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目录

 王姓部列传十六
  宋三
  王德用      王希逸
  王希范      王宁
  王光济      王曾
  王贻永      王曙
  王樵       王美
  王觉       王子上
  王世及      王钦若
  王凯       王挺
  王扶       王掞
  王文义      王子融
  王信       王旭
  王益       王鬷
  王臻       王博文
  王随       王洙
  王从吉      王从政
  王从益      王若拙
  王若谷      王咸融
  王文恭      王文玉
  王逢       王代恕
  王奇       王鸿
  王丝       王尧臣〈内殿承制〉
  王唐臣      王舜臣
  王禹臣      王绎
  王从益      王仲宝
  王岩叟      王式
  王沿       王居卿
  王守规      王克臣
  王罕       王素
  王质       王琪
  王圭       王尧臣〈秘书省著作郎〉
  王益恭      王益柔
  王嵩       王惟熙
  王拱辰      王存
  王猎       王广渊
  王文贯      王求
  王易简      王从政
  王贽       王夷简
  王中立      王景山
  王举正      王伯起
  王正伦      王梦易
  王畴       王陶
  王汲       王临
  王辟之      王举元
  王师约

氏族典第二百六十八卷

王姓部列传十六

宋三

王德用

《宋史·王超传》:超子德用,字元辅。超为怀州防禦使。至道二年,击李继迁,超帅兵出绥、夏,德用年十七,为先锋,战铁门关,敌却。德用领兵,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抚其背曰:王氏有子矣。累迁内殿崇班。天圣初,以博州团练使知广信军。徙冀州,历龙神卫、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迁殿前都虞候。章献太后临朝,有求内降补军吏者,德用曰:补吏,军政也,不可与。太后固欲与之,卒不奉诏。仁宗阅太后閤中,得德用前奏,奇之,以为可大用,拜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德用状貌雄毅,面黑,颈以下白晰,人皆异之。言者论德用貌类艺祖,降右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陕西用兵,拜保静军节度使。徙定州路都总管。日训练士卒,契丹使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明日大阅,援桴鼓之士皆踊跃。乃下令:具糗粮,听吾鼓声,视吾旗帜所向。觇者归告契丹,谓汉兵将大入。既而复议和,遂徙陈州,入奉朝请,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祁国公。皇祐三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德用将家子,习知军中情伪,善以恩抚下,闾阎妇女小儿,皆呼德用曰黑王相公。卒,赠太尉、中书令,谥武恭。

王希逸

《宋史·王显传》:显子希逸,字仲庄,以荫补供奉官。好学,尤熟唐史,聚书万馀卷。换秩授朝奉大夫、太子中允。咸平初,改殿中丞、直史馆,预修《册府元龟》,加祠部员外郎,卒。

王希范

《宋史·王显传》:显子希范,至如京副使。

王宁

《万姓统谱》:宁,字德和。三魁乡荐,戊戌中乙科,终中奉大夫、直徽猷阁,逮事三朝,凡所扬历,绰有休闻。有《笑庵集》十卷。

王光济

《宋史·王光济传》:光济,庐州人。丧母,因刻像日夕奉事如平生,孝道纯笃。咸平二年,本州以孝闻,有诏旌之。

王曾

《宋史·王曾传》: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代还。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出知应天府。天禧中,徙天雄军,复参知政事。仁宗立,迁礼部尚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钦若卒,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供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拜右仆射,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冬,大星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赠侍中,谥文正。

王贻永

《宋史·王贻永传》:贻永,字秀长,溥之孙也。性清慎寡言,颇通书,不好声技。咸平中,尚郑国公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领高州刺史,再迁右监门卫大将军、奖州团练使。求外补,得知单州。真拜洺州团练使、徙徐州。改卫州团练使,进怀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军。迁耀州观察使,复知澶州。历彰化、武定军节度使观察留后,拜安德军节度使。出知天雄军,徙保宁军节度使、知郓州。复徙定州,又徙成德军。擢同知枢密院事,改副使,进枢密院使。久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疾求罢,乃徙彰德节度使。至和初,复以疾辞,拜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景灵宫使。卒,谥康靖。贻永在枢密十五年,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子道卿,西上閤门使。

王曙

《宋史·王曙传》:曙,字晦叔,隋东皋子绩之后。世居河汾,后为河南人。中进士第,再调定国军节度推官。咸平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迁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庐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转运使,勾当三班院。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立辨其伪,斩之。蜀人比之张咏,号前张后王。入为给事中。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贬郢州团练副使。起为光禄卿、知襄州,又徙汝州。复给事中、知潞州。徙河南府、永兴军,召为御史中丞。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徙河阳。再知河南府。召为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逾月,首发疽,卒。谥文康。曙方严简重,有大臣体,居官深自抑损。喜浮图法,斋居蔬食,泊如也。

王樵

《宋史·王樵传》: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人。居县北梓桐山。博通群书,不治章句,尤善考《易》。与贾同、李冠齐名,学者多从之。咸平中,契丹游骑度河,举家被掠。樵即弃妻,挺身入契丹访父母,累年不获,还东山。刻木招魂以葬,立祠画像,事之如生,服丧六年,哀动行路。又为属之尊者次第成服,北望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赘世翁,唯以论兵击剑为事。一驴负装,徒步千里,晚年屡游塞下。画策干何承矩、耿望,求灭辽复雠,不用。乃于城东南隅累砖自环,谓之茧室。铭其门曰:天生王樵,薄命寡智,材不济时,道号赘世。生而为室,以备不虞,死则藏形,不虞乃备。病革,入室自掩户卒。

王美

《宋史·裘承询传》:咸平后,有蔡州王美,十世同居。

王觉

《宋史·裘承询传》:咸平后,有邢州王觉,六世同居。

王子上

《宋史·裘承询传》:咸平后,有亳州王子上,四世同居。

王世及

《宋史·裘承询传》:河阴王世及,聚居至七百口,累数百年。降诏褒美。

王钦若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早孤。擢进士甲科,为亳州防禦推官,迁秘书郎,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为西川安抚使。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景德初,契丹入寇,帝将幸澶渊。钦若自请北行,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使,真宗亲宴以遣之。素与寇准不协,及还,累表愿解政事,罢为资政殿学士。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初,为天书仪卫副使。从事汾阴,迁吏部尚书。明年,为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马知节,素恶钦若,面诋其短,争于帝前。坐是,罢枢密使,奉朝请。仁宗即位,起为太常卿,知江宁府。既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卒,谥文穆。钦若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时人目为瘿相。然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曲迁就,以中帝意。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时谓之五鬼。

王凯

《宋史·王全斌传》:全斌曾孙凯,字胜之。祖审钧,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日驰猎南山下,以践蹂民田,捕至府。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全斌取蜀有劳,而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擢閤门祗候。元昊反,徙麟州都监。尝出双烽桥,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还,边寇犹钞掠,以为麟州路缘边都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又入兔毛川,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迁南作坊副使,后为并、代州钤辖。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转战四十里,大败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拜泽州刺史、知邠州。累迁泾州观察使。又徙秦凤路。召拜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卒,谥庄恪。

王挺

《宋史·王明传》:明子挺,进士及第。历台省,累为转运使。至殿中侍御史。

王扶

《宋史·王明传》:明子扶,进士及第。历台省,累为转运使,直集贤院,至工部员外郎。

王掞

《宋史·王明传》:明幼子掞为光禄寺主簿。至殿中丞。

王文义

《万姓统谱》:文义,太宁人。景德中,其母疾笃,剔股进药,疾愈。后母卒,庐墓,乡人悯其贫,日给之食,坟去水远,无以资洗涤祭奠器用,感梦得泉,人扁曰孝感泉。事闻,赐以衣袄。

王子融

《宋史·王曾传》:曾弟子融,字熙仲。大中祥符进士及第,累迁太常丞、同知礼院。尝论次国朝以来典礼因革,为《礼阁新编》上之。权三司度支、盐铁判官。知河阳。又集五代事,为《唐馀录》六十卷以献。进直龙图阁,累迁太常少卿、权判大理寺。乃取谳狱轻重可为准者,类次以为断例。拜天章阁待制。迁右谏议大夫、知陕州,徙河中府。刑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进兵部,卒。本名皞,字子融。元昊反,请以字为名。

王信

《宋史·王信传》:信,字公亮,太原人。大中祥符中,盗起晋、绛、泽、潞数州,信应募籍军,累以功补龙、神卫指挥使。迁御前忠佐,又迁龙卫都虞候。康定初,刘平、石元孙战于三川,信以所部兵薄贼。迁捧日都虞候,改西京作坊使,徙保安军兼鄜延路兵马都监。始至之夕,敌众数万傅城。信整军,击走之。迁贵州刺史。葛怀敏战败,信出兵拒敌,俘斩甚众。进保州刺史,就迁马步军都总管。累迁马步军都虞候、象州防禦使,徙高阳关路。王则反贝州,信率兵执则。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卒。赠武密军节度兼侍中。

王旭

《宋史·王祜传》:祜子旭,字仲明。以荫补太祝,尝知缑氏县。时官邻邑者多贪猥,民有永宁三钁,缑氏一镰之谣。又知雍丘县。三迁至殿中丞。自旦居宰府,旭以嫌不任职。王矩尝荐旭材,真宗召旦谓曰:前代弟兄同居要地者多矣,朝廷任才,岂以卿故屈之邪。命授京府推官,旦固辞,改判南曹。出知颍州。大中祥符间,旦既薨,旭扬历中外,卓有政绩,由兵部郎中出知应天府。卒,子质。

王益

《广东通志》:益,字舜良,临川人。大中祥符间进士及第。天圣八年,以殿中丞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韶俗男女少别,吏玆土者惟因俗治之,益廉奸淫伤化者,一切穷治之。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益不为动,捕首谋五人,即断流之,或请赴狱,不答。既而问其徒曰:五人若系狱,当夜劫以叛众。始服其识,三年以忧去,终都官员外郎。子安石,神宗朝拜相。

王鬷

《宋史·王鬷传》: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状貌奇伟。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祁县,通判湖州。迁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累迁刑部。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兵环营,得十馀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罢知河南府。未几,得暴疾卒。谥忠穆。

王臻

《宋史·王臻传》:臻,字及之,颍州汝阴人。举进士第,为大理评事,通判徐、定二州,知兖州,特迁监察御史。擢淮南转运副使。时发运司建议浚淮南漕渠,臻言:浚渠无益。召为三司度支判官,而发运司卒浚渠以通漕,臻坐前异议,降监察御史、知睦州。徙福州。仁宗即位,擢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未几,卒。臻刚严善决事,所至有风迹。

王博文

《宋史·王博文传》: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人。祖谏,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属文,开封府,以回文诗百篇为公卷,人谓之王回文。召试舍人院,为安丰主簿,历南丰尉,有能名。陈尧咨荐之,试中书,赐进士第。天禧中,为开封府判官,丁母忧。服除,为三司户部判官。迁侍御史、陕西转运使。属羌撒逋渴叛。博文特奏周文质、王怀信,玩寇逗留,请用曹玮、田敏。而玮病不行,用敏为泾原路总管,寇遂平。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秦州。为贾德昌所毁,徙凤翔府。明年,德昌败,改枢密直学士,复知秦州。迁右谏议大夫。知大名府。召权三司使,遂同知枢密院事,踰月而卒。子畴。

王随

《宋史·王随传》: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通判同州,迁著作郎。为京西转运副使。迁淮南转运使。徙河东,三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知应天府。改知扬州。仁宗为太子,拜右庶子。母丧,起复光禄卿、知润州,徙江宁府。复给事中,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明道中,为江淮安抚使,还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为庄惠皇太后园陵监护使,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顷之,以疾在告。为相一年,无所建明。会灾异屡发,谏官韩琦言之罢。判河阳。薨,谥章惠。

王洙

《宋史·王洙传》:洙,字原叔,应天宋城人。少聪悟博学,记问过人。初举进士,与郭稹同保。人有告稹冒祖母谭,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召谓曰:不保,可易也。洙曰:保之,不愿易。遂与稹俱罢。再举,中甲科,补舒城县尉。坐覆县民钟元杀妻不实免官。后调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荐为府学教授。召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擢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为天章阁侍讲。累迁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预修《崇文总目》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修《国朝会要》,加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坐赴进奏院赛神与女妓杂坐,为御史劾奏,黜知濠州,徙襄州。又徙亳州。复为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帝将祀明堂,宋祁言:明堂制度久不讲,洙有《礼》学,愿得同具其仪。诏还洙太常,再迁兵部员外郎,命撰《大飨明堂记》。除史馆修撰,迁知制诰。擢为翰林学士。改侍读学士。洙汎览传记,至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诂训、篆隶之学,无所不通。及卒赐谥曰文。

王从吉

《宋史·王汉忠传》:汉忠子从吉为閤门祗候,汉忠,不务小节,群帅不悦。汉忠没后,从吉诣阙上书讼父冤,因历诋群臣有行贿树党及蒙蔽边防屯戍艰苦之事。真宗命王继英等问状,从吉止诵状中语,他无所对。除名,配随州。

王从政 王从益

《宋史·王汉忠传》:汉忠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王若拙

《宋史·乔维岳传》:王陟子若拙为奉礼郎,终国子博士。

王若谷

《宋史·乔维岳传》:王陟子若谷为太庙斋郎。

王咸融

《宋史·王超传》:超子德用,德用子咸融,官至左藏库使、眉州防禦使。

王文恭

《宋史·王承美传》:承美孙文玉,为侍禁、知沂州事。父文恭时为侍禁,在沂州,表诉其事,诏改文恭为供奉官。

王文玉

《宋史·王承美传》:承美养其长孙文玉为子,奏署殿直,及卒,其本族首领上言文玉晓达军政,请令袭承美任。以为侍禁、知沂州事。

王逢

《宋史·王逢传》:逢,字会之,太平州当涂人。其四世祖居岩,仕唐为骁卫长史,遭乱弃官,归居青山,后莫知其所终。逢博学能属文,尤长于讲说。少举进士不中,去,教授苏州,学者尝数百人。晚始登第,补南雄州军事判官,归为国子监直讲兼陇西郡王宅教授。久之,以太常博士通判徐州,卒。逢为人乐易,笃于朋友,与胡瑗最善。喜著书,有《易传》十卷、《乾德指说》一卷、《复书》七卷。妻陈氏亦有贤行,无子。

王代恕

《万姓统谱》:代恕,开封咸平人。为颍州司法参军。州民乐氏为盗,会赦,出入闾里,操弓矢为害。有朱氏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今杀良民为恶盗报仇,岂法意耶。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代恕有八子,皆列显宦,第七子拱宸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累赠代恕兵部尚书员外郎。

王奇

《尚友录》:奇,赣县人。少为县吏,令题《雁诗》于屏云:只只衔芦背晓霜,昼随鸳鹭立寒塘。奇密续云:晚来渔棹惊飞去,书破遥天字一行。令奇之,因激使学,后游京师。真宗偶见其所作诗,召见赐第,奇作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官至侍御史。

王鸿

《尚友录》:鸿,字翼道,雩都人。右军之后,博学善草书。一试不第,隐居山中。尝作《米囷铭》曰:窃人之食,骚然而不宁者,鼠也。暴天之物,肆焉而不足者,虎也。吾暴而不忍为虎,窃而不忍为鼠。宁守斯廪,以安吾处。尝注太元,从游者甚众。

王丝

《绍兴府志》:丝,字敬素,萧山人。真宗时,举进士,任兴国军司理,秩满,除台州军事判官。州少井,人病之,丝淘土为筒,引山泉入城,每五里一穴,以济行者。旋判衢州,有惠政,外台移领婺州,民肖像祀之,拜侍御史。终尚书兵部员外郎。子霁、震、露,并历显职。

王尧臣

《宋史·王嗣宗传》:嗣宗子尧臣,内殿承制。

王唐臣

《宋史·王嗣宗传》:嗣宗子唐臣,太子中舍。

王舜臣

《宋史·王嗣宗传》:嗣宗从子舜臣,供奉官、閤门祗候。

王禹臣

《宋史·王嗣宗传》:嗣宗从子禹臣,太子中舍。

王绎

《宋史·王曾传》:曾无子,以弟子融之子绎为后,尚书兵部郎中、秘阁校理致仕,卒。

王从益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子从益,终赞善大夫。

王仲宝

《宋史·王仲宝传》:仲宝字器之,密州高密人。初为刑部史,补齐州章丘尉。以捕盗有功,用鞠仲谋荐,召对,改右班殿直。又以捕贼功,迁左班,徙河北提举捉贼,积迁内殿承制。天圣初,知镇戎军,改供备库副使。破康奴族,诏奖其功。凡五年,还,巡护惠民河堤岸,迁麟府路兵马钤辖、知麟州。久之,迁东上閤门使。元昊寇延州,仲宝将兵至贺兰谷,以分兵势,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为泾原路总管、安抚副使。与西羌战六盘山,俘馘数百人。时任福大败好水川,别将朱观被围于姚家堡,仲宝以兵救之,拔观出围。时诸将皆没,独仲宝与观得还。徙环庆路副都总管、知庆州。未几,兼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破金汤城,徙澶州副总管。范仲淹,奏留之。除屯卫大将军致仕,卒。

王岩叟

《宋史·王岩叟传》: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仁宗,初置明经科,岩叟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弃官归养。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以为贤,辟管勾国子监。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时六察尚未言事,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极陈时事。迁左司谏兼权给事中。迁侍御史。坐张舜民事,改起居舍人,不拜,以直集贤院知齐州。明年,复以起居舍人召。进枢密都承旨。湖北诸蛮互出扰边,无有宁岁,岩叟请专以疆事委荆南唐义问。后遂安辑。质孤、胜如二堡,汉赵充国留屯之所。延帅欲以与夏,苏辙主其议。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遂止。权知开封府。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宰相刘挚、右丞苏辙以人言求避位,岩叟曰:元祐之初,排斥奸邪,缉熙圣治,挚与辙之功居多。愿深察谗毁之意,重惜腹心之人。两宫然之。后挚竟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明年,徙河阳,数月卒。

王式

《万姓统谱》:式,曲江令,唐宰相圭之裔。初圭之子敬直,贬岭南,子孙遂家曲江。式耿介自立,以孝行称。天圣初,登进士第,累官大理丞,历知梅州,卒。子陶,天圣中进士,官至京东提刑度支郎中,妻朱氏,尤贤淑,善教子,五子相继登科。

王沿

《宋史·王沿传》: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中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历知彭城、新昌二县。张知白荐其才,擢著作佐郎,再迁太常博士。上书论:河北为天下根本。愿募民复十二渠,可使瘠卤,变为膏腴,而通判洺州王轸言:其不可。沿方迁监察御史,即上书驳轸说,帝虽嘉之而不即行。天圣五年,安抚关陕。母丧服除,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知邢州,复起为河北转运使。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导相、卫、邢、赵水下、景佑诸渠,溉田数万顷。改泾州观察使。元昊入寇,葛怀敏率兵出捍,沿教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怀敏不听,为所败。贼乘胜犯渭川,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坐怀敏败,复为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虢州。未几,徙知成德军,又徙河中府,卒。沿好建明当世事,而其论多龃龉。初兴河北水利,导诸渠溉民田,论者以为无益。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然后人知沿所建为利。子鼎。

王居卿

《宋史·王居卿传》:居卿,字寿明,登州蓬莱人,以进士至知齐州,提举夔路京东刑狱、盐铁判官。出知扬州,改京东转运使。青州河贯城中,苦泛溢为病,居卿即城立飞梁,上设楼橹,下建门,以时闭启,人诵其智。徙河北路。河决曹村,居卿立软横二埽以遏怒流,而不与水争。朝廷赏其功,建以为都水法。召拜户部副使、提举市易,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

王守规

《宋史·王守规传》:守规,真定滦城人,入内都都知守忠之弟。明道时,为小黄门,禁中夜半火,守规先觉,自寝殿至后苑皆击去其锁,乃奉仁宗及皇太后至延福宫。以功迁入内殿头。选治京城水,决汴河于公贾村,决蔡河于四里桥,水患以息。积官至宣庆使、康州防禦使、内侍右班副都知。卒。

王克臣

《宋史·王审琦传》:审琦子承衍,承衍孙克臣,字子难。祖承衍尚秦国贤穆公主。克臣第景祐进士,仁宗阅其文,顾侍臣曰:贤穆有孙豋科,可喜也。仕累通判寿州。坐贬监潭州税。熙宁中,为开封、度支二判官,迁盐铁副使。时郑侠以上书窜岭表,克臣尝荐侠,且馈之白金,又坐夺官。复为户部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进天章阁待制,徙知瀛州,有告外间入境,密旨趣具狱,株连甚众。克臣阴缓之,已而得为间者于他道。徙知太原。拜工部侍郎。元祐四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卒。

王罕

《宋史·王圭传》:圭季父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累迁户部判官。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里落惊扰。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得六百人。于是染库帛为旗。割牛革为盾。断苦竹数千,铦其末,使操为兵。悉出公私戎器。檄告属城,仿而行之。数日,众大振,向之恶少年,皆隶行伍,无敢动。乃简卒三千,方舟建旗,伐鼓作乐,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斩木为鹿角,积高数仞,营于南门。智高临观,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

王素

《宋史·王素传》:素,字仲仪,太尉旦季子也。赐进士出身,至屯田员外郎。御史中丞孔道辅荐为侍御史。道辅贬,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贤,擢知谏院。王德用进二女子,素论之。帝立命遣二女出。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郡转运按察使。改知渭州,坐市木河东有扰民状,降华州,又夺职徙汝。俄悉还其故,迁龙图阁直学士。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定州、成都府。凡为政,务合人情,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复知开封。出知许州。治平初,召拜端明殿学士,复知渭州,换澶州观察使、知成德军,改青州观察使。熙宁初。还,以学士知太原府。入知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致仕。卒,谥曰懿敏。

王质

《宋史·王祜传》:祜子旭,旭子质,字子野。少师事杨亿。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被荐为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得盗铸者百馀人,下狱。喜见于色。质曰:以术钩人寘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还判尚书刑部,知蔡州。州人岁时祀吴元济庙,质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愬像而祠之,徙卢州。盗杀其徒,并赀而遁,捕得之。质论盗死,大理以法不当死,降监舒州灵仙观。逾年,韩琦知审刑院,请盗杀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为令。于是郑戬、叶清臣皆言质非罪,起知秦州,迁度支郎中,徙荆湖北路转运使。擢天章阁待制,出知陕州,卒。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范仲淹贬饶州,质持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王琪

《宋史·王圭传》:圭从兄琪,字君玉。起进士,调江都主簿。上时务十二事。仁宗嘉之,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帝宴太清楼,命馆阁臣作《山水石歌》,琪独蒙褒赏。诏通判舒州。历开封府推官,直集贤院、两浙淮南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尝入对便殿,帝从容谓曰:卿雅有心计,若三司缺使,当无以易卿。会奉使契丹,因感疾还,上介诬其诈,责信州团练副使。久之,以龙图阁待制知润州。徙知江宁。复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知邓州,徙扬州,入判太常寺,出知杭州。以礼部侍郎致仕。卒。

王圭

《宋史·王圭传》: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徙舒。曾祖永,事太宗为右补阙。圭弱岁奇警,出语惊人。举进士甲科,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为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审官院,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遭母忧,除丧,复为学士,兼侍读学士。嘉祐立皇子,圭草诏。英宗在位,令兼端明殿学士,谕之曰:秘殿之职,非直器卿于翰墨闻,二府员缺,即出命矣。神宗即位,迁学士承旨。圭典内外制十八年,最为久次。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官制行,由礼部侍郎超授银青光禄大夫。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八年,帝有疾,圭白皇太后,请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立,是为哲宗。进圭金紫光禄大夫,封岐国公。卒于位,赠太师,谥文公。

王尧臣

《宋史·王尧臣传》: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擢知制诰。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时韩琦坐好水川兵败徙秦州,范仲淹亦以擅复元昊书降耀州。尧臣言:二人者,皆忠义智勇,不当置之散地。又荐种世衡、狄青有将帅才。明年,贼果自镇戎军、原州入寇,败葛怀敏。仲淹自将庆州兵捍贼,贼引去。仁宗思其言,乃复以琦、仲淹为招讨使,置府泾州,而使尧臣再安抚泾原。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禦轻重之策五事上之。报可。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遂拜枢密副使。居三年,裁抑徼倖,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尧臣执政时,尝劝帝早立嗣。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王益恭

《宋史·王曙传》:曙子益恭字达夫,以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慕唐王龟之为人,数解官就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卒。

王益柔

《宋史·王曙传》:曙子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用荫至殿中丞。杜衍、丁度宣抚河东。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范仲淹未识面,以馆阁荐之,除集贤校理。预苏舜钦秦邸会,醉作《傲歌》。张方平、宋祁、王拱辰,列状言益柔罪。黜监复州酒。久之,为开封府推官、盐铁判官。出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熙宁元年,入判度支审院。判吏部流内铨。直舍人院、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秘书监,知蔡扬亳州、江宁应天府。卒。

王嵩

《陕西通志》:嵩,青涧僧,元昊亲信,将野利王、天都王、种世衡、城青涧谋去之。察嵩坚朴,表授三班,借职充经略司指挥使,予居室骑从衣食。嵩感恩,或掠治械系卒无怨。世衡知可任,谓曰:吾将以事使汝戒,汝勿言。嵩泣对曰:蒙将军恩,誓以死报,况捶楚乎。世衡乃草遗野利书,密缝衲衣间。告嵩曰:此非滨死,不得泄。并以画龟一幅,枣一篰,为信俾遗野利。嵩至野利所,致世衡,命出枣龟投之,野利笑曰:吾素奇种将军,今何儿女子见识度。嵩有书索之,嵩答以无野利不敢匿,乃封其龟枣。上元昊,元昊召野利与嵩廷诘,世衡书捶楚极苦,嵩终不言,命曳出,诛之。嵩大号曰:始将军遣嵩密遗野利王书,戒不得妄泄,今不幸空死,吾负将军。乃褫衲衣取书,以进元昊,于是疑野利,嵩还,野利已报死矣。元昊既失一将,遂定讲和之策,经略使庞籍疏,嵩劳选三班,奉职后,嵩自陈进侍禁閤门祗候。

王惟熙

《万姓统谱》:惟熙,如皋人。初调监城尉,有群饮而毙者,囚莫肯承,州以属尉,惟熙脱其械,与饮食,问一人曰:汝用左手,而死者伤右,尚何拒。囚伏罪。侬智高反岭南,诸吏弃城,论死者数十,惟熙奏以城不足恃,皆得免。

王拱辰

《宋史·王拱辰传》: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坐举富民郑旭,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数岁还,为学士承旨。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使还。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神宗登极,恩迁太子少保。熙宁元年,复以北院使召还。王安石参知政事,恶其异己,出为应天府。八年,入朝,为中太一宫使。元丰初,转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哲宗立,徙节彰德,加检校太师。是年薨,谥懿恪。

王存

《宋史·王存传》: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庆历六年,登进士第,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所知。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太常礼院。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明年,以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元祐二年,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三年,迁左丞。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存亦罢。岁馀,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召为吏部尚书。除知大名府。绍圣初,请老。建中靖国元年,卒。

王猎

《宋史·王猎传》:猎,字得之,长垣人。屡应进士不第。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簿。徙林虑令,县依山,俗以蒐田为生,不知学。猎立孔子庙,择秀民诲之。入为吴王潭王宫教授。凡在京藩十二年,宗室无高卑少长,各得其欢。英宗在邸,尊礼之;及即位,拜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方议濮王称,以问猎,猎不可。帝曰:王待侍讲厚,亦持此说邪。对曰:臣荷皇恩厚,不敢以非礼名号加于王,所以报王也。帝大悟,自是不复议。神宗立,进龙图阁直学士。自工部郎中为本曹侍郎致仕。后八年卒。

王广渊

《宋史·王广渊传》:广渊,字才叔,大名成安人。庆历中,上曾祖《明家集》,诏官其后,广渊推与弟广廉,而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裁定祖宗御书十卷,仁宗嘉之,以知舒州,留不行。英宗居藩邸,广渊因见昵,献所为文,及即位,除直集贤院。谏官司马光言:广渊交结奔竞,世无与比,当仁宗之世,私自托于陛下。今当治其罪,而更赏之,何以厉人臣之节。帝不听,用为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神宗立,出知齐州。广渊以方春农事兴而民苦乏,乞留本道钱帛,贷之贫民,岁可获息二十五万。其事与青苗合,安石以为可用,召至京师。程颢、李常论其抑配掊克,迎朝廷旨意以困百姓。不行。擢宝文阁待制。二年,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广渊小有才而善附会,所辟置类非其人。下诏切责。卒,赠右谏议大夫。弟临,子得君。

王文贯

《万姓统谱》:文贯,字贯道,鄞人。早嗜学,与乡先生余端良游魁太学,公试登庆历进士。除宗学,谕弟宗道同领乡荐,亦举进士。文贯精毛诗,以辅氏为宗,从游尝数十人,同郡知名、奉化、汪元春、慈溪、黄震,俱以论议政事称于时,文贯由是显名。

王求

《万姓统谱》:求,郪人,举进士,知眉州。恂恂谨饬,有誉于时,子维亦举进士,仕至荥州太守,退休三十年,清节大著。

王易简

《万姓统谱》:易简,字理得,尚书佐之元孙,生而颖异,幼丧父,哀毁如成人。益嗜学,及冠有声望,登进士第。除温州瑞安主簿,不赴隐居城南。笃伦义事,伯姊甚谨,尤赒恤其族,抚兄之诸孤,如其子,多所著述。

王从政

《万姓统谱》:从政,仁宗时为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王贽

《万姓统谱》:贽,太和人。举进士,知开封府。庆历初,知谏院,言事多听用,除天章阁待制,条陈时事,对策甚久。上谓左右曰:五方异禀若南方,有燕赵之气,王贽是也。英宗践祚,进给事中。神宗即位,改户部侍郎。

王夷简

《万姓统谱》:夷简,字清叟,婺源人。以父武翼大夫遗泽授承信郎,历任江南第五将领,积官至武翼郎,夷简气清古,閒居几二十年,辟风月园结选朴庵,官终沅州麻阳令。

王中立

《尚友录》:中立,岢岚州人。博学强记,家豪于财,待宾客丰腆而自奉甚俭。妻亡,不再娶,亦不就举。后遇神僧人,觉其谈吐诗翰异常,问之不言,晚年易名云鹤,自号拟栩,临终预,剋期而逝。

王景山

《尚友录》:景山,永嘉人。少敏悟,书过目成诵。庆历初,第进士,当时伊洛诸儒未作,景山独能发明经蕴,尝作《儒志》一篇,学者宗之。

王举正

《宋史·王化基传》:化基子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知伊阙、任丘县,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迁给事中。欧阳修等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自求去,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祐初,拜御史中丞。及狄青为枢密使,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安简。

王伯起

《万姓统谱》:伯起,海陵人,父纶仕为太常博士。伯起举进士不第,叹曰:士不自重,而献艺求售,可耻也。于是闭门,肆志于学人,莫窥其面。仁宗诏赐粟帛,王觌志其墓,谓伯起不有其道,而道著于朋友,不居其名,而名闻于朝廷。

王正伦

《万姓统谱》:正伦,皇祐中,以太尉将兵击侬贼,战死于难。子景仁,即其地结草堂祠之。朝廷嘉其节,赐节度使,谥曰忠献。

王梦易

《万姓统谱》:梦易,荥州人。累世同居,号义门。王氏父伯琪,以义声著闻州,有盐州籍民煎输,惟有禄家得免,伯琪请于州均之,为官户所诬,赍恨以没。梦易登皇祐进士,为朝奉郎,欲成父志,言于三司,得上闻还,籍没者三百馀,家蠲岁额三十万部,刺史以他事中之罢归。

王畴

《万姓统谱》:畴,字景彝,博文子。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迁翰林学士。仁宗猎近郊,畴引十事以谏。皇祐中,召试直秘阁,为开封府推官。英宗疾,皇太后听政,帝疾,平,畴疏请御朝,时召近臣议仁宗配祭,畴议奉仁宗配享明堂,从之,官至枢密副使,卒谥忠简。

王陶

《宋史·王陶传》: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服阕,除太子中允。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英宗即位,加直史馆、修起居注。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书枢密宣抚陕西。陶言:韩琦置逵二府,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不可。陶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待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历河南府,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文恪。

王汲

《尚友录》:汲,通州人。嘉祐中,尝作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赋》,士以为矜式,因呼王木铎。后举进士,官至梓州通判,多政声。

王临

《宋史·王广渊传》:广渊弟临,字大观,起进士,签书雄州判官。治平中,诏求武略,用近臣荐,自屯田员外郎换崇仪使、知顺安军,改河北沿边安抚都监。上备禦数十策。进安抚副使,历知泾、鄜州、广信、安肃军。召对,还文阶,知齐州、沧州、荆南,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

王辟之

《尚友录》:辟之,临淄人。登治平四年进士。从仕四方志,尚博雅。绍圣间,退居渑水,日与贤士大夫游,每燕谈间有可取者,辄记之,久而得三百六十馀事,编次成帙为十卷,题曰《渑水燕谈》,行于世。

王举元

《宋史·王化基传》:化基,子举元,字懿臣,以上父章赐进士出身。知潮州。为河阴发运判官。历郡牧、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徙淮南、河东。治平中,召提举在京修造。俄进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沧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知永兴军。徙陈州,未行而卒。官至给事中。

王师约

《宋史·王审琦传》:审琦子承衍,承衍孙克臣,克臣子师约,字君授,少习进士业。英宗选为驸马都尉,尚徐国公主。授左卫将军。神宗即位,拜嘉州刺史,迁成州团练使。同管当三班院。明年,主就馆乃罢,迁汝州防禦使。转晋州观察使。哲宗立,迁镇安军节度观察留后。宣仁后临朝,师约屡上书言事。元符初,议者以为职不当上言,褫其秩。徽宗即位,乃复保平军留后,又为枢密都承旨,未几复罢。崇宁元年,卒,子殊,至阆州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