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五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五十五卷目录

 笃行部名贤列传二十三
  明十六
  扈大贤        张贤
  赵懋易        卿之印
  李天福        王暹
  萧化我        谢朝阙
  曾廷爵        段彬
  饶寅         邓永旭
  刘朝旦        张鼎
  马钟瑞        朱企钟
  许大伸        蔡荣耀
  王大任        廖舒凤
  陈鉴         康时匡
  谭安晖        萧世宝
  聂廷凤        黄帆
  钟志达        陈仲钧
  刘从礼        贺玑
  杨时芳        罗尚质
  陈汤命        李光学
  杨世纪        眭尚伊
  欧湖         蒋复春
  蒋良佐        金时进
  金文耀〈弟文琦 文琳〉金之瓒
  汪如玉        朱启新
  朱铭新        陈鞠
  蒋汝兰        王元达
  雷鸣都        刘俊
  黄学宪        王好善
  黄学夔        易大化
  蔡桥         邓自芳
  蒋仲春        蒋又滋
  邓昆         吕仲楠
  张友周        徐时述
  陈邦宦        邓绅
  宋思宦        林以文
  陈赤美        岑徽
  李敬问        李孔修
  佘帝选        陈治明
  张絅         林棐
  单雍         王勋环
  邓墙         吴守经
  李廷鸾        杨义
  蒙普         鲁文献
  王承祖

学行典第二百五十五卷

笃行部名贤列传二十三

明十六

扈大贤

《宝庆府志》:扈大贤,邵阳人,笃行积善,性好施予,后先给棺木以厝贫者百十具,道府旌其门,两介乡饮。

张贤

《宝庆府志》:张贤,新化人,以贡任龙溪县丞。归里建桥筑陂,乡人义之。

赵懋易

《宝庆府志》:赵懋易,邵阳人,性善好施。每遇荒歉,首出粟米糜粥以食饥人,人赖全活。

卿之印

《宝庆府志》:卿之印,邵阳人,事继母至孝,祖父皆诸生。幼攻举子业,以善病因习岐黄术。四方敦请者,户常满。病已不问其酬,而尤念贫病者,医药外更周给之。有一生,甚贫,每大小试皆为具装。岁时,薪米酒脯取之若寄,而此生亦若以为固然,其笃厚友谊类如此。

李天福

《宝庆府志》:李天福,新宁人。平生孝义,侍父疾衣不解带。其姑贫寡丧目,割己产终养之。族有不能婚及窘困者,助以银粟。地名大宅白沙小溪病涉,出赀建桥。知县孔弘化迁学贤其才德,命董治焉。福捐资助工,举乡饮宾。

王暹

《宝庆府志》:王暹,邵阳人,处心平易,素行端谨,兄道早丧,事嫂如兄,育侄如子。乡人有贫不能婚葬者,助之。年八十二。

萧化我

《宝庆府志》:萧化我,邵阳人,积善好施,修桥梁,赈贫困,施药饵者二十馀年。施棺木者百馀计。每棺一具,外给银一钱为灰殓资,其周悉曲至类此。所历道府屡旌奖之。

谢朝阙

《宝庆府志》:谢朝阙,邵阳人,继伯父嗣,侍养五年,曲尽其孝。迎无嗣姊归,养送终。仆家乏嗣,遣之还。宗族里称贷贫即焚券。值岁大歉,捐谷三百石充赈守道于详院,给以寿官冠带旌其门曰耆德。

曾廷爵

《宝庆府志》:曾廷爵,新化人,立身正直。族人有争论者求一言分解而去。修建古塘桥,赀费甚钜,乡推收掌会计,悉当众服其公。一日,过石桥,拾金镮一双,一妇泣至出,以与之。又于邑南拾白金五两,坐待失金者,诘实以还之,闻者感叹。

段彬

《宝庆府志》:段彬,邵阳人,有潜德,性孝友,善与人交。一兄三弟俱蚤丧,视其子如己子,产业均析。邻里有争曲,为劝息。喜施予,赈人之急。有司给冠带,卒年八十有五。通判刘魁铭其墓。里人塑像社祀焉。

饶寅

《宝庆府志》:饶寅,城步人,任训导。戊午荒旱,开仓赈济。时值病疫,民死无告者,备棺敛葬,当事旌之。

邓永旭

《宝庆府志》:邓永旭,新化人,乐善好施。先是龙溪桥捐助百金,工赖以成。独建田心桥、黄沙桥,费甚不赀,往来利涉至今便之。

刘朝旦

《宝庆府志》:刘朝旦,新化人,弱冠游庠。养亲诚笃,里人湛绍颜贷金无偿,拟以妻入为婢,而分其三子偿旦与其族人。旦遂焚其券,且遗书,族人咸服,其义皆弗取。绍颜妻子得全寿。九十一卒。

张鼎

《宝庆府志》:张鼎,武冈人,奉委修学,拾遗金一封,重若干两,遍招无认者,鼎曰:无故而获重财,岂容侈费,愿资学行俱优而贫乏者。乃以助诸生。刘翼州守闻其贤,聘其女为唐年王妃,诰封,复以义门旌之。

马钟瑞

《宝庆府志》:马钟瑞,字明旸,邵阳人。邑诸生廉介不苟,为当道推重,凡两造有不决者,辄令胥隶抱牍,诣城隍祠,设公案,听处分,为受直者皆悦服。值岁歉,当道知其贫,出义仓谷给之,辞多受少,曰:某所须止此耳,一介必严。终其身。

朱企钟

《宝庆府志》:朱企钟,武冈宗室也。性纯洁,有贷金不能偿,辄焚其券,其仆被市民殴,含忍归缢,欲以祸市。钟不令人觉,匿之。后有闻其事于官者,询之,终不言。人咸钦其贤云。

许大伸

《宝庆府志》:许大伸,武冈人,为诸生,有气节,立义仓,积谷以赈宗族之贫者。育九女,不溺守藩金,学曾题其额曰仁义之门。

蔡荣耀

《宝庆府志》:蔡荣耀,邵阳人,富而好礼,能以诗书督课,子孙乐善好施。如临津一渡,石岸颇侧,往来苦其险,耀捐金伐石甃砌,如履坦途。方伯彭记其事,而复于隆回甃石桥九所,凡有利人之事,无不勇为。年九十八卒。子孙青衿济济,人以为作善之报。

王大任

《宝庆府志》:王大任,邵阳人,以会计术收息治生,贮木棉以待售。有贾人以手探棉,遗镪七十金。任收得之,待数日,其人狂走来诉,任具原封还之,力拒其酬。行敦古谊。其弟刚愎任委曲忍受,徐为感动,终底怡怡,从侄思履以六旬孝廉,犹名呼履,亦唯唯有太古风,子六承贤期。贤饩廪诸孙,多青衿世其家。

廖舒凤

《衡州府志》:廖舒凤,力田自给,家用以饶。岁凶,出陈易新,不取人息,贫不能葬者棺而敛之。乡里困乏者,贷之金,不能偿者,还其券。乡里称为长者。厥后子孙多贵人,以为厚德之报。

陈鉴

《衡州府志》:陈鉴,力田奉养以孝称,有大慈。乡人杨礼逊者,遗金十八两于瓦器中,鉴偶得之,俟其人至还之,封识如故。邻人梁有容妻遗金镮于井畔,鉴拾还之,人皆服其高谊。

康时匡

《衡州府志》:康时匡,又名鸣朝。尝倡建义田,创义渡,赈贫活族,自甘蔬水,有范文正窦燕山之风。年八十,口诵乐天达哉,行而逝。中丞邹南皋元标为铭其墓。

谭安晖

《衡州府志》:谭安晖,以孝友称于族党间。遇岁歉,出粟赈济,赖以全活者甚众。尝有盗入其室,晖觉之,私饮之酒,且赠以金戒,且劝之。盗亦感愧自新。里人闻其事,晖终秘,弗言也。初艰于嗣,年五十二生子,曰宗廪、宗鼐。

萧世宝

《衡州府志》:萧世宝,好善守礼,施田以济渡船,捐财以济户族。知县蔡凤梧、冯尧成谢之,藩先后给匾旌之。

聂廷凤

《衡州府志》:聂廷凤,字梧冈,天资笃实,学问深潜。尝捐金以救人之死,有逋债不能偿者,辄焚其券。每以倡明正学,维挽末俗,为己任,远近学者莫不知有梧冈先生云。今崇祀学宫。

黄帆

《衡州府志》:黄帆号泸溪,任楚府典膳,慷慨好善,助修文庙,赈济饥民,知县谭可教题匾旌曰仁让高风。

钟志达

《常德府志》:钟志达,桃源人。岁祲,煮粥以啖饥者。榖价腾贵,自定一石三钱,仍输于官廪以助赈。知府陆嘉善旌之。

陈仲钧

《常德府志》:陈仲钧,字子重,常德卫人,孝弟乐施,将进阳万金二村所出之谷,倡立义仓。荒年全活者众。鼎建石桥大小五处,神鼎门外江岸久圮捐资砌石。知府黄奖之匾其堂,曰惠济。

刘从礼

《常德府志》:刘从礼,丰胜村人,武陵大饥,礼捐金一千馀两,并榖千石以行赈济。有司奉旨建坊于其门。

贺玑

《常德府志》:贺玑,住居永北,多隐德。时遇凶年,捐粟千石,赈济所活甚众。

杨时芳

《常德府志》:杨时芳,慷慨尚义,捐数百金,倡修潜水桥一座,建立德山石塔,并八方楼以为本郡文峰,又砌修府学东鼎文阁。

罗尚质

《常德府志》罗尚质,字文源,性敦孝友,让产兄弟父,懋宪病疽,跪而吮之。捐千金修城隍庙,献贼破城,杀戮最多,捐资敛尸数千馀,筑大京观以葬之。

陈汤命

《常德府志》:陈汤命,业儒,有隐德。平生谨厚,取与不苟幼孙陈初元嬉于街拾一纸,封上写杨爱松三字,内金三两五钱,将封交祖汤。汤访年馀,实得其人,完封还之。他事类此不可殚述。

李光学

《常德府志》:李光学,武陵人,太学生知直隶兴化县,存心仁厚,政尚德化,厅前东鹳乳雏三已,而雌雄暨二,雏皆飞去,其一折翅独留。光学取而药之,愈亦飞去。后病思食鲜鱼,忽有鹳衔一鳊置于庭,烹食之,病愈。人以为仁厚之验。

杨世纪

《辰州府志》:杨世纪,克尽孝弟,尤善施予。学宫重建多所,区画士人称之。卒赠通判,见祀乡贤。

眭尚伊

《零陵县志》:眭尚伊,居名山里,号任吾,性慈厚,宽然长者也。富而好礼,接物待人惟恐有慢容,虽三尺童子勿欺也。丁亥岁歉,斗米万钱。富家皆闭粜守价,唯伊较时价减半,远至者与以一饭,曰吾犹浮于旧价,一乡颂德焉。先是别驾,赵旌曰:义赈一乡。年八十八终于正寝。

欧湖

《零陵县志》:欧湖,号龙田,继修之父也。赋予淳厚,好善乐施,其天性也。日行阴德,常不令人知。至老亦不语人,然其显者已足可传矣。家不踰中人产,有贫乏者告以故,辄予之其酬,与不酬勿计也。凡视圜扉之人赭衣缕缕无食者,与之食。至冬月予以絮,岁以为常。晚得一子,即继修教以诗书,登天启丁卯贤书,历官至广西副使。年八十有三乃没,曾元异代蒸。蒸未艾盖馀庆也。

蒋复春

《零陵县志》:蒋复春,字见字,仰崳之子,生而颖异,有志大业,读书至忘寒暑,性仁恕谦恭,奖掖后进,九试棘闱不第,竟得一贡历学博者四,咸以身率士弟子,中有贫者解俸济之。初训永福时,有贫士刘拯,父早丧,事母孝,母悍且嚚,拯妇事之,稍不如意即挞之流血,乃以小过命拯出之。拯不敢逆,送之归凡三年。复春闻之,诣拯宅,谕以大义,母弗顺也,悍益甚,必欲出之,利其所有,复春廉得其实,阴出俸金为姑事簪珥服饰,以为妇礼,请乃得纳焉。后妇归,事母益谨,母以底豫,不如初也。又有张崇新者,兄丧未阅月,嫂之父乃欲以女事他人,新不可。嫂父以为逆己也,以盗嫂坐之。闻之,督学使者。复春深知其冤,为之力白,且保其功名,二生俱以甲子登,贤书偕至。复春家具衣冠拜之阶下,先是直指以特荐闻,而复春倦于仕矣,著《青毡集》《浮云集》《易经四圣问心稿》

蒋良佐

《陵零县志》:蒋良佐,字名卿,寿九十。岁守公好义,月旦推重,有欲陷人于法者,意上官必欲讯,佐寅夜托至亲贿佐多金,欲诬其事,佐曰:彼杀人而我操刃,谓天理何,饥且死不为也。亟持去,毋污吾。诘旦力为受诬者,解上官纳其言,诬藉以白,人传其义,置田数亩,以食家之贤者。

金时进

《休宁县志》:金时进,字蒙泉,以诸生贡入太学。家故丰,勇于为善,生业竟以消落,而时进处之坦如也。构百城楼藏书至富,然有假阅者虽宋元刻不少吝子弟,或请秘之,则曰:前贤著书,本冀行远,藏书者当体斯意,奈何以善本故而反靳之,不使人得见耶。尝百金买妾。妾到门,见妾以白线束发,问之,妾告以父初殁,棺衾无措,又豪家索债者盈门,逼勒母不得已卖女以偿,即立遣之归,身价绝不取偿,邑人争传其事。

金文耀〈弟文琦 文琳〉

《休宁县志》:金文耀,字用晦,读书务实,践力行不徒事章句。性好施,居家夏帐冬被,所施岁以千计。尝挟厚赀将省父,略阳县任道过吴门访同乡友人程嘉燧,孟阳于嘉定。值嘉定疫气,流行死者暴骸盈路,文耀为买棺,瘗埋者累百。后以棺不给,囊箧亦将待竭,但以苇席裹尸掩之者,又不啻千数。时吴中士夫多作诗歌以赠,咸以为谊,过麦舟。晚年得《陈筠塘同善会》一书,行之益力,复著《广同善录》一卷,其所列推恩条例,由亲及疏,自大及小,井井有理,诚可为行善者之宝筏云。弟文琦、文琳,亦慷慨有气节,暮年以宗祠久未修理,恐致倾圮,毅然力任其事,费踰千金。宗族称之。文琦以子贵,封文林郎,文琳以子贵封承德郎。

金之瓒

《休宁县志》:金之瓒,字伯玉,自幼即知勤学,为人恂恂言不出诸口,及见义则为之必勇,居乡平道路修桥梁,舍棺施药,一切善行破产为之不惜。凡所及恩者对之无几微德色。人以此益重之。

汪如玉

《休宁县志》:汪如玉,字德温,为人和厚,醇粹笃古,持礼居家以孝友称,所得学廪辄分济其族人,经明行修为士人所宗,以贡授福宁州训导,却拜馈因材施教,语及义利之际,尤致意焉。督学胡公铎,邵公锐相继嘉誉之。卒于官,诸生哀悼,扶榇至逾百里,举名宦。

朱启新

《休宁县志》:朱启新,字秀于,性严毅,行止不苟,邻村某家暴富,自愧门非清白,知启新为一乡之望,奉百金但求一顾,以冀取重,启新不屑也。待宗族全以真意流行,故虽被小惠者感之不啻其身,受大德焉。

朱铭新

《休宁县志》:朱铭新,字警自,号诚斋,笃于亲谊兄。暮年丧子,铭新为买妾。族有贫乏者,馈米授衣不待其人之启口。葬外父母以上三世六棺,妹弟家贫,力不克葬,其先代亦赖,铭新为襄成之妻族之。倚以衣食之者数十年无懈意,居恒施药,舍棺一切,诸善行力所能为急急为之如不及。卒之日,临丧哭泣者盈门。

陈鞠

《零陵县志》:陈鞠,号礼轩,性慈善,多隐德。见饥寒者衣食之,不问其姓。尤工词赋,高尚自适。县令傅应祯悉其仁寿,授以冠带,鞠辞曰:某家世积善,子姓云仍今膝下三代,多青衿愿,少俟之,令不能强优。以金帛题其门,曰:潇湘逸翁。一日,聚家人于庭,书一联以示,曰:恪守良规,遵祖考要,留好样与儿孙。书毕,端坐而逝,乡邦传其事,以为美谈。

蒋汝兰

《零陵县志》:蒋汝兰,性慷慨,少有远志,食饩县庠学宫,旧在潇湘门内,水法未善,堪舆言,当迁汝兰,即鬻己产赴京上疏。疏允,适顾抚院,巡零,见东门有一吉地,因迁焉。自后科名络绎,今本学春秋二祭,给胙五斤,与兰子孙,以酬变产迁学之力。

王元达

《零陵县志》:王元达,居东郭,性善天成,轻财尚义,遇人竞讼,力为解释。见人贫乏,不靳周济。太守丁懋儒荣以冠带,县令傅应祯奖以德行,迄今人犹乐道之。

雷鸣都

《零陵县志》:雷鸣都,字仲敱,县学廪生。性骨鲠,有大志,攻苦发愤,精举子业,每考辄踞前列,以家贫馆于外馆,侧有丽色者数挑之,即默然舍其馆谷而去,不以白诸人也。其才德如此。终以数奇不酬所愿,乃刻苦教子,俱为文有法度,人望之。为不得于身当得于后裔云。子六人,曰象乾、象坤、象豫、之骧、云、电,皆庠生。

刘俊

《零陵县志》:刘俊,字体乾,零庠生,赋性仁厚,居乡醇谨,诺诺寡言。平生无口过。地名两江口,江水泛溢,往来病涉,俊屡造舟济之,群称慈航先生焉。年七十二卒,子五人,曰醇庠生,馀皆业儒。

黄学宪

《零陵县志》:黄学宪,字肃伯,明经甲之长子也。性仁厚,最孝友,居乡无疾言,无厉色,恬淡寡欲,不事生产,有四子凤鸣、凤翘、凤呈、凤贤。刘进贤其婿也。刘成丁丑进士官御史。尝谓婿曰:吾闻谏官,与宰相等,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今婿居言官凡朝廷之邪正,草野之利弊,婿当慷慨直言,为国家造福,即为儿孙造福也。学士大夫闻之,咸叹服焉。公之孙十一人,半为名诸生,食饩于庠。曾孙游庠食饩,不能悉载。

王好善

《零陵县志》:王好善,字珍楚,主事王燧之十二世孙也。性端厚,乡里推为长者,每行一善事,辄自喜曰:吾不虚此一日矣。其精进如此。子一曰士标,县庠生,孙三曰宗曾、宗旦、宗华,俱庠生。曾孙八人曰基、玺、重、坚、壆、坤、壹、圭,皆业儒。

黄学夔

《零陵县志》:黄学夔,号止台,甲之季子也。彬彬孝友,恕以存心,谦以待人,人与夔交,如在春风和霭中,且轻财好施,有向称贷者慷慨与之,贫不能偿者悉出券焚焉。乡里称为焚券。公日与高人名流谈诗书,说礼义,津津不倦。年七十六卒。

易大化

《零陵县志》:易大化,号春泉,世有隐德,祖纲商盐于祁,中途拾金,守候亡者还之,化益修厥行,平生无疾言遽色,人有詈者不应有唾面自乾之风,轻财好施,负者不责其偿,临终以簿二扇遗子,曰:吾阴德在是矣。子三才、三极,先后中本省乡试,人谓为善之报云。

蔡桥

《零陵县志》:蔡桥,字子度,赋性正直,言能息争,行可式靡,闻人含冤,不觉流涕,必为出金,以周全之,尤不令人知。

邓自芳

《零陵县志》:邓自芳,字芬如,性极友爱,好行阴德,事见父昆,曾还遗金,益持其念,遇危迫者咸解推之,人服其善,至今称诵焉。

蒋仲春

《零陵县志》:蒋仲春,字中阳,零庠生,为人长身伟干,性诚悫方正,淡于利欲。生有四子,其女嫁于唐之俊,亦诸生也。岁值疫,唐夫妇偕亡,遗一子二女,子曰际时,年甫岁馀,家且富,族之人朵颐焉。春以其孤之弱且幼,抚于家,视其田产而时稽之,为之嫁其二女,延师以教其子,年十六游于庠,又为择配,以婚之。其抚孤也,每岁置一籍,凡岁之所入与其出,丝毫必尽书焉。己之子虽贫不以丝毫私也。孤长乃抱其每岁之籍而予之,计之已浮于往日矣。甥虽迎春而侍养之。年八十五而病,病且革,必归于其子之家,而不以累唐甥。

蒋又滋

《零陵县志》:蒋又滋,字顺一,少负大志,性聪颖,读书目数行,下恂恂雅饬,不以才智,先人丁亥谷贵,斗米钱十千。有里妇王氏姑嫂乞食于家,又滋衣食之,月馀方还。又有因米贵而贷者,不责偿,举其券悉焚之。晚年筑室隐居,博极群书,著述甚富。有《尚书合参拙馀诗集》《白石幻笔》《东山雅言》等集,藏于家,年八十卒。

邓昆

《零陵县志》:邓昆,字良玉,号万山,性好施,相传有一异杯,举以予僧,其子以白镪易之。忽一日,有哭声载道,访之则负锾未偿,奄奄垂毙者也,探诸囊得朱提二十两,有奇遂拜恳于吕宦日洲以脱之。昆不问其姓名也。其后节届除夕,有一人诱昆至城东僻处,泣告以贫故,且曰:若肯援我,勿令人知也。昆携至家,予以金五两,虽妻孥不与闻也。迨昆殁,其子奔柩前,哭之哀,家人问其故,向则乞金者之子也,昆之隐德大都类是。任瑞州别驾起鸿者,其孙也。

吕仲楠

《零陵县志》:吕仲楠,字又元,府学生学简之孙也。八岁丧父,以孝闻,谨厚谦退,与人不见喜怒之色,乡里咸称,为长者门左。有池畜鱼,邻人以盗鱼者告,楠曰:予岂不知,但不敢以小物致乡里有盗名耳。其谨厚大率类是。事两姊尤爱,敬生养死葬,备尽其谊,又为贫人娶葬者五,赎无依孤子二人,楠讳不以告人也。屡试不第,阨于数奇,赍志以没,有六子皆业儒,世其家。

张友周

《零陵县志》:张友周,字以文,别号顺川,禄仲子零庠生。少有令誉,屡入棘,闱不售,制行朴,茂律身严正。乡人有负周金者,约数百,周悉焚券,又立义冢于乡,收瘗枯骨及贫人之无地者。人至今颂之。周严于训子而恕以接物,菲于自奉而腆于款客,盖无事不以古人自期也。寿至八十有二。子曰内涵、心涵,皆以明经,世其家。

徐时述

《永明县志》:徐时述,字居明,性纯笃。尝以衾影之愧自盟,事亲尽色养。宗党火不举者,尝周之。贫不能资读者力为处分,一裘一葛必解。与有从弟某荒于饮,博居明心恻之,不欲于众中伤其意,引至郊外,宽譬深喻,其人卒以改行,乡人方之。陈太丘惜以羸疾道卒。不胜掩铓,绝涸之痛。

陈邦宦

《永明县志》:陈邦宦,字名卿,列博士弟子员,生而淳笃,甫十岁,父母教之读书。宦以敦本,崇实之道对。稍长,性至孝友,其待族属也,孤者字贫者,收人或无端,而加以怒,宦辄和声解之,怒者自惭,每立训以孝弟,为本子姓稍有失行宦,正色相规,而人亦畏服,享年九十有二。乡里称为忠厚长者。

邓绅

《彬州志》:邓绅,宜章人。岁大旱,出粟一千石赈饥,赐义士坊旌之。

宋思宦

《郴州志》:宋思宦,桂阳举人,常经赣州,泊徐潭登岸,获金钗,停舟以待遗者,顷有妇人涕泣来,觅遂还之。

林以文

《延平府志》:林以文,字惟博,南平人,由恩选训连城,瑞金,历鄱阳谕,却脡造士周士之急,署瑞金、石城、信丰三县,篆清慎一毫不染。有太学闺閤争宠,妾悍自经死,构讼不决,胥役居奇货,文下车投函千缗,却之,明晨立平其讼,太学献数百金为谢,再却之。集中有诗云:岂无暮夜金却之,若泥涂世人嗤我拙心,事觉天孚,盖谓此也,刁民或越诉于当道,谓汝邑林博士一钱不取者,汝何梗化至此。邑欠积谷,额饷十有六七文,临去捐俸代补,士民德之,归田策杖郊野,抚训族弟子为事鄱阳,闵址固文受知士来,令南平登堂而拜,且遗金帛,辞曰:汝筮仕,犹故态耳。安办此闵谓其姜桂不改,后邑令每重其品,下车辄屏驺造访,每避弗肯见,终莫能致,令去文,又往饯,不敢不以礼处人。人至今思其风范云。

陈赤美

《延平府志》:陈赤美,永安人,幼失父,竭力养母,年十六母继丧,贫无以殓,卖身于市民林贵家,佣年馀,偶拾遗金二两,赎身以归,人以为孝感所致。堂兄长孙老孤无依赖,美月省口粮以济其终身,又常拾遗金三两,见女子哭于道左,问其实,乃亡金者,即还之。会督府取各府县丁壮从征,美与焉。福清之战,督府刘陷,贼伏中,兵不及援,赤美力护以出,犹奋刺二倭。后刘语本府周同知曰:汝治有乡民陈赤美者,临阵英舅如此,汝识否。周乃使人下访,致署中,及升海道载之以行,凡剿海寇,缚贼首杨益等擒二十四将,皆藉其力。美初未读书识字,而能知大义,至于临敌斩贼,突阵护主,亦足称奇。军门王以其泉州功军门,刘以其福清功巡道,秦以其下茂功推官施海道,周以其龙头寨功,各赏银五两,知县傅以孝义匾奖之。

岑徽

《广东通志》:岑徽,字理猷,南海人,赋性孝友,少业儒不售,遂由吏员,历事考满,授职主簿,奉委修殿,勤劳著声,为冢宰施凤来所推重解组。乡居多行善事。尝贷金于人,贫则焚券不求其偿。凡有婚娶,艰于财者,解囊赠之,丧葬无措者助赀舍地以葬之,朋友有死绝者代为治丧。另置田择其旁支以继之。居恒修炼丸散以济疾病。葺治桥路以利往来,刻迪吉录以劝积善,捐地以建浮屠。乡党咸称善人焉。卒年七十有四,所著遗训二十款,以诫其子孙,载在家乘。

李敬问

《广东通志》:李敬问,字翼衷,南海人,赠尚书,李畅第四子,户部尚书李待问胞兄,授光禄寺署丞,赋性警敏,少游燕赵、豫楚、吴越閒,山川胜概,悉为流览,古今人物,加意咨访。尝中夜自呼,振奋策励,以图有成。兄弟并登仕,籍不遑,将母敬问遂绝志大用,躬亲菽水,事母至孝,孺慕终身。年五十母死,哀毁骨立庐墓尽,礼训教子侄,严厉方正,抚孤侄若己子。生平善施与,里人彭毓吾寝疾,寄其二子井橐中,所存六百金以付敬,问乃为其子治生,延师西塾。后俱为诸生业师。霍良浚死,遗孤方在襁褓,敬问代为治丧,抚其幼子至于成立,世皆感激。丙戌,海寇猖獗,捐资筑栅,铸铳简鍊乡勇,地方赖安。越年戊子,岁大饥,复捐产乞籴,以赈存活万馀。晚年筑圃林下,诗酒陶情为诗率口不求甚工,所著有《嚼蜡》诸篇。卒年七十有八,葬清水冈子象丰,领乡书。

李孔修

《广东通志》:李孔修,字子长,顺德人,自称抱真子,侨居省之高第街,混迹阛阓,人不识也。张诩荐于陈献章。献章称之,名由此著。未几,孔修适输粮于县,县令异其容止,问姓名,不答,第拱手,令叱之,曰:何物小民,乃拱手耶。再拱手,令笞之,五竟无言而出有庶。母父没,改适诬孔修夺其产,县令鞫之,孔修操笔置对曰:母言是也。县令疑焉。徐得其情,乃大礼敬之,由此人皆以为骇。敝庐薄产,蔬食不继。未尝一颦其眉,诗字不履前人,自为户牖,或观山水,归而图之,见者争爱而售之。平居管宁帽朱子深衣,入夜不违,三年不入城阈,惟攻《周易》。城中儿童妇女皆称曰子长先生。间出庐户,则远近圜视以为奇物云。吴廷举由县令,历藩臬在粤最久,与孔修为布衣交。两人高风在尘埃之表粤,人尝道之。孔修卒,无子,宪使李中少参王浨经纪其丧,尚书霍韬葬之西樵山,并志其墓,韬谓、白沙振世之志,唯孔修张诩谢佑,不失其宗云西樵,人祭社以孔修配。

佘帝选

《广东通志》:佘帝选,字伯祯,顺德人,少游泮,孝事二人无閒言,丁内艰,三月食粥,期年内俱蔬食饮水,服阕。后不入内寝,生平以德行自励,不入公门,七战棘未遇,性好施,尝捐地以举丧之未葬者。晚年,隐居东山,讲学教训,生徒所著有四书秘义行世。

陈治明

《广东通志》:陈治明,海康人,博览子史,长于诗。常拾遗金候其主来还之。主问姓名,不告而去,时有谤,县令鲍者,鲍索之,明对曰:止谤莫如自修,必求其人则凿令重之。匾其门曰:齿德褒崇。直指察善士,邑举明以应,屡饮于乡。

张絅

《广东通志》:张絅,字廷文,顺德鹭洲人,絅好行义。岁歉,先请输粟助赈,为族里倡。巡按郭文周知县方攸跻以尚义匾彰之。絅悬诸祖祠勉宗人共为义也。邑请乡饮,絅曰:乡饮读法朝廷大典,一念少亏即愧矣。至再至三,终辞不赴,兄弟并出湛,文简门,窃窥白沙要旨,故终身钦钦翼翼,君子谓其二难云。

林棐

《广东通志》:林棐,海康人,少喜读书,抄至百馀卷,年三十八膺。岁荐,继母官氏颇酷棐,善事之,孝闻。督学张李前后旌匾,尤慕义好施,弟侄颖秀者捐赀教之,筑江滨馆就学者日益众,有赴京乏资者棐将己田质于人,取银以赠,不问其偿否也。

单雍

《广东通志》:单雍,增城人,隐居罗浮。尝从湛文简,遨游于四百峰之间,然素有高义,常代输族人逋粮,殊无吝色。拾有旅失之金,追而还之。乡人上其谊于督府,蠲其差役。

王勋环

《广东通志》:王勋环,英德人。贼劫同乡赖氏,驱掠男妇,日中未散。环父子四人挺身救护,手斩一,枭贼众,贼奔窜。环父子皆被重伤,而父尤甚,扶归三日卒。环生计颇饶,急乡邻之难,父子相殉不可以徒勇目之。乡先达表其闾,曰一门孝义。

邓墙

《广东通志》:邓墙,字伯藩,德庆人,以岁贡为高安丞,温良慈爱,士民悦服。尝主上供羡金数百不敢,因而为利当道,贤之醉人,遗金五十于其门,次日倚门而望,其人至即举以还,未尝启也。卒年九十有五。

吴守经

《广东通志》:吴守经,徐闻人,少孤,事母辛氏至孝,攻苦自立,应明经选,以母老不仕。性好施予,族侄自强。父贫,鬻之,远贾贾将挟以还,经闻其事急,索镪偿其直而归之,仍割产给焉。族女贫,已过摽梅,不能字,经具奁遣之,成其伉俪。孝友天性,籍籍人口。

李廷鸾

《广西通志》:李廷鸾,苍梧人,上海周升为巡检死,客舍妇亦随没。升子敏,及妇廖氏所生,贤能长寿。二人尚幼,家僮二人亦幼,因而留寓,升无恙。时廷鸾往来,颇密死。未几,遭疫,敏与妇廖氏相继物故,僮亦亡,其一廷鸾闵之。与升同官唐子高周璧共籍,所有馀资二百金暂寄廷鸾。家亡,何贤能复没,廷鸾忽遭贼,妹京娘为贼杀。廷鸾归哭妹,且幸升遗资尚在,急出视。唐周二人遂移长寿,至家同居。经数年佥事,袁凯闻其事,叹曰:义士哉,彼异乡,乃尔况吾与周上海同里乎。召长寿,至细询之,因留官舍,嘉劳廷鸾曰义士良厚,且苦吾有甥女可妻,长寿汝莫虑,周氏无种矣。仍礼送,廷鸾还其家。

杨义

《广西通志》:杨义,临桂人,家故贫,一仆卖酒,义性仁厚。灵川崔某逋官,储三百金系狱,家人贸产得金输官,过义仆所醉遗金,行仆得金,喜告义,义曰:急追归金。弗及,翌日遗金者至,义归之金。遗金者分半谢义,义不受。崔得金输官,脱系狱,归祈天报德。后义子孙登科者相续。

蒙普

《广西通志》:蒙普,贵县人,由贡生官五军都督府,经历升鹤庆府。知府以廉介称。幼年侵晨出河下,拾遗金,持归,复至其处候失金者,有商悲号而至,勘其数相符,引归付之。商以半谢,不受。

鲁文献

《四川总志》:鲁文献,彭县人,以母老,兄瞽不仕,道路不拾遗金。岁旱,且疫,捐地以瘗道殣。

王承祖

《四川总志》:王承祖,剑州人,御史梁之栋仆也。献贼据蜀之栋子,田璧知不免,止一五岁,儿名绳武,召承祖夫妇,嘱之曰:一线之脉,尽托于汝,其善保之。梁氏一家俱遇害,承祖负绳武。贼追急,弃己子而匿绳武岩穴,得脱。后土贼起知绳武在,索其资,承祖负之,乞食山中。及盗贼衰,息始敢出,承祖为之耕耘婚娶,延师读书,庚子举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