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医部汇考九十一
  外诊法三〈望三〉
  华佗中藏经〈寒热察色 五色脉论 察声色形證决死法〉
  王叔和脉诀〈五脏之色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 五脏察色歌 产难生死歌 小儿外诊十五候歌〉
  孙思邈千金方〈诊五脏六腑气绝證候〉
  刘完素六书〈察色论〉
  李杲十书〈望诊 面部形色之图 察色脉以定吉凶 天元图 地元图〉
  朱震亨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黑白人药食禁忌〉
  格致馀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證论〉
  齐德之外科精义〈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李梴医学入门〈观形察色 形色脉相应总诀〉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望法 死證〉
  徐春甫古今医统〈望闻问切订〉
  王肯堂證治准绳〈察色要略 察目 察鼻 察口唇 察耳 察舌 察身〉
  喻昌医门法律〈望色论 律一条 合色脉论 律一条 一申治病不察四易四难之律 一申治病不察新故之律 先哲格言〉
  张介宾景岳全书〈脉色辨阴阳 神气存亡论 先天后天论〉
  李潆身经通考〈望色〉
  陈士铎石室秘箓〈论气色〉

艺术典第一百十一卷

医部汇考九十一

外诊法三〈望三〉

《汉·华佗·中藏经》《寒热察色》
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

《五色脉论》

面青,无右关脉,脾绝,木尅土。面赤,无右寸脉,肺绝,火尅金。面白,无左关脉,肝绝,金尅木。面黄,无左尺脉,肾绝,土尅木。面黑,无左寸脉,心绝,水尅火,五绝者死。凡五绝者,当时即死,非其时则半岁死耳。五色虽见,而五脉不见,即非死者矣。

《察声色形證决死法》

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著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死之證兆,具之于后:
黑色起于耳目鼻上,渐入口者死。
赤色见于耳目额者,五日死。
黑白色入口鼻目中者,五日死。
黑或如马肝色,望则如青,近则如黑者死。
张口如鱼出气不反者死。
循摸衣缝者死。
尸臭不可近者死。
面目直视者死。
肩息者一日死。
面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面无光牙齿黑者死。
面青目黑者死。
面白目黑者十日死。
面赤眼黄,即时死。
面黑目白者,八日死。
面青目黄者,五日死。
眉系倾者,七日死。
齿忽黑色者,三十日死。
发直者,十五日死。
遗尿不觉者,五六日死。
唇口乍乾黑者死。
爪中青黑色者死。
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
舌卷卵缩者死。
面黑直视者死。
面青目白者死。
面黄目白者死。
面目俱白者死。
面目青黑者死。
面青唇黑者死。
发如麻,喜怒不调者死。
发眉如冲起者死。
面色黑,胁满不能反侧者死。
面色苍黑卒肿者死。掌肿无纹,脐肿出囊,茎俱肿者死。
手足爪甲肉黑色者死。
汗出不流者死。
唇反人中满者死。
阴阳俱绝,目眶陷者死。
阳绝阴结,精神恍惚,撮空循衣者死。
荣卫耗散,面目浮肿者死。
心绝于肾,肩息回盻目直者,一日死。
肺绝,则气去不反,口如鱼口者,三日死。
骨绝,腰脊痛,肾中重不可反侧,足膝后平者,五日死。肾绝,大便赤涩下血,耳乾,脚浮,舌肿者,六日死。又曰足肿者,六日死,
脾绝,口冷足肿胀,泄不觉者,十二日死。
筋绝,魂惊虚恐,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者,八九日死。肝绝,汗出如水,恐惧不安,伏卧目直面青者,八日死。又曰即时死。
胃绝,齿落面黄者,七日死。又曰十日死。
《晋·王叔和·脉诀》《五脏之色》
《心脏歌》曰: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注〉鸡冠,色之赤者也。瘀血,赤而黑者也。赤乃本色而为顺,黑则水来尅火而凶矣。 通津子曰:心、其色赤,然心藏于内不得见,此云顺视鸡冠,凶看瘀血,叔和以经云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又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赤者,脉当浮大而散,赤、心色也,浮大而散,心脉也,以此言之五脏之色,皆可察之于面也。

《肝脏歌》曰: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
〈注〉肝脏色青,翠羽色青而红,枯草色青而白。红属心火,白属肺金,木生火,故曰吉;金尅木,故曰殃。

《肾脏歌》曰: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注〉肾色本黑色,似乌羽,黑而带青者也。青属肝,是水生木,故曰吉。色似炭煤,黑而带黄者也,黄属土,是土尅水,故曰危。

《肺脏歌》曰:猪膏凝者吉,枯骨命难全。
〈注〉肺金色白而光泽,白者金也,光泽者水也,金能生水,故云吉也。枯骨之色白而不泽,白是金也,不泽者,内失其水以火就燥也,火来尅金,故曰命难全也。

《脾脏歌》曰: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
〈注〉《经》曰: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而不愈,令人四肢不收,致发黄疸,饮食不消,肌肤黄瘦,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旺,旺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也。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

欲愈之病目眦黄,眼泡忽陷定知亡。
〈注〉眼中分属五脏,《应五轮》:瞳人属肾应水轮,乌睛属肝应风轮,两脸上下两泡属脾应肉轮,眼白属肺应气轮,两眦属心应血轮。两眦色黄,火能生土,胃气将行其病,故知欲愈。眼泡陷者,五脏之气绝也,故知当亡。《素问》曰:目内陷者死。言太阳之脉起于目,内陷者,太阳绝也,故死。太阳主诸阳之气,故独言之。

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难当。
〈注〉黑者,肾之色也。肾邪浸淫各脏,黑色见于耳目口鼻。舌居口内而属心火,黑色自外入于口内,水尅火,故知十死无一生。火之成数在七,故第七日难当。

面黄目青酒乱频,邪风在胃衮其身。
〈注〉酒乃湿热之物,饮过多,则湿热伤乎脾胃,故面色黄。脾胃积热,热则生风,故目青也。一身皆藉胃气资养,风邪留于胃中,则播于一身。《内经》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淅淅,此为何病?岐伯曰:酒中风也。

面黑目白命门败,困极八日死来侵。
〈注〉黑,水也。目,木也。白,金也。命门,火也。水浸淫而贼火之气,金尅木而伐火之源,所以命门火败。火之成数七,七日火极矣,故死于第八日也。

面色忽然望之青,进之如黑卒难当。
〈注〉青黑之色为肝肾色也,先青后黑,是回则不转,神去则死也。

面赤目白忧息气,待过十日定存亡。
〈注〉息气,喘逆也。赤色属火,白色属金,火来尅金,必作喘逆。金之成数在九,十乃土之成数也,土能生金则生,不能生金则死,故曰待过十日。

面赤目青众恶伤,荣卫不通立须亡。
〈注〉面赤,火也。目青,木也。木火色见,风热伤于五脏六腑,脏腑受伤,血气衰微,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而不通,其死也可立而待。

黄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灾殃。
〈注〉独见者,谓之正色。杂见者,谓之邪色。黄黑白之三色杂见于面,或入于目,或入于口,或入于鼻,乃病气从外而之内,故有灾殃。

面青目黄中时死,馀候须看两日强。
〈注〉中时即午时也,午时属火。面青目黄,肝木尅乎脾土,到午时木得火而不畏金,木势愈盛,人以胃气为本,土绝即死,故死在是时。其他相尅,看贼旺二日而断其死生。

目无精光齿龈黑,面白目黑亦灾殃。
〈注〉目无精光者,神短也。齿龈黑者,脾绝也。面白者,少血也。目黑者,肾虚也。有是四者,则非久长之客。

口如鱼口不能闭,气出不返命飞扬。
〈注〉火胜迫于肺,大喘而死,肺败也。

肩息直视反唇焦,面肿苍黑也难逃。
〈注〉肩息者,气喘而两肩动也。直视者,睹物而不转睛也。唇焦者,心家热也。面乃心之候,黑乃肾之色,上句是心绝,下句是肝绝,心肝既绝,命故难逃。

妄语错乱及不语,尸臭元知寿不高。
〈注〉神亡失守故也。

人中尽满兼唇青,三日须知命必倾。
〈注〉人中属脾土,青色属肝木,土受木尅,其绝在木之生数。

两颊颧赤人病久,口张气直命难停。
〈注〉眼睛下高骨之中名曰颧,颧下名面,面里名脸,面外名颊。颧面颊脸,心火所属,久病而赤色,乃精神外泄。口张气直,脾肺已绝,故命难停。

足趺趾肿膝如斗,十日须知难保守。
〈注〉脾主四肢,足趺乃胃所行之处,脾胃将绝,则有是證。脾属土,十日者,土之成数也,故死不过十日。

项筋舒展定知殂,掌内无文也不久。
〈注〉项筋舒展,因督脉已绝。掌内无文,心包脉绝也。脉绝人必死,岂得久生乎?

唇青体冷及遗尿,背面饮食四日期。
〈注〉唇青体冷,乃真气欲绝。遗尿不禁,乃膀胱不藏。背面饮食,乃神去不守。人之神气生于肝,神不守则肝绝,不出金数而死也。

手足爪甲皆青黑,能过八日定难医。
〈注〉肝脏其充筋,其华爪,其色青。黑色属肾,肾肝俱败,则水不能生木,故见是色。八日,木之成数也。

脊疼腰重反覆难,此是骨绝五日看。
〈注〉脊者,脾之候也。腰者,肾之腑也。脾属土,肾属水,土尅水,死有五日之期,五者,土之生数也。

体重溺出时不止,肉绝六日便高
〈注〉体重肉绝脾也。溺出不止肾也。土胜水,死期故曰六日,六乃水之成数也。

手足甲青呼骂多,筋绝九日定难过。
〈注〉肝绝遇金而死,九日,金之成数也。

发直如麻半日死,寻衣语死十知么。
〈注〉发直如麻者,肺气绝也。寻衣语死,神不守舍也。

《五脏察色歌》

《肝脏歌》曰:面肿苍黑舌卷青,四肢乏力眼如盲,泣下不止是肝绝,八日应当命必倾。
〈注〉青,肝之色,舌卷青者,子见母色也。四肢乏力者,筋不能维持也。肝不能含血荣目,则眼如盲。津液外泄,则泣出不止。凡此数者,皆肝绝所致。金能尅木,故死于金王之日,八者,从甲日数至辛日也。《经》曰: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荣,即筋缩急,筋缩急,即引卵与舌。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心脏歌》曰:面黧肩息直视看,又兼掌肿没文斑,狂言乱语身闷热,一日之内到冥间。
〈注〉黧,黄黑色也。掌肿无文,心气绝也。一乃水之成数,水尅火,故死在一日之内。《经》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脾脏歌》曰:脐趺肿满面浮黄泄痢不觉污衣裳,肌肉粗涩兼唇反,一日十二内灾殃。
〈注〉脐,神阙也。趺,足跗上也。浮黄,黄肿也。《经》曰: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肺脏歌》曰:口鼻气出不复回,唇反无文黑似煤,皮毛焦乾爪枯折,途程三日定知灾。
〈注〉气出不复回,有呼无吸也。唇反,土不能生金也。黑似煤,金不能生水也。气不流通,则皮毛焦乾。魂魄不连,则爪甲枯折。从甲至丙,三日也。丙属火,火尅金,故死在三日。《经》曰: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毛枯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肾脏歌》曰:面黑齿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频,皮肉
濡结发无泽,四日应当命不存。
〈注〉面黑,面如垢也。目如盲瞳人反背也。自汗如水,火独炎也。腰乃肾之腑,肾败则腰似折,不能荣于骨髓,而骨肉不相亲,濡肉而却,不能为五液之主,故发不润泽。从甲至戊,越四日也,戊属土,土尅水,故命不存。《经》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肌肉不著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是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产难生死歌》

身重体热寒又痛,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常死,腹中须遣母归冥。面赤舌青细循看,母活子死定难应。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总高。面赤舌青沫出频,母死子活定知真。
《小儿外證十五候歌》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
〈注〉赤脉属心,瞳人属肾,乃心火胜肾水水乾则不生木,致肾肝皆绝故也。

囟门肿起,兼及作坑。
〈注〉热盛则肿,热极则陷,皆热候也。

鼻乾黑燥。
〈注〉火尅金也。

肚大筋青。
〈注〉木尅土也。

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注〉《经》曰:回则不转是也。

指甲青黑,忽作鸦声。
〈注〉肺肝已绝。

虚舌出口,齿欲咬人。
〈注〉心脾已绝。

鱼口气急,啼不作声。
〈注〉鱼口张而不合也,是谓脾绝。气急作喘,哭而无声,是谓肺绝。

蛔虫既出,必是死形。
〈注〉蛔虫生于胃中,藉谷食以养胃绝而谷食不入,虫故出也。

用药速救,十无一生。
〈注〉总结上文十五證而言也。小儿有是證者,十中莫治其一。
《唐·孙思邈·千金方》《诊五脏六腑气绝證候》
病人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目赤,但欲伏眠,目视而不见人,汗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病人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曰八日死。〉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两目回回,直视肩息立死。病人肠〈一日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乾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一曰五日死。〉病人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腓肠平,九日死。〉病人肉绝六日死,何以知之?耳乾舌皆肿,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肿九日死。〉病人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日鼻口虚张短气。〉病人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病人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病人骨绝,齿黄落,十日死。诸浮脉无根者,皆死,已上五脏六腑为根也。
《金·刘完素·六书》《察色论》
《论》曰:声合五音,色合五行,声色符合,然后定立脏腑之荣枯。若滋荣者,其气生,如翠羽、鸡冠、蟹腹、豕膏、乌羽是也。枯夭者,其气败;如草兹,衃血,枳实,枯骨,如炱是也。至如青赤见于春,赤黄见于夏,黄白见于长夏,白黑见于秋,黑青见于冬,是谓五脏之生者,以五行之相继也。得肝脉,色见青白,心脉色见赤黑,脾脉色见黄青,肺脉色见白赤,肾脉色见黑黄,是谓真脏之见者,以五行之相尅也。若乃肺风而眉白,心风而口赤,肝风而目青,脾风而鼻黄,肾风而肌黑,以风善行数变故尔。肝热而左颊赤,肺热而右颊赤,心热而颜赤,脾热而鼻赤,肾热而颐赤,以诸热皆属火,故尔。以至青黑为痛,黄赤为热,青白为寒,以九气不同故尔。鼻青为腹水,黑为水气,白为无血黄为胸寒,赤为有风,鲜明为留饮,而五色取决于此故尔。然审病者又皆以真脾之为本,盖真脾之黄,是谓天之气,五色又明,病虽久而面黄必生者,以其真气外荣也。此数者虽皆成法,然自非心清见晓于冥冥,不能至于此。故五色微诊而以目察尤难。《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为见五色于外,故决死生也。
《元·李杲·十书》《望诊》
病来潮作之时,病气精神增添者,是为病气有馀,乃
邪气胜也,急泻之以寒凉酸苦之剂。苦病来潮作之时,神气困弱者,为病气不足,乃真气不足也,急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不问形气有馀并形气不足,只取病气有馀不足也。不足者补之,有馀者泻之。假令病气有馀者,当急泻之以寒凉之剂,为邪气胜也。病气不足者,当急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此真气不足也。夫形气者,气谓口鼻中气息也,形谓皮肤筋骨血脉也。形胜者为有馀,消瘦者为不足。其气者审口鼻中气劳役如故,为气有馀也。若喘息气促气短,或不足以息者,为不足也。故曰:形气也,乃人之身形中气血也。当补当泻,全不在于此,只在病势潮作之时,病气增加者,是邪气胜也,急当泻之,如潮作之时,精神困弱,语言无力及懒语者,是真气不足也,急当补之。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乃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宜补之以甘药,不可以尽剂。不灸弗已,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是也。
气證则饮水,血證不饮水。气病则麻,血病则痛。无阳则厥,无阴则呕。阴證身静,重语无声,难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往来,口与鼻中气冷,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而止恶寒,有如刀刮。阳證身动,轻语有声,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能来,口与鼻中气皆热。

《面部形色之图》

察色分位 坤胃〈遗散至肾死。〉 兑肺 乾大肠〈遗散至肝死。〉额    离心           坎肾颐精明五色 巽胆〈遗散至脾死。〉 震肝 艮小肠〈遗散至肺死。〉

《察色脉以定吉凶》

脉地也,色,天也,地生天则顺,天生地则逆。
假令得弦脉而面赤色,地生天也。地生天则顺也,儿扶母兮瘥速也。
假令得弦脉而面黑色,天生地也。天生地则逆也,母抑子兮退迟也。
色者阴中之阳气也,本乎天。脉者阳中之阴气也,本乎地。

《天元图》

《七十四难》曰:从其首,系其数。
间象  在表  五化叠元  以应望闻肝  青〈大敦木井〉〈曲泉水合〉〈中封金经〉〈太冲土俞〉〈行间火荣〉心  赤〈少府火荣〉〈少冲木井〉〈少海水合〉〈灵道金经〉〈神门土俞〉脾  黄〈太白土俞〉〈大都火荣〉〈隐白木井〉〈阴灵泉水合〉〈商丘金经〉肺  白〈经渠金经〉〈太渊土俞〉〈鱼际火荣〉〈少商木井〉〈尺泽水合〉肾  黑〈阴谷水合〉〈复溜金经〉〈太溪土俞〉〈然谷火荣〉〈涌泉木井〉

《地元图》

《六十八难》曰:元證脉合,复生五象。
〈心下满〉 胆〈元證〉  身热 体重〈节痛〉喘嗽〈寒热〉逆气〈泄〉〈身热〉  心下满〈小肠〉元證 体重    寒热    逆气俞〈体重节痛〉心下满〈胃〉 身热 元證    寒热    逆气经〈喘咳寒热〉心下满〈大肠〉身热 体重    元證    逆气合〈逆气而泄〉心下满〈膀胱〉身热 体重    寒热    元證

假令胆病善洁、面青、善怒,〈元證。〉得弦脉,〈脉合。〉又病心下满,〈当刺胆井。〉如见善洁、面青、善怒,脉又弦,又病身热,〈当刺胆荣。〉又病体重节痛,〈当刺胆俞。〉如见善洁、面青、善怒、脉又弦,又病喘咳寒热,〈当刺胆合。〉馀经例仿此。假令肝经淋溲便,难转筋,春刺井,夏刺荣,秋刺经,冬刺合。
夫天元法者,谓之五化叠元,当从其首,系其数。首者,寅方春也,在人为肝,是从东方顺天轮数,至所主之处,计从几数,却于所受病一方,倒叠回去,数至依前数尽处,便于元受病一方穴内泻所止之方来路穴也,不得于,所主之方,内经中泻之勿误。假令病者闻香臭,二者心,主五臭也,入脾为香臭从东数至所主之处所主五臭者心也东一南二,计得二数,却当于受病之方,倒叠回去,脾一心二,元数二也,是数至心,心者,荣火也,当于受病之方内泻荣火,是脾经泻火都是也。或曰:何以倒叠数?对曰:此从地出为天轮所载,右迁于天,不当于所显之虚治之,此舟行岸移之意也。

《朱震亨·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沈,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色,诊其微妙之脉,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也。《素问》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禀皆备焉。夫五脉者,天之真,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脏腑,随證而疗之,而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所以为生;若浮涩而短,色见如草兹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当浮大而散,所以为顺;若沈濡而滑,色见如衃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若微弦而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浮大而散,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以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沈濡而滑所以为生;或脉来缓而大,色见如炱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證相对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抑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左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脉,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颜为心之部,以合于左手寸口,心与小肠之分,应于君火为二之气。鼻为脾之部,合于右手关脉,脾胃之分,应于湿土为四之气。右颊肺之部,合于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分,应于燥金为五之气。颐为肾之部,以合于左手尺中,肾与膀胱之分,应于寒水为终之气。至于相火为三之气,应于右手命门,三焦之分也。若夫阴阳五行,相生相胜之理,当以合之于色脉而推之也。是以《脉要精微论》曰: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十三难》曰:色之与脉,当参相应。然而治病万全之功,苟非合于色脉者,莫之能也。《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沈,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继之以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谓夫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黄脉之至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脉欲后之学者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后扁鹊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深得内经之理也。下迨后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万全,厥有旨哉!

《黑白人药食禁忌》

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黄芪,以其气实而又补之也。面白人不可多发散,以其气虚而又亏之也。
面白人不可饮酒,以酒耗血故也。

《格致馀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證论》

《经》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證虽同,治法迥别。所以肥人责脉浮,瘦人责脉沈,躁人疑脉缓,缓人疑脉躁,以其不可一概观也。试陈一二,可以例推。东阳陈子,露筋,体稍长,患体虚而劳头痛,甚至有决别之言。余察其脉,弦而大带数,以人参白朮为君,川芎陈皮为佐。至五六日未减,众人皆讶之,以药之不对也。余曰:药力有次第矣,更少俟一二宿,当自安。忽其季来问曰:何不少加黄芪?予笑不答。又经一宿,忽自言病顿愈。予脉之,觉指下稍盛。又半日,病者言膈上满,不觉饥;视其腹纹已隐矣。予曰:夜来药中莫加黄芪否?曰:然。止与三贴,遂速与二陈汤加厚朴,枳壳,黄连以泻其卫,三贴而安。又浦江义门陈兄,年二十馀,秋间大发热,口渴,妄言妄见,病似邪鬼,七八日后,召我治。脉之,两手洪数而实,视其形,肥面赤带白,却喜露筋,脉本不实,凉药所致。此因劳倦成病,与温补药自安。曰:已服柴胡七八贴矣。予以黄芪附子汤,冷与之饮,三贴后,困倦鼾睡,微汗而解,脉亦稍耎。继以黄芪白朮汤,至十日,脉渐收敛而小。又与半月而安。夫黄芪补气药也,此两人者一则气虚,一则气实,便有宜不宜存焉,可不审乎?

齐德之·外科精义》《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阴与阳,在人曰血与气。盖血者荣也,气者卫也,荣者荣于中,卫者卫于外,所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荣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毫毛,昼夜循行,如环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故曰:气血者,人之神也,脉者,气血之神也。所以治病之始,五决为纪,盖五决者,五脏之色脉也,脉应于内,色应于外,其色之与脉当相参应。故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也。凡为医先须调明色脉,若于此不精,虽聪慧辩博,亦不足委也。
《明·李梴·医学入门》《观形察色》观形察色,以治未病凡脏腑未竭,气血未乱,精神未散者全愈;病已成者半愈;病势已过者危。

第一,看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注〉肥白人多湿痰,黑瘦人多火热。或形肥色黑,或形瘦色白临时参證,或从形,或从色,不可泥也。

活润死枯肥是实,瘦为虚弱古今传。欠体即知腰内苦,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行艰苦脚间疼。乂手按胸胸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但起不眠痰夹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身蜷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身面目黄脾湿热,唇青面黑冷同前。

《形色脉相应总诀》

形健脉病人不久,形病脉健亦将危。
〈注〉假如健人诊得浮紧而涩似伤寒太阳经病脉,其人虽未头疼发热恶寒,此则不久即病,病即死也,谓之行尸。又如十五动一止一年殂,其人虽未病,期应一年,病即死也。病人脉健者,假如形容羸瘦,精神枯槁,盗汗不食,滑泄不止者,劳损之證,而脉反见洪健者,亦死。

色脉相生病自已,色脉相胜不须医。
〈注〉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已。盖四时之邪,以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例看假令色红心病,热、痰火、颠狂、斑疹等證,其脉当浮大而散。色青肝病胁痛,乾呕,便血等證,其脉当弦而急。色黄脾病,湿热、肿胀、伤食、呕泄、关格等證,其脉当中缓而大。色白肺病,气喘、痰饮、痿悴、咳嗽等證,其脉当浮涩而短。色黑肾病,腰脚、疝瘕、淋浊、漏精等證,其脉当沈濡而滑。其间多动则为虚,为火,静则为寒,为实,皆当与脉相应。又五积六聚,尤宜察色与脉證相应。故言赤脉白脉,合色脉而言之也。又五色应五脏间有绿色,乃任督阴阳之会也。

肥人沈结瘦长浮,矮促长疏尽莫违。
〈注〉肥人肉厚,脉宜沈结,瘦人肉薄,脉宜浮长,人形矮则脉宜短促,人形长则脉宜疏长,相违相反而又不和者,皆死。非但形体相应,虽皮肤滑涩宽紧,亦宜与脉相应。经言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是也。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望法》

在昔轩岐,悯生民之疾苦,乃探颐索隐,溯流穷源,垂法以福后世,而以望、闻、问、切著为四诊法,以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死生吉凶,今人止据脉供药,欲无不谬得乎?况豪富之家,妇人居帷幔之中,复以帛蒙手臂,既无望色之神,听声之圣,又不能尽切脉之巧,未免详问,病家厌繁,以为术疏,得药不服者有之,以病试医,以命试药,医复轻视人命,妄举妄谭,不两失乎?大抵医为司命,若不明辨精察,据的投治,忍心害理,是己非人,非仁人之用心也。今自素问灵枢而下,诸历代明哲等书,片言只字可法者,铨于左,为四诊法。后之学者,倘肯沈潜玩味,平昔讲究明白,诊脉之际,自如冰鉴。
《内经》曰: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肝青象木,肺白象金,心赤肾黑,脾土色黄,一或有病,色必变见于面庭矣。然肺主气,气虚则色白,肾属水,水涸则面黧。青为怒气伤肝,赤为心火炎上。痿黄者内伤脾胃,紫浊者外感客邪。憔悴皯黑,必郁悒而神伤,消瘦淡黄,乃久病而体惫。山根明亮,须知欲愈之疴,环口黧黑,休医已绝之肾。盖有诸中必形诸外,见其表以知其里。眉目一占,肺肝斯见。
六腑气绝,足寒脚缩,五脏气绝,利不禁,手足不仁。心病传肺者死,如先心烦痛而后见喘嗽。肝病传脾者死,如先胁痛后见胀肿泻者是。脾病传肾者死,如先泻后痢者是。肾病传心者死,如先腰胻痛后见心烦等證是肺病传肝者死,如先咳嗽后见两胁疼,脉弦细者是。
人之大体为形,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肥白是也。气胜形者寿修长,黑瘦有神者是也,形盛为有馀,邪气实也。消瘦为不足,正气虚也。

《死證》

尸臭 舌卷。 囊缩肝绝也。 口不合,脾绝也。 肌肉不滑,唇反,胃绝也。 发直,齿枯及黑,遗尿,肾绝也。
毛焦,面黑、直视、目瞑不见,阴气绝也。 目眶陷,目

系倾,汗出如珠,阳绝也。 病后喘泻,脾脉将绝也。目正圆痓不治。 手撒戴眼,太阳绝也。 吐沫。 声如鼾睡。 面赤。 面青黑唇青。 人中满唇反。 发与眉冲起。 爪甲下肉黑。 手掌无纹,脐凸,足跗肿。
面青,但欲伏眠。 目视不见,汗出如油,肝绝,八日

死。 眉倾者胆绝。 手足爪甲青或脱落,呼骂不休筋绝,八日死。 肩息回视,心绝,立死。 发直如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小肠绝,六日死。 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无时,不觉,脾绝,五日死。 脊痛肿,身重不可反覆,胃绝,五日死。 耳乾,舌背肿,溺血,大便赤泄,肉绝,九日死。 口张,气出不返,肺绝,三日死。 泄利无度,大肠绝。 齿枯面黑,目黄,腰欲折,自汗,肾绝,四日死。 齿黄枯落,骨绝。 脉浮无根。

《徐春甫·古今医统》《望闻问切订》

按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若得四字之旨,则于医学可谓至矣。今人惟问一端而已,其于望闻亦浅浅耳。至于切脉,则又谓居三者之末,而犹复轻视之,故所以卒鲜有精于脉者,间有言者,亦不过左心小肠肝胆肾之说耳。经位不别,其何以察虚实生死之几耶?殊不知四者之要,则又在切之之功也。其望、闻、问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后总切脉于寸口,确乎知始病之源,而方今延流于何脏何经,若虚若实,或死或生,准候酌方,必有赖于切脉,而后可以为图治之效矣。斯其次第之序,初近患人,先望而闻,次问而切,固理之不容易也。然则切脉果可轻与?予故订之,以备知者之取采耳。
青色见于太阴太阳,及鱼尾,正面口角,如大青蓝叶怪恶之状者,肝气绝,主死。若如翠羽柏皮者,只是肝邪,有惊病、风病、目病之属。
红色见于口唇,及三阴三阳上下,如马肝之色死血之状者,心气绝,主死。若如橘红马尾色者,只是心病,有怔忡,有惊悸,夜卧不宁。
白色见于鼻准,及正面,如枯骨及擦残汗粉者,为肺绝,丙丁日死。若如腻粉梅花白绵者,只是肺邪咳嗽之病,有孝服之忧。
黄色见于鼻,乾燥若土偶之形,为脾气绝,主死。若如桂花杂以黑晕,只是脾病,饮食不快,四肢倦怠,妻妾之累。
黑色见于耳,或轮廓内外,命如悬壁,若污水烟煤之状,为肾气绝,则死。若如蜘蛛网眼乌羽之泽者,只是肾虚,火邪乘水之病。

《王肯堂·證治准绳》《察色要略》

凡看伤寒,必先察其色。《内经》曰:声合五音,色合五行,声色符同,然后可以知五脏之病也。然肝色青,其声呼,肺色白,其声哭;心色赤,其声笑;脾色黄,其声歌;肾色黑,其声呻也。且夫四时之色,相生则吉,而相尅则凶。如青赤见于春,赤黄见于夏,黄白见于长夏,白黑见于秋,黑青见于冬,此乃相生之色也。若肝病之色青而白,心病之色赤而黑,脾病之色黄而青,肺病之色白而赤,肾病之色黑而黄,此皆五行之相尅,为难治矣。且以五脏之热,色见于面者,肝热则左颊先赤,肺热则右颊先赤,心热则颜先赤,脾热则鼻先赤,肾热则颐先赤也。至于面黑者为阴寒,面青为风寒,青而黑,主风、主寒、主痛,黄而白,为湿、为热、为气不调,青而白,为风、为气滞、为寒、为痛也。大抵黑气见于面,多凶,为病最重,若黑气暗中明,准头年寿亮而滋润者生,黑而枯夭者死也。此乃略举其要。内经以五色微诊,可以目察。《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故色不可不察也。
凡看伤寒,必先察脉色,然后切脉,审證,参合,以决死生,吉凶。夫色有青、黄、赤、白、黑,见于面部皮肤之上气,有如乱丝乱发之状,隐于皮里也。盖五脏有五色,六经有六色,皆见于面以应五行,相生者吉,相尅者凶,滋荣者生枯夭者死。自准头年寿命宫法令人中皆有气色,其滋润而明亮者吉,暗而枯燥者凶也。又当分四时生尅之理而通察之。兹略具五色伤寒之要者列于左,以便览焉。
青色属木,主风、主寒、主痛,乃足厥阴肝经之色也。凡面青唇青者,阴极也。若舌卷囊缩者,宜急温之。如夹阴伤寒,小腹痛,则面青也。《内经》曰: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青而黑,青而红相生者生,如青白而枯燥者相尅乃死也。脾病见青气,多难治。赤色属火,主热乃手少阴、心经之色,在伤寒见之而有三阳一阴之分也。如足太阳属水,寒则本黑,热则红也。《经》曰: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汗不彻故也,当发其汗。若脉浮数,表热,汗不出者,面色红赤而光彩也。经言阳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合者通也,谓表邪未解不可攻里也若阳明内实恶热不恶寒,或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谵语面赤者,此实热在里,可攻之也。如表里俱热,口燥舌乾,饮水,脉洪面赤,里未实者,且未可下,宜人参白虎汤和之也。如少阳经病,热在半表半里,面红脉弦者,宜小柴胡汤和之,不可下也。经言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面赤者,四逆汤加葱白主之。此阴寒内极,逼其浮火上行于面,故发赤色,非热也。若不察仔细,误投寒凉之剂,即死,可不谨哉!又夹阴伤寒,虚阳泛上者,亦面赤也,但足冷脉沈者,是又烦躁。面赤足冷脉沈不能饮水者,此阴极也;宜温之,若久病虚人午后面两颊颧赤者,此阴火也,不可作伤寒治之。然三阳之气皆会于头额,其从额上至巅顶络脑后者,太阳也;从额至鼻下于面者,阳明也;从头角下耳中耳之前后者,少阳也,但有红气或赤肿者,以此部分别之,盖大头伤寒證,正要知此部分可也。《内经》曰:心热则颜先赤,脾热则鼻先赤肝热则左颊先赤,肺热则右颊先赤,肾热则颐先赤。若赤而青,赤而黄,为相生,则吉。如赤而黑,为相尅,则凶。经言赤如鸡冠者生,如衃血者死,盖准头印堂有赤气枯夭者死,明润者生也。如肺病见赤气者,则难治。
黄色属土,主湿,乃足太阴脾经之色。黄如橘子明者,热也,黄如熏黄而暗者,湿也。凡黄而白,黄而红,相生,则吉,若黄而青相尅者,则凶也。《内经》曰:黄如蟹腹者生,黄如枳实者死。若准头、年寿、印堂有黄气明润者,病退而有喜兆也;若枯燥而夭者死。凡病欲愈,目眦黄也,长夏见黄白则吉,若黄青则凶也。
白色属肺金,主气血不足也,乃手太阴肺经之色。肝病见之难治。《内经》曰: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凡印堂、年寿,白而枯夭者凶,白而光润者吉。若白而黑,白而黄相生,吉也,若白而赤,相尅,则凶矣凡伤寒面白无神者,发汗过多,或脱血所致也。
黑色属水,主寒,主痛,乃足少阴肾经之色也。凡黑而白,黑而青,相生,则吉;若黑而黄,相尅,则凶。《内经》曰:黑如乌羽者生,黑如炱者死。若准头、年寿、印堂黑气枯夭者死,黑中明润者生也。黑气自鱼尾相牵入太阴者死。黑气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耳目口鼻黑气枯夭者死。凡面、准头、命宫明润者生,枯暗者死。若心病见黑气在头者死也。华佗曰:凡病人面色相等者吉,不相等者凶。如面青目白,面赤目青,面黄目青,面赤目白,面白目黑,面黑目白,面白目青,皆为不相等,故曰凶也。相等者,面目俱青,俱红之类也。

《察目》

凡目睛明能识见者,可治;睛昏不识人,或反目上视,或瞪目直视,或目睛正圆,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下者,皆不治也。凡开目而欲见人者,阳證也;闭目而不欲见人者,阴證也。凡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热甚于内也。凡目疼痛者,属阳明之热,目赤者,亦热甚也,目瞑者,必将衄血也,白睛黄者,将发身黄也。凡病欲愈,目眦黄,鼻准明,山根亮也。

《察鼻》

鼻头色青者腹中痛,苦冷者死。微黑者水气,黄色者小便难。白色者为气虚,赤色者为肺热,鲜明者有留饮也。鼻孔乾燥者,属阳明之热,必将衄血也。鼻孔乾燥,黑如烟煤,阳毒热深也。鼻孔冷滑而黑者,阴毒冷极也。鼻息鼾睡者,风温也。鼻塞浊涕者,风热也。鼻孔扇张者,为肺风,肺绝而不治也。

《察口唇》

凡口唇焦乾为脾热,焦而红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俱赤肿者,热甚也,唇口俱青黑者,冷极也。口苦者胆热也,口中甜者,脾热也。口燥咽乾者,肾热也。舌乾口燥而欲饮水者,阳明之热也。口噤难言者,痉风也。凡上唇有疮,为狐虫食其脏,下唇有疮,为惑虫食其肛也。若唇青舌卷,唇吻反青,环口黧黑,口张气直,口如鱼口,口唇颤摇不止,气出不返,皆不治也。

《察耳》

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皆为肾败。凡耳聋,耳中疼,皆属少阳之热,而为可治;若耳聋、舌卷、唇青、皆属厥阴,为难治也。

《察舌》

凡舌鲜红者,吉,青为冷。青而紫者,为阴为寒也。赤而紫者,为阳为热也。黑者亢极,为难治。凡舌上胎白而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胎黄而燥渴者,热盛也。胎黑而燥渴者,热甚而亢极也。若不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为寒为阴也。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阳毒热极也。舌青而胎滑者,阴毒冷极也。凡舌肿胀,舌上燥裂,舌生芒刺,皆热甚也。凡舌鞕、舌强、舌短缩,神气昏乱,语言不清者,死也。又阴阳易病,吐舌数寸者死也。舌乃心之窍,属火而色红者吉,惟黑者乃水尅火,故难治也。

《察身》

凡病人身轻自能转侧者,易治;若身体沈重,不能转侧者,则难治也。盖阴證则身重,必足冷而蜷卧,恶寒常好向壁卧,闭目不欲向明,懒见人也。又阴毒身如被杖之疼,身重如山而不能转侧也。又中湿风湿,皆主身重疼痛,不可转侧,要当辨之。大抵阳證身轻而手足和煖,开目而欲见人,为可治;若头重视身此天柱骨倒而元气败也。凡伤寒传变,循衣摸床,两手撮空,此神去而魂乱也。凡病人皮肤润泽者生,枯燥者死。《经》曰: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医门法律》〈臣喻昌著〉《望色论》
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居之耳。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帝王之色,龙文凤彩,神仙之色,岳翠山光,荣华之色,珠明玉润,寿之色,柏古松苍,乃至贫夭之色重浊晦滞,枯索垩黧,莫不显呈于面,而病成于内者,其色之著见又当何如?内经举面目为望色之要,谓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盖以黄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显黄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则吉,面目无黄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则凶。虽目色之黄湿深热炽要未可论于死生之际也。然五脏善恶之色见于面者,额颊鼻颐,各有分部,刺热篇谓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额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是则五脏分部见于面者,在所加察,不独热病为然也。然更有进焉,则目下之精明,鼻间之明堂是也。经谓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是五脏之精华上见为五色,变化于精明之间,某色为善,某色为恶,可先知也。谓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是明堂上下左右,可分别其色之逆从,并可分别男女色之逆从,故为要也。察色之妙,无以加矣。仲景更出精微一法,其要则在中央鼻准,毋亦以鼻准在天为镇星,在地为中岳,木金水火四脏病气,必归并于中土耶?其谓鼻头色青,腹中苦冷痛者死。此一语独刊千古,后人每恨卒病论亡,莫繇仰溯渊源,不知此语正其大旨也。盖厥阴肝木之青色,挟肾水之寒威,上徵于鼻下徵于腹,是为暴病,顷之亡阳而卒死耳。其谓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又互上句之意见,黑虽为肾阴之色,微黑且无腹痛,但主水气而非暴病也。谓色黄者胸上有寒。寒字伤寒论中多指为痰,言胸有积痰也。谓色白者亡血。白者肺之色,肺主上焦,以行营卫,营不充则鼻色白,故知亡血也。谓设微赤非时者死。火之色归于土,何遽主死?然非其时而有其气,则火非生土之火,乃尅金之火,又主脏燥而死矣。次补察目一法,谓其目正圆者,痓不治。次补察面五法,谓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又即色黄者胸上有寒之互辞,语语皆表章内经,补其未备,故可法可传也。色之善者,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色之恶者,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黑如炱,白如枯骨。五脏有精华,则色善,无精华则色恶,初非以青黑为大忌也。未病先见恶色,病必恶。灵枢谓赤色出于两颧,大如拇指,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义与容色见明堂上下左右同,而此为暴病耳。若夫久病之色,必有受病之应:肺热病者,色白而毛败应之,心热病者,色赤而络脉溢应之;肝热病者,色苍而爪枯应之,脾热病者,色黄而肉蠕动应之;肾热病者,色黑而齿槁应之。夫病应其色,庸工亦多见之,然冀嘘枯泽于无益之日,较之治未病者,不啻倍蓰无算矣。更有久见病色,其人原不病者,庸工且心炫而窃疑之,殊不知此络脉之色不足畏也。盖阴络之色,随其经而不变;色之变动无常者,皆阳络之色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内经谓此皆无病何反怪之耶?然而察色之法,亦有其传。岐伯谓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缟素帛也,加于朱红绀黄紫之上,其内色耀映于外,若隐若见,面色由肌内而透于外,何以异此?所以察色之妙,全在察神。血以养气,气以养神,病则交病。失睡之人,神有饥色,丧亡之子,神有呆色,气索自神失所养耳。小儿布痘,壮火内动,两目先现水晶光,不俟痘发,大剂壮水以制阳光,俾毒火一线而出,不致燎原,可免劫厄。古今罕及此者,因并志之。

《律一条》

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覆溺,卤莽粗疏,医之过也。

《合色脉论》

合色脉之法,圣神所首重,治病之权舆也。色者,目之所见,脉者手之所持,而合之于非目非手之间,总以灵心为质。《内经》云: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是则色脉之要,可通神明,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时,往来六合之间,八风鼓圻,不离常候,咸可推其变化而前知,况人身病机乎?又云: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是色之变化于精明之间者,合之四时之脉,辩其臧否,蚤已得其生死之徵兆,故能常远于死而近于生也。常远于死而近于生,宁不足贵乎?其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是由色脉以参合于视息,听声,相时而求病所生之高下中外矣,精矣微矣,要未可为中人以下者道也。是以有取于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故云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有根本枝叶之分矣。然必能参合三者而兼行之,更为本末皆得之上工也。合之维何?五脏之色在王时见者,春苍、夏赤、长夏黄、秋白、冬黑,五脏所主外荣之常,白当肺当皮,赤当心当脉,黄当脾当肉,青当肝当筋,黑当肾当骨。五脏之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强则为太过,弱则为不及。四时有胃曰平,胃少曰病,无胃曰死,有胃而反见所胜之脉甚者,今病微者,至其所胜之时而病,合其色脉而互推之,此非显明易遵者乎?仲景亦出方便法门,谓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见,皆当病。盖两手太阴经之脉,总称寸口,因其王时而动者,肝王色青,其脉之动当微弦,设反见白色,反得毛脉,至其所不胜之时而死矣。惟本王之色脉青而且弦,为得春令之正,此外不但白色毛脉为鬼贼,即见赤黄黑之色,得钩代石之脉,皆当主病,特有轻重之分耳。内经言法已详,仲景复以金针度之,学者可不明哉!

《律一条》

凡治病不合色脉,参互考验,得此失彼,得偏遗全,祗名粗工,临證模糊,未具手眼,医之罪也。

《一申治病不察四易四难之律》

凡治病参合于望色、切脉、审證三者,则难易若视诸掌;粗工难易不辨,甚且有易无难,医之罪也。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及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盖气盛形盛,气虚形虚,是相得也,故可治。色气明润血气相营,故易已。春弦、夏钩、秋浮、冬石,顺从四时,故可治。弱而且滑,胃气适中,无过不及,故易治。
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谓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盖形与气两不相得,色夭枯而不明,与脉实坚而无胃气,逆四时而脉反常,此四者不治其难为,故必明告之。粗之所易治,曾不加察也。

《一申治病不察新故之律》

凡治病不察新病邪实,久病正虚,缓急先后失序,而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先哲格言》

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此盖气乏而神犹强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此神虽持而邪则凌止也。
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此神与气俱衰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此神与气俱强也。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
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夫色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神去则脏败,脏败则色见夭恶。
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湿多肌理纵,外邪易入,火多肌理致,外邪难侵。湿多中缓少内伤,火多中燥喜内伤。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脉色辨阴阳》
脉色者,血气之影也,形正则影正,形斜则影斜,病生于内,则脉色必见于外,故凡察病者,须先明脉色。但脉色之道非数言可尽,欲得其要,则在乎阴阳虚实四者而已。四者无差,尽其善矣。第脉法之辨,以洪滑者为实为阳,微弱者为虚为阴,无待言也。然仲景曰: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陶节庵曰:不论脉之浮沈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證。内经以脉大四倍以上为关格,皆属真虚,此滑大之未必为阳也。形色之辨,以红黄者为实热,青黑者为阴寒,而仲景云:面赤带阳者为阴不足,此红赤之未必为实也。总之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和缓者乃元气之来,强峻者乃邪气之至,病值危险之际,但以此察元气之盛衰,邪正之进退,则死生关系全在乎此。此理极微,谭非容易,姑道其要以见凡欲诊病者既得病因,又必须察脉色,辨声音,参合求之,则虚实阴阳方有真据。否则得此失彼,以非为是,医家之病,莫此为甚,不可忽也!

《神气存亡论》

诊病以形言之:则目光精彩,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气息和平,大小便如常若此者,虽其脉有可疑,尚无足虑,以其形之神在也。若眉暗睛迷,形羸色败,喘急异常,泄泻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脱,或两手寻衣摸床,或无邪而言语失伦,或无病而虚空见鬼,或病胀满而补泻皆不可施,或病寒热而温凉皆不可用,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即眼闭口开,手撒遗尿,若此者,虽其脉无凶候,必死无疑,以其形之神去也。

《先天后天论》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此人之制命于天也,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天之制命于人也。天本无二,而以此观之,则有天之天者,谓生我之天生于无而由乎天也,有人之天者,谓成我之天成于有而由乎我也。生者在前,成者在后,而先天后天之义于斯见矣。故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斲削者,夭者更夭。若夫骨骼者,先天也,肌肉者,后天也,精神者,先天也,容貌者,后天也。颜色之有辨也。苍者寿而嫩者夭,嫩中有苍者吉,苍中有嫩者凶。声音之有辨也,充者寿而怯者夭,虽细而长者吉,虽洪而促者凶。形体之辨也,坚者寿而脆者夭,身虽羸瘦而动作能耐者吉,体虽强盛而精神易困者凶。动静有辨也,静者寿而躁者夭,性虽若急而急中有和者吉,阳虽若厚而厚中蕴薄者凶。至若少长之辨,初虽绵弱而渐长渐坚者,晚成之徵也。气质之辨,少年华丽而易盈,易满者,早凋之兆也。是以两天俱得其全者,耆艾无疑也,先后俱失其守者,夭促弗卜也。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所谓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惟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惟福可以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但使表里无亏,则邪疾何由而犯?而两天之权不在我乎?故广成子曰: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以长生。至矣哉!两言尽之矣。勿以此为易而忽之!
《身经通考》〈臣李潆著〉《望色》
《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故望色者,治人第一义也。《灵枢经》曰: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内经》云:五脏之气,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内经以一色之中而分平、病、死三等,至灵枢又分明脏腑部分及浮沈浅深夭泽散抟等法,盖以其道之不容忽也。予略陈其要。夫五色有光,明亮是也;五色有体,润泽是也。光者无形,为阳阳主气;体者有象,为阴,阴主血。气血俱亡,其色沈晦枯槁,经所谓草兹、枳实、炱、衃血、枯骨五者是也。气血尚存,其色光明润泽,经所谓翠羽、鸡冠、蟹腹、豕膏、乌羽五者是也。此五色虽为可生,终为一脏之色独亢,亢则害病也,非平也。盖平人五脏既和,其一脏之色必待其王而始荣于外,其荣于外也,禀胃气而出于皮毛之间,胃气色黄,皮毛色白,故云如缟裹。如缟裹者朦胧光泽,虽有形影,犹未灿然,内因气血无乖,阴阳不争,五脏无偏胜故也。苟或不然,五脏衰败,其见色也,昔之朦胧者一变而为独亢,昔之光明者一变而为沈浊,昔之润泽者一变而为枯槁,甚至沈浊枯槁合而为夭是光体俱无阴阳气血俱绝,不死又何待哉!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论气色》
看病必须察色,察色必须观面,而各有部位,不可不知。面上之两眉心候肺也,如色红则火,色青则风,色黄则湿,色黑则痛,色白则寒也。两眼之中为明堂,乃心之部位。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部位。肝位之两旁以候胆也。鼻之尖上以候脾,鼻尖两旁以候胃,两颧之上以候肾,肾位之上以候大肠。肝胆位下鼻之两旁以候小肠。肺位之上为额以候咽喉。额之上以候头面,心位之旁以候膻中。鼻之下人中为承浆以候膀胱,三焦无部位,上焦寄于肺,中焦寄于肝,下焦寄于膀胱,其馀各部位俱照灵枢无差错也。五色之见,各出于本部,可照五色以断病,一如肺经法断之,无不神验。但其中有生有尅;如青者而有黄色,则木尅土矣红者而有黑色,则水尅火矣,黄者而有红色,则火生土矣,黑者而有白色,则金生水矣,尅者死,生者生也。治之法,尅者救其生,生者制其尅,否则病不能即瘥然。其中有从内出外,有从外入内;从内出外者,病欲解而不欲藏;从外入内者,病欲深而不欲散,欲解者病轻,欲深者病重也。治之法,解者助其正,深者逐其邪,否则病不能遽衰。男女同看,部位无有分别,灵枢误言也。但内外何以别之?色之沈而浊者为内,色之浮而泽者为外也。五色既见于部位,必细察其浮沈,以知其病之浅深焉;细审其枯润,以观其病之死生焉;细辨其聚散以知其病之远近焉;细观其上下以知其病之脏腑焉。其间之更妙者,在察五色之有神无神而已。色暗而神存虽重病亦生,色明而神夺,虽无病亦死。然有神无神,从何辨之?辨之于色之黄明倘色黄而有光彩,隐于皮毛之内,虽五色之分见,又何患乎?此观神之法,又不可不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