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目录
僧部列传六十七
明三
本来 文载
清然 明秀
法通 普泰
文斋 辨如海
显全 天庵
法聚 宗林
秀碧峰 真聪
德山 德宝
雪梅 僧宗
铁牛和尚 开缘
德综 方泽
性通 白云
慧才 性常
清源 昌炳
性真 圆镜
天童和尚 西峰
普明 徐和尚
正智 海门
圆显 明本
爽庵真者 吃肉和尚
如堂 海性
水喷雀 明龙
泗洲庵僧 月潭
明坚 如元
道济 孤舟
绍乾 无遐
真节 妙琴
常乐寺僧 超乾
德爱 乐静
袾宏 真源
洪恩 真可
法会 如安
德清 福全
法忠 无著
真清
神异典第一百九十一卷
僧部列传六十七
明三
本来
按
《继灯录》:寿昌西竺本来禅师,抚州崇仁人,姓裴氏。七岁出家于本邑,观音寺。年十三参见一峰宁,付以禅观之法,孜孜究明,己躬下事。一日,顿觉身若虚空,心绝边表。行住坐卧不知是谁。忽闻人诵
《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豁然有省。作偈曰:几年外走丧真魂,今日相逢迥不群。身畔金毛石狮子,回头吞却铁昆崙。乃往见一峰宁,呈所见。宁弗许,遂往贵溪江东卓庵以居,凡七年方得发。明时,宁已示寂。乃往金山见慈舟济,得蒙印可归。隐剑江圣寿寺,后宁王闻师迈道,遣使三请师。终不赴。又呈偈问道,师答以进修之要,王大悦。授师慧光普照,顿悟圆通江西西竺大禅师之号。从此,道誉远播四方,来学者众。次迁新城寿昌,竖大伽蓝。一日焚香趺坐,索笔书偈曰:这个老乞儿,教化何时了。颠颠倒倒任随流,是圣是凡人不晓。咄来来来去去去,海湛空澄风清月皎。掷笔而逝。世寿六十八,僧腊五十五。门人奉真身于师表堂。
文载
按
《河南府志》:文载号月舟,北畿通州人。九岁入乡校,读儒书,辄了了,十三落发受戒。日习静业,因阅
《万松评唱》,疑其葛藤,潜心久之。忽自省曰:曹洞宗风大播天下,有织锦回文之妙。非针线细密盘,旋转折立触当头者,不能与伊作主也。遂参叩少林三周,寒暑朗然大悟。正德改元,少林诸徒以寺久无主,举载名,请于祠部。住持少林十六载,门人以千计,阐宗猷辉,祖教令誉赫隆,不胫而走。七十三岁示寂。
清然
按
《陕西通志》:清然,河南通许人。自幼为僧,戒行精严。正德初,游子午山,乐其地僻。人朴遂久隐焉。常修环山寺,及兴教寺,或谓,其得黄白术云。
明秀
按
《列朝诗集》:明秀字雪江,弘正间诗僧,琦楚石九世孙也。与孙太白,郑少谷、方棠陵、沈石田、诸人善族。出海盐王氏,祝发。天宁寺。晚习定于钱塘胜果山,又号石门子,老复归化,邑之海门。有
《雪江集》三卷。
法通
按
《太平县志》:法通居仙王山,七岁出家守戒,尝募作仙王殿。又豫砌石塔以备自窆,正德丁丑年,正月十九日,忽沐浴更衣,自云将归。盘踞瞑坐而逝,其徒以年月弗利,乃殓以棺。后一年开葬,形貌不殊。卒时乃复盘踞瘗,于塔中。年八十有四。
普泰
按
《列朝诗集》:普泰字鲁山,号野庵,秦人。深禅观,嗜儒学,尝溯淮涉江,读书钟山寺。授易郧县宿襄留,襄阳云梦间。还京师,住西长安之兴隆寺。题诗壁间云:鸟栖匠氏难求木,僧住樵夫不到山。杨君谦异,而访之。一见连日,夜语不去。沈石田为画
《杨君谦、僧普泰,雪夜谈元图》,山水为石田画中第一。
《鲁山诗集》《君谦选》定王济之为序。
文斋
按
《太平县志》:文斋和尚,年六十馀,提瓶,笠寄,居望仙谭昌引静舍。不谈禅,不持诵,止言万法俱空。一善实,惟劝人行善而已,居数年,忽一日语谭云:予明年八月十六日回首矣。初未之信,次年六月一日,从谭索钱买缸二口,遂别往。曩披剃箬岭,八里冈庵。至八月十五日,引子、庠生、学份,偕诸昆季往探之,乃邀同视卜葬所托。比晚煮茗设果,谈笑自若,份请教言诵云:人法皆空,心自休也。无欢喜也,无愁,风平浪静言归去。月照寒潭一色秋。话毕辞归方丈,诵佛不歇。诘晨礼佛毕,持蒲团出山门外,合掌跏趺,向西端坐而化焉。
辨如海
按
《松江府志》:辨如海,金泽颐浩寺僧。凡诸藏经悉能诵解,禅行精严,尤工诗。正德中与钱修,撰福结诗社。尝游吴门,与沈周、唐寅辈唱酬。年九十馀,无疾端坐而逝。
显全
按
《广德州志》:显全号无碍,邑人,本姓郑,幼祝发人开法寺。天资颖悟,与其徒昼夜,禅坐讲说。人罕识之,正德丁丑年五月十五日,预示涅槃。至七月二十二日,午时,集众诵经入定。而逝。寺僧瘗其骨于殿北,建塔焉。
天庵
按
《池州府志》:天庵,正德间太平山僧也。游少林,回住九华东厓石窦中,新建伯,王守仁登九华庵谒之。守仁与语有契,赠之偈云:不向少林面壁,却来九华看山。锡杖打翻龙虎,只履踏倒巉岩。这个泼皮和尚如何留在世间。呵呵会得时,与你一棒会。不得时,且放在黑漆桶里偷闲。嘉靖,戊子庵。去九华还太平山,未久,一日告寺僧曰:千圣本不差弥陀,是释迦问我还乡路。日午坐牛车语讫,跏趺而逝。塔于西庙前,徒孙古明、孙公传衣钵。即葬罗汉寺后,太平山众僧祔之。今两塔存。
法聚
按
《列朝诗集》:法聚号玉芝,姓富氏,嘉兴人。年十四出家海盐资圣寺,好为韵语。忽自谓曰:出家儿当为生死嗜,此何益。遂誓志参学,多所咨叩观阳明,传习录谓与禅理不殊,乃以偈趋叩。明以偈答之。一日大众中,明出袖中锁匙。问曰:见么。曰:见。还纳袖中复问:见么。曰:见。明曰:恐汝未彻。在西还结庐于南海澉湖之悟空山,闻金陵碧峰梦居之名,荷笠往参问。董两湖颂,碧峰寺里有如来,莫便是和尚否。居云:上座还见么。纵见得也。是金屑落眼。居曰:这死汉,死去多少时。汝来为他乞命。转身回方丈。一日问:如何不落人圈䙌居打一掌云:是落也,是不落也。公即礼拜,觉从前所蕴,泮然冰释。居入灭,徙居武康天池与王龙溪、心斋、徐天池、诸公发明心地会,通儒释之旨。嘉靖癸亥五月,示寂。寿七十有二,有玉芝内外集罗。近溪陆平泉为序,新安王寅,选其诗二百卷。
宗林
按
《列朝诗集》:宗林字大章,馀姚宋氏子。年十三出家。受具栖隐于杭之安隐净慈间。嘉靖初,游都下,屏迹香山。开万寿戒坛,诏选宗师为十座首,说演。毗尼多所利益,世宗皇帝奉元,上书规劝,请弘护大法。上不以为忤。临终有辞三宝,
《辞世诗》题曰:浮生梦幻篇,及
《香山梦寱集》传于世。武庙初年,朝士有以郎官致仕者朽庵。取渊明
《归去来辞》为题,赋
《乐归田园十咏》送别,字画遒劲,前有图,似戴进笔法。崇祯初余,被放南还。燕中故人遗此册,赠别。余有感而和之,今年以诗册,赠道开扃公。藏弆于虎丘精舍。
秀碧峰
按
《嘉兴府志》:天宁僧秀碧峰者,自幼即不茹荤。每日五鼓起,诵经礼佛无间,寒暑众中最名,有戒行。嘉靖壬寅秋,忽得病卧床,月馀终日酣睡。自言甚适。忽一日起,沐浴衣新衣,跏趺端坐。念阿弥陀佛数十声,既而止呼佛字,亦数十声。与徒众言别而逝,越三日,神色不变。左手捻中指作字,右手仰开,指犹软,颈骨挺然。
真聪
按
《新田县志》:真聪,南六都东山岭人,甫七岁祝发为僧。筑室于黄溪之阳明山,了悟真空数十年。入定于峭壁之下。辟谷六载,贮盐于桶,趺坐其中,戒从者曰:越千日乃启,及期启之,宛然如生。即建道场于山,至今肉身尚在。嘉靖三十五年,诏赠秀峰七祖禅师。按
《零陵县志》:秀峰禅师生于明正德间,晚与邑人蒋鏊宗室,菊坡相友善,筑庵于黄溪之阳明山,山高与云齐,即见日出,故以阳明名之。师修行数十年,得教外别传。忽一日贮盐一桶,坐化其中。其徒即建道场于山,其地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每岁八月,朝礼者以数万计。灵异不可胜述。
德山
按
《武进县志》:德山,宁波人。少航海为捕者,所诬以盗,系狱十七日得白,遂为僧。遇天眼师授法,云游至城南龙舌尖止焉。日以斋僧为事,又募铜铸佛,载往普陀。日惟食糠籺,冬夏惟挂狱中所衣,一衣破则补缀,不更易也。邑中与唐中丞顺之善,每云:滚汤锅里,明月中,百尺竿头打筋斗。中丞辄首肯之。人疑其有黄白术,以其造桥梁甚多。而未尝募化也,一日趺坐而逝,弟子龛葬于寺中。
德宝
按
《畿辅通志》:德宝别号笑岩,京师人。锦衣世家,吴氏子也。生于正德壬申年,二十二披剃于都门之广慧寺,师事了空。遍参名山得绍临济二十八世衣钵,其传灯弟子则有天童、磬山焉。
雪梅
按
《列朝诗集》:雪梅,吴人也。嘉靖中游金陵,踪迹甚奇。不拘戒律,日饮茗二三十碗,间进酒肉。寓报恩寺与丛桂庵十馀年。每见法师据高座讲经,便笑曰:乱说,乱说。间出一语辨駮,闻者汗下。工诗文,自序其诗,以寒山拾得自况。专修净土,讲四书、周易、皆以新理论。学好贬駮,新建后,往苏州竹堂寺住,僧腊八十馀。忽大言曰:某月某日某时,老僧示寂矣。众僧为醵银,治龛将,馀羡悉付酒家。至期僧俗云集,雪梅诘之曰:你们布施不过三分、五分银子。要算功德,便来逼迫老僧性命。尚蚤、尚蚤。众皆废然散去。越数日,端坐龛中。令小行者呼曰:老雪梅,老雪梅,今日不归,何日归。雪梅自应曰:今日归矣。少顷,鼻柱下垂而化。
僧宗
按
《东昌府志》:悟穷一名宗世,为观城人。尝危坐树下如泥塑人,樵竖迫视之,乃惊。正德初事铁佛寺,住持元明供灶下之役。长游关陕觅师不得,居考城十年。嘉靖间,旋居濮之圆觉寺。后依城北马氏家,又十有五年,徙居张太常园。是时,年百有八岁,状如苍松怪石。耳聪目明,不减。五六十岁,人人有扣所养者,应云:吾但饥饭困眠而已,何与知修养。事平生澹,无所嗜,凝静深湛。人莫测其际,万历间,无疾而逝。
铁牛和尚
按
《德安府志》:铁牛和尚,未详何许人。嘉靖间,刘绍恤,读书白兆和尚以行脚至,衣钵不饰,豪莽任力。寺僧易之。刘一日游桃花洞,强和尚与俱。佯卧不起,比刘至,而和尚已趺坐石上矣,始知为异人也。引共鸡窗,风雨晨夕适。刘偶有所需于家,命奚童以诘朝,入郡未及,炊家人已至。云:铁牛和尚传主人命,呼我,然和尚实与刘对坐。足未出阈,以外也。或偶与诸比雏,狎手起柱础压衣袂俟其再三恳求始出之或令诸僧缚之。徽缠层加,应手而解。神奇种种,诸如此类。自是与刘纵谈,只曰:可惜,可惜。如是者,经年后不知所终。
开缘
按
《衡岳志》:开缘号无尽,顺天人。嘉靖间,栖南岳明月峰,寻居永泰峰四十馀年,草衣木食悟佛心,印后坐化其后。有圆昂者参无尽和尚,建云龙寺,华藏阁。从而说法者五百人。
德综
按
《畿辅通志》:德综尝游夔居,延庆应梦禅林具足。日朗诵法华内典,富家资给有赢积,辄募工,修通济桥,及灵照寺。人咸高其行洁。嘉靖辛丑道士,
张雄以幻术聚清峰岩为乱,胁综入其党。综骂曰:圣朝容尔辈,脱赋役为閒人,不为国祝釐,乃倡乱作贼,贻祸不细矣。雄令缚出就斩。综曰:我以善死,死犹不死,汝以恶存,死不旋踵。遂遇害。
方泽
按
《列朝诗集》:方泽字云望,后称冬豁,号无参,族姓任,嘉善人,入精严寺薙染。嗣法于济法舟,戒学俱高。禀性颖,拔日诵万馀言,诗偈文字下笔无碍。一时名士若唐荆川、张王屋方棠陵、皆敬礼之。有
《华严要略》二卷,
《内外集》八卷。
性通
按
《苏州府志》:三际名性通,蜀人李氏。幼孤丧明,辞家由峨嵋历鸡足,往还滇南、衡湘之间。至嘉定建真际庵,与王文、肃,锡、爵为方外交。又结潮音庵,于娄际。既瞽以耳。受经又能为人讲,所至阐扬宗旨,缁素信悦。
白云
按
《松江府志》:白云薙染南禅寺,年二十四五时遇一道者授以定静之法,精虔有德。后又遇之,欣然谓曰:汝巳小定矣,非大定也。此后,乃向静中求之。亦常以瑜珈教。为人祈禳,昭应。赫然居常,注
《陀罗尼咒》得力。一日跪祷,大士前祈赐,灵应。忽睹所供净瓶水涌沸,尺馀后,以供水疗病人,辄愈。人比之钱,喜菩萨。云隆庆二年示寂,所著有
《白云心法》周思兼,为之序。
慧才
按
《松江府志》:慧才,严氏子。号塘,云南杨林人。已有室。一日读
《金刚偈》有感,投礼永泉寺月空,薙染。寻往安宁州,参普通和尚,发明指。归又偕同行善友,云游。日唯一食,适吴历越,请益于天如老人,复于佛慧讲肄。遍闻诸经奥义,末依双径万松禅师门。风高峻不轻许可才。口讷心通,造诣亲切。得受记,莂尝,指金天示之,才始号天育。至是复称西照,陆文定,树声,入浙。询知师贤,延之马𡺸寺,专修净业,感化非一。隆庆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端坐而化。世寿六十一,僧腊三十三。塔于余山时,苍山无著,皆至郡中。与才鼎、立法、席缁白归、仰称云间三禅。
性常
按
《松江府志》:性常号高峰,云南人。薙染于伏牛山飞锡马𡺸禅寺,与天育苍山无著往。还参契学宪周,思兼访之,叩以宗旨。曰:除却眼前,更无工夫亲切。处深为,心折请益者云集,一时倾向。后示寂寺中,至今奉为宗主。
清源
按
《松江府志》:清源字雪泉,华亭陆氏子。七岁学经誓,愿出家投北禅寺,坎峰荣禅师祝发。常持
《金刚般若》至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时空。荡觉习风稍断。伏牛高峰常禅师至寺,源晨夕请。益遂蒙开示,天育禅师示许为法器。遍参无极、东岩、辨融、苍溟、诸耆宿。指示不二,归结观音阁,宴坐其中。世寿六十馀而化。
昌炳
按
《松江府志》:昌炳号雪庵,四川铜梁人。族姓曾氏,幼不茹荤,八岁祝发为僧。下巫峡,顺流东迈抵云间,住锡于坐化庵。已居马𡺸寺,学士大夫多从之游,时巡抚张佳引,亦铜梁人。行部松江者,再炳,匿迹。不以闻。又于巴峡中搆赤松、招隐二庵以待但报谢,无他语。佳引官留京,复寓书招炳至天界。炳但云:此皮囊何地不可遗,恐老僧先归,而公尚未得归也。未几示寂。
性真
按
《池州府志》:性真,东流人。弃家学禅遂成禅,癫老而通慧。言事多验,常居百崖驱野豕,居杏溪弭虎患;居香山口,治妖祟;居斗坑祈雨皆应;住庐山洪堂庵。年八十矣。一日属其徒作龛,积薪为室,自焚去。今山民祠之,每旱祷辄雨。
圆镜
按
《明高僧传》:隰州石室寺圆镜,汾州临县人。早岁出家,游心贤首讲肆,得悟诸经密旨。尝游平阳府,隰州妙楼山石室寺。随缘为众说法,一日至北门瓦窑坡土凿,构一庵如龛,燕默其中。忽嘱其徒曰:吾将归矣,众请其期。曰:来日耳,晨兴沐浴,更三衣。焚香趺坐说偈而逝。
天童和尚
按
《池州府志》:天童和尚,河南人。童时有至性,自愿出家,父母不能禁。拜僧广安为师,常语人曰:我杉山和尚也。嘉靖十五年,遂同庆安携杖而南庆,安居贵池之仙女山。师居杉山,日诵经礼佛,或口占为诗。二十五年春,先期三日,自称示寂。下山谢诸檀那,拜庆安,遍拜众僧,趺坐而逝。
西峰
按
《太平府志》:西峰祖师,青阳童体僧也。年十四五以省其母之外家,至薛镇。遂止不归。遇岁旱,谓舅氏曰:若欲雨乎。我能立致。舅嗤不信,乃自制铁篴吹之,又作骂天歌,其辞甚俚。歌之遂得雨。圆寂后,凡旱祈祷辄应,遗像存福圣寺中。万历间,有郡守载其脱身,并铁篴去。中途舟覆俱沉江中,采石渔者,捕得大鱼。剖其腹,铁篴出焉。上刊福圣寺,知为祖师物。访归之。崇祯五六年,连旱。居民出篴吹成声。未几,大雨其灵异如此。
普明
按
《太平府志》:普明号无用,淮人。初为讲僧,住采石乳山庵,三十馀年胁不至席。每夜坐有灯自天而下,悬于松巅。人皆见之,庵无井,苦远汲。师取土块定泉脉,谓其徒曰:下有伏龟,即得甘泉。掘之如其言,今传普明井云。
徐和尚
按
《温州府志》:徐和尚名恺,乐清人。岐人尝渔海上,渔舟时有行剽者,或曰:恺亦在焉。一日大悔所为,因祝发为僧。于是开沙角,路平洞桥岭。砌邓公桥,费数十百金。恺持短疏往募,无勿与者。县东白龙山,祷雨常应。乡民欲起龙宫,顾山高石远,转输不便。召恺计之。恺经营四顾,惟旁有巨岩,匠人以为不可凿。忽有白发须老父谓曰:盍凿此石,足了一宫。因遗之米数升而去。时乡民云集,恺以米少人众,不足供餔。糜姑煮之,既而,食者尽饱。比宫成,而石亦尽。试凿他石,坚不可破矣。由是知和尚非常人也。
正智
按
《温州府志》:正智号卧云,通经典,说法能阐宗风。初住能仁寺,继兴罗汉寺。后复结茅,于雁湖顶上,安禅枯坐者十馀年。有宗藩闻其名,召而礼之。手书赠诗曰:卧云和尚傍龙湫,久锁禅关没世幽。苦行多年浑自在,为余有意下山头。
海门
按
《靖江县志》:海门字泓霔,楚之钟祥人。精湛内典,严于戒律,乐靖地静僻,因卓锡焉。言其道明,白洞达不堕影。响闻之者,皆豁然有悟。或劝之说法。答曰:说法者,大都为名耳。吾正欲扫断名心,有何法可,说哉。与邑人沈其,旋倡建楞严庵,圆寂后,塔墓其地。
圆显
按
《无锡县志》:圆显,邑陈氏子。幼不茹荤,不践生草。出家于知微山房,戒行精勤,博通梵典。不出山门五十年。老著
《惠山记》十卷。
明本
按
《四川总志》:明本,汉州人。少育于姊丈高晟家,代薪爨。一日载薪山中,驴不行。怒砍其耳,血流被地,心即悔悟。遂祝发为僧,入什邡高山寺安钵,功行极苦,坐化之日,人有自蓥华山者,见本只履入山云:失一履于禅榻下,可令吾徒寄送。见者至,方知其已化云。
爽庵真者
按
《广西通志》:爽庵真者,得一切观智,远游匿迹。或有问其里姓。但曰:广西人以故,不知何州县,问所师授。摇首不答。有固问者,但曰:吾师观世音而已。去就无常,莫知其所终。
吃肉和尚
按
《苏州府志》:吃肉和尚,不知名字,游丐吴中,将十年。能食肉,一顿尽数十觔。或四五日不食,其色黄瘁,而神清。叩之无答,夜宿北寺门下,巡按御史王浚亲临视之,亦坐不起,惟摸其带笑焉。死时,谢常施食者。为乞水饮二三石,尽洗肠胃乃化。
如堂
按
《武昌府志》:无相名如堂,南阳人也。始师有沉痼之疾,住岳阳深山中。诵持
《莲花经》二十年。夜梦金臂人饮以玉露,疾遂瘳。挂锡出泥庵三年。忽一日语人曰:本以十月行,因修忏事,展留一月。旦日酉时,予逝矣。及旦参礼,十方佛毕,趺坐。久之,奋身呼曰:去众请曰:师何去。曰:竟往佛国,旋见火光錾錾,化作金莲花而上。
海性
按
《苏州府志》:海性号湛川,昆山人。神采英毅,髯胡接鬓。壮年薙发居尧峰龙洞中,体不帖席,困倦不支,辄以头触石。每日辰巳间,持钵出。忽大雨至,午不休。因持过午戒,遂绝粒,明日雨,复不出。第三日,始循村行乞。一田妇见性来,以袖掩釜中饭。且走且谬云:罄矣性发大悯心,谓:悭贪不舍入饿鬼道。吾必度此妇。伫立移日不去。他人与性饭,弗受也。薄晚,困欲踣,不觉屈膝已。夫荷锄归,谯让其妻。一村鬨然,群犬叫号。性恍如梦醒,豁然见父母未生前面目。其初受具,作务必先见积厨。不充即托故,不食。见寒者,解衣衣之。有怜其寒,而予之衣。其转施犹故也。予衣者谇之。性曰:学道者身可舍,何有于衣。施者曰:汝能舍身,而投池水乎。性遂踊身赴水,众挽之出。性曰:吾掷此身换清净法身耳。已入龙洞,久之游燕都,至五台行诸苦行事。老僧如奉至尊,主病堂,如养父母。未几,南还,阻雪下邳。纩施尽。继以中裆,仅存败衲。两股龟坼,血流及踵。有制衣授之,劝自煖者。却弗纳,过一村墟,哀其穷欲与植福募三日。罔应,一达官子邀之至家,性不忍违初志,徘徊村墟。自若达官闻之,馈金钱、布帛、颇饶。性是晚宿招提,见众僧,肤粟面黧,即所受立罄矣。居龙洞始构一团,瓢南还后,善信麇集于,是殿堂楼阁悉完整。又于西麓,复宋之兴福庵。四方参叩者,日众。或时绝粮,性每棹孤艇,往来城市间。随缘诱化甚。且贷及子母钱以应之,及将示寂。忽语徒曰:未完事,急完之。至秋当去,果然。
水喷雀
按
《太仓州志》:水喷雀,不知姓名,何许人。冬月常浴水,人戏呼水喷雀僧,即应。因以名。一日忽自言:当明日午时去。至期人聚观,作偈云:水喷雀、水喷雀、四十五年无归著。今朝鼓翅向天飞,万丈黐竿,黏不著。偈毕遂逝。
明龙
按
《明高僧传》:北直羊山秀峰庵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俗讳东阳,尝补邑庠。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兴。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师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师。敝衲曾不掩骭,祁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师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曰:无常,无住。明日辞归,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至日中。师辞众,坐化。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向,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此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实万历元年正月也。
泗洲庵僧
按
《浙江通志》:泗洲庵僧,不知何许人。嘉隆间,住泗洲庵。戒行严谨,机锋不露。遇岁饥,煮菜叶及草卉食之,无瘠容。年七十馀,忽自往,市大缸二,置庵后。穿土先瘗一缸,以一缸寘其侧。一日,嘱其徒曰:某日当西行,三日后舁余坐缸中,以外缸覆之。即覆以土。毋效俗僧多事。至期趺坐。
月潭
按
《太仓州志》:月潭和尚,杨氏子。出家五台山受具足戒,游蜀邛僰山中。最久,隆庆辛未,来娄弇州兄弟。筑室居之万历。丙戌示寂弇州。称其不备三衣,不强中食。初得疾,水饮五日,绝水二日。浴毕使诵,
《无量寿佛经》听已,坐化。世寿一百十三,僧腊九十八。
明坚
按
《嘉兴府志》:明坚,云岫庵僧也,庵初废于正德辛未。坚以是年始生,至隆庆辛未,坚从百法寺,来卓锡于此,庵复兴。坚精严戒律,经年闭关,趺坐。缁素多敬信之。
如元
按
《嘉兴府志》:萧山史氏子,少有室,弃之入云岫,投坚师。披剃参宏法。师受具足戒,复归云岫。力修净土,不窥户阈者二十馀年。所至密迹,潜踪,人自依依不能去。
道济
按
《嘉兴府志》:道济字法舟,嘉禾人也。张氏子,少爽拔,未尝入乡校而议辩宿成,为里中所异。年十八忽猛省,白父母求出家。不许,日夜趺坐,不事生产。遂入天宁寺为行者,后依吉庵祚禅师,朝夕参叩。偶行廊庑间,闻佛殿磬响,豁然有悟。祚即可之。继谒,古印云峰诸师,日益深奥。至长安觉王寺,受请为第一座。室中秉拂,横机无所让,后徙盐官,徙武康。由金陵还欈李天宁暨灵光诸刹。继又买舟,南湖信风,而舵不决。攸往舟之所向。欢声载途,舟之所背,罔不自失。未几,弃去,入湖之弁山。复自弁山归天宁禅堂,遂终老焉。
孤舟
按
《四川总志》:孤舟禅师,姓氏未详。万历初,至真安磻溪寺,面壁数年。一日谓主僧曰:明日予逝矣,寺外二树将折一,折有声,即长老。一折无声,即予也。次日,二树果折,念偈曰:勘破无无世界,了然何物心头,自性已归圆寂,清风明月自由。端坐而逝。
绍乾
按
《四川总志》:绍乾号一清,后更号万竹。性恬淡,笃学。葺茅峨山雪岩,仅可容膝。茹菜三年,神气和畅。还成都道友犀泉,结庐百花潭上。直究心宗,一日幡然若醒,向道甚力。人南都讲肆,听者如市。复挂席五台,刺血研金,书法华九载。万历初,入燕京。栖普贤庵。刊行弥陀笺,注讲演诸经。陈李二太后,遥授紫衣敬礼之。时鹫峰寺,有栴檀像人,皆莫知其源。乾一见识之曰:此优填王所刻世尊像也。当时佛摩顶记云:千年后当往震旦,利益有缘人。故今届期,自出耳。后还成都。蜀王造讲堂,于浣花溪侧,居之。一日登堂集众,端坐而逝。
无遐
按
《四川总志》:无遐,不知何许人。居九峰山绝顶,修行时往来村落中,见村民马安女,甫周岁,有病。以破布繻饵之,立愈。又曰:此女当贵。后适庠生,赵之辛。果封恭人。常至县诣边氏家,一徒羡其侈丽。曰:汝乐之,何不遂来,后三日,徒死。边氏举子哭不食乳,师往探摩其顶曰:既来何须哭耶。子遂辍哭。一日,语弟子治斋邀诸山作别,诸僧至,举斋,一笑而逝。
真节
按
《明高僧传》:应天栖霞寺释真节,号素庵,襄阳人也。少为郡弟子,忽宿根内萌,辞割亲爱,礼明休和尚,祝发。既而,北游京师。遍参讲席居秀法师座下,餍餐法喜。深得贤首之印,师之学富内外,诸方每以龙象推之。久之,负锡南迁金陵,出主摄山。栖霞。众逾三百,教备五乘,据师子座,挝大法鼓。三十馀年檀施之,馀拓地为庐。时殷宗伯得琅琊大士像,五台陆公,亦铸金像,悉归师供奉。罗参知署曰:圆通精舍,句。曲李石麓学士盟为方外交。师阐大法,不以期限。尝讲
《法华经》至多宝塔品,空忽现宝塔于座前,一如经言,四众跂观洒然。希觏中使,张某奉慈圣皇太后命,至同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缕僧,伽梨衣一袭,宣慈旨赐之。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图以徵神化。汪道昆记其事。
妙琴
按
《四川总志》:妙琴字无弦,华阳人。母高氏有娠,每见异像。生而姿貌奇古,善诗工书画。里人得一纸,珍重如宝。入楚,又以画牛得名。称牛和尚返蜀。住草堂构室,桤东有梅萼千株,画梅入妙,自号梅屋老人学宪五岳。陈公嘉重之,与琴赓咏。万历九年,趺坐道偈而终。
常乐寺僧
按
《合肥县志》:常乐寺僧,肥之北乡人。隆万间修净土业,苦行数十年。久之,积薪十馀挑。莫晓其旨,至日,沐浴辞大众,登跏坐其上。言貌如常。众环伺之,僧张目曰:何须尔。俄见青碧焰光,腾腾若电自口鼻中迸出,燃柴燔。其躯顷刻而尽,获舍利数十粒。惜逸其名。
超乾
按
《武进县志》:僧无知,开法寺。僧出家时,方丈野航师见其不凡。命名超乾,令事火头三载。朝夕勤劳,复职园头,芟锄,灌溉。不倦。行住坐卧惟持
《金刚经》,所得布施,随手转施于人。甲子岁年,六十六月,二十八日。忽向堂头云:初一日,午时别师逝矣。堂头问:汝有何见解。能去如是。答云:只是一个无得无说一句。至七月朔,焚香礼佛,告别大众。踊跃前行,入龛趺坐。堂头为举火,龛顶清烟直上,一时而化。远近礼拜者千数。
德爱
按
《四川总志》:德爱常自号印心,华阳人。生而失怙,恃乳媪不饮茹者。方咽乳,七岁出家。聪慧好道,通儒佛。兼知医。遇病辄施药救之,壬子岁荒,饭僧及流民,活者甚众。晚年归刹止观栖禅,临终西向说偈。而终,鼻下双珠尺馀,光彩莹然。是夜,西上红光,竟夕不散。
乐静
按
《四川总志》:乐静,安邑谭氏子。嘉靖壬辰,祝发南参。还蜀嗣海藏,住道峰院。万历十一年元旦,索笔书偈曰:只此沤泡幻影,相随六十馀年。横眠三界刹那,无处颠倒。人间皎然,空花影。绝见闻寂,寂虚闲。问取雪庵面目,处处绿水青山。书毕跏趺而逝。
袾宏
按
《列朝诗集》:袾宏字佛慧,号莲池,俗姓沈氏,仁和人。年十七为诸生,三十二岁辞家,祝发。偏参诸方,炼魔于伏牛。参遍融笑岩于京师,皆有开发。过东昌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初发,足参方从,参究念佛得力。至是,乃归并净土。一门普摄三根,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幽寂,遂有终焉之志。结茅三楹,绝粮七日,倚壁危坐。已而,环山多虎患,师发悲恳,讽经施食。虎遂远徙,岁大旱,击木鱼循田念佛。雨随足迹而注。居民德之,遂成兰若,道风大扇四众。歙集首倡毗尼,以立基本。单提念佛以摄禅净,人称云栖菩萨精严杰出诸方,念佛专勤,远追莲社,而不知其砥。狂禅支末,法深心密,虑人固未易测也。住山,三十馀年,以乙卯七月别众,示寂。临行张目云:老实念佛,勿捏怪,勿坏我规矩。向西念佛而逝,全身塔于五云山之麓。夏八十。有一憨山大师铭其塔,曰:师以平等大悲摄化,一时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先儒,称寂音,为僧中班马。予谓师为法门之周孔也。师所著述,多发挥戒净法门不事,词藻为后学所宗。诵焉。
真源
按
《宁波府志》:真源号冲庵,姓孙氏。少业儒,年三十出家,随侍莲池师。质心笃行,为高座弟子。自言,生平未尝出一妄语,萌一妄念。著有
《金刚楞严疏解》,赴讲席数十处,挹其道貌。如坐春风,自念福薄不受人礼拜,年八十一,端坐而逝。异香经宿不散。
洪恩
按
《列朝诗集》:洪恩,金陵黄氏子。年十二出家长干寺,剪发于元奘塔前,长于憨山大师。一岁,比肩,为沙弥,无著天亲如也。事无极法师,般若内薰。夙习顿觉,读内外典,利如奔马,不劳问辨,而堂奥历然。以无师,智得大辨才。憨大师北游,遂以弘法为己任。日据华座,讲演诸经,尽扫训故,单提本文,拈示言外之旨。恒教学人以理,观为入法之门。说法三十年,如摩尼圆照化雨,普沾贤首。一宗为得法弟,得继席者以百计。秉法而转教者,以千计。南北法席之盛。近代所未有也。公高额广颧,肌理如玉。具大人相。所至䞋施,云委不推,不恋。博通经史,攻习翰墨。登山临水,听歌度曲。随顺世缘,了无迎拒。晚年开接待院,于吴之望亭,日则随众作务,夜则篝灯说法。以积劳示微疾,沐浴端坐说偈,而逝。归葬于雪浪山,余为补撰塔铭,公年十八佛法淹通,乃留心义,学听。极师演
《华严大疏》五地圣人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间技艺涉俗利,生尝言:不读万卷书,不知佛法,博综外典,旁及唐诗、晋字帷灯画被,日夜不置,丹黄纷披几案尽黑。万历中,江南开士。多博通诗翰者,亦公与憨大师导师也。江夏郭文毅公,为南祭酒。僧徒谮公于郭公伪为公,批抹郭公诗集。御袖以示之,郭公大怒逐公。仅而得免,先是憨大师在长安,郭公以诗就政。大师信笔评定,多所是正,郭公心弗善也。已而,闻雪浪嗤点之语。顿足曰:何物,二老秃皆有意揶揄我,其怒益不可解。憨为余言如此。
真可
按
《列朝诗集》:真可,字达观,世居吴江太湖之滨。族姓沈氏。五岁不语,有异僧过其门,摩顶谓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不见,遂能言。儿时志气雄放,不可羁。勒年十七,仗剑游塞上。行至苏州遇雨,宿虎丘僧舍。闻僧夜诵八十八佛名,心大悦。侵晨即解腰缠,十馀金授僧,设斋剃发。二十从讲师受具戒,参张拙秀才偈头面俱肿。一日忽悟,肿处顿消。自是凌轹诸方尝曰: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过匡山,穷相宗奥义。游五台至京师,参遍融笑岩诸老,发明大事,归吴,复楞严废寺于嘉禾,创刻藏缘于径山。再入燕,访憨山于东海。复戒坛于檀柘,西游峨眉,下瞿塘,过荆襄,登太和,憩匡庐,复归宗古寺。师相好端严,眉目秀发,所谓云门堂堂气宇如王。戒律精严,如银山铁壁,莫可梯傍接引。为人如苍鹰攫兔,一见即欲生擒,心愈慈手愈毒。入其室者凄然、煖然、靡不毛伐骨换。所至护持正法,摧伏外魔。贤士大夫焚香顶礼,涕泪悲泣,果以为人天师也。师在匡山。闻憨山以弘法,被难远戍雷阳,叹曰:法门无人矣。南康太守吴宝秀,以矿税被逮,其妻投缳死。叹曰:阉人横行至此,世道不可为矣。乃决策入都门,谓人曰:海印不归,我为法。一大负矿税不止,我救。一大负传灯录不续,我慧。一大负舍此一具贫骨,释此不复走王舍城矣。先是,师游石径山,得琬公所藏贮佛舍利。慈圣皇太后迎入内,供三日。特赐紫伽黎。神宗手书
《金刚经》汗下渍纸,遣近侍质问。师以偈答曰: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上览之,大喜。及妖书狱起,逮入诏狱,有旨下所司审问,而执政者意在钩党。欲牵连杀师。上初不知也,师既被笞,血肉狼籍。笑曰:世事如此,久住何为。索浴说偈,坚坐而逝。时癸卯之十二月也。师化后,待命六日自春及秋,霖雨漂浸南还。又十二年,葬于径山。茶毗之日,肉身俨然,舍利无算。
法会
按
《嘉兴府志》:云谷禅师,讳法会,胥山乡人也。薙发大云寺,年十七游天宁,遇济法舟。策发之,遂携锡游方至阳羡。见古林禅师,教参一归何处语豁然有省。晚归大云,随方引诱,从而归化者,数千人。万历二年冬,主三陈禅会,择日端坐,瞑目而逝。入龛五日,迎归大云。怡然如生。
如安
按
《淮安府志》:如安,山阳人。幼颖异,斋食皈依竺乾。究内典,涉猎儒书。善钟王墨,妙工声诗。弱冠,自祝发大悲庵师古灯和尚。已而,远游四方。礼名山印心少室二十载还淮,以大小乘、定慧等法根,引喻习慈,忍行藉。藉人士孚相證议。郡守邵元哲,更寺额通源周刑部,三锡为建妙法堂。郡守宋祖舜卿,缙大参高登龙,伯仲捐金二百馀为置。常住田二区,斋十方僧。遂辟谷,五旬,择新秋日坐化。面不改色。葬于烈女祠西,所著诗文即
《心诸录》藏于龛。
德清
按
《列朝诗集》:德清字澄印,全椒人。俗姓蔡氏,年十二辞亲入报恩寺,与雪浪恩公并事,无极法师。内江赵文肃公摩其顶曰:儿他日人天师也。师以江南习气软暖宜入,春冰夏雪,苦寒不可耐之地,以痛自磨。厉飘然北迈,参遍融笑岩二老,偕妙峰登公,栖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日寻缘溪,横彴危坐其上。忽然忘身众籁阒。寂身心,湛然如大圆镜。大事既彻,光明四照。慈圣皇太后建祈,储道场于五台。师与妙峰实,主其事。光宗应期降诞,师乃栖东海之牢山。慈圣遣使再徵,不能致。布金造寺,赐额曰海印居十三年,而黄冠之难作飞章。逮系拷掠备至,按慈圣前后,所赐帑金以二十万计。师从容仰对,谓:当体圣孝存国体,赈饥三千金,有内府簿籍可考。乃坐私造寺院,遣戍雷阳。以丙申二月抵戍所。疠饥三年,白骨蔽野,如坐尸陀林中。遂成
《楞伽笔记》衣见大帅,执戟辕门,效大慧冠巾说法。乃构丈室于行间,时与诸来弟子,作梦幻佛事。乃以金鼓为钟磬,以旗帜为幡幢,以刁斗为钵盂,以长戈为锡杖,以三军为法侣,以行伍为清规,以呐喊为潮音,以参谒为礼拜,以诸魔为眷属,居然一大道场也。居五年,住锡曹溪大鉴之。道勃焉。中兴甲寅,慈圣宾天诏至,乃恸哭披剃返初服。于是东游吴越,赴紫柏之葬于双径。吊莲池于云栖结庵,庐山五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漏,专修净业。居四年,复往曹溪。示微疾,沐浴焚香,集众告别,危坐而逝。天启三年之十月也,师化之。次年,弟子居庐山者,奉全身归五乳塔,而藏焉。亡何,以地之不墨,食谋改葬。弗果,粤人官南康者,复奉其龛归曹溪。将茶毗启而视之,肤理柔软,须发郁然,乃加髹漆,奉于六祖真身之侧。去五乳葬时,又二十馀年矣。师长身魁硕,气宇堂堂,及物利生,机用善巧。如日,暄雨润,加被而人不知税矿之使所至。如毒龙,乳虎、师以佛法摄受。莫不心折,首俯作礼而去。所全活两粤生,灵不可算数。诏狱之词引辨,得体上全。两宫慈孝人始知师于牢,户瘴乡皆能现身说法,阴翊王度非虚语也。师之东游也得。余而喜曰:法门刹竿不忧倒却矣。灯灺月落晤言亹,亹所以付嘱者,甚至衰老。无闻偷生视息,录师之诗,而略记其行履。不自知清泪之沾渍也。师少与雪浪留心词翰,晚而伸纸,信笔都无思议。一一从光明藏。中流出世,谛文字固不足为师有,无雪泥鸿爪,亦略识其应迹云尔。
福全
按
《山西通志》:福全,号妙峰。七岁祝发,依蒲坂万固寺即和尚,习瑜伽法。忽见永明禅师听讲
《楞严》,即解悟度海谒补陀。回至净,五台寺龙翻石,刺舌血书
《华严》一部,修建无遮大会。神宗闻而嘉之,赐绣冠、绣衲真来佛子之号。移锡芦芽,造万佛铁塔,凿万佛石洞。峨嵋造铜殿一、五台一、华山一,俱庄严精妙。太原建浮图于郡城左。慈圣太后佐以金钱,塔成双峙名曰:宣文。后归台山趺坐而逝。群鸟悲号,异光匝地,两宫遣中常侍赐祭葬焉。按台苏公惟霖赞曰:真来佛无一物,苦竹空庄严。阒山鸟鸣圣凡哭,哭不彻塔中骨。
法忠
按
《歙县志》:法忠,号敬堂,邑曹氏子。生而好端坐,不与群儿嬉。年十九遇大机和尚,遂剃染焉。行脚至少林,依大千润叩单传之旨。复走长安谒遍融月心,指示心要,有所领悟。寻游五台访妙峰于冰雪中,弃去。入伏牛火场调炼三业,南还登匡庐之雨天坪,喜其高胜,遂居之。衲子云集,成大丛林。刘云峤额其寺曰云中忠居。恒训导有方,随机利,应发言痛,至无不心领。乐安王父子致敬延礼,终身不懈。陈赤石、葛屺瞻辈、咸相造访。住云中二十馀年,如一日。视十方衲子如一己,盖其寔具足,行门者也。世寿八十,而终憨山。德清铭其塔。
无著
按
《列朝诗集》:无著字了虚,宜兴人。住铜官山中,通脱疏放,傲然自得。见人辄叉手高坐,不缚沙门威仪。游虞山,与瞿元立严道彻善尝立三年禅期,掩关北山。未浃辰,突入元立坐中,元立怪问之曰:吾不耐枯坐,作死人已,破关出矣。冯开之尝问曰:近日山居,作何功课。答曰:读得晋书一部。其坦率如此,紫柏老人知其高伉,欲折服之。紫柏在东南,辄避数百里外。伺其去,而后返。余尝问:公何故畏老人如虎。笑曰:老人非四目,两口,怕吃他一顿痛棒耳。著公好作小诗。余为书,生尝以寸纸作小字示余,多超然之致。后示寂阳羡山中。惜其诗不存。
真清
按
《明高僧传》:天台慈云寺释真清,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也。生而颖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张太后赐紫色僧伽,𥟖衣。以徵其德。珠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动定,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艳,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众扣师宗,师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陵。永庆互以
《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
《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云集,户外之履常满。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师方展拜,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薰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盖师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
《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万历丁亥八月,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十月,王太初居士因丁内艰,请师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时台郡王理刑,某亲登云峤而设供焉。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师之室,槜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之席见招,辞不赴。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之所。窃思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棹嘉禾龙渊欻,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有勉服药石者,师谢曰:生死药能拒乎。吾净土缘熟,圣境冥
。此人间世,固不久矣。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期于二十九日告终,每日,虽米浆不入于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软,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茶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燄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玕,犹香气郁郁。师生于,嘉靖丁酉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