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春秋部汇考十二
  元程端学春秋本义〈春秋传名氏考〉
  明赵汸春秋属辞考〈存策书之大体 假笔削以行权 变文以示义 辨名实之际 谨华彝之辨 特笔以正名 因日月以明类 辞从主人〉

经籍典第一百七十八卷

春秋部汇考十二

程端学春秋本义《春秋传》名氏考
《左氏春秋传》 《外传》〈注〉二传或谓楚左史倚相,作者近是谓左丘明者,非也
齐,公羊高《春秋传》〈注〉汉初人
鲁谷梁赤《春秋传》〈注〉秦孝公时人
杜陵杜预《春秋传》 《集解》 释例〈注〉字元凯
任城何休《春秋膏肓》〈注〉字卲公
顺阳范宁《春秋集解》〈注〉字武子
孔颖达《春秋正义》
徐彦《春秋疏》〈注〉或云不知撰人
杨士勋《春秋疏》
荀卿《春秋公子姓谱》〈注〉或谓依托其人
广川董仲舒《春秋决事比》 《繁露》〈注〉或谓非董子之书
刘向〈注〉字子政
郑元《春秋针》〈注〉字康成
贾逵《春秋大义》〈注〉字伯光
郑众《春秋长义》
景城,刘炫《春秋述议略》
云阳韦昭《春秋注外传》〈注〉字弘嗣
赵郡啖助《春秋集传》 《例说》〈注〉字叔佐
河东赵匡《春秋阐微纂类》 《义统》〈注〉字伯循
吴陆淳《春秋集传》 《纂例》 《辨疑》 《微旨》〈注〉改名质字伯冲
吴郡陆希声《春秋通例》〈注〉居阳遁叟
杨蕴《春秋公子谱》〈注〉字藏机
卢仝《春秋摘微》〈注〉字玉川
黄敬密《春秋图》
李瑾《春秋指掌》 《碎玉》〈注〉字子玉
陈岳《春秋折衷论》 《通例》
蜀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 名字同异录
海陵胡瑗《春秋口义》〈注〉字翼之
徂徕石介《春秋说》〈注〉字守道
平阳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总论》 《三传辨》失解长洲叶清臣《春秋纂类》〈注〉字道卿
江休复《春秋世论》〈注〉字邻几
京兆杜氏《春秋谱》
庐陵欧阳修《春秋论》 或问〈注〉字永叔
馆陶王沿《春秋集传》 《笺义》〈注〉字圣源
王晢《春秋通义》 《异义》 《皇纲纶》
李尧俞《春秋集议略论》
朱定《春秋索隐》〈注〉授于师道先生
江阳杜谔《春秋会义》〈注〉字献可
杨氏《春秋辨要》
齐贤良《春秋旨要》
陈洙《春秋索隐论》
眉山苏辙《春秋传》〈注〉字子由颍滨
临江刘敞《春秋传》 《意林》 《权衡》 《说例》〈注〉字原父公是
临江刘攽〈注〉字赣父公非
常山刘绚《春秋说》〈注〉字质夫
高邮孙觉《春秋经解》 《经社要义》 《学纂》〈注〉字莘老河南程颐《春秋传》〈注〉字正叔伊川
大梁张载〈注〉字子厚横渠
济北晁以道〈注〉字说之景迂
山阴陆佃《春秋后传》〈注〉字农师
河南杨彦龄《春秋年表》 《蒙求》〈注〉字衍之
沈括《春秋机括》〈注〉字存中
长安赵瞻《春秋经解义例》〈注〉字大观
荆南唐既《春秋邦典》〈注〉与其子孜问答
济南晁补之《春秋杂论》〈注〉字无咎
三山孙子平《春秋人谱》〈注〉与练同撰
闽山练鸣道
吴郡朱长文《春秋通志》〈注〉字伯原
巴川家安国《春秋通义》
张暄《春秋龟鉴图》
马择言《春秋要类》
四明高闶《春秋集注》〈注〉字抑崇息斋
襄陵许翰吴兴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 《通训》〈注〉字嘉父杨时〈注〉字中立
浦城章拱之《春秋统微》
括苍叶梦得《春秋谳》 《考》 《传》 《旨要》 《统例》〈注〉字少蕴
蜀黎錞《春秋经解》〈注〉字希声
王斐《春秋义解》
丁副《春秋演圣统例》 《三传异用》
涪陵崔子方《春秋经解》 《本例》 《例要》〈注〉字彦直西畴
吕奎《春秋要旨》
定襄刘易《春秋经解》
彭门吴元绪《春秋鼓吹》
南城范柔中《春秋见微》
会稽吴孜《春秋折衷义》
谢子房《春秋备对》
应天朱振《春秋正名》《赜隐旨要并叙论》 《指要》沈滋仁《春秋兴亡国鉴》
四明陈禾《春秋传》 《统论》〈注〉字秀寔
长乐郑昂《春秋臣传》〈注〉字尚明
延平邓骥《春秋指踪》〈注〉字德称
会稽石公孺《春秋类例》
东莱吕本中《春秋解》〈注〉字居仁
建安胡安国《春秋传》 《通旨》〈注〉字康侯
庐陵胡铨《春秋集善》〈注〉字邦衡
蜀李棠《春秋时论》〈注〉字子思
朱震《春秋讲义》〈注〉字子发
鄱阳余安行《春秋新传》
颍川韩璜《春秋人表》〈注〉字叔夏
成都范冲《春秋左氏讲义》〈注〉字元长
鄱阳洪皓《春秋纪咏》〈注〉字元弼
临川邓名世《春秋四谱》 《辨论谱说》〈注〉字元亚长乐刘本《春秋中论》
东平毕良史《春秋正辞通例》〈注〉字少董
广信周彦熠《春秋明义》
三衢毛邦彦《春秋正义》
舒城王日休《春秋明例》
丹阳洪兴祖《春秋本旨》〈注〉字庆善
庐陵董自任《春秋总鉴》
夏休《春秋素志》 《麟台独讲》
黄叔敖《春秋讲义》
淮阳环中《春秋二十国年表》 《列国臣子表》
郑樵《春秋地名讲》 《传》 《考》 《六经图辨》〈注〉字渔仲夹漈
新安朱熹《春秋语录》 《文集》〈注〉字元晦
广汉张栻〈注〉字敬夫
林之奇《春秋通解》〈注〉字少颖
东莱吕祖谦《春秋集说》 《类说》 《续说》 《左氏国语》
《类编》〈注〉门人所编

雎阳程迥《春秋显微例目》〈注〉字可久沙随
龙川陈亮《春秋比事》〈注〉字文伯
九峰蔡沉〈注〉字仲默
永嘉陈傅良《春秋章旨》 《类说》 《后传》〈注〉字君举止斋
眉山任伯雨《春秋绎圣新传》〈注〉字德翁
饶州张根《春秋指南》〈注〉字知常吴园
吴兴章冲《左氏类事始末》〈注〉字茂深
彭城晁公武《春秋故训传》〈注〉字子政
延陵先生《春秋讲义》
江陵项安世《春秋家说》〈注〉字平甫
建安真氏〈注〉德秀字景元
林拱辰《春秋传》
泉州徐定《春秋解》〈注〉字德操
临江徐得之《春秋国纪》〈注〉字思叔
河东薛氏
林栗春秋《经传集解》〈注〉字黄中
王镃《春秋门例通解》
吴仁杰《春秋论》〈注〉字斗南
永嘉薛士龙《春秋旨要》 《经解》〈注〉字季宣
任公辅《春秋集解》
王汝猷《春秋外传》〈注〉不用三传
师协《春秋解》
何涉《春秋本旨》〈注〉字济川
宋宜春《春秋新义》
蜀程公说《春秋分记》〈注〉字伯刚
竹隐赵鼎〈注〉字承之
襄阳谢氏
永嘉吕大圭《春秋传》 《或问》 《五论》〈注〉字朴卿虞复之《春秋大义》
清江张洽《春秋集注》 《集解》〈注〉字主一元德
莆田陈氏《春秋说》赵鹏飞《春秋经筌》〈注〉字企明木讷
戴溪《春秋讲义》〈注〉字岷隐
江熙
朱由义《春秋解》
孔氏《春秋书法》
张应《春秋纂说》〈注〉字霖心
徐东海《春秋经旨》
范氏《春秋断例》
王氏《春秋直解》
陈氏《春秋解义》
巴川阳恪夏时考正〈注〉字以斋
莆田方氏《春秋集解》
李焘《春秋集注》 《考》〈注〉字秀岩
李氏《春秋要旨》
邹氏《春秋笔记》
三山林氐《春秋类考》
神童江氏《春秋说》
敬铉《春秋备忘》
陈氏《春秋世家》
张氏《春秋列传》
方九思《春秋或问》
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注〉字则堂
四明王贯道《春秋传》
四明赵与权《春秋奏议》〈注〉字说道存耕
四明黄震《春秋日抄》〈注〉字东发
四明王应麟《春秋困学纪闻》〈注〉字厚斋
四明赵孟何《春秋法度编》〈注〉字浚南
四明戴铨《春秋微》〈注〉字少胡
四明戴氏《春秋志》〈注〉培父
《春秋纪传》 《春秋四传》 《春秋类》 《春秋例》 《春秋表记》 《春秋王侯世家》 《春秋地名谱》
以上俱阙氏
赵汸春秋属辞考《存策书》之大体
嗣君踰年即位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不行,即位礼不书,即位告朔,朝正书王正月
即位,不在正月,故不书正月
岁首必书,王月无系月之事,不书王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
事之系日者,遇晦朔则书,晦朔
丧,以月断者,遇闰则书闰
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庆祥唯年丰麟瑞则书
卜郊不从牛灾,犹三望郊,不时皆书
天灾鼓用牲于社
大雩不时
禘必因事而书,义在用禘称禘,义不在用禘称事,尝祀用夏时过则书
饰庙踰制作主后,时立已毁之宫,皆书
大室屋坏,
纳赂鼎于太庙,
不告月
考宫用舞,初定羽数
当祭大夫卒,犹绎去乐
内逆女夫人,至无姑至称夫人,有姑称妇
觌夫人,男女同贽
逆后鲁主,昏则书过我,则书
鲁主王女,昏书归同内女
世子生则书,
大夫来逆妻,公自主之则书,内女来逆妇书
娣侄不与适俱行则书,国亡反其宗祀所在则书,来媵踰制则书。
凡公薨书地弑,则讳而不地未成君书,卒不成,丧不书葬
夫人薨不书,地杀于外则讳之而书,地不用夫人礼,卒不称夫人,不成丧不书葬。
公服母丧书卒。
妾母用夫人礼,称夫人,书薨,书葬。
凡天王崩,诸侯卒,来赴往吊则书崩,书卒。不赴不吊不书,会葬则书葬,不会不书。
内女为诸侯夫人书卒,书葬,不吊不书,卒不会不书,葬许嫁书卒,来归以夫人礼成丧书卒。
主王姬之,昏为之服书卒。
内夫人书卒,不书葬。君不与小敛不书,日有加命兼书字卒,于外书地,不以卿礼终不书卒,讳杀成丧书卒。
天子大夫卒,书同内大夫葬,则举谥称公。
公母弟卒,书弟,书字。
外弑君从赴告,
杀他国君,
内杀大夫言刺外杀大夫,称国,称名;讨乱称人,不在位不称,大夫篡公子,去属众杀,称人
夫人出,书归
公夫人出奔,言孙
诸侯出奔,
公子入国,
外大夫以邑叛,
以地来奔,非卿亦书
出奔大夫入国,贼其国,称复入
诸侯相执,
盟主执诸侯,
中国执四夷之诸侯,
四夷会而执中国之诸侯,
四夷相执,
大夫见执,则书至,非专使不称;行人从公还,不书至;王臣见执,自我而行,则书还;接我,书至;
外大夫见执,非专使,不称;行人非卿,虽杀之,不书;外放大夫,
四夷灭中国之诸侯,而放其大夫,
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在道而还,书其复;
公外如非朝,则直言其事,
夫人越竟始行,则书皆言如,以事往言其事,
诸侯相如告,则书
内大夫出聘始行,则书皆言如,
内大夫以其事出者,言其事,事不可书,但言如非卿,不书名氏;
凡诸侯来朝,皆成礼,而后书,故言来朝;
诸侯以事来言其事,事不可书,但言来;
王使来聘,皆称使;以事来者,言其事在丧,不称使;外臣来聘,皆称使;私相为好,不称使;
外臣以事来者,言其事,事不可书,但言来;
外微者以事来,但书人;
事无专使,不言来;公在外,受之言归我;
内特相盟,内为志,书及;外为志,书会;
内参盟以上,皆称会;霸者之盟,称会蒙及会言诸侯盟苟无主,盟称及;
公如霸国受盟,称及;
公与王臣、外臣会盟,称会;特相盟,称及;
公会诸侯,使大夫盟,
公与夷狄盟,称及;特会而后与盟,称及;
内大夫特与诸侯盟,称及,称会;与君同。
内大夫盟诸侯,参以上称会;霸者之盟称会,与君同;出疆遂盟称及,非卿不称名氏;
内大夫特与外臣盟,称及,称会;非卿不称名氏;内大夫与外臣盟,参以上称会,霸者之会,别盟后至者称及,以及既会,而盟称及,盟于师称及;
内大夫与戎盟,称会;
自外来鲁盟,称来盟;自鲁往他国盟,言涖盟;公特会诸侯,自参以上,必言故;苟从可知不言故;霸主之会不言,故避不主,会言及以会;
公特会夷狄;
公会诸侯,殊会夷狄,言会;以会不殊,会言,会以及;公会杞伯姬,
公及夫人会齐侯,
诸侯逆会公,
公会外大夫,
王臣会诸侯,
内大夫会诸侯,
内大夫会外大夫,苟非天下之事则言故,
内大夫特会夷狄,
内大夫会外大夫殊会夷狄,言会;以会同受命,直言会之,
君大夫出会诸侯,无成事亦书,
公及诸侯相遇,
公行无成事,书次,
公失国,书次;书如;书至;书居;书唁;书围;邑取邑内师,公将称公,大夫称名氏,微者不言;将
内胜外,师言败;胜败相当,言战;大崩,言败绩;微者战,言及。
内围国邑及外师围国
内,入国邑,公及诸侯入国,
公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大夫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微者会伐,言及;
内救公,会救公,会臣,及救臣,会救
公追,
师次,会次,
内大夫会城,
王师令必及鲁而后书
外师加鲁四境言某鄙直逼国都言伐我外师来战
内伐国,取田邑,言伐;言取;不用师,但言取,有来归之者,言入;已灭之国,言取;不绝其祀,不言灭。
外取我田邑,言取;虽我归之,亦言取讳;易田,言假;外灭国,必书不绝其祀,言取迫之使服,曰:降移其民,人社稷曰:迁
凡土功无不书都邑,备制曰:城不备制。曰:筑
浚川,
堕毁,
新作门观新,厩时田用夏时,越礼则书,
火田,
观鱼,
大阅治兵异常,
军制作舍,
加赋税,
分器失得,
肆大眚,
书乱亡,不由赴告,
阙文,
日月差缪,

假笔削以行权

公如大国,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公会诸侯,恒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公会伯主,恒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公会盟主,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公会外大夫,不书;至会师,则书至;
公会吴楚,不书;至有中国之君,则书至;盟戎,书至;公特将,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公会伐恒,书至;为会言,故不书至;
公会伯国侵伐,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公会外大夫,伐国,不书至;君将称人,则书至;
夫人违礼而行,不书;至必归宁得礼而后书至;公行,不书所在;书在楚,在乾侯;
公不视朔,不书;有为则书;
送王姬,不书;必立仇,昏而后书;
诸侯女归京师,不书;必鲁主,昏而后书;
内女适诸侯,恒书;归苟来归,则不书归;
内女归宁,不书;必有故,而后书;
国君来逆女,不书;卿为君逆,则书;
继故不书立,必贼讨,而后书立;
篡位不书立,必不能讨,而后书立;
天王蒙尘复辟,不书;苟自取之,则书;其出必乱未弭;贼未讨,而后悉书之;
天王出入,有以之者,不书;未成尊,则书;
未成君出入,不书;必有辨于名实,而后书;
执君归,不书;必霸主释有罪,而后书;
弑君以纳君,不书;必所弑称君,而后书;
内大夫出奔,非其罪者,不书;必有罪,而后书;
王卿士奔复之,不书;必不反,而后书;
王子奔,非其罪,不书;以叛奔,卒讨之,不书;必佚贼,而后书;
公子奔,非其罪,不书;必有故,而后悉书之;
外大夫出奔,不书;必有关于一国之故,而后书;内大夫来归,非其罪,不书;以霸主之盟复之,则书;奔大夫,公子复之,不书;必挟外援以归,而后书;苟以叛出,书;
诸侯逃,不书;必逃中国,而后书;
外大夫逃,不书;齐桓之初,则书之;
王讨篡立者,不书;虽杀卿士,不书;必杀无罪者,而后书;
诸侯讨乱,杀公子,不书;虽杀世子,母弟不书;必杀之,非其罪,而后书;
两下相杀,不书;虽杀太子,不书;必讥不在相杀,而后书;讥不在相杀,虽无君,书;虽盗杀,书;
诸侯反国,杀大夫,公子以篡入者,不书;必治以君臣之礼,而后书;
篡弑者,以奔为义,虽卒,讨之,不书;
叛臣以出奔为义,虽讨以诸侯之师,不书;
外纳不书,宜纳虽伐,不书;苟不宜纳,则书伐,书战,甚则书伐;书入必不克纳,而后书纳,唯四裔间中国,则书之;
内邑叛,不书;郓溃,则书之;
外特相盟会,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外胥命相遇,书与;特相盟会同
平,不书;有关于天下之故,则书;
王臣会盟,有所讳,则不书;
王臣会伐,非有关于天下之故,不书;
大夫会城,干位寻盟,不书;
大夫会而不能分灾讥,不在鲁,不书鲁大夫中国四夷,特相盟会,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疑于盟主,虽公会之盟,不书;城下之盟,虽内,不书;
诸侯勤王,不书;必无功,而后书;
外次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凡戍,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内乞师,不书;乞诸四夷则书;
外乞师,不书;必霸主,而后书;
公及小国战,不言我师败绩,纳所宜纳,与大国战,言我师败绩;
外言战言败绩,义不系于伐者,但书及战,必义系于伐,而后兼言之,苟略之,言伐,不言战败绩;
王师败绩于中国,不书;败于戎,则书之;
外相败,不书;唯晋,特书之;
中国败四夷,不书;唯晋,特书之;
四夷败中国,不书;唯荆,特书之;
四夷交相败获,不书;必败其从中国者,若中国之从四夷者,而后书;必其君以败卒,而后书;
公追戎,不言其来与弗及;
外伐国取邑,不书;虽取诸我,不书;春秋之初,则书之;外取师,不书;侵伐必伐与取异事,而后悉书之;外入郛,不书;唯齐,特书之;
外伐国,不书;围邑有关于天下之故,则书之;
诸侯灭畿内国,不书;为四夷所灭,则书;
诸侯被兵出奔者,不书;必国灭,而后书;
迁国,不书;避难而迁,则书;
诸侯连兵霸主,有事举重,不悉书;
凡救,不悉书;霸者救中国,必足以示名义,而后书;诸侯相救以叛霸,无霸书,楚救必不能,而后书;狄救中国以无霸,书;
兵事言遂,不悉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春秋之初,戎狄侵中国,不书;自有霸,而后书;以之伐与国,不书;苟有召之者,亦不书;

变文以示义

文同礼失,王不称天;
讳公与王卿士盟,不书;公同微者
讳公与外大夫盟,不书;公同微者以大夫盟,公去其族;
讳公为仇人役变,公将称师,
讳公与仇人狩,外称人同微者,
讳公与仇人会伐,外称人同微者,
妾母为,昏主妇姜不称氏,
夫人不称姜氏,
凡执恒称人必霸,讨而后称君,
国君反国,不言自,必自京师,自楚,而后言自;苟杀其大夫公子而后归,则不言自京师,苟能兴灭继绝,则不言自楚;
奔君自外入邑,霸国逆之,则不名;
大夫奔,非君出之,不名;
公子反国,非有罪,不名;
大夫见杀,非君臣,不名;苟杀当其罪,则去族;
无君相杀,称国;
内师加小国,言伐;加大国,言侵;苟纳所宜纳,虽大国,言伐;用楚师,言伐;讳公及小国战,但言及;亟战大国,但言败;
非寇,不言败;亟战,不言及;战与伐异事,更以伐者及之;曲在外,言来战;党恶会战,不言地战;拒霸讨,不言地;
重取畿内邑,言灭;内灭国,不言师;

辨名实之际

天下无王,则桓公,春秋阙不书王;
中国无霸,则晋灵公之盟会诸侯,不序;
征伐在诸侯,则君将称君;大夫称人;用众称师;苟略其恒,辞则虽君将称人,称师,一役而再有事,称人,称师,以丧行,称人;
征伐在大夫,则大夫将书;大夫微者,称人;用众,称师;苟略其恒,称则虽大夫将称人,称师;
征伐君大夫,将称人;不足以尽意,则但称国;
外盟会恒,称君;大夫微者,称人;内微者,但称会;苟夺其恒,称则外君大夫俱称人,内称会,同微者,一役再有事,称人;
谨华夷之辨
荆始伐中国,以号举;
中国有霸,楚君大夫将同称人,唯会得称君;
中国无霸,则楚君将称君,略之而后称人,疑于讨贼,称师;
楚君将称君,而后大夫将称大夫,略之则称人,楚君大夫主盟会,悉从其恒称,唯公及大夫盟,则人之;
荆始来聘,称人;
楚臣来盟于师,称名氏;不言使来献捷,言使,不称君;必中国无霸,而后来聘,称君使;
楚君会而报中国诸侯不别,言执之者,
楚君杀中国之君,书名;其自相杀,不名;
讳四夷执王臣,言伐;获国君,言以归;中国四夷,不言战;
吴征伐恒举号,唯为中国讨罪得,称君
中国会而会吴恒,举号虽吾君大夫特会之;举号必以诸侯之礼接,而后称君;
越举号从其恒,称
徐;见败伐国,皆以号举国灭,则书君奔而名之

特笔以正名

讳会天王以王狩书;
嗣王在丧,称王配名,卒称子;
嗣君出奔复归,称世子;
所纳应立虽未在位,称子;
以庶孽易适,嗣未踰年,见弑称杀,其君之子
妾母继室卒,称君氏;
王人救列国,兼称字;
诸侯灭吾同宗之国,称名;
宋昭公之大夫,特书官;
诸侯会围邑,系国戍邑,系国围其父所居邑,虽外大夫主兵,不系国;
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
师及齐师战,书公围成;
城成周晋人执宋大夫以归,书执于京师;
郑伯之弟段出奔,书郑伯克段;
纪侯出奔,书去国;
郑高克出奔,师溃,书郑弃其师;
楚君杀弑君者,别称人;
战称楚人败,称楚师,书入郢;

因日月以明类

著例 疑例 变例 例要 灾祥类 郊庙类婚姻类 丧纪类 祸福类 朝聘类 盟会类战争类 师田类 赋税类 兴作类 眚盗类

辞从主人

编年类 灾异类 郊庙类 名号类 婚姻类丧纪类 祸福类 朝聘类 盟会类 战争类师田类 兴作类 赋税类 内辞类 从赴告类
变例类 无费辞类 辞费以其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