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五十七卷目录

 蒜部汇考
  小蒜图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崔豹古今注〈卵蒜〉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蒜 胡芹小蒜菹法〉
  罗愿尔雅翼〈蒚〉
  多能鄙事〈种蒜〉
  王世懋瓜蔬疏〈蒜〉
  王圻三才图会〈蒜〉
  徐光启农政全书〈蒜 泽蒜〉
  本草纲目〈蒜 山蒜〉
  高濂遵生八笺〈蒜苗乾 做蒜苗方〉
  大蒜图
  罗愿尔雅翼〈葫〉
  王圻三才图会〈葫〉
  本草纲目〈葫〉
  老鸦蒜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老鸦蒜考〉
  本草纲目〈石蒜〉
 蒜部艺文〈诗〉
  顷在峤南其人好食槟榔合蛎灰蒌藤食之辄昏然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脓血可厌今来蜀道又为食蒜者所薰戏题 宋范成大
 蒜部纪事
 蒜部杂录
 蒜部外编

草木典第五十七卷

蒜部汇考

释名

《尔雅》     山蒜《尔雅》

卵蒜《大戴礼记》  小蒜《古今注》
宅蒜《衍义》    泽蒜《农书》
《尔雅翼》    大蒜《别录》
老鸦蒜《农政全书》 石蒜《图经》
乌蒜《纲目》    一枝箭《纲目》

小蒜图


《尔雅》释草

〈音力〉山蒜

〈注〉今山中多有此菜,如人家所种者。〈疏〉《蒜说》文云:荤菜也。一云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生山中者,名蒚。

《大戴礼记》夏小正

十二月纳卵蒜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纳者何也,纳之君也。

《崔豹·古今注》卵蒜

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外国有蒜,十许子共为一株,箨幕裹之尤辛于小蒜,俗人呼之为大蒜。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蒜

《说文》曰:蒜,荤菜也。《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延笃》曰:张骞大宛之蒜,又有胡蒜泽蒜也,

蒜宜良软地。
白软地甜美而科大,黑软及刚强地,辛辣而瘦小。

三遍熟耕,九月初种,种法黄〈音商〉时以耧耩,逐垄手下之五寸一株。
谚曰:左右过锄,一万馀株,

空曳劳二月半,锄之令满三遍。
勿以无草而不锄,不锄则科小,

条拳而轧之,
不轧则独科。
叶黄锋出则辫于屋下,风凉之处桁之。早出者皮赤科,坚可以远行,晚则皮坏而善碎。

冬寒取谷,布地一行蒜。
不尔则冻死,

收条中子种者,一年为独瓣,种二年者则成大蒜,科皆如拳,又逾于凡蒜矣。
尾子垄底置独瓣蒜于瓦上,以土覆之,蒜科横阔,而大形容殊则不足以异。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矣。其瓣粗细,正与条中子同,芜菁根,其大如碗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大蒜瓣变小;芜菁根,变大,二事相反其理。难推又八月中方得熟,九月中茹刈得花子,至于五谷蔬果与馀州早晚不殊,亦一异也。并州豌豆变,井陉已东,山东谷子入壶关上,党苗而无实皆余目所亲见,传信传疑,盖土地之异者也。

种泽蒜法,预耕地熟时,采取子漫散劳之,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根叶作菹,更胜葱韭。此物繁息,一种永生蔓延,滋漫年稍广阔区斸,取随子还合但种数亩用之无穷种者,地熟美于野生。
崔寔曰:布谷鸣收小蒜,六月七月可种小蒜,八月可种大蒜。

胡芹小蒜菹法

并暂经小沸汤出下,令冷水中出之,胡芹细切,小蒜寸切与盐酢,分半奠青白各在一边。若不各在一边不入于水中,则黄坏满奠。

《罗愿·尔雅翼》

释草蒚山蒜释曰,说文云:荤菜也。一云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生山中者,名蒚蒿,不注其状。今蒜有大蒜,小蒜。《本草蜀本注图经》云:小蒜野生,小者一名蒚,苗叶根子似葫而细数倍。然则小蒜即蒚尔小蒜,生叶时可煮和食,至五月叶枯取根名薍子,正尔啖之,亦甚薰臭食之。损人不可长服,崔寔曰:布谷鸣收。小蒜,六月七月可种小蒜,八月可种大蒜,盖皆谓此尔雅。则以小蒜为蒜,大蒜为葫,承俗称尔孙炎乃云帝登蒚山遭莸芋草毒将死得蒜,乃啮之解毒,乃收植之能杀虫鱼之毒,摄诸腥膻。则是蒚是山名其上出蒜耳,与郭异说也。

《多能鄙事》种蒜

熟耕地一二次,爬成沟二寸,一窠种一瓣。苗出高尺馀,频锄松根旁,频以粪水浇之。拔去薹则瓣肥大,不则瘦小。泽潞种蒜,初出如剪韭,二三次愈肥美。一说,九月初于菜畦中稠栽蒜瓣,候来年春二月,先将地熟锄数次,每亩上粪数十担,再锄耙匀,持木槊插,一窍栽一株,栽遍或无雨,常以水浇。至五月,大如拳极佳。

《王世懋·瓜蔬疏》

葱蒜薤与韭,虽俱五荤,而为人所常用。

《王圻·三才图会》

小蒜也,处处有之,生田野中,根苗皆如葫,而极细小。五月五日采味辛。温有小毒,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一名夏蒜。

《徐光启·农政全书》

《说文》曰,蒜荤菜也。按初,中国止有小蒜,一名泽蒜。馀唯山蒜、石蒜。自张骞使西域得大蒜,种归种之。今京口有蒜山,多出蒜。蒜有大小之异,大曰葫,即今大蒜。每头六七瓣,收条中子种者。一年为独蒜,再种之,则皆六七瓣矣。小曰蒜,叶似细葱,而涩头小如荞,即今山蒜也。
王祯曰:性热而有小毒,气极荤。然以入臭肉掩臭气,夏月食之解暑辟瘴气。北方食饼肉不可无此,家有其种多者,收一二顷以供。岁计今在,在种之。
《农桑通诀》曰:一种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根解菹,更胜葱韭,此物易滋蔓,随斸随合,熟时采。子漫散种之,按诸菜之荤者,惟宜采鲜食之,经日则不美,惟蒜虽久而味不变,嫩薹亦可为蔬。
又曰种法:半尺地一根,锄治令净,时加粪壅菜,上一尺许渐渐拨开上头土,见白则本,大不尔止益草耳,或结叶亦佳。
《四时类要》曰:种蒜作行下粪水浇之。
务本新书蒜畦栽,每窠先下麦糠少许,地宜虚春暖则锄,拔薹时频浇麦,时人多食解暑毒。蒜于肥地锄成沟垄隔二寸栽一科,粪水浇之,八月初可种;或以牛粪草鞋小便浸之,将种包在内,一夹粪土栽之,上粪令厚,其大如碗。音泼〉

泽蒜

又名小蒜,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生山中者,名蒚。苗似细韭叶,中心撺葶,开淡粉紫花,根似蒜而甚小,味辛性温有小毒,又云热有毒。
救饥

采苗根作羹,或生淹,或煠熟油盐调,皆可食。
《本草纲目》蒜释名
李时珍曰:蒜字从音,蒜谐声也,又象蒜根之形中。国初,惟有此后因汉人得胡蒜于西域,遂呼此为小蒜,以别之故伏候古今注云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胡国有蒜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是矣。蒜乃五荤之一,故许氏说文谓之荤菜,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发淫,有损性灵,故绝之也。
集解

《别录》曰:蒜小蒜也,五月五日采之。
陶弘景曰:小蒜生叶时可煮和食,至五月叶枯取根名薍子正尔,啖之亦甚熏臭。
韩保升曰:小蒜野生,处处有之,小者一名薍音乱,一名蒚音力。苗叶根子皆似葫,而细数倍也。《尔雅》云:蒚,山蒜也。《说文》云:蒜,荤菜也。菜之美者,云梦之荤。生山中者,名蒚。
苏颂曰:《本草》谓,大蒜为葫,小蒜为蒜。而《说文》所谓荤菜者乃大蒜也,蒚即小蒜也。书传载物之别,名不同如此。用药不可不审。
寇宗奭曰:小蒜即蒚也,苗如葱针,根白大者如乌芋,子兼根煮食,谓之宅蒜。
李时珍曰:家蒜有二种,根茎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按孙炎《尔雅正义》云:帝登蒚山遭莸芋毒,将死,得蒜齧食,乃解。遂收植之,能杀腥膻虫鱼之毒。又《孙愐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种归据,此则小蒜之种。自蒚移栽从古已有,故《尔雅》以蒚为山蒜,所以别家蒜也,大蒜之种自胡地移来,至汉始有,故别录以葫为大蒜。所以见中国之蒜小也。又《王祯农书》云:一种泽蒜,最易滋蔓,随斸随合,熟时采。子漫散种之,吴人调鼎多用此根作菹,更胜葱韭也。按此正别录所谓小蒜是也,其始自野泽移来,故有泽名,而寇氏误作宅字矣。诸家皆以野生山蒜、泽蒜解家莳之,小蒜皆失于详考,小蒜虽出于蒚,既经人力栽培,则性气不能不移,故不得不辨。
蒜气味

辛,温有小毒。
陶弘景曰:味辛性热,损人不可长食。
孙思邈曰:无毒,三月勿久食,伤人志性。黄帝书云:同生鱼食,令人夺气,阴核疼。
吴瑞曰:脚气风病人,及时病后,忌食之。
主治

别录曰: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陶弘景曰:主溪毒。
陈日华曰:下气治蛊毒,傅蛇虫沙虱疮。
苏恭曰:此蒜与胡葱相得,主恶蛓毒,山溪中沙虱水毒大效,山人狸獠时用之。
孟诜曰:涂丁肿,甚良。
叶主治

孙思邈曰:心烦痛解诸毒,小儿丹疹。
发明

苏颂曰:古方多用小蒜治中冷霍乱。煮汁饮之,南齐褚澄治李道念鸡瘕便瘥。
寇宗奭曰:华陀用蒜齑,即此蒜也。
李时珍曰:按李延寿《南史》云李道念病已五年,丞相褚澄诊之,曰: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也。取蒜一升煮食,吐出一物涎,裹视之乃鸡雏翅足俱全。澄曰:未尽也。更吐之,凡十二枚而愈,或以蒜字作苏字者,误矣。《后汉书·华陀传》云:陀见一人病噎,食不得下,令取饼店家蒜齑大醋二升饮之,立吐一蛇。病者悬蛇于车,造陀家见壁,北悬蛇数十,乃知其奇。又夏子益奇,疾方云,人头面上有光,他人手近之如火炽者,此中蛊也。用蒜汁半两,和酒服之,当吐出如蛇状。观三书所载,则蒜乃吐蛊要药,而后人鲜有知者。
附方

时气温病初得,头痛壮热脉大,即以小蒜一升杵汁,三合顿服,不过再作便愈。〈肘后方〉
霍乱胀满不得吐下,名乾霍乱。小蒜一升水三升煮一升,顿服。〈肘后方〉
霍乱转筋入腹杀人,以小蒜盐各一两捣傅脐中,灸七壮立止。〈圣济录〉
积年心痛,不可忍,不拘十年五年者,随手见效。浓醋煮小蒜,食饱勿著盐,曾用之有效,再不发也。〈兵部手集〉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湿一名,水病似射工而无物。初得恶寒头目微疼,旦醒暮剧手足逆冷,三日则生虫,食下不,痒不痛,过六七日虫食五脏,注下不禁。以小蒜三升煮微热,大热即无力,以浴身若身发赤斑文者,毋以他病治之也。〈肘后方〉
射工中人成疮者,取蒜切片贴疮上,灸七壮〈千金方〉止截疟疾。小蒜不拘多少,研泥入黄丹,少许丸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面东新汲水下至妙。〈唐慎微方〉阴肿如刺汗出者,小蒜一升,韭根一升,杨柳根二升,酒三升煎沸,乘热熏之。〈永类方〉
恶核肿结,小蒜吴茱萸等分捣傅,即散。〈肘后方〉五色丹毒无常及发足踝者,杵蒜厚傅,频易。〈葛氏方〉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以蒜切口揩之。〈子母秘录〉蛇蠍螫人,小蒜捣汁服,以滓傅之。〈肘后方〉
蜈蚣咬疮,嚼小蒜涂之良。〈肘后方〉
蚰蜒入耳,小蒜洗净捣汁滴之,未出再滴。李绛兵部手集〉
山蒜集解
苏颂曰:江南一种山蒜,似大蒜。而臭。
陈藏器曰:泽蒜根如小蒜,叶如韭,又生石间者,名石蒜,与蒜无异。
李时珍曰:山蒜、泽蒜、石蒜同一物也,但分生于山泽。石间不同耳,人间栽莳,小蒜始自三种移成,故犹有泽蒜之称。《尔雅》云:蒚,山蒜也。今京口有蒜,山产蒜是也。处处有之,不独江南,又吕忱字林云:水中蒜也。则蒜不但产于山,而又产于水也。别有山慈姑水仙花老鸦蒜,石蒜之类,根叶皆似蒜,而不可食其花,亦异。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苏颂曰:山蒜治积块,及妇人血瘕。用苦醋磨傅多效。陈藏器曰:泽蒜石、蒜并温补下,气滑水源。

《高濂遵生八笺》蒜苗乾

蒜苗切寸段,一斤盐一两,淹出臭水,略晾乾,拌酱糖少许,蒸熟晒乾收藏。

做蒜苗方

苗用些少盐淹,一宿晾乾,汤焯过又晾乾,以甘草汤拌过,上甑蒸之,晒乾入瓮。

大蒜图


《罗愿·尔雅翼》

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本草》所别葫,又称胡蒜。《陆法言切韵》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则此物汉始有之,以自胡中来,故名胡蒜。尔种宜良软地,三遍熟耕之,五寸一株。谚曰:左右通锄一万馀株,收条中种者,一年为独瓣,种二年者则成大蒜,科皆如拳,又逾于凡蒜矣。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其瓣粗细正与条中子同。其蔓菁根大,如碗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然大蒜瓣变小,蔓菁根变大,二事相反其理难推。又八月中,方得熟,九月中,始刈得花子。至于五谷蔬果,与馀州早晚不殊亦一异也。又并州豌豆,度井陉以东,山东谷子入壶关上,党苗而无实,信土地之异也。葫性最荤,不可食。俗人作齑以鲙鱼肉,久食伤人,损目明。《嵇叔夜养生论》曰:薰辛害目,谓之荤菜也。此为甚尔说者乃又曰:此物煮为羹,臑极美,荤气亦微。又云: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似皆好食者之辞。今北人以大蒜等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且生啖之。南人所不习效之者,无不目肿。

《王圻·三才图会》

葫,大蒜也。处处有之,每头六七瓣。初种一瓣,当年便成,独子。葫至明年则复其本矣,花中有实,亦葫瓣状,而小亦可种之。五月五日采用,味辛温有毒,主散痈肿𧏾疮、除风邪、杀毒气,久食损目明。
《本草纲目》葫释名
陶弘景曰: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李时珍曰:按《孙愐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小蒜乃中土旧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二蒜皆属五荤,故通可称荤,详见蒜下。
集解

《别录》曰:葫,大蒜也。五月五日采独子者,入药尤佳。韩保升曰:葫出梁州者,大径二寸,最美,少辛。泾阳者,皮赤甚辣。
苏颂曰:今处处园圃种之,每颗六七瓣。初种一瓣,当年便成独子,葫至明年则复其本矣。其花中有实,亦作葫瓣状,而极小,亦可种之。
李时珍曰:大小二蒜,皆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薹,五月食根,秋月收种,北人不可一日无者也。
气味

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陶弘景曰:性最薰臭,不可食。俗人作齑以菹鲙肉,损性伐命,莫此之甚。惟可生食,不中煮也。
苏恭曰:此物煮羹臛,为馔中之俊,而陶云不中煮,当是未经试耳。
陈藏器曰: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发白。
李时珍曰:久食伤肝损眼,故《嵇康养生论》云荤辛害目,此为甚耳。今北人嗜蒜,宿炕故盲瞽最多,陈氏乃云多食明目,与《别录》相左,何耶。
朱震亨曰:大蒜属火,性热喜散快膈,善化肉。暑月人多食之,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养生者忌之,化肉之功,不足论也。
苏颂曰多食伤肺、伤脾、伤肝、胆、生痰、助火、昏神。孙思邈曰:四月八月食葫,伤神令人喘悸。口味多爽,多食生。葫行房伤肝气,令人面无色,生葫合青鱼鲊食,令人腹内生疮肠中肿,又成疝瘕发黄疾,合蜜食杀人。凡服一切补药,不可食之。
主治

《别录》曰:归五脏,散痈肿𧏾疮,除风邪,杀毒气。苏恭曰:下气消谷化肉。
陈藏器曰:去水恶痒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疗疮癣,杀鬼去痛。
陈日华曰:健脾胃,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祟,解温疫,疗劳疟冷风,传风损,冷痛恶疮、蛇虫蛊毒、溪毒沙虱并捣贴之,熟醋浸经年者良。
寇宗奭曰:温水捣烂服治中暑,不醒捣贴足心止。鼻衄不止和豆豉,丸服治暴下,血通水道。
李时珍曰: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乾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发明

寇宗奭曰:葫气极荤,置臭肉中,反能掩臭。凡中暑毒,人烂嚼三两瓣,温水送之下咽,即知。但禁饮冷水,又鼻衄不止者,捣贴足心,衄止即拭去。
李时珍曰:葫蒜入太阴阳明其气,薰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故王祯称之云:味久不变,可以资生,可以致远化,臭腐为神奇,调鼎俎代醯酱。携之旅涂,则炎风瘴雨不能加,食餲腊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盖不知其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荏苒受之而不悟也尝有一妇衄血一昼夜不止诸治不效时,珍令以蒜傅足心,即时血止,真奇方也。又《叶石林避暑录》云:一仆,暑月驰马忽仆地,欲绝同食。王相教用大蒜及道上热土各一,握研烂以新汲水一盏,和取汁决齿灌之,少顷即苏。相传徐州市门,忽有版书此方,咸以为神仙救人云。
陈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梦人教每日食大蒜三颗,初服,遂至暝昡吐逆,下部如火,后有人教取数片合皮截却两头吞之,名曰内灸,果获大效也。
苏颂曰:经言葫散痈肿,按李绛兵部手集》方云,毒疮肿毒,号叫卧眠不得,人不能别者,取独头蒜两颗捣烂麻油和,厚傅疮上,乾即易之,屡用救人无不神效。卢坦侍郎肩上疮,作连心痛闷,用此便瘥;又李仆射患脑痈,久不瘥,卢与此方亦瘥。又《葛洪肘后方》云:凡背肿取独颗蒜,横截一分安肿头上,炷艾如梧,子大灸蒜,百壮不觉渐消,多灸为善。勿令大热,若觉痛即孳起蒜,蒜焦更换,新者勿令损皮肉。洪尝苦小腹下患一大肿,灸之亦瘥,数用灸人,无不应效。又江宁府紫极宫刻石记其事云,但是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初起有异,皆可灸之,不计壮数。惟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极而止。疣赘之类,灸之亦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乃知方书无空言者,但人不能以意,详审则不得尽应耳。
李时珍曰:按《李迅论蒜钱灸法》云:痈疽之法,著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鬲,上下不通,必得毒气发泄,然后解散。凡初发一日之内,便用大独头蒜切如小钱厚,贴顶上灸之,三壮一易大概,以百壮为率,一使疮不开大,二使内肉不坏,三疮口易合,一举而三得之。但头及项以上切不可用此,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又史源记蒜灸之功云:母氏背脾,作痒有赤晕半寸,白粒如黍,灸二七壮其赤,随消信宿有赤流下,长二寸举家归咎于灸,外医用膏护之,日增一晕。二十二日横斜约六七寸,痛楚不胜,或言一尼病此,得灸而愈。予奔问之,尼云:剧时昏不知人,但闻范奉议坐守灸八百馀壮方苏约艾一筛予亟归以炷如银杏大灸十数,殊不觉。乃灸四旁赤处,皆痛。每一壮烬则赤随缩入,三十馀壮赤晕收退,盖灸迟则初发处肉已坏。故不痛直待灸到好肉方痛也。至夜则火焮满背,疮高阜而热,夜得安寝矣。至晓如覆一瓯高三四寸,上有数百小窍色正黑,调理而安。盖高阜者,毒外出也。小窍多毒不聚也,色正黑,皮肉坏也。非艾火出其毒于坏肉之里,则内逼五脏而危矣。庸医敷贴凉冷消散之说,何可信哉。
附方

背疮灸法:凡觉背上肿硬疼痛,用湿纸贴寻,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细研。随疮头大小,用竹片作圈围定,填药于内二分厚,著艾灸之痛,灸至痒痒,灸至痛,以百壮为率,与蒜钱灸法同功。〈外科精要〉疔肿恶毒,用门白灰一撮罗细,以独蒜或新蒜薹染灰,擦疮内候疮自然出少汗,再擦少顷,即消散也。虽发背痈肿,亦可擦之。
五色丹毒无常色,及发足踝者,捣蒜厚傅乾,即易之。〈肘后方〉
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也。〈外台秘要〉
乾湿霍乱转筋,用大蒜捣涂足心,立愈。〈永类钤方〉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数日即愈。象山民人患水肿一卜者,传此用之有效。〈仇远稗史〉
山岚瘴气,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顷腹鸣或吐血,或大便泄即愈。〈摄生妙用方〉
疟疾寒热肘后,用独头蒜炭上烧之酒服。方寸匕简便方用桃仁半片,放内关穴上,将独蒜捣烂罨之,缚住男左女右即止,邻妪用此治人屡效。 普济方端午日取独头蒜煨熟,入矾红等分捣丸芡子大。每白汤嚼下一丸。
寒疟冷痢,端午日以独头蒜十个、黄丹二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九丸,长流水下甚妙。〈普济方〉
泄泻暴痢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千金方〉下痢禁口,及小儿泄痢方并同上。
肠毒下血蒜连丸,用独蒜煨捣和黄连末为丸,日日米汤服之。〈济生方〉
暴下血病用葫五七枚去皮研膏,入豆豉捣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六十丸,无不愈者。〈本草衍义〉
鼻血不止服药不应,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立瘥。〈简要济众方〉
血逆心痛,生蒜捣汁服二升即愈。〈肘后方〉
鬼疰腹痛不可忍者,独头蒜一枚,香墨如枣大,捣和酱汁一合,顿服。〈永类钤方〉
心腹冷痛法醋浸至二三年蒜,食至数颗其效如神。〈李时珍灏湖集简方〉
夜啼腹痛,面青冷證也。用大蒜一枚煨研日乾乳香五分捣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危氏得效方〉寒湿气痛,端午日收独蒜同辰粉捣涂之。〈唐宝经验方〉鬼毒风气,独头蒜一枚和雄黄杏仁研为丸,空腹饮下三丸,静坐少时,当下毛出即安。〈孟诜食疗本草〉狗咽气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独头蒜二枚,削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候口中,脓血出立效。〈圣惠方〉
喉痹肿痛,大蒜塞耳鼻中日二,易之。〈肘后方〉
鱼骨哽咽,独头蒜塞鼻中自出。〈千便良方〉
牙齿疼痛,独头蒜煨熟,切熨痛处,转易之,亦主虫痛。〈外台秘要〉
眉毛动摇,目不能交睫,唤之不应,但能饮食。用蒜三两杵汁调酒饮,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脑泻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头风苦痛,易简方。用大蒜研汁嗅鼻中。 圣济录用大蒜七个去皮,先烧红地以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末嗅入鼻内、口中,含水甚效。小儿惊风总录方,同上。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黎居士简易方〉
小儿气淋,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罔措,或举孙琳治之。琳用大蒜淡豆豉蒸饼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下三十丸,曰今日进二服。病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缗,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缘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也。〈爱竹翁谈薮〉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用大蒜三十瓣,以水三升煮一升灌之,即苏。〈张杰子母秘录〉
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取蒜一升,去心无灰酒四升,煮极烂并滓服之,须臾得汗即瘥。〈外台秘要〉
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永类钤方〉
阴汗作痒,大蒜淡豉捣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空腹灯心汤下三十丸。
小便淋沥,或有或无。用大蒜一个,纸包煨熟,露一夜空心,新水送下。〈朱氏集验方〉
小儿白秃团团,然切蒜日日揩之。〈秘录方〉
闭口椒毒,气闭欲绝者,煮蒜食之。〈张仲景方〉
射工溪毒,独头蒜切三分厚贴上,灸之。令蒜气射入即瘥。〈梅师方〉
蜈蝎螫伤,独头蒜摩之,即止。〈梅师方〉
蛇虺螫伤,孟诜曰:即时嚼蒜封之六七,易仍以蒜一升去皮,以乳二升煮熟,空心顿服,明日又进外以去皮蒜一升捣细,小便一升,煮三四沸浸损处。 梅师,用独头蒜酸草捣绞,傅咬处。
脚肚转筋,大蒜擦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摄生方〉
食蟹中毒,乾蒜煮汁饮之。〈集验方〉
蛇瘕面光,发热如火炙人。饮蒜汁一碗,吐出如蛇状即安。〈危氏方〉

老鸦蒜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老鸦蒜考

生水边下湿地中,其叶直生,出土四垂,叶状似蒲,而短背起剑,脊其形根如蒜瓣,味甜。
救饥

采根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元扈先生曰:此草中颜料用。
《本草纲目》石蒜释名
李时珍曰:石蒜,又名一枝箭,铁色箭蒜以根状名,箭以茎状名。
集解

苏颂曰:水麻生鼎州、黔州。其根名石蒜,九月采之,或云金灯花。根亦名石蒜,即此类也。
李时珍曰:石蒜处处下,湿地有之。古谓之乌蒜,俗谓之老鸦蒜,一枝箭是也。春初生叶,如蒜秧及山慈姑。叶背有剑脊,四散布地,七月苗枯,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簳,长尺许,茎端开花四五朵,六出红色,如山丹花状,而瓣长黄蕊长须,其根状如蒜,皮色紫赤,肉白色,此有小毒。而《救荒本草》言其可煠熟水浸过食,盖为救荒尔,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萱花,黄白色者,谓之铁色箭,功与此同。二物并抽茎,开花后乃生叶,叶花不相见,与金灯同。
根气味

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苏颂曰:傅贴肿毒。
李时珍曰: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傅之。又中溪毒者,酒煎半升,服取吐良。
附方

便毒诸疮,一枝箭捣烂涂之,即消。若毒大甚者,洗净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即愈。〈王永辅济世方〉
产肠脱下老鸦蒜,即蒜头草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神效。〈危氏得效方〉
小儿惊风,大叫一声就死者,名老鸦惊。以散麻缠住胁下,及手心、足心,以灯火爆之,用老鸦蒜晒乾,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贴手心,仍以灯心淬手足心及肩膊眉心鼻心即醒也。〈王日新小儿方〉
蒜部艺文〈诗〉顷在峤南,其人好食槟榔,合蛎灰蒌藤食之,辄昏然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脓血可厌,今来蜀道又为食蒜者所薰,戏题。 宋范成大

旅食谙殊俗堆盘骇异,闻南餐灰荐蛎巴,馔菜先荤,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薰,丝莼乡味,好归梦水连云。

蒜部纪事

《尔雅》孙炎正义黄帝登蒚山遭莸芋毒,得蒜啮食乃解。遂收植之,能杀腥膻虫鱼之毒。
《后汉书·周黄徐姜传序》: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东观汉记》: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
《袁子正书》:袁子曰:吾尝与陈子息于邺,东门外见一老父,方坐而食其子投之蒜,食必有馀,欲弃则惜,欲持去则暑,遂尽食。于是太辛螫,其肠胃两目尽赤,陈子笑之。吾谓曰:子之家中牛羊数千,而不敢食,天暑有暍死者,而后食之病,子之躯亦犹是也。
《魏志·华佗传》: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王隐晋书郤诜,母病苦车,及亡,不欲车载,乃养鸡种蒜,得马八匹舆棺至冢。
晋四王起事,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馀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枚盐豉而已。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司徒从事中郎。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
《唐书·宗楚客传》:楚客讽赵延禧陈符命以媚帝,曰:去六月九日,内出瑞蒜也。
《因话录》:裴晋公不喜服食,每语人曰,鸡猪鱼蒜遇著即食。
《清异录》:蒜,五代宫中呼麝香草。
《图经》:京口有蒜,山多生大蒜。

蒜部杂录

《抱朴子》:荠麦,大蒜仲夏而枯。
《颜氏家训》《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当作魏颗之颗。北土通呼物,一由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雀赋曰:头如蒜颗,目似花椒,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包一裹内筒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齐民要术》《说文》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
种树书,种花药,处栽数株,蒜遇麝香则不损。
《物类相感志》:食蒜令口中不臭,用生姜枣子同食。香圆去蒂,以大蒜捣烂醢蒂上,则满室香,更以湿纸围盖上。
吴下田家志,种蒜宜戊辰、辛未、戊申、丙子,壬辰、癸巳、辛丑。

蒜部外编

《莲社高贤传》:昙翼入秦望山诵法华经十有二年,感普贤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携筠笼一白豕,大蒜两根至师前,托宿夜半呼腹疼,告师摩按。师辞以持戒,不应手,触乃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采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特来相试。
《冤报记》:梁庐陵王萧绩,在荆州时,常遣从事量括民田,南阳乐孟卿亦充一使公府,舍人韦破卤遣,试失敕主本意。及孟卿以数误得罪破卤,惶惧不敢引𠍴。但诳孟卿当为公,分雪无劳诉也。数日之间,遂斩于市。孟卿号叫无由,自陈唯语人以纸笔随殓。死后,少日破卤在槽上看牛,忽见孟卿挈头而入,持一碗蒜齑与之,破卤惊呼,奔走不获,已而服之,因尔病。未几,乃卒。
《广五行记》: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初不相识,延之共坐,少顷问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闇相记能设一顿鲙否。司户欣然,即处置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司户家人云:蒜尽,得买。僧云:蒜既尽,不可更住,苦留不可。司户果无疾暴亡。
《李邺侯外传》:泌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薰笼上行道者云:十五岁必白日升天。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䌽云挂于庭树,李氏之亲爱乃多贮蒜齑,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之至,潜令人登屋以巨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自此不复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