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二十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目录

 栗部汇考
  栗图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郑风东门之墠 唐风山有枢 秦风车邻 豳风东山 小雅四月〉
  礼记〈曲礼 内则〉
  周礼〈天官笾人 地官大司徒 冬官玉人〉
  仪礼〈士冠礼 士昏礼 聘礼 士虞礼 有司彻〉
  山海经〈中山经〉
  大戴礼记〈夏小正〉
  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 东北荒经〉
  嵇含南方草木状〈石栗〉
  郭义恭广志〈栗〉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栗〉
  毛诗陆疏广要〈树之榛栗〉
  陆佃埤雅〈栗〉
  林洪山家清供〈雷公栗 梅花脯 金玉羹〉
  王世懋果疏〈栗〉
  徐光启农政全书〈栗〉
  本草纲目〈栗 天师栗〉
  高濂遵生八笺〈栗子粉 高丽栗糕方〉
  王象晋群芳谱〈栗〉
  直省志书〈昌平州 历城县 邹平县 临潼县 宁国县 常熟县 乌程县 临海县 东阳县 龙泉县 灌县 嘉定州〉
 栗部艺文一
  伤故栗赋         汉蔡邕
  新栗帖         晋王羲之
  谢东宫赉栗启      梁庾肩吾
  赋得杂言咏栗       陈陆玢
  栗赋            陆琼
  栗赋           宋吴淑
  天师栗赞          宋祁
 栗部艺文二〈诗〉
  栗园           宋石介
  尹阳尉耿传惠新栗     梅尧臣
  栗             文同
  次韵王适食芧栗       苏辙
  栗             前人
  夜食炒栗有感        陆游
  栗熟            朱熹
  新栗寄云林        元张雨
  咏顶山栗         王伯广
 栗部选句
 栗部纪事
 栗部杂录
 栗部外编

草木典第二百二十二卷

栗部汇考

《释名》
《诗经》     莘栗《诗疏》
奥栗《诗疏》    板栗〈唐本草〉
锥栗〈唐本草〉   芧栗〈唐本草〉
旋栗《图经》    山栗〈纲目〉
栵栗〈纲目〉    石栗〈纲目〉
笃迦《梵书》    天师栗〈纲目〉

栗图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树之榛栗。
〈朱注〉榛栗二木其实,榛小栗大,皆可供笾实。〈大全〉《本草》注曰:栗树高二三丈,花青黄色,实有房汇大者,中子三五小者子惟一二。

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传〉栗,行上栗也。〈疏〉传以栗在东门之外,不处园圃
之间,则是表道树也。故云栗,行上栗。行,谓道也。襄九年《左传》云:赵武,魏绛,斩行栗。杜预云:行栗,表道树。

唐风山有枢

山有漆,隰有栗。

秦风车邻

阪有漆,隰有栗。

豳风东山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大全〉栗,周土所宜木,言见苦瓜系于栗薪之上也。

小雅四月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礼记》曲礼

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
〈注〉妇人无外事,见以羞物也。〈疏〉枣,早也;栗,肃也。以枣栗为挚,取其早起战栗。自正也。按昏礼,妇见舅以枣栗,见姑以腶脩。

内则

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栗,饴,蜜,以甘之。
〈疏〉以甘之者,谓以此枣,栗,饴,蜜,以和甘饮食。

枣,栗,榛,柿。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栗曰撰之。
〈注〉治择之名也。〈疏〉栗虫好食数,数布拣撰者,视之。
《周礼》天官
笾人掌四笾之实,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乾䕩榛实,加笾之实,菱,芡,栗,脯,菱,芡,栗,脯。
〈注〉重言之者,以四物为八笾。
地官
大司徒之职,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植物宜皂物。
〈注〉皂物,柞栗之属。〈疏〉栗虽不得染皂,其皮亦皂斗之类,故与柞同为皂物也。
冬官
玉人之事,案十有二寸,枣栗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以劳诸侯。
〈注〉枣栗实于器,乃加于案。《聘礼》曰: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簠,方元被纁,里有盖,其实枣蒸栗,择兼执之以进。〈疏〉案十有二寸者,谓玉案十有二枚云。枣栗十有二列案,案皆有枣栗为列,十有二者,还据案,十二为数,不谓一案之上十有二也。

《仪礼》士冠礼

再醮,两豆,葵菹蠃醢,两笾栗脯。

士昏礼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席于阼,舅即席,席于房外南面。姑即席,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疏〉此妇见舅之事也。必见舅用枣栗见,姑以腶脩者案。《公羊传》云:礼,妇人见舅以枣栗为贽,见姑以腶脩为贽。枣栗取其早自谨敬,腶脩取其断断自脩正,是用枣栗腶脩之义也。

聘礼

宾至于近郊,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簠方,元被纁里有盖,其实枣蒸栗择,兼执之以进。
〈注〉兼,犹两也,右手执枣左手执栗。〈疏〉云兼,犹两者,谓一人执两事,知右手执枣,左手执栗者,见下文。云宾受枣,大夫二手授栗,则大夫先度右手,乃以左手共授栗便也。明知右手执枣,可知必用右手执枣先度之者。郑注《士虞礼》云:枣美,故用右手执枣也。

宾受枣,大夫二手授栗,宾之受如初礼。
〈注〉受授不游手,慎之也。〈疏〉初两手俱用,既授枣而不两手共,授栗则是游暇一手,不慎也。今右手授枣讫,即两手共授栗,不游手,为谨慎也。

士虞礼

自反两笾,枣栗设于会南,枣在西。
〈注〉尚枣枣美。

有司彻

主妇反,取笾于房中,执枣糗坐设之,枣在稷南,糗在枣南,妇赞者执栗脯,主妇不兴。受设之,栗在糗东,脯在枣东,主妇兴反位。
〈注〉栗脯,加笾之实也。

尸左执爵,取枣糗,祝取栗脯,以授尸,尸兼祭于豆祭。

《山海经》中山经

纶山,其木多柤栗。
铜山,其木多柤栗。
葛山,其木多柤栗。
贾起之山,其木多柤栗。

《大戴·礼记》夏小正

八月剥枣,剥也者,取也。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也。

《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

东方荒中有木名曰栗,其壳径三尺三寸,壳刺长丈馀,实径三尺,壳亦黄。其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气而渴。

东北荒经

东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叶长五尺,广三尺,名曰栗。其实径三尺二寸,其壳赤,其肉黄白,味甜食,之令人短气而渴。

《嵇含南方草木状》石栗

石栗树与栗同,但生于山石罅閒。花开三年方结实,其壳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仁,熟时或为群鹦鹉至,啄食略尽,故彼人珍贵之,出日南。

《郭义恭广志》

栗有关中侯栗大如鸡子,梁州献栗径寸半,越中栗大如拳。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栗

《广志》曰:关中大栗如鸡子大。蔡伯喈曰:有胡栗。《魏志》云:有东夷韩国山大栗,状如梨。《三秦记》曰:汉武帝栗园有栗十五颗一升。王逸曰:朔滨之栗。《西京杂记》曰: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其大如拳。

栗种而不栽。
栽者虽生,寻死矣。

栗初熟,出壳即裹埋著湿土中。
埋必须深,勿令冻彻。若路远者,以韦囊盛之,见风日则不复生矣。

至春三月,悉芽生出而种之。既生数年,不用掌近。
凡新栽之树,皆不用掌近,栗性尤甚也。

三年内,每到十月,常须草裹,至二月乃解。
不裹则还死,大戴《礼·夏小正》曰:八月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之。

食经藏乾栗法
取穰灰淋取汁,渍栗日出晒,令栗肉焦燥不畏虫,得至后年春夏。

藏生栗法
著器中,细沙可煨,以盆覆之。至后年二月,皆生芽而不虫者也。
《毛诗陆疏广要》鄘风

树之榛栗

五方皆有栗,周秦吴扬特饶。吴越被城,表里皆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亦味短不美。桂阳有莘栗,丛生,大如杼子,中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也,但差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或云即莘也,今此惟江湖有之。又有芧栗、隹栗,其实更小,而木与栗不殊,但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
大戴《礼》云:八月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也。《周礼·天官》云:馈食之笾,其实栗。《礼记·内则》云栗曰:撰之疏云:栗虫好食数,数布陈撰,省视之。《本草》注云:栗作粉胜于菱芡,蜀本云树,高二三丈,叶似栎,花青黄色似胡桃。《图经》云:兖州宣州者最胜,实有房汇,若拳,中子三五,小者若桃李中子。惟一二将熟,则罅拆子出,凡栗之类甚多。《诗》云:树之莘栗,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治血尤效。陈士良云:栗有数种,其性一类三颗,一毬其中者,栗榍也,理筋骨风痛。《衍义》曰: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栗。《西京杂记》上林苑有侯栗、瑰栗、魁栗、榛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埤雅》云:栗味咸,北方之果也,有莍猬自裹东观书曰:栗骇蓬转盖今栗。房秋熟,罅发其实,惊跃如暴,去根干甚远,所谓栗骇也。《相法》曰:白如截肪,黄如蒸栗。今黄玉谓之栗玉,义盖取此。《尔雅》翼栗其实,下垂故从𠧪。𠧪者,草木实,垂𠧪,𠧪然盖象形也,古文栗从西从二𠧪。徐巡说木至西方战栗,言木则凡木皆然,而栗至罅发之时,将坠不坠,尤有战栗之象。故天子五社,西社植栗,而宰我对栗社之,义亦以为使民战栗也。栗之生极谨密,三颗为房,其房为猬毛其中,颗匾者号为栗,楔尤益人,大率栗味咸,性温而宜于肾,有患足弱者坐栗木下多食之,至能起行。其质缜密,故称玉质,缜密以栗。《秦风》阪有漆,隰有栗。燕秦千树栗,是其出处也。秦饥,应侯请发五苑之果蔬橡枣栗以活民,昭王不许,范子计然曰:栗出三辅。《诗》又云:山有嘉卉,侯栗侯梅。侯,助辞
也。《西京杂记》称,汉上林苑中有侯栗,又有侯梅,此吴均之语不可取信。《广雅》云:有石栗,其树与栗同,俱生于山石罅中,花开三年方结实,其壳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熟时或为群鹦鹉所啄,故彼人极珍贵之,出日南。又频婆子者,其实红色,大如肥皂,核如栗,煨熟食之,味与栗无异。

《郭橐驼·种树书》
采栗

栗采时要得披残,明年其枝叶益茂。

《陆佃埤雅》

栗味咸,北方之果也,有莍猬自裹,故先贤云:皂者,柞栗之属。膏者,杨柳之属。覈者,李梅之属。《国语》曰:妇挚,不过枣栗以告虔也。先儒以为枣取早敬,栗取恂栗。《东观书》曰:栗骇蓬转,盖今栗房,秋熟,罅发其实,惊跃如爆,去根干甚远,所谓栗骇。其以此欤。《诗》曰: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山有漆,隰有栗。言国君有财而不能用,犹之山隰不能自用其材,故人卒取之以为用也。然则《秦诗》曰:阪有漆,隰有栗,何以为美。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秦仲既见君子,有礼乐之好,故道此以为戒,言宜并坐鼓簧。今不能及时以自虞乐,则壮者其耋,老者其亡矣。此其所以为美也,耋之为言跌也。《易》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与此同义。《传》曰: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相法》曰:白如截舫,黄如烝栗。今黄玉谓之栗玉,义盖取此。《内则》曰: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按《仪礼》曰:枣烝栗择,盖烝之,之谓新;撰之,之谓择。

《林洪山家清供》雷公栗

夜炉书倦,每欲煨栗,心虑然烧之患。一日造郦,逢辰曰:只用一栗蘸油,一栗蘸水,寘铁铫内,以四十七栗密覆其上,围炭火然之,候雷声为度。偶一日同饮,试之果然。

梅花脯

山栗橄榄薄切,同食有梅花,风韵名梅花脯。

金玉羹

山药与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名金玉羹。

《王世懋果疏》

栗,山果也,植之平地亦生,悬壳如猬,亦堪备,一种佳实。

《徐光启·农政全书》

《便民图》纂曰:栗,腊月或春初将种埋湿土中,待长六尺馀移栽,二三月间取别树生子大者接之。
《本草纲目》栗释名
李时珍曰:栗,《说文》作栗,从𠧪音,条象花,实下垂之状也。《梵书》名笃迦。
集解

《别录》曰:栗生山阴,九月采。
陶弘景曰:今会稽诸暨栗,形大皮厚不美,剡及始丰栗,皮薄而甜乃佳。
苏颂曰:栗,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高二三丈,叶极类栎,四月开花,青黄色长条,似胡桃花。实有房汇,大者若拳,中子三四,小者若桃李,中子惟一二。将熟则罅拆子出,栗类亦多。按陆玑《诗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秦吴扬特饶,惟濮阳及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不及也。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味短不美。桂阳有莘栗,丛生,实大如杏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但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惟江湖有之,或云即莘也。莘,音榛。《诗》云:树之莘,栗是矣。
苏恭曰:板栗,锥栗二树,皆大芧栗。似板栗而细,如橡子,其树虽小,叶亦不殊,但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
寇宗奭曰:湖北一种旋栗,顶圆末尖,即榛栗,象榛子形也。栗欲乾,收莫如暴之,欲生收,莫如润沙藏之,至夏初尚如新也。
李时珍曰:栗但可种成不可移栽。按《事类合璧》云:栗木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猬毛。每枝不下四五个,苞有青黄赤三色。中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其壳生黄熟紫,壳内有膜裹仁,九月霜降乃熟,其苞自裂而子坠者,乃可久藏,苞未裂者,易腐也。其花作条大,如著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圆小如橡子者为莘栗,小如指顶者为芧栗,即《尔雅》所谓栭栗也,一名栵栗,可炒食之。刘恂岭《表录》云:广中无栗,惟蕲州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圆如弹子,皮厚而味如胡桃,得非栗,乃水果,不宜于炎方耶。
实气味

咸温,无毒。孟诜曰:吴栗虽大,味短不如北栗。凡栗,日中暴乾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水气,不补益也。火煨去汗亦杀水气,生食则发气,蒸炒熟食则壅气,凡患风水人不宜食,味咸生水也。
苏恭曰:栗作粉食胜于菱芡,但以饲孩儿,令齿不生。寇宗奭曰:小儿不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
实主治

《别录》曰: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孙思邈曰:生食治腰脚不遂。
苏颂曰: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
栗楔释名

李时珍曰:一毬三颗,其中扁者栗楔也。
栗楔主治

陈士良曰:筋骨风痛。
苏颂曰: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
大明曰:每日生食七枚,破冷痃癖,又生嚼窨恶刺出,箭头傅瘰𤻤肿毒痛。
发明

孙思邈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陶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若服饵则宜蒸曝之。
寇宗奭曰:栗之补肾,为其味咸又滞其气也。
李时珍曰:栗于五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栗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乾,每旦吃十馀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乾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按苏子由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得食栗之诀也。王祯《农书》云:《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则《本草》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之说,殆非虚语矣。
栗扶释名

苏恭曰:栗内薄皮也。
栗扶气味

甘平涩,无毒。
栗扶主治

苏恭曰:捣散和蜜涂面,令光急去皱文。
栗壳释名

李时珍曰:栗之黑壳也。
栗壳气味

同扶。
栗壳主治

孟诜曰:反胃消渴,煮汁饮之。
大明曰:煮汁饮,止泻血。
毛毬释名

李时珍曰:栗,外刺包也。
毛毬主治

苏恭曰:煮汁洗火丹毒肿。
花主治

吴瑞曰:瘰𤻤。
树皮主治

苏恭曰:煮汁洗沙虱溪毒。
苏颂曰:疗疮毒。
孟诜曰:治丹毒五色无常,剥皮有刺者,煎水洗之。
根主治

汪颖曰:偏肾气,酒煎服之。
附方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傅之。〈外台秘要〉
苇刺入,肉方同上。
马汗入肉成疮者,方同上。〈胜金方〉
马咬成疮,独颗栗子烧研傅之。〈医说〉
熊虎爪伤,方同上。
小儿口疮,大栗煮熟,日日与食之,甚效。〈普济方〉衄血不止,宣州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入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下。〈圣济总录〉金刃斧伤,用独壳大栗研傅,或仓卒,嚼傅亦可。〈集简方〉骨鲠在咽,栗子内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即下。
《圣济总录》用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一个,

乳香二钱半,同捣丸梧子大,看鲠远近以,线系绵裹一丸,水润吞之,提线钓出也。
鼻衄不止,累医不效,栗壳烧存性,研末,粥饮服二钱。〈圣惠方〉
天师栗集解
李时珍曰:按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处无有也。云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故名。似栗而味美,惟独房若橡,为异耳。今武当山所卖婆罗子,恐即此物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久食已风挛,出《益州记》

《高濂遵生八笺》栗子粉

取山栗切片晒乾,磨成细粉。

高丽栗糕方

栗子不拘多少,阴乾去壳捣为粉,三分之一加糯米粉拌匀,蜜水拌润,蒸熟食之,以白糖和入妙甚。

《王象晋·群芳谱》

藏生栗法,霜后取生栗投水中去浮者,馀漉出布拭乾,晒少时,令无水脉为度。先将沙炒乾放冷,取无油酒器新坛罐装入,一层栗一层沙,约八九分满,用箬叶扎紧,扫一净地,将器倒覆其上,略以黄土封之,弗近酒器,可至来春不坏。
又法栗子一石,盐二斤,水泡开,浸栗一二宿,漉出晒乾。同芝麻二石拌匀,盛荆囤中,永远不坏,食之软美。藏乾栗法,霜后取沈水栗一斗,用盐一斤,调水浸栗令没,经宿漉起㫰乾,用竹篮或粗麻布袋挂背日少通风处,日摇动一二次,至来春不损不蛀不坏。制用以两栗蘸油,两栗蘸水置锅中,周围更排四十七个,湿纸搭盖,慢火烧,候有爆声即熟。
大栗每个壳底以刀十字画开,底向下逐旋排锅中,以盐一撮绕锅撒下,盖定发火,候熟取用。
选底平可作对者二枚,一枚香油涂湿底,一枚白水涂湿底,合作一对置锅底,当中取栗逐旋盖上,多亦不妨。将锅盖严,烧一饭顷取出,俱酥熟且不黏壳。又法入油纸撚一条炒,不用铁锅尤妙。
栗炒熟捣烂晒乾磨细,每六升新糯米粉四升白沙糖半斤蜜水溲之,筛置甑中,随画开蒸粉熟为度,火炙为糕。

《直省志书》昌平州

物产栗,有板、锥、莘、芧、山、楔六种,其花如条,大如著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

历城县

方产栗,柳埠南营产独盛。

邹平县

物产栗,大峪中最多,有数百年古貌拥肿者,张华东呼为老友。

临潼县

物产骊栗,形小而味厚。

宁国县

土产栗,山谷多有皆指栗,熟比于谷,熟以足公私之需。

常熟县

物产栗,顶山者小而软挼之则长,名麝香囊,今种几绝矣。

乌程县

物产栗,最细者名茶栗。

临海县

物产栗,有油栗、毛栗。

东阳县

土产栗,安文产者佳。

龙泉县

物产大栗、珠栗、榛栗、毛栗、木栗、油栗。

灌县

物产天师栗,出青城山,似栗而美,独房者为异。

嘉定州

物产丝栗,实似栗而小,如北方榛子,亦可食,然味短。木似橡可为屋材。

栗部艺文一

《伤故栗赋》〈并序〉     汉蔡邕

人有折蔡氏祠前栗者,故作斯赋。

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弥霜雪而不凋兮,当春夏而滋荣。固本心以诞节兮,凝育糵之绿英。形猗猗以艳茂兮,似翠玉之清明。何根茎之丰美兮,将蕃炽以悠长。适祸贼之灾人兮,嗟夭折以摧伤。

《新栗帖》晋·王羲之

复数橘子,即云乃好。可啖久,得新栗。此院冬桃不能得,多送触事,何当不存。往恒语,然独折。

《谢东宫赉栗启》梁·庾肩吾

查或火成钻以为屑,柰称煎用暴而成糗。未若北燕巨实,用夺荣枯,南国脯山,翻惭齿决。承恩踊跃,封闻喜之。河念报屏营,问知来之鸟。

《赋得杂言咏栗》陈陆玢

货见珍于有汉,木取贵于隆周。英肇萌于朱夏,实方落于素秋。委玉盘杂椒糈,将象席糅珍羞。

《栗赋》陆琼

四时逸盛,百果元芳。绿梅春馥,红桃夏香。何群品之浮脆,惟此质之久长。外刺同夫拱棘,内洁甚于冰霜。伏南安而来,清列御宿而悬房。荐羞则椇榛并列,加笾则菱芡同行。金盘兮丽色,玉俎兮鲜光。周人以之战惧,大官称于柏梁。

《栗赋》宋·吴淑

《诗》云:山有漆,隰有栗。富珍产于五方,比素封于千室,仪礼置之于菹南,周官用之于笾实。则有擅价南安,托植仪鸾上林。有曹龙之献箕山,有伊尹之言田饶。劝之以待士宗度,置之而礼贤中山。尝载于冀论三辅,亦称于计然别有朔滨。之饶葛山之美,昼拾者巢居之食。告虔者妇人之贽,既表侯榛之品,亦记栵栭之类,应侯发之以谏主,沈约疏之而怒帝。又闻协嘉祥于名郡,报赤心于至尊,严遵独异于群下,王泰秀出于诸孙。使民战栗者周社,靖尔室家者东门。其或质大如梨,色黄侔玉。一以零也为称,一以撰之为目。当集鹊而有馀,且试狙而不怒。
《天师栗赞》宋·祁天师栗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也。似栗味美惟独房,为异久食已风挛。

栗类,尤众此特殊味,专蓬若橡,托神以贵。

栗部艺文二〈诗〉《栗园》宋·石介

游困归来访栗园,栗园老树再生孙。莫惊头上见发白,拾栗儿童长几番。

《尹阳尉耿传惠新栗》梅尧臣

金行气已劲,霜实繁林稍。尺素走下隶,一奁来远郊。中黄比玉质,外刺同芡苞。野人寒斋会,山炉夜火炮。梨惭小儿嗜,茗忆粗官抛。此焉真可贶,遽尔及衡茅。

《栗》文同

天师携此种,至自上饶远。当时十七树,高干寄孤巘。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蜀都名果中,推之为上选。

《次韵王适食芧栗》苏辙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铗似冯驩。

《栗》前人

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夜食炒栗有感》陆游

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

《栗熟》朱熹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花转眼空。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新栗寄云林》元·张雨

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果园坊中无买处,顶山寺里为求来。囊盛稍共来禽帖,酒荐深宜蘸甲杯。首奉云林三百颗,也胜酸橘寄书回。

《咏顶山栗》王伯广

黄离抱中实,紫苞发外彩。寄踪蜂窠垂,藏头猬皮隘。讵堪鼯鼠窃,更复猿猱采。心怜使民畏,时须徇儿爱。荆山破金璞,骊珠掩微颣。缜密文自保,滋味身乃碎。筠笼贡厥珍,不在柤梨外。罗笾加其仪,顾与菱芡对。易饱屏膏肉,馀功益肝肺。悬风当令坚,致湿忍使败。晋地枣非偶,宣城蜜佳配。谁知麝香囊,可居天下最。

栗部选句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楂梨梬栗,橘柚芬芳。
扬雄《长杨赋》周流梨栗之林。
王逸《荔枝赋》北燕荐朔滨之巨栗。
张衡《南都赋》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
晋左思《蜀都赋》榛栗罅发。
《魏都赋》固安之栗。
宋谢灵运《山居赋》六月采蜜,八月扑栗。
梁昭明太子《七召》汶垂苍栗。
《七启》北燕之栗。
宋王仲敷《南都赋》其果则楂梨梬栗,素柰朱樱。晋陶潜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周庾信诗:家童扫栗跗,〈又〉秋林栗更肥。
唐杜甫诗:穰多栗过拳。〈又〉山家蒸栗暖。〈又〉盘剥白鸦谷口栗。〈又〉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韦应物诗:采栗元猿窟。
韩翃诗:霜迎栗罅开。
韩愈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张籍诗:秋猿守栗林。
皮日休诗:野猿偷栗重窥户。
李洞诗:云深猿拾栗。
秦系诗:坠栗添新味寒花带老颜。
包佶诗: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荷。
鲍溶诗: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项斯诗:栗叶重重覆翠微。
宋苏辙诗:山栗似拳应自饱。
张耒诗:园栗炮还美。
孙觌诗:绨囊丹果什袭包,爆栗飞烬石火敲。
范成大诗: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陆游诗:猬刺拆蓬新栗熟,鹅雏弄色冻醅浓。〈又〉霜栗大如拳。
元方回诗:擘黄新栗嫩。
马祖常诗:家家收枣栗,处处种榆柳。
明高启诗:栗叶翻翻满寺秋。

栗部纪事

《庄子》:古者兽多民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树上。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襄公九年,冬,十月,诸侯伐郑,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注〉表道树。
《庄子》:庄周游乎雕陵之樊,见一异雀自南方来,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耶。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耶。
《说苑》: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厉附曰:始我以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是果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之。
《范子》:栗出三辅。
《战国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
《韩非子》: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一曰,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汉书·地理志》:上谷至辽东,地广民稀,俗与赵、代相类,有鱼盐枣栗之饶。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
《东观汉记》:邓禹征,冯愔粮尽,无以犒军士,饥饿皆食枣栗。
《后汉书·东裔传》:马韩出大栗如梨。
《会稽先贤传》:光武诏严遵诣,行在蜀郡,献栗橘上,使公卿各以手所及取之。遵独不取,上问故。遵曰:君赐臣以礼,臣奉君以恭。今赐无主,是以不敢取。
《三辅黄图·三秦记》云:御宿园出栗,十五枚一升。《后汉书·伏皇后纪》:李傕、郭汜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渡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既至安邑,御服穿敝,皆以枣栗为粮。
《晋宫阁名》:华林园中栗,一株侯栗六株。
《邺中记》:邺中产巨栗,脱其壳可以为杯。
《晋书·五行志》:哀帝兴宁三年五月癸卯,庐陵西昌县修明家有僵栗树,是日忽复起生。时孝武年始四岁,俄而哀帝崩,海西即位,未几而废,简文越自藩王,入纂大业,登阼享国,又不踰二年,而孝武嗣统。帝讳昌明,识者窃谓西昌修明之祥,帝讳实应焉。是亦与汉宣帝同象也。
《豫章古今记》:宋度拜,定陵令县人,杜伯夷清高不仕,度与谈论,设枣栗而已。
《宋书·刘秀之传》:秀之,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大明元年,徵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先是,秀之从叔穆之为丹阳,与子弟于厅;事上饮宴,秀之亦与焉。厅事柱有一穿,穆之谓子弟及秀之曰:汝等试以栗遥掷此柱,若能入穿,后必得此郡。穆之诸子并不能中,惟秀之独入焉。
《南齐书·祥瑞志》:永明二年七月,新冶县槐栗二木合生异根连理,去地数尺,中央小开,上复为一。
《南史·王泰传》:泰,幼敏悟。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
《萧琛传》:梁武在西邸,与琛有旧。梁台建,以为御史中丞。历左户、度支二尚书,侍中。帝每朝宴,接琛以旧恩。尝经预御筵醉伏,上以枣投琛,琛乃取栗掷上,正中面。御史中丞在坐,帝动色曰:此中有人,不得如此,岂有说邪。琛即答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报以战栗。上笑悦。
《梁书·傅昭传》:昭为临海太守。县令常饷栗,寘绢于薄下,昭笑而还之。
《沈约传》: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沈瑀传》: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水经注》:汝水,又东径悬弧城北。王智深云: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今豫州刺史。汝南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耆。彦云城北名马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栗小,殊不并固安之实也,然岁贡三百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树木高茂,望若屯云积气矣,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閒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中幸悬瓠,平南王肃起高台于小城,建层楼于隅。阿下际水堨,降栗渚左右,列榭四周,参差竞跱,奇为佳观也。
《北史·李元忠传》:元忠性甚工弹,弹桐叶常出一孔,掷枣栗而弹之,十中七八。
《冯亮传》:亮以盛冬丧,连日骤雪,穷山荒涧,鸟兽饥窘,僵尸山野,无所防护。时有寿春道人惠需,每旦往看其尸,拂去尘霰。禽虫之迹,交横左右,而初无侵毁。衣服如本,唯风幍巾。又以亮识旧南方法师信大栗十枚,言期之将来十地果报,开亮手,以置把中。经宿,乃为虫鸟盗食,皮壳在地,而亦不伤肌体。
《高句丽传》:高句丽土田湿,气候温暖,人皆山居。有巨栗。
《杜阳杂编》:处士元藏机,大业元年为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独为破木所载,忽达于洲岛,洲人曰:此乃沧洲有碧枣,丹栗皆大如梨。
《地理志》:诸暨产如拳之栗。
《华山记》:西山麓中有栗林,艺植以来萧森繁茂。《唐书·杜甫传》:甫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地理志》:幽州土贡栗。
《五行志》:长庆三年十一月丁丑,成都栗树结实,食之如李。
《酉阳杂俎》:李卫公一夕甘子园会客,盘中有猴栗,无味。
陈坚处士云:虔州南有渐栗,形如素核。
《清异录》:晋王尝穷追汴师,粮运不继,蒸栗以食,军中遂呼栗为河东饭。
《辽史·文学传》: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统和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四年,徙彰悯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宋史·易延庆传》:延庆尝司建安市征,母葬有期,私归营葬,掩圹而返。知军扈继升言其擅去职,坐免所居官,复庐墓侧数年。母平生嗜栗,延庆树二栗树墓侧,二树连理。苏易简、朱台符为赞美之。
《礼志》:景祐三年,礼官宗正条定逐室时,荐以京都新物略依时训,协用典章请,每岁冬孟月羞,以兔果以栗蔬以藷藇。
《青箱杂记》:王文正公旦与杨文公亿为空门友,杨公谪汝州,公适当轴,每音问不及他事,唯谈论真谛而已。余尝见杨公亲笔与公云:山栗一秤聊,表村信盖汝。惟产栗而亿与王公忘形交,以一秤栗遗之,斯亦昔人《鸡黍》《缟纻之》意乎。
《老学庵笔记》:故都李和煼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煼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亦人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
《宋史·五行志》:绍兴二十一年,建德县定林寺,栗生桃实,占曰:木生异实,国主殃。
绍熙四年,富阳县栗生来禽实。
《客燕杂记》:京师佳果栗、三霜前栗、盘古栗、鹰爪栗。《重庆县志》:万历五年,栗实变桃,味甚甘。
《贵州通志》:崇祯十七年,馀庆县严家屯栗树一株自仆,数日屯民欲斧之,是夜树自起立,枝叶复生。《六合县志》:冷水坑古栗一株,大可数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如幢,竖盖张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春初黄叶不脱,凛然存霜雪气。
《怀宁县志》:豹子山足有大栗树,虬干参天。

栗部杂录

《吕氏春秋》:果之美者,有箕山之栗。
《史记·货殖传》:燕、秦千树栗,此其人与千户侯等。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此亦比千乘之家。《说苑》田饶曰:果园梨栗,后宫妇人摭以相擿,而士曾不得一尝。
《尚书·逸篇》:西社惟栗。
王褒《僮约》南安拾栗采橘。
王充《论衡》地种葵韭山树枣栗,名曰美园。
卢谌《祭法》春秋各祠皆用栗。
卢毓《冀州论》中山好栗,地产不为,无珍。
《相玉书》:黄侔蒸栗。
《括地志》:汉武帝果园,栗味甘而小,不如《三秦记》所云。固安之栗天下称之,为御栗因有栗园。
《从容录》: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夜可以远盗。
《西溪丛语》杜甫诗云:尝果栗皱开,或作雏字,殊不可。解集韵皱侧,尤切革纹蹙也。汉上题襟周繇诗云:开栗弋之紫皱。贯休云:新蝉避栗皱。又云:栗不和皱落,即栗蓬也。
《物类相感志》:栗得橄榄香。
吃栗子于生芽处咬破些,吹气一口,剥之皮自脱。竹叶与栗同食无柤。
《梦溪笔谈》:江南有小栗,谓之茅栗。以予观之,此正所谓芧也。则庄子所谓狙公赋芧者,此文相近之误也。《析津日记》:辽于南京置栗园,司萧韩家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是也。元昌平县亦有栗园,彻里传战于昌平,栗园是也。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于枣栗。唐时范阳以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饧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正不以大为贵也。

栗部外编

《东方朔传》:朔母田氏,朔生三日而田氏死,邻母拾朔养之,年三岁,恒指挥天上空中独语。邻母忽失,朔一年乃归,母曰:汝行经年一归,何以慰吾。朔曰:儿暂之紫泥之海有紫水污衣,仍过虞泉湔洗,朝发中还,何言经年乎。母又问曰:汝悉经何国。朔曰:儿湔衣竟暂,忽冥都崇台,一寤眠。王公啖儿以丹栗,霞浆儿食之,既多饱闷,几死乃,饮元天黄露,半合即醒。
《酉阳杂俎》:元和初,洛阳村百姓王清佣力得钱五镮,因买田畔一枯栗树,将为薪以求利。经宿为邻人盗,斫创及腹忽有黑蛇,举首如臂,人语曰:我王清本也,汝勿斫。其人惊惧,失斤而走。及明,王清率子孙薪之,复掘其根,根下得大瓮,二散钱实之。王清因是获利,而归十馀年,巨富。遂甃钱成龙形,号王清本。
《续仙传》:道人殷七七,名文祥,能造逡巡。酒开顷刻,花尝有官僚召饮,取栗散于官妓,皆闻异香,唯笑七七者,栗缀于鼻不可脱。但闻臭,须臾狂舞,粉黛狼籍,共为陈谢始坠。
谢元卿遇神仙,设凤冠栗。
《五色线》:王可交棹渔舟入江。遇一彩舫,有道士七人,玉冠霞帔侍从十馀人,鬃角云鬟,面前各有青玉盘酒器,呼可交上舫,命与酒吃。侍者泻酒于尊,酒再三不出,道士曰:酒灵物,若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命也。一人曰:与栗吃。俄取二栗与之,其栗青赤光如枣,长二寸许,齧之有皮,非人间之栗,肉脆而甘,可交食栗之后,绝谷动静,若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