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九十九卷目录
杂著部汇考一
汉魏丛书〈明屠隆序〉
后汉应劭风俗通义〈自序〉
班固白虎通德论〈元张楷序〉
马融忠经〈自序〉
朱仲相贝经〈纬略〉
魏刘劭人物志〈阮逸序〉
晋张华博物志〈自序〉
张华禽经〈宋王懋序〉
宋刘峻世说新语注〈宋黄伯思跋〉
刘敬叔异苑〈胡震亨题辞〉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自序〉
刘协文心雕龙〈明余诲序〉
钟嵘诗品〈自序 明毛晋跋〉
北齐颜之推家训〈明颜志邦序〉
北周王褒象经〈自序〉
唐宋丛书〈钟人杰序〉
韩鄂岁华纪丽〈自跋〉
段成式酉阳杂俎〈自序〉
陆龟蒙笠泽丛书〈自序〉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自序〉
司空图诗品〈毛晋跋〉
李石续博物志〈自序〉
全唐诗话〈原序〉
蜀杜光庭录异记〈自序〉
宋徐铉稽神录〈原序〉
欧阳修六一诗话〈毛晋跋〉
陈师道后山诗话〈毛晋跋〉
周紫芝竹坡诗话〈毛晋跋〉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毛晋跋〉
严羽沧浪诗话〈毛晋跋〉
许顗彦周诗话〈毛晋跋〉
司马光续诗话〈毛晋跋〉
刘攽中山诗话〈毛晋跋〉
叶少蕴石林诗话〈毛晋跋〉
吕本中紫薇诗话〈毛晋跋〉
沈括梦溪笔谈〈自序〉
洪遵泉志〈自序〉
杜绾云林石谱〈孔传序〉
王应麟汉制考〈自序〉
张邦基墨庄漫录〈自序〉
荆溪吴氏林下偶谈〈明郁嘉庆跋〉
龚氏芥隐笔记〈刘董跋〉
王楙野客丛书〈自序 明张炳序〉
姚宽西溪丛语〈毛晋跋〉
叶少蕴避暑录话〈毛晋跋〉
林逋省心录〈明许相卿序〉
释惠洪冷斋夜话〈毛晋跋〉
释晓莹罗湖野录〈自序〉
元吾丘衍学古编〈自序〉
明蜀刻政训〈原序〉
王达笔畴〈自序〉
刘元卿贤弈〈自序〉
郑瑗井观琐言〈自序〉
陆树声病榻寤言〈自序〉
陆树声长水日抄〈自序〉
陆树声耄馀杂识〈自序〉
陆树声清暑笔谈〈自序〉
敖英慎言集训〈陈辅跋〉
紫陌憨头陀长松茹退〈自序〉
李豫亨三事愬真〈自序〉
屠隆娑罗馆清言〈自序〉
王世贞觚不觚录〈自序〉
太室山人归有园麈谈〈汉陂外史跋〉
李鼎偶谈〈自序〉
袁宏道觞政〈自引〉
田艺蘅煮泉小品〈赵观序〉
赵台鼎脉望〈曹代萧序〉
陈继儒读书镜〈范应官序〉
陈继儒销夏部〈自序〉
陈继儒群碎录〈自序〉
陈继儒偃曝馀谈〈自序〉
陈继儒枕谭〈自序〉
陈继儒岩栖幽事〈自序〉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自序〉
陈继儒虎荟〈黄廷凤跋〉
杂著部汇考二
汉魏丛书〈经翼 别史 子馀 载籍〉
杂著部汇考三 唐宋丛书〈经翼 别史 子馀 载籍〉
汉魏丛书〈明屠隆序〉
后汉应劭风俗通义〈自序〉
班固白虎通德论〈元张楷序〉
马融忠经〈自序〉
朱仲相贝经〈纬略〉
魏刘劭人物志〈阮逸序〉
晋张华博物志〈自序〉
张华禽经〈宋王懋序〉
宋刘峻世说新语注〈宋黄伯思跋〉
刘敬叔异苑〈胡震亨题辞〉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自序〉
刘协文心雕龙〈明余诲序〉
钟嵘诗品〈自序 明毛晋跋〉
北齐颜之推家训〈明颜志邦序〉
北周王褒象经〈自序〉
唐宋丛书〈钟人杰序〉
韩鄂岁华纪丽〈自跋〉
段成式酉阳杂俎〈自序〉
陆龟蒙笠泽丛书〈自序〉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自序〉
司空图诗品〈毛晋跋〉
李石续博物志〈自序〉
全唐诗话〈原序〉
蜀杜光庭录异记〈自序〉
宋徐铉稽神录〈原序〉
欧阳修六一诗话〈毛晋跋〉
陈师道后山诗话〈毛晋跋〉
周紫芝竹坡诗话〈毛晋跋〉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毛晋跋〉
严羽沧浪诗话〈毛晋跋〉
许顗彦周诗话〈毛晋跋〉
司马光续诗话〈毛晋跋〉
刘攽中山诗话〈毛晋跋〉
叶少蕴石林诗话〈毛晋跋〉
吕本中紫薇诗话〈毛晋跋〉
沈括梦溪笔谈〈自序〉
洪遵泉志〈自序〉
杜绾云林石谱〈孔传序〉
王应麟汉制考〈自序〉
张邦基墨庄漫录〈自序〉
荆溪吴氏林下偶谈〈明郁嘉庆跋〉
龚氏芥隐笔记〈刘董跋〉
王楙野客丛书〈自序 明张炳序〉
姚宽西溪丛语〈毛晋跋〉
叶少蕴避暑录话〈毛晋跋〉
林逋省心录〈明许相卿序〉
释惠洪冷斋夜话〈毛晋跋〉
释晓莹罗湖野录〈自序〉
元吾丘衍学古编〈自序〉
明蜀刻政训〈原序〉
王达笔畴〈自序〉
刘元卿贤弈〈自序〉
郑瑗井观琐言〈自序〉
陆树声病榻寤言〈自序〉
陆树声长水日抄〈自序〉
陆树声耄馀杂识〈自序〉
陆树声清暑笔谈〈自序〉
敖英慎言集训〈陈辅跋〉
紫陌憨头陀长松茹退〈自序〉
李豫亨三事愬真〈自序〉
屠隆娑罗馆清言〈自序〉
王世贞觚不觚录〈自序〉
太室山人归有园麈谈〈汉陂外史跋〉
李鼎偶谈〈自序〉
袁宏道觞政〈自引〉
田艺蘅煮泉小品〈赵观序〉
赵台鼎脉望〈曹代萧序〉
陈继儒读书镜〈范应官序〉
陈继儒销夏部〈自序〉
陈继儒群碎录〈自序〉
陈继儒偃曝馀谈〈自序〉
陈继儒枕谭〈自序〉
陈继儒岩栖幽事〈自序〉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自序〉
陈继儒虎荟〈黄廷凤跋〉
杂著部汇考二
汉魏丛书〈经翼 别史 子馀 载籍〉
杂著部汇考三 唐宋丛书〈经翼 别史 子馀 载籍〉
经籍典第四百九十九卷
杂著部汇考一〈按经籍典每部各有编年惟杂著部不用编年〉
汉魏丛书
卷按《明屠隆序》:夫亡用之用,莫大于文;雕虫鞶帨达者,往往薄之圣哲。脩道德,明仁义,则安事文豪杰;程功令,树鸿钜,则安事文贞士。矫风节,标独行,则安事文有道;葆真元,养性灵,则安事文。文于数者咸亡,当而数者,非文则湮,弗传何以明之,剖判以前炜晔卓瑰悬诸,日月同敝,天壤者何算?独以劫灰之后载籍不存,故无从考镜。洪荒太古以来,文字一经秦火帝皇神圣功德,率寥寥无闻,万祀惜之,张茂先博物志,为晋武划削瑰事异物,罕有存者。《越绝书》极奇玮,存其文,不自著其姓,名至今不知其谁作。披裘公之行,高于秋旻,传失载其为何氏子。道家称有道,若肩吾禺强录图务,成中黄九气徒记其姓名,不详其道术,千载而下,莫窥其性灵韫抱若,何其所为千里同堂,万古旦暮,而罔磨灭者,则文字之功绝伟也。文与气运遰升降,扬子云谓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旨哉言之三代,以还秦文,最朴西汉庄而简古,东汉典而差赡,犹不失朴意。至魏而始,加以藻缋,遂斲削二京,蓓蕾六代,是关气运升降之一机也。姑以一人之身之文,论羲农太古,其文则隐周孔神圣,其文则径颜曾温。温其文粹美子舆岩岩其文,高峻庄列,超旷其文,洸洋灵均忠愤,其文凄怨,左氏博赡其文,华菀靖节,澄澹其文冲质。潘陆浓至其文华艳本乎心灵发乎,辞采以此论世气,运升则文升,气运降则文降,若形影声响,弗能越矣。汉高长者,萧曹以清净相之,继以文景醇穆,故其文朴,光武英明,政体详密,明帝嗣服,益以操综,故其文赡曹氏父子,横槊程赋,开局延士,东阿擅藻,七子扬葩,风气日漓,文章渐靡势,则使然,故曰汉魏之文,气运升降之一机也。纂丛书者,得无意乎?然汉以前间收秦,明汉有秦之遗风也。魏以后,间收六朝,明魏为六朝之滥觞也。达者悟此,则不惟徵文,亦可考世文恶可薄哉!文而可薄,则何取文周孔子之作经经,独非文耶?即释氏一切空诸所有,而犹有十二部藏文之不可已也。如是顾夫不可溺也,饮食以尊生,溺则伤生,声容以养耳目,溺则害耳目。文字以陶性灵,溺则损性灵。六经二藏弗溺者也,诸子百氏溺者也,终日默而未尝默终日,言而未尝言,执元德于心,而或托之文以写之,非神圣者畴能然乎。
后汉应劭风俗通义十卷
按《劭自序》:昔仲尼没,而微言阙;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重遭战国,约从连横,好恶殊心,真伪纷争,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并以诸子百家之言,
纷然散乱,莫知所从。汉兴,儒者竞复比谊,会意为之章句,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辞弥以驰远,缀文之士,杂袭龙鳞,训注说难,转相凌高,积如丘山,可谓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知方以类聚,凡一十卷,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风者,天气有寒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圣人作而均齐之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尚书》:天子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传》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由是言之,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馀言,林闾翁儒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弘丽也。张竦以为县诸日月不刊之书,予实顽闇,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顾惟述作之功,故聊光启之耳。昔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最难最易,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故易。今俗虽云浮浅,然贤愚所共,咨论有似犬马,其为难矣。并综事宜于今者,孔子称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俾,诸明哲幸详览焉,汉泰山太守南顿应劭撰。
班固白虎通德论四卷
按《元张楷序》:《白虎通》之为书,其来尚矣。群书中多见其引用,然不知出于何代谁氏之手。考之,载籍始于汉建初,中淳于恭作,白虎奏议。又《班固传》作《白虎通
德论》,唐《艺文志》亦载班固等《白虎通义》六卷,此其所自欤。平生欲见其完书,未之得也。余分水监历常之无锡有郡之耆儒李显翁晦识,余于官舍,翌日携是帙,来且云州守刘公家藏旧本。公名世常,字平父,乃大元开国之初行省公之子,鲁斋许左辖之高弟,收书不啻万卷,其经史子集士夫之家,亦或互有,惟此帙世所罕见,郡之博士与二三子请归之于学,将镂板以广其传,守慨然许之。今募匠矣,求余识于卷首,余谓是书韬晦于世,何止数百岁而已。一旦显于是邦,殆亦有数而然耶?以郡守之博古,广文暨诸生之好事,俱可嘉尚,于是乎,书大德九年四月旦日东平克斋张楷序。
马融忠经一卷
按《融自序》:忠经者,盖出于孝经也。仲尼说孝者,所以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之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分,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
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说,作忠经焉。今皇上含庖轩之姿,韫勋华之,德弼贤俾,能无远,不举忠之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此经,庶少补,虽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焉。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高卑,以章目引诗书,以明纲吾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者,变易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著为十有八章,所以洪其至公,勉其至诚信,本为政之大体,陈事君之要道,始于立德终于成功,此忠经之义也,谨序。
朱仲相贝经一卷
按《纬略》:师旷有《禽经》,浮丘公有《鹤经》。虽相畜,亦有《牛经》、《马经》、《狗经》,下至虫鱼,有《龟经》、《鱼经》,唯朱仲所传《贝经》怪奇特甚,朱仲受经于琴高云。魏刘劭人物志三卷按《晋阮逸序》:人性为之原,而情者性之流也。性发于内,情导于外,而形色随之,故邪正态度变露莫状溷,而莫睹其真也。惟至哲为能,以材观情,索性寻流,照
原而善恶之迹,判矣。圣人没诸子之言,性者。各胶一见,以倡惑于后,是俾驰辨斗异者,得肆其说,蔓衍天下,故学者莫要其归,而天理几乎息矣。予好阅古书,于史部中得刘劭《人物志》十二篇,极数万言,其述性品之上下,材质之兼,偏研幽摘,微一贯于道,若度之长短,权之轻重,无铢发蔽也。大扺考诸行事,而约人于中庸之域,诚一家之善志也。由魏至宋,历数百载,其用尚晦而鲜有知者,吁可惜哉!矧虫篆浅,技无益于教者,犹刊镂以行于世,是书也。博而畅辨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其效不为小矣。予安得不序而传之媲?夫良金美玉籯椟,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晋阮逸撰。
晋张华博物志十卷
按《华自序》:予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徵诸国,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
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博物之十一览而鉴焉。
张华禽经一卷
按《宋王懋补禽经序》:章茂深尝得其妇翁石林所书《贺新郎词》,首曰:睡起啼莺语。章疑其误,颇诘之。石林曰:老夫尝得之矣,流莺不解语,啼莺解语,见《禽经》。余
因求之《禽经》,止一卷,不载所著人名,自汉七略,《隋经籍志》、《唐艺文志》、本朝《崇文书》,亦皆不载。观其洞究物理,殆非常人所为,观埤雅及诸书,述《禽经》所载,而今《禽经》无之,尚数十条,如鹤以怨望鸱,以贪顾鸡,以嗔视鸭,以怒睨雀,以猜惧燕,以狂䀪莺,以喜啭乌,以悲啼鸢,以饥鸣鹤,以洁唳枭,以凶叫鸱,以愁啸鹅,来则蜮沉鵙鸣,则蚓结鹊俯鸣,则阴仰鸣,则晴陆生之鸟,咮多锐而善啄,水生之鸟,咮多圆而善唼。短脚者,多伏,长脚者,多立。凡此在今书所不闻,疑《禽经》非全本,此语得之鲍夷白。余又观之,如鹭目成而受胎鹤影,接而怀卵,鸳鸯交颈,野雁传枝,此见变化,论鹤以声,交鹊以意,次鵁鶄以睛,交而孕,此见《尔雅》。疏鱼瞰鸡,睨鸟无肺,犬无胃蜃,无脏见崇,有论此类甚多,皆《禽经》所当收者,鲍夷白谓《禽经》非后人作。
宋刘峻世说新语注十卷
按《宋黄伯思跋》:《世说》之名,肇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宋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梁豫州刑狱参军刘峻注为十卷,
采摭舛午处,大扺多就證之,与裴启语林近,出入皆清言林囿也。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说澡豆事,以證陆畅事为虚。亦云近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之,盖近世所传,大观己丑中,夏七日从宗博张府美借观两月,因雠正所畜,本此本出。宋宣献家,比世所行本,殊为详备,但累经传写,颇有脱误耳。己丑中秋日,借张府美本校竟。庚寅五月二十九日,又以宗正赵士暕明发本校竟。八月晦,又以西都监大内内省供奉李义夫本校第十卷。
刘敬叔异苑十卷
按《胡震亨题辞》:戊子岁,余就试临安,同友人姚叔祥、吕锡侯诣徐贾检书,废册山积,每抽一编,则飞尘嚏人,最后得刘敬叔《异苑》,是宋纸所抄,三人目顾色飞,
即罄酒赀,易归各录,一通随各,證定讹漏,互录简端,未几锡侯物,故叔祥游塞,余亦兀兀诸生间,此书遂置为蠹丛。又十年,为戊戌下第,南归与友人沈汝纳同舟,出示之,复共證定百许字,遂称善本。余间语叔祥:何当令锡侯见之,不更快耶?相与泫然久之,考《南史》、《宋书》,通无敬叔传,因汇其事之散在史书者,为小传,俾读者有考焉。乙亥六月望武原胡震亨识。按《明毛晋跋》:予尝以古今怪异之事,不可胜纪。及读刘敬叔《异苑》,几备矣。然载秦世谣,而不及仲舒修履之奇,载高陵龟而不及毛宝铸印之验,陈仲弓德星可采,而客星犯座,胡以独遗沙门,慧炽真奇,而佛图澄,岂容尽逸至于络丝之女、鞠通之琴?及郭璞韩友杜不愆辈种种异趣,悉不一收,不知敬叔意何居也。姑存以俟,博览者广焉。湖南毛晋识。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一卷按《弘景自序》:夫刀剑之由出已久矣,前王后帝,莫不铸之,但以小事记注者,不甚详录,遂使精奇挺异,空成堙没,慨然有想,遂为记云。刘协文心雕龙十卷按《明余诲序》:齐梁以上,立言之士,无虑数千家,珠联绮合,玉振金声,彬彬焉,锵锵焉,于文野之场矣。夫世代所趋,巧拙所指,作者殊科,择源泾渭,则澄浊易淆。
按辔路岐而康径未显,自非子野,安能雅俗并陈乎?故知宏览尚于体裁,铨品存乎明镜。《文心雕龙》之所以作也,文作于梁通事,舍人刘协氏,协东筦人,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大哉!圣人之难见也,小子之垂梦与。乃始论文以成此籍,虽弘经之志,未竟庶乎圣典之英蕤矣。史称协博雅君子,酝酿篇章,今读其文,网罗古今,弥纶载籍,愬文体之自始,要辞流之所终,析其义于毫芒,精其法于聋聩,诚文章之奥,区声音之律吕也。至其铨衡往哲,品论群言,彰美指瑕,曲极情状,昭昭乎。化工之肖,形九原可作徵其月旦矣,典论之制,徒拟夫七臣文赋之摛未穷乎,九变方斯,何如哉?今天下文教,隆盛海内,操觚之士,翕然同风人絷,麟凤家宝随和,享弊帚于千金者,亦寡矣。顾拟迹前修存乎体,要筌求是,本不异。司南苦印传之,不广博古者,致憾于斯。余偶搜诸壁间,如见良玉,又恶夫己,而不人者也。遂校梓布焉,文凡四十九篇,合篇终序,志一篇五十篇,釐为十卷,古歙余诲序。
钟嵘诗品三卷
按《嵘自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享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辞,卿云
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其扳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沬,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至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夫四言文约易,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心动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塞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文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盻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于是庸音杂体,各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昭羲皇上人,谢眺今古独步,而师鲍昭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眺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馀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确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植。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纮既庵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云耳。
钟嵘诗品上中下三卷
按《明毛晋跋》:仲伟为梁记室参军,一时颇号知言采辑。汉魏以来,诗家一百有二十人,釐为上中下三品,实诗话伐山也。大略以曹刘为文章之圣,陆谢为体
贰之才。又云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或轩、或轾,《宋人诗话》数十家罕见其严毅如此,但六朝作者,各自专工一体。后来争相祖述,故云某出于某也。至靖节先生,诗自写其胸中之妙,不屑屑于比拟,乃谓其出于应璩,不知何据。岂以《靖节》、《述酒》诸篇,悼国伤时,彷佛百一诗托,刺在位遗意耶。
北齐颜之推家训二卷
按《明颜志邦序》:昔我皇祖迪哲垂范立训,有典有则,以贻子孙,子孙克遵厥训,明徵定保,至于今,有成法。予小子钦念哉,粤我皇祖迈种德,在齐有黄门侍郎。
公在唐有鲁国常山,公在宋有潭州,安抚公文章节义,昭回于天壤,扬耿光而垂休裕,用大庇于我后人,而黄门公所著家训,迪我后人德业,尤切子孙灵承厥志,曰:惟我祖之德,是彝是训,罔敢遏佚前人光兹。予其永保哉!是时厥后,寖微寖昌,子孙有弗若厥训,亦弗克保厥家,则训教之不立也。凡民性非有恒善恶,罔不在厥初图,惟厥初,莫先《教训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言子必用教,教必用善也。教之以善,尤惧弗率,况导之以不轨不物,俾惟惂淫是即其何善之有,故子之在教也,尤金之有铏,水之有源也。铏正则正,源清则清,弗可改也。已我黄门皇祖,恭立厥训,佑启后人。后人有弗获,睹厥训以闲于有家,若瞽之无相伥,伥乎其曷所底止哉?邦大惧祖德之克,宣子孙之弗迪也。爰求家训善本,重锓诸梓俾子孙守焉。是本乃宗人,如环同知苏州时所刻。娄江王太史万书阁所藏,而出以示余。维时,余缉家谱,未获《家训》全书,窃以为憾兹得之,如获拱璧厥。惟我颜氏之文,献乎子孙于,是乎有徵焉。罔或失坠,则我颜氏忠义之家风与家训,俱存而不泯,兹刻也。维清缉熙迄用,有成惟我颜氏之祯祥也,岂曰小补之哉?万历戊寅季冬茶陵平原派三十四代孙颜志邦书。
北周王褒象经 卷
按《褒自序》:一曰天文,以观其象,天日月星是也。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火金木土是也。三曰阴阳,以顺其本阳,数为先本于天阴,数为后本于地是也。四曰
四时,以正其序,东方之色青,其馀三色例皆如之是也。五曰算数,以通其变,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变通则为水火金木土是也。六曰律吕,以宣其气,在子取未在午取丑是也。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兑,至离取坎是也。八曰忠孝,以惇其教,出则尽忠,入则尽孝是也。九曰君臣,以事其礼,不可以贵凌贱,直而为曲,不可以卑亵尊,隐而无犯是也。十曰文武,以成其务武,论七德文表四教是也。十一曰礼义,以制其则,居上不骄,为下尽敬,进退有度,可法是也。十二曰观德,以考其行,定而后求义,而后取时,而后言乐,然后笑是也。或升进以报德,义取迁善,或黜退以贬过,事在惩恶。或以沈审为贵,正其瞻视。或以徇齐为功,明其纠察得失表于隆,替在贱必申怠敬彰于劝沮处。尊思屈片言,崇于圭璧,一字踰于华衮。
唐宋丛书 卷
按《钟人杰序》:学士家折节古道,鸿揽前闻,必褒然而高举之,曰经。亦褒然而高举之,曰史。及乎外家稗乘遗经野笈,或进或否,略而不讲,呜呼!何其阔也!夫六
经之道,简严易,直久而愈大,即二十一家之风裁,伟表一代,确有宗据,不可磨灭。然而孟坚《古今人物表》无益《汉史》,后儒讥焉。楼晹叔东汉诏令,刘騊駼东观《汉纪》,多为蔚宗之所未载,岂非野史外编,有以补作者之所不逮乎?宋宁宗四年,太史言月食于昼,草泽上书,言月食于夜,及验视,悉如草泽言,则民间天文之学,亦有过于太史者,盖其精深宏博,虽或未纯于六经圣人之旨,而穷微致辨,各尽所学,以争鸣于岩居谷处间,此爱博之家,所以录遗文,而不倦检异帙,而不忘也。向者,汉魏丛书之刻,采逸册赏,名流固已布于前矣。然《艺文》之集,莫富于隋,而盛于唐,及乎《宋史》作者辈起,无虑千卷,其间实有大家,不及状君子,不及治者,是又不得不勤勤于后也。因于考览之馀,从而订之,从而积之,得六十八种,补汉魏者二十种。或以辅赞圣人,或以异同史氏。宇内名物之数,周天星历之家,远及奇飙,异俗怪牒,方言细及,酒志茶经,墨精笔妙,无不尽懿搜,而致嘉讨哉!亦谓足以助学士之观闻,不致促节于末检矣。嗟乎!华文凋落不可胜数,俚言俗说猥有存者。昔欧公所繇发叹,况以汉魏之举靡不殚究而所失者,犹若此,余亦安敢以唐宋之代学士之林,而谓奇章雅绪,遂聚于是编也哉!
韩鄂岁华纪丽四卷
按《鄂自跋》:夫以氤氲未判混然标有物之名,清浊肇分炳尔。载流形之域,自此二仪,并建五德相生,星躔潜运于璇玑,日舍不停于黄道,春萌夏育,八节爰授
于人时,秋肃冬终,四气克成于岁序洎乎。时新舜历蓂换尧阶均阴阳于十二管中,分昼夜于百刻晷内,光阴电逝,难量开辟之功,霜露回环,莫测几终之极,良由机张造化,织出年华,英雄假之,以建功建名,贤达竞之,而立言立德,遂至天文,再郁人道,中兴编修,不泯于铅,毫述作荐辉于霜简深,惟后觉难以周知,伏睹昌黎、韩公著《岁华纪丽》者,撷奥典之雅言,具联文而广记,所以发词林之蓊蔚,凑学海以汪洋,起自元正,讫于除岁,总成数卷列,乃多门,非惟鼓吹于诗风,抑亦条纲乎事类。是使古先之言,行聚集于见闻成章,颇异于编年,举旨无逾乎。系日兹所摭时岁华焕之事,纪圣贤美丽之言云耳。
段成式酉阳杂俎二十卷
按《成式自序》:夫易象一车之言,近于怪也。诗人南箕之奥,近乎戏也。固服缝掖者,肆笔之馀,及怪及戏,无侵于儒,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
炙鸮羞,鳖岂容下箸乎?固役而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成式。学落词曼,未尝覃思,无崔驷真龙之叹。有孔璋画虎之讥,饱食之暇,偶录记忆,号《酉阳杂俎》,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不以此閒录味也。
陆龟蒙笠泽丛书 卷
按《龟蒙自序》: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自乾符六年春,卧病于笠泽之滨,败屋数间,盖蠹书十馀箧。伯男儿才三尺许
长,齿犹未,遍教以药剂象,梧子大小,外研墨泚,笔供纸札,而已体中,不堪羸耗,时亦隐几,强坐内壹郁,则外扬为声音,歌诗赋颂,铭记传序,往往杂发,不类不次,混而载之,得称为丛,书自当谖忧之一物,非敢露世家耳目,故凡所讳中,略无避焉。
吴竞乐府古题要解一卷按《竞自序》:《乐府》之兴,肇于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于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夫利涉,则述公无度,河庆彼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班者,但美绣颈
锦臆歌天马者,唯叙骄驰乱蹋类,皆若兹不可胜载,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诲,后生何以取正?余顷因涉阅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辄疏记之岁月积深,以成卷轴,向编次之目,为古题要解云尔。
司空图诗品一卷
按《明毛晋跋》:此表圣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则也。昔子瞻论黄子思之诗,谓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于乎崎岖兵乱之
间,而诗文高雅,尤有承平之遗风,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可以得表圣之品矣。
李石续博物志十卷
按《石自序》:张华述地理,自以禹所未志,且天官所遗多矣。经所不载,以天包地象纬之学,亦华所甚惜也。虽然华仿《山海经》而作,故略或曰武帝,以华志繁俾
芟,而略之余所志,视华岁时,绵历其有取于天,而首以冠其篇,次第仿华,说一事续一事,不苟于搜索,与世之类书者小异,而比华所志加详。
全唐诗话六卷
按《原序》:余少有诗癖。岁在甲午,奉祠湖曲,日与四方胜游,专意吟事,大概于唐人诗诵之,尤习间。又《褒话录》之纂记,益以朋友之见闻汇,而书之名曰《全唐诗》。
话未几驰驱于外,此事便废,迩来三十有八年矣。今又蒙恩,便养湖曲因理,故箧复得是编,披览慨然恍,如畴昔浩歌,纵谈时也。唐自贞观来,虽尚有六朝声病,而气韵雄深,骎骎古意,开元元和之盛,遂可追配风雅,迨会昌而后刻露华,靡尽矣。往往观世变者,于此有感焉,徒诗云乎哉?
蜀杜光庭录异记八卷
按《光庭自序》:怪力乱神,虽圣人不语,经诰史册,往往有之,前达作者,述《异记》、《博物志》、《异闻集》,皆其流也。至于《六经》、《图纬》、《河洛》之书,别著阴阳神变之事,吉凶兆
朕之符,随二气而生,应五行而出。虽景星甘露,合璧连珠,嘉麦嘉禾,珍禽珍兽,神芝灵液,卿云醴泉,异类为人,人为异类,皆数至而出,不得不生,数讫而化,不得不没,亦由田鼠为鴽,野鸡为蜃,雀化为蛤,鹰化为鸠,星精降而为贤臣,岳灵升而为良辅,今古所载,其徒实繁。又若晋石莘神凭人物,鸟血鱼火,为灾为异,有之乍惊于闻,听验之,乃关于数历大区之内,无日无之,聊因暇辰,偶为集录,或徵于闻见,或采诸方册,庶好事者,无忘于披绎焉,命曰《录异记》,光庭谨叙。
宋徐铉稽神录六卷
按《原序》:徐铉字鼎臣,南唐会稽人也。累官左仆射,随后主归宋历左散骑常侍。博学,能读异书,尝校《说文》。又撰《稽神录》、《太平清话》,云铉不喜释氏,而好神怪,布
衣蒯亮,尤誇诞,年逾九十铉延门下,稽神录之事,多亮之言也。今有六卷,行于世好事者,乐其诞而苦其豕亥之误,故校而付之梓。
欧阳修六一诗话 卷
按《明毛晋跋》:云或云居士,不喜杜少陵诗。今读其陈友人云,云虽一字,叹人莫能到其仰止,何如耶?或云辟西昆体,亦未必然。大抵说诗者之是非,多不符作
者之意,居士尝自道云知圣俞诗者,莫如修尝问圣俞,举平生所得最好句,圣俞所自负者,皆修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修所称赏,盖知心赏音之难如是,其评古人诗得毋似之乎。
陈师道后山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无己一字,履常每登临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婴儿稚子,皆抱寄邻家,以避之。其用意精专如此,自咏
绝句,云此生精力尽于诗,真无忝矣。朱子云无己喜为碎句子,是学《史记》,殆指诗话谈丛类耶,或谓此二种,非无己作考其本集,一一具载,今仍之。
周紫芝竹坡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余幼时见公集名《太仓稊米》,憎其宋气太重,急贻一塾,师既从胡元任丛话中见竹坡数,则觅其全帙,读之,幽韵可喜,复从塾师,索《太仓稊米》,已
化作红腐矣。惜哉!童习之觌面,失一竹坡也。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子充一字弘道,集中载杂著述二十三卷,诗话其一也,所载多翻驳前人,如唐酒价及斤卖云云。必进竹坡诸公一筹,但载刘宾客。淮阴五首本
集,止四首末篇云云。本集作纥那曲词,如无奈脱莱时山谷,谓不可解。子充疑作桃莱时,引东坡诗句證之,余考宾客集,作无奈脱来时,清淮春浪软,令读者爽然,姑存之以俟,博洽君子。
严羽沧浪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了一段公案耳。惟沧浪先生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證五则,精切简妙,不绝牙后。其与临安
表叔吴景仙一书尤诗家金针也,故其吟卷百馀章,如镜中花,影林外,莺声言有尽,而意无穷,自谓参诗精子,岂虚语耶?
许顗彦周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彦周建炎间人,但宋史不载,未详其始末。尝阅《苕溪渔隐》,援其诗话,最多意,同时仰止不啻,后村诸公耶?其简端数语,虽云自叙,即以作《诗话全
编总序》,可也。
司马光续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文正公一生精力极于《资治通鉴》,书古今治,忽如列诸掌,与春秋并垂不朽。其传家集八十卷,惜乎无传。今所传者,不过集略三十一卷集,诗十
馀卷耳。偶阅学海,得续诗话若干,则每每借诗文托褒刺,非仅如他家,参字句正淆讹已也。
刘攽中山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贡父一字公非,与兄公是同登。庆历六年进士,一时齐名,贡父尤以博学著。刘斯立初登科,自负多闻,谒贡父,贡父所称引,皆斯立所未知,自是
屈服,晚年游馆,学摹仿《公羊》最工,有集六十卷,惜无传耳。
叶少蕴石林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余向阅《石林燕语》及《避暑录话》,说诗处不减匡鼎,非墨工椠人所能拟议,恨未睹其全帙耳。今春从吴兴贾人购得《诗话》十卷,石林其一也。腐蚀
几半,亟为之补遗正,讹如文同李廌数,则已见之。苏长公外纪中,岂凤洲先生亦贮之锦囊耶?
吕本中紫薇诗话一卷
按《明毛晋跋》:紫薇公希哲之孙,好问之,子祖谦之祖也,自言传衣江西,尝作江西宗派图,自黄豫章而下,列陈后山等二十五人,为法嗣,盖以独师豫章也。又
作《夏倪集序》,论学诗当识活法,极其明快,可补入诗话中,刘后村跋云,夏倪所作,似未能,然往往紫薇公自道耳。
沈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按《括自序》: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
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唯山閒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于言可也。
洪遵泉志十五卷
按《遵自序》:泉之兴,盖自燧人氏。以轻重为天下,太古杳邈其详叵得,而记至黄帝成周其法寖具,秦汉而降制作相踵,岁益久类,多湮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
书,凡历代造立之原,若大小轻重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唐封演辈从而广之,国朝金光袭李孝美董逌之徒,纂录蜂出,然述事援据,颇有疏略。余尝得古泉百有馀品,则又旁考记传,下逮稗官所纪,捃摭大备分汇,推移釐为十五卷,号曰《泉志》。呜呼泉,用于世旧矣,其始作之艰,且劳者也不幸,则为水之所溺,火之所燔,土之所蚀。又不幸则为金工所铄,童孺所摅,夷航蛮舶之所负,其不耗也危乎,殆哉!幸其犹有存者,而世或未之见,余窃惜之,此《泉志》之所为作也,绍兴十九年秋七月鄱阳洪遵序。
杜绾云林石谱三卷
按《孔传序》:天地至精之器,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或岩窦透漏,峰岭层棱。凡弃掷于娲鍊之馀,遁逃于秦鞭之后者,其类不一,至有鹊飞而得印,鳖化
而御题,叱羊射虎,挺质之尚存,翔燕鸣鱼类形之可验怪,或出于禹贡异,或陨于宋都物象,宛然得其彷佛。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如观嵩少而面龟,蒙坐生清思,故平泉之珍,秘于德裕。大馀之宝,进于武宗,皆石之瑰奇,宜可爱者。然人之好尚,故自不同,叶公之好龙,支遁之好马,卫懿公之好鹤,王大令之好鹅,齐王之好竽,阮籍之好锻,虽所好自异,然无所据依,殆无足取圣人。尝曰: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盖所谓静而寿者,有得于此,窃尝谓陆羽之于茶,杜康之于酒,戴凯之于竹,苏大古之于文房四宝,欧永叔之于牡丹,蔡君谟之于荔支,亦皆有谱而惟石独无为,可恨也!云林居士杜季阳盖尝采其瑰异,第其流品,载都邑之所出而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辨书于编简,其谱宜可传也。且曰幅𢄙之至远闻见,或遗山经地志,未能淹该,遍览尚俟,讲求当附益之居士,实抑堂先生之裔,大丞相祁国公之孙,余尝闻之,诗史有水落鱼龙夜之句,盖尝游湘乡之山,鱼龙蛰土化而为石,工部固尝形容于诗矣。读是谱者,知居士之好古博雅,克绍于馀风,不忘于著录云。时宋绍兴癸丑夏五月望日阙里孔传题。
王应麟汉制考四卷
按《应麟序》:汉制载于史者,先儒考之详矣。其见他书者,未之考也。尝谓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三代,损益至周大备,夫子从周与,从先进之言,所谓百世可知
者,其法著于春秋东迁之初,先王典章,概有存者,羲和秬鬯之赉,王命犹重也。司徒缁衣之美,王官犹贤也。祭仲论京,不度过制之城,犹未众也。无骇卒,始请族世官之弊,犹未远也。泰山有祊,则巡守之迹,犹可复也。九宗五正有后,则封建之制,犹可寻也。师服之言,建国臧僖伯之谏,观鱼则据经守古之士,犹多也。春秋何为而作乎?宰咺归赗天衷民彝,大泯乱春秋,所以始欤。于献六羽于税亩,皆曰初于丘甲,于三军,皆曰作,于南门,于雉门,及两观,皆曰新作。夫子盖伤之也,秦作西畤胪于郊祀,鲁惠公请郊禘史角实,往而祀礼,始僭矣。其后齐作内政,而兵制变;晋作爰田,而田制变;晋作执秩,而官制变;郑铸刑书,而刑制变。大夫奏肆夏季氏旅泰山,晋不知殽烝,鲁不知尚羔,礼几亡矣。然名卿大夫讲闻,故实三代文献蔼如也。纳鼎有谏,观社有谏。申繻名子之对,里革断罟之规,御孙别男女之贽。管仲辞上卿之飨,柳下季之述祀典,单襄公之述夏令,秩官魏绛之述夏训,虞箴郯子能言纪,官州鸠能言七律,子革倚相能诵祈,招懿戒观射父之陈祭祀。闵马父之称商颂格言猷训粲然,可睹齐虞人之守官,鲁宗人之守礼,凛凛秋霜夏日之严。刘子所云,天地之中;子产所云,天地之经。胥臣敬德之聚,晏子礼之善物,又皆识其大者,统纪相承,渊原相续,得夏时坤乾,见易象鲁春秋而知三代之礼,所以扶持于未坠者,岂一人之力哉?战国去籍之馀,孟子言井地,曰大略。言班爵禄,曰闻其略。言诸侯丧礼,曰未学。而尝闻若其宏纲丕式,因略而致详推旧,而为新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春秋大复古讥变古井,牧变而阡陌畿服变,而郡县车乘变,而步骑什一变,而箕敛佩玉变,而带剑簋席变。而杯案生民之理有穷,则圣王之法可改古,其不可复乎?是意惟太史公知之,于夏殷纪举孔子。正夏时,善殷辂卓然,见损益之,要指于高帝纪曰: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盖叹其袭秦也。汉之止于为汉,自高帝之袭秦始,虽然两汉之制,文中子奚取焉,吁三代远矣。汉诏令人主自亲其文,犹近于书之典诰也。郎卫执戟之用儒生,犹近于王宫之士庶子也。司徒府有百官朝会殿,以决大事,犹近于外朝之询众也。牧守有子孙郡国,有辟举庶几建侯之旧,丞相进见,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庶几敬臣之意,三老掌教化,力田置常员乡,遂之流风遗韵,亦间见焉,是之取尔。君子尚论古之人以为汉去古未远,诸儒呫哔训诂之学,虽未尽识三代旧典,而以汉制證遗经,犹幸有传注在也。冕服车旗,彝器之类,多以叔孙通礼器,制度为据,其所臆度,无以名之,则谓若今某物,及唐儒为疏义。又云去汉久远,虽汉法亦不可考,盖自西晋板荡之后,见闻放失,习俗流败,汉世之名物,称为知者鲜焉。况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乎!此汉制之仅,存于传注者,不可忽不之考也。愚少常有闻老弗敢坠,因䌷次为编,以俟后之君子,自流愬原三代之礼,庶乎其可识矣。辛巳夏五月王子序。
张邦基墨庄漫录十卷
按《邦基自序》:仆以闻见虑其忘也,书藏其箧,归耕山,閒遇力,罢释耒之垄上,与老农憩谈,非敢示诸好事也。其间是非毁誉,均无容心焉。仆性喜藏书,随所寓
榜,曰墨庄,故题其首曰《墨庄漫录》。
荆溪吴氏林下偶谈四卷
按《明郁嘉庆跋》:此老吴姓不知其名与字,与叶水心先生交好,观其篇中,亟称水心先生,不置故知之。然考之《水心集》中,止有水心,即《事兼谢吴民表宣义》六
首,及《答吴明辅》一书而已。他竟无吴姓,文字昔分为八卷,今作四卷。
龚氏芥隐笔记一卷
按《刘董跋》:士非博学之难,能审思明辨之为难。古人固有耽玩典籍,涉猎书记,穷年皓首,贪多务得者矣。然履常蹈,故诵书缀文,趣了目前,不求甚解,疑误相
传,莫通伦类,漫无所考按也。检讨龚公,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自六艺百家诸史之籍,无所不读,《河图》、《洛书》、《山镵冢刻》、《方言》、《地志》、《浮屠》、《老子》、《骚人》、《墨客》之文,无所不记,至于讨论典故,订正事实,辨明音训,评论文体,虽片言只字,必欲推原是正,俾学者知所依据,此其閒居暇日,有得于一时之诵览者,随而录之,故号曰笔记。若夫他日,当大典册涣大号令,则武夫感泣,癃老扶观,当埒燕许辈,秉太史笔,褒贬是非,劝善惩恶,凛然有遗直之风,回视笔记,特翰墨之游戏耳。
王楙野客丛书十二卷
按《楙自序》:仆间以管见随意,而书积数年间,卷帙俱满,旅寓高沙,始命笔吏,不暇诠次,总而录之,为三十卷,目之曰《野客丛书》。井灶拘虚稽,考不无疏,卤议论
不无狂僭,君子谓其野客,则然不以为罪也。
按《明张炳序》:宋王勉夫氏身非苕华之选史,遂佚其名,特其自命野客,而当时都以讲书君称之。疑亦隐君子之流,至读其丛书,而卒业焉,而后始知其为博
雅闻人也。余性癖古属者,郡县飞檄,且徵士而咿唔之暇,手丛书不置,客谓余曰:子岂其嗜古者乎?奈何不上下西京建安六季间,顾以铅椠之业,俛而求伸于宋乎?且老子生于周,尚以不及睹古为恨,安取近代为?则客亦未见夫丛书者也。丛书所载,大要皆古人经史典坟平分,按断至于重渊,碑版俞儿毕方贰,负傒囊专车之骨之属,靡不纠核。而两存其诞信也者,安得而不谓之古人乎?亡论近祀眉山父子,即上而昌黎、河东,再上而子长、孟坚,旦暮遇之,我知其把臂入林也。客岁,余在吴阊肆中,得其抄本十二卷,较旧板三十卷,更简逸尔雅。吾与其使芟者,及馀者之并存,而尽属鲁鱼纰缪之不可甚解,毋宁存什一于千百,而刘览畅辨,若良金之在镕乎?则余所以尚友勉夫氏,而如见其生平者也。勉夫讳楙吴之长洲人,别有巢睫,槁笔若干卷,惜不概见云。
姚宽西溪丛语二卷
按《明毛晋跋》:读令威西溪丛语,喜其破人几许疑团也。即如渊明咏《山海经》,风雅辈出,无日不把玩之,其间乌舄难分,朱黄罔措,宁不遗讥老蠹哉?余旧刻是
书,窃尝作辨證,令威先得吾心,同然矣。神女见梦于宋玉,千古诬为襄王,故事援李义山诗,證之亦一快事也。虽然令威未见义山,不知义山又何所据,而然是耶非耶?余不得而知也。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叶少蕴避暑录话二卷
按《明毛晋跋》:石林著述甚富,种种为士林推重,如《建康集》镇建康而作,《玉涧杂书》居玉涧而作。《石林燕语》作于宣和五年,《避暑录话》作于绍兴五年,岩下放言,
则休致后所作也。其诗话诗馀,余既梓行久矣。诸种各无善本,仅见宋刻《建康集》,又逸去第三卷,书唐李弼告后诸篇,既得宋刻《避暑录话》,迥异坊本,自叙藏书三万馀卷,藏碑千馀帙,更得善酿法,可与玉友白堕诸酒媲美,拈出六一居士诗云: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书之座右,慨然有当,余心且究心医学奇方,如中暑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研烂,以新水和之,滤去滓,其齿灌之,即苏又中毒,菌方及治产妇头足,反弓奇疾之类,甚多仁人之言,其利溥哉。许昌赈荒一事,尤可师也。
林逋省心录一卷
按《明许相卿叙》:省心录者,宋处士林君复氏之言也。录称善恶得失,事理成败,要皆为省心设,而讽议谆复,又将寓夫闵世觉人之意焉。夫士君子由一心而
达万化尽,吾性而己耳。于成败得失乎,何有兹?乃以之省心类,势惩而力制者,时濂洛之学,未明于天下也。然而约其旨少警于中,固日用不知者,趋善之助焉尔矣。尚论其世,宋治方隆处士,隐操诗名高一时意,其被发行歌洗耳,濯足以为洁者。今读其书,恻然欲人同归于善,非忘世者也。闻其卒也,诗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于戏,远矣。又非省心之言之所能尚也。司谏泰和胡君谪尹海宁政先敦俗,而后听讼,读是编而嘉之,曰:违道不远谕,俗为近,盍户说吾民,以省心将有资于理乎!使来属予叙,而刻之。
释惠洪冷斋夜话十卷
按《明毛晋跋》:浮屠之裔,求其籍。籍于述作之林,殆不多见矣。习小说家言者,尤鲜。宋僧自文莹而外觉,范洪公亦喜弄此事。洪公自是宗门杰士,盍不守面壁,
祖风往往著书不惮,且有目为文字禅者,何哉?嘉祐间,嵩禅师住西湖三十年,撰辅教编,诣阙上之。仁宗嘉叹其才书,赐入藏明教之名,遂闻天下洪公之《林间录》、《僧宝传》诸编,清才妙笔,不让嵩老,而其书竟不入藏,岂时至大观风会,又一变耶?《冷斋夜话》虽微琐零杂,如渴汉嚼榴子喉吻间,津津有酸浆滴入,所以历世传之无穷也。
释晓莹罗湖野录四卷
按《晓莹自序》:愚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杜门却扫不与世,接因追绎,畴昔出处丛林,其所闻见,前言往行,不为不多。或得于尊宿提唱,朋友谈说;或得于断碑
残碣,蠹简陈编,岁月浸久,虑其湮堕,故不复料拣铨次。但以所得,先后会稡成编,命曰《罗湖野录》。然世殊事异正,恐传闻谬舛。适足滓秽先德贻诮,后来姑私藏诸以俟审订,脱有博达之士,操董狐笔著僧宝史,取而补苴,罅漏不为,无益尔。
元吾丘衍学古编一卷
按《衍自序》: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梁大材也,窒鼠穴者,莫能举。故求此道,必得于此道,则达于此道矣。既达矣,止斯可乎?曰:不可。夏后氏治水,水之道
也。汨使之流,道使之注山泉之蒙,尾闾之虚,不相与违,斯所谓道。偶得此说,因写为学古编序。大德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居士吾丘衍子行序。
明蜀刻政训一卷
按《原序》:夫圣贤之训多矣,能认得为己,则随地可行,不然,日肆日偷,无所警省,白首且昏,如其能知一言,为可用乎?宋李文靖公谓圣人节用爱人一语,尚不
能行是,虽有激而云,然非身行之,未必真知其难也。继圣人之后,朱文公一人而已。文公之学,全体大用之学也。范我后人,如规之圆,如矩之方,万世所不能外也。间与门弟子问答时政,又皆指示病源,亲切的实。读之使人凛然知惧,盖不独为门人弟子语也。继文公而兴者,又有西山真先生焉。先生尝著《心政》二经,传在学者,其帅湖南守温陵于寮属吏民,屡有谕教,谆谆一家之言,委曲详尽,读之使人油然欣慕,亦非其寮吏所可专也。韶以海隅鄙人,承乏按察使于蜀,馀一载矣。修己治人,茫然无术,比欲与同寅诸君子,文告有司,上下深虑无益,乃录文公弟子问答之语,西山谕属之文,名曰《政训》。刻梓以行期,与吾寮吏共勉之,以所答辞为己之答,以所谕辞为己之谕,不患无益矣。若夫礼乐之懿,格心之妙,不敢辄及。然能于此勉,慕而有得焉。则所以为之地者,亦未尝不在也。或谓文靖公,澹然无欲,其所激殆为风俗侈靡,而发亦孰知今之助奢,尤有甚乎意。此心一萌,其不能从事于吾政训矣。三尺之法,明明具在,岂容少私哉?愿相与戒之。
王达笔畴二卷
按《达自序》:余以驽蹇之资,远居塞外,亲戚朋友夐,无一人静坐荒斋,心口共语,天理人情,殊加有省,假彼墨卿,以抒衷曲,命曰《笔畴》,用以自戒。刘元卿贤弈四卷按《元卿自序》:余性拙,不晓博弈。客至第,相与对坐,又不善劝酒,客或欠伸,苦之。因饱食之暇辑古今人言行,可为法戒者,粗作区目。客至焚香,拭几取书,读一
二品以代弈棋云尔。读者因有所触动,岂独曰犹贤乎?已类凡十有六,盖余尝从田墅间闻诸长老谭。宣正成弘间,民物殷盛,闾阎熙熙,由时一二,元宰哲臣,器局宏深,质行方正,故里风朴,略古意盎。然今民舍,无不有愁叹声,而尚习日侈,则士节之不立,士节之不立,则器不足居之。总其本,原暗于学术所由,不能行古之道也。与述怀第一,次廉淡,次德器,次方正,继之以證学,学明而伦修矣。故叙伦次之伦,叙而家正矣。故家闲次之家,闲则官政立。官政立,则仁泽远。仁泽远,则干局宏。故次官政广仁干局,孰质不才?孰心不仁?有其蔽之政,乃弗达斯。孔子所由得之不得,曰:
有命乎?受之以达命,维仙暨佛,蝉脱尘埃,富贵浮云,所谓礼失而求之野者,受之以仙释,岂惟仙释夫物?则亦有然明于庶物,君子存之,抑人有言道在糠,秕是以或罕譬而喻醒于指陈,或前言戏之,庄于法语。或曲引轮回,威于斧钺,故复述观物,述警喻述,应谐而以志怪终焉。
郑瑗井观琐言三卷
按《瑗自序》:郑子读书,间有丝发之见,辄索笔录而藏之,自志其陋,因不复加纂次。取韩子原道之语,题曰:井观琐言,将就有道,而取裁焉。夫坐井而观天,谓非
全天,可也。谓非天,不可也。然则余言虽浅,亦焉敢背道,而妄肆其喙哉!
陆树声病榻寤言一卷
按《树声自序》:余卧病榻间,冥心摄息,或瞥然起,念意有所得,欲言嗫嚅,时复假寐,顷焉得寤,蹶然起坐,凭几捉笔,造次疾书。虽语无伦次,其于生死之故,养生
之旨,间亦亿中,存之以自观,省曰:寤言者,以其得之寤寐也。
陆树声长水日抄一卷
按《树声小引》:余自请谢归年,衰病积居,尝燕息屏绝,思虑兀然,忘言。然时中不觉念起,或追忆见闻,偶与心会,抑塞未能间一操翰染,楮汗漫成帙忆。石林子
有言,以无知求有知,易以有知,入无知。难切有味,其言嗣,当焚弃,笔砚求入,无知而业以成,敝帚矣。会友人见者,藏去出付剞劂,曰:日抄者,以余积日所得也。
陆树声耄馀杂识一卷
按《树声自序》: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居。尝燕閒颇亲纪籍,今迫衰暮,两目昏眊,艰于披阅,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䌷绎旧闻,一知半解,注之臆想,提撕仅存。
每旦栉沐之馀,南荣就明,笔砚粗设,间录一二,以备遗忘。会客有授予养生术者,谓宜屏绝思虑,一意收摄,以惜馀阴儿。章在侍藏,去笔砚,故所录止此。然以余心思所寄,不忍弃去,为刻存之,顾耄馀荒,斐语多芜杂,即异日覆瓿,非所计也。
陆树声清暑笔谈一卷
按《树声自序》:余衰老退休,端居谢客。属长夏,掩关独坐。日与笔砚为伍,因忆曩初见闻,积习老病废忘,间存一二,偶与意会,捉笔成言,时一展阅,如对客谭噱,
以代扺掌命之,曰《清暑笔谈》。顾语多苴杂,旨涉淆讹,聊资臆说,以备眊忘,观者当不以立言求备,时庚辰仲夏也。
敖英慎言集训二卷
按《陈辅跋》:此训东谷先生督学,关陜河洛时刻示诸生者,学者于此,苟能熟读而详味之,则于发言之际,自不容于不谨。言谨则行修,行修则德成。而招尤取
吝之端,无自兴矣。辅服膺此训,不啻弦韦,兹刻置郡斋,以与西土慎言,君子共之。
紫陌憨头陀长松茹退二卷
按《憨憨子自序》:憨憨子不知何许人,其应物之际,多出入乎孔老之樊,然终以释氏为歇心之地,其所著书曰《茹退者》,乃自贬非暴耀也。夫何故立言不难,难
于明理。明理不难,难于治情。能以理治情,则理愈明;理愈明,则光大。故人所立之言天下,则之鬼神尊而诃护之。憨憨子自知不能以理治情,以饮食不节而致病,生复不畏死,尤妄著书。譬如牛马不能力耕致远,枉费水草之馀,唯所退者存焉耳。其书曰《茹退》,不亦宜乎?虽然迫而后应与,夫不扣而自鸣者,不可同日语也。浔阳有匡石子,谓憨憨子曰:石兄来玆,搆长松馆于此,有年数矣。徒厂然于青松白云之间,且岷江涛生声杂钟梵,境不可谓不幽也。然未得高人胜士击无生之磬,震缘生之梦,则梦者终不觉矣。岂至人之存心哉?憨憨子愀然久之,曰:敢不唯命,乃于长松为牛马焉。
李豫亨三事愬真一卷
按《豫亨自序》:有生所必资者,有三事:寒欲衣,饥欲食,蔽风雨欲居。此通古今,无贵贱一也。上古崇质任朴,民生易足,及其后古,意寖亡动于欲,而泰侈生焉。于
是始舍其本来之真,而务徇其外得,则骄;不得,则争。骄则僭,僭则无上;争则乱,乱则无下。盖缘此三事,而丧失其真者,天下皆是也。余因为原本所由,始及古今英茂之士,其成行可为世则者,不揆辄为拈出缀于篇名,曰《三事》愬真以与天下之还真君子共之。
屠隆娑罗馆清言
上下二卷按《屠隆自序》:夫掩室摩诘杜口毗耶,不二法门,从无言入,奈何呶呶鸾公,训敕谆谆?以饶舌见戒,余终不能改。如萧寥松篁,风来则响。间关林鸟,春至则鸣。谁得而禁之?余于诗文外纂一书,谭大人之际名,曰《鸿苞》,积二十卷。吴郡管登之遗书,规我必无,遂播通都姑藏之箧笥,古至人著书,多自道成名,根尽后二子期未至,何急而击鼓,以求亡羊,为余受其戒秘焉。园居无事,技痒不能抑,则以蒲团销之,跏趺出定意兴。偶到辄命墨,卿昙花彩毫纷然,并作游戏之语,复有清言。今而始伏习气,难除清障,难断鸾公,真神人早见及此矣。虽然予之为清言,能使愁人立喜,热夫就凉,若披惠风,若饮甘露,即令鸾公见之,亦或为一解。颐皆鸠摩示遗命,茶毗而留舌,不毁以为验,余舌端隐隐,现青莲花一片矣。
王世贞觚不觚录一卷
按《世贞自序》:孔子有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盖伤觚之不复旧觚也。所谓削方为圆,斲朴为雕者,兹之谓矣。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
夫其作春秋,脱左骖而赙,盖皆寓微旨矣。余自舞象而小识人事,踰冠登朝,数踬数起,以至归田,今垂六十矣,高岸为谷,江河下趋,觚之不为觚,几莫可辨识。閒居无事,偶忆其事,而书之大,而朝典细,而乡俗以至一器一物之微,无不可慨叹。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既成而目之觚,不觚录。
太室山人归有园麈谈一卷
按《汉陂外史跋》:麈谈者,大宗伯徐太室先生所作也。月旦人伦,雌黄物理,包笼连类,取譬搜奇,自著一家之说,不经人道之语,雅谑兼陈醇,驳互见使夫挥麈
者,便尔神怡抵掌者,则不鱼睨矣。
李鼎偶谭一卷按《鼎自序》:李生掩关山中,阒然无偶,既戒绮语,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附以偶然之语,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即犯虎溪
严律。
袁宏道觞政一卷
按《宏道引》:余饮不能一蕉叶,闻垆声,辄踊跃遇酒客与留连,饮不竟夜不休,非久相狎者,不知余之无酒肠也。社中近饶饮徒而觞容不习,大觉卤莽,夫提衡
糟丘,而曲意不修,是亦令长之责也。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凡为饮客,各收一帙,亦醉乡之甲令也。
田艺蘅煮泉小品一卷
按《赵观序》:田子子艺抱轥轹江山之气,吐吞葩藻之才,夙厌尘嚣历览名胜。窃慕司马子长之为人,穷搜遐讨固,尝饮泉觉爽,啜茶忘喧,谓非膏粱纨绮可语。
爰著煮泉小品,与漱流枕石者,商焉。顷于子谦所出,以示予,命予叙之,刻烛以俟予,惟赞皇公之鉴水,竟陵子之品茶,耽以成癖,罕有俪者。洎丁公言《茶图》颛论,采造而未备。蔡君《谟茶录》详于烹试,而弗精。刘伯禽、李秀卿论水之宜茶者,则又互有同异,与陆鸿渐相背驰,甚可疑笑。近云间徐伯臣氏作《水品茶》,复略矣。粤若子艺所品,盖兼昔人之所长,得川原之隽味,其器,宏以深其思,冲以淡其才,清以越具,可想也。殆与泉茗相浑化者矣,不足以洗尘嚣而谢膏纨乎?重违嘉恳勉,缀首简第,即席摛辞,愧不工耳。
赵台鼎脉望四卷
按《曹代萧序》:脉望乃赵文肃公冢,嗣长元所著计部,李伯东氏刻之,北平分署。余来守是郡,学士大夫索之者众,板已为伯东携去。余仍付之剞劂氏,更为袖
珍,便于观览,昔何讽书中得一发,捲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嗟夫!此脉望所从来,长元君著书大旨,可窥已。余读脉望,而知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故作用稍近,然百行能全,一切无染,即儒教亦可登乘,心性不明,痴著用事。虽二氏,不免堕落,参同契云,至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有味乎,其言之也。夫意在无人便成,我相若谓无人,我即是人,人不能无我,不可有人,我相忘,乃真独境,此自吾辈慧根,即仙、即佛、即吾儒所从来远矣。因忆槜李钱谷刑名甲天下,往余守槜李躁而静制之烦,而简御之非。弃刑名钱谷于无所事事也,随缘应机,都无染著,纵心自在,亦无束缚。忧喜不逐,境生智慧,每从内照,似与脉望之旨,若合符节。夫因应者,道之用也。昔匠石因于郢人,庄周因于惠施,慧能因于神秀,故曰道有以因为贵者,余之袖珍是编。倘有因之者,又奚啻三食神仙字已耶?不然,羽翼胸臆而骐骥鸾鹤,世鲜不以为迂怪,是脉望也,得无益其怪耶?
陈继儒读书镜十卷
按《范应官序》:庄生有言道隐于小成,言隐于浮华。今人雅慕,读书恒贵,韬锦贱茗,柯即下睫,了了于个中,真实未漱涓沬,何怪鲜补世用。仲醇以文霸海内,尸
往古酌,寸心券物。理镜其齐与不齐之间,亦镜其合与不合之际。机锋理溢,咸得悬而解之,其所述著,大概什七经世,什二规世,什一超世,片言绪说,畴非挽江河之趋,虑狶韦之波哉!秉为世鉴炯然莫遁矣。语有之镜,成于金而明于金,莹使然也。予爰是知仲醇,胸若武库,笔无纤翳,以我转书,而不为书转,故纵横捭阖,又奚疲于屡赠焉?余友沈仲贞氏夙受知仲醇,欲悬是镜,以范世之读书者,与七松隐人严,校而重梓之,且命予赘一词,余私谓读书镜之行世也。曾序十竹斋镂板寻易他氏,岂仲贞更欲草菅余言哉?隐人曰:昔楚人三扺而后售,咎在司鉴者,而益我贵,倘逢按剑乎,则仲贞自为前驱矣。
陈继儒销夏部三卷
按《继儒自序》:昔人避暑者,曰愿得泰岱之长松焉,潇湘之脩竹焉,匡庐之飞瀑焉,太湖之明月焉,峨眉之古雪焉。又有渴思金茎之露,困忆石步之廊。又有饱
风欲为蜩沫,水欲为鱼者,其苦已不胜与祝融敌矣。独一古老宿云,避暑向镬汤,里去此众,热所不到,余深省斯语,而终不能举似人相与,共享醍醐甘露之乐。惟当长夏候转徙山中,解箨冠挂,蕉服展薤,簟卷筠帘,敞清风于北窗之下,钓秋水于南华之上。刺莲剥芡战茗嚼冰蔗境弥甘槐国,非远而时于晒书之暇,随命大儿续记销夏部一卷,以配辟寒。夫造化之凉燠大寒暑也,疹疾之冷热小寒暑也,人情之炎凉外寒暑也,胸中之冰炭内寒暑也,四者潜移密运,如循环辘轳,使人垂老颠倒,莫可解脱。非有道之士,其谁能出火坑,而笑冰山者乎?如曰能之,则此集又为风雪中清凉扇子矣。
陈继儒群碎录一卷
按《继儒自序》:他石可以攻玉,众壤可以益岱。读书者即一字一语,何忍弃之?故题曰《群碎》。《群碎》,王右军语也。陈继儒偃曝馀谈二卷按《继儒自序》:余入冬,喜负暄,读书已渐相昵,往往狎夏日鼾睡,以为快,庶几有鲁恭士行阳之意,与客笑,不能从曰: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孟浩然云草堂时
偃曝。则请与眉道人麈尾共之。余退而记与客谈者。
陈继儒枕谭一卷
按《继儒自序》:吾党读古人书,往往承袭纰缪,至有近在目前,可以意解者,乃不能互相扬搉,殊足捓揄偶与。儿辈洗鴂而谭之,随谭随录,藏于枕中。陈继儒岩栖幽事一卷按《继儒自序》:吾家于陵及华山处,士有隐德,余辈胶粘五浊,羁锁一生,每忆少年,青松白石之盟,何止浩叹,丁酉始得筑婉娈草堂,于二陆遗址,故有长者为
营栽竹地,中年方惬住山心之句。然山中亦不能如道家保炼吐纳,以啬馀年。即佛藏六千卷,随读随辍,惟喜与邻,翁院僧谈,接花艺果,种秫斸苓之法,其馀一味安稳本色而已。暇时集其语,为岩栖幽事藏之土室。嘻!此非伊吕契稷之业也?世有所谓大人先生者,其勿哂诸。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一卷
按《继儒自序》: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已复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时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
字者,读之了了也。如云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则吾岂敢。
陈继儒虎荟六卷
按《黄廷凤跋》:仲醇道兄昨岁值疟病,客有贻之虎苑
者,止数十则,曰佩之,可当玉辟邪也。仲醇乃益广之,为数百则,畋蒐靡遗,一时于菟李耳。欲免繁弱,不能未几霍然起,可谓草檄愈头风矣。范文穆之谈虎轩,意有所寓也。仲醇以凤德谈虎,无含意不吐者,取游戏三昧耳。昔王俭令博洽之士,隶事为胜负,王摛尝得五花簟白团扇,仲醇而在不云大力者,负之而趋乎且也。仲醇卧数月,以简策为刀,圭浸成书,淫太公呵之止,不止。昔安石碎金百数,书成时,王朗为会稽,还许下特赏其奇隽,曰:不见异人,则得异书。仲醇与不佞炊汲,在望头攒耳。摩异人异书,稔见之矣。而钝不加进,何也?书之以志,吾愧戊戌七夕,阅虎荟偶跋。是夕久旱,忽大风雨,梧竹惊吼,赫曦顿解,岂为我两人之谈虎耶?黄廷凤益威甫。
杂著部汇考二
汉魏丛书经翼《焦氏易林》四卷,汉焦赣著。 〈京氏易传》二卷,汉京房著。 《易略例》一卷,晋山阳王弼著,唐邢璹注。 《古三坟》一卷,毛渐序。 《诗传》《孔氏传》卫端木赐述。 《诗说》一卷,汉鲁人申培著。 《韩诗外传》十卷,汉燕人韩婴著。 《大戴礼》十三卷,汉梁人戴德著。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著。 《白虎通德论》三卷,后汉扶风班固纂。 《独断》一卷,后汉蔡邕著。 《忠经》一卷,后汉扶风马融著。 《孝传》一卷,晋陶潜著。 《小尔雅》一卷,鲁人孔鲋著。 《博雅四卷》魏张揖著。 《方言》十三卷,汉扬雄著,晋郭璞解。 《释名》四卷,后汉刘熙著。
别史
《汲冢周书》十卷,晋孔晁注。 《穆天子外传》一卷,晋郭璞注。 《竹书纪年》二卷,梁沈约注。 《越绝书》十五卷,子贡著。 《吴越春秋》六卷,汉赵晔著。 《汉武帝内传》一卷,后汉班固著。 《飞燕外传》,汉伶元著。 《汉杂事秘辛》一卷,汉亡名氏撰。 《英雄杂抄》,魏王粲著。 《群辅录》一卷,晋陶潜著。 《神仙传》十卷,晋葛洪著。 《高士传》三卷,晋皇甫谧著。 《十六国春秋》十六卷,北魏崔鸿著。 《元经》十卷,隋王通著,薛收传。子馀
《阴符经》一卷,太公望著,汉张良注。 《孔丛子》三卷,鲁人孔鲋著。 《素书》一卷,汉黄石公著,宋张商英注。《新语》二卷,汉楚人陆贾著。 《新书》十卷,汉雒阳贾谊著。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著,高诱注。 《新序》十卷,汉沛郡刘向著。 《说苑》二十卷,汉沛郡刘向著。 《法言》十卷,汉成都扬雄著。 《参同契》一卷,汉魏伯阳著。 《论衡》三十卷,后汉王充著。 《中论》二卷,后汉北海徐干著。 《潜夫论》十卷,后汉安定王符著。 《天禄阁外史》八卷,后汉汝南黄宪著。 《申鉴》五卷,后汉颍川荀悦著。 《心书》一卷,蜀汉诸葛亮著。《新论》十卷,梁东莞刘协著。 《中说》二卷,隋龙门王
通著。
载籍
《神异经》一卷,汉东方朔著。 《十洲记》一卷,汉东方朔著。 《盐铁论》十二卷,汉汝南桓宽著。 《西京杂记》六卷,汉刘歆著。 《星经》二卷,汉甘公石申著。 《水经》二卷,汉桑钦著。 《风俗通义》十卷,后汉汝南应劭著。《人物志》四卷,后汉刘劭著。 《别国洞冥记》四卷,后汉郭宪著。 《三辅黄图》一卷,无名氏著。 《搜神记》八卷,晋干宝著。 《拾遗记》十卷,晋王嘉著,梁萧绮录。 《博物志》十卷,晋张华著。 《古今注》三卷,晋崔豹著。 《荆楚岁时记》一卷,晋宗懔著。 《南方草木状》一卷,晋谯国嵇含著。 《竹谱》一卷,戴凯之著。 《华阳国志》十二卷,晋常璩著。 《述异记》二卷,梁任昉著。 《齐谐记》一卷,梁吴均著。 《诗品》二卷,梁钟嵘著。 《书品》一卷,梁庾肩吾著。 《古今刀剑录》一卷,梁陶弘景著。 《古今鼎录》一卷,梁虞荔著。 《文心雕龙》二十卷,梁刘协著。《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著。 《颜氏家训》二
卷,北齐颜之推著。
杂著部汇考三
唐宋丛书经翼《关氏易传》,北魏关朗著。 《潜虚易传》,宋司马光著。《诗小序》,鲁卜商著。 《孔氏集语》,唐薛据辑。 《经外杂抄》,宋魏了翁著。 《读书杂抄》宋魏了翁著。 《鼠璞》,宋戴埴著。
别史
《创业起居注》,唐温大雅著。 《唐国史补》,唐李肇著。《岁华纪丽》,唐韩鄂著。 《东京梦华录》,宋孟老著。 《大业杂记》,宋刘义庆著。 《莲社高僧传》,晋撰人阙。 《闻见近录》,宋王巩著。 《退朝录宋》,宋敏求著。 《贻谋录》,宋王栐著。 《佛国记》,晋释法显著。 《吴地志》,唐陆广微著。 《夷俗志》,宋万凤著。 《南唐书》,宋陆游著。 《武林旧事》,宋周密著。子馀
《谭子化书》,唐谭景升著。 《武侯心书》,汉诸葛亮著。《枕中书》,晋葛洪著。 《道德指归论》,汉严遵著。 《孔氏谭苑》,宋孔平仲著。 《孔氏杂说》,宋孔平仲著。 《缃素杂记》,宋黄朝英著。 《扪虱新话》,宋陈善著。 《罗湖野录,宋释晓莹著。 《林下偶谭》,宋吴氏著。 《后山谭丛》,宋陈师道著。 《演繁露》,宋程大昌著。 《沈氏补笔谭》,宋沈括著。 《野客丛谭》,宋王楙著。 《枫窗小牍》,宋袁褧著。 《研北杂志》,宋陵友仁著。 《石林四笔》,宋叶梦得著。 《嘉祐杂志》,宋江邻几著。 《王氏谭录》,宋王洙著。〈按武侯心书已见汉魏丛书〉载籍
《山海经赞》,晋郭璞著。 《周髀算经》,汉赵蕤著。 《文则》,宋陈骙著。 《诗式》,唐释皎然著。 《墨薮》,唐韦续著。《佩觿》,唐郭忠恕著。 《籁记》,陈王叔斋著。 《尤射》,魏缪袭著。 《握奇经》,汉撰人阙 相贝经汉朱仲著。 《禽经》,晋张华著。 《酒谱》,宋窦宪著。 《茶经》,唐陆羽著。《香谱》,宋洪刍著。 《笋谱》,宋释赞宁著。 《桐谱》宋陈翥著。 《续竹谱》,元刘美之著。 《石谱》,宋杜绾著。 《宣和画谱》,宋撰人阙 古今画鉴宋汤垕著。 《公私画史》,唐裴孝源著。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著。 《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大著。 《学古篇》,元吾丘衍著。 《洞天清录》,宋赵希鹄著。 《世范》,宋袁采著。 《异苑》,宋刘敬叔著。 《异林》,宋李兼著。 《还冤记》,北齐颜之推著。 《前定录》,唐钟辂著。 《集异记》唐薛用弱著。 《博异志唐》郑还古著。 《甘泽谣》,唐袁郊著。 《冥通记》,梁陶弘景著。 《梦游录》,唐任蕃著。 《本事诗》唐孟启著。 《挥麈录》,宋王明清著。 《因话录》,唐赵德璘著。 《清异录》,宋陶谷著。 《搜神后记》,晋陶渊明著。 《续博物志》,唐李石著。 《明道杂志》,宋张耒著。 《云仙杂记》,唐冯贽著。《碧鸡漫志》,宋王灼著。 《玉照新志》,宋王明清著。
《东观奏记》,唐裴仁裕著。 《井观琐言》,宋郑瑗著。 《云烟过眼录》,宋周密著。
右补汉魏失刻二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