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六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六十一卷目录

 诸子部汇考十五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七〈医家 杂艺术〉

经籍典第四百六十一卷

诸子部汇考十五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七

医家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晁氏曰:昔人谓素问者,以素书黄帝之问,犹言素书也。唐王冰注。冰谓《汉·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先是第七亡,逸冰时始获,乃诠次注释,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论》二篇。冰自号启元子。医经之传于世者多矣!原百病之起瘉者本乎黄帝,辩百药之味性者本乎神农,汤液则称伊尹,三人皆古圣人也。悯世疾苦亲著书以垂后,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为贱技耻习之,由此故今称医者多庸人,治之失理,以生为死者甚众,激者至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岂其然乎?故予录医颇详。《隋志》以此书为首,今从之。
陈氏曰:黄帝与岐伯问答三坟之书,无传尚矣!此固出于后世依托,要是医书之祖也。唐太仆令王冰注,自号启元子。按《汉书》但有《黄帝内外经》,至《隋志》乃有《素问》之名,又有全元起《素问注》八卷。嘉祐中光禄卿林亿、国子博士高保衡承诏校定,补注亦颇采元起之说附见其中,其为篇八十有一。王冰者,宝应中人也。

《灵枢经》九卷。
晁氏曰:王冰谓此书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也,或谓好事者于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抄出之名,为古书也。未知孰是?

《吕杨注八十一难经》五卷。
晁氏曰:秦越人撰。吴吕广注,唐杨元操演,越人渤海人家于卢授桑君秘术,明洞医道,世以其与黄帝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采黄帝内经精要之说》,凡八十一章,以其旨趣深远未易了,故名《难经》,元操编次,为十三类。
陈氏曰:《汉志》亦但有《扁鹊内外经》而已,《隋志》始有《难经》《唐志》,遂属之越人,皆不可考。难,当作去声读。

《丁德用注难经》五卷。
晁氏曰:德用以杨元操所演,甚失大义,因改正之。经文隐奥者绘为图。德用,济阳人,嘉祐末其书始成。
陈氏曰: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经,而杨元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且间为之图,首篇为《诊候》最详,凡二十四难,盖脉学自扁鹊始。

《虞庶注难经》五卷。
晁氏曰:皇朝虞庶注。庶,仁寿人,寓居汉嘉少,为儒已而弃其业习医,为此书,以补杨吕所未尽,黎泰辰治平间为之序。

《金匮玉函经》八卷。
晁氏曰: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设答问杂病,形證脉理,参以疗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于馆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
陈氏曰:林亿等校正。此书王洙于馆阁蠹简中得之,曰《金匮玉函要略方》。上卷论伤寒,中论杂病,下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今书以逐方次于證候之下,以便检用其所论,伤寒文多节略,故但取杂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而仍其旧名。

《仲景伤寒论》十卷。
晁氏曰: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按《名医录》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以宗族二百馀口,建安纪年以来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伤寒居其七,乃著论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善医者或云仲景著《伤寒论》诚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无婴孺之患,有北方之药而无南方之治,此其所阙者,盖陈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汤治伤寒,其言极有理。
陈氏曰:其文辞简古奥雅,又名《伤寒卒病论》,凡一百一十二方,古今治伤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

《脉经》三卷。
晁氏曰:题云黄帝撰。论诊脉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脉经》十卷。
晁氏曰:晋王叔和撰。按唐甘伯宗《名医传》曰:叔和,西晋高平人,性度沉静,博通经方,精意诊处,尤好著述其书,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叙阴阳、表里、辩三部,九候分人迎、气口、神门条,十二经二十四气、奇经八脉、五脏六腑、三焦四时之痾纤悉备具,咸可按用,凡九十七篇,皇朝林亿等校正。

《脉诀》一卷。
晁氏曰:题曰王叔和皆歌诀鄙浅之言,后人依托者,然最行于世。

《脉诀机要》三卷,《脉要新括》一卷。
陈氏曰:通真子撰,不著名氏,熙宁以后人也。以叔和《脉诀》有臲卼鄙俗处,疑非叔和作,以其不类故也,乃作歌百篇,按经为注,又自言常为伤寒,括要六十篇,其书未之见。

《巢氏病源候论》五卷。
晁氏曰:隋巢元方等撰。元方大业中,被命与诸医共论众病所起之源。皇朝旧制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昭陵时诏校本刻牍,颁行宋绶为序。
陈氏曰:元方隋太医博士,其书惟论病證,不载药方,今按《千金方》诸论多本,此书业医者可以参考。

《雷公炮炙》三卷。
晁氏曰:宋雷敩撰,胡洽重定,述百药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论多本之于乾宁晏先生,敩称内究守国安正公,当是官名未详。

《天元玉策》三十卷。
晁氏曰:启元子撰。即唐王冰也。书推五运六气之变,《唐人物志》云冰仕至太仆令,年八十馀,以寿终。

《金宝鉴》三卷。
晁氏曰:卫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总目》云不详何代人,述脉候徵验要妙之理。

《宝藏畅微论》三卷。
晁氏曰:五代轩辕述撰。青霞君作《宝藏论》三篇,著变炼金石之诀,既详其未善,因刊其谬误,增其阙漏,以成是书。故曰畅微时年九十,实乾亨二年也。

《圣济经》十卷。
晁氏曰:徽宗皇帝御制,因《黄帝内经》采天人之赜,原性命之理,明营卫之清浊,究七八之盛衰,辩逆顺之盈虚,为书十篇,凡四十二章。
陈氏曰:辟雍学生昭武吴禔注。

《通真子伤寒诀》一卷。
晁氏曰:题曰通真子,而不著名氏,用张长沙《伤寒论》为歌诗,以便览者脉诀之类也。

《医门玉髓》一卷。
陈氏曰:不知作者,皆为歌诀,论五脏六腑相传之理。

《伤寒百问》三卷。
晁氏曰:题曰无求子大观初所著书。

《医经正本书》一卷。
陈氏曰:知进贤县沙随程迥可久撰。专论伤寒,无传染以救薄俗骨肉相弃绝之敝。

《运气论奥》三卷。
晁氏曰:宋朝刘温舒撰。温舒以素问气运,最为治病之要,而答问纷揉文辞古奥,读者难知,因为三十论七十二图,上于朝。

《五运指掌赋图》一卷。
陈氏曰:叶玠撰。

《脉粹》一卷。
晁氏曰:宋朝萧世基撰。世基常阅《素问》及历代医经,患其难知,因缀缉成一编,治平中姚谊序之。

《南阳活人书》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朱肱撰。序谓张长沙《伤寒论》,其言雅奥,非精于经络者不能晓,会顷因投闲,设其对问补苴缀缉,仅成卷轴,作于己巳,成于戊子,计九万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陈氏曰:肱以仲景《伤寒方论》,多以类聚,为之问答,本号《无求子伤寒百问方》,有武夷张藏作序易此名。仲景,南阳人。而活人者本华佗语,肱吴兴人,秘丞临之子中书,舍人服之弟,登第仕至朝奉郎直秘阁。

《伤寒微指论》二卷。
陈氏曰:不著作者,序言元祐丙寅,必当时明医也,其书颇有发明。

《伤寒證治》三卷。
晁氏曰:宋朝王寔编寔。谓百病之急,无踰伤寒,故略举病名法及世名医之言,为十三篇,总方百四十六首。或云颍州人,官至外郎,庞安常之高第也。

《伤寒救俗方》一卷。
陈氏曰:宁海罗适正之尉,桐城民俗惑巫不信药,因以药施人多愈,遂以方书召医参校,刻石以救迷俗,绍兴中有王世臣彦辅者序之以传。

《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掌禹锡等补注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艺文志》所不载。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本草之名盖起于此。梁之录载《神农本草》三卷,书中有后汉郡县名,盖上也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至张机华佗始为编述,嘉祐初诏禹锡与林亿、苏颂、张洞等为之补注,以开宝本草及诸家参校,采拾遗逸刊,定新旧药名一千八十二种,总二十卷。

《大观本草》三十一卷。
陈氏曰:唐慎微撰。不知何人,仁和县尉艾晟作序。名曰《经史證类本草》,按本草之名,始见《汉书·平帝纪·楼护传旧经》止一卷,药三百六十五种,陶隐居增《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注释为七卷。唐显庆又增一百十四种,广为二十卷,谓之《唐本草》。开宝中又益一百三十三种,蜀孟昶又尝增益,谓之《蜀本草》。及嘉祐中掌禹锡、林亿等重加校正,更为补注,以朱墨书为之别,凡新旧药一千八十二种。盖亦备矣。今慎微颇复有所增益而以墨,盖其名物之上,然亦殊不多也。
石林叶氏曰:《神农本草》初但三卷,所载甚略,议者考,其记出产郡名以为东汉人所作。梁陶隐居始增修为七卷,然陶氏不至东北,其论證多谬语。唐显庆中,苏恭请重修,于是命长孙无忌等广定,遂为二十卷,亦未尽也。自是伪蜀韩保升与术家各自补缉,辩證者不一,开宝中别加详定。嘉祐初复诏掌秘监禹锡、苏魏公诸人再论次,遂大备。盖《神农本草》外杂取他书,凡十六家云。

《图经本草》二十卷,目录一卷。
晁氏曰:宋朝苏颂等撰。先是诏掌禹锡、林亿等六人重校《神农本草》,累年成书奏御。又诏郡县图上所产药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编述,于是颂再与禹锡等裒集众说,类聚铨次,各有条目,云嘉祐六年上。

《證类本草》三十二卷。
陈氏曰:皇朝唐慎微纂。合两《本草》为一书,且集书传所记单方附之于本条之下,殊为详博。

《本草广义》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寇宗奭编。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执用己私失于商确,并考诸家之说,参之事实,覈其情理,證其脱误,以成此书。
陈氏曰:其书引援,辩證颇可观采。

《绍兴校定本草》二十二卷。
陈氏曰:医官王继先等奉诏撰。绍兴二十九年上之刻板修,内司每药为数语,辩说浅俚无高论。

《子午经》一卷。
晁氏曰:题云扁鹊撰。论针砭之要,成歌咏盖后人依托者。

《铜人针灸图》三卷。
晁氏曰: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尝诏惟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式,分腑脏十二经,旁注俞穴所会刻,题其名,并为图法,并主疗之术刻板传于,世夏竦为序。明堂者,谓雷公问道,黄帝授之。故名云。

《明堂针灸图》三卷。
晁氏曰:题云黄帝论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存真图》一卷。
晁氏曰:皇朝杨介编。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比欧希范五脏图过之远矣!实有益医家也。王莽时捕得翟义党王孙庆,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始终,云可以治病,亦是此意。

《膏肓灸法》二卷。
陈氏曰:清源庄绰季裕集。

《点烙三十六黄经》一卷。
晁氏曰:不著撰人。唐世书也。《国史补》云自茗饮行于世,世人不复病黄瘅。

《肘后百一方》三卷。
陈氏曰:晋葛洪撰。梁陶隐居增补本,名《肘后救卒方》,率多易得之药,凡八十六首,陶并七首,加二十二首,共为一百一首。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病之义名之。

《千金方》三十卷。
晁氏曰:唐孙思邈撰。思邈博通经传,洞明医术,著用药之方,诊脉之诀,针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悉。后世或能窥其一二未有不为名医者。然议者颇恨其独不知伤寒之数云。陈氏曰:自为之序,名曰《千金备急要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其前类例数十条,林亿等新纂。

《千金翼方》三十卷。
晁氏曰:思邈著《千金方》,复掇集遗轶,以羽翼其书
成一家之言。林亿等谓首之,以药录次之,以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杂病,疮痈色脉针灸,而禁经终焉者皆有指意云。
陈氏曰:其末兼及禁术,用之多验。

《外台秘要方》四十卷。
晁氏曰:唐王焘撰。焘在台阁二十年,久知洪文馆,得古方书数千百卷,因述诸病證候,附以方药符禁灸灼之法,凡一千一百四门。天宝中出守房陵及太宁郡,故以外台名其书,孙兆以焘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取灸而不取针,讥其为医之蔽。予独以其言为然。
陈氏曰:自为序。天宝十一载也,其书博采诸家方论,如肘后千金,世尚多有之至小品深师崔氏、许仁,则张文仲之类,今无传者,犹间见于此书。云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所校定也。按会要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直集贤院掌禹锡、林亿校理,张洞校勘,苏颂等并为校正。后又命孙奇、高保衡、孙兆同校正,每一书毕即奏上,亿等皆为序,下国子监板行,并补注《本草修图经》《千金方翼》《金匮要略》《伤寒》,悉从摹印,天下皆知。学古方书矣。

《产宝》二卷。
晁氏曰:唐昝殷撰。殷蜀人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访问名医或以殷对敏中迎之,殷集备验方药二百七十八首,以献其后,周颋又作三论附于前。

《龙树眼论》三卷。
晁氏曰:佛经龙树大士者,能治眼疾,假其说集治七十二种。目病之方。

《太平圣惠方》一百卷。
晁氏曰:太宗皇帝在潜邸日多蓄名方异术,太平兴国中内出亲验者千馀首,乃诏医各上家传方书,命王怀隐、王祐、郑彦、陈昭遇校正,编类各篇首,著其疾證淳化,初书成。御制序引。

《庆历善救方》一卷。
《两朝艺文志》:诏以福州奏狱医林士元,药下蛊毒人,以获全录,其方令国医类集,附益八年颁行。

《皇祐简要济众方》五卷。
《两朝艺文志》:皇祐中仁宗谓辅臣曰:外无善医,民有疾疫,或不能救疗,其令太医简圣惠方之要者,颁下诸道仍敕长吏,按方剂以时拯济,令医官使周应编,以为此方,三年颁行。

《太医局方》十卷。
晁氏曰:元丰中诏天下高手医,各以得效秘方进,下太医局验试,依方制药鬻之,仍模本传于世。

《和剂局方》十卷。
晁氏曰:大观中诏通医刊正药局方书,阅岁书成。校正七百八字,增损七十馀方。
陈氏曰:库部郎中陈师文等校正,凡二十一门二百九十七方,其后时有增补。

《王氏博济方》五卷。
晁氏曰:皇朝太原王衮撰。庆历间,因官滑台暇日出家,藏七十馀方,择其善者为此书。名医云其方用之无不效,如草还丹治大风,太乙丹治鬼胎尤验。

《药准》一卷。
陈氏曰:潞公文彦博宽夫撰。所集方才四十首,以为依《本草》而用药则有准,故以此四十方为处方,用药之准也。

《沈存中良方》十卷。
晁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存中博学,通医术类,其经验方成此书。用者多验,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录。其间辩鸡舌香一段言灵苑所辩,犹有未尽者。《馆阁书目》别有沈氏良方十卷,苏沈良方十五卷,而无灵苑方。

《灵苑》二十卷。
晁氏曰:亦存中编,本朝士夫如高若讷林亿孙奇庞安常,皆以善医名世而存中,尤善方书,此书所载多可用。

《孙氏传家秘宝方》三卷。
陈氏曰:尚药奉御太医令孙用和集,其子殿中丞兆,父子皆以医名。自昭陵时迄于熙丰,无能出其右者。元丰八年,兆弟宰为河东漕属,吕惠卿帅并从宰,得其书序而刻之,自言为思邈之后。晁氏《读书志》《孙尚秘宝方》,凡十卷。

《养生必用方》十六卷。
晁氏曰:皇朝初虞世撰。序谓古人医经行于世者多矣,所以别著者古方分剂,与今铢两不侔用者颇难。此方其證易详,其法易用,苟寻文为治,虽不习之人,亦可无求于医也。虞世本朝士一旦削发
为僧,在襄阳与十父游从甚密。

《尊生要诀》二卷。
陈氏曰:即初虞世四时常用要方,有庐山陈淮者复附益焉。

《杨子护命方》五卷,《通神论》十四卷。
晁氏曰:皇朝杨退修撰。以岐伯论五运六气以治百病,后世通之者惟王冰一人而已。然犹于迁变行度,莫知其始终,次序故著此方论云。

《庞氏家藏秘宝方》五卷。
陈氏曰:蕲水庞安时安常撰。安时以医名世,所著书传于世者惟伤寒而已,此书南城吴炎晦父录以见遗。
山谷黄氏:庞安常《伤寒论后序》:安常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生死多验,名倾江淮诸医。然为气任侠,斗鸡走狗,蹴鞠击毬,少年豪纵事无所不为,博弈音技。一工所难而兼能之,家富多后房不出户而所欲得人之以医聘之也,皆多陈其所好,以顺适其意,其来也。病家如市其疾己也,君脱然不受谢而去。之中年乃屏绝戏弄,闭门读书,自《神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经》《灵枢甲乙》、葛洪所综缉百家之言,无不贯穿其简策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其读,学术浅陋,私智穿凿曲士,或窜其文。安常悉能辩论发挥,每用以视病,如是而生,如是而不治,几乎十全矣!然人以病造之,不择贵贱贫富,便斋曲房调护。以寒暑之宜,珍膳羹饘,时节其饥饱之度,爱其老而慈其幼,如痛在己也。未尝轻用人之疾,尝试其所不知之方,盖其轻财如粪土,而乐义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似秦汉间游侠而不害人,似战国四公子而不争利,所以能动而得意,起人之疾不可缕数。他日过之未尝有德色,其所论著《伤寒论》,多得古人不言之意,其所师用而得意于病家之阴阳虚实今。世所谓良医十不得其五也。余始欲掇其大要,论其精微,使士大夫稍知之,适有心腹之疾,未能卒业。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言而不解,若有意于斯者,读其书自足。揽其精微,故特著其行事,以为后序。云其前序,海上道人诺为之,故虚右以待。
宛丘张氏《跋伤寒论》曰:张仲景《伤寒论》论病处方,纤悉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之法,以预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哉!且非通神造妙不能为也。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證,而无方者续著为论数卷,用心为术追俪古人。淮南谓安常能与伤寒说话,岂不信哉?

《钱氏小儿方》八卷。
晁氏曰:皇朝钱乙仲阳撰。神宗时擢太医丞,于书无所不窥,它人勤勤守古乙,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辩正阙误,最工疗婴孺病。年八十二而终,阎季忠方附其后。

《钱氏小儿药證真诀》三卷。
陈氏曰:钱仲阳撰。阎季忠集上卷,言證中卷,叙尝所治病下卷,为方季忠亦颇附,以己说且以刘斯立所作,仲阳传附于末,宣和元年也。

《婴童宝镜》十卷。
晁氏曰:题曰:栖真子不著姓名,录世行应验方,成此书

《小儿灵秘方》十三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辩小儿疾證及治疗之方,多为歌诀。

《小儿玉诀》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名氏,为韵语以记小儿疾證治法二十三。

《医说》十卷。
陈氏曰:新安张景季明撰。

《食治通说》一卷。
陈氏曰:东虢娄居中撰。临安药肆金药白者有子登第,以恩得初品官,赵忠定丞相跋其后,书凡十六篇。大要以食治则身治,此上工医未病之一术也。
《赵丞相序》略曰:君自幼业医,至是历八十一寒暑矣!钱唐行都多贵人,君未尝谒卿相王侯之家,屡迎之不可致。每旦肩舆至药肆,群儿已四集,悲啼叫号,嚣然满室。君皆调护委曲坐,良久徐起枚视之。一以至之先后为序,辄为言儿本无疾,爱之者害之也。如言儿下利时,此为脾虚乳食过伤所致,惟苦节其乳食,微以参朮药温其胃,即愈矣!而爱之者曰儿数利气,且乏非彊食,莫补其所丧。于是胃虚不能摄化其气,重伤参朮弗效,增以姜。附姜附不已重,以金石而儿殆矣!胡不以身喻之方,吾曹盛壮时日食二升米,饭几不满欲,一日意中微不佳,则粒米不堪向口,何况儿乎?予每视君持药欲授时,必谆谆为人开说,口几欲破,又为纸囊贮
药,各著其说于上,使归而勿忘焉。

《治病须知》一卷。
陈氏曰:不知名氏,专论外證,以用药之次第,为不能脉者设也。

《正俗方》一卷。
陈氏曰:知虔州长乐刘彝执中撰。以虔俗信巫无医药,集此方以教人。

《奉亲养老书》一卷。
陈氏曰:泰州兴化令陈真撰。元丰中人。

《小儿班疹论》一卷。
陈氏曰:东平董汲及之撰。钱乙元祐癸酉题其末。

《脚气治法》一卷。
陈氏曰:董汲撰。

《指迷方》三卷。
陈氏曰:考城子王贶子亨撰。吴丞相敏为之序。贶为南京名医宋毅叔之婿,宣和中以医得幸至朝请大夫。

《九籥卫生方》三卷。
陈氏曰:宣和宗室忠州防禦使士纡撰。

《治风》一卷。
陈氏曰:张耒文潜所传,凡三十二方。

《小儿医方妙选》三卷。
陈氏曰:成安大夫,惠州团练,使张涣撰。凡四百二十方,涣五世为小儿医,未尝改科,靖康元年自为之序。

《鸡峰备急方》一卷。
陈氏曰:太医教授张锐撰。绍兴三年为序,大抵皆单方也。

《产育保庆集》一卷。
陈氏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其说而无其书。医学教授郭稽中以方附诸论之末,遂为全书。近时括苍陈言尝评其得失,于三因方婺医杜荍者,又附益之,颇为详备。

《本事方》十卷。
陈氏曰:维扬许叔微知可撰。绍兴三年进士第六人,以药饵阴功见于梦寐事,载《夷坚志》,晚岁取平生已试验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此书,取本事诗词之例以名之。

《伤寒歌》三卷。
陈氏曰:许叔微撰。凡百篇皆本仲景法,又有《治法》八十一篇,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辩类》五卷,皆未见。

《指南方》二卷。
陈氏曰:蜀人史堪载之撰。凡三十一门,各有论。

《杨氏方》二十卷。
陈氏曰:枢密杨倓子靖以家藏方一千一百十有一首刻之,当涂世多用之。

《本草单方》三十五卷。
陈氏曰:工部侍郎宛丘王俣硕父撰。取本草诸药条下,所载单方以门类编之,凡四千二百有六方。

《何氏方》六卷。
陈氏曰:太常博士括苍何称德扬撰。

《洪氏方》一卷。
陈氏曰:鄱阳洪氏。

《莫氏方》一卷。
陈氏曰:刑部郎中吴兴莫伯虚致道,刻博济方于永嘉,而以其家藏经验方附于后。

《备急总效方》四十卷。
陈氏曰:知平江府溧阳李朝正撰。大抵皆单方也。

《是斋百一选方》三十卷。
陈氏曰:山阴王璆孟玉撰。百一言,其选之精也。

《三因极一方》六卷。
陈氏曰:括苍陈言无择撰。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其说出《金匮要略》,其所述方论往往皆古书也。

《小儿保生方》三卷。
陈氏曰:左司郎姑孰李柽与几撰。

《伤寒要旨》二卷。
陈氏曰李柽撰。列方于前,而类證于后,皆不外仲景。

《汉东王氏小儿方》二卷。
陈氏曰:不著名。

《幼幼新书》五十卷。
陈氏曰:直龙图阁知潭州刘昉方明撰。集刊未毕而死,徐璹寿卿以漕摄郡趣成之。

《大衍方》十二卷。
陈氏曰:朝散大夫孙绍远稽仲撰。凡药当预备者四十九种,故名《大衍》。所在易得者不与焉。诸方附于后。

《海上方》一卷。
陈氏曰:不著姓名,括苍刻本,《馆阁书目》有此方云。
乾道中知处州钱竽编。

《集效方》一卷。
陈氏曰:南康守李观民集。

《胎产经验方》一卷。
陈氏曰:陆子正撰集。

《叶氏方》三卷。
陈氏曰:太社令延平叶大廉撰。

《胡氏方》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

《传道适用方》二卷。
陈氏曰:称拙庵吴彦夔淳熙庚子。

《陈氏手集方》一卷。
陈氏曰:建安陈抃。

《选奇方》十卷,后集十卷。
陈氏曰:青田余纲尧举撰。

《伤寒泻痢要方》一卷。
陈氏曰:直龙图阁长乐陈孔硕肤仲撰。

《汤氏婴孩妙诀》二卷。
陈氏曰:东阳汤衡撰。衡之祖民望精小儿医,有子曰麟登科,衡麟之子尤邃于祖业,为此书也十九篇。

《诸家名方》二卷。
陈氏曰:福建提举司所刊,市肆常货,而局方所未收者。

《易简方》一卷。
陈氏曰:永嘉王硕德肤撰。增损方三十首,㕮咀药三十品,市肆常货圆子药十种,以为仓卒应用之备,其书盛行于世。

《四时治要方》一卷。
陈氏曰:永嘉屠鹏时举撰。专为时疾、疟痢、吐泻、伤寒之类杂病,不与焉。

《治奇疾方》一卷。
陈氏曰:夏子益撰。凡三十八道,皆奇形怪證,世间所未见者。

《伤寒證类要略》二卷,《玉鉴新书》二卷。
陈氏曰:汴人平尧卿撰。专为伤寒而作,皆仲景之旧也,亦别未有发明。

《疮疹證治》一卷。
陈氏曰:金华谢天锡撰。

《产宝诸方》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集诸家方而以十二月产图冠之。

《纂要备急诸方》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集,皆仓卒危急所需药及杂术也。

《摘要方》一卷。
陈氏曰:伤寒十劝及危證十病,末载托里十补散方。

《刘涓子神仙遗论》十卷。
陈氏曰:东蜀刺史李頔录。按《中兴书目》《崇文总目》云:宋龚庆宣撰。刘涓子者,晋末人,于丹阳县得《鬼遗方》一卷,皆治痈疽之法,庆宣得而次第之。今按《唐志》有庆宣刘涓子《男方》十卷,未知即此书否。卷或一板,或止数行,名为十卷,实不多也。

《卫济宝书》一卷。
陈氏曰:称东轩居士,不著名氏,治痈疽方也。

《外科保安方》三卷。
陈氏曰:知兴化军亳社张允蹈家藏方,龚参政茂良刘太史夙为之序跋。

《五发方论》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亦吴晦父所录。

《李氏集验背疽方》一卷。
陈氏曰:泉江李迅嗣立撰。凡五十二条,其论议详尽曲当。

《皇帝医相马经》三卷。
晁氏曰:唐穆蠡集伯乐、王良等六家书成此编,皇帝斥神农也。

《育骏方》三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相马术及医治畜牧之方。

《相马经》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相马法式,并著马之疾状及治疗之术,《李氏书目》有之。

杂艺术

《古画品录》一卷。
晁氏曰:南齐谢赫撰。言画有六法,分四品。夫秋之弈,延寿之画,伯乐之相马,宁戚之饭牛,以至曹丕之弹棋,袁彦之樗蒱,皆足以擅名天下。昔齐侯礼九九,而仲尼贤博弈,良有以哉?经著大射投壶之礼,盖正己养心之道存焉。顾用之何如耳?安可直谓之艺,而一切废之,故予取射诀画,评弈经、算术、博戏、投壶、相马牛等书,同次之为一类。
按:晁陈二家书录,以医相牛马及茶经酒谱之属,俱入杂艺术门,盖仍前史之旧,今以医相牛马之书名附医方相术门,茶酒经附种植入农家门,其馀艺技则自为此一类云。

《齐梁画目录》一卷。
陈氏曰:唐窦蒙子泉录。

《续画记》一卷。
晁氏曰:唐李嗣真撰。补谢赫之缺,又有《古今画人名》一卷。

《后画录》一卷。
晁氏曰:唐僧彦宗撰。品长安名画,凡二十七人。

《唐朝画断》一卷。
陈氏曰:唐翰林学士朱景元撰。一名《唐朝名画录》。前有目录,后有天圣三年商宗儒后序,与画断大同小异。

《名画猎精》六卷。
晁氏曰:唐张彦远纂。彦远,字爱宾,记历代画工名姓,自史皇以降,至唐朝及论画法,并装背褫轴之式,鉴别阅玩之方。

《历代名画记》十卷。
陈氏曰:张彦远撰。彦远家世藏法书名画,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既作法书要录,又为此记,且曰有好事传予二书,书画之事毕矣。

《五代名画记》一卷。
陈氏曰:大梁刘道醇撰。嘉祐四年,陈询直序。

《五代名画拾遗》一卷。
晁氏曰:皇朝刘道成纂,符嘉应撰。序云胡峤尝有梁朝名画录,因广之,故曰补遗。

《名画见闻志》六卷。
晁氏曰:皇朝郭若虚撰。若虚以张爱宾之画绝笔。永昌元年,因续之。历五代止国朝熙宁七年,分《叙论》《纪艺》《故事》《近事》四门。
陈氏曰:元丰中自序,称大父司徒公,未知何人。郭氏在国初无显人,但有郭承祐耳。其书欲继张彦远之后。

《书画史》二卷。
晁氏曰:米芾元章撰。辑本朝公卿士庶家藏法书名画,论其优劣真伪。

《宋朝名画评》三卷。
晁氏曰:皇朝刘道成纂,符应嘉撰。集本朝画工之名世者,第其品,以王瓘之为神品,云在吴生上。

《益州名画录》三卷。
晁氏曰:皇朝黄休复纂,唐乾元初至宋乾德,岁休复在蜀中自系图画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陈氏曰:《中兴书目》以为李略撰。而谓休复书今亡。按:此书有景祐三年序,不著名氏,而取休复所录明甚。又有休复自为后序,则固未尝亡也。未知题李略者,与此同异?

《山水受笔法》一卷。
陈氏曰:唐沁水荆浩浩然撰。

《德隅堂画品》一卷。
陈氏曰:李廌方叔撰。赵令畤德麟官襄阳行櫜中诸画,方叔皆为之评品,元符元年也。

《林泉高致集》一卷。
陈氏曰:徽猷阁待制河阳郭思撰。其父熙,字淳夫,善画。思,元丰五年进士,既贵追述其父遗迹事实,待制许光凝为之序,曰《画记》《画训》《画意》《画题》《画诀》而序,又称《诗歌赞》,记《诏诰铭志》,今本缺。

《广川画跋》五卷。
陈氏曰:董逌撰。

《画继》十卷。
陈氏曰:邓椿公寿撰。以继郭若虚之后,张彦远志止会昌元年,若虚志止熙宁七年,今书止乾道三年。

《射评要略》一卷。
晁氏曰:李广撰。凡十五篇。
陈氏曰:依托也,鄙浅无奇。

《严悟射诀》一卷。
晁氏曰:唐玉思永撰。思永学射法于成都工曹严悟,成书十篇,每篇首必称师。

《几镜射经》一卷,《射诀》一卷。
陈氏曰:唐检校太子詹事韦韫撰。《制弓矢法》三篇,《射法》九篇,又序其学射之初,有张宗者授之诀,为《射诀》

《射训》一卷。
陈氏曰:监察御史张仲殷撰。《中兴书目》云本朝人,果也,不当名犯庙讳。

《射议》一卷。
陈氏曰:元城王越石仲宝撰,凡七条。

《益津射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钱师益序以五善图,及武陵格疏密
不同,参酌为之。

《增广射谱》七卷。
陈氏曰:淳熙中诏进士习射书坊,为此以射利,末二卷为《卢宗迈射法》,亦简。

《投壶经》一卷。
晁氏曰:唐上官仪奉敕删定,史元道续注,米周颙、郝同、梁简文数家书为之,《唐志》有其目。

《木射图》一卷。
晁氏曰:唐陆秉撰。为十五笋以代,侯击地,毬以触之,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

《温公投壶新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司马光君实撰。旧有《投壶格》,君实恶其多取奇中者,以为侥倖,因尽改之。

《文房四宝》五卷。
晁氏曰:宋朝苏易简撰。集古今笔、砚、纸、墨,本东坡式,继以赋,颂述作有徐铉序。

《墨谱》一卷。
晁氏曰:宋朝董秉撰。熙宁间人,秉患世人,徒知祖李之名,而不知形模之异同。制作之精粗,故作图以著其源流,补苏易简之缺文云。

《墨苑》三卷。
陈氏曰:赵郡李孝美伯阳撰。曰图、曰式、曰法。元符中马涓、李元膺为之序。

《砚谱》二卷,又名《北海公砚录》
晁氏曰:宋朝唐询撰。砚之故事及其优劣,以红丝石为第一,端石次之。

《歙砚图谱》一卷。
陈氏曰:太子中舍知婺源县唐积撰。治平丙午岁。

《歙砚说》一卷,又《辨歙砚说》一卷。
陈氏曰:皆不著姓名。

《砚史》一卷。
陈氏曰:米芾撰。

《砚笺》一卷。
陈氏曰:高似孙撰。

《闲堂杂记》四卷。
陈氏曰:不著姓名,述文房四谱,而首载《唐氏砚录》

《续文房四谱》五卷。
陈氏曰:司农李洪秀颖撰。

《古鼎记》一卷。
晁氏曰:唐吴协撰。记古人铸鼎本源及其形制。

《鼎录》一卷。
陈氏曰:梁中书侍郎虞荔撰。

《古今刀剑录》一卷。
陈氏曰:梁陶弘景撰。

《印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晁克一撰。克一,张文潜甥也。文潜尝为序之,其略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补之爱之尤笃,悉录古今印玺之法,谓之图书谱。自秦以来变制异状皆能言其故,余颇爱其用心不移,致精于末务,使有传焉。

《香谱》一卷。
晁氏曰:宋朝洪刍驹父撰。集古今香法,有郑康成汉宫香、南史小宗香、真诰婴香、戚夫人迫驾香、唐员半千香、所记甚该博,然《通典》载历代祀天用水,沉香独遗之,何耶?

《香谱》一卷。
《香严三昧》十卷。
《侯氏萱堂香谱》一卷。《侯氏萱堂香录》二卷,谱或曰录。〉
陈氏曰:并不知何代人作。

《南蕃香录》一卷。
陈氏曰:知泉州叶廷圭撰。

《九章算经》九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姓名或曰周公九章者,一方田、二算粟、三裒分、四少广、五商功、六均输、七盈肭、八方程、九句股,魏刘微、唐李淳风尝为之注,则此术起于汉之前矣。

《算经》一卷。
陈氏曰:夏侯阳撰。大抵乘除法也。《隋志》二卷,唐一卷,甄鸾今本无注,元丰京监本。

《求一算经》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

《六问算法》五卷。
晁氏曰:唐龙受益撰,并化零歌附。

《算经》三卷。
陈氏曰:张丘建撰。有序。首言算者不患乘除之为难,而患分之为难,是以序列诸分之本元,宣明约通之要法。按《唐志》作一卷,甄鸾注今本称汉中郎守前司隶甄鸾注。太史令李淳风等注释,算学博士刘孝孙撰细草。细草者,乘除法实之详悉也。
《应用算法》一卷。陈氏曰:夷门叟郭京元丰三年序,称平阳奇士蒋舜元撰。凡八篇,曰释数、田亩、粟米、端匹、斤秤、修筑、差分、杂法,总为百五十七问,前志在历算类。按:射、御、书、数均一艺也,不专为历算,设故列于此。

《将作营造法式》三十四卷,《看详》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诚撰。熙宁中,敕将作监编修法式,诚以为未备,乃考究经史,并询讨匠氏,以成此书。颁于列郡,世谓喻皓木经,极为精详,此书殆过之。陈氏曰:熙宁初始诏,修定至元祐六年,书成绍圣四年,命诚重修,元符三年上,崇宁二年颁印。前二卷为总释,其后曰制度、曰功限、曰料例、曰图样而壕寨石作大小木调,旋锯作泥瓦䌽画刷饰,又各分类匠事备矣。

《弹棋经》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序称世说曰魏武帝好弹棋,宫中皆效之,难得其局以妆奁之。盖形状相类就盖而弹之俗中,因谓魏宫妆奁之戏。按《西京杂记》云刘向作弹棋典论,云前代马合卿、张公子皆善弹棋,然则起于汉朝,非自魏始,世说误矣。
陈氏曰:张柬之撰。

《五木经》一卷,并图例。
陈氏曰:唐李翱撰。元革注,盖樗蒱之戏也。

《樗蒱经》一卷,《樗蒱格》一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序樗蒱,古之戏也,刘毅、李安民、慕容宝之徒皆掷卢不闻,馀采今以卢枭为上,雉犊次之。

《象棋》一卷,又《棋势》二卷。
晁氏曰:皇朝尹洙撰。凡五图,今世所行者不与焉。

《温公七国象棋》一卷。
晁氏曰:司马光君实撰。周、秦、韩、魏、赵、楚、齐、燕,实八国而云七者,周室不与焉。

《广象戏图》一卷。
济北晁补之无咎撰。自序曰:象戏,戏兵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余为儿时,无他。弄见设局布棋为此戏者,纵横出奇,愕然莫测,以为小道可喜也。稍长观诸家阵法,虽画地而守,规矩有截,而变化卷舒,出入无倪,其说亦可喜。暇时因求所谓象戏者,欲按之以消永日,盖局纵横路十一,棋三十二,为两军耳,意苦而狭也。尝试以局纵横路十九,棋九十八广之,意少放焉。然按图置物计步,而使终亦胶柱而已矣。而智者用之则十九者之间,尽强弱之形,九十八者之间,尽死生之势。而十九、九十八之外,死生强弱可循环于无穷,饱食终日得吾说而为之,则涿鹿之纵观犹目前矣。

《忘忧集》三卷。
晁氏曰:皇朝刘仲甫编载,唐韦延祐棋诀并古今棋图。

《忘忧清乐集》一卷。
陈氏曰:棋待诏李逸民撰集。

《通远集》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视清乐为略。

《象棋神机集》一卷。
陈氏曰:称杉杨叶茂卿撰。

《钓鳌图》一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凡四十类,各有一诗。

《采珠局》一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序云王公而不知其名,凡三十馀类,亦各有一诗。

《捉卧瓮人事数》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庭中撰。以毕卓、嵇康、刘伶、阮孚、山简、阮籍、仪狄、颜回、屈原、陶潜、孔融、陶侃、张翰、李白、白乐天为目,有赵昌言序。
陈氏曰:此篇与《钓鳌图》采珠格局,劝酒玉烛诗名一卷,皆酒边雅谈。

《三象戏图》一卷。
陈氏曰:伋阳成师仲编。

《双六格》一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其法左右十二梁,设二朋,朋各十五子,一白一黑,用明琼二,各以其采,由右归左子单,则它子得击两子以上,它子虽相当不得击。故武后梦双六不胜狄仁杰,所以云无子也。

《叶子格戏》一卷。
晁氏曰:不著撰人。世传叶子妇人也撰。此戏晚唐之时。

《三国图格》一卷,《金龙戏格》一卷,《打马格》一卷,《旋棋格》一卷。
晁氏曰:并不题撰人。

《汉官仪新选》一卷。
晁氏曰:皇朝刘敞撰。盖取西汉之官而附其列传,
黜陟可戏笑,杂编之以为博弈之一物。

《进士采选》一卷。
陈氏曰:赵明远景昭选。此元丰末改官制,时迁除格例也

《打马图式》一卷。
陈氏曰:郑寅子敬撰。用五十马。

《打马赋》一卷。
陈氏曰: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马以上三者,各有不同,今世打马大略与古樗蒱相类。

《谱双》一卷。
陈氏曰:洪遵集此戏,今人不复为。

《希古集》一卷。
陈氏曰:括苍何宗姚,取投壶新式及冯氏射法为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