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十卷目录

 史学部汇考六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三〈传记二〉

经籍典第四百十卷

史学部汇考六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三》

《传记》《温公日记》一卷。陈氏曰: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而止。
巽岩李氏曰:文正公初与刘道原共议取实录,正史旁采异闻作《资治通鉴后纪》。属道原早死,文正起相元祐后终,卒不果,成今世所传记闻及日记并朔记,皆后纪之具也。自嘉祐以前,甲子不详,则号记闻嘉祐以后,乃名日记若朔记,则书略成编矣。始文正子孙藏其书祖庙谨甚。党祸既解,乃稍出之旋,经离乱多所亡,逸此八九纸草。或非全幅,间用故牍又十数行,别书牍背往往剪开黏缀,事亦有与正史实录不同者,盖所见所闻所传,闻之异,必兼存以求是,此文正长编法也。

《王氏日录》八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绍,圣间蔡卞合曾布献于朝,添入神宗实录。陈莹中谓安石既罢,相悔其执政日,无善状。乃撰此归过于上,掠美于己且历诋平生不悦者,欲以欺后世。于是著尊尧集及日录不合神道论等十数书。此书起熙宁元年四月,终七年三月,再起于八年三月,终于九年六月。安石两执国柄日也。然无八年九月以后至九年四月事。盖安石攻吕惠卿时,莹中谓蔡卞除之安石,骂惠卿之语,其事当在此际也。
陈氏曰:本朝祸乱萌于此书。陈瓘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其彊愎坚辨,足以荧惑主德,钳制人言,当其垂此秉畀炎火,岂非其心有所愧悔欤?既不克焚流毒,遗祸至今,为梗悲夫。书本八十卷,今止有其半。

《四明尊尧集》一卷。
陈氏曰:司谏延平陈瓘莹中撰。专辩王安石日录之诬,僭不孙与配食坐像之为,不恭瓘初在谏省未以安石为非,合浦所著《尊尧集》,犹回隐不直,末乃悔之,复为此书,以谓蔡卞专用日录以修神宗实录。薄神考而厚安石,尊私史而压宗庙,于是编类其语,得六十五条,总而论之,坐此羁管台州。朱子读两陈谏议,遗墨跋日录固为邪说。然诸贤攻之,亦未得其要领。是以言者渎而听者疑,用力多而见功寡也。盖尝即其书而考之,则凡安石之所以惑乱神祖之聪明,而变移其心术,使不得遂其大有为之志,而反为一世祸败之原者,其隐微深切,皆聚此书,而其词锋笔势纵横捭阖,炜煜谲诳,又非安石之口不能言,非安石之手不能书也。以为蔡卞撰造之言,固无是理。况其见诸行事深切,著明者又已相为表里,亦不待晚年怼笔有所增加,而后为可罪也。然使当时用其垂绝之智,举而焚之。则后来载笔之士于其帷幄之间,深谋密计,虽欲毕力搜访,极意形容,势必不能得之。如此之悉,而传闻间异,词虚实相半,亦不能使人无溢恶之疑。且如勿令上知之,语世所共传。终以手笔不存。故使陆佃得为隐讳。虽以元祐众贤之力,争辩之苦,而不能有以正也。〈此见陆佃供答史院取问状〉何幸其徒!自为失计出此真迹,以暴其恶于天下,便当摭其肆情反理之实,正其迷国误朝之罪,而直以安石为诛首。是乃所谓自然不易之公论,不唯可以订已往之谬,而又足以开后来之惑,奈何乃以畏避嫌疑之故,反为迂曲回互之言,指为撰造增加诬伪谤诋之书,而欲加刊削以灭其迹乎?此书之作实,在建中崇宁之间,且其言犹以日录为蔡卞之所记,而其后了翁合浦尊尧之书,亦未直攻安石也。至于大观初年,而后四明之论始作。虽谓天使安石自写诬悖之心。然犹有怼笔增加亲逼神考之云,则终未免于有所回互避就,而失之者也!朱子语录问四明尊尧集曰:只似讨闹却不于道理上理会,只于利害上见得,于道理全疏。如介甫心术隐微处,它都不曾改得,却只是把持如云谓太祖滥杀有罪,谓真宗矫诬上天,皆把持语也龟。
山集中有攻日录数段,却好盖龟山长于攻王氏。

《曾相手记》三卷。
晁氏曰:绍圣初,元祐党祸起。曾布知公论所在,故对上之语,多持两端,又辄增损以著此书云。

《绍圣甲戌日录》一卷,《元符庚辰日录》一卷。
陈氏曰:丞相南丰曾布子宣撰。记在政府奏对施行及宫禁朝廷之事。

《林氏野史》八卷。
陈氏曰:同知枢密院长乐林希子中撰。希不得志,于元祐起从章惇,甘心下迁西掖。草诸贤谪词者也。而此书记熙宁元丰以来事,颇平直,不类其所为。或言此书作元祐之前,其后时事既变,希亦随之书藏不毁。久而时事复变,其孙懋于绍兴中,始序而行之耳。
《王氏挥麈录》曰:林子中野史世多传之,其间议论与平日所为,极为背驰。殊不可晓。岂非知公论之不可掩?欲盖其迹于天下后世耶?

《邵氏辩诬》一卷。
晁氏曰:邵伯温撰。辨蔡卞、章惇、邢恕诬罔宣仁,欲废哲宗立徐邸事。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晁氏曰:邵伯温子文撰。记国朝杂事迄绍兴之初。序言早以其父之故,亲接前辈,得前言往行为多类之。成书,其父雍也。
陈氏曰:又有《后录》三十卷。其子博所作。

《传信录》十卷。
晁氏曰:皇朝鲜于绰大受撰。言国朝杂事,多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也。

《国史后补》五卷。
陈氏曰:蔡绦撰。绦,京之爱子。京末年事皆出于绦。绦见攸既叛父,亦与。绦不咸此书,大略为其父自解。而滔天之恶,终有不可隐盖者。其间所载宫闱禁密,非臣庶所得知,亦非臣庶所宜言,既出绦笔,事遂传世,殆非人力也。

《北征纪实》二卷。
陈氏曰:蔡绦撰。叙伐燕本末,归罪童贯。蔡攸亦欲为京文饰,然京罪不可掩也。

《金人背盟录》七卷,《围城杂记》一卷,《避戎夜话》一卷,《金国行程》十卷,《南归录》一卷,《朝野佥言》一卷。
晁氏曰:皇朝汪藻编。记金人叛契丹,迄于宣和乙巳。犯《京城围城杂记》等五书皆记靖康时事也。陈氏曰:朝野佥言不著名氏。有序建炎元年八月,系年录称夏。少曾未详何人。南归录直秘阁沈琯撰。亦记燕山事。
《避戎夜话》:吴兴石茂良太初撰。

《靖康要录》五卷。
陈氏曰:不知谁撰。自钦庙潜邸,迄靖康元年十二月事。

《靖康传信录》一卷。
陈氏曰:丞相李纲伯纪撰,丁未二月。

《靖康奉使录》一卷。
陈氏曰:郑望之撰。

《靖康拾遗录》一卷。
陈氏曰:何烈撰。又名《靖康小史》,又名《草史》

《孤臣泣血录》三卷,《拾遗》一卷。
陈氏曰:丁特起撰。

《裔夷谋夏录》七卷。
陈氏曰:汪藻撰。

《陷燕记》一卷。
陈氏曰:贾子庄撰。记燕山初陷事。子庄不知其名,蔡靖客也。

《靖康录》一卷,《靖康遗录》一卷。
陈氏曰:录太学生朱邦基撰,《遗录》太学生沈良撰。

《金人犯阙记》一卷。
陈氏曰:草茅方冠撰。

《汴都记》一卷,《靖康野录》一卷,《痛定录》一卷。
陈氏曰:并不著撰人名氏。

《悲喜记》一卷。
陈氏曰:围城中人作书,与所亲曰中美知府者,具述晋乱本末,自称名曰晹,皆不知何人也。

《东都事略》一百五十卷。
陈氏曰:承议郎知龙州眉山王称季平撰。其书纪传附录略,具体但无志耳。附录用五代史例也。淳熙中上其书,得直秘阁其所纪太简略,未得为全书。

《建炎中兴记》一卷。
陈氏曰:耿延禧撰。

《建炎日历》五卷。
晁氏曰:宰相汪伯彦撰。记太上皇帝登极时事。陈氏曰:叙元帅开府至南都践极。

《吕忠穆答客问》一卷。
陈氏曰:宰相济南吕颐浩元直撰。

《吕忠穆勤王记》一卷。
陈氏曰:左宣教郎臧梓撰。记建炎复辟事。

《渡江遭变录》一卷。
丞相上蔡朱胜非藏一撰。记苗刘作难至复辟事。

《建炎复辟记》一卷。
无名氏。

《建炎通问录》一卷。
宣教郎傅雱撰。建炎初,李丞相纲所进。

《北狩闻见录》一卷。
干当龙德宫曹勋功显撰。勋,扈从北狩,以徽庙御札间道走行在所。以建炎二年七月至南京。

《北狩行录》一卷。
蔡绦王若冲撰。

《戊申维扬录》一卷。
无名氏。

《维扬过江录》一卷。
尚书左丞叶梦得少蕴撰。

《己酉航海记》一卷。
中书舍人李正民撰。又名《建炎居邠记》

《建炎假道高丽录》一卷。
杨应诚撰。取道辽东,奉使金虏,不达而还。

《绍兴讲和录》二卷。
无名氏。

《乱华编》三十三卷。
知盱眙军东平刘荀子卿编。其前有小序,数语云方石敬塘割幽燕遗契丹之日,孰知为本朝造祸之原哉。逮王安石创新法为辟国之谋,又孰知绍述者召祸之酷哉。所集杂史传记近三十种,荀忠肃丞相诸孙也。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一百卷。
龚颐正撰。以诸臣本传及志状家传遗事之类,集成之其事迹。微晦史不可见者,则采拾诸书,为之补传。凡三百九人,其阙者四人而已。淳熙中,史院取其书以修。
四朝国史洪迈奏乞甄录补和州文学,后赐出身。详见编年类。颐正给事,中原之曾孙也。

《绍兴正论》二卷。
序称:潇湘野夫,不著名氏录文武官,不附和议及忤秦桧得罪者。

《绍兴正论小传》二十卷。
宗正寺主簿鄞楼昉晹叔撰。以正论中姓名仿,元祐党传为之。

《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
直秘阁清江徐梦莘商老撰。辑诸书二百馀家,分上中下。上为宣政二十五卷,中为靖康七十五卷,下为炎兴百五十卷。

《北盟集补》五十卷。
梦莘以前书铨载不尽者,五家续编次于中下二帙,以补其阙。靖康炎兴各为二十五卷。

《中兴十三处战功录》一卷。
参政眉山李璧季章撰。中兴以来,禦寇立功,惟此十三处编为一书,所谓司勋藏其贰者也。开禧乙丑,北事将作其书成。

《顺昌录》一卷。
晁氏曰:绍兴十年,刘锜破女真于顺昌城下,其徒记其功云。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乙集共四十卷。
陈氏曰:李心传撰。上自帝系帝德,朝政国典;下及见闻琐碎,皆录之。盖南渡以来,野史之最详者。

《西陲泰定录》九十卷。
陈氏曰:李心传撰。记吴曦叛逆以及削平本末。起嘉泰辛酉,迄嘉定辛未,为三十七卷。其后蜀事益多,又增修至辛巳之冬,通为九十卷,仍颇用太史年表例,并记国家大政,令防边大节目,首尾二十年。

《绍运图》一卷。
晁氏曰:未详何人撰。自伏羲至皇朝神庙,五德之传及记事,皆著于篇。

《汉史》二十卷。
陈氏曰:丞相阳羡蒋芾子礼撰。其曾祖魏公之奇颖叔所记遗事。殆数百册,兵火散失搜摭遗槁,得六百六十事,为十九门。淳熙改元书成为之序。

《国史编年政要》四十卷,《国朝实录列传举要》十二卷,《皇朝宰辅拜罢录》一卷,《续百官公卿表》二十卷,《质疑》十卷。
中兴《艺文志》蔡幼学撰。《幼学采国史实录》等书为国朝编年政要,以拟纪,起建隆讫靖康。又为《国朝实录列传》以拟传,起国初止神宗朝。又为《宰辅拜罢录》起建隆尽绍熙年,为经官纬之。又以司马光《百官公卿表》起建隆讫治平,乃为续表终。绍熙经
纬如《宰辅图》,上方书年记大事,下列官详记除罢迁卒月日,而大事止。及靖康后未,及录以拟表,又为《备志》以拟志而未成。

《黄帝内传》一卷。
晁氏曰:序云昔钱篯得之于衡山石室中,后至汉刘向。于东观校书见之,遂传于世。《艺文志》以书之,记国政得失人事,美恶其大者,类为杂史。其馀则属之小说。然其间或论一事若一人者,附于杂史小说,皆未安故。又为传记类,今从之如神仙高僧不附其类而系于此者,亦以其记一事,犹列女名士也。
陈氏曰:诞妄不经,方士辈所托也。

《汉武内传》二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记王母降。

《汉武故事》二卷。
晁氏曰:世言班固撰。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飞燕外传》一卷。
晁氏曰:伶元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縢漆枢。王莽之乱,刘恭得之,传于世。晋荀勖校上。
陈氏曰:称汉河东都尉伶元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矣。

《古列女传》八卷,《续列女传》一卷。
南丰曾氏序: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向列传而隋书及《崇文总目》,皆称向《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向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编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书以《颂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自唐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列女传》,凡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非可惜哉?今校雠其八篇及十五篇已定,可缮写。初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作之大意也。晁氏曰:汉刘向撰。睹赵卫之属,起微贱,踰礼制,以为王教由内及外。乃采诗书所载贤妃贞女及嬖孽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前有王回序其略曰:此书有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辨通嬖孽等篇,而各颂其义,图其状,总为卒篇传。如太史公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然世所
行向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其十二传无,颂三传同时人五传,其后人通题曰:向撰。题其颂曰:向子歆撰。与汉史不合,故《崇文总目》以陈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予以颂考之,每篇皆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向所奏。书不特自陈婴母为断也。颂云画之屏风,而史有颂图在八篇中,莫得而考。以向所序书多散亡,独此幸存而完复,为它手窜疑于其真,故并录其目而以颂證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馀十二传其文亦奥雅可喜,故又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公武按:《隋经籍志》有刘向《列女传》十五卷,又有刘歆《列女传颂》又有项原《列女后传》今回删此书为八篇。以合汉史得之矣。至于疑颂非歆作,盖因颜籀之言尔,则未必然也。二十传岂项原所作耶?
陈氏曰:其七篇篇十五,人为一百五人,第八篇为《颂义》《隋唐志》《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而自陈婴母以下十六人附入其中。或在向后者,皆好事者所益也。王回曾巩二序,辨订详矣。巩之言曰: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恣,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愚尝三复其言而志之,向书传于世鲜矣。惟此书独全,其称诗芣苢柏舟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盖齐鲁韩之学固不尽与毛氏同也。

《高士传》十卷。
晁氏曰:晋皇甫谧撰。纂自陶唐至魏八代,二千四百馀载。世士高节者,其或以身徇,名虽如夷齐两龚,皆不录。凡九十六人而东汉之士居三之一,自古名节之盛议者,独推焉。
陈氏曰:序称自尧至魏咸熙二千四百馀载,得九十馀人。今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

《襄阳耆旧记》五卷。
晁氏曰:晋习凿齿撰。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其山川城邑,后载其牧守。《隋经籍志》曰:耆旧记。唐《艺文志》曰:耆旧传观其书纪录,丛脞非传体也。名当从经籍志云。

《谈薮》二卷。
陈氏曰: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玠松撰。事综南北时,更八代。隋开皇中所述。

《梁四公记》一卷。
陈氏曰:唐张说撰。按《馆阁书目》称梁载言纂《唐志》,作卢说,注六一作梁载言。《邯郸书目》云载言得之。《临菑田通》又云别本题张说,或为卢说。今按此书卷末所云,田通事迹信。然而首题张说,不可晓也。其所记多妄诞,而四公名姓怪异,无稽不足深辩。

《闽川名士传》三卷。
晁氏曰:唐黄璞撰。录唐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者,效楚国先贤传为之。
陈氏曰:所记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

《杨贵妃外传》二卷。
晁氏曰:皇朝乐史撰。叙唐杨妃事迹,迄皇明之崩。

《绿珠传》一卷。
晁氏曰:乐史撰。

《补江总白猿传》一卷。
晁氏曰:不详何人撰。述梁大同末,欧阳纥妻为猿所窃,后生子。询《崇文目》以为唐人恶询者为之。后村刘氏曰:欧阳率更貌寝陋,长孙无忌嘲之曰:谁令麟阁上画此一猕猴?好事者遂造白猿之说,谤及其亲。
陈氏曰:托言江总,必无名子所为也。

《狄梁公家传》三卷。
陈氏曰:唐海州刺史江都李邕撰。

《高士外传》一卷。
陈氏曰:唐大理司直郑湜撰。

《凤池历》二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长孙无忌历官本末,及家世子孙。按:《唐志·冯宇凤池录》五十卷,李淑书目惟存五卷,记宰相名次事迹,非此书。

《安禄山事迹》三卷。
陈氏曰:唐华阴尉姚汝能撰。

《相国邺侯家传》十卷。
晁氏曰:唐亳州刺史李繁撰。繁,邺侯泌之子也。太和中,以罪系狱当死。恐先人功业不传,乞废纸拙笔于狱吏,以成传槁。戒其家求世间人润色之后,竟不果。宋子京谓其词浮侈云。
陈氏曰:按:《中兴书目》有柳玭后序,今无之。繁尝为通州,韩退之送诸葛觉诗,所谓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者也。其曰:行年馀五十,出守数已六。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则韩公于繁,亦拳拳矣。新旧史本传称繁无行漏言。裴延龄以误阳城师事梁肃而烝其室,殆非人类。然则韩公无乃溢美而所述其父事,庸可尽信乎?

《汾阳王家传》十卷。
晁氏曰:唐陈雄撰。雄本汾阳王郭子仪僚吏,后又从事浑瑊幕府,故传不名。第九卷录行状第十卷录副佐三十三人,大将二十七人,曰忠武将佐略。

《北征杂记》一卷。
陈氏曰:唐宰相赵憬撰。贞元四年,咸安公主下降回纥,憬副关播为册礼使,作此书纪行。

《柳氏序训》一卷。
晁氏曰:唐柳玭叙其祖公绰,已下内外事迹,以训其子孙。

《吴湘事迹录》一卷。
晁氏曰:唐大中中李绅镇扬州,陷湘州以罪抵死。后其兄汝纳辨诉其枉状,录总载焉。

《陵园记》一卷。
陈氏曰:唐宗正丞李〈失其名〉撰。光化元年序。

《牛羊日历》一卷。
陈氏曰:唐刘轲撰。牛指僧孺,羊谓虞卿汉公也。

《西南备边录》一卷。
陈氏曰:唐宰相李德裕文饶撰。太和中镇蜀所作,内州县城镇兵食之数,大略具焉。

《异域归忠传》二卷。
陈氏曰:李德裕撰会昌二年。没斯内附德裕奉诏采秦汉以来,由绝域归中国,以名节自著功业始终者,凡三十人为之传。

《晋书》十卷。
陈氏曰:唐安南宣慰使懋绰记南诏事。咸通五年奏之。

《崔氏日录》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字,残阙无始末。未有跋尾,亦不知何人言。此书出宋敏求家,考订年月及所载人名姓,甚详。盖广明元年,崔沆为相,非其子弟即其门
人为之。字画清丽而其所记不过蒲饮、交通评议,有以见唐末风俗之弊云。

《登科记》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乐史撰。记进士及诸登科名者,起唐武德讫天祐末。

《唐制举科目图》一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凡七十六科,任至宰相者,七十二人。唯刘蕡名最高而宦最不达。
巽岩李氏曰:宝元间,蔡元翰编集某家有制科登第录一卷,不著撰人氏字,止用年代次序登第者姓名。或不暇遍举,且自敬宗以后,阙不复录。而元翰所记科目,以类相从,姓名具列,又间出其更历,始终比某家本为优然而尚多脱遗。如天授中,祝钦明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而此无之。盖元翰独据旧唐书,故所见有不尽博采别条,乃可备一家言耳。

《唐登科记》十五卷。
陈氏曰:丞相鄱阳洪适景伯编集。按:《唐艺文志》《崔氏显庆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科记》二卷。崔氏书有赵儋序,而失崔名所载。至周显德,固非崔氏本书,而李奕书亦不存。洪忠宣得姚康书五卷于北方,而丞相又得别本,起武德终大和于毗陵钱仲氏。乃以三本辑为一书,而用姚氏为正三书皆有序。姚氏,汝谐南仲孙也。元和十五年进士。本书录武德至长庆,为十一卷。其曰十六卷者,亦后人所续。

《五代登科记》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前所谓崔氏书,至周显德止者,殆即此耶?馆中有此书,洪丞相以国初,卿相多在其中,故并传之。

《燉煌新录》一卷。
陈氏曰:有序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盖当时奉使者叙张义潮本末及。彼土风物甚详。凉武昭王时,有刘炳者,著《燉煌实录》二十卷。故此号新录。

《渚宫故事》五卷。
陈氏曰:后周太子校书郎余知古撰。载荆楚事。自鬻熊至唐末,本十卷。今止晋代,阙后五卷。

《锦里耆旧传》八卷。
陈氏曰:前应灵县令平阳句延庆昌裔修。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于荣州,得此传。其词芜秽,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天成之后,别加编次,起咸通九载,迄乾德乙丑,迄祥符己酉。自平蜀之后,朝廷命令官僚姓名及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王。均刘旴作乱之迹,皆略载之。知新繁县太常博士张约为之序。

《平蜀实录》一卷。
陈氏曰:左藏库副使康延泽撰。平蜀之后,延泽以内,染院为使凤州。路马军都监王全斌等,既得罪延泽,亦贬唐州团练使。按:本传载蜀军二万七千人,诸将虑其为全师雄,内应欲尽杀之。延泽请简老弱疾病七千人释之,馀以兵卫浮江而下诸将不能用,此书叙述甚详。《邯郸书目》云不知作者,《馆阁书目》亦然。考王元之所撰,延泽墓志知其所为也。

《秦王贡奉录》二卷。
陈氏曰:枢密使吴越钱惟演希圣撰。记其父俶贡献及锡赉之物。

《家王故事》一卷。
陈氏曰:钱惟演撰。记其父遗事二十二事上之。以送史院。

《戊申英政录》一卷。
陈氏曰:婺州刺史钱俨撰。记其兄俶事迹。俶以戊申正月嗣位。

《玉堂逢辰录》二卷。
陈氏曰:钱惟演撰。其载祥符八年四月,荣王宫火。一日二夜,所焚屋宇二千馀间。左藏内藏香药诸库,及秘阁史馆香闻数十里。三馆图籍一时俱尽。大风或飘至汴水之南,惟演献礼贤宅以处诸王。以此观之,唐末五代书籍之仅存者,又厄于此火。可为太息也!

《西李文正公谈录》一卷。
晁氏曰:西李文正公昉也。相太宗其子宗谔,录其平生所谈十七事。
陈氏曰:所记凡三十七事。

《张忠定公语录》四卷。
晁氏曰:皇朝张忠定公咏守蜀有善政,其门人李畋纪其语论,可以垂世者。

《曹武惠别传》一卷。
陈氏曰:知石州曹偃撰。武惠曾孙也。

《贾公谈录》一卷。
陈氏曰:序言庚午衔命宋都闻于补阙。贾黄中,凡二十六条,而不著其名。别本题清辉殿学士张洎,盖洎江南奉使也。庚午实开宝三年,黄中晋开运中,以七岁为童子,关关头十六岁进士,及第,第三人。

《王沂公笔录》一卷。
陈氏曰:丞相清公青社王曾孝先撰。记开国以来杂事,凡三十六条。

《王沂公言行录》一卷。〈一作三卷〉
晁氏曰:沂公弟天章阁待制皞,录公平生言行,凡三十七事。
陈氏曰:前有李清臣序文,后有晏殊杜杞岑书。

《王魏公遗事》四卷。
晁氏曰:魏公旦相真宗其子素录事,凡五百条。陈氏曰:家录一卷,即素所录遗事也。

《寇莱公遗事》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作。

《莱公勋烈》一卷。
晁氏曰:寇宗奭编。宗奭,准曾孙也。编集仁宗。祭准文及赠诰、墓碑、传志、赞诗等为此书。

《民表录》三卷。
晁氏曰:皇朝胡纳撰。录国朝循吏善政。李淑以为虽浅俗,亦可备广记云。天圣中偕贤惠录上之。

《贤惠录》三卷。
晁氏曰:胡纳撰国朝贤惠之女。后一卷瑗嗣成之。

《安定先生言行录》二卷。
陈氏曰:杂录胡瑗翼之事,及先词志表祭文等。其间有《贤惠录》《孝行录》。盖其父纳所为也。

《韩魏公家传》二卷。
晁氏曰:皇朝韩忠彦撰。录其父琦平生行事,近世著史者,喜采小说以为异闻逸事。如李繁录其父泌崔引,记其父慎由事悉凿,空妄言前世,谓此等无异。庄周鲋鱼之辞,贾生服鸟之对者也。而《唐书》皆取之以乱正。史曰:是近时多有家传语录之类行于世。陈莹中,所以发愤而著书,谓魏公名德在人耳目如此,岂假门生子姓之间,区区自列乎?持史笔其慎焉。
陈氏曰:不著名氏。当是其家所传也。

《韩忠献遗事》一卷。
陈氏曰:群牧判官钱塘强至几圣撰。至魏公之客也。

《魏公语录》一卷。
陈氏曰:与别录小异而实同别录,分四卷。此总为一篇,先后次第亦不同。而末一则别录,所无姑并存之。

《魏公别录》四卷。
晁氏曰:其门人王岩叟记其言论事实。然以国史考之,其岁月往往牴牾,盖失之诬也。

《杜祁公语录》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作。

《文潞公私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文彦博所撰。元丰初,王尧臣之子同老以其父,至和中所撰。立英宗为皇子,诏草上之且曰:时宰相文彦博富弼知状。神宗以问彦博,彦博具以实对。至元祐中,贾易为言官,为韩忠彦争辩其事。彦博乃著此其后云。自古唯霍禹云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此。杨复恭自称定策国老,谓昭宗为门生天子鞅鞅不道之言,卒被夷灭。陈氏曰:记至和请建储及元丰褒赏事。

《潜德录》一卷。
晁氏曰:皇朝吕诲献可之孙撰。记其祖乞立英宗言章。

《嘉祐名臣传》五卷。
晁氏曰:张唐英传仁宗朝,贤臣五十馀人。
王氏《挥麈录》曰:唐英天觉同胞兄,仕至殿中侍御史。尝述仁宗政要上于朝,所谓《嘉祐名臣传》特政要中一门耳。

《孔子编年》三卷。
晁氏曰:皇朝孔传。取《左氏》《国语》《公羊》《史记》及它书所载孔子事,以年次之,自生至卒。

《东家杂记》二卷。
晁氏曰:亦孔传撰。孔子四十七代孙也。纂其家旧闻轶事于此书。
陈氏曰:历代追崇先圣故事,及孔林古迹。

《晁以道扬雄别传》一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杂取诸书所载雄逸事,为一编系之以赞。

《唐质肃遗事》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所记唐介子方事也。

《韩庄敏遗事》一卷。
陈氏曰:秘书丞韩宗武文若撰。记其父丞相缜玉
汝事,末亦杂载它事。宗武即少年遇洋客者也,年八十二乃卒。此编亦载其诗,云熙宁间得异疾,与神物遇。

《范忠宣言行录》二十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其家所录也。

《范太史遗事》一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范冲元长记其父事。

《傅献简佳语》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作。记傅尧俞所谈。

《杜公谈录》一卷。
陈氏曰:雷绎杜师益等录其父务滋之言。王广渊作序。

《丰清敏遗事》一卷。
陈氏曰:给事中章贡李朴先之撰。记丰稷相之事。朱熹为之后序。

《宗忠简公遗事》三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录留守开封事,亦其家子孙所为。
后村刘氏序曰:公遗事行世已久,今连帅宝谟王公镕公之外孙,复稍采摭旧闻以傅翼之。

《吕忠穆家传》一卷,《逢辰记》一卷,《遗事》一卷。
陈氏曰:记建炎丞相吕颐浩元直事。孙昭问刻之广德军。

《褒德集》二卷,《易学辩惑》一卷。
陈氏曰:邵伯温撰。录其父诰命,谥议行,状墓志之属,辩惑述传,授源流辩郑夬之妄。

《吕氏家塾记》一卷。
陈氏曰:侍讲吕希哲原明撰。

《桐阴旧话》十卷。
陈氏曰:吏部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撰。记其家世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桐本,故云元吉门下侍郎。维之四世孙也。

《赵康靖日记》一卷。
陈氏曰:参政睢阳赵概叔手所记,治平乙巳丙午间在政路初事。

《刘忠肃公行年记》一卷。
陈氏曰:丞相东平刘挚莘老撰。

《文昌杂录》六卷。
陈氏曰:主客郎中南京庞元英懋贤撰。官制初行,元英为郎,在省四年记一时见闻及古今典故可观览。元英,丞相庄敏公籍之子。

《闻见近录》一卷。
陈氏曰:宗正丞三槐王巩定国撰。

《辩欺录》一卷。
陈氏曰:韩忠彦记其父嘉祐末命事,与文富诸公辩。

《回天录》一卷。
陈氏曰:宣教郎秦湛处度撰。记吕好问围城中事。好问除右丞,训词有回天之力语,故以名录。后有好问谢其祖公著,复官表及遗表。

《尽忠补过录》一卷。
陈氏曰:修职郎穆伯刍撰。记张孝纯在伪齐时所上本朝书。

《吴丞相手录》一卷。
陈氏曰:吴敏元忠撰。记靖康初元事。

《岳飞事实》六卷,《辩诬》五卷。
陈氏曰:飞之孙珂撰。

《丁卯实编》一卷。
陈氏曰:成忠郎李珙撰。诛曦之功,杨巨源为多。安丙忌而杀之,珙为作传上之于朝,以昭其功而申其冤。

《孔子编年》五卷。
陈氏曰:新安胡仔元任撰。其父待制舜陟,命仔采摭经传为之。

《诸葛武侯传》一卷。
陈氏曰:侍讲张栻撰。以陈寿作史,私且陋裒集他传。及裴松之所注为此传,而削去管乐自许一则。朱晦翁以为不然,又为后论以达其意。谓其体正大而学未至,使得游洙泗之门,所就不止此。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
陈氏曰:新安张敦颐撰。颇疏略,其最误者序言。擒吴元济出牛元翼为一事,此大谬也。为裴度行军司马,在宪宗元和时奉使镇州,王庭凑在穆宗长庆时。

《欧公本末》四卷。
陈氏曰:吕祖谦编。盖因观《欧阳公集》考其历仕,岁月同官同朝之人,略著其事迹而集。中诗文亦随事附见,非独欧公本末,而时事时贤之。本末亦大略可观矣。故以入传记类。

《皇祐平蛮记》二卷。
陈氏曰:殿中丞冯炳撰。记侬智高事。
《孙威敏征南录》一卷。陈氏曰:学士睢阳滕甫元发撰。言平南之功,皆本孙沔元规狄青之智,莫能出其右者。余靖归美于青,非实也。甫时通判潮州。

《唂厮啰传》一卷。
陈氏曰:不著作者。

《陕西聚米图经》五卷。
陈氏曰:閤门通事舍人雄州赵珣撰。珣父振博州,防禦使久在西边。珣访得五路,徼外山川道里。康定二年为此书。韩魏公经略言于朝,诏取其书召见执政。吕许公宋莒公言用兵以来,策士之言以千数,无如珣者。擢泾原都监。定川之败死焉。珣劲特好学,恂恂类儒者,人皆惜之。

《元丰平蛮录》三卷。
陈氏曰:金部员外郎知凤翔府家安国撰。记乞弟韩存宝事。

《元祐分疆录》三卷。
陈氏曰:直龙图阁京兆游师雄景叔撰。元祐初,议弃西边,四寨执政,召师雄问之。对曰:先帝弃之可也。主上弃之则不可,且示弱夷狄,反益边患争之甚力。不听卒弃之。四寨者,葭芦米脂浮屠安疆也。夏人以事出望外,萌侵侮之心,连年犯顺,皆如师雄所料。此书前三卷记当时论辩本末,后一卷行实不知何人作也。是岁师雄被命行边,请以便宜行事。夏人与鬼章谋,寇熙河师雄说。刘舜卿出师种谊,遂破洮州,擒鬼章以献其功,伟矣!元祐诸老固欲休兵息民,师雄言既不行功复不赏。熙丰失于偏滞,终成绍述之祸,亦有以也。师雄,治平二年进士。

《青唐录》一卷。
陈氏曰:右班殿直李远撰。元符中取邈川,青唐已而皆弃之。远绍圣武举人官镇洮奉檄,军前记其经历见闻之实,粲然可观。

《交趾事迹》十卷。
陈氏曰:知新州赵协撰。

《占城国录》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

《鸡林类事》三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

《政和大理入贡录》一卷。
陈氏曰:右迪功郎钱塘周邦撰其祖穜为集,贤修撰知桂州时归明人黄璘招来大理国入贡。诏穜考究其真伪。穜言伪妄不可凭乞。依熙宁故事,支马价发还璘至京师,力主其事。穜落职奉祠,久而觉其诈,乃改正复职知广州。

《安南表状》一卷。
陈氏曰:绍兴二十五年,李天祚进贡。自靖康二年以后至是,始通也。

《边和录》五卷。
陈氏曰:承议郎河东陈伯彊撰。载胡世将承公宣抚川陕事。

《建炎德安守禦录》三卷。
陈氏曰:郡丞东平刘荀子编次。建炎初,高密陈规元则守德安,禦群盗事迹。功状规后,守顺昌。与刘锜共成却敌之功者也。以枢密直学士知庐州而卒。

《淮西从军记》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绍兴十年,金虏败盟,淮西诸帅守禦事。

《顺昌破敌录》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刘锜信叔守禦战胜本末。

《滕公守台录》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睢阳滕膺子勤为台州户曹,方腊之乱,仙居人吕师囊应之攻城,甚急。膺佐太守,备禦卒全一城郡人,德之至今。庙食行状事实,聚见此篇。膺后至直秘阁京西漕而终。

《二杨归朝录》一卷。
杨尧弼杨载绍兴八年所与挞辣兀朮。书时伪齐初废也。末有探报虏事数十条。

《逆臣刘豫传》一卷。
陈氏曰:杨尧弼等撰二杨事迹。当考前录,题御称宣义郎迪功郎,并为大总管府官属此传。尧弼为右从事郎,载为右迪功郎。

《许右丞行状》一卷。
陈氏曰:吏部员外郎许忻撰。许公翰,字菘老,襄邑人,为尚书右丞。忻,其弟也。

《李忠定行状》一卷。
陈氏曰:通判洪州李纶撰。其兄丞相《纲伯纪事》,状叶适正则所作谥议附于后。

《翟忠惠家传》一卷。
陈氏曰:翟耆年伯寿述其父汝文公巽事。实忠惠
者,私谥也。耆年实邢恕外孙。

《艾轩家传》一卷。
陈氏曰:莆田林成季述其季父工部侍郎光朝谦之事实。

《夹漈传》一卷,著书目附。
陈氏曰:莆田郑翁归述其父樵渔仲事迹。翁归年八十岁,老贫不竞,顷佐莆郡时犹识之。

《叶丞相行状》一卷。
陈氏曰:阁学庐陵杨万里廷秀撰。丞相莆田叶颙子昂,乾道丁亥以冬雷罢相,至建宁而薨。

《谢修撰行状墓志》一卷。
陈氏曰:昭武谢师稷务本奉,使闽部有惠爱。没而民祠之行状,里人黄遹景声撰墓志,永嘉陈谦益之,撰其庙曰:昭应。

《朱侍讲行状》一卷。
陈氏曰:奉议郎三山黄干直卿撰。其高第弟子且子婿也。

《紫阳年谱》三卷。
陈氏曰:朱侍讲门人,通判辰州昭武李方子公晦撰。

《笃行事实》一卷。
陈氏曰:丞相赵汝愚子直编其父善应彦远事,而罗愿朱熹所撰行状墓铭,及诸贤哀词题跋之,属萃为一编。笃行者陈福公题其墓云尔,吕太史跋语有云处者,易持出者难工。朱侍讲取其意,以为铭,所以勉其子之意深矣。

《赵丞相行实》一卷,《附录》二卷。
陈氏曰:知静江府赵崇宪履常编。集,忠定长子也。其一时诸贤祭文挽歌,与嘉定更化之后昭雪。诬枉改正,史牒本末皆见附录。

《赵忠定行状》一卷,《续义》一卷。
陈氏曰:知光州鄱阳柴中行与之撰。其谥议允济全之杨方子直所为也。

《倪文节言行录》三卷,《遗奏志状碑铭谥议》一卷。
陈氏曰:户部郎中倪祖常子武辑其父《尚书遗事》行状,锡山蒋重珍良贵撰碑铭,临邛魏了翁华甫撰。

《赵华文行状》一卷。
陈氏曰:文林郎赵山李燔敬子撰。忠定之子,吏部崇宪履常也。

《八朝名臣言行录》二十四卷。
陈氏曰:侍讲朱熹撰。以近代文集及传记,载本朝名臣言行,掇取其要,辑为此录。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

《中兴志议忠录》三卷。
陈氏曰:龚颐正撰。自建炎至绍兴辛巳,上自李若水、刘韐贵臣名士,下及一妇人卒伍之微,皆录之。

《孝史》五十卷。
太学博士新喻谢谔昌国撰。集曰:君绍五后,德一宗,表五臣,传三十五文,类二夷,附一谔,后至御史。丞淳熙名臣乐易君子也。

《孝行录》三卷。
陈氏曰:京兆胡讷撰。始得此书,不知讷何人也。所记多国,初人已而知其为安定先生,翼之之父,仕为宁海节度推官。

《古今孝悌录》二十四卷。
陈氏曰:庐陵王绍圭唐卿撰。

《廉吏传》十卷。
陈氏曰:成都费枢伯枢撰。自秦至唐,凡百十有四人。宣和乙巳为序。

《南阳先民传》二十卷。
陈氏曰:题南阳王襄元祐癸酉岁序。所记邓州人物,自百里奚直不疑而下至唐范传正、韩翃凡一百六十人。

《典刑录》十二卷。
陈氏曰:苕溪吴宏编。凡五十二门,大略于言行录中抄出。

《近世厚德录》四卷。
陈氏曰:题百鍊真隐李元纲国纪编,沈浚道原为作序。

《救荒活民书》三卷。
陈氏曰:从政郎鄱阳董煟编。进煟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

《仁政活民书》二卷。
陈氏曰:秀州司户会稽丁锐集。

《好还集》一卷。
陈氏曰:秀水娄伯高元龙编。作报应之事,为十门。

《先贤施仁济世录》一卷。
陈氏曰:奉化丞山阴诸葛兴编。凡十门,皆本朝诸贤事实也。

《莆阳人物志》三卷。
陈氏曰:知兴化军永嘉林纮文伯撰。以图志不叙人物故,特为是编。莆壤地褊小而人物特盛。

《卧游录》一卷。
陈氏曰:吕祖谦撰。晚岁病废卧家,取《史传》所载古今人境胜处录之。时以宗少文卧游之语实诸卷首。

《上庠录》十卷。
陈氏曰:光州助教吕荣义撰。杂记京师太学故事。

《上庠后录》十二卷。
陈氏曰:三山周士贵撰。记中兴太学事,颇疏略。

《昭明太子事实》二卷。
陈氏曰:知池州赵彦博富文编。昭明,庙食于池,颇著灵响。元祐始,赐额曰:文孝。

《祠山家世编》一卷。
陈氏曰:詹仁泽曾樵编辑。广德横山神张王事迹。

《海神灵应录》一卷。
陈氏曰:永嘉贡士陆维则撰。太守韩彦直子温为之序。初元祐中,守直龙图阁。范峋梦海神曰:吾唐,李德裕也。郡城东北隅,海仙坛之上有庙,初不知其为何代人。峋明日往谒其像,即梦中所见,自是多响应。然《封爵训词》惟曰:海神而已。

《鄂国金佗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
陈氏曰:岳珂撰。

《宋登科记》三卷。
晁氏曰:皇朝登科人名氏,未详何人所撰。

《唐宋科名分定录》三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元符间所著书也。序云:己卯岁得张君房所志《唐朝科场故事》。今添续五代及本朝科名分定事,迄于李常宁云。

《大宋登科记》三十二卷。
陈氏曰:洪适编。始吴兴郡学有锓板,不分卷第,止述进士一科。适始仿姚康录制,举词科自建隆庚申迄绍兴庚辰,二万三千六百人,有奇为二十卷,自后皆续书之。

《中兴登科小录》三卷,《姓类》一卷。
陈氏曰:通判徽州江都李椿撰。新安旧有登科记,但逐榜全录姓名而已。椿家藏小录,自建炎戊申至嘉熙戊戌,节次取名字乡贯,三代讳刊之后,以韵类其姓,凡一万五千八百人。有奇太守吴兴倪祖常子武刻之,以备前记之阙文。

《乘轺录》一卷。
陈氏曰:知制诰祁阳路振子发撰。祥符中,使契丹归进此录,事见其传。

《奉使别录》一卷。
陈氏曰:河南富弼彦国撰。庆历使契丹归,为语录以进机宜事节,则具于此录。又一本有两朝往来书附于末。

《刘氏西行录》一卷。
陈氏曰:直昭文馆保塞刘涣中章撰。按康定二年,朝廷议遣使通河西,唂氏涣以屯田郎,知州请行以十月十九日出界,庆历元年三月十日,回泰州。此其行纪也唂氏,自此与中国通而元昊始病于牵制矣。涣后擢刺史,历典数州。至留后以工部尚书致仕。

《契丹讲和记》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载契丹初,讲和本末。末有庆历增币及誓书。

《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
陈氏曰:余靖庆历三年,使北所记。

《熙宁正旦国信录》一卷。
陈氏曰:天章阁待制。窦卞熙宁八年,使北所记。

《接伴送语录》一卷。
陈氏曰:集贤校理沈季长熙宁九年,接送伴北使耶律运所记。

《使辽见闻录》二卷。
陈氏曰:尚书膳部郎中李罕撰。

《宣和使金录》一卷。
陈氏曰:太常少卿安陆连南夫鹏举吊祭阿骨打,奉使所记时宣和六年。

《奉使杂录》一卷。
陈氏曰:绍兴十二年,何铸使北所录礼物名御表章之属。

《馆伴日录》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绍兴二十四年。

《隆兴奉使审议录》一卷。
陈氏曰:左奉议郎雍希稷尧佐撰。隆兴二年,编修官胡昉阁门祗候,杨由义使金军前审议海,泗唐邓等事不屈而归,希稷其礼物官也。所抗辩应对之语,多出由义。

《揽辔录》一卷。
陈氏曰:吴郡范成大至,能乾道六年,使北所记闻
见。

《北行日录》一卷。
陈氏曰:参政四明楼钥,大防乾道己丑,待次温州教授以书状,官从其舅,汪大猷仲嘉使《虏纪》行。

《乾道奉使录》一卷。
陈氏曰:参政诸暨姚宪,令则乾道壬辰使虏日记。

《奉使执礼录》一卷。
陈氏曰:进士郑俨撰。淳熙己酉,中书舍人莆田郑侨惠叔使虏贺正会其主。病笃,欲令于閤门进国书,侨不可已而雍殂遂回。

《使燕录》一卷。
陈氏曰:尚书户部郎龙游余嵘景瞻撰。嘉定辛未嵘,使虏贺生辰。会有北师行至涿州,定兴县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