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录

 诗经部纪事二

经籍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诗经部纪事二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后讳元姬,东海郯人也。年八岁,诵诗论语,尤善丧服;苟有文义,目所一见,必贯于心。年九岁,遇母疾,扶侍不舍左右,衣不解带者久之。祖朗甚爱异之,曰:兴吾家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庾峻传》:峻字山甫。太常郑袤大奇之,举为博士。武帝践祚,拜侍中,加谏议大夫。常侍帝讲诗,中庶子何劭论风雅正变之义,峻起难往反,四座莫能屈之。《束晰传》:晰字广微。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所著补亡诗,行于世。
《刘耽传》:耽字敬道。少有行检,以义尚流称,为宗族所推。博学,明习诗、礼。历金紫光禄大夫,追赠左光禄大夫。
《谢沉传》:沉字行思,博学多识,明经史。闲居养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坟籍。康帝即位,以太学博士徵,以质疑滞。著毛诗、汉书外传,行于世。
《袁乔传》:乔字彦叔。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乔博学有文才,注论语及诗,并诸文笔皆行于世。
《孝友传》:王裒字伟元。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隐居教授,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许孜字季义。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经,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汉书,一门之内,七业俱兴,北州之学,殷门为盛。《良吏传》: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祖殷,亮直彊正。钟会伐蜀,奇其才,自黾池令召为主簿。贾充伐吴,请殷为长史。后授皇太子诗,为淮南太守。迁汝阴太守。后为中庶子。
《儒林传》: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蜀时淤太学,专毛诗、三礼,师事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泰始初,拜济阴太守,入为太子中庶子。
虞喜字仲宁,会稽馀姚人。少立操行,博学好古。太宁中,以博士徵,不就。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行于世。
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读诵,略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永平中,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弹琴歌笑以自娱。
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也。衍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明帝之在东宫,领太子中庶子。于时庶事草创,衍经学深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
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全受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目,遂博综众书。《烈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通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辨。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刘和载记》:和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及为储贰,内多猜忌,驭下无恩。元海死,和嗣伪位。
《刘宣载记》:宣字士则。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炎每叹之曰:宣若遇汉武,当踰于金日磾也。学成而返,不出门闾盖数年。
《东山外史》:孙毓晋,时人,豫州刺史,撰《毛诗异同评》十卷,评毛、郑、王肃三家同异。毓尤明于王氏诗,其评扬之水不流。束蒲,毛传云草也。郑笺云蒲柳也。毓曰:蒲草之声不与戍许相协。郑之笺义为长其各有折衷,多如此类。陆德明称毓豫州刺史,《隋书经籍志》见于诗类者称为长沙太守,其见于别集类者称为汝南守,或皆毓所周历时著述各纪其官爵故,或不同,然未可考云。
《徐州人物志》:陈统字元方,为徐州从事,笃志好学,尤专精经义。于汉儒笺注,穷其阃奥,尝著《毛诗》,难《孙氏评》四卷以驳孙申郑,极有理致。
《新蔡人物志》:干宝字令升,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韬有功,赐爵关内侯,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历散骑常侍,著《晋纪》,又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二十卷,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矣。尤肆力经学,所著有《毛诗音》一卷。
《两浙人物志》:谢沉字行思,会稽山阴人,以太学博士徵,除尚书度支郎,何充、庾冰并沉,称有史才迁著作郎,所著有《毛诗释义》十卷、《毛诗义疏》十卷、《毛诗注》二十卷。
《陈留先贤志》:阮侃字德恕,幼聪颖嗜学,专心经术,尤长于诗。仕至河内太守,著《毛诗音》行世。
《东莞名贤志》:徐邈,姑幕人,永嘉时避乱京口,遂家焉。邈姿性端雅,勤学励行,博涉多闻,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孝武帝崇尚儒学,招徕名士,邈以东州儒士,谢安举以应选,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言训》。学者宗之,性至孝,尝患疾遭父忧,哀毁增笃,遂卒。仕至骁骑将军。著《毛诗音》十六卷。
《河东志》:郭璞字景纯,闻喜人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呐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历算,其于经学尤精。毛诗其释《羔裘晏兮》《三英粲兮》,曰三英、三德也。英谓古者以素丝英饰裘,即素丝五紽也。其诠解之异多类此,所著述甚富,毛诗则有《拾遗》一卷,《毛诗略》四卷。
《陈郡人物志》: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调补佐著作郎,历广州刺史。著《毛诗杂义》四卷。
《陈留先贤志》: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也。弱冠举孝廉,州辟从事,举秀才,东海王越召为掾,皆不就后,历仕至太常领秘书监、成帝临轩遣使,拜太傅、太尉、司空。会将作乐门下奏,非祭祀燕享则无设乐之制事,下太常谟议临轩遣使宜有金石之乐,遂从之临轩,作乐自此始也。历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赠侍中,司空谥文穆。谟博学,尤长于诗礼,尝作《毛诗疑字其辞》,曰佩者服用之称,佩者玉器之名称,其服用则字从人,名其器则字从玉,其辨析精核,一时学者宗之。《兖州府志》:江熙字太和,济阳人。东晋时官兖州别驾,著《毛诗注》二十卷。
《河东志》:江惇字思俊,少好毛诗,著有《毛诗音》。东晋时,屡徵不仕。
《宋书·裴松之传》: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历仕中散大夫,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
《隐逸传》: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
《东莞志》:徐广,字野民,姑幕人。邈之弟也。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仕晋历大司农,秘书监。恭帝逊位,广哀感,涕泗交流。谢晦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迁中散大夫。广表归桑梓。许之。性好读书,老犹不倦。著《毛诗隐义》二卷。
《豫章志》:雷次宗,字仲伦,南昌人。宋徵通直郎,不赴。开馆教授门徒千人。著《毛诗义》一卷。
《琅邪志》:徐爱,字长玉,开阳人。宋元徽年,历中散大夫。著有《毛诗音》
《庐江志》:何偃,字仲弘,灊人也,尚之之子。尚之为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为侍中,父子并处权要,颇得时誉。偃好著书,有《毛诗释》一卷。
《彭城志》:刘孝孙博学通敏仕多不遂常叹曰古人开一说而至卿相立谈间而降白璧书籍妄耳著毛诗正论十卷演毛之简破郑之怪。《南齐书·萧惠基传》:惠基弟惠休,进号冠军将军。建武二年,虏围钟离,惠休拒守。虏遣使仲长文真谓城中曰:圣上方修文德,何故完城拒命。参军羊伦答曰:猃狁孔炽,我是用急。
《高逸传》:顾欢,字景怡。早孤,每读《书》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梁书·许懋传》: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父勇惠,齐太子家令,穴从仆射。懋少孤,笃志好学。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西阳王大钧传》:年七岁,高祖尝问读何书,对曰:学《诗》。因命讽诵,音韵清雅,高祖因赐王羲之书一卷。《儒林传》:伏曼容,字公仪。梁台建,以曼容旧儒,召拜司马,出为临海太守。为《毛诗》《集解》
严植之少善《老》《庄》,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
贺玚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
《文学传》:陆云公,字子龙。五岁诵《论语》《毛诗》,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显叹异之。
《处士传》:何引点之弟也。师事沛国刘瓛,受《易》《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著《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义》十卷。
刘敲,字士光。幼有识慧,与群儿同处,独不戏弄。六岁诵《毛诗》,意所不解,便能问难。家人每异之。及长,博学有文才。
《丹徒县志》:关康之,字伯愉,河东人,世居京口以坟籍。为务四十年,不出门,不应州府辟。宋太始中徵通直郎,不就晚,以母老家贫求为岭南小县。性清约,独处一室,稀与妻子相见,不通宾客,弟子以业传受。齐太祖为领军时,送春秋五经,命康之手自点定,康之尝为《毛诗义经籍》,疑滞多所论释。
《清河志》:崔灵恩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梁桂州刺史。尝集众解为《毛诗集注》,探三家之本,凡二十四卷。武康志沈重字德厚,专心儒学,博览群书,仕梁为五经博士,卒年八十四。隋文帝遣使祭以少牢,赠开府,仪同三司。所著有《毛诗义疏》二十八卷,《毛诗音》二卷行于世。
《东山外史》:谢昙济,梁给事中。自幼嗜学,至老不倦,所著有《毛诗检漏义》二卷。
《沛郡志》:刘瓛,字子圭,相人也。笃志好学,尤长于诗。袁粲荐其清德为秘书郎,所著《毛诗篇次义》一卷行于世。
《陈书·儒林传》:全缓,字弘立。梁太清初,历王国侍郎、奉朝请,俄转国子助教,兼司议郎,专讲《诗》《易》。太建中,累迁咨议参军。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幼聪俊,有思理,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推服。撰《毛诗义》十五卷。
顾越,字思南。少孤,聪慧有口辩,说《毛氏诗》,旁通义,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赏之。时有东阳龚孟舒者,亦治《毛氏诗》,善谈名理。
《文学传》:杜之伟,字子大。七岁,受《尚书》,稍习《诗》《礼》,略通其学。
许亨,字亨道。父懋,梁散骑常侍,以学艺闻,撰《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
《北魏书·文成五王传》:安丰王子延明,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行于世。
《于栗磾传》:于忠,字思贤。后妻中山王尼须女,微解《诗书》,灵太后临朝,引为女侍中,赐号范阳郡君。
《封懿传》:封轨子伟伯,字君良。博学有才思。讨论《礼》《传》《诗》《易》疑事数十条,儒者咸称之。
《崔浩传》: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太宗初,拜博士祭酒。世祖以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帛各千段。浩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谨以奏呈。《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伯,景伯次弟景先,字光胄。幼孤贫,无资从师,其母自授《毛诗》《曲礼》
《裴骏传》:骏从弟安祖,少而聪慧。年八九岁,就师讲《诗》,至《鹿鸣篇》,语诸兄云:鹿虽禽兽,得食相呼,而况人也。自此之后,未曾独食。
《高允传》: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所制《左氏·公羊释》《毛诗拾遗》《论杂解》《议何郑膏肓事》,凡百馀篇,别有集行于世。《游明根传》:子肇,治《周易》《毛诗》,撰《白圭论》,传于世。《常景传》:景,字永昌。少聪敏,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为律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为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儒林传》:刘献之,少而孤贫,雅好《诗》《传》,曾受业于渤海程元,后遂博观众籍。善《毛诗》《注毛诗序义》一卷,今行于世,并《章句疏》三卷。子爰古、参古,并传父《诗》而不能精通也。
刘兰,年三十馀,始入小学,书《急就篇》。家人觉其聪敏,遂令从师,受《春秋》《诗》《礼》于中山王保安。家贫无以自资,且耕且学。三年之欲,便白其兄:兰欲讲书。其兄笑而听之,为立黉舍,聚徒二百。
孙惠蔚年十五,粗通《诗》《书》《孝经》《论语》
徐遵明,年十七,随乡人毛灵和等诣山东求学。至上党,乃师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一年,便辞聪诣燕赵,师事张吾贵。吾贵门徒甚盛,遵明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请更从师。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读《孝经》《论语》《毛诗》《尚书》《三礼》,不出门院,凡经六年,时弹筝吹笛以自娱慰。
董徵,年十七,师清和监伯阳,受《论语》《毛诗》《春秋》《周易》。卢景裕注《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
李业兴,天平四年,使萧衍。衍问:《诗周南》,王者之风,系之周公,《召南》,仁贤之风,系之《召公》。何名为系。业兴对曰:郑注《仪礼》云:昔太王、王季居于岐阳,躬行《召南》之教,以兴王业。及文王行今《周南》之教以受命。作邑于酆,分其故地,属之二公。故名为系。衍又问:若是故地,应自统摄,何由分封二公。业兴曰:文王为诸侯之时所化之本国,今既登九五之尊,不可复守诸侯之地,故分封二公。
《良吏传》:裴佗,字元化。佗容貌魁伟,隤然有器望。少治《春秋杜氏》《毛诗》《周易》,并举其宗致。举秀才,以高第除中书博士。
《徐州志》:元延明,后魏宗室也。其始为徐州牧,甚得人誉,后复都督徐州,徐以频遭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所著有《毛诗谊府》三卷,晋封安丰王。
《彭城志》:刘芳,字伯友。处穷窘而业尚专,固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给,夜则穷经不寝著穷通论以自慰。仕魏,累迁中书令。所著述凡十有六书于诗别,有《毛诗笺音證》十卷。其笺《辔字义》云辔是御者所执,不得以辔为勒,其以勒为辔者,盖是北人避石勒名也。今南人皆云马勒,而以控为辔,反覆推之,此为明證。诗称执辔如组,又曰六辔在手,以所执为辔审矣。俗儒咸以辔为勒,而曾无悟者。其《诠蟋蟀云》蟋蟀,今促织也,一名蜻蛚,或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谓之王孙也。其《诠蟏蛸》云蟏蛸,长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之为喜子。其笺释为古人所未及者,如此类,甚多,惜其书今不传云。
《北齐书·杨愔传》: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幼丧母,曾诣舅源子恭,子恭与之饮,问读何书,曰:诵《诗》。子恭曰:诵至《渭阳》未邪。愔便号泣感噎,子恭亦对之欷歔,遂为之罢酒。
《儒林传》:李铉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
刘轨思,说《诗》甚精。少事同郡刘敬和,敬和事同郡程归则,故其乡曲多为《诗》者。轨思,天统中任国子博士。马敬德,少好儒术,负笈随大儒徐遵明学《诗》《礼》,略通大义而不能精。遂留意于《春秋左氏》
张思伯,善说《左氏传》,亦治《毛诗》章句,以二经教齐安王廊。武平初,国子博士。
《周书·齐炀王宪传》:太祖第五子也。少与高祖俱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
《文帝十三子传》:宋献公震,字弥俄突。幼而敏达,年十岁,诵《孝经》《论语》《毛诗》
窦炽传》:炽少从范阳祁忻受《毛诗》《左氏春秋》,略通大义。
《儒林传》:乐逊,正光中,闻硕儒徐遵明领徒赵、魏,乃就学《孝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大义。
《异域传》:高昌国文字亦同华夏。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隋书·陆爽传》:爽,魏郡临漳人。同郡侯白,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通侻不恃威仪,好为诽谐杂说,人多爱狎之,所在之处,观者如市。杨素甚狎之。素尝与牛弘退朝,白谓素曰:日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为牛羊下来邪。
《来护儿传》: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也。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舍书而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
《郎茂传》:茂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河间权会,受《诗》《易》《三礼》
《儒林传》:萧该性笃学,《诗》《书》《春秋》《礼记》并通大义。房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下有女乐乎。杨素以下俱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刘炫传》:炫著《毛诗述议》四十卷,《注诗序》一卷,行于世。鲁世达,炀帝时为国子助教,撰《毛诗章句义疏》四十一卷,行于世。
王孝籍,注《尚书》《诗》,遭乱零落。《文学传》:王頍,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高祖授国子博士。
潘徽,性聪敏,少受《礼》于郑灼,受《毛诗》于施公,受《书》于张冲,讲《庄》《老》于张讥,并通大义。尤精三史。
王贞,字孝逸,梁郡陈留人也。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
《唐书·顺宗本纪》:大历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后侍宴鱼藻宫,张水嬉䌽舰,宫人为棹歌,众乐间发,德宗驩甚,顾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诵《诗》好乐无荒以为对。《马周传》:周,字宾王,博州荏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
《郭山恽传》:山恽者,河东人。善治《礼》。景龙中,累迁国子司业。帝昵宴近臣及修文学士,诏遍为伎。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为《浑脱舞》,左卫将军张洽为《黄獐舞》,给事中李行言歌《驾车西河曲》,馀臣各有所陈,皆鄙黩;而山恽奏:无所习,惟知诵诗。乃诵《鹿鸣》《蟋蟀》二篇,未毕,中书令李峤以其近规讽,止之。帝嘉其直,下诏褒咨,赐服一称。
《柳公权传》: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
《郑覃传》: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帝坐延英论诗工否,覃曰:孔子所删,三百篇是已,其非雅正者,乌足为天子道哉。夫《风》、大小《雅》,皆下刺上之变,非上化下为之。故王者采诗,以考风俗得失。若陈后主、隋炀帝特能诗之章解,而不知王术,故卒归于乱。章什諓諓,愿陛下不取也。
《儒学传》:孔颖达,字仲达。八岁就学,诵记日千馀言。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
张士衡九岁居母丧,哀慕过礼。博士刘轨思见之,为泣下,奇其操,谓父文庆曰:古不亲教子,吾为君成就之。乃授以《诗》《礼》
啖助,字叔佐。淹该经术。赵匡、陆质,其高弟也。大历时,助、匡、质以《春秋》,施士匈以《诗》,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茝以《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
《文艺传》: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
《旧唐书·吕才传》:子方毅,七岁能诵《周易》《毛诗》。太宗闻其幼敏,召见,甚奇之。
《路随传》:父泌,少好学,通《五经》,尤嗜《诗》《易》《左氏春秋》,能讽其章句,皆究深旨。
《儒学贾公彦传》:赵州李元植,受《三礼》于公彦,习《春秋左氏》于王德韶,受《毛诗》于齐威。
《许叔牙传》:叔牙,润州句容人。少精于《毛诗》《礼记》。贞观中,迁太子洗马。尝撰《毛诗纂义》十卷,以进皇太子。太子赐帛百段,兼令写本付司经局。御史大夫高智周尝谓人曰:凡欲言《诗》者,必先读此书。〈附〉叔牙字延基。《苏州府志》:施士丐,吴县人。明《毛郑诗通》《左氏春秋传》善讲说,朝之贤士大夫从而执经考疑者,继于门太学,习《毛郑诗》《春秋左氏传》者,皆其弟子。在太学者十九年,由四门助教为太学助教,由助教为博士。刘禹锡尝与柳宗元、韩愈诣士,丐听士丐讲毛诗,其说《维鹈在梁》谓梁者,人取鱼之梁也。诗言鹈自合求鱼,不合于人,梁上取其鱼,譬之人自无善事,攘人之美者如鹈在人之梁。毛注失之,又说山无草木曰岵,所以言陟彼岵兮言无可岵也,以岵之无草木,故以譬之。又说《甘棠》之诗勿剪、勿拜,召伯所憩拜言,如人身之拜,小低屈也。上言勿剪,终言勿拜,明召伯渐远人,思不可得也。毛诗拜犹伐,非也。又言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言不得其人也,毛都不注云云。三子听其说,皆忻然忘倦。
《辽史·奸臣张孝杰传》:太康二年秋猎,帝一日射鹿三十,燕从官。酒酣,命赋《云上于天诗》,诏孝杰坐御榻傍。上诵《黍离》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孝杰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忧。富有四海,陛下何求。帝大悦。
《宋史·宗室燕懿王德昭传》:惟吉字国祥,好学,善属文。每诵《诗》《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贤孝。
《赵师民传》:迁天章阁侍讲。尝讲《诗》如彼泉流,曰:水之初出,喻王政之发。顺行则通,通故清洁;逆乱则壅,壅故浊败。贤人用,则王政通而世清平;邪人进,则王泽壅而世浊败。幽王失道,用邪绌正,正不胜邪,虽有善人,不能为治,亦将相牵而沦于污浊也。帝曰:水何以喻政。对曰:水者,顺行而润下,利万物,故以此喻政,此于比兴,义最大。师民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将行,上疏曰:近睹太阳食于正朔。《诗》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谓以阴奸阳,失其叙也。又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谓下陵上,侵其权也。又曰: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谓小大之臣,有不得其人者也。宗周之间,时王失德。今而引喻,盖事有所譬,固为不讳。愿陛下朝夕咨于丞弼心膂之臣,洎左右近侍耳目之官。其忠而纯者,与之慎柬内外百执事及州县牧宰,使主恩究于下,不为群邪所蔽塞,则亿兆之幸也。
《赵贺传》:贺,字馀庆,开封封丘人。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
《胡则传》:龙昌期,尝注《诗》,其说诡诞穿凿,嘉祐中,诏取其书。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
《王安石传》: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
《王雱传》: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撰《诗》《书》义。书成,迁龙图阁学士。
《范百禄传》: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于是合祭。《苏辙传》: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行于世。
《李常传》: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十卷,名舍曰李氏山房。有《诗传》十卷。
《孔武仲传》:武仲字常父。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所著《诗书论语》《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
《鲜于侁传》: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历待制。刻意经术,著《诗传》,为范镇、孙甫推许。
《彭汝砺传》: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举进士第一。历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又降待制、知江州。所著《易义》《诗义》《诗文》凡五十卷。
《沈铢传》:铢,父季长,王安石妹婿也。少从安石学,进士高第,至国子直讲。崇政殿说书,起居郎、权中书舍人。讲《诗·南山有台》,至万寿无期,以为此太平之基,立而可久之应,哲宗屡首肯之。
《张浚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除少师,加赠太师,谥忠献。《书》《诗》《礼》《春秋》《中庸》各有解。
《王居正传》:居正,字刚中,扬州人。少嗜学,工文辞。入太学,时习《新经》《字说》者,主司辄置高选,居正语人曰:穷达自有时,心之是非,可改邪。历兵部侍郎。以所论王安石父子之言不合于道者,裒得四十二篇,名曰《辨学》,上之。为《诗辨学》二十卷。
《黄度传》:度,字文叔,绍兴新昌人。好学读书,进龙图阁学士。度志在经世,而以学为本。作《诗》说。
《柴中行传》:中行,字与之,馀干人。绍熙元年进士,进秘阁修撰、知赣州。以言罢。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赐金带。所著有《诗讲义》
《刘爚传》:爚,字晦伯,建阳人。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举进士。进封子爵。权工部尚书,赐衣带、鞍马。兼左谕德。每讲读至经史所陈声色嗜欲之戒,辄恳切再三敷陈之。进读《诗》之说,詹事戴溪读之为之吐舌。所著有《东宫诗解》
《孙逢吉传》:逢吉,字从之,吉州龙泉人。隆兴元年进士第,以秘书监,兼吏部侍郎。俄为孝宗攒宫按行事。朱熹在经筵,小人共不便,潜激上怒,中批与祠。刘光祖与逢吉同在讲筵,吏请曰:今日某侍郎轮讲,以疾告,孙侍郎居次,请代之。逢吉曰:常所讲《论语》,今安得即有讲义。已而问侍郎讲义安在,取观之,则讲《诗权舆篇》刺康公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与逐朱熹事相类,逢吉欣然代之讲。因于上前争论甚苦。上曰:朱熹言多不可用。逢吉曰:熹议祧庙与臣不合,他所言皆正,未见其不可用。寖失上意。
《许奕传》:奕所著有《毛诗说》行世。
《杨𥳑传》:门人钱时。字子是,淳安人。幼奇伟不群,读书不为世儒之习。绝意科举,究明理学。丞相乔行简知其贤,特荐之朝。诏守臣以所著书来上。其书有《学诗管见》
《张虙传》:虙,字子宓,慈溪人。庆元二年进士。历秘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改兼庄王府。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尚书》,帝曰:吾固以《诗》《书》成麟趾之美也。迁著作郎。
《高斯得传》:斯得字不妄,稼之子也。绍定二年进士,进端明殿学士。所著有《诗肤说》行世。
《沈焕传》:焕友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举乾道八年进士。为徽州教授,徽习顿异。《诗》《礼》久不预贡士,学几无传,璘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寖盛。丞相留正称璘为当今第一教官,历通判宜州。淳祐中,特谥文靖。
《赵汝谈传》: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登淳熙十一年进士。历权刑部尚书。汝谈天资绝人,沉思高识。其论《诗》不以《小序》为信。要亦卓绝特立之见。所著有《诗》注。《陈宗礼传》: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淳祐四年进士。度宗即位,兼侍讲。以《诗》进讲,因奏:帝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擢礼部尚书。
《冯去非传》:去非父椅字仪之,家居授徒,所著《易》《书》《诗》等书。
《道学传》: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谥曰文。追封信国公,改徽国。所著有《诗集传》
张栻为吏部侍郎,兼侍讲。讲《诗葛覃》,进说:治生于敬畏,乱起于骄淫。使为国者每念稼穑之劳,其后妃不忘织纴之事,则心不存者寡矣。因上陈祖宗自家刑国之懿,下斥今日兴利扰民之害。上叹曰:此王安石所谓人言不足恤者,所以为误国也。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人。朱熹守其乡,淳请受教。所著有《礼》《诗》等书,门人录其语,号《筠谷濑口金山所闻》《儒林传》:王昭素,开封酸枣人。少笃学不仕。博通《九经》,尤精《诗》《易》
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长于《毛、郑诗》。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𥳑,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郑之笺欲详,或远于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无去取乎。有《诗》说三十卷。
吕祖谦,字伯恭。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栻、朱熹,讲索益精。历著作郎,兼编修官。尝修《读诗记》,未成书。
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既长,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闻朱熹名,往师之。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熹为《诗传》,皆与元定往复参订。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进宝谟阁待制。谥文节。傅良著述有《诗解诂》行于世。
戴溪,字肖望,永嘉人。少有文名。为太子詹事兼秘书监。景献太子命为《诗》,说以进。
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直宝谟阁、知重庆府。所著《诗类》《诗名物编》《诗事类》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柏之言曰:今《诗》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两两相配。退《何彼秾矣》《甘棠》归之《王风》,削去《野有死麇》,黜郑、卫淫奔之诗。所著有《诗辨说》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淳祐元年举进士,历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丞。所著有《诗考》五卷、《诗地理考》五卷。《文苑传》:梅尧臣,字圣俞,尝撰《毛诗小传》二十卷。《老学庵笔记》:先左丞言荆公有《诗正义》一部,朝夕不离手,字大半不可辨,世谓荆公忽先儒之说,盖不然也。
《太平清话》:项希宪家马和之邠风一卷,至七月狼跋,凡七段皆高宗补书经文。高宗每云写字当写经,不惟学字,又得经书不忘,或每书毛诗,虚其后,命和之图焉。
《莆田县志》:刘宇以《毛郑异义折衷》从一仿。唐、陈、岳三传,《折衷》论之例。《折衷》,二十卷,凡一百六十八篇。《仙游县志》:茅知至隐于县之西山,以六经教授乡里。景祐中,庞藉以德行荐补州学教授,有《周诗义》二十卷。
《扬州府志》:沈铢,字子平,少从王介甫学,举熙宁癸丑进士,历官起居郎、中书舍人。《诗传》二十卷。沈季长撰铢续成之。
《苏州府志》:李撰,字子约,登熙宁六年进士,为江州彭泽令,仕终朝奉大夫。有《毛诗训解》二十卷。
《浦城县志》:吴骏,字晞远。元丰八年进士,政和初通判饶州,有《诗解》二十卷。
《延平县志》:罗从彦,字仲素。绍兴二年,以特科授博罗主簿,学者称豫章先生,有《诗解》
《江西通志》:丘税,字为高,南丰人,入太学。建炎初,伏阙上书,乞徙都金陵以图恢复,所著有《诗解义》
《闽县志》:李樗,字若林,受业于吕本中,后领乡贡,有《毛诗注解》三十六卷,学者称迂斋先生。
《庐陵县志》:罗维藩,字价卿,擢进士第。历从政郎,著《诗解》二卷。
《松阳志》:潘好古,字敬修,喜著书。有《毛诗》五十一卷。《抚州府志》:吴曾,字虎臣,崇仁人。高宗时,以献书得官,累迁至吏部郎中,有《毛诗辨疑》
《钱塘县志》:马和之,绍兴中登第,善画笔法,自成一家。高孝两朝深重其画,每书毛诗三百篇,令和之图写,官至工部侍郎。
《闽县志》:陈骏,字敏仲,为大冶丞。从游朱子之门,著有《毛诗笔义》《建阳县志》:刘钥,朱子高第,仕至工部尚书,谥文康。著有《东宫诗解》
《龙溪县志》:黄杶,字实夫。淳熙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丙科,调南剑教授,终宣教郎。著有《诗解》二十卷,《总论》一卷。
《温州府志》:林拱辰,字岩起,平阳县人。淳熙戊戌登第,历广东经略安抚使,有诗传刊于平江。
《休宁县志》:金朋说,字希傅,幼承家学,通毛诗,羁冠鼓箧,与朱权、程卓、许文蔚辈同游。程文、𥳑吴文肃二公门时称八达领乡举。淳熙丁未中,南省试奉清问策对剀切赐王容榜进士,初授临安府学教授,迁鄱阳知县,时丞相赵汝愚去位,韩𠈁胄当国,引进同类,指道学曰伪学,四书六经并为大禁,凡荐举改官,悉令漕司取状牍,自陈非伪学之党,方得擢用。朋说应荐上状言幼习诗经,长从师朱熹,读孔孟及程氏遗书。向无为伪,浩然叹曰:是尚可腼颜禄位乎?遂解职归,先是从朱熹,问学于信州。熹尝谓:希傅实吾乡,古博君子不当在弟子列,至于论辨义理,穷极精微,吾甚重之。及知鄱阳时,晦翁又遗书言君子事君,当官必以其道。希傅盍自勉,故值伪学之禁毅然休,致可见其信道之笃,而富贵无足动其中矣。
《宁波府志》:舒璘,字元质,奉化人,乾道中为宜州通判,有《诗学发微》
《闽县志》:高颐,字元龄,庆元进士,知永州东安县,遂昌县志。张贵谟,字子智,由进士主吴县簿,教授抚州宰江山县,官至朝议大夫,有《诗说》三十卷。
《宁波府志》:黄应春,奉化人。嘉熙二年进士,官至朝散郎,知处州。著有《诗说》《内翰应》、㒡《左史》,黄自然缴进,送监看详,除国子学录。
《四川总志》:史守道,字孟传,眉州人。绍定进士,迪功郎,著《诗略》十卷。
《乐清县志》:汤建,字达可。学者称艺堂先生,著有《诗衍义》
《建阳县志》:刘垕,字伯醇。宝庆三年,知江宁以收李全功,转朝请大夫,知常州衡州,移南剑州,学者称静斋先生,著《毛诗解》
《江西通志》:谢升孙,南城人,举进士,为翰林编修,官朝士,称为南窗先生,著《诗义断法》
《建昌县志》:段昌武著有《丛桂毛诗集解》三十卷,《读诗总说》一卷,《诗义指南》一卷。
《建阳县志》:熊刚大,从蔡渊、黄干,游为建安教授。有《诗经注解》,学者称古溪先生。
《赤城新志》:蔡梦说,字起岩,黄岩人。从车敬斋游,究心濂洛之学,开门授徒,黄超然、高志尹、方仪,皆其弟子也。所著书多散亡,独《诗笺》八卷藏于家。
《徽州府志》:江恺,字伯几,婺源人。贡礼闱,宋亡衣齐衰,隐居学者,称雪江先生。
《丰城县志》:陈焕,字时可,宋亡不仕。著有《诗传微》《严州府志》:何逢原,字文澜,分水人。咸淳间,官中书舍人,宋亡入元,被荐不起,著有《毛诗通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