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九十四卷目录

 僧部列传七十
  明六
  九龙盆火头    无异
  通新       悟进
  罗墅庵僧     寂光
  弘乘       大慧
  云光       如圭
  昙晦       康斋
  广德       海禅师
  通睿       了然
  朝宗       正岩
  庆祐       行彻
  海会       无学
  戒生       灵江
  清欲       德观
  巨方       源古
  碧峰       智旭
  承皓       至刚
  相如       处圭
  湛明       通振
  弘参       观英
  居溟       善酂
  方晟       允袭
  隆琦       通容
  无用       尺木
  弘圣       行帜
  古灯       本仁
  自濯       万如
  箬庵       弘储
  弘璧       永慈
  灵睿       破山
  正志       戒显
  远俊       行元
  通省       楫庵
  昼林       大然
  恒證据禅师    函是
  函可
皇清
  弘觉       玉林
  半庵头陀     元洁莹禅师
  超杲       原直
  恒转       济恒
  导禅师      习融
  竺庵       方宜
  德修       明照

神异典第一百九十四卷

僧部列传七十

明六

九龙盆火头

《衡岳志》:九龙盆火头,河南人。不知其名号,以崇祯戊辰年入。九龙执事火头,遇湿柴辄焚香礼拜,以烛然之。火即起,人往往见火中吐莲花状,二十年不言语。忽于乙未冬无病执帚,为佛圣扫尘。向韦驮作语云:来世当生何地。自天子而下皆不欲,不如再来修行。因击鼓三通,聚众行礼,告以三日后当长。往矣,后果如期端坐而逝。

无异

《衡岳志》:无异,衡阳人,明和尚之胞兄也。依天童,密云老和尚,薙染遍参,后于白石峰前祇林住静曾作。山中,四威仪云。山中行步,步步无停。穿云去,垂手捉明星。山中住,不插梧桐树凤儿。来指伊归宿处山中,坐哩啰歌,频播音韵。希世上人,难和山中卧梦。里佛慵做,打鼾齁虚声天来大,今迁海会庵。

通新

《宁波府志》:通新字镜宗,慈溪刘氏子,少时从军。蓟辽中,年览心经。有省依金山朝阳和尚祝发,后参天童密云和尚屡问屡打。一日至斋堂,方拈箸间。忽然有悟,自是为天童化主。十馀年时,天井古刹,久废陈恭洁公良谟,因请镜宗主之,而里人陈士英辈各捐资修建。于是天井复兴深鄙,诸方募缘陋习务耕种,以自给其开示学者直截便易,多有省发云。

悟进

《嘉兴府志》:介庵禅师,讳悟进,其先自武林迁禾。母贺氏,长斋,好施舍。梦日轮,而妊师。幼不,从儿嬉喜游诸寺院,见佛像依依不忍去。弱冠,习举子业,常翻内典,切空门之慕。一日,书偈于壁,出走见鸳湖大师,示人语曰:道在是矣。湖入闽师从其嗣万。如禅师剃度从之游,最久又尝谒。天童密老问道后,受法于湖,返禾依兴善。居盖兴善,为湖与万出家之地。师不忘其旧,也主席开法者数次。晚住金明寺,寺后范湖为放生故址。师与绅士修举之,将示寂遍辞相识。沐浴更衣,作偈曰:来无一物,去无一物。金明古刹,付与檀越,遂冥然坐逝世。寿六十二僧腊三十七有语录及拈颂,行世传法弟子十五人。古灯禅师讳真炯者,其高座也师塔在大慈庵右方。伯王庭为志其言曰:予尝谓当今法门盛极而衰,得清操如师数人,标榜丛林,足为狂澜救矣。

罗墅庵僧

《武进县志》:罗墅庵僧,周姓,专修净土,一心念佛。数日前,自知时至,募大众各与薪一束,积如山。至期,来观者千馀人,口出三昧火自焚,乡人即其处建庵立塔,藏之名化身庵。

寂光

《汉阳府志》:庐山三昧大师寂光,广陵人,博通象教,尤精梵纲。西游,于楚至汉口之生,生林说戒。一期僧俗会者,殆至千馀人。江汉间所未睹也去之,沔阳结广长社以居。崇祯末避,兵入庐山遂示灭焉。

弘乘

《汉阳府志》:长沙神山问石禅师,法名弘乘临济,三十五世万峰法藏禅师之嗣。既受心印,乃涉江而上。时江汉间颇不娴于宗门内事,惟武陵龙人仪为汉阳博士与郡。萧方伯喜谈禅,乃请师开期结制于大别寺之藏经阁。于是法侣云集宗风始振,刻有语录一卷。未几,居九峰,旋入长沙。崇祯末,始示疾,迁化塔在神山。

大慧

《宣城县志》:大慧,宁信寺僧。掩关七年,使寺众以针刺体,液出,皆乳。未几,辞往峨嵋至黄镇胜果寺,谓其徒曰:予从此逝矣。趺坐说偈而寂,口中火出燔其躯,独脑不燬,贾人为建塔。

云光

《济南府志》:云光,不自言其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于崇祯十三年间,尝坐正觉寺中。说法时,往时来神变莫测,其坐处尝有五色云。焉今西方禅院是其法眷也。

如圭

《宣城县志》:如圭,号觉一,景德寺僧,历参名山,通大小乘,崇祯丙子止。静黄檗茆庵阅石屋语录,遂示寂,著《苦海浮囊》《在家尸罗》等书。

昙晦

《武昌府志》:昙晦禅师,海东新罗国人。母梦白龙驹,负如意珠光感而生。师遍参诸国,至中土寻尊宿领临济宗悟禅。住平,等山楚王迎奉之。于崇祯壬申腊月日趺坐吉祥而逝,全身归塔。

康斋

《浙江通志》:康斋,不知其名字,四川人。崇祯年尝至富阳栗坞山,枯坐石洞中,饭糠茹菜,戒业清苦,夜有猛虎巨蛇护其洞口。一日忽语里人曰:贫僧欲去。愿丐薪若干,届期厝薪于空地,趺坐其上,以油布帽覆首吐三昧自焚。观者如堵火已发,忽自举帽向人呼曰:大众信女中有生气相冲,火不得化,请各退避。众询之,果有孕妇辄命去,复以帽自覆火,遂大举须臾而尽,其徒收骨藏洞中,名曰康斋庵。

广德

《江宁府志》:月潭讲师,名广德,字国一,广陵桂氏子。生而趺坐,不近荤血,诵经史日千馀言。一日闻佛踰王城学道事有感,遂往云栖出家,受具足戒。参请无虚日,诸佛法藏明。若指掌年二十六,辞云栖遍印海内耆宿。万历丁酉至京师,讲华严宗旨。道价高重,旋锡秣陵诸刹,辍讲延请设化德教观,双融臻微入妙义学知解涣然冰释。崇祯己卯,云栖诸法属请还山拈示扬举多所开悟,还返白下示寂于凤山龙阿之间,德修眉秀目品仪魁岸。于佛法不轻许人,尝曰:痴禅狂慧为法门害。若解学不深,品行不高,何足以寄斯道。故开悟后,辈一时为盛。

海禅师

《宝庆府志》:慧山海禅师,闽人。依沩山养拙师,师为密老人,冢嗣五峰白足海,得心印于拙公。隐衡山未几,拙公示寂,迎海继席宗风大畅弘觉禅师遗以御赐金襕袈裟。师以休老,隐邵阳之龙山荆竹坪功德寺。远迩归依犹之在沩山,也甫二载而示寂。郡绅复迎冢嗣与峰智公继席法嗣。古梅冽公,邵阳人,今住沩山芙蓉易庵。应公亦继席于龙山而与峰禅师。今弘法于新化明熙寺,休老于盘山,祖孙父子兄弟皆有语录行于世。

通睿

《江阴县志》:洞如禅师,名通睿,夏港薛氏子。父母强之婚于除夕,遁去夜半抵青旸,宿人家檐下,俟旦即冒雪行,追者不得及而归。至二十三岁,感异梦往径山出家。参龙池为密云和尚所器,归杜门手佛洼力参。樵牧不得窥其面,有臭皮囊歌行世。

了然

《合肥县志》:了然,合肥西门外三里庵僧,目不识字,口不谭经,年七十九。一日趺坐说偈曰:我今去,我今去,不向幽泉,一直路直上西方,见如来好认来时真面目。言毕而寂。

朝宗

《武进县志》:朝宗,俗姓陈,武进东郭人也。出家从三峰和尚,已契道机。后意谓未足,至天童谒密云和尚传拂,为灵济三十五法嗣。后住灵祐灵石曹山,为大众师和尚自立。机语不依傍三峰三要语,所有语录,行世者如斩新创语,亦自称常州陈四郎门下,问道者多不轻付拂。

正岩

《浙江通志》:正岩,字豁堂,金陵郭氏子。明初,其祖以军功授杭州卫指挥。遂家焉,七龄即绝荤。十岁丧父,依灵隐薙染礼补陀作偈有善才参,后无童子更二千年我一人之句参净慈。三峰汉和尚闻静板声有悟,后嗣,横山一默禅师驻足南屏预言,逝期至日沐浴、更衣,命侍者出视日晷,云:正午。遂跏趺,书偈,掷笔而逝。弟子荜庵恒观等为建塔于永明寿塔之右,师生颖敏,兼通儒释,所著诗文偈颂语录,若干卷行于世。

庆祐

《苏州府志》:庆祐,字自天,溧阳李氏子。投五台涌泉寺出家,南归参三峰,藏未契,再参瑞光,彻举三元三要师。信口呈偈,遂许入室鼎革之际,结茅南园,躬耕自给,既迁香光律院。掩关阅藏者五夏,说戒昭庆寺,扫塔五台山,游长安。还主瑞光祖庭传戒二载,退老香光,示疾而逝。

行彻

《天台县志》:行彻,字无碍,荆溪人,得法林野继席。通圆阐法,泰宁邑侯董请住万年,道德精严,四众皈依,有语录诗集,行世定寿塔于寺之西。

海会

《崇阳县志》:海会,号了然,俗姓黄仁,上里人,居美锦坊,生万历甲申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刻。解衣跃入薪,火中喃喃作声,竟坐化,时年五十三。按了然作止靡恒混迹,劳贱纳妇生女与众人同性,刚戾半生行己,多在清浊之间,又隐身宦仆系籍舆台。因公牍愆期被刑法署,乃一朝解脱,遂證上果可见凡夫。积习咸有慧根,苦海灵山只争一转人,固在所树耳。若夫膏粱世冑与辇上,贵人又当思饭牛走狗之中或有生天出世之种,无恣己凌人挞仙杖,佛是亦證果之因也。

无学

《吉安府志》:无学和尚者,庐陵良家子也。常住西峰寺,往来酒肆中。丐食得饮辄醉,醉则欢呼跳跃。遇人,詈骂殴辱之,亦不为动,或以荤腥进绐曰菜,则食曰鸡猪则弗食。莫喻其意,皆以为狂僧也。尤工诗善书,见邹南皋先生画像,拈笔题曰:烈著都门,名噪天下。世人见之,谓是仗节死义之臣,无学视之,仍是水田老者,水田邹所居之地。为诗赠人,多劝导讽动语。登讲坐杖麈如意,皆发明微旨注楞严经。尤为宗匠,后示寂于九江。火其骨,投之江,一夕风雷大作,沙石涌积坟起其处,人称为无学洲乃知其神异。

戒生

《兴国州志》:戒生,浙江人,明季郡人刘兴觐、钟大鼎等迎至银山寺。开堂接众岁饥荒多所济给其对人与父言慈,与子言孝,随地开发,未尝劝人奉佛也。一时血食诸神俱从受戒。如州城东岳祠之太保,广济县之箕仙尤显著者,年七十,端坐说偈而逝。瘗塔之夕燐火千百炬,弥满山谷间颇似会葬,然众惊呼遂散去不复见。

灵江

《天台县志》:灵江,字寒月,四明人,关参九载,讲贯四方。每期听众千馀,历住幽溪处,己孤高志存弘道,著《心经前茅》《圆宗镜观》等行世。

清欲

《临海县志》:清欲,邑人,号了庵。九岁入径山,十六岁依虎岩得度。云游苏门,所至咸加企敬,所著有《南堂录》

德观

《仙居县志》:德观,居景星庵,掩关三十年。郡侯以书,迎即批其尾,云:谁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使再迹之,失其庐而去。

巨方

《安陆府志》:巨方,安陆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院朗禅师,初讲经论后参禅,会及造北宗秀,入室侍对应机,无爽寻至上党寒岭居焉。后于五台山阐化,二十馀年示寂,塔本山。

源古

《太平府志》:源古,号别山,宜兴人,天童法派兼工诗筇笠遍五岳。晚年结茅黄泥冈,偶憩姑溪禅院。患腹疾,侍者治寂。具旬日复愈,经行别室见所藏具怃,然曰:汝辈虑我为死耶。良久,徐云:既尔,便去未为不可。取水浴,趺坐。次日,启视,已圆寂矣。居常得句曰:四海有身空寄梦,普天无地不留诗。

碧峰

《重庆府志》:碧峰和尚,栖郡西之龙洞寺。得道前知时文侍郎,微时读书寺中,每试其事,无不早验。一日与文对,坐偶,大喝曰:公仆有持饷,自家来者,途次遇虎,我为公逐之,公初不信。少焉,家有人至匜,器俱碎,云:值虎于途得暴雷击之而散。又文,有弟同馆,其攻苦如一,而僧曰。后文伯子当贵显惜不寿,文仲子虽止明经,却耄者以终。后果然诸如此类,莫不先知。卒之日,徒以火葬,一乡犹于焰雾中见其人焉。

智旭

《江宁府志》:灵峰法师智旭,号满益,俗姓钟,父母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梦大士送子,而生幼读儒书,长而出家体。究大事,细行无忒,皎如冰霜,究心台部历开讲筵。始入灵峰作请藏,因缘草衣木食,若将终身来金陵住,祖堂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要解移长干三藏殿,演楞严文句生平不事干谒名公大人执经问:难者必直决可否。不徇俗情,尝有言曰: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譬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譬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譬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譬如执死方而医变症也。乙未正月趺坐,向西称佛而逝,塔于灵峰众香坞。

承皓

《安陆府志》:承皓,荆门玉泉僧也。依大力院出家,后游方参北塔,发明心要,得大自在,三昧制犊鼻裈,书历代祖师名字,乃曰:惟有文殊普贤较些子。且书于带上故丛林,自为皓布裈。师示寂,门人围绕,师笑曰:吾年八十一,老死舁尸,出儿郎齐著力一年三百六十日。言毕而逝。

至刚

《温州府志》:至刚,瑞安陈氏子,号真翁,其父与江寺僧妙慧善。一日慧来语曰:吾当以翼日午逝世。至期,果然师之邻女梦慧,告曰:吾已托生陈家,眉有白毫是其验也。及生,果见白毫垂两眉间。年十二于永嘉福圣寺祝发受具,首住平阳之东林树幢,说法学徒坌集迁住开元振举宗纲,修缮废坠,集摩诃大目揵,连忏文刊以传世。

相如

《太平府志》:相如,合肥人,爱隐玉山巅之胜,止于悬崖断壁中。缘竹编茅,不闭风雨,虎狼率相视,曳尾去。山有寺,颇饶僧众争,欲供养之,相如不许。游人往参馈果蔬粟麦,则受虽,金钱满橐弗顾也。静夜空林经声从云际出。所居无半榻,朝夕枯坐,其间癯骨方尰支节棱棱可数,涅槃,先数日,与山邻别云:后十馀年当复相见。人拟之,辟支佛云。

处圭

《仙居县志》:处圭,邑人,武魁陈正大之大父也。字莹中,号松筠。少不羁,嗜酒纵声妓,以诗著名。一日游庐山,适值云怡大师坐丛席,处圭诘曰:如何是英雄。师曰:放下真英雄。曰:如何是前因。曰:随处是前因。处圭憬然悟,遂祝发焚,修戒严行洁,深得不传之心印。

湛明

《临海县志》:湛明,邑人,幼入山得禅,坐正观法中。年住锡云峰,尤精戒行。陈寒山常师事之,将归寂,见火光满山,渐近,寺侧曰:吾逝矣。口占一偈而别。

通振

《江阴县志》:别溪通振禅师,少历讲座,晚究禅宗,得法天隐。初住四溪东禅诸处,后住江阴之华山,开辟丛席缁白景。从师行,履笃实,有古尊宿风语录及杂著行世。

弘参

《建州净慈南询》:弘参禅师,传师名弘参,福建漳之海澄杨氏子,母周氏,父早丧,遗腹而生。师七岁茹斋,幼有出尘之志。因母在未敢远离,母病不起,临终问曰:我若去世,子作何事业。师云:出家。母喜曰:汝若出家,先要度我。语毕,合掌而逝。母丧事毕,遂投龟洋智公出家。忽一日,思母遗嘱,欲了生死如何。即得问一老宿:如何是禅。宿云:山也是禅,水也是禅。当时不决其旨,偶阅禅关策进,始知有出生死之径。闻鼓山永觉和尚出世,往求开示,精勤参,究始契證偈云:髑髅裂破,色非声楂著。金刚只眼睛得,后方知无一事。年年三月,柳条青自此出,岭遍参济洞,诸大宗匠语:默有准当机不让。诸方称为透网金鳞,而师终不自肯道经,信州博山参见古航,即以大事付嘱,勉师住山,偈曰:凡情圣量病无差。最是哓哓害道,芽未到穿杨,难负悟纵横无敌,最堪誇于玉泉,结茅三年。限满,四众请出世开法净慈宗,风大振,其上堂小参机辩迅速,手眼精明,片言只字,学者珍为至宝,有全录行于世。

观英

《无锡县志》:观英,号毅庵,合肥孙氏子。年二十出家,参瑞光彻禅师有省已,忽自疑曰:使禅只如此,亦何以参为。一夕竟去谒天童参弁山皆不得契时灵岩禅师住祥符往见,始肯依。止久之,大悟净彻,从上淆讹储开垆灵岩,命为西堂执竹𥰓,煅炼学者自是历,诸名刹皆从,后付源流。令开法国清至则键关六年,谢绝酬应,衲子苦其严冷而储独重之,尝曰:今天下会第一句者三人,老僧与具兄及毅庵耳。具兄谓径山礼禅师也,历主光严祥符。诸刹晚乃退居邑双河之柏成庵,丁巳秋,示疾,叹曰:吾为法求人无措吾机者今巳矣,学者各自勉,师古人若须拂子三十钱买取扑蝇蚋耳。九月,说偈而逝。闻众悲恸,忽瞠视曰:俗气未除,乃瞑塔龙山石门。

居溟

《无锡县志》:居溟,字去息,苏州徐氏子,初出家邓尉,后参灵岩储禅师。依焉时灵岩以著语课学者甲乙甚峻。溟辄得印可,自是机悟敏捷。既大彻,受莂记犹在最初诸弟子之列。寻主祥符及邑之摩朅,保安而住静溪上宝华庵。颇乐其萧旷,后继灵岩祖席者。二年复退居锡山栖北禅之旁。舍閒门昼掩,修竹一庭。叩之移时始自曳杖,延客尝语学人参禅要知静坐又曰:空却此心是本。譬诸器用,中空则能受物,读宗镜录谓,宗门净土本无异旨,吾死亦当西游耳。居常凭几独坐不置书,帙垆香等亦不闭目,跏趺人不知所为也。溟本半偈居士,王稚登之甥然。自言早时了不解文义。悟后,乃自得,所和宋栯堂禅师山居,诗四十首,风格特妙,岁庚午三月,示微疾,有请说偈者不应,泊然而逝。世寿七十,塔于邑西开原之青山。

善酂

《天台县志》:善酂,字翼庵,永嘉人,年志学依退翁,剃染于灵鹫,温研十五夏而得法。戒行严精修大悲忏,终其身历住秀州,真如西泠笑隐国,清通圆四会,语录二十卷和寒山诗二卷行世。

方晟

《无锡县志》:方晟,字雍簴,通州孙氏子。少为诸生,尝受业马文肃,世奇之门。中年归释氏得法于灵岩储禅师,主无锡保安寺,既而退隐吴门宝华之南麓。其宗旨务在言行相符,乘戒具急尝,慨末法流敝。考古證,今作宗门,崇行录,晚归泰伯乡之福慧庵,后遂逝寂于此。

允袭

《天台县志》:允袭,字祖宪,通州人,得法退翁,历住国清。能仁护国延丰,诸名刹大振宗风,学人云集传刻语录,著有《戛云草》行世。

隆琦

《高僧摘要》:隆琦,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一载,囊已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自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槃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做工夫,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巴掌。师有省,便拜,云: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忽一日窗外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示。于人庚午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遍野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付拂。甲戌,回狮子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郤之不能。岩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上坐,持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色,此石可平。祝毕,归室,次早徒良哉报云:石已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丁丑仲冬至开山堂。

通容

《嘉兴府志》:通容,字费隐。年十四礼慧山为师,十七参湛然和尚于华林寺,继参寿昌经禅师。奋励激切,又见博山来禅师,掀倒禅座,一众骇然。二十五往庐山谒憨大师,反覆纵辩,震威大喝。作偈云:吾年二十五,气宇吞佛祖。不过古人关,岂蹈今时路。二十九参天童悟和尚于吼山,问觌面相提事凡七打,所有知见,涣然冰释。四十二,继席黄檗。四十六,嘉禾蔡子谷等请往金粟。顺治乙酉移天童。庚寅,内翰范周请主径山。丁酉住福严,凡五载殿堂寮舍百废具兴。辛丑三月二十九日示寂,微笑而逝。茶毗烟光所及,舍利如雨齿牙顶骨,五色灿然,所著有《法语十四卷》《五灯严统》祖庭钳锤录,渔樵录《挂瓢集》别集居士禅灯录心经斗轮解诸书。
《高僧摘要》:通容闻密云寓吼山,遂往谒云,云问: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汝作么生会。师云: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云便休去。既而云主金粟命职西堂。明年,随赴黄檗,以源流衣拂付焉。崇祯丙子岁,师自黄檗,迁金粟。丙戌,迁天童又迁超果,又迁福严。顺治庚寅,师受镇将邑侯,诸乡绅请上径山钳锤,衲子寒暑弗懈,偶题云:五峰开似五莲花,梵宇幽居胜足誇。龙象继踪那有亿,祖灯续焰自无涯。苍松夹道飞空入,翠竹藏天压日斜。法座我登将甚说,万山围绕笑趺跏。一片婆心孳孳矻,矻不知老之将至云。

无用

《衡岳志》:无用,奇僧也,不详其名,江西饶州人,先居匡庐。崇祯间,旅食南岳,不住庵室,日夜行山中,高声念佛,夜逢群虎无悸心虎亦不为害,二十年昼夜如是。顺治丁酉秋,偶至香水庵,染恙,缘石鼓自投江中。由合江亭逆流而上至潇湘门。郡人奇之,收茶毗,入葬茅平普同塔。有偈云人心痴呆不回头,谁肯修身净土游一句。弥陀真极乐,凡情僧俗一齐修。

尺木

《山西通志》:尺木,大同人,本姓朱。幼为弟子,员性聪慧,善诗咏,工草隶。值闯逆之,变弃家云游。遍历多方,虽奔走风尘,尝有言:南泉十八岁,解作活计。赵州十八岁,能破家散。宅余十八岁,便有个入处,不假外求。戊子入白下,过匡庐,游南赣郡,自揣可以续佛慧命。克振宗风,始薙发于雩之龙坑庵从崆峒戒子传衣钵,觅帆下江至汉口延寿庵。岁癸巳正月二十三日,早斋毕,忽问:院主十王殿前那块地舍得么。答云:舍得。师云:抬我去。遂趺坐而逝,午后现出笑像,口至耳边,垂涎不止。夜半转来,索笔手书。遍示大众,其塔铭云:卜地卜地,三上之三。乘时乘时,二月之二。万汇萌芽造化,顺理一稼反生。吾道乃逆,遇雷而鸣,逢火出世。其示范景淹云:我徒好大言不惭,往往说拿定生死。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今日幸博得一场如意,大快,大快。至二月二日,师出定。沐浴剃须发,现出红光满面。持杖侍者扶至塔前,倏化。老比丘相问:众居士可认得么。众对毕,师仰天呵呵大笑,说偈,掷杖而逝,著有《铜鞮语录》

弘圣

《宜兴县志》:弘圣,字硕机,荆溪巫氏子。六岁始能言,十九岁得重疾,哀求父母送净明庵剃度。疾愈,投澄江十方庵受戒。后叩三峰藏和尚,充侍者,又参金粟悟和尚。一夕因问薰风自南来句。遂大悟,隐遁江右云阳山中,禅者辐辏,顺治丁酉坐化于罗山。

行帜

《宁波府志》:法幢,名行帜,即温州瑞安林增志也。崇祯时,由进士仕至右春坊中。允自甲申变后,即薙发为僧,居吕峰山后。徙密印,寻游雁山。壬辰,曳屩登雪窦山,观瀑布,拜石,奇僧嗣其法。己未,入大梅山,访梅子真故迹。披茸剪荆,新唐僧法常旧观值岁饥食蒿饵。然松膏怡然自乐,凡六载。丁未,复还东瓯示寂。于密印焉有作四书附馀一卷。与帜辨其略,曰:尊解云:天有已也,而命不已,人有已也,而纯不已,是天与命有二矣。诗不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乎。仁者人也,人与纯亦岂有异乎。窃谓纯亦不已,正是人无有已。若云:天命不已,人亦不已也。又曰:尊解云第识所为心者,又无以害其心。窃谓识得,即是无害。若识得又无害,是又分为两事矣。其见理精切如此,盖能折衷于儒。释之,间而贯通。之非徒缁流之学也,所著有《四书摄提裁》正严统隽东瓯宗,说通语录若干卷。

古灯

《温州府志》:古灯本姓杨,旧名毓岳,永嘉人。母分娩时,父梦异僧来访,觉而生之。幼颖异不凡,髫时声噪黉序嗣,从藏经阁中读法华所说,十二因缘,憬然有悟。甲申,弃铅椠赴径山谒费隐和尚。遂薙发焉,朝夕印可,费公即欲分座。师辞去,携瓢笠,游五台金陵,复至天台。台亢旱有神降,言师在天峰,若求彼,即雨有司敦。请师就山中拈香甘澍立沛。后归瞿溪建化城院,天峰永和尚遣人授衣钵,力辞不受,偶至法通寺,得疾,众请偈。偈成,掷笔而逝。

本仁

《无锡县志》:本仁,字明洁,姓李氏。邑故提学副使,应祥之子初,名仍枝,为诸生试不售。甲申之变,去而归禅。始于邑西华严山,去其先人之墓,五里而居。既而之夫椒,将依祥符退翁会,已去之天台,不遇。洁既老且病,不任行脚,乃复归华严而卒。

自濯

《处州府志》:自濯,天童和尚之弟子,幼薙发,长游括地至椒山,见其岑寂幽静,遂辟草结庵以居。后四方多重其品行,为之构丛林真修五十馀年。寿至古稀外,于康熙三年六月之六日坐化。结龛嘱其徒曰:三年后可开是龛存,吾不燬法身,以为汝辈榜样。及期启龛,果如其言,徒众祀之。二十年后,范庵和尚为之举火,得舍利建塔于是山兹地,原叶讳烓公号椒山,创书院于上故名。

万如

《宜兴县志》:万如,为觉初禅师高弟。觉初旧住龙池,及出主天童,遂令万如继席。顺治间,开堂说法。僧众归者以千计,四方施者络绎不绝。时山中多盗,觊觎僧赀夥聚往劫及近寺。辄有虎隘其道,不容入群盗。为法力所降,遂解散。

箬庵

《宜兴县志》:箬庵,邑人,俞安期子。年十八出家为天隐法嗣,后于杭州十八涧开堂。顺治初,天隐圆寂,师亦不知所终。

弘储

《无锡县志》:弘储,母梦异,僧授金环而生。年二十五慨然曰:大丈夫有一事不知犹以为耻,况如来大法乎。遂见三峰藏禅师于邑之锦树庵,寻从入邓尉剃染尝。自期七日明道至六日,危立如塑像。忽见两行僧,相对问讯,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彻底现前。又三年,遂获印记。崇祯中初,住祥符,又主能仁国清兴化灵石天宁,瑞岩灵岩,尧封虎丘月,掌龙华金粟。后游湘楚,历南岳福岩。所说语录,合百馀卷。以无碍辨才剪除。窠臼独拔诸方。天童三峰开创之,后至是抉发无遗,尝曰:吾于唐宋诸祖,殆无多愧。前后往来,梁溪说法时最多。其大弟子观英、居溟辈皆久阐于锡故邑,士大夫究心禅乘者皆宗之,后退老灵岩。康熙十一年九月示寂,世寿六十有八,火后启龛,忽大声如雷,放异光烛草树如昼龛,结五色琉璃塔于尧封之巅。

弘璧

《苏州府志》:弘璧,字剖石,无锡郑氏子。十二出家,乐诵华严,宛如宿习参。三峰藏和尚尝作青州布衫颂峰器之目,为涅槃阇梨。一日,与老宿相拜下顿悟。元要呈真佛真法真道三偈峰喜曰:涅槃阇梨,今为狮吼阇梨矣。结茅翠岩峰,藏疾招回门。头安行者,梦神人舆拥一沙门,曰:圣恩主人到也,明日璧至。遂令嗣席,平日掩关,寂坐。四方名硕向道咨叩语,惟真实相为皆服其高简。晚年,益栖心华严,复构华严坛精择梵众六。时修礼感佛中,夜放光他。如天山塔,大雄天王二殿,大悲坛还元阁,祖堂、法堂、四宜堂等。次第鼎新檀施自凑太傅金。之俊,复延修北寺古塔,三载告成。遂还山出衣钵,散众岁,除周巡众寮,勤苦示诲归。方丈,趺坐而逝,寿七十二。所著语录八卷及广录十二卷。

永慈

《宁波府志》:永慈,号道弘,俗家杭州生,而乐善好施常客。于明州至万寿寺山门,遇一年少丽人已忽不见入寺顶,礼见莲花座上坐白衣大士,宛所见也,遂决志出家。因礼三昧律师为师,祝发华山。久之,再过四明寺,已阒寂,无人因念。吾昔于此间示现,何可忘之。遂留寺中兴废举坠,轮奂一新。立心慈悲,耑以济众为事,凡行脚往来或贫不能活者皆就食焉。值岁饥时日常数百人,永慈一无所怯。或不继,则解所衣衲质米以归,以是为常。其或就食者少,则转自疑谓:我所以待之者必未至也。其诚于济人,如此檀护,加额曰:亲见如来。康熙间示寂,年八十,塔在城南三十里之汇头。

灵睿

《临海县志》:灵睿,号摄庵,姓钟,邑人,少读书。年二十四,毕烟之夕,猛然弃家出西门,至留贤铺。忽转念回至西门外,复去,如是者三及三次回,城门已闭矣。遂径往天台,将入华顶路。逢一僧,指示云:可往大慈礼如恒,师以续智者一灯。语毕不见。师遂入大慈寺落发受具。寺居深山,虎白昼伤人。自师入释后,屏迹远去,居五载。年二十九岁,在东瓯永嘉寺修大悲忏七日。有老僧手持天然古木,手炉端坐听讲,自称宋忏主慈云大师。听毕,即以木炉遗师,嘱曰:善持之。言毕,不知所往。由是虔修六期,持此炉手与心,一觉心地发明,若有冥助者既而十乘三观,了无遮障。遍历教苑开堂讲解,符文析理,大众皈依其在四明。延庆寺有鹅伏方丈听讲,青鸟御花献供。种种灵奇博学六籍皆通,与人言依五伦亢者示之,平竞者示之恬,尝曰:佛无别法,要在常常提醒。此心性至孝,每言及父母,泪沾襟。僧腊五十七,手奉父母木主,刻不离身,棱角为之磨削。父母墓在西郊外。晚年谢众归,台筑度亲台于大固山之麓,朝夕登高望垄而拜,时年已八十一岁矣。康熙己未四月二十八日,作书《示郡》。城有道居士称智者大师接引数次,在于初一日归返。天台并以木手炉遗之曰:为后祀昌盛验也。至月朔日戌时,端坐诫侍僧曰:人命将终,当击钟念佛,增其正念。口念偈曰:百年聚首,刹那时分手,从教任所之仰,藉普门三昧力愿扶精爽。向莲池西向而逝。上首奉灵龛归瘗于天台大慈寺佛陇东冈。

破山

《四川总志》:破山禅师,大竹蹇氏子。幼读志公禅师劝世歌,至身世皆空处,不觉堕泪。遂弃家学道,尝阅楞严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终日迷闷。往住黄梅破头山,立誓此生不悟,无落此山。曾立悬崖至第七日,忽然人境双空,眼前世界一平如掌,更无坑坎不觉,堕身岩下有省。从此南行,遍参名宿至金粟机锋。迅利才辩纵横众,以源流付之。住福城上堂,云:金锄削尽千峰雪,露出天涯,星月孤照,得世间人廓。彻都来依样画葫,芦大众还。有依样画得者么。有则不妨。好手手中呈好手,红心心里射红心。其或未然,山僧自画去也。以杖打圆相,掷地云: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与人看。小参打底不是,坐参的不是禅。快活日子不过,逐日思想成。颠所谓离心意识参,绝圣路学凡。又云:参禅本要了生死,生死了时却放参。欲了须知下手处,扬眉瞬目刹那间。不随喜怒哀乐转,不被贪嗔痴爱瞒,不著圣凡尘见解,不忘行住坐卧看,眼耳鼻舌身意识,六门六贼紧牢关。即此便是真精进,即此便是真危安。如是了知法戒性,水是水兮山是山。晚归蜀中,开法梁山。将及十年,烟烽四起,蛮触交争师。随机开导,护惜残黎。有土帅李鹞子者,残忍好杀,师以上帝好生劝之。李曰:劝我不杀须师食肉。师慨然从之,李亦从此稍戢。识者比之,志公啖鸽摩什吞针。至康熙四年示寂世,寿七十,塔在昭觉寺。

正志

《苏州府志》:正志,字檗庵,湖广嘉鱼人,俗名熊开。元天启乙丑进士,令崇明调吴江,擢给事中,以直言廷杖编管武林开元。自少时受天如和尚记,参觉来生大师仕吴,入三峰藏室,既值难剃髯,隐匡庐南岳间。弘储招致灵岩。温研七年,乃承印,记住三峰兴济潮音,仰山华山诸寺,皆不上堂,祗有示众语六卷,别录十二卷,尤重毗尼编次,戒法五卷。自仰山还吴,退居真际而逝。

戒显

《苏州府志》:戒显,字愿云,双凤王氏子。年十九,补诸生名藉甚。甲申三月,裂儒冠及文字,诣孔庙杂烧之。遂上华山从三昧光出家,后得法于灵隐,历礼江右之云居疏山,荐福楚之双峰,寒溪、安国,粤东之曹溪、青源,闽之狮子林、灵隐退院,请显继席。后于佛日集众告别而逝。显长身广额,具大人相,博通内外典工诗善书。凡十坐道场,所至缁素倾。向初,名瀚,字原达,有二弟浮湛,皆以诸生殉义死。

远俊

《无锡县志》:远俊,字介石,邑故国子生,王永嘉也。生有至性而躁急,不能谐俗变革之际,避地乡居,遂不入城邑。去依诸禅师于灵岩薙染,数年得源流衣。拂之,付历主瑞岩径山,未尝为众说法。晚而退居邑开化乡之洞庵。入灭后,因塔焉,又灵岩门。人志元古嶷,亦邑人早化。

行元

《高僧摘要》:行元,号百痴,闽漳浦蔡氏子。幼习儒,怙恃继失,依兄居住。年二十功名不就,因憩同安邑邸,夜梦有人呼曰:时至矣,速前去。明晨,行遇戒师,偕入长泰石狮岩礼,求薙发。崇祯甲戌春,往黄檗参,费隐和尚,凡有所问,被痛棒打出。未几證入元奥,命掌记室。戊寅,费老人主金粟,师为西堂付衣拂回,建宁莲峰住静。辛巳冬,出世随移宝峰、百山二刹,及浙之太平长庆。戊子夏初,海盐护法徐觐周等以金粟虚席集众卜请师恬然自若,继席六载,竭力劳心。衣钵微赀,悉以供众。癸巳八月,觐周送藏经入寺,即于明晨退院,上堂云:六载住持全没滋味,检点将来讨甚閒气,何如长松下片石间,洒洒潇潇,科头箕踞,任他道法,迁更蠓蝇,口沸且临行一曲如何演唱。击拂子云:啰啰哩啰啰嗹,白发催人容易老,宽怀无事是神仙。便行觐,周同诸檀护迎入,梵胜今迁明发师,有语录十六卷行世。

通省

《宁波府志》:通省,字质之,姚氏子生。而茹素长攻举子业,善诗文,犹精究禅学。尝至天童,参密云和尚以儒服往来。逮后访破山,于金陵洞受记,莂于径山之费老人。遂命名通省,改号虚舟。诸弟于西湖雷峰之麓构,一净室憩息。其中题曰:留锡戊申五月六日。忽起坐榻中,援笔作偈曰:百骸终溃散,觉性只如昨我从无量劫,弄影深知错。今朝撒手行,也不问极乐炎炎五月天,冰冻堆丘壑,一阵西风来,吹落黄金索。书竟掷笔,惟见雪颅毵毵,气涌如云。良久而逝,弟子为造塔于留锡庵之侧。

楫庵

《武进县志》:楫庵,邑廪生,巫大章也。少孤母疾,笃刲股获愈。崇祯庚寅岁,大荒力请当事赈济,躬为调剂。全活者甚众,四入棘围。后不试学,师给以廪金,却之。薙发去妻子,入天台山国清寺供火头职。于顺治十六年端坐入寂。有《爨馀草语录》等书行世。

昼林

《武进县志》:昼林,姓祁,山阴明家子庠生。原名奕禧,驻锡于祥符寺。开阐法乘,不堕尘诠峻节,高风洒然绝俗。不数年,翛然而逝。

大然

《镇江府志》:笑峰大然禅师,丹徒册田人。姓倪氏,宋倪文正公思之裔也。名嘉庆,字笃之,别号朴庵。少沉默好学,明天启。辛酉由江宁学乡荐,壬戌成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升郎中会乌程相。温体仁争枚卜,倾东林缘侯司农恂定珰案,并嫉嘉庆。遂借事下嘉庆刑部。七年论戍遣比戍浙范司空景文倪学士元璐交荐复官未赴。甲申,贼陷京师、江南。弘光初,遂改吏部员外郎,寻再改户科,给事以言事。忤马士英出察淮扬盐政,已而怆念深沉治乱,遂入栖霞山为僧。参究诸宗旨,得其奥嗣。曹洞之觉浪法师,更名大然,号笑峰。初嘉庆,在户部时裁陕西诸边驿,传疏力争,恐滋乱,弗得而流。贼王嘉引李自成之祸果。自是起,竟以致丧亡。生平在部科有谏草一卷,为僧有《五灯语录》,年七十有二。

恒證据禅师

《歙县志》:恒證据禅师,原籍新安,程氏子。年十三礼霜轮和尚薙发,遍参丛席依天童。一十五载,临别天童,嘱云:子来辞,我往南岳,我亦酸肠亦欢乐。七十二峰驾铁船,呈侥舞棹,须斟酌。后师衍化庆云水、西丁山、断山、梓山、杉山,最后住黄山慈光寺。暨开黄禅院,大阐宗风,为黄山燃一灯。顺治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示寂,嗣法弟子八水眉等塔师全身于慈光刹基之左。

函是

《汤来贺》:天然是和尚,塔志雷峰,天然是禅师,名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华首独和尚,法嗣也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而胎胞紫衣,堕地始出。六岁就外傅,自觉身若陨虚,大哭而返。如是者再十三思注周易问太极相生于塾师为依文解,说师曰:此名言耳,太极究为何物。且两仪未生,极从何住。两仪既判极,从何去。塾师不能答。十七补诸生,辄以康济为己任,遽求出世。父母曰:汝欲出世,当俟名成师体志懋,勉蔚为名儒。年二十六举,崇祯癸酉,乡试榜视,功名富贵与己无。与上春宫归,途病,剧感异梦而愈。自是断欲绝荤,参究益力,衣不解带者弥月。大悟元宗,谒独和尚于黄岩,往返扣击,针芥相投。独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上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复上公车,舟次南康。值独和尚移钖归宗,诣求祝发。先是诏行,保举师以大臣交荐当得美官,乃谓:选官不如选佛。弃犹敝屣省亲广州开法。诃林师以文人慧业深入真际,直见本源,断诸委曲,全提正。令大阐纲宗,行无等。慈目空千古缁素礼足,凡数千人甲申后,避地雷峰旋徙栖贤。更历华首、芥庵、海幢、丹霞诸刹。师虽处方外,仍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以故,学士、大夫从之游者,每于生死去,就多受其益甚深。谛信抑,且为法忘躯,竞相落𩭄。绍隆圣种,弘赞宗猷父母、妻妺、子媳先后俱著条依实,有以作观感也。晚年退居紫霄峰之净成,犹孜孜汲汲为法。求人时,佛法滥觞,惟师门风孤峻与诸方异。会有宰官猷以世法绳诸刹,乃返雷峰。既而示疾,预剋去期,临行手偈示。众端坐而逝,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著有《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

函可

《僧函可禅师塔铭》:函可,字祖心,别号剩人,惠州博罗人,本姓韩。父曰缵中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尚书。谥文恪,师生聪颖,少补诸生有声。性好义豪,快疏阔。有贫士冤狱,自分死,师密白,得免士方德。有司廉断久而知韩公子所为,尝独出里门,为市儿所窘,识者报家人追至将赴理师,遽止,曰:彼惟弗知,故敢尔,岂有吾辈不能忘人。误犯其豁达,爱人如此,比文恪公捐馆舍京师,师奔丧,往返万馀里哀毁。未尝一日间迨归,闭户绝交,游悒悒无生人趣闻,余参空归。自匡山师亟入广州一见,且拉余住止园,凡两月适空,隐老人至,东官乃相谒。因僧问诸识义师,从旁击节,隐曰:此子根器大利。指示参赵州,无字有颂。呈曰:道有道无老作精,黄金如玉酒如渑,门前便是长安路,莫向西湖觅水程。从此微细披剥无虚。旦夕两踰,月复举勘破婆子话,更豁然,隐曰:子今得不疑也。即随入匡山剃落登具,命掌记室,还住华首,又命充都寺。甲申变后,以请藏至金陵。行李过城阃,为守者擒送军门。当事疑有徒党,拷掠至数百械。送至京途,次几欲脱去,感大士甘露灌口,乃安忍如常逮下刑部狱越月释发沈阳师初至沈阳,因达藏主阅藏普济为诸苾刍疏通经义讲席。欣然,多席座下乃领大众沈内外户咸,仰师宽大益笃信,宗门开法之日,元旦,喇嘛率诸辽海王臣道俗,称佛出世自普济历广慈大宁,永安慈航接引向阳,凡七坐大刹,会下凡五七百众。忽一日曰:我后十日必去。集大众告诫,皆宗门勉励语。搜丈室无长物,平日所蓄衣拂、如意、杖笠悉分付侍僧。孑然一身,嘱行后,全躯赴浑河,示偈曰:发来一个剩人,死去一具臭骨,不费,常住柴薪,又省行人挖窟。移向浑河波里,赤骨律秖,待水流石出,众环跪乞留肉身哀恳再三,乃默然端坐而逝沈之人。迎龛入千山建塔盖。顺治十六年己亥十一月,也师世。寿四十有九坐夏二十。
皇清弘觉
《宁波府志》:弘觉,字木陈,号山翁,广东大埔林氏子。甫冠弃弟子员,从匡庐若昧明法师薙染受具,戒于憨山清大师,得法为天童密云悟和尚。继席后,退居五磊迁、台州、广润、越州、大能仁吴兴道场青州法庆,复循四明,再主天童。顺治间,

世祖章皇帝向师名,徵召至京,前席问道。留住斋宫万
善殿。结冬,开堂封号弘觉禅师。锡以敕印,并赐弘法禅寺。额一日,与师语及密云禅师,有生不同时之叹。因进处士,曾黥所绘道影喜甚,遂

命供奉王国材临摹二幅,具一沉香龙座,
亲送至万善方丈。指所画衣褶,曰此皆朕手自著墨
也,即赐藏大童原像留中供养,又赐悟和尚语录入藏流通,赐关公及左右二将军像共三躯,为山中护法,赐服玩外凡颁三衣,前后共十一顶。

御书扁额、诗画手卷及存问手札共若干轴,回山,造
奎焕楼以藏之。师辞南还随,

命中官留。衣拂、杖笠、蒲团、念珠之类,九事存供,大内
兼留门人。本月,本晢择城南,善果龙安二大刹,出帑金三千两俾之开法。今

上御极二师,疏请还山,因赐驰驿回天童。

玉林

《宜兴县志》:玉林禅师,江阴杨氏子。年十九偶打翻器,见浮沤,即决志出家事天隐,天隐称为再来人。后开堂磬山海会。顺治戊戌,

世祖章皇帝诏迎入禁,问:如何是孔。颜乐处,对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世祖大悦,敕封大觉禅师,赐帑金,归葬其母。庚子春,遣
使赐紫衣、金印,冬再诏入京。辛丑春,今

上命重臣驿送南还。乙卯,以善权寺火怏怏圆寂。

半庵头陀

《歙县志》:半庵头陀,胡姓,名文柱,法名行印,号半庵。良干人明天启间曾任内阁中书舍人掖
左忠毅于廷。时并杖不死,能竟收左骸骨。顺治二年,两膝患人面疮。经七年,一日,疮口气腾出,作语称是梁时卢昭容被害洛阳宫。半庵不解,怒曰:弑昭容者谁。庵悟,遂力疾书经一千二十卷,患平。康熙三年,寓江宁大报恩,寺修藏禅院。知府富平,陈开、虞允绅士请入。志载流寓经,藏院中,有碑记半庵曰:我歙人也,何忘本根。以所书《妙法莲华》《仁王护国》《般若》等经二十卷,供黄山慈光寺。

元洁莹禅师

《武昌府志》:上方寺第一代方丈元洁莹禅师,云门湛禅师法孙,弁山瑞禅师法嗣,初住洞山。顺治甲午年,合邑迎住上方开山嗣,住弁山。康熙辛亥,师年六旬,赴云门请出院。日拈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云:汝等善观,吾紫摩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等语众,异之。至壬子闰七月二十六日,师示微疾,驰书辞诸山并檀护大众造方丈请末后句。师趺坐朗声召云:大众大众。诺师云:听取听取。泊然而逝。众始知前出院拈示意。

超杲

《无锡县志》:超杲,号玹水,黄氏子生有异徵。年十三出家,得法于龙池,既而游京师。

世祖章皇帝闻而召之,遂蒙顾问。历主慈云广济杲,尝
南归。修建惠山、嵩山二刹,及锡山龙光塔。皆久圯之,后捐资鼎新至躬自升屋,亲采绘之事,称有造于桑梓杲。性孝,前后遭父母丧,皆克尽志。后游楚归至仪真,示寂千佛寺。

原直

《武进县志》:原直,武进横林王氏子,生有异祥,其母梦金日堕床,赤光满室,俄而师生夙根。敏慧,幼肄儒业,与同舍生较滕。上阁序一遍辄成诵,止遗三字。年十九入泮,喟然叹曰:读世书何如出世法耶。娶于庄氏,生一子后,妇以节死。师感焉,遂入灵岩,从继起和尚薙发,刻意冥搜,苦身励行者六年。一旦大悟,乙未,辞灵岩欲访马祖,遗迹于南岳路径。九峰众留,开法三年。复出鄂渚入宝陀,宝陀为岩头和尚道场,祖塔迷没不可得。师指大树下曰:此祖塔在也。令人披荆榛辟土,果得舍利一瓶共四十九颗,重建祖塔。人以为岩头再来云,过洞庭至华林,入衡州花药寺。逾年受南岳福严之请,游望日亭,憩静室,棒喝钳锤警迷甚力,至潭州龙王现形,受戒至今,祀者必素食,荤酒不许入。庙门又至曹溪合山坐。六祖方丈,合山比岁多虎师至。虎皆远遁。韶人奇之,建伏虎亭,线将军闻之,遣使迎入西粤。所到香花夹道,抵桂省居定粤寺。由是吊湘山识慈明生处。壬寅,卓锡德山,远迩辐辏偏沅。巡抚周召南数往来咨决师。一日预告以别期,至期,趺坐而化,道腊五十有六。是时,分巡湖北道陈士本师同邑人也亲为举火。焚其蜕烟,燄中现一金身罗汉,腾空张目四瞩,万人罗拜周召南勒碑德山纪其异。

恒转

《江阴县志》:恒转,靖江人,住镇山。苦志清修,诵经念佛,无他事。康熙二十年七月,先十日,预知时至,至二十九日,沐浴,更衣,入龛端坐,合掌而逝。时年六十八岁,塔于本山。

济恒

《靖江县志》:济恒,字巨渤,生有异慧。十岁时即语其父,求为僧,未果。年十七有妻,虽同寝处,然不解衣,如是者三年。至二十,乃决意披剃,入本邑崇圣寺见僧,众所行俱无当,乃之杭之广孝寺讲究内典,继往湖之中峰寺习静三年。遂得了义,受衣钵于具德。顺治巳丑,住广陵天宁寺,淮扬诸宰官、缙绅多敬礼焉,从之者常千馀人,有语录三卷行世。

导禅师

《衡岳志》:宝华诺,诺导禅师,金陵刘氏子。少依朝宗和尚于祗院林,得受具戒于天童。居古虔宝华寺,以顺治戊戌托钵到湘南卓锡。白门禅林上堂问:十方聚会,选佛场开,向上一句如何。举唱师云:月落,千杵江,空雁一声进。云毕,竟如何保任师,便喝:后师仍归宝华,以法付超本全具,令住白门。

习融

《荥阳县志》:行脚僧习融,不知何人,寓港南六庙甫踰年。忽于康熙九年六月,遍告通乡,刻期而逝。又赴庠友萧自英家,与约,为之藏塔。翼日同合乡数百人至河干,掘地为坑,解衣,跏趺说
偈,讫瞑目,垂手而寂。为之聚土成塔,距县不数百武。

竺庵

《江宁府志》:栖霞竺庵禅师,名大成,楚人。幼豪迈喜饮,好为诗。忽于梦中有儆,投南岳无碍和尚出家。阅高峰,狗舐热油,铛话到处。咨询无能,答者发心参方。其师送至博山,值雪关大师至。小祗园成以前话问之,雪师云:你狗子即今在甚么处。成答不契,打出随上博山执事,不容讨单。成念少丧父母,虽薙染出家,又未蒙师友之教,遂失声大哭。雪关大师怜而许之,成于佛前,誓欲发明己事。蒲团默坐,猛提话头,忽闻开静鱼声,通身汗下,又久之,豁然,爆地始知落处。雪关大师熟视良久,曰:汝捉得贼也。癸未,再参浪丈人益臻微奥,开法南岳寿,昌匡庐以扫塔。至金陵绅士留住栖霞门,风峻绝无敢当锋者,洞宗为之再振。
《衡岳志》:竺庵得心印于觉浪和尚,住寿昌禅寺。顺治丁酉,移锡南岳毗卢洞广济禅寺,上堂僧问:诸众设供,请和尚举扬般若,如何是般若。师云:三脚虾蟆吞却月。问:如何是般若体。师云:井里红尘扑海飞。问:如何是般若用。师云:阇梨分上未在。乃云:古人先明,道眼然后山居,道眼若未发明,安知锄头底下有无尽。生涯拆脚,铛边有现成活计,纵饶上座,觌面拈出,未免白云万里。

方宜

《浙江通志》:方宜,字梦曙,苕人。出家法相寺,左笔善书,有诗名张鼐董其昌,并称之年十九有悟。尽弃章句,续云栖放生之会。不替者三十年,辟丛席于上乡之淳桥。康熙改元,仲冬二十五日,遍礼佛像,集徒讲演金刚经一卷。次日至大江之滨,卓杖大声曰:好江水。遂泊然立化。

德修

《浙江通志》:德修,钱塘人,寓方家峪茶亭。先是薙发,后习静北山穷谷中。与猛兽杂处,面壁二十年不知其参寻何自后住茶亭。康熙七年元宵日,忽出衣单分给人。云:当别去,及早自取水沐浴。召邻人为封,龛说偈曰:无拘无刺不与形,役逍遥自在。正月十六,众窃笑之,见其携火入龛趺坐,龛才合,火自内出,风炽燄疾,顷刻而化。

明照

《衡岳志》:明照禅师,号别山,黄陂阮氏子。早住西园,登讲座于茅坪、湘潭诸处。卓锡龙泉,于康熙元年八月登祝融峰,同襄阳袁奂唱和有《衡岳诗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