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十四卷目录

 口部汇考
  礼记〈玉藻〉
  素问〈太阴阳明篇〉
  方言〈身体杂释〉
  春秋孔演图〈口一则〉
  释名〈释形体〉
  博雅〈释亲〉
  酉阳杂俎〈口窍通于耳〉
  空同子〈南人口閜〉
  析骨分经〈口 唇 舌 咽 喉 厌〉
  本草纲目〈口津唾释名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口部总论
  西畴常言〈谨口〉
 口部艺文一
  拟金人铭作口铭      晋傅元
  口诫            前人
  口箴          宋谢惠连
  口铭          齐萧子良
  舌赋          梁简文帝
  口箴           唐姚崇
  舌箴序          李德裕
  口箴           皮日休
 口部艺文二〈诗词〉
  檀口       唐平康妓赵鸾鸾
  舌〈以上诗〉      五代冯道
  一斛珠〈咏美人口以上词〉 南唐李后主
 口部纪事
 口部杂录
 口部外编

人事典第十四卷

口部汇考

《礼记》《玉藻》

口容止。
〈注〉不妄动。

《素问》《太阴阳明篇》

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喉乃太阴呼吸之门,主气而属天咽,乃阳明水谷之道路,属胃而主地,所谓阴阳,易位是也。

《方言》《身体杂释》

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通语也。

《春秋孔演图》《口一则》

八政不中则人无唇。

《释名》《释形体》

口空也。
颊,夹也,两旁称也,亦取挟敛食物也。
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
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
辅车其骨强,所以辅持口也,或曰:牙车牙所,载也。或曰:颔,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或曰:颊车亦所以载物也。或曰:鼸车鼸鼠之食,积于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凡系于车,皆取在下,载上物也。
唇,缘也,口之缘也。
吻,免也,入之则碎,出则免也,又取抆也,漱唾所出,恒加抆拭,因以为名也。
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下狭而长似人立也。
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咽,咽物也。
在颐缨理之中也,青徐谓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又谓之嗌,气所流通阨要之处也。
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敛互物也。

《博雅》《释亲》

辅谓之颊,颔颐,颌阁也。㭰噣喙口也。咡谓之吻噱,剧函,舌也,喉嗌咽也。

《酉阳杂俎》《口窍通于耳》

南方之人,口大窍通于耳。

《空同子》《南人口閜》

南之水广,故其人口閜,口閜故南人不相口。

《析骨分经》《口》

口为脾窍。

《唇》

唇为飞门,唇内上下并属足厥阴肝经,唇外上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属足阳明胃经。

《舌》

舌为心窍,舌胎属心,舌根属脾,舌下属肾。

《咽》

后喉为咽,喉主纳水谷,通于六府。

《喉》

喉,肺之脘也,前喉为喉咙,通于五脏,主气出入,前属足阳明胃经,后属足厥阴肝经。

《厌》

厌,会厌也,为吸门声音所由出。

《本草纲目》《口津唾释名》

灵液〈纲目〉、神水〈纲目〉、金浆〈纲目〉、醴泉。
李时珍曰: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槁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乾而真气耗,秦越人《难经》云:肾主五液。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入心为汗,自入为唾也。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疮肿疥癣疱,五更未语者频涂擦之,又明目退翳,消肿解毒,辟邪粉水银。

《发明》

李时珍曰:唾津乃人之精气所化,人能每旦漱口擦齿,以津洗目及常时以舌舐拇指甲,揩目久,久令人光明不昏。又能退翳,凡人有云翳,但每日令人以舌舐,数次久则真气熏,及自然毒散翳退也。《范东阳方》云:凡人魇死不得叫呼,但痛咬脚跟,及拇指甲际多唾其面,徐徐唤之,自省也。按《黄震日抄》云:晋时南阳宗定伯夜遇鬼,问之,答曰:我新死鬼也。问其所恶曰:不喜唾耳。急持之化为羊,恐其变化,因大唾之,卖得千钱,乃知鬼真畏唾也。

《附方》

代指肿痛以唾,和白硇砂,搜面作碗子盛唾,令满著硇末,少许以指浸之一日,即瘥。〈千金方〉手足发疣,以白粱米粉铁铛,炒赤研末,以众人唾和,傅厚一寸,即消。〈肘后方〉
腋下狐气用自己唾擦腋下,数过以指甲去其垢,用热水洗手数遍,如此十馀日,则愈。
毒蛇螫伤急以小便洗去血随,取口中唾频频涂之。〈杨掑医方摘要〉

口部总论

《西畴常言》

《谨口》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疾祸之生,匪降自天,皆自其口,故君子于口之出纳唯谨。

口部艺文一《拟金人铭作口铭》晋·傅元

神以感通,心繇口宣,福生有兆,祸生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焉。

《口诫》前人

勿谓何有积怨致咎,勿曰不传,伏流成川,蚁孔溃河,流穴倾山。

《口箴》宋·谢惠连

宣纳之由,实伊枢机,唯舌是出,驰驷安追,差釐千里,君子慎微,何用口爽,信在甘肥。

《口铭》齐·萧子良

惟舌是慎,慎乎语笑,三缄是戒,事重周庙,戒之戒之,无诒厥诮。

《舌赋》梁·简文帝

奚兹先生问于何斯逸士曰: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说表乎丹青,鲁谈笑而军却,王言咏而瑞隆,陆有千金之富,周有一说之功,复有搆扇之端,谗谀之迹,艳紫凌朱,飞黄妒白,吾将欲废便辟之交,远巧佞之友,殄张仪之馀,歼苏秦之后,粉虞卿之白璧,碎汉王之玉斗,然后浮伪可息,淳风不朽。

《口箴》唐·姚崇

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钦之谨之,可大可久,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勖哉夫子,行矣勉旃,书之屋壁,以代韦弦。

《舌箴序》李德裕

余宿于洞庭西,梦与中书令姚公偶坐,如旧相识,问余曰:君见仆所作口箴乎。余对曰:去岁居守东门,于公曾孙谏议合处,睹金石之刻。遂莞尔而笑曰:孙子犹能藏之。又曰:余感姚公之梦,乃为舌箴云。

《口箴》皮日休

古铭金人,谓无多言,忽有所发,不可不论,既有所论,复论多言,中庸之士,由兹保身,吾谓斯铭,未足以珍,出为忠臣,言则及君,入为孝子,言则及亲,非君与亲,则宜默云,谤讪之言,出入𣽂沦,一息之波,流于无垠,猜毁之言,如临帝阍,钧天之乐,闻于无闻,佞媚之言,出如丝棼,一入于人,治乱不分,间谍之言,出如鹰鹯,鹰鹯之迅,一举凌天,无嗜于酒,酒能乱德,无嗜于味,味能败德,以道为饮,以文为食,成吾之名,繄乃勉力。

口部艺文二〈诗词〉《檀口》唐·平康妓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曾见白家樊素口,瓠犀颗颗缀榴芳。

《舌》五代冯道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一斛珠》〈咏美人口〉南唐·李后主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口部纪事

《路史》:太昊伏戏氏龙唇龟齿。
《河图》:黄帝兑颐。
《路史》颛顼祖曰:昌意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
《帝系》:帝喾方颐。
《路史》:帝喾四后上妃有骀氏,曰:姜嫄履帝,敏居期而生弃,弃惟元子披颐象亢。按注《潜夫论》云:后稷披颐。元命苞曰:稷岐颐,自求是谓好农,盖象角亢载土食。《谷注》云:面皮有土象,颐面为下部,下部为地,巧于利也。
《孝经援神契》:舜大口。
《淮南子·脩务训》:皋陶马喙,是谓至信,决狱明白,察于人情。
《山海经》:岐舌国。按注:其人舌皆岐,或曰支舌也。《史记·周本纪》:厉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管子·小问篇》:桓公与管仲谋伐莒,未发,已闻于国。东郭邮至,公问之曰:子言伐莒乎。东郭邮曰: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视二君在台上,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说苑·敬慎篇》: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二十八年,楚子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风俗通》:彭祖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
《左传》:文公十一年冬,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其喉,以戈杀之。《史记·老子传注》:正义曰:老子方口厚唇。
《云仙杂记》:老子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从之问道,老子大惊,舌聃然,故号老聃。
《说苑·敬慎篇》:韩平子问于叔向曰:刚与柔孰坚。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存,是以知柔之坚于刚也。
《立节篇》: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扬,使城父人执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吕氏春秋·异宝篇》:伍员亡荆之许,见许公问所之。许公东南向而唾。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言若含择斗,唇吐教陈机授度。
《孝经钩命决》:夫子辅喉。
仲尼舌理七重,陈机授度。
《庄子·人间世篇》:支离疏,颐隐于齐,肩高于顶。
《渔父篇》:孔子游缁帷之林,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下刺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而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吕氏春秋·离俗篇》: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子,白缟之冠,练布之衣,新素履,墨剑室,从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终夜坐不自快。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其形,得之则可,不得将死。每朝立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
《论语》:摘辅像子贡斗绕口。
《左传》:昭公七年,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庄子·盗蹠篇》:孔子往见盗蹠,曰:将军唇如激丹,而名曰盗蹠,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疾,太宰嚭奉溲恶以出,勾践尝之。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
《左传》:定公八年,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锄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锄,中颊,殪。《韩子·内储说》: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勃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
《史记·孔子世家》: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按注王肃曰:言妇人之口请谒,足以忧使人死败,故可以出走也。
《韩子·喻老篇》: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为忘哉。《史记·仲尼弟子传》:子贡见越王,越王勾践曰:孤常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越世家》:范蠡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越王为人长颈乌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越王乃赐种剑自杀。
《礼记·檀弓》: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庄子·秋水篇》:公孙龙问于魏牟曰: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笑曰: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列女传》:齐钟离春者,宣王后也。极丑,卬鼻,结喉。《战国策》:靖郭君善齐貌辨。宣王薨,闵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闵王,齐貌辨见闵王,曰: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闵王曰:寡人殊不知此。自迎靖郭君干郊。
《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与毛遂偕至楚,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孔丛子·儒服篇》: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诸故人决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已。
《史记·孟尝君传》: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尝好客,遇客无所敢失。文一日废,皆背文而莫顾文者。今得复其位,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谓左右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史记·张仪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韩子·外储说篇》:鲁人有自喜者,见长年饮酒不能釂则唾之,亦效唾之。
《河图》:稽命徵秦距之,帝名政虎口日角。
《燕丹子》:荆轲见燕太子丹,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
《汉书·项籍传》:籍季父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秦始皇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
《高祖本纪》:魏豹反,汉王以韩信击魏。郦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
《史记·魏豹传》: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张耳陈馀传》:上既赦赵王。贯高曰:所以不死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弑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遂死。按注韦昭曰:肮,咽也。
《周昌传》: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游侠传》:郭解任侠,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汉书·周勃传》:亚夫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指其口曰:纵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任敖传》:张苍免相后,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司马相如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閒居,不慕官爵。
《息夫躬传》:人有上书言躬怀怨恨,非笑朝廷所进,候星宿,视大子吉凶,与巫同祝诅。上遣侍御史、廷尉监逮躬,系雒阳诏狱。欲掠问,躬仰天大謼,因僵仆。吏就问,云咽已绝。
《薛宣传》:博士申咸毁宣薄于骨肉,宣子况赇客杨明,欲创咸面目,使不居位。会司隶缺,况恐咸为之,遂令明遮斫咸宫门外,断鼻唇。况徙敦煌,宣免为庶人。《扬雄传》:雄口吃不能剧谈。
《王莽传》:莽为人侈口蹶颔。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东海公宾斩莽首,传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东观汉记》:光武为人日角,大口,美鬓眉。
《后汉书·祭遵传》:遵南击弘农、厌新、柏华蛮中贼。弩中遵口,洞出流血,众见遵伤,稍引退,遵呼叱止之,士卒战皆自倍,遂大破之。
《张酺传》:酺为东郡太守。郡吏王青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东观汉记》:明德马后,身长七尺三寸,青白色,方口,美发。
《后汉书·班超传》:超字仲升。为人有志,不修小节。尝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周燮传》:燮生而钦颐折额,丑状骇人。其母欲弃之,其父不听,曰:吾闻圣贤多有异貌。兴我宗者,乃此儿也。于是养之。按注钦颐,曲颔也。钦或作顩,音同。又蔡泽亦顩颐。
《李固传》:阳嘉二年,诏问当世之敝。固对曰:陛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梁冀传》:冀为人口吟舌言。按注口吟舌言:谓语吃不能明了。
《拾遗记》:贾逵明惠过人,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
汉官仪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乃赐以鸡舌香,令含之。
《樊英别传》:樊英既见陈毕西南,向唾天子,问其故,对曰:成都今日失火,后蜀太守上火灾。言时云雨从东北来,故火不为害。
《张璠汉记》:董卓于众坐生,斩人手足,又凿目截舌,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魏志·武帝纪注·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江表传》:孙坚为下邳丞时,孙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以为贵相。
《英雄记》: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国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诫后世。
《吴志·孙策传》:策为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按注《江表传》曰:策性好猎。初,策令武士绞杀。贡奴客欲为贡报雠。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二人便举弓射策,中颊。《魏志·明帝纪注》:孙盛曰:明帝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乐陵王茂传》:正始三年,东平灵王薨,茂称嗌痛,不肯发哀,诏削户。
《邓艾传》:艾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珍珠船》:吴王潘夫人因醉唾于壶中,顷之得火。齐指环因挂于石榴枝,起台名环榴。
《拾遗记》:孙和悦邓夫人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太医合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灭此痕,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
《魏志·齐王芳本纪》:毋丘俭上言: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恪遣马骑寻围迹索,得像还。四五人的头面缚,将绕城表,敕语像,使大呼,言大军已还洛,不如早降。像不从其言,更大呼城中曰:大军近在围外,壮士努力。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像遂大呼,令城中闻知。
《益都耆旧传》:犍为杨凤圭者,其妻陈姬。圭早亡,兄弟欲嫁之,姬于是引刀割咽,流血几死,九族惊异,乃从其节。
蜀郡史贤妻张昭仪,贤既犯罪被诛,仪取刀自割咽喉而死。
《拾遗记》:太始二年,西方有因霄之国,人皆善啸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以爪徐刮之,则啸声逾远。故《吕氏春秋》云:反舌殊乡之国,即此谓也。
王隐《晋书》:大驾北伐成都,王颖统王师于荡阴,败绩,上伤颊,失玉玺,左右奔。
《晋书·温峤传》:王敦补峤丹阳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敦表诛奸臣,以峤为首。募生得峤者,当自拔其舌。
《周顗传》:王敦搆逆顗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贼臣王敦倾覆社稷,神祇有灵,当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
《世说》: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晋书·魏咏之传》: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差,仲堪厚资遣之。《朱伺传》:伺以功封亭侯,领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
《鸠摩罗什传》:姚兴迎罗什,待以国师之礼。罗什死于长安。姚兴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苻朗传》:朗风流迈于一时,超然自得。谢安常设宴请之,朝士盈坐,并几褥壶席。朗每事欲誇之,唾则令小儿跪而张口,既唾而含出,顷复如之,坐者以为不及之远也。
《世说》: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餐之。公尝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郯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晋书·罗含传》:含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自此藻思日新。
王隐《晋书·寒隽传》:列升龙,须昌人。赤色文唇,少言语,有大志,自县小吏至雍州刺史。
《宋书·谢景仁传》:景仁性矜严整洁,居宇静丽,每唾,转唾左右人衣;事毕,即听一日浣濯。每欲唾,左右争来受。
《南郡王义宣传》:义宣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桂阳先贤传》:宋阳陵,字遂文。果而好义,郡长汲府君为州所诬,陵被掠拷,惨加毒杖,乃截舌。以著盘中,献之廷尉郡公,咸义之事得清理。
《南齐书·谢𤅢传》:𤅢兄朏为吴兴,𤅢于征虏渚送别,朏指𤅢口曰:此中惟宜饮酒。《南史·梁高祖本纪》:帝生而舌文八字,顶有浮光。《梁书·沈约传》:约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召巫视之,巫言如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高祖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
《南史·梁简文帝纪》:帝尊严若神,方颐丰下。
《侯景传》:景僭位将登太极殿,丑徒数万,吹唇唱吼而上。
《王伟传》:侯景叛,其文檄并伟所制。景败。伟上五百字诗于帝,帝爱其才,将舍之,朝士多忌,乃请曰:前日伟作檄文,有异辞句。元帝求而视之,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四海所归。帝大怒,使以钉钉其舌于柱,方刑之。
《陈书·郑灼传》:灼性精勤,尤明《三礼》。少时尝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灼曰郑郎开口,侃因唾灼口中,自后义理逾进。
《南史·司马申传》: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性忍害,好飞书以谮毁,朝之端士。尝昼寝于尚书省,有乌啄其口,流血及地,时论以为谮贤之报也。
《魏书·毗陵王顺传》:太祖好黄老,数召诸王及朝臣亲为说之。在坐莫不祗肃,顺独坐寐欠伸,不顾而唾。太祖怒,废之。
《张赦提传》:赦提为虎贲中郎。时京畿盗魁自称豹子、虎子,并善弓马,遂领逃军及诸畜牧者,各为部帅,于灵丘、雁门间聚为劫害。至乃斩人首,射其口,以为戏笑。
《伽蓝记》:广陵王恭,庄帝从父兄也。正光中为黄门侍郎,见元叉秉权辅政,多归近习,遂佯哑,不预世事。永安中,遁于上,洛州刺史泉企执而送之,庄帝疑恭奸诈,夜遣人盗掠衣物,拔刀剑欲杀之,恭张口以手指舌,竟不言,庄帝信其真,患放令归第。
《北齐·徐之才传》:之才年十三,召为太学生。刘孝绰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
《隋书·贺若弼传》: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郑伟传》:伟性吃,少时尝逐鹿于野,失之遇牧竖而问焉,牧竖答之,其言亦吃,伟怒谓其效己,遂射杀之,其忍暴如此。
《隋书·炀帝本纪》:上幸江都宫,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于建国门上表,谏不宜巡幸。上大怒,先解其颐,乃斩之。
《隋唐嘉话》:高开道作乱幽州,矢陷其颊,召医使出之,对以镞深不可出,则俾斩之。又召一人如前对,则又斩之,又召一人,如前曰:可出。然王须忍痛。因铍面凿骨,置楔于其间,骨裂开寸馀,抽出箭镞,开道奏伎,进膳不辍。
《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
《旧唐书·郝处俊传》:处俊孙象贤,垂拱中坐事伏诛,临刑言多不顺。自此法司每将杀人,必先以木瓦塞口。《隋唐嘉话》: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㨿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忧。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人怒也,唾不拭,将自乾,何若。笑而受之。武后之年,竟保其宠禄率是道也。《唐书·吴少阳传》:少阳死元济者,其长子也,山首燕颔,垂颐。《柳浑传》: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
《册府元龟》:崔咸,字重易。父锐,贞元中为李抱真从事,有道者自称曰:卢老能知远近事,属河北禁游客。锐遂馆之,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愿以为记,既生咸,果有黑子,其状则卢老也,遂以卢老名之。
《唐书·五行志》:元和末,妇人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
《云仙杂记》: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摭言》:方干瘦而唇缺,性好侮人。尝与龙丘李主簿同酌,李目有翳干改令,讥曰:措大吃酒点盐,军将吃酒点酱,只见门外著篱,未见眼中安障。李答曰:措大吃酒点盐,下人吃酒点鲊,只见手臂著栏,未见口唇开裤。
《酉阳杂俎》:蜀有道士阳狂,俗号为灰袋。翟天师晚年弟子也。翟每戒其徒:勿欺此人,吾所不及。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人素神之,因为设道场,斋散,忽起,就谓众人曰:试窥吾口中,有何物也。乃张口如箕,五脏悉露。同类惊异,作礼问之。唯曰:此足恶,此足恶。后不知所终。
《旧唐书·波斯传》:其国有叛逆之罪,就火烧铁灼其舌,疮白者为理直,疮黑者为有罪。
《启颜录》:唐华原令崔思海口吃,每共表弟杜延业递相戏弄。尝语崔云:延业能遣兄作鸡鸣。旁人云:他口应须自由,何能遣之。杜即云:能得。既而旁人即共杜私睹。杜将一把谷来崔前云:此是何物。崔云:谷谷。旁人大笑,因输延业。
《北梦琐言》:杜紫微唇厚,不称才名。
《徂异记》:夔州道士王法朗舌长,呼字不正,乃日诵道德经。后梦老君剪其舌,觉来言语乃正。
《南唐近事》:冯延己镇临川,闻朝议已有除替一夕,梦通舌生毛,翊日有僧解之曰:毛生舌间不可剃也,相公其未替乎。旬日之间,果已寝命。
《乐善录》:颍川一异僧能知人宿命,时欧阳永叔领郡事,见一女妓口气常作青莲花香,心颇异之,举以问僧,僧曰:此妓前生为尼,好转《妙法莲花经》,三十年不废,以一念之差,失身至此。后因郡会其妓女,适侍立在旁,公因以僧语告之,且问:今亦曾转《妙法莲华经》否。妓曰:某不幸为妓,日事应接何暇转经。公命取经,令读一阅,如流宛若素习,公益异之。
《蓼花洲閒录》: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子由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交,子由监筠州酒税。子瞻尝就见之,子由戒以口舌之祸,乃饯之郊外,不交一谈,唯指口以示之。
《谈苑》:刘攽贡甫性滑稽,喜嘲谑,与王汾同在馆中,汾病口吃,攽为之赞曰:恐是昌家,又疑非类,未闻雄鸣,只有艾气,周昌、韩非、扬雄、邓艾皆古之吃者也。《宋史·黄友传》:友通判澶州。会金人败盟,郭药师以常胜军叛,燕士响应,友独领数千人与之战,躬冒矢石,破裂唇齿。钦宗即位,制置使詹度奏友久服武事,筹略过人。丞相何栗从而荐之,召对,问友唇齿破裂状,为之称叹,赉予甚渥。
《海陵三仙传》:唐先生彷徉井里,中或发语,干休咎人,始异之。建炎二年,忽持甓自击其颊,俄裴渊溃卒至,摽掠无遗,乃悟打颊者,隐语打劫耳。
《青箱杂记》:马尚书亮知江宁府,秩满将代,一夕梦舌上生毛,有僧解之曰:舌上生毛剃不得。尚书当再任已而果然。
《游宦纪闻》:沙随先生尝云:顷于行在,见一道人以笛拄项下吹曲,其声清畅而不近口,竟不晓所以然。此说已在三十年前,嘉定庚辰,先兄岳翁赵宪伯凤自曲江携,一道人归三衢,亦喉间有窍,能吹箫,凡饮食则以物窒之,不然水自孔中溢出,每作口中语则塞喉间,作喉间语则以手掩口,先兄之所目睹但不知,沙随先生昔所见,有似此人否。
永福下乡有农家子姓张,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乡人目为张锄柄状,貌丑怪口能容拳。
《挥麈馀话》:王况,字子亨。本士人,为南京宋毅叔婿。毅叔既以医名擅南北,况初传其术,未精,薄游京师,甚悽然。会盐法忽变,有大贾睹揭示,失惊吐舌,遂不能复入。经旬食不下咽,尪羸日甚,国医不能疗。其家忧惧,榜于市曰:有治之者,当以十万为谢。况利其所售之厚,姑往应其求。既见贾之状,忽发笑不能制,心以谓未易措手也。其家人怪而诘之,况谬为大言答之曰:所笑者,辇毂之大如此,乃无人治此小疾耳。语主人家曰:试取《针经》来。况谩检之,偶有穴与其疾似是者,况曰:尔家当勒状与我。万一不能活,则勿尤我。当为若针之,可立效。主病者不得已,亦从之。急针舌之底;抽针之际,其人若委顿状,顷刻舌遂伸缩如平时矣。其家大喜,谢之如约。
《元史·陈旅传》:旅同时有陈绎曾者,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煜如也。
《萧景茂传》:南胜县民李智甫作乱,景茂被执。贼胁使从己。景茂愤骂,贼遂以刀决其口,至耳傍,景茂骂不绝声而死。
《察罕帖木儿传》:帖木儿左颊有三毫,或怒则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
《龙兴慈记》:刘伯温见西湖五色云起,知为天子气应,在东南微服以卦命风鉴,游江湖间,密访之,至海昌贾铭家,时新建厅堂精洁,唾污之铭,出见命拭去,叹曰:量小,遂往临淮。
《明外史·练子宁传》:成祖即位,执子宁至。语不逊,命断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辅成王耳。子宁探舌血大书殿砖曰:成王安在。血入于砖,涤之不去。
《太平清话》:石斗山法华寺寺碑,载樵者掘地得石函,藏一童子,舌不坏,上生莲花一枝。
《珍珠船》:契丹如见月蚀,当夜各备酒馔,相贺戎主,次日亦有宴,会如日蚀,即尽望日唾之,仍背日坐。《名公像记》:王襄敏公广额丰颐而骨气峻拔有威,重印堂中直纹五条,右颐有一黑子,音吐如钟。
《彭仙翁传》:仙翁游楚中,又自称祝万寿,诸生从之学,应山杨涟疾,将属纩,诸生聚而哭之,祝往视撼之不动,沬其面大呼,杨二者三唇微张,喜曰:犹可为也。袖中出药一粒,以箸启其齿下之,气息惙惙,夜分而苏。《应谐录》:燕人育二女皆极,一日媒氏来约婚,父戒二女曰:慎钳口勿语,语则人汝弃矣。二女唯唯,既媒氏至坐中,忽火爇姊裳,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二女之吃卒未掩,媒氏谢去。

口部杂录

《易经·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按大全建安丘氏曰:颐卦初上二爻皆阳,其间四爻皆阴,有颐口之象,噬嗑变六四,而为九四,则为颐中有物之象,去其所谓物者,合则无间矣,故曰:噬嗑。
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按《程传》:以二体言之山下有雷,雷震于山下,山之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芽,为养之,象以上下之义言之,艮止而震动,上止下动,颐颔之象,以卦形言之,上下二阳中含四阴,外实中虚,颐口之象,按《大全》朱子曰:谚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此语,前辈曾用以解颐之象,慎言语节饮食,又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按《程传》:朵颐朵动其颐颔,人见食而欲之,则动颐垂涎,故以为象。
咸上六:咸其辅,颊,舌。按《本义》:辅颊舌皆所以言者,感人以言而无其实,又兑为口舌,故其象如此,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按《程传》:以柔说滕扬于口舌,言说岂能感于人乎。
艮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按《程传》:辅言之所由出也,艮于辅则不妄出,而有序也。止之于辅则悔亡也。《说卦》:九兑为口。按《正义》:兑西方之卦,主言语,故为口也。《大全丘氏》曰:兑阴两拆于上为口。
《说卦》:十一兑为口舌。按《正义》:兑西方于五事为言,取口舌为言语之具也。
《书经·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
《盘庚》: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
《说命》:惟口启羞。
《诗经·卫风·硕人章》:巧笑倩兮。按《正义左传》曰:辅车相依,服虔云辅上颔车也,与牙相依,则是牙外之皮肤,颊下之别名也,笑之貌美,在于口辅,故连言之也。《小雅·正月章》: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雨无正章》: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巧言章》:蛇蛇硕言,出自口矣。注善言出于口者,宜也。《大雅·生民章》:以就口食。
《抑六章》: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烝民章》: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瞻卬章》:妇有长舌,惟厉之阶。
《礼记·曲礼》:让食不唾。
主人未辨,客不虚口。按疏,虚口谓食竟,而饮酒荡口使清洁及安食也。
《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唾洟。
父母唾洟不见。
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食在口则吐之。
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按注,口泽之气,亦谓常用以饮,故口所润泽,犹有馀气。端行颐霤。按注端直也,头直临前而颐如屋霤之垂。少仪毋为口容。按注,弄口也。
祭义恶言不出于口。
《缁衣》: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襄公二十五年,晏子曰: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按注,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求禄,皆为社稷。
《道德经·检欲篇》:五味令人口爽。按注,爽,亡也,人嗜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味也。
《庄子·秋水篇》: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鬼谷子·捭阖篇》:口者心之门户也。
《权篇》:口者,机关也,以开闭情意也,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韩子·杨权篇》:唇乎齿乎,吾不为始乎;齿乎唇乎,愈惛惛乎。按注,唇齿可以发言语也,吾不为始,则彼自为始,吾愈惛惛,彼愈昭昭。
《战国策》: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淮南子·说山训》:割唇而治龋。桀、蹠之徒,君子不与。孕妇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说林训:善用人者,若唇之与齿,坚柔相摩而不相败。靥在颊则好,在颡则丑。《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春申君传》:黄歇上书秦昭王曰: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
《汉书·贾谊传》:谊疏曰: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陆贾·新语》:众口所毁,浮石沉木,群邪相抑,以曲为直。《说苑·说丛篇》: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法言·学行篇》:或曰:人羡久生,将以学也,可谓好学已乎。曰:未之好也,学不羡。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阳立于三,故口在中者。长三寸象斗玉衡阴合有四,故论口溢内者长四寸唇者齿之垣,所以扶神设端若有列星,与外有限,故曰:唇亡齿寒。
《后汉书·霍谞传》:谞有奏记曰: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喉咽,岂可为哉。
《马援传》:援为书与隗嚣将杨广曰: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说文》:口者,人之所以言食。
颊,面旁也。辅,颊也。
唇,口端也。
唾,口液也。
咽,嗌也,喉咙也。
《蜀志·彭羕传》:羕与诸葛亮书曰: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
《抱朴子·嘉遁篇》:并默则子贡与喑者同口。
《郭子》: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广志》:赤口濮崭其唇,以丹饰之。
《博物志》:南方太阳土下水浅,其人大口多傲。
《物理论》:咽喉生之要孔。
《通俗文》:唇不覆齿谓之牙。
《养生经》:军营之中,有甘泉。注云,军,营口也。甘泉,唾也。养生要口为华池。
舌者和之候也。
《相书》:舌如绛赤者,贤人也。
《杂要》:吐舌及鼻三公也。
口大容手,赤如丹,贵寿。
欲知人多口舌,当视其口如乌喙,言语皆聚此多舌,人也。
《新论·慎言篇》:口者言语之门户,舌者门户之关,钥关钥动则门户开,门户开则言语出。
《齐东野语》:匡衡好学,精力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上下颏,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颐解而卒,又岐山县樊纪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非戏语也。
《鸡肋》:汉周亚夫从理入口,竟以饿死,南史有水,军都督褚萝面甚尖危,从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终。
《癸辛杂识》: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见《梁武忏六卷》不知本出何经。安得长者言,颐卦,慎言语,节饮食,然口之所入者其祸小,口之所出者,其罪多。故《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
《珍珠船》: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

口部外编

《拾遗记》: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能机巧变化,口中生人,备百戏之乐宛转,屈曲于指掌间。
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张口向日,则见人乘羽盖,驾螭、鹄,直入于口内。复以手抑胸上,闻怀袖之中,轰轰雷声。更张口,则见羽盖、螭、鹄,相随从口中而出。
《幽明录》:汉武帝在甘泉宫,有玉女降,尝与武帝围棋相娱,女风姿端正,帝密悦乃欲逼之,玉女唾帝面而去,遂病疮经年。
《神仙传》:樊夫人者,刘纲妻也。俱行道术,各自言胜,纲唾盘中,即成鲤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鱼。与试术事事不如。
《搜神记》: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度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人士聚观。将断时,先以舌吐示宾客,然后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传以示人,视之舌根,半舌犹在,既而还取含续之。坐有顷,坐人见舌则如故,不知其实断否。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则火也。
《独异志》《燉煌实录》云:王樊卒,有盗开冢。见王樊与人摴蒱,以酒赐盗,惶怖饮之。见有人牵铜马出冢者。夜有神至城门,自言是王樊使,今有人发冢。以酒墨其唇,但至,可以验而擒之。盗既入城,城门者乃缚诘之,如神言。
《述异记》:南康雩都县西沿江有石室,名梦口穴,尝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过,至岸下,此人唾盘上,径下岸,直入石穴。船主初甚忿之,见其人入室,始知异,视盘上唾,悉是金矣。
《独异志》:高祖时有西国胡僧,能口吐火以威胁众。《暌车志》: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鬼所忌。答云:唯不喜人唾。定伯便担鬼,著头上,急持行径至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唾之。恐其变化,卖之得钱千五百。
《香案牍》:孙博口中吐火指,树火生,叶旋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