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七十三卷目录

 易经部汇考十五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易类〉
  焦竑经籍志〈易类〉

经籍典第七十三卷

易经部汇考十五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易类

《易传》 卷:
王岩叟著。岩叟,大名清平人。年十八,举明经进士,为文理省词。该后,张志道、于房、王涞皆有《易传》

《易说》十四卷:
泰和萧肃著。宰相马廷鸾、江万里好其书,上之。又李犍,昭信人,累官国子博士,尝著《易说》行于世。杨炳,晋江人,淳熙中进士。所著有《易说》。又倪元、王度、罗适、赵汝谈、赵彦肃、胡说、郑思皆有《易说》

《易解》十卷:
张臣著。臣,武进人,嘉祐中举明经。少从胡瑗游,荐为国子监直讲。王安石新法行,臣即引去,时论高之。有《易解》十卷,及《文集》四十卷。又林希逸亦有《易解》

《补注周易》十卷:
宋咸著。咸,建阳人,为广西曹司。欧阳修喜其文。尝《补注周易》《扬子法言》行世。〈按此条,《通考》已载,《续考》尤详〉又饶子仪,临川人,九岁能诗,力学不倦。崇宁中,以经明行修锡命于朝。所著有《周易论语解》及诗文甚多。又王日体、刘牧、徐雄、曹粹中、龚原、吴渊皆有《易解》《董楷》《程朱易解》

《易义》十卷:
黄晞著。晞,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聱隅子。石介在太学以礼聘之,晞匿不出。韩琦荐为太学助教。

《周易发微》 卷:
吴沆著。沆,崇仁人,幼孤事母孝。政和间,献书于朝,不用,隐环溪。又著《论语发微》《老人解》。又徐琦有《周易发微》

《易筌》六卷:
阮逸著。逸,建阳人,仕为镇东军节度推官。《通考》未载其爵里〉

《周易通神》五卷:
吴秘著。秘,字君谟,欧宁人。景祐初中甲科。尝叹春秋三传同异,欲作集解,因乞閒郡,除守同安。

《周易解义》三十卷:
苏伯材著。伯材,字延构,晋江人,绍圣中进士,知朝阳县。

《易传》十卷:
李椿年著。椿年,浮梁人,政和进士。又《文集》十卷。

《易问》五卷,《易传》十卷:
林震著。震,字时敷,兴化人,崇宁进士。攻蔡京、蔡卞,谪秘书监。《通考》《易解》八卷,《疑问》二卷〉

《易传说》 卷:
游酢著。酢,字定夫,建阳人,与兄醇俱以文行称,为程门高弟,以进士官御史,历知汉阳和舒濠三州。

《易解义》十卷:
同安丘葵著。

《易义》 卷:
喻樗著。樗,祥符人,登建炎进士。少从龟山先生游,独得其奥。所著又有《玉泉讲解》《性理窟》

《周易通义》 卷,《系辞要旨》 卷:
俱洪兴祖著。兴祖,丹阳人,登正和上舍第,累官直敷文阁。好古博学,至老未尝一日去书。

《易三传编》 卷:
陈天麟著。天麟,宣城人,天资豪爽,慷慨重义。绍兴中进士,累官至翰林修撰。

《易象宝鉴》 卷:
王镃著。镃,池州人,为中书舍人兼侍讲。未仕时,旁郡从肄业者,常数百人。

《易老通言》十卷,《易原》十卷,《雍录》 卷:
程大昌著。大昌,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绍兴中进士,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易原》已见《通考》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易馀閒记》 卷,《外翼》四卷:
俱胡方平著。方平,婺源人。初,饶州德兴沈贵宝、董梦程受朱文公之易于黄干,而方平尝从贵宝、梦程学,得文公源委之正。

《周易本义附录纂》 卷:
胡一桂著。一桂,方平子,颖悟好读书,受父易。景定
中,年十八,由乡荐试礼部,不第,退而读易。

《周易习解》 卷:
掌禹锡著。禹锡,郾城人,举进士,试身言书判第一,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博学多记。

《读易管见》 卷:
邵渊著。渊,兰溪人,淳熙间登第,教授潭州。时朱文公为守,荐其学行。

《周易启蔽》 卷:
杨简著。简,慈溪人,师事陆九渊,自为一家学。乾道中进士,授秘书郎,累迁宝谟阁学士。学者称为慈湖先生。

《周易约说》八卷,《周易或问》四卷,《周易续问》八卷,《周易指要》四卷,《学易补过》六卷:
赵善湘著。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庆元初进士,累官资政殿大学士。

《周易会粹》 卷:
杨明复著。明复,临海人。操履纯正,博通经籍,号浦城先生。

《易传发微》 卷:
陈德一著。德一,字长明,舜申子,知宜州而卒。

《周易精蕴》 卷:
缪主一著。主一,永嘉人,为太学生。尝上书攻贾似道。宋亡,隐居教授。朱绶亦有《周易精蕴》

《周易见一》 卷:
胡仲云著。仲云,高安人。幼通经史百家,入太学。宝祐初登进士第,历官枢密院编修。

《周易玩辞》十六卷:
项安世著。安世,江陵人,淳熙初进士,为秘书正字,累官至直龙图阁。书多行世。《通考》未详爵里,此条载之〉

《易学举隅》 卷:
易韨著。韨,宁乡人,淳熙中释褐为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退閒三十年,号山斋居士,著书自娱。

《周易旨要》 卷:
代渊著。渊,导江人,性简洁,事亲孝。年四十,举进士甲科,还家教授,累荐不起。自号虚一子。

《周易本传》三十篇:
李舜臣著。舜臣,隆州井研人。八岁善属文。乾道初举进士,学邃于易。《通考》未详爵里〉

《学易编》五卷:
李心传著。心传,字微之,舜臣之子。因荐,赐进士出身,为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使参议官。端平元年召为工部侍郎。有史才,通故实。然其志常重川蜀而薄东南。所著述甚多,《学易编》,其一也。

《易书乾坤别辩》 卷:
史通著。通,青州人。少与兄珣以文字知名。历官通州尉盘石令,有古循吏风。

《易元神契》 卷:
叶子仪著。

《大衍详说》 卷:
蔡西山著。

《周易训解》 卷:
蔡渊著。渊,字伯静,元定子,号节斋。尝谓:周子无极而太极之说,得于易有太极之一语。易者变易,无体即无极之义。识者谓其发先儒所未发。

《易集注》五卷:
义太初著。

《易系集传》 卷:
柴中行著。中行,字与之,馀干人。绍熙元年进士。

《易鉴》 卷:
陈舜申著。舜申,字宋谟,连江人。以学问淑后进,以行义率乡里,以节操立朝廷,以义方教子孙。

《经筵易解》十卷:
刘翱著。翱,字图南,浦城人,为福建教授。谓:教官实风化所系,要当上不负天子,次不负州郡,下不负弟子。洪迈为之序。

《读易记》 卷:
仙游陈沂著。沂,光祖之子,笃志紫阳之学。

《易学蠡测》 卷:
宋潜室曰:故宋迪功郎庆元府学教授魏新之著。又见先儒列卦画为方圆图,乃以己意成三隅图。曲尽妙理,门人王德先演而传之。

《易传解义辨异》 卷:
袁枢著。枢,字机仲,建安人。以宝谟阁待制致仕。立朝启沃忠谏,克尽乃职。

《易杂说》 卷:
鲁子良著。子良,金溪人。又著《学庸语》《孟解》等书。

《易传》 卷:
王宗传著。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中进士。

《易疑问答》 卷:
赵善佐著。善佐,字佐卿,以宋宗室居邵武。试有司,连中,授将乐丞。尝受学于张敬夫。
《龟律易传》 卷:何兖著。兖,字太和,邵武人,政和进士。从程氏学,而忤于秦桧,贬窜不伸。时称龟律先生。

《易传参同契》 卷:
李都著。都,光泽人,名借参同,发明易道。

《易春秋》二十卷:
郭绪著。绪,字天锡,浦城人。留意邵雍象数之学,兼取扬雄所著《列山易》,以章会纪元推之,久而成书,名《易春秋》。按图布卦,二十万言,釐为二十卷,总之以图。隆兴纪元,以其书上。方议推恩而卒。

刘弥卲《易槁》 卷:
弥卲,字寿翁,莆田人,夙之子。学者称习静先生。

《易传宗》 卷:
丰城陈焕著。

《大易发微》 卷:
练来著。来,字彦本,建安人。以著书自娱。

《易象占》 卷:
周敬孙著。敬孙,临海人,宋末为太学生。学于金华王柏,得性理之旨。

《周易辑解》十卷:
丘富国著。富国,字行可,建安人。尝受学于朱子门人。淳祐中登第。宋亡,遂不仕。

《易传庸言》 卷,《太极三图》 卷:
饶鲁著。鲁,馀干人。从黄干游,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

《学易蹊径》 卷:
田畴著。畴,华亭人。嘉定间,常设讲席于国学,六馆之士皆北面焉。

《易管见》 卷:
卫谦著。谦,华亭人。尝立义庄赡贫,义塾教学者。

《易〈缺〉见》 卷:
沙县萧山著。

《周易说义》《周易体裁》 卷:
都洁著。〈按《通考》《周易变体》,疑即《体裁》

《易学说约》五篇:
建安丘国富著。所以发明朱氏宗旨。

《易学理窟》 卷:
艾谦著。

《周易讲义》 卷:
熊禾著。禾,建阳人,宋武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学问至老不倦。

《易图说详解》 卷:
郑仪孙著。建安人,号翠屏。咸淳中,应贤良举。明年,少帝北行,退而著书。

《衍极图说》《易学旨要》 卷:
史弥大著。弥大,字方叔,鄞人。登郑侨榜进士,官礼部侍郎。

《周易义说》 卷:
光泽李吕著。吕深于易,尝言:易在识时,权之以义,苟非真知义之所在,而善言变,反害于易矣。

《玩易手抄》 卷:
毛友诚著。

《朱子系辞发挥》《易大传发挥》《易通发挥》《易学启蒙发挥》共 卷:
何基著。基,金华人。其自序言:始读大传说卦诸篇,见其渊微浩博,苦无津涯,而说者类皆汗漫不精,涣散无统。及得朱子本义之书,沉潜反复,恍然有会于心。洙泗微旨,乃可得而寻绎。然其词尚简严,未能尽达,因遍阅文集语录诸书。凡讲辨及此者,随章条附于本义之后,首尾毕备,毫析缕解,疑义罔不冰释。

《读易记函》《古图书太极衍义研几图》 卷:
金华王柏著。柏学于何基,得朱子正传。

《周易外传》 卷:
方逢辰著。淳安人,举进士第一,累官国史修撰。尝力诋郑清之、贾似道之非,遂不复出。授徒讲学,所著述甚多,学者称蛟峰先生。

《易集注》 卷:
陈允士著。

《读易老人解说》 卷:
李光泰著。〈按《通考》云:参政李光泰发撰,考据甚详,续考重出,复不详明〉

《易经集说》 卷:
卫富益,集富益,崇德人。

《易象数解》 卷:
李直方著。

《易释》二十卷,《易系辞释》三卷:
舒津著。津字通叟,奉化人,登景定三年进士。

《易集义》 卷:
蒋宗简著。

《周易窥馀》 卷:
郑刚中著。刚中,金华人,为四川宣抚副使。秦桧怒
其所行专擅,谪桂阳军居住。桧死,复其官,谥忠懿。

《周易释传》 卷:
钱时著。时,淳安人,书经目辄成诵。仕为史馆检阅,轮当面奏敷陈剀切,后致仕。学者称为融堂先生。

《周易大义》《周易卦赞》 卷:
时少章著。

《易说举要》 卷:
朱质著。

《易经讲义》 卷:
张文选著。

《易演义象数发挥》 卷:
史公珽著。公珽,字搢叟,鄞人。堂试,公珽方弱冠,屡占前列。自号蓬芦居士。

《易说》 卷,《易林》 卷:
胡谦著。谦,字牧之,奉化人。与弟谊师事袁燮,传陆象山学,著《易说》《易林》若干卷。

《易象数新说》 卷:
陈樵著。

《太极易通说》 卷:
田君右著。

《易通发明》《易卦赞》《易重正卦气》 卷:
郑伉著。

《易衍》 卷:
淳安何梦桂著。梦桂,咸淳中进士,历监察御史。宋亡,不仕。

《周易启蒙》 卷:
龙游余端礼著。端礼,少读书,过目即成诵。累官左丞相,封鄂国公。

《大易天人合旨》 卷:
姚绶著。

《读易目录》 卷:
高炜著。

《易经指图》十卷,《观颐悟言》 卷:
王宗道著。宗道,字文贯,奉化人,嘉定元年进士。为江西提刑干官。

《易丛说》十卷,《象数杂说》 卷:
金赵秉文著。秉文,字周臣,滏阳人。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兼益政殿说书。

《易集说》 卷:
金张特立著。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中进士。

《易外传》 卷:
元郝经著。经,字伯常,陵川人。

《读易私言》 卷:
许衡著。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南人。尝从姚枢于苏门,得程朱书,慨然以道为己任。官至中书左丞,追封魏国公,谥文正,从祀孔子庙庭。

《易图说》二十卷:
倪渊著。渊,乌程人。从学于敖继公,动必以礼,为湖学教授。

《易说》 卷:
陈尚德著。尚德,宁德人,自号惧斋。元时,隐居不仕。其学以五经四书为本,学者称石塘先生。王结,易州定兴人,累官翰林学士、中书左丞。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所著亦有《易说》。袁桷,庆元人,号清容居士。所著亦有《易说》。又,福清黄舜祖亦有《易说》

《周易述解》 卷:
潘迪著。迪,元城人,博学能文,历官国子司业、集贤学士。所著又有《六经发明》《格物数编》传于世。

《易象钩元数》十卷:
惠希孟著。希孟,江阴人,学博守严。

《周易本义通释》 卷:
胡炳文著。炳文,婺源人,元初为信州书院山长。笃志诸子之学,诸子百家医卜等书,靡不推究。

《易杂说》 卷:
吴师道著。师道,兰溪人,幼学于金履祥。延祐间,授国子博士,以礼部郎中致仕。

《大易法象通赞》《周易记玩》 卷:
郑滁孙著。滁孙,处州人,宋景定间进士。知乐清县。至元末,以荐召见,累官集贤学士致仕。

《六十四卦图说》 卷:
邵整著。整,字宋举,福州人,清之子。

《周易通义》 卷:
黄超然著。超然,黄岩人,师事王柏。精于易学。

《周易集传》十八卷:
龙仁夫著。仁夫,永新人,博究经史。仕元为湖广儒学提举。其文词尤奇逸流丽,学者称为麟洲先生。

《易传集疏》 卷:
南昌熊凯著。凯精义理之学,以明经开塾四十馀年,时称遥溪先生。
《易经解》 卷:资州黄泽著。泽登进士第,生有异质,以明经学道为志。大德中,历两书院山长。尝宗程朱,作《易经解》

《易精解》 卷:
李学逊著。学逊,邵武人,纲九世孙。博学洽闻,善天文,尤邃于易。

《易解说》 卷:
何逢原著。逢原,宋时尝知嘉州,有善政,与孙松寿、宋诲、何耕,称四循吏。

《易学源流》 卷:
安福彭复,精于易、范,尝本朱邵说,著为此书。

《易义矜式》 卷:
宜黄涂溍生著。

《类易象》二卷:
何中著。中,字太虚,抚之乐安人。宋末举进士,家有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明善、吴澄等皆推服之,为龙兴郡学师。

《大易演义》 卷:
无锡州同知上饶祝尧著。

《程朱易传本义折衷》 卷:
鄱阳吴存著。

《周易备忘》十卷:
槁城张延著。

《易经著录》 卷:
吴澄著。澄,崇仁人,自幼知用力圣贤之学。著述甚多。

《周易集说》四十卷,《纂图》二卷,《古占法》一卷:
林屋山人俞氏述。其为说大抵祖程邵而宗朱。古今诸儒所言之善,有弗遗也。而己意亦以附见焉。其是非取舍,不合于圣人者,寡矣。

《补周易集议》 卷:
吴梦炎,歙人,至元中为紫阳书院山长。《补周易集议》,典括苍教定乡饮礼仪。

《易编》 卷:
陈栎著。栎,休宁人,著述甚富。

《大易会要》 卷:
俞琰,字玉吾,吴县人。宋亡,隐居著书。以义理之学淑诸人,于书无不读,尤精于易。述诸家易说百卷,名曰《大易会要》

《周易直解》 卷:
胡特著。

《大易辑说》 卷:
邛峡王申子,号秋山。元季隐居岳州之慈利。著《大易辑说》

《周易本义》 卷:
安福刘霖著。霖,元季不仕。

《重正卦气》 卷:
吾衍著。衍,字子行,仁和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塘,衍高不仕之节。

《大易传义》 卷:
鲍恂著。崇德人,〈一作德州〉尝受易于临川吴澄,学者称西溪先生。洪武初,尝召至京,阴文华殿大学土,辅导东宫,固辞而归。

《周易通义》十卷:
黄镇成著。镇成,字元镇,邵武人。甫冠,厌弃荣利事,慨然以圣贤践履之学自励。

《易问辩》三十卷:
庐陵欧阳贞著。历考诸家之异同,质正先儒之论议。初名《易疑》,后改曰《问辩》。欧阳圭斋为序。

《周易直旨》 卷:
永乐十五年,仁宗在东宫时,命杨士奇纂。书成以进,赐名《周易大义》

《周易考次》《大易按辞》 卷:
建文时,临海方希古著。

《周易参疑》 卷:
山西布政王廉颐阳著。苏州知府况钟刻。

《读易》一卷:
李文达著。

《读易私记》四卷:
胡端敏著。

《易经参议》 卷:
国初,新喻梁州著。

《易经选注》 卷:
侍读学士王达著。达,无锡人。

《易经发明》 卷:
何英著。英,鄱阳人。

《易传撮要》 卷:
刘髦著。髦,永新人。永乐戊子,乡试易魁。

《易学会通》 卷:
教谕胡琏著。琏,高安人。

《易学渊源》 卷:
给事中胡易著。易,宁都人。

《易问大旨》 卷:
参政汪必东著。必东,崇阳人。

《易经折衷训蒙》 卷:
太仆寺少卿刘稳著。稳,酃县人。

《古易训测》 卷:
尚书湛若水著。若水,增城人。

《味易馀吟》 卷:
礼部郎中郑闳著。闳,嘉定人。

《周易参议》 卷:
梁寅著。

《周易解义》 卷:
姜宝著。

《周易解微》三卷:
徐畸著。畸,字南夫,兰溪人。

焦竑《经籍志》易类

成祖敕修《易经大全》十四卷。〈注〉胡广等撰。
成祖敕修《周易直指》十卷。〈注〉杨士奇。
右敕修

《连山》十卷。〈注〉夏易。
《归藏》三卷。〈注〉商易,晋薛贞注。
《三皇太古书》三卷。〈注〉柴霖传。
右古易

《石经周易》十卷,《今字石经易篆》三卷,《一字石经周易》一卷。
右石经

《周易》十卷。〈注〉汉京房章句。
《周易》十卷。〈注〉汉孟喜章句。
《周易》四卷。〈注〉汉费直章句。
《周易》十卷。〈注〉汉马融章句。
《周易》五卷。〈注〉汉刘表章句。
右章句

《周易传》二卷。〈注〉卜子夏。
《易传》三卷。〈注〉汉京房传,吴陆绩注。
《周易传》一卷。〈注〉魏关朗撰,唐赵蕤注。
《周易传》二卷。〈注〉唐陆希声。
《周易言象外传》十卷。〈注〉宋王洙注。
《毗陵易传》十一卷。〈注〉苏轼。
《易传》十二卷。〈注〉程颐。
《易传》十四卷。〈注〉丁易东。
《梁溪易传》十四卷。〈注〉李纲。
《汉上易传》九卷,《童溪易传》三十卷〈注〉王宗传。
《易传》一卷。〈注〉林至。《易小传》六卷。〈注〉沈该。
《易传》八卷。〈注〉张浚。
《易传》十二卷。〈注〉郑史。
《易传》十卷。〈注〉王逢。
《易传》二十卷。〈注〉杨万里。
《周易注》十卷。〈注〉郑元。
《周易注》十卷。〈注〉王肃。
《周易注》十卷。〈注〉王弼。
《周易注》十卷。〈注〉吴姚信。
《周易注》九卷。〈注〉虞翻。
《周易注》十三卷。〈注〉陆绩。
《周易注》十卷。〈注〉魏荀恽。
《周易注》十卷。〈注〉晋干宝。
《周易注》十卷。〈注〉梁何引。
《周易注》十卷。〈注〉王凯冲。
《周易注》十卷。〈注〉任希古。
《符祥注》十卷。〈注〉宋龙昌期。
《周易注》六卷。〈注〉刘牧。
《易补注》三卷。〈注〉皇甫佖。
《蔡渊易传训解》四卷,又《易象意言》二卷,《易系辞》二卷。〈注〉晋韩康伯。
《吴园易解》九卷。〈注〉张辕。
《系辞精义》二卷。〈注〉吕祖谦。
《易纂言》十二卷。〈注〉元吴澄。
《徂徕易解》五卷。〈注〉石守道。
《谦斋详解》二十卷。〈注〉李杞。
《清令轩读易编》三卷。〈注〉陈深。
《郭氏解》八卷,蔡节斋《易解》四卷,《易解》二十卷。〈注〉田畴。《易解》十卷。〈注〉张应珍。
《逍遥公易解》十卷。〈注〉李椿年。
《易解》二卷。〈注〉李舜臣。
《经传训测》十卷。〈注〉湛若水。
《旁注》十二卷。〈注〉朱升。
《旁注》四卷。〈注〉李恕。
《易象解》二卷。〈注〉刘濂。
右传注

《集解周易》十卷。〈注〉马郑二王四家。《集注周易》十卷。〈注〉荀爽九家。
《集二王注》十卷。〈注〉杨氏。
《集解周易》十卷。〈注〉张璠。
《集解周易》十卷。〈注〉林栗。
《集解周易》十卷。〈注〉唐李鼎祚。
《集注周易》一百卷。〈注〉唐元载。
《大易粹言》七十卷。〈注〉集程张游杨二郭说成之。《周易义海》一百卷。〈注〉房审权。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注〉李衡。
《周易纂注》十四卷。〈注〉董正卿。
《集传》十一卷,《丛记》一卷〈注〉朱震。
《丛书》十卷。〈注〉赵汝梅。
《大易粹言》十卷。〈注〉曾穜。
《集传》二十卷。〈注〉纥石烈。
《周易集说》十卷。〈注〉俞琰。
《古易诠》二十九卷。〈注〉邓伯羔。
《今易诠》二十四卷。〈注〉邓伯羔。
右集注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注〉梁武帝。
《周易讲疏》十六卷。〈注〉褚仲都。
《周易义疏》十四卷。〈注〉萧子政。
《周易讲疏》三十卷。〈注〉陈张讥。
《周易义疏》十六卷。〈注〉周弘正。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注〉梁蕃。
《周易讲疏》十三卷。〈注〉何妥。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注〉陆德明。
《周易新传》十卷。〈注〉阴弘道。
《乾坤义疏》一卷。〈注〉刘瓛。
《周易證义疏》二十卷。〈注〉宋范谔昌。
《周易义》六卷。〈注〉魏徵。
《周易要义》十卷。〈注〉长孙无忌。
《周易正义》十四卷。〈注〉孔颖达。
《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注〉唐薛仁贵。
《易义》五卷。〈注〉卢行超。
《周易甘棠正义》三十卷。〈注〉五代任贞一。
《易义》八卷。〈注〉皇甫佖。
《易义》一卷。〈注〉黄通。
《易义》二卷。〈注〉李贲。
《易义》一卷。〈注〉周孟阳。
《周易口义》二十卷。〈注〉宋胡瑗。
《易丛》十六卷。〈注〉叶良佩。
《易义》二十卷。〈注〉王安石。
《易义》二卷。〈注〉叶子长。
《易本义》二卷。〈注〉朱熹。
《本义通》八卷。〈注〉胡炳文。
《易衍义》八卷。〈注〉胡震。
《易衍义》二十二卷。〈注〉许复。
《周易义略》九卷。〈注〉张简。
《周易新义》二卷。〈注〉沈季长。
《周易总义》二十卷。〈注〉易祓。
《易象义》五卷。〈注〉周满。
《易学义林》十卷。〈注〉颜鲸。
《系辞义疏》二卷。〈注〉刘瓛。
《系辞义》二卷。〈注〉萧子政。
《大衍义》二卷。〈注〉李觉。
《周易释序义》三卷。〈注〉梁蕃。
右疏义

《周易论》三卷。〈注〉僧一行。
《周易论》三十三卷。〈注〉王昭素。
《周易论》十卷。〈注〉陈皋。
《周易穷微论》一卷。〈注〉王弼。
《通易象论》三卷。〈注〉晋栾肇。
《大衍论》三卷。〈注〉唐明皇。
《通易象论》一卷。〈注〉宣聘。
《二阮难答论》二卷。〈注〉阮长成、阮仲容。
《卦德统论》十九卷。〈注〉刘牧。
《制器尚象论》一卷。〈注〉陈希亮。
《易卦正名论》一卷。〈注〉刘不疑。
《广论》一卷。
《周易开题义》十卷。〈注〉梁蕃。
《周易大义》二卷。〈注〉陆德明。
《周易异议论》十卷。〈注〉刘遵。
《周易外义》三卷。
《周易元品》二卷。
《周易发挥》五卷。〈注〉唐王勃。
《周易开元关》一卷。〈注〉唐苏鹗。
《周易圣断》七卷。〈注〉鲜于侁。
《周易发题》一卷。〈注〉张元。
《周易明疑录》一卷。〈注〉张元。
《周易启元》一卷。〈注〉张元。
《周易启源》十卷。〈注〉蔡广成。《辨刘牧易》一卷。〈注〉陈希亮。
《王刘易辨》二卷。〈注〉宋咸。
《易旨归议》一卷。
《周易元谈》六卷。
《三易备遗》十卷。〈注〉朱元升。
《周易释疑》一卷。
《周易元悟》三卷。
《周易义学》十卷。〈注〉陆秉。
《周易意蕴》一卷。〈注〉徐庸。
《周易卦断》一卷。〈注〉丘铸。
《周易口诀义》六卷。〈注〉唐史證。
《周易口诀》六卷。〈注〉王锜。
《周易口诀》七卷。〈注〉陆太易。
《周易微旨》三卷。〈注〉陆希声。
《李翱易诠》〈阙〉卷。
《麻衣正易心法》一卷。
《易轨》一卷。〈注〉蜀蒲虔观。
《周易精微》三卷。〈注〉皇甫佖。
《周易述闻》一卷。〈注〉皇甫佖。
《隐诀》一卷。
《补解》一卷。〈注〉皇甫佖。
《易筌》一卷。〈注〉阮逸。
《易训》三卷。〈注〉宋咸。
《易翼》二卷。〈注〉郑东谷。
《叶正则易说》一卷。〈注〉门人袁聘儒释。
《大易忘筌》二卷。
《程大昌易原》十卷。
王炎《易笔记并总说》九卷。
孙坦《周易析蕴》二卷。
《易钳精义》二卷。
《周易窥馀》十五卷。〈注〉郑刚中。
《易翼传》四卷。〈注〉郑汝谐。
《周易精微》三卷〈注〉周镇。
《温公易说》二卷。
《横渠易说》二卷。〈注〉张载。
《慈湖易说》二十卷。〈注〉杨简。
《赵南塘易说》三卷。
《周易义證总要》二卷。
《易说启蒙》三卷。〈注〉朱熹。
《问答》二卷。
《冯椅厚斋易学》〈阙〉卷。
《周易绝笔书》四卷。〈注〉龙昌期。
《周易发隐》二十卷。〈注〉陈良献。
《复斋易说》六卷。〈注〉赵彦肃。
《易原》三卷。〈注〉杨忱中。
《周易会通》四卷。
《传家易说》八卷。〈注〉郭雍。
《准斋易说》二卷。〈注〉吴如愚。
《童子问》一卷。〈注〉欧阳修。
《童子问》一卷。〈注〉陈宏。
《启蒙通释》二卷。〈注〉胡方平。
《周易启蒙翼传》四卷。〈注〉胡一桂。
《南轩易说》四卷。
《读易记》十六卷。〈注〉方寔孙。
《九师遗说》十六卷。
《易心》三卷。〈注〉王恺。
《易学举隅》四卷。〈注〉易祓。
《学易纪》九卷。〈注〉李简。
《了斋易说》一卷。〈注〉陈瓘。
《法象通赞》七卷。〈注〉郑滁孙。
《中天述考》一卷。〈注〉郑滁孙。
《述衍》一卷。〈注〉郑滁孙。
《周易发挥》七卷。〈注〉元何基。
《系辞发挥》二卷。〈注〉元何基。
《读易举要》四卷。〈注〉元俞琰。
《易外别传》一卷。〈注〉元俞琰。
《周易拆衷》三十三卷。〈注〉赵采。
《周易参义》九卷。〈注〉梁寅。
《周易通》六卷。〈注〉赵以夫。
《大易钩元》三卷。〈注〉鲍恂。
《周易玩辞》十六卷。〈注〉项安世。
《或问》十卷。〈注〉姚麒。
《周易馀义》八卷。〈注〉杨幅。
吴沆《大易璿玑》二卷。
《陈谱易解》四卷。
《易原奥义》二卷。
《淙山读易纪》六卷。
周方学《易说》三卷。
《齐履谦本说》四卷。
郭东山《易说》一卷。〈注〉郭炳。
《周易辑闻》六卷。〈注〉赵汝梅。《易雅》一卷。〈注〉赵汝梅。
《易学四同》八卷。〈注〉秀本。
《图文馀辩》一卷。〈注〉季本。
《周易述说》一卷。〈注〉詹一麟。
《大象述》一卷。〈注〉王畿。
《易缊》一卷。〈注〉刘采。
《周易赞义》十七卷。〈注〉马理。
《周易亿》四卷。〈注〉王道。
《读易馀言》五卷。〈注〉崔铣。
《读易备忘》四卷。〈注〉黄潜翁。
《浠南易说》九卷。〈注〉程辙。
《读易愚得》一卷。〈注〉顾应祥。
《约说》十二卷。〈注〉方献夫。
《宗旨》八卷。〈注〉宁钦。
《周易正蒙》十卷。〈注〉史于光。
《古易世学》十五卷。〈注〉丰坊。
《易辨》一卷。〈注〉丰坊。
《周易参疑》十二卷。〈注〉孙化光。
《说翼》三卷。〈注〉吕楠。
《象旨决录》七卷。〈注〉熊过。
《易象大旨》八卷。〈注〉薛甲。
《学易记》五卷。〈注〉金贲亨。
右论说

《周易统例》十卷。〈注〉崔觐。
《周易略例》一卷。〈注〉王弼。
《周易略例义》一卷。〈注〉黄黎献。
《略例疏》一卷。〈注〉庄道名。
《略例》一卷。〈注〉桂询。
《周易编例》十卷。
《周易义类》三卷。〈注〉顾棠。
《卦类》一卷。
《类纂》一卷。
右类例

《周易谱》一卷。
《略谱》一卷。〈注〉袁宏。
《周易谱》一卷。〈注〉沈熊。
《易元星纪谱》一卷。〈注〉晁说之。
右谱

《周易举正》三卷。〈注〉唐郭京。
《周易證坠简》二卷。〈注〉宋范谔昌。
《先儒遗事》一卷。〈注〉刘牧。
《历代因革》一卷。〈注〉董正卿。
《易正误》二卷。〈注〉郑亨仲。
右考正

《周易卦象数旨》一卷。〈注〉晋李颙。
《揲蓍法》一卷。〈注〉不为子。
《易数》二卷。〈注〉陈高。
《古占法》二卷。〈注〉宋程迥。
《蓍卦辨疑》三卷。
《筮宗》一卷。〈注〉宋赵汝梅。
《蓍法别传》一卷。〈注〉季本。
《易占经纬》四卷。〈注〉韩邦奇。
《大衍索隐》三卷。〈注〉丁易东。
《元包数义》二卷。〈注〉宋张行成。
《先天易钤》一卷。
《太极宝局》一卷。〈注〉宋牛师德。
《易数钩隐》一卷。〈注〉刘牧。
右数

《易传纂图》三卷。〈注〉王弼。
《大衍元图》一卷。〈注〉僧一行。
《钩隐图》三卷。〈注〉刘牧。
《续钩隐图》一卷。〈注〉黄黎献。
《河图洛书解》一卷。〈注〉沈济。
《伏羲画卦图》一卷。〈注〉彭汝砺。
《周易乾生归一图》十卷。〈注〉彭汝砺。
《易图》三卷。〈注〉宋朱震。
《卦气图》一卷。〈注〉宋乐洪。
《荆定易图》一卷。〈注〉刘定之。
《八卦小成图》一卷。〈注〉刘定之。
《大易图说》二十五卷。〈注〉邓锜。
《周易图释》一卷。〈注〉刘定之。
《逢轩钱氏图说》三卷。
《易象图说》六卷。〈注〉张理。
《象数钩深图》三卷。〈注〉张理。
《周易图》三卷。〈注〉张理。
右图

《周易音》一卷。〈注〉晋李轨。
《周易音训》二卷。〈注〉李恕。
《周易并注音》七卷。〈注〉陆德明。
《读易韵考》七卷。〈注〉张献翼。
右音
《乾坤凿度》二卷。〈注〉郑元注。
《易纬稽览图》二卷。〈注〉郑元注。
《易纬是类谋》一卷。
《易纬辩终备》一卷。
《易纬乾元叙制记》一卷。
《易纬坤灵图》一卷。
《易卦通验》二卷。
《京房易钞》一卷。
右谶纬

蜀张生有言:《连山》,天易也。《归藏》,地易也。有法数而未有书。《周易》,人易也。始有书矣,而未详于义也。商瞿受易,孔子五传而至田何,虽有异家一以象数为宗。自王弼之说出,阴阳占筮皆视为术数之流,而易晦矣。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非直以其辞而已。盖尝譬之象数者,水之源,木之本也。卦有定名,则水出木生,而某水某木,可知已。六爻则其派与枝叶也。派之通塞,枝叶之华悴,则爻之吉凶也。辞则水之经,木之谱也。学者执经与谱,而不复寻其源本,谓学易,可乎。世儒王主理,郑主象,二家局见,今古所同。顾承学左袒王氏者为多,𦅸象无筌蹄可寻,而理则管蠡可测,折杨黄华,嗑然而笑,无足怪也。今并列于篇,以俟采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