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六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六十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三十四
  明七
  梁纪       程廷光
  桑拱阳      邹元标
  袁黄       王纳谏
  金九畴      冯梦祯
  杨起元      汤显祖
  袁宗道      董其昌
  王肯堂      卢廷选
  李廷机      邹德溥
  汤宾尹      孙慎行
  唐虞佐      吴默
  赵维寰      孙奇逢
  黄景星      曹学佺
  陆键       汪应魁
  杨肇芳      刘宗周
  王三善      樊良枢
  陆梦龙      缪昌期
  罗喻义      钱继登
  吴从周      洪垣
  余时英      雷鸣春
  金光弼      鲁世任
  秦镛       邹期相
  吴钟峦      赵仲全
  吕贤       应璋
  戴思孝      张廷芳
  谢显       何廷矩
  方汝扬      周晏
  杨忱中      申锡
  陈以忠      纪通
  刘髦       桑日升
  谢宪       汪禔
  孙攀       陈仁锡
  黄道周      倪元璐
  张溥       赵郡
  陈际泰      艾南英
  金玉节      汪思敬
  陈三绩      罗士昱
  施达       郭光
  程智       高夔彦
  吴亮采      严祖孙
  万斯大

经籍典第三百六十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三十四

明七

梁纪

《山西通志》:梁纪,字理夫,号晴石,稷山人。十岁解文字大义,十九从任望山先生,授《易》,三越月即卒业归。隆庆己酉举于乡,绝意进取,一以依亲为念,后以母命谒铨业,已投牒,梦母病,辄急归,矢志不出乡里,宗族咸称曰孝,相率以闻于官。万历癸未遥授南京都察院都事,实迫母命聊以免。诸生头角终非所好也,纪生平好读书,此外绝无所尝试。诸以经义问难,至者无疏戚远迩,无不尽心以告,大率一禀晦翁集注,行常轨于道义,而言必准诸圣贤,不苟取亦不苟与。居常掩扉据梧校书,手不停披者,七十年至八十馀犹诵读不辍,所著有《四书大要》《易经大要》《易经定说》《山居稿》《樗栎子书义》《日抄养生杂录》《联对纪问》。所纂有《四书蔡林说抄》《易经蔡林说抄》,制科文则试义蒐奇敬轩先生,经学心见、古今批评、秦汉文选、唐律类抄总千馀卷。卒年八十有二,诸士绅之在及门者私谥曰靖孝先生。

程廷光

《休宁县志》:程廷光,字复所。万历时名儒,无锡吴桂森学《易》于武进钱一本受所著《管见像钞》,因广其意,作像象述多就正于廷光。东林之兴,每与桂森居讲席,及高攀龙没,书院丘墟间过道南班荆念旧,不胜愤慨。崇祯初桂森建丽泽堂,又筑小室名来复,日与讲《易》其中,东林之绪赖以不坠,其自署曰东林后学。卒祀崇正书院。所著有《五经讲义》《四书正宗》

桑拱阳

《临汾县志》:桑拱阳,字晖升。幼而谨严,七岁入小学,十五见《近思录》,遂以圣贤为分内事。领万历癸酉乡荐,抚台吴甡礼聘讲学于晋阳,属纂家礼屏风并所著诗解疏荐,上闻诏下徵焉,以母老力辞。癸未秋以疾卒。拱阳奉程朱之教,倡明河东,间从者数百人,讲究不辍,学宪巡抚及州道以礼聘讲学者,前后不下数十次。生平所著书有《四书则》《春秋说义》《劝学》《问心》,时习《贤孝篇》《松风草集》

邹元标

《吉安府志》:邹元标,字尔瞻。幼聪颖嗜学,通贯经术。万历丁丑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虽登显仕,手不释卷,著述甚富,学者称南皋先生。所著有《易彀通》《礼记正义》及杂著文集等书行世。

袁黄

《河南通志》:袁黄,字坤仪,号了凡,吴江人。万历丙戌进士,授宝坁知县,迁兵部职,方罢归。天启中追赠尚宝司少卿黄。博学多能,凡六经子史及天文河洛、水利役赋,以及奇门六壬、岐黄堪舆之学,莫不周悉。所著有《群书备考》,殊简而核,学者颇珍之,又有《游艺》《家塾文规》《续文规》,评论极精。子俨天启乙丑进士。

王纳谏

《江都乡贤录》:王纳谏,字圣俞,号观涛。万历癸卯解元丁未成进士,历吏部四司。于书无不读,原本六经有会心,言《四书翼注》《易经家训》《初日斋文集》及所选老庄、左、国、管、韩、荀子、淮南苏文等集行世。

金九畴

《江都县志》:金九畴,字禹吾,本休宁人。世以儒显,九畴尤嗜学,建东山书屋,凿八卦井,画八景图,终日玩索吟咏其间,犹以坟典未备,乃遍游江南北访求异书,以扬州为四方,名卿学士往来通会之区,遂卜宅读书其地,补江都诸生既又入太学,求读全监书,闻见益博,归而著书曰:吾以此遗子孙,足矣。所著有《自订易书》《诗》《春秋》《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诸经集说》读本藏于家。

冯梦祯

《嘉兴府志》:冯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会元历国子监祭酒。梦祯深于经术每一义出,学者奉为楷模,称为具区先生。及罢归,筑室孤山之麓,家藏快雪时晴帖,名其堂曰快雪。四方弟子日进身执经卷,朱黄甲乙,清歌洞房,弦诵之声与笙管相答,海内比之马融复出。所著有《尚书大意》及文集若干卷。

杨起元

《归善县志》:杨起元,字复所。万历丁丑进士,改庶吉士,累官吏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于六经皆有著述,所著有《尚书录》等书行于世。

汤显祖

《临川县志》:汤显祖,字玉茗。万历癸未进士,除南京太常博士,稍迁南祠部郎中,抗疏劾政府,谪典史量,移知遂昌县。所著有《玉茗堂》《尚书儿训》及文集等书,著述甚富,颇重于时,与归有光、杨起元、胡友信称四大家。

袁宗道

《公安县志》:袁宗道,字伯修。万历丙戌会元,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春坊中允至右庶子赠礼部侍郎。有二弟宏道,字中郎,历稽勋中道字少,修历仪部,世称公安三袁也。三袁皆有才学,宗道尤专精经术,著《尚书纂注》三卷。

董其昌

《华亭县志》:董其昌,字元宰。以尚书起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历礼部尚书。崇祯三年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子太傅,谥文敏。书法精绝,经术宏深,著有《书经原旨》等书行世。

王肯堂

《金坛县志》:王肯堂,字损斋,中丞樵之子。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除翰林院检讨。尝撰《尚书要旨》三十一卷。原本家学而为学士家刺经训故之用,殊有裨于后学,儒者称之。

卢廷选

《莆田县志》:卢廷选,字真常。万历壬辰进士,历官湖广参政。尝撰《尚书》《雅言》六卷,采唐孔氏以后至宋蔡氏所诂而折衷己意存其异同,汤显祖称其有疏通,知远之益盖深于书者。

李廷机

《晋江县志》:李廷机,字尔张。万历癸未第二人,及第官,至大学士,谥文节。经术淹通,文章古雅,所著有《易经纂注》四卷,《易答问》四卷,及杂著述皆行于世。

邹德溥

《安福县志》:邹德溥,字泗山。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司经局洗马。博学该通,尤究心经学。所著《易会》及文集行于世。

汤宾尹

《宣城县志》:汤宾尹,字霍林。万历乙未赐进士第二人,官至国子祭酒。博通经术,撰述甚富,所著《易经翼注》等书行于世。

孙慎行

《武进县志》:孙慎行,字闻斯。万历乙未赐进士第三,历官礼部尚书,年四十六始受《易》,有《初易》《二易》《三易》《四易》,题曰《周易明洛义纂述》,凡六卷,又有《不语易义》二卷,学者称淇澳先生。卒,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唐虞佐

《江都县志》:唐虞佐,字毓河。以儒学世其家。性警敏,于经史子籍四部之书无不周览,尤淹通经术。万历间由明经授浙江开化知县,性恬退雅,不乐仕进,尝闭户,著书自娱,所著有《诗经纂要》二十卷,《咏梅山庄集》十卷诸书。其后子孙皆以儒术显名于朝,为江都之望云。

吴默

《苏州府志》:吴默,字因之,吴县人。万历壬辰进士,历太仆寺卿。著有《易说》六卷及文评、文集行世。

赵维寰

《平湖县志》:赵维寰,字无声,万历庚子乡试第一,署海宁县儒学教谕,迁南国子监丞,转刑部主事历郎中。著有《尚书蠡》四卷,董其昌为之序,又有《读史快编》等书。

孙奇逢

《容城县志》: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万历庚子举人十一,徵不起。卒年九十有二,著有《书经近指》诸书。

黄景星

《莆田县志》:黄景星,字若顷。万历辛丑进士,授赤城司李迁仪曹,累官广东布政使,著有《尚书解》及各经解并文集行世。

曹学佺

《候官县志》:曹学佺,字能始。万历乙未进士,累官广西右参议,魏忠贤党摘其所撰为谤书,除名为民。崇祯中起,复广西疏,辞归家。殉节死。所著有《易可说》又著《书传会衷》及文集等书。

陆键

《平湖县志》:陆键,字开仲,号实府,都御史万垓之子。万历丁未进士,仕建昌府推官。尝注《尚书》,精研深入,多发金坛王氏所未逮,博而不泛,深而不僻,名为《尚书传翼》凡十卷。

汪应魁

《休宁县志》:汪应魁,字元杓,专攻《尚书》,尝订正《尚书》句读六卷,顾锡畴见而叹曰:《尚书蔡传》迩来,坊刻亥豕混淆,汪元杓余通家子也,从余游,遵京本精校详,其句读令穷经者有指南,有志翼经者也。

杨肇芳

《金坛县志》:杨肇芳,字葆元,以明经授娄县儒学训导。尝注经解,未成而殁,惟《尚书副墨》六卷行于世。杨廷枢曰:葆元率其两子公才、公颖,苦研经术,副墨一编,典型在目。

刘宗周

《山阴县志》:刘宗周,字念台。万历辛丑进士,仕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闻南京不守,不食死。著有《周易古文钞》三卷,《读易图记》一卷,《易衍》二卷。

王三善

《永城县志》:王三善,字彭伯。万历辛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死寇难赠兵部尚书。著《周易彖注》九卷。

樊良枢

《进贤县志》:樊良枢,字致虚。万历甲辰进士,累官广东右布政。著有《易疑》一卷,《易象》二卷,《易赞》二卷。

陆梦龙

《山阴县志》:陆梦龙,字景邺。万历庚戌进士,累官广东按察使,降补河南布政司参议寻备兵固原。崇祯七年死寇难,赠太仆寺卿,谥忠烈。著有《易略》三卷。

缪昌期

《江阴县志》:缪昌期,少好学,博通经术。万历癸丑进士,历官左春坊左谕德,殉珰难,赠詹事,谥文贞。著有《周易会通》十二卷。

罗喻义

《益阳县志》:罗喻义,字禹钟,号萸江。万历癸丑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著有《读易内篇》《问篇》《外篇》共七卷。

钱继登

《嘉善县志》:钱继登,字龙门。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盐法江防。著《易篑》三卷。

吴从周

《婺源县志》:吴从周,字文卿。为诸生时即潜心理学,精研语录,由明经司教皖城转国子学正,阐扬程朱,卓然师表,擢杭州通判,卧理钱塘,民无冤抑,尤以讲学明道为务。学者称平沙先生。所著有《易经明训》《春秋心印》《语录会编》诸书行于世。

洪垣

《婺源县志》:洪垣,字峻之。十六补诸生,尝取颜氏其殆庶几者,苦心探求,久之而恍然有悟。既登第,及甘泉门论学相得由永康令考最,拜御史按视两淮盐政、广东主考。在台七年,疏谏巡幸选宫嫔,除盐弊,清选法,黜贪污,讨篡逆,前后章奏数百出,知温州四载,致仕居官,务行其所学,绝不以宠辱介意,宦辙所至,捐俸各立书院,创膳田集郡人士讲论即下逮,氓庶吏胥,亦令环立而听,欲以斯学遍醒人心。既归林日与同志论学切劘。卒年八十七。著有《历朝史说》《周易玩辞》《理学要录绪言》《闻言》《应迹言》等书。

余时英

《婺源县志》:余时英,字景淳。九岁时闻日者言母命不永,与姊相持泣。每夜静拜天,祈母寿。十二三读书馀閒习种植樵采事,喜曰:今而后能纾二人惫矣。寻从洪垣及兄镛讲性学十九冠贫不能行礼取冠礼冠义庄诵之。二十二,婚首以善事二人厚其弟与妇约始受徒,苦志夜读,不设枕席,一疾几殆。慕邹文庄之学,往师之,得所入处。时学者每以朱陆耑内务外为辨,时英曰:今人梦梦,坐不识性耳。性有动有静,静合万殊为一本,若在内也。然内者未尝不外动分一本为万殊,若在外也,然外者未尝不内,吾所学不内不外,不朱不陆,惟性之求,性定而学定矣,性一而学一矣。性无内外,学无内外矣。万历丙戌抱微疾,命童子开窗,语诸人曰:吾心之明,有如此月。遂逝,年七十九.徽六邑学者祀之于会。所著有《孝经集义》行于世,其经子性鉴诸书纂抄十七种藏于家。

雷鸣春

《衡州府志》:雷鸣春,字以时,耒阳人。由万历岁荐,仕南昌县教谕,与章潢发明易象谓易本,因象设教。而王辅嗣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之旨,与圣人用意不合。因与潢及黄汝亨姜士昌共定易说,学者称之。

金光弼

《吉安府志》:金光弼,字右辰,号天擎,本休宁人。祖父徙居永新,遂入籍焉。右辰生而颖异,记书日积寸。年十二,补弟子员,通经术,善诗古,文辞刻意,冥求旁及百家于古今兴亡、地舆形势、星历气候、山林兵筴、河渠圜府、方技稗说,扺掌奋舌,辨如决河。会天下多故留心,当世之务,好谈兵筹,禦九边事凿凿可见之施行贡入北雍大司成傅新德与语,大惊曰:有才如此,困于逢掖,吾辈端坐而称师,岂不愧哉!内阁叶向高张位咸国士礼之,名满天下,惜年未五旬而卒,不获展其志焉。生平著述数十万言,有《书》《经》《禹贡考》《洪范衍义》《春秋三传》《折衷读史杂论》《功臣传九边考》《旁观录》《金竺山房诗集》《诗集》《临川汤显祖选刻序》之行世馀俱藏诸家。

鲁世任

《山西通志》:鲁世任,字愧尹。庠生万历间,闻绛州辛复全之学,约同邑王世封负笈二百馀里,受业辛门,归,立正学会于邑之三圣庙,凡有所讲,必见诸行。天启丁卯举于乡,未归家,先谒辛师于绛。读书讲学二十馀年,不少辍。崇祯中当路采公论与内丘乔中和等同,以理学荐除知河南郑州,事甫莅任建中天书院定期入讲,荐绅士庶。乐听者几千人,流寇至躬擐甲冑迎战于河干,不胜自刎。郑士女老幼旋绕奔哭,声彻百里,肖像于中天书院,岁时致祭。所著《问途贽》《大学贴身解》《中庸说》《易经说》藏于家。

秦镛

《无锡县志》:秦镛,字大音。崇祯丁丑进士,筮仕清江县。己卯分较得士皆文林翘楚,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封事数十上而奸邪当路,沧海变桑田矣。托迹药师庵取白沙陈先生语颜其楣曰:千休馆所著有《易序图说》《周子通书》《半解皇极内篇》《小衍》等书,易序以上,经分五段,象阳,下经分四段,象阴。每段爻数阴阳配合通书较定篇章前二图明太极妙合,先天之象后三图明通书九卦,统括全易之旨,皇极仿易彖之意畴为之衍复为说九篇,引其端纂辑先儒述作,釐为四种,语曰《语上篇》,文曰《在兹篇》,诗曰《沂咏篇》,综其事实人各一首,曰《行己篇》,所作诗歌古文辞为《参同阁集》,尚有《杂论语》《杂孟子》《尚书辨体》《奏疏讲录》《淮海年谱》《暨锡山文献考》藏于家。卒年六十有五。其殁之前,一日呼子弟榻前口授辞世语,其词曰:义尽仁至,乃圣贤事一间未达,欷歔往事,千休馆中朝斯夕斯,十七年来,颇惬心期,今日之事非不获已,偶厌人世,夕死可矣。

邹期相

《无锡县志》:邹期相,字公寅。有学行,廪于庠,与兄期桢分立讲席。崇祯中以贤良徵就粤西州判,转卫经。历疾卒,年六十。尝自谂:不可与父兄师友言者不为,不可与父兄师友为者不言。著有《易书》《孝经》《四书》笔旨,藏于家。学者称忠馀先生。

吴钟峦

《武进县志》:吴钟峦,字峦稚。崇祯甲戌举进士,选长兴令。方赴任,在途述孙文介困思,抄为守身法以自省。在长兴靖,盗安民暇,则与诸生讲德考业。丙子分考浙闱得士钱肃乐等。罢归家居读《易》,朝夕不辍,作劝学说。甲申冬诏除礼部主客司主事。乙酉闻国变,至九月二日积薪自焚于文庙左庑楼下,年七十五。学者称霞舟先生。所著有《周易卦说》《大学衍注》《霞舟携卷》、语录、杂著若干卷藏于家。

赵仲全

《江南通志》:赵仲全,字文质,号梅峰,泾县人。少补诸生,博综群籍,动遵矩矱,与世寡营。得宋诸大儒书诵之乃叹曰:道在是,安事雕虫乎?嗣以目疾,绝意仕进,隐居教授乡邻,严事之,布衣蔬食安若寒素,治家肃雍。年八十有八疾卒。所著有《易学洪范会极》十卷,《语录》二卷,《诗铭文集》五卷,《道学宗师录》五卷,《古本大学朱陆辨》《赵氏家乘》《天然声韵》诸书,粹然一出于正。学者称为梅峰先生。

吕贤

《江西通志》:吕贤,字示器,永丰人。少补诸生,博闻彊记,敦善行不怠,藏修于鹅峰之东南木山,不慕闻达,及父终母疾,遂自削学籍,归养于家,母殁,在殡舍人失火,贤伏柩号恸,流血被体,爇燎须鬓,身不少郤,俄风反移柩。学使邵文庄公廉知之,欲以奏闻,乃列状辞免。治家遵礼,不谄流俗,居恒读书,期于涵泳得味尤喜吟味,有诗曰:读书多过目,养性欲忘年。卒六十一。所著有《皇极经》《世律吕新书正蒙》《洪范诸解》《鹅峰遗稿》行于世。

应璋

《浙江通志》:应璋,字德夫,永康人。尝学于枫山先生,一见语以黄勉斋所云,真实心地,刻苦工夫,璋佩服不懈,先生称其纯笃焉。以贡授徽学训导补长乐,再迁罗源教谕正己率,人士皆乐从其教,致仕归。年九十终。学者称为东白先生。所著有《四书索微》《尚书要略》等书。

戴思孝

《婺源县志》:戴思孝,字永言。少端静,不逐群儿戏。甫受经,即通大义,弱冠补郡庠,与同邑十一子缔正社,以正学相勉励,谓吾侪居近紫阳,历世未远,双湖云峰,少原登原,一脉相承,忝为后死不应听,其中绝踰壮举,明经以授读著书,终其身于经书大全,性理纲鉴及经济百家之言,靡不研究其极,卒年六十七。学者称华渚先生。著有《四书解壁》《经解》《阅史随笔》《编年家训》《文集》六卷藏于家。

张廷芳

《福建通志》:张廷芳,晋江人。世居方山下,父谦斋以文学自名,召为石井书院司纠。廷芳世其业,以讲明理学为己任,冠昏丧祭一遵朱子家礼,自号退密翁。尝著《易经十翼》《章图蕴义》十卷,卒于家。

谢显

《祁门县志》:谢显,字惟仁。苦心问学,家贫甚,或劝之治生,显曰:治生孰若治心?弱冠抗颜,为人师严毅,方正不徇,时好闻人有谑浪语,辄不怿。乡里敬惮之。博综经史,尤邃于《易》,尝自诵曰: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会甘泉讲学,南都往质焉,屡问而屡不答,茫然自失,觉其始之所学犹外也。退乃于静中求之,久而有得甘泉器之归,构神交馆与谢芊、方瓘等日相究,竟卒,年四十九。所著有《圣谕演易说》并文集诸编。

何廷矩

《广东通志》何廷矩,字时振,番禺人。为郡诸生,以文行为督学,胡荣所器重,见白沙,即弃举子业,从之游。会将秋试廷矩毅然谢去,荣遣人乘马追之,谢曰:泉石疾,已在膏肓矣。遂不复出。所著有《礼意大全》三十卷,《存羊录》十卷,皆本周礼云。

方汝扬

《溧阳县志》:方汝扬,家贫。学古邃于《易》理,喜胡云峰之说,推衍成帙,为何栋如、史孟麟所赏,学者称为闻崖先生。所著书皆藏于家。

周晏

《溧阳县志》:周晏,字叔夜。僻处湖东覃思《易》学,游于金沙,从王损庵深谈,名理多所契会,尤为汤义仍所知。所著《易徵》,世传之。

杨忱中

《金华府志》:杨忱中,字德夫,义乌人。由国子监丞累迁朝请大夫知蕲州。著《易原》三卷,其言欲观八卦,生而为六十四卦,请玩先天图,欲观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则系辞说卦之所言,亦不可以无考康节之极数知来,其妙在于加一倍法而重卦之本旨,则恐不专在是,自为一义可也。其不苟同如此。

申锡

《四川总志》:申锡,夔州人。尝作《先天太极图》诸书,自一岁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图说。至于九畴,会极中央,立极中星,合极复分,画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图》以释其义,读书至老不倦。

陈以忠

《扬州府志》:陈以忠,字恕先,江都人。初生室中,闻荷香两日不散。补弟子员,四方问字者屦满户外,尤精《易》义,常曰:六爻之义,统于大象,更为六十四卦。大象说王汝亨见之曰:今之虞翻也。

纪通

《广东通志》:纪通,字守塞,号豫一,居平南松柏山之麓。生而神灵,精皇极经世之数,事二亲尽孝。由贡授训导,闭斋读《易》,每言奇中,已而挂冠东归,修馆屋教授弟子,屡举大宾不就,所著有《松溪集》

刘髦

《吉安府志》:刘髦,字孟恂,永新人。儿时即能通经史大义,长益励学,尝受易于庐陵谢子方,子方大奇之。既领乡荐,遂不求仕进,究心经术,穷极洛闽指要以教乡邑之来学者,无不各成其才。学者即所居称为石潭先生。所著有《覆瓿集》《示儿录》《易传撮》

桑日升

《零陵县志》:桑日升,字本生。性颖而介读书畅达,检行修洁,孝亲之心,寤寐莫释。壬午举于乡。后世乱乡居,读周子太极通书,详为解释,又注疏《易》经,皆别有确见不屑陈言:公一生精意全在此数书。年七十二卒。

谢宪

《广东通志》:谢宪,字汝慎,归善人。不事藻饰,癯然鹤立,事父母定省如礼,无私财,为邑诸生岁荐至京,卒业太学,归筑处台,居之葛巾木屐,日携离骚,往来西湖浩歌,至暮而返。学一禀程朱而多自得,尝于台畔折竹枝,濡赤土,注《易》叶春及受而读之名《周易竹书》

汪禔

《祁门县志》:汪禔,字介夫。幼孤,颖悟过人,稍长能自读书,补庠生,刻苦砥砺,求之心折之理,而见之行不为毁誉,摇夺读书无暇日。人多从之,著有《家礼砭俗投壶仪》《薛庵遗稿》。卒,祀乡贤。

孙攀

《宣城县志》:孙攀,字志龙。少游乡校,为人长于记问,博览泛记,尝得周礼古本,遍考诸家,折衷为一书名:《周礼评释》。同时梅鼎祚序行之,称其孝友,端谅非礼弗履多。所辑著与贡待诏汝成,纂注三礼,先后相望有周礼在宣之叹至今。里中称博洽,必首贡孙两先生。

陈仁锡

《长洲县志》:陈仁锡,字明卿。天启壬戌进士第三人,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卒谥文庄。撰著甚富,于经则有《羲经》《易简录》《四书人物考》之类,于史则有《明卿纲鉴》之类,皆家传户习者也。他如《陈太史八函》及杂著文集,不可缕述。

黄道周

《漳州府志》:黄道周,字幼元,号石斋,镇海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右中允,以言事落职为民。崇祯丙子,复官升左谕德掌司经局,后死于难。所著有《易象正》十四卷,《三易洞机》十六卷,又著《诗经晷正》

倪元璐

《上虞县志》:倪元璐,字玉汝。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至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甲申京师陷,死之。所著有《儿易内仪》六卷、《外仪》十五卷。

张溥

《太仓州志》: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归,读书若经生,无间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初为诸生,与同里张采共学肆力经史,声名籍甚,号娄东二张。及采既成进士,官临川溥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至是交游益广,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诸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由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方枋国下其事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犹未竟,采上言:复社非臣事,然臣与溥生平相淬砺死,避网罗负,义图全谊,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经论,文矢心报称,曾未一日服官,怀忠入地,良足哀悼。疏上得解。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观。因荐采学,行诏徵溥遗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馀卷,帝悉流览,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数日辄割去,故名其读书之室,曰七录斋。卒时止年四十。经学该通,教授生徒,以经术名世者不可胜数,于经义多所论述,有《周易注疏大全合纂》六十八卷,及文集等俱行世。

赵郡

《建昌府志》:赵郡,字子卿,号济川,南丰人。举人官至两淮运判,仕浙江平阳名宦祀府县乡贤。时讲学者方以精神为道,以求乐为学。同邑人李经纶独以天理为道,求仁为学,常自铭曰:以诚敬存心,以法度律己,以秩叙笃彝伦,以义命处穷达,以中正严取与,以学问尽精微。著有《太极拾遗》《范数观通》《太学稽中传》《圣功纂要》《卫道录》诸书。公少与经纶研究程朱,著有《紫阳讲说》

陈际泰

《临川县志》:陈际泰,字大士。寓汀州客,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解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工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崇祯三年举于乡,又四年成进士。年六十有八矣。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护故相蔡国用丧,南行,卒于道。所著经学有《周易翼简捷解》十六卷,《易经大义》七卷,《群经辅易说》一卷等书行于世。

艾南英

《江西通志》: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七岁作《竹林七贤论》,长为诸生,好学无所不窥。万历末文习靡弱南英讲明经义,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斯文为任,乃刻四人所作行之世,其原本于六经而发明宋儒之说,世人翕然归之,称为章罗陈艾。天启四年,南英举于乡卒,不第而文,日有名,两京继覆,南英乃入闽唐王,授兵部主事寻改御史。明年卒。所著《经书论议》及文集行于世。

金玉节

《江都乡贤录》:金玉节,字元亮,本休宁人。祖九畴入籍江都,以儒学显,遂家焉。玉节幼颖悟,凡六经传注及诸史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战阵、象数遁甲、方技医卜之书,无不广稽博考,每一书必句研字索,详加评骘,凡经其手定者一展卷间但觉行楷精工,丹黄鲜艳,光彩射人,烂然夺目而精诣独出跃于行间,使读者无不心神俱豁,虽博极群书,要以身心性命之学为宗,探濂洛之秘窟,溯洙泗之心源,会其指归,发其理趣,以求深造。其阃奥食饩县庠者,数十年不求工于时艺侪辈自不能及试,辄冠其曹、其学务主敬存,诚不欺屋漏,不慕荣利。自少即以理学为己任,尝集同学刘冀矿、罗士昱、郭光等倡明程朱之学,会讲于董仲舒祠,学者翕然宗之,四方名公卿皆使其子弟就学北扺山,陜南极滇粤,负簦至者恒,不远数千里,往往学成而去者,或以名宦显朝廷,或以经术重乡里,只字品题踰于华衮,有武进庄生者,学行尤高,于诸弟子中亦称高第,尝有松风萝月之评,其子孙犹艳称之以为荣,学者无知与不知皆称为元亮先生。每学使者至采访经明行优屡为荐举皆辞不就其为人温和恭谨,使人蔼然亲之,复凛然不敢犯。凡炙其丰采者,莫不慕敬交,生性尤至,孝乙酉城陷,两亲柩未葬,本欲扶归,休宁事急,穴室中地瘗之。及兵至疑所瘗者金也,欲启视,公曰:吾身可万断,吾父母柩不可启。兵怒欲斫之,其子请代得,俱免。继又一卒至,以大帛鱼贯牵十人次第索金,其不得者辄戮之,将及玉节,忽有伟丈夫从空中至,叱卒去人,谓纯孝格天云。年六十卒。崇祀乡贤暨两子奇选彦,选父子三人同配飨圣庙当事,称其家传孝友,学有渊源,舆论佥同瞽宗并祀,儒者荣之,咸叹以为未有之盛事也。其后子孙皆能世,其家学以经术科,名显于时。其所著有五经及《周礼仪礼》《七经参解》各十卷,《四书参解》十六卷,《小学阐證》十卷,《批点性理》四十卷,《史记前后》《汉书纂要》各十卷,《文集》十卷,又有亲抄手评诸子百家及文集数百卷。

汪思敬

《祁门县志》:汪思敬,名敬,以字行。侍郎杨宁疏荐其学行。所著有《易学》《象数举隅》《周易传通释》诸书。

陈三绩

《零陵县志》:陈三绩,字玉凡。年十五游于庠,后以岁例得一贡,又弃去。闭户拥书校阅,左持一卮,右搦一筦,若与古人相晤对,然所著有《易经注解》《河图洛书》《解尚书注释》《参山集》凡数十卷、卒年七十有二。

罗士昱

《扬州府志》:罗士昱,字捷明,本歙县呈坎人,徙居江都贯仪真户籍。为名儒诸生当世皆高其学行,士昱欿然如不足,博求诸儒书,潜心䌷绎,一字一句必求得圣贤真精神之所寄,谓其功由格物穷理以诣其极。与里中名儒金玉节、郭光等讲明正学,弟子从游者甚众,或入翰林,或任方伯,或奉命册,使皆以经术受知。士昱无子有一女,敏慧端庄,士昱每顾之,辄喜曰:吾所恃以传经者,有此子矣。于是严为相攸见玉节子奇选端方异常儿又叹曰:吾道有托矣。遂妻之,果亦为名儒。卒俎豆于乡生两子,皆能世其学,人称罗氏传经,信为不绝云。士昱所著有《五经外义》五十卷,《四书外义》二十卷。

施达

《池州府志》:施达,字下之。自少绳趋尺步高,自标持慕濂洛之学,薄文词,不应科举,亦不置家人生产,率妻子隐天柱峰一门之内,家人应对起居,悉如内则曲礼,周旋自然。传经讲学,听受者常数百人,聚坐大釜传食,环茅舍为讲堂。其学本良知而要以笃行,与王畿、钱德洪、罗汝芳出于一所捃拾。撰著有《读书知易》《信易序》《卦图》《儒行》《注孝经》《注天》《柱志》诸书行世。崇祯九年尚宝卿、张玮以隐士荐任州县部院檄催,竟不出,以疾卒于九华,督学御史徐之垣祀之乡,贤门人陈自藻孝友笃学,大广其传,卒后同人迓其主,配享讲堂。

郭光

《江都县志》:郭光,字自瞻,前明十八家之一也。世以儒学称,光性端,方喜褒衣大袖,步趋中规矩,。研究六经自汉宋以来,诸儒传注之学无不旁搜博考以抉其精微,与金玉节、罗士昱等倡明正学。四方之士不远千里,皆负笈从游。以明经贡京师廷试,辇下公卿多延致之,光试毕即拂衣归里教授,弟子益众,著录者数百人,于四书五经皆有著述,学者争相抄录,不待锓板,已风行于时。年八十犹撰著不倦,作蝇头细楷,虽灯下,丹铅自若,扬俗乡,饮酒礼,士大夫惩其滥觞。久不举行,至光则有司敦请再三曰:有斯人若不举斯典,何以型风俗,使乡人知所矜式?屡辞不就,有司乃亲举宾筵送至家,观者如堵,乡人皆以为荣。年八十三卒。易箦前忽喜作大书或箴铭或语录以示其子孙,由是门人亲友索书者日无虚晷,得之皆奉如拱璧,如是者累月,一夕端坐而逝,其后子孙为名儒,显于时者甚众,江都言文行者皆推郭氏。

程智

《休宁县志》:程智,字子尚,号云庄,会里人。幼读书以圣贤为分内事,弱冠深究易理,至忘寝食。闻善《易》者必就正焉。高大中丞攀龙亟称之,入径山闭关三年,一日群疑悉破,曰:一四天地之元,二三天地之交,佛氏知天地之元,意主无生,道教知天地之交,意主长生。至参两倚数,用六用九大衍五十,则惟儒者能之。此生生之谓易也。著有《一四》《二三参》两诸说及《大易宗旨》《中庸旨说》诸书。

高夔彦

《江都县志》:高夔彦,嘶马人,嘶马去城七十里,与大桥接壤,城东衣冠文物萃于二镇。高氏于甲第中,尤以儒术称。夔彦幼嗜学,经史百家之书无不探微抉奥,而以程朱为归宿之地。由明经授蒙城训导,诸生沐其化,皆以经明行修,争相淬砺无远迩,皆乐尊师之称为素庵先生。退老于乡,重理荒径,葺东西二园,率子孙课业其中一门之内,孙曾繁衍诵读,外无二业,各遗一经,其后多贵显。夔彦生平穷经之暇,有所得辄录之,久乃盈帙编为三馀录若干卷,学者称其有裨经传云。

吴亮采

《江都县志》:吴亮采,字居揆。性端方嗜学,与里中名儒金玉节、刘泰复、罗士昱等倡道讲学,诸儒咸推之。由明经授高淳县学训导。所著有《四书汇编》等书藏于家。

严祖孙

《无锡县志》:严祖孙,字祺先。绍宗子方,习举子业,即喜旁览阴阳五行、医药星数诸书,后弃诸生,专意左学,初读老庄,楞严意甚喜之。既乃大疑,久遂确以为非务,求正学苦心读《易》,积十五年,著《通义》十五卷,不徇诸家,不为僻解,期明白简当而后已。又善太极、大衍诸象数之学,时或废寝食而忽得其解为《易象图义》五卷。

万斯大

《宁波府志》:万斯大,字充宗,号褐夫。孝廉泰之第六子也。昆季八人,皆以才名各有著述,而斯大独精经学、广蒐诸家之说,昼夜钻研,穷其旨要,尤邃于《春秋》三礼,其言《春秋》也,一曰专传经,无事实待传,而明左氏公谷互有异同,左氏亲承所见事多详覈,故当以左氏为宗。一曰论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世皆无道,孔子但据事,直书是非,自别初未尝以后起之匹夫,责已往之天子。一曰属词比事《春秋》一事必有本末,异事亦有同形,如卫人杀州吁,卫人立晋,此属词而见其同者也。立晋则书卫人立王子朝,则书尹氏此比事而见其异者也。一曰原情定罪,如鲁桓公见杀于齐,时庄公方在幼龄,法无可施,故书薨、书丧至书葬,一似贼之已讨者。迨庄公既长,则书如齐、书如莒,庄公始不得辞,其忘仇之罪,其于三礼也,有《仪礼》,商有《礼记》,偶笺有《周官辨非》,有《学礼质疑》。其论郊禘诸书则曰:惟日至为郊,祈谷不名,郊大社在北,主月王社在国中,禘与祫为一事,鲁禘不追,所自出东周祖文,而宗武仪礼方明,坛,即泰坛,即圜丘,其宫方三百步,上有明堂,日至郊天即于方明,坛谓之方明,郊天主日也。季秋大享于明堂,明堂非有两地。其论丧服则曰:承重之妻,皆从夫服庶,子为其生母之党服,与适子为其母党服。同凡皆发先儒之所未发者。《学礼质疑》一书早传于世。所集春秋诸说凡二百四十二卷燬于火嗣,复辑而成之,至昭公而病,作易箦时犹惓惓于臧纥为季孙立后一事,其耑志经学如此,间以己意释经著学,《春秋随笔》十卷古文则有丁灾,草、甲、阳草二卷。卒年五十一。使天假之年,其著述之盛当更有可观,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