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
 第二百八十卷目錄
 大學部彙考三
  《明崔銑大學全文通釋》〈自述
  《湛若水古大學測》〈自序
  《湛若水聖學格物通》〈自序
  《魏校大學指歸王廷序〉
  《穆孔暉大學千慮》〈自跋〉
  《王漸逵大學義略》〈自序
  《許孚遠大學大學答問》〈自序
  《來知德大學古本釋》〈自序
  《周從龍大學遵古編》〈李日華序〉
  《顧憲成重定大學》〈自序
  《顧憲成大學通考》〈自序
  《顧憲成大學質言》〈第允成序〉
  《鄒德溥大學宗釋》〈自序
  《高攀龍大學知本大義》〈自序
  《劉宗周大學古文參疑自序
  《劉宗周大學古記》〈自序
  《葛寅亮大學湖南講》〈自述
  《唐自明大學原本闡義》〈郝敬序〉
  《沈曙大學古文說義》〈自述
  《吳公肅大學述》〈自序
  《陳仁錫大學衍義衍義合刻》〈自序 文震孟序〉
 大學部彙考四
  《宋史藝文志》〈禮經類〉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禮記考〉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大學考〉
  《焦竑經籍志》〈禮經
  《四書考異》〈大學
  《經義考》〈禮記
經籍典第二百八十卷
大學部彙考三
崔銑大學全文通釋一卷自述大學其作聖之的乎?
莫先于本末之知,莫急于誠欺之辨。
是故知本當先
故推平天下者必原于格物知末之當後。
充格物者斯極于平天下
約之修身也。
淇澳烈文格物之序也。
仁敬孝慈格物之目也。
康誥諸文徵諸古以列其次也。
新民明明德之體全矣絜。
古本淇澳以下置之誠意
之前格物致知之。
渙然矣。
實乎此者誠也。
岐乎?
此者欺也。
湛若水古大學一卷
若水自序甘泉子讀書西樵山
古本大學喟然嘆曰:大學之道粲然示人博矣。
渾然示人約矣。
明德親民粲然矣。
乎止至善渾然矣乎
夫非有
公元1518年
二之也。
粲然乃其渾然者也。
是故明德親民以言乎?
大體矣。
至善以言乎實功矣。
曷謂:粲然體用周以弘其分成己而成物
是故以言乎?
大體也。
曷謂渾:然其理要,其學易簡久大
是故以言乎?
實功也。
曰:曷謂至善曰以言乎身心之於家國天下之事,物之理之純粹精焉者也。
純粹精焉者,非他也,天理也。
天理者,非他也,吾心中正之本體也。
明德親民之奧也。
體用一原也。
是故至善明德親民能事畢矣。
曰:曷止之曰:自知止而定靜,安慮知行並進乎?
此者也。
知所先後,知此者也。
天下而之格物
格物平天下
始終反說此者也。
格物也者,止至善也。
言屢而意至矣。
故止至善無事矣。
或曰:子之必主乎?
古本何也?
曰:其以修身格致也。
教之力也,身之也。
非口耳之也。
學者審其詞焉。
其于道思過半矣。
是故其書完其序,明其文,理其反覆也。
屢其義盡大哉
博矣。
約矣。
其道也。
其至矣。
乎予懼斯文之晦,求之者博而寡,要勞而無功也。
誠不自揣
離章集,訓而測焉。
以俟君子
正德戊寅孟秋
湛若水聖學格物
一百卷若水自序:夫聖學格物何為者也?
聖學也。
聖學何以謂之格物通也?
宋儒程頤曰:格者至物者,理也。
至其理乃格物也。
致知在所養,養知莫過于
公元1664年
慾。
夫以涵養寡慾格物,則格物有知行之。
非但聞見之粗矣。
然則何以至其理也?
知止知也。
靜安慮行也。
知而弗去格物功盡于此矣。
夫通有四倫焉。
總括之義焉。
疏解之義焉。
貫串之義焉。
有感悟之義焉。
聖人之道莫備於大學
大學曰: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夫自天下逆推于格物。
格物乃其本始用功之要也。
又自格物順循其效于天下
物格乃其本始致效之原也。
《經》曰:物有本末
有終始。
物格者,其本始之。
謂乎宋臣彭龜年曰:大學之書,其節雖繁而道甚要,格致而己。
張栻答曰:自誠以至治平固無致事也。
伏睹我太祖高皇帝諭。
侍臣曰:大學一書其要在修身
大學古本修身
致曰:此謂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經文兩推天下國家身心,意皆歸其要。
于格物則聖祖
深契乎?
古本大學之要矣。
由是言之聖人之學通在於格物矣。
故曰:有總結之義焉。
凡意之事則誠意類舉之矣。
凡心之事則正心類舉之矣。
凡身之事則修身類舉之矣。
凡身之事則齊家類舉之矣。
凡國之事則治國類舉之矣。
天下之事則平天下類舉之矣。
輯事以從其類,取義以暢其情。
故曰:有疏解之義焉。
誠意所以示人于意焉。
格之也,列正心所以示人心焉
格之也,列修身所以示人于身焉。
格之也,列齊家所示人于家焉。
格之也,列治所以示人于國焉。
格之也,列平天下所以示人干天下焉。
格之也,意身心之于家國天下之事,非二一以貫之也。
大學誠意好惡,曰慎獨正心,曰忿懥,曰憂患,曰恐懼,曰好樂修身,曰辟,曰好惡于齊治,曰孝弟慈,曰心誠求,曰恕于治平,曰絜矩,曰辟,曰好惡,曰忠信,曰仁義
皆以其心言之也。
而通之于各條,因事以明其理,因理而會諸心,通一無二
故曰:有貫穿之義焉。
是故君子之學讀誠意之事則感其意之理。
正心之事則感其心之理。
修身之事則感其身之理。
齊家之事則感其家之理。
治國之事則感其國之理。
平天下之事則感其天下之理。
也者,吾之良知也。
之者所以覺其良知也,知也存之。
存存存而不息一念而達之萬事皆行也。
故曰:有感悟之義焉。
是故讀斯通者,意心身家天下之理皆備于我矣。
故君得之以成其仁,臣得之以成其敬,學者得之以成其德,家國天下民得之以會極而歸極。
是故聖人之學無餘蘊矣。
或曰:諸通無格致者,何也?
臣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無非格致之地也。
夫復何贅焉?
或又曰:夫格致不及天下萬物者,何也?
臣曰:意心身家天下一貫聖門切問近思之學也。
然而天下萬物同體無外矣。
雖位育配天可也
何別高遠之求哉?
疑曰:真德秀衍義丘濬之補,具矣。
而乃又有格物通者何居臣應之?
曰:孔門一本無二之指臣幸得之于正經,證之于諸儒,仰藉于我皇祖之訓者上下十餘年。
而思欲效其愚見者,久矣
乃今伏聞聖。
明四年七月初四日詔令文臣經書史鑑
關帝王德政之要者直解進覽
臣實欣慶聖學日升
務求典要
竊念臣亦舊沗詞臣講官也。
心在皇室忠切勸學
不揣疏愚
遠自伏羲二帝三王夫諸儒之格言
近至我祖宗列聖謨烈章采而節釋之不詭于衍義
與補而或少有發明容為一助焉。
庶或上裨聖明進德修業合一要領,且明經文,直以格物為諸條之統會樞紐也。
隨事體認之實合孔門求仁一貫之指。
聖人之學體用一原本末一致知行並進者也。
此臣格物通之所以作也。
魏校大學指歸一卷
公元1542年
王廷序》嘉靖壬寅夏莊渠魏先生大學指歸成。
先生為之序。
序曰:古人之學心,學也外心
而言學者,非也。
故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明此之謂明德,推
此之謂親民,止此之謂至善
堯舜禹湯文武所以能致唐虞三代之治者于此耳。
後世大道隱學分裂世之言,學者其所學,而非古人所謂學矣。
夫學戾古人則無真儒,無真儒則無善治矣。
先生夙契先聖之旨,憫學者寖失其初也。
乃直探本原,揭示標準凡數脫槀始克成編名曰:指歸其詞,質其旨遠,其文簡觀,此而于古人之學思過半矣。
或曰大學一書朱子為之章句今天下已家傳人誦,而指歸者何夫道本無言,而有言者憂學之不明也。
章句析其義指歸一其趨。
有相發明不相悖者,是烏能已于言哉!
書總一卷篇次從古文考異亦附見云。
穆孔暉大學千慮一卷
公元1541年
孔暉跋》孔暉去年夏病甚,不能言,默然坐臥靜中不覺舊,日所得義理發于思慮,蓋心無所用不能動,履誠難遣也。
每思大學腹稿,成輒起而筆之,然眼
不能自校,令男符書考証焉。
王漸逵大學義略一卷
漸逵自序大學之旨,首之以明德親民相並而行焉。
何也?
曰:此聖賢廣大精微之學,合內外一之者也。
是故天下大物而已矣。
性之德體物我
已矣
物我合體存乎?
學此學之所以大也
至善者吾心中正之則也。
在心明德在事至善,合內外者也。
自身內之心也,意也,知也,德也,吾之所有也。
自身而外之家也,國也,天下也,民也,吾之所與也。
成己成物之道也。
是故聖人有以天下
後世之有老莊佛氏之徒,竊吾之明德自私自利而肆其說者矣。
故示之以親民焉。
聖人有以天下後世之有管晏商韓之徒,竊吾之親民自私自利而鼓其術者矣。
故示之以明明德焉。
聖人有以天下後世制象彌文,假述作美觀而民不被其澤者矣。
故示之以教化
用人理財焉。
故觀諸親民而見聖賢廣大之學,有以異于老佛偏枯者矣。
觀諸明德而見聖賢精微之學,有以異于管商之昏汨者矣。
為人君而不知大學之道,必蹈于禍敗之機。
為人臣而不知大學之道必昧于義利之辨。
為學者而不知大學之道,則溺于老佛之偏功利之弊。
斯則聖賢之所憂,著之于經,以為教者也。
惜其雜于戴記簡篇脫略程子表章易置之,稍為完備
然于聖人精蘊猶略焉。
故特揭而著之。
學者于此識其大焉,則所以內外一物
我而于窮理盡性之道存神過化之幾思過半矣。
許孚遠大學一卷答問一卷孚遠自序:自格物之義不明孔門之學晦。
謂即物而窮其理者,疑于支謂于事。
事物物格不正歸于正者,涉于徑謂格知物之本末與?
無物之物
公元1593年
虛見無實皆愚之所不能信也。
宋儒司馬溫公嘗有捍去外物之說。
近時天台王涇陽胡子主格去物欲之說。
孚遠當在關中與?
胡子論辨不以為然
謫居山廬旋罹先君子大故兀坐沉思恍然覺悟
知此心不可著于一物
澄然無物性體始露。
乃知聖門格物之訓真深切
而著明頃入七閩,得溫陵蘇子所遺格物之解,若合契符,然後信人心之所同。
然爰取笥中舊著大學,述一編復加刪改就正有道以期共為折衷聖學天下
後世知我,罪我所不敢辭避也。
萬曆癸巳夏五月
來知德大學古本釋一
知德自序大學之道,修身盡之矣。
修身之要,格物盡之矣。
明德者,何也?
昭明天下之德也。
五達道也。
若以人之所得於天,而虛靈不昧,為明德尚未
見諸施為
何事明明德於天下也哉
親者九族也。
民者,萬民也。
即親,親而仁民也。
自近以及遠而家而國而天下也。
非弗當新也。
亦非親其民也。
至善者,止于仁敬孝慈信也。
字義不明聖人修己以安百姓之道荒矣。
道喪千載又安望其知格物也。
五帝三王之學皆所以明倫。
七十子孔子問志。
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此同志也。
大學老老長長恤孤平天下之志也。
哀公問政
孔子告之曰:天下達道五所行之者三。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治人治天下。
國家明德,即達道不待辨而自明矣。
孟軻氏得孔子真傳者故曰聖人人倫之至也。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親親仁也。
敬長義也。
無他達之天下也。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齊宣梁惠滕文公問政,皆以設為庠序人倫明于上,告之此。
皆載之簡冊
天下學者日汲汲于科目如水之赴海。
間有一二高明之士,又馳情釋氏空寂不以身心體認之。
以至此義不明耳。
秦漢以來聖人之道渾如長夜
河南程氏取而表章之,朱子乃為之注,可謂有功聖門矣。
但以明德為虛,靈不昧格物為窮至事物之理,不免失之支離陽明王氏以此書原錯簡
程朱格物不免求之于外。
可謂有功程朱矣。
但仍以明德虛靈不昧教人先以悟良知則又不免失之茫昧支離茫昧分內外。
然于作聖功入手之差者,則均也。
德以未仕山林潛心反覆二十餘年,一旦恍然有悟,懼天下學者日流而為禪也。
乃書于大學古本之後
周從龍大學遵古編一卷
李日華序》曰:大學一書中庸同出戴記宋儒目為修己治人之方。
而以六藝小學
書數射御卑卑矣。
然亦非絕慧,精詣不能擅,恐未可輕責之髫
丱輩而以煌煌禮樂大概小學之目。
則是書將不得禮樂之書,可乎?
周彥雲先生性善治經而不欲沿襲勦說,所著中庸發覆膾炙士林無何又出。
大學遵古編行之,名曰遵古。
遵古,本石經也。
世所傳石經不知何所
楊止庵少宰立說
痛排之而先生有當焉。
何居全書不分經傳又以六所謂溯繹?
而上首章即已備格物,無俟更補又詠淇澳詩知文武心法乃在武公
及定為子思居衛之作,皆鑿鑿有據
依人口吻異同可以傳矣。
顧憲成重定大學一卷
憲成自序:世之說大學者,多矣。
其旨亦無以相遠,而獨格物一義幾成訟府,何也?
始于傳之不明也。
于是人各就其見窺之此。
以此之說為格物
彼以彼之
公元1648年
說為格物
大學格物轉就湮晦不可得而尋矣。
予竊懼焉。
因取戴記以下諸本暨董蔡諸家之說互相參校沉潛反覆紬繹異同如是久之
乃知格物之傳昭然具在
或習焉而不察,或語焉而不詳,或擇焉而不精
則雖謂之亡也。
亦宜竊不自揆。
僭加詮次私以講于同志
而今而後庶幾大學獲為全書紛紛之論可息矣。
戊子秋日
顧憲成大學通考
一卷
憲成自序程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議。
善哉
其言之也。
大學有戴,有石經,有二程本,有朱子
近世陽明王氏獨推
天下翕然從之。
南海曙臺
唐氏又斷以石經為定。
至于董蔡諸氏亦各有論著
莫能齊也。
雖然求是也,非以求勝也。
其同也。
以為徇也。
其異也非以為競也。
得也
以為在己而故揚之也。
其失也非以為在人而故抑之也。
君子于是焉虛心平氣
要其至當而已
予故備錄之俾覽者得詳焉。
壬辰正月
顧憲成大學質言一卷
憲成允成序》:余兄叔時,既編定大學一卷
又集戴記諸本及諸家所嘗論說者為一卷
同異得失大要具是矣。
或謂:余曰何不略疏其義余以告叔時
叔時曰:大學正文首尾不過一百二十餘字。
規模廣大條理精密
自來聖賢論學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
即諸釋文亦惟援古。
昔稱先民稍加紬繹而已
不能別為之說也。
今何從更贊一辭諸家之說?
何如曰求諸大學可也
求諸大學而合焉。
不問而知其是矣。
求諸大學而離焉。
不問而知其非矣。
亦何從更贅一辭
余曰:善已而謂。
余曰:程朱命世大儒
其論大學猶然離合之間,不足以盡厭于天下
後世吾儕乎?
顧執己而自遂耶?
于是時進余而商之。
余退而籍其語,命曰質言
仲尼云乎有道而正焉。
叔時之志也。
鄒德溥大學釋一
德溥自序:,夫學以致道也,乃其本。
至善是已。
然而自知止。
始故要其端于致知格物
格物者,格其物之本而先之也。
知止之為亟是已。
夫惟知己則
修之乎?
於穆不顯之天而齊治均平
自要其成。
夫斯之謂本務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欲操是以明明德于天下奚由哉?
大學旨趣實與中庸無二
古稱孔伋經緯之說,信不誣也。
比虔遊與劉調父氏深譚,屬余疏其義。
余乃約說,大旨如此
高攀龍大學知本大義一卷
攀龍自序:謂大學錯簡者,疑誠意章引淇澳而下也。
大學有缺傳者,疑首章此謂知本二語也。
夫此謂知本必從修身為本明矣。
修身為本之揭則
有此謂知本之結。
有此謂知至之結則知其為格物致知釋文,理不辨自明也。
誠意章引淇澳而下曲解不可得通明道。
先生之易古本以此也。
伊川先生再易晦庵先生三易未定以三先生之信,古而卒,不能于斯簡。
天下後世之信三先生而卒不能其所易,則心之同然不可強也。
愚蓋往來胸中結疑不化有年矣。
一日崔後渠先生集有曰:大學當挈古本,引淇澳以下置之誠意之前
格物致知義明矣。
乃始沛然江河之決。
不覺手舞足蹈不能已也。
何以決之?
吾決之于此
知本
此謂知至之二語也。
此二語者以為不釋格致
則自天子以下兩條亦屬無謂以為果釋格致
則自天子以下兩條似未明,備固知其旁引曲暢有如淇澳諸條所云也。
此諸條也以為不釋知本則不宜結以知本
以為果釋知本則不宜別附他章。
固知前後起結必隨于此
知至之後也。
以三先生不能定敢謂定于今日乎?
然而天下萬世之心,目固有愈推而愈明,論久而後定。
自三先生表章大學之後,越三百年而崔先生之說益近自然
故敢申明之以俟後之君子觀。
同然心果何如也?
若夫割裂推移人人自為大學,則何所底極之有嗟乎
聖人之學未有不本諸身者,六經無二義也。
大學之道,知止而已
知止之道,知本而已
易簡天下理得
沛然無疑日用
非獨殘編之。
似缺而復完已也。
劉宗周大學古文參疑一卷
宗周自序立國必有學。
大學王制也。
訓學有記。
孔門私之矣。
後之人以其本為王制也。
故言禮之。
家收之。
則戴氏又私之矣。
戴氏非通儒也。
其言《禮》也。
亦何有於大學
六經同出於秦火之餘。
區區斷簡殘編初無完本
而人各以記誦所得綴而成篇章。
其言不得不歸之龐。
亦何有於《禮》
然則戴氏之傳大學早已成一疑案矣。
後之人因而致疑也。
程子有更矣。
朱子又有更矣。
疑案也。
然自朱本出而格致補傳之疑更垂之千載不決
陽明子曰:格致未嘗缺傳也。
盍從古
是乃近世又傳有魏曹石經與古本
更異而文理益覺完整
以補格致未嘗缺傳彰彰矣。
余初得之酷愛其書。
近見海鹽吳秋圃著有大學通考輒辨以為贋鼎謂言而是雖或出于後人也。
病況
其足為古文羽翼乎?
吾友高忠憲頗信古文以為格致未嘗缺傳也。
因本高中元相國所定次誠意一章於此知本
以下則在古今之間乎?
余嘗為之解。
其略見者韙之。
而終不敢信以為定本
於是後之儒者人人而言大學矣。
合而觀之,大學之為疑案久矣
古本疑案也。
程本朱本高本疑案也。
而其為格致之完與缺疏格致紛然異同種種疑案也。
嗚呼
斯道何由而明乎?
宗周讀書晚年終不能釋然大學也。
積眾疑而參之快手疾書得正一通不敢輒為之解聽。
自解自明以存古文之萬一猶之乎
疑也。
而滋龐矣因題之曰參疑乙酉春三月
劉宗周大學古記一卷
宗周自序大學本出小戴禮
大學訓學校之經義
故禮家收之。
自是一篇文字,其分經分傳始於宋儒
特表章之,以配四書
嘉惠後,學其功良。
而後之人猶以不睹古全經為恨。
朱子格致之傳理本經旨事同射覆不善讀者以為支離
王文成之,古文出矣。
自誠以下,合瞻彼數節至此
謂知《本通》一章云。
誠意格致其中
古本首言大學之要誠意而已矣。
然獨不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乎?
又曰:修身為本而不及誠意
誠意不可以宗明矣。
以後雜引詩書
凡以暢明新止至善之義,而於誠意無當也。
其云格致其中,凡以遷就,其知行合一之說而已
百年高氏古本出實本。
後渠崔氏中元高氏所定謂大學
不分經傳只是六段文字
淇澳以下致知之後文理煥然通前為一段
即以釋格致之義。
誠意以下自分五段
可謂獨窺要領
超出朱王之上。
千古殘經一朝完復
後之人宜無所置喙矣。
顧愚猶有見焉。
大學一篇文字,而自始至終命意之法,有綱領支節不可得而混也。
立言之法或簡嚴曲暢不可得而混也。
首言三綱,次言知止,次言知所。
先後次言所先,次言所後一開一闔文理完整
更無欠剩。
修身一條明解物有本末之義。
其為更端而釋格致也。
何疑自修以上其辭簡?
以嚴自修以下其辭曲以暢又有經傳之體焉。
然為經為傳作者何人莫得
而定也。
漢儒賈逵子思窮居於宋懼,聖道不明,乃作大學
以經之中庸,以緯之《今紬繹
二書中庸原是大學註疏
似出一人之手。
經緯之說殊自可思。
而篇中又有曾子曰:一條意其遺言多本之。
曾子曾子得之
仲尼所親授。
程子謂孔氏遺書
朱子遂謂首篇為孔子之意。
曾子述之,後篇曾子之意。
門人記之,有以也門高弟
子思
而何中庸一書仲尼之言?
子思述之。
大學一書多孔。
曾之言而子思述之。
又何疑焉?
今姑據朱子之意,首篇為正經以還孔曾
六篇正傳以還子思
而合之總為訓大學
而設則亦還。
其為大學之記而已
大學雖是一篇文字,既可割一而為六,則斷不可不割首段之一而為二。
以釐正八目八目止。
一事既可分。
誠意以下逐段詳明
則斷不可不分。
修身為本以下格致之傳,必分修身以下
格致傳者,心齋王氏啟其端而未竟其說。
愚嘗竊取其義者也。
葛寅亮大學湖南一卷
寅亮自述大學中庸出自禮記
中庸鄭康成注。
子思子所作大學,不注姓氏
程子云:孔氏之遺書
晦庵又云:首章夫子之言。
曾子述之。
其傳十章
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康成不分經傳
至宋程朱分首章為經。
後各章為傳。
陽明子欲從鄭
此謂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在首章末未之有也。
之後文理相屬
若詩云:瞻彼淇澳至,沒世不忘也。
接以康誥克明至止于信。
又接以子曰:聽訟至此知本
俱在君子必誠其意之後
竊謂誠意結以。
故君子必誠其意。
已自收煞不應
後面尚有許多說話,且其意義不類必係錯簡
程朱提出首章之後頗為有理
此後今本同是經秦火
是非難以懸斷
要當附於闕疑之義者爾。
自明大學原本闡義一卷
郝敬序》:閩有理學真儒。
一人曰:唐自明先生著為大學原本
闡義鑽堅研微發揮名理,使群蒙頓惺。
疑網盡徹區區荒耄願竊有請
蓋道在天地間不待
講。
夫子憂學,不講在春秋時云爾
自與七十子開發後,論語二十篇豁然
大路四教雅言
出孝入弟謹言
慎行尋常日用飲食,知味出入由戶。
孰非天命人性
明新至善實地世儒疑其膚淺
別收戴聖禮記中庸大學二篇補湊四書
專講性命明德以為理學
夫理者裏也。
一事一物之裏道者蹈也。
天下古今由之路理隱而道顯理虛道實人言道不言理,道達天下,即理行乎?
其中矣。
二篇禮則根蔕禮失此二篇則成。
枯槁二篇禮則空虛
道與禮,禮與性命非二也。
禮即天命也,率性也;即明,即親民,即至善,即正心誠意也。
離心意性命別求禮。
老氏所謂忠信之薄也。
子夏有素絢禮後之喻,而子夏之言亦未盡是也
以禮為後必求。
所以為禮先者,不主靜窮。
理流為佛氏空寂而焉往哉。
故夫子僅與之言詩,不與之言禮也。
儒者顧謂此二篇
曾子子思道學之失其傳而作則是道與禮二也。
聖人教學約禮復禮執禮、好禮、學禮、即道學也。
蹈曰:道履曰:禮即誠也。
中庸誠身大學誠意
所謂敦厚崇禮,非空虛也。
顏子為仁惟復禮
復禮視聽言。
動豈空談性命
佛老云:乎哉
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知而不由惟有明心見性浮屠空寂而已
大道人倫庶物為實地。
學道論語為證盟。
以先孔子宗師
舍此而言明至善
為證盟。
以先孔子宗師舍此而言明至善以為理學
祇為浮屠羽翼逋逃主萃淵藪耳。
荒耄鄙儒所見如此云天地之大,無所不有
劈破籓籬,乃成大家
吾儕小人也。
硜硜信果見笑大方之家
復何辭
沈曙大學古文說義一卷
《曙自述大學中庸厥初俱雜於戴記之中。
有宋諸儒始,表而出之仍為之詮釋
啟佑之功,誠不小第。
是書初行,其中文義未甚明晰,遂以誠意一傳
裂而為五復增補致知之傳更之。
而辭既亂,補之
而旨愈離。
自是宋儒大學非復孔氏之大學矣。
陽明先生奮臂大呼天下始翕然知有古本大學
嗚呼
吾輩古人安能矮人觀場人嘻亦嘻人笑亦笑哉。
今古具在一展卷,把玩文意如是段落
如是儘好儘可思也。
公肅大學一卷
公肅自序大學小戴禮記四十二篇
程子謂為孔氏之遺書者也。
朱子章句行而鄭注孔疏並廢。
戴記中遂削原文
所幸存者舊十三經鄭注耳。
古本
廢置
弗道。
偶或信從不以為好異
輒曰反古功令繩之烖且及身
于是大學永為朱子之書。
孔門大學蔑矣。
且夫釋經可也
改經不可也
儒者各鳴所見,縱刺謬于聖人指。
而駁之經文固自若也。
改之則經非其經矣。
漢儒之釋經也,不敢增損
錯簡仍之費直
王弼移置周易,傳文朱子方定正之。
而於大學身自蹈之。
分經分傳曾子門人析之釋之。
錯簡為衍為闕移之補之
使經文果錯簡,若衍若闕而不可通當。
聽之無可如何
自明備,而斷以己意仍不免其衍且闕。
何以改為哉?
所以然解經不得解故也。
不得其解因蹈改經之失攛以己意而支離不免焉。
噫!
盍亦反諸孔門之舊乎?
陳仁錫大學衍義衍義合刻
二百三卷仁錫自序:補衍義者,丘瓊山先生也。
年來衍義補有之矣。
未有西山先生書而好之者
予故合刻二書
仍圖補所未備。
而先之以衍義人之言曰:為
公元1229年
君難,為臣不易
講筵大可見。
臣子靖獻第一義也。
忠愛懇惻溢于至誠痛陳事理
不嫌激切
西山先生洵有之矣。
其言曰:使吾君之心炳如白日,於天下之理洞若秋毫
共兜雜進于堯朝。
魑魅能逃于禹鼎
必提其要恆挈乎?
本至哉言也。
然公之書不進。
紹定二年而進于端平元年
良亦苦矣。
上書而拜疾速投進之旨。
次日後殿聚講。
面諭
朝夕觀覽
忽有旨,便合就。
今日進讀公曰:須別寫帝。
曰:已在此矣。
因歎先哲進書不易主臣相知不難
故于端平
疾速于紹定。
艱難矣。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使紹定之季遽出,此書以嬰芒刃
公亦死無憾
然公固養其身以有為也。
既以大學一書為君天下律令格例尤恨壅蔽之禍不遠也。
以明道術擇人才。
治體察,民情首揭格物致知雖然誠意物,惡乎
格哉!
心誠求赤子保赤子之物格矣。
公之精誠感動枝葉,未害本實先撥自古患之。
至宋不盡
然本實猶有存者𨓏𨓏其臣高才率意之無序。
故公以序為先。
真相時識勢之言乃其文章渾潔邃雅不可及
試常置案頭,于心氣甚補。
公尤切於夜對云宋制邇。
崇政延訪從容夜直禁中不時召對
晝日便朝薦紳儼𠛱昌言正論保持尤易也。
故曰:接賢士大夫之時多有宋端人正士同心哉。
崇禎壬申孟秋既望經筵講官左諭德翰林院侍講陳仁錫書。
文震孟序》從來典謨訓誥治道也。
則皆經術也。
古帝王垂衣裳端弁冕而臨諸侯,治百官萬民不從理學中流溢者乎?
理學之名不立
尼山
聖,不得君相之位退與?
諸弟講明斯道於洙泗之間。
正謂不行一時者,行於萬世
宗聖獨得其傳。
著為大學
括其綱領,舉其條目,經之以經,緯之以傳,使後之執大柄皇極畫然有所憑依,而灼然有所遵守
所謂天下律令格式也,乃後之儒者進於朝。
則譚經濟退於學。
則譚理學若使性命道德之精與治亂安危之。
故判為兩途經濟。
既無其體而理學亦無其用。
正心誠意之學為世所厭棄
天下舉無善治矣。
西山真氏有憂之為衍義一書
弁以聖賢之典,訓證以古今之事,蹟附以諸儒之發明,而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崇敬畏、戒逸欲、謹言行、正威儀、重妃匹、嚴內治定國本、教戚屬,凡帝王傳心要典不既犁然臚列矣哉
至我明瓊山丘氏復補治平修齊之次曰: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
國用禮樂,秩祭祀崇教化,備規制慎刑憲,嚴武備,馭夷狄,成切化,綱復有綱焉。
目復有目焉。
所謂不出殿廷洞晰邑里邊鄙情狀不煩探索而已
御世撫民之良,規治平成法
尚有外於此書者乎?
而今學士未嘗究心經筵不以進講
真儒之效既渺而王道之原不闢理學經濟兩岐而兩無據矣。
吾友明卿氏又有憂之。
披閱二書句櫛字比剖其意義,究其指歸,使讀者燦於心目,暢於尋繹
而自孝宗皇帝以及光宗皇帝百餘年間,大經大法臚列以補。
丘氏之後,凡出治之本,輔治之法,如農有畔,如衣有幅不患於提挈之難,經術經世舉而措之,易如指掌焉。
間嘗與明卿私語,謂圖治之道察於事,則愈察而愈細。
研於理,則愈研而愈精。
細則煩而精則簡。
形用神之別也。
聖帝明王操術綦約成功
不必左顧右盼曲防擁蔽之虞而無黨無偏坐致蕩平之化。
則夫體全用大盡迂儒俗學之陋,而直追唐虞三代之風,舍二書何從問道哉!
明卿氏之表章有功聖治聖學宏遠矣。
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讀文震孟謹序。
大學部彙考四
宋史·藝文志禮經類》
喻樗大學解》一卷
司馬光六家大學解義一卷合中庸〉
司馬光大學廣義一卷合中庸〉
朱熹大學章句一卷或問二卷
張九成大學說》一卷
陳堯道大學說》十一卷
真德秀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謝興甫大學講義三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禮記
大學廣義一卷
陳氏曰司馬光
芸閣解》一卷
晁氏曰:呂大臨與叔撰。
與叔師事
程正叔禮學精博
中庸大學所致意也。
陳氏曰:按館閣書目一卷,止有表記
冠昏鄉射燕聘義喪服四制凡八篇
今又有曲禮上下中庸緇衣大學儒行深衣投壺八篇
晦庵朱氏所傳。
本刻之臨漳射朵書坊
芸閣呂氏解即其書也。
讀書目始別載之。
張無垢大學說》二卷
朱子雜學辯曰:張公始學於龜山之門。
而逃儒以歸於釋。
既自以為有得矣。
而其釋之師語之曰左右既得入手開道之際當改頭換面隨宜說法,使殊塗同歸
住世出世間無遺恨矣。
然此語亦不可使俗輩知。
將謂實有恁麼事也。
用此之。
故凡張氏所論著,皆陽儒。
而陰釋其離合出入之際,務在愚一世耳目
而使之恬不覺
悟以入乎?
釋氏之門雖欲復出不可得本末
指意如其所受於師者,其二本殊歸。
不特莊周出於子夏李斯原於荀卿而已也。
竊不自揆嘗欲為之論辯,以曉當世之惑。
大本既殊,無所不異
因覽其中庸說姑掇其尤甚者,什一二著于篇。
其他論語孝經大學孟子之說不暇遍為之辯大抵匆遽急迫其所以為說皆此書之類也。
呂氏大學解》 卷
朱子曰:呂氏之先與二程夫子遊,故其家學最為近正
然未能不惑浮屠老子之說。
故其末流不能無出入之弊。
今論其一二以補其闕。
其他說之近正者則君子猶有取焉。
大學章句或問中庸章句或問三卷
陳氏曰:朱熹撰其說大略宗。
程氏會眾說而折。
其中又記所辯論取舍之意。
別為或問以附其後
自為之序。
大學則頗補正脫簡闕文
朱子語錄曰:大學一書有正經。
或問看來看去只看注解便了
久之,又只看正經便了
久之,自有一部大學在我胸中
正經不用矣。
然不用某許多工夫亦看某底不出
不用聖賢許多工夫亦看聖賢不出
 伊川舊日教人大學
那時未有解。
而今注解
大段曉了只在子細去看大學解本。
未詳者於或問中詳之 或問
看候有疑處方可去看。
 問:中庸編集如何
曰:便是難說
前輩諸公說得多了。
其間儘有差舛處又不欲盡剝難它底。
所以下手
不比大學未有人說。
·王圻·續文獻通考大學考》
大學解》十卷
趙善湘著。
大學說》一卷
薛季宣著。
大學解》 卷合中庸〉
喻樗著。
建德人
少慕伊洛之學受業楊時建。
炎中登進士
累官工部員外郎
大學註釋 卷合中庸〉
方逢辰著。
大學說》 卷
何夢桂著。
大學輯略 卷合中庸〉
石𡼖著。
𡼖新昌人與朱熹為友。
號克齋
大學解》 卷合中庸〉
陳孔碩著。
孔碩字膚仲
候官人
韡之父也居官有循吏風
大學發揮 卷合中庸〉
何基著。
大學集傳》 卷
樂平馬端臨著。
大學稽疑 卷
何希是著。
又有太極圖說史傳集論》
諸書行世
大學章句箋註 卷
建安鄭儀孫著。
大學講義 卷
公元1256年
吳季子著。
季子字節卿邵武人
嗜學
能文
寶祐四年進士
官至國子監丞
號裕軒
大學講》槁 卷合中庸〉
晉江黃必昌著。
大學直說 卷
許衡著。
大學衍義 卷
真德秀著。
德秀浦城人
四歲受書
過目成誦
慶元中進士
學以朱文公為宗。
慨然斯文自任
大學廣義 卷
元熊禾著。
大學章句疏義 卷
金履祥著。
大學審明》 卷
華著
大學補略》 卷
傅淳
大學講義 卷
葉味道著。
大學中庸對說》 卷
上猶文傑著。
許魯齋直講補完之者
《皇王大學通旨》 卷
宜春劉迪簡著。
焦竑·經籍志》禮經
大學章句一卷《問》一卷〈注〉朱熹
大學總會五卷〈注〉公恕
大學要略一卷〈注〉許衡
大學古本注》一卷〈注〉王守仁
大學發微一卷〈注〉黎立武
大學億》一卷〈注〉王道
大學通旨》一卷〈注〉文質
大學指歸一卷〈注〉魏校
大學說》二卷〈注〉張九成
大學明解一卷〈注〉李師道
大學千慮一卷〈注〉穆孔暉
古大學測》一卷〈注〉湛若水
古大學義》一卷〈注〉蔣信
大學原》一卷〈注〉方獻夫
大學拾朱》一卷〈注〉李承
大學通指舉要一卷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注〉真德秀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注〉丘濬
大學格物通》一百卷〈注〉湛若水
大學議》一卷〈注〉金賁亨合中庸〉
大學通旨》一卷〈注〉黃潤合中庸〉
四書考異大學
古本大學一卷
大學之道,至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即云此謂
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次所謂誠其意者一章次瞻彼淇澳二節克明德,一章次湯之盤銘一章邦畿千里三節聽訟一節次所修身一章次所齊家一章次所治國一章次所平天下至末。
明道先生定本一卷
大學之道,至則近道矣。
《次克明德章盤銘章》
邦畿三節次古之欲明明德,至未之有也。
次所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誠意章。
修身章。
齊家章。
治國章。
次所平天下者,至則為天下僇矣。
淇澳二節
聽訟節。
次殷之未喪師至末。
伊川先生定本一卷
即今本經一章,傳十章次序是也
其分章。
次則始於朱子
石經大學一卷
大學之道,一節次古之欲明明德,一節次物有本末一節綿蠻一節知止而后有定,節次邦畿節次聽訟節次天子以至於庶人
二節物格而后知,至節誠意章,次修身章,食而不知其味。
下有顏淵問仁。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二十二字。
齊家章,次治國章。
首節,次一家節次,如保赤節次
治國五節次。
所謂平天下者,至民之父母,次秦誓四節次,節彼南山節次
是故君子先慎乎?
四節次。
殷之未喪師節次
楚書節次
是故言悖節次
康誥惟命節次
舅犯節次
仁者以財節次
生財節次
孟獻子二節次。
是故君子大道節次
堯舜天下節次
克明德章,次盤銘次穆。
文王三節終焉。
經義考禮經
司馬光大學廣義一卷未見
按:取大學戴記講說專行之。
實自溫公始。
司馬光致知格物一篇
〈存〉
程顥大學定本一卷〈存〉
黃震曰:程氏謂大學,乃孔子遺書
初學入德之門無如大學者,然其詮次禮記原書不同
明道以康誥曰:以後釋明字新字止字者聯於首章明德新民至善三語之下,然後及古之明德一章,又然後所謂誠其意,以後節節釋之。
伊川移古之欲明德一章於前,然後及康誥曰一章
程頤大學定本一卷〈存〉
呂大臨大學解》一卷未見
朱子曰:呂氏之先與二程夫子游。
故其家學最為近正
不能不惑於浮屠老子之說。
故其末流不能無出入之弊。
若其他說近正者,君子猶有取焉。
蕭欲仁大學一卷〈佚〉
楊時曰:學始於致知終於知止
而止焉。
致知格物
物固不可勝窮也。
反身而誠,則舉天下之物在我矣。
詩曰:天生烝民有物。
有則凡形色之具於吾身,無非物也。
而各有則焉。
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味接乎?
外而不得遁焉者,其必有以也。
知其體物不可遺也。
則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理得則。
物與吾一也。
無有能亂吾之心思而意其有不誠乎?
由是通天下之志,類萬物之情,贊天地之化,其則不遠矣。
則其知可謂之至矣乎
知至矣。
則宜有止也。
譬之方萬里之遠苟無止焉。
則將焉歸乎?
故見其進未,見其止,孔子之所惜也。
古之聖人自誠正心
至於平天下其理一而已
所以內外之道也。
世儒之論以高明處己。
中庸處人內外心跡其失甚矣。
故予竊謂大學者,其學者之門乎?
不由其門而欲望其堂,奧非余所知也。
蕭君欲仁志學之士也錄示大學一篇余言以題其後其意。
蓋非苟然者,故聊為發之苟於是
盡心焉,則聖人庭戶可策而進矣。
欲仁其勉之
廖剛大學講義一卷〈存〉
高峰
譚惟寅大學義》一卷〈佚〉
何俌大學講義一卷〈佚〉喻樗大學解》一卷〈佚〉
張九成大學說》一卷未見
朱熹大學章句一卷〈存〉
黃幹曰:先生大學修改無虛,日誠意一章未終前三日所更定
大學或問二卷〈存〉
王禕曰:格物致知朱子以為亡而補之
孰知未亡也?
今即其書求之。
有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近道矣。
此謂知本
子曰:聽訟猶人也。
必也。
使無訟乎?
無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此。
謂知之至也。
此十
七句足為格物致知傳。
蓋錯簡在他所則為羨語,而取以為傳則極其精切
朱子勇於補而不知移易,何耶?
三綱八條之外安有所謂本末
乃別為之耶?
董丞相槐玉峰車氏西磵葉氏著論以辨其非,使朱子復生將必以其言為然也。
王鏊曰:朱傳聽訟一節釋本,末則可疑
本末綱領,非條目何以釋為?
本末既釋終始獨遺之耶?
都穆曰:黃氏日抄董丞相之說。
王魯齋聞之謂洞照千古錯簡
大儒宋學士方正學其見亦同。
樊良樞曰:王文恪大學初無闕文
王文成大學亦無錯簡
鄭端簡頗信其說。
倪思大學辨》一卷〈佚〉
一作《僻解》
薛季宣大學說》一卷〈佚〉
孫礿大學講義一卷〈佚〉
公元1187年
《金華志孫礿字居敬東陽人
淳熙十四年進士第三人
仕至兵部郎官
黃榦大學聖經解》一卷大學章句疏》一卷〈俱存〉葉味道大學講義一卷〈佚〉
邵囦大學解義一卷〈佚〉熊以寧大學釋義一卷〈佚〉
趙善湘大學解》十卷〈佚〉
真德秀大學衍義四十三卷〈存〉
董槐大學記》一卷
公元1261年
黃震曰:辛酉歲董丞相槐行實載此章。
謂經本無闕文
此特錯簡之。
釐正未盡者爾。
致知格物不待別補。
今錯在首三句之下耳。
〈按:黃震董丞相說已見前朱子章句之下,今不重錄。
蔡模大學衍說一卷未見
或作《衍論》
陳堯道大學說》十一卷〈佚〉
學古大學辨論一卷〈佚〉
括蒼彙紀》學古青田人
劉黻格物說》一卷未見
蔡烈格物致知傳》一卷未見
陳華大學審明》一卷〈佚〉
王贊曰;永嘉人
吳浩大學講義一卷未見
胡炳文曰:字義夫新安人
盧孝孫大學通義一卷未見
黎立武大學發微一卷大學本旨一卷〈俱存〉
按:黎氏大學其詮格物致知云: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知所先後之知。
通徹物之本末,事之終始,而知用力先後耳。
夫物孰有出身心家國天下之外者哉?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主在心,心之發為意此物之本末也。
誠而正,正而修,修而,齊而治,治而平,此事之終始也。
本始先也。
末終後也。
而曰:知所先後者,其究在乎
知止而已
其後心齋
王氏亦云
車若水大學沿革論》一卷未見
浙江通志若水字清臣號玉峰山,民黃巖人
嘗取大學知止有定一節聽訟章為格物致知
金華王柏以為洞照千古錯簡,使朱子聞之。
當心服。
〈按車說亦與董槐同〉
何夢桂大學說》一卷〈佚〉
吳季子大學講義二卷未見
方禾大學講義一卷〈佚〉
何基大學發揮四卷未見
王柏大學一卷未見 按說亦與董槐車若水同〉金履祥大學章句疏義大學指義各一卷未見
柳貫曰:大學文公既定章句
而或問之作所反覆章明義趣者,尤悉然,後之學者尚有疑焉。
先生復隨其章第,衍為疏義,以暢其文。
申為指義,以統其會。
大學之教於是乎
毫髮之滯矣。
胡希是大學稽疑一卷未見
王文炳大學發明一卷〈佚〉
括蒼彙紀》文炳
字子敬
一字叔恭
入元不仕
學者稱西山先生
馬端臨大學集傳》一卷未見
江西通志馬端臨字貴與樂平人
右相廷鸞仲子
蔭補承事郎
省試第一
宋亡,隱居教授
程時登大學本末圖說一卷
公元1304年
按:許瑤行狀,稱大學本末圖說
自堯即位甲辰周顯德己未
由自序繹之,則圖始於春秋時
宋入太學
入元不仕
吳浩直軒大學口義一卷〈佚〉
蘇州府志》吳浩休寧人隱居不仕
徐氏失名大學解義一卷未見
許衡大學要略直說一卷〈存〉魯齋大學詩解》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每大學一義輒賦七言絕句解之。
熊禾大學廣義〈一作口義二卷未見
胡炳文大學指掌圖》一卷未見
仲文大學釋旨一卷未見
齊履謙大學四傳小註一卷未見
許謙大學叢說》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謙孫存仁明
初為國子監祭酒
謙之遺書悉皆刊布
呂洙大學辨疑一卷〈佚〉
呂溥大學疑問一卷〈佚〉
金華府志》字公甫永康人
與兄洙俱從許謙學。
公恕大學總會五卷未見
張萱曰:總載或問宋儒語錄考亭
師弟問答大學語》
李朝佐大學治平龜鑑 卷〈佚〉
李師道大學明解一卷〈佚〉
黃虞稷曰:高郵人學者,稱月河李氏
通州教授
文質大學通旨》一卷未見
季成大學說約一卷未見
蔣元大學章句纂要》一卷
曾元大學演正》一卷〈佚〉
鍾律大學補遺一卷〈佚〉
王逢曰:律,字伯紀汴人,鄉貢進士
為儒學官
前後徵辟並以疾辭。
大學補行》於世
沈易大學旁訓一卷〈佚〉
劉迪簡皇王大學通旨舉要一卷未見
公元1367年
黃虞稷曰:書凡十章
一章總言,三綱領。
二三四章釋,三綱領注略。
五章十章八條目注解。
江西通志劉迪簡字簡卿安福人
吳元年徵授賓館副。
使洪武建元皇王大學通旨》
詔使交趾
南寧道卒。
劉清大學要旨一卷未見
傅淳大學補略》一卷未見
范祖幹大學發微一卷〈佚〉
劉清大學要句》一卷〈佚〉
蔣允汶大學章旨一卷〈佚〉
王瓚曰:溫州府學教授字彬夫
陳雅言大學管窺一卷未見
張洪大學解義一卷未見
鄭濟大學正文一卷未見
徐與老大學集義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字仲翔錢塘人王達師事之。
丁璣大學疑義一卷〈佚〉
李果大學明解一卷未見
公元1450年
黃虞稷曰:成安人
景泰庚午舉人
歷官濟南知府
楊守陳大學私抄》一卷未見
丘濬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補前書一卷〈存〉程敏政大學定本一卷〈存〉
一經大學全纂》一卷未見
公元1466年
俞汝言曰:四川成都衛人。
成化丙戌進士
葉應大學綱領圖》一卷未見
蔡清《定大學傳》一卷〈存〉
徐師曾曰:蔡氏攷定文云所謂致知格物者,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子曰:聽訟猶人也。
必也。
使無訟乎?
無情不得盡其辭。
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尤為近理,使朱子復生未必不改而從之。
李承大學拾朱》一卷未見
王啟大學稽古衍義一卷未見
楊廉大學衍義節略二十卷未見
黃虞稷曰:官,禮部尚書
時進呈。
汪璪大學復古錄》四卷未見
徽州府志》:璪,字文亮祁門人
徵士思敬弘治中徵。
憲宗實錄
劉績大學集注一卷未見
趙璜大學管窺一卷未見
公元1490年
黃虞稷曰:江西安福人
弘治庚戌進士
累官工部尚書
卒。
贈太子少保
諡莊靖
胡爟大學補》一卷未見
公元1493年
太平府志》胡爟字仲光蕪湖人
弘治癸丑進士
庶吉士戶部主事
胡世寧大學衍義膚見四卷未見
吳任臣曰:胡端敏公世寧字永清昌化仁和人
弘治癸丑進士
累官太子太保
兵部尚書
少保
王守仁大學古本旁釋》一卷〈存〉
鄭曉曰:大學一篇程子更定朱子為之章句
傳習是也
大司農鄭康成所注,唐國子祭酒孔穎達所疏,皆古本也。
四明黃氏、震金華王氏、臨川吳氏、澄正學方氏、孝孺山陰景氏、星溫陵
蔡氏、莆田鄭氏、瑗新安潘氏、潢各有說。
餘姚王氏守仁尊信古本
王守仁大學問一卷〈存〉
錢德洪曰:吾師接初見之士必借《學》《庸》
首章指示聖學全功,使知從入之路。
征思田將發先受而讀之。
程誥大學衍義會要一卷未見
公元1499年
樂平縣志》字欽之弘治己未進士
雷州知府
朱袞大學信心錄》一卷未見
公元1502年
上虞縣志》字朝章弘治壬戌進士興化知府
崔銑大學全文通釋一卷〈存〉
湛若水古大學測》一卷《難語》一卷〈存〉
陸深校定大學經傳一卷未見
魏校大學指歸一卷古文一卷〈存〉
廖紀大學管窺一卷未見
公元1505年
黃虞稷曰:黃梅人
弘治乙丑進士
張邦奇大學傳》一卷未見
方獻夫大學原》一卷未見
穆孔暉大學千慮一卷〈存〉
黃虞稷曰:堂邑人弘治乙丑進士
程昌大學古本註釋一卷未見
公元1508年
黃虞稷曰:字時言祁門人
正德戊辰進士
歷官四川按察使
洪鼐大學參義》一卷未見
王道大學億》二卷〈存〉大學衍義斷論一卷未見鄒守益古本大學後語》一卷未見
黃訓大學衍義膚見一卷未見
公元1514年
徽州府志》字學古歙人
正德甲戌進士
嘉興縣入為部郎
林希元更正大學經傳定本一卷未見
陸元輔曰:同安林希元茂貞平居好古晚參訂諸儒大學格物致知之說。
附以意見
更正大學經傳
王漸逵大學義略》一卷未見
聶豹大學臆說一卷未見
公元1517年
徐文貞公志墓曰:公諱字文蔚永豐人
正德丁丑進士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少保
諡貞襄
季本大學一卷〈存〉
毛奇齡曰:季彭山改本不分章節刪。
治國在齊其家七字
張宮陽和講學龍山
出其書示學者
遂刻之行世
大文六葉
疏義
守道大學講義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福州人
周祿大學約言一卷緒言一卷〈佚〉
吉安府志》:周祿,字以道廬陵人
受學陽明
以貢為黃岡教諭
江銓大學論正》一卷未見
徽州府志》:銓,字元衡婺源人
豐坊石經大學二卷
吳應賓曰:石經大學非真石經也。
魏政和中詔諸儒虞松考正五經,衛邯鄲淳鍾會等以古文小篆八分刻之於石,始行禮記
大學中庸傳焉。
按:魏未嘗有政和之年號
瞿元立言魏者偽也。
魏無政和而言政和
亡是子虛之謂也。
王畿古本大學附錄三卷未見
蔣信古本大學義》一卷未見
公元1532年
陸元輔曰:武陵
嘉靖壬辰進士
孟淮大學愚見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祥符人
高拱大學直講一卷〈存〉
吳桂芳大學記》一卷未見
公元1664年
黃虞稷曰:新建人。
甲辰進士
李先芳大學古本一卷未見
公元1547年
黃虞稷曰:濮州人
嘉靖丁未進士
萬思謙大學述古一卷未見
徐栻大學衍義補纂要》六卷未見
黃虞稷曰:常熟人
嘉靖丁未進士
王諍大學衍義略》 卷未見
公元1550年
溫州府志》字子孝永嘉人
嘉靖庚戌進士
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魯邦彥古本大學解》一卷未見
黃虞稷曰:睢州人嘉靖庚戌進士
史朝富考正大學古本一卷未見
公元1553年
陸元輔曰:朝富字節之晉江人
嘉靖癸丑進。
永州府
羅汝芳大學說》一卷〈存〉
張恆曰:汝芳南城人
嘉靖癸丑進士
一貫錄》
沈朝煥格物訓》一篇〈存〉
公元1592年
鄭玥曰:朝煥字伯含仁和人
萬曆壬辰進士
福建參政
湛若水聖學格物通》一百卷〈存〉
按:是書蓋倣真大學衍義而作。
許孚遠敬和堂大學述》一卷答問一卷〈存〉
耿定向大學括義》一卷〈存〉
楊時喬大學古今四體文》一卷未見
李材大學約言三卷考次一卷未見
來知德大學古本釋》一卷〈存〉
張位進呈大學講章一卷未見
公元1568年
黃虞稷曰:南昌人
隆慶戊辰進士
文淵閣大學士
管志道大學六書八卷〈存〉
《測義》三卷《輯注》一卷《略義》一卷古本自釋一卷《辨古本一卷石經大學附錄一卷
胡時化大學注解正宗一卷未見
公元1571年
祁承璞曰:餘姚人
隆慶辛未進士
朱元弼大學通注一卷〈存〉
蔡士喈古大學注》一卷〈存〉
王復禮曰:蔡氏古大學注。
太倉王文肅序之。
嘗以進呈
姚舜牧大學疑問一卷〈存〉
周從龍大學遵古編》一卷〈存〉
按:周氏誤信石經大學古文,名其編曰:遵古不知石經之,非古也
唐伯元石經大學一卷〈存〉
按:豐坊石經大學,唐氏誤信之。
上言於朝,頒行學官而又述之為書
管志道倡和夢魔語。
鄒元標大學新篇一卷〈存〉
顧憲成重訂大學一卷大學通考一卷大學質言一卷〈存〉
公元1580年
嚴繩孫曰:先生字叔時,家於無錫縣東之涇里。
學者稱涇陽先生
萬曆庚辰進士
官至南京光祿少卿
諡端文
大學三書
鄒觀光《續大學衍義補》 卷未見
三楚文獻:錄觀光字孚如雲夢人
庚辰進士
太僕少卿
鄒德溥大學宗釋》一卷〈存〉
按:鄒氏誤信石經者。
虞淳熙大學繁露演》一卷未見
徐即登大學本旨通》六卷〈存〉
錢一本石經舊本大學一卷〈存〉
羅大紘《校復大學古本一卷〈存〉
吳應賓古本大學釋論》五卷〈存〉
按:吳氏釋論本陽明王氏之說。
凡五卷
提綱釋篇名釋古本
首章第一誠意修身第二齊家治國第三平天下,第四新本辨,第五所謂新本者,偽石經本也。
袁黃石經大學補》一卷〈存〉
高攀龍大學古本大義一卷〈存〉
吳炯大學古本解》一卷〈存〉
按:侗初張氏序。
吳氏大學有當古本之旨所云古本亦偽石經也。
區大倫大學定本一卷未見
李日華大學心詮》一卷未見
劉洪謨《續大學衍義十八卷未見
公元1595年
黃虞稷曰:南昌人
萬曆乙未進士
太僕寺少卿
是書於崇禎二年進呈
劉宗周大學古文參疑一卷大學古記一卷大學古記約義》一卷大學雜言一卷〈存〉
按:劉氏參疑亦偽信石經大學為真其次序又與諸家不同
吳極大學疏旨》一卷未見
葛寅亮大學湖南講》一卷〈存〉
劉元卿大學新編一卷未見
顧起經大學衍義補要》一卷未見
瞿稷石經大學質疑一卷〈存〉
管志道曰:瞿元立名稷號洞觀常熟人
以劭武守投劾
三極大學測》一卷〈存〉
吳瑞登《續大學衍義三十四卷未見
自明大學原本一卷〈佚〉
楊文大學衍義會補節略四十卷未見
沈曙大學古本說義一卷〈存〉
林日正大學管窺一卷未見
程智大學定序》一卷〈存〉
金侃曰:雲莊程氏論易,不規隨宋儒所撰大學
定序亦不襲朱子章句
吳鍾巒大學衍註一卷未見
郁文大學郁溪記》一卷〈存〉
按:郁氏記亦本蔡清之說。
張岐古本大學說》一卷未見
黃宗羲曰:君諱然,字秀初杭州人
窮究六經
各有論著
不尚雷同
所著大學古本辨繹》論格於七十二家之說最為確當
立極大學膚見一卷未見廣平府志》崇禎諸生
陳道永大學辨》一卷〈存〉
按:乾初蕺山高弟講學海壖晚著大學辨》一篇,其略曰:子言之矣。
下學而上達易,稱蒙養聖功,學何大小之有?
於時聞者駭然
吳肅公孔門大學述》一卷〈存〉
無名氏大學繁露一卷未見
郎瑛訂正大學格物傳》一卷未見
瞿汝稷大學格物訓》二篇〈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