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七十五卷目录

 论语部纪事

经籍典第二百七十五卷

论语部纪事

《史记·韦丞相传》:韦丞相元成者,即前韦丞相子也。代父,后失列侯。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为吏至卫尉,徙太子太傅。
《汉书·宣帝本纪》:昭帝元平元年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太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己,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
《广川惠王传》:广川王去即缪王齐太子也,师受易、论语、孝经皆通,师数谏正去,去益大,逐之。
《朱云传》: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疏广传》: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
《王吉传》:初,吉兼通五经,以诗、论语教授,吉子骏以孝廉为郎。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王尊传》: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师事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
《毋将隆传》: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萧望之传》: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
《匡衡传》:衡上疏戒妃匹,劝经学,曰: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张禹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至禹父徙家莲勺。禹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于卜相者前。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时从旁言。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及禹壮,至长安学,从沛郡施雠受易,琅琊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奏寝,罢归故官。久之,试为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论语。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元帝崩,成帝即位,徵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永始、元延之间,日蚀地震尤数,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惧变异数见,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第,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禹则谓上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日蚀三十馀,地震五十六,或为诸侯相杀,或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赣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曲阳侯根及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悦,遂亲就禹。初,禹为师,以上难数对己问经,为论语章句献之。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元成皆说论语,篇第或异。禹先事王阳,后从庸生,采获所安,最后出而尊贵。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寖微。
《翟方进传》:逄信、陈咸皆与汤善,方进奏感与逄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并劾红阳侯立。复奏立党友曰:案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故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言不仁之人,无所施用;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此三人皆内怀奸猾,国之所患,而深相结,信于贵戚奸臣,此国家大忧,大臣所宜没身而争也。
《扬雄传》: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辨诡词,以挠世事,虽小辨,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经,象论语,号曰法言。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元;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
《班固叙传》:况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既通大义,又讲异同于许商,迁奉车都尉。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
《后汉书·马皇后纪》:明德马皇后常教授诸小王,论语经书。
《和熹邓皇后纪》: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
《顺烈梁皇后纪》:少善女工,好史书,九岁能诵论语,治韩诗,大义略举。常以列女图画置于左右,以自监戒。父商深异之。
《马援传》:马严字威卿。严七子,唯续、融知名。续字季则,七岁能通论语。
《范升传》: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
《周磐传》:建光元年,年七十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语终日,因令其二子曰:吾日者梦见先帅东里先生,与我讲于阴堂之奥。既而长叹:岂吾齿之尽乎。若命终之日,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编二尺四寸简,写尧命一篇,并刀笔各一,以置棺前,示不忘圣道。其月望日,无病忽终,学者以为知命。
《光武十王传》:沛献王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
《徐防传》:防上五经章句疏曰:疏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
《傅燮传》: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三复白圭,乃易字焉。
《荀淑传》:子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儒林传》: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拜谏议大夫。子福,拜郎中,亦以论语入授和帝。
何休为人质朴讷言,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以列卿子诏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病而去。不仕州郡。进退以礼。太傅陈蕃辟之,与参政事。蕃败,休坐废锢,乃作春秋公羊解诂,覃思不窥门,十有七年。又注训孝经、论语,皆经纬典谟,不与守文同说。
《三国魏志·崔琰传》: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元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元到不其山避难。罢谢诸生。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王肃传》: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馀篇。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元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徵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證论》以讥短元,叔然駮而释之。
《王肃附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行于世。〈注〉臣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何晏《论语集解》有烈《义例》,馀所著述,见晋武帝《中经簿》
《钟会传注·其母传》曰: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会虽童稚,觐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
《蜀志·许慈传》:慈字仁笃,南阳人也。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吴志·张昭传》:拜辅吴将军,封娄侯。里宅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
程秉传》: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逮事郑元,后避乱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士燮命为长史。权闻其名儒,以礼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著《周易摘》《尚书駮》《论语弼》,凡三万馀言。
《虞翻传》:翻字仲翔,馀姚人,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为《论语》训注,传于世。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后年八岁,诵诗论,尤善丧服;苟有文义,目所一见,必贯于心。〈按诗论谓诗与论语也〉《郑冲传》: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初,冲与孙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成,奏之魏朝,于今传焉。
《束晰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
《袁乔传》:乔博学有文才,注论语行于世。
《孝友传》:许孜字季义,东海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
《隐逸传》:孟陋少孤,博学多通,长于三礼。注论语,行于世。
《宋书·裴松之传》: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
《谢庄传》:庄,字希逸,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
《王景文传》:长子绚,字长素。年七岁,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耶耶乎文哉。绚即答曰:草上之蓊必偃。少以敏惠见知。及长,笃志好学,官至秘书丞。
《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少稽古,有机思。宋直华林学省,齐长水校尉。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高逸传》:沈驎士,字云祯,元嘉末,文帝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驎士应选。尚之谓子偃曰:山东故有奇士也。少时,驎士称疾归乡,更不与人物通。隐居馀干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注《论语》
《梁书·昭明太子传》: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鄱阳忠烈王恢传》:恢幼聪敏,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
《孝行传》:褚脩,钱唐人。父仲都。天监中,历官《五经》博士。脩传父业,兼通《论语》
《儒林传》:伏曼容,字公仪。少笃学,为《论语义》
严植之,字孝源,精解《论语》。不以所长骄人。
贺玚子革,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孔佥,会稽山阴人。少师事何引,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讲说并数十篇,生徒亦数百人。
皇侃,少好学,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兼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所撰《论语义》十卷,与《礼记义》并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文学传》:何逊八岁能赋诗,博学有思理,更注《论语》《孝经》
伏挺,字士标。幼敏悟,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有才思,好属文。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宅居在潮沟,于宅讲《论语》,听者倾潮。
陆云公,字子龙。五岁诵《论语》《毛诗》,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显叹异之。
《处士传》:刘歊六岁诵《论语》《毛诗》,意所不解,便能问难。十一,读《庄子·逍遥篇》,曰:此可解耳。客因问之,随问而答,皆有情理,家人每异之。及长,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与族弟吁并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而已。
《陈书·周弘正传》: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所著《论语疏》十一卷,行于世。
《孝行传》:谢贞幼聪敏,有至性。七岁,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儒林传》:张讥年十四,通《孝经》《论语》。所撰《论语义》二十卷。
马枢,字要理,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及长,博极经史。
王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
《魏书·贺狄干传》:狄干在长安幽闭,因习读书史,通《论语》《尚书》诸经,举止风流,有似儒者。《崔浩传》: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尝授太宗经书。每至郊祠,父子并乘轩轺,时人荣之。世祖以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帛各千段。著作令史太原闵湛、赵郡郤标素谄事浩,乃请立石铭,刊载《国书》,并勒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恭宗善焉,遂营于天郊东三里,方百三十步,用功三百万乃讫。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谨以奏呈。〈五寅一作五夤〉
《高闾传》:闾,字阎士,渔阳雍O人。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本名驴,司徒崔浩见而奇之,乃改为闾而字焉。真君九年,徵拜中书博士。显祖传位,闾上《至德颂》一篇。高祖议政于皇信堂,高祖曰:《论语》称:冉有退朝,孔子问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何者是政。何者为事。闾对曰:臣闻:政者,君上之所施行,合于法度,经国治民之属,皆谓之政;臣下奉教承旨,作而行之,谓之事。然则天下大同,风轨齐一,则政出于天子;王道衰,则政出于诸侯;君道缺,则政出于大夫。故《诗叙》曰:王道衰,政教失,则国异政,家殊俗。政者,上之所行;事者,下之所奉。高祖曰:若君命为政,子夏为莒父宰,问政,此应奉命而已,何得称政。尚书游明根曰:子夏宰民,故得称政。帝善之。
《常景传》:景,字永昌,少聪敏,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为律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为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外戚传》:冯熙,字晋昌,文明太后之兄也。年十二,始就博士学,从师受《孝经》《论语》
《儒林传》:陈奇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有子曰矫之。奇所注《论语》,矫之传掌,未能行于世,其义多异郑元,往往与司徒崔浩同。孙惠蔚,字叔炳,年十五,通《诗》《书》《孝经》《论语》
徐遵明年十七,随乡人毛灵和等诣山东求学。至上党,乃师屯留王聪,一年,便辞聪诣燕赵,师事张吾贵。吾贵门徒甚盛,遵明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请更从师。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读《孝经》《论语》《毛诗》《尚书》《三礼》,不出门院,凡经六年。
董徵,字文发,好古,学尚雅素。师清河监伯阳,受《论语》,后于刘献之遍受诸经。
卢景裕,字仲儒,齐献武王闻景裕经明行修,使教诸子。景裕尝注《论语》
《北齐书·儒林传》:李铉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论语》
《文苑传》:樊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
《周书·文帝十三子传》:宋献公震,字弥俄突。幼而敏达,年十岁,诵《孝经》《论语》《毛诗》
《萧大圜传》:大圜,梁简文帝之子也。幼而聪敏,神清俊悟。年四岁,能诵《三都赋》《孝经》《论语》
《儒林传》:乐逊,正光中,闻硕儒徐遵明领徒赵、魏,乃就学《孝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大义。
《异域高昌传》:文字亦同华夏,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隋书·儒林传》:刘炫著《论语述议》十卷,行于世。
张冲,字叔元。仕陈为左中郎将,非其好也,乃覃思经典,撰《论语义》十卷,官至汉王侍读。
《文学传》:王頍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年二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高祖授国子博士。
《唐书·章怀太子贤传》: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绩,称其夙敏。
《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黎干传》:大历八年,复召为京兆尹。时大旱,干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又祷孔子庙,帝笑曰:丘之祷久矣。使毁土龙,帝减膳节用,既而霪雨。《薛戎传》:弟放,端厚寡言。穆宗即位,参赞机命。帝尝问曰:吾闻学者白首不能通一经,安得其要乎。对曰:《论语》《六经》之菁华也;《孝经》,人伦之本也。汉时《论语》首立于学官。
《隐逸传》:王希夷喜读《周易》《老子》,刺史卢齐卿就谒问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言足矣。《儒学传》:孔颖达,贞观初,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已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资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衒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
褚无量,帝西还,皇太子及四王未就学,无量以《孝经》《论语》五通献帝。帝曰:朕知之矣。乃选郗常亨、郭谦光、潘元祚等为太子、诸王侍读。
啖助,字叔佐,赵州人。赵匡、陆质,其高弟也。大历初,助、匡、质以《春秋》,施士丐以《诗》,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茝以《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
林蕴辩黠,尝有姓崔者矜氏族,蕴折之曰:崔杼弑齐君,林放问礼之本,优劣何如邪。其人俯首不能对。《列女传》:郑义宗妻卢者,范阳士族也。涉书史,事舅姑恭顺。夜有盗持兵劫其家,人皆匿窜,惟姑不能去,卢冒刃立姑侧,为贼捽捶几死。贼去,人问何为不惧,答曰:人所以异鸟兽者,以其有仁义也。今邻里急难尚相赴,况姑可委弃耶。若百有一危,我不得独生。姑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吾乃今见妇之心。
《旧唐书·尚宫宋氏传》:宋氏,名若昭,贝州清阳人。父庭芬,世为儒学,至庭芬有词藻。生五女,皆聪惠,庭芬始教以经艺,既而课为诗赋,年未及笄,皆能属文。长若华教诲四妹,有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其言模仿《论语》,以韦宣文君宋氏代仲尼,以曹大家等代颜、闵,其问答,悉以妇道所尚。若昭注解,皆有理致。贞元四年,李抱真表荐以闻。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嘉赏叹。德宗能诗,与侍臣唱和相属,亦令若华姊妹应制。每进御,无不称善。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
《章怀太子贤传》: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尝诏司空李绩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馀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苏世长传》:周武帝时,世长年十馀岁,上书言事。武帝以其年少,召问:读何书。对曰:读《孝经》《论语》。武帝曰:《孝经》《论语》何所言。对曰:《孝经》云:为政者不敢侮于鳏寡。《论语》曰:为政以德。武帝善其对,令于兽门馆读书。《北梦琐言》:司空图侍郎有出伦之才,注论语一部。明无为上下三篇,义说一篇。仓卒之辰焚于贼火时人无所闻。
节度使韩简性粗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孝廉令讲《论语》。及讲至《为政》篇。明日谓诸从事曰:仆近知古人淳朴,年至三十方能行立。外有闻者无不绝倒。
《五代史·梁家人广王朱全昱传》:太祖仲兄存,存子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
《辽史·铎卢斡传》:一日临流,闻雉鸣,三复孔子时哉语,作古诗三章见志,当时名士称其高情雅韵,不减古人。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宰执王圭等,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圭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圭等,圭等拜谢且贺。《宗室魏悼王廷美传》:克继,善楷书,尤工篆隶,宗正荐之,仁宗亲临试,及令临蔡邕古文法写《论语》《诗》《书》《赵普传》:普少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袁逢吉传》:逢吉四岁,能诵《尔雅》《孝经》,七岁兼通《论语》《尚书》。周太祖召见,发篇试之,赐束帛以赏其精习。《李沆传》:沆为相,常读《论语》。或问之,沆曰:沆为宰相,如《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
《张耆传》:真宗在东宫,尝命授以《论语》
《冯元传》: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群子弟侍听,因荐之真宗。
《赵师民传》:迁天章阁侍讲,尝讲《论语》,问修文德,曰:文者,经天纬地之总称。君人之道,抚之以仁,制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皆是。帝曰:然其所先者,无若信也。曰:信者,天下之大本,仁义礼智,皆必由之,此实至道之要。复问钻燧改火,曰:古之圣王,举动必顺天时,所以四时变,火随木色。近世渐务苟简,以为非治具而遂废之,至其万事皆不如古。又问:子夏、子张所言交道孰胜。曰:圣哲之道,含覆广大,与天地参。善者有以进德,恶者俾之改行。子张之言为优。
《胡则传》:龙昌期,尝注《论语》,其说诡诞穿凿,嘉祐中,诏取其书。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范纯仁传》:尝曰: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二弟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
《范正平传》:正平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论语》
《苏轼传》: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
《吕大忠传》:太忠知秦州。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
《孙固传》:固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徂徕石介一见,以公辅期之。
《孔武仲传》:武仲所著《诗书论语》《金华讲义》等共百馀卷。
《龚原传》:原为司业时,请以王安石所撰《字说》及子《论语》《义》等书刊板传学者。故一时学校举子之文,靡然从之,其敝自原始。
《李纲传》:纲,字伯纪。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著《论语》详说十卷。
《许翰传》:翰,字崧老,历资政殿学士。通经术,所著有《论语解》
《陈禾传》:禾崇尚义理,黜抑浮华。著有《论语解》十卷。《陈渊传》:渊面对上曰:以《三经义解》观之,具见安石穿凿。渊曰:穿凿之过尚小,至于道之大原,安石无一不差。推行其学,遂为大害。上曰:差者何谓。渊曰:圣学所传正有《论》《孟》《中庸》《论语》主仁,《中庸》主诚,《孟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仁道至大,《论语》随问随答,惟樊迟问,始对曰:爱人。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以爱为仁。《程瑀传》:瑀在朝无诡随,尝为《论语说》,至弋不射宿,言孔子不欲阴中人。至周公谓鲁公,则曰可为流涕。洪兴祖序述其意,桧以为讥己,逐兴祖。魏安行锓板京西漕司,亦夺安行官,籍其家,毁板。桧死,瑀子孙乃免锢云。
《胡舜陟传》:迁侍御史。奏:向者晁说之乞皇太子讲《孝经》,读《论语》,间日读《尔雅》而废《孟子》。夫孔子之后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请诏东宫遵旧制,先读《论语》,次读《孟子》
《曾开传》: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黄祖舜传》:祖舜权刑部侍郎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
《王大宝传》:赵鼎谪潮,大宝日从讲《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汪应辰传》: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告以造道之方。尝释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易》惩忿窒欲,《书》刚制于酒,惩窒、刚制皆克胜义,可不常省察乎。
《李衡传》:自宣和间入辟雍,同舍有赵孝孙者,洛人也,其父实师程颐,家学有源,劝衡读《论语》曰:学非记诵词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不可有丝毫伪实处,方可言学。衡心佩其训,虽博通群书而以《论语》为根本。《柴中行传》:中行,字与之。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赐金带。所著有《论语童蒙说》
《李舜臣传》:舜臣,字子思。乾道二年进士。迁宗正寺主簿。朱熹每为学者称之。著《家塾编次论语》五卷。《孙逢吉传》:朱熹在经筵,小人共不便,潜激上怒,中批与祠。刘光祖与逢吉同在经筵,吏请曰:今日某侍郎轮讲,以疾告,孙侍郎居次,请代之。逢吉曰:常所讲《论语》,今安得即有讲义。已而问侍郎讲义安在,取观之,则讲《诗权舆篇》刺康公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与逐朱熹事相类,逢吉欣然代之讲。因于上前争论甚苦。《许奕传》:奕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真德秀侍帝前,论人才,上以骨鲠称之。所著有《论语讲义》行世。
《陈宓传》: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干游。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
《赵汝谈传》:累迁崇政殿说书。因讲《论语》而言汉元帝恭俭无过,惟以刚不克改,明不能绎,优柔不断,而汉业遂衰。所著有《论语注》
《赵善湘传》:庆元二年进士,历观文殿学士,所著有《论语大意》十卷。
《马廷鸾传》:咸淳五年,进右丞相。所著有《语孟会编》《王万传》:登嘉定十六年进士第。太常少卿致仕。万之学专有得于时习之语,谓学莫先于言顾行,言然而行,未然者非言之伪也,习未熟也,熟则言行一矣。故终其身,行无不顾其言。发于设施论谏,皆根于中心。遗文有《时习编》
《文天祥传》: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可以无愧。
《冯去非传》:去非父椅,家居教授,注《论》《孟》等书。《道学传》:程颐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旨,而达于《六经》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进士第。所著《论语说》行于世。尹焞字彦明,权礼部侍郎兼侍讲。焞学于程颐之门,颐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有《论语解》《门人问答》传于世。
李侗字愿中,闻罗从彦得河、洛之学,谒之,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吏部员外郎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雅重侗,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业。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历焕章阁待制。所著有《论语》集注;所编次有:《论语集义》。熹殁,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张栻,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自幼学,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长师胡宏,宏一见,即以孔门论仁亲切之旨告之。栻益自奋砺,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李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固以毅,而任重贵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儆焉。
《儒林传》:邢炳受诏与杜镐等校定《论语》《义疏》,及成,并加勋阶。上尝问: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自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
孙奭尝奉诏与邢炳、杜镐考正《论语》谬误。
吕祖谦少褊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
陆九渊,字子静。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至南康,九渊访之,与朱熹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胡寅字明仲,宣和进士。历徽猷阁直学士。著《论语详说》行于世。
程迥,字可久,宁陵人。家于沙随,隆兴元年进士,调信州上饶县。著有《论语传》
廖德明尝语人以仕学之要曰:德明自始仕,以至为郡,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句而已。
王柏,字会之,金华人。大父师愈,从杨时受《易》《论语》。柏少自号长啸。年踰三十,始知家学之原,勇于求道。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于《论语》标注点校,尤为精密。所著有《论语衍义》《论语通旨》
叶味道,字知道,嘉定进士,调鄂州教授。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
《文苑传》:路振,字子发。幼颖悟,五岁诵《孝经》《论语》。刘恕字道源,少颖悟。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惊异。
《隐逸传》:刘愚不乐仕进。著书自适,《语》《孟》皆有解。《列女传》:荣氏,女弟也。自幼如成人,读《论语》,能通大义。
《蒙斋笔谈》:韩魏公不甚言佛理。盖平生所厚善,而信者欧阳永叔势不得不然。每为人言,自少至老,终始所践履。惟在一部《论语》中未尝须臾敢离文。若云公晚镇北门已六十馀矣。玉汝为都转运使公时,多病。不甚视政事。数谒告家。居玉汝。每携文若问候。至则直造卧内几案间不见他物,惟一唾壶与《论语》尔。乃信传者不谬人,果欲修身于《论语》。未论尽得但能行其数十言,随人品高下,大小无有不为善人君子者,况略见其所不可得闻者乎?吾尝为《论语》释言,未尝沿袭徒为世俗传注。真欲有不愧所闻者。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更须要讲解。举足动步无往非,当用意常。须痛自鞭策尔。
《东轩笔录》:杨安国胶东经生也。累官至天章阁侍讲。其为人沽激矫伪,言行鄙朴动有可笑。每进讲则杂以俚下廛市之语。自扆坐至侍臣中官见其举止已先发笑。一日侍仁宗讲,至一箪食一瓢饮,安国操东音曰:颜回甚穷,但有一罗粟米饭一葫芦浆水。又讲: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安国遽启曰:官家昔孔子教人也,须要钱。仁宗哂之。翊日,遍赐讲官。皆恳辞不拜。唯安国受之而已。
《老学庵笔记》:曾文清夙兴诵《论语》。一篇终身未尝废。闻见后录。近年洛阳张氏发地得石十数。汉蔡伯喈隶《尚书》《礼记》《论语》各已坏缺。《论语》多可辨。每语必他出至十数语。则曰:凡章若干如朝闻道夕死可也,如凤兮凤兮何而德之?衰如执车者为谁子?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是知津矣。如置其杖而耘等语校今世本为异。
玉海论语孟子集注或问朱文公熹撰淳熙四年六月癸巳成
《苏州府志》:王蘋二程在洛蘋往从之,遂为河南高第。识虑精微,议《论》平易。既老,作《论语集解》,未成。章宪及陈长方杨邦弼皆其门人也。
周甫,字次山,常熟人。幼颖悟。五岁诵《论语》。每举一字,辄引类言之。淳熙十年秋试,主文郭颐取为解魁,以失书涂注知府耿秉移嗣榜首。
《婺源县志》:王炎,字晦叔。登乾道五年乙科。所著有《论语解》
《处州府志》:项复,字吉甫,松阳人。尝从慈湖杨先生学。一日,先生问曰:学而时习作如何说?吉甫仓卒无以对,但云:不谈口生荆棘。先生抚几叹曰:正是此说。吉甫由是警悟,学业益进。晚年有荐之于朝者以白衣授校书郎,隐居不仕。自号耕乐。
《金史·完颜匡传》:匡,本名撒速。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馀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教学完颜撒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使教皇孙兄弟。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学,世宗诏匡、讹可俱充太子侍读。寝殿小底驼满九住问匡曰:伯夷、叔齐何如人。匡曰:孔子称夷、齐求仁得仁。九住曰:汝辈学古,惟前言是信。夷、齐轻去其亲,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仁者固如是乎。匡曰:不然,古之贤者行其义也,行其道也。伯夷思成其父之志以去其国,叔齐不苟从父之志亦去其国。武王伐纣,夷、齐叩马而谏。纣死,殷为周,夷、齐不食周粟,遂饿而死。正君臣之分,为天下后世虑至远也,非仁人而能若是乎。是时,世宗如春水,显宗从,二人者马上相语遂后。显宗迟九住至,问曰:何以后也。九住以对,显宗叹曰:不以女直文字译经史,何以知此。主上立女直科举,教以经史,乃能得其渊奥如此哉。称善者良久,谓九住曰:《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汝不知不达,务辩口以难人。由是观之,人之学、不学,岂不相远哉。
《赵秉文传》:秉文删集《论语解》十卷。
《忠义完颜陈和尚传》:太原王渥文章论议与雷渊、李献能相上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渥授以《论语》,通其义。
《元史·廉希宪传》:时方尊礼国帅,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朵儿赤传》:朵儿赤年十五,注论语、孟子、尚书。帝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召见,授中兴路总管。
《李昶传》:昶早年读《论》《孟》,见先儒之失,考订成编,及得朱氏、张氏解,往往吻合,其书遂不复出。《齐履谦传》:六经、诸史,无不淹贯。著《论语言仁通旨》二卷。
《虞集传》:集曾祖刚简,著《论语说》,以发明其义。集三岁即知读书,乙亥,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母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氏传》,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欧阳元传》:幼岐嶷,母李氏,亲授《论语》诸书,八岁能成诵。
《王思诚传》:思诚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论语》,即能成诵。
《李好文传》: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年渐长,开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学,以右丞相脱脱、大司徒雅不花知端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言:欲求二帝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书则《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乃摘其要,释以经文。
《儒学传》:许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其母陶口授《论语》,入耳辄不忘。
陈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论语》,辄成诵。
黄泽生有异质,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好为苦思,屡以成疾,疾止复思,久之,如有所见,作《颜渊仰高钻坚论》。始泽尝梦见夫子,以为适然,既而屡梦见之,最后乃梦夫子手授所较《六经》,字画如新,由是深有感发,始悟所解经多徇旧说为非是,乃作《思古吟》十章,极言圣人德容之盛,上达于文王、周公。
伯颜,一名师圣。六岁,从里儒授《论语》,即成诵。
《隐逸传》:杜瑛,字文玉,霸州人。著《语孟旁通》八卷。《明外史·宁献王权传》:镇国中尉谋㙔束脩自好,贯串群籍,著《论语笺》二十卷。
《吕本传》:嘉靖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帝性猜忌,不欲权归大臣。本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命题遂大当帝意迁南京祭酒
《王艮传》:艮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读书,止《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说,中理解。《儒林传》:王敬臣诵《四箴》,注悟孔子求仁之旨。叹曰:学在是矣。心者动之主,心无妄念,则非礼之动安从生?自是居处必以礼。虽燕处必正襟危坐。
章潢著《论语约言》诸书。名播远迩弟子从游甚众。郝敬杜门谢客耑务著述《论语》等。咸为之解。
《文苑传》:王行,吴县人。幼随父依卖药徐翁家,徐媪好听稗官小说,行日记数本,为媪诵之。媪喜,言于翁,授以《论语》,明日悉成诵。翁大异之,俾尽读家所有书。《歙县志》:姚琏,字叔器。弱冠从胡云峰先生游吕仲实。尝问曰:《论语》说心几处?对曰:不踰矩圣人之心三月,不违贤人之心饱食终日,众人之心有心哉?隐士之心仲实称善。明太宗至徽延访耆旧邓愈以名闻被召见。
《婺源县志》:余世,安字汝泰。幼慷慨有大志。就塾读。至竭力致身二句抚几大叫。读书人舍忠孝二字所学,何事同舍异之?子懋衡万历壬辰成进士。
《江都乡贤录》:金奇选,字幼常。于书无不读。其学务以立诚为本。门人子弟为辑其事之合于乡党。曲礼者凡数十条。编曰:《孔门传灯录》所著有朱批。《论语详说》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