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二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二十二卷目录

 地志部汇考五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地理〉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地理〉
  焦竑经籍志〈地理〉

经籍典第四百二十二卷

地志部汇考五

《马端临文献通考》《地理》

《山海经》十八卷。
晁氏曰:大禹制晋《郭璞传》,汉侍中奉车都尉刘秀,校定表,言禹别九州而益等类物,善恶著此书,皆圣贤之遗事,古文明著者也。大父尝考之于书,有曰:长沙零陵雁门,皆郡县名。又自载禹鲧,似后人因其名参益之。
陈氏曰:汉侍中奉车都尉臣秀所校。秘书秀即刘歆也。晋郭璞注:按《唐志》二十三卷,音二卷,今本锡山尤袤延之校。定世传禹益所作其事。见《吴越春秋》曰:禹东巡,登南岳得金简玉字,通水之理遂行。四渎与益,共谋所至,使益疏而记之名《山海经》。此其为说,恢诞不典。司马迁曰: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书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谓名言孰曰:多爱乎?故尤跋明其非禹伯翳所作,而以为先秦古书无疑。然莫能名其何人也。洪庆善补注《楚辞》,引《山海经·淮南子》以释《天问》。而朱晦翁则曰:古今说《天问》者,皆本此二书。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本皆缘解《天问》而作。此可以破千载之惑,古今相传既久,姑以冠地理书之录。

《山海图经》十卷。
晁氏曰:皇朝舒雅等撰。雅仕江南,韩熙载之门人也。后入朝数预修书之选,闽中刊行本。或题曰:张僧繇画。妄也。

《水经》四十卷。
晁氏曰:汉桑钦撰。钦,成帝时人。本经三卷,后魏郦道元注史称。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行于世。
陈氏曰:钦邯郸书目以为汉人晁氏言。成帝时人,当有所据,按《唐志》注,或云郭璞撰,又《杜氏通典》按:《水经》,晋郭璞注二卷。后魏郦道元注四十卷,皆不详所撰者名氏,亦不知何代之书。佑谓二子博赡解释,固应精当。然其经云济水过寿张,则前汉寿良县,光武更名。又东北过临济,则前汉狄县,安帝更名。又云菏水过湖陆,则前汉湖陵县,章帝更名。又云汾水过河东郡永安,则前汉彘县,顺帝更名。故知顺帝以后,纂序也详,《水经》所作,殊为诡诞,全无凭据。按:后汉《郡国志》,济水,王莽末因旱渠塞,不复截。河南过统顺帝时,所撰都不详,悉其馀可知。景纯注解又甚疏略,亦为迂怪,以其僻书,人多不睹,谓其审正未之精也。

《十道志》十三卷。
晁氏曰:唐梁载言撰。唐分天下为十道,所载颇详。博其书多,称咸通中沿革,盖唐末人也。
陈氏曰:其书广记,备言颇有可采。载言不见于史,未定为何朝人。此书有大和以后沿革,当是唐末人。

《唐十道图》一卷。
陈氏曰:唐宰相赵郡李吉甫弘宪撰。首载州县总数,文武官员数俸料。《唐志》云十卷,今不分卷。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
陈氏曰:李吉甫撰。自京兆至陇右,凡四十七镇,篇首皆有图,今图不存。

《太平寰宇志》二百卷。
晁氏曰:皇朝乐史等撰。太平兴,国中尽平,诸国天下一统。史悉取自古《山经地志考》,正讹谬纂成此书,上之。
陈氏曰:其书起自河南,周于海外。

《图经》 卷。
晁氏曰:皇朝李昉撰。

《九域志》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存被旨删定,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
陈氏曰:存与曾肇李德刍等共删,定名《元丰九域志》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晁氏曰:皇朝欧阳忞纂。自尧舜以来至干五代,地里沿革,离合皆系。以今郡县名,或云无所,谓欧阳
忞者,特假名以行其书耳。
陈氏曰:政和中作其前三卷,以今之郡县系于前代郡国之下。其序曰:以今州县求于汉,则为郡;以汉郡县求于三代,则为州。三代之九州散,而为汉之六十馀郡,又分而为今之二百州。虽或离或合,不可讨究。而吾胸中,则已了然矣。汉郡国一百三,今云六十馀郡,不可晓也。忞当是文忠族孙行名皆连心字。

《春秋地谱》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杨湜编十三国地,皆释以今州县名,并为图于其后。盖常氏已尝有此书,而湜增广焉。

《洽闻记》三卷。
晁氏曰:唐郑常撰。记郡国旧事,故附之地理类。

《职方机要》四十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姓名。序云:本新旧《九域志》,上据历代史,旁取左氏《水经通典》,且采旧闻参以小说,黜谬举真䌷成此书。其间载政和间事,盖当时人也。

《地理指掌图》一卷。
陈氏曰:蜀人税安礼撰。元符中,欲上之朝,未及而卒。书肆所刊,皆不著名氏,亦颇阙。不备此蜀本,有涪右任慥序言之颇详。

《历代疆域志》十卷。
陈氏曰:临川布衣吴澥撰。

《舆地纪胜》二百卷。
陈氏曰:知江宁县金华王象之撰。盖以诸郡图经节要略,而山川景物碑刻诗咏,初无所遗,行在宫阙官寺,实冠其首关。河版图之未复考,犹不与焉。眉山李说斋季允为之序。

《舆地图》十六卷。
陈氏曰:王象之撰。纪胜逐州为卷,图逐路为卷。其搜求亦勤至西蜀诸郡,尤详其兄观之漕夔门时所得也。

《皇朝方域志》二百卷。
陈氏曰:东阳布衣王希先撰。凡前代谓之谱十六谱,为八十卷。本朝谓之志为一百二十卷,谱叙当时事实,而注以今之郡县志。述今日疆理而系于古之州国。古今参考,谱志互见,地理学之详明者。无以过此矣!嘉熙二年,上于朝得永免文,解其父珨,本建宁人,己未,进士试词科不中,颇该洽希先述具遗槁以成此书。

《六合掌运图》一卷。
晁氏曰:不著名,凡为四十四图,首列禹迹,次为中兴,后南北二境,其后则诸边关险要以及虏地。疆界亦著之。

《燕吴行役记》
陈氏曰:不著名氏,大中九年,崔铉镇淮南,诸镇毕贺为此记者。燕帅张允伸所遗僚佐道中记,所经行郡县道里及事迹也。

《南行记》三卷。
晁氏曰:王仁祐撰。晋天福二年,仁祐被命使高季,兴记自汴至荆南道涂,赋咏及饮宴倡酬,殆百馀篇。

《江行录》一卷。
陈氏曰:真州教授勾颖。绍圣三年,所序云太守张公所修也。张不著名,自真而上,直抵荆南。自岳而分,旁徵衡永。自湖口而别,则东入鄱阳,南至庐陵。程期岸次,风云占候,时日吉凶,与夫港派,滩碛矶洑,莫不具载行江者赖焉。

《三辅黄图》三卷。
晁氏曰:按《经籍志》有黄图一卷,记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即此书也,不著撰人姓名,其间颇引刘昭《汉志》,然则出于梁陈间也。
陈氏曰:按《唐志》一卷,今分上下卷。载秦汉间宫室苑囿甚详,多引用应劭《汉书》,解而如淳颜师古,复引此书为据,意汉魏间人所作。然中兴书目以为崇文总目,及《国史志》不载,疑非本书也。程氏雍录辩之尤悉。

《长安志》十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撰。敏求,因韦氏所记,搜采群书,罔有遗轶,二纪而成。凡府县之政,官尹之职,河渠关塞之类,至于风俗、物产、宫室、道街无不详备,世称其博。赵若彦为之序。
陈氏曰:与《河南志》二书,凡例微不同,然汉唐旧都遗事详矣。

《河南志》二十卷。
晁氏曰:宋敏求撰。以韦述西京记,为未备演之为长安《河南志》,司马光为之序,以为考之韦,记其详,不啻十馀倍开编,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

《关中记》一卷。
陈氏曰:晋葛洪稚川撰,所载殊简略。
《长安图记》一卷。陈氏曰:承相汲公吕大防,知永兴军,以为正长安,故图著其说于上。今信安郡有此图,而别录其说为一篇。

《雍录》十卷。
陈氏曰:吏部尚书新安程大昌泰之撰。周秦汉隋唐五代皆都雍,故以名录前史,及黄图宋志,异同往往辩订其辩。黄图有唐县名,且晋灼所引黄图,皆今书所无,盖唐人续成之,非见汉事者。

《游城南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张礼撰。礼,秦人,元祐中与陈明微自长安城南探奇,访古以抵樊川,因次之为记。

《洛阳伽蓝记》二卷。
晁氏曰:元魏阳衒之撰。后魏迁都洛阳,一时王公大夫多造佛寺,或舍其私第为之,故僧舍多为天下最。衒之载其本末及事迹甚备。
陈氏曰:衒之以尔朱之乱,城郭丘墟追述斯记。

《洛阳名园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格非撰。记洛中园圃,自富郑公以下,十九所其论,以为洛阳之盛衰,为天下治乱之候。园圃之兴废,为洛阳盛衰之候。则园记之作,岂徒然哉?公卿大夫忘天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也。
陈氏曰:格非,礼部员外郎,以不肯与编元祐奏章,入党籍国史文苑。有李易安居士清照者,其女也。格非苦心为文,而集不传,馆中亦无有,惟锡山尤氏有之文鉴,仅存此跋,盖未尝见其全集也。

《东京记》三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编。开封坊巷、寺观、官廨、私第所在及诸故实极精博。
陈氏曰:上卷为宫城,周五里,唐宣武节度治所建。隆三年,广城之北隅,用洛阳宫殿之制修之。中卷为旧城,周二十一里一百五十步。唐汴州城也号阙城,亦曰里城。下卷为新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世宗所筑罗城也,号曰国城,又曰外城。三城之内,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次第记之。

《东京梦华录》一卷。
陈氏曰:称幽兰居士孟元老撰。元老,不知何人,少游京师,晚值丧乱之后,追述旧事兼及国家典祀、里巷风俗。以其首载京城宫阙、桥道、坊曲尤详,故系之地理类。

《邺中记》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自魏而下,及僭伪都邺者六家宫殿事迹,按《唐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所作,今书多引之。

《相台志》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韩琦欲编,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学,掾陈申之效,宋敏求《河南志》成此书。

《晋阳事迹杂记》十卷。
陈氏曰:唐河东节度李璋纂。序言十四卷,《唐志》亦同今删为十卷。盖治平中太原府所刻本也。从莆田李氏借录,自南渡以来,关河阻绝,图志泯亡,得见一二仅存者,犹足以发伤今思古之叹。然唐并州治,晋阳、太原二县国初克复,徙治阳曲而虚其故城,二县后皆并省。则唐之故迹,皆不复存矣。

《临安志》十五卷。
陈氏曰:府帅吴兴周淙彦广撰。首卷为行在所于宫阙殿阁全不记载,籍日禁省,严秘不敢明著。其视宋次道东宫记,何其大不侔其他,沿革亦多疏略。然淙有才,具其尹京开湖浚河,皆有成。绪今城中河道通利,民户为脚船,以济行旅者,盖自此始。

《吴兴杂录》七卷。
陈氏曰:唐湖州刺史张文规撰。末载,义兴造茶及风物,杂占甚详。文规张荐之后,彦远之子其为郡当会昌二年。

《吴兴纪统》十卷。
陈氏曰:摄湖州长史左文质撰。分门别类,古事颇详,序称甲辰岁者,本朝景德元年也。

《吴兴志》二十卷。
陈氏曰:枢密院编修郡人谈钥元时撰。嘉泰元年,也其为书,草率未得为尽善。

《苏州图经》六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饶阳李宗谔、昌武等撰。景德四年,诏以四方郡县,所上图经刊修校定,为一千五百六十六卷。以大中祥符四年,颁下今皆散亡。馆中仅存九十八卷。余家所有惟,苏越黄三州刻本耳。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陈氏曰:秘书省正字郡人朱长文伯原撰。记祥符以后事,亦颇补前志之缺,遗长文,吴中名士,病废
不仕,自号乐圃,卒于元符元年。

《吴地记》一卷。
陈氏曰:唐陆广微撰。郡人也多记古吴国事,唐未有秀州,天禧中,始割嘉兴县置,故此记合二郡为一。

《吴郡志》五十卷。
陈氏曰:参政郡人范成大至能撰。书始成未行,而石湖没有求附见某事,而弗得者哗曰:此非石湖笔也。太守不能决,藏其书学官。然周益公为范墓碑述,所著书目有焉。及绍定初,桐川李寿朋俦老为守,始取而刻之,而书止于绍兴,其后事实,俾寮属用褚少孙《史记》例补成之。赵南塘履常作序,订其为《石湖书》不疑,且谓郡士龚颐正滕𡷫,周南皆常荐所闻于公者而龚尤多。

《镇江志》三十卷。
陈氏曰:教授天台卢宪子章撰。

〈阙〉定志》八卷。
陈氏曰:郡守东平董弅令升撰。绍兴己未也,淳熙甲辰武义陈公亮重修。

《嘉禾志五卷故事》一卷。
陈氏曰:郡守毗陵张元成撰。为书极草草。

《毗陵志》十二卷。
陈氏曰:教授三山邹补之撰。

《越州图经》九卷。
陈氏曰:李宗谔祥符所上也,末有秘阁校理。李垂邵焕修及覆修名御,然则书成于众手,而宗谔特提总其凡耳。

《会稽志》二十卷。
陈氏曰:通判吴兴施宿,武子郡人。冯景中,陆子虚、朱鼐、王度等撰。陆放翁为之序。首称禹会诸侯而以思陵巡守,升府配之气壮文雅,盖奇作也。嘉泰辛酉陆年,已七十七矣,未几始落致仕为史官,至八十五岁乃终。其笔力老而不衰,于此序见之。

《会稽续志》八卷。
陈氏曰:梁国张淏撰。续记辛酉后事,而亦补前志之遗,前志无进士题名,此其尤不可遗者也。

《赤城志》四十卷。
陈氏曰:国子司业郡人,陈耆卿寿老撰。其前为图十有三。

《赤城续志》八卷。
陈氏曰:郡人吴子良拾其遗,续载之。

《赤城三志》四卷。
陈氏曰:郡人林表民逢吉撰。绍定己丑,水坏城,修治兴筑本末详焉。

《四明志》二十一卷。
陈氏曰:赣州录事参军,庐陵罗璿修时,胡矩仲方尚书为守,璿其乡人也。

《明越风物志》七卷。
晁氏曰:皇朝姜屿撰。以明州本越地故,曰明越又以郭璞注《尔雅》多引江东故,详载其风物云。

《永嘉谱》二十四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郡人曹叔远器远撰。曰年谱、地谱、名谱、人谱。时绍熙三年,太守宛陵孙楙属器远裒集,创为义例。如此器远庚戌进士,盖初第时也。

《永宁编》十五卷。
陈氏曰:待制郡人陈谦益之撰。汉分章安之,东欧乡为永宁,今永嘉四邑是也,故以名编时嘉定。九年,留元刚茂潜为太守。

《东阳志》十卷。
陈氏曰:枢密鄱阳洪遵景严撰。绍兴二十四年,为通判时所作。

《括苍志》七卷。
陈氏曰:教授曾贲撰。乾道六年,太守四明,楼璩叔韫序。

《括苍续志》一卷。
陈氏曰:郡人陈百朋撰。

《信安志》十六卷。
陈氏曰:教授卫玠撰。太守四明,刘垕也。实嘉定己卯。

《信安续志》二卷。
陈氏曰:教授叶汝明撰。袁甫广微绍定,初也。

《建康志》十卷。
陈氏曰:府帅史正志志道撰,乾道五年。

《续建康志》十卷。
陈氏曰:府帅吴琚居父以郡人朱舜庸所编,诠次与前志并行,时庆元六年。

《六朝事迹》二卷,《南朝宫苑记》二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作。记六朝故都事迹,颇详。

《姑孰志》五卷。
陈氏曰:教授长乐林桷子长撰。太守杨愿原,仲也。时淳熙五年。
《新安志》十卷。陈氏曰:通判赣州郡人罗愿撰。时淳熙二年,太守则赵不悔也。

《秋浦志》八卷。
陈氏曰:太守南昌胡兆,乾道八年修。

《秋浦新志》十六卷。
陈氏曰:三山王伯大幼学以前志缺陋,重修。时以庾节摄郡事端平丙申也。

《南康志》八卷。
陈氏曰:郡守朱端章撰,淳熙十二年。

《桐汭新志》二十卷。
陈氏曰:教授钱唐赵子直撰。绍定五年也,太守林棐序。

《豫章职方乘》三卷,《后乘》十二卷。
陈氏曰:郡人洪刍驹父宣和己亥撰。乘取晋乘为名后乘。淳熙十一年,太守程叔达序。

《寻阳志》十二卷。
陈氏曰:迪功郎晁百揆元采撰。淳熙三年,太守开封曹训为序。

《宜春志》十卷。
陈氏曰:袁州教授南城童宗说太守李观民也。

《宜春传信录》三卷。
晁氏曰:皇朝罗诱述载其地古今人物及牧守政迹、山川灵异之迹。

《袁州孚惠庙录》一卷。
晁氏曰:皇朝张悫撰。记仰山二神,灵异之迹。

《盱江志十卷续》十卷。
陈氏曰:郡守胡舜举绍兴戊寅俾,郡人童宗说黄敷忠为之续志。庆元五年三,山陈岐修,亦郡守也。

《富川志》六卷。
陈氏曰:军学教授括苍潘廷立撰。太守赵善,宣绍熙四年也,军治永兴本富川县,故名。

《南安志》二十卷,补遗一卷。
陈氏曰:太守方崧卿教授许开修。

〈阙〉陵志》十二卷。
陈氏曰:教授三山郑少魏江都尉会稽姚一谦撰。绍熙元年,太守郑兴裔也。

《楚州图经》二卷。
陈氏曰:教授霅川吴莘商卿撰。太守毗陵钱之望大受,时淳熙十三年。

《永阳志》三十五卷。
陈氏曰:滁守林㟽命法曹龚惟蕃修。

《吴陵志》十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淳熙壬寅所修。后三年乙巳,太守钱塘万钟元亨属僚佐参正而刻之。泰州在唐为吴陵县。

《高邮志》三卷,续修十卷。
陈氏曰:兴化县主簿孙祖义撰。郡守赵不惭刻之。淳熙四五年间也,其书在图志中最为疏略。嘉定中守汪纲再修,稍详定矣。

《都梁志》八卷,续一卷。
陈氏曰:郡守霍篪教授周之瑞修。绍熙元年也,续志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

《合肥志》四卷。
陈氏曰:合肥主簿唐锜撰。郡守郑兴裔也,时淳熙十五年。

《同安志》十卷。
陈氏曰:毗陵钱绅伸仲撰。宣和五年,太守曰:曾元礼未几而有敌难。至绍兴十三年,太守张彦声始取而刻之。

《历阳志》十卷。
陈氏曰:郡守九华程九万鹏飞教授天台黄宜达之撰。庆元元年。

《黄州图经》四卷,《附录》一卷。
陈氏曰:李谔祥符所修旧经,亦颇有后人附益者。郡守李訦又以近事为附录焉。訦参政邴汉老之子也。

《齐安志》二十卷。
陈氏曰:郡守吕昭问俾教授,厉居正重修,庆元己未也。

《濠梁志》三卷。
陈氏曰:永嘉张季樗撰,时嘉泰初元。

《无为志》三卷。
陈氏曰:教授宋宜之撰。太守柴瑾为之序。

《襄阳志》四十卷。
郡守胊山高夔命教授吴兴、刘宗幕官上蔡任编纂为书,既详备而刊刻,亦精致图志之佳者。

《襄沔记》三卷。
陈氏曰:唐吴从政撰。删宗懔荆楚岁时记,盛弘之荆州记。邹闳甫《楚国先贤传》,习凿齿《襄阳耆旧传》,郭仲产《襄阳记》,鲍坚《南雍州记》集成此书,其记襄
汉事迹详矣。景龙中人,自号栖闲子。

《渚宫旧事》十卷。
晁氏曰:唐知古撰。自鬻熊至唐江陵,君臣人物事迹。史氏传记所载者,悉编次之。

《房州图志》三卷。
陈氏曰:郡守毗陵陈宇撰。

《义阳志》八卷。
陈氏曰:郡守河南关良臣撰。绍熙二年也,信阳军唐,申州所谓申光蔡、吴元济所据,竭天下之力以取之者。

《长沙志》五十二卷,《续志》十一卷。
陈氏曰:郡守赵善俊以绍熙二年,命教授褚孝锡等七人撰,时止斋。持漕相与考订《商略》,故序言当与《长乐志》并也。续志不著名氏,录绍熙以后事。

《长沙风土碑》一卷。
陈氏曰:唐潭州刺史河南张谓撰。前有碑铭,后有湘中记载事迹七十件。

《衡州图经》三卷。
陈氏曰:郡守三山孙德舆行之撰。嘉定戊寅刻。

《零陵志》十卷。
陈氏曰:郡守徐自明嘉定己卯重修。

《零陵记》十五卷。
晁氏曰:皇明陶岳撰。永州地理志也,今永州所部方三县,其所录多连及数郡。自序云:以其皆零陵旧地故收之。

《舂陵图志》十卷。
陈氏曰:教授临江章颖茂宪撰。淳熙六年,太守赵汝谊。

《九疑考古》二卷。
陈氏曰:道州崇道主簿吴致尧格甫撰。取《舂陵志》所纪而为诗以纪之。宣和甲辰序。

《清湘志》六卷。
陈氏曰:郡守永嘉陈岘寿,南俾教授林瀛修嘉泰二年也。

《武昌志》三十卷。
陈氏曰:郡守括苍王信成之命,教授许中应等撰。

《武昌土俗编》二卷。
陈氏曰:武昌令永嘉薛季宣撰。记一县之事,颇详。绍兴辛巳壬午间也,其邑今为寿昌军。

《郑城志》十二卷。
陈氏曰:教授傅岩撰。庆元戊午太守李楫。

《岳阳志》甲二卷,乙三卷。
陈氏曰:甲集建安马子严庄父,乙集永嘉张声道声之所修,皆郡守也。

《岳阳风土记》一卷。
陈氏曰:宣德郎监商税务,建安范致明晦叔撰。元祥〈疑误〉进士,第二人仕至,次对其在岳,盖谪官也。

《辰州风土记》六卷。
陈氏曰:教授缙云田渭伯清撰。隆兴二年郡守徐彭年。

《成都古今记》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赵抃编。抃自庆历至熙宁,凡四入蜀。知蜀事为详,摭其故实,以类相从,分百馀门。时熙宁七年。

《续成都古今集记》二十二卷。
陈氏曰:知府事王刚中居正撰。绍兴三十年,余尝手写《洛阳名园记》而题其后曰:晋王右军闻成都府有汉时讲堂,秦时城池、门屋、楼观,慨然远想欲一游,目其与周益州帖。盖数致意焉。近时吕太史有感于宗少文卧游之语,凡昔人纪载人境之胜,录为一编。其奉祠亳社也,自以为谯沛真源,恍然在目而兖之太极,高之崇福华之云台,皆将卧游之,噫嘻!弧矢四方之志,高人达士之怀,古今一也。顾南北分裂,蜀在境内,虽远患不往尔。往则至矣,亳兖嵩华视蜀犹迩封也,欲往其可得乎?然则太史之情,其可悲也已。余近得此记,手写一通《与东京记》《长安河南志》《梦华录》诸书并藏,而时自览焉。是亦卧游之意云耳。于时岁在己丑,蜀故无恙也。后七年,而有肤祸,秦汉故迹焚荡无遗。今其可见者,惟此二记耳。而板本亦不可复得矣。呜呼悲夫!

《剑南须知》十卷。
巽岩李氏曰:宋如愚撰。第一第二卷,但编集旧史,弃取或不伦。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凡四卷尽出唐《樊绰蛮书》。第七卷以下乃如愚自为之,文及所画计策耳。如熙宁买马事,诚西南要害异时,或可补《国史》之阙云。如愚眉山人游场屋,有俊声不第以死,亦可哀者。

《蜀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张守约撰。载孟昶初降至薨事。

《蜀记》二卷。
陈氏曰:唐郑炜撰。杂记蜀事人物,古迹寺观之属。
未详何人

《梁益志》十卷。
晁氏曰:皇朝任弁撰。天禧中,游宦于成都,以蜀记数家,其言皆无据。乃引书传刊正其谬,自为序。

《蜀三神祠碑文》五卷。
晁氏曰:皇朝井虔编。任四川漕日裒,梓潼灌口射。洪三神祠碑文板记成此书。

《嘉州志》二卷。
晁氏曰:皇朝吕昌明以嘉州图经增广之。

《长乐志》四十卷。
陈氏曰:府帅清源梁克家叔子,淳熙九年,序永嘉。陈傅良君举通判州事大略,皆出其手。

《闽中记》十卷。
陈氏曰:唐林谞撰。本朝庆历中,有林世程者,重修其兄世矩作序。谞郡人养高不仕,当大中时,世程亦郡人也。其言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可以證闽人皆称光州。固始之妄。

《建安志》二十四卷,《续志》一卷。
陈氏曰:刚定官郡人林光撰。庆元四年,郡守永嘉张叔椿俾,僚属成之续志。嘉定十二年,府学士人所录。

《清源志》七卷。
陈氏曰:通判州事永嘉戴溪肖望撰。时庆元己未,太守信安刘颖。

《延平志》十卷。
陈氏曰:郡守新安胡舜举汝士与郡人廖拱、廖挺裒集。时绍兴庚辰也,序言与《盱江志》并行。盖其为建昌守,亦尝修图志。

《清漳新志》十卷。
陈氏曰:司理参军方杰撰。嘉定六年,太守赵汝谠蹈中也。

《鄞江志》八卷。
陈氏曰:郡守古灵陈晔日华,俾昭武士人李皋。为之时,庆元戊午郡有鄞江溪,故名。

《莆阳志》十五卷。
陈氏曰:郡守赵彦励懋训。绍兴三年,集郡士为之。

《武阳志》十卷。
陈氏曰:教授葛元骘撰。太守廖迟元,达乾道六年也。

《晋江海物异名记》三卷。
陈氏曰:秘书监莆田陈致雍撰。致雍,仕伪闽。南唐后归朝。

《广州图经》二卷。
陈氏曰:教授王中行撰。

《南越志》七卷。
陈氏曰:宋武康令吴兴沈怀远撰。此五岭诸书之最,在前者也,怀远怀充之弟见《宋书》

《番禺杂记》一卷。
陈氏曰:摄南海主簿郑熊撰。国初,人也莆田,借李氏本录之。盖承平时,旧书末有,河南少尹家藏六字,不知何人也。

《番禺纪异》五卷。
晁氏曰:皇朝冯拯撰。拯,淳化中谪知端州,见岭表鸟兽、草木、民俗、物情,举异中原录之,为三十门,凡三百事还朝上之。

《北户杂记》三卷。
陈氏曰:唐万年县尉段公路撰。邹平公之孙,邹平文昌也。

《桂林志》一卷。
陈氏曰:静江教授江文叔编。时乾道五年,张维为帅撰。次疏略刊刻草率,亦不分卷次。

《桂林风土记》一卷。
陈氏曰:唐融州刺史权知,春州莫休符撰。昭宗光化二年也。

《桂林虞衡志》二卷
陈氏曰:府帅吴郡范成大至能撰。范自桂移蜀道,中追记昔游。

《高凉志》七卷。
陈氏曰:教授莆田刘棠撰。太守舂陵,义太初,嘉泰壬戌也。

《南行录》一卷。
陈氏曰:唐房千里撰。太和中,谪高州。既北归,编山川物产之奇,人民风俗之异为此书。一名《投荒杂录》

《岭表异录》三卷。
陈氏曰:唐广州司马刘恂撰。昭宗时人。

《邕管杂记》一卷。
陈氏曰:库部员外郎范旻撰。国初,宰相质之子。岭南初平,旻知邕。

《岭外代答》十卷。
陈氏曰:永嘉周去非直夫撰。去非,癸未进士。至郡
倅所记皆广西事。

《南方草木状》一卷。
陈氏曰:晋襄阳太守嵇含撰。

《黄岩志》十六卷。
陈氏曰:知县永嘉蔡范甫撰。嘉定甲申。

《旌川志》八卷。
陈氏曰:知旌德县历阳李瞻伯山撰。绍兴三年,谢昌国为序。

《泾川志》十三卷。
陈氏曰:知泾县濡须王栐叔永撰。嘉定癸酉,赵南塘序之初。县岁有水患,庚午冬叔永改卜于旧,治之东二里曰:留村。

《新吴志》二卷。
陈氏曰:知奉新县盱江张国均维之撰。新吴县,旧名嘉定,甲戌。

《乐清志》十卷。
陈氏曰:县令信安袁采君载撰。

《修水志》十卷。
陈氏曰:分宁宰徐筠撰。

《连川志》十卷。
陈氏曰:知连江县豫章陶武克之撰,嘉定乙亥。

《历代宫殿名》一卷。
陈氏曰:翰林承旨李昉等纂历代及僭伪宫殿、门阙、楼观、园苑、池馆,名无不毕录。

《五岳诸山记》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多鄙诞不经。

《王屋山记》一卷。
陈氏曰:唐乾符三年,道士李归一撰。

《华山记》一卷。
陈氏曰:不知名氏。

《西湖古迹事实》一卷。
陈氏曰:钱塘进士傅牧撰。以杨蟠百咏,增广共为一百八十三目,绍兴壬午序。

《青城山记》一卷。
晁氏曰:伪蜀道士杜光庭宾圣撰。集蜀山若水在青城者,悉本道家方士之言。

《峨眉志》三卷。
晁氏曰:皇朝张开撰。峨眉山名也,隋开皇十三年,以名其邑,奇胜冠三蜀。郡守吕勤命开考图经及传记,石刻缀缉成书析,为十四门。宋白、吴中复诗文附于后。

《茅山记》一卷。
陈氏曰:嘉祐六年,句容令陈倩修。

《幕阜山记》一卷。
陈氏曰:葛洪撰,其山在豫章。

《豫章西山记》一卷。
陈氏曰:赞皇李上文撰。嘉祐丁酉岁。

《玉笥山记》一卷。
陈氏曰:唐道士令狐见尧撰。山在新淦,别本又有南唐及本朝事,后人所益也。

《湘中山水记》三卷。
晋耒阳罗含君章撰。范阳卢拯注其书,颇及隋唐以后事,则亦后人附益也。

《天台山记》一卷。
陈氏曰:唐道士徐灵府撰。元和中人也。余假守临海,就使本道。嘉熙丙申十月,解郡符,趍会稽,治所道过之。锐欲往游会,大雪不果。改辕由驿道,至今以为恨。偶见此记录之,以寄卧游之意。

《顾渚山记》一卷。
陈氏曰:唐陆羽鸿渐撰。乡邦不贡茶久矣,遗迹未必存也。

《庐山记》五卷。
晁氏曰:皇朝陈令举舜俞撰。先是刘焕尝为记令,举因而增广之。又为俯视图纪,寻山先后之次云。陈氏曰:刘焕凝之李常公择,皆为之序,令举熙宁中谪居所作。

《续庐山记》四卷。
陈氏曰:南康守广陵马玕录山中碑记之文,以续前录。

《九华拾遗》一卷。
陈氏曰:山居刘放。至和二年,自序曰:滕天章。作新录于前。沈太守撰总录于后。博考传闻,复得三十馀节。

《九华总录》十八卷。
陈氏曰:邑人程太古撰。裒集诸家所记,萃为一编也。

《武夷山记》一卷。
陈氏曰:杜光庭撰。

《霍山记》一卷。
陈氏曰:知循州林须撰。山在循州境内。

《罗浮山记》一卷。
陈氏曰:庐陵郭之美撰。皇祐辛卯序。

《雁荡山记》一卷。
陈氏曰:永嘉陈谦撰。嘉定己巳,游山直至绝顶,得所谓雁荡者。前人盖未之识也。然继其后者,亦未有闻焉。

《庐阜纪游》一卷。
陈氏曰:开封孙惟信季蕃撰。尝大雪登山至绝顶,尽得其景物之详。嘉定初年,也惟信能为诗词,善谈谑。盖尝有官弃去不仕,自号花翁。游江湖间,人多爱之。

《何氏山庄次序本末》一卷。
陈氏曰:尚书崇仁何异同叔撰。其别墅曰:三山小隐。三山者,浮石,山岩石,玲珑山。其实一也。周回数里,叙其景物,序为此篇,自号月湖标韵。清绝如神仙中人,膺高寿而终其山间,今芜废矣。

《湘江论》一卷。
陈氏曰:太常博士潘洞撰。

《海涛志》一卷。
陈氏曰:唐窦叔蒙撰。

《太虚潮论》一卷。
陈氏曰:永泰县令钱栖业述,末称天祐六年。

《海潮图论》一卷。
陈氏曰:龙图阁学士燕肃撰,进。

《潮说》一卷。
陈氏曰:知钱塘县张尹房撰,凡三篇。

《西南备边录》十三卷。
巽岩李氏曰:唐李德裕撰。今特存其第一卷,而崇文总目亦止载一卷。岂嘉祐以前己亡逸乎?德裕之深谋远虑,虽至今可用也,而所存止此,可惜哉!

《西南备边志》十二卷。
陈氏曰:嘉州进士邓嘉猷撰。绍兴末,犍为有蛮扰边。初莫知其何种族也。已而有能别识其为虚恨蛮者。时蜀久无事,既去而朝廷忧之,诏有司经度。嘉猷取秦汉以来,讫于本朝凡史传所载蛮事,皆著于篇时乾道中也。其为志九为图一。

《北边备对》六卷。
陈氏曰:程大昌撰。淳熙中,进《禹贡图孝庙》。因以北虏地里为问,对以虏无定居,无文史,不敢强言。绍熙退居,追采自古中华北狄枢纽相关者,条列其地而推言之名曰:备对。

《南北攻守类考》六十三卷。
陈氏曰:监进奏院赵善誉撰。进以三国六朝,攻守之变,鉴古事以考今地,每事为之图。

《海外使程广记》三卷。
陈氏曰: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道及其国山川、事迹、物产甚详。史虚白为作序,己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岁也。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陈氏曰:唐三藏法师元奘译大总持寺僧辩机撰。

《南诏录》三卷。
陈氏曰:唐岭南节度巡官徐云虔撰。乾符中,邕州遣云虔使南诏,所作上卷,记山川、风俗,后二卷纪行及使事。

《至道云南录》三卷。
陈氏曰:左侍禁知兴化军。辛怡,显撰李顺之乱,馀党有散入蛮中者,怡显往招安之。继驰赐蛮酋告敕而归,遂为此录。天禧四年,自序或云此书妄也。有《莆田〈阙〉壁记》,无怡显名字恐或然。

《契丹疆宇图》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录契丹诸夷地及中国所失地。

《辽四京记》一卷。
陈氏曰:亦无名氏曰:东京、中京、上京、燕京。

《高丽图经》四十卷。
陈氏曰: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物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号自信居士。

《诸蕃志》二卷。
陈氏曰:福建提举市舶,赵汝适记诸蕃国及物货所出。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地理》

《江表志》三卷。
宁化郑文宝著。

《地理总括》《新罗国记》 卷。
翁梦得著。

《名山水记》三百卷。
沈立著。立,历阳人。以进士累官右谏议大夫,判都水监。尝著《河防通议》。治河者守为法。

《地理新书》 卷。
掌禹锡著。禹锡,郾城人,举进士。博学多记,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郡国手鉴》

《水利书》 卷。
范仲淹著。

《会稽三赋》 卷。
王十朋著。

《山川地利图》 卷。
程大昌著。

《水利图经》 卷。
程师孟尝洒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州县裒,其事为《水利图经》

《天台图经》 卷。
宋之瑞辑。

《订正三辅黄图》 卷。
王应凤著,应凤,字仲仪,应麟弟。登文天祥榜进士,所著又有《默斋稿》

《皇图》 卷。
丘仲孚辑。

《钱塘胜迹》 卷。
僧怀显著。

《临海水土异物志》 卷。
沈莹修。

《阳明洞天图经》 卷。
陈谦著。

《西湖古迹事实》 卷。
杜光庭著。又有傅牧撰者,载前考。中以杨蟠、西湖、百咏、增广,共为一百八十三目。

《武昌土俗编》 卷。
薛季宣辑。

《莆阳志》十五卷。
赵彦励集。

《清源志》 卷。
戴溪修。

《建安志》二十卷。
林光撰。光乾道,初登第,又尝著《时务论》《兵论》《迂论》数十篇。

《石洞遗芳集》 卷。
郭德谊著。

《三山志》四十卷。
梁克家纂辑。

《仙溪志》十五卷。
黄岩孙氏,景传温陵人。宝祐间,为仙游,尉纂集此书。

《钤冈续志》 卷。
赵尚之修。分宜有县,起宋雍熙,至嘉定间。谢令谋作县志,不果。淳祐间,黄尉始成之。元兴六十有七,载浚仪。赵尚之为尹,百废具兴,乃作《钤冈新志》以续前编。

《处州图经》 卷。
卢宪著。宪,字子章,天台人。宋时为教授。

《嘉定龙泉志》、《绍定青田志》、《嘉太括苍志略》、《咸
淳缙云志》 卷。
俱陈百朋修。

《越州新志》 卷。
陈公亮修。

《衢州图经》 卷。
张元成辑。

《东阳记》 卷。
郑缉之著。

《浦江县经》《咸淳东阳志》 卷。
宋之槐修。

《严州图经》 卷。
董彝著。

《方舆胜览》 卷。
祝穆著。

《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 卷。
张洽著。

《西汉地理疏》六卷,《山经》三十卷。
徐天麟著。

《饶州志》二卷。
四明史定之著。

《地理考》 卷。
王应麟著。

《宇内辩疆域志》 卷。
吴澥著。澥,崇仁人。隆兴初进士,以朝臣荐召,对孝宗壮之,除太学录。

《圣域记》 卷。
龙溪余哲著。

《襄阳形胜赋》 卷。
魏泰著。泰,襄阳人。

《玉峰志》 卷。
项公泽宰昆山修。

《睦州山水人物记》 卷。
谢翱著。

《齐乘》 卷。
青州于钦著。

《补正水经》五篇,《晋阳志》十二卷。
金真定蔡圭著。

《处州路志》 卷。
皇庆修。

《义乌志》七卷。
黄溍修。溍,义乌人。官翰林侍讲学士,天资介特,文辞谨严而精。

《曲江志》 卷。
晋江苏思孝修。

《九州志》 卷。
萧𣂏著。𣂏奉元人,博极群书,读书南山三十年。

《延安志》 卷。
朱霁修霁仕衢州路总管,有惠政。

《富春人物志》 卷。
杨维祯修。

《雁山十记》 卷。
李光孝著。

《震泽记》 卷。
朱伯贤著。

《大元一统志》 卷。
卜兰禧、岳铉等进。

《南诏纪行》 卷。
郭松年著。

《云南志略》四卷。
大德五年,李京奉命宣尉南蛮,始悟前人纪载之失,悉其见闻,为志略《虞集序》

《纪古滇说原集》一卷。
张道宗著,其书始自唐虞,迄于咸淳。滇之方域,年运谣俗服叛记,载事一一详具。

《古职方录》八卷,《松阳志略》 卷。
浦江吴莱著。

《浙江赋》 卷。
沈干著。

《吴兴赋》 卷。
赵子昂著。

《水利书》十卷。
任仁发著。

《高丽志》四卷。
王约著。

《春秋地理源委》 卷。
杜英著。

《玉融志》《容安十稿》 卷。
黄谔著。谔字忠甫,福清人。读书精博,不交世事。同学陈革亦博学,工文所著有《中隐集》

《水利通编》 卷。
韩准著。

《崇阳志》 卷。
严士真著。

《洪武志书》 卷。
洪武二十八年成。

《大明志》 卷。
洪武庚戌,命儒士魏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等编类。

《寰宇通志》 卷。
洪武十三年,太祖命儒臣类集天下道里方隅,总为八目以便览阅。景泰七年始成。

《大明一统志》 卷。
天顺五年成初,成祖命儒臣纂修未就。至是,命李贤吕原等重修,凡九十卷。

《承天大志》 卷。
嘉靖癸亥年,世宗命儒臣张居正等纂修。以进,赐名《兴都承天府志》

《赤城新志》 卷。
礼部侍郎谢铎著,浙江太平人。

《新安文献志》一百卷。
程敏政著。

《漕河通志》 卷。
吏部尚书王恕著,恕三原人。

《辽海编》 卷。
上元倪岳著。

《大明舆地图》 卷。
嘉靖中,吏部员外郎李默著。

《宁波简要志》 卷。
黄润玉著。

《北岳代录》 卷,《莆阳志》十卷。
俱彭惠安著。
《漕政举要》 卷。邵文庄著。

《洞天元记》《滇载记》 卷。
俱杨慎用修著。

《星槎胜览》 卷。
永乐中,遣太监郑和等领兵晓谕诸番。太仓费信采其风俗、土产之详,作是书以献。

《九边图考》《蜀东抚夷录》《皇明拱卫录》 卷。
俱佥事魏焕著,焕长沙卫人。

《湖广通志》 卷。
副使魏裳著,裳蒲圻人。

《雍大记》 卷。
信阳州何景明著。

《冀越通》 卷。
乌程唐枢著。

《使交集》 卷。
洪武中,金溪吴伯宗著。

《使琉球录》 卷。
给事中陈侃,以嘉靖十四年使琉球。图其山川、风俗、人物、国语、行事为录以进。

《焦竑经籍志》《地理》〈按《郑樵通志〉

《晋太原土地记》十卷。
《洽闻记》三卷,〈注〉唐郑常记郡国旧事。
《地理指掌图》一卷,〈注〉蜀税安礼。
《六合掌运图》一卷。
《方舆胜览》七十卷,〈注〉祝穆。
《地舆广记》三十八卷,〈注〉欧阳忞。
《职方机要》四十卷,〈注〉政和中修。
《历代疆域志》十卷,〈注〉吴澥。
《舆地纪胜》二百卷,〈注〉宋王象之。
《舆地图》十六卷,〈注〉王象之。
《方域志》二百卷,〈注〉宋王希先。
《元一统志》一千卷。
《历代地理指掌》四卷,〈注〉桂萼。
《舆地略》十一卷,〈注〉蔡汝楠
《郡县地理沿革》十五卷,〈注〉吴龙。
右地理

《顺天府志》六卷。
《北平志》四卷。
《宛署杂记》二十卷。
《保定府志》四十卷。
《河间府志》二十八卷。
《真定府志》三十三卷。
《顺德府志》四卷。
《广平府志》十六卷。
《大名府志》二十八卷。
《永平府志》十六卷。
《北平八府图总目》一卷。
《南畿志》六十四卷,〈注〉陈沂。
《应天府志》三十二卷。
《建康志》十卷,〈注〉宋史正志。
《续建康志》十卷,〈注〉宋吴琚。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注〉宋周合。
《金陵新志》十五卷,〈注〉元张铉。
《六朝事迹》二卷,〈注〉宋张敦颐。
《建康实录》 卷。
《丹阳记》二卷。
《上元县志》十二卷。
《江宁县志》十卷。
《金陵世纪》四卷,〈注〉陈沂。
《雍录》十卷,〈注〉程大昌。
《长安图记》一卷,〈注〉吕大防。
《两京新记》五卷,〈注〉韦述。
《洛阳名园记》一卷,〈注〉李格非。
《东京梦华录》一卷,〈注〉孟元老。
《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注〉李濂。
《商略》十六卷,〈注〉任庆云。
《武林旧事》二卷。
《宋洛阳宫室记》一卷。
《宋汴京宫室记》一卷。
《宋汴都宫室记》一卷,〈注〉元杨奂。
《宋行宫考》一卷,〈注〉徐一夔。
《元故宫遗录》一卷。
右都城宫苑

《山西通志》三十二卷。
《山东通志》四十卷,〈注〉陆釴。
《河南通志》四十五卷。
《陕西通志》四十卷,〈注〉马理。
《雍大记》三十六卷。
《浙江通志》七十二卷。《江西通志》三十一卷,〈注〉林庭。㭿《湖广总志》九十八卷。
《楚纪》六十卷,〈注〉廖道南。
《四川总志》八十卷。
《八闽通志》 卷。
《广东通志》七十卷,〈注〉黄佐。
《广西通志》六十卷,〈注〉周孟中。
《云南通志》十七卷。
《贵州新志》十七卷。
《中都志》十卷,〈注〉柳瑛。
《庐阳志》十三卷,〈注〉潘镗。
《维扬志》三十八卷。
《宁国府志》十卷,〈注〉李默。
《泗州志》十二卷,〈注〉汪应轸。
《姑孰志》五卷,〈注〉林桷。
《新安志》十卷,〈注〉罗愿。
《新安文献志》一百卷。
《秋浦志》八卷,〈注〉胡兆。
《秋浦新志》十六卷,〈注〉王伯大。
《吴陵志》十卷,〈注〉万钟。
《高邮志》二集十三卷,〈注〉孙祖义。
《合肥志》四卷,〈注〉唐锜。
《淮郡文献志》二十六卷,〈注〉潘埙。
《和州志》八卷,〈注〉刘禹锡。
《永阳志》三十五卷,〈注〉龚惟蕃。
《无为志》三卷,〈注〉宋宜之。
《安庆府志》三十一卷,〈注〉胡缵宗。
《相台志》十二卷,〈注〉陈申之。
《彰德府志》八卷,〈注〉崔铣。
《又续志》三卷,〈注〉郭朴。
《许州志》三卷,〈注〉邵宝。
《武功县志》三卷,〈注〉康海。
《耀州志》十一卷,〈注〉乔世宁。
《续成都古今记》二十二卷,〈注〉王刚中。
《益州记》三卷,〈注〉隋李克。
《临邛记》十四卷。《蜀记》二卷,〈注〉唐郑炜。
《梁益志》一卷,〈注〉任弁。
《吴兴统记》十卷,〈注〉左文质。
《吴兴志》二十卷,〈注〉谈钥。
《吴兴杂录》七卷,〈注〉唐张文轨。
《吴兴掌故集》十七卷,〈注〉徐献忠。
《吴地记》二卷,〈注〉唐陆广微。
《姑苏志》六十卷,〈注〉王鏊。
《吴邑志》十六卷,〈注〉杨循吉。
《吴郡志》五十卷,〈注〉范成大。
《古杭梦游录》一卷。
《四明志》二十一卷,〈注〉罗廥。
《四明文献志》十卷,〈注〉李堂。
《毗陵志》十二卷,〈注〉邹补之。
《镇江志》三十卷,〈注〉卢宪。
《荆溪外纪》二十五卷,〈注〉沈敕。
《会稽志》二十卷,〈注〉施宿。
《会稽续志》八卷,〈注〉张汉。
《永嘉谱》二十四卷,〈注〉曹叔远。
《永宁编》十五卷,〈注〉陈谦。
《东阳志》十卷,〈注〉洪遵。
《括苍志》七卷,〈注〉曾贲。
《括苍汇记》十五卷,〈注〉何镗。
《温州府志》八卷,〈注〉张孚敬。
《兰溪志》五卷,〈注〉章懋。
《辰州风土记》六卷,〈注〉田渭。
《祥符文献志》十七卷,〈注〉李濂。
《徐地记》二卷,〈注〉晏模。
《齐乘》六卷,〈注〉元于钦。
《青州府志》十八卷,〈注〉冯惟讷。
《兖州府志》五十二卷,〈注〉于慎行。
《南康志》八卷,〈注〉朱瑞章。
《豫章职方乘》十五卷,〈注〉赵子直。
《浔阳志》十二卷,〈注〉晁百揆。
《宜春志》十卷,〈注〉童宗说。
《盱江志》二集二十卷,〈注〉童宗说。
《湘中记》一卷,〈注〉张谓。
《随州志》二卷,〈注〉颜木。
《岳阳风土记》一卷,〈注〉范致明。
《岳纪》六卷,〈注〉陈士元。
《襄阳志》四十卷,〈注〉刘宗。
《沔阳州志》 卷,〈注〉童承叙。
《房州图志》三卷,〈注〉陈宇。
《长沙志》五十二卷。
《武昌土俗编》二卷,〈注〉薛季宣。《晋阳事迹杂记》十卷,〈注〉唐李璋。
《汾州志》八卷,〈注〉孔天引。
《宣府志》十卷,〈注〉马中锡。
《岭外代答》十卷,〈注〉周去非。
《广州府志》二十二卷,〈注〉黄佐。
《桂林虞衡志》二卷,〈注〉范成大。
《全州志》七卷,〈注〉谢少南。
《番禺建立城池》一卷。
《莆阳文献志》七十四卷,〈注〉郑岳。
《续莆阳文献志》二十卷,〈注〉柯维骐。
《滇载记》一卷,〈注〉杨慎。
《南诏通纪》十卷,〈注〉杨鼐。
《叶榆檀林志》八卷,〈注〉吴懋。
右郡邑

《大明舆地指掌图》一卷,〈注〉桂萼。
《舆地图》四卷,〈注〉罗洪先。
《金陵图考》一卷,〈注〉陈沂。
《禹穴阳明洞天图经》一卷。
《两浙路图经》九十五卷。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一卷。
《越中图经》九卷,〈注〉李宗谔。
《岭南舆图》二卷,〈注〉湛若水。
《四镇三关图》 卷。
《九边图论》三卷,〈注〉许论。
《万里海防图论》二卷,〈注〉郑学曾。
右图经

《隋土俗物产志》一百五十一卷。
《京兆方物志》二十卷。
《方物志》二十卷,〈注〉许善心。
《剑南方物略图赞》一卷,〈注〉宋祁。
《晋江海物异名记》三卷,〈注〉唐陈致雍。
《异鱼图赞》一卷,〈注〉杨慎。
右方物

《海塘记》一卷,〈注〉黄光升。
《吴中水利录》一卷,〈注〉单锷。
《三吴水利录》四卷,〈注〉归有光。
《三吴水利考》十卷。
《三吴水利论》一卷,〈注〉伍馀福。
《问水集》一卷,〈注〉刘天和。
《治河通考》三卷,〈注〉刘隅。
《条河录》一卷,〈注〉张鼎。
《甘水仙源录》十卷,〈注〉见道藏。
《海道经》一卷。
《海运编》二卷,〈注〉崔旦。
《浚复西湖录》一卷,〈注〉杨孟英。
右川渎

《山居志》一卷,〈注〉谢灵运。〈按通志作居名山志。〉
《游名山记》六卷,〈注〉都穆。
《名山记》十七卷,〈注〉何镗。
《牛首山志》二卷,〈注〉盛时泰。
《献花岩志》一卷,〈注〉陈沂。
《摄山志》二卷,〈注〉金銮。
《栖霞小志》一卷,〈注〉盛时泰。
《茅山志》三十三卷,〈注〉见道藏。
《续庐山记》四卷,〈注〉马玕。
《黄山图志》四卷。
《齐云山志》七卷,〈注〉方汉。
《九华山总录》十八卷,〈注〉程大古。
《龙角山记》一卷,〈注〉见道藏。
《金华赤松山志》一卷,〈注〉见道藏。
《西岳华山志》一卷,〈注〉见道藏。
《南岳总胜集》一卷,〈注〉见道藏。
《湘中山水记》三卷,〈注〉晋罗含。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注〉田汝成。
《金山志》一卷,〈注〉杨循吉。
《幕阜山记》一卷,〈注〉葛洪。
《五台山志》一卷,〈注〉乔世宁。
《太和山志》十五卷。
《罗浮山志》四卷,〈注〉黎民表。
《岳渎福地图》一卷,
右名山洞府。

《奉行别录》一卷,〈注〉富弼。
《乘轺录》一卷,〈注〉路振。
《西行录》一卷,〈注〉刘涣。
《松漠纪闻》二卷,〈注〉洪皓。
《北辕录》一卷,〈注〉宋周煇。
《西征记》一卷,〈注〉卢襄。
《使辽见闻录》二卷,〈注〉李罕。
《宣和使金录》一卷,〈注〉连鹏举。
《奉使杂录》一卷,〈注〉何铸。
《隆兴奉使审议录》一卷,〈注〉雍尧佐。《揽辔录》一卷,〈注〉范成大。
《北行杂录》一卷,〈注〉楼钥。
《乾道奉行录》一卷,〈注〉姚宪。
《使燕录》一卷,〈注〉余嵘。
《使北日录》一卷,〈注〉邹伸之。
《宣和高丽图经》四十卷,〈注〉使臣徐兢。
《星槎胜览》一卷,〈注〉费信。
《海槎馀录》一卷,〈注〉顾玠。
右朝聘

《南中行记》一卷,〈注〉陆贾。
《河朔访古记》十二卷。
《隋王入沔记》一卷,〈注〉宋游怀言。
《平蔡录》一卷,〈注〉郑獬。
《江行杂录》一卷,〈注〉宋廖莹中。
《使西日记》二卷,〈注〉都穆。
《西域行程记》二卷,〈注〉陈诚。
《西迁注》一卷,〈注〉张鸣凤。
《茂边纪事》一卷,〈注〉朱纨。
《停骖录》一卷,〈注〉陆深。
《续停骖录》一卷,〈注〉陆深。
《六诏纪闻》一卷,〈注〉彭汝实。
《殊域咨诹录》二十四卷,〈注〉严从简。
《炎徼纪闻》一卷,〈注〉田汝成。
《使琉球录》二卷,〈注〉萧从业。
《使朝鲜赋》一卷,〈注〉倪谦。
《辽海编》四卷,〈注〉倪谦。
《使朝鲜录》四卷,〈注〉龚用卿。
《輶轩录》三卷,〈注〉黄洪宪。
右行役

《咸宾录》四卷。
《真腊风土记》一卷,〈注〉元周达观。
《日询手镜》一卷,〈注〉王济。
《蒙鞑备录》一卷,〈注〉宋孟珙。
《西使记》一卷,〈注〉元刘郁。
《日本图纂》二卷,〈注〉郑若曾。
《日本考略》二卷,〈注〉薛俊。
《日本考》四卷,〈注〉李言恭。
《西洋朝贡典录》一卷,〈注〉黄省曾。
《朝鲜杂志》三卷,〈注〉钱溥。
右蛮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