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十四卷目录

 经籍总部纪事六

经籍典第四十四卷

经籍总部纪事六

《唐书·后妃传》: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常诫守者:吾以自检,故书无条理,勿令至尊见之。
太宗贤妃徐惠。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小山篇》。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又无淹思。贞观末,数调兵,稍稍治宫室。惠上疏极谏。复为连珠以见意。
高宗皇后武氏。后更为太平文治事,大集诸儒内禁殿,撰定《列女传》《臣轨》《百寮新诫》《乐书》等,大抵千馀篇。拜薛怀义辅国大将军,封鄂国公,令与群浮屠作《大云经》,言神皇受命事。
尚宫宋若昭,贝州清阳人,世以儒闻。父廷芬,能辞章,生五女,皆警慧,善属文。长若莘,次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莘、昭文尤高。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贞元中,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宗召入禁中,试文章,并问经史大义,帝咨美,悉留宫中。帝能诗,每与侍臣赓和,五人者皆预,凡进御,未尝不蒙赏。又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贞元七年,秘禁图籍,诏若莘总领,穆宗以若昭尤通练,拜尚宫,嗣若莘所职。历宪、穆、敬三朝,皆呼先生。
《宗室传》:渤海敬王七世孙戡字定臣,幼孤。年十岁即好学,大寒,掇薪自炙。夜无然膏,默念所记。年三十,明《六经》,举进士,就礼部试,吏唱名乃入,戡耻之。明日,径返江东,隐阳羡里。凡论著数百篇。常恶元和有元、白诗,多纤艳不逞,而世竞重之。乃集诗人之类夫古者,断为唐诗,以讥正其失云。
《高祖诸子传》:韩王元嘉少好学,藏书至万卷,皆以古文字参定同异。垂拱中,元嘉与子撰及越王子冲纠合举兵,谋泄,武后令自杀。时籍没者众,惟冲、撰家书为多,皆文句详正,秘府所不及。
霍王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历绛、徐、定三州刺史。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司马。
《太宗诸子传》:濮恭王泰字惠褒。帝以泰好士,善属文,诏即府置文学馆,得自引学士。司马苏勖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泰乃奏撰《括地志》,凡五百五十篇,四期成。诏藏秘阁,所赐万段。
《三宗诸子传》:孝敬皇帝弘。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受《春秋左氏》于率更令郭瑜,至楚世子商臣弑其君,喟而废卷曰:圣人垂训,何书此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褒善以劝,贬恶以诫,故商臣之罪虽千载犹不得灭。弘曰:然所不忍闻,愿读它书。瑜拜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天资,黜凶悖之迹,不存视听。臣闻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故孔子称不学礼,无以立。请改受《礼》。太子曰:善。四年,加元服。又命宾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摘采古今文章,号《摇山玉彩》,凡五百篇。书奏,帝赐物三万段,馀臣赐有差。总章元年,释菜国学,请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可。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容止端重,少为帝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绩,称其夙敏。上元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诏集诸儒: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事格希元、学士许叔牙成元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武后尝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
节悯太子重俊性明果,然少法度。既杨璬、武崇训为宾客,二人凭贵宠,无学术,惟狗马蹴鞠相戏昵。左庶子姚珽数上疏诤导,右庶子平贞慎又献《孝经议》《养德》,德太子纳而不克用。《睿宗六子传》:惠文太子范好学,工书,爱儒士,无贵贱为尽礼。与阎朝隐、刘延琦、张谔、郑繇等善,饮酒赋诗相娱乐。又聚书画,皆世所珍者。初,隋亡,禁内图书湮放,唐兴募访,稍稍复出,藏秘府。长安初,张易之奏天下善工潢治,乃密使摹肖,窃其真藏于家。既诛,悉为薛稷取去,稷又败,范得之,后卒为火所焚。
《十一宗诸子传》:颖王璬,喜读书,好文辞,领剑南节度大使。
汴王璥,于诸子为最少。开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内,既长,诏附苑城为太宫,分院而处,号十王宅,所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颖、永、延、盛、济等王,以十,举全数也。中人押之,就夹城参天子起居。家令日进膳。引词学上入授书,谓之侍读。
《王世充传》:世充涉书传,喜兵法,通龟策、推步。
《裴寂传》:寂伟容貌,涉知书传。隋开皇中,调左亲卫。家贫,徒步走京师。
《张公谨传》:公谨,魏州繁水人,历襄州都督。子大素,龙朔中,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著书百馀篇,终怀州长史。次子大安。章怀太子令与刘讷言等共注《后汉书》,终横州司马。子悱,仕元宗时为集贤院判官,诏以其家所著《魏书》《说林》入院,缀修所阙,累擢知图书、括访异书使,进国子司业。
《段成式传》:成式,字柯古,推荫为校书郎。博学彊记,多奇篇秘籍。侍父文昌于蜀,以畋猎自放,文昌遣吏以其意谏止。明日以雉兔遍遗幕府,人为书,因所获俪前世事,无复用者,众大惊,终太常少卿。著《酉阳书》数十篇。
《李靖传》:靖,字药师,三原人,通书史。尝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赞曰: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传著怪诡禨祥,不足信。
《宝威传》:威沈邃有器局,贯览群言,家世贵,子弟皆喜武力,独威尚文,诸兄诋为书痴。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授秘书郎,当迁不肯调者十年,故其学益博。而诸兄以军功位通显矣,薄威职闲冗,更谓曰:昔仲尼积学成圣,犹栖迟不偶,汝尚何求耶。威笑不答。
《李袭誉传》:袭誉,字茂实。高祖时,累擢扬州大都督府。召为太府卿。居家俭,厚于宗亲,禄禀随多少散之。以馀资写书,罢扬州,书遂数车载。尝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遂至窭乏。然负京有赐田十顷,能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事之可以衣;江都书,力读可进求宦。吾殁后,能勤此,无资于人矣。
《房元龄传》:元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幼警敏,综贯坟籍,善属文。
《杜如晦传》: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
《魏徵传》:徵,字元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丧乱后,典章湮散,徵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尝以《小戴礼》综汇不伦,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帝美其书,录寘内府。五世孙谟,擢进士第。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为右拾遗。
《王圭传》:圭父顗,北齐乐陵郡太守。隋开皇十三年,召入秘书内省,雠定群书。
《萧仿传》:仿,字思道。子廪,字富侯。仿领南海,解官。南海多榖纸,仿敕诸子缮补残书。廪谏曰:州距京师且万里,书成不可露赍,必贮囊笥,贪者伺望,得无薏苡嫌乎。仿曰:善,吾思不及此。乃止。
《褚亮传》:亮少警敏,博览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元龄及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元道、天策仓曹参军事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军咨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学士。七年,收卒,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凡分三番递宿閤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慕向,谓之登瀛洲。《令狐德棻传》:德棻博贯文史。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方大乱后,经籍亡散,秘书湮缺,德棻始请帝重购求天下遗书,置吏抄录。不数年,图籍略备。《苏弁传》:弁,字元容,擢进士。德宗出狩,储偫毕给,帝嘉之,为滁州刺史,卒。弁聚书二万卷,手自雠定,当时称与秘府埒。《旧唐书》云:苏氏书次于集贤阁。〉
《长孙旡忌传》:无忌,字季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赵弘智传》:弘智,河南新安人。通书传。太宗时,豫论撰。历光州刺史。永徽初,入为陈王师。讲《孝经》百福殿,于是宰相、弘文馆学士、太学生皆在,弘智举五经,诸儒更诘辨,随问酬悉,舌无留语。高宗喜曰:试为我陈经之要,以辅不逮。对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愿以此献。帝悦,赐绢二百、名马一。
《李敬元传》:敬元,亳州谯人。该览群籍,尤善于礼。高宗在东宫,马周荐其材,召入崇贤馆侍读,假中秘书读之。撰次《礼论》及他书数十百篇。
《吕才传》:帝诏造《方域图》及教飞骑战阵图,屡称旨。麟德中,以太子司更大夫卒。生平预修书及著述甚多。张文琮传》:文琮,好自写书,笔不释手。子弟谏止,曰:吾好此,不为倦。贞观中,为治书御史。
《狄仁杰传》: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王綝传》:綝,字方庆,以字显。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馀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
《刘袆之传》:袆之,字希美。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称,号刘孟高郭,并直昭文馆。俄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馀篇。
《韦绳传》:天宝初,入为秘书少监,元宗尚文,视其职如尚书丞、郎。绳刊是图简,以善职称。
《郭震传》:震,字元振。少雄迈,及贵,手不置书。距国初仕至宰相而亲具者,唯元振云。
《姚崇传》:崇徙同州刺史,元宗讲武新丰。召崇至,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
《苏干传》:干父勖,字慎行,武德中,尚南康公主。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劝开馆引文学士,著书名家。
《张说传》:帝召说与礼官学士置酒集仙殿,曰:朕今与贤者乐于此,当遂为集贤殿。乃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而授说院学士,知院事。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说倡之。常典集贤图书之任。说殁后,帝使就家录其文,行于世。开元后,宰相不以姓著者,曰燕公云。《刘子元传》:子元,名知几,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授《古文尚书》,业不进,楚督之。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踰年,遂通览群史。擢进士第。累迁凤阁舍人。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元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子元子贶,字惠卿。子元卒,诏访其后,擢起居郎。历右拾遗内供奉。献《续说苑》十篇,以广汉刘向所遗,而刊落怪妄。贶尝以《竹书纪年》序诸侯列会皆举谥,后人追修,非当时正史。如齐人歼于遂,郑弃其师,皆孔子新意,《师春》一篇录卜筮事,与左氏合,知按《春秋》经传而为也,因著《外传》云。
《韦述传》:述,弘机曾孙。家厨书二千卷,述为儿时,诵忆略遍。父景骏,景龙中为肥乡令,述从到官。元行冲,景骏姑子也,为时儒宗,常载书数车自随。述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异之,试与语前世事,熟复详谛,如指掌然。使属文,受纸辄就。行冲曰:外家之宝也。开元初,为栎阳尉。秘书监马怀素奏述与诸儒即秘书续《七志》,五年而成。述典掌图书,馀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澹荣利,为人纯厚长者,当世宗之。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秘书不逮也。古草隶帖、秘书、古器图谱无不备。
《蒋乂传》:父将明,天宝末,集贤殿学士。乂七岁,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手,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论撰百馀篇。
《柳登传》:登,字成伯。淹贯群书,年六十馀,始仕宧。以右散骑常侍,致仕。
《张镐传》:镐,字从周,博州人,有大志,视经史犹渔猎。然天宝末,杨国忠执政,闻镐才,荐之。
《李泌传》:泌,字长源。贞元四年八月,月蚀东壁,泌曰: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学士,当之矣。昔燕国公张说由是以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杨绾传》:绾,字公权。性沈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第进士。举词藻宏丽科,元宗已试,又加诗、赋,绾为冠。制举加诗、赋,繇绾始。
《崔植传》:植博通经史,于《易》尤邃。与郑覃同时为补阙,皆贤宰相后。
《韦处厚传》:处厚,字德载。性嗜学,家书雠正至万卷。《郗士美传》:父纯,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相与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李溪传》:溪,字景望。大中末,擢进士。乾宁元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溪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李书楼。所著文章及注解诸书传世甚多。
《刘晏传》:建中元年七月,诏中人赐晏死。簿录其家,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人服其廉。
《李揆传》:乾元二年,兼礼部侍郎。揆病取士不考实,徒露搜索禁所挟,而迂学陋生,葄枕图史,且不能自措于词。乃大陈书廷中,进诸儒约曰:上选士,第务得才,可尽所欲言。由是人人称美。〈葄音胙,藉也。〉
《陆长源传》:长源者,吴人,字泳。祖馀庆,有清誉。长源历汝州刺史,清白自将。去汝州,送车二乘,曰吾祖罢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云。
《柳公绰传》:公绰,字宽。属文典正,不读非圣书。
公绰子仲郢,字谕蒙。母韩,即皋女,善训子,仲郢幼嗜学,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元和末,及进士第,为校书郎。家有书万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仲郢尝手钞《六经》,司马、班、范史皆一钞,魏晋及南北朝史再,又类所钞它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公绰弟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尝贮杯孟一笥,縢识如故而器皆亡,奴妄言叵测者,公权笑曰:银杯羽化矣。不复诘。唯笔、研、图籍,自鐍秘之。
《马总传》:长庆二年,检校尚书左仆射,入为户部尚书。总笃学,虽吏事倥偬,书不去前,论著颇多。
《归崇敬传》:崇敬,字正礼,吴人,擢明经。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
《郑覃传》:帝每言:顺宗事不详实,史臣韩愈岂当时屈人邪。昔汉司马迁《与任安书》,辞多怨怼,故《武帝本纪》多失实。覃曰:武帝中年大发兵事边,生人耗瘁,府库殚竭,迁所述非过言。李石曰:覃所陈,因武帝以谏,欲陛下终究盛德。帝曰:诚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覃曰:陛下乐观书,然要义不过一二,陛下所道是矣。宜寝馈以之。
《权德舆传》:德舆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不观。尝著论,辨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京以胡广,大指有补于世。
《韦渠牟传》:渠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浙西韩滉表试校书郎,进四门博士。所论著甚多,传于世。《王起传》:起,字举之,释褐校书郎。宣宗初,检校司空。起性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帝尝以疑事令使者口质,起具榜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号曰《写宣》。它撰集亦多。
《陆质传》:质,字伯冲。宪宗为太子,诏侍读,已即位,为临问加礼。所著书甚多,行于世。
《柳宗元传》:宗元诒京兆尹许孟容书曰:家有赐书三千卷,在善和里旧宅,宅今三易主,书存亡不可知。皆付受所重,常系心腑。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然力薄志劣,无异能解,欲秉笔覼缕,神志荒耗,前后遗忘,终不能成章。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读古人一传,数纸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不堪当世用矣。
《杜兼传》:兼,字处弘,为吏部郎中。擢河南尹。聚书至万卷,署其末,以坠鬻为不孝,戒子孙云。
《元稹传》:稹,字微之。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十五擢明经,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韩愈传》: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
《王涯传》:涯嗜权固位,以至覆宗。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宫,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
《裴休传》:父肃,贞元时为浙东观察使。休,仲子也。方儿童时,兄弟偕隐家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毕諴传》:諴,早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大和中,举进士。懿宗立,节度河中。
《杨收传》:收七岁而孤。母长孙亲授经,十三通大义。善属文,所赋辄就,吴人号神童。里人多造门观赋诗,至压败其藩。收嘲之曰:尔非羸角者,奚用触吾藩。切当率类此。及壮,博学强记,至它艺无不通解。
《忠义传》: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槁。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
刘乃字永夷。少警颖,闇诵《六经》,日数千言。善文词,为时推目。天宝中擢进士第,中书舍人宋昱知铨事,乃方调,因进书曰:《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此唐虞以为难。今文部始抡材,终授位,是知人、官人,两任其责。昔禹、稷、皋陶之圣,犹曰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今有司独委一二小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何其易哉。夫判者,以狭词短韵为体,是以小冶鼓众金,虽欲为鼎镛,不可得已。故虽有周公、尼父图书《易象》之训,以判责之,曾不及徐、庾。执事诚能先政事,次文学,退观其治家,进察其临节,则庬鸿深沈之士,亦可窥其门阈矣。昱嘉之。〈按文部即吏部,天宝十一载改曰文部。〉《卓行传》: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华于是作《三贤论》,曰:德秀志当以道纪天下,迅当以《六经》谐入心,颖士当以中古易今世。迅世史官,述《礼》《易》《书》《春秋》《诗》《古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颖士尤罪子长不编年而为列传,后世因之,非典训也。自《春秋》三家后,非训齐生人不录。〈句未详〉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徙陕州夏县,世为官族。资好学,贫不能得书,求为吏,隶集贤院,窃院书读之,昼夜不出户,六年,无所不通。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远近慕其行,来学者接迹于道。德宗时,迁国子司业。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孝友传》: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陆南金,苏州吴人。祖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左氏春秋》《司马史》《班氏汉书》。仕隋为越王侗记室兼侍读。贞观初,终弘文馆学士。
《张琇附传》:高宗时,绛州人赵师举父为人杀,母改嫁。师举长,为人佣,夜读书。久之,手杀仇人,帝原之。《隐逸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绩有奴仆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贞观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李淳风曰:君,酒家南、董也。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初,兄凝为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独孤信异之,曰:圣童也。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初,魏徵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王希夷,徐州滕人。喜读《周易》《老子》,饵松柏叶、杂华。元宗东巡狩,召见行在,九十馀,拜国子博士。
武攸绪,则天皇后兄惟良子也。恬淡寡欲,好《易》、庄周书。少变姓名,卖卜长安市,得钱辄委去。
白履忠,汴州浚仪人。贯知文史。景云中,召为校书郎,弃官去。开元十年,王志愔荐履忠博学,可代褚无量、马怀素,拜朝散大夫。乞还。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嗣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为《象罔》《白马證》诸篇佐其说。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待诏翰林。著《元真子》。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大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羊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苧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陆龟蒙,字鲁望。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文成,窜槁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褫刊正。乐闻人学,讲论不倦,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
《循吏传》:李素立,赵州高邑人。历绵州刺史。孙至远。少秀悟,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未见杜预《释例》而作《编记》,大趣略同。复撰《周书》,起后稷至赧,为传纪,令狐德棻许其良史。
《儒学传》:徐旷,字文远,以字行,贫不能自给。兄文林尝鬻书于肆,文远日阅之,因博通《五经》,明《左氏春秋》。时耆儒沈重讲太学,授业常千人,文远从之质问,不数日辞去。或问其故,答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覆研辨,嗟叹其能,窦威、杨元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学。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谅反,除名。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荐文远及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擢国子博士,恺等为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有文远,《礼》有褚徽,《诗》有鲁达,《易》有陆德明,皆一时冠云。文远说经,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世充僭号,以为国子博士。文远出樵,为罗士信所获,送京师,仍为国子博士。高祖幸国学观释奠,文远发《春秋》题,论难锋生,随方占对,莫能屈。帝异之。
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善谈名理。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与下坐。国子祭酒徐孝克敷经,倚贵纵辨,众多下之,独德明申答,屡夺其说,举坐咨赏。陈亡,归乡闬。隋炀帝擢秘书学士。大业间,广召经明士,四方踵至。于是德明与鲁达、孔褒共会门下省相酬难,莫能屈。迁国子助教。越王侗署为司业,入殿中授经。王世充平,秦王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高祖已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赐帛五十匹,迁国子博士。论撰甚多,传于世。后太宗阅其书,嘉德明博辩,以布帛二百段赐其家。
曹宪,扬州江都人。仕隋为秘书学士,聚徒教授凡数百人,公卿多从之游。于小学家尤邃,自汉杜林、卫宏以后,古文亡绝,至宪复兴。炀帝令与撰《桂苑珠丛》,规正文字。又注《广雅》,学者推其该博,藏于秘书。贞观中,扬州刺史李袭誉荐之,以弘文馆学士召,不至,即家拜朝散大夫,当世荣之。太宗尝读书,有奇难字,辄遣使者问宪,宪具为音注,援验详复,帝咨赏之。卒,年百馀岁。宪始以梁昭明太子《文选》授诸生,而同郡魏模、公孙罗、江夏李善相继传授,于是其学大兴。
颜师古,字籀,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坐公事免。帝常叹《五经》去圣远,传习寖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釐正。既成,悉诏诸儒,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出其悟表,人人叹服。寻迁通直、散骑常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宗之。俄拜秘书少监,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悉申熟,必畅本源。然多引后生与雠校,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与撰《五礼》成,进爵为子。又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赐物二百段、良马一,时人谓杜征南、颜秘书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所注《汉书》《急就章》大显于时。永徽三年,子扬廷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篇。孔颖达,字仲达。八岁就学,诵记日千馀言,闇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资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衒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四匹,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馀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天下。
马嘉运,魏州繁水人。少为沙门,还治儒学,长论议。贞观十一年,拜弘文馆学士。以孔颖达《正义》繁酿,故掎摭其疵,当世诸儒服其精。
欧阳询,敏悟绝人,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贞观初,历弘文馆学士。
张士衡,瀛州乐寿人。九岁居母丧,哀慕过礼。博士刘轨思见之,为泣下。乃授以《诗》《礼》。又从熊安生、刘焯等受经,贯知大义。唐兴,教授乡里。太子承乾慕风迎致,谒太宗洛阳宫,擢崇贤馆学士。士衡以《礼》教诸生,当时显者:永平贾公彦、李元植。公彦终太学博士,撰次章句甚多。公彦传业元植,元植又受《左氏春秋》于王德韶,受《诗》于齐威,该览百家记书,进弘文馆学士。张后引,字嗣宗,昆山人。高祖镇太原,引为客,以经授秦王。太宗即位,从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后引曰:昔孔子门人三千,达者无子男之位。臣翊赞一人,乃王天下,计臣之功,过于先圣。帝为之笑,令群臣以《春秋》酬难。帝曰:朕昔受大谊于君,尚记之。后引顿首谢曰:陛下乃生知,臣叨天功为己力,罪也。帝大悦。出为睦州刺史,乞骸骨,帝见其强力,问欲何官,因陈谢不敢。帝曰:朕从卿授经,卿从朕求官,何所疑。后引顿首,愿得国子祭酒,授之。
盖文达,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载,尤明《春秋》三家。刺史窦抗集诸生讲论,于是,刘焯、刘轨、孔颖达并以耆儒开门受业,是日悉至,而文达依经辩举,皆诸儒所未叩,一坐厌叹。抗奇之,问:安所从学。焯曰:若人岐嶷,出自天然,以多问寡,则焯为之师。抗曰: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其谓此邪。贞观时,拜崇文馆学士。
谷那律,魏州昌乐人。贞观中,累迁国子博士。淹识群书,褚遂良尝称为《九经》库,历弘文馆学士。
那律孙倚相,仕秘书省正字,雠覆图书,多所刊定。萧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仁寿中,授校书郎。贞观时,历弘文馆学士。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德言晚节学愈苦,每开经,辄韨濯束带危坐,妻子谏曰:老人何终日自苦。答曰:对先圣之言,何复惮劳。诏以经授晋王,进秘书少监。
许叔牙,字延基,句容人。贞观时,弘文馆学士。于《诗》《礼》尤邃,献《诗纂义》十篇,太子写付司经。
敬播,蒲州河东人。贞观初,进士第。时颜师古、孔颖达撰次《隋史》,诏播诣秘书内省参纂。再迁著作佐郎,兼修国史。永徽后,历给事中。始,播与许敬宗撰《高祖实录》,兴创业,尽贞观十四年。至是,又撰《太宗实录》,讫二十三年。房元龄称播:陈寿之流。元龄患颜师古注《汉书》文繁,令掇其要为四十篇。是时《汉书》学大兴,其章章者若刘伯庄、秦景通兄弟、刘讷言,皆名家。
刘伯庄,彭城人,为弘文馆学士,迁国子博士,与许敬宗论撰甚多,终崇贤馆学士。自所著书亦百馀篇。刘讷言,乾封中历都水监主簿,以《汉书》授沛王。王为太子,擢讷言洗马兼侍读。尝集俳谐十五篇,为太子欢。太子废,高宗见,怒,除名为民。
郎馀令,定州新乐人。孝敬在东宫,馀令以梁元帝有《孝德传》,更撰《后传》数十篇,太子嗟重。改著作佐郎。徐齐聃,字将道,湖州长城人。高宗时,为潞王府文学、崇文馆学士,侍皇太子讲,修书于芳林门。
子坚,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闻其名,召见,授纸为赋,异之。圣历中,东都留守杨再思、王方庆共引为判官。方庆善《礼》学,尝就质疑晦,坚为申释,常得所未闻。属文典厚,再思每目为凤阁舍人样。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与修《三教珠英》,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说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睿宗即位,授崇文馆学士,修史,迁秘书监。元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坚充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帝大酺集贤,幔舍在百司上,说令揭大榜以侈其宠,坚见,遽命撤之,曰:君子乌取多尚人。从上泰山,以参定仪典,加光禄大夫。于典故多所谙识,凡七当撰次高选。齐聃姑为太宗充容,仲为高宗婕妤,皆明图史,议者以坚父子如汉班氏。
路敬淳,贝州临清人。少志学,足不履门。擢进士第。天授中,迁太子司议郎兼修国史、崇贤馆学士。数受诏纂辑庆恤仪典,武后称之。尤明姓系,自魏、晋以降,推本其来,皆有条序,著《姓略》《衣冠系录》等百馀篇。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其后柳冲、韦述、萧颖士、孔至各有撰次,然皆本之路氏。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擢明经高第,直弘文馆。年虽老,读书不废昼夜。所撰《书纠谬》《春秋振滞》《礼绳愆》等凡数十篇,长安时上之,丐官笔楮写藏秘书。有诏两馆学士、成均博士议可否。祝钦明、郭山恽、李宪等本章句家,见元感诋先儒同异,不怿,数沮诘其言,元感缘罅申释,竟不诎。魏知古见其书,叹曰:《五经》指南也。而徐坚、刘知几等其异闻,每为助理,联疏荐之,遂下诏褒美,以为儒宗。拜崇贤馆学士。
王绍宗,字承烈。本琅琊,徙江都。少贫,嗜学,工草隶,客居僧坊,写书取佣自给,凡三十年。佣足给一月即止,不取赢,虽厚偿,辄拒不受,武后召赴东都,谒殿中。累进秘书少监。
卢粲,幽州范阳人。祖彦卿,善著书。粲始冠,擢进士第。开元初,为秘书少监。
尹知章,绛州翼城人。少虽学,未甚通解,忽梦人持巨凿破其心,内若剂焉,惊悟,志思开彻,遂遍明《六经》。诸生尝讲授者,更北面受大义。历太常博士。出为陆浑令,坐事,去。时散骑常侍解琬亦罢归,与知章覃思经术,举䜣䜣然。张说表诸朝,擢国子博士。马怀素绪定秘书,奏知章是正文字。每休沐,讲授未始辍。于《易》《老》《庄》书尤县解。弟子贫者,赒给之。所注传多,行于时。柳冲,蒲州虞乡人。好学,多所研总。景龙中,左散骑常侍,修国史。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其后门胄兴替不常,冲请改修其书,帝诏魏元忠、张锡、萧至忠、岑羲、崔湜、徐坚、刘宪、吴兢及冲共取德、功、时望、国籍之家,等而次之。夷蕃酋长袭冠带者,析著别品,先天时,复诏冲及坚、兢与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等讨缀,书乃成,号《姓系录》。历昭文馆学士,致仕。开元初,诏冲与薛南金复加刊窜,乃定。后柳芳著论甚详。马怀素,字惟白,丹徒人。客江都,师李善,贫无资,昼樵,夜辄然以读书,遂博通经史。擢进士,中文学优赡科,历昭文馆学士。笃学,手未尝废卷。元宗诏与褚无量同为侍读,更日番入。既叩閤,肩舆以进;或行在远,听乘马。宫中每宴见,帝自送迎以师臣礼。有诏勾校秘书。是时,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断,签幐纷舛。怀素建白:愿下紫微、黄门,召宿学巨儒就校缪阙。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即拜怀素秘书监。乃诏国子博士尹知章、四门助教王直、直国子监赵元默,陆浑丞吴绰、桑泉尉韦述、扶风丞马利贞、湖州司功参军刘彦直、临汝丞宋辞玉、恭陵丞陆绍伯、新郑尉李子钊、杭州参军殷践猷、梓潼尉解崇质、四门直讲余钦、进士王惬、刘仲丘、右威卫参军侯行果、邢州司户参军袁晖、海州录事参军晁良、右率府胄曹参军毋煚、荥阳主簿王湾、太常寺太祝郑良金等分部撰次,践猷从弟秘书丞承业、武陵尉徐楚璧是正文字。怀素奏秘书少监卢辅、崔沔为修图书副使,秘书郎田可封、康子元为判官。然怀素不善著述,未能有所绪别。怀素卒后,诏秘书官并号修书学士,草定四部,人人意自出,无所统一,踰年不成。有司疲于供拟,太仆卿王毛仲奏罢内料。又诏右常侍褚无量、大理卿元行冲考绌不应选者,无量等奏:修撰有条,宜得大儒综治。诏委行冲。乃令煚、述、钦总缉部分,践猷、惬治经,述、钦治史,煚、彦直治子,湾、仲丘治集。八年,《四录》成,上之。学士无赏擢者。行冲知丽正院,又奏绍伯、利贞、彦直、践猷、行果、子钊、直、煚、述、湾、元默、钦、良金与朝邑丞冯朝隐、冠氏尉权寅献、秘书省校书郎孟晓、扬州兵曹参军韩覃、王嗣琳,福昌令张悱、进士崔藏之入校丽正书。由是秘书省罢撰缉,而学士皆在丽正矣。殷践猷,字伯起。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与贺知章、陆象先、韦述善,知章尝号五总龟,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举文儒异等科,授秘书省学士,兼丽正殿学士。子寅,举宏辞,为太子校书。践猷弟季友,历秘书郎。〈按《践猷墓碑》:五总龟有颜元孙,今《唐书》少录一人。〉孔若思,山阴人。早孤,母躬训教,以博学闻。擢明经,累封梁郡公。子至,字惟微。历著作郎,明氏族学,与韦述、萧颖士、柳冲齐名。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新族,剟去之。说子垍方有宠,怒曰:天下族姓,何豫若事,而妄纷纷邪。垍弟素善至,以实告。初,书成,示韦述,述谓可传。及闻垍语,惧,欲更增损,述曰:止。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有死不可改。遂罢。时述及颖士、冲皆撰《类例》,而至书称工。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迁修文馆学士。元宗为太子,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太子释奠国学,令讲经,建端树义,博敏而辩。及即位,迁国子祭酒,封舒国公。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僎、江阳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冑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帝诏群臣观书,赐无量等帛有差。无量又言:贞观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不从。帝西还,徙书丽正殿,更以修书学士为丽正殿直学士,比京官预朝会。复诏无量就丽正纂续前功。皇太子及四王未就学,无量以《孝经》《论语》五通献帝。帝曰:朕知之矣。乃选郗常亨、郭谦光、潘元祚等为太子、诸王侍读。七年,太子齿胄于学,诏无量升坐讲劝,百官观礼,厚赉赐。卒,年七十五。病困语人,以丽正书未毕为恨。所撰述百馀篇。后有于书殿得讲《史记》《至言》十二篇上之,帝叹息,以绢五百匹赐其家。始,无量与马怀素为侍读,后秘书少监康子元、国子博士侯行果亦践其选,虽赏赉亟加,而礼遇衰矣。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少孤。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跋,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累迁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元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初,魏光乘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掇,诸儒其非之。至徵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名曰《释疑》
康子元,会稽人。开元初,诏中书令弹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贤直学士侯行果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说藉以闻,并赐衣币,得侍读。子元累秘书少监。侯行果,上谷人,历国子司业,侍皇太子读。始,行果及平阳敬会真、长乐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先薰盥乃读。帝曰:我欲更求善《易》者,然无贤行果云。
赵冬曦,定州鼓城人。进士擢第。开元初,迁监察御史,与秘书少监贺知章、校书郎孙季良、大理评事咸廙业入集贤院修撰。是时,将仕郎王嗣琳、四门助教范仙厦为校勘,翰林供奉吕向、东方颢为校理。未几,冬曦知史官事。
尹愔,秦州天水人。父思贞。明《春秋》,擢高第。为国子大成。每释奠,讲辨三教,听者皆得所未闻。迁四门助教,撰《诸经义枢》《续史记》皆未就。梦天官、麟台交辟,寤而会亲族叙诀,二日卒。愔博学,尤通老子书,拜集贤院学士,兼修国史,颛领集贤、史馆图书。
郑钦悦,开元初,由新津丞请试五经,擢第,授集贤院校理。通历术,博物。
啖助,字叔佐,赵州人,徙关中。淹该经术。善《春秋》,考三家短长,缝漏阙,号《集传》,凡十年乃成。助爱公、谷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于孔氏门人。且《论语》孔子所引,率前世人老彭、伯夷等,类非同时;而言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明者,盖如史佚、迟任者。又《左氏传》《国语》,属缀不伦,序事乖刺,非一人所为。盖左氏集诸国史以释《春秋》,后人谓左氏,便著丘明,非也。助之凿意多此类。助门人赵匡、陆质,其高弟也。质与其子异裒录助所撰《春秋集注总例》,请匡损益,质纂会之,号《纂例》。大历时,助、匡、质以《春秋》,施士丐以《诗》,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茝以《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而士丐、子陵最车异。士丐,吴人,兼善《左氏春秋》,以二经教授。繇四门助教为博士。撰《春秋传》,未甚传。子陵,蜀人,好古学,擢太常博士,通后苍、大小戴《礼》。子陵以文义自怡,及亡,其家所存,惟图书及酒数斛而已。
许康佐,贞元中举进士、宏辞。历侍讲学士,为文宗宠礼。帝读《春秋》至阍弑吴子馀祭,问:阍何人邪。康佐以中官方强,不敢对,帝嬉笑罢。后观书蓬莱殿,召李训问之,对曰:古阍寺,小宦人也。君不近刑臣,以为轻死之道,孔子书之以为戒。帝曰:朕迩刑臣多矣,得不虑哉。训曰:列圣知而不能远,恶而不能去,陛下念之,宗庙福也。于是内谋剪除矣。康佐知帝旨,因辞疾。《文艺传》:崔行功,高宗时,为司文郎中,与兰台侍郎李怀俨并主朝廷大典册。初,太宗命秘书监魏徵写四部群书,将藏内府,置雠正二十员、书工百员。徵徙职,又诏虞世南、颜师古踵领,功不就。显庆中,罢雠正员,听书工写于家,送官取直,使散官随番刊正。至是诏东台侍郎赵仁本、舍人张文瓘及行功、怀俨相次充使检校,置详正学士代散官。以劳迁兰台侍郎。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摘其失。麟德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为腹槁。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元万顷,后魏京兆王子推裔。高宗时,为著作郎。武后讽帝召诸儒论撰禁中,万顷与选,凡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九千馀篇。至朝廷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处,以分宰相权,故时谓北门学士。
李适,字子至,京兆万年人。举进士。武后修《三教珠英》书,以李峤、张昌宗为使,取文学士缀集,适与王无竞、尹元凯、富嘉谟、宋之问、沈佺期、阎朝隐、刘允济在选。书成,迁修书学士。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显庆中,擢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上之,赐赉颇渥。邕少知名。善始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时日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旦名家。历北海太守。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
吕向,字子回。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开元十年,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历工部侍郎。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酿,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诂解,时号《五臣注》。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十岁通诗书。天宝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文,叹曰:谪仙人也。言于元宗,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晚好黄老。
郑虔,荥阳人。天宝初,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馀篇。有窥其槁者,告虔私撰国史,苍黄焚之,坐谪十年,元宗爱其才,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士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初,虔追䌷故书可志者得四十馀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粹》。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补秘书正字。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召为集贤校理。尝谓:仲尼作《春秋》,为百王不易法,而司马迁作本纪、书、表、世家、列传,叙事依违,失褒贬体,不足以训。乃起汉元年讫隋义宁编年,依《春秋》义类为传百篇。有太原王绪者,僧辩裔孙,撰《永宁公辅梁书》,黜陈不帝,颖士佐之,亦著《梁萧史谱》。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禦守计,纳忽不用。因藏家书于箕、颍间,身走山南。颖士数称班彪、皇甫谧、张华、刘琨、潘尼能尚古,而混流俗不自振,曹植、陆机所不逮也;又言裴子野善著书。所许可当世者,陈子昂、富嘉谟、卢藏用之文辞,董南事、孔述睿之博学而已。子存,字伯诚,有父风。能文辞。颜真卿在湖州,与存及陆鸿渐等讨摭古今韵字所原,作书数百篇。建中初,迁比部郎中。
崔元翰,名鹏。父良佐,擢明经甲科。治《诗》《易》《书》《春秋》,撰《演范》《忘象》《浑天》等论数十篇。隐共北白鹿山之阳。《方技传》:李淳风,岐州雍人。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贞观初,直太史局。制浑天仪,诋摭前世得失,著《法象书》七篇上之,改太史丞,与诸儒修书,迁为令。奉诏与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孙子》等书,刊定注解,立于学官。撰《麟德历》《戊寅历》。自秘阁郎中复为太史令。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传于世。王远知,扬州人。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寿百二十六岁。
《宦者传》:鱼朝恩,泸州泸川人。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永泰中,诏判国子监。
仇士良,字匡美。士良老,中人送还第,谢曰: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语乎。众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閒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闇外事,万几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众再拜。
《藩镇魏博传》:罗绍威字端己。少有英气,昭宗诏嗣父节度,加累检校太尉。绍威多聚书,至万卷。江东罗隐工为诗,绍威厚币结之,通谱系昭穆,因目所为诗为偷东江集。
《吐蕃传》:吐蕃本西羌属,无文字,结绳齿木为约。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咸亨元年,遣大臣仲琮入朝。仲琮少游太学,颇知书。帝召见。开元中,使名悉腊入朝。悉腊略通华文,既宴与语,礼甚厚。请《五经》,敕秘书写赐。婢婢,姓没卢,名赞心牙,羊同国人,世为吐蕃贵相,宽厚,略通书记,不喜仕,赞普强官之。
《新罗国传》:新罗居汉乐浪地。贞观二十一年,善德妹真德袭王。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赞子春秋来朝。又诣国学观释奠、讲论,帝赐所制《晋书》。永徽元年,遣春秋子法敏入朝。真德织锦为颂以献。开耀元年,政明袭王。遣使者朝,丐唐礼及它文辞,武后赐《吉凶礼》并文词五十篇,及兴光袭王。开元中,遣子弟入太学学经术。二十五年死,命邢璹以鸿胪少卿吊祭,诏曰:新罗号君子国,知《诗》《书》。以卿惇儒,故持节往,宜演经谊,使知大国之盛。
《日本国传》:长安元年,其王文武立,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朝臣真人者,犹唐尚书也。真人好学,能属文,进止有容。武后宴之麟德殿。开元初,粟田复朝,请从诸儒授经。诏四门助教赵元默即鸿胪寺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悉赏物贸书以归。
《高昌国传》:曲氏智湛,麟德中为西州刺史。有子昭,好学。有鬻异书者,母顾笥中金叹曰:何爱此,不使子有异闻乎。尽持易之。昭历司膳卿,颇能辞章。
《龟兹国传》:龟兹,一曰丘兹,一曰屈兹。俗喜歌乐,旁行书,贵浮图法。高宗时,西域平。帝遣使者分行诸国风俗物产,诏许敬宗与史官撰《西域图志》
《天竺国传》:天竺国人富乐,无簿籍。有文字,善步历,学《悉昙章》,妄曰梵天法。书贝多叶以记事。尚浮屠法。信盟誓,传禁咒,能致龙起云雨。贞观二十二年,东天竺王尸鸠摩上地图,请老子象元策。
《南诏传》:大历十四年,立异牟寻,略知书。贞元五年,德宗赐以诏书,再拜受命。与崔佐时盟点苍山,载书四:一藏神祠石室,一沈西洱水,一置祖庙,一以进天子。乃发兵攻吐蕃使者杀之,刻金契以献。〈按载书金契写得郑重,故亦采入以备南诏经籍。〉
《奸臣传》:柳璨字照之。少孤贫,好学,昼采薪给费,夜然叶照书,彊记,多所通涉。讥诃刘子元《史通》,著《析微》《旧唐书·宗室传》:陇西王博乂朝夕弦歌自娱。与弟渤海王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帝谓曰: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焉。
《高祖二十二子传》:韩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也。少好学,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石迹,多得异本。
《李袭誉传》:袭誉撰《五经妙言》四十卷、《江东记》三十卷、《忠孝图》二十卷。兄子怀俨。历兰台侍郎,检校写四部书进内,以书有污,左授郢州刺史。
《裴矩传》:矩,字弘大,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伐陈。陈平,晋王广令矩与高颎陈图籍,归之秘府。大业初,西域诸蕃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欲吞并,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
《高士廉传》:俭,字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以为甚非教义,乃诏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牒,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虞世南传》:世南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馀年,精思不倦。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有集三十卷。
《颜师古传》:贞观十一年,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编之秘阁。师古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汉书》《急就章》,大行于世,师古子庭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下诏付秘书阁,仍赐庭帛五十匹。
《于志宁传》:志宁以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讽之。太宗大悦。前后预撰格式格令、《五经义疏》及修礼、修史等功,不可胜计。有集二十卷。
《张行成传》:行成族孙昌宗。圣历二年,诏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卷,上之。
《李淳风传》:贞观十五年,除太常博士。转太史丞,预撰《晋书》《五代史》。又预撰《文思博要》。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馀部,多传于代。
《上官仪传》:仪涉猎经史,善属文。贞观初,举进士。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学士。预撰《晋书》
《许敬宗传》: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十七年,以修《武德》《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自贞观以来,朝廷所修《五代史》《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璧》《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皆总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文集八十卷。《裴行俭传》:高宗以行俭工草书。尝以绢素百卷,令行俭草书《文选》一部,帝览之称善。有集二十卷,撰《草字杂体》数万言,并传于代。又撰《选谱》十卷。
《裴炎传》:炎少补弘文生,每遇休假,诸生多出游,炎独不废业。岁馀,有司将荐举,辞以学未笃而止。在馆垂十载,尤晓《春秋左氏传》《汉书》。擢明经第。
《刘袆之传》:袆之,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馀卷。有集七十卷,传于时。
《王方庆传》:方庆年十六。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馀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方庆渐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按羲之一段虽系书法,然已成卷集,故亦载之经籍。〉《崔元炜传》:元炜少时颇属诗赋,晚年唯笃志经籍,述作为事。所撰《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并行于代。
《刘子元传》:子元,本名知几。尝著《史通》二十卷,备论史笔之体。徐坚深重其书。知几自负史才,常慨时无知己,乃委国史于著作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后以修《则天实录》功,封居巢县子。自幼及长,述作不倦。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元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于代。
子元子贶,博通经史,明天文、律历、音乐、医算之术。撰《六经外传》三十七卷、《续说苑》十卷、《太乐令壁记》三卷、《真人肘后方》三卷、《天官旧事》一卷。
《徐坚传》:坚少好学,遍览经史,前后撰格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元行冲传》:行冲名澹,以字显马怀素、褚无量卒,诏行冲代其职。行冲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鄠县尉毋煚等分部修检,岁馀书成,上之。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用魏徵所注《类礼》,上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上之。张说驳奏。上然之,于是赐行冲等绢四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太宗嘉赏,赉缣千匹。
《元载传》: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张荐,字孝举。有文集三十卷,及所撰《五服图》《宰辅略》《灵怪集》《江左寓居录》等,并传于时。
《韦处厚传》:处厚,字德载。通《五经》,博览史籍。元和初,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右拾遗,兼史职。修《德宗实录》五十卷上之,时称信史。处厚以主荒怠,不亲政务,乃铨择经义雅言,以类相从,为二十卷,谓之《六经法言》,献之。锡以缯帛银器,仍赐金紫。以《宪宗实录》未成,诏处厚与路随兼充史馆修撰。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晚年聚书踰万卷,多手自刊校。奉诏修《元和实录》,未绝笔,其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焉。《路随传》:随父泌,少好学,通《五经》,尤嗜《诗》《易》《左氏春秋》,能讽其章句,皆究深旨。博涉史传,工五言诗。
《马总传》:总少贫好学,手不释卷。所著《奏议集》《年历》《通历》《子钞》等书百馀卷,行于世。
《郑馀庆传》:馀庆子瀚,文宗登极,擢为翰林侍讲学士。上命撰《经史要录》二十卷。书成,上喜其精博,因以十九书语类。上亲自发问,瀚应对无滞,锡以金紫。有文集、制诰三十卷,行于世。
《魏谟传》:谟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修成《宗实录》四十卷,上之。尝钞撮子书要言,以类相从,二十卷,号曰《魏氏手略》。有文集十卷。
《郑肃传》:肃能为古文,长于经学,左丘明、《三礼》、仪注疑义,博士已下必就肃决之。开成五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柳璨传》:璨少孤贫好学。尤精《汉史》,鲁国颜荛深重之。璨以刘子元所撰《史通》讥驳过当,纪子元之失,别为十卷,号《柳氏释史》《儒学传》:徐文远,洛州偃师人,被掳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市,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令往并州,为汉王谅讲《孝经》《礼记》。谅反,除名。撰《左传音》三卷、《义疏》六十卷。〈按《唐书》《兄文林鬻书》,此则云《兄休鬻书》。凡新旧唐书有小异者,俱两载之。〉陆德明初为文学馆学士。寻补太学博士。高宗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旨,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高祖善之。贞观初,拜国子博士。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行于世。太宗后尝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其家束帛二百段。
曹宪,江都人。仕隋为秘书学士。精诸子百家之书,炀帝令与诸学者撰《桂苑珠丛》一百卷,时人称其该博。宪又训注张揖所撰《博雅》,分为十卷,藏于秘阁。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
许淹者,润州句容人也。少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博物洽闻,尤精诂训。撰《文选音》十卷。
李善者,扬州江都人。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显庆中,累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尝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表上之。赐绢一百二十匹,诏藏于秘阁,转秘书。又撰《汉书辨惑》三十卷。
公孙罗,江都人也。历沛王府参军,无锡县丞。撰《文选音义》,行于代。〈此条虽专言文选因上连类及之,故亦采入。〉欧阳询,潭州临湘人。貌甚寝陋,而聪颖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奏之,赐帛二百段。朱子奢,苏州吴人也。少从乡人顾彪习《春秋左氏传》,后博观子史,善属文。隋大业中,直秘书学士。贞观初,历弘文馆学士。
张士衡,瀛州乐寿人也。父之庆,齐国子助教。士衡父友齐国博士刘轨思授以《毛诗》《周礼》,又从熊安生及刘焯受《礼记》,皆精究大义。此后遍讲《五经》,尤攻《三礼》,当时受其业擅名于时者,唯贾公彦为最焉。
贾公彦,洺州永年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撰《周礼义疏》五十卷、《仪礼义疏》四十卷。时有赵州李元植,又受《三礼》于公彦,撰《三礼音义》行于代。元植兼习《春秋左氏传》于王德韶,受《毛诗》于齐威,博涉汉史及老、庄诸子之说。贞观中,累迁太子文学、弘文馆直学士。高宗时,屡被召见。与道士、沙门在御前讲说经义,元植辨论甚美,屡申规讽,帝甚礼之。
盖文达,冀州信都人也。博涉经史,尤明《三传》。性方雅,美须貌,有士君子之风,历崇贤馆学士。
高子贡,和州历阳人。弱冠游太学,遍涉《六经》,尤精《史记》,历秘书正字、弘文馆学士。
路敬淳,贝州临清人也。勤学,不窥门庭,遍览坟籍。《著姓略记》十卷,行于时。又撰《衣冠本系》,未成而死。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时虽年老,犹能烛下看书,通宵不寐。长安三年,表上其所撰《尚书纠缪》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经》《史记》槁草,请官给纸笔,写上秘书阁。诏令弘文、崇贤两馆学士及成均博士详其可否。
《祝钦明传》:钦明少通《五经》,兼涉众史百家之说。王绍宗,扬州江都人。少勤学,遍览经史。家贫,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则天时,历秘书少监,仍侍皇太子读书。
尹知章少勤学,尝梦神人以大凿开其心,以药内之,自是日益开朗,尽通诸经精义。秘书监马怀素奏引知章就秘书省与学者刊定经史。所注《孝经》《老子》《庄子》《韩子》《管子》《鬼谷子》,颇行于世。
《文苑传》:孔绍安,越州山阴人,徙居京鄠县北。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叹异之。高祖受禅,授秘书监。寻诏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蔡允恭,荆州江陵人也。允恭有风彩,善缀文,除太子洗马。有集十卷,又撰《后梁春秋》十卷。
张蕴古,相州洹水人。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直中书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宝箴》以讽。
张昌龄,冀州南宫人。弱冠以文词名。贞观二十一年,翠微宫成,诣阙献颂。太宗召见,试作《息兵诏》草,俄顷而就。太宗甚悦。为昆山道行军记室,破卢明月,平龟兹,军书露布,皆昌龄文也。有集二十卷。兄昌宗,亦有学业,官至修文馆学士。撰《古文新传》三十卷。
崔行功,恒州井陉人。少好学,中书侍郎唐俭爱其才,以女妻之。俭前后征讨,所有文表,皆行功之文。高宗时,为司文郎中。当时朝廷大手笔,多是行功及兰台侍郎李怀俨之词。先是,太宗命魏徵写四部群书,别置雠校二十人、书手一百人,令虞世南等续其事,功未毕。显庆中,诏赵仁本、张文瓘及行功、怀俨等相次充使检校。行功前后预撰《晋书》《文思博要》等。孟利贞,华州华阴人。为太子司议郎。中受诏与少师许敬宗、崇贤馆学士郭瑜、顾引、董思恭等撰《摇山彩玉》五百卷。上之,高宗称善。又撰《续文选》十三卷。元思敬,总章中为协律郎。预修《芳林要览》,又撰《诗人秀句》两卷,传于世。
杜易简,襄阳人,博学有高名。高宗时,为开州司马。颇善著述,撰《御史台杂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于代。王勃。字子安,龙门人。祖通,隋蜀郡司户书佐,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历秦、汉至于后魏,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门人私谥曰文中子。勃文章迈捷,尤好著书。撰《周易发挥》五卷,及《次论》等书数部,多遗失。有文集三十卷。
卢照邻,字升之。年十馀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文集四十卷。
《齐浣传》:开元中,秘书监马怀素、右常侍元行冲受诏编次四库群书,乃奏浣为编修使,改秘书少监。《隐逸传》:白履忠博涉文史。著《三元精辨论》一卷,注《老子》《黄庭内景经》,有文集十卷。
《唐国史补》:张参为国子司业。年老,常手写《九经》,以谓读书不如写书。
熊执易类九经之义为《化统》五百卷,四十年乃就,未及上献,卒于西川,武相元衡欲写进,其妻薛氏虑坠失,至今藏于家。
刘迅著六说,以探圣人之旨,唯说易不成,行于代者五篇而已。识者伏其精峻。
《大唐新语》:开元初,左庶子刘子元奏议,请废郑子《孝经》,依《孔注》。老子请停河上公注,行王弼注。《易传》非子夏所造,请停。引今古为證,文多不尽载,其略曰:今所行《孝经》,题曰郑氏,爰在近古,皆云是郑元,而魏晋之朝无有此说,后魏北齐之代立于学官。今验《孝经》非郑元所注。河上公者,汉文帝时人,庵于河上,因以为号,以所注老子,授文帝。因冲空上天,此乃不经之鄙言,习俗之虚语。案《艺文注》,老子有三家,而无河上公注。虽使才别朱紫,粗分菽麦,亦皆嗤其过谬,况有识者乎。《艺文志》《易》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传。元争论颇有条贯,会苏宋文吏拘于流俗,不能发明古义,竟排斥之,深为识者所叹。
开元初,左常侍褚无量,与光禄卿马怀素,隔日侍读。诏曰:朕于百事考之,无如文籍。先王要道,尽在于斯。是欲令经史详备,听政之暇,游心观览。无量等奉诏,整理内库书。至六年,分部上架毕制。文武百官,入乾元殿东廊观书,移时乃出。于是赐无量等束帛有差。开元十年,元宗诏书院撰《六典》以进。时张说为丽正学士,以其事委徐坚。沉吟岁馀,谓人曰:坚承乏,已曾七度修书。有凭准皆似不难,唯《六典》,历年措思,未知所从。说又令学士毋煚等,检前史职官,以今式分人六司,以今朝六典,象周官之制。然用功艰难,绵历数载。其后张九龄委陆善经、李林甫委。咸至二十六年,始奏上。百寮陈贺,迄今行之。
元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聚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诏以《初学记》为名,赐修撰学士束帛有差。其书行于代。
王方庆,周司空褒之曾孙,博通群书,所著论凡二百馀卷。
虞世南为秘书监,于省后堂,集群书中奥义皆应用者,号《北堂书钞》。今此堂犹存,其书盛行于代。
《龙城录》:张复,沣州人,饱书帙,作《条山集》三十卷,论世外事。此人兼得神鬼趣,隐不仕,有文集行于世。《云仙杂记》:倪若水藏书甚多,列架不足,叠窗安置,不见天日。子弟直日,看书借书者,先投束脩羊。
徐州张尚书,妓女多涉猎。人有借其书者,往往粉指痕并印于青编。
《北梦琐言》:司空图侍郎,撰李公溪行状,以公有出伦之才,为时辈妒忌,罹于非横。其平生著文,有《百家著诸心要文集》三十卷,《品流志》五卷,《易之心要》三卷,《注论语》一部,《明无为》上下三篇,《义说》一篇。仓卒之辰,焚于贼火,时人无所闻也。惜哉。阳春白雪,世人寡和,岂虚言也。葆光子曰,唐代韩愈、柳宗元,洎李翱、李观、皇甫湜数君子之文,輘轹荀孟,糠秕颜谢,其所宗仰者,唯梁浩补阙而已。乃诸人之龟鉴,而梁之声采寂寂,岂阳春白雪之流乎。是知俗誉喧喧者,宜鉴其滥吹也。
张建章好经史,聚书至万卷,所居有书楼,但以披阅清净为事,经涉之地,无不理焉。
《云溪友议》:李筌为荆南节度判官,集《阃外春秋》十卷。既成,自鄙之,曰:常文也。乃注《黄帝阴符经》,兼成大义至,所谓禽兽之制在气,懵然不解。忽梦乌衣人引而教之,其书遂行于世。佥谓留侯复生也。《猗觉寮杂记》:陆羽著书甚多。《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占梦》三卷。
《清异录》:自唐末,无赖男子以劄刺高相,或铺辋川图一本,或砌白乐天罗隐二人诗百首,至有以平生所历郡县,饮酒蒱博之事,所交妇人姓名、齿行、门第、坊巷、形貌之详,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
《珍珠船》:温舒少贫,牧羊泽中,截蒲写书。
舒孙敬贫,居太学编柳,简以为经。
殷践猷墓碑云,颜元孙、韦述、贺知章、陆象先与践猷,凡五人相聚,故云五总龟。
任来学无常师,河洛秘奥,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慕学者来趋写之时,谓任氏为经苑。
李德川举进士不第,唐则天就拜右拾遗,不受,著《补履书》十卷,皆雄轲之旨。时号补履先生。
《柳氏序训》云:余家升平里西堂藏书经史,子集皆有三本:一本纸裹签束华丽者镇库、一本次者长行披览、又一本次者后生子弟为业。
柳公绰自举进士,至方面尝钞书不辍。《九经》《三史》一钞;南北史再钞。〈按《本传》:钞书系仲郢事,此云公绰者,大抵柳氏藏书、钞书俱始于公绰,成于仲郢耳。〉
《五代史·梁本纪》:太祖姓朱氏,宋州砀山午沟里人也。其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温。《周本纪》:世宗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论曰:世宗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可施于后世。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
《梁家人传》:太祖降唐镇宣武置酒太夫人前,举觞为寿,欢甚。太祖启曰:朱五经平生读书,不豋一第,有子为节度使,无沗于先人矣。《唐臣传》:赵凤,幽州人,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章奏,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一行传》:石昂,青州临淄人也。家有书数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无远近,多就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
《杂传》:罗绍威,字端己。好学工书,颇知属文,聚书数万卷,开馆以延四方之士。
赵匡凝,梁太祖表匡凝荆襄节度使,以匡明为荆南留后。匡凝为人气貌雄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
温韬,梁以韬为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杨彦询少事青州王师范,师范好学,聚书万卷,使彦询掌之。彦询为人聪悟,遂见亲信。
翟光邺,字化基。周太祖立,拜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虽贵,不营财产,日与宾客饮酒聚书为乐。
朱守殷,少事唐庄宗为奴,名曰会儿。庄宗读书,会儿常侍左右。明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冯道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一杯。其自述如此。
崔棁,字子文,深州安平人也。少好学,颇涉经史,工文辞。遭世乱,寓居滑台,不游里巷者十馀年,人罕识其面。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
《五代史附录》:兀欲,东丹王突欲子也。突欲奔于唐,兀欲留不从,号永康王。突欲喜宾客,好饮酒,工画,颇知书。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高丽,扶馀别种。长兴三年,王建封高丽国王。建子武,武子昭。王氏三世,终五代常来朝贡。高丽俗知文字,喜读书,昭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一卷。《别叙》,叙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迹;《越王新义》,以越王为问目,若今正义;《皇灵》,述延年辟谷;《雌图》,载日食、星变。皆不经之说。
《北梦琐言》:宰相冯道,形神庸陋。一旦为丞相,士人多窃笑之。刘岳与任赞偶语,见道行而复,顾赞曰:亲相回顾何也。岳曰:定是忘持《兔园册》来。道之乡人在朝者,闻之,告道。道因授岳秘书监,任赞授散骑常侍。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以是讥之。然《兔园册》乃徐庾之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蜀梼杌》:蜀翰林学士庾博昌,庾信之后。富文藻,著《金行启运录》二十卷,《青宫载笔记》十五卷,《玉堂集》二十卷。
《江表志》:朱遵度,本青州书生。好藏书,高尚,不仕闲居。金陵著《鸿渐学记》一千卷,《群书丽藻》一千卷,漆经数卷,皆行于世。
《梦溪笔谈》: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生平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予有香奁、籯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议论,讳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实之,此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孙和惇家藏诸书,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俱甚完美。
《后山谈丛》:澄心堂者,南唐烈祖节度金陵之宴居也。世以为元宗书殿,误矣。赵内翰彦若家,有澄心堂书目,才三千馀卷。有建业文房之印。后有主者,皆牙校也。
《辽史·宗室传》:义宗,名倍,太祖长子。倍知皇太后欲立德光。乃让位焉。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倍既归国,起书楼于西宫。唐明宗遣人密召倍,倍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遂载书浮海而去。初倍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秘府。
顺宗,道宗长子。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
《晋王敖卢斡传》:时宫中见读书者辄斥,敖卢斡尝入寝殿,见小底茶刺阅书,因取观。会诸王至,阴袖而归之,曰:勿令他人见也。一时号称长者。
《耶律八哥传》:八哥幼聪慧,书一览辄成诵。
《萧蒲奴传》:蒲奴幼孤贫,佣于医家。医者尝见蒲奴熟寐,有蛇绕身,异之。教以读书,聪敏嗜学。不数年,涉猎经史,意气豪迈。
《耶律庶成传》:庶成幼好书,过目不忘。善辽、汉文字,于诗尤工。重熙初,补牌印郎君,累迁枢密直学士。偕林牙萧韩家奴等撰《实录》《礼书》。有诗文行于世。《蒲鲁传》:鲁幼聪悟好学,甫七岁,能诵契丹大字。习汉文,未十年,博通经籍。
《耶律俨传》:俨仪观秀整,好学。经籍一览成诵。
《文学传》:萧韩家奴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字。重熙四年,擢翰林都牙,兼修国史。仍诏谕之曰: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诏与耶律庶成录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事迹,为二十卷,进之。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重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或有疑,北、南院同议。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谬于古者,撰成三卷,进之。又召译诸书,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归德军节度。遣使问劳。召修国史。有《六义集》十二卷行世。
王鼎,字虚中。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史。清宁五年,擢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其手。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
《列女传》:邢简妻陈氏甫笄,涉通经义,汎览诗赋,辄能诵,尤好吟咏,时以女秀才名之。
《宦官传》:王继恩聪慧,通书,每得赐赉,市书至万卷,载以自随,诵读不倦。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