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孝弟部总论一
  书经〈虞书大禹谟 商书伊训 周书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蔡仲之命 君陈〉
  诗经〈小雅斯干 小宛 何人斯 大雅皇矣 下武 既醉 卷阿 周颂闵予小子〉
  礼记〈曲礼上 曲礼下 檀弓上 檀弓下 文王世子 内则 玉藻 祭义 坊记 冠义〉
  孝经〈开宗明义章 天子章 诸侯章 卿大夫章 士章 庶人章 三才章 孝治章 圣治章 纪孝行章 五刑章 广要道章 广至德章 广扬名章 谏诤章 感应章 事君章 丧亲章〉
  周礼〈地官 春官 秋官〉

学行典第一百七十七卷

孝弟部总论一

《书经》《虞书·大禹谟》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慄,瞽亦允若。
〈蔡传〉舜耕历山往于田之时,以不获顺于父母之故,而日号呼于旻天,于其父母,盖怨慕之深也,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祗敬载事也,瞍长老之称言,舜敬其子,职之事以见瞽瞍也,齐庄敬也,慄战慄也,夔夔庄敬战慄之容也,舜之敬畏小心,而尽于事亲者如此,允信若顺也,言舜以诚孝感,格虽瞽瞍顽愚亦且信顺之,即孟子所谓底豫也。

《商书·伊训》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蔡传〉孝弟者人心之所同,非必人人教诏之,立植也。立爱敬于此,而形爱敬于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长以及人之长,始于家,达于国,终而措之天下矣。

《周书·微子之命》

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
〈蔡传〉微子践履修举成汤之道,旧有善誉非一日也,恪敬也,恪慎克孝肃恭神人,指微子实德而言,抱祭器归,周亦其一也,笃厚也,我善汝德曰:厚而不忘也。

《康诰》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蔡传〉寇攘奸宄固为大恶,而大可恶矣。况不孝不友之人而尤为可恶者,当商之季礼义不明人纪废,坏子不敬事其父大伤父心,父不能爱子,乃疾恶其子,是父子相夷也。天显犹孝经所谓:天明尊卑,显然之序也,弟不念尊卑之序,而不能敬其兄。兄亦不念父母鞠养之劳,而大不友于弟,是兄弟相贼也,父子兄弟至于如此,苟不于我为政之人,而得罪焉。则天之与我民彝必大泯灭而紊乱矣。曰:者言如此,则汝其速由文王作罚刑此无赦,而惩戒之不可缓也。

《酒诰》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蔡传〉言妹土民当嗣续,汝四肢之力,无有怠惰,大修农功,服劳田亩,奔走以事其父兄,或敏于贸易,牵车牛远事贾,以孝养其父母,父母喜庆然后可自洗腆,致用酒洗以致其洁腆,以致其厚也。

《蔡仲之命》

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大全〉新安陈氏曰:子能改父之恶而为善,则孝矣。为子而孝,斯为臣而忠,古人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是惟忠本于惟孝也。

《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大全〉吕氏曰:令德即孝恭也,令者所以形容孝恭之粹美,孝恭者所以指其德之实也。 西山真氏曰:惟孝者必友,不友于兄弟,则灭其亲之心,非孝矣。诗曰: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子曰:父母其顺矣,乎必
兄弟和,而后父母顺友之关,于孝盖如此。

《诗经》《小雅·斯干》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尤矣。

《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注〉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何人斯》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朱注〉吹埙吹篪言:其心相亲爱,而声相应和也。

《大雅·皇矣》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
〈大全〉华谷严氏曰:孝弟之道,岂可以伪为哉。因其心而然耳,生而无不知爱其亲,长而无不知敬其兄,本于良知良能,岂非因心而然哉。

《下武》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朱注〉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可为法耳,若有时而忘之,则其孝者伪耳,何足法哉。

《既醉》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朱注〉君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孝可谓,源源不竭矣。

《卷阿》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
〈大全〉叠山谢氏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取其孝,正求其忠也。

《周颂·闵予小子》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朱注〉皇考武王也,叹武王之终身能孝也。

《礼记》《曲礼上》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陈注〉温以禦其寒,凊以致其凉,定其衽席,省其安否。丑同类也,夷平等也。一朝之忿忘其身,则害及其亲。故在群众侪辈之中,一于逊让。〈大全〉蓝田吕氏曰:温凊定省所以养体也,丑夷不争所以养志也。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陈注〉古之仕者,一命而受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受车马,有车马则尊贵之体貌备矣。今但受三赐之命,而不与车马同受,故言不及车马也,君之有赐,所以礼其臣子之不受,不敢并于亲也,孝之所该者,大故其称最广曰慈,曰弟,曰仁,曰信,皆孝之事也,僚友官同者,执友志同者,交游则泛言远近之往来者。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大全〉严陵方氏曰:见父之执,于进退之节,有所不敢,则一举足不敢忘亲,可知于对问之节,有所不敢,则一出言不敢忘亲,可知孝子之行,孰过乎是。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大全〉蓝田吕氏曰:出必告,反必面,受命于亲,而不敢专也。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体亲之爱,而不敢贻其忧也。恒言不称老,极子之慕,而不忍忘也。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
〈大全〉金华邵氏曰:事亲之道,当自卑以尊其亲,尤当自重以爱其身,主奥、中席皆尊者所居;中道、中门皆尊者所由;为概、为尸皆尊者之事。人子皆不敢,当既不嫌于逼其亲矣,听于无声常若亲有命,视于无形常若亲在前,又不至于违其亲,其尊之者,为如何不登高,而下皆爱其身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陈注〉亲在而以身许人,是有忘亲之心。亲在而以财专己,是有离亲之志。〈大全〉马氏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乐于中者,文必称于外,冠衣不纯素,所以文之也。

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大全〉长乐陈氏曰:诺者应之缓,唯者应之速。以道则唯诺,无以殊以礼,则缓急有所辨,子之于父,弟子之于师,其敬畏之笃,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于其所未召也。常若有所召,则于其召也。敢诺而不唯乎。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大全〉长乐陈氏曰:家无二长,故父前无伯仲之称,国无二上,故君前无爵位之称。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
〈大全〉王氏曰:父母有疾,而致其忧,此子职所当然也。圣人犹必为之,委曲以制礼者,盖以人情有过、有不及焉,约之以礼庶乎。归之于中也。

《曲礼下》

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大全〉蓝田吕氏曰:子之名,父母所命,敬亲之命,不敢有他称也。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陈注〉吕氏曰:君臣义合也。父子天合也,君臣其合也。与父子同其不合也,去之与父子异也。

《檀弓上》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陈注〉饶氏曰:养不止饮食之养,言或左或右,无一定之方。子之于亲,不分职守,事事皆当理会,无可推托。

《檀弓下》

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大全〉长乐陈氏曰:君子之于亲,以其所以养,则养在志不在体。富者不足矜,贫者不足伤,要在自尽而已。

《文王世子》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
〈大全〉临川吴氏曰:善事亲之孝,即父子之义也。善事兄之弟,即长幼之序也。睦友子爱,皆孝弟之推睦者,和于族友者,宜于弟子者,慈于子爱者,慈于幼。


公与族燕则以齿,而孝弟之道达矣。
〈陈注〉燕食主于亲,亲以齿相序,所以达孝弟之道也。


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
〈大全〉马氏曰:虑之以大者,孝弟仁之本也。孝弟所以示其爱,爱而弗敬,兽畜之也。故爱之以敬,所以行敬之情而曲致者存乎。礼行之不以礼,则直情径行也。行之以礼,则无所不尽,而养之不可以无其具,故修之以孝养。

《内则》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陈注〉冢宰掌邦治而治国者,必先齐家降德者,下其德教于民也。孝为德之本,故首言子事父母之道。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韠,绅,搢笏。
〈陈注〉盥洗手也,漱涤口也,栉梳也,縰黑缯韬发者以縰韬发,作髻讫即横插笄以固,髻总亦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馀于髻后,以为饰也。拂髦振去髦上之尘也。髦用发为之象,幼时剪发为之形,此所陈皆以先后之次,栉讫加縰次,加笄加总然后加髦著冠,冠之缨结于颔下,以为固结之,馀者下垂谓之緌,端元端服也。衣用缁布,而裳不同,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也。服元端著韠,又加绅大带也,搢插也。插笏于带中,韠以韦为之。古者席地而坐,以临俎豆,故设蔽膝以备,濡渍韠之言蔽也。在冕服谓之绂,他服则谓之韠,项氏曰:髦者以发作伪髻,垂两眉之上。如今小儿用一带连双髻,横系额上是也。

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
〈陈注〉所佩之物皆是备尊者使令之用,纷以拭器帨以拭手,皆巾也。刀砺小刀与砺石也。觿状如锥象骨为之小觿,所以解小结者,金燧用以取火于日中者。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陈注〉玦射者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而开弓体也。捍拾也韬。左臂而收拾衣袖,以利弦也。管笔彄其形,制未闻遰刀室也。大觿所以解大结,木燧钻火之器,晴则用金燧以取火,阴则用木燧以钻火也。
偪,屦,著綦。〈陈注〉偪诗所谓邪幅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谓之偪也。綦屦头之饰即絇也。著犹施也。朱子曰:綦鞋口带也。古人皆旋系,今人只从简易,缀之于上,如假带然。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陈注〉笄今之簪也。衣绅元端绡衣之上加绅带士,妻之服也。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帙,大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陈注〉箴管箴在管中也。縏帙皆囊属施縏帙者,为贮箴线纩也。衿结也,缨香囊也。

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痾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
〈陈注〉痾疥也,抑按搔摩也。温承藉之,义谓以柔顺之色,承藉尊者之意。

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陈注〉饘厚粥酏,薄粥也。芼羹以菜杂肉,为羹也。蕡大麻子。

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薨,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陈注〉饴饧也,堇菜名荁似堇,而叶大榆之白者,名枌免新鲜者,薨乾陈者言堇,荁枌榆四物,或用新或用旧也。滫说文久泔也,瀡滑也,滫瀡滫之滑者也,凝者为脂释者,为膏甘之滑,之膏,之皆谓调和饮食之味也。此篇所记饮食珍羞诸物,古今异制风土,异宜不能尽晓然,亦可见古人察物之精,用物之详也。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
〈陈注〉总角总聚其发而结束之,为角童子之饰也。容臭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故言容臭以缨佩之,后世香囊即其遗制昧晦也,爽明也,昧爽欲明未明之时。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陈注〉慈爱也,谓敬爱其亲,故以旨甘之味,致其爱,各从其事者,各治其所,当为之事也。晚朝为夕,郑氏曰:异宫崇敬也。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襡之。
〈陈注〉将坐旦起时也,衽卧席也。将衽谓更卧处也,床安身之几坐,非今之卧床也。将坐之时,少者执此床以与之坐,御侍者举几进之,使之凭,以为安卧必簟在席上。旦起则敛之,而簟又以襡韬之者,以亲身恐秽污也。衾则束而悬之,枕则贮于箧也。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与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食。
〈陈注〉传移也,谓此数者每日置之,有常处子与妇不得,辄移置他所也。近谓挨偪之也,敦与牟皆盛黍稷之,器牟读为堥土釜也。此器则木为之象土釜之形耳。卮酒器匜盛水浆之器,此四器皆尊者所用,子与妇非馂其馀,无敢用此器也。与及也及尊者所常食饮之物,子与妇非馂馀不敢擅饮食之也。

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馂,既食恒馂,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馂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馂。
〈陈注〉佐馂者劝勉之,使食而后馂,其馀也。既食恒馂者,尽食其常食之馀也。御食侍母食也,如初如父在时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
〈陈注〉应之辞唯为恭哕,呕逆之声也。气乏则欠体,疲则伸偏,任为跛依物,为倚睇视倾视也,洟自鼻出者。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里。
〈陈注〉袭重衣也,袒与裼皆礼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也。不因涉水,则不揭裳,不见里为其可秽。

父母唾洟不见,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陈注〉唾洟不见,谓即刷除之,不使见示于人也。漱浣皆洗濯之事,和灰如今人用灰汤也。以线贯针为
纫。
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閒面垢,燂潘请靧,足
垢,燂汤请洗,少事长,贱事贵,共师时。
〈陈注〉燂温也,潘淅米汁也。靧洗面也,共帅时皆循是礼也。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陈注〉子而孝,父母必爱之。妇而敬,舅姑必爱之。然犹恐其恃爱而于命,或有所违,故以勿逆勿怠为戒。

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
〈陈注〉尝而待服,而待皆谓俟,尊者察其不耆不欲,而改命之,则或置之,或藏去,乃敢如己意也。

加之事,人代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
〈陈注〉尊者任之以事而己,既为之矣。或念其劳,又使他人代为己,意虽不以为劳,而不欲其代然,必顺尊者之意,而姑与之,若虑其为之,不如己意,姑教使之,及其果不能而后己复之也。

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陈注〉谓虽甚爱此子,妇而不忍其劳,然必且纵使为之,而宁数数休息之,必使终竟其事而后已,不可以姑息,为爱而使之,不事事也。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陈注〉庸用也,怒之谴责之也。不可怒,谓虽谴责之而不改也,虽放逐其子出弃其妇,而不表明其失礼之罪,示不终绝之也。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
〈陈注〉老谓传家事于长妇也。然长妇犹不敢专行,故祭祀宾客之事,必禀问焉。

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陈注〉乐其心,喻父母于道也。不违其志,能养志也。

《玉藻》

亲在,行礼于人称父,人或赐之,则称父拜之。
〈陈注〉方氏曰:不敢私交,不敢私受,故也。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
〈陈注〉易方则恐召己而莫知所在,过时则恐失期,而贻亲之忧,癠病也。疏节谓常行疏略之,礼而已非大节也。

《祭义》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大全〉庆源辅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乃人之心也。先王能存其心,故父母之容色自不忘于目,父母之声音自不绝于耳,父母之心志嗜欲自不忘乎。心此固非勉强矫饰之,所能然也,亦致吾心之爱与敬而已。故曰:致爱则存,致悫则著。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陈注〉和气愉色,婉容皆爱心之所发。如执玉,如奉盈如弗胜,如将失之皆敬心之所,存爱敬兼至乃孝子之道。故严威俨恪使人望而畏之,是成人之道,非孝子之道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陈注〉此言爱敬二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大全〉西山真氏曰:父母之意,未形而能逆之于其先,父母之志已形,而能承之于其后,非深于孝爱。以父母之心为心者,不能谕者,开说晓譬之谓。为人子者,平时能以理开晓其亲,置之无过之地,犹臣之事君,格其非心而引之,当道也。其视有过,而后谏者,功相百矣。故君子犹难之。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大全〉延平周氏曰:居处庄者,慎其独者也。能慎其独,故以之在上。则事君忠,涖官敬以之,在下则朋友信,战陈勇,非君子之先务,故其序如此。

亨熟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陈注〉愿犹羡也,称愿称扬羡慕也。然犹而也。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众之本。教曰:孝亦此意,言孝为教,众之本也。其行曰:养行犹用也,言用之于奉养之閒也。安为难者,谓非勉强矫饰之敬也。卒为难者,谓不特终父母之身,孝子亦自终其身也。仁者,仁此者也。凡此字皆指孝而言也。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大全〉山阴陆氏曰:夫孝出于同然,故推而放诸四海,如此即有不准,是背类反伦者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大全〉严陵方氏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故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陈注〉庶人思父母之慈爱而忘己,躬耕之劳可谓用力矣。诸侯卿大夫士尊重于仁,安行于义,功劳足以及物,可谓用劳矣。博施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备物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可谓不匮矣。此即大孝,尊亲之事也。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陈注〉无人为大,言无如人最为大。〈大全〉马氏曰: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所以不亏其体,立身扬名于后世,所以不辱其身,昔曾子启手足之际,然后释渊冰之,惧乐正子春门人也,安得而不忧乎。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陈注〉自朝廷至军旅,其人可谓众矣,然皆以通达孝弟之义,死于孝弟,而不敢干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大全〉延平周氏曰:先王之于教岂,必谆谆而命之也哉。盖行礼于此,而人得于彼而不知者,乃教之至也。

《坊记》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
孝子不匮。
〈大全〉马氏曰:从命不忿,爱也。微谏不倦,敬也。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大全〉严陵方氏曰:于父母之党,犹且睦之,况父母乎。故可谓孝矣。

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
〈大全〉严陵方氏曰:夫孝,所以事父也。于父之执,犹且如此,则孝之所及者广矣。故曰:君子以广孝也。

《冠义》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陈注〉吕氏曰:所谓成人者,非谓四体肤革,异于童稚也。必知人伦之备焉。亲亲贵贵长长,不失其序,之谓备此,所以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孝弟忠顺之行立也。有诸己,然后可以责诸人,故成人然后可以治人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注〉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为德本。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注〉父母全而生之,己当全而归之,故不敢毁伤。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言能立身行,此孝道。自然名扬后世,光显其亲,故行孝以不毁为先,扬名为后。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言行孝,以事亲为始,事君为中,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于立身也。

《天子章》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疏〉正义曰:此陈天子之孝也。所谓爱亲者,是天子身行爱敬也。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者。是天子施化使天下之人皆行爱敬,不敢慢恶于其亲也。言天子岂唯因心内恕克己,复礼自行,爱敬而已,亦当设教施令,使天下之人不慢恶于其父母,如此则至德要道之教,加被天下,亦当使四海慕化,而法则之。此盖是天子之行孝也。

《诸侯章》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注〉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而能不骄,则免危也。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无礼为骄,奢泰为溢,列国皆有社稷,其君主而祭之,言富贵常在,其身则常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疏〉正义曰:次明诸侯行孝也。

《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注〉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僭上偪下,法言谓礼法之言,德行谓道德之行。若言非法行非德,则亏孝道。故不敢也,言必守法,行必遵道,言行皆遵法道,所以无可择也。礼法之言焉。有口过,道德之行,自无怨恶,三者服言行也。礼卿大夫立三庙以奉先祖,言能备此三者,则能长守宗庙之祀。〈疏〉正义曰:次明卿大夫之行孝也。

《士章》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沗尔所生。
〈疏〉正义曰:次明士之行孝也。士始升公朝,离亲入仕,故此叙事父之爱敬宜均,事母与事君以明,割
恩从义也。资者取也,取于事父之行,以事母则爱父,与爱母同取其事,父之行以事君,则敬父与敬君,同母之于子,先取其爱,君之于臣先取其敬,皆不夺其性也。若兼取爱,敬者其惟父乎。既说爱敬取舍之理,遂明出身入仕之行,谓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则为忠矣。以事兄之敬,移事其长,则为顺矣。长谓公卿大夫言其位长于士也。又言事上之道,在于忠顺二者,皆能不失,则可事上矣。上谓君与长也,言以忠顺事上,然后乃能保其禄秩官位,而长守先祖之祭祀。

《庶人章》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疏〉庶人服田力穑,当须用天之四时,生成之道也。分地五土,所宜之利,谨慎其身节,省其用,以供养其父母,此则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疏〉正义曰:于此总结之,则其五等尊卑,虽殊至于奉亲,其道不别,故从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其孝道则无终始贵贱之异也。

《三才章》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注〉经常也利物为义孝,为百行之首,人之常德若三辰,运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为义也。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也。法天明以为常因地利,以行义顺。此以施政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注〉君爱其亲,则人化之,无有遗。其亲者陈说德义之美,为众所慕,则人起心而行之。君行敬让,则人化而不争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示好以引之,示恶以止之。则人知有禁令,不敢犯也。

《孝治章》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注〉小国之臣,至卑者耳。王尚接之以礼,况于五等诸侯是广敬也。万国举其多也,言行孝道以理,天下皆得欢心,则各以其职,来助祭也。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疏〉正义曰:此说诸侯之孝治也。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疏〉正义曰:此说卿大夫之孝治也。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疏〉正义曰:此总结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孝治也。

《圣治章》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疏〉正义曰:言圣德之广,不过于孝。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疏〉正义曰:前陈周公以父配天,因言配天之事。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疏〉正义曰:此更广陈严父之由,言人伦正性,必在蒙幼之年,教之则明,不教则昧。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疏〉正义曰:此言父子恩亲之情,是天生自然之道。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疏〉正义曰:此说爱敬之失,悖于德礼之事也。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疏〉正义曰:此言圣人,君子则不然也。

《纪孝行章》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注〉丑众也,争竞也,当和顺以从众也。

《五刑章》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

子曰:教民爱亲,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疏〉正义曰:此夫子述广要之义。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疏〉正义曰:此承上莫善于礼也。

《广至德章》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注〉言教不必家到户,至日见而语之,但行孝于内,其化自流于外。〈疏〉正义曰:此夫子述广至德之义。

《广扬名章》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疏〉正义曰:此夫子述广扬名之义。

《谏诤章》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疏〉正义曰:夫子以曾参所问,于理乖僻,陈谏诤之义。

《感应章》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疏〉正义曰:此章夫子述明王以孝,事父母能致感应之事。

《事君章》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疏〉正义曰:此孝子在朝,事君之时也。

《丧亲章》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疏〉正义曰:此夫子述丧亲之义言,孝子之丧亲,哭以气竭而止,不有馀偯之声,举措进退之礼,无趋翔之容。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疏〉正义曰:此言送终之礼,及三年之后,宗庙祭祀之事也。

《周礼》《地官》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疏〉郑注云:善于父母,善于兄弟,言于者凡言孝友非直甘殽先奉,昏定晨省而已,谓若礼记祭义云。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国人称之曰:幸哉,有子若是如此美行,乃为父母兄弟所善。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疏〉不孝之刑者:有不孝于父母者,则刑之,孝经不孝不在三千者深塞逆源,此乃礼之通教也。不弟即上六行友是也。上文在睦姻之上,此变言弟退。在睦姻之下者,上言友专施于兄弟,此变言弟,兼施于师长,故退在睦姻之下。


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注〉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孔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在三德之下,三行之上,德有广于孝而行莫尊焉。

《春官》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秋官》

三曰乡刑,上德纠孝。
〈注〉德六德也,善父母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