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七十一卷目录

 易经部汇考十三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

经籍典第七十一卷

易经部汇考十三

《汉书》《艺文志》

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注〉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易传周氏二篇。〈注〉字王孙也。
服氏二篇。〈注〉师古曰:《刘向别录》云:服氏,齐人,号服光。杨氏二篇。〈注〉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注〉卫人,事周王孙。
韩氏二篇。〈注〉名婴。
王氏二篇。〈注〉名同。
丁氏八篇。〈注〉名宽,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子十八篇。〈注〉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
淮南道训二篇。〈注〉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法。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注〉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得则四海输之祥瑞。
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注〉苏林曰:东海人,为博士。晋灼曰:儒林不见。师古曰:苏说是也。嘉即京房所从受易者也。见《儒林传》《刘向别录》。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师古曰:下系之辞也。鸟兽之文,谓其迹在地者。宓读与伏同。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
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

世历三古。
孟康曰:《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
师古曰:中者,天子之书也。言中以别于外耳。

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隋书》《经籍志》

《归藏》十三卷,〈注〉晋太尉参军薛贞注。
《周易》二卷,〈注〉魏文侯师卜子夏传,残缺。梁六卷。《周易》十卷,〈注〉汉魏郡太守京房章句。
《周易》八卷,〈注〉汉曲台长孟喜章句,残缺。梁十卷。又有汉单父长费直注《周易》四卷,亡。
《周易》九卷,〈注〉后汉大司农郑元注。梁又有汉南郡太守马融注《周易》一卷,亡。
《周易》五卷,〈注〉汉荆州牧刘表章句。梁有汉荆州五业从事宋忠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十一卷,〈注〉汉司空荀爽注。
《周易》十卷,〈注〉魏卫将军王肃注。
《周易》十卷,〈注〉魏尚书郎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王弼又撰《易略例》一卷,梁有魏大司农卿董遇注《周易》十卷,魏散骑常侍荀煇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十卷,〈注〉吴太常姚信注。
《周易》四卷,〈注〉晋儒林从事黄颖注。梁有十卷,今残缺。《周易》九卷,〈注〉吴侍御史虞翻注。
《周易》十五卷,〈注〉吴郁林太守陆绩注。
《周易》十卷,〈注〉晋散骑常侍干宝注。
《周易》三卷,〈注〉晋骠骑将军王廙注,残缺。梁有十卷。《周易》八卷,〈注〉晋著作郎张璠注,残缺。梁有十卷。《周易马、郑、二王四家集解》十卷。
《周易荀爽九家注》十卷。
《周易杨氏集二王注》五卷,〈注〉梁有《集马、郑、二王解》十卷,亡。
《周易》十卷,〈注〉蜀才注。梁有齐安参军费元圭注《周易》九卷,谢氏注《周易》八卷,尹涛注《周易》六卷,亡。
《周易》十卷,〈注〉后魏司徒崔浩注。
《周易》十卷,〈注〉梁处士何引注。梁有临海令伏曼容注《周易》八卷,侍中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又《周易集注》三十卷,亡。
《周易》七卷,〈注〉姚规注。
《周易》十三卷,〈注〉崔觐注。
《周易》十三卷,〈注〉傅氏注。
《周易》一帙十卷,〈注〉卢氏注。
《周易系辞》二卷,〈注〉晋桓元注。
《周易系辞》二卷,〈注〉晋西中郎将谢万等注。
《周易系辞》二卷,〈注〉晋太常韩康伯注。
《周易系辞》二卷,〈注〉梁大中大夫宋褰注。又有宋东阳太守卞伯玉注《系辞》二卷,亡。
《周易系辞》二卷,〈注〉荀柔之注。
《周易集注系辞》二卷,〈注〉梁有宋大中大夫徐爰注《系辞》二卷,亡。
《周易音》一卷,〈注〉东晋太子前率徐邈撰。
《周易音》一卷,〈注〉东晋尚书郎李轨弘范撰。
《周易音》一卷,〈注〉范氏撰。
《周易并注音》七卷,〈注〉秘书学士陆德明撰。
《周易尽神论》一卷,〈注〉魏司空钟会撰。梁有《周易无互体论》三卷,钟会撰,亡。
《周易象论》三卷,〈注〉晋尚书郎栾肇撰。
《周易卦序论》一卷,〈注〉晋司徒右长史杨乂撰。
《周易统略》五卷,〈注〉晋少府卿邹湛撰。
《周易论》二卷,〈注〉晋冯翊太守阮浑撰。
《周易论》一卷,〈注〉晋荆州刺史宋岱撰。梁有《拟周易说》八卷,范氏撰;《周易宗涂》四卷,干宝撰;《周易问难》二卷,王氏撰;《周易问答》一卷,杨州从事徐伯珍撰;《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晋杨州刺史顾夷等撰;《周易杂论》十四卷。亡。
《周易义》一卷,〈注〉宋陈令范歆撰。
《周易元品》二卷
《周易论》十卷〈注〉齐中书郎周颙撰。梁有三十卷,亡。《周易论》四卷,〈注〉范氏撰。
《周易统例》十卷,〈注〉崔觐撰。
《周易爻义》一卷,〈注〉干宝撰。
《周易乾坤义》一卷,〈注〉齐步兵校尉刘瓛撰。梁又有齐临沂令李玉之、梁释法通等《乾坤义》各一卷,亡。《周易大义》二十一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几义》一卷,〈注〉梁南平王撰。梁有《周易疑通》五卷,宋中散大夫何諲之撰;《周易四德例》一卷,刘巘撰。亡。《周易大义》一卷,〈注〉梁有《周易错》八卷,京房撰;《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周易卦象数旨》六卷,东晋乐安亭侯李颙撰;《周易爻》一卷,马揩撰。亡。
《周易大义》二卷,〈注〉陆德明撰。
《周易释序义》三卷。
《周易开题义》十卷,〈注〉梁蕃撰。
《周易问》二十卷。
《周易义疏》十九卷,〈注〉宋明帝集群臣讲。梁又有《国子讲易》义六卷;《宋明帝集群臣讲易义疏》二十卷;《齐永明国学讲周易讲疏》二十六卷;又《周易义》三卷,沈林撰。亡。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讲疏》十六卷,〈注〉梁五经博士褚仲都撰。
《周易义疏》十四卷,〈注〉梁都官尚书萧子政撰。
《周易系辞义疏》三卷,〈注〉萧子政撰。
《周易讲疏》三十卷,〈注〉陈咨议参军张机撰。
《周易文句义》二十卷,〈注〉梁有《拟周易义疏》十三卷。《周易义疏》十六卷,〈注〉陈尚书左仆射周弘正撰。《周易私记》二十卷。
《周易讲疏》十三卷,〈注〉国子祭酒何妥撰。
《周易系辞义疏》二卷,〈注〉刘巘撰。
《周易系辞义疏》一卷,〈注〉梁武帝撰。
《周易系辞义疏》二卷,〈注〉萧子政撰。梁有《周易乾坤三象》《周易新图》各一卷;又《周易普元图》八卷,薛景和撰;《周易大演通统》一卷,颜氏撰。
《周易谱》一卷。
右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注〉通计亡书,合九十四部,八百二十九卷。
昔宓羲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盖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实为三《易》,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而子夏为之传。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汉初,传《易》者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尝立,后罢。后汉施、孟、梁丘、京氏,凡四家并立,而传者甚众。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易》。以授琅邪王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閒,而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元。元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大兴,高氏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有书无师。梁、陈郑元、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

《唐书》《艺文志》

《连山》十卷
司马膺注《归藏》十三卷。
《周易》卜商《传》二卷。
孟喜《章句》十卷。
京房《章句》十卷。
费直《章句》四卷。
马融《章句》十卷。
荀爽《章句》十卷。
郑元注《周易》十卷。
刘表《注》五卷。
董遇《注》十卷。
宋忠《注》十卷。
王肃《注》十卷。
王弼《注》七卷。又《大衍论》三卷。
虞翻《注》九卷。
陆绩《注》十三卷。
姚信《注》十卷。
荀恽《注》十卷。
蜀才《注》十卷。
王廙《注》十卷。
干宝《注》十卷,又《爻义》一卷。
黄颖《注》十卷。
崔浩《注》十卷。
崔觐《注》十三卷。
何引《注》十卷。
卢氏《注》十卷。
傅氏《注》十四卷。
王又元《注》十卷。
王凯冲《注》十卷。
荀氏《九家集解》十卷。
马、郑、二王《集解》十卷。
王弼、韩康伯《注》十卷。
二王《集解》十卷。
张璠《集解》十卷,又《略论》一卷。
谢万注《系辞》二卷。
桓元注《系辞》二卷。
荀谚注《系辞》二卷。
荀柔之注《系辞》二卷。
宋褰注《系辞》二卷。
宋明帝注《义疏》二十卷。
张该等《群臣讲易疏》二十卷。
梁武帝《大义》二十卷,又《大义疑问》二十卷。
萧伟《发义》一卷,又《几义》一卷。
萧子政《义疏》十四卷,又《系辞义》二卷。
张讥《讲疏》三十卷。
何妥《讲疏》十三卷。
褚仲都《讲疏》十六卷。
梁蕃《文句义疏》二十卷,又《开题论序疏》十卷,《释序义》三卷。
刘瓛《系辞义疏》二卷,又《乾坤义疏》一卷。
钟会《周易论》四卷。
范氏《周易论》四卷。
应吉甫《明易论》一卷。
邹湛《统略论》三卷。
阮长成、阮仲容《难答论》二卷。
宋处宗《通易论》一卷。
宣聘《通易象论》一卷。
栾肇《通易象论》一卷。
袁宏《略谱》一卷。
杨乂《卦序论》一卷。
沈熊《周易谱》一卷。
《杂音》三卷
任希古注《周易》十卷。
《周易正义》十六卷,〈注〉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奉诏撰,四门博士苏德融、赵弘智覆审。陆德明《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
《文外大义》二卷。
阴弘道《周易新传疏》十卷,〈注〉颢子,临涣令。薛仁贵《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王勃《周易发挥》五卷。
元宗《周易大衍论》三卷。
李鼎祚《集注周易》十七卷。
东乡助《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僧一行《周易论》〈注〉卷亡。又《大衍元图》一卷,《义决》一卷。《大衍论》二十卷。
崔良佐《易忘象》〈注〉卷亡。
元载集注《周易》一百卷。
李吉甫注《一行易》〈注〉卷亡。
卫元嵩《元包》十卷,〈注〉苏源明传,李江注。
高定《周易外传》二十二卷,〈注〉郢子,京兆府参军。裴通《易书》一百五十卷,〈注〉字又元,士淹子,文宗访以《易》义,令进所撰书。
卢行超《易义》五卷,〈注〉字孟起,大中六合丞。
陆希声《周易传》二卷。
《易》类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注〉失姓名一家,李鼎祚以下不著录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宋史》《艺文志》

《周易古经》一卷。
薛贞注《归藏》三卷。
《易传》十卷,〈注〉题卜子夏传。
《周易上下经》六卷,《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注〉韩康伯注。
郑元《周易文言注义》一卷。
王弼《略例》一卷,《易辨》一卷。
阮嗣宗《通易论》一卷。
干宝《易传》十卷。
《易髓》八卷,〈注〉晋人撰,不知姓名。
孔颖达《正义》十四卷,《元谈》六卷,《易正义补阙》七卷。任正一《甘棠正义》三十卷。
关朗《易传》一卷。
王肃《传》十一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
卫元嵩《周易元包》十卷,〈注〉苏元明传,李江注。
李鼎祚《集解》十卷。
史文徽《易口诀义》六卷。
成元英《流演穷寂图》五卷。
蔡广成《启源》十卷,又《周易外义》三卷。
沙门一行《传》十二卷。
王隐《要削》三卷。
陆希声《传》十三卷。
郭京《举正》三卷。
东乡助《物象释疑》一卷。
邢璹《补阙周易正义略例疏》三卷。李翱《易诠》七卷。
张弧《周易上经王道小疏》五卷。
张韩《启元》一卷。
青城山人《揲蓍法》一卷。
王昭素《易论》三十三卷。
纵康乂《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三卷。
阴洪道《周易新论传疏》十卷。
陈抟《易龙图》一卷。
范谔昌《大易源流图》一卷,又《證坠简》一卷。
胡旦《易演圣通论》十六卷。
石介《口义》十卷。
冀震《周易义略》十卷。
代渊《周易旨要》二十卷。
何氏《易讲疏》十三卷,〈注〉不著名。
陆秉《意学》十卷。
《古易》十三卷,〈注〉出王洙家。
王洙《言象外传》十卷。
刘牧《新注周易》十一卷,又《卦德通论》一卷,《易数钩隐图》一卷。
吴秘《周易通神》一卷。
黄𥟖献《略例》一卷,又《室中记师隐诀》一卷。龚鼎臣《补注易》六卷。
彭汝砺《易义》十卷。
赵令湑《易发微》十卷。
乔执中《易说》十卷。
赵仲锐《易义》五卷。
谢湜《易义》十二卷。
谭世绩《易传》十卷。
陆太易《周易口诀》七卷。
《周易阐微诗》六卷。李赞《周易说》九卷。
张杲《周易罔象成名图》一卷。
裴通《周易元解》三卷。
邵雍《皇极经世》十二卷,又《叙篇系述》二卷。
《观物外篇》六卷,〈注〉门人张湣记雍之言。《观物内篇解》二卷,〈注〉雍之子伯温编。
邵伯温《周易辨惑》一卷。
常豫《易源》一卷。
徐庸《周易意蕴凡例总论》一卷,又《卦变解》二卷。宋咸《易训》三卷,又《易补注》十卷,又《刘牧王弼易辨》二卷。
皇甫泌《易解》十九卷。
郑扬庭《时用书》十二卷,又《明用书》九卷,《易传辞》三卷。《易传辞后语》一卷。
陈良献《周易发隐》二十卷。
石汝砺《乾生归一图》十卷。
鲍极《周易重注》十卷。
叶昌龄《图义》二卷。
胡瑗《易解》一十二卷,《口义》十卷,《系辞说卦》三卷。欧阳修《易童子问》三卷。
阮逸《易筌》六卷。
王安石《易解》十四卷。
尹天民《易论要纂》一卷,又《易说拾遗》二卷。
司马光《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
鲜于侁《周易圣断》七卷。
苏轼《易传》九卷。
程颐《易传》九卷,又《易系辞解》一卷。
张载《易说》十卷。
吕大临《易章句》一卷。
龚原《续解易义》十七卷,又《易传》十卷。
李平西《河图传》一卷。
李遇《删定易图序论》六卷。
张弼《易解义》十卷。
顾叔思《周易义类》三卷。
刘概《易系辞》十卷。
晁说之《录古周易》八卷。
晁补之《太极传》五卷,《因说》一卷,《太极外传》一卷。游酢《易说》一卷。
耿南仲《易解义》十卷。
安泳《周易解义》一部,〈注〉卷亡。
陈瓘《了斋易说》一卷,邹浩《系辞纂义》二卷。
张根《易解》九卷。
《周易六十四卦赋》一卷,〈注〉题颍川陈君作,名亡。林德祖《易说》九卷。
陈禾《易传》十二卷。
李授之《易解通义》三十卷。
朱震《易传》十一卷,《卦图》三卷,《易传丛说》一卷。
张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兼山易解》二卷,又《四学渊源论》三卷。
任奉古《周易发题》一卷。
陈高《八卦数图》二卷。
林倏《易说》十二卷,《变卦》八卷,《变卦纂集》一卷。
凌唐佐《集解》六卷。
袁枢《学易索隐》一卷。
夏休《讲义》九卷。
郭雍《传家易解》十一卷。
沈该《易小传》六卷。
都絜《易变体》十六卷。
郑克《揲蓍古法》一卷。
吴沆《易璇玑》三卷。
李椿年《易解》八卷,《疑问》一卷。
李光《易说》十卷。
李衡《易义海撮要》十二卷。
洪兴祖《易古经考异释疑》一卷。
张行成《元包数总义》二卷,《述衍》十八卷,《通变》四十八卷。
晁公武《易诂训传》十八卷。
胡铨《易传拾遗》十卷。
程大昌《易原》十卷,又《易老通言》十卷。
杨万里《易传》二十卷。
林栗《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
李舜臣《易本传》三十三卷。
曾穜《大易粹言》十卷。
吕祖谦《定古易》十二篇为一卷,又《音训》二卷,《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朱熹《易传》十一卷,又《本义》十二卷,《易学启蒙》三卷,《古易音训》二卷。
张浚《易传》十卷。
倪思《易训》三十卷。
赵善誉《易说》二卷。
刘文郁《易宏纲》八卷。
吴仁杰《古易》十二卷,又《周易图说》二卷,《集古易》一卷。王日休《龙舒易解》一卷。
刘翔《易解》六卷。
胡有开《易解义》四十卷。
邹巽《易解》六卷。郑刚中《周易窥馀》十五卷。
杨简《己易》一卷。
潘梦旂《大易约解》九卷。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郑东卿《易说》三卷。
项安世《周易玩辞》十六卷。
程迥《易章句》十卷,又《外编》一卷,《占法》《古易考》一卷。林至《易裨传》一卷。
叶适《习学记言·周易述释》一卷。
李椿《观画》二卷。
王炎《笔记》八卷。
郑汝谐《易翼传》二卷。
汤羲《周易讲义》三卷。
乐只道人《羲文易论微》六卷,〈注〉姓名亡。
朱氏《三宫易》一卷,〈注〉名亡。
刘烈《虚谷子解卦周易》三卷。
刘牧、郑夫注《周易》七卷。
杨文焕《五十家易解》四十二卷。
孙份《周易先天流衍图》十二卷,〈注〉程敦厚序。
刘半千《羲易正元》一卷。
冯椅《易学》五十卷。
商飞卿《讲义》一卷。
《周易卦类》三卷,《易辞微》三卷,《易正经明疑录》一卷,《易传》四卷,《口义》六卷,《易枢》十卷,《系辞要旨》一卷,〈注〉并不知作者。
《易乾凿度》三卷,《易纬》七卷,《易纬稽览图》一卷,《易通卦验》二卷,〈注〉并郑元注。
《流演通卦验》一卷,〈注〉不知作者。
王柏《读易记》十卷,又《涵古易说》一卷,《大象衍义》一卷。曾几《易释象》五卷。
刘禹偁《易解》十卷。
程逵《易解》十卷。
戴溪《易总说》二卷。
赵汝谈《易说》三卷。
真德秀《复卦说》一卷。
吴如愚《易说》一卷。
李光《易传》十卷。
李焘《易学》五卷,又《大传杂说》一卷。
朱承祖《易摭卦总论》一十卷。
林起鳌《易述古言》二卷。
方实孙《读易记》八卷。
魏了翁《易集义》六十四卷,又《易要义》一十卷。
郑子厚《大易观象》三十二卷,〈注〉张野补注。
《易》类二百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注〉王柏《读易记》以下不著录十九部,一百八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