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二十三卷目录

 乌部纪事
 乌部杂录
 乌部外编

禽虫典第二十三卷

乌部纪事

《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有赤乌集于周社。
《墨子·非攻篇》:赤乌衔圭,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
《竹书纪年》:武王渡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王俯取鱼,长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王写以世字,鱼文消。燔鱼以告天。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乌衔谷焉。谷者,纪后稷之德;火者,燔鱼以告天,天火流下,应以告也。遂东伐纣,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
《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注〉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元曰:书说云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也。《穆天子传》:天子升于弇山,世民作忧以吟曰:北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注〉于读曰乌。《周礼·夏官》:射鸟氏,祭祀,以弓矢驱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注〉郑锷曰:射鸟氏之设,又非为供膳羞之用,及祭祀宾客、军旅会同之时,用弓矢以驱之,其所驱者特乌鸢而已。盖乌鸢之为物,翔于野外而下食,乌能污人鸢善钞物于人所聚之地,祭祀之兆域,在郊野之外,吾将致洁乎鬼神而彼敢乘便,攫挐或以不洁污之则,吾事神之礼不谨矣。讵可不驱而远之,若夫宾客会同军旅之时,非惟有杀牲告神之礼,畏其污也。亦以为众之所聚,防其不洁也。贾氏曰:会同皆有盟诅之礼,杀牲之事,军旅亦有斩牲巡阵之事,故须驱乌鸢。
罗氏掌罗乌鸟。〈注〉王昭禹曰:乌以群集,虽人所恶亦可取而备用于罗氏,掌罗乌鸟而掌畜掌养鸟,则罗氏取之而掌畜养之也。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襄公十八年,晋侯伐齐,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乌鸟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吴越春秋》:越王入吴,别于浙江之上。群臣垂泣,莫不咸哀。越王仰天叹曰: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闻死,其于心胸中曾无怵惕。遂登船径去,终不返顾。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曰:仰飞鸟兮乌鸢,凌元虚兮号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帆帆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又哀吟曰: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徊复翔兮游飏,去复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幸,离我国兮去吴。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乌,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遥,情愤惋兮谁识。越王闻夫人怨歌,心中内恸,乃曰:孤何忧。吾之六翮备矣。
《拾遗记》:越王入国,有丹乌夹王而飞,故句践入国。起望乌台,言丹乌之异也。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畜诸公宫,冬十月,公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己为乌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曰:余梦美,必立,大尹奉启以奔楚,乃立得。
《战国策》:史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王曰:正亦可为国乎。曰:可。王曰:楚国多盗,正可以圉盗乎。曰:可。曰:以正圉盗,奈何。顷间有鹊止于屋上者,曰:请问楚人谓之何。王曰:谓之鹊。谓之乌,可乎。曰:不可。曰: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洁胜任。今盗贼公行,而勿能禁也,此乌不为乌,鹊不为鹊也。《说林》: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惊觉生乌,遂名之。
《帝王世纪》:丰公家于沛之丰邑中阳里,其妻梦赤乌,若龙戏,已而生,执嘉是为太公、太上皇。《汉书·张骞传》:大月氏攻杀乌孙王难兜靡,夺其地。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
《黄霸传》:霸为颍川太守。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釐不敢有所隐。
《五行志》: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王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
昭帝元凤元年,有乌与鹊斗燕王宫中池上,乌堕池死,近黑祥也。时燕王旦谋为乱,遂不改寤,伏辜而死。楚、燕皆骨肉藩臣,以骄怨而谋逆,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一乌鹊斗于宫中而黑者死,楚以万数斗于野外而白者死,象燕阴谋未发,独王自杀于宫,故一乌水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专征劫杀,厥妖乌鹊斗。
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处有白乌数千集其旁。
《朱博传》:初,汉兴袭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及成帝时,何武为九卿,建言今政事烦多,丞相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受政,以考功效。上于是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时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师古曰:史言此者,著御史大夫之职当休废也。〉后二岁,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复置御史大夫。哀帝从之,乃更拜博为御史大夫。
《五行志》:成帝鸿嘉、永始之间,好为微行,谷永以为与小人晨夜相随,乌集醉饱吏民之家,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注〉师古曰:乍合乍离,如乌之集也。
《古今注》:成帝河平四年,白乌集孝文庙殿下,黑乌从之。
《异苑》:东阳颜乌以纯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兴欲令聋者远闻,即于鼓处置县,而名为乌伤,王莽改为乌孝,以彰其行迹云。
《汝州志》:饲鸦台大山之侧,光武北趋河朔,至此失路,有鸦引于马前饲之。
《东观汉记》:马援征交趾,仰视乌鸢,跕跕堕水中。《风俗通》案明帝起居注上东,巡泰山,到荥阳有乌飞鸣,乘舆上虎贲郎王吉射之中而祝曰:乌鸟哑哑,引弓射洞左腋,陛下寿万年,臣为二千石。帝赐钱二百,万令亭壁悉画为乌。
《华阳国志·南中志》:章帝时,蜀郡王阜为益州太守,治化尤异,甘露降,白乌见,始兴文学渐迁其俗。
《搜神记》:汉章帝元和元年,代郡高柳鸟生子,三足,大如鸡,色赤,头有角,长寸馀。
《宋书·符瑞志》:汉章帝元和中,三足乌见郡国。
汉章帝元和中,赤乌见郡国。
《桓谭·新论》:天下有鹳乌,群国皆食之,三辅俗独不敢取之,或取即雷霹雳起,原夫天不独左彼而右此杀乌适雷。
《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寿元年夏四月,白乌见齐国。《宋书·符瑞志》:汉桓帝永寿元年四月,白乌见商国。《瑞昌县志》:汉献帝十三年,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使程普驻兵瑞昌,忽有赤乌飞集军中,千百成群以为祥瑞,已而得捷,始号赤乌镇,继定今名皆本于此。《吴志·孙权传》:赤乌元年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年。
《宋书·符瑞志》:吴孙权赤乌元年,有赤乌集于殿前。《晋书·五行志》:吴孙权赤乌十二年四月,有两乌衔鹊堕东馆,权使领丞相朱据燎鹊以祭。按刘歆说,此羽虫之孽,又黑祥也。视不明、听不聪之罚也。是时权意溢德衰,信谗好杀,二子将危,将相俱殆,观妖不悟,加之以燎,昧道之甚者也。明年,太子和废,鲁王霸赐死,朱据左迁,陆议忧卒,是其应也。馆,典教之府;堕东馆,又天意乎。
《宋书·符瑞志》:吴孙休永安三年三月,西陵言赤乌见。张勃《吴录》:彭泽有乌,接丸行者饭丸投之,高下无失。《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孝子吴顺养母,有赤乌巢其门。
《晋书·虞溥传》:溥除鄱阳内史。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
《成公绥传》:绥少有俊才,词赋甚丽,闲默自守,不求闻达。时有孝乌,每集其庐舍,绥谓有反哺之德,以为祥禽,乃作赋美之,文多不载。
《宋书·符瑞志》:晋武帝咸宁五年七月戊辰,白乌见济南,太守获以献。
晋武帝太康元年五月庚午,白乌见襄国。
太康十年五月丁丑,白乌见京兆长安。
晋惠帝元康元年四月,白乌见河南成皋,县令刘机获以闻。
元康元年五月戊戌,白乌见梁国睢阳。
元康元年七月辛丑,白乌见陈留,获以献。
元康四年十月,白乌见鄱阳。
晋明帝泰宁二年十一月,白乌见京都。
泰宁三年三月,白乌见吴郡海虞,获以献,群官毕贺。晋元帝永昌二年正月,赤乌见暨阳。
《晋书·苻坚载记》:慕容冲围长安。时有群乌数万,翔集于长安城上,其声甚悲,占者以为斗羽不终年,有甲兵入城之象。
《凉武昭王皓传》:皓子士业之未败也;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士业至是而亡。
《垄上记》:前辈人忌日不饮酒作乐,王世将以忌日送客至新亭,主人欲作音乐,王便起去,持弹往卫洗马墓下弹乌。
《岳阳风土记》:巴陵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穿堂入庖厨略不畏,园林果实未熟,耗啄已半。郭璞,洞林宁远参军,弘景则其姊,适吾病四十馀年,暂来归在其家。令吾卦之得明夷之小过,然病每欲动时辄有乌来鸣,即便发作。案卦中当得独蹄猪畜之后,妇人如欲眠而见一丈夫衣服尽黑,在户前立,遥呼妇人语其来前,不肯言,有所避,遂泣而去。病如小间,吾与殷侯共论此事曰:乌日之禽猪月畜,水火相忌,自然之数,故取畜阴之伏物用消太阳之飞精日中三脚,故以独足者当之。
《海盐县志》:海盐县南三里有乌夜村晋何准寓居焉。一夕群乌啼噪,准适生女,后选入宫,他日复夜啼,推之乃穆帝立准女为后之日也。
《晋南京寺记》:简文帝咸安初,有乌巢殿屋,帝乃建斋七日,忽乌运巢而去。
《十六国春秋·蜀录》:晏平三年,时有白乌赤足来翔雄以问范长生,长生曰:乌有反哺之义,必有远人怀惠而来者,果关中流民相继请降。
《宋书·符瑞志》: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八月乙酉,白乌集江州寺庭,群乌翔卫。
太元二十一年五月癸卯,白乌见吴国,获以献。《晋书·五行志》:安帝义熙三年,龙骧将军朱猗戍寿阳。婢炊饭,忽有群乌集灶,竞来啄啖,婢驱逐不去。有猎狗咋杀两乌,馀乌因共啄杀狗,又啖其肉,唯馀骨存。此亦羽虫之孽,又黑祥也。明年六月,猗死,此其应也。《酉阳杂俎》:晋时营道县令何潜之于县界得乌,大如白鹭,膝上髀下,自然有铜环贯之。
《孝子传》:李陶,交趾人,母终,陶居于墓侧,躬自治墓,不受邻人助,群乌衔土助成坟。
《会稽典录》:夏方字文正,家遭疫疠,父母伯叔一时死凡十三丧。方年十四昼则负土哀号,暮则扶棺哭泣比葬,年十七乌鸟聚集,猛兽乳其侧。
《述征记》:长安灵台有相风铜乌。
《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二年二月,赤乌六见北海都昌。
宋武帝永初二年六月丁酉,白乌见吴郡娄县,太守孟顗以献。
文帝元嘉二年十一月丙辰,白乌见山阳,太守阮宝以闻。
元嘉三年三月甲戌,丹阳湖孰薛爽之获白乌以献。元嘉十一年六月乙巳,吴郡海盐王说获白乌,扬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以献。
元嘉十三年三月戊辰,义兴阳羡令获白乌,太守刘祯以献。
《宋起居注》:元嘉十三年,阳羡民谈合送白乌,皓质洁映,有若辉璧,爰稽图瑞实惟嘉祥。
《乐府古题要解》:乌夜啼,宋临川王义庆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郡义庆时为江州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徵还宅,义庆大惧,妓妾闻乌夜啼,叩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及旦,改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笼窗窗不开,夜夜望郎来。
《宋书·符瑞志》:元嘉十九年五月,海陵王文秀获白乌,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以献。
元嘉十九年十月,白乌产晋陵暨阳侨民彭城刘原秀宅树,原秀以闻。元嘉二十年七月,彭城刘原秀又获白乌以献。元嘉二十四年八月乙巳,白乌见晋陵,南徐州刺史广陵王诞以献。
孝武帝大明元年四月甲申,白乌见南郡江陵。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丁丑,苍乌见襄阳县。大明二年四月甲申,苍乌见襄阳,雍州刺史王元谟以献。
孝武帝大明五年六月戊子,赤乌见蜀郡,益州刺史刘思考以献。
明帝太始二年六月丁巳,白乌见吴郡海盐,太守顾觊之以献。
太始二年九月壬寅,白乌见吴兴乌程,太守郤颙以献。
《南齐书·祥瑞志》:建元元年五月,白乌见巴郡。
永明四年三月,三足乌巢南安中陶县庭。
八年四月,阳羡县获白乌一头。
隆昌元年四月,阳羡县获白乌一头。
《青州府志》:齐琅琊王奂仕齐至尚书左仆射,常在齐内使爱妾治髭,忽有乌衔黄梅过庭而坠,奂猜妾有密期掷,果为戏笞杀之,妾解衣誓曰:今日之死,实为枉横,若有天道,当令官知,后数见妾来诉冤。
《梁书·范云传》:竟陵王为丹阳尹,召为主簿,深相亲任。时进见齐高帝,值有献白乌者,帝问此为何瑞。云位卑,最后答曰:臣闻王者敬宗庙,则白乌至。时谒庙始毕。帝曰:卿言是也。感应之理,一至此乎。
《高僧传》: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别宝志,志画缉作一树,树上有乌,语云:急时可登此。后显达逆节,留齐之镇州。及败,齐之逃入庐山,追骑将及。齐之见林中有一树,树北有乌,乃志所画,悟而登之,乌竟不飞。追者见乌,谓无人而返。卒以见免。《佛祖历代通载》:普通元年,帝于禁中筑圆坛,将禀受归戒,妙选德行尤异者为之,师朝议以惠约法师望高,诏至约以礼,逊让不许。夏四月丁巳,帝行问道礼,禀约为师,授具足戒,方羯磨次甘露降于庭。有三足乌、二孔雀历阶驯伏,帝大悦,赐约别号智者。
《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
《南史·侯景传》:景自篡立后,或走马遨游,弹射鸦鸟。《司马申传》:申性忍害。初,尚书右仆射沈君理卒,朝廷议以毛喜代之。申虑喜预政,乃短喜于后主。喜由是废锢。又与施文庆、李脱儿比周,谮杀傅縡,夺任忠部曲以配蔡徵、孔范,是以文武解体,至于覆灭。申尝昼寝于尚书下省,有乌啄其口,流血及地,时论以为谮贤之报也。
《高昌国传》:高昌有朝乌者,旦旦集王殿前,为行列,不畏人,日出然后散去。
《水经注》:白登有大山,山上有大井,井东有文井祠以时祀祭焉。井北百馀步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岸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袭裘寒,吹凌人不可暂停而其山出雏乌形,类鸦乌,纯黑而姣好,音与之同缋,采绀发觜若丹砂,性驯良而易附丱。童幼子捕而执之曰:赤觜乌亦曰阿雏乌。
《魏书·灵徵志》:高祖太和七年六月,青州献三足乌。王者慈孝天地则至。
十三年十一月,荥阳献三足乌。
十四年六月,怀州献三足乌。
十五年闰月,济州献三足乌。
十七年五月,冀州献三足乌。
二十年六月,豫州献三足乌。
二十三年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世宗景明元年五月,徐州献三足乌。
三年二月,豫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幽州献四足乌。
正始元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五月,幽州献三足乌。是月,相州献三足乌。六月,定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肆州献三足乌。
三年三月,豫州献三足乌。是月,豫州又献三足乌。永平元年四月,豫州献三足乌。
延昌三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汲郡献三足乌。
二年四月,东郡献三足乌。是月,豫州献三足乌。南兖州又献三足乌。
神龟元年八月,雍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颍川郡献三足乌。
正光元年四月,济州献三足乌。是月,济州又献三足乌。
二年闰月,东郡献三足乌。
三年五月,东郡献三足乌。颍川郡许昌县献三足乌。肆州献三足乌。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瀛州献三足乌。出帝太昌元年五月,齐献武王获三足乌以献。孝静元象二年四月,京师获三足乌。
武定三年五月,瀛州献三足乌。
四年四月,颍州献三足乌。五月,颍州又献三足乌。高祖太和二年七月,白乌见于凉州。王者宗庙肃敬则至。九月,白乌见于京师。
三年五月,白乌见于豫州。九月,白乌见于秦州。十七年六月,兖州献白乌。
二十三年十二月,司州献白乌。
世宗正始二年五月,司州献白乌。
三年九月,颍川郡献白乌。
四年七月,颍川又献白乌。
永平元年四月,颍川献白乌。
延昌二年八月,平阳郡献白乌。
三年六月,冀州献白乌。
肃宗正光元年十月,幽州献白乌。
孝静天平二年七月,齐献武王获白乌以献。
元象元年五月,冀州获白乌。
二年八月,徐州表:济阴郡厅事前槐树,乌巢于上,乌母死,有鹊衔食哺乌儿,不失其时,并皆长大。赏太守帛十匹。
兴和四年四月,魏郡贵乡县获白乌雏。五月,京师获白乌。是月,阳夏郡献白乌。七月,北豫州献白乌。十月,瀛州献白乌。
武定元年六月,东郡民献白乌。
三年五月,北豫州献白乌。是月,广宗郡献白乌。颍州又献白乌。六月,沧州献白乌。
四年四月,梁州献白乌。五月,济州献白乌。八月,阳夏郡献白乌。
高祖太和二年二月,凉州献赤乌。周武王时衔麦至而克殷。
《元和郡县志》:后魏太和二十三年,孝文亲征马圈,行至贾复城,昏雾得三鸦引路,遂至南山,因号通鸦城。《魏书·灵徵志》:肃宗熙平元年二月,赤乌见肆州秀容郡。
神龟元年四月,赤乌见并州之晋阳县。
世宗景明二年十二月,南青州献苍乌。君修行孝慈,万姓不好杀生则至。
正始二年五月,雍州献苍乌。六月,雍州又献苍乌。永平二年四月,河内献苍乌。
肃宗熙平元年六月,冀州献苍乌。
前废帝普泰元年正月,河内献苍乌。
孝静兴和四年五月,济州献苍乌。七月,瀛州又献苍乌。
武定元年四月,兖州献苍乌。五月,济州又献苍乌。二年五月,京师获苍乌。
三年六月,京师获苍乌。十月,光州献苍乌。
《北史·裴侠传》:侠年七岁,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北齐书·萧放传》:放,字希逸,随父祇至邺。祇卒,放居丧以孝闻。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每临时,舒翅悲鸣,全似哀泣。家人伺之,未尝有阙。时以为至孝之感。《酉阳杂俎》:谯郡有功曹𡼏,天统中,济南来府君,出除谯郡。时功曹清河崔公恕,弱冠有令德。于时春夏积旱,送别者千馀人。至此𡼏上,众渴甚思水,升直万钱矣。来公有思水色。恕独见一青乌,于𡼏中乍飞乍止。怪而就焉。乌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出。因盛以银瓶,瓶满,水立竭。惟来公与恕供疗而已。议者以为盛德所感致焉。时人异之,故以为目。《隋书·五行志》:齐后主时,有桑门,貌若狂人,见乌则向之作礼,见沙门则殴辱之。乌,周色也。未几,齐为周所吞,灭除佛法。
《周书·宗懔传》:懔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遭母忧去职。哭辄殴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
《明帝本纪》:二年六月壬申,长安献白乌。七月丙申,顺阳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群臣上表称庆。诏曰:夫天不爱宝,地称表瑞,莫不威凤巢阁,图龙跃沼,岂真日月珠连,风雨玉烛。是以《钩命决》曰王者至孝则出。《元命苞》曰人君至治所有。虞舜烝烝,来兹异趾;周文翼翼,翔此灵禽。文考至德下覃,遗仁爰被,远符千载,降斯三足。将使三方归本,九州翕定。惟此大体,景福在民。予安敢让宗庙之善,弗宣大惠。可大赦天下,文武官普进二级。
《明帝本纪》:武成元年四月戊午,武当郡献赤乌。《武帝本纪》:保定二年夏四月,南阳献三足乌。五月庚午,以山南众瑞并集,大赦天下,百官及军人,普汎二级。南阳宛县三足乌所集,免今年役及租赋之半。《皇甫遐传》:遐事母以孝闻。保定末,又遭母丧,乃庐于墓侧,负土为坟。后于墓南作一裨窟,阴雨则穿窟,晴霁则营墓,晓夕勤力,未尝暂停。积以岁年,坟高数丈,周围五十馀步。裨窟重台两匝,总成十有二室,中间行道,可容百人。遐食粥枕块,栉风沐雨,形容枯悴,家人不识。当其营墓之初,乃有鸱乌各一,徘徊悲鸣,不离墓侧,若助遐者,经月馀日乃去。
《北史·豆卢绩传》:绩为渭州刺史。鸟鼠山绝壁千仞,由来乏水,诸羌苦之。绩马足所践,飞泉涌出。有白乌飞止厅前,乳子而后去,人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飞玉浆。济我人夷,神乌来翔。
《隋书·纽回传》:回,字孝政,河东安邑人也。性至孝,周武成中,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围之合拱,枝叶郁茂,冬夏恒青。有乌栖其上,回举声哭,乌即悲鸣,时人异之。周武帝表其闾,擢授甘棠令。
《五行志》:高祖受禅之年三月辛巳,太原获苍乌。《唐书·裴敬彝传》:敬彝,绛州闻喜人。曾祖子通,隋开皇中以太中大夫居母丧,哭丧明,有白乌巢家樾。《隋书·五行志》:大业四年,蜀郡获三足乌。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乌鹊巢帝帐幄,驱不能去。寻帝遇弑。
《郭俊传》:俊家门雍穆,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同巢,时人以为孝义之感。
《酉阳杂俎》:王元荣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飙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咀赖,罗在高山石崖下,山腹中有石孔孔,前有树状如桑树。孔中有大毒蛇,守之取以大方箭射枝叶,叶下便有乌鸟衔之飞去,则众箭射乌而取其叶也。
《隋唐嘉话》: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
《册府元龟》:贞观九年十二月,京师苍乌见。
十七年五月,雍州献三足乌。
《唐书·五行志》:景龙四年六月辛巳朔,乌集太极殿梁,驱之不去。
《酉阳杂俎》:天后时,有献三足乌,左右或言:一足伪耳。天后笑曰:但史册书之,安用察其真伪乎。《唐书》云:天授元年,有进三足乌,天后以为周室嘉瑞。睿宗云:乌前足伪。天后不悦。须臾,一足坠地。
《朝野佥载》:唐魏伶为西寺丞,养一赤嘴乌,每于人众中乞钱,人取一文,衔以送伶处,日收数百,时人号为魏丞乌。
《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濮州两乌、两鹊、两鸲鹆同巢。
陇州慈乌反哺。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有慈乌巢于紫宸殿之栱侍中牛仙客,中书令李林甫上表贺曰:臣等伏因侍奉之际,天恩令臣升殿观此乌巢,陛下孝弟之至通于神明仁慈,所育岂独黎庶,上元协应灵乌呈瑞,翱翔不离于庭际,栖集必归于轩槛,或人俗所有,但止于园林。今圣感而来,乃巢于殿,栱依人无惧恋主愈驯,博考图籍,未之有也。臣等幸忝枢近亲睹休祥,望颁示中外以彰灵感,手诏报曰:所闻不如所见,故引卿等观之,颁示寰中,俯依来请。辛巳又有慈乌巢于宣政殿之栱仙客,林甫又上表贺曰:陛下孝友,因心慈仁被物,故得上帝储社灵乌发祥,高栋重栌共瞻爰止前轩内殿皆睹来巢,视之弥驯,逼之不惧,休祜重沓而交应。徵求古今而未闻,臣等何人,屡观嘉瑞,望与前状,同宣中外,克纪祯符,手诏报曰:两殿巢禽其义一也,但有惭德,深谢仁慈,颁示四方,随卿所请。
二十九年五月戊午,有白乌见于原州之平原。《云笈七签》:李承嗣者,鄂州唐年人也。家富巨万,而娶妻貌丑,有子年十岁,仍患腰脚,承嗣常恶之。乃娶小妇四人,终日伎乐。忽因酒醉,小妇妄言,与丑妻一百千钱,令其离异。妻欲诣官讼之,因此方免。承嗣遂与小妻为计,夜饮之次,以毒药杀其丑妻及儿。葬后旬日以来,每至午时,即见二乌,来啄承嗣心,痛不可忍,驱之不去,迷闷于地,久而方定。如此一年,万法不能救。青城道士罗公远游淮泗间,承嗣请至家,问禳救方术。公远曰:冤魂所为,皆上告天帝,奉天符来报,人间方术不能免之,只有修黄箓道场,拜表奏天,可解斯罪尔。承嗣遂修黄箓道场,三日三夜。二日之后,乌鸟不复来,其妻与儿现于梦中曰:汝枉杀我母子二人,并命毒药,我上诉于天帝,许报汝冤。今以黄箓善功,太上降敕,我已生天,受诸福报,与汝永解冤结。《录异记》:景知果,亦有道者也。居窦垂山,与虎豹同处,驯之如家犬焉,鸦数只集其肩背之上,鸣戏为常。《唐书·五行志》:宝应元年七月己卯,京兆府万年县获三足乌献之。
《佛祖历代通载》:大历元年七月,宰相杜鸿渐出抚巴蜀,至益州,遣使诣白崖山请禅师无住入城问法。时庭树鸦鸣,公曰:师还闻否。曰:闻鸦去矣。又问师今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无住顾四众,曰:正法难闻,各宜谛听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今亦不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流转,乃至色香味触亦复如之,当知闻无生灭,闻无去来,公与僚属喜跃称善。
《册府元龟》:大历三年六月,扬州上言和州历阳县有三乌同巢。
八年六月庚辰,庐州合肥县棠梨树上乌鹊同巢,八月壬戌太原获白乌一献之。
《唐书·五行志》:贞元四年夏,郑、汴境内乌皆群飞,集魏博田绪、淄青李纳境内,衔木为城,高二三尺,方十里,绪、纳恶而焚之,信宿如故,乌口皆流血。
十八年六月乌集徐州之滕县,嗛柴为城,中有白乌一,碧乌一。
《册府元龟》:贞元七年四月乙卯,汴州献白乌。五月许州献白乌。
十一年六月,河阳华州并献白乌。十一月,潭州进赤乌。
十二年六月,朗州进白乌。
十四年五月戊辰,汴州进白乌。
十五年正月,潞州进白乌。
《唐书·五行志》:元和十三年春,淄青府署及城中乌、鹊互取其雏,各以哺子,更相搏击,不能禁。
《宣室志》:凡军出,有鸢乌随其后者,皆败亡之徵。元和中有曾敬云者,尝为北都裨将。李师道叛时,曾将行营兵士数千人,每出军,有乌鸢集其后,即军必败,率以为常。
《唐书·五行志》:长庆中,濮州雷泽县民张宪庄榆树有乌巢因风堕二雏,有鹊巢于东南树,引所堕二雏于其巢哺之。
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群乌夜鸣。
开成元年闰五月丙戌,乌集唐安寺,逾月散。
二年三月。秋,突厥乌自塞北群飞入塞。
会昌元年,潞州长子有白颈乌与鹊斗。
《列女传》:杨含妻萧,父历,为抚州长史,以官卒,母亦亡。萧年十六,与媦皆韶淑,毁貌,载二丧还乡里,贫不能给舟庸,次宣州战鸟山,舟子委柩去。萧结庐水滨,与婢穿圹纳棺成坟,莳松柏,朝夕临,有驯乌、缟兔、菌芝之祥。
《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字德容,隐居养亲。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有赤乌、白鹊栖所居树。
《柳公绰传》:公绰子仲郢。咸通五年,为天平节度使。初,仲郢为谏议大夫,后每迁,必乌集升平第,庭树戟架皆满,五日乃散。及是不复集。卒于镇。
《录异记》:咸通中,道士毛意欢常有二鸦,有客将至,鸦必飞鸣,意欢整饰,宾阶坐榻未毕,客果至矣。
《唐国史补》:裴中令为江陵节度使,使将军谭弘受、王稹往岭南充使。回至桂林馆,为群乌所噪。王稹以石击之,乌中脑而坠死于竹林中。其同行谭弘受忽病,头痛不可前。令王稹先行去,戒迤逦相待,或先报我家,令人相接。寻裴中令梦谭弘受言:在道为王稹所杀,掠其钱物,委尸在竹林中。两日内王稹合到,乞令公治之。王稹至遂付推司,箠楚伏法,旬日弘受到知击乌之事,乃是乌鬼报雠也。
《酉阳杂俎》:李正己本名怀玉,侯希逸之内弟也。侯镇淄青,署怀玉为兵马使。寻搆飞语,侯怒囚之,将寘于法。怀玉抱冤无诉,于狱中累石象佛,默期冥报。时近腊日,心慕同侪,叹吒而睡。觉有人在头上语曰:李怀玉,汝富贵时至。即惊觉,顾不见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复睡,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乌子噪,即是富贵时。及觉,不复见人。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俄闻三军叫唤,逐出希逸,坏鍊。取怀玉,扶知留后。
《全唐诗话》:靖恭坊大兴善寺东廊之南素和尚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听经。斋时,乌鹊就掌取食。
《唐书·刘汉宏传》:汉宏志侈大,辄曰:天下方乱,卯金刀非吾尚谁哉。鸦噪诸庭,命斫树,或曰:巨木不可伐。怒曰:吾能斩白蛇,何畏一木。
《韩偓传》:崔引请以辉王为元帅,帝问偓:他日累吾儿否。偓曰:陛下在东内时,天阴雺,王闻乌声曰:上与后幽困,乌雀声亦悲。陛下闻之恻然,有是否。帝曰:然。是儿天生忠孝,与人异。意遂决。
《五行志》:中和元年三月,陈留有乌变为鹊。
二年,有鹊变为乌。《韩全诲传》:初,帝至凤翔,有鸦数万栖殿树,谓之神鸦。俄而鸦不来,人以为恐。
《北梦琐言》:唐温璋为京兆尹,勇于杀戮,京邑惮之。时闻挽铃声,俾看架下,不见有人,凡三度挽掣,乃见鸦一只。尹曰:是必有人探其雏而诉冤也。命吏随鸦所在捕之,其鸦盘旋,引吏至城外树间,果有人探其雏,尚憩树下。吏乃执之送府,以禽鸟䜣冤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而报之。
《唐书·地理志》:关内道华州华阴郡。土贡:乌。
《洞微志》:有人喜食野物,捕鸦雏之未毛者,以油涂之取食,号为鸦,豚后其妻产一物,正如其状。《北梦琐言》:梁祖亲征郓州,军次卫南。时筑新垒土工毕,因登眺其上,见飞鸟止于峻堞之间而噪,其声甚厉。副使李璠曰:是乌鸟也,将有不如意之事。其军前朱友裕为朱瑄掩扑,拔军南去,我军不知,因北行。遇朱瑄军来迎,梁祖策马南走,入村落间,为贼所迫。前有沟坑,颇极深广,仓遽之际,忽见沟内蜀黍秆积以为道,正在马前,遂腾跃而过,因获免焉。副使李璠、都将高行思为贼所杀。张归宇为殿骑,援戈力战,仅得生还,被十四五箭。乃知卫南之乌,先见之验也。《五代史·唐本纪》:克用少骁勇,军中号曰李鸦儿。《册府元龟》: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六月,兖州进三足乌。晋少帝天福八年,有白乌栖于作坊桐树,作坊使周务勍上言,令捕而进之。
《幸蜀记》:汉高祖天福五年六月,江源县民张元母死,负土成坟,有白兔驯绕其庐,群乌衔土置于坟上,赐帛三十段。
《南唐近事》:何敬洙善弹射,性勇决微,时为鄂帅李简家僮,李性严毅果于杀戮,左右给使之人小有过𠍴鲜,获全宥何尝因薄暮,与同辈戏于小厅下,有苍头取李公所爱砚擎于手中,谓诸僮曰:谁敢破此,何时馀酣。乘兴厉色而应曰:死生有命,吾敢碎之,乃掷砚于石阶之上,铿然毁裂,群竖迸散无敢观者。翊日李衙退视事责碎砚之由,主者具以实对。李极怒,即命擒何以至死,不旋踵矣。李之夫人素贤明,知何有奇相,每曰异日当极贵,至是匿何后堂中浃旬之间。李怒未解,夫人亦不敢救,一日李独坐小厅,有一乌申喙向李而噪,其声甚厉,李恶之,遂拂衣往后园池亭中,乌亦随其所之,叫噪不已。命家人多方驱逐,略无去意,李性既褊急,怪怒愈甚,顾左右曰:何敬洙善弹亟,召来能毙此畜,当释尔罪,何应召而至,注丸挟弹精诚中,激应弦毙之,李佳赏至,再遂舍其罪,洎成立擢为小校,以军功累建旌钺。建隆初,自江西移镇鄂渚,下车之日,小亭中复见一乌顾何而鸣。何曰:昔日全吾之命,得非尔乎。乃取食物置诸掌,乌翻然而下,食何掌中,其后何位至中书令,守太师致仕,功算崇极,时莫与比,灵禽之应岂徒然哉。
《𨖚史·刘伸传》:伸改崇义军节度使,政务简静,民用不扰,致乌、鹊同巢之异优,诏褒之。
《清异录》:礼部郎康凝畏妻甚有声,妻尝病,求乌鸦为药,而积雪未消,难以网捕。妻大怒,欲加捶楚,凝畏惧,涉泥出郊,用粒食引致之,仅获一枚,同官刘尚贤戏之曰:圣人以凤凰来仪为瑞,君获此免祸,可谓黑凤凰矣。
《宋史·乐志》:诏和岘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祁炜传》:炜,字坦之,莱州胶水人。淳化三年进士,历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天禧中,出知潍州,母卒。葬于州城之南。炜既解官,就坟侧搆小室,号泣守护,蔬食,经六冬,堕足二指。有白乌白兔驯扰坟侧。
《何保之传》:保之,梓州通泉人。业进士,有至行。母卒,负土成坟,庐于其侧。日有群乌飞集坟上,哀鸣不去。《李访传》:访,韶州人,业进士。庐父母墓,有白乌集墓上。《朱寿昌传》:寿昌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
《支渐传》:渐,资州资阳人。年七十,持母丧,既葬,庐墓侧,负土成坟,蓬首垢面,三时号泣,哀毁瘠甚。白蛇狸兔扰其旁,白雀白乌日集于灌木。
《五行志》:治平四年五月,太子右赞善大夫陈世修献白乌。
元丰三年九月丙午,赵州获白乌。
《石林燕语》:范文正公始以献百官图讥切,吕申公坐贬饶州,梅圣俞时官旁郡,作《灵乌赋》以寄,所谓事将兆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盖,为范公设也。故公亦作赋报之,有言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及公秉政,圣俞久困,意公必援己而漠然无意所荐。乃孙明复李泰伯圣俞,有违言遂作《灵乌后赋》以责之,略云我昔闵汝之忠,作赋吊汝,汝今主人误丰尔食安尔巢,而尔不复啄叛臣之目,伺贼垒之去,反憎鸿鹄之不亲爱,燕雀之来附意,以其西师无成功世,颇以圣俞为隘。《销夏》:宋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云: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丈,蜿蜒如大蛇,其上有乌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俛而啄,磔然有声。
《泊宅编》:钱遹政和初以八座出帅越,所至郡厅前一鸦鸣必责守兵掩捕,尽其种类乃已,常自云好杀乃天性,推捕鸦之事,可以知其他。
《宋史·五行志》:宣和元年九月戊午,蔡京等表贺赤乌。建炎四年正月丁巳,金人围陕州,有鸢、鸦数万飞噪城上,与战声相乱。金将娄宿曰:城当陷,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
《虞允文传》:允文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墓有枯桑,两乌来巢。
《入蜀记》:巫山真人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幽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馀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金史世纪》:景祖为人宽恕,能容物,平生不见喜怒。推财与人,分食解衣,无所吝惜。人或忤之,亦不念。先时,有叛去者,遣人谕诱之。叛者曰:汝主,活罗也。活罗,吾能获之,吾岂能为活罗屈哉。活罗,汉语慈乌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牛马橐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景祖嗜酒好色,饮啖过人,时人呼曰活罗,故彼以此讪之,亦不以介意。其后讪者力屈来降,厚赐遣还。《太宗本纪》:天会四年八月甲寅,新城县进白乌。《石土门传》:石土门弟阿斯懑卒,及终丧,大会其族,太祖率官属往焉,就以伐辽之议访之。方会祭,有飞乌自东而西,太祖射之,矢贯左翼而坠,石土门持至上前称庆曰:乌鸢人所甚恶,今射获之,此吉兆也。即以金版献之。
《移剌温传》:温历永定震武崇义节度使。移镇武定,岁旱且蝗,温割指,以血沥酒中,祷而酹之。既而雨沾足,有群鸦啄蝗且尽,由是岁熟,人以为至诚之感云。《海陵太子光英传》:光英天德四年立为皇太子。正隆四年八月,光英射鸦,获之。海陵大喜,命荐原庙,赐光英马一匹,黄金三斤,班赐从者有差。
《空同子》:弘治初予盖侍朝焉,每钟鼓鸣则乌鸦以万数集于龙楼,予退而问诸长老曰:此百鸟来朝也,然久矣。朝朝帝帝如此,后正德间不复见此矣,尝闻献皇帝之国也。舟泊龙江,关乌鸦以万数集江柳,向王舟鸣噪,亦今中兴之应,欤今人家喜鹊忧,鸱亦气之,先欤宁陵符生旧称老鸦符,家言环庄树皆鸦,每鸣噪妨人语,今多事来,鸦亦不之来。
《太平清话》:杨椒山先生喜鸦而恶鹊,言鸦报凶,鹊报吉,鸦近忠,鹊近谀。
《珍珠船》:有燕巢长数尺,忽群乌翔集,有白雏飞出群从去。
《龙游县志》:万历丁未冬,火起西隅沿,烧甚炽,知县万廷谦拜伏露祷趋解袍带投火中,俄而火鸦数十自焰中飞出,从西南去,火遂熄,民为之建偶然亭。《长沙府志》:邓熛,益阳人,七岁能文,邑人命破白颈乌鸦,立破云:浑具乎色之元,间具乎色之素,太极中之一物也。
《济南府志》:新城尚书毕公亨转运两淮,时庭前槐上乌产二雏,一白一黑,缙绅多以诗贺,冢宰倪公岳有序。

乌部杂录

《诗经·小雅·正月章》: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注〉言不幸遭国之将亡,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如视乌之飞不知其将止于谁之屋也。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注〉乌之雌雄相似而难辨者也,人皆自以为圣人,亦谁能别其言之是非乎。〈大全〉欧阳氏曰:禽鸟雌雄多以首尾毛色不同别之,乌之首尾毛色雌雄不异,人所难别。
《尚书》:纬火者,阳也,乌者,有孝名,武王卒,成大业,故乌瑞臻。
《礼·斗威仪》:海不扬波,东海输之苍乌。
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则南海输以苍乌。
《管子·形势篇》: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故曰:乌集之交,虽善不亲。
《庄子·齐物论》:鸱鸦嗜鼠。
《天运篇》:乌鹊孺,鱼传沫,细要者化。
《韩子外储说》:夫驯乌断其下颔焉。断其下颔,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
《荀子·哀公篇》: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
《汉书·东方朔传》:朔为隐〈隐语也〉曰:声嗷皋者,乌哺𪃟也。〈注〉韦昭曰:凡乌哺子而活者为𪃟,生而自啄曰雏。《易林》:乌飞无翼,兔走折足,虽欲会同,未得己惑。乌飞鹊举,照临东海。
逐兔索乌,破我弓车,日暮不及,失利后时。
乌子鹊雏,常与母居,愿慕群旅,不育其巢。
白乌赤乌,战于东都,败悔为忧。
穴有狐乌,坎生虾蟆,象去万里,不可得捕。
王命赤乌,与君徼期,征伐无道,诛其君傲,居止何忧。乌鹊食谷,张口受哺,蒙恩被德,长大成就,柔顺利贞,君臣相好。
鸦噪庭中,以戒灾凶,重门击柝,侪忧暴客。
《淮南子·原道训》: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说林训》:乌力胜日,而服于鵻礼,能有修短也。〈注〉乌在日中而见,故曰胜日,服犹畏也。鵻礼裨苙,秦人谓之祀,祝间蚕时晨鸣人舍者,鸿鸟皆畏之。
《说苑》:孔子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古今注》:所谓赤乌者,朱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降而生三足,乌何以三足。阳数奇也。是以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参锄瓜,三足萃其冠。
《后汉书·五行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此谓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
《论衡·说日篇》: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夫日者,天之火也,与地之火无以异也。地火之中无生物,天火之中何故有乌。火中无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烂而死焉,乌安得立。夫月者,水也水中有生物,非兔、蟾蜍也。兔与蟾蜍久在水中,无不死者。日月毁于天,螺蚌汨于渊,同气审矣,所谓兔、蟾蜍者,岂反螺与蚌耶。且问儒者:乌、兔、蟾蜍死乎。生也。如死,久在日月,燋枯腐朽。如生,日蚀时既,月晦常尽,乌、兔、蟾蜍皆何在。夫乌、兔、蟾蜍,日月气也,若人之腹脏,万物之心膂也。月尚可察也,人之察日无不眩,不能知日审何气,通而见其中有物名曰乌乎。审日不能见乌之形,通而能见其足有三乎。
从平地望泰山之巅,鹤如乌,乌如爵者,泰山高远,物之小大失其实。
《风俗通》:乌号弓者,柘桑之林,枝条畅茂,乌登其上,下垂著地,乌适飞去后,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乌号耳。《南越记》:乌贼鱼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为乌贼,今匹乌化为之。
《新论·辩施篇》:昆山之下以玉抵乌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
《唐书·五行志》:古者以乌卜军之胜负。乌变为鹊,民从贼之象;鹊复变为乌,贼复为民之象。
《谐噱录》:南阳太守张忠曰:吾年往志尽,譬如八百钱乌,生死同价。
《乐府古题要解》:古词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言乌母生子本在南山岩石间,而来为秦氏弹丸所杀,则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若梁刘孝威城上乌一年生九雏,但咏乌而已不言本事。
《酉阳杂俎》:邑中终岁无乌有寇,郡中忽无乌者,日乌亡。
乌自死目不闭,鸭目白乌四距卵,有八字并杀人。《续博物志》:雏乌形类鸦,乌纯黑而觜红,亦曰阿雏乌。乌鸦反哺为慈,乌腹下白,不反哺为鸦,乌白头。群飞为燕乌,大而白头为苍乌,卑居为楚乌,又鸦乌为贾乌,庄子曰:鸦贾也。
《谭子·化书》:执胶竿捕黄雀,黄雀从而噪之;捧盘飧享乌鸟,乌鸟从而告之。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至食者无所不同。
《玉润杂书》:杜子美诗: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注引何逊诗:昏鸦接翅飞。此诗语意本不相类,只是用昏鸦二字耳,乃知杜诗不妄下语如此。
《蠡海集》:鸟之咮方者,趾方近于阴,故夜不眠而能飞。鸣鸟之咮尖者,趾尖纯于阳,故夜宿而不能飞。鸣鸟咮尖而能夜飞鸣者,色纯于阴也,若鸦颈既白而不纯,故夜不能飞鸣也。
飞禽皆属阳,故昼飞鸣而夜栖宿,然乌独夜飞鸣者,色黑属阴,从其类也。
《云麓漫抄》《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尧命羿仰射,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又《山海经》墨齿之北曰旸谷,居水中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载乌,春秋元命苞云: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资暇录》:御史台有柏及乌固在朱博之前也。《汉书》叙朱博请罢大司空,复置御史大夫,云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盖史言御史大夫之职休废也。井竭乌去后二年,朱博为大司空,虑久废,御史大夫职业无以典正法度,固请罢,所任大司空得为大夫,愿尽力为百僚,率哀帝从之,正史甚明,今多以为柏自博,栽乌自博集,不尽然也。
《雪涛谈丛》:澧州华阳王号味一者,喜读书,能诗,好延接四方名士,其谈吐有可观者,尝言喜鹊鸣噪,人闻之而喜,故以喜名。鸦鸣闻者皆恼,应名恼鸦而世乃从老字名老鸦,非也,此语亦颇确。
《贤奕》:乌能反哺,世嘉其孝。称慈乌云乃上林乌尤有足,嘉者每若孚号,群飞而集,秩然有序,晚复还栖上林,上林故禁地也。毕弋鲜惊托身之智,视丘隅之止益得矣,尤有异焉。阊阖一启千官云拥乌翔而过其上者,奚啻千万更不闻有遗秽点其冠服者,噫嘻躬厚德者,自无薄行安忍轻点蔑朝士哉。若别种喙大而项白者,其声躁厉飞止人屋而号,俗传为报凶,但闻其声,思揭竿而逐之矣。
《枕谭传言》:羿日落九乌,乌最难射而一日得九言,射之,捷也。后世遂以为日谬矣。
《田家杂占》:赤老鸦含水叫,雨则未晴,晴亦主雨,老鸦作此声者亦然。
《空同子》:鸟之性南向,鸦鹊晨南昏北,蝠昏南晨北,南出而北还也。
《木几冗谈》:夫鹊之声,人情喜之。夫鸦之声,人情恶之。夫鸦为鹊声,人情愈恶之,猗与王莽藏金縢自儗周公旦,何异鸦之效鹊声也。

乌部外编

《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东至于洛,观帝尧之坛,沈璧退立,黄鱼双踊,黑乌随之止于尧坛,化为黑玉。
《拾遗记》:僖公十四年,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鸦绕烟而噪,或集之推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木,木似柏而枝长柔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仁寿之华焉。即此是也。或云,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网罗。呼曰仁乌。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春秋孔演图》: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赤乌集书上化为黄。〈阙二字〉曰:孔提命仰应,法为赤制。
《论衡·感虚篇》: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水经注》:王次仲履真怀道,穷术数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乌翻然飞去。《博物志》:汉武帝好仙道,西王母七月七日夜漏七刻乘紫云车而至,南面东向,头上戴七种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乌如乌犬使侍母旁。
《搜神记》:吴猛得秘法神符,道术大行。尝见大风,书符掷屋上,有青乌衔去。风即止。或问其故。曰:南湖有舟,遇此风,道士求救。验之果然。
《括地图》:昆䮗之弱水中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
三五历天地之初,有三白乌主生众乌。
《酉阳杂俎》:南方有地日草,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驭以手掩乌目。食此,则美闷不复动。
《云笈七签》:亳州真源县大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有草贼遍地,自欲凌毁太清宫,迷路,乃往亳州城下,因围逼州城,攻打弥急。刺史潘稠望宫焚香,以希神力救护。顷之,黑雾自宫中而来,周绕城外,腥风毒气,闻者顿仆,密雪交至,寒冻异常,死者十有五六。初攻城之时,有神鸦无数,衔接贼箭,投于城中,贼辈已加惊异。既而城内朗晏,城外风雪,贼人惧此神力,解围而去。
《法苑珠林》:昔有乌名拘耆,游在丛林,梁言赤喙乌也。《指月录》:僧厨食为乌所啄,拾得以杖抶。伽蓝神曰:汝食不能护,何能护。伽蓝是夕神示梦,合寺僧曰:拾得谴我,由是著异,呼曰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