浑,犍为人,陆放翁序其文集云:伯浑文章英发钜丽,歌之清庙,刻之彝器,然后为称。今一不可得施,顾退而为山巅水涯娱忧纾悲之言,岂不可憾哉。

张震

《四川总志》:张震,遂州人,工文词,不仕。所作有《蓦山溪词》二阕,载在《草堂诗馀》

王灼

《四川总志》:王灼,遂州人,文词古雅,隐居不仕,所著《糖霜谱》一卷。

萧子云

《四川总志》:萧子云,纳溪人,善诗文伪夏,屡徵不就。号石隐子,有诗集为时名流所推重云。

苏伯起

《四川总志》:苏伯起,易简九世孙,博学好古,聚书万卷,靡不穷搜。刘德脩举贤良方正,吴德夫以遗逸荐于朝,皆不应。

牟焕

《四川总志》:牟焕,中江人,隐居读书,尝凿石龛藏书。有铭人名其地曰牟公谷。

郭希朴

《四川通志》:郭希朴,华阳人,以博学闻,尤通于《易》。任玠以方汉、郭林宗,号有道先生,能前知死生之故,李畋为录,载其事。

胡仲

《四川总志》:胡仲龙,安府人,宋时隐居授徒。徵辟皆不就,名士许鼎辈师事之,呼其居为胡仲山。

邓至

《四川通志》:邓至,双流人,隐居不仕。通六经,学者从之甚众。每出入市邑,人皆拱立。著《往事龟鉴通书》《一江集》。子绾翰林学士孙洵仁、尚书洵文知枢密院事。

杨汇

《四川通志》:杨汇,成都人,杜门著书赋诗,人无知者。郡伯温为部使者,荐其学行甚高,清节甚苦,不报及卒。学者谥为静恭先生。

郭震

《四川通志》:郭震,成都人,博学能诗,有飘然物表之志,不乐仕进。所著有《渔舟集》。李畋称其有孟郊之风。

雷度

《东乡县志》:雷度,字世则,画洞人。器识高远,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未尝属草。无意利禄,筑庵曰卷石,闭户读书。有恶少挠之,度笑曰:此殆不吾安耳,岂可重违其意。弃而之他晚,研精于易,会心处,端坐沈思,尘埃满席。虽亲宾入户不之觉。乡党为不义者,惟恐其知。

危复之

《东乡县志》:危复之,花园人。博览群书,尤邃于《易》。宋末,贡太学。国亡,隐居不仕。元帅郭昂荐本路儒学官,不受。省宪累以礼币徵,亦不复起。隐于紫霞山,从学者众。及卒,门人私谥曰贞白先生。

田知白

《广东通志》:田知白,番禺人。制行高洁广帅。方大琮建濂泉书院,既落成,谋于李昴英,求昴英首席。昴英曰:郡中无如田知白者。大琮躬诣之,知白以病辞,再往扣之,则遁矣。知白时年踰八十,犹能灯下细书,贫而好酒,自号醉乡遗老,时东莞黎献隐居教授,亦以学行闻。

陈汝达

《广东通志》:陈汝达,海康人,少习经史,未及应举而宋事已去,遂隐居焉。汝达时老病,恐身后袭异国,号预刻石为墓碑曰:有宋陈公墓,以嘱其子曰:他日勿改吾刻也。墓今在擎雷山。

陈选

《八闽通志》:陈选,字舜举,将乐人。读书尚气节,遭宋末,隐居,耕樵以为业。

余起

《八闽通志》:余起,顺昌人,学问该博,不求世名。扁舟渔钓祥云峰下溪潭中,后人高其风节,名潭曰钓潭。

蒋粹翁

《八闽通志》:蒋粹翁,政和人,聪敏强记,宋末为太学生,国亡隐于满月山。

刘志学

《闽大记》:刘志学,字师孔,晋江人。咸淳进士,教授台州,以亲老归省。宋亡,遂不仕。蒲寿庚欲致门下,固避之。种菊数十本见意云。

郑曾子

《闽大记》:郑曾子,字子可,晋江人。咸淳中,入太学。景炎丙子,随跸三山,以迪功郎为潮州司法。未行泉州,降于元。蒲寿庚荐曾子授武略将军梅州路治中,不受,遂閒居,终其身。平生倜傥,好义乐道人之善,所论析无不当理者。士大夫有疑事,辄造庐咨之。

宋秉孙 叶梦鲜

《闽大记》:宋秉孙,字彝父,建阳人。嘉定进士,朝奉大夫,主尚书省,架阁文字。元师兴,遂不仕,以吟咏自娱。叶梦鲜,建安人,应聘赴临安,少帝北行,遂归隐西瓯,讲学为事。

褚承亮

《金史·隐逸传》:褚承亮,字茂先,真定人。宋苏轼自定武谪官过真定,承亮以文谒之,大为称赏。宣和五年秋,应乡试,同试者八百人,承亮为第一。明年,登第。调易州户曹,未赴,会金兵南下。天会六年,斡离不既破真定,拘籍境内进士试安国寺,承亮名亦在籍中,匿而不出。军中知其才,严令押赴,与诸生对策。策问上皇无道、少帝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诋毁。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君父之罪,岂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刘为之动容。馀悉放第,凡七十二人,遂号七十二贤榜。状元许必仕为郎官,一日出左掖门,堕马,首中阃石死,馀皆无显者。刘多承亮之谊,荐知槁城县。漫应之,即弃去。年七十终,门人私谥曰元贞先生。子席珍,正隆二年进士,官州县有声。

王去非

《金史·隐逸传》:王去非,字广道,平阴人。尝就举,不得意即屏去,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家居教授,束脩有馀辄分惠人。弟子班忱贫不能朝夕,一女及笄,去非为办资装嫁之。比邻有丧忌东出,西与北皆人居,南则去非家,去非坏蚕室使丧南出,遂得葬焉。大定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四。

赵质

《金史·隐逸传》:赵质,字景道,辽相思温之裔。大定末,举进士不第,隐居燕城南,教授为业。明昌閒,章宗游春水过焉,闻弦诵声,幸其斋舍,见壁閒所题诗,讽咏久之,赏其志趣不凡。召至行殿,命之官。固辞曰: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况圣明在上,可不容巢、由为外臣乎。上益奇之,赐田千亩,复之终身。泰和二年卒,年八十五。

杜时升

《金史·隐逸传》:杜时升,字进之,霸州信安人。博学知天文,不肯仕进。承安、泰和閒,宰相数荐时升可大用。时升谓所亲曰:吾观正北赤气如血,东西亘天,天下当大乱,乱而南北当合一。消息盈虚,循环无端,察往考来,孰能违之。是时,风俗侈靡,纪纲大坏,世宗之业遂衰。时升乃南渡河,隐居嵩、洛山中,从学者甚众。大抵以伊洛之学教人自时升始。正大间,大元兵攻潼关,拒守甚坚,众皆相贺,时升曰:大兵皆在秦、巩间,若假道于宋,出襄、汉入宛、叶,铁骑长驱势如风雨。无高山大川为之阻,土崩之势也。顷之,大元兵果自饶峰关涉襄阳出南阳,金人败绩于三峰山,汴京不守,皆如时升所料云。正大末,卒。

郝天挺

《金史·隐逸传》: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厌于科举,遂不复充赋。太原元好问尝从学进士业,天挺曰:今人赋学以速售为功,六经百家分磔缉缀,或篇章句读不之知,幸而得之,不免为庸人。又曰: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唯通人能之。又曰:今之仕多以贪败,皆苦饥寒不能自持耳。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子以吾言求之,科举在其中矣。或曰:以此学进士无乃戾乎。天挺曰:正欲渠不为举子尔。贞祐中,居河南,往来淇卫閒。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宁落魄困穷,终不一至豪富之门。年五十,终于舞阳。

薛继先

《金史·隐逸传》:薛继先,字曼卿。南渡后,隐居洛西山中,课童子读书。事母孝,与人交谦逊和雅,所居化之。子纯孝,字方叔,有父风。有诈为曼卿书就方叔取物者,曼卿年已老状貌如少者,客不知其为曼卿而以为方叔也,而与之书,曼卿如所取付之。监察御史石玠行部过曼卿,曼卿不之见。或言:君何无乡曲情。曼卿曰:君未之思耳。凡今时政未必皆善,御史一有所劾,将谓自我发之。同恶相庇,他日并邻里必有受祸者。其畏慎皆此类。壬辰之乱,病没宜阳。

高仲振

《金史·隐逸传》:高仲振,字正之,辽东人。其兄领开封镇兵,仲振依之以居。既而以家业付其兄,挈妻子入嵩山。博极群书,尤深《易》《皇极经世》学。安贫自乐,不入城市,山野小人亦知敬之。尝与其弟子张潜、王汝梅行山谷间,人望之翩然如仙。或曰仲振尝遇异人教以养生术,尝终日燕坐,骨节戛戛有声,所谈皆世外事,有扣之者辄不复语云。

张潜

《金史·隐逸传》:张潜,字仲升,武清人。幼有志节,慕荆轲、聂政为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时人高其行谊,目曰张古人。后客崧山,从仲振受《易》。年五十,始娶鲁山孙氏,亦有贤行,夫妇相敬如宾,负薪拾穗,行歌自得,不知其贫也。邻里有为潜种瓜者,及熟让潜,潜弗许,竟分而食之。尝行道中拾一斧,夫妇计度移时,乃持归访其主还之。里有兄弟分财者,其弟曰:我家如此,独不畏张先生知耶。遂如初。天兴间,潜挈家避兵少室,乃不食七日死,孙氏亦投绝涧死焉。

王汝梅

《金史·隐逸传》:王汝梅,字大用,大名人。始由律学为伊阳簿,秩满,遂隐居不仕。性嗜书,动有礼法。生徒以法经就学者,兼授以经学。诸生服其教,无敢为非义者。同业尝悯其贫,时周之,皆谢不受。后不知所终。

宋可

《金史·隐逸传》:宋可,字予之,武陟人。其姑适大族槁氏,贞祐之兵,夫及子皆死于难。姑以白金五十笏遗可,可受不辞。其后姑得槁氏疏族立为后,挈之省外家。可乃置酒会乡邻,谓姑曰:姑往时遗可以金,可以槁氏无子故受之。今有子矣,此金槁氏物,非姑物也,可何名取之。因呼妻子舁金归之,乡里用是重之。未几,北兵驻山阳,军中有闻可名者,访知所在,质其子,使人招之曰:从我者祸福共之,不然,汝子死矣。亲旧竞劝之往,可皆谢不从,曰:吾有子无子,与吾儿死生,皆有命焉。岂以一子故,并平生所守者亡之。后竟以无子。

辛愿

《金史·隐逸传》:辛愿,字敬之,福昌人。年二十五始知读书,取《白氏讽谏集》自试,一日便能背诵。乃聚书环堵中读之,至《书·伊训》《诗·河广》颇若有所省,欲罢不能,因更致力焉。由是博极书史,作文有绳尺,诗律精严有自得之趣。性野逸,不修威仪,贵人延客,麻衣草屦、足胫赤露坦然于其间,剧谈豪饮,傍若无人。尝谓王郁曰:王侯将相,世所共嗜者,圣人有以得之亦不避。得之不以道,与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于厕也。是难与他人道,子宜保之。其志趣如此。后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廷玉为府尹温迪罕福兴所诬,愿亦被讯掠,几不得免,自是生事益狼狈。愿雅负高气,不能从俗俯仰,迫以饥冻流离,往往见之于诗。有诗数千首,常贮竹橐中。正大末,殁洛下。其诗有云:黄绮暂来为汉友,巢由终不是唐臣。真处士语也。

王予可

《金史·隐逸传》:王予可,字南云,河东吉州人。父本军校,予可亦尝隶籍。年三十许,大病后忽发狂,久之能把笔作诗文,及说世外恍惚事。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间,遇文士则称大成将军,于佛前则称谛摩龙什,于道则称驺天元俊,于贵游则称威锦堂主人。为人躯干雄伟,貌奇古,戴青葛巾,项后垂双带若牛耳,一金镂环在顶额之间,两颊以青涅之为翠靥。衣常不能掩胫。落魄嗜酒,每入城,市人争以酒食遗之。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尸秽在傍、蛆蛊狼籍不恤也。人与之纸,落笔数百言,或诗或文,散漫碎杂,无句读、无首尾,多六经中语及韵学家古文奇字,字画峭劲,遇宋讳亦时避之。或问以故事,其应如响,诸所引书,皆世所未见。谈说之际稍若有条贯,则又以诞幻语乱之。麻九畴、张彀与之游最狎,言其诗以百分为率,可晓者才二三耳。壬辰兵乱,为顺天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予可明日见将领自言曰:我不能住君家瑞云观也。不数日卒。后复有见于淮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