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录

 圣门诸贤部列传五
  高柴       有若
  公西赤      司马黎耕
  樊须       巫马期
  琴牢       陈亢
  公冶长      申绩
  步叔乘      梁鳣
  公晰哀      商瞿
  漆雕开      孔弗
  颜哙       颜刻
  公良儒      秦商
  叔仲会      公西蒧
  林放       荣祈
  邽选       廉洁
  燕伋       乐欣
  县成       施之常
  穰驷赤      石子蜀
  冉季       公祖兹
  秦冉       冉儒
  伯虔       公孙宠
  左郢       狄黑
  奚蒧       商泽
  任不齐      石处
  漆雕侈      漆雕从
  颜辛       曹恤
  颜之仆      秦非
  公夏守      颜相
  公坚定      鄡单
  公西与      薛邦
  颜何       宰父黑
  原桃       勾井疆
  左丘明      孟懿子

学行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圣门诸贤部列传五

高柴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致思篇》: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𡙇。季羔曰:君子不踰。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矣,今我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庙制篇》:卫将军文子将立三军之庙于其家,使子羔访于孔子。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曰太庙,有一坛有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五,曰祖考庙,有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三曰:皇考庙有一坛,考庙月祭,王考庙,皇考庙,为始祖庙享尝,乃止。显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适士二庙。曰:王考庙有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皇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子羔问曰:祭典云:昔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憩。周人之于召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左传》:哀公十五年,卫孔圉取大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长而美,孔文子卒,通于内,大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大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与之盟,为请于伯姬,闰月,良夫与大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与五人介,舆豭从之,迫孔悝于厕彊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季子,召获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避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
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阙里志》:高柴,唐赠共城伯,宋封共城侯。

有若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若,鲁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彊识,好古道。
《左传》:哀公八年,吴伐我,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锄,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若少孔子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按《阙里志》:有若,唐赠汴伯,宋封平阴侯。

公西赤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西赤,鲁人,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闲宾主之仪。
《弟子行篇》: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阙里志》:公西赤,唐赠郜伯,宋封钜野侯。

司马黎耕〈史记作司马耕〉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司马黎耕,宋人,字子牛。牛为性躁,好言语,见兄桓魋行恶,牛尝忧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阙里志》:司马耕,唐赠向伯,宋封绥阳侯。

樊须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樊须,鲁人,字子迟,少孔子四十六岁,弱仕于季氏。
《正论篇》:樊迟问于孔子曰:鲍牵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其为至闇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刑,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左传》:哀公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踰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踰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阙里志》:樊须,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

巫马期〈史记作巫马施〉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巫马期,陈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将近行,命从者皆持盖,已而果雨。巫马期问曰:旦无云,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问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毕,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以此知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巫马施者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韩诗外传》: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子路与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镰于地,曰:吾尝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予与。意者、其志与。子路心惭,故负薪先归。孔子曰:由来,何为偕出而先返。子路曰:向也,由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由谓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镰于地,曰:吾尝闻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子与。意者,其志与。由也心惭,故先负薪归。孔子援琴而弹:诗曰: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邪,使汝愿者。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情,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阙里志》:巫马期,唐赠鄫伯,宋封东阿侯。

琴牢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子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孔子弗许,曰:非义也。《子夏问篇》: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鲁友卫齐豹,见宗鲁于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以周事子,而归死于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死。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孔子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也,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病于回,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不犯非礼,汝何吊焉。琴张乃止。
《阙里志》:琴牢,唐赠南陵伯,宋封平阳侯。

陈亢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陈亢,陈人,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
《礼记·檀弓》: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阙里志》:陈亢,唐封颍伯,宋封南顿侯。

公冶长〈史记作齐人〉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冶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冶长,齐人,字子长。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按《阙里志》:公冶长,唐赠莒伯,宋封高密侯。

申绩〈按《家语》《史记》《阙里志》不一,其名或一人,或两人,俱未可知存之,以备参考。〉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申绩,院子周。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申党字周。
《阙里志》:申枨,鲁人,字子续。唐赠鲁伯,宋封文登侯。

步叔乘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步叔乘,字子车。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步叔乘。〈郑元曰齐人。〉
《阙里志》:步叔乘,唐赠淳于伯,宋封博昌侯。

梁鳣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孔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子。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梁鳣〈一作鲤〉,少孔子二十九岁。按《阙里志》:梁鳣,唐赠鲁伯,宋封文登侯。

公晰哀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晰哀,鲁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赏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晰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尝仕。
《阙里志》:公晰哀,唐赠郳伯,宋封北海侯。

商瞿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特好易,孔子传之志焉。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按《四川通志》:商瞿上,孔子弟子。生于双流之瞿上乡,以所生之地为名,没亦葬于瞿上,今之牧地也。按《阙里志》:商瞿,唐赠蒙伯,宋封须昌侯。

漆雕开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焉。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漆雕开字子开。〈郑元曰鲁人。〉《阙里志》:漆雕开,唐赠滕伯,宋封平舆侯。

孔弗《史记》作孔忠〉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孔弗,字子蔑。
《子路初见篇》: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患,唯智者有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忠〈忠字子蔑,孔子兄之子。〉《阙里志》:孔弗,唐赠汝阳伯,宋封郓城侯。

颜哙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哙,字子声。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哙。〈郑元曰鲁人。〉
《阙里志》:颜哙唐赠济阴伯宋封济阴侯

颜刻《史记》作颜高〉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刻,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梁参乘,使孔子为次,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左传》:定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锄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锄,中颊,殪。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高字子骄。
《阙里志》:颜刻,唐赠琅琊伯,宋封雷泽侯。

公良儒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良儒,陈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车五乘从。
《困誓篇》: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而正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于宋,今遇困于此,命也夫,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以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良儒,字子正。
《阙里志》:公良儒,唐赠东牟伯,宋封牟平侯。

秦商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秦商,鲁人,字不慈,少孔子四十岁。其父廑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力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秦商字子丕。〈郑元曰楚人。〉《阙里志》:秦商,唐赠少梁伯,宋封鄄城侯。

叔仲会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叔仲会,字子期。〈郑元曰晋人。〉《阙里志》:叔仲会,唐赠瑕丘伯,宋封博平侯。

公西蒧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西蒧,字子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西蒧字子上。〈郑元曰鲁人。〉《阙里志》:公西蒧,唐赠祝阿伯,宋封徐城侯。

林放《家语》《史记》俱阙〉

《阙里志》:林放,鲁人,字子丘。唐赠清河伯,宋封长山侯。

荣祈《史记》作荣旂〉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荣祈,字子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荣旂,字子祺。
《阙里志》:荣祈,卫人,字子期。唐赠娄伯,宋封厌次侯。

邽选《史记》作邽巽〉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邽选,字子饮。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邽巽,字子敛。〈郑元曰鲁人。〉《阙里志》:邽选,唐赠平陆伯,宋封高唐侯。

廉洁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廉洁,字子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廉洁,字庸。〈郑元曰卫人。〉《阙里志》:廉洁,字子庸。唐赠莒父伯,宋封胙城侯。

燕伋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燕伋,字子思。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燕伋,字思。
《阙里志》:燕伋,唐赠渔阳伯,宋封汧源侯。

乐欣《史记》作乐欬〉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乐欣,字子声。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乐欬,字子声。〈正义曰鲁人。〉《阙里志》:乐欬,秦人,字子声。唐赠昌平伯,宋封建成侯。

县成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县成,字子横。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县成,字子祺。
《阙里志》:县成,鲁人。唐赠钜野伯,宋封武城侯。

施之常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施之常,字子常。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施之常,字子𢘆。〈郑元曰秦人。〉《阙里志》:施之常,齐人。唐赠乘氏伯,宋封临濮侯。

穰驷赤〈史记作穰驷赤〉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穰驷赤,字子从。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壤驷赤,字子徒。
《阙里志》:穰驷赤,秦人。唐赠北徵伯,宋封上邽侯。

石子蜀《史记》作石作蜀〉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石子蜀,字子明。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石作蜀,字子明。
《阙里志》:石作蜀,晋人。唐赠成纪伯,宋封成纪侯。

冉季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冉季,字子产。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季。〈郑元曰鲁人。〉
《阙里志》:冉季,唐赠东平伯,宋封诸城侯。

公祖兹《史记》作公祖句兹〉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祖兹,字子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祖句兹,字子之。
《阙里志》:公祖句兹,鲁人。唐赠期思伯,宋封即墨侯。

秦冉《家语》阙〉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秦冉,字开。
《阙里志》:秦冉,字子开。唐赠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冉儒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冉儒,鲁人,字子鱼,少孔子五十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儒,字子鲁。〈一作曾。〉
《阙里志》:冉儒,唐赠纪伯,宋封临沂侯。

伯虔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伯虔,字楷,少孔子五十岁。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伯虔,字子析。
《阙里志》:伯虔,唐赠聊伯,宋封沐阳侯。

公孙宠《史记》作公孙龙〉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孙宠,卫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孙龙,字子石。〈郑元曰楚人。〉《庄子·秋水篇》: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几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境,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元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孔丛子·公孙龙篇》:公孙龙者,平原君之客也。好刑名,以白马为非白马,或谓子高曰:此人小辨而毁大道,子盍往正诸。子高曰:大道之悖,天下之校枉也。吾何病焉。或曰:虽然,子为天下故往也。子高适赵,与龙会平原君家,谓之曰: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也。龙之学,正以白马非白马者也。今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矣,今龙为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不亦悖乎。且夫学于龙者,以智与学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白马,是先教也。而后师之,不可也。先生之所教龙者,似齐王之问尹文也。齐王曰:寡人甚好士而齐国无士。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王曰:善,是真吾所谓士者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不可得也。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夫士也见侮而不斗,是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是未失所以为士也。然王不以为臣,则乡所谓士者乃非士乎。夫王之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令故见侮终不敢斗,是全王之法也。而王不以为臣,是罚之也。且王以不敢斗为辱,必以敢斗为荣,是王之所赏,吏之所罚也。上之所是,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曲谬,虽十黄帝固所不能治也。齐王无以应。且白马非白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也。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谓马,悖也。先生好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学而使龙去所以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前也。子高莫之应,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在所不答也。异日平原君会众宾而延子高,平原君曰:先生圣人之后也。不远千里来顾临之欲去夫公孙子白马之学,今是非未分而先生翻然欲高逝,可乎。子高曰:理之至精者则自明之,岂任穿之退哉。平原君曰:至精之说,可得闻乎。答曰:其说皆取之经传,不敢以意,春秋记六鹢退飞,睹之则六,察之则鹢,鹢犹马也。六犹白也。睹之得见其白,察之则知其马,色以名别内由外显,谓之白马,名实当矣。若以丝麻加之女工为缁素青黄,色名虽殊,其质则一,是以诗有素丝,不曰丝素,礼有缁布,不曰布缁,犁牛元武,此类甚众,先举其色,后名其质,万物之所同,圣贤之所常也。君子之谓贵当物理不贵繁辞,若尹文之折齐王之所言,与其法错故也。穿之所说于公孙子,高其智悦其行也。去白马之说,智行固存,是穿未失其所师者也。称此云云,没其理矣。是楚王之言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先君夫子探其本意欲以示广,其实狭之,故曰不如,亦曰人得之而已也。是则异楚王之所谓楚非异楚王之所谓人也。以此为喻,乃相击切矣。凡言人者,总谓人也亦犹言马者,总谓马也。楚自国也白自色也欲广其人,宜在去楚,欲正名色,不宜去白,忱察此理,则公孙之辨破矣。平原君曰:先生言于理善矣。因顾谓众宾曰:公孙子能答此乎。燕客史由对曰:辞则有焉。理则否矣。按《阙里志》:公孙龙,唐赠黄伯,宋封枝江侯。

左郢《史记》作左人郢〉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左郢,字子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左人郢,字行。〈郑元曰鲁人。〉《阙里志》:左人郢,字子行。唐赠临淄伯,宋封南华侯。

狄黑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狄黑,字晰之。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狄黑,字晰。按《阙里志》:狄黑,卫人。唐赠临济伯,宋封林虑侯。

奚蒧《史记》作奚容蒧〉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奚蒧,字子偕。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奚容蒧,字子晰。按《阙里志》:奚容蒧,卫人,字子晰。唐赠下邳伯,宋封济阳侯。

商泽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商泽,字子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泽,字子秀。
《阙里志》:商泽,鲁人。唐赠睢阳伯,宋封邹平侯。

任不齐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任不齐,字子选。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任不齐,字选。
《阙里志》:任不齐,楚人。唐赠任城伯,宋封当阳侯。

石处《史记》作后处〉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石处,字里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后处,字子里。
《阙里志》:后处,齐人。唐赠营丘伯,宋封胶东侯。

漆雕侈《史记》作漆雕哆〉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漆雕侈,字子敛。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漆雕哆,字子敛。
《阙里志》:漆雕哆,鲁人。唐赠武城伯,宋封濮阳侯。

漆雕从《史记》作漆雕徒父〉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漆雕从,字子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漆雕徒父。
《阙里志》:漆雕徒父,鲁人,字子文。唐赠须句伯,宋封高苑侯。

颜辛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辛,鲁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辛,字子柳。
《阙里志》:颜辛,鲁人。唐赠萧伯,宋封阳谷侯。

曹恤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曹恤,少孔子五十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曹恤,字子循。
《阙里志》曹恤,蔡人。唐赠须曹伯,宋封上蔡侯。

颜之仆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之仆,字子叔。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之仆,字叔。
《阙里志》:颜之仆,鲁人。唐赠萧伯,宋封宛句侯。

秦非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秦非,字子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秦非。〈郑元曰鲁人。〉
《阙里志》:秦非,唐赠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公夏守《史记》作公夏首〉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夏守,字子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夏首,字乘。
《阙里志》:公夏守,鲁人。唐赠亢父伯,宋封钜平侯。

颜相《史记》作颜祖〉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相,字子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祖,字襄。〈正义曰鲁人。〉《阙里志》:颜祖,宋人,字子襄。唐赠临邑伯,宋封富阳侯。

公坚定《家语》阙〉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坚定,字子中。
《阙里志》:公坚定,鲁人。唐赠新田伯,宋封梁父侯。

鄡单《家语》阙〉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鄡单,字子家。〈徐广曰:一云鄡善。钜鹿有鄡县,太原有邬县。〉
《阙里志》:鄡单,唐赠铜鞮伯,宋封聊城侯。

公西与《史记》作公西与如〉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公西与,字子上。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西舆如,字子上。
《阙里志》:公西舆,鲁人。唐赠重丘伯,宋封临胊侯。

薛邦《史记》阙〉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薛邦,字子从。
《阙里志》:薛邦,鲁人,字子徒。唐赠荥阳伯,宋封胊山侯。

颜何《家语》阙〉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何,字冉。
《阙里志》:颜何,鲁人,字子冉。唐赠开阳伯,宋封唐邑侯。

宰父黑《史记》作罕父黑〉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宰父黑,字子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罕父黑,字索子。
《阙里志》:罕父黑,鲁人,字子索。唐赠乘丘伯,宋封祈乡侯。

原桃《史记》作原亢籍〉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桃,字子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亢籍。
《阙里志》:原亢,鲁人。唐赠莱芜伯,宋封乐平侯。

勾井疆

《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勾井疆,字子疆。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句井疆。〈郑元曰卫人。〉
《阙里志》:句井疆,字子孟。唐赠淇阳伯,宋封滏阳侯。

左丘明

《阙里志》:左丘明,楚左史倚相之后也。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受经于夫子,为春秋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而辨理,或错经以合义。旧史贵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之要故也。又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于鲁,悼智伯之谋,无不备载,以为国语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春秋外传》,云宋封中都伯。

孟懿子

《阙里志》:孟懿子,名何忌,孟僖子之子,师事孔子。懿子问于孔子,曰:文王有疏,附奔走先,后禦侮,谓之四邻,夫子亦有四邻乎?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门人日益亲,是非疏附乎?自吾得赐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走乎?自吾得师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由恶言,不至于耳,是非禦侮乎?邾隐公既即位,将使大夫,因孟懿子问于孔子。定公元年,懿子会城成周猎得麑,使西秦巴持之,其母随而呼之西秦,巴不忍,而与其母,懿子怒逐之,居三日,复召为其子,傅曰:夫子不忍麑又岂忍吾子乎?哀公十四年八月,懿子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