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目录

 隐逸部名贤列传十一
  宋二
  王樵       张愈
  代渊       邵炳
  周沂       郭延卿
  崔唐臣      刘概
  丘浚       章友直
  熊知至      慎伯筠
  詹先野      熊蕃
  管师复      吴元辅
  吴戭       郑泰臣
  王致       戴琳
  米贲园      王鸿
  李士宁      湛俞
  王伯起      茅知至
  黄裕       徐唐
  邓旦       潘邠老
  林通       刘易
  孙侔       连庶
  姜潜       章察
  宇文之卲     廉复
  刘涣〈南康府人〉 陈易
  李无晦      王令
  鲍刚       杜子野
  孙适       黄公懋
  叶确       吴瑛
  陈烈       松江渔翁
  邓孝甫      陈慥
  张友正      钟璇
  李行中      刘涣〈福州府人〉
  邵清       章公量
  崔闲       邓仲甫
  韦旻       林敏功
  吴复古      张介
  吴仪       吴熙
  廖衡       蔡兹
  高融       危昂霄
  张弼

学行典第二百六十七卷

隐逸部名贤列传十一

宋二

王樵

《宋史·隐逸传》:王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人。居县北梓桐山。博通群书,不治章句,尤善考《易》。与贾同、李冠齐名,学者多从之。咸平中,契丹游骑度河,举家被掠。樵即弃妻,挺身入契丹访父母,累年不获,还东山。刻木招魂以葬,立祠画像,事之如生,服丧六年,哀动行路。又为属之尊者次第成服,北望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赘世翁,唯以论兵击剑为事。一驴负装,徒步千里,晚年屡游塞下。画策干何承矩、耿望,求灭辽复雠,不用。乃于城东南隅累砖自环,谓之茧室。铭其门曰:天生王樵,薄命寡智,材不济时,道号赘世。生而为室,以备不虞,死则藏形,不虞乃备。病革,入室自掩户卒。治平末,职方郎中向宗道知淄州,访茧室,已构屋为民居。得樵甥牟氏子,乃知改葬。因而即其地复作茧室及祠堂,刻石以记之。
《渑水燕谈录》:王樵,字肩望,淄川人。性超逸,深老易,善击剑,有慨世之志,庐梓桐山,称淄右书。生不交尘务,山东贾同李冠皆尊仰之。咸平中,契丹内寇,举族北俘潜入敌中,访其亲,累年乃归。持诸丧刻木,为亲葬奂山,东立祠,奉侍终身。太守刘通诣樵踰垣遁去,其后高弁知州事范讽为通判,相与就见之,李冠以诗,寄之曰霜台御史,新为郡棘寺廷评,继下车首谒梓桐王处士教风,从此重诗书,晚自号赘世翁。豫卜地累卵名茧,室中垒石塌刻铭其上,后感疾,即入室自掩户乃卒,以古剑殉葬,著《游边集》《安边》《三策说史》,皆散失。济南李芝为赘世先生,传载其事。

张愈

《宋史·隐逸传》:张愈字少愚,益州郫人,其先自河东徙。愈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宝元初,上书言边事,请使契丹,令外国相攻,以完中国之势,其论甚壮。用使者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丁内艰,盐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于墓,忽生枝叶,后合抱。六召不应。喜奕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杜门著书,未就,卒。妻蒲氏名芝,贤而有文,为之诔曰: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馀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尝曰丈夫,趋世不偶,仕非其志,禄不可苟,营营末途,非吾所守。吾生有涯,少实多艰,穷亦自固,困亦不颠。不贵人爵,知命乐天,脱簪散发,眠云听泉。有峰千仞,有溪数曲,广成遗趾,吴兴高躅。疏石通径,依林架屋,麋鹿同群,昼游夜息。岭月破云,秋霖洒竹,清意何穷,真心自得,放言遗虑,何荣何辱。孟春感疾,闭户不出,岂期遂往,英标永隔。抒词哽噎,挥涕汍澜,人谁无死,惜乎材贤。已矣吾人,呜呼哀哉。
《四川总志》:愈,字少愚,一字淑才。本晋人,徙蜀居郫,诚明而性通,幼与凡儿异,笃嗜圣经,不读百家,言好《汉书》,既冠适四方,与时之豪俊游,日相薰炙业,遂大成文宗退之诗工,子美才豪气逸,武功、苏舜卿以诗豪当时一见,推服仁宗朝,西敌入边,上书陈攻取十策,宝元初除校书郎,愿以授友而还隐青城山之白云溪,凡六辞召命,文潞公有诗云欲作外臣谁是友,白云猿鹤在岩扉,任易宗诗懒随六品上丹阙,高卧一峰藏白云,所著诗文若干卷,妻蒲氏亦探儒学,文章精丽,有声于时,愈在青城山常自为诗,遍题壁上,临风对月,翛然有高视一世之意,嘉山水不辞千里而往,比卒蒲氏为文以悼之,辞最工,蜀士夫多传之,右丞何圣从铭,其墓曰昔庄子之才子、云珍之谓,其久幽而不改其操,今少愚亦隐于蜀,不苟利欲,不求闻达,在庄之后千有馀岁,其风凛然可以与之相追矣。

代渊

《宋史·隐逸传》:代渊,字蕴之,本代州人。唐末,避地导江,家世为吏,有阴德。渊性简洁,事亲以孝闻。受学于李畋、张达。年四十,乡人更劝,举进士甲科,得清水主簿。叹曰:禄不及亲,何所为耶。还家教授,坐席常满。安抚使举凤州团练推官,不就。知益州杨日严又荐之,遂以太子中允致仕。谢绝诸生,著《周易旨要》《老佛杂说》数十篇。田况上其书,自太常丞改祠部员外郎。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閒,自号虚一子。长吏岁时致问,澹然与对,略不及私。嘉祐二年九月,有疾,召术士择日,云丙申吉,颔之,是日沐浴而绝。

邵炳

《严州府志》:邵炳,淳安人,晃之子也。登天圣五年进士第,为富阳簿,秩满归竹楼,名曰白云而隐焉。范文正为守,招之不就,内相叶道卿郡守张文定交荐,主钱塘,学博辞。后张公在谏,垣荐之,召赴阙,《止时》《政机》《要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知义乌县,不赴,复还旧隐,时称白云先生。

周沂

《衢州府志》:周沂,字翊臣。趣尚高远,号白云先生。少与赵公抃同研席,抃甚敬之,既登政府,欲见沂,沂因入都扣门,大呼曰:我欲一见赵!四阍吏走白抃,曰周先生天下士,整襟肃入,延之上坐。

郭延卿

《东轩笔录》: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洙、留府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胜无不到者有郭延卿者,居水南少与张文定公、吕文穆公游,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张吕相继作相,更荐之得职官,然延卿亦未尝出仕,葺幽亭艺花,足迹不及城市,至是年八十馀矣。一日,文僖率僚属往游,去其居一里外,即屏骑从腰,舆张盖而访之,不以告名氏,洛下士族多过客,众延卿未始出,盖莫知其何人也。但欣然相接,道服对谈而已。数公疏爽闿朗,天下之选,延卿笑曰:陋居罕有过从,而平日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老夫甚惬,愿少留,对花小酌也。于是以陶樽果蓛而进,文僖爱其野逸,为引满不辞,既而吏报申牌府史牙兵列庭中,延卿徐曰:公等何官而从吏之多也?尹洙指而告曰:留守相公也。延卿笑曰:不图相国,肯顾野人。遂相与大笑,又曰:尚能饮否?文僖欣然从之又数杯,延客之礼数杯盘,无少加于前,而谈笑自若,日入辞去,延卿送之门,顾曰:老病不能造,谢希勿讶也。文僖登车茫然自失,翌日语僚属曰:此真隐者也。彼视富贵为何等物耶?叹息累日不止。

崔唐臣

《避暑录话》:崔唐臣,闽人也。与苏子容、吕晋叔同学相好,二公先登第,唐臣遂罢举,久不相闻。嘉祐中,二公在馆下,一日忽见舣舟汴岸坐于船窗者,唐臣也。亟就见之,邀与归,不可问其别后事,曰:初倒箧中,有钱百千,以其半买此舟,往来江湖閒,意所欲往则从之。初不为定,止以其半居货閒取其赢以自给粗足,即已不求有馀差,愈于应举觅官时也。二公相顾太息而去。翌日,自局中还唐臣,有留刺乃携酒具,再往谒之,则舟已不知所在矣。归视其刺之末有细字小诗一绝云集仙仙客问生涯,买得渔舟度岁华,案有黄庭尊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讫不复再见,顷见王仲弓说此。

刘概

《渑水燕谈录》:刘孟节,概青州寿光人,少师种放,笃古好学,酷嗜山水,而天姿绝俗,与相龃龉,故久不在仕。晚得一名亦不去为吏。庆历中,朝廷以海上岠嵎山地震逾年不止遣使遗问安抚,使以先生名闻诏命之官,不受。就青之南有冶,原昔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奇水清,旁无人烟,丛筠古木,气象幽绝,富韩公之镇青也。知先生久欲其閒为筑室泉上,为诗并序以饯之曰:先生已归隐山东,人物空且言先生有志于名,不幸无位不克施于时,著书以见志,谓先生虽隐,其道与日月雷霆相震辉。其后范文正公、文潞公皆优礼之,欲荐之,先生恳祈亦不能强以成其高。按《续诗话》:概,喜为诗,慷慨有气节,举进士及第,为幕僚,一任不得志,弃官隐居野原山,去人境四十里,好游山,尝独挈饭一罂,穷探幽险,无所不至,夜则宿于岩石之下,或累日乃返,不畏虎豹蛇虺,富丞相礼重之常在府舍西轩,有诗云昔年曾作潇湘客,憔悴东秦归未得,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尚有楚乡忆,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栏杆拍。

丘浚

《八闽通志》:丘浚,字思道,建安人。精于历数,绝意荣途。京洛名公颇礼遇之,尝为感事诗百首,辞多讥讽,执政欲诛之,仁宗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遂薄其罪,又尝著《长世论》五十篇,言用兵利害。龙图学士田瑜檄进之,诏除万年县主簿,不赴,退居里闬,郡守谢某表其居为处士坊。

章友直

《八闽通志》:章友直,浦城人。卓荦不羁,读书不慕荣进,族人得象,欲奏以官,辞。友直善相人,知音乐,书画、奕棋皆名于时。皇祐中,太学篆石经有以友直荐者,召诣,《阙石经》成,除试,将作监主簿,不就。

熊知至

《八闽通志》:熊知至,字意诚,建阳人,博学工诗。天圣中五举不第,归隐鳌峰,尝观海,有句云岸上犹哀惧,舟中争得安,又辇下观灯云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深得晚唐之体,有《鳌峰隐人》集三卷。

慎伯筠

《衢州府志》:慎伯筠,字东美,豪于诗。应贡京师,至礼部贡院,见棘闱严甚,曰:此非所以待天下士也。拂衣归,嘉祐间韩琦荐之,与林和靖俱至,伯筠留京师。一日遇髽紒道人,倾盖如故,谈论累日,人莫能解,自是不饮,亦不作诗。

詹先野

《八闽通志》:詹先野,字景舒,崇安人。经史诸子历览无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竟不仕,隐居廪江之滨,每啸咏武夷山水间,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熊蕃

《八闽通志》:熊蕃,字叔茂,善属文,长于吟咏。宗王安石之学,分章析句极有条贯,筑堂名独善,号独善先生。尝著《茶录釐》别其品第高下,最为精当,又有《制茶十韵》,今传于世。

管师复

《处州府志》:管师复,龙泉人。从胡安定,学有盛名,隐居不仕,仁宗召至,问曰:卿诗所得如何?对曰: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臣所得也。赐爵不受归,人称卧云先生,有集行于世。

吴元辅

《处州府志》:吴元辅,龙泉人。以德行文学著名乡里,有不平者皆就决焉。有古陈太丘遗风,仁宗朝诏不起,封靖里先生。

吴戭

《处州府志》:吴戭,字叔材,龙泉人。登第后恬于隐遁,郡守孙沔慕其名,奏以教授州学,部使者亦荐于朝,诏赐粟帛。嘉祐中访求遗逸,沔复奏荐之,诏不起,上嘉其节,授将作监主簿,亦不受,卒谥冲和先生,祀于乡贤。

郑泰臣

《温州府志》:郑泰臣,永嘉人。游京师,见知于杜祁公、范文正公,款待甚厚。一日思亲遂辞归,今永宁门外湖中莲花庄,世传郑先生故居。

王致

《宁波府志》:王致,字君一。其先睦之桐庐人也,祖仁镐周显德,时仕吴越忠懿王,官至四明节度衙,推因家鄞焉。父居简笃行,有名不苟禄于世,生三子伯昭、仲、震季,即致幼而嗜学,锐意功名,至弱冠讲贯经史传记,迨古今百家阐明儒宗,表立矜式,与杨适杜醇为友,俱以道义化乡里,诸生子弟师尊之,皆称为鄞江先生。庆历五年,王安石为鄞令,拜掖庭下,亦事之以师,尝与牧守言政事,王安石复书曰:足下无事于职,而爱民若此,可以为仁矣。年踰七十,乐道安贫,妻收遗秉,子拾堕薪,浩然无闷,乡人莫不高其行。仁宗朝诏天下立学有文材道义者,与本州校官宰执。贾昌朝,范仲淹荐之于朝,致辞不受,后召为秘书省校书,亦不赴。寿七十而卒,葬邑之栖凤山,安石志其墓,曰四明。士大夫立言以垂后世者自先生始,云宰臣陈执中奏,录文得一百八十篇,藏之秘阁。

戴琳

《宜黄县志》:戴琳,字伯淳,崇贤乡人。父有严以子贵赠殿中丞。公博学积文,尤善赋诗,性刚介严厉。庆历戊子与其弟经臣同领乡举。皇祐壬辰再领乡举,上春官不第,无复仕进意,林泉自乐,缙绅称曰静逸先生。有文集行于世。邹公馀,其甥也,馀赴省,先生以诗送之,馀请委先生,但令汲扬子江心水以归烹茶而已,及馀汲水归,先生辨其非是,馀辞以舟行,急将及岸,方亟取水,其高致雅识如此。

米贲园

《江西通志》:米贲园失其名,居朝天门外、石桥之北,江州士曹米冕之祖。当仁宗朝,道义著闻,养高不仕,乃赐束帛于其家,号贲园先生。

王鸿

《赣州府志》:王鸿,字翼道,雩都人。自称王右军二十四世孙,工隶篆,善八分书。宋皇祐中以乡举游大学,再荐省试第一,因作众贤,和赋万物,和赋内云九官相逊凤仪,虞舜之韶多士以宁鱼跃,文王之沼失韵,被黜丞相,王旦叹息而抚慰之,鸿归择邑治之南四十里,泉石清胜,筑室隐焉,目其山曰峿山,岩曰需岩,从学者百馀人,尝用野菜四十九盐,一作羹饷客,自号曰太衍羹,谓是羹胜于五侯鲭也。周茂叔倅郡时以诗通问鸿,答谢云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郡守刘彝以书币聘掌郡校,不就,寄诗云冬寒夜忆王夫子,独坐需岩看古书,又云自恨虎符难命驾,白云无意离山,居侍郎,张颉荐于朝,曰:窃见虔州处士王鸿志行修洁,笃学能文。嘉祐中累与省试不中,今年四十馀,耕田种桑以足亲养,居约处晦,视古为归,閒推所学以教乡闾子弟,如鸿雅操,诚足以扶世教励风俗,伏望朝廷,特加旌奖,以劝士,类不报,竟肥遁四十馀年,尝注《太元经》,今不存,又尝戏作《囷铭》,亦失。

李士宁

《四川总志》:李士宁,蓬州人,欧阳永叔诗蜀狂,士宁者,不邪亦不正,混世使人疑诡谲,非一行,平生不把笔对酒,时高咏,初如不著意,语出多奇劲,倾财解人难去,不道名姓,金钱买酒醉高楼,明月空床眠不醒,一身四海即为家,独来万里聊乘兴。既不采药卖都市,又不点石化黄金,进不干公侯,退不隐山林,与之游者但爱其人而莫见其术,安知其心?吾闻有道之士游心太虚,逍遥出入,尝与道俱,故能入火不爇、入水不濡,尝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岂斯人之徒与?不然,言不纯师,行不纯德,而滑稽玩世,其东方朔之流乎?

湛俞

《八闽通志》:湛俞,字仲谟,闽县人。景祐中,举士累官屯田郎,中为本路转运判官,年五十休,致居于闽之馆前,乡人因名其地为旌隐坊,寻复迁于城南,宿猿洞,三召不起。刘康夫为撰《山居记》

王伯起

《八闽通志》:王伯起,仁缋元孙也,少游京师,授经于王安石,学文于曾巩枢密,曾孝宽闻其贤,延而馆之,奏授将仕郎,试国子监簿,以假归,再授承务郎、严州教授,然非其志也,力辞不受,解官归,自号西室先生。一时名人若江公望、陈瓘,皆与为友。

茅知至

《八闽通志》:茅知至,仙游人,操尚介洁,不求闻达,筑庐隐于县西之下,频以六经教授乡里,蔡襄甚爱重之。景祐中,庞籍以德行荐补州学教授,有《周诗义》二十卷、《至性书》三卷。

黄裕

《八闽通志》:黄裕,字公裕,莆田人,璞曾孙。通经有名创义斋以来,多士立为五规,曰修身谨行、立志抗节、潜心经术、留意世务、限日收功。既没,皇甫泌谥之曰义成逸士。

徐唐

《八闽通志》:徐唐,字守忠,宁化人。未冠授《春秋》于乡,先生吴果不两月诵答如流,宰晏君奇之,俾受业于李觏,觏曰胡先生讲《春秋》于上,庠子盍造焉于是,负笈京师,质疑问难,旁通群经,诸子屈月遂见知于欧阳修,亟致其馆,未几荐之,仁宗召见讲《易》。嘉祐三年,奔母氏丧以归,迄庐墓侧,不复出。

邓旦

《八闽通志》:邓旦,字日升,连城人,察之后也。少颖悟,博极群书,为文典雅,四举于礼部,年甫强即无复仕进意,日以诗酒自娱,士夫竞馆置之,寻亦弃去,作《归田记》,卜筑县东十里石岩门之侧榜,小斋曰尚友自为记,客至则高谈痛饮,讨论古今,同侪移书趣行,荅曰勿复败吾佳思,隐居凡四十三年,以寿终。

潘邠老

《陕西通志》:潘邠老,邠州人。读书于州北蒲泽谷中。以诗见重于范文正公,如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尤为古今绝唱。

林通

《广西通志》:林通,字达夫,富川人。仁宗时仕为御史,弃归隐县之豹山,人因名其山曰隐山,岩曰潜德岩,时往来郎山穿石岩,有诗云凿开混沌鸿濛地,透出明通公溥天,其学不流,枯寂当于时用,所遭不偶,遂退而终身焉。

刘易

《宋史·隐逸传》:刘易,忻州人。性介烈,博学好古,喜谈兵。韩琦知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论》,授太学助教、并州州学说书。不能屈志仕进,寓居于虢之卢氏,习辟谷术。赵抃复荐其行谊,赐号退安处士。易作诗,琦每为书之石,或不可其意辄涤去,琦亦再书之。尹洙帅渭,延致尊礼,狄青代洙,遇之亦厚。治平末,卒,琦作文祭之云:刚介之性,天下能合者有几。渊源之学,古人不到者甚多。其敬之如此。熙宁访察定户役,诏易家用处士如七品恩,得减半,示优礼云。

孙侔

《宋史·隐逸传》:孙侔,字少述,与王安石、曾巩游,名倾一时。早孤,事母尽孝。志于禄养,故屡举进士。及母病革,自誓终身不求仕。客居江、淮閒,士大夫敬畏之。刘敞知扬州,言其孝弟忠信,足以扶世矫俗,求之朝廷,吕公著、王安石之流也。诏以为扬州教授,辞。敞守永兴,辟入幕府,亦辞。英宗时,沈遘及王陶、韩维连荐之,授忠武军推官、常州判官,皆不赴。少与安石友善,安石为相,过真州与相见,侔待之如布衣交。卒,年六十六。初,王回、王令、常秩与侔皆有盛名,回、令不寿,秩为隐不竟,惟侔以不仕始终。

连庶

《宋史·隐逸传》:连庶字居锡,安州应山人。举进士,调商水尉、寿春令。兴学,尊礼秀民,以劝其俗;开濒淮田千顷,县大治。淮南王旧垒在山閒,会大水,州守议取其甓为城,庶曰:弓矢舞衣传百世,藏于王府,非为必可用,盖以古之物传于今,尚有典型也。垒因是得存。以母老乞监陈州税。尝送客出北门,见日西风尘,而冠盖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求分司归。久之,翰林学士欧阳修、龙图阁直学士祖无择言庶文学行义,宜在台阁。以知昆山县,辞不行。累迁职方员外郎,卒。庶始与弟庠在乡里,时宋郊兄弟、欧阳修皆依之。及二宋贵达,不可其志,退居二十年。守道好修,非其人不交,非其义秋毫不可污也。庶既死,宋郊之孙义年为应山令,缘邑人之意,作堂于法兴僧舍,绘二宋及庶、庠之像祠事之。庠亦登科,敏于政事,号良吏,终都官郎中。

姜潜

《宋史·隐逸传》:姜潜,字至之,兖州奉符人。从孙复学《春秋》。用田况举召试学士院,为明州录事参军。以母思乡求致仕,敕过门下,知封驳司吴奎封还之,而与韩绛共上章以荐,徙兖州录事参军。从奎辟郓州教授,奎升堂拜其母,又荐为国子直讲、韩王宫伴读。谒宗正允弼,吏引趋庭,潜不答,呼马欲去,遂以客礼见。熙宁初,诏举选人掩滞者与京官凡三十七人,潜在选中。神宗闻其贤,召对延和殿,访以治道何以致之,对曰:有《尧》《舜》《典》在,顾陛下致之之道何如。知陈留县,至数月,青苗令下,潜出钱,榜其令于县门,已,徙之乡落,各三日无应者。遂撤榜付吏曰:民不愿矣。钱以是独得不散。司农、开封疑潜沮格,各使其属来验,皆如令。而条例司劾祥符住散青苗钱,潜知且不免,移疾去,县人诣府请留之,不得。家居卒,年六十六。

章察

《宋史·隐逸传》:章察字隐之,成都双流人。少孤,鞠于兄嫂,以所事父母事之。博通经学,尤长《易》《太元》,著《发隐》三篇,明用蓍索道之法,知以数寓道之用、三摹九据始终之变。蜀守蒋堂、杨察、张方平、何郯、赵抃咸以逸民荐,一赐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祐中,赐号冲退处士。王素时为州,因更其所居之乡曰处士,里曰通儒,坊曰冲退。察由是益以道自裕,尊生养气,忧喜、是非亦不以挠其心形。尝访里人范百禄,谓曰:子辟谷二十馀年,今强力尚足,子亦尝知以气治疾之说乎。百禄因从扣《太元》,察为解述大旨,再复《摛》词曰: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丑而有馀者,恶也。君子能强其所不足,而拂其所有馀,《大元》之道几矣。此子云仁义之心,予之于《大元》也,述斯而已若苦其思,艰其言,迂溺其所以为数而忘其仁义之大,是恶足以语夫道哉。熙宁元年,卒,年七十六。子祀,亦好古学,尝应行义敦遣诏。仍世有隐德,其所居犹存。
宇文之邵
《宋史·隐逸传》: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人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廉复

《济南府志》:廉复,不知何许人,少时曾一应举,年四十始卜庐于绣江之侧,诵《易》种竹,优游不仕,友人王文恪公欲荐于朝,复方止之,治平中诏求遗逸,刺史王才叔将迫复行,复固不肯,而阴荐其弟于朝以自免,年九十馀卒,里人李格非为之序立碑绣江之崖。

刘涣

《南康府志》:刘涣,字凝之,其先筠州人。登进士,官颍上令,高节不能容于世,年四十挂冠隐庐山,欧阳修赋《庐山高》以赠之,后与陈舜、俞乘、黄犊往来山中,李公麟尝为绘图,有诗记咏,尤爱宝峰西涧,山僧结茅以待之,遂号西涧居士。后朱文公即其地,创清净退庵,又创壮节亭,于墓以表之,今祀乡贤。

陈易

《墨客挥犀》:兴化隐士陈易,字体常。熙宁初在太学,通经术,既而隐居庐山以归,乃筑室于兴化县之蔡溪岩,不下山者三十年,惟与沙门有需亲善人或就见,亦无忤也。易襟抱高,旷风韵洒,然见者无不爱慕忘归,蔡子由正言,首以八行荐之,易以启事谢之云心若死灰,枉被吹嘘之力;身如槁木,难施雕琢之功,又云昔在儒门虽粗修于八行,晚归祖道,惟务了于一心,心既已忘,行复何有。其所造如此,其后转运判官,陈达野复以行能尤异荐易于朝,易终不起。

李无晦

《苏州府志》:李无晦,字行中,自霅川徙居吴江,高尚不仕,以诗酒自娱,晚治园亭,名曰醉眠,子瞻兄弟过之,为留题云。

王令

《扬州府志》:王令,字逢原,广陵人。年十岁昼从群儿戏,夜独诵书,贫无以自存,乃聚徒教授高邮。王安石与交,以妻之姨妻之,安石尝与书云始得足下之文爱足下之才,既而见足下衣冠履缺,坐而语未尝及己之穷退,而询足下终岁食,不茹荤,不以铢,忽妄求于人世之自立如足下者有几?后居江阴,年三十八卒,遂留葬焉。著《论语孟子解义》《蒙求》一卷,《广陵集》十卷。

鲍刚

《处州府志》:鲍刚,字弱翁,龙泉人。少负大节,善属文,尤长于诗,始举进士,不第即毅然曰:此非吾所学也。遂徜徉于东南山水閒,俗事略不关意,时将士陶弼者有能诗声少许,可得刚所作,以为出己上,愿得为友,刚亦雅闻弼,因徒步归弼。初刚与吕惠卿善,熙宁中惠卿参知政事,欲用刚,刚曰:吾老矣。即日出京师。元丰末疏天下弊事将献之朝,其略谓四方用师须择将帅,往年韩范诸公经营关中,大功虽不成,而朝廷亦无他忧,兵柄至重,不宜以委中人,又谓江淮南以县官计,户口多寡为鬻盐,今民无计得钱以偿县,皆愿淡死其生,无聊也,无聊之民,其毒可畏,会神宗崩不果。上元祐五年七月,卒于秦州。

杜子野

《宜黄县志》:杜子野,鹿冈人。熙宁六年特奏名,王荆公尝师之,荆公为相,子野见之邸第,荆公问所欲,指壁閒颜鲁公所书、东方朔像碑欲得之,荆公曰此墨本何足贵,顾此石在德州可致也。于是辇至临川,并以金遗之,子野受石碑而返其金。孙育德,字华国,一字元振,性情清介,博览群书,登绍兴五年进士第,终广昌令。

孙适

《袁州府志》:孙适,宜春人。元丰间贡为上舍,后因伏阙言事,罢行三舍,法黜上书易丕等,适遂拂衣归,教授于家,终其身。

黄公懋

《闽大记》:黄公懋,德化人。三舍法行,公懋退而著述,自知死日至期,盥栉正衣冠而逝。

叶确

《闽大记》:叶确,莆田人。元丰进士。蔡京当国,确与朱宗皆内姻不一,诣其门欲除,苏郡约一见上请,确遂挂冠,未几京败。

吴瑛

《宋史·隐逸传》:吴瑛,字德仁,蕲州蕲春人。以父龙图阁学士遵路任补太庙斋郎,监西京竹木务,签书淮南判官,通判池州、黄州,知郴州,至虞部员外郎。治平三年,官满如京师,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蕲有田,仅足自给。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一付子弟。宾客至必饮,饮必醉,或困卧花閒,客去亦不问。有臧否人物者,不酬一语,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瑛酒酣而歌,以乐器叩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视财物如粪土,妹婿辄取家财数十万贷人,不能偿,瑛哀之曰:是人有母,得无重忧。召而焚其券。门生为治田事历岁,忽谢去,曰:闻有言某簿书为欺者,谊不可留。瑛命取前后文书示之,盖未尝发封也。盗入室,觉而不言,且取其被,乃曰:他物唯所欲,夜正寒,幸舍吾被。其直率旷达类此。哲宗朝有荐之者,召为吏部郎中,就知蕲州,皆不起。崇宁三年感疾,即闭阁谢医药,至垂绝不乱。卒,年八十四。

陈烈

《宋史·隐逸传》:陈烈字季慈,福州候官人。性介僻,笃于孝友。居亲丧,勺饮不入于口五日,自壮及老,奉事如生。学行端饬,动遵古礼,平居终日不言,御童仆如对宾客。里中人敬之,冠昏丧祭,请而后行。从学者常数百。贤父兄训子弟,必举烈言行以示之。尝以乡荐试京师不利,即罢举。或勉之求仕,则曰:伊尹守道,成汤三聘以币;吕望既老,文王载之俱归。今天子仁圣好贤,有汤、文之心,岂无先觉如伊、吕者乎。仁宗屡诏之,不起。人问其故,应曰:吾学未成也。公卿大夫、郡守、乡老交章称其贤。嘉祐中,以为本州教授,欧阳修又言之,召为国子直讲,皆不拜。已而福建提刑王陶言其为妻林氏所讼,因诋烈贪诈,乞夺所受恩。司马光为谏官,率同列争曰:臣等每患士无名检,故举烈以厉风俗。烈生平操守,出于诚实,虽有迂阔不合中道,犹为守节之士,当保而全之。若夫妇不相谐,则听之离绝,毋使节行之士为横辱所挫。陶说遂不行。元祐初,部使者申荐之,诏从其尚,以宣德郎致仕。明年,复教授本州。在职不受廪俸,乡里问遗丝毫无所受;家租有馀,则推以济贫乏。卒,年七十六。

松江渔翁

《宋史·隐逸传》:松江渔翁者,不知其姓名。每棹小舟游长桥,往来波上,扣舷饮酒,酣歌自得。绍圣中,闽人潘裕自京师调官回,过吴江,遇而异焉,起揖之曰:予视先生气貌,固非渔钓之流,愿丐绪言,以发蒙陋。翁瞪视曰:君不凡,若诚有意,能过小舟语乎。裕欣然过之。翁曰:吾厌喧烦,处閒旷,遁迹于此三十年矣。幼喜诵经史百家之言,后观释氏书,今皆弃去。唯饱食以嬉,尚何所事。裕曰:先生澡身浴德如此。今圣明在上,盍出而仕乎。笑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吾虽不能栖隐岩穴,追园、绮之踪,窃慕老氏曲全之义。且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心形俱忘,其视轩冕如粪土耳,与子出处异趣,子勉之。裕曰:裕也不才,幸闻先生之高义,敢问舍所在。曰:吾姓名且不欲人知,况居室耶。饮毕,长揖使裕反其所,鼓枻而去。

邓孝甫

《宋史·隐逸传》:邓孝甫,字成之,临川人。第进士,历陈留尉、万载永明令、知上饶县,积官奉议郎,提点开封府界河渠,坐事去官,遂闭户著书,不复言仕。元符末,诏求直言。孝甫年八十一,上书云:乱天下者,新法也,末流之祸,将不可胜言。今宜以时更化,纯法祖宗。因论熙宁而下,权臣迭起,欺世误国,历指其事而枚数其人。蔡京嫉之,谓为诋讪宗庙,削籍羁筠州。崇宁去党碑,释逐臣,同类者五十三人,其五十人得归,惟孝甫与范柔中、封觉民独否,遂卒于筠。且死,命幼孙名世执笔,口占百馀言,其略曰:予自谓山中宰相,虚有其才也;自谓文昌先生,虚有其词也。不得大用于盛世,亦无憾焉,盖有天命尔。所论述有《卜世大其龟》《伊周素蕴》《义命杂著》《太平策要》等,凡二百五十馀篇。

陈慥

《宋史·陈希亮传》:希亮子慥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在岐下,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乃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轼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不取。遁于光、黄閒,曰岐亭。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慥云。

张友正

《避暑录话》:张友正,邓公之少子,少喜学书不出仕,有别业价三百万,尽鬻以买纸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尤工于草书,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弃去,从水匮街僦小屋,与染公为邻,或问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缣素学书耳。于是与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米元章书自得于天资,然自少至老,笔未尝停,有以纸饷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元祐末,知雍丘县,苏子瞻自扬州召还,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其傍,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一二小史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尽,乃更相易携去,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友正既未尝仕,其性介,多不与人通,故其书知之者少,但不逮元章耳。

钟璇

《苏州府志》:钟璇,字振远,一字叔齐,常熟人。六岁而孤育于继祖龙图学士林遹家,多书,因得纵观。与其孙璟瑰琢同肄业,后璟兄弟并登第,璇遂弃举,子业取所藏尽阅之侍官台州。尝游岩谷间,遇异人衣僧服、持列禦寇书揖坐磐石,指一泓定水曰此水滔滔,乃皇极大中之道,语久别去,自是有悟,益厌名利,放浪渔钓,间筑室梅里,所居多莳香草,闭户二十年,家贫殊不戚戚有求者,解衣分粟无靳色。唐瑑自留守,归寓梅里,与为忘年交,提举徐谊知府,沈揆皆造其庐,范成大等荐于朝,不报,卒年五十二,有《药园槁山中录》《续白孔帖》,秦汉以来钟鼎奇字藏于家。

李行中

《松江府志》:李行中,字无悔,高尚不仕,隐居清龙江上,治园圃,筑亭寄傲,东坡颜之曰:醉眠歌以赠之属而和者。苏子由、秦少游、张子野辈十五人侈为胜事。

刘涣

《八闽通志》:刘涣,字孟潜,候官人,太子洗马仲甫之孙。隐居北溪,以歌诗自娱,元祐中,乡人千馀交荐其才于郡守,许懋乞以应逸民之诏,懋闻于朝,涣力辞不就,自号北溪翁。

邵清

《八闽通志》:邵清,字彦明,古田人。元祐閒太学诸生,有十彦之号。清预焉尝从张横渠学《易》,崇观閒还家,遂不复出。筑室先茔之侧,聚书千卷,角巾鹤氅,徜徉其閒,有故人为河南尹,归闽,使人召之,清曰:是子欲以富贵骄我耶?卒不往,在乡党无贤,愚皆知敬惮不敢以名字称之,因其尝应八行举,故呼为八行先生。晚年颇好观道书,年八十四卒。

章公量

《江西通志》:章公量,字宽夫,馀干人。性嗜学。元祐閒从欧阳修、曾巩游,隐居读书。崇宁閒王圭荐之不起,年七十六卒。黄庭坚为作墓碣,苏轼题其额。

崔闲

《江西通志》:崔闲,字诚老,不务进取,襟怀清旷,以琴自娱,结庐于玉涧,自谓玉涧道人。东坡过之,因谓醉翁,喜琅琊山水之胜,沈遵以琴写其声,惜乎无辞,玉涧道人独妙于琴,故因其声而为辞,以补石刻在郡斋。

邓仲甫

《建昌府志》:邓仲甫,润甫之弟,南城人。元祐中,举遗逸不仕,赐号和靖先生。

韦旻

《广西通志》:韦旻,上林人,集书一楼,闭门诵读,无所不通。人以书楼目之。元祐间,应举不第,遂隐于罗洪洞,号白云闲叟,太守许德言与旻论尽心、养气、知性诸篇,每欣然忘倦,乡人推重。

林敏功

《黄州府志》:林敏功,号松坡,以《春秋》举进士,下第,杜门不出者二十年,博通五经,尤长于《诗》。元符末诏徵不起,赐号高隐处士,弟敏修亦不仕,终老以文字相友善。

吴复古

《广东通志》:吴复古,字子野,揭阳人。父为侍讲,当荫官逊于庶兄,居父母忧庐墓三年,又以馀力葺治园亭,教养子弟甚专,后谢妻子,筑庵居潮阳之麻田,山中绝粒不食,间出游四方,遍交公卿,然一无所求,待制李师中于世少所逊屈,及见复古,称曰白云在天,引领何及。苏轼与弟辙皆倾下之,轼尝问养生,复古对以曰安、曰和。及轼南还,见于浈阳,无一言及他事,第曰:邯郸之梦犹足以破妄而归,真子目见且身履之,亦可以少悟矣。轼为作远游庵铭,后归麻田,有疾不服药,但屏却肥甘,妻子往问,以后事笑麾之,翛然而逝。轼复为文以祭,子芘仲能文章,善书札,尝作《归凤赋》,轼甚称之。

张介

《广德州志》:张介,绍圣时人。隐居城北,不干荣进。郡守谔慕其名,礼之,每访以政要,酬唱终日,以诗赠之,有竹林岁月读书家之句,尝欲疏其行学荐于朝,介固让不就。

吴仪

《八闽通志》:吴仪,字国华,剑浦人。清修力学,荣利不入于心,渔钓橘溪上,超然自适,时或行歌于松蹊竹畦,人莫窥其际,大为杨时所重,时常题其钓台及咏归堂,罗从彦常师事之,自号审律,时称审律先生。

吴熙

《八闽通志》:吴熙,字季明,博学励隐操,或从之,谈道论文则倾心泻意,怡然终日,语之以势利,俯焉不答竟去,与从兄仪称双璧。元祐閒,陈瓘里居以熙兄弟学行言于郡守,守延二人诣学讲经,令诸生列听,仍以遗逸荐于朝,得召赴阙。

廖衡

《八闽通志》:廖衡,顺昌人。性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县尉催租见之,负抱至天龙庵,命吟雨中山茶,诗有泪多陈后愁离殿,浴出杨妃困倚阑之句,尉喜甚,尉,湖外人,时方得家书,复即事出对句,云洞庭消息寄来迟,衡应声云巫峡梦魂归去早,尉大奇之,名闻于郡,郡守檄县以礼津,遣至试,以诗迎题,立就句,尤婉丽可喜,既冠赴乡举,主司得其文,寘在第三,守以客不在选私易之,自是绝意功名,徜徉林壑,终其身。

蔡兹

《闽大记》:蔡兹,字光烈,永春人。绍兴进士,南恩守秩满,雅意林泉,梁克家当轴除广佥宪,力辞,遂挂冠归,筑室东偏,与宾朋觞咏其閒。兹绍兴二年,尝应试建州贡院,谓此番对策明析、能为朝廷措置大事者必非寻常人,乃朱熹也。巨眼如此。

高融

《闽大记》:高融,字光冲,宁德人。入太学,调馀姚尉,后为衡州司户参军,乃遁去,与野僧游,经年不归,家人常访求深山,得之。陈止斋称其恬然退藏,当义之急,常与人同,自衣食至室庐,或无过于人,自家庭至乡党之好亦无不及于人,葬姚澳,止斋为之志其墓。

危昂霄

《闽大记》:危昂霄,字次房,光泽西乡人。耽经史,雅意林泉,不乐仕进,诗词多豪俊超旷,为时所慕,同邑有危德华,博览经史,不慕荣达,善属文,精于诗,翰林危大朴、考功郎葛元哲、金门羽客邓宇皆极称赏。

张弼

《八闽通志》:张弼,字舜元,仙游人。精于易学,推名象数,出于自得。绍圣初,大臣以处士荐,赐号葆光,有《易解义》十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