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八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春秋部汇考十四
  东山经籍考〈春秋〉

经籍典第一百八十卷

春秋部汇考十四

东山经籍考

《春秋》

《春秋古经》十二篇
周礼小宗伯注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疏云:《春秋古经》是此古文经所藏之书,文帝除挟书律,此本然后行于世。
《史记吴世家》余读春秋古文服虔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简八字,
汉班固志云:古经十二篇;
李焘《古经序》曰:昔司马迁言《春秋》文成数万。张晏曰:春秋才万八千字,迁误也。今细数之,更阙一千四百二十八字,字数最易见者,尚尔诸误。何况圣人笔削之旨乎,余乡所谓心以为是者,众未必以为是也。亦惟纂例考校,从其有义理者耳,兹第刻《春秋》纯经庶学之相与尽心焉。仍用汉志旧名题曰:《春秋古经》,十二公各为一篇。
马端临曰:《春秋古经》虽汉《艺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春秋》,其本文世所不见,而自汉以来,所编古经则俱自三传中,取出经文名之,曰:正经耳。然三传所载经文,多有异同,则学者何所折衷?三子者,以当时口耳所传授者,各自为传,又以其意之欲增益者,搀入之后世诸儒复据其见,于三子之书者,互有所左右,而发明之而以为得圣人笔削之意于千载之上,吾未之能信也。
又曰:《易》有彖象,本与卦爻为二,而王弼合之诗书,有序本与经文为二,而毛苌孔安国合之《春秋》有三传,亦本与经文为二,而治三传者合之。先儒务欲存古,于是取其已合者,复析之命之,曰:古经然彖象之与,卦爻序之与,经毛孔王三公,虽以之混为一书,尚未尝以己意增损于其间,苟复析之即,古人之旧矣。独《春秋》一书三传各以其说,与经文参错,而所载之经文,又各争异,盖事同而字异者,及邾仪父盟于蔑于昧之类是也,事字俱异者尹氏君氏之类是也,元未尝书其事而以意增入者,孔丘生孔丘卒之类是也。然则自三传中所取出之经文,既有争异,又有增益。遽指以为夫子所修之《春秋》可乎?然择其若可信者而言之,则左氏为优何也?盖《公羊》《谷梁》直以其所作传文,搀入正经,不曾别出而左氏,则经自经,而传自传,又杜元凯《经传集解》叙文以为分经之年相附,则是左氏作传之时,经文本自为一书,至元凯始,以左氏传附之经文,各年之后,是左氏传中之经文,可以言古经矣。然获麟而后引经,以至仲尼卒,则分明增入。杜注亦自以为《春秋》本终于获麟,弟子欲记圣师之卒,故采鲁史记以续夫子之经,而终于此。然则既续之于获麟之后,宁保其不增益之于获麟之前。如《公谷》所书孔子生之类乎,是亦未可尽信也。

《春秋经》十一卷
《志云经》十一卷、公羊、谷梁二家
王应麟考證云:诗正义。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

《左传》三十卷
《汉志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
刘歆移博士书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谷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略不同。
杜元凯曰: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传直言其归趣而已。
考證曰:汉初,出张苍之家。文帝时,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太史公十二诸侯年表,序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平帝时始立学官。

《公羊传》十一卷
《汉志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师古。曰:名高。考證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子平,平传与子地,地传与子敢,敢传与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儒林,传胡母生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齐之言春秋者。
宗事之公孙弘,亦颇受焉。武帝因尊公羊家。

《谷梁传》十一卷
《汉志谷梁传》十一卷。谷梁子,鲁人,师古,曰:名喜。晁氏曰:应劭风俗通称谷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则以为秦孝公,同时人阮孝绪则以为名俶,字元。始皆未详也。至汉宣帝,好之遂盛行于世。

《邹氏传》十一卷
《汉志邹氏传》十一卷。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隋志》汉初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
七录云:建武中,邹夹氏皆绝。王吉能为《邹氏春秋》

《夹氏传》十一卷
《汉志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师古,曰:夹音颊

左氏微二篇。
《汉志》左氏微二篇,师古,曰:微谓释其微,指

铎氏微三篇。
《汉志》铎氏微三篇,楚太傅铎椒也。
考證太史公曰: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 刘向别录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

《张氏微》十卷
《汉志》
按张氏疑,即张苍,然苍不应居,虞氏前俟考。

《虞氏微传》二篇
《汉志虞氏微传》二篇,赵相虞卿。
刘向别录: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

《公羊外传》五十篇
《汉志》

《谷梁外传》二十篇
《汉志》

《公羊章句》三十三篇
《汉志》

《谷梁章句》三十三篇
《汉志》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
《汉志》

《公羊颜氏记》十一篇
《汉志》
考證颜安乐事眭孟《六艺论》云: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仲舒弟子嬴公,公弟子眭孟,孟弟子严彭祖及颜安乐。彭祖为严氏学,安乐为颜氏学,皆立博士。后汉张霸减定《严氏春秋》为二十万言。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汉志》
考證《隋志》《董仲舒决事》十卷,《唐志春秋决微》十卷,七录云:《春秋断狱》五卷。
应劭曰:仲舒居家朝廷,每有政议,遣廷尉张汤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
《论衡》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太平御览》载仲舒决狱二事,引《春秋》许止进药,夫人归于齐。
《通典》载仲舒断狱,引《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春秋议奏》三十九篇。
《汉志》云:《石渠论》
考證刘更生传,初立《谷梁春秋》,徵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后汉陈元传孝宣为《石渠论》而谷梁氏兴。

《春秋国语》二十一篇
《汉志》云:左丘明著。
考證司马迁传赞左丘明为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又太史公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史通》曰: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逸文,纂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周穆王,终鲁悼公为外传。《国语》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陆淳谓与《左传》文体不伦,定非一人所为。
石林叶氏曰:按姓氏谱,有左丘氏,岂一家之言乎?唐啖赵之徒颇知之,然未有以传其说也。

《国语》五十四篇
《汉志》,刘向分《国语》

《世本》十五篇
《汉志》云:古史官记黄帝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考證周官瞽矇世奠系小史定世系辨昭穆司马迁传赞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司马迁采世本,刘向曰: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所记录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隋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又世本二卷,刘向撰又四卷,宋衷撰,又云:汉初得世本,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春秋正义》,云今之世本,与司马迁言,不同世本,多误,不足依凭颜。
之推曰:《世本》,左丘明所书。而有燕王喜,汉高祖非本文也。

士燮《春秋注》十一卷
《隋志》,吴卫将军

贾逵《左传章句》二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贾逵《左传解诂》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服虔《左传解谊》三十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

王肃《左传注》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董遇《左传章句》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传》三十卷,董遇章句

孙毓《左传义注》十八卷
《隋志》《春秋左氏义注》十八卷,孙毓

王朗《左传注》十二卷
《隋志》《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杜预《左传集解》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
晁氏曰:晋杜预元凯集,刘子骏贾景伯父子许惠卿颖子严之注,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故题曰:《经传集解》。其发明甚多,古今称之然。其弊则弃经信传,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战,传载秦败,绩而经不书,以为晋直秦曲,则韩役书战时,公在师。复不须告克获有功,亦无所讳。于《左传》之例,皆不合不曰:传之谬,而猥称经文阙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服杜《左传注》十卷
《隋志》《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传》十卷,残缺。

嵇康《左传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

服杜《左传音》三卷
《隋志》: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亡。

高贵乡公《左传音》三卷
《隋志》:梁有魏高贵乡公《春秋左氏传音》三卷,亡。

曹耽《左传音》 卷
《隋志》:梁有曹耽音,亡。

荀讷《左传音》四卷
《隋志》:梁有尚书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李轨《左传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李轨撰。

徐邈《左传音》三卷
《隋志》《春秋左氏音》三卷,徐邈撰。

贾逵《释训》一卷
《隋志》《春秋释训》一卷,贾逵撰。

贾逵《左传朱墨列》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撰。

颖容《春秋释例》十卷
《隋志》:汉公车徵士颖容撰。

郑众《左传条例》九卷
《隋志》:梁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汉大司农郑众撰。

服虔《左氏释痾》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膏肓释痾》十卷,服虔撰。

服虔《春秋汉议驳》二卷
《隋志》:梁有《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郑元《春秋驳议》二卷
《隋志》:驳何氏《汉议》二卷,郑元撰。

服虔《春秋成长说》九卷
《隋志》《春秋成长说》九卷,服虔撰。

王玢《左传达义》一卷
《隋志》:梁有》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撰。

服虔《春秋塞难》三卷
《隋志》《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

孔融《春秋杂议难》五卷
《隋志》:梁有《春秋杂议难五卷》,汉少府孔融撰。

王朗《左传释驭》一卷
《隋志》《春秋左氏释驭》一卷,王朗撰,亡。

糜信《春秋说要》十卷
《隋志》《春秋说要》十卷,魏太守糜信撰。

杜预《春秋释例》十五卷
《隋志》
晁氏曰:晋杜预注。凡四十部集左传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偕显其同异从而释之,发明尤多昔人,称为左氏忠臣,而预自以为有传,癖观此尤信。陈氏曰:唐刘蕡为之序。
《崇文总目》,凡三十五例。

杜乾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
《隋志》: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光撰,亡。
杜预《春秋左传评》二卷见《隋志》

刘寔《春秋条例》十一卷
《隋志》《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撰。

刘寔《公羊达义》三卷
《隋志》:梁有《公羊达义》三卷,刘寔撰亡。

方范《春秋经例》十二卷
《隋志》

殷兴《春秋释滞》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释滞》十卷,晋尚书殷兴撰,亡。

范坚《春秋释难》三卷
《隋志》:梁有《春秋释难》三卷,晋护军范坚撰,亡。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隋志》

《春秋义例》十卷
《隋志》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
《隋志》

吴略《春秋经传说例疑隐》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郑元《左氏分野》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郑元《春秋十二公名》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王述之《春秋左氏经传通解》四卷
《隋志》

孙毓《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
《隋志》

干宝《春秋左氏函传义》十五卷
《隋志》

何贺真《左氏区别》三十卷
《隋志》《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宋尚书功论郎何贺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
《隋志》

《春秋丛说》十二卷
《隋志》

《春秋义林》一卷
《隋志》

《春秋大夫辞》三卷
《隋志》

《春秋嘉语》六卷
《隋志》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十三卷
《隋志》

沈宏《春秋五辩》二卷
《隋志》:梁五经博士沈宏撰。

《春秋辩證》六卷
《隋志》

王述之《春秋旨通》十卷
《隋志》

崔灵恩《春秋经传解》六卷
《隋志》

崔灵恩《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
《隋志》

崔灵恩《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
《隋志》

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隋志》

干宝《春秋序论》二卷
《隋志》

贺道养《春秋序》一卷
《隋志》

崔灵恩《春秋序》一卷
《隋志》

沈文阿《春秋左氏义略》二十五卷
《隋志》:陈国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规《续义略》十卷
《隋志》: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张冲《春秋义略》三十卷
《隋志》:陈右将军张冲撰。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隋志》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隋志》

刘炫《春秋左氏述义》四十卷
《隋志》: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

《春秋序义疏》一卷
《隋志》

梁简文帝《春秋发题》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严彭祖《春秋左氏图》十卷《隋志》:梁有《春秋左氏图》十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亡。

《古今春秋地图》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严彭祖《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隋志》:梁有,今亡。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
《隋志》:汉谏议大夫何休注。
陈氏曰:《公羊解诂》十二卷,汉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为太傅陈蕃属,蕃败坐禁锢,作解诂覃思不窥门,十七年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党禁解,拜议郎,终谏议大夫,其书多引谶纬,其所谓黜周王鲁变周文从殷质之类,公羊皆无明文,盖为其学者相承,有此说也。三科九旨,详具疏中。

王愆期《春秋公羊传》十三卷
《隋志》: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

高龙《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隋志》:梁有,晋河南太守高龙注。

孔衍《春秋公羊传》十四卷
《隋志》:梁有,孔衍集解。

李轨《春秋公羊音》一卷
《隋志》

汪淳《春秋公羊音》一卷
《隋志》:梁有,晋徵士汪淳撰,一卷。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隋志》:汉胶西相董仲舒撰。
晁氏曰:史称仲舒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属,数十篇,十馀万言,皆传于后世。今溢而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详。隋唐卷目与今同,但多讹舛。
《崇文总目》:其书八十二篇,义或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间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又即用玉杯题篇,后人取而附著云。
陈氏曰:按隋及国史志卷,皆十七,《崇文总目》凡八十二篇,馆阁书目止十卷,萍乡所刻亦财三十七篇,今本乃楼攻愧得潘景宪,本卷篇皆与前志合。然亦非当时本书也,先儒疑辨详矣,其最可疑者,本传载所著书百馀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属,今总名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则皆其篇名,此决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者尤可疑也。然古书存于世希矣,姑以传疑存之,可也又有写本作十八篇。

董仲舒《春秋决事》十卷
《隋志》
《崇文总目》:丁氏平黄氏正初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武帝数遣廷尉张汤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疑》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至吴太史,令吴汝南丁季江夏黄复平正得失,今颇残失止,有七十八事。
马端临曰:此即献帝时应劭所上,仲舒春秋断狱以为,几焚于董卓荡覆王室之时者也。

《春秋决疑论》一卷
《隋志》

何休《春秋左氏膏肓》十卷
《隋志》
崇文总目:汉司空掾何休撰。始撰贾逵事,因记左氏所短,遂颇流布学者称之,后更删补为定。今每事左方附郑康成之学,因引郑说寄何书云。书今残逸,第七卷亡。
陈氏曰: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书,郑康成作《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以排之休见之,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今其书多不存,惟范宁《谷梁集解》载休之说,而郑君释之,当是所谓起废疾者,今此书并存,二家之言意亦后人所录。

何休《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
《隋志》

何休《春秋谷梁废疾》三卷
《隋志:《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撰,又三卷,何休撰,郑元释,张靖笺。

何休《春秋汉议》十三卷
《隋志》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隋志》
《隋志》,前有《驳何氏汉议》二卷,郑元撰,至此又重出复载,《驳何氏汉议叙》一卷,未注姓名,疑亦郑元

撰。
刁氏《春秋公羊例序》五卷
《隋志》

何休《春秋公羊谥例》一卷
《隋志》

何休《春秋公羊条例》一卷
《隋志》:梁有一卷,亡。

荀徐《春秋公羊问答》九卷
《隋志》:梁有《春秋公羊问答九卷》,荀爽问,魏安平太守徐钦答,亡。

庾王《春秋公羊论》二卷
《隋志》:梁有《春秋公羊论》二卷,晋车骑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亡。

鲜于公《春秋公羊解序》一卷
《隋志》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
《隋志》

唐固《春秋谷梁传》十三卷
《隋志》:吴仆射唐固注。

尹更始《春秋谷梁传》十五卷
《隋志》: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汉谏议大夫尹更始撰,亡。
《唐志》:尹更始注。

糜信《春秋谷梁传注》十二卷
《隋志》:魏平乐太守糜信注。

张靖《谷梁传注》十卷
《隋志》:晋堂邑太守张靖注。

徐乾《春秋谷梁传注》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三卷,晋给事郎徐乾注。亡。

胡讷《春秋谷梁传集解》十卷
《隋志》:梁有《春秋谷梁传》十卷,胡讷集解,亡。

程阐《春秋谷梁传注》十六卷
《隋志》

孔衍《春秋谷梁传注》十四卷
《隋志》

徐邈《春秋谷梁传注》十二卷
《隋志》

段肃《春秋谷梁传注》十四卷
《隋志》:疑汉人。

孔君《春秋谷梁传指训》五卷
《隋志》《春秋谷梁传》五卷,孔君指训,残缺梁十四卷,按《唐志》,作孔衍训注十三卷,疑即此条。

范宁《春秋谷梁传》十二卷
晁氏曰:自汉魏以来,《谷梁》注解有尹更始,唐固糜信,孔衍,江熙等十数家。而范宁皆以为肤浅,于是帅其长,子参中子雍,小子凯从弟,卲及门生,故吏商略名例,博采诸儒同异之说,成其父汪之志,尝谓三传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之论最善。

范宁《春秋谷梁音》一卷
《隋志》:梁有一卷,亡。

四家《春秋谷梁传》四卷
《隋志》《春秋谷梁传》四卷残缺,张程孙刘四家集解,

糜信《理何氏汉议》二卷
《隋志》:魏人。

徐邈《春秋谷梁传议》十卷
《隋志》

何休《春秋议》十卷
《隋志》

徐邈《答春秋谷梁义》三卷
《隋志》

薄叔元《问谷梁义》四卷
《隋志》

范宁《春秋谷梁传例》一卷
《隋志》

刘兆《春秋公羊谷梁传》十二卷
《隋志》:晋博士刘兆撰。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隋志》

贾逵《春秋经本训诂》十二卷
《隋志》:梁有三家经,二卷亡。

韩益《春秋三传论》十卷
隋志魏大长秋韩益撰

潘叔度《春秋经合三传》十卷
《隋志》

潘叔度《春秋成夺》十卷
《隋志》

胡讷《春秋三传评》十卷
《隋志》

胡讷《春秋集三传难》三卷
《隋志》:梁有,今亡。

胡讷《春秋集三传经解》十卷
《隋志》:梁有,今亡。

京相璠等《春秋土地名》三卷
《隋志》:晋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贾逵《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卷
《隋志》

虞翻《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一卷
《隋志》

王肃《春秋外传章句》一卷
《隋志》:梁二十三卷。

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卷
《隋志》

孔晁《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卷
《隋志》

唐固《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一卷
《隋志》

《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
《隋志》:梁有,今亡。

何始真《春秋区别》十二卷
《唐志》
《隋志》,作何贺真《春秋左氏区别》,贺真始,真未知孰是俟考。

顾启期《春秋大夫谱》十一卷
《唐志》

李谧《春秋丛林》十二卷
《唐志》
《隋志》,未详李谧姓名。

沈宏《经传解六卷》,又《文苑》六卷,《嘉语》六卷
《唐志》
《隋志》,只载沈宏《五辨》二卷,其《经传解》未载。至《文苑》《嘉语》又未详沈宏姓名。

刘炫《春秋攻昧》十二卷,又《规过》三卷,《述议》三十七卷
《唐志》
《隋志》只载《述议》四十卷

高袭《春秋传记》十二卷
《唐志》
《隋志》,作高龙《春秋公羊传》,龙袭二字未知,孰是俟考。

刘晏《公羊违义注》三卷
《唐志》:刘寔《春秋违义》三卷,刘晏注。

沈仲义《春秋集解》十卷
《唐志》

萧邕《问传义》三卷
《唐志》

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
《唐志》

《春秋辨證明经论》六卷,《左氏音》十二卷,《左氏钞》十卷,《春秋辞苑》五卷,《杂义难》五卷
俱见《唐志》

孔颖达《春秋正义》三十六卷
《唐志》:孔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奉诏撰,马嘉运、王德韶、苏德融与隋德素覆审。
《崇文总目》: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撰,按汉张苍、贾谊尹咸、郑众、贾逵皆为诂训,然参用公、谷二家,至晋杜预专治左氏,其后有沈文阿、苏宽、刘炫皆据杜说。贞观中,颖达据刘学而损益之长,孙无忌等又复损益其书,乃定皇朝孔淮等奉诏是正。

杨士勋《谷梁疏》十二卷
《唐志》
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勋撰。皇朝邢炳等奉诏是正。今太学传授〈按杨勋疑阙士字〉

王元度注《春秋左氏传》
《唐志》:卷亡。

卢藏用《春秋后语》十卷
《唐志》

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
《唐志》:字文。明士廉五代,孙文宗时翰林侍讲学士,帝好左氏,命重分诸国各为书,别名经传要略,历国子祭酒。

许康佐等《集左氏传》三十卷
《唐志》一作文宗御集

徐文远《春秋左传义疏》六十卷,又《左传音》三卷
《唐志》

阴弘道《春秋左氏传序》一卷
《唐志》

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
《唐志》:开元中右威卫录事,参军失名

冯伉三传,异同三卷。
刘轲《三传指要》十五卷
韦表微《春秋三传总例》二十卷
王元感《春秋振滞》二十卷
韩滉《春秋通》一卷
俱见《唐志》

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又《集传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二卷《春秋辨疑》七卷
《唐志》
《崇文总目》:唐给事中陆淳纂〈质本名淳〉,初,淳以三家之传不同,故采获善者,参以啖助赵匡之说为集传春秋,又本褒贬之意,更为微旨条别三家以朱墨记其胜否,又摭三家得失与经戾者,以啖赵之说,订正之为辨疑。
陈氏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传》,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淳质从助及伯淳传其学助考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而集传集注,又撮其纲例目为统助。卒,质与其子异缮录以诣伯淳,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乙卯岁书成。质本名淳,避宪宗讳,改焉。

樊宗师《春秋集传》十五卷
《唐志》

《春秋加减》一卷
《唐志》:元和十二年,国子监修定。
崇文总目:唐元和时,国子监承诏修定,以此经字文多少不同,故志其增损,以防差驳。
陈氏曰:不著人名校定偏傍,若五经文字之类,前有睿思殿,书籍印末称,臣云校定。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
《唐志》
崇文总目:唐试左武卫兵曹李瑾撰,瑾集诸家之说为序,义凡例各一篇,补孔颖达正义为五篇,采摭馀条为碎玉一篇,凡先儒异同辨正得失为三篇,取刘炫规过申證其义为三篇,大抵专依杜氏之学,以为说云。
巽岩李氏曰:其第一卷新编目录多取杜氏释例,及陆氏纂例瑾所自著,无几而序义,以下十四卷,但分门抄录孔颖达左氏正义,皆非瑾所自著也。惟篇首数序,瑾所自著者。

张杰《春秋图五卷》,又《春秋指元》十卷
《唐志》
崇文总目:杰以《春秋》,所载车服器用,都城井邑之制缋,而表之指元则摘《左氏传》文,申释其义。

裴安时《左氏释疑》七卷
《唐志》:字适之,大中江陵少尹。

第五泰《左传事类》二十卷
《唐志》:字伯通,青州益都人。咸通鄂州文学

成元《公谷总例》十卷
唐志字文元咸通山阳令

陆希声《春秋通例》三卷
《唐志》
崇文总目:因三家之例裁,正其冗以通春秋之旨。

陈岳《折衷春秋》三十卷
《唐志》:唐末钟傅,江西从事
崇文总目:以三家异同三百馀条,参求其长,以通春秋之义。
晁氏曰:其书以左氏为上,《公羊》为中,《谷梁》为下,比其异同,而折衷之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从钟傅,辟为江西从事。

郭翔《春秋义鉴》三十卷
《唐志》

柳宗元《非国语》二卷
《唐志》
宗元序曰:《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而其说诬淫。惧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本诸理,作《非国语》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汲冢《师春》一卷
《宋志》《师春纯集》疏左传卜筮事。
陈氏曰:晋汲郡魏安釐王冢所得古简,杜预得其纪年,知其魏国史纪,以考證《春秋》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

荀卿《公子姓谱》二卷
《宋志》:一名《帝王历纪谱》
《崇文总目》《帝王历纪谱》三卷,不著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诸侯子孙,散于他国。孔子修《春秋》而谱其世系,上采帝王历纪而条次之,盖学《春秋》所录,今本题云荀卿撰者,非也。
晁氏曰:题曰:秦相荀卿撰,载周末列国世家。故一名《春秋公子血脉图》,颇多疏略,决非荀卿所著。且卿未尝相,秦岂世别有一荀卿耶?

刘炫《春秋义囊》二卷
《宋史》

《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宋史公羊疏》三十卷,又徐彦《公羊疏》三十卷,《崇文总目》《公羊疏》三卷,不著撰人名氏,援證浅局出于近世,或云徐彦撰,皇朝邢炳等奉诏是正,始令太学传授,以补春秋三家之旨。
陈氏曰:广川藏书志,云世传徐彦不知何代意,其在贞元长庆,后也

黄恭密《春秋指要图》一卷。
《宋志》

《春秋灾异录》六卷
《宋志》:不载姓名。

《春秋谥族图》五卷
《宋志》:不载姓名。
《崇文总目》:演《左氏传》谥族图,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学世谱增广之,贯穿系序差无遗略。

陆德明《三传释文》八卷
《宋志》

赵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卷
《宋志》
晁氏曰:啖助字叔,佐闽人。赵匡字伯,修天水人。大抵啖赵以前学者,皆专门名家,苟有不通,宁言经误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善援经击传,其或未明,则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啖氏制统例,分别赵氏损益,多所发挥。

卢仝《春秋摘微》四卷
《宋志》
晁氏曰:唐卢仝撰其解经,不用传。然旨意甚疏,韩愈谓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盖,实录也祖无择得之于金陵。

杨蕴《春秋公子谱》一卷
《宋志》

叶真是《国语》七卷
《宋志》

冯继元《春秋名号归一图》
《宋志》
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元撰,以春秋官谥名字裒附,初名之左。

冯继元《春秋名字同异录》五卷
《宋志》

杜预《春秋世谱》七卷
《宋志》
崇文总目:《春秋世谱》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凡七卷起黄帝,至周见于春秋诸国世系,传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书目,春秋大夫世族谱十三卷,顾启期撰,而杜预释例自有世族谱一卷,今书与释例所载不同,而本或题云杜预撰者,非也。疑此乃启期所撰云。

张暄《春秋龟鉴图》一卷
《宋志》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述《春秋》周及诸侯世次,齐鲁大国公子公孙初,不详备。其后传写又失其次序,今存以备讨阅。

马择言《春秋要类》五卷
《宋志》

叶清臣《纂类》十卷
《宋志》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春秋总论》一卷
《宋志》
晁氏曰:史臣言明复治《春秋》,不取传注而其言简而义详。
朱子语录曰:近时言《春秋》,皆是计较利害大义,却不曾见如唐之陆淳、本朝孙明复之徒,他虽未曾深于圣经,然其推言治道凛凛然,可畏终是得圣人个意思。

李尧俞《春秋集议略论》二卷
《宋志》

王沿《春秋集传》十五卷
《宋志》
晁氏曰:集三传解经之文沿字,圣源大名人好《春秋》,所至以《春秋》断事。此书仁宗朝尝奏御诏直昭文阁,后官至天章阁待制。

章拱之《春秋统微》二十五卷
《宋志》

王哲《春秋通义》十二卷,又《皇纲论》五卷
《宋志》
陈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

丁副《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三传异同字》五卷。
晁氏曰:皇朝丁副撰,田伟书目别作嗣,未知孰误。

朱定序《春秋索隐》五卷。
《宋志》

杜谔《春秋会议》二十六卷
《宋志》
晁氏曰:皇祐间进士杜谔集三十馀家,成一书

胡瑗《春秋口义》五卷。
《宋志》
陈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
刘敞《春秋传》十五卷,又《春秋权衡》十七卷,《春秋说例》
十一卷,《春秋意林》二卷。
晁氏曰:权衡论三传之失意林,叙其解经之旨,刘氏传其所解经也,如桓无王季友卒,胥命用郊之类,皆古人所未言。

苏辙《春秋集传》十二卷
《宋志》
晁氏曰:大意以人多师,孙复不复信史,故尽弃二传,全以左氏为本,其不能通者,始取二传及啖赵,自熙宁谪居高安,至元符初十数年矣。暇日辄有改定卜居龙川,而书始成。

王安石《左氏解》一卷
《宋志》
陈氏曰:专辨左氏为六国时人其明验,十有一事。题王安石撰,其实非也。

杨彦龄《左氏春秋集表》二卷,又《左氏蒙求》二卷,
《宋志》

沈括《春秋机括》二卷
《宋志》
晁氏曰:沈括存中撰《春秋谱》也。

赵瞻《春秋论》三十卷,又《春秋经解义例》二十卷,
《宋志》

唐既济《春秋邦典》二卷
《宋志》
陈氏曰:唐既潜〈疑落济字〉亨撰,质肃之侄,自号真淡翁。与其子愗问答,而为此书,邹道卿为之序。

孙觉《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晁氏曰:其学亦出于啖赵,凡四十馀门,论议颇严。陈氏曰:觉从胡安定游门弟子,以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众皆相服,此其时所作也。

孙觉《春秋经解》十五卷
《宋志》
陈氏曰:觉言三家之说,谷梁最为精深,且以为本杂取二传及诸儒之说长者,从之其所未安,以所闻于安定先生者断之,杨龟山为之后序。

孙觉《春秋学纂》十二卷
《宋志》

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
见宋志

刘攽《内传国语》十卷,《春秋人谱》一卷
《宋志》:孙子平、练明道同撰。

朱长文《春秋通志》二十卷
《宋志》

家安国《春秋道义》二十四卷
《宋志》

张大亨《春秋通训》二十卷,又《五礼例宗》十卷
《宋志》
陈氏曰:直秘阁吴兴张大亨嘉父撰,自序言少闻《春秋》于赵郡、和仲先生,尝作例宗论立例之大要矣,十馀年复有通训之作去例,以求经略微文而视大礼,东坡一字,和仲所谓赵郡,和仲其东坡乎?然例宗考究亦为详洽。

陆佃《春秋传》二十卷,又《补遗》一卷
《宋志》

程颐《春秋传》一卷
陈氏曰:略举大义,襄昭后尤略,盖晚年作也。

黎錞《春秋经解》十二卷
《宋志》
晁氏曰:本朝黎錞希声撰,蜀人欧公之客。

王裴《春秋义解》十二卷
《宋志》

张冒德《春秋传类音》十卷
《宋志》

韩台《春秋左氏传口音》三卷
《宋志》

陈德宁《公羊新例》十四卷,又《谷梁新例》六卷
《宋志》

阴洪道《注春秋叙》一卷
《宋志》

张翰《春秋排门显义》十卷
《宋志》,一作张干

李撰《春秋总要》十卷
《宋志》

袁希政《春秋要类》五卷
《宋志》,一作孝政

张德昌《春秋传类》十卷
《宋志》
《宋志》,前有张冒德《春秋传类音》十卷,疑与此条讹误,重出未知孰是。

沈纬《春秋谏类》二卷
《宋志》
王仲孚《春秋类聚》五卷见《宋志》

黄彬《春秋叙鉴三卷》《春秋精义》三十卷
《宋志》

洪勋《春秋图鉴》五卷
《宋志》
按此条下,又有《春秋加减》一卷,疑重出。

王睿《春秋守鉴》一卷
《宋志》
按此条,又有《春秋龟鉴》一卷,疑即张暄《春秋龟鉴图,重出

涂昭良《春秋科义雄览》十卷,《春秋应判》三十卷。
《宋志》

丁裔昌《春秋解问》一卷
《宋志》

邵川《春秋括义》三卷
《宋志》

刘英《春秋列国图》一卷,《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
《宋志》

谢璧《春秋缀英》二卷
《宋志》

李涂《春秋事类》五卷
《宋志》:蔡延龟注。

《春秋扶悬》三卷
《宋志》

春秋比事》三卷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宋志》
马端临曰:《春秋比事》二十卷,陈同甫序之,曰惜其为此书,而不见其名。或曰,是沈文伯之所为也。文伯,名棐。湖州人。常为婺之教官,因为易其名曰:《春秋比事》,锓诸木以,与同志者共之。
陈氏曰:按湖州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斋。居仁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甫何以云,然岂别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则非湖人也。

《春秋要义》十卷
《宋志》

《春秋策问》三十卷
《宋志》

《春秋夹氏》三十卷
《宋志》
《汉志》:夹氏未有书,又云:书亡。此书不知何所指,授而名《夹氏》

李融《春秋枢崇》十卷
《宋志》

姜虔嗣《春秋三传纂要》二十卷
《宋志》
《崇文总目》《春秋纂例》伪唐人姜虔嗣撰,以春秋左氏公谷三家之传学者,钞集之文。

惠简《春秋通略全义》十五卷
《宋志》

元保宗《春秋事要》十卷
《宋志》

巩浚《春秋琢瑕》一卷
《宋志》

张传靖《左传编纪》十卷
《宋志》

崔升《春秋分门属类赋》三卷
《宋志》:杨均注。

裴光辅《春秋机要赋》一卷
《宋志》

尹玉羽卿《春秋音义赋》十卷
《宋志》:冉遂良注。

《春秋字源赋》二卷
《宋志》:杨文举撰。

李象《续春秋机要赋》一卷,《玉霄括囊赋集》一卷,
《宋志》

王邹彦《春秋蒙求》五卷
《宋志》

《春秋指掌图》二卷
《宋志》载张杰《春秋图下》未知亦张作否,

蹇遵品《左传引帖断义》十卷。
《宋志》
崇文总目:伪蜀进士蹇遵品拟撰。唐礼部试进士帖,经旧式覈经,具对《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
《宋志》本十二卷,第二、第四阙。

《春秋通义》十二卷,《春秋新义》十卷,《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春秋文权》五卷
《宋志》年历,一名《春秋齐年》
按以上五条俱载蹇遵品,下未详姓名,不知谁作。
且刘英下已载十二国年历一条,亦未知重出否,

鲁有开《春秋指微》十卷
《宋志》

《国语音》一卷
《宋志》

宋庠《国语补音》三卷
《宋志》
陈氏曰: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为国语音者,《近世传旧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盖唐人也简陋不足名书,因而广之悉。以陆德明释文为主,陆所不载,则附益之。

林概《辨国语》三卷
崔表《世本图》一卷
俱见《宋志》

杨蕴《春秋年表》一卷
《宋志》
陈氏曰:《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周易》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小邾按馆阁书目,有年表二卷。元丰中杨彦龄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国,仍总纪蛮夷戎狄之事,又按董氏藏书志年表,无撰人自周至吴,凡十国又有附庸诸国,别为表凡,征伐朝觐会同,皆书今此表止记,即位及卒,皆非二家书也。
《宋志》,杨蕴《春秋年表》一卷,按陈氏云,《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未知是一书否,附载于此俟考。

谢是《春秋义》二十四卷,又《总义》三卷。
《宋志》

崔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
《宋志》
陈氏曰:涪陵崔子方彦直撰。绍圣中罢,春秋取士子方三上书,乞复之不报,遂不应进士举。《

春秋本例例要》二十卷,
吕奎《春秋要旨》十二卷。
俱见《宋志》

吴元绪《左氏鼓吹》一卷
《宋志》
陈氏曰:彭门吴元绪撰。

刘易《春秋经解》二卷,
吴孜《春秋折衷》十二卷。
范柔中《春秋见微》五卷。
邹氏《春秋总例》一卷
谢子房《春秋备对》十三卷
朱振《春秋指要》一卷,《春秋正名赜隐要旨》十二卷,《春秋正名赜隐旨要叙论》一卷。
《春秋讲义》三卷
沈滋仁《春秋兴亡图鉴》一卷
陈禾《春秋传》十二卷,又《春秋统论》一卷
俱见《宋志》

任伯雨《春秋释圣新传》十二卷
《宋志》
晁氏曰:任伯雨德翁撰。解经不甚通例。

郑昂《春秋臣传》三十卷。
邓冀《春秋指踪》二十一卷
石公孺《春秋类例》十二卷
俱见《宋志》

王当《春秋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宋志》
晁氏曰:六十三卷当眉山人,效司马迁《史记》,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万馀言。

张根《春秋指南》十卷
《宋志》
晁氏曰:吴园先生张根知常撰。以征伐会盟,年经国纬汪藻为之序。

李棠《春秋时论》一卷
《宋志》

叶梦得《春秋谳》三十卷,又《春秋考》三十卷,《春秋传》二十卷,《石林春秋》八卷,《春秋指要总例》二卷
《宋志》
陈氏曰:叶梦得撰,各有序。

胡安国《春秋传》三十卷,又《通例》一卷,《通旨》一卷
《宋志》
晁氏曰:共三十二卷,胡安国被旨撰。

余安行《新传》十二卷
晁氏曰:十一卷,采三传及孙复四家书。

韩璜《春秋人表》一卷。
范仲《春秋左氏谱义》四卷。
黄叔敖《春秋讲义》五卷
洪皓《春秋纪诔》三十卷
俱见《宋志》

《春秋集善》十三卷
《宋志》
陈氏曰:端明殿学士庐陵胡铨邦衡撰,铨既事萧楚,为春秋学,后学于胡文定公安国,作此书。

邓名世《春秋四谱》六卷,《辨论谱说》一卷
刘本《春秋中论》三十卷
俱见《宋志》

毕良史《春秋正辞》二十卷
《宋志》
陈氏曰:知盱眙军东平毕良史撰。

环中《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春秋列国臣子表》十卷
《宋志》
按宋志杨蕴《春秋年表》一卷,又有环中《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通考载陈氏说已见,杨蕴下

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又《春秋传》十二卷,《春秋考》十二卷。
《宋志》
陈氏曰:其学大扺工于考究,而义理多迂僻。

周彦熠《春秋名义》二卷
毛邦彦《春秋正义》十二卷
王日休《春秋孙复解辨》失一卷,又《春秋公羊辨》失一卷,《春秋左氏辨》失一卷,《春秋谷梁辨》失一卷,《春秋名义》一卷
董自任《春秋总鉴》十二卷
夏沐《春秋素志》三百一十五卷,又《春秋灵台独讲》十一卷
延陵先生《讲义》二卷
俱见《宋志》

吕本中《春秋解》二卷
《见宋志》
陈氏曰:《集解》十二卷,自三传而下,集诸家之说,各记其名氏。
朱子语录: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

晁公武《春秋》,故训传三十卷。
王炫《春秋门例通解》十卷。
俱见《宋志》

《林栗经传集解》三十三卷
《宋志》
陈氏曰:专主左氏,而黜二传,故为《左氏传解》,表上之。

时澜《左氏春秋讲义》十卷
见《宋志

徐得之《左氏国纪》二十卷
《宋志》
通考止斋陈氏序

萧楚《春秋经辨》十卷
《宋志》
陈氏曰:庐陵萧楚子荆撰,时蔡京用事,誓不复仕。

胡定《春秋解》十二卷
《宋志》〈按定字疑误〉

杜拱辰《春秋传》三十卷
《宋志》

陈傅良《春秋后传》十二卷,又《左氏章指》三十卷,
《宋志》
陈氏曰:楼参政钥为之序。

王汝猷《春秋列传》十五卷
程迥《春秋显微例目》一卷,又《春秋传》二十卷,
朱临《春秋私记》一卷,《春秋外传》十卷,
俱见《宋志》

王葆东宫《春秋讲义》三卷,《春秋集传》十五卷
《宋志》
陈氏曰:监察御史王葆彦光撰,周益公妇翁也。

吕祖谦《春秋集解》三十卷,又《左传类编》六卷,《左氏传议》二十卷,《左氏说》一卷,《左氏博议纲目》一卷,《左氏国语类编》二卷。
俱见宋志博议门人,张成拓标注,类编门人同编。陈氏曰:类编祖谦撰,分类内外传,事实制度议论九门首有纲领数,则兼采他书博议,授徒时所作。左氏说多有发明,而不为文,似一时讲说,门人所抄。

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集义纲领》二卷
任公辅《春秋明辨》十卷
杨简《春秋解》十卷
戴溪《春秋讲义》四卷
俱见《宋志》

程公说《春秋分记》九十卷
《宋志》
陈氏曰:邛州教授眉山程公说,伯刚撰。以春秋经传仿司马迁书为年表,世谱历天文五行地理,礼乐征伐官制诸书。

《春秋释疑》二十卷
《宋志》不知作者
《春秋考异》四卷《宋志》不知作者
陈氏曰:不著名氏,录三传,经文之异者。
《宋志》,又有吴曾考异四卷,疑即此书。

《春秋直指》三卷
《宋志》不知作者

《春秋纪传》五十卷
《宋志》不知作者
巽岩李氏曰:不著撰人名氏,取左丘明书,用司马迁《史记》法,君臣各为纪传,凡欲观某国之治乱,某人之臧否,其行事本末,毕陈于前。

《春秋四传》二十卷、《春秋类》六卷、《春秋例》六卷、《春秋表记一卷》《王侯世系》一卷、《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春秋本旨》五卷、《左氏摘奇》十二卷
《宋志》并不知作者。

李浃《左氏广诲蒙》一卷
《宋志》

章冲《左氏类事始末》五卷
《宋志》
陈氏曰:朝请大夫吴兴章冲茂深撰。

王柏《左氏正传》一十卷
高端叔《春秋义宗》一百五十卷
黎良能《左氏释定谱学名》一卷
俱见《宋志》

吴曾《春秋考异》四卷,又左氏发挥六卷,
《宋志》
陈氏曰:发挥六卷,吴曾虎臣撰,若史评之类,按前有考异四卷,疑即此书不然,何名目皆同也。

方淑《春秋直音》三卷
《宋志》
陈氏曰: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刘给事一止为序。

石朝英《左传约说》一卷又《百论》一卷
《宋志》
陈氏曰:奉议郎新昌石朝英撰,又有道辨一书。

黄仲炎《春秋通说》十三卷
《宋志》
陈氏曰:永嘉黄仲炎若晦撰,端平中进之朝。

辛次膺《属词比事》五卷
李孟传《左氏说》十卷
程大昌《演繁露》六卷
李焘《春秋学》十卷
王应麟《春秋会考》三十六卷
杨士勋《春秋公谷考异》五卷
陆宰《春秋后传补遗》一卷
赵震揆《春秋类论》四十卷
宇文虚中《春秋纪咏》三十卷
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
李心传《春秋考义》十三卷
魏了翁《春秋要义》六十卷
陈藻林希逸《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
俱见《宋志》

《春秋精义》 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

《演左氏传谥族图》 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学世谱增广之。

《胡旦春秋论》 卷
崇文总目秘书监胡旦撰摭杜氏之失裨经旨

《春秋宗族名谥谱》 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采三传姓名谥号。

张载横渠《春秋说》一卷
晁氏曰:张子厚为门人杂说,《春秋》其书未成。

刘绚质夫《春秋说》十二卷
晁氏曰:刘绚质夫撰,绚学于二程。

冯正符《春秋得法忘例论》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冯正符所撰,熙宁八年,何郯奏之。

冯山《春秋通解》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冯山允南撰,普州人。

陆纳《春秋后传》 补遗共二十一卷
陈氏曰:陆纳撰补遗者,其子宰所作也。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卷
晁氏曰:集师协石季长、王乐景先之解为一通。

洪兴祖《春秋本旨》二十卷
陈氏曰:知饶州丹阳洪兴祖庆善撰。

高闶《息斋春秋集注》十四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鄞高闶抑崇撰。

薛季宣《春秋经解 指要》共十四卷
陈氏曰:知常州永嘉薛季宣士龙撰。

徐德操《春秋解》十二卷
马端临曰:知潮州徐德操撰,水心序。

勾龙傅《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 卷
马端临曰:夹江勾龙傅,明甫撰后,溪刘氏序。
韦昭《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崇文总目,吴侍中领左国史亭陵侯,韦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