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二十卷目录

 足部杂录
 足部外编
 腹部汇考
  释名〈释形体〉
  析骨分经〈脐 腹〉
 腹部纪事
 腹部杂录

人事典第二十卷

足部杂录

《易经》履象曰: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噬嗑》初九:履校灭趾,无咎。按《程传》:校,木械也,其过小,故履之于足,以灭伤其趾。
《贲》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咸》初六:咸其拇。按《本义》:拇,足大指也,咸以人身取象,感于最下。咸,拇之象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按《本义》:腓,足肚也,欲行则先自动,躁妄而不能固守者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按《本义》:股随足而动,不能自专者也。
《大壮》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按《本义》:刚在下而进,动之物也,刚阳处下,而当壮时壮于进者也,故有此象。《明夷》六二: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按《程传》:股在胫足上,于行之用,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用,右为便唯蹶张,用左夷于左股,谓伤害其行,不甚切也。《夬》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艮》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按《本义》:以阴柔居,艮初为艮趾之象,占者如之则无咎。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按《本义》:六二居中,得正既止,其腓三为限,则腓所随,过刚不中,以止乎。上二:虽中正,而体柔弱,不能往而拯之,其心不快。《说卦》:九震为足,巽为股。按《正义》:足能动用,故震为足股,随于足则巽顺之,谓大全。丘氏曰:足在下而动,股两垂而下,震阳动于下为足,巽阴两开于下为股。项氏曰:足动股随,雷风相与也。
《诗经·小雅·采菽章》: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按注,胫本曰:股邪幅偪也,邪缠于足,如今行縢所以束胫,在股下也。按《大全》:郑氏曰:幅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书经·说命》: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
《礼记·曲礼》: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又〉足毋躄,〈又〉执主器,操币圭璧,行不举足,车轮曳踵。按注:踵脚后也,执器而行,但起其前,而曳引其踵,如车轮之运于地,故曰:车轮曳踵。
《檀弓》: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
《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按注,交趾足拇指相向也。按《正义》:蛮卧时,头向外而足在内而相交,故云交趾。《玉藻》:圈豚行,不举足。按注,圈转也。豚之言循读为上声,谓徐趋之法,当曳转其足,循地而行,故云:不举足也。〈又〉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按注,踵足后跟也。举足之时而曳其后跟,则行不离地,如有所循也,蹜蹜促狭之貌,龟玉皆重器,故敬谨如此。
《仪礼》:士相见礼。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庄子·骈拇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二足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猩猩形笑亦二足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楚辞》:卜居渔父鼓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韩子·扬权篇》:腓大于股,难以趋走。
《韩诗外传》:珠玉无足而至者,君好之也。士有足而不至者,君不好也。
《风俗通》:俗说夔一足。谨按《吕氏春秋》:鲁哀公问于孔子: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以夔为乐正,始治六律,和均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重黎又荐能为音者。舜曰:夫乐天地之精得失之节,故惟圣人为能和乐之,本夔能和之平天下,若夔一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行。
《说文》:髀股外也,股髀也,胫胻也,足在下也。
汉隽茧足下起皮,如茧也,言远行。
《续博物志》:脚弱病用杉木为桶濯足,排樟脑,两股间以脚掤系定,月馀即效。
《集异志》:后周保定三年,有人产子,两足指如兽爪,人足不当有爪,而有爪者将至攫人之变也。
《诚斋杂记》:杜牧诗云: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裙若曰:纤纤玉笋,似此时,已缠足矣。
《琅嬛记》:本寿问于母曰:富贵家女子必缠足,何也。其母曰:吾闻之圣人重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阈之中,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无事于足者也,圣人如此防闲,而后世犹有桑中之行,临邛之奔。范雎曰:裹足不入秦,用女喻也。

足部外编

《述异记》: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香案牍》:孟岐尝云:见周公旦抱成王,以朝于周庙,岐时侍周公升,坛公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遗岐,岐常宝执。〈岐汉武帝时人〉
《拾遗记》:昭王梦羽人绿囊中,有续脉明丸补血精散。王即请此药,贮以玉缶,缄以金绳。王以涂足,则飞天地万里之外,如游咫尺之内。
《列仙传》:汉武帝巡泰山稷丘,君冠章甫拥琴来拜曰:陛下勿上,上必伤足,及上数里,右足指果折,上讳之,故但祠而还。
《集异志》:汉武帝与群臣宴未央,殿方食黍,忽闻语云:老臣寻觅。不见,梁上有一公,长九寸,拄杖偻步。帝问之,公下稽首不言。自仰视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问东方朔,朔对曰:其名为藻,兼水木之精也,夏巢林,冬潜河,陛下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仰视屋者,殿名未央也。俯视脚者,脚足也,愿工足于此也。帝为此暂止。

腹部汇考

《释名》

《释形体》

腹复也,富也,肠胃之属,以自裹盛复于外,复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脐剂也,肠端之所限剂也。
自脐以下曰:水腹小汋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于脐以上为小也。
阴荫也,言所在荫翳也。

《析骨分经》《脐》

属任脉两旁,属足少阴肾经。

《腹》

脐上下为腹中,属任脉两旁属足少阴肾经,小腹属足厥阴肝经。

腹部纪事

《庄子·马蹄篇》:赫胥氏之时,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帝王世纪》:纣刳孕妇之腹中,以观其胎。
《左传》:宣公二年,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按疏,皤是腹之状,腹以大为异,故为大腹也。
十二年,楚子围萧,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有麦曲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
《国语》: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鸢肩而牛腹,必以贿死。《吴越春秋》:子胥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其腹,右手决其目。
《史记·范雎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匍匐,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
《史记·外戚传》:故魏王宗家女魏媪,生薄姬,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汉王击虏魏王豹,而薄姬输织室,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汝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
《后汉书·严光传》:光,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遣使聘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女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东平王苍传》:苍,腰带十围。永平十一年,帝遣使手诏曰: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腰腹矣。
《边韶传》:韶以文学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
《独异志》:东汉赵伯翁尝昼寝,群孙戏其腹上,内七李于脐中。李至烂,流汁出,其家谓其将死。后李核出而无患。
《洞冥记》:北极种火之山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宁封常服此草,于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
《英雄记》:钞董卓既死,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致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
《魏志·管辂传》:正元二年,弟辰谓辂曰:大将军待君意厚,冀当富贵乎。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天与我才,不与我年寿,吾腹无三壬,此不寿之徵。
《吴志·孙皓传》:宝鼎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注〉《吴书》曰: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三公乎。卒如梦焉。
《世说》: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腹中书耳。
张华既贵,有少时宾客来候之,华与共饮九酝为酣畅,其夜醉眠,张常饮此酒,眠辄使人左右转倒,其夜客别忘敕左右,而左右依常为张公转侧,至明起友人犹不起,视之酒果穿腹,流床下滂沲。《晋书·周顗传》:顗,字伯仁,安东将军浚之子也。性宽裕而友爱过人。王导甚重之,尝枕顗膝而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也。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导亦不以为忤。
《世说》: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郗太尉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下,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女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搜神记》:淮南书佐刘雅。梦见青蜥蜴从屋落其腹内。因苦腹痛病。
《搜神后记》:天竺人佛图澄,永嘉四年来洛阳,善诵神咒,役使鬼神。腹傍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读书,则拔絮,孔中出光,照于一室。平旦,至流水侧,从孔中引出五脏六腑洗之,讫,还内腹中。
《南史·齐太祖高皇帝本纪》:苍梧王屡欲害帝。常率数十人直入领军府,时暑热,帝昼卧裸袒,苍梧立帝于室内,画腹为射的,自引满,将射之。帝神色不变,敛板曰:老臣无罪。苍梧左右王天恩谏曰:领军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后无复射,不如以雹箭射之。乃取雹箭,一发即中帝脐。苍梧投弓,大笑曰:此手何如。《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延宗,文襄第五子也。幼为文宣所养,年十二,犹骑置腹上,令溺己脐中,抱之曰:可怜止有此一个。
《隋书·元胄传》:蜀王秀之得罪,胄坐与交通,除名。炀帝即位。齐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岭南,将军丘和亦以罪废。胄与和有旧。尝酒酣谓和曰:上官政壮士,今徙岭南,得无大事乎。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不徒然矣。《唐书·安禄山传》:禄山晚益肥,腹缓及膝,奋两肩若挽牵者乃能行,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风。帝视其腹曰:胡腹中何有而大。答曰:惟赤心耳。
《传信记》:元宗尝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进曰:陛下向来数以手指按其腹,岂非圣体小不安邪。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吾回以玉笛寻之,尽得之矣。坐朝之际,虑忽遗忘,故怀玉笛,时以手指上下寻。非不安。
《贤弈》:申王有肉疾,腹垂至骭,每出,则以百练束之。至暑月,尝骭息不可过。元宗诏南方取冷。蛇长数尺,色白,不螫人,执之,冷如握冰。申王腹有数约,夏月置于约中,不复觉烦暑。
《独异志》:唐大历中,万年尉侯彝者好侠尚义,常匿国贼。御史推鞫理穷,终不言贼所往。即以鏊贮烈火,置其腹上。烟火熢𤊹,左右皆不忍视。彝叫曰:何不加炭。御史奇之,奏闻代宗。贬为瑞州高安尉。
《五代史·范延光传》:延光尝梦大蛇自脐入其腹,半入而掣去之,以问门下术士张生,张生赞曰:蛇,龙类也,龙入腹中,王者之兆也。延光以其言为然,由是颇畜异志。
《画墁录》:郭祖微时,与冯晖同里闬相善也,椎埋无赖,靡所不至,既而各窜赤籍,一日有道士见之,问其能曰:吾业雕刺二人。因令刺之,冯以脐作瓮,中作雁数只,戒曰:尔于脐自爱,雁出瓮乃亨显之时也。寒食冯之妇,得麻鞋数双,密藏之,将以作节,冯搜得之,蒱博醉归卧门外,其妇勃然曰:节到也,如何办得冯,徐扪腹曰:休说办不办,且看瓮里。飞出雁,后冯秉旄雁自瓮中,累累而出。
《道山清话》:章子厚与苏子瞻少为莫逆交,一日子厚坦腹而卧,适子瞻自外来,摩其腹以问,子瞻曰:公道此中何所有。子瞻曰:都是谋反底家事。子厚大笑。《调谑编》: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以为未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画墁录》:神庙博涉多识闻一该十,每发疑难,迥出众人意表,故讲官每以进讲为难退,而相语曰:今日又言行过也。黄履与苏子由以手扪其腹,曰:予腹每趍讲,未尝不汗出也。
《独醒杂志》:枢密孙公抃生数日,患脐风,已不救,家人乃盛以盘合,将弃诸江道,遇老媪曰:儿可活。即与俱归,以艾炷灸脐下遂活。
《诚斋杂记》:杨玠娶崔季让女,崔家富图籍,殆将万卷,成婚之后,颇亦游其书斋,既而告人曰:崔氏书被人盗尽。曾不知觉,崔遽令检之,玠叩腹曰:已藏之经笥矣。
《明廷杂记》:徐武宁王达率兵于吴江,有一货食者知武宁号令严肃,凡军人取民食皆斩之,遂證一军人,强食其面,意其以财赂,己而求免也,闻于帐下,武宁虽知其诬,力执其事,剖腹视之,果无有,遂杀货食者,如彼军人之刑。
《明外史·轩輗传》:輗为人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此中皆赃物也。《祝萃传》:吴昂累迁福建佥事,福宁有讼妻杀夫者狱成,昂疑有冤,祷诸神,梦一儿据人腹,初不解密,察之闻里人,有杜腹子者与其夫行贾,昂曰:得无是乎。捕讯之,遂服妻得释。
《贤奕》:成化壬辰三月,鹰扬卫巡捕,官捉一僧人,领一男子可十七八,腹中能语,人问之,腹中应答,可怪及观医书,治奇疾方,有人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言语谓之应声,虫当服雷丸自愈,则知乃疾也,非怪也。《珍珠船》:列禦寇墓在郑郊,胡生家贫,有茶酒辄祭禦,寇祠以求聪慧,忽梦一人刀划其腹,以一卷书置于心腑,及觉乃能诗。

腹部杂录

《易经·明夷》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按《程传》:入腹谓其交深也。按《本义》:左腹者幽隐之处。《说卦》坤为腹。按注,腹藏诸阴大而容物,又离其于人也,为大腹。按注,离中虚,故于人为大腹。
《老子·安民章》:虚其心,实其腹。
《检欲章》:圣人为腹,不为目。
《淮南子·说林训》:临江河者,不为之多饮;期满腹而已。《说文》:腹厚也。
唐子人君以江海为腹,山为面,如此则下不知其量,畏而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