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九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九十四卷目录

 集部纪事一

经籍典第四百九十四卷

集部纪事一

《后汉书·桓荣传》:桓彬字彦林,焉之兄孙也。父麟,字元凤,早有才惠。桓帝初,为议郎,入侍讲禁中,以直道牾左右,出为许令,病免。会母终,麟不胜丧,未祥而卒,年四十一。所著碑、诔、赞、说、书二十一篇。
《文苑传》:张升少好学,多关览,而任情不羁。著赋、诔、颂、碑、书,凡六十篇。
赵壹字元叔。恃才倨傲。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
郦炎字文胜,范阳,郦食其之后也。炎有文才,解音律,言论给捷,多服其能理。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有志气,作诗二篇。
张超字子并,河间郑人也,留侯良之后。有文才。灵帝时,从车骑将军朱俊征黄巾,为别驾司马。著赋、颂、碑文、荐、檄、笺、书、谒文、嘲,凡十九篇。
杜笃少博学。所著赋、诔、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凡十八篇。又著明世论十五篇。
王隆字文山,冯翊云阳人也,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诗、赋、铭、书凡二十六篇。初,王莽末,沛国史岑子孝亦以文章显,莽以为谒者,著颂、诔、复神、说疾凡四篇。〈注〉岑一字孝山。
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也。光武即位,召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善为文,著赋、颂、诗、励学凡二十四篇。子牙,少习家业,著赋、颂、赞、诔凡四十篇。举孝廉。
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也,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作显宗颂十篇奏之,由是文雅显于朝廷。及窦宪迁大将军,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毅早卒,著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凡二十八篇。
黄香字文彊,江夏安陆人也。延光元年,迁魏郡太守。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
刘毅,北海敬王子也。少有文辩称,元初元年,上汉德论并宪论十二篇,安帝嘉之,拜议郎。
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顺帝立,迁乐安相。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尤同郡李胜,亦有文才,为东观郎,著诗、诔、颂、论数十篇。苏顺,字孝山,京兆霸陵人也。和安间以才学见称。好养生术,隐处求道。晚乃仕,拜郎中,卒于官。所著赋、论、诔、哀辞、杂文凡十六篇。时三辅多士,扶风曹众伯师亦有才学,著诔、书、论四篇。又有曹朔,不知何许人,作汉颂四篇。
刘珍字秋孙,南阳蔡阳人也。延光四年,拜宗正,转卫尉。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辨万物之称号云。〈按刘熙亦有释名珍所撰今未见〉
葛龚字元甫。和帝时,以善文记知名。著文、赋、碑、诔、书记凡十二篇。
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也。元初中,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
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初举孝廉,为郎。梁冀多不轨。琦乃作外戚箴,复作白鹄赋以风,冀因遣琦归。所著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凡十五篇。
《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愿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薨,年四十一。景初中诏曰:陈思王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撰录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志。
《中山恭王衮传》: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馀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凡所著文章二万馀言,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
《王粲传》: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搆;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桢宇公干并见友善。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琳前为何进主簿。进不纳其言,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爱其才。瑀少受学于蔡邕。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咸著文赋数十篇。瑀以十七年卒。干、琳、桢二十二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馀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自颍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例。玚弟璩,璩子贞,咸以文章显。璩官至侍中。贞咸熙中参相国军事。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又有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年中,坐事诛。《卫觊传》: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明帝即位,封閺〈音闻〉乡侯。受诏典著作,又为《魏官仪》,凡所撰述数十篇。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刘廙传》:廙字恭嗣,南阳安泉人也,署丞相仓曹属。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
《刘劭传》: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历散骑常侍。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凡所撰述,百馀篇。时东海缪袭亦有才学,多所述叙,官至尚书、光禄勋。时散骑常侍陈留苏林,光禄大夫京兆韦诞、乐安太守谯国夏侯惠,陈郡太守任城孙该、郎中令河东杜挚等亦著文赋,颇传于世。
《蜀诸葛亮传》: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徐庶见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历丞相武乡侯,谥忠武侯。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谯周传》: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后主立,迁光禄大夫。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馀篇。
《郤正传》: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也,少安贫好学,博览坟籍。弱冠能属文,入为秘书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令。性澹于荣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凡所著述诗论赋之属,垂百篇。
《吴张纮传》:纮字子纲,广陵人。孙权以纮为长史。著诗赋铭诔十馀篇。
《晋书·左贵嫔传》:左贵嫔名芬。兄思,别有传。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拜修仪。受诏作愁思之文。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屡获恩赐焉。答兄思诗、书及杂赋颂数十篇,并行于世。
《何劭传》:劭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永康初,迁司徒。所撰荀粲、王弼传及诸奏议文章并行于世。
《郑默传》: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覈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历光禄勋,谥曰成。
《卢钦传》:钦字子若,范阳涿郡人也。祖植,汉侍中。父毓,魏司空。世以儒业显。钦清澹有远识,笃志经史。历开府仪同三司。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名曰小道。钦子谌字子谅,清敏有理思,好老庄,善属文。选尚武帝女荥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未成礼而公主卒。洛阳没,北依刘琨。琨为司空,以谌为从事中郎。撰祭法,注庄子,及文集,皆行于世。
《华峤传》:峤字叔骏,才学深博,少有令闻。泰始初,赐爵关内侯。元康初,改封乐乡侯,迁尚书。后以峤博闻多识,转秘书监。为内台,中书、散骑、著作及治礼音律,天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撰集,皆典统之。峤所著论议难驳诗赋之属数十万言。卒,赠少府,谥曰简。峤子畅有才思,所著文章数万言。
《傅元传》:元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父韩,魏扶风太守。元少孤贫,博学善属文。泰始四年,为御史中丞。五年,迁太仆。转司隶校尉,谥曰刚,元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馀卷行于世。元初作内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沉。沉与元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后追封清泉侯。子咸嗣。咸字长虞。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卒。赠司隶校尉,谥曰贞。
《傅祇传》:祇字子庄。性至孝。官历司徒。著文章驳论十馀万言。
祇子畅字世道。年未冠,有重名,历秘书丞。作晋诸公叙赞二十二卷。
《阮籍传》: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竟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文帝即位,拜东平相。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馀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大人先生传。
《嵇康传》: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弹琴咏诗,自足于怀,著养生论。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东平吕安服康高致,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乃一旦缧绁,作幽愤诗。将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康善谈理,又能属文。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又作太师箴。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皇甫谧传》: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咸宁初,诏为太子中庶子,又召补著作郎,并不应。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元晏春秋,并重于世。
《挚虞传》: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历尚书郎。元康中,迁吴王友。虞撰文章志四卷,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
《束晰传》:晰字广微,阳平元城人。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能及也。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转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晰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晰才学博通,所著三魏人士传,七代通纪,晋书纪、志,遇乱亡失。其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
《王接传》: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补尚书殿中郎,未至而卒。撰列女后传七十二人,杂论议、诗赋、碑颂、驳难十馀万言。
《陆机传》:机字士衡,吴郡人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成都王颖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假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宦人孟玖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遂遇害于军中。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患其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元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所著文章凡二百馀篇,并行于世。
《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机之败也,并收云,孟玖催令杀云。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夏侯湛传》: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泰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以自广,后出为野王令。政清务闲,优游多暇,乃作昆弟诰。惠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著论三十馀篇,别为一家之言。初,湛作周诗成,以示潘岳。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别见孝弟之性。岳因此遂作家风诗。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少以才颖见称,谓终贾之俦也,早举秀才。泰始中,武帝躬耕籍田,岳作赋以美其事。岳才名冠世,为众所嫉。出为河阳令,后为长安令,作西征赋。既仕宦不达,乃作閒居赋。孙秀诬岳及石崇为乱,诛之。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潘尼传》:尼字正叔。少有清才,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竞,惟以勤学著述为事。著安身论以明所守。元康初,拜太子舍人,上释奠颂,转著作郎。为乘舆箴,封安昌公,历太常卿。
《张载传》:载字孟阳,安平人也。父收,蜀郡太守。载性閒雅,博学有文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山。载又为榷论。又为濛泛赋,傅元见而嗟叹,以车迎之,为之延誉。拜中书侍郎,领著作。
《张协传》:协字景阳,少有俊才,与载齐名。历河间内史,以属咏自娱。拟诸文士作七命。世以为工。
《江统传》: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历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凡所造赋颂表奏皆传于后。
《孙绰传》: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有高尚之志,作遂初赋以致其意。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历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郤、庾诸君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索靖传》:靖字幼安,敦煌人也。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汜衷、张甝、索玠、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后赠司空,进封安乐侯,谥曰庄。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辨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
《纪瞻传》:瞻字思远,丹阳秣陵人也。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瞻好读书,或手自抄写,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
《杨方传》:方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王导辟为掾,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远郡,欲閒居著述。导从之,补高梁太守,著五经钩沉,吴越春秋,并杂文笔,行于世。
《王鉴传》:鉴字茂高,堂邑人也。少以文笔著称,拜驸马都尉,出补永兴令。文集传于世。
《郭璞传》: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駮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为火所焚,王敦起为记室参军,有崇姓者搆璞于敦。敦怒,收璞,斩之。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璞撰前后筮验六十馀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
《葛洪传》: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赡。在山积年,优游閒养,著述不辍,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表章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元赜,析理入微。
《范坚传》:坚字子常。博学善属文。历护军长史。子启,字荣期,终黄门侍郎。父子并有文笔传于世。
《张闿传》:闿字敬绪,丹阳人,赐爵宜阳伯,拜金紫光禄大夫。笺表文议传于世。
《蔡谟传》: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也,历开府仪同三司。赠司空,谥文穆。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论议,有集行于世。
《虞预传》:预字叔宁,喜之弟也。十二而孤,少好学,有文章。除散骑常侍,领著作。预雅好经史,憎疾元虚。著晋书四十馀卷、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皆行于世。所著诗赋碑诔论难数十篇。
《孙盛传》: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历秘书监,给事中。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
《干宝传》:宝字令升,新蔡人也。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赐爵关内侯,历散骑常侍,有杂文集行于世。
《谢沉传》:沉字行思,会稽山阴人也,历著作郎,所著诗赋文论皆行于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云。
《袁乔传》:乔字彦叔,封湘西伯。赠益州刺史,谥曰简。博学有文才,文笔行于世。
《江逌传》: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避苏峻之乱,屏居临海,绝弃人事,剪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升平末,累迁太常。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
《孝友传》: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好古博学。简文帝时,公车再徵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凡所撰述百许篇,皆行于世。
《儒林传》: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为散骑常侍。所著诗赋章奏数十篇行于世。
虞喜字仲宁,会稽馀姚人,以散骑常侍徵之。不起。凡所著述数十万言,行于世。
汜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武帝召补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凡所述造七万馀言。
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也。中兴初,补中书郎。衍虽不以文才著称,而博览过于贺循,凡所撰述,百馀万言。
韦謏字宪道,京兆人。雅好儒学,善著述,于群言秘要之义,无不综览。凡所述作及集记世事数十万言,皆深博有才义。
《文苑传》:应贞字吉甫,汝南南顿人。历散骑常侍,文集行于世。
成公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人也。少有俊才,词赋甚丽,历中书郎,所著诗赋杂笔十馀卷行于世。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辞藻壮丽。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自是之后,甚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一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邹湛字润甫,南阳新野人也。为国子祭酒,转少府,所著诗及论事议二十五首,为时所重。
枣据字道彦,颍川长社人也,历太子中庶子。所著诗赋论四十五首,遇乱多亡失。
王沉字彦伯,高平人也。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乃作释时论。元康初,松滋令吴郡蔡洪字叔开,有才名,作孤奋论,与释时意同,读之者莫不叹息焉。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人皆谓之见机。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人也,领大著作,出补零陵太守,入湘川,吊贾谊。竺后,复领著作。虞潭为太伯立碑,阐制其文。又作扬都赋,为世所重,著诗赋铭颂十卷。曹毗字辅佐,谯国人也,拜太学博士。时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甚有文彩。又著扬都赋,亚于庾阐。累迁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对儒以自释。累迁至光禄勋。凡所著文笔十五卷,传于世。
李充字弘度,江夏人,尝著学箴,为大著作郎。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繁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累迁中书侍郎。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行于世。子颙,亦有文义,多所述作,举孝廉。
袁宏字彦伯。有逸才,文章绝美。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温甚忿。后游青山饮归,问宏云: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后为三国名臣颂。复缀序所怀,以为之赞。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作颂九章,颂简文之德,上之于孝武。太元初,卒。撰后汉记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
伏滔字元度,平昌安丘人也。从桓温伐袁真,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太元中,拜著作郎。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累迁长沙相,加中散大夫,所著文章行于世。
顾恺之字长康,无锡人。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所著文集及启矇记行于世。
郭澄之字仲静,太原阳曲人也。少有才思,机敏兼人,封南丰侯,所著文集行于世。
《隐逸传》:陶潜字元亮,侃之曾孙也。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解印去,乃赋归去来。宋元嘉中卒,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附〉《宋书·隐逸传》:潜,字渊明。少有高趣。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刘聪载记》:刘聪字元明,一名载,元海第四子也。母曰张夫人。初,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徵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寸馀,甚光泽。幼而聪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馀篇、赋颂五十馀篇。
《宋书·明帝纪》:帝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行于世。
《谢方明传》:方明子惠连,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后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文章传于世。《谢瞻传》:瞻,字宣远,阳夏人。年六岁,能属文,历豫章太守。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昆、弟灵运相抗。《蔡兴宗传》:兴宗,少好学。历开府仪同三司、乐安县开国伯。文集传于世。
《王韶之传》: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父为乌程令,因居县境。好典籍,博涉多闻,为吴兴太守。文集传于世。《荀伯子传》:伯子,颍川颍阴人。少好学,博览经传,历东阳太守。文集传于世。
《王微传》:微,字景元,琅邪临沂人。少好学,无不通览,历太子中舍人,始兴王友。素无宦情。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馀年。元嘉二十年,卒。所著文集,行于世。世祖即位,追赐秘书监。
《郑鲜之传》: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下帷读书,绝交游之务。元嘉三年,为尚书右仆射。文集传于世。《裴松之传》: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所著文论,行于世。
《何承天传》:承天,东海郯人。义熙二十四年,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有《前传》《杂论》《纂文》、论行于世。
《沈怀文传》:弟怀远颇闲文笔。撰《南越志》及怀文集,并传于世。
《谢灵运传》: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元。父瑍。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袭封康乐公,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太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所著文章传于世。
《袁淑传》:淑,字阳源,陈郡阳夏人。赠侍中、太尉,谥忠宪公。文集传于世。
《颜延之传》:延之,字延年,临沂人,历金紫光禄大夫。赠散骑常侍。谥宪子。与谢灵运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
《颜竣传》:竣,字士逊,延之子也。历东扬州刺史建城县开国侯。文集行于世。
《沈怀文传》: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历广陵太守。文集传于世。
谢庄,字希逸,阳夏人,弘微子也,历中书令,赠右光禄大夫,谥宪子。文章四百馀首,行于世。
《沈约自序》:田子,字敬光,为龙骧将军、始平太守。田子无子,弟林子以第二子亮为后。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为义成太守。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书二千卷。所著诗、赋、颂、赞、三言、哀、诔、祭告请雨文、乐府、挽歌、连珠、教记、白事、笺、表、签、议一百八十九首。
林子,字敬士。历河东太守,封汉寿县伯。简泰廉靖,不交接世务,义让之美,著于闺门,虽在戎旅,语不及军事。所著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白事、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太祖后读林子集,叹息曰:此人作公,应继王太保。
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好学不倦,善属文,历淮南太守。所著赋、颂、赞、祭文、诔、七、吊、四五言诗、笺、表,皆遇乱零失,今馀诗笔杂文凡二十首。
《南齐书·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移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戒。《王僧虔传》:僧虔,琅邪临沂人。好文史,解音律,历侍中。赠司空。谥简穆。著《书赋》传于世。
《刘瓛传》:瓛,字子圭,沛国相人。平生无荣进意。天监元年,诏谥贞简先生。所著文集,皆是《礼》义,行于世。《张融传》:融,字思光。解褐出为封溪令。浮海至交州,于海中作《海赋》,历司徒左长史。建武四年,卒。遗令,令人捉麈尾登屋复魂,曰:吾生平,自当凌云一笑。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法华经》。融自名集为《玉海》。司徒褚渊问《玉海》名,融答:玉以比德,海崇上善。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王融传》: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父道琰,庐陵内史。母临川太守谢惠宣女,惇敏妇人也。教融书学。融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历中书郎。永明九年,上幸芳林园,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竟陵王子良,板融宁朔将军、军主。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造作,援笔可待。文集行于世。
谢朓,字元晖,陈郡阳夏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善草隶,长五言诗。历尚书吏部郎。
《文学传》:丘灵鞠,乌程人。少好学,善属文。历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著《江左文章录序》,起太兴,讫元熙。文集行于世。
陆厥,字韩卿,吴人,好属文,五言诗体甚新奇。州举秀才,王晏少傅主簿,迁后军行参军。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后又论宫商。厥与约书曰:范詹事《自序》:性别宫商,识清浊,特能适轻重,济艰难。古今文人,多不全了。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文集行于世。
《良政传》:虞愿,字士恭,馀姚人。褚渊常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数帙。渊叹曰:虞愿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出。历中书郎,领东观祭酒,著文翰数十篇。
《高逸传》: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永明元年,徵为博士,不就。事黄老道,解阴阳书,为数术多效验,年六十四卒。世祖诏欢诸子撰欢《文议》三十卷。欢口不辨,善于著笔。著《三名论》,钟会《四本》之流也。
《梁书·武帝本纪》:帝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
《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之善者,为《英华集》二十卷;《文选》三十卷。《安成康王秀传》:秀,太祖第七子也。世子机,字智通,袭封安成郡王。美姿容,善吐纳。家既多书,博学彊记。所著诗赋数千言,世祖集而序之。
《长沙嗣王业传》:业字静旷,高祖长兄懿之子也。有文集行于世。
《范云传》: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历尚书右仆射。赠侍中,赐谥文。有集三十卷。
《沈约传》: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封建昌侯。加特进,光禄、侍中、少傅如故,谥曰隐。著《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
《江淹传》: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封醴陵侯。谥曰宪伯。著述百馀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任昉传》: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天监二年,转御史中丞,秘书监,谥曰敬子。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盛传于世。
《谢朏传》: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授中书监、司徒、卫将军。赠侍中。谥曰靖孝。所著书及文章,行于世。
《江茜传》:茜,字彦标。历光禄大夫。谥肃子。茜好学,尤悉朝仪故事,撰《江左遗典》三十卷,未就,卒。文集十五卷。《徐勉传》: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特进、右光禄大夫。善属文,勤著述,虽当机务,下笔不休。常以起居注烦杂,乃加删撰为《别起居注》六百卷;《左丞弹事》五卷;在选曹,撰《选品》五卷;齐时,撰《太庙祝文》二卷。凡所著前后集四十五卷,又为《妇人集》十卷,行于世。
《陆倕传》:倕,字佐公,吴人。历国子博士。守太常卿。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到洽传》:洽,字茂沿,彭城武原人,历寻阳太守。赠侍中。谥曰理子。文集行于世。
《裴子野传》: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历著作郎。赠散骑常侍。谥曰贞子,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
《王僧孺传》: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累迁咨议参军,入直西省。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馀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相埒。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世重其富。僧孺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两台弹事》不入集内为五卷,及《东宫新记》,并行于世。
《张率传》:率,字士简,吴人。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天监初,临川王以下并置友、学。以率为鄱阳王友,迁司徒谢朏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馀条,勒成百卷。使工书人琅邪王深、吴郡范怀约、褚洵等缮写,以给后宫。率又为《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其年,迁秘书丞。七年,敕直寿光省,治景丁部书抄。累迁新安太守。少好属文,而《七略》《艺文志》所载诗赋,今亡其文者,并补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行于世。
《刘孝绰传》:孝绰,字孝绰,彭城人。舅王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小字也,历秘书监。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王筠传》: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太宗即位,为太子詹事,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于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遇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抄。馀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为一集,自洗马、中书、中庶子、吏部佐、临海、太府各十卷,《尚书》三十卷,凡一百卷,行于世。
《张缅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历侍中。缅性爱坟籍,聚书万馀卷。钞《江左集》,未及成。有文集五卷。缅弟缵,字伯绪。年十一,尚高祖第四女富阳公主,封利亭侯。著《鸿宝》一百卷,文集二十卷。
《萧子范传》:子范字景则。永明十年,封祁阳侯。天监初,降爵为子。谥曰文。前后文集三十卷。
《萧子显传》:子显字景阳。七岁,封宁都县侯。天监初,降爵为子,谥曰骄,著文集二十卷。
《孔休源传》: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赠金紫光禄大夫。谥贞子,凡奏议弹文,勒成十五卷。
《江革传》: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幼而聪敏,早有才思。除武陵王长史。历南、北兖二州大中正,谥强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革子行敏,好学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有集五卷。《司马褧传》:褧,字元素,河内温人,迁晋安王长史,卒。王命记室庾肩吾集其文为十卷。
《刘之遴传》: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历南郡太守。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许懋传》: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历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王规传》: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谥曰章,有文集二十卷。
《萧洽传》:洽,字宏称,介从父兄也,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历司徒左长史。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刘孺传》: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为吏部尚书。居丧,以毁卒。谥曰孝子。有文集二十卷。
《江子一传》: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赠侍中,谥义子。续《黄图》,并辞赋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孝行传》:刘霁,字士烜,平原人。历建康正。著《释俗语》八卷,文集十卷。
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历散骑侍郎,兼散骑常侍。所制诗赋碑颂数十篇。
《儒林传》:何佟之,字士威,赠黄门侍郎。著文章、《礼义》百许篇。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历中书郎、国子博士。文集十卷。
《文学传》: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幼聪敏。既长勤学,善属文。高祖初临天下,收拔贤俊,爱其才。东宫建,以为太子洗马。时文德殿置学士省,召高才硕学者待诏其中,使校定坟史,诏沆通籍焉,历咨议参军。所著诗赋百馀篇。
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历司徒从事中郎。所著诗赋行于世。
庾于陵,字子介,除鸿胪卿,领荆州大中正。文集十卷。庾肩吾,字子慎。八岁能赋诗,历度支尚书。文集行于世。
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迁通直郎,出为郯令,文集十卷。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也,历庐陵王记室。会稽孔翁归亦工为诗。二人并有文集。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岏,字长岳,官至府参军。屿,字季望,永嘉郡丞。兄弟并有文集。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历给事中,直西省。左卫率,文集十卷。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除奉朝请,著《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先是,有广陵高爽、济阳江洪、会稽虞骞,并工属文。并有文集。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除太子率更令,加威戎将军。文集行于世。
刘协,字彦和,东莞莒人。历步兵校尉,兼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文集行于世。
王籍,字文海。七岁能属文。及长,博涉,有才气,历安西咨议参军。文集行于世。
何思澄,字元静,东海郯人。少勤学,工文辞。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勉举思澄等五人。历宣惠武陵王中录事参军。文集十五卷。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周舍每与共谈,服其精理。世人语曰:人中爽爽何子朗。历官员外散骑侍郎,出为固山令。文集行于世。
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好学善属文,历南兰陵太守。友人琅邪王籍集其文为二十卷。
臧严,字彦威,东莞莒人也。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于学多所暗记,历镇南咨议参军。文集十卷。伏挺,字士标。幼敏悟,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有才思,好属文。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历南台治书。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庾仲容,颍川鄢陵人,历咨议参军,出为黟县令,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陆云公,字子龙,吴郡人。五岁诵《论语》《毛诗》,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显叹异之,累迁中书黄门郎,掌著作。从兄才子,亦有才名,历廷尉卿。文集,并行于世。
任孝恭,字孝恭,临淮人,为司文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文集行于世。
《处士传》:诸葛璩,字幼玫,琅邪阳都人,举秀才,不就。著文章二十卷,门人刘皦集而录之。
沈顗,字处默,吴兴武康人,徵太子舍人,通直郎,俱不赴。著文章数十篇。
庾诜,字彦宝,新野人。子曼倩,字世华,亦有令誉。历咨议参军。所著书,并所制文章,凡九十五卷。
《止足传》:顾宪之,字士思,吴人。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所著诗、赋、铭、赞并《衡阳郡记》数十篇。
《陈书·蔡景历传》: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赠太常卿,谥曰敬。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世所称。有文集三十卷。
《袁枢传》:枢字践言。美容仪,性沉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历尚书左仆射。赠侍中,谥简懿。有集十卷行于世。《沈炯传》: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历中丞,加明威将军。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谢嘏传》:嘏,字含茂,陈郡阳夏人,赠侍中、中书令,谥曰光。有文集行于世。
《孔奂传》:奂,字休文,山阴人。赠散骑常侍。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
《周弘正传》: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赠侍中。谥简子。所著《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徐陵传》: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历太子少傅。卒。诏曰:建昌县开国侯陵,弱龄学尚,登朝秀颖,业高名辈,文曰词宗。可赠特进。谥曰章。陵为一代文宗,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好事者已传写成诵,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江总传》:总,字总持,济阳考城人。祯明二年,进号中权将军,入隋,为上开府。有文集三十卷。
《姚察传》: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历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炀帝即位,诏授太子内舍人。初,后主所制文,轴甚多,乃别写一本付察,有疑令悉刊定。谓朝士曰:姚察达学洽闻,手笔典裁,精当自古,犹难辈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察每制文笔,敕便索本,上曰: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毛喜传》: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历光禄大夫。有集十卷。
《陆琼传》:琼,字伯玉,吴人,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历吏部尚书,右仆射。有集二十卷行于世。琼第三子从典,字由仪。八岁,读沈约,回文研铭,从典援笔拟之,便有佳致。从父瑜特所赏爱,及瑜将终,家中坟籍皆付从典,从典乃集瑜文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傅縡传》: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七岁诵古诗赋至十馀万言。长好学,能属文。依湘州刺史萧循,循颇好士,广集坟典,縡肆志寻阅,因博通群书,历秘书监,兼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为文典丽,性又敏速,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沈思者亦无以加焉,甚为后主所重。有集十卷行于世。
《儒林传》:沈不害,字孝和,吴兴人。历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著《文集》四十卷。
《文学传》: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唐人,历太中大夫。为文,不尚浮华,温雅博赡。所制多遗失,存者十七卷。颜晃,字元明,琅邪临沂人,好学,有辞采。赠司农卿,谥曰贞子。表奏诏诰,下笔立成,便得事理,而雅有气质。有集二十卷。
江德藻,济阳考城人,赠散骑常侍。著文笔十五卷。庾持,字允德,鄢陵人。赠光禄大夫。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亦以此讥之。有集十卷。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拜尉卫卿。制文笔六卷。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博学能属文辞,追赠秘书监。所制章奏杂文二百馀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
岑之敬,字思理,南阳棘阳人。历南台治书侍御史、咨议参军。有集十卷行于世。
陆琰,字温玉,琼从父弟。世祖听览馀暇,颇留心史籍,以琰博学,善占诵,引置左右。琰寡嗜欲,鲜矜竞,游心经籍,宴如也。追赠司农卿。其所制文笔多不存本,后主求其遗文,撰成二卷。
琰弟瑜,字干玉。少笃学,善辞藻,追赠光禄卿。有集十卷。
瑜从父兄玠,字润玉。弘雅有识度,追赠少府卿。有集十卷。
张正见,字见颐,清河东武城人,累迁通直散骑侍郎。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
阮卓,陈留尉氏人。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有集三卷行于世。
《北魏书·封懿传》:轨长子伟伯,字君良。博学有才思,弱冠除太学博士,每朝廷大议,伟伯皆预焉。正光末,为关西行台郎。永安中,追赠瀛州刺史,撰诗赋碑诔杂文数十篇。
《陆恭之传》:恭之,字季顺,有操尚。释褐侍御史,历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赠吏部尚书、定州刺史,谥曰懿。恭之所著文章诗赋凡千馀篇。
《郦范传》:范弟神虎,神虎弟夔。子恽,字幼和,好学,有文才,历尚书外兵郎。赠安州刺史。所撰文章,颇行于世。撰慕容氏书,不成。
《高允传》:允,字伯恭。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历太常卿,别有集行于世。
《赵逸传》:逸,字思群,历中书侍郎。神麚三年,帝幸白虎殿,命百寮赋诗,逸制诗序,时称为善。性好坟素,白首弥勤,年踰七十,手不释卷。凡所著述,诗、赋、铭、颂五十馀篇。
《高闾传》:闾,字阎士。历吏部尚书,赠幽州刺史,谥曰文侯。闾好为文章,军国书檄诏令碑颂铭赞百有馀篇,集为三十卷。其文亦高允之流,后称为二高。
《游明根传》:子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幼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肃宗即位,迁尚书右仆射。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贞公,肇撰《冠婚仪》《白圭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于世。
《刘芳传》:芳从子懋,字仲华。聪敏好学,博综经史,善草隶书,多识奇字。世宗初,入朝,拜员外郎。累迁太尉司马。诗诔赋颂及诸文笔,见称于时。
《崔挺传》: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与弟振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后除光州刺史。十九年,车驾幸兖州,高祖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合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
挺长子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识,博学好文章。高祖召见,甚嗟赏之。历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孝芬博文口辩,善谈论,爱好后进,终日忻然,商确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疲。所著文章数十篇。
《张彝传》:子始均,字子衡,端洁好学,有文才,历员外常侍。著《冠带录》及诗赋数十篇,今并亡失。
《邢峦传》:峦叔祖祐,祐从子虬,字神虎。少为《三礼》郑氏学,明经有文思。举秀才上第,历光禄少卿。所作碑颂杂笔三十馀篇。
《甄琛传》:琛,字思伯,历吏部尚书。赠司徒公、尚书左仆射。谥曰孝穆公。所著文章,有理诣,《磔四声》《姓族废兴》《会通缁素三论》《笃学文》一卷,颇行于世。
《袁翻传》:翻,字景翔。少以才学擅美一时。初为奉朝请。景明初,李彪在东观,翻为徐纥所荐,彪引兼著作佐郎,以参史事。历度支尚书。所著文笔百馀篇,行于世。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高崇传》:子谦之,字道让。少事后母李以孝闻。及长,屏绝人事,专意经史,天文、算历、图纬之书,多所该涉,日诵数千言,好文章,留意《老》《易》。历尚书左丞。所著文章百馀篇,别有集录。
《祖莹传》: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八岁,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历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其文集行于世。《文苑传》:袁跃,字景腾,陈郡人,尚书翻弟也。博学俊才,性不矫俗,笃于交友。翻每谓人曰:跃可谓我家千里驹也。历位尚书都兵郎中,赠吏部郎中。所制文集行于世。
封肃,字元邕,渤海人,尚书回之兄子也。早有文思,博涉经史,太傅崔光见而赏焉。为《还园赋》,其辞甚美,历尚书左中兵郎中。所制文章多亡失,存者十馀卷。邢臧,字子良,河间人,早立操尚,博学有藻思,历安东将军。与裴敬宪、卢观兄弟并结交分,曾共读《回文集》,臧独先通之。撰古来文章,并叙作者氏族,号曰《文谱》。其文笔凡百馀篇。赠定州刺史,谥曰文。
温子升,字鹏举。初受业于崔灵恩、刘兰,精勤,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历金紫光禄大夫。太尉长史宋游道,为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
《北齐书·王昕传》:昕,字元景。少笃学读书,历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有文集二十卷。
《杨愔传》: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历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封华山郡公。所著诗赋表奏书论甚多,门人鸠集所得者万馀言。
《陆邛传》:邛,字云驹。少机悟,好学不倦。善属文,甚为邢卲所赏,历吏部郎中。赠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
《邢卲传》:卲,字子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彊记,日诵万馀言。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从兄罘、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卲皆为诵之。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诸人方之王粲。历太常卿、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有集三十卷,行世。
《魏收传》:收,字伯起。年十五,颇已属文,历尚书右仆射。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曰文贞。有集七十卷。
《卢潜传》:潜从祖兄怀仁,字子友,魏司徒司马道将之子。怀仁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静,常萧然有闲放之致。历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之任,卜居陈留界。所著诗赋铭颂二万馀言。
《阳休之传》: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为后来之秀,历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所著文集三十卷,行于世。
《文苑传》:李广,字弘基。博涉群书,有才思文议之美,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历侍御史,卒后,毕义云集其文笔十卷,托魏收为之序。
刘逖,字子长,发愤读书。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值有文籍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历给事黄门侍郎。所制诗赋及杂文笔三十卷。颜之推,字介。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曾撰《观我生赋》,文致清远,子思鲁自为序录。
《北史·周明帝纪》:帝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及即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馀人于麟趾殿,刊校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已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百卷。所著文章十卷。
《周书·卢柔传》:柔,字子刚。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王彧见而器之。孝闵帝践祚,进位开府。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唐瑾传》:瑾,字附璘。性温恭,有器量,雅好属文。论平江陵功,进爵为公。所著赋颂碑诔二十馀万言。
《苏亮传》: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历侍中。赠本官。所著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吕思礼传》:思礼,性温润,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从擒窦泰,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思礼好学,有文才。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所为碑诔表颂,并传于世。《颜之仪传》:之仪,字子升,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历刺史。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萧撝传》:撝,字智遐,兰陵人也,雅好属文,历少傅。封蔡阳郡公,谥曰襄。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宗懔传》: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世宗即位,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数蒙宴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萧圆肃传》:圆肃,字明恭,梁武帝之孙,武陵王纪之子也。风度淹雅,敏而好学。建德三年,授太子少傅。乃作《少傅箴》。有文集十卷,又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广堪》十卷,《淮海乱离志》四卷,行于世。
《萧大圜传》:大圜,字仁显,梁简文帝之子也。幼而聪敏,神情俊悟。年四岁,能诵《三都赋》。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太祖以客礼待之。保定二年,封始宁县公。俄而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各止一本,江陵平后,并藏秘阁。大圜既入麟趾,方得见之。乃手写二集,一年并毕。识者称叹之。大圜性好学,务于著述。撰文集二十卷。
《刘璠传》:璠,字宝义。少好读书,兼善文笔,历黄门侍郎、仪同三司。尝对雪兴感,乃作《雪赋》以遂志。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萧察传》:察,字理孙,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特为武帝所赏,所著文集十五卷。
子岿字仁远。机辨有文学。所著文集,行于世。
蔡大宝字敬位,好学不倦,善属文。以明经对策第一,徐勉所有坟籍,尽以给之。遂博览群书,学无不综,历官吏部尚书。谥曰文。所著文集三十卷,行于世。〈以下俱萧
察附传

甄元成,字敬平。博达经史,善属文。历吏部尚书,赠侍中。有文集二十卷。
岑善方,字思义。有器局,博综经史,善于辞令。所著文集十卷,历尚书虞部员外郎。
萧欣,武帝弟也。幼聪警,博综坟籍,善属文。历侍中、中书令,为一时文宗。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百卷,遭乱失本。
范迪少机辩,善属文。历散骑常侍。有文集十卷。弟遹,文采劣于迪,而经术过之。
沈君游,吴兴人。博学有词采,位至散骑常侍。有文集十卷。
《隋书·李德林传》:德林,字公辅。年十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覈而理畅。开皇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省读讫,明旦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授柱国、郡公,实封八百户。少以才学见知。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五十卷行于世。敕撰《齐史》未成。
《牛弘传》:弘,字里仁,历右光禄大夫,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曰宪,弘笃志于学,虽职务烦杂,书不释手。有文集十三卷行于世。
《宇文传》:㢸,字公辅。炀帝即位,转礼部尚书。所著辞赋二十馀万言。
《卢昌衡传》: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所著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卢思道传》:思道,字子行,闭户读书,才学兼著,历内史侍郎。有文集三十卷,行于时。
《李孝贞传》:孝贞,字元操。少好学,能属文。拜内史侍郎,出为金州刺史。所著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明克让传》: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著《文类》四卷,集二十卷。
《魏澹传》:澹,字彦深,专精好学,善属文。除太子舍人。废太子勇深礼遇之,令注《庾信集》,复撰《笑苑》《词林集》,世称其博物,迁著作郎,仍为太子学士。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
《辛德源传》:德源,字孝基,博览书记,少有重名。秘书监牛弘以德源才学显著,奏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有集二十卷,又撰《政训》《内训》各二十卷。
《柳䂬传》:䂬,字顾言。炀帝嗣位,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撰《晋王北伐记》十五卷,有集十卷,行于世。
《李文博传》:文博,好学不倦。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治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鲍宏传》:宏,字润身。年十二,能属文,尝和湘东王绎诗,绎嗟赏不已。历均州刺史。初,周武帝敕宏修《皇室谱》一部,分为《帝绪》《疏属》《赐姓》三篇。有集十卷,行于世。《文学传》:刘臻,字宣摰,沛国相人。皇太子勇引为学士,耽悦经史,终日覃思。有集十卷行于世。
王頍,字景文,博通五经,为大儒所称。解缀文,善谈论,历国子博士,有集十卷。
孙万寿,字仙期。善属文,美谈笑。仁寿初,徵豫章王长史。有集十卷行于世。
庾自直,颍川人也。少好学,沉静寡欲。解属文,于五言诗尤善。历起居舍人。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杜正藏字为善,好学,善属文。大业中,应诏举秀才,兄弟三人俱以文章一时诣阙,论者荣之。著碑诔铭颂诗赋百馀篇。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乃至海外高丽、百济,亦共传习,称为《杜家新书》《唐书·孝敬皇帝弘传》: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四年,命宾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书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擿采古今文章,号《瑶山玉彩》,凡五百篇。书奏,帝赐物三万段,馀臣赐有差。
《邓世隆传》:太宗初,以武功定天下,晚始向学,多属文赋诗,天格赡丽,意悟冲迈。十三年,世隆上疏,请加集录,帝谦不许。终著作郎。
《陈子昂传》:子昂,字伯玉,举进士。历迁右卫胄曹参军。唐兴,文章承徐、庾馀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李乂传》:乂,字尚真,赵州人。年十二,工属文,中书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内名。第进士,累除刑部尚书。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兄弟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乂所著甚多。
《苏颋传》:颋,字廷硕,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欲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李吉甫传》:子拭,拭子溪,字景望。大中末,擢进士,累迁太子少师,谥曰文。溪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李书楼。所著文章甚多。
《樊泽传》:子宗师,字绍述,历著作郎。进谏议大夫。力学多通解,著《樊子》百馀篇,别集尚多。韩愈尝称其材。《王起传》:起,字举之。性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帝以疑事令使者口质,起具榜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号曰《写宣》。它撰集亦多。《韩愈传》:愈,字退之。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原,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
《旧唐书·窦威传》:威,字文蔚,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有文集十卷。
《房元龄传》:元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十六年,与士廉等撰《文思博要》成,锡赉甚优。
《薛收传》:收,字伯褒。年十二,解属文,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有文集十卷。
子元超。长,好学,善属文,累授太子舍人。有文集四十卷。
《萧瑀传》:瑀兄子钧,博学有才望,累迁弘文馆学士,有集三十卷。
《虞世南传》:世南,字伯施。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馀年,精思不倦。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有集三十卷。
《李百药传》:百药,字重规。七岁能属文。太宗奇其才名,授太子右庶子。有集三十卷。
《褚亮传》:亮,吴王友。尝采历代文集,为王撰《古今类序诗苑》四十卷。
《于志宁传》:志宁,字仲谧,历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有集二十卷。
《于休烈传》:休烈,善文章。笃志坟籍,手不释卷,历秘书省正字。有集十卷行于代。
《来济传》:济,扬州江都人,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历台州刺史。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代。
《陈子昂传》:子昂,字伯玉,文词宏丽,甚为当时所重。有集十卷,友人卢藏用为之序,盛行于代,益州成人闾丘均,亦以文章著称。有集十卷。
《裴行俭传》:行俭,字守约。历礼部尚书。高宗以行俭工于草书。尝以绢素百卷,令行俭草书《文选》一部,帝览之称善。有集二十卷。
《王义方传》:义方,泗州涟水人。历天官侍郎,博通《五经》。撰《笔海》十卷、文集十卷。
《张文瓘传》:兄文琮,好自写书,手不释卷。永徽初,拜户部侍郎,出为建州刺史。文集二十卷。
《徐彦伯传》:彦伯,兖州瑕丘人,历工部侍郎。晚年属文,好为强涩之体,颇为后进所效。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苏味道传》:味道,赵州栾城人,历益州刺史。少以文辞知名。有文集行于代。
《刘袆之传》:袆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有集七十卷,传于时。
《崔元炜传》:元炜,博陵安平人。以预诛张易之功,擢拜中书令。少时颇属诗赋,晚年以为非己所长,乃不复搆思,惟笃志经籍,述作为事。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行于代。
《魏元忠传》:神龙二年,元忠与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庆、崔融、岑羲、徐坚等编次文集一百二十卷奏之。中宗称善,赐元忠物千段。
《李峤传》:峤,字巨山。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文业,历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有文集五十卷。《卢藏用传》:藏用,字子潜。少以辞学著。终起居郎,集贤院学士。有集二十卷。
《魏知古传》:知古,性方直,早有才名。开元元年,为黄门监。二年,还京,寻改紫微令。有文集七卷。
《刘洎传》:洎,字思道,历中书侍郎。有文集十卷,行于时。《张说传》:说,字道济,历开府仪同三司。有文集三十卷。《张九龄传》:九龄,字子寿。幼聪敏,善属文,历尚书右丞相。有集二十卷。
《崔祐甫传》:祐甫,字贻孙,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三十卷。
《高适传》:适,字达夫。少濩落,不事生业,注意文词,历刑部侍郎。有文集二十卷。
《陈叔达传》:叔达,字子聪,颇有才学。年十馀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历礼部尚书,谥曰忠。有集十五卷。
《蒋俨传》:俨,常州义兴人。文明中,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文集五卷。
《李鄘传》:子柱,柱子溪,博学多通,文章秀绝。所撰文章及注解书传之阙疑,百馀卷。
《常衮传》: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代宗时,为银青光禄大夫。有文集六十卷。
《张荐传》:荐,字孝举,历侍御史中丞。有文集三十卷,传于时。
《儒学传》:萧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至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文集三十卷。《文苑传》:张昌龄,冀州南宫人。弱冠以文辞知名。官至太子舍人。有文集二十卷。
崔行功少好学。历兰台侍郎。有集六十卷。
孟利贞,以文藻知名。受诏与少师许敬宗、崇贤馆学士郭瑜、顾引、董思恭等撰《瑶山玉彩》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人,历殿中侍御史。所注《文择》六十卷,大行于时。有文集七十卷。
李华字遐叔,中进士。历监察御史。有文集十卷,行于时。
李白,字太白。历供奉翰林。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元思敬,总章中为协律郎。预修《芳林要览》,又撰《诗人秀句》两卷,行于世。
杜易简,九岁能属文,文集二十卷,行于代。
易简从弟审言。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文集十卷。
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举神童,赠著作郎。文集三十卷。
卢照邻,字升之。年十馀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文集二十卷。
骆宾王,七岁能赋诗。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有兖州人郤云卿集成十卷,盛传于世。沈佺期,字云卿。及进士第。历中书舍人。善属文。有文集十卷。
宋之问,字延清,历刑部侍郎。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诵。友人武平一为之纂集,成十卷,传于代。
富嘉谟,武功人,举进士,负文辞,人争慕之。有文集五卷。
孔绍安,少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叹异之。
贺德仁,越州山阴人,少以词学见称。历太子侍读。有文集二十卷。
庾抱,润州江宁人。有集十卷。
蔡允恭,荆州江陵人。有风彩,善缀文。贞观初,除太子洗马。有集十卷。
王昌龄为文,绪微而思清。有集五卷。
李麟好学能文,尝编聚皇朝已来制集五十卷,行于世。
《五代史·杂传》:和凝,字成绩。晋初,拜端明殿学士。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馀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王仁裕,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乃集其平生所作诗万馀首为百卷,号《西江集》。仁裕与和凝于五代时皆以文章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