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四十卷目录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汇考
  礼记〈曲礼 王制 内则 祭义 乡饮酒义〉
  周礼〈地官 秋官〉
  素问〈上古天真论〉
  管子〈入国篇〉
  释名〈释长幼〉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代邻叟          唐窦巩
  寄寿施焕伯七十      明吴宽
  新岁述怀          韩奕
  六十一自寿        陈宪章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纪事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杂录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汇考
  礼记〈曲礼 王制 祭义 乡饮酒义〉
  管子〈入国篇〉
  释名〈释长幼〉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题画赠戚四丈八十    明程嘉燧
  八旬屏居辞贺        蒋颙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纪事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杂录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汇考
  礼记〈王制 乡饮酒义〉
  管子〈入国篇〉
  释名〈释长幼〉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 元揭傒斯
  戊午元旦        明文徵明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纪事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汇考
  礼记〈曲礼〉
  释名〈释长幼〉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艺文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纪事
 百岁以上部纪事

人事典第四十卷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汇考

《礼记》《曲礼》

人生七十曰老,而传。
〈注〉吕氏曰传,谓传家事于子也。〈大全〉永嘉戴氏曰七十谓之老而犹与事接,是不知止也。然人方其血气之盛犹有所弃也,及其既衰则顾恋不忍去,虽家事亦然,而况于国事乎。此圣人所以戒之在得也。

大夫七十而致事。
〈注〉致,还其职事于君也。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注〉不得谢,谓君不许其致事也,如辞谢,代谢亦皆却而退去之义,几所以冯杖所以倚赐之,使自安适也。

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注〉疏曰妇人能养人,故许自随。古者四马之车,立乘安车者,一马小车,坐乘也。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
〈注〉吕氏曰老夫,长老者之称己,国称名者,父母之邦不敢以尊者自居也。


居丧之礼,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注〉七十之年,去死不远,略其居丧之礼者,所以全其易尽之期也。

《王制》

凡养老,七十养于学。
〈注〉学,大学也。〈正义〉七十养于学者,七十大衰,养礼转重,故养于大学。


七十贰膳。
〈注〉膳,食之善者。每有副贰,不使阙乏也。


七十时制。
〈注〉此言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衣物之
难得者,须三月可办,故云时制〈正义〉年转老,所须办转切也。


七十非帛不暖。


七十杖于国。


七十不俟朝。
〈注〉不俟朝者,谓朝君之时入,至朝位君出,揖即退,不待朝事毕也。此谓当致仕之年而不得谢者。


七十不与宾客之事。


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注〉致政事,以其不能胜职任之劳也,或有死丧之事,唯备衰麻之服而已,其他礼节,皆在所不责也。〈大全〉方氏曰齐丧之事,犹及所以异于八十者欤。

《内则》

大夫七十而有阁。
〈注〉五十始命,未为甚老,故无常膳,七十有阁,则有秩膳矣。阁,以版为之,所以庋饮食之物。

《祭义》

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
〈注〉古者视朝之礼,君臣皆立。七十杖于朝,据杖而立也,君问则席谓君若有问,则为之布席于堂而使之坐也。


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注〉先谓乡饮之席待,七十者先入而后入也。君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岂族之三命得以先之乎。

《乡饮酒义》

乡饮酒之礼,七十者四豆。

《周礼》《地官》

乡大夫之职,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秋官》

司厉,凡七十者,不为奴。
〈订义〉郑锷曰七十不为奴,老老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丈夫八八,则齿发去。
〈注〉数终衰极,是以不惟颁白枯槁而更脱落矣。

《管子》《入国篇》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六曰问疾,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月有馈肉。凡国都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七十以上,三日一问。

《释名》《释长幼》

七十曰:髦头发白,髦髦然也。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七十时,精爽颇损膂力愆,清水明镜不欲观。临乐对酒转无欢,揽衣羞发独长叹。

《代邻叟》唐·窦巩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閒梳白发对残阳。

《寄寿施焕伯七十》明·吴宽

幼从乡校托交游,束发相看到白头。我愧济南非伏胜,人言吴下有施雠。高怀已见开三径,遗爱犹闻在两州。少待登堂成一笑,手持春酒献还酬。

《新岁述怀》韩奕

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长。眼昏字尚见,脚软策能将。寒有衣加体,饥有食充肠。閒无官职系,贫无私债偿。懒惟居寝室,健或到僧房。即死已多幸,且活亦无妨。

《六十一自寿》陈宪章

世间甲子是何年,母鬓双皤子亦然。十数曾孙罗膝下,两三杯酒笑灯前。寻僧野寺花迷路,吹笛江门月满船。圣主万年歌不足,黄河清了凤翩跹。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纪事

《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韩子·外储说篇》:齐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而无妻。桓公问管仲曰:有民老而无妻者乎。管仲曰: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矣而无妻。桓公曰:何以令之有妻。管仲曰:臣闻之: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中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者出嫁之。
《史记·秦本纪》:晋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以五羖羊皮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说苑·建本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眛行乎。平公曰:善哉。《晋语》:既杀厉公,栾武子使知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源。乃盟而入。辛巳,朝于武宫。定百事,立百官,年过七十者,公亲见之,称曰王父,王父不敢不承。
《说苑·敬慎篇》:鲁有恭士,名曰机泛,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行必随,坐必危,一食之间,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泛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对君之坐,岂不安哉。尚有差跌;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泛所谓幸者也,固未能自必,鸿鹄飞冲天,岂不高哉。矰缴尚得而加之;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誉人者少,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泛者,何释恭为。
成回学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问其故何也。回对曰:臣闻之,行者比于鸟,上畏鹰鹯,下畏网罗;夫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祸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节之亏,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首曰:君子哉。
《新序·杂事篇》: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诗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言老夫欲尽其谋,而小者骄而不受也。秦穆公所以败其师,殷纣所以亡天下也。故书曰:黄发之言,则无所愆。诗曰:寿胥与试。美用老人之言以安国也。
《史记·信陵君传》:魏公子无忌者,仁而下士,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侯生遂为上客。
《后汉书·礼仪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
《东观汉记》:马援字文渊。建武二十年,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年六十二,帝悯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案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魏志·徐宣传》:宣为左仆射,加侍中光禄大夫。宣曰:七十有县车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
《独异志》:钟繇年七十而纳正室。
《晋书·姚苌载记》:苌立社稷于长安。百姓年七十有德行者,拜为中大夫,岁赐牛酒。
《南齐书·华宝传》:宝父豪,义熙末戍长安,宝年八岁。临别,谓宝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长安陷虏,豪殁。宝年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者,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魏书·程骏传》:骏迁著作郎。为任城王云郎中令,进箴于王,王纳而嘉之。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须终效。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任,十室可有。请留之数岁,以成前籍,后授方伯,愚以为允。书奏,从之。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又问骏曰:卿年几何。对曰:臣六十有一。显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而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馀年,竭《六韬》之效。
《李崇传》:蠕蠕主阿那瑰率众犯塞,诏崇以本官都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崇辞于显阳殿,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肃宗目而壮之,朝廷莫不称善。崇遂出塞三千馀里,不及贼而还。
《毕众敬传》:众敬为兖州刺史,徵还京师。年已七十,鬓发皓白,而气力未衰,跨鞍驰骋,有若少壮。笃于姻类,深有国士之风。
赵逸,字思群,历宁朔将军、赤城镇将。性好坟典,白首弥勤,年踰七十,手不释卷。凡所著述,诗、赋、铭、颂五十馀篇。
《唐书·张柬之传》:柬之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馀矣。对策者千馀,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
《赵昌传》:安南酋獠杜英翰叛,都护高正平以忧死,拜昌安南都护,夷落向化毋敢桀。居十年,足疾,请还朝,以兵部郎中裴泰代之,入为国子祭酒。未几,州将逐泰,德宗召昌问状,时年踰七十,占对精明,帝奇之,复拜安南都护。诏书至,人相贺,叛兵即定。
《珍珠船》:徐铉黜邠州,年七十,手不释卷,精隶书,写《许慎说文》一帙。
《却扫编》:杜岐公既致仕,还家,年已七十,始学草书,即工。
《闻见后录》:傅献简与杜祁公,取未见石刻文字二本,皆踰千言,各记一本,祁公再读献简,一读覆诵之,不差一字。祁公时年踰七十矣,光禄丞赵枢在坐,见之。《东轩笔录》:陈恭公初罢政,判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亲族往往献《老人星图》以为寿,独其侄世修献《范蠡游五湖图》,且赞曰:贤哉,陶朱霸越平吴,名遂身退,扁舟五湖。恭公甚喜,即日表纳节。明年,累表求退,遂以司徒致仕。
《过庭录》:忠宣守陈州,党锢祸起,尽窜善类,忠宣以救蔡新州为论,持正独免,时年已七十,亲识皆劝。止之曰:公年七十,中外亦不责,望得幸免,何自苦如是。公笑曰:我受国厚恩,备位宰辅,合沥血恳,陈万一感回,上意所济非细,若忤旨窜谪,盖亦分也。遂自草奏章,命诸子缄封,外人无知者,章上即为行计。未久,谪随州,分子舍寄食许苏二郡,骨肉离别,哭声众不忍闻,忠宣盖怡然自若也。
范蜀公,六十三岁,致政归第,后十馀年,上欲起之者再三,蜀公表谢云:六十三而告老,盖不待年,七十五而复来,孰云中礼。朝廷无以强之,竟从其请。
《避暑录话》:程光禄师孟吴下人,乐易纯质,善为诗,效白乐天而尤简直,至老不改,吴语与王荆公有场屋之旧,荆公颇喜之,晚相遇犹如布衣。时自洪州致仕归吴,过荆公蒋山,留数日。时已年七十馀,荆公戏之曰:公尚欲仕乎。曰:犹可更作一郡。荆公大笑,知其无隐情也。
《金史·左泌传》:泌性夷澹,好读《庄》《老》,年六十一,即请致仕。亲友或以为早,泌叹曰:予年三十秉旄钺,侵寻仕路又三十年,名遂身退,可矣。时人高之。
《琬琰录》:马溪田,年七十归隐于商山书院,诸生问道者远近踵集。公山中野服,鹤发童颜,望而即之,皆德容令色,亦飘然仙风道气。
《明良录略》:宋濂以学士承旨致仕归,临行赐缗币及御制文集,皇太子赠以衣三袭,上谕曰:朕最慎于赏,予嘉卿忠诚,故有是赐。又曰:卿年几何。曰:六十有八。上曰:藏此币,俟三十二年后作百岁衣也。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杂录

《笔记》:曾子年七十,文学始就,乃能著书。孔子曰:参也鲁,盖少时止以孝显,未如晚节之该洽也。
韦弦佩蘧公,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是武公年九十而思黄发老之箴规,予齿垂六十有七,尚不知六十六年之犹未是也,昏役无记,岂不虚生。方蘧太迟比武不早,庞居士曰:但愿空诸所有,切弗实诸所无。吾以此为观察之资,屠豳记。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汇考

《礼记》

《曲礼》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注〉吕氏曰耄,惛忘也。耄者,老而知已衰,虽或有罪,情不出于故,故不加刑。

《王制》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
〈注〉人君有命人臣拜受礼也,唯八十之老与无目
之人为难备礼,故其拜也,足一跪而首再至地,以备再拜之数。


八十常珍。
〈注〉常食,皆珍味也。


八十月制。
〈注〉此言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衣物之易得者,则一月可就,故云月制。


八十非人不暖,八十杖于朝。
〈大全〉周氏曰八十与之杖,老老也。而不免于朝者,贵贵也。


八十,月告存。
〈注〉告,犹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也。〈大全〉周氏曰月告存,所以欲其生也。


八十,齐衰之事弗及也。
〈注〉及则旁有所加之,谓以其老甚,非特不能从与于事,而事固不当及于我矣。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
〈大全〉周氏曰一子不从政,则老者有所养。

《祭义》

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
〈注〉不俟朝谓见君而揖之即退,不待朝事毕也。就之即其家也。


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注〉彼向东,此向西,彼西行,此趋东,是相违而不相值,然必驻行,反迂谒而见之,不敢超越径过也。

《乡饮酒义》

乡饮酒之礼,八十者五豆。

《管子》《入国篇》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六曰问疾,凡国都皆有掌老。年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凡国都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八十以上,二日一问。

《释名》《释长幼》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八十时,明已损,目聪去,耳前言,往行不复纪。辞官致禄归桑梓,安车驷马入旧里。乐事告终忧事始。

《题画赠戚四丈八十》明·程嘉燧

尊中有酒曾不留,囊中无钱能不忧。莫言八十渐衰老,叱咤可走千貔貅。相逢掀髯但一笑,意气尚欲横九州。少君十年慕禅寂,吟诗北窗叹何益。老手犹堪戏貌君,碧瞳烂烂霜髯戟。

《八旬屏居辞贺》蒋颙

早忤奄臣返故庐,春秋屈指八旬馀。百年苦节甘株守,一片冰心任取携。过目几经寒暑变,留心长对圣贤书。还思罔极恩难报,每遇生辰辄屏居。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纪事

《韩诗外传》:文王举太公于舟人,而用之年七十二,然而齿堕矣。
《庄子·知北游篇》: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史记·申公传》:赵绾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默。然已招致,则以为大中大夫。
《汉书·刘辟彊传》:霍光择宗室可用者。辟彊子德待诏丞相府,年三十馀,欲用之。或言父见在,亦先帝之所宠也。遂拜辟彊为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时年已八十矣。徙为宗正。《后汉书·胡广传》:广代陈蕃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
《吴志·吕岱传》:岱年已八十,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
《晋书·石鉴传》:鉴,元康初,为太尉。年八十馀,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
《谯秀传》:范贲、萧敬相继作乱,秀避难岩渠,乡里宗族依凭之者以百数。秀年出八十,众人欲代之负担,秀曰: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
《宋纤传》:纤隐居于酒泉南山。年八十,笃学不倦。张祚遣使者张兴备礼徵为太子友,兴逼喻甚切,纤喟然叹曰:德非庄生,才非干木,何敢稽停明命。遂随兴至姑臧。祚遣其太子太和以执友礼造之。
《姚氏残语》:徐广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
《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驎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火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嘿之所致也。
《魏书·傅永传》:永迁左将军、南兖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时年踰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平东将军、光禄大夫。熙平元年卒,年八十三。《隋书·公孙景茂传》:景茂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遇文王,臣踰七十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藩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唐书·裴矩传》:矩年八十,精明不忘,多识故事,见重于时。
《大唐新语》: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馀。永昌初,勉复应制策。试毕,有传柬之考入下课者,柬之叹曰:余之命也。乃委归襄阳。时则天问狄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使,有乎。仁杰曰:陛下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则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材也。则天召以为洛州司马。迁秋官侍郎。及姚崇将赴灵武,则天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姚崇曰:张柬之沈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陛下急用之。登时召见,以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年已八十矣。与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元辉等,诛讨二张,兴复社稷,忠冠千古,功格皇天云。
《唐书·张万福传》:万福拜金吾将军。图形凌烟阁,数赐与,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阳城等诣延英门论裴延龄事,伏閤不去,帝震怒,左右惧不测。万福大言曰:国有直臣,天下无虑矣。吾年八十,与见盛事。遍揖城等劳之,天下益重其名。
《李憕传》:憕子源,以父死贼手,常悲愤,不仕不娶。自营墓为终制。长庆初,年八十矣,李德裕表荐之。穆宗下诏曰:源有曾参之行、巢父之操,泊然无营,迄此高年。夫褒忠,所以劝臣节也;旌孝,所以激人伦也;镇浇浮,莫如尚义;厚风俗,莫如尊老。举是四者,大儆于时。其以源守谏议大夫,赐绯鱼袋。河南尹遣官敦谕上道,帝自遣使者持诏书袍笏即赐,又赐绢二百匹。源顿首受诏,谓使者:年耄,不堪趋拜。即附表谢,辞吐哀悫,一无受。
《卢钧传》:令狐绹恶钧,罢仆射,以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帝元日大飨含元殿,钧年八十,升降如仪,音吐鸿畅,举朝咨叹。以钧耆硕长者,顾不任职,咎绹为媢贤。绹闻,言于帝,即以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柳子华传》:子华子公度。善摄生,年八十馀,有彊力。常云:吾初无术,但未尝以气海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耳。
《唐国史补》:长庆初,赵相宗儒为太常卿,赞郊庙之礼。时罢相二十馀年,年七十六,众论伏其精健。右常侍李益笑曰:是仆东府试官所送进士也。
《云仙杂记》:苏尚书八十犹参禅,大沩访之,以手拍碎金面棋盘,尚书寻有悟解。《宋史·宋琪传》:端拱初,琪以故相进吏部尚书。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
《许怀德传》:怀德历殿前都指挥使,更保宁、进雄二节度。年八十犹生子,筋力过人。
《中山诗话》:陈文惠尧佐以使相致仕,年八十有诗云:青云岐路游将遍,白发光阴得最多。搆亭号佚老后归,政者往往多效之。公喜堆墨书,游长安佛寺,题名,从者误侧砚污鞋,公性急,遂窒笔于其鼻,客笑失声,若皇甫湜怒其子不暇,取杖遂龁臂血流。
《东轩笔录》:钱公辅与王荆公坐,忽语荆公曰:周武王真圣人也。荆公曰:何以言之。公辅曰:武王年八十犹为太子,非圣人讵能如是。荆公曰:是时文王尚在,安得不为太子也。
《明道杂志》:贡父刘公作给事中时,郑穆学士表请致仕状,过门下省,刘公谓同舍曰:宏中请致仕,为年若干也。答者曰:郑年七十三矣。刘公遽曰:慎不可遂其请。问曰:何故也。对曰:且留取伴八十四底。时潞公年八十四再起平章事,或云潞公闻之甚不怿,宏中,穆字也。
《彦周诗话》:王君玉内翰尝乞梦于后土祠,夜得报云:君年二十七官至四品。时年正二十七,大恶之,过岁乃稍自安,后以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致仕,未改官制,时正四品,年七十二云。
《东轩笔录》:苏舜元为京西转运使,廨宇在许州,舜元好进,不喜为外官,常怏怏不自足,每语亲识人生稀及七十而吾乃于许州,过了二年矣。
《清波杂志》:朴樕翁陶朱集载闽人,韩南老就恩科,有来议亲者,韩以一绝示之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朴樕单父人尝宦于政宣,间或云陈君向也。
《元史·窦默传》: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存问焉。《明外史·刘三吾传》:三吾,洪武十八年,以茹常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仪制阙略。帝锐意制作,而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范济传》:济,元进士。洪武中,以文学举为广信知府,坐累谪戍兴州。宣宗即位,济年八十馀矣,诣阙上章言八事。奏上,宣宗命廷臣议之。尚书吕震以为文辞冗长,且事多已行,不足采。帝曰:朕观其言甚有学识,多契朕心,当察其素履以闻。震乃言:济故进士,曾守郡,坐事戍边。帝曰:惜哉斯人。而令久淹行伍,今犹足用。震曰:年老矣。奈何。帝曰:国家用人,正须老成,但不宜任以繁剧耳。乃以济为儒学训导。

七十一岁至八十岁部杂录

《避暑录话·续汉礼仪志记》:岁八月,民年八十,赐玉杖,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
《芥隐笔记》:礼年八十,曰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白乐天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又云:已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懒真子》:古今之事有可资一笑者,太公八十遇文王,世所知也,然宋玉楚词云: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匡合。东方朔云: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噫,太公老矣。方得东方朔减了八岁,却被宋玉展了十岁,此事真可绝倒。
《野客丛谈》:以十年为一帙,其说见白乐天集中,诗云年开第七帙,屈指几多人,是时六十三,元日时也,又曰行开第八帙可谓尽天年。注曰,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帙,盖以十年为一帙,尔近时,寿圣皇太后,庆八十而庙堂有辞免恩例。劄子曰:昌运协千龄之会,东朝开八帙之期。又曰:庆闱登八帙之算,三世奉万年之觞。盖改开为登字。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汇考

《礼记》

《王制》

九十使人受。
〈注〉人君有命人臣拜受礼也,九十不必亲拜,特使人代受,此言君致享食之礼于其家,而受之之礼如此。然他命则亦必然矣。


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可也。
〈注〉不离寝,言寝处之所,恒有庋阁之饮食也。美善之膳,水浆之饮,随其所常游之处。而为之备具可也。


九十日修,唯绞,紟,衾,冒,死而后制。
〈注〉此言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九十则棺衣皆具,但每日修理之恐,或有不完整也。


九十虽得人不煖,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注〉珍与常珍之珍同,从之以往,致尊养之义也。〈大全〉方氏曰九十虽得人不煖,则以衰之极,养之宜无所不至故也。周氏曰九十则天子必就其室而问之者,岂特老老而已。盖将以尊贤也,尊贤则北面可也,就其室而问之,何歉哉。


九十日有秩。
〈注〉秩,常也。日使人以常膳致之也。〈大全〉周氏曰日有秩,所以厚其养也。


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注〉从政,谓给公家之力役也。

《乡饮酒义》

乡饮酒之礼,九十者六豆。

《管子》《入国篇》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六曰问疾,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劝子弟精膳食,问所欲,求所嗜。凡国都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一问。

《释名》《释长幼》

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艺文〈诗〉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九十时,日告耽瘁月告衰,形体虽是志意非。言多谬误心多悲,子孙朝拜或问谁。指景玩日虑安危,感念平生泪交挥。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元揭傒斯


圣主尊贤遂及亲,邢公盛事更无伦。身跻九帙瞳方碧,貌过耆年鬓未银。鸠杖乍颁宁畏噎,龙章荐拜欲忘身。上公建土山河富,光禄分壶雨露频。析木天清云五色,梁园花发月重轮。三宫宠锡惊殊数,四座称觞半老臣。瑞锦斓斑迎化日,兼金条脱照芳春。素烟冉冉晴熏上,白雪泠泠艳曲新。先世勋庸归琬琰,名家父子映冠绅。三槐已验移居日,五柳翻如寄傲人。涧底桃花曾阅世,枕中鸿宝自颐神。词臣欲继庄生作,才薄何堪论大椿。

《戊午元旦》明·文徵明

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元。祇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纪事

《续博物志》:鬻子名熊,为文王师,年九十,见文王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
《韩诗外传》: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士而不恶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曰:此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潸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也。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是。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晏子·谏上篇》: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高士传》:荣启期者,不知何许人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游于泰山,见而问之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矣,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列子·汤问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史记·伏生传》: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辕固传》:武帝初即位,复以贤良徵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馀矣。
《汉书·列传序》: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年九十馀。《贡禹传》: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穷,家訾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徵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至,拜为谏大夫,秩八百石,奉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大官,又蒙赏赐四时杂缯绵絮衣服酒肉诸果物,德厚甚深。疾病侍医临治,赖陛下神灵,不死而活。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奉钱月万二千。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诚非屮茅愚臣所当蒙也。伏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惭愧而已。臣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洿朝之臣也。自痛去家三千里,凡有一子,年十二,非有在家为臣具棺椁者也。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复自还,洿席荐于宫室,骸骨弃捐,孤魂不归。不胜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将在位者与生殊乎。往者尝令金敞语生,欲及生时禄生之子,既已谕矣,今复云子少。夫以王命办护生家,虽百子何以加。传曰亡怀土,何必思故乡。生其强饭慎疾以自辅。后月馀,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
《后汉书·伏恭传》:建初二年冬,肃宗行飨礼,以恭为三老。年九十。
《述异记》:尹雄年九十,头生角半寸。
《梁书·孙谦传》:谦为光禄大夫。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魏书·高允传》:允授怀州刺史。时年将九十矣,劝民学业,风化大行。太和二年,诏领中书监。允虽年渐期颐,而志识无损,犹心存旧职,披考史书。
《唐书·王希夷传》:希夷居兖州徂徕,与刘方博友善。喜读《周易》《老子》,饵松柏叶、杂华,年七十馀,筋力柔强。刺史卢齐卿就谒问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言足矣。元宗东巡狩,诏州县敦劝见行在,时九十馀,帝令张说访以政事,宦官扶入宫中,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敕州县春秋致束帛酒肉,仍赐绢百、衣一称。
《渑水燕谈录》:镇阳道士證隐,博学多识,道行精洁。太祖北征,召见,时已九十而形气不衰,上访以养生之术,隐曰:我无为而人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轩辕帝尧享国延年,率由此道。帝嘉之,赐以茶帛。
《宋史·西蜀世家幸寅逊传》:寅逊,蜀人。仕昶,拜翰林学士。随昶归朝。开宝五年,为镇国军行军司马。罢职,年九十馀,尚有仕进意,治装赴阙,未登路而卒。
《文昌杂录》: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年九十馀。
《宋史·郭雍传》:雍隐居峡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号白云先生。乾道中,以峡守任清臣、湖北帅张孝祥荐于朝,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孝宗稔知其贤,每对辅臣称道之,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后封颐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问雍所欲言,备录缴进。于是,雍年八十有三矣。
《明道杂志》:贡父刘公作给事中,时郑穆学士表请致仕状,过门下省,刘公谓同舍曰:宏中请致仕,为年若干也。答者曰:郑年七十三矣。刘公遽曰:慎不可遂其。请问曰何故也,刘曰:且留取伴八十四底,时潞公年八十四再起平章事。或云潞公闻之甚不怿,宏中,穆字也。
《宋史·邓孝甫传》:孝甫,字成之,临川人。第进士,历陈留尉、万载永明令、知上饶县,积官奉议郎,提点开封府界河渠,坐事去官,遂闭户著书,不复言仕。元符末,诏求直言。孝甫年八十一,上书云:乱天下者,新法也,末流之祸,将不可胜言。今宜以时更化,纯法祖宗。因论熙宁而下,权臣迭起,欺世误国,历指其事而枚数其人。蔡京嫉之,谓为诋讪宗庙,削籍羁筠州。崇宁去党碑,释逐臣,同类者五十三人,其五十人得归,惟孝甫与范柔中、封觉民独否,遂卒于筠。
《笔记》:陆平泉先生八十六时,手书邀余同眺白龙潭阁,行不支杖,上下楼级如健少年,谓余云:每夜欲睡,必走千步始寝,日以为常。
《老学庵笔记》:青城山上官道人,北人也。巢居,食松麨,年九十矣。人有谒之者,但粲然一笑耳,有所请问,则托言病喑,一语不肯答。予尝见之于丈人观道院,忽自语养生曰:为国家致太平,与长生不死皆,非常人所能。然且当守国使不乱以待奇才之出,卫生使不夭以须异人之至。不乱不夭皆,不待异术,惟勤而已。予大喜,从而叩之,则已复言喑矣。
《三朝野史》:宏斋先生包恢,年八十有八,为枢密陪祀,登拜郊台,精神康健。一日,贾似道忽问曰:包宏斋高寿,步履不艰,必有卫养之术,愿闻其略。恢答曰:有一服丸子药,乃是不传之秘方。似道欣然,欲授其方,恢徐徐笑曰:恢吃五十年独睡丸。满座皆笑。
《琅嬛记》:吴秀有仙风道骨,受葛仙翁元明秘法,年八十九,白日升天。
《辟寒》:袁员外时年八十有二,颜貌筋力如四五十许,人为言甫弱冠遭逢盛明,初宰当涂,过九华山道,逢神人,与枣食之。后数数见梦寐,间若冥,感元遇者,员外韬耀蕴真仕禄以自给,不为人所知,岂郭恕先之流欤。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汇考

《礼记》

《曲礼》

百年曰期颐。
〈注〉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居处动作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释名》《释长幼》

百年,曰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于尽养道而已也。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艺文

《百年歌》〈录一首〉     晋陆机

百岁时,盈数已登肌肉单,四支百节还相患。目苦浊镜口垂涎,呼吸嚬戚反侧难。茵褥滋味不复安。

九十一岁至百岁部纪事

《礼记·王制》: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按注:以其年高,故不召见也。
《楚语》:昔卫武公年九十五,儆于国,曰: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耋而舍我,必恪共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
《孔子家语·六本篇》: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声期,行乎郕之野,鹿裘素,琴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
《高士传》:林类者,魏人也。年且百岁,底春,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唐书·甄权传》:权究习方书,遂为高医。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
《茅亭客话》:伪蜀王氏时有郎官陈损之,至孟氏朝,年已百岁,妻亦九十馀,当时朝士家有婚聘筵,会必请老夫妇,以乞年寿为名。
《古穰杂录》:南京吏部魏文靖,家居二十馀年,布袍粝饭,不治生业,年九十八,御史梁昉言骥耆德,请如汉故事优礼之,上御奉天门,顾礼部曰:尚书魏骥寿及伯龄,兼有德望,朕甚嘉悦。其敕遣行人存问,赐羊酒,有司月给米三石赡之。
《雪涛小说》:尝闻闽中林太守春泽寿一百四岁,当九十九年,里人拜节祝曰:愿公百龄。公怫然,怒且笑曰:不曾要君家养我,奈何限我寿耶。

百岁以上部纪事

《汉书·艺文志》: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按注《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怜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魏书·罗结传》:结,代人。世祖初,为散骑常侍,迁侍中,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至今犹存。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十二年,霸州民李在宥年百三十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仍复其家。《清波杂志》:温阳之山有老人,行年一百二十矣,淳熙登号之三年,朝廷举行旷世之典,有采樵者进而问之曰:今天子朝太上皇,德寿宫,奉玉卮,上千万岁寿肆大号加恩区内,无问于已仕未仕之父母,第其年之如诏者而授之官,叟何为而弗与老人。对曰:吾未及其年。樵者曰:叟年踰期颐,何为而未及。对曰:天有二日,人有二年,有富贵之年,有贫贱之年,富贵之年舒以长,贫贱之年促以短。吾自幼至老,未尝识富贵之事,身不具毛褐,不知冰绡雾縠之为丽服也。口不厌藜藿,不知熊蹯豹胎之为珍羞也。目不睹靡曼之色,而蓬头齞唇之与居耳。不听丝竹之音,而荛歌牧啸之为乐。今吾虽阅一百二十二年之寒暑,而不离贫贱,若以二当一,则吾之年始六十有一,与诏不相应,是以为未及,又何敢冒其官。曰:今之世有年未及益其数以应诏者,朝廷亦官之,何也。对曰:彼富贵者也,吾固言之矣,是所谓以一而当二者也,其学宁越之徒,欤吾侪小人,不敢求其比。樵者笑而退。
《偃曝谈馀》:赵文监,平凉人,言其家去崆峒山四十里,言山中有王道人者,河南人,年一百四十岁,发白返黑,齿落复生,赵饮以酒,至二百杯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