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目录

 方士部列传六
  明二
  无心道人     颜道人
  崔道人      范丫髻
  马维藩      张道人
  罗洪先      李长庚
  韩太湖      孙化南
  张一       顾元本
  贫极道人     王致清
  马法师      沈法师
  徐谦三      朱来甫
  何九师      元三佺
  元乐静      周祯
  许至震      包雷渊〈附张日惺〉
  王涵虚      祝明道
  聂允瑞      曹法师
  柴道人      徐骇儿
  梅道人      王扆
  王玉       李炼师
  洛浦师      雷普明
  魏雷鸣      陈鉴韶
  黄介通      林兆恩
  陈仲举      金邦宁
  于半仙      张雨
  刘宗道      禁神
  武演       刘从俭
  刘清       杨常符
  杨太明      张太虚
  刘士宽      谭守真
  李道坚      钱珍
  刘明德      袁金蟾
  黄德环      许演空
  李真运      张大伦〈附范含冲〉
  白铉福      杨常炫
皇清
  二虎王      竺野鹤
  杨炼师      蒋超
  施道渊      周世德
  李朴       黄自然〈附童学谦〉
  孙道元      杨季雅
  黎兆选

神异典第二百八十八卷

方士部列传六

明二

无心道人

《袁奂·无心道人传》:道士,号无心。初不详其名氏。予壬寅秋八月登祝融,取道南天门下,见道士趺坐石坞草室中,修躯疏髯瘿黄其面。予至与之揖,澹静渊閒有翩然云霞气。周视其室孑,无徒侣。壁间挂一棕拂子衲衣,百结而绽如故,一釜尘封寸许,薪水而外无所有。萧如索如不知其何以生活,问道士何姓曰:姓刘何。号曰无心,何方人曰均州,予喜而前曰:固吾同郡人也。识吾否道士曰:出世多年,故不识君。予问道士住此修道乎。道士曰:本不知道,无道可修。又问:尔住此万山巅,风雨晦,冥得无惧乎。道士曰:无惧也。木客山精魍魉魑魅皆堪,徒侣何惧之有。予又曰:吾来此作弟子可乎。道士曰:君世味方深,斯言何欺我哉。又问吾:兹行欲以望日,日可得观乎。道士遂不应。是夜宿上封寺,果大雨昧爽雾气,瀰山而日不可睹矣。予以此念道士必有异舆,返南天门复止其庐。出香钱若干贻道士,道士曰:可置磬下。遂以茶遍饷从者,饷毕,闭目趺坐。一无所言予竦立亦无复,有所问惟叹息。升舆而去。迄下山问之于吴子泰升,泰升曰:此道士初不知何许人,以庚寅辛卯间至南天门依羽人胡某为师。又数年胡去,而道士独处。距今十四载,日夜坐一小木榻,闭目跏趺行吐纳运气之术,冬不炉,夏不扇户,不扄,钥粮不隔宿。有则餐,无则饥饿,连宵不乞,不募山僧。有怜之者,持升米相贻,道士煮为饭,亦不自食呼。行路者共餐之。餐毕,饥饿如故,日或樵采往辄,敞其扉人过之者亦不敢有所取。尝数月无盐豉,朝夕啜水亦无饥饿色。经年不下山,偶信步惟至黄庭观,亦不踏村市,上山中有一僧健讼播虐气张甚。然见道士辄折节下拜道士徐语曰:出家子不济众则已,播虐何为者。僧对曰:气故耳。道士曰:气何常之,有挑之则怒,息之则平。君姑息之,可矣。僧惭赧无语而退,此泰升之告予者如此。袁子闻而叹曰:有是哉。道士真修行人也。世之号为出家,住名山者虽,遁处林泉之下,而心魂鼻息无刻不在。王公大人之前迹其所,为视抢攘名利人有更甚者。何似道士一身而外,萧然无长物有涧可瓢。不必其釜有霞可餐;不必其廪有云可卧;不必其衲有明月清风可友;不必其徒有野花开落可春秋;不必其历有吞息存神熊经鸟伸可导引;不必其诵经持咒烹鼎服丹。异哉道士其王,十八率子廉之俦欤。予不能缔交如刘,晏好事如苏轼然。欲不为之传,有不可得以视夫世之随声附和,而不循名以责,实者其诚伪轻重为何如耶。

颜道人

《嵩高志》:颜道人,不知何许人,以运气内养为事。隆庆末年于少室山巅,凿洞深丈馀。谓弟子曰:吾欲入洞修道,汝可筑土实洞口,必令内外两不相闻。乃止三年后,可启视如身敝,则道不成也。弟子如命筑之。踰三年其弟子同百馀人启洞审视,师果两手抱卵端然而坐,洞去白道洞四五里在御,砦东顶后。仍封闭矣。

崔道人

《安庆府志》:崔道人不知何许人,万历初至龙山真乙观。自言得修炼秘诀,年已一百有三,岁神情卓朗肤色鲜莹寒暑,惟一衲袄郡守叶就龙山咨论三日叹曰:何处更访安期。

范丫髻

《武当山志》:范丫髻万历时人,冬夏一衲,食一饭,无盐酪所栖。止一石窦,貌瘦神腴,双眸炯炯,语多儒者言。后不知所终,名贯俱不传。

马维藩

《保定府志》:马维藩字介夫,号静元安肃人,初补诸生无何。遇异人,授方外之传。遂觉悟曰:圣贤性命之学在是哉。乌用是声利为也。于是抱元守,一莫有知者久之。屏儒衣蔬食饮水萧然,兀坐一室,冬不绵不火;夏不葛不扇者二十馀年。四方元学之士皆愿从游维藩曰:予恶有知哉,试归而求之,斯得矣。维藩素慈祥乐接引于芽甲,草木含息蠢动之微,皆不欲伤之与乡人言。惟种阴德存天理,外无长语乡人皆敬信之,知与不知莫不曰:静元,静元万历。丁丑维藩忽有疾,内人问之,则曰:某旦是吾归去期也。别矣毋悲恸以伤我元。抱至期,则正襟危坐而逝。

张道人

《贵州通志》:张道人郡人逸其名,有道行,自幼不娶。得祷雨秘术,万历间旱巡抚郭子章招致之道。人为坛于城西,缟衣披发,运五雷诀刻。次日,日中雨至,时天无纤,云人皆诞之。道人书符于童子掌握中,令诣太守请迎,雨童子至郡,堂开掌忽霹雳一声。众未至坛而霖雨大注。

罗洪先

《明外史本传》: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馀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跪谢曰:郎中辈为之。又骂曰:不能制。郎中安用尚书,敞益惧,归部趣易奏。循退迟之,数日而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捧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踰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官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称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馀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澹泊,鍊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咨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千石,率友人躬赈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后出而经世,知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武当山志》:洪先官翰林,赞善以谏,罢归初寓南岳,楚中有给谏祝公咏者,先生同年友也。一日祝公阍者方启门,有方袍布巾操吴音者呼:祝咏何在。阍者惊讶,奔入告给谏公曰:此吾念庵也。摄衣追之,至三十里始及焉。褫马踏芒鞋同入衡山,啸吟良久乃去。从此先生登太和栖,息于老君洞之对岩,人莫悉其动止。至今人名之为,罗状元岩云。 李长庚天启中策杖入武当。至均阳沧浪亭遇道者庞眉丹颧,年可六七十许。号为四维长者;道俗年半百者;为言长者。居山多年予等为儿时所见,貌已如此,人或测之,为罗念庵云。

李长庚

《衡岳志》:李长庚号皓,白青州人,生而好道,于书无所不读。年二十馀,以公事走长安,见宫阙车马之盛,游公卿间名藉甚。已而叹曰:京洛缁尘化尽,劳人富贵几何。朝华易悴。从此遂生物外想慕,终南五岳之胜,以天启。甲子中出游遇异人,潜心五千言之学,亡何策杖。入武当,至均阳沧浪亭,遇道者庞眉丹颧。年可六七十许号,为四维长者道俗,年半百者。为言长者居山,多年予为儿时所见,貌已如此,人或测之以为罗。念庵云继游吴越旅巢,庐间尤久。后乃结茅隆中,与诸葛庐衡相望。既而念中原战场不可居,乃游江汉居黄鹄矶下。因扁舟过洞庭,卜居衡麓之朱陵洞口,九仙台建飞观数间,植北方桃杏梨柰诸果物,簇簇成林。将帅所赠遗买山田若干。亩日览诸子书,随笔各有论著,议论风生晤仕路人。辄劝以救民为主。然则道士非道士也。禹峰曰:如是则斯观也。不十仙不止矣,黄两镇不相能各树帜对,垒蜂拥数十万众。村落城邑数百里人,汹汹不保其生道人。出死力解两家之争。否则陈馀张耳,喋血无已时矣。湖南呼为李道翁相依为命云。

韩太湖

《畿辅通志》:韩太湖号弘阳,曲周第二疃人。早岁未尝知书,自能解医。于北禅曹溪洞得真人,口诀静修数年。著《明心经》救苦忏文若干卷,敕封正德明医真人经忏刊行于世。天启元年复用玉玺印,造颁行天下人,称为弘阳教祖。

孙化南

《江西通志》:孙化南不知何许人,天启间爱庐山,咏真洞幽秀作墓圜,其侧垂成投身以入而封之。留一窦略通清浊。朝夕诵皇经,礼北斗,其术以清净、自然为宗坐圜。三载一夕吐三,昧火须眉。皆焦遂蜕去,道家咸云:我法性命双修,化南所修,似先性后命。故营魄不守然其精进勇猛,自桂风子后近之,称炼者皆不能及焉。

张一

《桃源县志》:张一一号坐坟,又号邋遢。明崇祯时本县邹市人,不居庐舍日夜坐野坟上,赤身裸体虽隆冬。雨雪不知寒也。入城市索饮食,人如所求则受有意。与之则不受,得银钱随给贫者,人与之言辄以拳塞两耳。不答后。不知所终。

顾元本

《苏州府志》:顾元本家贫落魄,为黄冠浪迹江湖,遇异人,授以《五雷符诀》归试甚验。嘉邑大旱谢令召祈雨,元本方食犬肉,以汁书符于瓦,授役令归。报尹怒,掷瓦阶下雷从,碎声出大雨如注,所书符不皆用笔。一日登厕,以手虚书神将已至,令取拭秽纸,及起雷击死,其书亦焚。

贫极道人

《松江府志》:贫极道人年可三十馀,面赭色日,披发走市中,能以稻草心作笔为署书,府学博士。某离家甚远,居悒悒思得近地一官以事母。一日乘舆出,贫极从街头抚其肩曰:而佳音至矣。待信至我当自来。一日晨往谓曰:报者已在西关外即。遣人侦之,果如其言。喜甚。跪请曰:不知何以为寿。贫极曰:第取佳酒来。遂延二友善饮者共酌,进酒三樽,二友俱醉。贫极更索独酌,连倾七樽。赠以金帛皆辞第受一袄、一靴服之众觇其动。止时往僻处列如师弟相,坐状微语移晷而去,后不知所之。

王致清

《镇江府志》:王致清丹阳人,家素饶裕,弃妻子入茅山。后闻集真道院,张致远粹于妙道师事之。草衣木食不混流,俗其师。既化乃集众曰:吾亦从此逝矣。遂沐浴坐化。

马法师

《江阴县志》:马法师号天然,邑之祝塘人,得法于穹窿山施法。官有召鹤诗殄狐记,元门功课行于世。

沈法师

《江阴县志》:沈法师字开恒,青阳人,方垂髫。即辞亲出家,初从马法师学道,后得法。于浙之,洞霄宫,孙真人旋住青阳里锦树观。

徐谦三

《合肥县志》:徐谦三吴乡人,善符箓咒驱风雷郡,邑旱请祷辄,应太守龙诰赠诗云:心上真机旋造化,掌中神术滚风雷。

朱来甫

《滁州志》:朱来甫本山东人,寓滁曾传召鬼术。于异人祷雨辄,应尝行道中。有妇病颈瘤大如瓠,来甫治之。顿化为水,后不知所终。

何九师

《乐安县志》:何九师西坑人,学法茅山,归适岁旱登坛,书符须臾,雨应治疫救病咸即安痊。一日偕族人临池,众请试法,公掷一苇在池。大呼曰:鮸鱼听点,鮸鱼即跃出。成队自苇右而跳。左复呼,鲢鱼鲢亦成队自左而右鲤鳙。皆然可谓游戏,三昧而具神通。

元三佺

《乐安县志》:元三佺象峰人,祈雨治瘟,圆光附体,罗阳产厄,郑氏鬼胎,周门颠病符,咒一施咸彰灵应。

元乐静

《乐安县志》:元乐静号静轩,象峰人,旨受三佺复悟。熊氏宗源调坎,离养内丹祷雨、驱疫、治病、求晴无不立应。罗山除白马之精,周坊灭樟树之怪,尤得萨真人《玉阳炼法》大显。于时后,裔立真人会祈请,仍昭灵感。

周祯

《浙江通志》:周祯字世昌,号虚白,幼业儒善诗,文工书精《五雷法》岁。值大旱,院司礼致祈祷,祯高座台上执事者闻声云天道,无雨西湖不有水乎。日午取大镜以笔濡墨随所涂,方向黑云辄生。顷之云合,大雨分布,鱼虾藻荇,散落沟渠,视西湖水,已失其半矣。临终有云鹤之祥,端坐而逝。

许至震

《嘉兴府志》:许至震字东山,得正一真人法,能驱役鬼神。所祈多有奇效。邑中钱氏有火殃降屋上,求震解,禳震为结法,坛贮水一缸。置庭中作法,收火殃入缸内。时正隆冬,水然几不可探。后遂无恙,一朱姓者出外归,忽得痴疾。其子乞震为救,震命净灶洗釜,贮水其中,仗剑作法。后其家人开视,忽见有黑鱼长尺许在釜内,大惊放之。水中震,顿足曰:是怪也,我将手剑之奈何。放去疾,殆不可治矣。果颠狂,数月而死。诸若此类不可枚举,善写真得,虎头之神画关圣,像人多珍为绝笔云。

包雷渊〈附张日惺〉

《温州府志》:包雷渊乐清人,居雁山麓学法。于龙虎山能呼召天将,祷雨辄应。以掌行五雷法治妖,祟无不立效,有病者为书符。置水缸中,令饮之。悉愈,其后有张日惺号太微,居白鹤山。双瀑潭,侧亦学法。于龙虎山。其术与雷渊悉同,常祷雨烈日中。戒侍者宣疏毕,亟匿案下,忽黑云一朵如元芝。从海门而起,怒雷激之大雨如注,寒山陈函辉制长歌赠之。时称张法官。

王涵虚

《温州府志》:王涵虚名家春,字九灵,永嘉人,潜心老易为应道观道士居无几。遂遍游五岳,禁足武当,注《道德经》李本宁为之序。寻复著《太极图说》《易粹篇注》参同契悟,真篇阴符经,维教正论。晚年归,瓯朱之蕃赠之诗云:五岳归来云满袖,九山高卧雪盈头。后道德经注板散逸。永嘉令韩则愈补而梓之。

祝明道

《处州府志》:祝明道丽水人,幼随舅入元妙观端静。寡言谙习科典为观都知郡,有旱潦符水雩祷有应。凡有大役,檄以督工刻。日奏竣,尤精历家言选择。时日剋应不爽,年踰九十,示期而终。

聂允瑞

《处州府志》:聂允瑞字朝祥,丽水人,世传阴阳祷祝符水禁咒术。郡守公署中祟异昼见,患者十数人召瑞治之。书符宣咒洪声如雷,患者竦汗立起,其祟息凡里中疾病延之,祈禳屡有徵应。

曹法师

《天台县志》:曹法师邑人,居溪南大路旁,曰:大路曹氏壮年为狐媚所惑,去桐柏观为道士。三年无所得。乃往谒。张真人尽通其法,回至杭适大旱,祷雨无应,法师书片纸于背上曰:雨出。卖官闻之,命往吴山行事,用一大瓮盛水烧砖投其中。青天轰雷一声四神将立,左右曰:上苍主旱雨不可求。法师曰:权借太湖三尺水。须臾阴云四合,黑雾漫天,大雨如注,平地尺馀。顷之,霁视檐下水,悉有鲜鱼蕴草。太湖果乾三尺。诸司厚贶皆不受居,家除淫祠伐妖树灭魔救疾,祷雨祈晴厥应,如响年七十馀终。

柴道人

《湖广通志》:柴道人号五溪,昆山人,初为太学生。其父叔皆举进士,道人平生未尝一涉,元典会其母,死请恤还。至润州,作书付家人,先归曰:吾谒武当便还。比归发书视之,乃遍谢诸姻党语。且与其妻诀亟,遣人追至武当,业为头陀矣。师事麸子李传,其炼气之法。一日持钵行乞,均州道中遇州倅出。触其驺倅怒,笞之。已知为柴道人降舆,惶恐谢罪,道人曰:吾自失进退,于官人何;与了无怍沮常访;范小仙适靖,江王以金施范纳之道。人叹曰:尚须人豢养耶。遂去范尾,至光化呼之。略无转顾意步,履如飞,竟不能及。

徐骇儿

《湖广通志》:徐骇儿不知何许人,口期期不能言,听其声音似徐骇儿者。故名甲乙间卧,于洪山四天王之足,发结如鞭垢污不可近其所。乞诸秽物入手,怀而食之。彼不言,人亦不欲与之言。久之有远僧者,遇诸途膜拜于地,徐骇儿,不答去人问僧曰:汝何拜此。僧曰:我曾在座下听,讲是京师一大法师也。人叩之,终不言,久之止一大树下,双鼻垂两,白柱大如指,长二尺许而逝。

梅道人

《湖广通志》:梅道人居蕲水竹瓦店,农人也得异人术,乃掘土室可容膝坐卧。其中五十馀年其子日:以糜粥数瓯,饷之子死孙继之寝处。置《黄庭经》一卷。时时展视人,叩其道,默而不言。朱颜丰泽,饥肤腻如脂,土室外雪深二三尺。不冠而出,徘徊冰凌中,不寒年八十馀,坐逝。即土室封之。

王扆

《湖广通志》:王扆靖州指挥胎斋,居家孝友,好道术百岁,通慧化之日,玉柱垂膝。

王玉

《武昌府志》:王玉号荆山道人,蜀人也少慕。冲举游至郢上,遇一黄冠羽衣翩跹。因从游奉扫除之,役栖龙牙山。山即蒲金紫峰,久乃弃去之玉山洞。洞在蒲郭外之凤凰山,山侧有燕岩龙洞。遂定居焉。

李炼师

《安陆府志》:李炼师守贞居郢之白鹤观,有道术,能于掌中起雷。大旱请雨结坛如常,法刻期须应。至日于鸭嘴山云雾中见云,长冠剑拥现雨。遂注今炼师,李易其裔徒也颇传其术。

洛浦师

《桃源县志》:洛浦师凤阳人,尝脩道于灵岩山。道成化去有诗云:一水穿岩走碧,沙沿溪樛木卧龙。蛇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见溪头流落花。

雷普明

《武当山志》:雷普明本州人,游龙虎山得祈雨法,太监陈喜奉敕送铉帝像。于玉虚舟至均之乱石滩,浅阁不行,普明书符投之潭。是夜大雨水涨,御马监马大疫。檄普明治之遂息历。净乐宫提点先授太常寺,寺丞后升少卿。

魏雷鸣

《闽书》:魏雷鸣沙人,精雷霆术。童子有欲为戏与之一钱。魏就童掌中作书符状,令紧握之至。人傍放手,轰雷一声而散。

陈鉴韶

《闽书》:陈鉴韶二十馀丧妻。遂散家资学长生术。时至鼓山绝顶,默坐竟日,久能辟谷。其父以为病狂,拘絷之见其不食,复舍之。遂远游大茅武当,诸名山途遇乡人间有识之者。辄不与言,数年复,归以药。囊遗母乡士大夫或慕之,迎致他馆,亦不与言。后莫知所终,母启视囊悉乾桑叶也。

黄介通

《闽书》:黄介通闽县人,龙虎山崇禧观道士,儒道两全,有诗集行世。

林兆恩

《福建通志》:林兆恩生有异质,少时好袖金,散贫人。母诘之,对曰:损有馀,补不足,天道也。补弟子员已弃去学道著书数万,言合三,教而统之。尝遇卓晚春授以仙诀。治人病,辄愈赈饥,掩骼喜行,善事学者称龙江先生。

陈仲举

《山东通志》:陈仲举胶州人,学黄老术,辟谷隐大珠山石室,时人莫知岁数。

金邦宁

《山东通志》:金邦宁滋阳人,豫知死期,沐浴涤衣,端坐而化,观者如堵。

于半仙

《济南府志》:于半仙居淄川城西冶头店,性质朴,无伪家有铁拐仙人,画像。于日具香纸斋奉阅,数岁尝早起趋,县役天尚昧。中途见一人,宛然所供画像曰非吾李仙师。遂随挽,衣求度曰:汝随我行,慎勿开目,须臾至一处,开目视之。则波涛拍天茫无畔岸,乃东海也。惊怖不敢进,苦告归。因探囊中金与之。于旬日,方抵家稍稍言其事。后年至九十,无疾而终,人称之,为于半仙。

张雨

《陜西通志》:张雨号清虚子,貌清古寡言笑,绝烟火食,常携一瓢居华之东峰石洞中。与邑人王弘撰善。癸未十月初六逆闯入关之夕,趺坐而逝。自书其瓢曰我姓张名雨,庆阳人,年六十四数字而已。计在东峰者,亦六十四日唯啖松叶间,用栗枣迨甲申春。正月十五,犹端坐如生弘撰为。具葬细辛坪祠,于其所居之洞颜曰清虚。

刘宗道

《陕西通志》:刘宗道三原人,为元通观道士,能役使鬼神、祈祷雨泽,又能以数知人生死。名曰癸亥数。后庆王大集陕西僧道修追荐,事众。既集宗道乃徐至,庆王不悦。是日天甚晴霁,众皆树幡揭榜具金袈裟、法衣作乐。迎经于道宗道,但设雨具端坐而已。须臾黑云蔽日,狂风大雨骤至,众幡榜俱、尽金衣俱湿。俄晴霁宗道始行事。其日惟宗道一坛在焉,庆王以为神,以金冠馈之。后及葬,有二鹤翔柩上,若送葬然。

禁神

《陕西通志》:禁神宁州人,精咒法,能禁疮毒及蛇虫诸害。每旦持水向四方咒祝愿,十里之内人畜不罹,疮毒蛇虫之害积年渐加。多至百里,凡人求咒疮毒,隔山应气而愈,远近以法师尊之。后坐化,人立庙祠之其庙中土至,今取而傅疮亦有愈者。

武演

《开封府志》:武演字时振,兰阳人,生而颖,异髫年补弟子员。从父宦游汉中。时白真人结庐汉境山中,折节访焉一见,欢如平生曰:此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内。丹外丹尽行指示密授以口诀。自是遂能立炉鼎炼汞成金。一日适真人处,见真人四大节,解白乳满地,仰天叹曰:吾师升矣。后随父解官归,终日趺坐蒲团,不问人世寒暄。一日与亲姻送榇回曰:吾数日内当去矣。至日,果瞑目而逝。

刘从俭

《四川总志》:刘从俭新繁人,尝训蒙有道士授以书,从俭读不释手,诸童业荒渐去。其妇夺书投之火俭,与共入毛发无损。自是如狂不家宿人,以鸩置酒中,笑而不饮。

刘清

《四川总志》:刘清郡人,有辟谷导引术,能叱咤风雷,祷雨辄应。

杨常符

《重庆府志》:杨常符江西人,云游瀛山,开刱白云观,令牛穿径拓基玉井应祷而涌,金莲枝茂后,屡出异人。

杨太明

《重庆府志》:杨太明常符首座天性,朴鲁修炼精专。一日沐浴更衣拜辞圣祖师友跏趺而坐道,偈曰:蠢钝少人知胸藏造化,机打开大宝,藏脱壳上天梯。吟毕而化。

张太虚

《重庆府志》:张太虚贵州人,别号张虎皮,终日嬉嬉与世相忘,似有所得。一日书偈曰:我本非有汝,本空造化为汝成,此容他年。汝亦复归土,我今返驾游鸿濛。书毕而逝。

刘士宽

《云南通志》:刘士宽江西人,幼而目盲。年十八遇异人以金鎞投之,遂明因授其术,年八十馀自蜀入滇。齿发不衰入夜篝灯兀坐不睡,其谈尊生以养气,为主年九十。忽见数辈入称青城山,使者迎为观。主遂逝。是日太平寺僧梦宽携茗十馀斤,且言欲入蜀,僧异而访之,始知宽死。

谭守真

《贵州通志》:谭守真本卫冠带总旗,幼慕高风,悟真修,息习先天道教。逐魅驱邪屡有灵验。然性甚孤,介不屑,为黄白之术。一日遇跛乞愿,从服役,未几病且疥臭秽不可近。守真赡养数年,略无憎意。及死,棺殓之葬于卫之西郊。是日有遇于偏桥道中者自言姓李,且曰:为我致声主人,吾有遗于墓以酬。数年之养,守真惊讶,启棺视之,则符箓一帙,令牌一具,始悟其姓。知为铁拐仙也。追悔无及,嗣后亢旱祷祈无不立应,传五世皆然。当事以道彰天泽旌,表其门符,箓旋被有力者攫夺,令牌亦失术遂不传。

李道坚

《贵州通志》:李道坚镇远县人,弃家访道,得水火升降之术,与其侣徐教弘修鍊于中和山南洞,郡守周瑛以太和名之。

钱珍

《贵州通志》:钱珍郡人,道貌纯古,性至孝,得道士李天真术,以符水治病。随用辄验有祈晴祷雨,退星禳火平瘿开哑之异。知府宁阅奖曰:道成一悟箓阐,三元密畀治化,潜卫家邦虽汉张道陵,无以过也。

刘明德

《贵州通志》:刘明德郡人,少遇异人,授以《五雷秘法》,能呼召风雨,奔走鬼神,凡祈禳驱逐无不验。

袁金蟾

《广东通志》:袁金蟾号西川东莞人,少不娶,从白沙先生,游以诗答先生云:独坐桂花边,清香杳杳然。夜深山寂寂,明月满西川。久之弃,去披发,两肩独居一室,不与人接常跣足。冬夏惟单衣卧榻,蛛蝥尘积。仅能容身或试以金钱。置经行处辄趋步去县,令孙学古诣其庐,逼见之瞪目而视,人莫测其意,年八十馀卒,尝游广西宝林寺作诗云:宝林之水似曹溪,今日传来转到西。自古一花开五叶,到头结果要人为。

黄德环

《广西通志》:黄德环武宣县落库村人。一日上双髻山采香,遇神授一斧,回即神,通常骑黄牛出入邑里。俱为立庙。

许演空

《衡岳志》:许演空号洪阳,别字三,无子沛人。早年入武当蜡烛涧修真,后闻南岳之盛。约同道高守忠李和松谒南岳访九仙观,古迹结小茅。于观清苦备尝,人未识,其有道也。及高李相继羽化,明季桂藩闻其苦行,传至郡城因注道德经以进。遂有识者。当时衡郡鼎盛中贵,各建望江华楼,延师斋供皆曰:美哉,备观。师曰:美则美矣,不免一堆灰。众皆戚然不乐。久之,众善欲建吕祖阁于江干,效黄鹤之制,复著人问师,师曰:不必问我,若问我,必依我,因指点阅江门子城内可。众从之阁事成,飘然长往。今是阁尚存,注有道德阴符经行于世。

李真运

《武当山志》:李真运,山东人,体肥长。奉三清教,以饘粥自食,坐卧靡常盥栉俱废,赤脚行雪中,募修神路三百馀里。后又修玉虚宫,名贵咸礼焉,明末无疾坐化,冠剑藏于黄沙河志真桥北有塔建于其上。

张大伦〈附范含冲〉

《嘉兴府志》:郡城隍庙以西北清逸房为祖房,有道士张大伦号仲寻,童年入道,往来龙虎山,炼五雷大法,时疫气流行,师以符水施治,全活甚众。闭关八载,手录九幽忏六十卷,皇经二十四卷,书法端楷工妙。吴郡申时行文震孟云间,陈继儒韩敬本郡徐必达、沈思孝、姚思仁、朱国祚皆有序,其首藏高晖,年七十卒。嗣孙范含冲号瑞州,童年出家,自幼好道,鼓琴赋诗亦为世所重。

白铉福

《武当山志》:白铉福号柱峰,系西秦金明延川人氏。世居阀阅稽谱系白乐天二十八代孙,年不惑,以明经擢职官,未几挂冠不仕,径入太和七真洞。后为诸当事强起,岩穴修复武当宫庵,桥梁嗣修明真庵为聚徒讲肄之所。嘱徒云慢理蒲团,修《太岳愿成志》。士阐全真,寿七十。一日书偈云:性返灵明气返空,太虚似我不相同。只因会得些儿意,撒手撑开混沌中。偈毕端坐而逝。

杨常炫

《武当山志》:杨常炫山西人,庚辰进士。明末弃官登华山顶,礼皇老大神修真悟性,复迁嵩岳养气中方以门生故吏往来杂遝,乃三迁于武当之北岩,与住山白铉福相友善饵。精服朮,于洞者六年,嗣是豫知山中劫数将至,出游江汉间,为副宪余公诵经救劫,刊《刘洞阳总真集》行世。

皇清二虎王

《武当山志》:二虎王西秦人,官于明,位至副戎。年五十弃家出游,学道武当山,名不传有苦行感。二虎为伴,因以名。每于夜静持香信步所之遍走山涧,香尽则还。有强寇执索骡马,王引至一处,但见二虎怒哮,欲作噬状。寇惶怖叩王求免方脱。顺治八年正果朝元建塔,勒石在太子坡北。

竺野鹤

《武当山志》:竺野鹤年一百四十馀岁,明嘉靖年间人。遍游天下名山,康熙年始修道武当明真庵,尝语客言无身何处修道,得道又要弃身正欲弃此身不能耳。

杨炼师

《湖广通志》:杨炼师字易生蒲圻人。游江汉间,自言年已百岁,黄齑白饭,诲人以修身明道之学,旋游太和。未几即返,曰:山中人具杀机,不可
与处,于月湖中结茅以居,自是绝粒惟日啖水一勺,久之端坐而逝。炎暑中三日夜,颜色犹有生气。

蒋超

《武当山志》:蒋超字虎臣,金坛人。登顺治丁亥科榜眼,历官国史院侍读,提督直隶学院。甘蔬食,好仙佛,弃职遍游𢘆岱嵩华。康熙六年,游武当,著勿作四种罪业,说观诸道子及朝山客,后去峨嵋,将坐化索笔书偈去。

施道渊

《苏州府志》:施道渊字亮生,吴县横山人。母胎茹素,少投朝真观,年十七礼龙虎山徐堪凝学五雷法。顺治戊子年,筑室吴山修炼。庚寅年主持穹窿山建殿二十馀座,嗣汉真人张洪任请额赐名上真,并赐道渊养元抱一宣教演化之号,山中苦于得水为开井,数十仞名东井水不乏置吴县吴江田四百馀亩以供常住,郡中圆妙观大殿倾圯时,有鲁芳矢募未就,延请道渊。三四年间,三清殿落成,随建雷祖殿及山门露台,后有弥罗阁基废七十馀年矣。道渊复鼎建七间两翼高峙三层上彻云际,天皇后土星斗岳渎庄严毕,备平生黄箓斋醮及诸方建造所费不下十馀万,分文无私蓄。康熙十五年,裕亲王延建大醮,赐匾额三,一曰:道士。二曰:东来紫气。三曰:山水清音并。法衣二袭令牌玉印旗剑等。十七年,圆妙观祈雨九昼夜毕,沐浴趺坐说偈曰:迟钝又迟迈,倏登未际界。惟我识其宗,哂伊守否泰。掷笔而逝。

周世德

《苏州府志》:周世德字云岫,长洲维亭儒家子。幼丧父,礼邓寄虚为黄冠子。年二十从龙虎山夏北衢学清微五雷祈祷,祛邪治病诸法,精通道典。时遇水旱,祈祷无不感应,又常应郡绅李模申绍芳等之请,讲道德清静经于福济三茅诸观,侍听者动以千计,张真人洪任赠额曰:可与弘教。年六十二卒。

李朴

《苏州府志》:李朴字天木,吴县人。别号紫中道人,童真入道居朝真方丈笃志,金丹大药胁不贴席者三十年,顿悟元妙。朝真有白紫清洞元法自徐洞辉之后不得其传,朴心与神会凡符咒罡诀,不必师古所行辄应,常往来东吴甫里间,人争筑室居之。康熙九年秋,委化郡城紫薇庵道俗追慕私谥冲白先生所著有《还丹宗旨》
《火候宗源》等编。黄自然〈附童学谦〉《太平县志》:黄自然号清虚,东岳观羽士也。修真炼性键户辟谷者二十馀年,颇得道家秘诀。邑有方汪二家,妇为祟所凭,百计禳驱不克除。自然走笔书符,顷刻妖绝。康熙十年,水缩龙化土赤灰烟清虚,登坛三日,被发跣足,拜祷间惟见云浮顶头雨点檐阶不崇朝而池岸溢矣。邑侯傅纪其事以赞之,其徒童学谦字子敬,茹斋奉道能继其武云。

孙道元

《浙江通志》:孙鍊师讳道元字善,长别号复阳子,桐川人。父尝遇羽客,修髯长身,谒门曰:君当举子是垣中一星。言已即去。师初生时,不啼不乳者弥月嗣,若闻空中有语者,然遂受乳,甫七龄求出家,父母送吴山火德庙,度为道士。二十四访游五岳,尽得要妙,过信州,张真人授以正一清微五雷大法,示曰:大道必积,功行藉以福国利民,若独善其身,德不被物,虽得长生犹殇子也。师由是以救济累功以参鍊弥性习静大涤山耑精性命之学,视呼召风雨驱役星将其末也。当事请惠日甘霖无不奇验,咸以为神祇效命云。年七十有四剋期示化,仍语诸弟子曰:去后即有风雷毋惊。已而果然初涤山有隙壤虎踞其上,人莫能穴。至是为师营厝,虎长啸腾跃去后不复见。

杨季雅

《福建通志》:杨季雅仙游人,奉母至孝,辞婚不娶,尝捐己产与族人而为其厕役。不倦好读书,每置一箕为案,置书其上读之。过目成诵,有藏书家借阅殆遍。后遇异人得运气术,或旬月不食,或一食兼数日,食所言前知皆验,自号无名氏,及母卒,送葬毕,一日坐化。

黎兆选

《广西通志》:黎兆选广东德庆人,好游咏山水。贺县三峰委径石形像,蛇能作祟,人过之常被噬。选题诗蛇舌云:径名虽要实平亨,鸟道今堪
驷马横。不是武城偏捷路,青天白日任君行。蛇怪遂息,居聂峰,有塘一口,塘边一井,形似蟹眼,水高于塘水二尺,味甘美,人咸称其有神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