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六十三卷目录

 虎部纪事二

禽虫典第六十三卷

虎部纪事二

《录异记》:景知果亦有道者也,居窦垂山,与虎豹同处。驯之如家犬焉。虎三,数头于庭中,月夜交搏腾踏既甚。知果怒,持白梃击之,遂散去。
《幸蜀记》:汉州奏水西县令范羲死。其子文通居丧以孝闻。有盗发羲冢群,虎逐之文通庐于墓侧。虎见之弭耳而去,赐羊、酒、束帛以旌之。
《百姓谯》:本骂母忽然化成虎上城,赵廷隐射杀之。因见昶言曰:虎山林之兽而人化之入城市,疑虎穴中有不轨之士。其夜张洪谋叛。
《录异记》:资州人阴元之少习《五经》,尤精《左史》。父殁庐墓,六时临哭。常有溪龙山虎助其号声。
《虎苑》:五代时欧宝主死,宝妻事纺织供幼主。极恭贫,不能葬。宝鬻己子以筑墓构茅屋墓傍,独守三年,旦暮号泣。后宝四时祭墓,每有虎衔时物及獐鹿来助其祭。时人咸谓忠义格兽之报。
梁王徐知谔,尝游秫山除地为广场,编虎皮为大帷。率僚属会其下,号曰虎暴帐。忽暴风飘帐,碎如飞蝶。知谔心恶之,归数日病卒。
《辽史·陈昭衮传》:昭衮,小字王九,云州人。工译鞮,勇而善射。统和中,补祗候郎君,为奚拽剌详稳,累迁敦睦宫太保,兼掌围场事。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及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即日设燕,悉以席上金银器赐之,特加节钺,迁围场都太师,赐国姓,命张俭、吕德懋赋以美之。
《营卫志》: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常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慄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
《虎荟》:辽兴宗猎于秋山,遇三虎。纵犬获之,犬而能获三虎是亦奇矣。
《辽史·道宗本纪》:咸雍元年十月己亥,皇太后射获虎,大宴群臣,令各赋诗。
《焚椒录》:懿德皇后萧氏以清宁元年十二月戊子册为皇后。二年八月上猎秋山后率妃嫔从行,在所至伏虎林上命后赋诗。后应声曰: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百千都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上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上亲御弓矢射猎。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
《宋史·宋偓传》:偓在周为右神武统军。世宗尝次于野,有虎逼乘舆,偓引弓射之,一发而毙。
《李继宣传》:继宣,开封浚仪人。乾德中,补右班殿直,令与御带更直,裁十七岁。命往陜州捕虎,杀二十馀,生致二虎、一豹以献。
《处州府志》:清辨禅师,宣平人。宋乾德间得道于乌岩寺,每骑虎下山创净妙寺工毕。其虎误为乡人所杀,后知为禅师虎自悔舍田十数亩,入寺偿之。至今寺有偿虎田。
《宋书·五行志》:开宝八年四月平陆县鸷兽伤人,遣使捕之,生献十头。十月江陵府白昼虎入市伤二人。《茅亭客话》:圣朝未克蜀之前,剑利之间虎暴尤甚。白卫岭石筒溪虎名披鬃子,地号税人场绵汉间白杨林虎名裂蹄子。商旅聚徒而行,屡有遭搏噬者。嘉州牛颈山有子母虎,陵州铁炉山有青豹子,彭蜀近山镇县暴兽成群。农家不敢放牧,及出门采樵行旅,共苦之。又有群盗诸州县结聚各有百人至二百人。官军掩捕则与格斗胜,则禦敌;官军败则奔入林薮。虽有捕盗之吏,莫能擒获。四十馀年民无安业,圣朝克复。后岁贡纲运使命商旅昼,夜相继庐舍骈接犬豕。纵横虎豹,群盗悉皆屏迹得。非系国朝之盛衰,时政之能否乎。
《宋史·五行志》:太平兴国三年,果、阆、蓬、集诸州虎为害,遣殿直张延钧捕之,获百兽。俄而七盘县虎伤人,延钧又杀七虎以为献。
七年,虎入萧山县民赵驯家,害八口。
《茅亭客话》:永康军太平兴国中虎暴失踪,误人市。市人千馀叫噪逐之。虎为人逼,弭耳瞩目而坐,或一怒则跳身咆哮。市人皆颠沛长吏追。善捕猎者李吹口失其名。众云李吹口至矣,虎闻忙然窜入市屋下匿身。李遂以戟刺之,仍以短刃刺虎心前,取血升馀,饮之休复。雍熙二年,成都遇李,因问向来饮虎血何也,李云饮其血以壮吾志也。
《虎荟》:端拱二年,河南府言前郢州刺史穆彦璋以爱子死,不愿生。挺身入山林饲饿虎,异哉。丧明尤天古,虽有之此则世未尝有也。见《太宗实录》
《宋史·五行志》:淳化元年十月,桂州虎伤人,诏遣使捕之。
《虎荟》:淳化二年,宋镐等使还条黎。桓事迹言桓张筵饮宴又出临海,汊为娱宾之游。桓跣足持竿入水标鱼,每中一鱼,左右皆叫。噪欢跃尝令数十人扛大蛇,长数丈馈于使馆。且曰:若能食此,当治。为馔以献,又羁送二虎以备纵。观皆却之。
《宋史·成象传》:淳化中,李顺盗据郡县,象父母惊悸而死,烬骨寄浮图舍,象号泣营葬。贼平,乡里率钱三百万赠之。象庐于墓侧,以衰服襟袂筛土于坟上,日三斗。每恸,闻者戚怆。未尝食肉衣帛,或赠之亦不受。虎豹环庐而卧,象无畏色。
《五行志》:至道元年六月,梁泉县虎伤人。
二年九月,苏州虎夜入福山砦,食卒四人。
《陈思道传》:思道,江阴人。丧父,事母兄以孝悌闻。鬻醯市侧,以给晨夕,买物不酬价,如所索与之。母病,思道衣不解带者数月,双目疮烂,饮食随母多少。洎母丧,水浆不入口七日。既葬,裒鬻醯之利,得钱十万,奉其兄。结庐墓侧,日夜悲痛,其妻时携儿女诣之,拒不与见。夏日种瓜,以待过客。昼则白兔驯狎,夜则虎豹环其庐而卧。咸平元年,知军上其事,诏赐束帛,旌其门。《五行志》:咸平二年十二月,黄州长析村二虎夜斗,一死,食之殆半,占云:守臣灾。明年,知州王禹偁卒。《虎荟》:宋聪道人结庐佘山之东峰二虎大青、小青。侍焉。咸平中,天旱人饥,盗且作矣。室屋四面竹木实繁潜,有取者,而二虎卫之不可得也。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九年三月,杭州浙江侧,昼有虎入税场,巡检俞仁祐挥戈杀之。
《凤阳府志》:判虎台在定远县治后。宋包拯为令,时虎伤人,拯移牒于神虎,自赴县系于台前石,判之。台石俱存,知县高璧大刻判虎台三字于石。
《虎荟》:仁宗时光禄卿吕璹少为漳州漳浦令,为政得人心。既去,邑人为立生祠。方在邑时,民有死于虎者璹哀之,于其死处施一阱立其傍,曰:害民者,速陷此中。明日阱有虎陷焉。裴煜,临川人,少时读书于金溪县疏山佛屋。尝夜闻虎啸于窗外,煜抚几大言曰:裴君终不贫贱乎,可更三啸也。言讫,虎复三啸而去。庆历六年,煜试礼部第一。熙宁初,煜知扬州,以老而死。郡人黄醇与煜故,旧常为众诵之曰:当煜在疏山间,以虎啸事语人。人之不诮煜者鲜矣。
《虎苑》:宋丞相范文穆公好谈虎,构轩曰说虎。
《虎荟》:荆公尝在欧公坐上赋虎图众,客未落笔,荆公已就。欧公读之,为之击节,坐客阁笔不敢作。
《青箱杂记》:彭齐,吉州人,才辩滑稽,无与为对,未第。时尝谒南丰宰,而宰不喜士平居未尝展礼。一夕虎入县廨,咥所畜羊弃残而去。宰即以会客,彭亦预翌日彭献诗谢之曰:昨夜黄斑入县来,分明踪迹印苍苔。几多道德驱难去,些子猪羊引便来。令尹声声言有过,录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设秀才南方。谓押司录事,为录公览者,无不绝倒。《虎荟》:东坡知扬州。一夕梦在山林间忽见一虎来噬公。方惊怖,有一紫袍黄冠人以袖障公叱虎,使去。及旦有道士投谒曰:昨夜不惊畏否。公叱曰:鼠子敢尔,本欲杖汝脊吾岂,不知子夜来术也。道士惭惧而退。惠州有潭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故东坡诗曰: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或问世传》:有人化虎理有之乎。程子曰:有之。昔在涪村,见民瓜田渐变,如虎毛斑斑然。通身夜开关延,虎食其牢中之豕化。虽未成,而气类相感其情已通矣。湖山胜概虎跑泉。旧传性空禅师居此无泉,二虎跑地而出。东坡诗云: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春渚纪闻》:忻代种氏子弟。每会集讲武,多以奇胜为能。一夕步月庄居,有庄户迎白曰:数夕每有一虎至麦场。软槁间展转取快移,时而去宜,徐往也。从者有言请付我一矢,当立毙以献其子弟,在后笑谓群。从曰:我不烦一矢之遗,当以胶取之,如黏飞雀之易也。众责其誇言曰:请醵钱五千,具饭会饮。若不如所言,我当独出此钱也。众许之而还。翌晨,集庄户,散置胶。至暮得斗馀尽令涂场间。麦秆上并系羊以饵之共伺其旁。至月色穿林,果有徐行妥尾而至者,遇系羊攫而食之,意若饱。适即顾麦场转舒其体,数转之后,胶秆丛身牢不可脱。至于尾足头目矇暗无视,体间如被锢束。畜性刚烈,大不能堪。于是伏地大吼,腾跃而起,几至丈许。已而屹立不动。久之,众合噪前视之,则立死矣。
《虎苑》:大观间,昌化山中居民夜闻虎斗声,甚厉,已而寂然。迨晓视之见二虎头八蹄而已。意方斗时别有猛兽遇而两食之。后有见异兽于山中,金毛五彩状,类狮子。是必食虎者也,然不知其何名。
韩蕲王夫人,京口娼也。尝五更入府,贺朔见虎蹲卧廊间,骇甚,趋出不敢言。已而众至复往视之,乃睡卒也。蹴之起问姓名,为韩世忠。心异之,归告其母具酒邀韩,约为伉俪,蕲王后贵遂封两国夫人。
《铁围山丛谈》:岭右俗淳物贱,始吾以靖康丙午来博白时。虎未始伤人,独村落间窃羊豕或妇人、小儿呼噪逐之,必委置而走。有客尝过墟井,系马民,舍篱下。虎来瞰篱客,惧民曰:此何足畏。从篱旁一叱,而虎已去。村人视犹犬然。十年之后,流寓者日众风声,日变百物,涌贵而虎浸伤人。今则啖人于内地。岂风俗浇厚,亦及禽兽耶。先王中孚之道信及豚鱼,知必不诬。桯史先茔吕田原之。北二里许有山峡焉,不合如砺土,名曰焦库。有周氏坟其间,篁木蔽翳,泉甘草茂,牧者趋之。嘉定癸酉四月甲午,正昼有詹氏,子十九岁牧一牸坟侧。方偃于背,邻之二儿甫龀戏于旁有虎出于薄直前搏牸。二儿痴不识为虎,掷瓦砾嗾而逐之,虎顾牸不肯去。二儿倚徙观稍前乃缘登木牧,子念其家贫,惟恃此以耕不胜愤径。归取斧将以杀虎,其父在田不之知。母视其来也,遽问而告其故。顾东作方,殷家无男子,乃集里妇数人噪而从。既至,二儿观酣嬉笑自若,牸以角拒虎爪,齧无完革矣。牧子视牸且困,挥斧大呼欲以致虎。虎果舍牸来,时木影漏日,刃环舞翕霍。有光,虎益自缩作势,奋迅欲以攫取。牸少憩,力苏。乃前斗虎舍,牧子与之相持。牧子气定更进,虎又舍牸,牸与牧迭抗虎。如此者,弥半日顷群妇莫之孰何既。而山下民闻者持梃欢呼来,渐多。虎遂弃而去,牸牧竟全余时倚垩冢下。仆辈亲见之来,告遣视民。方环睨虎犹未逸也,畜而义不忘卫所牧。牧子亦克念其家,奋不顾死,皆可尚。二儿不知畏,不被搏噬。东坡沙上抵首之说,谅可信云。
《宋史·五行志》:绍兴十一年,海州属金,悉空其民安江。后二十年,有二虎入城,人射杀之,虎亦搏人。明年,魏胜举州来归,亦空其民。汉龚遂曰:野兽入宫室,宫室将空。虎豕皆毛孽也。
《虎苑》:乾道中,江西水灾丰城农夫挈其母及妻子就食他所。过小溪密语妻曰:谷贵艰食,岂能俱生我襁。儿先渡,母老不能来,可弃之。妇不忍,掖姑以行,足陷泥淖。方取,履见白金烂然,在水中拾得语姑曰:本为贫徙,今幸天赐可归矣。登岸,望其夫不见,儿戏沙上。问之云被黑牛衔入林中,入林视之流血丹地已为虎食矣。
《宋史·五行志》:乾道十年,滁州有熊虎同入樵民舍,夜,自相搏死。
《虎荟》:宋时房州人李政为保正,顽猾健讼,交结吏胥,巧为嘱托,官司莫能治。淳熙四年,暴亡。其家牝牛适生一犊,腹下白毛。成保正李政四字,每见妻子便流泪。后复为虎所食,骨肉皆尽。
《贤奕》:嘉定中,察院罗相上言越州多虎,乞行下措置多方捕杀。正言,张次贤上言人盘岭乃禁中来龙,乞禁人行。太学诸生遂有罗擒虎张寻龙之对。
《虎荟》:景定间,郢州村民一姊一弟,偕樵。常日姊樵归爨,弟樵鬻薪养母。一日负薪归,虎逐弟,登木爪其裾。姊拿虎尾,呼曰:虎食我,无食弟,弟死,母谁养。虎回视,置之而去。
《宋史·五行志》: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有虎出于扬州市,毛色微黑,都拨发官曹安国率良家子数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千日之内,杀一大将。于是脔其肉于城外而厌之。
《李访传》:访,韶州人,业进士。庐父母墓,有虎暴伤旁人而不近访。
《列女传》:彭列女,生洪州分宜农家。从父泰入山伐薪,父遇虎,将不脱,女拔刀斫虎,夺其父而还。事闻,诏赐粟帛,敕州县岁时存问。
童八娜,鄞之通远乡建奥人。虎衔其大母,女手拽虎尾,祈以身代。虎为释其大母,衔女以去。始,林栗侍亲官其地,尝目睹之。已而为守,以闻于朝,祠祀之。《孝义传》:朱泰,湖州武康人。家贫,鬻薪养母,常适数十里外易甘旨以奉母。泰服食粗粝,戒妻子常候母色。一日,鸡初鸣入山,及明,憩于山足,遇虎搏攫负之而去。泰已瞑眩,行百馀步,忽稍醒,厉声曰:虎为暴食我,所恨母无托尔。虎忽弃泰于地,走不顾,如人疾驱状。泰匍匐而归。母扶持以泣,泰亦彊举动,不踰月如故。乡里闻其孝感,率金帛遗之,里人目为朱虎残。《虎荟》:宋朝延平吴氏姊妹六人皆妒悍,时号六虎。其中五虎尤甚,平生手杀婢十馀人。凡三适人,皆不终。夜分尝闻堂庑间喧呼声,同室皆惧。五虎怒曰:狂鬼敢尔耶。辟户移榻中庭,持刀独寝,彻旦寂然。人谓五虎之威,鬼犹畏也。
《墨客挥犀》:杜德俗呼为杜麻,胡送铺中卒也。附邮筒物至重者,他卒莫当之。德即荷,而去曾不倦怠。一日醉牵,一虎卧于铺前,居人大惊。德即枕而寐,食久方起,解缚纵虎而去。试诃之曰:复归旧山,不得害人。虎瞑目若听。伏者乃去,人始以此异之。数日后典衣召等辈环坐共饮,曰:德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近因引虎几泄神妙,吾不久去矣,汝等善勤王事,无生怠。忽各宜保育。翌日德果死。
虎每食一人则耳成一。缺汀洲西山有虎为暴十馀年,后为射者所杀,两耳如锯焉。
《虎苑》:赵南仲丞相居溧阳私第,作圈养四虎。圈近火药库,药焙遗火,众炮倏发地震屋倾,四虎悉毙。《谈薮》:渔溪云:曩在筠州新昌县,尝出宿民家犬为虎衔去。明日至寺问山中有虎乎。曰:无。有何以无。曰:山中皆大林,虎安敢来。余曰:林木森森,虎所隐蔽,何为不来。曰:大木上多鼠,虎过其下鼠必鸣噪,自拔其毛投虎身,虎著鼠毛则生虫,遍身疮烂以至乎死。故畏不敢。至方悟,宣城包氏画虎皆平原旷野茅苇丛薄,中亦有棘枝寻丈,未尝作林木者。以此隋文帝云:譬之猛虎,人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蠹,损又可證也。《金史·完颜勖传》:勖进拜平章政事。熙宗猎于海岛,三日之间,亲射五虎获之。勖献《东狩射虎赋》,上悦,赐以佩刀、玉带、良马。
《徒单公弼传》:公弼为近侍局直长。丁父忧,起复本局副使。章宗秋山射中虎,虎怒突而前,侍卫皆避去,公弼不动,虎亦随毙。诏责侍卫而慰谕公弼。
《五行志》:章宗泰和八年八月乙酉,有虎至阳春门外,驾出射获之。
《完颜守道传》:守道迁进尚书左丞,兼太子少师。尝从猎近郊,有虎伤猎夫,帝欲亲射之,守道叩马极谏而止。
《元史·赵与𤍟传》:与𤍟授翰林待制。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𤍟忠言谠论,无所顾惜。进直学士,转侍讲。疏陈江南科敛急督,移括大姓,宋世丘垄暴露,皆大臣擅易明诏所为。二十七年,京师雾四塞;明年正月甲寅,虎入南城。与𤍟又疏言权臣专政之咎,退而家居待罪。未几桑哥败,平章不忽木奏与𤍟贫窭有守,有抱负,世祖曰:得非指权臣为虎者邪。赐钞万三千贯,岁给其妻子衣粮。后累迁翰林学士。
《玉哇失传》:玉哇,失阿速人。父也烈拔都儿,从其国主来归。太宗命充宿卫岁。戊午从宪宗征蜀,为游兵。前行至重庆,战数有功。尝出猎遇虎于隘下,马搏虎,虎张吻欲噬之,以手探虎口,抉其舌,拔所佩刀刺而杀之。帝壮其勇,赏黄金五十两。别立阿速一军,使领其众。
《高兴传》:兴,字功起,蔡州人也。其先自蓟徙汴。曾祖拱之,祖子洵,世以农为业。金末兵乱,父青又徙蔡而生兴。兴少慷慨,多大节,力挽二石弓。尝步猎南阳山中,遇虎,跳踉大吼,众皆惊走,兴神色自若,发一矢毙之。《胡烈妇传》:烈妇,渤海刘平妻也。至元七年,平当戍枣阳,车载其家以行。夜宿沙河傍,有虎至,衔平去。胡觉起追及之,持虎足,顾呼车中儿,取刀杀虎,虎死,扶平还至季阳城求医,以伤卒。县官言状,命恤其母子,仍旌异之。
《别的因传》:别的因为寿颍二州屯田府达鲁花赤。时二州地多荒芜,有虎食民妻,其夫来告,别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乃立槛设机,缚羔羊槛中以诱虎。夜半,虎果至,机发,虎堕槛中,因取射之,虎遂死。自是虎害顿息。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将军、信阳府达鲁花赤,佩金符。时信阳亦多虎,别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马褐置鞍上出猎,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别的因以裼掷虎,虎搏裼,据地而吼,别的因旋马视虎射之,虎立死。《许维贞传》:维贞,字周卿,遂州人。至元十五年,为淮安总管府判官。属县盐城及丁溪场,有二虎为害,维贞默祷于神祠,一虎去,一虎死祠前。
《辍耕录》:真定新军张万户兴祖中山无极人。至元十九年丞相楚国文、定公阿里海涯以中书右丞南取汉郢公实,从有功授前职,平生射虎数十。一日遇虎,一发而踣。语人曰:吾闻生虎之髭,剔齿疾可已风。因拔之,虎怒爪靴裂,赖其气息,垂尽不能伤足。由是人目之曰:杀虎。张后以国言赐名拔突。拔突即拔都都与突字。虽异而声相近,盖译语无正音故也。
大德间,荆南境内有九人山行,值雨避于路傍。旧土洞中忽有一虎来踞洞口,咆哮怒视,目光射人。内一人素愚,八人者密议虎若不得人,恶得去。因绐愚者先出,我辈共掩杀之。愚者意未决,遂各解一衣缚。作人形掷而出之。虎愈怒,八人并力排愚者于外。虎即衔置洞口,怒视如前。须臾土洞压塌,八人皆死,愚者获生。
《元史·孝友王初应传》:初应,漳州长泰人。至大四年二月,从父义士樵刘岭山,有虎出丛棘中,搏义士,伤右肩,初应赴救,抽镰刀刺虎鼻杀之,义士得生。泰定二年,同县施合德,父真祐尝出耘,为虎扼于田,合德与从弟发仔持斧前杀虎,父得生。并旌其门。
《石明三传》:明三,与母居馀姚山中。一日明三自外归,觅母不见,见壁穿而卧内有三虎子,知母为虎所害。乃尽杀虎子,砺巨斧立壁侧,伺母虎至,斫其脑裂而死。复往倚岩石旁,执斧伺候,斫杀牡虎。明三亦立死不仆,张目如生,所执斧牢不可拔。
《列女传》:姚氏,馀杭人,居山谷间。夫出刈麦,姚居家执爨。母何氏往汲涧水,久而不至。俄闻覆水声,亟出视,则虎衔其母以走。姚仓卒往逐之,即以手殴其胁,邻人竞执器械以从,虎乃置之而去。姚负母以归,求药疗之,奉养二十馀年而卒。又方宁妻官胜娘者,建宁人。宁耨田,胜娘馌之,见一虎方攫其夫,胜娘即弃馌奋梃连击之,虎舍去,胜娘负夫至中途而死。有司以闻,为旌复其家。
《张圭传》:圭,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圭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
《青州府志》:虎林在安丘县东五里许,马氏故茔也。邑旧无虎,元末忽有虎出林中。县令陈某者率众往捕之不得。须臾虎跃出,扑杀令一人而去。不知所在,邑人黄祯曰:此可为苛政之戒。
《虎苑》:元时外夷贡狮子。虎头狗身,形色不类宫中,以为非。真夷人牵入虎牢,虎皆帖伏,不敢动狮。遂溺于虎首,虎益慑惧,由是信为真狮子也。
《诚斋杂记》:杨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尝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自计不能禦。于是抱母且号且行,虎见其情,遂弭耳而去。
《登州府志》:于梓人者,有隽才且多异术举。洪武乙丑进士历知登州府,有诉其家人伤于虎者。梓人命卒持牒入山捕虎。卒泣不肯行。梓人笞之,更命他两卒。曰:第焚此牒山中,虎自来。两卒不得已入山焚其牒,火方息而虎随至弭耳。帖尾随行入城,观者如堵。虎至庭下,伏不动。梓人厉声叱责,杖之百而舍之。虎复循故道而去。
《虎荟》:周郁,山东济南人由监生。洪武三十一年除襄陵知县,满考以绩最升。浑源知州时大蝗,郁虔祷蝗飞他境。州南有虎啮人,郁牒于神设笼山下,榜曰:伤人虎入此。是夜果入笼。两治人至今思之,后升荆州知府。
《虎苑》:解学士缙应制题《虎顾众彪图》云: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素不悦。仁宗闻此,恻然即遣夏原吉迎于南京。可谓善讽者矣。
《虎荟》:予闻古有黄犬能救主者,又近闻人云水牛能搏虎。及询曰:汝亲见乎。则又曰:闻之。人或曰:某人亲见也,竟不言其实,昨诵《高皇帝文集》中有记载:天长县群牧监奏,本县民人,戴某朝出,其妻牧牛于野平,昔豢犬随之至。是俄而入草莽不出,戴氏之妻牵牛寻之,未百步见虎据丛而食之。虎见人至,弃犬趋人,而妻为虎搏矣。牛见主有难,忿然而前。虎乃释人而应牛。二物交加,哮吼而弄爪牙者。虎侧二角而奔击者,牛不逾时,而虎负牛胜人难消矣。因是朝廷赐一牛以代前牛,力耕待其自终。
文宣朝,祥瑞无间远迩,永乐甲申八月驺虞出周郊。二虎随之,甲午榜葛剌国、乙未麻林国俱贡麒麟。宣德乙酉来安县石固山获驺虞二。是关雎鹊巢之应备于一时也,癸丑闰八月编修许彬进麒麟、狮子。福禄《元虎四祥》诗。
《虎苑》:宣德间,程云南为尚宝。一日被召至虎城傍门启。虎突出程,惊呼不已,上大笑。盖虎去爪牙,上特用戏之耳。
慈溪张炳,成化间为铅山令。虎食寡妇子讼于张。张令去五日来乃斋戒为文祭城隍神,约五日内必驱虎伏辜。不然,庙当毁。后五日天未明梦神告虎来,张挟矢升堂。二虎伏庭中不动。张曰:尔食吾民,罪当死。二虎有不伤人者出,一虎出一伏。如故张善射引矢,三中其首,命卒乱鞭杀之。召妇人归其虎。
《青州府志》:诸城故无虎。成化中窜来一虎,出伏东乡间。有瞽目男子曳杖独行于野。虎遇搏之,瞽固壮年有胆力,然初不知为虎,误谓人击己也。怒而詈曰:汝,何人。敢无故打我。即弃杖双手抱虎腰,觉有毛,始骇而大呼。虎亦惊窘,急不得脱,瞽抱之愈力。辗转间适路傍有窅井,皆堕于中。瞽号呼愈厉。行路人闻之窥井,见虎。于是集众操戈缒而下刺杀虎出瞽。其上体被虎啮数处,流血模糊。疮病月馀,方起竟不死。《虎荟》:弘治间,仁和尹居官颇不职。时猎者获一虎士林中。阿谀者从而贺之,诗以为治效有士人。俞珩者作口号嘲之曰:虎告相公听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相公去后,行仁政。虎自双,双北渡河。至今举为口实。《平阳府志》:李能,赵城桂林坊人。正德年间,充本县皂隶,为人正直,有勇。乡有猛虎为患,令能捕之。虎果随能到县,民患遂除殁。后邑人立庙于城东门外半里许,俗称李将军庙。
《虎荟》:阳明先生至钱塘,刘瑾遣人随。侦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脱之。因附商船游舟山,偶遇飓风大作。一日夜至闽界,比登岸奔,山径数十里。夜扣一寺求宿,僧故不纳。趋野庙,倚香案卧,盖虎穴也。夜半虎绕廊大吼,不敢入。黎明僧意必毙于虎,将收其囊。见先生方熟睡呼,始醒惊曰:公非常人也,不然得无恙乎。邀至寺,寺有异人,尝识于铁柱宫约二十年相见海上。至是出诗有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之句。与论出处,且将远。遁其人曰: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因为蓍得明夷,遂决策返。
仁和七都,地名葛墩,有土神庙荒落无主,而败壁四达。正德时王姓者设乡校于此,夜即寄宿一夕。见虎入庙叩首于神前,若拜跪然,久之而去。明晨语人予适在其地也。忆传记云:虎伤人必先于土神求之。或此之谓欤否。则王姓者卧侧,胡不一噬而去也。《丰县志》:嘉靖十一年八月华山北有虎伏田间。文彩陆离,观者夺目。移卧数处,而无行迹,不噬人。村落中亦不耗牲畜,阅数日曳尾东北去。
《虎荟》:尝闻丹徒县民周锦善搏虎,身无完肤。嘉靖壬辰予过丹徒而见焉,观其人乃无惧者也。自言曾杀大小三十馀虎,惟一虎常走而不斗者,不能搏焉。问其虎威,曰:在颈下二肘间,如乙字三寸许,虎镜在当心,皮里膜外若脆骨。然取而佩之则无憎疾者。虎带在胸,而通前左右二足乃大觔也,可为带底。故名前颈骨。三棱后颈骨圆直,色皆桃红而不空虚。有微眼以唾湿,其一头吹之少有沫焉,其肠为马缰。虽劣者可御。
嘉靖丙午杭之属县有山处虎成群。白日入民家伤人。道路独不敢行,虽附城之市井亦至也。死者不可计,且不可猎馀,杭尤甚。地名上皋有土神,徐令公每附人言祸福。最灵县尉许赛猪羊捕之,旬日得六虎焉。遂宰牲以祭,然牲既杀而毛不能去。众方骇之,巫忽作神语曰:上天降灾,吾为民逆天遭谴,本所甘心。部下壮士宁不使一饱耶。牲礼非数百斤不可也。于是复益。而后享予意连荒二年,丙午秋少熟又多虎灾。观令公之言岂非其数乎。
《见闻录》:都御史陈公雨庭讳瓒常熟人,其令永丰时尝访故罗,文庄公洪先于石莲夜返。林莽中光灼烁迫,而视之,三虎也。其光自目。从者皆魄夺公夷,然任之虎踉跄避去。
《虎苑》:国朝刘马太监从西番得一黑驴进上,能一日千里,又善斗虎。上取虎城牝虎,与斗一蹄而毙。又斗牡虎三蹄而毙。后取斗狮,狮折其脊。刘大恸盖龙种也。
《溶溪杂记》:卓敬生质秀敏孝悌,七岁嬉戏相工曰:此儿骨发迥异,必为名卿,惜血不华色耳。年十五读书宝香山,风雨夜归迷失道。路得一兕牛。冯之归,比入门,乃异虎也。
《见闻录》:师逵,字九达,山东东阿人。少孤,事母孝。年十三,母疾危殆,思食藤花。菜地不常有。逵亟出求至城南二十五里得之。及归,夜已二鼓,道遇虎。逵惊而呼。天虎舍之去,持菜还。母食之,遂愈。
《已疟编》:陕西鲁子京勇力过人。性不喜营产业,日以樵猎为生。有搏虎法,见虎则先伏于地。俟其来即以药刀刺其喉,虎应手而毙。药刀九曲五尖,取欢举山,劫律草捣汁,淬其锋。虎当之则虎毛腐,裂五喉九结,无不破伤。〈注〉欢举山在商州,虎有五喉:食喉、水喉、风喉、骨喉、横喉。
《瀛涯胜览》:榜葛剌有曰:根肖速鲁奈,奈者优人也。每五鼓时,候于将领,及富室门吹锁捺击鼓已,乃次第其家。作之至饔时,诣各家必劳以酒馔、钱货。其馀百戏皆有。又以铁索系虎行市,及人家则解索坐虎于庭。裸而搏虎,虎怒交扑仆。虎数回乃已,或手投入虎喉,虎亦不伤之。戏已仍系之,家必啖虎以肉,劳其人以钱盖虎戏,而需财也。
《异林》:鲍赛赛,辰州人,年十五。随父耕畬,归遇虎攫父去赛。赛操刃追之,相持良久竟毙于虎。又沅陵县民吴永华,女名。六女年十三,与姊入山采薇遇虎。攫姊去,六女操杖追之。虎俯首闭目若伏罪状,姊乃脱竟殁。太守闻而嘉之,赏以米帛。
《见闻录》:太原王相公从父入太学僦舍十庙前甫。四岁苦夜啼。虽风雨大寒,中必求宿户外。母患之,试使人诈蒙虎皮升屋而嗥夜。夜为常迄不能禁。忽一夕有真虎自庙墙东缘脊而来,其行甚迟,眸睨若欲。下啖者比舍,人俱见之。一市尽鬨持梃杖逐之,迄𨓦至西墙而没。公能记其状,方额翘尾,视常虎更大而黑,无斑文。有识者言此神司虎也。
荆溪疏湖汐,山中大市也。夹涧而居者百。室地多虎。虎白昼咥人暴甚,一岁中死者几二千,指近虎妖也。余同吴幼元来游,先三日射杀一虎,巡检藏其皮俟。县官入计还受赏。格肉作醢售之,饲小儿能稀痘。《寓林清言》:虎至猛物,楚刘仪卿云其乡人有得大鼋坑园中,夜深有虎入园攫之。鼋口衔虎头,死不放。至虎以锐爪刲其肠出,紧衔如故。及早俱毙,含气之伦俱有毒性。冤报何时,已而虎与鼋俱不自由可畏哉。此事罕闻见。时沈某为温州别驾,在座云温州亦有此事,常人但闻虎威而蠢视鼋此祸门也。
《山栖志》:太白中峰绝顶。有僧不知几百岁,眉已长数寸,常持楞严经路僻迥,绝人迹,罕到遇东峰,有斗虎弱者,将死。而僧以杖解之。
《珍珠船》:有神巫,能结坛召虎。人有疑,罪令登坛。有罪者虎伤,无罪者不顾名虎筮。
《庚己编》:刘瀚者,浩弟也,平生未尝素食。尝夜梦一虎,毛色深青。来逐己被啮,腰间痛,而寤汗流遍体。及明视腰间有五齿痕,青尰出血。成疮因持斋设醮三年,乃瘥。
《近峰闻略》:乔白岩冢宰雅好山水。登眺必以善绘者随旋车而图其形。公一日登某山绝顶,遇虎伏林莽间。公甚危,几不免。虎视公久而从容引去。
《眉公笔记》:滇中宁山有虎,能飞状如蝙蝠。蒙岫有蛇,见人自断。余甲午十月王太原公出一兽皮,大不能二尺,如紫貂色,左右皆有肉翼,翼上有毛,疑即飞虎耳。
《虎苑》:牟俸廉,察江西,梦虎身被三矢而登舟,遂惊寤。以告僚佐佥事。胡某见牟性行躁,谓曰:得无狱冤耶。牟艴然罢。先是牟断吉安女子杀夫狱。有疑女许嫁贫士。亲迎时,盗杀贫士涂中。士之父疑妇家嫉其贫而杀之。讼于牟,牟怒,不察因,案女奸而谋其夫论死。胡逮问女奸,夫无所得。使媪验其女,又处子。问士与谁交密云同舍生周彪。胡沈思曰虎三矢登舟,彪也。因檄彪修志,既至召彪密室,引其手曰:牟公廉知若事,欲论极典,吾怜才止。牟公第吐实当相援耳。彪错,愕即跪,陈闻女艳故谋杀贫士。图妻女胡录其辞白。牟遂出其女,而论彪死焉。
江口孙御史夫人养一乳虎,甚驯著床,屏间玩弄如意。后虎渐大,夫人归宁扃虎室中五日方还。虎枵甚,见夫人便作搏噬状,夫人大惊,命格杀之。
成都章惠仲与妹婿丘生偕赴试,出峡舟覆丘死焉。章登第调井研主簿还,及峡闻弟死,舍舟乘马疾行。过万州,日黑,马仆坠崖下。虎来衔章发。章谓虎曰:汝灵物,当听吾语。吾母八十生子二人,女一人,往年妹婿死于江。今年弟死于室。独吾一身存,将窃升斗禄养母。汝食我,奈母老何。虎闻,遽舍之。天明,章攀木而上,乃得归。章赴官,母卒。未几亦卒,乃知一念之善,脱于虎口为母故也。
龟山赵氏乳犬,引雏行。虎来攫母犬,赵持矛呼众逐虎。虎趫捷莫能及,雏犬悲鸣衔虎尾。虎惮追莫敢回顾,带之而走。骨挂榛棘洒血殷地,终不肯释虎。为犬系累,奔逸稍迟,遂遭追及,死于刃下矣。
孔公文韶为广西按察使,舣舟江口。邻舟有占城人,进虎京师。延公过舟,虎在圈中毛色炳焕。一夷人能驯虎,开圈弄虎,手探口中略无所损,戏其足辄退缩。夷人言虎惜爪距故也。又呼其名,即长吼,孔骇然而退。
孔公文韶宰都昌。时一卒长身多力。夜行遇虎,乃登木。木无巨干,虎怒齧之,欲仆。卒跃下持虎久不解道。无行人,语虎曰:吾与若俱力尽。舍之恐见食,即不食我当三号,虎便三号。卒纵之,掉尾而去。
山西有人善搏虎,蓄一弓极劲,出必自随。一日官命捕虎山中,使其侣将弓以从道。语间虎出于薄,亟呼弓来。其侣仓皇误以他弓与之,而将弓者逋矣,柔不堪用。应手折其人以手把虎足。虎人立而吼,虎颔骨极坚,抵击不已。赖有铁帻可禦,不然碎首矣。日且黑,道无一人,其人恐更有他虎。当不可禦,遽伸臂与虎一咥,而虎死焉。盖虎性甚耿,有不如意即愤极须齧。人乃死。其人识虎性,故假手杀之。吾吴中人,官山西亲见之。召至启其臂,伤痕尚新也。
上官昶有神术,能捕虎。长乐谢士元守建昌,虎近郭噬人。士元自往捕之,兵卫甚盛。昶过见之,笑曰:捕一虎,何辀张耶。守知其神,召问之曰:第令众人毋呼我姓名,听我指使虎易制耳。乃令束刍燃火,先行毋伐金鼓,既至虎所。虎踞竹林中,昶被发而进,以袖拂虎头。虎不动,遂乘之以行。观者塞道。及郭门一人呼曰:官先生骑虎来矣。虎遂回首齧昶足,昶亟呼,猎徒丛槊刺杀虎。人问昶何术。曰:元坛法也。盖,道家谓元坛神能伏虎耳。
包生家,龙丘山中,地多。虎与妻家隔岭居。妻弟某生素性刚愎,夜饮包家,昏黑欲归,不能止。登岭月出,一虎蹲石上,见人方张颐,未及,踊跃。生遽以靴趯之,趋归,视靴已裂矣。明日岭上行人言虎脱颐死。
李叟家湖滨蚕。月出条桑,幼孙守室。虎渡湖馁甚入室,见孙不食。登豕牢食豕去,叟归寻豕,甚怪。夜闻牢中虎啸及豕鸣。天明,视之豕故在。而大过前豕,盖虎衔来报之也。
陈氏家义兴山中,夜闻虎当门大虓。开门视之,乃一少艾。虽衣襦凋损而妍姿不伤,问知是商女随母上冢作寒食为。虎所搏至此,陈妇见其端丽讽之曰:能为吾子,妇乎。女谢惟命,乃遂配其季子。踰月其父母踪迹得之,喜甚。遂为婚姻目,曰:虎媒。
肇庆人言其乡有人善捕虎。夜持药矢丛林中,聚薪燃火。有虎与熊偕来附火,人潜发矢射中熊喉。熊拔矢怒视虎,已而痛甚即拔巨木击虎。虎死,熊继之遂。两获焉。
黄埭阮某有膂力。溪行遇虎,突入其舟。阮前抱虎腹相持入水。踰时乃出虎逸去,阮归。昼寝猫登其榻,梦中惊呼虎至战汗死。
义兴王昌六绝有力,能拔树。尝之野见人持鎗逐虎。王取鎗屈折之笑曰:鎗柔若此,虎乌能死哉。拔道傍巨竹,剡其末未。竟而虎来,张颐向王,王以竹贯其喉,更持两足掷林中。则已僵矣。
《虎荟》:参议胡公琮知江陵县。县有圉人吕幺儿者,与其弟皆有膂力。家濒江,多萑苇。岁有虎患尝中,夜闻犬声甚急。兄促弟起,视弟手一铁钁而出。有虎蹲踞瞰其居,弟不觉也。虎见人来遽扑之,弟舍钁径前抱虎身。因以头支住其下颔,极力挟之。疾呼其兄曰:哥,我擒一虎矣。兄出仓卒,无他器械顾铁钁在旁。取以痛鞭虎,虎大吼,声振林落。弟持之不舍,竟击杀之。明日兄弟负虎送县公,嘉其勇劳而遣之。
《苏子由传》:孟德事谓虎不食不畏己者其说信然。义兴山有人出行,其妻女拥炉夜坐。妻先就枕,女鼾睡炉侧。虎突入,蹲其旁,耽视其女而不搏。已而女懵腾欲仆,虎辄以头触止之。若为掖持者,其母惧甚不敢呼。女亦不觉,相守达明。其邻媪过之,讶其门辟,入视虎,遂跃起攫之而去。女竟夕而不伤,媪过门而罹祸似有数存焉者。亦异矣。
秦民王行言商贾为业,常贩盐鬻于邑渠之境。路由兴元之南曰:大巴路,小巴路,危峰峻壑猿径鸟道路。眠野宿,杜绝人烟,鸷兽成群。食啖行旅行言结十馀少壮。同行人持一拄杖,长丈馀,铦钢铁以刃之。即其短鎗也。才登细径,遇猛虎,逐之乃露宿于道左。虎忽自人众中。攫行言而去,同行持刃杖逐而救之。呼喊连山。于数十步外夺下身上拿攫之,踪已有伤损。平旦,前行虎又逐至。其野宿众持鎗围使行,言居于当心。至深夜虎又跃入众,攫行言而去众人。又逐而夺下,则伤愈甚。行旅复卫而前进。白昼逐人略不暂舍,或跳于前,或跃于后。时自于道左,而出于稠人丛中。捉行言而去竟救不获,终不伤。其同侣须得此人充其腹,不知是何冤报。逃之不获。
张俊者,宣州溧水县尉,元澹庄客也。其妻为虎所取俊,誓欲报雠。乃挟矢入山,于近虎穴处上大树。伺之乃见其妻已死,为虎所禁尸。自起拜虎,讫自解其衣裸而复僵。虎又于穴中引四子,皆大如狸,掉尾欢跃,以舌舐死人。虎子竞来争食,俊连射毙之,截虎头并杀四子,取其首。负妻而归。
旧商山路多有鸷兽,害其行旅。适有群骡早行,天未平晓,群骡或惊。骇俄有一虎自丛薄中跃出,攫一夫而去。其同群者莫敢回头,殆至食时,闻遭攫者却趁之相及。众谓其已破,碎于锯牙,莫不惊异。问其由,徐曰:其初衔至路左崖岩之上,前有万仞青溪,溪南有洞,洞口有小虎儿数个顾。其母忻然若有所待,其虎置余崖侧略不损伤。而面于溪洞呀吼呼其诸子。余遂潜伸脚向虎背尽力一踏,其虎失脚堕于溪中,不复冉登。是以脱身而至此,其兽盖欲生致此人。是以不伤之可谓脱身于虎口。危哉。危哉。
定海有小儿,从山中拾薪遇一雄虎,衔之而归,寘之穴中。若令二乳虎。与之为戏者以渐驯熟为虎抚腰,背略无忤意。儿拾薪时,腰间有绳,即解绳。一头系虎囊上,一头系傍树,直跳而出。虎怒起逐之,以痛而止数日槁于树间。猎户随献之官。因知其事,而童子亦被赏赉。
近有二贾过山东者,路迷东西,误入终南山中。猿啼虎啸令人惊悸。二贾自意其必死也。望烟炊而进焉。得草庐,有老妪讶之曰:尔何来耶,吾儿勇且武遇之则死,宜速去。二贾求哀,老妪不得已而止之。俄有勇士以铁杖肩二物,前一虎,后一鹿。矫矫而归入其室。老妪语之曰:适有二贾吾援焉,以候请见之。二贾为通其姓氏,且告以失道艰辛之状。勇士怜之遂出酒肉以为饷,了无害意。翌旦二贾告行勇士送之及半途而返,且告之曰:勿语吾姓名,恐见知也。
吴兴人有客至山中,欲月夜玩虎。其法以羊悬高树,颠虎闻羊声辄来跳吼,不得上齧树根,至折齿乃去。其树如斗大,已断七八矣。此臧晋叔为宋彦言。葑门陈一解军如云南,道经某山,憩崖下。有虎跃下,负军人登崖。时陈与军人联絷不可解,随之而上。惊怛几绝,既而窃睨之,见其啖自胸始。顷间,食尽惟馀其首。大嗥者三而去时,军有一练囊藏白金二两、公文一纸皆为虎所吞。陈裹残骨诣县。自陈县令以其诈谖不为理。陈恳言,虎去不远。请即遣壮士擒之,傥得虎当剖出公文。不尔某甘伏罪,县令亦患虎害。即召猎徒三十人使陈导往。及山虎饱卧崖上,遂合围刺之。而毙剖其腹,果得练囊白金。公文尚在,遂为陈申白上官而遣之。
正懿先生陈宝炽诵《大洞经》。久之通感,每朝老子祠则白虎驯绕左右,导从往来人。或有恶意则咆哮震奋触。观左之槐,使彼恶者惊畏。自匿人因号曰老虎木。
定襄公,李宏虢王之子,身长八尺,曾猎。有虎搏之,奴走马傍过,虎跳据奴后鞍。宏起引弓射之,中臂而死。宏及奴,一无所伤。
波斯国其人矮小,极黑,以金花布缦身。无城郭王以虎皮蒙势,出则乘软兜或骑象。
凤翔府李将军者为虎所取,蹲据其上。李频呼大王,乞一生命,虎乃弭耳如喜。须臾负李行十馀里,投其窟中。二三子见人喜,跃虎于窟中,俯视之。方去其后,入窟恒分所得之肉。及李积十馀日,子大如大虎,悉能陆梁。乳虎因负出窟至第三子。李恐去尽则己死窟中,乃因抱之云:大王独不相引虎。因垂尾,李持之遂得出窟。李复云:幸以相佑。岂不送至某家,又负李至所取处。而诀每三日至李舍,如相看经三十日。前后五六度村人惧怕其后又来。李遂白云大王相看甚善然。村人大惧,更愿不来。经月馀,复一来,自尔乃绝焉。
宝鸡有尹,喜故宅。张三丰,丘长春马丹阳王,重阳刘纲樊夫人秦弄玉仙迹往往而在第。虎豹熊罴时出伺人。有独角兽樵者见其卧林间,或搏虎食之。食辄馀其半,山家每得残虎以饱。
哀陵间多鸷兽,州有采捕将散设槛阱取之,以为职业。忽一日,报官言:昨夜槛发,请主帅移厨,命宾席将校往临之。至则虎在深阱中官寮宅院。民间妇女皆设幄幕而看之。其猎人先造一大枷,仍具钉锁四角,系縆施于阱中,即徐徐以土填之。鸷兽渐出,则蹙而钉之四面。以索趁之,而行看者随而笑之。
俞文荣,上海人,晚年登第。后梦王十朋以侍生帖来谒。时与其弟私语曰:吾年老矣,梦十朋定得鼎甲耶。时俞公年已六旬,后列三甲,应得县令。除补前一夕复梦,十朋以治生帖来拜。亦不解,明日补乐清始悟前梦至乐,修其墓隧而访其子孙。复梦十朋谒而谢之,曰:何以为报明日,猎者以虎皮送入堂下。谓此十朋墓所获。
宗正卿李可大常至沧州。州之饶安县有人野行,为虎所逐。既又伸其左手视之,有大竹刺,贯其臂。虎俯伏贴耳,若请去之者。其人为拔之,虎甚悦,宛转摇尾,随其人至家乃去。是夜,投一鹿于庭。如此岁馀,投野豕獐,月月不绝。或野外逢之,则随行。其人家渐丰,因洁其衣服,虎后见改服,不识,遂啮杀之。家人收葬已,虎复来其家。母骂之曰:吾子为汝去刺,不知报德,反见杀伤。今更来吾舍,岂不愧乎。虎羞惭而出。然数日常伺其人,既不见,后知其误杀,乃号呼甚悲,因入至庭前,奋跃折脊而死。见者咸异之。
有僧问诸弟子曰:虎项金圈,谁能解之。众莫酬对,一人突出曰:此金圈何不令结者解之。
牂牁使十数辈,从者皆百馀人。皆蓬发黑面,状如猿猱。使者衣虎皮毡裘,以虎尾加于首为饰。他悉类此。许州近州三四十里有雌虎,暴损人。不一统军李琢爱人,惊怪甚。视事日按声曰:忠武军十万,岂无勇士。有壮夫跳跃曰:某能除琢。壮其言,给利器。壮夫请不用弓刀,只要一大白棒。壮夫径诣榛坞,寻之果得其穴也。其虎已出矣,有三子眼欲开。壮士初不见其母,欲回度,琢必不信。遂抱持其三子至其家藏之,先令人白于琢。琢见空手,来讶之,曰:已取伊三儿。琢即惊,果取到,大赏赉给。原衣采加职琢曰:尝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夫是也。壮夫竟除其巨者,不复更有虎暴。
空如禅师以刀割势,以麻蜡裹臂。爇之入陆浑山坐兰。若虎不为暴,山中偶见野猪与虎。斗以藜杖挥之,曰:檀越不须相争。
竺僧朗于太山金舆谷。昆崙山别立精舍,此谷旧多虎。及朗居之,猛兽皆遁去,至今人呼为朗公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