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目录
鲎部汇考
鲎图
交州记〈鲎炙〉
埤雅〈鲎〉
尔雅翼〈鲎〉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尾主治 发明 胆主治 壳主治 附方〉
直省志书〈宁波府〉
鲎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鲎笺 明张如兰
鲎部艺文二〈诗〉
鲎酱 宋杨万里
鲎部纪事
鲎部杂录
螺部汇考
螺图
礼记〈内则〉
尔雅〈释鱼〉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东山经〉
异苑〈鹦鹉螺〉
蟹谱〈云螺〉
桂海虫鱼志〈青螺 鹦鹉螺〉
尔雅翼〈蠃〉
海槎馀录〈鹦鹉杯〉
三才图会〈吐铁〉
本草纲目〈海螺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甲香修治 气味 主治 田螺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壳气味 主治 附方 蜗螺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烂 壳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蓼蠃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乌程县 馀姚县 瑞安县 福州府 肇庆府〉
螺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螺蚌相语 苏轼
土铁歌 明张如兰
螺部艺文二〈诗〉
咏螺蚌 宋谢惠连
鹦鹉螺 宋欧阳修
西域鹦鹉螺杯 元王恽
螺部纪事
螺部杂录
螺部外编
海䖳部汇考
水母图
博物志〈鲊鱼〉
岭表录异记〈水母〉
北户录〈水母〉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瑞安县〉
海䖳部艺文一
水母目虾赋 唐杨涛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海䖳部艺文二〈诗〉
钱塘赋水母 宋沈与求
海蜇 元谢宗可
海䖳部杂录
蝛䗯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壳主治 肉〉
正字通〈释蝛〉
担罗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气味 主治〉
鲎图
交州记〈鲎炙〉
埤雅〈鲎〉
尔雅翼〈鲎〉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尾主治 发明 胆主治 壳主治 附方〉
直省志书〈宁波府〉
鲎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鲎笺 明张如兰
鲎部艺文二〈诗〉
鲎酱 宋杨万里
鲎部纪事
鲎部杂录
螺部汇考
螺图
礼记〈内则〉
尔雅〈释鱼〉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东山经〉
异苑〈鹦鹉螺〉
蟹谱〈云螺〉
桂海虫鱼志〈青螺 鹦鹉螺〉
尔雅翼〈蠃〉
海槎馀录〈鹦鹉杯〉
三才图会〈吐铁〉
本草纲目〈海螺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甲香修治 气味 主治 田螺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壳气味 主治 附方 蜗螺释名 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烂 壳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蓼蠃集解 肉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乌程县 馀姚县 瑞安县 福州府 肇庆府〉
螺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螺蚌相语 苏轼
土铁歌 明张如兰
螺部艺文二〈诗〉
咏螺蚌 宋谢惠连
鹦鹉螺 宋欧阳修
西域鹦鹉螺杯 元王恽
螺部纪事
螺部杂录
螺部外编
海䖳部汇考
水母图
博物志〈鲊鱼〉
岭表录异记〈水母〉
北户录〈水母〉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瑞安县〉
海䖳部艺文一
水母目虾赋 唐杨涛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海䖳部艺文二〈诗〉
钱塘赋水母 宋沈与求
海蜇 元谢宗可
海䖳部杂录
蝛䗯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壳主治 肉〉
正字通〈释蝛〉
担罗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气味 主治〉
禽虫典第一百六十三卷
鲎部汇考
鲎图
《交州记》鲎炙《交州记》鲎炙
鲎鱼其形如龟,十二足,子如麻子,可为酱,色黑,足似蟹在腹,雌负雄而行,南方作炙啖之。《埤雅》鲎
鲎状如便面,骨眼在背上,口在腹下,其血碧。雌常负雄而行,雄者多肉,失雄则不能独活。渔者拾之,必得其双。在海中群行,辄相积于背,高尺馀,如帆乘风而游。其藏伏沙上,亦辄飞跃。常远行迹数步,如兔摆踪。今鲎青黑色,十二足似蟹,腹中有子如粟而大,中醢壳上有物如角,常偃高七八寸,每遇风至,即举扇风而行,俗呼鲎帆,旧云视鸱创柂,观鲎制帆是也,皮壳甚坚,然性畏蚊,蚊小螫之,辄毙。未知其故也。又暴之日中,往往无恙,隙光射之即死。《岭表录异》云: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尔雅翼》鲎
鲎形如惠文,亦如便面。惠文者,秦汉以来武冠也。侍中中,常侍则加金珰貂蝉之饰,谓之赵惠文冠。便面,古扇也。背黑而穹张敞,所用以拊马者,今号温凉扇。大抵鲎色青黑,十二足,足长五六寸,悉在腹下,旧说过海辄相负于背,今鲎背上有骨高七八寸,如石珊瑚者,俗呼为鲎帆,又其众如箄筏,名鲎箄。大率鲎善候风,故其音如候也。其相负则雌常负雄,虽风涛终不解,故号鲎媚。故《吴都赋》云:乘鲎鼋鼍,同罛共罗。乘,言相乘也。亦古语以偶为乘,如乘禽乘雁之属。腹中子无数,如麻子,或云亦罅裂而生,未知其审,今闽浙重鲎子酱,其珠如粟。南人或带或磨饮之,云:利市壳可以为冠,次于白角。亦屈以为杓,轑釜辄尽。又取其尾为小如意。《本草纲目》《释名》
李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鲎者,候也。鲎善候风,故谓之鲎。《集解》
陈藏器曰:鲎生南海,大小皆牝牡相随,牝无目,得牡始行,牡去则牝死。李时珍曰:鲎状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广尺馀,其甲莹滑,青黑色,鏊背骨眼。眼在背上,口在腹下,头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两旁,长五六寸,尾长一二尺,有三棱如棕茎,腹有子如黍粟米,可为醯酱,尾有珠如粟,其行也,雌常负雄,失其雌则雄即不动。雌小雄大,置之水中,雄浮雌沉,故闽人婚礼用之,皮壳甚坚,可为冠,亦屈为杓,入香中能发香气。脂烧之可集鼠。南人以其肉作鲊酱,小者名鬼鲎,食之害人。
肉气味
辛咸平微毒。陈藏器曰:无毒。
孟诜曰:多食,发嗽及疮癣。
《主治》
孟诜曰:治痔,杀虫。尾主治
日华曰:烧焦,治肠风、泻血、崩中带下,及产后痢。《发明》
陈藏器曰:骨及尾烧灰米,饮服,大主产后痢。但须先服生地黄、蜜煎、等讫,然后服此,无不断也。胆主治
李时珍曰:大风、癞疾、杀虫。壳主治
李时珍曰:积年呷嗽。《附方》
鲎胆散治大风、癞疾,用鲎鱼胆、生白矾、生绿矾、腻粉、水银、麝香各半两,研不见星,每服一钱,井华水下,五色涎为妙。〈圣济总录〉积年咳嗽、呀呷作声,用鲎鱼壳半两,贝母煨一两,桔梗一分,牙皂一分,去皮酥,炙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含一丸,咽汁服三丸,即吐出恶涎而瘥。〈圣惠方〉
《直省志书》宁波府
鲎形如覆斗,其壳坚硬,腰间横纹一线,软可屈摺,每一屈一行,口足在覆斗之下,其肠一直无曲甚腥,醢时去之,和以糟酱,方可食。鲎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鲎名长尾先生。令长尾先生,惟吴越人以谓。用先生治酱,华夏无敌。宜授典酱、大夫仙、衣使者。
《鲎笺》明·张如兰
《海味索隐》曰:鲎介属,口足皆在覆斗之下,每雌负雄,虽风涛不解,故渔必双得之。以竹编为一甲鬻焉。《埤雅》云:鲎尾烧之,可辟蚊,然蚊螫之辄毙。又暴之日中,往往无恙,隙光射之即死,未知其故何也。若形色状态则备于此笺矣。形如覆釜,色如绀碧,血如蔚蓝,尾如秃戟,负如浮图,行如屈折。眼窍于背,足攒于腹,珠缀于肋。乘风曰帆,联游曰筏,伏雌曰媚。奇形异状,莫详其说。解曰东海闲行觅钓槎先生,浪道侣鱼虾,急将一甲归图画,始信渔翁舌不差。
鲎部艺文二〈诗〉《鲎酱》宋·杨万里
忽有瓶罂至,捲将江海来。元霜冻龟壳,红露染珠胎。鱼鲊兼虾鲊,奴才更婢才。平章堪一饭,断送更三杯。鲎部纪事
《对类》:昔有渔者与妇不和,一日获鲎,叹曰:是物也,人或不如。可乎。归召妇与居,礼之终身。《松江府志》:嘉靖壬子春,徐长谷献臣同一二友人步郡治前,见卖鲎鱼者,徐问曰:吾松向无此物,汝从何处得来。对曰:网之黄浦中。徐叹曰:介胄之物忽至,兵兆可忧也。同行者迂其言,明年癸丑,倭乱。
鲎部杂录
《酉阳杂俎》:鲎,南人列肆卖之。雄者少肉成式,荆州尝得一枚,至今闽岭重鲎子酱。《蟹谱》:阿陵酒樽用鲎鱼壳为之,涩锋齾角,内元外黄。《闽部疏》:濒海诸郡以鲎皮代杓,岁省铜千馀斤。鲎之为物,介而中坼,厥血蔚蓝,熟之纯白,尾锐而长,触之能刺,断而置地,其行郭索,雌常负雄,触笱而逝,或得其雄,雌亦就毙。
《泉南杂志》:鲎鱼碧血,海中介鱼也,居人以其壳作水杓。《穆天子传》黑羊白血以鲎况之,则亦可信。
螺部汇考
释名
蜗〈《礼记》〉 蠃〈《尔雅》〉
蜬〈《尔雅》〉 鹦鹉螺〈《异苑》〉
云螺〈《蟹谱》〉 青螺〈《桂海虫鱼志》〉
田螺〈《桂海虫鱼志》〉 红螺〈《尔雅翼》〉
香螺〈《尔雅翼》〉 老钿螺〈《尔雅翼》〉
蓼螺〈《尔雅翼》〉 紫背螺〈《尔雅翼》〉
吐铁〈附 《三才图会》〉 流螺〈《本草纲目》〉
珠螺〈《本草纲目》〉 梭尾螺〈《本草纲目》〉
螺蛳〈《本草纲目》〉 泥螺〈《本草纲目》〉
螺图
《礼记》《内则》
食蜗醢而菰食雉羹。〈注〉蜗与螺同以蜗为醢菰,米为饭,雉为羹,三者味相宜也。
《尔雅》《释鱼》
蠃,小者蜬。〈注〉螺大者如斗出日南涨海中,可以为酒杯。〈疏〉蠃与螺音义同,其小者名蜬。
《山海经》《南山经》
洵山,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注〉紫色螺也。
《西山经》
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注〉即䗱螺也。
《东山经》
竹山,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川,其中多茈蠃。《异苑》鹦鹉螺
鹦鹉螺形似鸟,故以为名,常脱壳而游,朝出则有虫,类如蜘蛛入其壳中,螺夕还,则此虫出庾阐,所谓鹦鹉,内游寄居负壳者也。《蟹谱》云螺
海南人目螺之有文者曰云螺,亦用以酌酒。《桂海虫鱼志》青螺
青螺状如田螺,其大两拳,揩磨去粗皮,如翡翠色,雕琢为酒杯。鹦鹉螺
鹦鹉螺状如蜗牛,壳磨治出精采,亦雕琢为杯。《尔雅翼》蠃
蠃附壳而行,种类甚多。生水田中者,差大,惟食青泥。生溪涧中者,绝小食苔而洁。《淮南子》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然至成周时,祭犹供之职在鳖,人所谓螷蠃蚳是也。郑氏以蠃为螔蝓,然郭氏解《尔雅》蚹蠃螔蝓。乃以螔蝓为蜗牛,则非所当供。郑自以为常蠃耳,古又以为饰。夏至之日,阴气萌作,恐物不楙,故历代各以所尚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商人水德以螺首,谨其闭塞,使如蠃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梗,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或曰:公输般见蠡出,头潜以足画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开,因效之设于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今门户犹以蠃为辅首,古之遗制。蠃之为量小。故传曰:以蠡测海,言不能极其量也。外国多吹蠃,林邑蛮吹之,以即戎其生日。南涨海中者大如斗,可为酒杯。又有鹦鹉螺形如鸟觜云。见之者,不利以为杯,则谓之鹦鹉杯。今闽海中有红螺,微红色亦可为杯,香螺厣可杂甲香,钿螺光彩可饰镜背,蓼螺味辛如蓼,紫背螺紫色有斑点,号砑螺即紫贝是也。螺亦视月而盈亏,故《论衡》云:月毁于天,螺消于渊,蠃古字通于蠡,今唯作螺。《海槎馀录》鹦鹉杯
鹦鹉杯即海螺,产于文昌海面,头淡青色,身白色,周遭间赤色,数棱。好事者用金镶饰凡头胫足翅俱。备置之几案,亦异常耳。《三才图会》吐铁
吐铁一名沙屑,一名沙衣。壳薄而绿色,有尾而白色。味佳出四明者为上。《本草纲目》海螺释名
李时珍曰:蠃与螺同亦作蠡,蠃从虫,羸省文。盖虫之羸形者也。厣音掩,闭藏之貌。《集解》
苏颂曰:海螺即流螺,厣曰甲香,生南海。今岭外闽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或只以台州小者为佳,其螺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诸螺之中,此肉味最厚。南人食之。《南州异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瓯,面前一边直搀,长数寸,围壳岨峿有刺,其厣杂众香,烧之益芳,独烧则臭。今医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又有小甲香状若螺子,取其蒂,修合成也。海中螺类绝有大者,珠螺莹洁如珠,鹦鹉螺形如鹦鹉头,并可作杯。梭尾螺形如梭。今释子所吹者,皆不入药。李时珍曰:鹦鹉螺质白而紫,头如鸟形,其肉常离壳出,食出则寄居虫入居,螺还则虫出也。肉为鱼所食则壳浮出,人因取之作杯。肉气味
甘冷无毒。《主治》
陈藏器曰: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生蠃取汁洗之,或入黄连末在内,取汁点之。孙思邈曰:合菜煮食,治心痛。
甲香修治
雷敩曰:凡使用生茅香皂角同煮半日,石臼捣,筛用之。《经验方》曰:凡使用黄泥同水煮一日,温水浴过,再以米泔或灰汁煮一日,再浴过,以蜜酒煮一日,浴过,煿乾用。
苏颂曰:传信方载其法云:每甲香一斤,以泔斗半微火煮一伏时,换泔再煮,凡二换漉出,众手刮去香上涎物,以白米三合水一斗微火煮乾,又以蜜三合水一斗,煮三伏时,乃以炭火烧地,令热洒酒,令润铺香,于上以新瓦盖上一伏时,待冷硬,石臼木杵捣烂,入沉香末三两、麝一分,和捣印成,以瓶贮之,埋过经久方烧,凡烧此香须用大火炉,多著热灰刚炭猛烧,令尽去之,炉旁著火,煖水即香不散,此法出于刘兖奉礼也。
寇宗奭曰:甲香善能管香烟,与沉檀龙麝香用之尤佳。
《气味》
咸平无毒。《主治》
《唐本》曰:心腹满痛、气急、止痢下淋。李珣曰:和气清神、主肠风痔瘘。陈藏器曰:瘘疮、疥癣、头疮、嚵疮、甲疽、蛇蠍、蜂螫。
田螺集解
陶弘景曰:田螺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形圆,大如梨橘,小者如桃李,人煮食之。
韩保升曰:状类蜗牛,而尖长青黄色,春夏采之。李时珍曰:螺,蚌属也。其壳旋文,其肉视月盈亏。《说卦》云:离为蠃,为蚌,为龟,为鳖,为蟹,皆以其外刚而内柔也。
肉气味
甘大寒无毒。《主治》
《别录》曰:目热、赤痛、止渴。陶弘景曰:煮汁疗热、醒酒,用真珠黄连末内入良久,取汁注目中,止目痛。
陈藏器曰:煮食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涩、手足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捣肉傅热疮。
孟诜曰:压丹石毒。
李时珍曰: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禁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𤻤癣疮。
壳气味
甘平无毒。《主治》
《别录》曰:烧研主尸疰、心腹痛、失精、止泻。陈藏器曰:烂者,烧研水服,止反胃,去卒心痛。
李时珍曰: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附方》
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数者,心镜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夜,渴即饮之。每日一换水,及螺或煮食饮汁亦妙。圣惠用糯米二升煮稀粥一斗,冷定入田中,活螺三升在内,待食粥尽,吐沫出乃收,饮之立效。肝热、目赤、药性论用大田螺七枚,洗净新汲水养,去泥秽,换水一升,浸洗取起于净器中,著少盐花于甲内,承取自然汁,点目逐个,用了放去之。烂弦风眼。方法同上,但以铜绿代盐花。
饮酒口糜。螺蚌煮汁饮。〈圣惠方〉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葱豉煮食,饮汁即解。〈肘后方〉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枚盐半,匕生捣,傅脐下一寸三分,即通。熊彦诚曾得此疾,异人授以此方果愈。〈类编〉
禁口痢疾。用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甚效。〈丹溪〉肠风下血,因酒毒者,大田螺五个,烧至壳,白肉乾研末,作一服热酒下。〈百一〉
大肠脱肛。脱下三五寸者,用大田螺二三枚,将井水养三四日,去泥,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自然不再复发也。〈德生堂经验方〉反胃呕噎。田螺洗净水养,待吐出泥澄,取晒半乾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下,烂壳研服亦可。〈经验方〉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车前子等分捣膏,摊贴脐上,水从便旋而下。象山县民病此,得是方而愈。〈仇远稗史〉酒疸诸疸。用田螺将水养数日去泥,取出生捣烂,入好酒,内用布帛滤过,将汁饮之,日三服,自效。〈寿域〉脚气攻注。用生大田螺捣烂,傅两股上,便觉冷趋至足而安,又可傅丹田利小便。董守约曾用有效。〈稗史〉痔漏疼痛,乾坤生意。用田螺一个,入片脑一分在内,取水搽之,仍先以冬瓜汤洗净。孙氏用田螺二枚,用针刺破,入白矾末同埋一夜,取螺内水扫疮上,又善能止痛也,甚妙。袖珍用马齿苋汤洗净,捣活螺蛳,傅上,其病即愈。
腋气胡臭,乾坤生意。用田螺一个,水养俟厣开,挑巴豆仁一个在内,取置杯内,夏一夜,冬七夜,自然成水,常取搽之,久久绝根。又方大田螺一个,入麝香三分在内,埋露地七七日取出,看患洗拭,以墨涂上,再洗,看有墨处,是患窍以螺汁点之,三五次即瘥。瘰𤻤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集要方〉疔疮恶肿。用田螺,入冰片化水,点疮上。〈普济〉
风虫癣疮。用螺蛳十个,槿树皮末一两,同入碗内蒸熟,捣烂,入矾红三钱,以盐水调搽。〈孙氏〉
绕指毒疮。生手足指上以活田螺一枚,生用捣碎,缚之即瘥。〈多能鄙事〉
妒精阴疮。大田螺二枚和壳烧存性,入轻粉同研,傅之效。〈医林集要〉
心脾痛,不止者,水甲散主之。用田螺壳,溪间者亦可。以松柴片层层叠上,烧过火,吹去松灰,取壳研末,以乌沉汤宽中散之类,调服二钱,不传之妙。〈集要〉小儿头疮。田螺壳,烧存性,清油调掺之。〈圣惠〉
小儿急惊。远年白田螺壳烧灰,入麝香少许,水调灌之。〈普济〉
蜗蠃释名
蜗蠃,一名螺蛳。
李时珍曰: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烂壳,名鬼眼睛。
《集解》
《别录》曰:蜗螺生江夏溪水中,小于田螺,上有棱。李时珍曰:处处湖溪有之,江夏汉沔尤多,大如指头。而壳厚于田螺,惟食泥水,春月人采置锅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后,其中有虫,不堪用矣。陈藏器曰:此物难死,误泥入壁中数年,犹活也。肉气味
甘寒无毒。《主治》
《别录》曰:烛馆、明目、下水。陈藏器曰:止渴。
李时珍曰: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又曰:烛馆二字疑讹误。
烂壳
李时珍曰:泥中及墙壁上年久者,良火煅过用。
《气味》
同。《主治》
朱震亨曰:痰饮积及胃脘痛。李时珍曰: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发明》
李时珍曰:螺乃蚌蛤之属,其壳大抵与蚌粉蛤粉蚶蚬之类同功,合而观之,自可神悟。《附方》
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有效。〈末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用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血止即愈。一人病此,用之经验。〈小山怪證方〉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炒熟,入白酒三碗,煮至一碗,挑肉食之,以此酒下数次,即效。〈扶寿精方〉小儿脱肛。螺蛳二三升,铺在桶内,坐之少顷,即愈。〈简便〉痘疹目瞖。水煮螺蛳,常食佳。〈济急仙方〉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神效。〈叶氏摘元方〉卒得欬嗽。屋上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正传〉
膈气疼痛。白玉散,用壁上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甚效。〈孙氏〉
小儿软疖。用鬼眼睛即墙上白螺蛳,壳烧灰,入倒挂尘等分,油调涂之。〈寿域〉
阴头生疮。用溪港年久螺蛳,烧灰傅之。〈奇效〉
汤火伤疮。用多年乾白螺蛳,壳煅研,油调傅。〈澹寮〉杨梅疮烂。古墙上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
小儿哮疾。向南壁上年久螺蛳为末,日晡时以水调成,日落时举手合掌,皈依吞之,即效。〈叶氏摘元方〉瘰𤻤已破。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日日傅之。〈谈野翁方〉痘疮不收。墙上白螺蛳壳洗净,煅研掺之。〈医方摘要〉
蓼蠃集解
陈藏器曰:蓼蠃,生永嘉海中,味辛辣如蓼。李时珍曰:按《韵会》云:蓼螺紫色,有斑文,今宁波出泥螺,状如蚕豆,可代充海错。
肉气味
辛平无毒。《主治》
陈藏器曰:飞尸游蛊,生食之,浸以姜醋弥佳。《直省志书》乌程县
螺,清明后不宜食,渔人取以喂鱼。馀姚县
吐铁状类蜗而壳薄,吐舌衔沙,沙黑如铁,至桃花时,铁始尽吐乃佳,腌食之。瑞安县
螺有刺螺、花螺、香螺、马蹄螺。福州府
黄螺壳硬,色黄。米螺小粒如米。
梭螺壳细长,文如雕鍐。
竹螺壳文粗,味清香。
泥螺壳似螺而薄,多涎有膏,一名吐铁,又名麦螺。鸲鹆螺壳小而厚黑色。
指甲螺俱以形似名。
江桡螺,即指甲之大者。
花螺圆而扁,壳有斑点,味胜黄螺。
醋螺出洪塘江,去壳腌之,味佳。
沙螺形如竹螺,味微苦,尾极脆。
肇庆府
血螺一名补阴,形似蛤蜊,而色赤。过之肉,味不及出阳江。银母螺,出阳江儒峒大海中,与蚌相肖,内多小珠,而珍色不及,合浦壳甚厚,莹亦可截镶器皿,俗名珠母螺。
狗头螺,产阳江澹水深湾,状如狗头,壳如银母,而光采不及。
香螺大如盘,壳厚而洁白,肉味甘香,出阳江。
红螺,《阳江志》称:红螺壳黑,而肉稍红,味甘而性毒,生海中。千百成群,如蜂房粘结成块,海人钩取其一,则千百群起。其年若地震,则此物不生,闻雷声则死,亦异物也。
南风螺出阳江,形如荔枝,肉极坚韧,风从南来则群至,故名。
螺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梵响曰屈突通。令屈突通振声远闻,可知佛乐,可曲沃郎。梵响参军摄玉塔金舍。
砑光螺曰阮用光。
令阮用光运体施功,物皆滑莹,可检校大辉,光宜充掌书记。
田青,螺蛳也。
令惟尔田青微藏浅,味无所取材,世或烹调以为怪品,宜授具体郎。
《螺蚌相语》苏轼
中渚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子之形,如峦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土铁歌》明·张如兰
《海味索隐》曰:土铁一名泥螺,出南田者隹,五月梅雨收制,三吴士人酷嗜土铁者,谓不但吃饭饮酒,即点茶亦妙,予尝举以为笑。土非土,铁非铁,肥如泽,鲜如屑,乍来产自宁波城,看时却似嘉鱼穴,盘中个个玛瑙乌,席前一一丹丘血。见者尝,饮者捏,举杯吃饭两相宜,腥腥不惜广长舌。
螺部艺文二〈诗〉
《咏螺蚌》宋·谢惠连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网罗。纤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鹦鹉螺》欧阳修
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铓,腥风怪雨洒幽荒。珊瑚玲珑巧缀装,珠宫贝阙烂煌煌。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负材自累遭刳肠,匹夫怀璧古所伤。浓沙剥蚀隐文章,磨以玉粉缘金黄,清樽旨酒列华堂。陇鸟回头思故乡,美人清歌蛾眉扬,一釂凛冽回春阳。物虽微远用则彰,一螺千金价谁量,岂若泥下追含浆。
《西域鹦鹉螺杯》元·王恽
老月沦精射海波,珠绳分秀贯神螺。鹧斑渍粉垂金薤,鹦啄嫌寒缩翠窠。樽出瘿藤纹浪异,瓢成椰子腹空皤。饮馀疑与溪娘遇,一笑相看发浩歌。螺部纪事
《后汉书·礼仪志》: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初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礼·天官》:鳖人祭祀共螷蠃蚳,以授醢人,掌凡邦之簎事。〈订义〉郑康成曰:蠃,螔蝓也。
醢人掌四豆之实,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螷醢,蜃,蚳醢,豚拍,鱼醢。〈订义〉史氏曰:蠃螷蜃蚳皆蛤属。仪礼冠礼,再醮两豆,葵菹蠃醢。
《国语》:大夫种谋吴曰:今吴国大荒,其民必移就蒲蠡于东海之滨。可以伐。
《风俗通》:公输般见蠡出头,潜以足画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开,故仿之设立门户。
《拾遗记》:秦皇好仙,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螺舟形似螺,沉行海底,水不浸入。
汉武帝尝酌文螺之卮,卮出波祗之国。
蓬莱山其西有含明之国,有大螺名裸步,负其壳露行,冷则复入其壳。生卵著石则软,取之则坚。明王出世则浮于海际焉。
《五行记》:晋武帝时,裴楷家炊黍在甑,或变为螺,其年楷卒。
《鸡肋编》:石崇家稻米饭在地,经宿皆化为螺,灭族之应。
《世说》:晋太康中,卫瓘家人炊,饭堕地,尽化为螺,出足而行。瓘终见诛。
《宋书·张畅传》:元嘉二十七年,托跋焘南侵至彭城,遣使乞酒并,甘橘畅宣。世祖问:致魏主。螺杯、杂粽,南土所珍。
《传载略》:唐光启中,润州大荒乱,有居民家蓄米,绝多可一斗五百文,先定价后,人拥俟开仓,仓中悉化为小螺子,人皆惊怪,有收盛分去者,至今有收得此螺子,余亦曾见。
《开化县志》:金水乡余仁合家侧有小溪,赵清献公尝至徒涉此溪,众螺病其足,公拾一枚去其尖,至今生螺皆半截无尖者。
《养痾漫笔》:象山县有村民患水肿者,以为鬼祸,讯之卜者,卜者授之方,用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覆脐上,水从便出数日,遂愈。
《老学庵笔记》:辰沅靖州蛮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癸辛杂识》:丞相番阳马公廷鸾以翻胃之疾,寓于六和塔,余受公知间日必出问之,公凄然谓余曰:吾家素贫,少年应南宫之试,一日道间馁甚,就村居买螺蛳羹泡蒲,囊中冷饭食之,遂得此疾。
《曹州志》:金正隆二年,济阴大水,民采螺蚌以食,时女真人阿失里为邑宰,梦一客绿袍乌帽革带,握手板入谒曰:吾族居治下,为细民捕杀,将无噍类,愿渎慈怜,少加禁止。失里异之,明日复梦,莫知所谓,迨春暮泽边,人什伯为群入水网罗,取倍常日,忽曀雾迷空,波涌如山,雷声震动,见一巨物长六七尺,状若蛟螭,喷薄云烟,摧坏岸浒,人皆弃所获,争赴平地,溺死者殆半,众始悟邑宰之梦,自是无复敢渔者。
《真腊风土记》:每日国主两次坐衙治事,亦无定文,及诸臣与百姓之欲见国主者,皆列坐地上以俟,少顷间,内中隐隐有乐声,在外方吹螺以迎之,闻止用金车子来处,稍远须臾见二宫女纤手捲帘,而国主乃杖剑立于金窗之中矣。臣僚以下皆合掌叩头,螺声方绝,乃许抬头。
《宁波府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定海关外忽有大螺,放光如月,是年定海总兵梦海神求救,次日午刻,关上忽水涌五尺,因命兵卒鸣锣击鼓,百弩齐发。踰时始平说者,谓龙夺螺珠,得救而退云。
《畿辅通志》:红螺山在怀柔北二十里,高二十馀里,下有潭,潭中有二螺,色红,因以名山。《景物略》曰:山高二百仞,有潭当山之顶,潭有螺二,如斗,色殷红,时放焰光,照射林麓,以是故名山。有寺曰红螺寺,有石井,井植铁柱,柱绕铁索,若有锢者,时一隐见或曰蛟焉,或曰螺焉。
《江西通志》:螺子山在吉安府城北十里,昔有渔人游此,忽遇风雨,见神螺光彩五色,取而怀之,至山下涉水,螺失所在。
《慈溪县志》:罗江之浒有二螺,其大如冈阜,每出游,水面则有光射人,其行如飞百里一瞬,出则其年有大风雨害禾稼。
《漳州府志》:神螺井在漳平县居仁里高明坑,旧传有螺大如斗,隐见不测,时能起云雾,祈雨者多往焉。
螺部杂录
《易经·说卦》:离为蠃。〈正义〉取刚在外也。《周礼·天官之属》:鳖人掌取互物,祭祀共螷蠃蚳,以授醢人。〈订义〉郑康成曰:螔,蝓也。贾氏曰:一,物两名也。《易林》:蟙螺生子,深目黑丑,似类其母,虽或相就,众人莫取。
《淮南子·天文训》:月死而蠃蛖膲。〈注〉膲,肉不满。
《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俶真训》:蠃瘉蜗睆,治目之药。人无故求此物者,必有蔽其明者。〈注〉蠃,螺虫。蜗牛即螔。蝓也,螺也。
《说山训》:月盛衰于上,则蠃蠬应于下,同气相动,不可以为远。
《盐铁论》:越人美蠃蚌而简太牢,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
《博物志》: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腥臊也。《酉阳杂俎》:鹦鹉螺如鹦鹉,见之者凶。
《云仙杂记》:治纸之昏而不染墨者,用雨点螺磨纸左右三千下,其病去矣。
《岭表录异记》:鹦鹉螺,旋尖处屈,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文,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红螺大小亦如鹦鹉,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
《南州异物志》:扶南海有大螺如瓯,从边直旁截破,因成杯形,或合而用之螺体,蜿蜒委曲,酒在内,自注倾覆,终不尽,以俟误相罚为乐。
鹦鹉螺
离壳出食,惟以筋自系于壳,饱则入壳中,若为鱼所食,壳乃浮出,为人所得,质白而文紫。吒螺著海边树上,见人吒如人声,可食。
《清异录》:以螺为杯,亦无甚奇,惟薮穴极弯曲则可以藏酒,有一螺能贮三盏许者,号九曲螺杯。
《物类相感志》:螺蛳畏雪。
《蠡海集》:虾与蟹坚在外,离象也。熟之而色归赤,离中含阴,阴中不生,故虾蟹之子皆在腹外,螺蛤尤坚,虽熟而色不变,然生育则但涎液,随气而化螺蛤,性静,得阳多故也。
《暌车志岭表》:占卜甚多,田螺卜,鸡骨卜,俗尚鬼故也。《泉南杂志》: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近沙,沙泥有石处啄蚕螺,食有询海商闻之,土番云:蚕螺背上肉有两肋如枫,蚕丝坚洁而白,食之可补虚损已劳痢,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之,故曰燕窝也。
螺部外编
《始兴记》:桂阳贞女峡,传云,秦世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一女忽化为石人。《集异志》:汉武帝与群臣宴,未央梁上有一公,长九寸,拄杖偻步。帝问之,公下稽首,忽然不见,问东方朔,朔对曰:其名为藻兼,水木之精也。陛下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帝为此暂止,后幸河渚,前梁上公凌波而出,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即息斧斤,全其居宅,不胜欣跃,乃献帝一紫螺,壳中有物状如牛脂。东方朔曰:螺壳中是蛟髓,以傅面令人好颜色,又女子坐草中,用之产易。
《搜神后记》:晋安帝时,候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悯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蓄之十数日。端每早至夜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娶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旦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灶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内,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榖,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述异记》:螺亭在南康郡,昔有正女采螺为业,曾宿此亭,夜闻空中风雨声,乃见众螺张口而至,便乱啖其肉,明日惟有骨存焉,故号此亭为螺亭。
《原化记》:义兴吴堪为县吏,家临荆溪,忽得大螺,已而化女子,号螺妇。县令闻而求之,堪不从,乃以事虐堪曰:令要虾蟆毛鬼臂二物,不获致罪。堪语螺妇,即致之,令乃谬语曰:更要祸斗。堪又语螺妇,妇曰:此兽也。须臾牵至如犬而食,火粪以为火令,与火试之,忽遗粪烧县宇,令及一家皆焚死焉。
《太平广记》:法聚寺内有僧,先在房,至夜,忽谓门人曰:外有数万人,头戴帽,向贫道乞救命。急开门出看,见十馀人担蠡子,因赎放生。
《夷坚志》:吴湛居临荆溪,有一泉极清澈,市人赖之湛,为竹篱遮护,不令污入。一日吴于泉侧得一白螺,归置瓮中,后每自外归,则厨中饮食已办,心大惊异,一日潜窥,乃一女子自螺中而出,手能操刀,吴急趋之。女子大窘,不容归壳,乃实告曰:吾乃泉神,以君敬护泉源,且知君鳏居。上帝命吾为君操馔君食,吾馔得道矣,言讫不见〈按此与谢端事相彷佛〉。
《集异记》:邓元佐者,颍川人也,游学于吴。好寻山水,凡有胜境,无不历览。因谒长城宰,延款,畅饮而别。将抵姑苏,误入一径,甚险曲,凡数十里,莫逢人舍,但蓬蒿而已。时日已暝,元佐引领前望,忽见灯火,意有人家,乃寻而投之。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年可二十许。元佐因舍焉。女乃严一土榻,上布软草,坐定,女子设食。元佐馁而食之,甚美。女子乃就元佐而寝。元佐至明,忽觉其身卧在田中,傍有一螺,大如升子。元佐思夜来所餐之物,意甚不安,乃呕吐,视之,尽青泥也。《珍珠船》:来君绰亡命,夜遇一人自称科斗郎君,姓威名威污蠖,言我本田氏,出于齐威王,亦犹桓丁之类,及晓惟见污池边大螾,长数尺。及有蜗螺。丁子初,有三人一称蜗儿。
《馀杭县志》:宋时有异僧者乞食山家,其家获螺数升,已去尾,熟釜中。僧见而悯焉,请为放生,其家戏谓曰:螺今可复生乎。僧曰:可。遂与之,携投放生池。越日,螺复生,仅无尾耳,迄今池中并山下涧沼螺俱无尾。《指月录》:台州瑞岩师彦禅师,尝有村媪来礼,师曰:汝莫拜,急归救取数百物,命媪归,见其妇方拾田螺归,媪因亟投水中。
《漳州府志》:崇祯末年,平和人,有宋我纯者,早出见一女孩弃道中,拾归付母养之,及笄,遂室焉。日以供佛为事,里中多化之,既而生二子,遂谢我纯,依山结屋,为灵山之会,架床梁间,梯而巢息,能稍知休咎。里中称曰宋妈。久之妈谓同会曰:尘世非久居,佛示我极乐国,吾将往也。同会从者十九人,至同安道旁,有塘。妈曰:此极乐国也。夜舍于岸上,旦亡焉。数日浮尸而出亡一尸,即妈也。或曰:此塘旧有螺精迷人,妈螺化也。然同会者闻之,犹以为尸解。
海䖳部汇考
释名
鲊鱼〈《博物志》〉 水母〈《岭表录异记》〉
石镜〈《北户录》〉 海蜇〈《本草纲目》〉
水母图
《博物志》鲊鱼
东海有物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方员,名曰鲊鱼。无头,目处所内无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岭表录异记》水母
水母,广州谓之水母,闽人谓之䖳,其形乃浑然一物,有淡紫色,大者如覆帽,小者如碗。下有物如县絮,俗谓之足。而无口眼,常数十虾寄腹下,咂食其涎,浮泛水上捕之者,或过之则歉然而没,以其虾有所见。《越绝书》云:海镜蟹为腹,水母虾为目,南中人好食之。云:性温,能已冷热之疾,其理未详。《北户录》水母
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云性热,偏疗河鱼疾。《本草纲目》《释名》
李时珍曰:䖳,乍宅二音,南人讹为海折,或作蜡鲊者,并非刘恂云,闽人曰䖳,广人曰水母。《异苑》名石镜也。《集解》
陈藏器曰:䖳生东海,状如血,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眼目,腹胃以虾为目,虾动䖳沉,故曰水母。目虾亦犹蛩,蛩之与駏驉也。煠出以姜醋进之,海人以为常味。李时珍曰:水母形浑然凝结,其色红紫,无口眼,腹下有物如县絮,群虾附之咂,其涎沫浮汎如飞,为潮所拥,则虾去而䖳不得归,人因割取之,浸以石灰矾水,去其血汁,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谓之䖳头,味更胜。生熟皆可食,茄柴灰和盐水淹之良。
《气味》
咸温无毒。《主治》
陈藏器曰: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烧伤。李时珍曰:疗河鱼之疾。
《直省志书》瑞安县
海蜇土名鲊鱼,形如笠,腹下垂缨,以虾为目。海䖳部艺文一
《水母目虾赋》〈以有相须而后济者为韵〉唐杨涛
物有相感,动无不济。嗟水母之不明,假虾目以能睨。因依倚以自警,当行止而有制。荷兹盼睐,非惟一目之所加,游彼波澜固亦两心之潜,契生虽异禀,趋则同涂。记清明之馀照,遵茫昧之微躯。诚有利于攸往,胡可去其斯须。惟暗是投,惟明是假。彼动容而有类,此转盼而奚舍。乍若蒙驹之未,视从彼母兮又似瞽者之将行待彼相者。备察察于清矑之际,共悠悠于碧波之下。俾其诚以明之,是同我之身也。斯则目非独见,用必更相形质。既资于自晦,视瞻每比于偷光分水类之馀,睛每能瞿瞿游泉室,而有路曾不伥伥。虽则视之不见,终似闇然而章。岂不以水母为名,虾居其首,委双眸而不吝,当四望之能久。处浩浩之无际,瞻之在前。俾冥冥之有知,不曰我后。由是审利害之所宜,俾出处之从时。合之则昭然发蒙,固无隐也。离之则寂尔无睹,岂不默。而既精诚之是达在终,始以相持,我无尔虞。既司明以不替尔为我,目其在暗,而无疑则知明,不自守昧者为偶物,有察而应心功。有踰于假手,是同久要之道,曾不我欺,每思一盼之恩,惭非己有。《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借眼公,水母也。令惟尔借眼公受体不全,两相藉赖,宜授同体合用,功臣左右卫驾海将军。
海䖳部艺文二〈诗〉
《钱塘赋水母》宋·沈与求
疾风吹雨回江城,牙呕哑潮欲平。客居喜无人事撄,相与环坐临前楹。眼中水怪状莫名,出没沙觜如浮罂。复如缁笠绝两缨,混沌七窍俱未形。块然背负群虾行,嗟其巧以怪自呈。凝目𢥠视相将迎,老渔旁睨笑发声。曰此水母官何惊,江流如奔绝沧瀛。潮汐往来月为程,藏纳众污无满盈。浮埃沉滓溷九清,结成此物宜昏盲。使虾导迷作双睛,乃能接迹蚌与蛏。亦犹巨蛩二体并,离则无目为光精。江天八月霜叶鸣,罟师得虾供水征。水母弃掷罗纵横,试令收拾输庖丁。绛矾收涎体纡萦,飞刀缕切武火烹。花磁饤饾粲白英,不殊冰盘堆水晶。稻醯齑寒芼香橙,入齿已复能解酲。遣渔止矣勿复评,嗟哉此性愚不更。定矜故态招三彭,且摩枵腹甘藜羹。《海蜇》元·谢宗可
层涛拥沫缀虾行,水母含秋孕地灵。海气冻凝红玉脆,天风寒结紫云腥。霞衣退色冰涎滑,璚缕烹香酒力醒。应是楚江萍实老,忽随潮信落沧溟。海䖳部杂录
《贤奕》:水母出海中,胚浑凝然,而绝无眼,常有数虾寄蹲腹下,代为之眼。虾行而行,虾止而止。一日波荡,虾离而水母竟踬死沙泥,彼其所为踬者,以所假在物不在己故也。蝛䗯部汇考
释名
蝛蛤〈《正字通》〉 生䗯〈《正字通》〉
图缺
《本草纲目》
《集解》
陈藏器曰:蝛䗯生东海,似蛤而扁,有毛。苏颂曰:似蛤而长,身扁。寇宗奭曰:顺安军界河中,亦有之,与马刀相似,肉颇冷,人以作鲊食,不堪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