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六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七百六十一卷目录

 画部汇考十三
  元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 叙画 写像秘诀 采绘法 画家十三科 书画褾轴 锦褾 绫引首及托里 贉卷纸 轴 轴杆 匣〉
  明都穆寓意编〈画〉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目〈画〉
  明莫是龙画说〈十六则〉
  明王稚登丹青志〈神品 妙品 能品 逸品 遗耆 栖旅 闺秀〉

艺术典第七百六十一卷

画部汇考十三

元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
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强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其所作写山水诀,亦有理致迩来,初学小生,多效之。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笔法,树石各不相似,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
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著色不离乎。此石著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大概树要填空〈去声〉,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少相犯,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若画得纯熟,自然笔法出现。
画石之妙,用藤黄水浸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用多,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吴装容易入眼,使墨士气。
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摸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画石如云,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
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
远水无湾,远人无目。
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断派,要取活流之源。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如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写真山之形也。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从此有生气,山腰用云气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画石之法最要形象,不要石有三面,或在上在左侧皆可为面,临笔之际,殆要取用。
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四边用树簇之。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或画山水一幅,先立题目,然后著笔。若无题目,便不成画。更要记春夏秋冬景色,春则万物发生,夏则树木繁冗,秋则万象肃杀,冬则烟云黯淡,天色模糊,能画此者,为上矣。
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
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夏山欲雨,要带水笔,山上有石小块堆在上,谓之矾头,用水笔晕开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润,画不过意思而已。
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绢上矾了,好著笔好,用颜色易入眼,先命题目,此为之上品。古人作画,胸次宽阔,布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画法尽矣。
好绢用水喷湿,石上槌眼匾,然后上帧子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月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
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黄入墨,画树甚色润好看。作画祇是个理字最紧要,吴融诗云:良工善得丹青理。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

叙画

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十卷,自轩辕时至会昌元年,能画者三百七十馀人,其叙画之源流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藉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仓颉状焉。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按字学之部。其六曰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矣。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象曰:畛畔所以画也。释名云:画挂也,以采色挂物,象也。故钟鼎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尊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故陆士衡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其论画六法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敷采。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摸移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能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遒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顾恺之曰: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斯言得之,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故韩子曰:狗马难,鬼神易。狗马乃凡俗所见,鬼神乃谲怪之状,斯言得之。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采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其论画体工用榻,写曰: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其间诠量可有数百等,孰能周知。非夫神迈识高情超心慧者,岂可议乎知画。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六卷,自唐会昌元年至神宗熙宁七年,能画者二百七十四人,其论制作模楷,曰:大率图画,风力气韵固在当人,其如种种之要,不可不察。画人物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崇上圣天日之表,外夷得慕华钦顺之情,儒贤见忠信礼义之风,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隐逸识肥遁高世之节,贵戚尚纷华侈靡之容,天帝明威福严重之仪,鬼神作驰趡之状,士女宜秀色婑媠之态,田家有醇氓朴野之真。画衣纹林石,用笔全类于书衣纹,有重大而调畅者,有缜细而劲健者,勾绰纵掣,理无妄下,以状高侧深斜卷摺飘举之势。林木有樛枝挺干,屈节皴皮,纽裂多端,分敷万状,作怒龙惊虺之势,耸凌霄翳日之姿。山石多作矾头,亦为棱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皴淡即生窊凸之形,破墨之功尤难。画畜兽,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质肥圆,毛骨隐起。画龙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画水汤汤若动,使观者有浩然之气。画屋木,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画花竹,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筱老嫩,苞萼先后,自然艳丽閒雅,逮诸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画禽鸟,识形体各件之异,悟翔举飞集之态。其论气韵,非师曰谢赫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其论用笔得失。曰: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夫内自足然。后神閒意定,神閒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画有三病,皆系用笔,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版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混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未行,当散不散,似物凝滞,不能流畅也。其论古今优劣,曰:佛道人物士女牛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元及阎立德立本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张萱周昉韩干戴嵩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如李成关仝范宽董源之迹,徐熙黄筌居寀之踪,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踵者。借使二李三王之辈复起,边鸾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手于其间哉。故曰:古不及近。邓椿著画继十卷,自熙宁七年至孝宗乾道三年,能画者一百一十九人,其论远曰: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若虚深鄙众,工谓:虽曰画而非画者,盖止能传其形不能传其神也。故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而若虚独归于轩冕岩穴有以哉。又曰:自昔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独唐朱景真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黄休复作益州名画录,乃以逸为先,而神妙能次之。景真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愚。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又有画继补遗一卷,不知谁所撰。则自乾道以后至理度间,能画者八十馀人尔。后陈德辉著续画记一卷,再自高宗建炎初至幼主德祐乙亥,能画者一百五十一人。然与画继补遗则相出入者耳。二书仅可考阅,姓名无足观也。赵希鹄洞天清录集云:古画多直幅,至有画身长八尺者,双幅亦然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河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江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背面。唐人画或用捣熟绢为之,然止是生捣,令丝褊不碍笔,非如今煮鍊加浆也。古绢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与雪丝,伪作者则否。古画色墨或淡黑,则积尘所成,自有一种古香可爱。若伪作者多作黄色,而鲜明不尘暗,此可辨也。米芾画史云:古画若得之不脱,不须背褾。若不住换褾,一次背一次坏,屡更矣,深可惜。盖人物精神发采花之秾,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昉韩干后来,皆以熟汤,汤半熟,槌如银版,故作人物,精采入笔。今人收唐画必以绢辨,见纹粗,便云:不是唐非也。张僧繇阎令画皆生绢。南唐画皆粗绢。徐熙绢或如布,绢素百破必好,画裂文各有辨,长幅横卷裂纹横,横幅直卷裂纹直,各随轴势裂也。直断不当一缕,岁久卷自两头苏开,断不相合,不作毛搯亦苏,不可伪作。其伪者,快刀直过当缕,两头依旧,生作毛起,搯又坚纫也。湿染者,色栖缕间。乾熏者,烟臭上深下浅。古纸素有一般古香,真绢色淡,虽百破而色明白,精神采色如新,惟佛像多经香烟熏,损本色染绢作温香色,栖尘纹间最易辨,仍盖色,上作一重,古破不直,裂须连两三经,不可伪作。国朝东楚汤垕字君载号采真子著画鉴一卷。论历代名画,悉有依据。其杂论曰: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况名下无虚士,相传既久,必有过人处。今人看画出自己见,不经师授,不阅记录,但合其意者为佳。不合其意者为不佳。及问其如何是佳,则茫然失对。仆自十七八岁时,便有迂阔之意,见图画爱玩不去手。见赏鉴之士便加礼问遍,借记录髣髴成诵,详味其言,历观名迹,参考古说,始有少悟,若不留心,不过为听声随影,终不精鉴也。灯下不可看画,醉馀酒边不可看画,俗客尤不可示之卷。舒不得其法最为害物。至于庸人孺子见画必看,妄加雌黄品藻,本不识物,乱订真伪,令人短气。古人画槁谓之:粉本前辈多宝畜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天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古人作画有得意者多。再作之如李成寒林范宽雪山王诜烟江叠障不可枚举。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体肌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也。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力贪好名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不能夺也。观六朝画先观绢素,次观笔法,次观气韵,大概十中可信者一二,有御府题印者尤不可信。古画东移西掇,挦补成章,此弊自高宗朝庄宗古始也。余友人吴兴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其家世藏名迹,鲜有比者,朝夕玩索,心领神会,加以游于画艺,悟入厥趣,是故赏鉴品藻,万不失一,因取各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续画记为本,参以宣和画谱,南渡七朝画史,齐梁魏陈唐宋以来诸家画录及传记,杂说百氏之书,搜潜剔秘,网罗无遗,自轩辕时至宋幼主德祐乙亥得能画者一千二百八十馀人,又女真三十人,本朝自至元丙子至今九十馀年间二百馀人,共一千五百馀人,其考覈诚至矣。其用心良勤矣。所论画之三品,盖扩前人所未发。论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馀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古人画墨色俱入绢缕,精神迥出,伪者虽极力髣髴,而粉墨皆浮于缣素之上,神气亦索然。盖古人笔法圆熟,用意精到,初若率易,愈玩愈佳。今人虽极工致,一览而意尽矣。唐及五代绢素粗厚,宋绢轻细,望而可别。御题画,真伪相杂,往往有当时名笔临摹之作,故秘府所藏临摹本,皆题为真迹,惟明昌所题最多,具眼自能识也。吁可谓真知画者哉。

写像秘诀

王思善绎,自号痴绝生,其先睦人,居杭之新门,笃志好学,雅有才思。至正乙酉间,携李叶居仲广居寓。思善之东里教授余从,永嘉李五峰先生孝光往访之。时思善在诸生中年方十二三,已能丹青,亦解写真。先生即俾作一圆光小像,面部仅大如钱,而宛然无毫发,异先生喜作文以华之尔,后余复托交于其,尊人日华,遂与思善为忘年友,思善继得吴中顾周道逵绪言开发,益造精微,是故于小像特妙,非惟貌人之形似,抑且得人之神气。尝授余秘诀,并采绘法,今著于此,与好事者共之。
凡写像须通晓相法,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彼方叫啸谈语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先兰台庭尉,次鼻准鼻准,既成,以之为主。若山根高取印堂,一笔下来。如低取眼堂,边一笔下来或不高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次人中,次口,次眼堂,次眼,次眉,次额,次颊,次发际,次耳,次发,次头,次打圈。打圈者,面部也。必宜如此,一一对去,庶几无纤毫遗失。近代俗工胶柱鼓瑟,不知变通之道,必欲其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因是万无一得。此又何足怪哉。吁,吾不可奈何矣。

采绘法

凡面色先用三朱、腻粉、方粉、藤黄、檀子、土黄、京墨、合和衬底上,面仍用底粉薄笼,然后用檀子墨水斡染。面色白者,粉入少土黄,燕支不用,胭脂则三朱红者前件色入少土朱。紫堂者,粉檀子老青,入少胭脂。黄者粉土黄,入少土朱。青黑者,粉入檀子土黄老青各一点粉,薄罩檀墨斡已上,看颜色清浊加减,用又不可执一也。
口角燕支淡如要带笑容,口角两笔略放起。
眼中白染瞳子外两笔,次用烟子点睛,墨打圈眼梢,微起有摺,便笑。
口唇上胭脂蓦。
鼻色红,胭脂微笼。
面雀斑,淡墨水斡,麻檀水斡。
髯色黑者,依鬓发渲。紫者,檀墨间渲。黄红者,藤黄檀子渲。
发先用墨染,次用烟子渲,有间渲、排渲、乱渲,当自取用。
手指甲先用胭脂染,次用粉染根。
凡染妇女面色,胭脂粉衬薄粉笼,淡檀墨斡。
凡染法白纸上,先染后却罩粉,然后再染提掇绢,则先衬背后。
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胭脂合。
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
柏枝绿用枝条绿,入漆绿合。
黑绿用漆绿,入螺青合。
柳绿用枝条绿,入槐花合。
官绿即枝条绿是。
鸭头绿用枝条绿,入高漆绿合。
月下白用粉,入青标合。
柳黄用粉,入三绿标并少藤黄合。
鹅黄用粉,入槐花合。
砖褐用粉,入烟合。
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标合。
艾褐用粉,入槐花螺青上黄檀子合。
鹰背褐用粉,入檀子烟墨土黄合。
锒褐用粉,入藤黄合。
珠子褐用粉,入藤黄胭脂合。
藕丝褐用粉,入螺青胭脂合。
露褐用粉,入少土黄檀子合。
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绿烟墨槐花合。
麝香褐用土黄檀子,入烟墨合。
檀褐用土黄,入紫花合。
山谷褐用粉,入土黄标合。
枯竹褐用粉,土黄入檀子一点合。
湖水褐用粉,入三绿合。
葱白褐用粉,入三绿标合。
棠梨褐用粉,入土黄银朱合。
秋茶褐用土黄,入三绿槐花合。
油里墨用紫花,土黄烟墨合。玉色用粉,人高三绿合。
驼色用粉,漆绿标墨,入少土黄合。
氁子用粉,土黄檀子入墨一点合。
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绿合。
金黄用槐花粉,入胭脂合。
鸦青用苏青,衬螺青罩。
鼠毛褐用土黄粉,入墨合。
不老红用紫花银朱合。
葡萄褐用粉,入三绿紫花合。
丁香褐用肉红为主,入少槐花合。
杏子绒用粉,墨螺青入檀子合。
氁绫用紫花,底紫粉搭花样。
番皮用土黄银朱合。
鹿胎用白粉,底紫花样。
水獭毡用粉土黄合。
牙笏用好粉一点土黄粉凝。
皂靴用烟墨标。
柘木交椅用粉檀子土黄烟墨合。
金丝柘同上,不入墨。
紫袍用三青胭脂合。
其馀一一不能备载在,对物用色可也。
凡合用颜色,细色头青,二青三青深中青,浅中青螺青与苏青。二绿三绿花叶绿,枝条绿南绿,油绿漆绿。黄丹飞丹三朱,土朱银朱。枝红紫花,藤黄槐花,削粉石榴颗锦,胭脂檀子,其檀子用银朱浅,入老墨胭脂合。

画家十三科

佛菩萨相      玉帝君王道相
金刚鬼神罗汉圣僧  风云龙虎
宿世人物      全境山林
花竹翎毛      野骡走兽
人间动用      界画楼台
一切傍生      耕种机织
雕青嵌绿

书画褾轴

唐贞观开元间,人主崇尚文雅,其书画皆用紫,龙凤䌷绫为表,绿文纹绫为里,紫檀云花杵头轴,白檀通身柿心轴,此外又有青赤琉璃二等轴,牙签锦带。大和间,王涯自盐,铁据相印家,既羡于财,始用金玉为轴,甘露之变人皆剥剔无遗。南唐则褾以回鸾墨,锦签以潢纸。宋御府所藏青紫大绫为褾,文锦为带,玉及水晶檀香为轴。靖康之变,民间多有得者。高宗渡江后,和议既成,榷场购求,为多装褫之法。已具名画记及绍兴定式,兹更不赘。姑以所闻见者,使赏鉴之,士有考焉。

锦褾

紫鸾鹊〈一等紫地紫鸾鹊一等白地紫鸾鹊〉
五色簟纹〈俗呼山和尚〉
青绿簟纹〈俗呼阁婆又曰蛇皮〉
紫曲水〈俗呼落花流水〉
黄霞云鸾〈俗呼绛霄其名甚雅〉
青楼阁〈阁又作台〉
克丝作楼阁     克丝作龙水
克丝作百花攒龙   紫宝阶池
紫小滴珠方胜鸾鹊  克丝作龙凤
紫滴珠龙团     皂方团白花
褐方团白花     红细花盘雕
红遍地杂花     红遍地翔鸾
红遍地芙蓉     红七宝金龙
黄地碧牡丹方胜   白蛇龟纹
紫百花龙 紫大花  紫龟纹  紫汤荷花紫霞云鸾 紫珠燄  天下乐  方胜盘象青大落花 青樱桃  八花晕  柿红龟背方胜练鹊 翠色狮子 水藻戏鱼 倒仙牡丹银钩晕  毬路   樗蒲   宜男
宝照   龟莲   练鹊   绶带
瑞草   盘毬   皂木   衲

绫引首及托里

碧鸾   白鸾   皂鸾   皂大花碧花   姜牙   云鸾   樗蒲
大花   杂花   盘雕   方棋
仙纹   重莲   双雁   涛头水波纹龟子   方毂纹  鸂𪆟   枣花鉴花   叠胜   白鹫   花〈并高丽国〉回文〈金国〉 白毛〈辽国〉

贉卷纸

高丽   蠲    夹背蠲  楷光

出等白玉碾龙簪顶〈或碾花〉白玉平顶 玛瑙〈浆水红〉蜡沉香  金星石  珊瑚   水晶
古玉   象牙   犀角

轴杆

檀香木

螺钿〈宋高宗内府皆钿匣〉

明都穆寓意编画

睢阳五老图,在昆山朱氏。朱盖五老之一,兵部郎中贯之后御,史天昭出以示予图,有钱明逸序,欧阳公司马公而下诗,皆不存。今存惟南宋及元人题跋。常熟刘以则家藏有小李将军落照图,宋秘府物。旧藏于昆山道士黄元微,永乐初人,有疾。元微具告其收买黄子澄书画几,至不测为此图也。后刘氏购得之。
以则又藏有释梦休风竹图六字,徽宗御书,有内府图书印,赵雍题名。
沈丈启南藏胡繁番骑图。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上有徽宗御书: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十字。
谢康乐半身像,碧玉冠氅衣。
宋人摹周文矩宫中图一卷,有绍兴间张澹崖跋。苏文忠前后赤壁赋,李龙眠作图隶,字书旁注云是:海岳笔共八节惟,前赋不完。
龙眠画女孝经四章,每章亦龙眠书。
赵子昂临伏生授书图,白描。
赵子昂秋江待别图,青绿长幅,旁细书官衔云。为叔固公摹〈李叔固也〉,上有张伯雨诗,常熟陈元锡家物。后丹客得之,以售郡人沙生,今二十五年归洞庭人家。宋陈居中苏李泣别图。
李迪猿三轴。
居中番马图,皆南京人家藏。
汤叔雅霜入千林图一卷,前梅后兰,在皇甫氏。叔雅自题其后,云:予作此图七载而就。所谓能事不受相促迫也。
金显宗雨竹,上有张畴斋跋。
宋迪潇湘八景图一卷,每幅有印,文曰:云谷寓物。宋徽宗画猫,上书赐贯,有御印,盖徽宗画以赐童贯者。
东坡笠屐图小轴 以上三画雍熙寺僧藏,秘不以示人,余尝读书寺中,屡恳于僧,方获见之。
吴江史明古藏陆晃昭君图。
僧巨然山水大幅。
韩熙载夜宴图。
李龙眠九歌图一卷。
宋人画文姬归汉图。
赵千里福禄寿三星图,长幅。
千里春江待渡图,小幅。
郭熙祝寿一望松图,长幅。
陈居中五马图。
子昂人马图,自有跋并元人诗跋。
子昂秋江烟霭图。
温日观葡萄。
黄大痴溪山图,有王国器词,倪云林跋。
吴仲圭拟范宽雪峰萧寺图,长幅。
文潞公半身像。
周元公半身像。
文文山半身像,上有吴孟恩篆书,文山自赞。
倪云林小像,坐床上凭几,左一童子,捧朱拂。右侍姬,提盥沬之器。 以上四像观于濂溪坊周氏。
刘佥宪廷美藏僧巨然赤壁雪屋会琴二图,有金赵閒閒诸人咏。又高克明山水一卷,宋秘府物,今皆归沈氏,盖佥宪长子石翁之姊夫也。
郑所南墨兰,观于夏侯桥沈氏,云是韩家庵故物。徐禹功画梅,赵子固跋,并元人诗跋。其一卷袁泰戒卿新收去,宜兴寺僧物也。
卢廷璧藏小李将军踏锦图,长幅,上有思训小字。范宽临落照图。
文与可墨竹三幅,绢攒上有大方印,曰:文同与可。米元晖湖山烟雨图一卷,有元晖自题,黄松瀑戴九多诗跋,今归袁戒卿。
杭州童氏藏龙眠西园雅集图一卷。又有好事家藏马远画宋南薰殿,屏幛浅色,皆许国用说国用,杭人亲见之也。
裱背孙生家有人寄卖三官像三幅,每轴下有大方印,曰:姑苏曹迪孙尝求鉴石田翁。翁云是李嵩笔。曹氏盖收藏者。又元初人临阎立本水月观音像一轴,上有冯海粟诗跋,与三官像皆索价太高,不售。王医士家藏其远祖唐水部郎中棨宋著作先生蘋画像,著作程门,高弟也。
又藏老米苕溪春晓图,燕穆之楚江秋晚图,皆妙。黄大痴天池石壁图,真本在陈处士梦贤家。上有柳道传诗,下钱翼之收藏印。又王叔明岱宗密雪图,亦陈氏近二十年,归嘉兴姚御史。
陈惟允仙山图,青绿有倪云林跋,相传惟允画,以寿潘左丞者。左丞张士诚姊婿,惟允时为张氏参谋,且左丞客也。又惟允溪山秋霁图一卷,后元人诗跋甚多,皆陈氏藏,盖孟贤惟允诸孙云。
小米山水横轴,在陈湖陈大理家。城中沈氏有大姚江图,亦小米笔,成化壬寅为中官取去。
江贯道百牛图一卷,上有虞伯生邓文原仇远诸公题跋,昔曾见邓尉山寺中,今为阳山顾大有家藏。王叔明摹王维剑阁图小幅,甚佳。在张太守起韶家。李少卿有文与可画竹,上坡翁诗一律,后元人跋。吴原博藏五代胡瑰番族图。南唐周文矩诗意图。
宋许道宁溪山风雨图。
宋人益聚禽图,后有绍兴小印。
宋人画德星图,后有朱子门人胡泳跋,宋末藏周公谨家。
宋钱舜举秋岩行旅图。
元赵子俊萧翼赚兰亭图。
无锡邹氏藏许道宁秋山晴霭图,元柯九思家物。李后主重屏图,后有宋人书,白乐天及荆公诗,元滕玉霄词,杨仪部藏,杨致仕回已赠之京师人矣。顾少参崇善藏易元吉猿。
江阴葛维善藏赵千里明皇幸蜀图。
松江曹泾杨氏藏唐韩干神骏图。
南唐王齐翰勘画图,上有李后主建业文房之印,宋徽宗御题,及眉山两苏王晋跋。
宋徽宗翎毛写画图横卷,长几一丈。
宋夏圭千岩竞秀图。
元钱舜举竹溪六逸图。
元赵子昂袁安卧雪图。
郡城杨氏藏南唐董源风雨起蛰龙图,宋秘府物,尝入贾丞相家。
宋李嵩龙宫海藏图。
予家自高祖南山翁以来,好蓄名画,闻之家君云:妙品有吴道子鱼篮观音像,王摩诘辋川图,范宽袁安卧雪图,惜今不存。余近所收,有唐人画牛图,滕玉霄白廷玉诗。
李升画杨通老移居图。
马兴祖胡人击毬图,
又胡人雪猎图。
龙眠折枝榴花栀子,小幅。
龙眠画君臣故实八事,伯生跋。
李唐春江不老图,小幅,上有双龙瓢印。
王珏芦雁。
宋人画福星图,皆往往为好事者所得,不留意也。武岳作五帝朝元人物,仙仗背项相倚,大抵如写草书体。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目画

阎立本画洪崖仙    韩干二马
顾宏中画韩熙载夜宴图 范宽画卷
巨然山寺图      巨然画卷
僧巨然画       燕龙图楚江秋晓卷文湖州竹       李伯时姑射仙像张翰林清明上河图   米元晖湖山烟雨图米元晖大桃山图    米元晖潇湘图
米元晖苕溪春晓图   米元晖画题
杨补之四梅卷     杨补之墨梅图
杨补之竹卷      蕺山题扇图诗卷刘松年听琴图     武夷九曲棹歌图赵子固梅竹诗     赵子固兰蕙卷
赵子固水仙花自题   郑所南推篷竹卷龚翠岩天马图     龚翠岩玉豹图
龚翠岩人马      龚翠岩中山出游图赵松雪重山叠嶂图   赵松雪水村图赵松雪高士图     赵魏公幼舆丘壑图赵松雪画秋江待渡   赵松雪瓮牖图
赵松雪临郭熙溪山渔乐 赵松雪墨梅
赵仲穆临李伯时凤头骢 赵松雪竹石图
管夫人竹石      赵仲穆看云图
赵彦徵苕溪图二    王叔明林泉读书钱明逸睢阳五老图   庐陵五先生像
钱舜举白描五君咏图  钱舜举画唐三学士图钱舜举观梅图     钱舜举列女图跋越国进西施图     钟馗图
田稷还金图      高尚书夜山图
高房山画       高房山竹
院画雷雨护婴图    黄大痴画二
商德符李遵道共画竹树 黄大痴画卷
黄大痴铁崖图     郭天锡画卷陈惟允作荆溪图    张溪云勾勒竹卷梅花道人墨菜诗卷   吴仲圭诗画
倪云林画       倪云林画竹树秀石倪云林竹       倪云林书二
徐幼文画二      朱孟辨诗画
朱孟辨惠山秋晴图   张叔厚写渊明小像盛叔章画       复雷春消息
倪云林惠山图     倪云林荆溪清远图倪云林仿高房山山水  倪云林隔江山色图王元章画梅      倪云林林屋佳城图金粟蒙中秋燕集诗画卷 元教宗师吴公画像木斋黄公孝感白华图  金篷头像赞
王叔明听雨楼图    王立中破窗风雨朱德润秀野轩图    倪云林耕渔轩图滕远安分轩卷     王安道游华山图记

明莫是龙画说十六则

赵大年画,平远绝似右丞,秀润天成,真宋之士大夫画。此一派又传之为倪云林云,林工致不敌,而著色苍古,胜矣。今作平远及扇头小景一,以此二人为宗,使人玩之不穷,味外有味,可也。
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米虎儿谓王维:画见之最多,皆如刻画,不足学也。惟以云山为墨戏。此语虽似过正,然山水中当著意生云,不可用拘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堕,乃可称生动之韵。
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千卷,书更奇古。又大年以宋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此在吾曹,勉之无望于庸史矣。
山之轮廓先定然,后皴之。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此最是病。古人运大轴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有细碎处甚多,要之取势为主。吾有元人论米高二家山书,正先得吾意。
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或曰:然则诸家不有直树乎。曰:树虽直而生枝发节处必不多直也。董北苑树作劲挺之状,特曲处简耳。李营丘则千屈万曲,无复直笔矣。
枯树最不可少时于茂林中间见,乃奇古茂林惟桧柏杨柳椿槐要郁森,其妙处在树头与四面参差,一出一入一肥一瘦处,古人以木炭画圈,随圈而点点入之,正为此也。
柳宋人多写垂柳,又有点叶柳垂,柳不难画,只要分枝头得势耳。点叶柳之妙,在树头圆铺处,只以汁绿渍出,又要森萧有迎风摇飏之意。其枝须半明半暗,又春二月柳未垂条,秋九月柳已衰飒,不可混设色,亦须体此意也。
画树木各有分别,如画潇湘图,意在荒远灭没,即不当作大树及近景丛木。如园亭景,可作杨柳梧竹及古桧青松。若以园亭树木移之山居,便不称矣。若重山复嶂,树木又别当直枝直干,多用攒点,彼此相藉,望之模糊郁葱,似入林有猿啼虎嗥者,乃称至。如春夏秋冬风晴雨雪又不在言也。
画家以古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树岂有不入画者。特画史收之生绢中,茂密而不繁,峭秀而不寒,即是一家眷属耳。画之道所谓:以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碎,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知命赵吴兴,止六十馀仇与赵,虽品格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梁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至齐梁而风流顿尽。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乃不合而合,右军父子殆如复生。此言大不易会,盖临摹最易,神会难传,故也。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黄子久学北苑,倪迂学北苑,学一北苑耳,而各各不相似,使俗人为之,一与临本同若之,何能传世也。
董北苑画树,多有不作小树者,如秋山行旅是也。又有作小树但只远望之似树,其实凭点缀以成形者。余谓此即是米氏落茄之源。委盖小树,最要淋漓约略,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欲如文君之眉与黛色相参合,则是高手也。
赵大年平远写湖天,淼茫之景,极不俗。然不奈多皴。虽云学维,而维画正有细皴者。乃于重山叠嶂有之,赵未能尽其法也。张伯雨题倪迂画云:无画史,纵横习气。予家有此帧,又其自题师子林图云:予此画真得荆关遗意,非王蒙辈所能梦见也。其高自标置如此,又顾汉中题于画云:初以董源为宗,及乎晚年画益精诣,而书法漫矣。盖迂书绝工致,晚年乃失之,而聚精于画,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要,亦所谓渐老渐熟者。若不从董北苑筑基,不容易到耳。纵横习气,即黄子久未断。幽淡两言,则赵吴兴犹逊迂翁,其胸次自别也。
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子昂二家法,石用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李成画法有小帧水墨及著色青绿,俱宜宗之。集其大成自出机轴,再四五年,文沈二君不能独步吾吴矣。
余读云卿画说,真得文章三昧,岂第为画说法耶。单期跋
明王稚登丹青志  序
吴中绘事,自曹顾僧繇以来,郁乎云兴萧疏秀妙将,无海峤精灵之气,偏于东土耶。抑亦流风馀韵,前沾后渍耶。癸亥秋日,卧痾斋居,雨深巷寂,掩扉散发。展焙所藏名画,累累满壁丹铅,粉墨苍润淋漓,竹坞寸烟花林,尺霭图,石疑云写川欲浪,人鬼夺幽明之奥,禽虫俨飞蠕之色。于是感名邦之多,彦瞻妙匠之苦。心断自吴都肇乎昭代,援豪小纂,传信将来,若夫四海辽乎。千龄邈矣。编充简积,我则不暇。呜呼。蝇染屏间,孙郎举手,水鸣床上。唐帝惊心刺图,而邻女捧膺画锁,而楣龙敛翼,信天机之元化,非人工之所逮。
神品志
沈周先生启南,相城乔木,代禅吟写,下逮僮隶并谙文墨,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综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每营一幛则长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风趣泠然。使夫览者若云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下视众作,真培嵝耳。山舆入郭多主庆云庵及北寺水阁,掩屝扫榻,挥染不倦,公卿大夫,下逮缁徒,贱隶酬给无间,一时名士如唐寅文璧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信乎。国朝画苑不知谁当并驱也,先生父恒,字恒吉。伯父贞,字贞吉。
沈贞吉恒吉二处士,并善丹青,风格明秀埙篪相映。时谓赵文敏同流恒吉之画,师杜徵君。
杜渊孝先生名琼字用嘉,明经博学,家贫。道尊贞澹。醇和粹然。为丘壑之表,画亦遒丽,效南唐董北苑。
赞曰:休矣。煌煌乎,沈先生之作集厥大成,其诸金声而玉振之者,与二父庭闻。杜公私淑,其有以陶育之也,夫然青出于蓝矣。允矣观于海者,难为水也。处士渊孝固一勺之多也。
妙品志
宋南宫先生克字仲,温长洲南宫里人,书学急就,章得古人之妙,尤善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森萧然,无尘俗之气。
唐解元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吴郡吴趋里人。才雄气逸,花吐云飞,先辈名硕折节相,下庶几青莲之驾,无忝金龟之席矣。中南京解元坐事废,逃禅学佛,任达自放,画法沈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纚纚,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文待诏先生〈文嘉伯仁附〉,先生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金昌世家。奕叶簪组,弱龄俊茂,蜚声公卿,间好古笃,修大雅君子,书名雄天下,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由诸生荐为翰林待诏。未几谢归逍遥林谷。益勤笔砚小图大轴,莫非奇致。晚岁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然慧眼印可譬之鱼,目夜光不别自异也。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渚,篝灯夜作,故得者益深。宝爱奉如圭璋。子嘉及犹子伯仁并嗣其妙,嘉竹树扶疏,伯仁岩峦郁茂,虽或未见其止,足当赤帜绘林。张灵〈朱生周官附〉灵字梦晋,家与唐寅为邻。两人气志雅合,茂才相敌,又俱善画,以故契深。椒兰灵画人物冠服元古,形色清真,无卑庸之气。山水间作,虽不由娴习,而笔生墨劲斩,然绝尘多可尚者。灵性落魄,简绝礼文,得钱沽酒,不问生业,嘐嘐然有古狂士之风。为郡诸生竟以狂废,同时有朱生周官并攻豪素。官画人物,无俗韵。然过尔纤弱,稍不逮灵。朱生树石,不减唐寅,今官名犹在人间,而朱遂寥寥,足可吊悯。
赞曰:南宫翩翩侠骨,水墨游戏唐画,含英咀华,雕缋满眼,张虽琼枝蚤折,然一鳞一角要足为珍文之。迹直能遍,四海流远,夷非夫所谓:以人重者哉。郎君犹子绰矣,门风美哉。芝兰玉树秀于阶庭已乎。
能品志
两夏君,夏昶字仲昭昆山人,由进士历官太常卿。楷书画竹为当时第一。番胡海国兼金购求,故当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即一时宝,惜可知矣。余见其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盖行家也。文皇甚赏其书,眷顾优渥缘,此得荐其兄。炳起自戎伍,为中书舍人。炳字孟旸亦善书画,学高尚书,萧萧有林壑之气,仲氏有所不逮云。
周臣字舜卿吴郡人,画山水人物,峡深岚厚,古面奇籹,有苍苍之色,一时称为作者。若夫萧寂之风,远澹之趣,非其所谙。
仇英字实父太仓人,移家郡城。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稍或改轴,翻机不免画蛇添足。
赞曰:鲛人泣珠,龙骥汗血,文豹变而成钱,山鸡鸣而为绶。夫人无技能是蚕,不绩而蟹不匡也。两夏瞻依日月,声华鹊起,美而未善,所乏天机。周之创境,仇之临摹,虽曰偏长要之,双善耳。
逸品志
佥宪刘公珏字廷美长洲人,写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蔼然。高者攀鳞,巨老庶乎,升堂特未入室耳。书宗李北海诗:格清丽唐中,叶响也挂冠。归田卜筑秀,野花木玲珑。号小洞庭。
两陈君道复〈子正附〉陈太学名淳字道复,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天才秀发,下笔超异。画山水师米南宫王叔明黄子久,不为效颦学步,而萧散閒逸之趣,宛然在目。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倾动群类若夫翠。辨红寻葩,分蕊析此,俗工之下技,非可以语。高流之逸足也。出其馀作,草篆幽胜,可观仲子正饮酒纵诞,有竹林之习,画虽放浪太过,竟非俗流。
赞曰:佥宪风疏云逸,清矣远矣。太学明泉秀壑,剪伐町畦。所谓:牝牡骊黄之外者也。子正箕裘不陨,惜未青冰。
遗耆志
黄公望字子久,常熟人洪武中,尚在。
赵原字善长,郡人画师。王右丞洪武中召对不称,赐死。
陈惟允郡人,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其画之精绝者也。
赞曰:赵陈两生或婴鳞丧元,或伪朝被虏,蚕丝鸟翠,反为身殃者耶。黄之年跻大耋,乐睹太平,何其幸与。
栖旅志
徐幼文先生名贲,自蜀徙吴。画山水林石,濯濯可爱。诗名:与高启并所谓高杨张徐者也。
张先生羽字来仪,由浔阳徙居吴郡,画法米敷,文好古博雅,文章有声。
赞曰:两贤奕奕,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抑,亦南国河山之秀,增其摸写耶。
闺秀志
仇氏英之女号杜陵内史,能人物画,绰有父风。
赞曰:粉黛钟灵翱翔,画院寥乎罕矣。仇媛慧心内朗,窈窕之杰哉,必也。律之女行,厥亦牝鸡之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