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五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目录

 神仙部列传二十八
  唐十一
  宋元白      王叟
  乔顺       巢道人
  饶廷直      湘中老人
  张远霄      晏仙人
  申屠有涯     陈元吟
  刘度人〈附崔之道〉吕氏
  崔自然      刘海
  刘大师      山中道士
  苍仙       黄元吉
  宋震       蓑衣仙
  徐慧       刘混成
  陈师       旴村母子
  黄皮二仙女    戚姑
  沈麟       徐仙翁
  殳基       徐道士
  陶松隐      陈世安
  陈寡言      陈惠虚
  月光童子     王全真人
  五仙女      曹奭
  谢景修      刘助
  华幽栖      张白胶
  焦道士      田真人
  赵法应      窦子明
  王帽子      韦昉
  胡德元      范志元
  陈致虚      甘凝
  聂师道      胡佯
  五代
  刘处士      郑全福
  曾文延      卢道者
  任生       杨仙公
  宋自然      张荐明
  烟萝子      厉归真
  谭峭       淘沙子
  游道者      黄万祐
  许坚       谭紫霄
  蓝方       徐公
  果仙       梁真人
  保宗       马氏女
  陈九郎      王保义女
  乐正子长     华盖真人
  神和子      谢仙翁
  莫公

神异典第二百五十一卷

神仙部列传二十八

唐十一

宋元白

《续仙传》:宋元白,不知何许人也,为道士。身长七尺馀,眉目如画,端美肥白,言谈秀丽,人见皆爱之。颇有道术,夏则衣绵,冬则单衣,卧于雪中,去身一丈馀,周匝气出如蒸,而雪不凝;又指灯即灭,指人若隙风所吹,飕飕然,指庭间花草飒飒而动。多游名山,自茅山出润州希元观,入括苍洞。辟谷服气,或时食彘肉五斤。以蒜齑一盆,撮吃毕,即饮酒二斗,用一白梅。人有求得其一片蒜食之者,言不作蒜气,味如异香,终日在齿舌间香不歇。得食之者颇多,而毕身无病,寿皆八九十。元白到处,住则以金帛求置二三美妾,行则舍之。人皆以为得补脑还元之术。又游越州,适大旱,方暴尪铄龙以祈雨,涉旬,亢阳愈甚。元白见之,以为凡所祈雨,须候天命,非上奏无以致之。乃于所止观,焚香上祝。经夕大霪,雨告足,越人大神异之。复到信州,又逢天旱祈祷,有道士知元白能致雨,州人乃请之。遽作术飞钉钉城隍神双目。刺史韦德邻。诳其贮妇女复钉城隍神,此妖怪也,将加责辱。使健步辈欲拘之,手脚皆不能动,悉自仆倒,枷杖亦自摧折。元白笑谓德邻曰:使君忤慢刘根,欲诛罚祖祢也。德邻方惧祈谢。须臾,礼而遣之。其灵屡施,不可备录。后于抚州南城县,白日上升而去。

王叟

《云笈七签》:王叟寓居冀氏县四十馀年,不知其所来,状貌七十馀矣。常以针割理疾,无不效者。乡里传其所用针砭,异于常医。有患邪疾者,以刃开其喉,取一物如蝘蜒,头足并具,独少尾而已。叟曰:此物形状足,则人必死矣。幸去之速也,疾即愈。有背转急痛如束缚者,以刃割其背数寸,去两腋下筋各截尺馀,其疾遂已。或问针割者,皆言不觉有割之痛,而疾立除矣。如此得效者,历年不可胜纪。忽谓人曰:余明年夏初将有所适,不可复住矣。及期无疾而卒,邻里之间,但闻香气累月。及瘗葬之时,棺轻若无物,皆以为尸解矣。

乔顺

《云笈七签》:乔顺,字仲产,扶风茂陵人也。少好黄老,隐山修道。年七十不肯娶妻,绝交接之道,心不染可欲之地。一旦归家,自言死日,其时果死。世人以为知命,既葬之。后有见顺于燉煌者,前世传之,皆以为升仙。故《诀录》曰:仲产知命,遁化神仙,七十不娶,毕命幽山。

巢道人

《续文献通考》:巢道人,上犹人。幼遇异人,授以辟谷法,常经月不食。自言年九十,颜如童子,日行三百里,盛暑烈日不畏避。忽一日谓所亲曰:予明日归去。果端坐而逝。里人异之,以为脱壳云。

饶廷直

《续文献通考》:饶廷直,南城人,唐时第进士。尝过武昌,游黄鹤楼,忽遇异人,授以秘诀。自是不迩妻妾,翛然端居。后为邓州通判。卒,其柩还乡,甚轻,盖尸解云。

湘中老人

《续文献通考》:湘中老人,不知姓名。吕云卿尝遇于君山侧,索酒数行。老人歌曰: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蔂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宋苏轼谓:此诗殆李谪仙辈老人真遁世者也。今考唐诗,此篇乃高骈所作,未详何据。

张远霄

《续文献通考》:张远霄,眉山人,一日,见老人持竹弓一,铁弹三质,钱三百千,张无靳色。老人曰:吾弹能辟疫病,当宝而用之。再见老人,遂授以度世法,熟视,见其目中各有两瞳子。越数十年,远霄,往白鹤山垂钓。西湖峰上有石像一,老人曰:此乃四目老翁君之师也,不记竹弓铁弹。时耶张大悟眉山有远霄宅址,李石诗曰:野草閒花不计年,亭亭双桧欲参天。读书却得骑鲸老,卖药来寻跨鹤仙。

晏仙人

《续文献通考》:晏仙人,樵采汀州山间见一道人,食桃馀半颗饲之,晏受而食,忽能前知人祸福。乡人目曰晏仙人。

申屠有涯

《苏州府志》:唐申屠有涯尝携一白磁瓶,自阳羡游吴,大风雪中脱衣,赁舟,沽酒斗馀,饮毕大吐。同载者逐之。有涯挈瓶登岸,倚树高吟曰:仲尼非不贤,为世所不容。蚩蚩同舟子,不识人中龙。溪雪载落梅,寒声激长松。狂来但清啸,一壶隐尘踪。吟讫跳身入瓶,悄然无迹。舟人举瓶碎之,无所见。他日同济者有见于虎丘剑池之侧,箕踞而坐,知其为异人也。

陈元吟

《武进县志》:唐陈元吟,修道,横山刺史马植常造其庐。卒之日,有异迹。

刘度人〈附崔之道〉

《安庆府志》:唐刘度人,舒州人,每于潜山丹霞石上诵《灵宝度人经》。一日遇一神人,邀至金鸡石,见三仙人对奕,一仙与刘一棋子,使吞之,后遂仙去。人视其殓,惟履杖而已。崔之道为真源宫道士,吞奕,尸解,与刘略同。

吕氏

《旌德县志》:唐女仙吕氏尝结茅舍于栅山傍,学道修真。后因仙去,人号其所居之处曰仙姑坛。梅圣俞有诗曰:百丈危峰绝顶观,万山周匝翠屏环。仙姑已作飞龙去,留得佳名在世间。

崔自然

《巢县志》:崔自然,唐时人,少学道得服松脂法,后隐于巢南山洞中辟谷修炼。冬雪冱寒,常于溪中澡浴。每入山,虎豹见之皆驯服。一日谓其徒曰:我为仙师所召。语讫而逝。后有豫章来者见之于道盖蝉蜕也。今其洞前岭曰仙人岭,洞曰崔仙洞,洞后通药师荡有小庵,其地多生药草,洞中石床、药鼎遗迹犹存。

刘海

《凤阳府志》:唐刘海旧传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今井在城内濠,多水,夏无蛙声。

刘大师

《凤阳府志》:唐刘大师,不知何许人,人莫知其名,因以大师呼之。刘初骑白马过油店,桥见久盲者,以药点之,立愈。往来倏忽。一日再至,坠马,坐林下,鼾睡如怒涛,即之不见。后人于睡所创寺。今犹称其桥为迎仙云。

山中道士

《滁州志》:山中道士,居神仙石洞中,不知姓名,尝煮白石子以为餐。唐郡守韦应物寄以诗《逍遥洞壑》。而与贤太守为方外游,盖有道者焉。

苍仙

《广德州志》:苍仙,不知何许人,爱羲苍山佳丽,隐居焉。不笑不语,时见时隐,莫测其端所居。有云栖岩洗药涧,玉女峰,升仙台,炼丹崖,遗迹宛然。后人为立祠,羲苍山中。

黄元吉

《江西通志》:唐黄元吉,字希文,丰城人,年十二师玉隆宫王月航。复遇刘玉真尽,得其教,人称为中黄先生。一日语陈天和曰:今夜子时,吾还玉真之虚矣,明日用火净吾骨,有风自南来者吾报汝也。已而果然。

宋震

《江西通志》:唐宋震,临川人,为彭泽令。入修山得梁道士尉文光丹药炉鼎,遂以黄冠隐山中,仙去。

蓑衣仙

《江西通志》:唐蓑衣仙,常衣蓑衣,不知其名。初诣元妙观,已而来游,青华道士张天全内之。一日呼天全与俱行,天全不欲,遂辞去。叹曰:此人为青面老子误,一生青面老子,谓辛天君也。有人自岭南来寄书天全,乃与天全别日也。

徐慧

《江西通志》:唐徐慧,字子奇,丰城人,家于庐陵。幼闻中黄先生得都仙净明之道,因往师焉,尽究元旨。尝自赞曰:生前我即汝,死后汝即我。于是二中间谁会识真我。五月望,日将化云,这臭皮袋撇了无挂碍,烈焰红炉中,明月清风外,掷笔,端坐而逝,鼻流玉著尺馀。

刘混成

《江西通志》:唐刘混成,字元和,其先彭城人,居白鹤山。久之,留其弟子何玉守舍,自入五老峰石室,种木瓜为食,炼丹,成。年八十六别其弟子而逝,举棺将葬,空无人矣。所居有丹井药臼存。
《九江府志》:刘混成,白鹤观道士也。观有混成炼丹井,捣药臼及手种杉,犹存杉木大丈馀。然岁久中空上折,孙枝附生其间,亦数尺围矣。

陈师

《江西通志》:唐陈师,不知何许人,衣服蓝缕。至豫章,逆旅。梅氏家梅厚待之。一日谓梅曰:吾明日当设斋,从君求新碗二十,事及七著,君亦宜来,会可于天宝洞前访陈师也。梅许之,持碗渡江而去。梅一日诣洞前问其村人,莫知其处。久之将回,偶得一小径,甚明,寻之,果见一院。有青童应名,问之,乃陈所居。入见衣冠华楚,延与之坐。命其食,少顷食至,乃熟蒸一婴儿。梅惧不食。良久又进食,乃蒸一犬子。梅亦不食。道士叹息,命取昨所得碗还之视,乃金碗也。谓梅曰:子善人,然不得仙千岁,人参枸杞皆不肯食分也。谢而遣之。

旴村母子

《江西通志》:唐时旴村有老母生三子,挂五铢,衣从物外游,久之能变化。母喜食鱼,遂于黎沮溪十日献二鲤。数年间挈其母登西洪山而仙去矣。当时因号为旴母江。

黄皮二仙女

《江西通志》:唐黄皮二仙女,未详何许人。世传于万载邑北黄皮山修真道成,白日冲举,乡人每祷辄应祠,祀四时无废。岁久倾颓,明嘉靖丙申,邑人彭浑重建。

戚姑

《江西通志》:唐戚姑,戚友秀之女,师吴元朗。年十八,乘云去。山有戚井,里人祷雨辄应。

沈麟

《瑞州府志》:沈麟,高安人,彬之子也。学道玉笥山,往来如浮云。然常衣单褐,即大风雪不易也。嗜酒赋诗,自号沈道者。一日,造县宰戏之曰:沈道者何日道成乎。麟作诗云:何须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药苗人不识,体含仙骨俗争知。及死之日,有见其乘舟浮于江上者,视其墓,则土裂尺馀。尝缄诗寄陈智周云:名山相别后,别后会难期。金鼎销红日,丹田老紫芝。访君虽有路,怀我岂无诗。休问繁华事,百年能几时。

徐仙翁

《袁州府志》:唐徐仙翁,不知何许人,尝于萍乡县西山中炼药。时有黄犬旋绕丹鼎傍,往返以为常。徐异之,翌日以红练系其颈,随犬所之至桐城岸侧,枸杞丛中,隐而不见。但馀练在外,掘之得枸杞,根形若犬,持归,蒸之,芬芳满室。徐翁食之,仙去。山有徐仙观、徐仙亭,久圮。

殳基

《嘉兴府志》:殳基,不知何时人,尝受异人导引之术。入千金乡,殳山数年,趺坐而化。弟子收瘗之惟遗巾氅。山因名殳,上有桐棺冢云。

徐道士

《严州府志》:唐徐道士,青溪人,居天乐观,年八十一。一夕,梦大罗,天赐诗云:片善文章莫自轻,大罗天上望归程。银河别有乘槎路,月苑宁无折桂名。鸾鹤相迎来碧洞,烟霞接引到神京。使卿便作神仙客,布德行恩救万灵。明日白众,尸解而去。

陶松隐

《处州府志》:陶松隐,唐时人,住佑圣观。建元天金阙宝殿,得元修本。领将有祈禳者,辄先知之,使道童候门,辄应人以仙陶呼之,年踰九十,隐居仙都山,松林间,辟谷数月,不知所往。

陈世安

《天台县志》:唐陈世安,京兆人,好道。遇仙,白日升天,治小台山。

陈寡言

《天台县志》:唐陈寡言,越人,字太初,隐玉霄峰,号曰华琳。尝以诗咏自娱,将尸解。谓徒刘介曰:当盛我以布囊,置室中,勿以木为也。

陈惠虚

《天台县志》:唐陈惠虚,河东人,为僧,居国清寺。尝与同侣游石桥。遇异人,自此慕道。晚归,终南山遇一老叟,遗以大丹,服之,升天而去。

月光童子

《天台县志》:月光童子,《巨鳌记》云:有人误入嵩高山,见东南天岩下石孔中,入有大宫阙,自然明烛,与日月无异。有六仙人云:月光童子在天台,往来此中,非有道不得见。

王全真人

《蕲州志》:唐王全真人,在州东北天长观,修炼飞升。

五仙女

《宝庆府志》:唐二仙女居新化潮源洞,修炼,白日升举,遗有丹灶、乳石异迹。每遇风晨月夕,天气清朗,犹闻丝竹之音。又汪潘李三女真修炼西山,道成尸解。

曹奭

《怀庆府志》:曹奭,河阳人,字师道,与柳镇同室读书,为人谨顺少调,官河南尉,称才吏。后五十岁,弃家隐伊阳鸣皋山,著书二十卷,号鸣皋子,不知所终。山中人皆言仙去。

谢景修

《怀庆府志》:谢景修,怀庆人。虔奉元帝,白日飞升,举仙桥其遗迹也。

刘助

《郴州志》:刘助,字元德,性仁孝。与诸兄游,食取最下者。及长,能文辞,喜黄老俗传,与兄瞻俱仙去。

华幽栖

《衡岳志》:唐华幽栖,自西蜀游二十四年,历荆渚溯、潇湘、礼赤君。于此修真,晦其名氏于五峰之下,石台上,注《灵宝经》。台上烟云如香,烟缭绕而起,注经罢烟,亦自无感格,如是,因名天香台。后尸解。

张白胶

《衡岳志》:唐张白胶,辟谷衡山云隐峰。日饮,深醉不知何处,得酒作歌曰:山花头上插,酒向口中斟。醉眼看醒汉,茫茫尽丧真。后不知所往。

焦道士

《山西通志》:焦道士,襄垣人。父为吏,活人,有阴德。生道士七岁,尚不语。一日告其母曰:明日师至果,一道士来,授以符箓,修真龙洞山。年十三,通天文地理,象数之学,能致风雨,役鬼神,后仙去。遗衣一袭。至今龙洞祷雨即应。

田真人

《陕西通志》:田真人,碑湮其名,富平人,修炼美原田村,晓服食变化术,里人碑其处曰:田真人拔宅处。

赵法应

《四川总志》:赵法应,别号肖庵,中江人。幼著《灵异》,年十五诣云《台山》,结茅鍊习,至十九,留偈云《脱落》。一贫道谪:凡十有九记其归去时,在处重阳酒。遂端坐化去,其遗《蜕历》。宋元犹存,望之如生。

窦子明

《四川总志》:窦子明,曲江人。为彰明主簿,后弃官隐于窦坪。未几,至圌山,修道,抵仙女桥,见一女人磨针,因问之,答曰:铁杵磨绣针,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复归。此山怡神养性三载,白日升天,今塑像具存。

王帽子

《四川总志》:王帽子,出入阛阓,为人修敝冠,号王帽子。暮则卧于涪州天庆观。一夕尸解而去。道士为葬之,月馀自果山贻书致谢之。

韦昉

《四川总志》:韦昉,蜀人。夜渡涪江,忽遇龙女,遣骑,迎入宫。后昉登第,十年知简州龙女,复遣书,相迎,敕命。昉充北海水仙。

胡德元

《四川总志》:胡德元,蓬人,从太和孙先生,得道修炼,千日,留诵上升。

范志元

《重庆府志》:范志元,治北纯阳山唐女冠,得道之所。志元栖静山中,时任安为使。雅慕之订期而往。志元化为男子腾空而逝,追之不及。后宋刘仪凤有但见脸如花,不知心似铁之句。

陈致虚

《贵州通志》:陈致虚,号观吾,一号紫霄上阳子。尝从缘督真人赵友卿授金丹妙道,遍游。夜郎至,思唐与宣,慰弟至。阳子田琦炼丹于万圣山岩壁中。后皆仙去。编注有《金丹正理大全》数十卷。今丹鼎炉灶,遗迹尚在山顶。

甘凝

《建昌府志》:甘凝,字云隐,唐丹阳人。移家南丰,有奇操。举进士,不就,为神仙之学。其后卜宅军峰之下,岁旱,以破竹画地为环,各置其方,令童男女随之随所。转而雷震,已而大雨,或久雨,则为丹书焚之,立霁。一日,召家人前曰:后四十年,当有圣人出,天下复平,尔等无忘忠孝。言毕而逝。后宋祖隆兴甘氏登宋进士者十有五人,明通经籍者十有二人。御史霖副使苏其裔也。

聂师道

《衡岳志》:聂师道,歙人。少好道学。唐末于涛为歙刺史,其兄为方外道士,居于郡之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咨以郡政,乃名其山为问政山。吴朝以师道常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后给事中裴枢治歙州,当唐祚之季,诏令不通池州、陶雅、宣州、田頵,举兵围之,累月,歙人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师道彼时在城,乃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耶。师道曰:苟一言有当万姓获全,又何惜焉。枢曰:请易服以往。师道曰:吾身已入道,不容易服。乃缒之出城。二将初亦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人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吴太祖闻其名,召至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后求游南岳,访洞灵宫之胜,因居焉。吴遣使醮南岳,携师道以还广陵,未几,尸解。时吴主方遣使于湖南,使还至巴陵,见师道游行,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放我还山使者。以为然。及入吴境,方知师道羽化矣。后人屡见游行南岳,吴主博访,竟未得见。
《歙县志》:聂师道,字宗微,少事道士,得内传服松脂法。乃与同志登绩溪百丈山采芝。夜半,峰顶月明,有天乐。起东南紫云中,久之,声益近。至石金山,少止,两山相距三十里。然顶上相望咫尺。俄闻小鼓奏笙箫金石弦匏,以拍节大鼓,其音清扬,不类人世,至鸡鸣止。山下居人皆闻之。同行者叹曰:方采灵药,而所闻如此。此亦君得道之證也。后泊南岳,招仙观闻蔡真人旧隐,去洞灵源不远,山中时有见之者,乃辟谷。七日,独往。日暮有樵者坐溪上,告以蔡君所居深远,不可到。东有人家可宿樵者,因凌水而渡。师道目送之。东行见草舍篱落,主人类农者,年可三十许,问:适见樵者否。此蔡道者也。因投宿起黄磁合,得茶饮之,绝佳。明旦行,有老父问所从来,谓曰:蔡君父子偕隐此山,昨昔所宿即其子也。折草长尺馀,形似姜苗。师道咀之,而甘,因使取水,遂失所在。自是益精健还,观已月馀日,乃知彭真人。亦尝隐此山也。后归乡里,每入山,虎豹遇之皆弭耳驯服,拊之乃起;或以所采薪药令负还以故歙之。近山颇有猛兽而不能害,后将复往南岳,闻汉梅、福梁、萧子云皆隐玉笥山中。乃三游郁木坑,见丈夫布衣乌帽,年五十许。人相问劳巳谓曰:子宿业已净,应有名玉籍,虽未即飞升,当亦度世我谢修通也。本居南岳,与彭蔡偕隐已三百馀年,知子尝游洞灵源,吾适为东华君,命主玉笥山地仙,兼掌清虚观,坟土祀。今子与吾宿有分,故得相见。然梅萧日中为小,有天王所召,恐未便还,非可待也。师道跪谢之。同行数里,或有草舍新洁,命师道坐木马。上己坐白石鹿,上俄有丱角,以汤饮。师道神气洒然,修通指架上素书,令抽取一卷曰:习之,当得道。我有弟子紫芝,在九嶷山。往见之,传我语,必为子尽。其旨矣。傥不见者第投书于毛女溪上,洞中且题石壁,致吾意,言讫。师道已在郁木坑外盖七日矣。素书言西王母理化,众仙之要然,不可尽解,遂至九嶷访紫芝。或言毛女溪有一隐者,莫知其名,人或见之。师道累求不获,乃投书题石。后尝梦神人称紫芝,教以疑义。岁馀还山房田頵,围新安。师道白太守裴枢。夜缒见頵,頵为敛兵。又为请陶雅为守,杨氏据有江淮,召至广陵,建真元宫,处之,使为人祈福,号问政先生。一旦谓弟子曰:我为仙宫所召。言讫而逝。比殓棺有声视之,若蝉蜕然,因就葬之。数日有自豫章来者言,见之于道,以一小童自随,云离南岳多年,今当暂往耳。所至多宿旧游观宇。半年后,又有见之于衡阳者,云归洞源矣。后二十年问政,故居之上,数有云鹤盘旋。众请于杨氏发所藏衣冠归葬,自扬至歙千馀里,其上常有云气,兼鸣鹤翔导至山,三日而散。杨氏加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从孙绍元。

胡佯

《四川总志》:胡佯,道人,容貌奇古,美髯秀目。唐季于江安县东六里,山峰绝顶修炼,尝适梓州见狱吏王昌,有阴德授以仙诀,举家白日上升。

五代

刘处士

《稽神录》张易在洛阳,遇处士刘某,颇有奇术。易𢘆与之游。刘尝卖药于市市中人,负其直。刘从易往索之,市人既不酬直,又大骂刘。刘归,谓易曰:彼愚人不识理如是,吾当小惩之。不尔,必将为土地神灵之所谴也。既夜,灭烛就寝。积薪炽炭烧药。易寐未熟。暗中见一人,就炉吹火。火光中识其面,乃向之市人也,迨曙不复见。易后求之,问市人,云:一夕梦人召去,云逼使吹火,气迨不续。既寤,唇肿气乏,旬日乃愈。刘𢘆为河南尹张全义所礼,会与梁太祖食,思鱼鲙。全义曰:吾有客,能立致之。即召刘。刘使掘小坎,汲水灌之,垂钓良久,即获鱼数头。梁祖大怒曰:妖妄之甚者也。即杖背二十,械系于狱,翌日将杀之,其夕亡去。刘友人为登封令,其日至县,谓令曰:吾有难,从此逝矣。遂去,不知所之。

郑全福

《续文献通考》:郑全福,浮梁人。梁开平中,游猎深入,穷谷暮,有老人导游新安灵岩诸洞。及出,有鹿引上山半坡,遂结茅,修炼。后年百馀岁,语门人曰:必葬我浮梁白水乡。及卒,弟子舁至夕阳岭上,觉棺空。发之,惟杖履而已。一云唐文宗时,入灵岩洞修炼后,居莲花洞,游桃花溪,有老人乘铁船。全福曰:愿借船,还人间。老人曰:后三年。复来时年百馀岁,语门人葬浮梁。葬后惟存杖履。时有郑思远,号丹阳真人,得真仙源派。
曾文㢟
《续文献通考》:曾文㢟,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梁贞明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遂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忽见之,骇而归启。其坟无有也。

卢道者

《广西通志》:卢道者,精于卜。后唐同光二年,有郡倅。因内孕岁馀,不产,求卢道卜之。书一醋字,遂不踰月。二十一日酉时娩倅。以为神,建塔居之。后于宋乾德间坐化。遗诗云:三十年前卖卜,化得一间茅屋。末云:撒手永超三界,一去定无反复。寺塔在义宁县。明崇祯元年重修。

任生

《续文献通考》:任生,不知何所人。后唐同光中,乘凤,号为野人。后于王子潭跃身腾空,冉冉而去。

杨仙公

《续文献通考》:杨仙公,淄齐间道士莫知其年寿。耆老。自童稚见之,或就铁铺借铁椎,自击其顶;或令人极力击之,无所损。入山与虎豹为戏,以手击之,猛兽偃仆。后唐长兴中,入蜀,自云居峨嵋山。

宋自然

《茅亭客话》:丁元和者,自幼好道,不慕声利,疏傲无羁束。或晴霁负琴出郭,饮酒杖策,逍遥于田亩间,常言祖父。长兴元年,于遂州。值孟先主与东川董太尉会兵攻围州城。先是城中有一贫士曰:宋自然常于街市,乞丐里人不能辨之,至重围中人皆饥殍,宋亦饿殕,于州市相识者以簟裹埋城下俟。时平焚之至。明年,有遂州驱使吏李彦者先往潞州勾当,至城破方归。说见宋自然在潞州告云:君若归州,时须与我传语。相识五七家,那时甚是,劳烦人答以自然于重围中已死。因与发埋处,只见空簟,其间有一纸文字云:心是灵台神之室,口为玉池生玉液。常将玉液溉灵台,流利关元滋百脉。百脉润柯叶青叶,青柯润便长生世。人不会长生药,鍊石烧丹,劳尔形。元和因是学道,深得其用。休复,尝读道书,登真隐诀,云解化之道有八焉,解化之法。其道隐秘笑道之辈,但见其狼籍乞丐于廛市,以为口实非其所知。然一度蜕解,须敛迹他方,屡更名姓。忽逢遇,知识露少踪,由以激后人。非奉道好奇者,孰能采摭其隐显乎。

张荐明

《五代史·郑遨传》:与遨同时有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奏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元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烟萝子

《怀庆府志》:烟萝子,姓燕,失其名,王屋人。晋天福间,耕于阳台宫之侧,得异参食之,遂拔宅上升。今有洗参井,仙猫洞,皆其遗迹也。

厉归真

《天台县志》:五代厉归真,邑人。嗜酒,常单衣,精水墨。汉乾祐二年,于中条山飞升。语人曰:吾台州唐兴人也。

谭峭

《续仙传》:谭峭,字景升,唐国子司业,洙之子。幼而聪明,及长颇涉经史,强记问,无不知,属文清丽。洙训以进士为业,而峭不然,乃好黄老、诸子及周穆。《汉武茅君列仙内传》靡不精究。一旦,告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近京都,许之。自经终南、太白、太行、王屋、嵩华、泰岳,迤逦游历名山,不复归宁。父驰书责之,复谢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母。以其坚心求道,不以世事拘之,乃听其所从。而峭师于嵩山道士十馀年,得辟谷养气之术,惟以酒为乐,常醉。腾腾周游,无所不之。夏则服乌裘,冬则绿布衫,或卧于风雨雪霜中。经日人谓已毙,视之气炰炰然。父常念之,每遣家僮寻访,春冬必寄以衣及钱帛。峭捧之且喜,复书遽遣家僮,乃厚遗之,才去便以父所寄衣出街,路见贫寒者,与之,或寄于酒家,一无所留。人或问之:何为如此。曰:何能看得。为盗所窃,必累于人。不衣不食,固无忧也。尝欣欣然,或谓风狂,每行吟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后居南岳,炼丹,成,服之。入水,不濡;入火,不灼,亦能隐化。复入青城而去。
《嘉兴府志》:五代谭峭,字景升。游名山,得辟谷养气之术。夏裘冬葛,状类风狂。尝著《化书》,宋齐丘欲窃为己有,醉之。酒缝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渔者得而剖之,见峭方醒。张目曰:齐丘夺我《化书》,今藏形矣。遂去不复见。峭本泉州人,国子司业,洙之子。邑中有谭仙岭,相传是其炼药得道处。

淘沙子

《茅亭客话》:伪蜀大东市有养病院,凡乞丐、贫病者皆得居之。中有携畚锸日循街坊沟渠,内淘泥沙,时获碎铜铁及诸物,以给口食,人呼为淘沙子焉。辛酉岁,有隐迹于淘沙者,不知所从来及名氏,常戴故帽,携铁钯,竹畚,多于寺观閒静处坐卧。进士文谷因下第,往兴圣寺,访相识。僧见淘沙子披褐于佛殿上坐,谷见其状貌古峭,辞韵清越,以礼接之。因念谷新吟诗数首,谷愕然。又讽其自作者数篇,其诗或讥讽时态,或警励流俗,或说神仙之事。谷莫之测,因问谷:今将何往。谷曰:谒此寺。相识僧求少纸笔之资,别谋投献。其人于怀内探一布囊,中有麻绳,贯数小铤银,遂解一铤遗,谷戴帽,将所携器,长揖,出寺而去。谷后得伪通奏,使王昭远礼于宾席,因话及感遇淘沙子之事,念其诗曰:九重城里人中贵,五等诸侯阃外尊。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王公曰:有此异人。遂闻于蜀,主因令内园子,于诸街坊寻访之。时东市国清寺街有民宇文氏,宅门有大桐树,淘沙子休息树阴下,宇文颇留心。至道,见其人容质有异,遂延于厅问其艺业云。某攻诗嗜酒言论非俗,因饮之数爵,与约再会。浃旬淘沙子或到其门,将破帽等寄与门仆,令报主人,其仆忿然,厉声骂之曰:主人岂见此等贫儿耶。宇文闻之,遽出迎候,愧谢曰:翘望日久,何来晚耶。即与饮。且酣,宇文曰:神仙可致乎。至道可求乎。淘沙子曰:得之在心,失之亦心。宇文曰:某数年前遇人,教令咽气,未得其验,废之已久。淘沙子曰:修道如初,得道有馀,皆是初勤而中惰,前功将弃之矣。世有黄白,有之乎。好之乎。宇文曰:某虽未尝留心,安敢言不有,安敢言好之。淘沙子因索铜钱十文,衣带中解丹一粒,醋浸,涂之,烧成白金。此则神仙之艺,不可厚诬之。但罕遇也。有自言者皆妄也,遽辞而去。翌日凌晨,扣门将一新手帕裹一物云:淘沙子寄与主人。宇文开而观之,乃髻发一颗。莫测其由,至日高,门仆不来,令召之,云:今早五更,睡中被人截却头髻,将去蜀。主闻之,访于宇文。宇文寻于养病院,云:今早出去不归,自兹无复影响,休复见。道书云:刺客者,得隐形之法也。言刺客若死,尸亦不见。每二十年一度易形,改名姓,谓之脱难。多有奇怪之事,名籍巳系地仙。淘沙于是其流也。

游道者

《处州府志》:游道者,法名善幽。受业于遂昌之重光院,与人无忤,犯之亦未尝失色。每晨摘野蔬,以腐薪烹之。不用常住,寸薪尺刍。一日,趺坐而逝。院僧纳之,棺坐如故。时吴越钱氏闻之,为之装塑真身,建殿祀之。

黄万祐

《重庆府志》:黄万祐,未详何许人。修道于黔南无人之境,累世常在,每三五十年一出。常卖药成都,言灾祸神验,王建礼事之。问其服食,皆秘而不言。问其齿,则曰:吾只记夜郎。侯王蜀之岁蚕丛氏都郫之。年时被请出,乌兔交驰,花开木落,竟不记其甲子矣。一日,南望嘉川,曰:犍为之地,何其炎炎已。而如言赴之嘉州,市肆已为瓦砾。后坚辞归山,建固留不听。

许坚

《江宁府志》:许坚,南唐人,性嗜鱼。炙火上,不去鳞肠。盘白山观前,有放生池,坚吐所食鱼入水,即跃去。每和衣入溪涧中,人问其故,曰:天象森列,吾裸裎可乎。尝过宜兴冲寂观,题诗于壁,时谓逆旅道人。一日,呼道士共浴,滆湖坚。忽凌波如履平地,乃渐远,手招道士,笑而去。
《江西通志》:许坚,南唐人,形陋怪,帻巾芒,履短衫,至骭亦无资装,癖嗜鱼。得大鱼即全体烹而啖之,随意所适,人不能测。宋景德末,在金陵卒。明年,户部员外郎陈靖见坚于洪州。他日发瘗,视之,但存空棺。

谭紫霄

《江宁府志》:谭紫霄,泉州人。先有道士陈守元者,斸地,得木札数十贮,铜盎中皆汉。张道陵符篆朱墨,若新紫霄,尽能通之。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神,治疾病,多效。庐山僧辟路,有大石当道,坚不可去。紫霄索杯水噀之,令工施镵,应手如粉。南唐后主召至建康,赐官,不受。所获醮祭之,施转给宾旅。宋开宝初,年百馀岁,无疾而卒。人谓尸解。
《南康府志》:紫霄,泉州人,家北海,徙金陵,目角有吉字。为玉笥道士,遇异人,得方术。闽王昶师事之,封正一先生。后居庐山栖隐洞。南唐后主召至金陵,赐号金门羽客,并紫金,不受。开宝六年卒。所著有化书行世。

蓝方

《续文献通考》:蓝方,字养素,号长笑先生。居南岳山,得道成仙。

徐公

《江西通志》:徐公,逸其名。修真于德兴之双溪龙潭侧。潭深莫测,旁有巨石。公常坐卧石上,貌如四五十岁人。妻亦如之。一日,忽告众,同妻入潭,龙来接之。岁旱,远近祈祷者蛇虺浮上。请去辄雨,投疏入水,有误字,即泛出,不纳。孙清简,公需往游,作诗诘之云:尘世仙家两隔离,遥瞻白鹤舞东西。月明瑶草光浮洞,春暖桃花香满溪。两字功名垂竹帛,千年履迹印苔矶。不知羽化何年代,致使凡人心自迷。投入潭,顷之有诗浮出,云:五代兴亡正乱离,新安一脉到江西。家君乐道居汾水,大叔传芳住柏溪。犹子宦游黄菊径,老夫垂钓绿杨矶。自从背母朝元后,春复秋还天地迷。

果仙

《江西通志》:果仙,不详姓名。久住饶,衣带皆缀,杂果不停嚼,人因号曰果仙。城南杜君平鬻果,每招与之,不索值。一日,仙诣杜曰:予有佳果几树,足偿君。携行,由芝山阴纡回十馀里,望见红鲜满野。隔一涧,涧峻深不可渡。杜惧,弗肯行,仙微哂:君无缘矣。一别而渡,烟霞四生,寂无人响。杜循迹归。越旬,始达家,已历十馀年矣。

梁真人

《江西通志》:五代梁真人,无名籍。初入雩都北斗山紫霄观,学道。道既成,将仙去。朝中有闻,遣殿,使来召真人。市脯酒,为劳斋荤,同釜,以瓢浮面,隔之殿,使临视,曰:斋未熟而荤,先熟何也。真人曰:火候未到。待拾薪来,已而折桧一枝,倒植釜旁,遂登木杪,浮云而去。使惧,无以复命,因自杀。今为北斗山神祠之。

保宗

《九江府志》:保宗,不知何许人。及笄,许聘矣。忽有悟,去为道士。入庐山崇善观,却粒炼形。南唐元宗闻之,诏赴阙,引入禁中,见诸嫔御,赐紫衣金钱。诸嫔御竞施服,玩珍珠,彩绣数,逾千万。诏新,其宇尚书郎韩熙载撰记,赐额曰真风观。又诏臣下作诗送之,保宗慕蔡寻真李腾空之为人,亦能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暇则至屏风。叠南北瞻礼二祠。保宗老而有少,容既殁,貌如生,举棺甚轻,盖尸解云。

马氏女

《处州府志》:马氏女,庆元人。五季时姊妹二人白日飞升。至今山巅有剪尺镜台遗迹。

陈九郎

《武昌府志》:五代陈九郎,仙,本县启石里人。五代末,尝总土兵,守本里。与尖山王大夫战,不胜,走泉洞,死之。尸流出洞,沉于山溪港。渔人举网得而置之。明日,复得如是者数次,其时大旱,祷云:若为仙,明日可得雨乎。翌日果大雨。遂泥裹尸,塑祝之。其后祈祷屡有验。至今人号为陈九郎仙云。

王保义女

《荆州府志》:五代王保义女,荆南高从,诲行军司马生女,不食荤血。五岁通《黄庭》等经,及《长梦》。渡水登山,见金银宫阙,云:是方丈。仙女数十人中有一人曰麻姑。相结姊妹,授以琵琶数曲,自是数夜一遇。岁馀得百馀曲。其尤者有独指商,以一指弹一曲,复梦麻姑,曰:即当相邀明日,庭中有白鹤、音乐、女奄。然而逝。

乐正子长

《莱州府志》:五代乐正子长,尝遇仙于鳌山,授以方术。年百八十,颜色不衰,登劳山,仙去。

华盖真人

《莱州府志》:五代华盖真人,姓刘氏,蜀人,寓居劳山。庞眉皓发,面如渥丹,不自知其年。敝衣掩形,冬夏不冠屦,不炉不扇。一夕,端坐而化。神色自若,至晚视之,止遗躯壳,若蝉蜕。其徒择地葬之。

神和子

《四川总志》:神和子,姓屈突,名无为,五代时人张咏,尝游京师。于封丘门逆旅,遇一道士,与饮。至醉,咏曰:不知姓名,异日何以相识。道人曰:我神和子也,异日见子于成都耳。后咏守成都,始异其言,尝以物色访之,弗得。后于天庆观院堂壁上有画道人像,肖逆旅,所见视其题曰:神和子,咏怅然自失。

谢仙翁

《江西通志》:谢仙翁,瑞金人。后周时登龙雾嶂,采樵,偶于池侧,见二女奕,从傍观之。女食桃,遗核。因取食之,不饥。奕罢,恍失二女所在,谢骇而归。不知若干年矣。后翁入山,莫可踪迹。时有见者,急追之,莫能及。里人为立祠,名曰宝仙。

莫公

《广西通志》:莫公者,后周时人也。七岁辞亲,隐富川,穿石岩学道。年二十,自谓能空明寂灭,竟莫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