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八十卷目录

 言语部纪事
 言语部杂录
 言语部外编

学行典第八十卷

言语部纪事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尔。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左传》:庄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僖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雠,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二十六年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九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文十五年三月,宋华耦来盟,其官皆从之,书曰:宋司马华孙贵之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请承命于亚旅,鲁人以为敏。
定十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朝祀丧戒,于是乎观,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国语》:阳处父如卫,反,过宁,舍于逆旅宁嬴氏。嬴谓其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乃今得之。举而从之,阳子道与之语,及山而还。其妻曰:子得所求而不从之,何其怀也。曰:吾见其貌而欲之,闻其言而恶之。夫貌,情之华也;言,貌之机也。身为情,成于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发之,合而后行,离则有衅。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若中不济,而外彊之,其卒将复,中外易矣。若外内类,而言反之,渎其信也。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机,历时而发之,胡其渎也。今阳子之情慧矣,以济盖也,且刚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吾惧未获其利而及其难,是故去之。期年,乃有贾季之难。
《韩诗外传》:传曰:孔子过康子,子张子夏从。孔子入坐。二子相与论,终日不决。子夏辞气甚隘,颜色甚变。子张曰:子亦闻夫子之议论邪。徐言訚訚,威仪翼翼,后言先默,得之推让,巍巍乎。荡荡乎。道有归矣。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笑嗌嗌,威仪固陋,辞气鄙俗,是以君子贱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堂溪公见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卮。堂溪公曰:白玉之卮美而君不以饮者,以其无当耶。君曰:然。堂溪公曰:为人主而漏泄其群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堂溪公每见而出,昭侯必独卧,惟恐梦言泄于妻妾。
《说苑·善说篇》: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比至楚,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唯唯,平原君归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留侯世家》: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以此属取天下,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故即相聚谋反耳。乃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于是封雍齿为什方侯。
《灌夫传》:灌夫行酒,武安不能满觞。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汉书·东方朔传》:朔射覆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朔,不能中,臣赐帛。朔射果中。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无毛,声謷謷,居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上问朔:何故诋之。对曰:臣非敢诋之,乃与为隐耳。舍人不服,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张释之传》: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尉不能对。啬夫代对甚悉。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绛侯、东阳侯称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
《后汉书·刘昆传》:光武二十二年,徵为光禄勋。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顾命书诸策。
《郑元传》:元不受朝服逃去后。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元,大会宾客,元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元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元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
《盖勋传》:河南尹朱隽为董卓陈军事。卓折隽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卓乃谢隽。
《蜀志·简雍传》:雍性简傲趺宕,在先王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来敏传》:敏为光禄大夫,坐过黜。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时孟光亦以枢机不慎,论议干时,然犹愈于敏,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于世。而敏荆楚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复起。后以敏为执慎将军,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
《秦宓传》:宓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于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于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魏志·管辂传注·辂别传》曰:琅琊太守单子春雅有材度,闻辂一黉之俊,欲得见,辂父即遣辂造之。大会宾客百馀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辂问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贵之姿,辂既年少,胆未坚刚,若欲相观,惧失精神,请先饮三升清酒,然后而言之。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独使饮之。酒尽之后,问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座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辂言:始读《诗》《论》《易本》,学问微浅,未能上引圣人之道,陈秦、汉之事,但欲论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子春言:此最难者,而卿以为易邪。于是唱大论之端,遂经于阴阳,文采葩流,枝叶横生,少引圣籍,多发天然。子春及众士互共攻劫,论难蜂起,而辂人人答对,言皆有馀。至日向暮,酒食不行。子春语众人曰:此年少盛有材气,听其言论,正似司马犬子游猎之赋,何其磊落雄壮,英神以茂,必能明天文地理变化之数,不徒有言也。于是发声徐州,号之神童。
诸葛原字景春,亦学士。好卜筮,数与辂共射覆,不能穷之。景春与辂有荣辱之分,因辂饯之,大有高谈之客。知人多闻其善卜、仰观,不知其有大异之才,于是先与辂共论圣人著作之源,又叙五帝、三王受命之符。辂解景春微旨,遂开张战地,示以不固,藏匿孤虚,以待来攻。景春奔北,军师摧衄,自言吾睹卿旌旗,城池已坏也。其欲战之士,于此鸣鼓角,举云梯,弓弩大起,牙旗雨集。然后登城曜威,门开受敌,上论五帝,如江如汉,下论三王,如翮如翰;其英者若春华之俱发,其攻者若秋风之落叶。听者眩惑,不达其义,言者收声,莫不心服,虽白起之坑赵卒,项羽之塞濉水,无以尚之。于时客皆欲面缚衔璧,求束手于军鼓之下。辂犹总干山立,未便许之。至明日,离别之际,然后有腹心始终一时海内俊士八九人矣。蔡元才在朋友中最有清才,在众人中言:本闻卿作狗,何意为龙。辂言:潜阳未变,非卿所知,焉有狗耳得闻龙声乎。景春言:今当远别,后者何期。且复共一射覆。辂占既皆中。景春大笑,卿为我论此卦意,纾我心怀。辂为开爻散理,分赋形象,言徵辞合,妙不可述。景春及众客莫不言听后论之美,胜于射覆之乐。景春与辂别,戒以二事,言:卿性乐酒,量虽温克,然不可保,宁当节之。卿有水镜之才,所见者妙,仰观虽神,祸如膏火,不可不慎。持卿才,游于云汉之閒,不忧不富贵也。辂言:酒不可极,才不可尽,吾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郭淮传》:淮为镇西长史。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
《世说补》: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吴志·薛综传》:综守谒者仆射。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句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国,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
《诸葛恪传》:恪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恪别传》曰:权尝飨蜀使费袆,先逆敕群臣:使至,伏食勿起。袆至,权为辍食,而群下不起。袆嘲之曰:凤凰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恪答曰:爰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袆停食饼,索笔作麦赋,恪亦请笔作磨赋,咸称善焉。权尝问恪:卿何以自娱,而更肥泽。恪对曰:臣闻富润屋,德润身,臣非敢自娱,修己而已。又问:卿何如滕引。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引,回筹转策,引不如臣。恪尝献权马,先其耳。范慎时在坐,嘲恪曰:马虽大畜,禀气于天,今残其耳,岂不伤仁。恪答曰:母之于女,恩爱至矣,穿耳附珠,何伤于仁。太子尝嘲恪:诸葛元逊可食马矢。恪曰:愿太子食鸡卵。权曰:人令卿食马矢,卿使人食鸡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权大笑。
《江表传》曰: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鸟名白头翁者,试使恪复求白头母。恪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试使辅吴复求鹦父。昭不能答,坐中皆欢笑。
《孙皓传注》:吴平后,晋侍中庾峻等问皓侍中李仁曰:闻吴主披人面,刖人足,有诸乎。仁曰:以告者过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盖此事也,若信有之,亦不足怪。昔唐、虞五刑,三代七辟,肉刑之制,未为酷虐。皓为一国之主,秉杀生之柄,罪人陷法,加之以惩,何足多罪。夫受尧诛者不能无怨,受桀赏者不能无慕,此人情也。又问曰:云归命侯乃恶人横睛逆视,皆凿其眼,有诸乎。仁曰:亦无此事,传之者谬耳。《曲礼》曰视天子由袷以下,视诸侯由颐以下,视大夫由衡,视士则平面,得游目五步之内;视上于衡则傲,下于带则忧,旁则邪。以礼视瞻,高下不可不慎,况人君乎哉。视人君相迕,是乃礼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正使有之,将有何失。凡仁所答,峻等皆善之。
《英雄记钞》:孔胄,字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晋书·王祥传》:祥族孙戎叹曰:太保在正始,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致清达,将非以德掩其言乎。《李密传》:密以洗马徵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大雅;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羊祜传》:祜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峻辩。祜不然之,衍拂衣而起。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
《裴秀传》:秀子頠。乐广尝与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秀从弟楷。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真。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弟绰。绰子遐,善言元理,音辞清畅,泠然若琴瑟。尝与河南郭象谈论,一坐嗟服。
《卫瓘传》:瓘孙玠。大将军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雅重玠,相见欣然,言语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玉浑传》:浑子济。尚常山公主。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婿之故,咸谓才能致之。
《王戎传》:戎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朝贤尝上已禊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閒,超然元著。
戎从弟衍。妙善元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乐广传》:广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阮籍传》:籍从子咸,咸子瞻。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阮修传》:修字宣子。王衍当时谈宗。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亹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胡母辅之传》:辅之字彦国。与王澄、王敦、庾敱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澄尝与人书曰: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郭象传》:象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挚虞传》: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纭然于世云。
《陆机传》:机弟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
《王济传》:济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帝又尝与济奕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孙楚传》: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楚子纂,纂子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吾彦传》:彦为吴建平太守。时王浚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剋,乃退舍礼之。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薛莹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莹对曰: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其后帝又问彦,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周处传》:处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馀,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潘京传》:京弱冠,郡辟主簿,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裔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遂得全完,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于是名焉。为州所辟,因谒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剌史戏京曰:辟士为不孝耶。京举版答曰:今为忠臣,不得复为孝子。其机辩皆此类。后太庙立,州郡皆遣使贺,京白太守曰:夫太庙立,移神主,应问讯,不应贺。遂遣京作文,使诣京师,以为永式。京仍举秀才,到洛。尚书令乐广,京州人也,共谈累日,深叹其才,谓京曰: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京感其言,遂勤学不倦。时武陵太守戴昌亦善谈论,与京共谈,京假借之,昌以为不如己,笑而遣之,令过其子若思,京方极其言论。昌窃听之,乃叹服曰:才不可假。遂父子俱屈焉。
《祖逖传》:逖兄纳问梅陶曰:君乡里立月旦评,何如。陶曰:善褒恶贬,则佳法也。纳曰:未益。时王隐在坐,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隐曰:易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称家者岂不是官。必须积久,善恶乃著,公私何异。古人有言,贞良而亡,先人之殃;酷烈而存,先人之勋。累世乃著,岂但一月。若必月旦,则颜回食埃,不免贪污;盗蹠引少,则为清廉。朝种暮穫,善恶未定矣。时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纳辄困之,因曰: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陶、雅并称有神锥,不可得槌。纳曰:假有神锥,必有神槌。雅无以对。《刘惔传》:桓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三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张凭传》:凭祖镇,苍梧太守。凭年数岁,镇谓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儿。凭曰:阿翁岂宜以子戏父耶。及长,有志气,为乡闾所称。举孝廉,负其才,自谓必参时彦。初,欲诣惔,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既至,惔处之下坐,神意不接,凭欲自发而无端。会王濛就惔清言,有所不通,凭于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惔延之上坐,清言弥日,留宿至旦遣之。凭既还船,须臾,惔遣传教觅张孝廉船,便召与同载,遂言之于简文帝。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
《殷浩传》: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元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谢安传》:安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安又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耶。
《王献之传》:献之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孙盛传》:盛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殷仲堪传》: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咨议参军、晋陵太守、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
《桓冲传》:冲性俭素。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冲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复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冲笑而服之。
《郗超传》: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风流胜贵,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而遁常重超,以为一时之俊,甚相知赏。《顾悦之传》:悦之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简文悦其对。
《顾恺之传》:恺之为殷仲堪参军。桓元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先曰:火烧平原无遗燎。元曰:白布缠头树旒旐。仲堪曰:投鱼深泉放飞鸟。复作危语。元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仲堪曰:百岁老翁攀枯枝。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仲堪眇目,惊曰:此太逼人。
《苻坚载记》:王猛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世说旧注》:邓灿晋纪曰:周伯仁,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书·王惠传》:惠幼而夷简,为叔父司徒谧所知。恬静不交游,未尝有杂事。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閒发,惠时相酬应,言清理远,瞻等惭而退。
《郑鲜之传》:鲜之历御史中丞,尽心高祖。高祖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高祖或有时惭恧,变色动容,既而谓人曰: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多见宽容,唯郑不尔,独能尽人之意,甚以此感之。时人谓为格佞。
《袁湛传》:湛弟豹善言雅俗,每商较古今,兼以诵咏,听者忘疲。
《南齐书·刘绘传》:绘父勔,宋末权贵,门多人客,使绘与之共语,应接流畅。勔喜曰:汝后束带立朝,可与宾客言矣。时张融、周颙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颙辞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刘绘贴宅,别开一门。言在二家之中也。后北虏使来,绘以辞辩,敕接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周颙传》:颙音辞辨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汎涉百家,长于佛理。每宾友会同,颙虚席晤语,辞韵如流,听者忘倦。兼善《老》《易》,与张融相遇,辄以元言相滞,弥日不解。
《王融传》:上以融才辩,十一年,使兼主客,接魏使房景高、宋弁。弁见融年少,问主客年几。融曰:五十之年,久踰其半。因问:在朝闻主客作《曲水诗序》。景高又云:在北闻主客此制,胜于颜延年,实愿一见。融乃示之。后日,宋弁于瑶池堂谓融曰:昔观相如《封禅》,以知汉武之德;今览王生《诗序》,用见齐主之盛。融曰:皇家盛明,岂直比踪汉武。更惭鄙制,无以远匹相如。上以魏献马不称,使融问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主所献良马,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孚。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宋弁曰:不容虚伪之名,当是不习土地。融曰:周穆马迹遍于天下,若骐骥之性,因地而迁,则造父之策,有时而踬。弁曰:王主客何为勤勤于千里。融曰:卿国既异其优劣,聊复相访。若千里日至,圣上当驾鼓车。弁曰:向意既须,必不能驾鼓车也。融曰:买死马之骨,亦郭隗之故。弁不能答。
《梁书·周舍传》:舍,字升逸,汝南安成人,晋左光禄大夫顗之八世孙也。父颙,齐中书侍郎,有名于时。舍幼聪颖,颙异之,临卒谓曰:汝不患不富贵,但当持之以道德。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辨。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舍素辩给,与凡人汎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
《王份传》:份领步兵校尉、兼起部尚书。高祖尝于宴席问群臣曰:朕为有为无。份对曰:陛下应万物为有,体至理为无。高祖称善。
《范缜传》:缜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曰口辩。
《何远传》:远口不言荣辱,士类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陈书·颜晃传》:晃少孤贫,好学,有辞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记室参军。时东宫学士庾信尝使于府中,王使晃接对,信轻其尚少,曰:此府兼记室几人。晃答曰:犹当少于宫中学士。当时以为善对。
《南史·胡谐之传》:谐之为骁骑将军。上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帝大笑,遍向朝臣说之。《魏书·杨播传》:播弟椿,椿子昱除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初,尚书令王肃除扬州剌史,出顿于洛阳东亭,朝贵毕集,诏令诸王送别,昱伯父播同在饯席。酒酣之后,广阳王嘉、北海王详等与播论议竞理,播不为之屈。北海顾谓昱曰:尊伯性刚,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昱前对曰: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污则从其污;伯父刚则不吐,柔亦不茹。一坐叹其能言。肃曰:非此郎,何得申二父之美也。
《崔浩传》:太宗与浩论近世人物。太宗大悦,语至中夜,赐浩御缥醪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曰:朕味卿言,若此盐酒,故与卿同其旨也。
《崔挺传》:挺子孝芬博文口辩,善谈论,爱好后进,终日忻然,商确古今,閒以嘲谑,听者忘疲。
《高闾传》:闾彊果,敢直谏。其在私室,言裁闻耳,及于朝廷广众之中,则谈论锋起,人莫能敌。高祖以其文雅之美,每优礼之。
《北齐书·卢文伟传》:文伟子询祖,袭祖爵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自负其才,内怀郁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杨愔。愔曰:故旧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处分。询祖厉声曰:是谁之咎。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其略曰:板则紫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閒于荆棘。邢邵曾戏曰:卿少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对曰:询祖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甚重其敏赡。《王昕传》: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邢卲后见世宗,说此言以为笑乐。昕闻之,故诣卲曰:卿不识造化。还谓人曰:子才应死,我骂之极深。
《陆法和传》: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雄辩无敌,然犹带蛮音。
《隋书·贺若弼传》: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剌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李密传》:密遣徐世绩守仓城,化及攻之,不能下。密与化及隔水而语,密数之化及默然,俯视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耶。《中说·王道篇》:子在长安,杨素苏夔李德林皆请见,子与之言归而有忧色,门人问子,子曰:素与吾言,终日言政而不及化夔,与吾言终日言声而不及雅德林,与吾言终日言文而不及理。门人曰:然则,何忧。子曰:非尔所知也,二三子皆朝之预议者,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从何而兴乎。吾所以忧也,门人退,子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焉。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三不语,恭恭若不足鼎出,谓门人曰:夫子得志于朝廷,有不言之化,不杀之严矣。《唐书·魏徵传》:王世充攻洛口,徵见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壁,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儒常语耳。徵不谢去。
《狄仁杰传》:仁杰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语,何暇偶俗吏语耶。
《郑注传》:注,绛州翼城人。世微贱,以方伎游江湖閒。元和末,至襄阳,依节度使李愬。为愬煮黄金饵之,寖亲遇,署衙推,从至徐州,稍参处军政。注多艺,诡谲阴狡,亿探人廋隐,辄中所欲。为愬筹事,未尝不用,挟邪市权,举军患之。监军王守澄白愬,愬曰:然彼奇士也,将军试与语。守澄始拒不纳,既坐,机辩横生,钩得其意,守澄大惊,引至后堂,语终夕,恨相见晚。谢愬曰:诚如公言。即署巡官。守澄入总枢密,与俱至京师,厚加赡恤。
《李固言传》:固言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韦思谦传》:思谦擢监察御史。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思谦劾之,罢为同州刺史。及复相,出思谦清水令。或吊之,答曰:吾狷直,触机辄发,暇恤身乎。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录录保妻子耶。
《开元天宝遗事》:燕公说:有宰辅之才而多诡诈,复贪财贿时亦多之,亦污之。每中书议事及众僚巡厅,或有所忤立便叱骂为众所嫌,故朝彦相谓曰:张公之言,毒于极刑,好面辱人也。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山堂肆考李白与人谈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閒,时号《粲花论》《五代史·孙晟传》: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李昪尤爱之,引为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
《李业传》:隐帝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而帝方与业等狎昵,多为廋语相诮戏。
《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宋史·刘昌言传》:昌言,泉州南安人。为广南安抚使。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普疾,属昌言后事。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经理其家事。太宗以为忠于所举,拜起居郎,赐金紫、钱五十万。连对三日,皆至日旰。昌言捷给诙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太宗谓宰相曰: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迁工部郎中,踰月,守本官,充枢密直学士。二十八日,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太宗曰:惟朕能晓之。
《潘良贵传》: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
《吴璘传》:撒离喝渡河入长安,趋凤翔,陜右远近震恐。时召诸将议,参谋孙渥谓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厉声折之曰:懦语沮军,可斩也。
《程颐传》:颐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吕陶传》:陶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签书判官每,暇日促膝晤语,告以立朝事君大节。
《名臣言行录》:李沆在相位,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閒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有司皆见之矣。若邦国大事。荐绅中如李宗谔等,皆时之英秀,与之谈,犹不能启发吾意。自馀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措,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曲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画墁录》:嘉祐治平閒,有中官杜浙者好与举子同游学文谈不悉是非,然居扬州,凡答亲旧书,若此事甚大,必曰:兹务孔洪如此甚多,苏子瞻过维扬。苏子容为守,杜在座,子容少怠,杜遽曰:相公何故,溘然其后。子瞻与同会问典客曰:为谁。对曰:杜供奉子。瞻曰:今日直不敢睡,直是怕那溘然。
《闻见后录》:予见司马公亲书一帖,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晁氏客语》:伊川谓明道曰:吾兄弟近日说话太多。明道曰:使见吕晦叔则不得不少,见司马君实则不得不多。
《老学庵笔记》:曾子宣丞相尝排蔡京于钦,圣太后帘前太后不以为然,曾公论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盖禁中语,欲遣之使退。则曰:耐辛苦。
赵正夫丞相薨车驾临幸,夫人郭氏哭拜,请恩泽者三事其一乃乞,于谥中带一正字馀二事,皆即许可。惟赐谥事独曰:待理会平时徽庙,凡言待理会者,皆不许之词也,正夫遂谥清宪。
《挥麈后录》:靖康中,有解习者,东州人。为郎于朝,未尝与人接谈。敌骑南寇,择西北帅守,时相以其谨厚不泄,谓沈重有谋,遂除直龙图,知河中府。习别时相云:某实以讷于言,故寻常不敢妄措辞于朝列。今一旦付委也如此,习之一死固不足惜,窃恐朝廷以此择人,庙谋误矣。解竟没于难。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习乃以钳口丧躯,昔所未闻也。
《挥麈馀话》:马子约负才自任,好面折人,人敬惮之。建炎中,吕元直作相,子约求郡,元直拒之,徐云:有英州见阙,公可往否。子约曰:领钧旨。待先去为相公盖一宅子奉候。
《三朝野史》:理宗祀明堂,徐清叟为执,绥官玉音问曰:猫儿捕鼠,如何。清叟急机答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应对虽捷然,理宗本命属鼠,一时答问不觉,触突天听,理宗度量恢宏亦不之咎。
《金史·高桢传》: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馀恨。
《元史·许国祯传》:国祯子扆,除礼部尚书。每外国使至,必命与之语,辞理明辨,莫不倾服。
《张翥传》: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一座尽倾。《安童传》:世祖执阿里不哥党千馀,将置之法,安童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此老成语。由是重之。类林元明善,尝副一蒙古大臣出使,交趾濒还国王赆以兼金蒙古受之,明善独不受,国王曰:彼使臣已受矣,公何独固辞。明善曰:彼所以受者,安小国之心,我所以不受者,全大国之体,国王叹服。
《见闻录》:辛巳,武宗晏驾肃庙入继,大统方在冲年,登极之日御龙袍颇长,上俛视不已,大学士杨廷和奏云,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圣情甚悦。

言语部杂录

《礼记·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关尹子·三极篇》: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圣人之言亦然,言有无之弊,又言非有非无之弊,又言去非有非无之弊,言之如引锯然,惟善圣者不留一言。
《九药篇》:事有在事,言有理道,无在道言,无理知,言无理则言,言皆道不知言无理,虽执至言为梗为翳。圣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聋,圣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圣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色,惟瘖则不音,言不闻声者不闻道,不闻事,不闻我不见色者不见道,不见事,不见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庄子·齐物论》: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
《则阳篇》: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寓言篇》: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国策》:燕王谓苏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苏代对曰:周地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美。然而周之俗,不自为娶妻。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敝而不售。顺而无败,售而不敝者,唯媒而已矣。且事非权不立,非势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曰: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至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失时也。《荀子·修身篇》:易言曰诞。
《不苟篇》:君子言辩而不辞。
君子辩而不争。
《韩非子·难二篇》: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谓之窕言。辩,在言者;说,在听者:言非听者也。则辩非说者也。所谓不度于义,非谓听者,必谓所听也。听者,非小人,则君子也。小人无义,必不能度之义也;君子度之义,必不肯说也。
《韩诗外传》: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法言·君子篇》:或问:圣人之言,炳若丹青,有诸。曰:吁。是何言欤。丹青初则炳,久则渝。渝乎哉。
《抱朴子·嘉遁篇》:切论则秋霜春肃温,辞则冰条吐葩,并默则子贡与喑者同口。
《广譬篇》:奔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玷,故博其施者,未若防其微,勤其求者不如寡其辞。《中说·问易篇》:子曰:多言德之贼也。
《魏相篇》:魏徵问君子之辩,子曰:君子奚,辩而有时乎。为辩不得已也,其犹兵乎。董常闻之曰:君子有不言之辩,不杀之兵亦时乎。子曰:诚哉。不知时无以为君子。
《关朗篇》:子曰:祸莫大于多言。
《无能子·圣过篇》:夫自鸟兽迨乎。蠢蠕者号鸣,啅噪皆有其音,安知其族类之中,非语言耶,人以不喻其音而谓其不能言,又安知乎,鸟兽不喻,人言亦谓人不能语言耶,则其号鸣,啅噪之音必语言耳,又何可谓之不能语言耶,智虑语言人与虫一也,所以异者形质尔。
《墐户录》:晋世不惟士人语,清标元致而释子辈语亦复可听,薛道衡称则公之文曰:屡发新彩英,英独照。惠帝闻梵呗曰:亹亹溜滴似㐲流之。吐波又曰:却转弄响飞扬长,引声发喉中唇口不动。又曰: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清举文句则如端夏,多隙无事,忽景又云,依义莫依语。又曰:笼餐讵贵钓饵。难尝又云:沙漠织寒长风负雪。又云:庄衿老带弹沐斜埃,又早帐风首春席云阿。又云:虽泪至之,有端固忧来之,无兆使入世说固不能辨也。
《读书镜》:韩持国知颍州时,彦以状元及第判州事,每称状元持国。怒曰:状元无官耶。自是改呼,佥判彦终身衔之马,涓亦以状元及第,判秦州亦呼状元,秦帅目晋伯曰:状元者及第未除也。既为判官则勿称之,矣涓愧谢之,予尝举此以问客曰:二事绝类而一衔之一谢之何与。客曰:人品不同耳。予曰:固然持国厉声而叱之,故其人多怨。晋伯平心以道之,故其人多悦,程子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此之谓也。
《读书笔记》:人之言也,其犹钟乎,大扣则大应,微扣则微应,如不扣而应扣而不应也,者人必怪之。
《晁氏客语》:狄仁杰一言而全人之社稷,颖考叔一言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
懒真子仆尝与陈子真查仲本论,将毋同仲本曰:此极易,解谓言至无处,皆同也。子真曰:不然。晋人谓将为初,初无同处言各异也,仆曰:请以唐时一事證之。霍王元轨与处士,刘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平曰:王无所长。问者不解,平曰:人有所短则见所长,盖阮瞻之意以谓,有同则有异,今初无同,何况于异乎。此言为最妙,故当时谓之三语,掾二子皆肯之。偃曝谈馀邓州,西有谷城,城门石人刊其腹,云磨兜鞭慎莫言,李敢立又揭三字于座,隅曰:摩兜坚宋学士续之以箴。亦曰:摩兜坚摩字与磨,字义不同坚,与鞭韵不同不知谁为正。
《芥隐笔记》:东坡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閒有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以问,苏出何书。答曰:想当然耳,此语苏盖宗,曹孟德问孔北海,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出何。典答曰:以今准古想当然耳,一时猝应亦有据依。
田閒书言非也,不言非也,当言而言则其言顺,不当言而言则其言暴,不见钟鼓乎,扣之则鸣,不扣而自鸣者,人莫不以为异也。
壁疏易曰:吉人之辞寡,我看孔子,但说到言,说一节上无一字,不教人谨慎,南容三复,白圭便以兄子妻之至,系节爻之。辞则曰:乱之所生也,言语以为阶,盖以危言动人矣。古今人以言语败事者多多,少少戒之又戒谨之,又谨可不加意,前辈云:觉人诈不形于言最有味,夫觉人之诈尚且不言,此外又岂有敢言者乎。老子曰: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营营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尊生矣。
《读书镜》:谢上蔡云: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今之士大夫真能言之,鹦鹉也。朱晦翁曰:今之秀才直会说,廉说义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此即能言鹦鹉也,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鸾鷟,唯恐其不在灵,囿閒不亦异乎,虽然鹦鹉可也,谗言烦兴交乱四国,哓哓为百舌鸟则不可也。
《丹铅总录》:默则立象,语则成爻,爻象者语默之,检也。

言语部外编

《左传》:昭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祈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僣而无徵,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
《初学记》: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见二白鹤于桥下,语曰:今兹寒不减尧年,于是飞去。
《后汉书·南蛮传》:哀牢𡗝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尝捕鱼,触沈木若有感,十月,产子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魏志·管辂传》:辂至安德令刘长仁家,有鸣鹊来在阁屋上,其声甚急。辂曰:鹊言东北有妇昨杀夫,牵引西家人夫离娄,候不过日在虞渊之际,告者至矣。到时,果有东北同伍民来告邻妇手杀其夫,诈言西家人与夫有嫌,来杀我婿。
《晋书·陆机传》:机弟云,尝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趋之。至一冢,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王弼冢。云本无元学,自此谈老殊进。《世说补》:宋处宗窗閒鸡,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有元致,因此功业大进。
《三十国春秋》: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后果为媒。
《异闻录》:白龟年于嵩山东岩下,遇李白授一轴素书。曰:读此可辨九天禽语,九地兽言。龟年一日过潞州,一雀啾唧过太守庭,太守曰:彼何言。龟年曰:言城西民家有果可食,验之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