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七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七十三卷目录

 史记部艺文一
  司马迁传赞       后汉班固
  前史得失论         班彪
  史赞〈十八首〉      魏曹植
  史赞〈十二首〉      晋摰虞
  史赞〈二首〉        孙楚
  读太史公传贾谊论    宋欧阳修
  太史公不为王蠋作传论    秦观
  修太史公祠碑        尹阳
  史记考异跋        真德秀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    明李贽
  史记新序         李维桢
  读秦本纪〈二首〉     王世贞
 史记部艺文二〈诗〉
  读史述九章        晋陶潜
  咏史            前人
  前题          陈周弘直
  前题            阳缙
  咏史诗           阮卓
  前题           张正见
  前题            刘删
  前题           祖孙登
  读东方朔杂事       唐韩愈
  咏史诗〈二首〉      柳宗元
  读史记孔子世家       苏拯
  西施咏           王维
  李陵咏           前人
  咏汉高祖         于季子
  咏项羽           前人
  秦人谣          古之奇
  秦后作           曹邺
  读李斯传          前人
  咏史            高适
  前题〈二首〉       刘禹锡
  咏汉高祖          王圭
  读勾践传          吕温
  读田光传          李远
  咏史           释皎然
  题李斯传          韦庄
  春申君           杜牧
  续纪汉武          崔涂
  书淮阴侯传         罗隐
  董仲舒           前人
  读史          明魏学洢
  吊太史公墓诗       叶梦熊
  咏史            黄辉

经籍典第三百七十三卷

史记部艺文一

《司马迁传赞》后汉·班固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子籑之,上继唐虞,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代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牴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前史得失论》班彪

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定天下,大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词,多不齐一。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此后篇,慎覈其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传曰:杀史见极,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

《史赞》〈十八首〉魏·曹植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网罟渔畋,瑟以像时,神德通元。〈庖牺〉


少典之子,火德成木,造为耒耜,教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神农〉


少典之孙,神明圣哲,土德承火,赤帝是灭,服牛乘马,衣裳是制,氏云名官,功冠五帝。〈黄帝〉


祖自轩辕,青阳之裔,金德承土,仪凤帝世,官鸟号名,殊职别系,农正扈氏,各有品制。〈少昊〉


昌意之子,祖自轩辕,始诛九黎,水德统天,以国为号,风化神宣,威畅八极,靡不祇虔。〈颛顼〉


祖自轩辕,元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察,教弭四海,明并日月。〈帝喾〉


火德统位,父则高辛,克平共工,万国同尘,调适阴阳,其惠如春。〈帝尧〉


颛顼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绍唐涖政,除凶举俊,以齐七政,膺历受禅,显天之命。〈帝舜〉


吁嗟天子,拯世济民,克卑宫室,致孝鬼神,蔬食薄服,黻冕乃新,厥德不回,其诚可亲,亹亹其德,温温其仁,尼称无间,何德之纯。〈夏禹〉


殷汤伐夏,诸侯振仰,放桀鸣条,南面以王,桑林之祷,炎灾克偿,伊尹佐治,可谓贤良。〈殷汤〉
十一

于赫圣德,实惟文王,三分有二,犹服事商,化加虞芮,傍开四方,王业克昭,武嗣遂光。〈周文王〉
十二

桓桓武王,继世灭殷,咸任尚父,且作商臣,功冒四海,救世济民,天下宗周,万国是宾。〈周武王〉
十三

成王即位,年尚幼稚,周公居摄,四海慕利,罚叛柔服,祥应仍至,诵长反政,达天忠义。〈周公〉
十四

成王继武,圣贤保傅,年虽幼稚,岐嶷有素,初疑周公,终焉克寤,旦奭佐治,遂致刑错。〈周成王〉
十五

屯云斩蛇,灵母告祥,朱旗既抗,九野披攘,禽婴克羽,扫灭英雄,承机帝世,功著武汤。〈汉高帝〉
十六

孝文即位,爱物俭身,骄吴抚越,匈奴和亲,纳谏赦罪,以德让民,殆至刑错,万国化淳。〈汉文帝〉
十七

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汉景帝〉
十八

世宗重光,文武是攘,威振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辩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汉武帝〉
《史赞》〈十二首〉晋·挚虞
昔在上古,惟德居位,庖牺作王,世尚醇懿,设卦分象,
开物纪类,施罟设网,人用不匮。〈庖牺〉


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鲜,乃教稼穑,聚货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神农〉


黄帝在位,实号轩辕,车以行陆,舟以济川,弧矢之利,弭难消患,垂衣而治,万国乂安。〈黄帝〉


唐帝放勋,钦明文思,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巍巍荡荡,万邦雍熙。〈唐尧〉


决堤疏河,刊山敷土,四隩既宅,彝伦攸叙,卑宫菲食,以宁区宇。〈夏禹〉


睿也惟商,实惟成汤,三五迭兴,舍帝称王。〈殷汤〉


周文翼翼,仪刑体教,上帝是临,神明是劳,东邻之昏,西邻之曜,九有既集,以圣易暴。〈周文王〉


于皇武王,天命是钟,七德既曜,莫不率从,奄清宇宙,荡商之踪。〈周武王〉


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序,山甫补阙,方叔禦侮,是用中兴,恢复周宇。〈周宣王〉


汉祖明达,兼资权武,总御群雄,剪翕强楚,奄正华夏,经略区宇,遂登天位,缵尧之绪。〈汉高祖〉
十一

汉之光大,实惟孝文,体仁尚俭,克己为君,按辔细柳,抑尊成军,营兆南原,陵不崇坟。〈汉文帝〉
十二

仲尼大圣,遭时昏荒,河图沈翳,凤鸟幽藏,爰整礼乐,以综三纲,因史立法,是谓素王。〈孔子〉

《史赞》〈二首〉孙楚

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嗷嗷谗口,火燎于原,遂焚社邮,与萧俱燔,惟其殁矣,古今所叹。〈白起〉


淮阴屈节,盘于幽贱,秦失其鹿,英雄交战,践楚知亡,抚戈从汉,遂寤明主,超然虎奋,威震赵魏,擒项平难,割据山川,称孤南面,惜哉遘疑,一朝书叛。〈韩信〉

《读太史公传贾谊论》宋·欧阳修

汉兴本恭俭革弊末移风俗之厚者,以孝文为称首。议礼乐,兴制度,切当世之务者。惟贾生为美谈,天子方忻然,说之倚以为用,而卒遭周勃、东阳之毁,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班史赞之。以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予切惑之,尝试论之,曰:孝文之兴汉三世矣,孤秦之弊未救诸吕之危,继作南北兴两军之诛京师新蹀血之变,而文帝由代邸嗣汉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斲雕衣绨履革务率敦朴,推行恭俭,故改作之。议谦而未遑制度之风,阙然不讲者,二十馀年矣。而谊因痛哭以悯世,太息而著论。况是时,方隅未宁,表里未辑,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儗,淮南济北,继以见戮。谊指陈当世之宜,规画亿载之策,愿试属国以系单于之颈,请分诸子以弱侯王之势,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又若鉴秦俗之薄,恶指汉风之奢侈。叹屋壁之被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譬人主之如堂。所以优臣子之礼,置天下于大器;所以见安危之几,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刘向亦称远过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捭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述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

《太史公不为王蠋作传论》秦观

古之世有不去商纣之虐君,以从周武之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伯夷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圣,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古之人有不畏刳身戮尸之患,以求尽忠极节于其君者,其人曰比干。比干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贤,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古之人有不爱将军之印,不愿万家之封,引身即死以明君臣之大义,而求自附于伯夷、比干之事者,其人曰王蠋。王蠋无孔子、孟子之称,而其名亦不获,自附于伯夷、比干焉,学者亦不可不道也。当燕人之破齐,齐王走莒也。临淄之地,汶篁之疆,为齐者无几也。齐之臣平居腰黄金结紫绶,论议人主之前者,一旦狼顾鸟窜,分散四出,不逃而去则屈而降,无一人为其君出身抗贼以全齐者。方是时,王蠋,齐之布衣也。积德累行,退耕于野,口未尝食君之粟,身未尝衣君之帛,独以谓生于齐国,世为齐民,则当死于齐君。乃奋身守大节守区区之画邑,以待燕人。燕人亦为之却三十里,不敢近其后。燕将畏蠋之在,而齐之卒不灭也。数为甘言啖之曰:我将以子为将,封子以万家不者屠画邑。蠋曰:忠臣不仕二君,正女不更二夫。国亡矣,蠋尚何存?今劫之,以兵诱之,以将是助,桀为虐也,与其无义而生,固不若烹乃经其头于木枝,自奋绝脰而死。士大夫闻之,皆太息流涕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于是乃相与迎襄王于莒,而齐之残民始感义奋发闭城,城守人人莫肯下燕者,故莒即墨得数战不亡。而田单卒能因其民心,奋其智谋,却数万之众,复七十馀城,王蠋激之也。始予读《史记》至此,未尝不为蠋废书而泣,以谓推蠋之志,足以无憾于天,无怍于人,无愧于伯夷、比干之事。太史公当特书之,屡书之,以破万世乱臣贼子之心,奈何反不为蠋立传?其当时事迹乃微见田单之传尾,使蠋之名仅存,以不失传而不足以暴天下,甚可恨也。且夫聂政、荆轲之匹徒,能瞋目攘臂,奋然不顾,以报一言一饭之德,非有君臣之雠而怀七首。袖铁椎白日杀人以丧七尺之躯者,太史公犹以其有义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壮士苏秦、张仪、陈轸,犀首左右,卖国以取容,非有死国死君之行?朝为楚卿,暮为秦相,不以慊于心。太史公犹以其善说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奇材。以至韩非申不害之徒,刑名之学也,犹以原道附之。老聃、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接子环、渊驺奭之徒,迂阔之士也,犹以为多学而附之《孟子》。然则世有杀身成仁如王蠋之事者,独不当传之以附于伯夷之后乎?噫昔者,夫子作《春秋》,其大意在于正君臣,严父子,使当时君臣正,父子严,则《春秋》不作矣。后世愚夫庸妇一言一行近似者,皆当笔之《春秋》,况夫卓然有补世教者,得无特书之屡书之乎?此予所以为太史公惜也。

《修太史公祠碑》尹阳

太史公为记录之宗表,表而矜文辞者,皆不能出其囿。吾得观其书矣,至于庙像冢藏之古,吾弗得而见之。宣和七年秋,予始官韩城,寻遗访古,乃在少梁之南,芝川之西,得太史公之遗像焉。予咨嗟而致式之,因低徊周览,则栋宇其倾颓,阶戺其卑坏,埏隧其荒茀,惟是享尝缺然不至。予乃愀然发喟,属其耆老而告之曰:司马公文为百世之英,而所居不能蔽风雨。学为继述之源,而所藏不能去荆榛。今洪河汨流漾乎前也,中条崛起峙乎东也,河岳深崇,气象雄浑,公文实似之,而家庙卑庳如此,其不称公之辞与学也甚矣,犹不为邦人之耻欤。予乃率芝川之民,择其俶傥而好事者,凡一楹一桷,至于瓦甓门疏之用,悉以资之,即公之墓为五架四楹之室,又为复屋以崇之,既宏既完矣。于是直荥光之澳,觇禹凿之山,面汾阴之脽,纵望遐观,岂不快哉?呜呼!惟公之文大肆于炎汉之间,驰骋于千世之前,其力赑屃实干造物,欲谈而悉之,吾所不敢动。吾喙观其卜,葬于兹,岂非洪河巨岳实称公之文也哉?乃作述事享神之歌,俾邦人习之。岁时,以乐公之神,其词曰:公词有如黄河流黄河吐溜昆崙丘,上贯星躔经斗牛,下连地轴横九州,崩崖搏石,转洑流腾,烟跐雾飞,蛟虬迩来,宏放三千秋,班沿范袭,非公俦公凿混沌开双眸,力敌造化穷冥搜。公祠惨淡连古丘,甍摧瓦落风萧飕。我独来兮,为公愁新公祠兮,去榛杞殽甚丰兮,酒甚旨民髣髴兮,公燕喜韩之原兮,山之趾云亭亭兮,河㳽㳽公之来兮,岁丰美云为车兮,飙为辔公之来兮,福滂被云灭没兮,风不留公曷往兮,俾我忧。
《史记考异题跋》真德秀
观刘公此编,见前辈读书、考古,其不苟也。如此,可以为学者,法矣。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明·李贽

论者以相如词赋为千古之绝,若非遭逢汉武,亦且徒然。故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听者希则为者虽工,而其志不乐,况有天子知而好之,此相如之遭所以为大奇也。嗣是而降,赋莫盛于扬雄,文莫尚于韩愈,然雄已不见知于汉,而愈亦不复见知于唐,且其时取人以诗赋,天子好音,君臣道合,赓歌迭唱,可谓至盛极文郁乎,有斐之时也。今观愈之文亦无难,读者独奈何寥寥?至百馀年,必待穆伯长而后知其好也。假使读子虚、上林,又当何如也?故吾谓汉武帝真不世出之雄者,非过也。虽然又有奇者,方相如之客临邛也,临邛富人如程郑、卓王孙等,皆财倾东南之产,而目不识一丁。今虽奏琴,空自鼓也,谁知琴心?其陪列宾客者,衣冠济楚一何伟也。空自见金而不见人,但见相如之贫,不见相如之富也。不有卓氏,谁能听之?然则相如、卓氏之梁鸿也,使当其时卓氏如孟光必请于王孙,吾知王孙必不听也。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义,《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是又一奇也,悲夫古今材士,数奇寡谐,奈之何?彼相如者,独抱二奇以游于世,予是以感慨而私论之,未敢以语人也。

《史记新序》李维桢

三代而下文章之美,无如《史记》。即形容赞诵何所措辞,而窃怪夫读《史记》者之无当也。由汉以来,其人与书不可胜数,总之不外二家曰训。故曰:评骘训故,虽有得失,异同于《史记》,无妨而评骘,则人自为说。其短子长者,无论即号。尊信子长者,揣摩穿凿,失亦多,端讹字脱,句指为新奇,错简残篇,妄为缀葺。若窥豹于管自矜得一斑者,若为混沌施眉损其天真者,若爱夏后之璜忘其考者,若观剧场随人嬉笑者,若郢人误书与烛而燕人说者。于今,百家之谈错,出靡所折衷而刻覈好胜者,反藉之以诋诃子长矣。夫子长去周未远,汉又斲雕为朴。故其文蕴籍深厚,而非镂冰刻楮之纤巧。汉武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海内骚然,不胜忧世愤俗之意。故其文激昂悲壮,精神焕发,不可迫视,焚书燄息,挟书律除。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遗文古事,莫不毕臻。既身继史职,传受览诵,广博淹浃。又浮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讲业邹鲁,奉使西南,至于昆明名山大川,无所不历。耳目日豁,知意日增。故其文穷情极变,因应无方。具此三者,是以驱驭百氏,卓绝千古,即体例故实,时有牴牾,于文何害?如以体例故实牴牾,求之吹毛索垢,《史记》虽不读可也,六经所载帝王圣贤,以迨匹夫匹妇言不尽可法,行不尽可则,而圣人不尽删为《史记》者,作如是观而已矣。

《读秦本纪》王世贞

秦始之恶极矣,然其创制立法可纪也。称皇帝,罢侯置守令,即王族懿亲无尺土之奉,岂不亦廓然大公哉?春秋之时,徐有淮夷、青有、莱夷,雍有犬戎、义渠,豫有三川、陆浑之戎,冀有鲜虞、赤白、长狄、山戎、荆扬之地,则无非蛮者,其人与鸟兽杂而生尧舜之世,化不得过数千里焉,荒服之外大扺因俗为教固耳。秦一荡洗之,而至于今。即西北至于朔方、辽西,无终令支之地,南度百粤,踰五岭、巴笮、滇池,亡不袭衣冠而谈诗书治礼乐者,于乎谁?力哉!故秦皇汉武不足为人主训也,然而功足言也,先王之法有道穷而不得不变者,封建也。民之为君三年丧也,有势穷而不得不变者,井田也。古文也于古有益之,而善者纪元也有损之,而善者肉刑也,有略而善者,氏族也于乎时哉,宜哉,宜哉,时哉!
又             前人

秦之取天下而不以道者,其罪不在始皇,而在庄襄以前之主。所以失天下者,其罪不在始皇之取,而在守也。夫秦自孝公用商鞅为功级之赏,以诱战士而使之强七国之民。自始祖而至于耳,孙其首世,世入秦庭,而封于泾渭之间,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士不得拱手,而奉先王之业,盖至始皇而天下之所谓共主。若赧王者顿首于冀阙之下,而周不祀矣。其时六国之边秦者,四而其半已为秦有矣。秦虽大出兵以下之,而非有血战,封观之实,如长平伊阙者也。秦之势不得不并六国,六国不得不并而为秦。且秦至是,非与周代也,与六国为代者也。夫六国者,非僭夷之楚,即篡晋之赵、魏、韩,而篡姜之田氏也,秦何以不得灭之藉,令秦称皇帝,罢侯置守令,而轻徭薄税,以与天下相安于无事夫。谁曰:不可善乎。贾生之言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昔人有云汤武逆取而顺守之,而儒者皆以为非。愚以为未可非也。夫桀纣者,谁之后欤?禹与汤之后也。商周固世世而臣事之矣,桀纣二主虽恶,然不能出于五服之外,而使商周之民尽被其毒也。即不忍而诛其君,吊其民,立其近裔之贤。如若微箕者,而匡辅之,不亦可乎?是时,忧殷完国也,非若赧王之如发而不可挽者也。商周大邦也,非若晋宋之伏危而不可退者也。圣人与其政之仁,而谅其心之无所冀,而姑为之称曰:顺天应人。然犹不没其实而时见之,夫子之不纯予汤武也,乃其所以不纯贬秦晋也。近世有竖儒丘氏者,不得其说而轻于持论,绌其统而削之,呜呼!是身为僭也。

史记部艺文二〈诗〉

《读史述九章》〈有序〉晋·陶潜

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夷齐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天人革命,绝景穷居。采薇高歌,慨想黄虞。贞风凌俗,爰感懦夫。
箕子

去乡之感,犹有迟迟。矧伊代谢,触物皆非。哀哀箕子,云胡能夷。狡童之歌,悽矣其悲。
管鲍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淡美初交,利乖岁寒。管生称心,鲍叔必安。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程杵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程生挥剑,惧兹馀耻。令德永闻,百代见纪。
七十二弟子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俱映日月,共餐至言。恸由才难,感为情牵。回也早夭,赐独长年。
屈贾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嗟乎二贤,逢世多疑。候詹写志,感鹏献辞。
韩非

丰狐隐穴,以文自残。君子失时,白首抱关。巧行居灾,忮辩召患。哀矣韩生,竟死说难。
鲁二儒

易代随时,迷变则愚。介介若人,特为贞夫。德不百年,污我诗书。逝然不顾,被褐幽居。
张长公

远哉长公,萧然何事?世路多端,皆为我异。敛辔朅来,独养其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咏史》〈荆轲〉前人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前题》陈周弘直

荆卿欲报燕,衔恩弃百年。市中倾别酒,水上击离弦。匕首光陵日,长虹气烛天。留言与宋意,悲歌非自怜。

《前题》阳缙

函关使不通,燕将重深功。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

《咏史诗》〈鲁仲连〉阮卓

鲁连有高趣,意气本相求。笑罢秦军却,书成燕将愁。聊弃南金赏,方从沧海游。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见留。
《咏史诗》〈韩信〉张正见
淮阴揔汉兵,燕齐擅远声。沈沙拥急木,拔帜上危城。野有千金报,朝称三杰名。所悲云梦泽,空伤狡兔情。
《咏史诗》〈苏武〉刘删
奉使穷沙漠,收泪上河梁。食雪天山近,思归海路长。系书秋待雁,握节暮看羊。因思李都尉,还汉不相忘。
《咏史诗》〈司马相如〉祖孙登
雍容文雅深,王吉共追寻。当垆应酤酒,托意且弹琴。上林能作赋,长门得赐金。唯当有汉主,知怀封禅心。

《读东方朔杂事》唐·韩愈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偷入雷电室,輷輘掉狂车。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簸荡五山踣,流漂八维蹉。曰吾儿可憎,奈此狡狯何。方朔闻不喜,褫身络蛟蛇。瞻望北斗柄,两手自相挼。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欲不布露言,外口实諠哗。王母不得已,颜嚬口赍嗟。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誇。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咏史诗》〈荆轲〉柳宗元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曜电光,掌握刚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沬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徵无且。
《咏史诗》〈三良〉       前人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读史记孔子世家》苏拯

史谓孔宣父绝粮于陈、蔡,历国七十二,不遇其一。君咸云命不通也,愚谓圣人删诗订礼,出没行藏,承天之意,非由命焉。不然《论语》不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以斯明矣,因为之颂。

天推鲁仲尼,周游布典坟。游遍七十国,不令遇一君。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礼乐行未足,邅回厄于陈。礼乐今有馀,衮旒当圣人。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

《西施咏》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敩颦安可希。

《李陵咏》前人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明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捐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咏汉高祖》于季子

百战方夷项,三章且代秦。功归萧相国,气尽戚夫人。

《咏项羽》前人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秦人谣》古之奇

微生祖龙代,却思尧舜道。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奸臣弄民柄,天子恣衷抱。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中国既版荡,骨肉安可保。人生贵寿考,吾恨死不早。

《秦后作》曹邺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元黄色。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读李斯传》前人

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

《咏史》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前题》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咏汉高祖》王圭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虮虱生介冑,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读勾践传》吕温

丈夫可杀不可羞,如何送我海西头。更须训练与生聚,二十年间死却休。

《读田光传》李远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咏史》释皎然

田氏门下客,冯公众中贱。一朝市义还,百代名独擅。始知下客不可轻,能使主人功业成。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贫贱一书生。

《题李斯传》韦庄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春申君》杜牧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续纪汉武》崔涂

分明三鸟下储胥,一觉钧天梦不如。争那白头方士到,茂陵红叶已萧疏。

《书淮阴侯传》罗隐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董仲舒》前人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读史》魏学洢
鄙夫宁一身,身外匪所计。有如魏帝秦,何与鲁连事。先生犹倜傥,慷慨决大义。白日走秦兵,诚哉天下士。

《吊太史公墓诗》叶梦熊

大河东去势茫然,司马残碑纪汉年。孤史是非悬白日,龙门踪迹已浮烟。玉书神护空遗穴,石室云藏有剩编。国士漂零同感慨,一杯和泪滴重泉。

《咏史》〈东方朔〉黄辉

吾怜东方生,辟世金马门。滑稽时若诡,委蛇体自真。猥以龙变姿,而偶郭舍人。窃酒戏万乘,折简调平津。缪巧固无端,讽谏难悉闻。壮哉割肉手,何有瑶池春。濯衣紫海遥,长啸流清尘。岁星去几时,青蝇遽来臻。太息巫蛊冤,何用千秋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