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七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目录

 汉书部杂录二

经籍典第三百七十八卷

汉书部杂录二

《容斋三笔》:昔人谓颜师古为班氏忠臣,以其注释、纪传虽有舛误,必委曲为之辨故也。如《五行志》中最多,其最显显者,与《尚书》《春秋》乖戾为甚,桑榖共生于朝。刘向以为商道既衰,高宗乘敝而起,既获显荣,怠于政事,国将危亡,故桑榖之异,见武丁恐骇,谋于忠贤。颜注曰:桑榖自太戊时生,而此云高宗时,其说与《尚书》大传不同,未详其义或者,伏生差谬。按《艺文志》自云桑谷共生,太戊以兴,鸣雉登鼎,武丁为宗,乃是本书所言,岂不可为明證,而翻以伏生为谬,何也?僖公二十九年,大雨雹。刘向以为信用公子遂,遂专权自恣,僖公不悟。后二年杀十赤,立宣公。又载文公十六年,蛇自泉宫出。刘向以为其后公子,遂杀二子而立宣公。此是文公末年事,而刘向既书之,又误以为僖公,颜无所辨。隐公三年,日有食之。刘向以为其后郑获。《鲁隐》注引狐壤之战,隐公获焉。此自是隐为公子时事耳,《左传》记之甚明。宣公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董仲舒以为成公时。其他如言楚庄始称王,晋灭江之类。颜虽随事敷演,皆云未详,其说终不肯正诋其疵也。《地理志》中沛郡公丘县曰:故滕国周懿王子叔绣所封。颜引《左传》郜雍曹滕文之昭也为證,亦云未详其义,真定之肥,累菑川之剧,泰之肥城,皆以为肥子国,而辽西之肥。如又云肥子奔燕,燕封于此。魏郡元县云魏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常山元氏县云赵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不应两邑。命名相似如此,正文及志五引滹池河,皆注云滹音呼池音徒河反,又五伯迭兴。注云此五伯谓齐威、宋襄、晋文、秦穆、楚庄也,而诸侯王表五伯扶其弱。注云谓齐威、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异姓诸侯王表适戍疆于五伯。注云谓:昆吾、大彭、豕韦、齐威、晋文也,均出一书,皆师古注辞而异同如此。 《汉书·陈平传》绛灌等谗平,颜师古注云旧说云绛,绛侯周勃也,灌灌婴也。而《楚汉春秋》:高祖之臣,别有绛灌,疑昧之文,不可据也。《贾谊传》:绛灌东阳侯之属,尽害之注,亦以为勃婴。按《史记·陈平世家》曰:绛侯、灌婴等,咸谗平,则绛、灌为两人明甚,师古不必为疑辞也。《楚汉春秋》陆贾所作,皆书当时事而所言多与史不合,师古盖屡辨之矣。《史汉外戚·窦皇后传》实书绛侯、灌将军,此最的證也。夏侯婴为滕令,故称滕公。而史并灌婴,书为滕灌,贾谊所称亦然,甚与绛灌相类。《楚汉春秋》一书,今不复见。李善注《文选》,刘歆移《博士书》云。《楚汉春秋》曰:汉已定天下,论群臣破敌擒将,活死不衰,绛灌、樊哙是也。功成名立,臣为爪牙,世世相属,百出无邪,绛侯、周勃是也。然则绛灌自一人,非绛侯与灌婴。师古所谓疑昧之文者此耳。张耳归汉,即立为赵王子,敖废为侯敖。子偃尝为鲁王文帝封为南宫侯,而《楚汉春秋》有南宫侯张耳,淮阴舍人,告韩信反。《史记表》云栾说,《汉表》云乐说,而楚汉以为谢公,其误可见。 前汉先零羌犯塞赵充,国平之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西边,遂定成帝,命扬雄颂其图画,至比周之方虎。后汉光武时,西羌入居塞内,来歙奏言陇西侵残,非马援莫能定,乃拜援太守追讨之。羌来和亲,于是陇右清静。而自永平以后,讫于灵帝十世之间,羌患未尝少息,故范晔著论以为二汉御戎之方为失其本,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当煎作过马文渊徙之三辅,贪其暂安之势,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援徙?当煎于三辅,不见其事。《西羌传》云:援破降,先零徙至天水、陇西、扶风三郡,事已具援传。然援本传盖无其语,唯段纪明与。张英争讨东羌奏疏,正谓赵马之失。至今为梗充国,文渊为汉名臣,段贬之如此,故范据而用之,岂其然乎?
《容斋四笔》《汉书·儒林传》欲详纪经学师承,故序列唯谨然。夏侯胜京房又自有传儒林云胜其先夏侯都尉,以《尚书》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简卿传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而本传又云,从始昌受《尚书》,后事简卿,又从欧阳氏,从子建,师事胜及欧阳高。儒林言房受易,梁人焦延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凡百馀字。而本传又云,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其说长于灾变房,用之尤精,为石显告非谤政治,诛此两者,近于重复也。若其它张禹、彭宣王、骏儿、宽龚、胜鲍、宣周堪、孔光、李寻、韦贤、元成、薛广德、师丹、王吉蔡义、董仲舒、眭孟、贡禹、疏广、马宫、翟方进诸人,但志姓名及所师耳。
《容斋五笔》:予亡弟景何,少时读书甚精勤,昼夜不释卷,不幸有心疾,以至夭逝。尝见梁弘夫诵《汉书》即云唯谷永一人,无处不有弘。夫验之于史,乃服其说。今五十馀年矣,漫摭永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薛宣为少府御史大夫,缺永言宣𥳑在两府,谏大夫刘辅系狱。永同中,朝臣上书救之。光禄大夫郑宽中卒,永乞以师傅恩加其礼,谥陈汤下狱,永上疏讼其功,鸿嘉河决,永言当观水势,然后顺天心而图之。成帝好鬼神、方术,永言皆妄人惑众,挟左道以欺罔世主,宜距绝此类。梁王为有司,奏禽兽行永,上疏谏止勿治淳于长初封下,朝臣议永言长当封段会宗,复为西域都护,永怜其老,复远出手书戒之。建昭雨雪燕多死,永请皇后就宫,令众妾人人更进,建始星孛营室,永言为后宫怀妊之象,彗星加之,将有绝继嗣者。永始日食,永以易占,对言:酒亡节之所致。次年又食,永言民愁怨之所致,星陨如雨,永言王者失道,下将叛去,故星叛天而陨以见其象。《楼护传》言:谷子云之笔札叙传述其论许班事。《许皇后传》云:上采永所言以答书,其载于史者详复如此。本传云:永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盖谓是云。 《前汉书》好用人人字,如《文帝纪》: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又曰:人人自安,难动摇元帝纪,人人自以得上意。《食货志》:人人自爱而重犯法。《韩信传》: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曹参传》: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张良传》:人人自坚叔孙通传吏人人奉职。《贾谊传》:人人各如其意所出。《扬雄传》:人人自以为咎。《繇鲍宣传》:人人牵引所私。《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人人为饮。《张骞传》:人人有言轻重。《李寻传》:人人自贤。《王莽传》:人人延问。《严安传》:人人自以为更生。《王吉传》:人人自制是也。《后汉书》:亦閒有之如。《崔骃传》:人人有以自优。《五行志》:人人莫不畏宪。《吴汉传》:诸将人人多请之申。《屠刚传》:人人怀忧。《王允传》:人人自危。《荀彧传》:人人自安。《吕强传》:诸常侍人人求退是也。又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如《前汉文帝纪》:全天下元元之户。《武纪》:烛幽隐劝元元,所以化元元。《宣纪》:不忘元元。《元纪》:元元失望,元元何辜,元元大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元元骚动,元元安所归命。《成纪》:元元冤失职者众。《哀纪》:元元不赡刑法志罹元元之不逮。《严安传》: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贾捐之传》:保全元元。《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魏相传》:慰安元元,唯陛下留神元元。《鲍宣传》:为天牧养元元。《萧育传》:安元元而已。《康衡薛宣传》:哀闵元元。《王嘉传》:忧闵元元。《谷永传》:以慰元元之心。《匈奴传》:元元万民是也。《后汉·光武纪》:下为元元所归,贼害元元,元元愁恨,惠兹元元。《章纪》:诚欲元元去末归本,元元未谕深元元之爱。《和纪》:爱养元元,下济元元。《顺纪》:元元被害。《质纪》:元元婴此困毒。《桓纪》:害及元元。《邓后纪》《刘毅传》:垂恩元元。《王昌传》:元元创痍。《耿弇传》:元元叩心。《郎顗传》:弘济元元,贷赡元元。《曹褒传》:仁济元元。《范升传》:元元焉所呼,天免元元之急。《钟离意传》:忧念元元。《何敞传》:元元怨恨,安济元元?《杨终传》:以济元元。《虞诩传》:遭元元无妄之灾。《皇甫规传》:平志毕力,以庆元元是也。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于重复矣,故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西溪丛语》: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应劭曰:吾者,禦也。掌执金革以禦非常。师古曰:金吾,乌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禦非常。手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崔豹。古今注云执金吾棒也,以铜为之,金涂两末,谓之金吾,二说不同。《汉樊哙传》:从项籍屠煮枣,晋灼曰:《地里志》无今清河,有煮枣城,《功臣表》有煮枣。侯颜师古曰:既云攻项籍屠煮枣,则其地当在大河之南,非清河之城,明矣。但未详其处耳。予考《后汉》《地里志》济阴郡冤句有煮枣城,此正在大河之南也,可以补汉史之阙。
《井观琐言》《史记》序篇多用四言韵语,班史因之范史无序篇,故每篇论断之外,别有四言赞。小司马作《史记·索隐》,乃仿范史而补其赞,不亦赘哉! 《前汉书》《史记》所已具者,皆仍其辞而不变,但稍删润其重复而已,此班氏信而好古,不喜立异处,可以为万世法。老苏乃谓:彼既言矣,申言之何益则非也。至司马迁、扬雄二传,亦仍其自序之文,而曲记其世系之详,则过矣。《货殖传》仍叙范蠡子赣至巴寡妇。《清名书》曰:汉而泛及异代之事,非例也,古今人表亦不宜作。《辍耕录》《霍治书》云:紫阳杨焕然先生读《通鉴》,至论汉魏正闰,大不平之,遂修《汉书》驳正其事,因作诗云风烟惨淡驻三巴,汉烬将然蜀妇髽欲起,温公问:书法武侯入寇,寇谁家?后攻宋军回,始见《通鉴》纲目其书,乃寝。顺德刘道济先生尤不平之,亦修一书,亦见纲目閟而不行中统,改元。陵川郝伯常先生使宋被留,仪真执不得还,就买书作《续汉史》。既脱槁会同僚苟、正甫诸公,饮至数行,忽长叹曰:某辛苦十馀年,莫不被高头,巾辈已做了也。皆对云:不闻之。至元丁亥,予分台江西,购得萧常《续汉书》全部,因喟然曰:惜乎!郝君不及见此。
读史订疑班史。《张安世传》:安世兄贺有一子早死,无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宣帝以贺旧,恩赐谥阳都哀侯、彭祖封阳都侯,明为贺嗣,而文乃曰:贺弟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何也又曰:贺有孤孙霸年七岁,拜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此益可疑。既云子死无子,而孤孙霸何从生?既名为孙,何不令袭爵而以弟子袭耶?传中言安世子千秋延寿,《彭祖传》末复叙千秋之才,为霍光所叹,千秋长而才当袭然,竟以延寿嗣侯,必千秋早死,亦当道出此等处,亦未可谓不疏也。 《前汉书·游侠传》:遂族郭解翁伯解,族灭当无后,而《后汉书·郭伋传》:高祖父解武帝时,以任侠闻,为伋曾祖父者,何人也?《蔡文姬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蔡伯喈后绝矣。《晋蔡充别传》乃曰:充祖睦,蔡邕孙也。睦父为邕子,竟是何人?又《邕女传》止云文姬,《晋羊祜传》云祜蔡邕外孙,其母必非文姬矣,岂邕尚有别女耶?至祜讨吴功,当进爵土,以乞舅子蔡袭,袭得为关内侯,是袭又伯喈孙也,伯喈遂有两孙,何得云无后耶?及观《蔡豹传》云祖睦是蔡邕叔父质之后也,睦又非邕孙矣,岂邕本无后而蔡氏以睦父后之耶? 偶阅古今来纰漏之事,不检点而轻于著述者,六臣注《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谓谢安与王导共破苻坚,十岁儿皆能笑其缪。何良俊《集语林》注陈咸用汉祖腊云御史大夫陈万年子咸亢直,有异才,官廷尉监累迁尚书,是以两《汉书》为一传,两陈咸为一陈咸也。万年子咸以忧卒于成帝世,后咸是陈宠,曾祖卒于王莽篡汉后,年代相远,官不同,地亦不同,茅鹿门坤批评《汉书·史丹传》云:丹之不附定陶太后,卒以免官一节,乃其大节也。《汉书》何不以见之本传,而以附之傅喜传似非《史记》,大体处其批《师丹传》,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云:辅太子一节本,丹一生功业而一节本末亦具在此,是始终以史丹、师丹为一人也。史丹所护太子乃成帝,师丹所傅太子乃哀帝。史丹卒于成帝,世不附定陶太后,哀帝时事《汉书·明书》是师丹与,史丹何与而妄批至此?若谓批评本谓师丹则师丹,传叙不附丁傅尤明,何以云附之《傅喜传》也。《陈咸传》稍隐,且注误犹可恕。鹿门既讥弹,班氏不应讹缪至此,岂刻者非其手笔或他人傅会而误刻耶?至又批《李广利传》曰:武帝以宠李姬,欲封其兄弟,遽行万里,开边衅,卒困中国已。而以巫蛊事案诛李姬,而李广利以贰师将没于匈奴,天道好还如此案诛李姬,不知何㨿坤素博洽,岂《李夫人传》及诗竟终身不寓目耶?巫蛊事在李亡后,弟延年以此诛耳,恐误后学不得不一拈出辨之。《戒庵漫笔》:杨王孙《西京杂记》云杨贵字王孙文翁。张崇文《历代小志》云文翁姓名党,字仲翁,壶关三老。荀悦《汉纪》云令狐茂此三人名,足以补班史之阙。《南窗纪谈》:汉武帝元朔三年诏曰: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与士大夫维新厥,业抵而不解其赦,天下内长文之语,了不可解。张晏曰:长文长文德也。师古曰:诏言有文德者即亲内,而崇长之所以见仁爱之道见,谓显示也。颜氏之说虽比张晏为详,然终不能服文意,许少尹右丞言,往年江南旧本乃以内为,而文为史传写之误,容或有此而其义通矣。近见一士人言前辈校正本,乃以内为而长为肆文为赦,所以见爱。其于下文尤为贯穿,但改字太多,不知果有所㨿否。欧公云读书有不通,因改易本文而傅会之,最为解经者之敝,此言盖讥郑氏也。近世学者多或不免如此。《野客丛谈》《汉书》:袁种告盎饮亡何?《史记》谓曰:饮亡苛,二义不同,仆谓何苛二字古者通用,实一义耳。观《汉书》《贾谊传》谓大谴大,《何新书》谓大谴太,苛可证也。史传又有传写讹舛,而认以为正文。如《汉书·卫绾传》不孰何绾,而《史记》作不谯呵绾,疑《史记》谓不谁何绾,传写误以为谯呵也。又如《史记》谓大将军出窳浑,《汉书》则曰出寘浑,《汉书》谓禽黎为河綦侯,《功臣表》则曰乌黎,此类甚多,往往因其字文而鱼鲁之耳。
《汉书》:郭解为人静悍。师古注:性沈静而勇悍。《史记》则曰:为人精悍,非静字也。《汉书》又曰: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师古注:藏命作奸剽攻者藏亡命之人。剽劫也,攻谓穿窬而盗也,休乃铸钱掘冢者不报仇,剽劫则铸钱发冢也。然验以《史记》之文,则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较之班史,添一不字,以乃字为及字,其文势不同如此。又《汉书·剧孟传》曰:条侯为太尉乘传东将,至河南得剧孟。师古谓:乘传东将者,乘传车东出为大将也。《史记》则曰:乘传车将至河南,乃知《汉书》误以车字为东字,而将字本方将之将,非将帅之将也。
班史言淮南王谋反,惮汲黯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其言止如此。范史论李固据位持重,以争大义,其视胡广、赵戒犹粪土也,何至是哉?二公议论,悬绝虽毁人,亦然坏前汉之风俗者,莫过乎孔光、张禹。晋人谓光、禹之罪,深于莽、卓。使范晔作《光禹传》,则必直书其罪而诛之也,固则曰: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酝藉可也。然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其优游不迫如此,以此见古人忠厚气象。
班史于节义事率多疏略,如纪信诳楚而烧杀,不为立传,周苛骂羽而烹死,因周昌传略,载此固失矣。然犹得其姓名,可以传于后世。郑当时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属汉高祖,悉令诸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于是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此事见于郑。当时传首朱建之子,使匈奴单于无礼,骂单于,遂死于匈奴中。此事见于《朱建传》尾,惜皆不得其名。当昭帝初立之时,殿中尝有怪霍光,召符玺郎求,玺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二秩,此非特不得其名,且不得其姓氏,凡此等者,系风教之本,可以示劝激之义,故表而出之,考唐世系郑君名荣。
班史事有本传不载而见于他传者。帝立赵飞燕为皇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庭。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遂将减死。朱云请尚方剑斩张禹,上怒,将杀之。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敢以死争。叩头流血,上意乃解,此二事《庆忌本传》不载,而见刘辅、朱云传。武帝时,儿宽有重罪,系按韩说谏曰:前吾丘寿王死,陛下至今惜之。今杀宽,后将复大恨矣。上感其言,遂贳宽,复用之。此事《儿宽传》不载,而见《刘向传》。破羌将军武贤在军中,与中郎将邛宴语,邛道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于上,欲诛之。邛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护之,安世用是得免。此事《安世传》不载,而见《赵充国传》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曰:此人名次公,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公为殿中丞审刑院详议,官从长官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名慕黄霸之为人。上颔之仆谓:庞证既迂,其说无义。不若曰:臣读《汉书》,盖宽饶字次公,魏丞相所谓次公醒而狂者,是也。宽饶为人公廉鲠直,无所回避,此人必慕宽饶之为人。此说为得,且《前汉书》所载四次公,又有张次公、桓次公者,奚独霸哉?庄敏想仓卒之间,偶记得黄霸字次公,故以为对耳。仆考汉人字次公之意,为其兄弟间,居其次者。如云仲卿,次君耳,庞谓霸次王凿矣。《玉壶清话》载此事,谓梁适吴,曾漫录,载此不辨,所以但谓非确云。
武帝末,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威震州郡,隽不疑上,谒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颜注:公子胜之字也。仆谓此公子者,如言贵公子耳,非称其字也。固虽当时风俗之厚,不应以一介之士与部使者。初未相识,进谒之始,称其字之理颜之推,谓字以表德古者,无嫌岂其然乎?且孔门弟子称仲尼者,是退而记其所言,非当面之称也。
邹阳曰: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应劭云:荆轲为燕刺秦始皇,不遂,其族坐之,湛没也。师古云:此说谓湛七族,无荆字也,寻诸史籍,荆轲无湛族之事,不知阳所言者,何人也?仆谓湛之为义言隐没也,谓轲以得罪于秦,故凡荆轲亲属,皆窜迹隐遁,不见于世,非谓秦灭没其七族也。《史记》曰: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姓名,匿于宋子,正此意也。
袁盎与晁错素不相能,自吴王所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愿请间者,盖欲以错恶密启,嘉而嘉虑,其以吴私事见告难区处也,拒之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盎薄以语讥之,嘉遂引为上客,而请间之说,得行相从容。燕侍力陈错恶异时,嘉奏请诛错,未必不自盎,日夜从臾之故,奈何帝为错言先入嘉奏沮格,发愤而死,得非盎有以误之乎?盎恨嘉死,益忿错之所为,求其害错者,而不可得。窦婴亦与错有隙,会七国反,乃以盎荐上。上召见盎,问计安出,正投其害错之机。盎又请间,而错竟不能免矣。盎之请间,无非言错委蛇曲折,为计甚密,故卒遂其所图,盎亦可谓深矣。嘉惟不密,反为错所陷,盎蹈故辙哉!错计出于嘉上,而盎计又出于错上,信乎天下无第一手也。
《汉书》载扬雄解嘲曰:司马长卿窃訾于卓氏东方朔,割名于细君。师古注谓,以肉归遗细君,是割损其名,而《文选》载此文,则曰:东方朔割炙于细君。良注谓方朔拔剑,割肉以归,炙亦肉也。二说虽不同,皆通于理。《汉书》又曰: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师古注谓宛屈也,固闭也。而《文选》则曰:欲谈者,卷舌而同声。《翰注》则又曰:同声谓候,众言举而相效也。而《方言》所载,则曰:含声而冤舌。《汉书·张耳传》: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而《史记》谓:外黄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嫁张耳。二义不同。《汉书·李广传》载程不识语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而《史记》所载则曰李广军极简易云云。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而我军云云。以李军对吾军而言,士卒佚乐,故咸乐为之死。读《史记》之文,知《汉书》为疏卤也。
《汉书》霍去病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师古注:全甲谓军中之甲,不丧失也。《史记》载此大略相同,但于短兵下无鏖皋兰,下一句于斩卢胡,王下却言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徐广注:诛全甲,一作诛金甲,此三字较之,《汉书》所言,甚失文理,疑《史记》之文,传流之误,后人不考,因其误而为之注耳。
班固作《前汉书》,所以寓劝戒意深矣。仆观其作列传七十卷,而以陈胜为传首,盖次其时之先后故尔。然作《胜传》未言其他,首曰: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而叹曰:苟富贵,毋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固首载此语,有以见天亡秦之兆,其已久矣。次作《项籍传》,又言秦始皇东游会稽,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匹夫而敢为此语,益以验天亡秦之兆,果不可遏然。后知高祖之起,所以应天顺人者也。
《丹铅总录》《汉书》:田肯曰: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应劭曰:言河山之险,与诸侯相悬,隔绝千里也,所以能禽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苏林曰:百二得百中之二二万人也。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颜师古曰:悬隔千里,应说得之,秦得百二,苏说是也。又曰:秦得百二二万人,当诸侯百万人也。齐得十二二万人,当诸侯十万人也。所以言悬隔千里之外者,除去秦地,而齐乃与诸侯计利便也。右旧说如此。近日程泰之云:田肯之语简隐,故诸家之说纷。然肯谓百二也者,言地据险而人力倍,苟得百矣,则其力可。二是得百人,则其力倍之如二百人也。齐得十二,理亦犹是也。若定其读,当以得百为一句,而二焉自谓一句也。十二亦然,皆言人力半而必可倍,正一理矣。而必更易其语如此,诘屈者别有理也。秦险之出国境远矣,自函谷以及潼关近八百里,其右阻河,其左傍山,两面河山夹险,敌来犯关,常在千里之外,故能得百,而二之以为二百,其力可也。若夫齐亦有险矣,然而地远力分若,未能踰其所恃之险,则十万人之力亦可倍之,以为二十万矣。若敌人来犯已在千里之内,则险阻已自不全,故虽得十亦不能遽为二十之用也。故秦中得百,而二常在定险之内,齐之得十而二则在敌未犯险之前,此其分别险要而剖白言之,不一律也。此正古文之出奇者,不可以易言也。慎按百二十二之语,后世亦多此例。如云军士奋勇,无一不当百;如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当百钱亦曰百一钱言一可当百也;当十钱曰百十钱言十可当百也。则应苏颜程之解,田肯语其旨一也,程语自明,不必破前说耳。
《焦氏笔乘》《司马相如传》:邪与肃慎为邻。邪当如字读。师古读为左者,非是,盖肃慎在东北隅,故曰邪,以为邻,若欲言左,则下文自有左苍梧右西极矣。韵会曰:邪,外国名。亦引此传为据,又非也。盖邪本徐嗟切,若国名,则如琅邪浑邪,乃余遮切与此不同。〈师古注误〉杨用修曰:固作《汉书》纪汉事也,洪荒以来,非汉家之宇,上古群佐,非刘氏之臣,乃总古今,以著人表,既以乖其名,复自乱其体,名义谬矣。按表名古今而篇中所列,不及汉人,尤为不惬。〈古今人表〉
夔后夔也,居夔于上,中出后,夔于下,上韦豕韦也。寘韦于下,上列豕韦于上,下范武子即士会也。既书士会,又书武子计。然范蠡所著之书也,既书范蠡,又书计,然至于品骘无章,是非鹜乱,则又不可谈论矣。〈同上〉高帝定天下,剖符封功臣,刳白马而盟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带,衣带也。砺,砺石也。言设使河微而如带,石泐而如砺,盟不可改也。读者多失其义。宋制群臣佩金鱼其文曰忠、曰孝、曰清、曰慎,如黄河之深,若泰山之砺咨尔,无渝此盟,是直以砺为坚固之义也。〈白马盟〉
《樊哙传》:从攻项籍,屠煮枣。晋灼曰:《地里志》无今清河,有煮枣城。《功臣表》有煮枣侯。颜师古曰:既云攻项籍,屠煮枣,则其地当在大河之南,非清河之城明矣。但未详其处耳,考《后汉》《地理志》,济阴郡冤句有煮枣城,此正在大河之南,可以补汉注之阙。〈煮枣〉
《汉书》:薄昭与淮南厉王书曰:齐桓杀其弟,以反国。程子因据此以子纠为桓公之弟,然荀子谓桓公杀兄。《越绝书》谓:子纠,桓公兄也。皆与昭不合,盖文帝为厉王,兄昭特避就,以为之讳耳。自宋儒以来,率谓子纠非所当立。考之,管子载召忽之言,曰:百岁之后,吾君下世有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况与我齐国之政也。观此则纠之立,有先君之命矣。《吕纪》曰:初,鲍叔、管子、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犹鼎之有足,去一则不成,且小白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子纠之母以及纠,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于是鲍叔傅小白尹文子曰:子纠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齐人立之。黄楚望曰:考《春秋》,立子以贵之义,子纠鲁出也,鲁女贵而班在卫上,则纠当立。凡此又皆子纠为兄,与当立之證,千古是非,未可臆决。〈薄昭书〉
《淮南王安传》:安谋反,事觉,下诸侯,王列侯议死,谓事验明白当伏法,及请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师古注谓:真二百石,及秩比二百石者,按汉制,凡吏初除,皆曰试守,满岁为真,始给全俸。今所谓比即初试,吏与为真之吏,相等者也。颜注不得其详,特具之。〈国吏二百石及比者〉
《汉书·杨王孙传》失其名。《西京杂记》:杨贵字王孙,京兆人也。生时厚自奉养,死则裸葬于终南山,子孙掘土凿石深七尺,而下尸上复盖之以石。又张崇文《历代小志》:文翁姓文,名党,字仲翁。景帝时,为蜀郡太守,史亦失其名。〈杨王孙文翁史失其名〉
汉有尚冠、尚衣等六尚书。如淳谓掌天子之物曰尚,是尚即掌字之义也。然尚字皆作上音,至六曹尚书,尚字又作常音。按《周官》有司服中士掌王之服,辩其名物,即尚衣也。《周礼》有掌舍掌行所解止之处,帷幕幄帟之事,即尚舍也。《周官》小司徒、中大夫掌六畜车辇,又宗伯巾车下大夫掌王后之五辂,辇车组挽有翣羽,盖即尚辇也。秦置六尚,又有尚沐、尚席,而尚书亦预焉,则尚书之名,起于秦也。宋大明中,改尚书曰左右尚方,则尚方之名,又起于宋也。宋百官志秦世,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犹主也。夫秦、魏、宋以来,皆有六局,而皆以尚为名,即今六曹之尚也。特所掌之事稍异,而皆主发书耳。古字少,故多省。文转注为义,合《周礼》之言,则诸尚字皆古掌字,文无。疑今人或从去声,而读为上,或从平声,而读为常。如淳知解尚字之义,《宋百官志》知尚犹主也,然不知从省文,而读为掌,是盖承讹习舛而不悟也。〈六尚〉《陈汤传》: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彊汉者,虽远必诛。按三辅黄图槁街在长安城南门内,旧有蛮夷邸,故宋胡邦衡乞斩。秦桧疏云愿断三人头,竿之槁街正,以虏使在彼,故欲断桧首,悬之以伐其狡谋,而绝其和耳。陈克勤平逆颂吉祥,就磔钦首,悬竿槁街阗阗,都人快观,又正德甲戌,江西擒获剧盗王浩八等,法司拟论宜悬首槁街,以正国法,此于蛮夷何所交涉,而引槁街之文乎?〈槁街〉
汉诸侯王以酎金失侯者甚多,按《汉仪》:诸侯王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云。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谓之酎金酎。正月旦,作酒八月,成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金,黄金也,不如法者夺爵,以《史》《汉》注皆未明,特详疏之。〈酎金〉
《汉书》: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子美诗昆吾御宿,自逶迤《摩诘诗》黄山旧绕汉宫斜,即其事也。〈昆吾御宿〉
又三辅黄图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武帝离宫别馆,禁禦人不得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三秦记,御宿园出梨落地则破,欲取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此园梨也。〈同上〉
《日知录》:孝武纪天汉四年秋九月,令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太始二年九月,募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罪一等。此一事而重见,又同是九月,
高帝功臣表十八侯,位次一萧何、二曹参、三张敖、四周勃、五樊哙、六郦商、七奚涓、八夏侯婴、九灌婴、十傅宽、十一靳歙、十二王陵、十三陈武、十四王吸、十五薛欧、十六周昌、十七丁复、十八虫达。当时所上者,战功而张良、陈平皆居中计谋之臣,故平列在四十七良,列在六十二也。至十八侯赞,则萧何第一、樊哙第二、张良第三、周勃第四、曹参第五、陈平第六、张敖第七、郦商第八、灌婴第九、夏侯婴第十、傅宽第十一、靳歙第十二、王陵第十三、韩信第十四、陈武第十五、虫达第十六、周昌第十七、王吸第十八。而无奚涓、薛欧、丁复,此后人论定,非当日之功次矣,且韩信已诛死,安得复在功臣之位,即此可知矣。
史家之文多㨿,原本或两收而不觉其异,或并存而未及归一。《汉书·王子侯表》长沙顷王子高成节侯梁一卷中,再见一始元元年六月乙未封一元,康元年正月癸卯封此,并存未定,当删其一,而误留之者也。《地里志》于宋地下云:今之沛梁,楚山阳,东平济阴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于鲁地下又云:东平须昌寿、张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此,并存异说,以备考,当小注于下,而误连书者也。《楚元王传》:刘德昭帝时,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而子向传则云: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一传之中,自为乖异,此两收而未对勘者也。《礼乐志》上云:孝惠二年,使乐府夏侯宽备其箫管下,云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武。《五子传》上云: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下云:后八岁,封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乐府之名,蚤立于孝惠之世。戾园之目预见于八年之前,此两收而未贯通者也,夫以二刘之精核,犹多不及举正,何怪乎后之读书者愈卤莽矣。
《天文志》: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㶏疆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鄢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皆魏分也。按《左传·子产》曰: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然其疆界,亦当至河而止。若志所列陈留已下郡县,并在河南,于春秋自属陈郑二国角,亢氐之分野也,不当并入。魏本都安邑,至惠王始徙,大梁乃据后来之疆土,割以相附,岂不谬哉!《食货志》: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本之《周语》,王勿听,卒铸大钱。此废轻作重,不利于民之事。班氏乃续之曰: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利。失其旨矣。
《地理志》:丹阳下云: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此误。按《史记·楚世家》成王封熊绎于楚,居丹阳。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水经注》曰:丹阳城,㨿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崄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子之丹阳,寻吴楚悠隔,褴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非也。
《枚乘传》上云: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下云:枚乘复说吴王。盖吴王举兵之时,乘已家居,而复与之书,不然无缘复说也。
《杜周传》:周为执金吾,逐捕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按《百官表》,天汉三年二月,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四年卒,而卫太子巫蛊事,乃在征和二年,周之卒已四年。又十一年,昭帝元凤元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坐燕王旦事诛,史家之谬如此。
《王尊传》:上行幸雍过虢。按今之凤翔县,乃古雍城,而虢在陕,幸雍何得?过虢当是过美阳之误,且上文固云自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矣。
《王商传》:春申君献有身妻,而产怀王,误当是幽王。《外戚传》:徙共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共王冢。次按《丁姬》,已先葬定陶,此及丁姬三字衍。
《汉书》《地理》《艺文》二志,小字皆孟坚本文。其师古曰应劭曰,服虔曰之类,乃颜氏注也。近本《汉书》不刻注者,误以此为颜氏注,而并删之。
《后汉·郡国志》云本志惟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新注证发,臣刘昭采集,是则前书小字为孟坚本文,犹后汉之细注也。其师古等诸注犹后汉之新注也,当时相传之本,混作一条,未曾分别耳。
班孟坚为书,束于成格而不及变化,且如《史记·淮阴侯传》,末载蒯通事,令人读之感慨有馀味。《淮南王传》中,伍被与王答问语,情态横出,文亦工妙,今悉删之,而以蒯伍合,江充息夫,躬为一传,蒯最冤伍,次之二淮传,寥落不堪读矣。
荀悦《汉纪》《纪表志传》为编年,其叙事处索然,无复意味,间或首尾,不备其小,有不同皆以班书为长。惟一二条可采者,杜陵陈遂字长子,上微时与游戏,博奕数负,遂上即位,稍见进用,至太原太守,乃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重,可以偿遂博负矣。妻君宁时在旁知状,遂乃上书,谢恩曰:事在元平元年,赦前其见厚如此。《汉书》以负遂为负进,又曰:可以偿博进矣。进乃悼皇考之名,宣帝不应用之,荀纪为长。元康三年三月,诏曰:盖闻象有罪而舜封之,有庳骨肉之亲,放而不诛,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汉书》作骨肉之恩,粲而不殊,文义难晓,荀纪为长,后有善读者,仿裴松之《三国志》之体,取此不同者,注于班书之下,足为史家之一助。
纪王莽事,自始建国元年以后,则云其二年其三年,以至其十五年,以别于正统,而尽没其天凤地皇之号。
《汉书》:王子侯表长沙顷王子高成节侯梁一卷中,两见一始元元年六月乙,未封一元,康元年正月癸卯封,然则王子中多一侯矣。
《汉书》:叙例颜师古撰其所列姓氏,邓展文颖下并云魏建安中,建安乃汉献帝年号,虽政出曹氏,不得遽名以魏。
《高帝纪》:诸侯罢戏,下各就国。注引一说,云时从项羽,在戏水之上。此说为是,盖羽入咸阳,而诸侯自留军戏下尔。他处固有以戏为麾者,但云罢麾下,似不成。文
不因其几而遂取之训,几为危未当,几即机字,如书若虞机、张之机。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谓书其平日为人之实迹。如昭帝纪元凤元年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
韩福等五人帛。《宣帝纪》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是也。刘邠改义为仪,谓若今团貌非。《武帝纪》:元封元年,诏用事,八神谓东巡海上,而祠八神也。即《封禅书》所谓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之属,文颖以为祭太一开八通之鬼道者,非
天汉元年秋,闭城门大搜与。二年及征和元年之大搜同,皆搜索奸人也,非踰侈者也。
《昭帝纪》:三辅太常郡得以菽粟当赋,汉时田租本是菽粟,今并口算杂征之用钱者,皆令以菽粟当之,其独行于三辅太常郡者,不独为谷贱伤农,亦以减漕三百万石,虑储偫之,乏也。
《元帝纪》:永光元年秋,罢如淳曰:当言罢某官某事,烂脱失之是也。《左传》成二年夏,有亦是阙文。杜氏解曰:失新筑战事。
建昭三年戊己,校尉师古曰:戊己校尉者,镇安西域,无常治处,亦犹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各有正位,而戊己四季寄王,故以名官也。时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一说戊己位在中央,今所置校尉处三十六国之中,故曰戊己也。《百官公卿表》注亦载二说,汉《官仪》曰:戊己中央镇覆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己焉。按马融、广成颂曰: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则不独西域,虽平时校猎,亦有部伍也。又知其甲乙八名,皆有而西域,则但置此戊己二官尔。〈王莽传右庚刻木校尉前丙耀金都尉其所名或有所本〉《车师传》:置戊己校尉,屯田居车师故地。《乌孙传》:汉徙己校屯姑墨。而《后汉书·耿恭传》: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故师古以为无常治。
《哀帝纪》:非赦令也,皆蠲除之,犹《成帝纪》言其吏也,迁二等同一文法,盖赦令不可复反,故但此一事不蠲除也。
《王子侯表》:瓡节侯息城阳顷王子。师古曰:瓡即瓠字也,又音孤。《地理志》:北海郡下瓡侯国。师古曰:瓡即执字,二音不同。而《功臣表》:瓡讘侯杵者。师古曰:瓡狐同河东郡,下作狐讘,又未知即此一字,否也。
《百官表》: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曲者,按长水非胡名也。《郊祀志》:霸产丰涝,泾渭长水,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史记索隐》曰:《百官表》有长水校尉。沈约《宋书》云:营近长水,因名水经,云长水出白鹿原,今之荆溪水是也。
元凤四年,蒲侯苏昌为太常。十一年,坐籍霍山,书泄秘书免。师古曰:以秘书借霍山,非也。盖籍没霍山之书,中有秘记,当密奏之,而辄以示人,故以宣泄罪之耳。《山本传》:言山坐写秘书,显为上书,献城西第入马千匹,以赎山罪。若山之秘书从昌借之,昌之罪将不止免官。而元康四年,昌复为太常薄,责昌而厚绳,山非法之平也。且如颜说,当云坐借霍山秘书免足矣,何用文之重辞之复乎?
建昭三年七月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一姓繁。师古曰:繁音蒲,元反。《陈汤传》:御史大夫繁延寿。师古曰:繁音蒲,胡反。《萧望之传》:师古音婆。《谷永传》:师古音蒲河反,蒲元则音盘蒲,胡则音蒲,蒲河则音婆,三音互见,并未归一,然繁字似有蒲音。《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繁氏。繁音步何反,《仪礼·乡射礼》注:今文皮树为繁竖,皮古音婆。《史记·张丞相世家》:丞相司直繁君。《索隐》曰:繁音婆。《文选》:繁休伯吕向音步何反,则繁之音婆,相传久矣。〈广韵八戈部中有繁字注曰音薄波切姓也又音烦此字或作玉篇搫字亦音步波步丹二切〉
《律历志》:寿王侯课比三年,下谓课居下也。下文言竟以下吏,乃是下狱。师古注非。
《食货志》: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五方者九州岳,渎列国之名书者,六书计者九数瓒说未尽。
国亡损瘠者,瘠古胔字,谓死而不葬者也。《娄敬传》:徒见羸胔老弱。《史记》作瘠。《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毁胔,过礼大戴礼羸丑以胔,皆是瘠字,则此瘠字,乃胔字之误,当从孟康之说。
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盖壖地,乃久不耕之地,地力有馀,其收必多,所以作代田之法也。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无虑犹云无算,言多也。布货十品。师古曰:布即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按《本文钱》:布自是二品而下,文复载,改作货布之制,安得谓布即钱乎?《莽传》曰: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今货布见存上狭下广,而岐其下中有一孔,师古当日或未之见也。
《郊祀志》: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鸣如淳,曰野鸡雉也。吕后名雉,改曰野鸡。《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野鸡皆鸣。师古曰:雉也,窃谓野鸡者,野中之鸡耳。注拘于荀悦,云讳雉之字,曰野鸡。夫讳恒曰常讳,启曰开。史固有言常言开者,岂必其皆为恒与启乎?又此文本《史记》《封禅书》其上文云有雉登鼎耳,雊其下文云公孙卿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又云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诸物,并无所讳。而《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有雉县,江夏郡有下雉县。《五行志》王音等上言雉者,听察先闻雷声,则汉时未尝讳雉也。
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寓寄也,寄生龙形于木,此说恐非古文,偶寓通用,木寓,木偶也。《史记·孝武纪》作木偶马,而《韩延寿传》曰: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古人用以事神及送死,皆木偶人、木偶马。今人代以纸人、纸马。又《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索隐》曰:偶音寓。《酷吏传》: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索隐》曰:《汉书》作寓人,可以证寓之为偶矣。《五行志》: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馀城,四当作三,古四字积画以成,与三易混,犹《左传》:陈蔡不羹三国之君,为四国也。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其后郑获,鲁隐按狐壤之战,事在其前,乃隐公为太子时,此刘向误说,班史因之,不必曲为之解。
《沟洫志》:内史稻田租挈重,挈偏也。《说文》有觢字,注云角一俯一仰,意同。
《楚元王传》:孙卿,师古曰荀况,汉以避宣帝讳,改之。按汉人不避嫌,名荀之为孙,如孟卯之为芒卯,司徒之为申徒,语音之转也。
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衍一不字当云,辄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持者挟制之义,而非挟助之解也。《季布传》:难近谓令人畏而远之,师古以近为近,天子为大臣,非也。
《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中酒谓酒半也。《吕氏春秋》谓之中饮。〈晋灵公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 战国策楚王觞斐议中饮再拜而请〉凡事之半曰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置谓馈之半也。〈上云馈之始至下云馈之毕〉《史记·河渠书》:中作而觉。谓工之半也。《吕氏春秋》:中关而止。谓关弓弦正半而止也。中酒,犹今人言半席。师古解以不醉不醒,故谓之中,失之矣。〈司马相如傅酒中乐酣师古曰酒中饮酒中半也一人注书前后不同〉《淮南厉王传》:命从者刑之。《史记》作刭之,当从刭音,相近而讹,下文太子自刑不殊。又云王自刑杀,《史记》亦皆作刭也。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按《史记》无下告字,是衍文,师古曲为之说。
《万石君传》: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者反言之也。言贵而骄,人当如此乎?
《贾谊传》:上数爽其忧,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汉初之所忧者,在异姓,而今之所忧者,在同姓。
张敖不反,故添一贯,高为相句,古人文字之密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必古有是语,所谓君薨而世子生者也。季桓子命其臣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遗腹之为嗣,自人君以至于大夫,一也。
《邹阳传》:宋任子冉之计因墨翟。《史记》作子罕。文颖曰:子冉,子罕也。按子罕是鲁襄公时人,墨翟在孔子之后,子冉当别是一人。
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师古曰:蒙者,庶子名也。今流俗本义,下辄加恬字,非也。按《史记》: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为先言于秦王,非蒙恬。蒙亦非名,传文脱一嘉字。
《赵王彭祖传》:椎埋,即掘冢也。新葬者谓之埋。师古曰:椎杀人而埋之,恐非。
《李广传》:弥节白檀,弥与弭同。《司马相如传》: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注。郭璞曰:弭,犹低也。节所杖,信节也。陵当发出塞,乃诏彊弩,都尉令迎军言当俟,陵出塞之,后乃诏博德迎之。
《苏武传》: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今人送物与人,而托其名于妻者,往往有之,其谓之赐者,陵在匈奴已立为王,故也云恶自赐武,盖嫌于自居其名耳。师古注谓:若示己于匈奴中,富饶以夸武者,非
《司马相如传》子虚之赋,乃游梁时作,当是侈梁王田猎之事,而为言耳。后更为楚称齐难,而归之天子,则非当日之本文矣。若但如今所载,子虚之言,不成一篇结搆。
《张安世传》:无子,子安世小男,彭祖谓贺,无见存之子,而以安世小男为子,其蚤死之子,别有一子,乃下文所谓孤孙,非无子也。
《杜周传》:吏所增加十有馀万,谓辞外株连之人。《张骞传》: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古人上衣下裳,举裳者执要,举衣者执领。
《广陵王胥传》:女须泣曰:孝武帝下我,言孝武帝降凭其身,而言
千里马兮。驻待路言神魂飞扬,将乘此马而远适千里之外。张晏注以为驿马,非。
严助传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即下文所云:会闽越王弟,馀善杀王,以降者也。当淮南王上书之时,不知其名,故谓之甲,犹云某甲耳。师古曰:甲者,闽越王弟之名,非。
《朱买臣传》:买臣入家中,即会稽邸中也。邸如今京师之会馆。
《东方朔传》:以剑割肉而去之。裴松之注《魏志》云:古人谓藏为去。《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师古曰:去谓藏之也。
《杨恽传》:廷尉当恽大逆无道者,以书中有君父送终之语。
《梅福传》:诸侯夺宗,如帝摰立不善崩,而尧自唐侯升为天子,是也。
《梅福传》:赞殷鉴不远,夏后所闻,谓福引吕霍上官之事,以规切王氏。师古注谓封孔子后非。
《霍光传》:张章等言霍氏,皆雠有功。晋灼曰:雠等也,非也,此如诗无言不雠之雠。《左传》:僖五年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注雠,犹对也。《律历志》: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雠也。郑德曰:相应为雠也。《郊祀志》:其方尽多,不雠伍被传赞忠不终,而诈雠魏其传上,使御史簿责婴所言灌夫,颇不雠。
《赵充国传》:微将军谁不乐此者,言岂独将军苟安贪便?人人皆欲为之。师古注:以微字属上句读,非。《辛庆忌传》:卫青在位,淮南寝谋谓伍被言,大将军数将习兵,未易当。又言:虽古名将,不过是为淮南所惮。《于定国传》万方之事,大录于君。按今所传,王肃注舜典纳于大麓,曰:麓,录也。纳舜使大录万机之政,盖西京时已有此解,故诏书用之。〈章帝即位以太传赵熹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于定国传》:赞哀鳏哲狱,《毛诗》《礼记》,凡鳏寡之鳏,皆作矜,此亦矜之误,哲则折之误也。师古以传中有哀鳏寡语,遂以释此文,而以折为明哲之哲。
《龚胜传》: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师古曰:多设器备,恐被发掘,为动吾冢,非也。古人族葬,胜必己自有,墓若随俗人之意,更于冢上,种柏作祠堂,则是动吾冢也。盖以朝代迁革,一切饰终之礼,俱不欲用。《韦贤传》:岁月其徂,年其逮,耇于昔君子庶显于后孟,自言年老,慕昔之君子,垂令名于后,欲王信老成之言而用之也。在《邹诗》曰:既耇且陋,则此为孟之自述可知。
下从者与载送之,下如《袁盎传》,下赵谈之下,与之共载,复送至其家也。
《王尊传》:猥被共工之大恶,谓御史大夫劾奏,尊以静言,庸违象共滔天。
《萧育传》:鄠名贼梁子政,名贼犹言名王,谓贼之有名号者也。师古曰:名贼者,自显其名,无所避匿,言其强也非。
《宣元六王传》:赞贪人败类,大雅桑柔之诗。师古注误以为荡。
《张禹传》: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崇以禹为亲之宣,以禹为敬之,故各自得。
《翟方进传》:万岁之期近,慎朝暮谓宫车晏驾,故下文郎贲丽以为可移于相也。
《扬雄传》:不知伯侨周何别也,谓不知是何王之别子,冠伦魁能。能字当属上句,言为能臣之首。
史书之文中有误字,要当旁證,以求其是,不必曲为之说,如此传解嘲。篇中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固乃同之误,东方朔割名于细君名,乃炙之误,有文选可证。而必欲训之,为固为名,此小颜之癖也。《颜氏家训》云:《谷梁传》: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僖元年〉有姜仲岳读刀为力,谓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服此传割名之解,得无类之。
《儒林传》: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掌,故以百数,谓不必皆有行谊,而多显官。《货殖传》:为平陵石氏持钱。持钱,犹今人言掌财也。如氏苴氏皆平陵富人,而石訾亦次之。
《游侠传》:酒市赵君都贾子光服虔曰:酒市中人也,非也。按《王尊传》,长安宿豪太猾箭张禁酒,赵放晋灼曰,此二人作箭作酒之家,今此上文有箭,张回即张禁也,君都亦即放也,名偶异耳。
《佞幸传》:朕惟噬肤之恩,未忍是取,易暌六五,厥宗噬肤,言贵戚之卿,恩未忍绝。
《匈奴传》:孤偾之君僓,如《左传》张脉偾兴之偾,《仓公传》所谓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师古曰: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孙,尚号秦人,非也。彼时匈奴谓中国人为秦人,犹今言汉人耳。《西域传》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师古曰:谓中国人为秦人,习言故也是矣,其言与秦人守者,匈奴以转徙为业,不习守禦,凡穿井、筑城之事,非秦人不能为也。《大宛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亦谓中国人。
去胡来王唐兜,师古曰:为其去胡而来降汉,故以为王号,非也。《西域传》: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
臣知父,呼韩邪单于,蒙无量之恩,其时尚未更名,当曰:臣囊知牙,斯作史者,从其后更名,录之耳。
故印已坏,乃云因上书求故印者,求更铸如故印之,式去新字而言玺。
《南粤传》: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师古曰:言非正嫡所生,非也。《春秋》《左氏》桓公二年传曰:卿置侧室。杜解侧室,众子也。文公十二年传曰:赵有侧室曰穿。
《西域传》:康居国王,东羁事匈奴,言不纯臣,但羁縻事之,与乌孙羁属意同,当用彼注,删此注。
宜给足不可乏,当作可不乏。
《外戚传》:常与死为伍,言滨于死
其条,刺史大长秋来白之史,当作使
丞,知是何等儿也。言藏之以辨,是男非女。师古注非,奈何令长信得闻之,谓何道令太后闻之,
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座,谓合葬渭陵,配食元帝。《王莽传》:治者掌寇大夫陈成自免官去成,盖先几而去。
自称废汉大将军者,自称汉大将军也。下文云亡汉,将军同此意,自莽言谓之废汉,亡汉耳。
会省户,下省户,即禁门也。蔡邕独断,曰: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
右庚,刻木校尉刻克,同取金克木。
叙传刘氏承尧之后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左氏·昭公二十九年传》: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者,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师古引士会奔秦其处者为刘氏,则又其苗裔也。
彫落洪支谓中山东平之狱,服虔以为废退王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