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录

 陈姓部列传十四
  明六
  陈于王      陈象明
  陈六韐      陈其赤
  陈新甲      陈应龙
  陈献策      陈尔翼
  陈洪猷      陈旺
  陈元泰      陈显
  陈宰       陈泰来
  陈良谟      陈三仁
  陈所闻      陈三接
  陈龙正      陈际泰
  陈函辉      陈学良
  陈昌言      陈力
  陈潜夫      陈司铎
  陈子龙      陈治邦
  陈纯德      陈预抱
  陈鼐       陈美
  陈其英      陈国政
  陈锳       陈珍
  陈自靖      陈五魁
  陈六礼      陈弼亮
  陈有则      陈纁
  陈士衡      陈世科
  陈王庭      陈三益
  陈义昌      陈孟珂
  陈祯       陈若蕃
  陈一韩      陈孔道
  陈主谔      陈福增
  陈梦琛      陈主忠
  陈佐舜      陈尚炳
  陈忠       陈三捷
  陈一泰      陈廷选
  陈子阶      陈士达
  陈邦彦      陈理
  陈参生      陈绂
  陈邦釴      陈可达
  陈应魁      陈敬
  陈大位      陈蟾
  陈致中      陈庸
  陈伦       陈邦宠
 陈姓部艺文
  陈氏族谱序        宋张浚
  御赐陈康伯金线谱序     汪藻
  书家谱石刻后        陈亮
  天台陈氏先祠记     明方孝孺
  庐陵吟溪陈氏族谱序    何乔新
  陈氏族谱序        王世贞
  题陈氏族谱序        夏镞
  笋江陈氏族谱序       陈琛
  陈氏宗谱序         陈选
  陈氏宗谱序         陈图
  青阳陈氏族谱序       焦竑
 陈姓部选句
 陈姓部纪事

氏族典第一百三十卷

陈姓部列传十四

明六

陈于王

《明外史·陈于王传》:于王,字丹衷,吴县人。世为苏州卫千户。既袭职,两举武乡试,授奇兵营守备。以捕获海盗功,授都司佥事,守崇明蛇山。盗王一爵等乱海滨,于王率战舰击之羊山,持刀跃入其舟,生擒一爵,歼其党殆尽。上官交荐,遂知名。天启初,经略熊廷弼用为标下参将。代者至,饮于王酒暴卒。其子诉于王毒杀之,逮系久不释。崇祯二年,京师有警。巡抚曹文衡贳其罪,署前锋游击,将兵勤王。既至,兵事已解,遂南还。久之,巡抚张国维用为中军守备。九年,贼入江北。国维遣于王守六合,守备蒋若来守江浦,若来与于王犄角捍贼,二邑赖以全。后犯宿松,于王弟国计偕指挥包文达等往救。文达败殁,于王骤马入,拔其弟而出。十年正月,贼分犯江浦、六合及安庆。国维遣部将张载赓等援安庆,而以新募兵二千令副将程龙及于王、若来分戍二邑。已而贼不至,国维议赴安庆,城太湖,乃提龙等三将兵西上。三月,贼犯太湖,副将潘可大、龙等,将兵夹击之,贼败去。监军史可法欲退扼要害,诸将不从,掘堑守二十四日。罗汝才、刘国能等七营数万众齐至,围数重。诸将突击,颇有杀伤。会天雨,甲重不得出。明日,贼四面入。可大战死,龙引火自焚死。于王手执大刀,左右杀贼,伤重力竭,北面叩头自刎死。同死者,武举詹兆鹏、陆王猷、莫是骅、唐世龙及千户王定远、百户王弘猷。事闻,赠于王昭勇将军、指挥使,世袭千户。馀赠荫有差。

陈象明

《明外史·何腾蛟传》:陈象明,字丽南,东莞人。崇祯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淮安,以清操闻。屡迁饶州知府。忤巡按御史,被劾。谪两浙盐运副使,量迁湖南道副使。唐王时,总督何腾蛟令徵饷广西。会永明王立,广东檄。象明调土兵,至梧州,战死。

陈六韐

《漳平县志》:六韐字子仪,号参周,感化里人。崇祯戊辰进士,授中翰,历官礼曹郎,转佥宪,备兵天津。踰年,改武德。适骑躝入古北口,破良乡、雄县,六韐以守禦自任,区画机宜,井井有方。时京师戒严,六韐励众破之。时有内官衔命巡视,六韐不为礼,因摭拾事中伤之,遂罢归。丁亥春,有旧弁陈国祚寇平邑败死,邑人尝有憾于六韐,起而嗾之。有强六韐自白者,六韐曰:宁死毋辱。逮者至,乃举火自焚,其妾四人皆从死。

陈其赤

《江西通志》:其赤字石父,崇仁人。崇祯戊辰进士,司理衢州,历西安守,抚绥有方。时秦中寇氛方炽,独西安得免。以副使备兵川中,献贼围逼,坚城固守。成都陷,不屈死之,同殉者四十馀人。

陈新甲

《明外史·陈新甲传》:新甲,长寿人。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迁刑部员外,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甚著劳绩。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皆赖其征缮。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报可。寻进副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九年,内艰归。十一年,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杨嗣昌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既抵近畿,会大兵深入内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禦。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顺天巡按刘呈瑞劾新甲前后逗挠。新甲愤历陈功状,言呈瑞挟雠,帝不问。召为兵部尚书。十四年,贼陷雒阳、襄阳,福、襄二王被难,镌新甲三秩视事。寻论秋防功,复所镌秩。十五年,松山、锦州并破。言官劾新甲。新甲屡乞罢,不从。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深结中贵为援,故谏官言不能入。是时,李自成纵横河南,郡县相踵陷没。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馀上,帝辄慰留。初,新甲以南北交急,遣使议和,私言于傅宗龙。宗龙以语大学士谢升。升见疆事大坏,述宗龙之言于帝。帝召谕新甲密图之,而外廷不知也。帝既以和议委新甲,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一日,所遣马绍愉以密语报,新甲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付之抄传,于是言路哗然,帝愠甚,严旨,切责,令自陈。新甲反自诩其功,帝益怒,给事中马嘉植劾之,遂下狱。弃于市。

陈应龙

《武平县志》:应龙,镇抚。崇祯元年三月,广寇攻武平,应龙禦贼,死之。

陈献策

《溧阳县志》:献策字明俞,起家大行,两奉敕封藩,馈遗悉无所受。以词忤魏珰,旋里。崇祯初,拔东林幽滞,特擢谏垣,历兵、刑、工三科,抗疏论黔功、滇功、陵工、河工等事,剀切详尽,屡受宠锡。晋都谏,管节慎库,严核军需,图籍一清。侍皇储讲筵,请肆赦。未几,北党复炽,竟休致归。

陈尔翼

《明外史·杨所修传》:所修为吏科都给事中,庄烈即位,命以本官掌南京通政司事。而用陈尔翼代之。尔翼,浙江山阴人,为礼科,荐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既掌吏科,骤加太常少卿、户部员外郎。王守履两疏攻,始罢去。后入逆案。

陈洪猷

《益都县志》:洪猷字展济,幼负奇好学,能文章,兼习《武经韬略》诸书。崇祯乙巳冬,青郡莲妖倡乱,众以洪猷平昔才胆过人,多谙方略,举于巡青使者,使相机捕剿。洪猷奋不顾身,直入妖人窟穴,擒其渠魁顾三畏、田稼等数人,馀党奔窜,以时解散。至今称平妖寇者,以洪猷之功为最著云。

陈旺

《陕西通志》:旺,庆阳人,指挥使。资识英敏,娴韬略,兼通译语。当道荐其有文武才,己巳之变,部檄良乡守备有功,迁淮安参将,挂两广平蛮大将军印。历升右府都督同知,掌前府事。时以名将称之。

陈元泰

《武平县志》:元泰沉挚有谋,崇祯二年春,从征山寇,奋勇先登。邑令申请巡道,以协哨任之。三年春,闻九连山寇发,屡奏奇绩。贼首恨之,设伏遭擒,不屈,寸磔而死。

陈显

《畿辅通志》:显,怀来百户。己巳云州之役,守备孙刚往援,遇敌战,显蔽刚死。

陈宰

《云南通志》:宰,百户,死于贼难。

陈泰来

《明外史·詹兆恒传》:陈泰来,字刚长,江西新昌人。崇祯四年进士。由宣城知县入为户科给事中。十五年,都城戒严,泰来陈战守数策。又自请假兵一万,肃清辇毂。帝壮之,即改授兵科,出视诸军战守方略。以功迁吏科给事中,乞假归。福王时,起刑科左给事中,不赴。唐王擢为太仆少卿,守赣州。再擢右佥都御史,提督江西义军。李自成败走武昌,其部下散掠新昌境,泰来大破之。初,益王起兵建昌,泰来欲从之。同邑按察使漆嘉祉、举人戴国士持不可。已而新昌破,国士出降,泰来恶之。会上高举人曹志明等起兵。泰来与结。十二月攻取上高、新昌、宁州,杀国士妻子,遂取万载。已而兵逼新昌,守将出降,泰来走界埠,志明等从上高移军会之,进攻抚州,兵败皆死。

陈良谟

《明外史·陈良谟传》:良谟,字士亮,鄞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大理推官。初名天工。庄烈帝虔事上帝,诏群臣名天者悉改之,乃改良谟。在职六年,两注上考。行取,擢御史。十二年,出按四川。张献忠、罗汝才等猖獗甚,良谟躬阅关隘,严饬文武将吏为堵剿计。期满当还,特留任,诏良谟专护蜀王。贼犯成都,良谟遣将列要害为犄角势。一再战,贼溃奔。及还朝,贼势益迫,未几,京师陷,良谟念母老,己未有子,而妾时氏方有娠,乃谓之曰:吾且死,汝幸任身,急归父母家。时泣曰:公殉国,妾不当殉公耶。良谟喜妾,乃先就缢,既死,良谟整衣冠望阙拜,亦自缢死。时氏,京师人,年十八,侍良谟百有三日耳。福王时良谟赠太仆卿,谥恭悯。时氏赠孺人。

陈三仁

《陕西通志》:三仁,安化人,庠生。崇祯四年为贼执,迫之从,三仁叱骂不屈,死,贼碎其尸。

陈所闻

《明外史·朱万年传》:崇祯五年,叛将李九成等陷平度,知州陈所闻自缢死,赠太仆少卿。所闻,畿辅人。起家乙榜。

陈三接

《山西通志》:三接字康侯,文水人。性孝友,嗜学。崇祯癸酉举人,授河间知县。岁饥,人相食,下车,雨大降,旋令民种晚田,复设法赈饥,存活甚多。有疑狱数年不决者,一朝立辨,阖郡颂为神君。凡不便于民者,悉釐剔之。壬午冬,城破,三接巷战,死于万锋之下。配武氏,自缢而死。赠山东按察司佥事,荫一子入监读书。

陈龙正

《明外史·陈龙正传》:龙正,字惕龙,嘉善人。父于王,福建按察使。龙正游高攀龙门。崇祯七年成进士,授中书舍人。时政尚综覈,中外争为深文以避罪,东厂缉事尤冤滥。十一年五月,荧惑守心,下诏修省,有哀恳上帝语。龙正读之泣,上《养和》《好生》二疏。语刺执政。留中不下。其冬,京师戒严,诏廷臣举堪任督、抚者。御史叶绍颙举龙正。久之,刑部主事赵奕昌请访求天下真贤才。帝令奕昌自举,亦以龙正对。帝皆不用。龙正居冷曹,好言事。时议欲用为吏部,御史黄澍以伪学诋之,左迁南京国子监丞。甫抵家而京师陷。福王立于南京,用为祠祭员外郎,不就。南京不守,龙正得疾,遂卒。门人私谥曰文洁。

陈际泰

《明外史·艾南英传》: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父流寓汀州武平,生于其地。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际泰崇祯三年举于乡。又四年成进士,年六十有八矣。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护故相蔡国用丧南行,卒于道。

陈函辉

《明外史·朱大典传》:陈函辉,字木叔,台州临海人。崇祯七年进士。授靖江知县,御史左光先劾罢。之后大计,复坐赃削籍。李自成陷京师,恸哭刑牲,誓众倡义。师会福王立,不许草泽勤王,乃已。寻起职方主事,监军江北。事败奔归,与拥戴鲁王王监国,擢少詹事。或言函辉昔被计典,不宜侍左右,遂弃官归,寻复以为礼部右侍郎。王自台州航海,函辉从之。已而相失,哭入云峰山,作绝命词十章,投水死。

陈学良

《安庆府志》:学良字象颐,望江人。以明经司祁门,及岭东韶郡教。归,与胞弟学开村居讲道。崇祯乙亥,贼遍乡落,或有劝其夜匿者,学良笑应曰:命果骫,虽逃能匿死耶。次日,贼逼门庭,学良整巾坐中堂,骂贼。贼露刃挟之,学良骂益厉,遂遇害。

陈昌言

《安庆府志》:昌言字扆铭,宿松庠生。乙亥,为流贼所执,诱之从,昌言骂贼死。

陈力

《安庆府志》:力字列卿,桐城诸生。崇祯乙亥春,贼犯桐,父子被执,度不能两全,谓贼曰:吾父老矣,请杀我释吾父,可乎。贼怒,俱杀之。

陈潜夫

《明外史·陈潜夫传》: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駴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友人陆培兄弟为文逐潜夫,潜夫乃避居华亭。十六年冬,授开封推官。会叛将陈永福率贼兵出山西,其子德为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御史苏京去。潜夫募民兵千,请于所式及总兵卜从善、许定国,令共剿,皆不肯行。潜夫乃以十七年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县,檄召旁近长吏,设高皇帝位,歃血誓固守。潜夫转侧杞、陈留间,朝夕不自保。闻西平寨副将刘洪起勇而好义,屡杀贼有功,躬往说之。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福王立于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按河南。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诸帅中独洪起欲效忠,潜夫请予挂印为将军。马士英不听,而用其姻娅越其杰巡抚河南。其杰老惫不知兵。兵部尚书张缙彦总督河南、山东军务,不能驭诸将。其冬,应训复南阳及泌阳、舞阳、桐柏,遣子三杰献捷。潜夫授告身,饮之酒,鼓吹旌旗前导出。三杰喜过望,往谒其杰。其杰觊其贿故为尊严,厉辞诘责,诋为贼。三杰泣而出,萌异心。潜夫过诸寨,皆铙吹迎送;其杰间过之,诸寨皆闭门不出。其杰恚,谮潜夫于士英。士英怒,召潜夫还。潜夫亦遭外艰归。明年,给事中林有本疏劾潜夫,士英令议罪。先是,有童氏者,自言福王继妃,广昌伯刘良佐具礼送之。潜夫至寿州,见车马驺从传呼皇后来,亦称臣朝谒。及童氏入都,王以为假冒,下之狱。遂责潜夫私谒妖妇,逮下狱司治之。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脱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寻进大理寺少卿,师溃,潜夫走至山阴化龙桥,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陈司铎

《诸城县志》:司铎字子晓,明教隅人。崇祯丙子举人,守城殉难。

陈子龙

《明外史·陈子龙传》: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卓绝流辈。崇祯十年举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以时事不可为乞终养去。夏允彝死,子龙念祖母年九十,不忍割,遁为僧。寻以受鲁王部院职衔,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乘间投水死。

陈治邦

《河南通志》:治邦,临漳武举。流寇煽乱,治邦每战必胜。崇祯十一年,擢参将,召对,赐宴。后抚臣王汉重其才,题授协镇。叛将刘超据永城,治邦率众攻之,折股被执,不屈死。

陈纯德

《明外史·陈纯德传》:纯德,字静生,零陵人。为诸生,以学行称。举崇祯十三年进士,擢御史,明年巡按山西。尽心职业。还朝,陈时务七事。寻督畿辅学政。十七年三月,将出按部,因贼警复还,都城陷。贼下令百官入见,纯德随众入,还邸恸哭,朝服北向再拜,自经死。福王时赠太仆卿,谥恭节。

陈预抱〈预养 预怀 默通 默恒 默言〉

《明外史·陈预抱传》:预抱,舞阳人。母段早寡,抚预抱及其弟预养、预怀,皆为诸生,力田好学,善承母志。崇祯十四年,流贼陷舞阳,母先赴井,三子从之。预抱妻黄携其子默通,预养妻马携其子默恒、默言亦从之。三世共九人,一时尽节。

陈鼐

《河南通志》:鼐,林县人,守禦所百户。崇祯十五年,叛将任国奇大掠水冶镇,鼐赴敌,被执。驱至城下,欲因鼐以袭林。鼐厉声大呼,城上戒严。贼怒,杀之。

陈美

《明外史·陈美传》:美,字在中,新建人。崇祯时由乡举为常山知县。母忧归。服阕,起官宜城,兵燹之馀,民生凋瘵。美安辑备至。张献忠遣兵来犯。美偕守备刘相国迎击,贼中伏败去。巡按御史上其功,获叙录。都御史王永祚荐于朝,未及擢用。十五年冬,李自成犯襄阳,乡官罗平、知州蔡思绳、福州通判宋大勋殉节。贼分兵寇宜城,美固拒八昼夜。城陷,抗骂不已,为贼支解。均州知州胡承熙被执,不屈,与其子尔英俱死。

陈其英

《池州府志》:其英,贵池庠生,尝割股疗亲疾。崇祯癸未,与兄其勋遇乱兵,以身卫兄,抗言不屈死。

陈国政

《畿辅通志》:国政,武进士,城陷,赴井死。

陈锳

《昌邑县志》:锳,壬午兵变,守东门,被执不屈死。

陈珍

《昌邑县志》:珍,与锳同守东门,被执不屈死。

陈自靖

《昌邑县志》:自靖,生员,壬午殉难。

陈五魁

《攸县志》:五魁,光禄丞,加通判,守慈利县。抗节阵死。

陈六礼

《攸县志》:六礼,与妻朱氏同被兵执,不屈而死。

陈弼亮

《武城县志》:弼亮,生平尚节义。午难被执,弼亮不少屈,遂遇害。

陈有则

《延平府志》:有则,将乐人。崇祯末岁贡,授建宁府训。赍诏大安开读,适大兵入境,衣冠就执遇害。

陈纁

《明外史·陈士奇传》:张献忠陷重庆,副使陈纁被执。纁本关南兵备副使,护瑞王入蜀,遂遇害。

陈士衡

《大冶县志》:士衡字君平,崇祯选贡,姱修自好。癸未,为流贼所执,役以刈草,义不受辱,抗贼引颈就刃。

陈世科

《长沙县志》:世科,崇祯癸未间勇士。献贼陷城,推官蔡不屈死,世科素为蔡所奖拔,义不忍负,自缢于永丰仓。

陈王庭

《兴国州志》:王庭,生员,闯贼至河州,守议守城,王庭出谋破之,城固。

陈三益

《浙江通志》:三益字友芝,山阴人,为仪封令。寇陷都城,伪使者以招抚至,同官或劝出迎,三益感愤,引斧尽碎所佩印,不屈而死。

陈义昌

《陕西通志》:义昌,榆林卫庠生。素性耿直,庄严不屈。闯逆陷城,义昌正色骂贼,贼杀之。

陈孟珂

《禹城县志》:孟珂父名守用,任光山县典史。时牢山山寇窃发,孟珂随父奉委剿捕,斩首数级,即深入其巢穴,援兵不至,因被执,贼以刃胁之,孟珂骂贼不屈,遂遇害。

陈祯

《云南通志》:祯,指挥荫袭。崇祯末,沙贼陷城,巷战,力杀数人而死。

陈若蕃

《济宁州志》:若蕃,崇祯末殉难。事闻,赠恤。

陈一韩

《海澄县志》:一韩,大参仪之子也。性和易,无贵介气。由成均为山西理问,署辽州篆。不半月,流寇至,州素无备,一韩出家财赏募守。数日,贼众至,无援,城遂陷。一韩提兵力战而毙。

陈孔道

《黄县志》:孔道,生员。城破之日,孔道整肃衣巾,被害于先圣庙中。后人见其手拴会牌,皆书姓名,盖自分必死者。

陈主谔

《蒙阴县志》:主谔,崇祯国变赴难死。

陈福增

《蒙阴县志》:福增,崇祯国变赴难死。

陈梦琛

《蓬莱县志》:梦琛,恭靖嫡孙,号瑞南,以荫历知府。祖遗田产资财,义让诸弟。居官多善政,城陷殉难。

陈主忠

《蒙阴县志》:主忠,邑庠生,崇祯国变,趋入城。人曰:汝不畏死乎。主忠曰:先人以主忠命名必有意,今日得死忠,方有面目见先人耳。果殉难。

陈佐舜

《河南通志》:佐舜,宝丰贡生,守节不屈死。

陈尚炳

《安庆府志》:尚炳,怀宁人,为贼执,骂贼而死。

陈忠

《河南通志》:忠,汴将,与闯贼战,死之。

陈三捷

《临清州志》:三捷字振宇,任真定副将。闯贼牌至,斩其使,题诗于壁曰:生平正气有谁知,不意今朝事可悲。一死酬君千古烈,世人莫笑我为痴。遂自缢死。

陈一泰

《池州府志》:一泰,石埭人。崇祯间,土寇猖獗,一泰领乡民对垒,失援,为贼所杀。仆某以身翼主,同被害。

陈廷选

《安庆府志》:廷选,潜山人,业儒。母谢氏,年踰七旬。贼至,病不能行。廷选负母避匿草间,为贼所获,露刃将杀其母,廷选叩头流血,愿以身代。贼怒杀之,气绝,尚抱母不释手。母幸得全。妻陈氏收廷选尸,殡如礼,即抚棺大痛,坠岩而死。

陈子阶

《明外史·高倬传》:大兵入南京,是时,殉难者有陈子阶。子阶,上海人,为钦天监博士,自缢于公署。

陈士达

《明外史·高倬传》:大兵入南京,是时,殉难者有陈士达。士达,南京布衣,投水死。

陈邦彦

《明外史·陈邦彦传》:邦彦,字令斌,顺德人。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自立,即其家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东狼兵,援赣州。至岭,闻汀州变,劝观生东保惠、潮,不听。会丁魁楚等已立永明王监国于肇庆,观生遣邦彦入贺,擢兵科给事中,永明王兵败。邦彦遂变姓名入高明。起兵与陈子壮攻广州,大溃,奔三水,清远指挥白常灿以城迎邦彦。乃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婴城固守。邦彦自起兵,日一食,夜则坐而假寐,与其下同劳苦,故兵最强。至是精锐尽丧,外无援军。越数日,城破,常灿死。邦彦率数十人巷战,肩受三刃,不死,走朱氏园,见学熙缢,拜哭之。旋被执,馈之食,不食,系狱五日,被戮。永明王赠邦彦兵部尚书,谥忠悯,荫子锦衣指挥。

陈理

《浙江通志》:理,源之子,萧山人。遇乱,携二子孤侄,贼追之急,曰:不可使亡弟无后。遂弃其幼子,时人义之。

陈参生

《浙江通志》:参生,台郡人。寇乱,火延于邻,参生负母逃。母曰:汝速去,俱死无益。参生不忍舍,遂遇害。

陈绂

《江阴县志》:绂字廷章,垂髫随父训任荣县幕,父告归,泊舟岷江。月下失足堕水,绂即奋身投江扪救,善泅者继下,见父子相抱水底,峕水深数十丈,次第出之,并生还。

陈邦釴

《永州府志》:邦釴,省祭思性子也。思性谒选,携妻妾幼子同往,卒于京师,妻妾与邦釴扶柩归。中流舟覆,别舟拯邦釴起,柩犹浮沈,邦釴乃复赴水扳柩镮号泣,众怜其幼,并援柩登岸。邦釴年十四,为县庠生,五岁而知孝,尤为异也。

陈可达

《靖江县志》:可达,窭户细民也。与父佾渡江,有估客同舟而多赀,舟人利之,故纵帆覆其舟。可达善水,先登,觅父不得,遂操橹溯流往,得之,连声曰:急附橹。时寒风凛洌,父冻痿不支,因复溺,可达复挟橹赴中流,竟溺死。三日后抱其父尸出,面色如生。

陈应魁

《广东通志》:应魁,海康人,为诸生。自幼以孝友著,值内监赵兰镇守珠池,觅民间产业。时魁父陈亨家颇饶,被逮,笞榜不堪。应魁痛父将亡,往救其父。兰脱亨,留应魁,加以炮烙之刑,时士大夫诗章哀挽之。

陈敬

《浙江通志》:敬,奉化人。年十三,随父入山樵采,虎攫其父,敬即攘臂奋击之,虎舍其父,衔敬而去。

陈大位

《福安县志》:大位夜奉母出城避乱,遇贼,欲刃其母,大位以身蔽,伤左臂,因奋死搏贼,贼堕于濠,始得奔脱。闻二弟掳至罗源,奉母命入贼营诱出之。

陈蟾

《浙江通志》:蟾字怀明,父国华,南宁知府。部使者诬奏其淹禁罪囚,律应死。蟾闻之,悲号不胜,乃诣登闻鼓下,乞以身代。御史以闻,上佯怒试之,蟾辞色不变,而执益坚。遂赦之。

陈致中

《黄陂县志》:致中字正吾,隐居桑田兰山间,足不入城市。致中长子娶刘女,聋瞆痿蹶,女父母请别娶。致中曰:弃疾毁盟,伤信不仁,何以示我子孙。迎归。父八旬,遇寇见执,致中突翼父,伤左股,得免。

陈庸

《泉州府志》:庸,永春善化里西溪人。其先自南宋以来,兄弟同居,至其孙福十二世,庭无间言,乡党尊之。寇入境,过门不犯,曰:此十二世同居陈氏也。世笃忠朴,不近名。县官屡招不至。

陈伦

《尤溪县志》:伦,四十八都人。自始祖寿山、曾祖通山、祖名山、父永至伦,凡六世同居共爨无私蓄,长幼雍睦,敦尚孝义。

陈邦宠

《河南通志》:邦宠,密县人,岁贡,任武城县丞。天性孝友,四世同居。

陈姓部艺文

《陈氏族谱序》宋·张浚

左司丞相、福国公陈公以其所修《陈氏家谱》示予,且属为之序。浚肃观,毕卷而叹曰:盛哉斯谱。仁义蔼然矣。按江南之有陈氏,自太监太公逵始。其后析居分为二十一支,再分为五十四小支,康伯公则自仁瑞公支由颍田避难,而睦、而怀玉、而莆、而泉、而谯,再徙而来者也。去太监盖千有馀年,其间以文章、道德、勋名、功业自见于世者,不可覼缕。于戏盛矣哉。公承父兄之命,请于朝而修谱,今始克因厥遗绪,诠次成编。然必先之以旧谱序文者,明作谱之权舆也。次之以史传记载者,姓氏之源流也。又次之以郡县及世表者,见门第素望有在也。于是为图以详世系焉。其为图也,准欧阳氏五宗九世之法,推而上之,则见其本之所自出。逊而下之,则见其支之所由分。愈推则愈高,而尊尊之义昭;愈逊则愈卑,而亲亲之仁溥。谱法莫备于兹矣。复以行实见于翰墨间者,系之则又推谱之馀意也。嗟夫。谱岂易言哉。自大宗小宗之法废,而尊尊亲亲之道所赖以不坠者,惟谱牒存焉尔。至欧阳氏推本年表,著为图谱,而后谱法有定论,盖得大宗小宗之遗意也。近世公卿大夫士家鲜知讲及于此,间或牵联附合,如剪桃接柳,气味不相入也;或填隙补空,如断港绝潢,脉络不相贯也。浑沦者病繁芜,简略者病枯索,大率无徵无法,谱云乎哉。夫图永传者,贵乎有法;冀后信者,贵乎有徵。无信不足传,无徵不足信。公之是编,世系虽远,断自仁瑞公始迁弋为适,则有徵矣。谱牒虽夥,本于欧阳氏之格律为正,则有法矣。是诚足以传永信后,视彼穿凿谬戾之习,岂不径庭也哉。公勋名、德业前辉后裕,轩轾穹壤,熏灼古今。独步当世,宜其所成之不苟也。如此是编成,不特陈氏子孙皆有以兴起其尊尊亲亲之意,引而不替,而四方贤士大夫苟有敦仁义重本始者,且将于此取法焉。庸叙以归之。

《御赐陈康伯金线谱序》汪藻

吏部尚书、左仆射、进封福国公陈康伯请于朝而作家谱,上赐诰以褒之,命史臣汪藻以叙之。藻端拜而言曰: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氏族谱若干卷,唐世此学此书盛行,五季淆乱,四方割据。马殷在湖南,独能薄赋轻徭,又招纳贤者,故中州士多归之。后以希声兄弟争国士,稍稍散去。今观陈氏之谱,其先世系出颍川陈乡。晋永嘉之乱,太尉、广陵郡公准之六世孙、步兵校尉鼎南迁,分为五大支。太尉十九世孙云骑将军真,二十二世孙常侍将军峤沆,迁于睦州。宗系载于碑碣,国史为官族。二十四世孙太监太公逵,自睦州因官担簦而来,乃息肩于信之辉光黄銮社。后五年,徙居怀玉山下,隐浆社居焉。生三子:长材析,居于前,号曰前陈;次林析,居于后,号曰后陈;三为僧。但缘山水秀奇,风气完固,陈氏又世多积德,泽及子孙,由是英杰辈出。开科业儒者一百三十馀人,蕃衍盛大,析居,于祥符九年分二十有一支。三十二世孙仁瑞遭难,避地于亳州谯县三里,后迁于弋之峦山下。爱山水之胜,遂迁居焉。生一子钦,拜官莆田尉,寻擢承直郎,判信州,谥明道。以明堂及以孙贵,恩赠太师,追封英国公。实起家之祖。生二子:长文义,早年高尚,晚以礼聘玉山书院山长,谥学正。以孙贵赠太保,追封镇国公。次文清,以文荐知东阳尉。文义生仕尧,以孙贵赠太师,追封越国公,谥孝靖。生三子:长林仲,以皇恩赠上骑军都尉;次荣仲,以力名封上骑轻车都尉;次亨仲,登绍圣甲戌进士,拜左承议郎,寻擢江浙提举转运副使,以子贵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忠肃。生二子:长康侯,登建炎己酉进士,授迪功郎,累擢防禦支使、大中大夫、统制;次康伯,登宣和丙午进士,拜左、右仆射,进封福国公。家声世范,赫赫播扬,世不乏人。夫木之茂者,必盛;流之远者,必深。玆谱之作,上不忘其所自,下不忘其所传,又所以收人心暴怒之性,为尊尊亲亲之念。昭穆以之而明,亲疏以之而辨,庆吊以之而往来,患难以之而矜恤。服虽尽而情不尽,后之子孙继述而起者,愬流而寻源,斯谱之所以不可不作焉。方今圣皇在上,天成地平,相协厥居,彝伦攸叙。时乃化行于上,而俗美于下也。吁。陈氏之子若孙,能体是心,而勿替引之,则世泽之衍,世德之深,有以光于前,而谱之传,愈远而无穷矣。藻承圣上命,俾书其端,不敢以不文辞。

《书家谱石刻后》陈亮

陈氏得姓,所由来甚详,今不复载。自太丘长以来,逵既渡江,其后中微。霸先用以为陈,历历可考。及唐末五代,比于皇朝之初,陈氏散落为民,谱不可系。今断自我七世祖,始从所逮闻也。自我皇祖,若诸从兄弟岁时祭祀,有所谓军阵者,次尹儿时不得问,今莫可质。犹记湖州尚书一人,以待博闻者参考。

《天台陈氏先祠记》明·方孝孺

天台陈氏,居东哲山者,为著姓。其先自婺来迁,至秉彝十馀世矣。族之盛,几近百家。秉彝之祖,恐其族大,服降其情,或离而不属,乃为祠祀始迁祖,而使族人合祭,以维系其心。元末兵乱,祠燬于火。秉彝之父彦圣,欲作新之,未果而卒。国朝洪武十年,秉彝以为先人之志奚可不承,乃谋于堂弟,集财聚工,为祠于故址。复以亵器不可以祭也,设牢醴粢盛之器,藏于祠。以族人各用其物以祭,不饬也,割田若干亩以供祀事,请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有礼,而不越焉。其役逾年而成,其事可以传久而无弊。因赵君鼎来京师请书之。今天下之礼,不合于古者,多矣。不合于古而合人情,虽圣人出,不能易也。人之富贵,自外至者,不可以必得,得之不可以世守。而祗祖事先之心,发乎天性,人之所同也。乌得以自外至为之制,而禁抑天性哉。苟拘古之法,庶人惟得祭其祢。今饮与食,持杯必奠,执匕必祝,始为饮食之人,去今已远矣。今之饮食,非彼为之也,人犹不忘之,况祖考吾之所本者,吾身皆其遗体,岂可忘而不祀乎。自汉以来,民之祭已,上及高祖,非人不由礼也,不合于情势,不可守也。孔子尝谓继周者,有所损益,其此类也。夫陈氏之祠,自始迁而祭群祖,言乎古之礼,固不尽合,先王制礼之意,似可为得礼之本。盖礼所以善俗而教民亲睦,虽作于古,不足以感人心,犹非古也。虽不合于古,于俗有益焉,安知其不合于先王之意乎。暴戾之夫,不可以词说化。示之以父之像,则泣。过祖之庙,则敬。其泣与敬,岂待词说哉。出乎天性,不可止也。陈氏族人信盛矣,合之以一祠,犹一家也。此祠不废,传数百年,犹旦暮也。辨其亲疏,谨其品节,不合于礼者,鲜矣。有可以持世变俗者,极人力之至难,犹得为之,况为祠而善一族者乎。然则兴作之工虽微,而可书者甚大。余有志于变俗而未能者,喜其事约而博,因记其成,且识所感焉。

《庐陵吟溪陈氏族谱序》何乔新

予友秋官郎中庐陵陈君时庄,出其所修家谱属予序。按谱:陈本舜后,其先胡公满以神明之冑,国于陈,为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氏。宋初有讳松贞者,为庐陵教授,因家城北之吟溪,而庐陵有陈,实始于兹。传数世至讳世荣者,登进士第,卒官宣教郎。子元伯,尚宋宗室女。其云仍日蕃,其衣冠日盛,而陈遂为庐陵望族。国初有讳灌者,佐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累官宣城太守。宏谟骏烈,国史纪焉。宣城尝病其家谱散轶,欲修辑之,未就而殁。宣德癸丑,其子致广始考其可徵者,仿眉山苏氏谱例,为流庆图,而先世之遗文轶事附焉。迨今三十馀年,其族舄奕繁衍,不胜纪。时庄,致广从孙也,复取旧谱而增修之。自七世以上,则仍其旧,不敢辄有损益。八世以下,则详考而具录焉。名卿伟人之诗文,为陈氏作者,各以类附录于后。总题之曰《庐陵陈氏续修族谱》。夫族谱之作,明吾之所自出也。故君子慎之。果吾所自出欤,虽贱且恶焉,不敢遗也。遗之则黜其祖,是不孝也。非吾所自出欤,虽贵且贤焉,不敢冒也。冒之则罔其祖,亦不孝也。然杜正伦世出本微,而求合于城南诸杜,则罔其祖矣。近世吴兴秦氏耻桧之奸,而讳称其子孙,则黜其祖矣。呜呼。古之谱其族也,明之;后之谱其族也,乱之。苟谱之而以乱之也,曷若不谱之为愈哉。今观陈氏之谱,断自其所可知,而其不可考者缺焉,斤斤焉。尊祖睦族之意,是固孝子之用心也。时庄以明经登第,其为司法勤慎,而文寖寖乎跻华登峻,以亢其宗,以昭其祖,以光启其后,盖有日矣。昔唐《宰相世系表》以贵传,庐陵欧阳氏族谱以贤传,斯谱也,安知不以时庄之贵且贤而盛传欤。

《陈氏族谱序》王世贞

左氏有言:先王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盖其时
多世臣云。以故宗法得提衡其间,与治法相左右而不废。太史公之为史也,人为之传,而其有爵,而不替者特名之曰世家,夫亦命氏之遗指哉。若江左之有贵姓也,则自王、谢始也,顾、陆、朱、张肩之也。江左入而为隋,王、谢之贵小屈,而崔、卢、李、郑之贵兴,魏孝文为之嘘而借之。及其末也,虽唐文皇以天子之尊,求胜之而不可得。然其人皆以姓贵者也,非能贵姓者也。五季之中原,日寻于干戈。至靖康而悉以委寇,衣冠之士,脱锋刃而窜匿于吴、越、闽、广之间,抱其遗编,以诲其子弟,出而当太平之用。故天下之所称贵姓者,渐不在北,而在南。荐辟科举之政行,天子所与共天下者,皆彬彬诸书生,诵法孔子之辈。士或旦白屋而夕朱户,其子弟习其遗编以继显。故其姓之所以贵,渐不在纨裤,而在诗书,此其人能贵姓者也,非以姓贵者也。今东南名诗书族,毋如闽,而闽之族,毋如陈。余皆与其俊善。今年大中丞公某抚关中,出其书一编示余,曰:是谱也,伯兄太仆芹之属草,而某为润色者也。是家大人中宪公之志也。读之,则其先光州之固始人,从王潮入闽,而家福清之南阳村。三传而讳泰者徙长乐之江田,十四传而文海公复徙古田县,又八传而为中顺公某、中宪公某,又一传而为今中丞公,及其伯兄中丞某,再传而为县令俊。长祚,此其最,章章盛者也。其留江田而显者,曰给事某,曰提学洙。自江田而徙闽之青铺,显者曰太仆联芳。自古田而徙闽之南台,显者曰兵部时霖。凡闽之为陈四,而皆出固始。又皆其人能自贵姓者也,君子以是知诗书之泽远矣哉。且陈之先出虞舜氏,世世称侯邦焉,以宾于夏、殷、周。而其嗣世至篡梁之祚,用衣冠倾中原,而中丞公谓之远而不足徵,独断自公泰始。推是指也,以别嫌而统同,敦始而修睦,志其所以为陈者耳。凡不佞之所称述者,皆非中丞指也。虽然,为陈后者能绍明其诗书,务以人贵其姓,而毋藉姓贵。虽繇此百世可也。

《题陈氏族谱序》夏镞

近时人家立谱,多取名人显宦为宗祖,而以己之宗祖为他人子孙。冒昧可笑。此谱不时修之故也。吾邑妙山陈氏之谱,尝一再修于元延祐。国朝永乐间,嗣兹累累,修葺皆不妄攀阿,可以观家风矣。初,知州伴菊公,与长史木庵赵先生、吾从曾祖前都御史同时为姻交,文行无不同。三家又同时修谱,义例一致。盖互相商定者也。陈之中叶,曰子良,曰仲述,叔侄相继出后他姓,为丁,为仇。其去仇归陈,亦自知州公始。丁因循至今。敏之方切愤,念续修兹谱,搜索疏远,亟以收族人之心,誓必讫事,于前人无失,可谓祖孙一心,殚力本始者矣。寒家至台姻,籍无先陈氏,予曾祖姑,敏之从曾祖妣,先大父娶焉。吾女嫁焉,吾二孙科、极又娶焉。夏氏先今,名姓班谱中。敏之求予题其首,不得辞。

《笋江陈氏族谱序》陈琛

世之论天者,皆曰天无心于荣辱祸福夫人,特人之所值有幸不幸耳。余谓天虽无心而有定理,凡君子必得荣福,而小人卒不免于祸且辱。昔晋羊叔子登岘山,慨然谓其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然以今观之,岘山可夷,而叔子之名不可泯。凡今为羊氏谱牒者,未必皆叔子之后,而亦每每援及叔子。是叔子至今存也。宋章惇没未久,其子孙羞认其坟茔。而吕惠卿之后在泉,或有指言惠卿寔尔之祖者,无不颜面发赤,忿勃以为非。是乃已是小人者,初未尝有为之后者也。福莫大于长存,祸莫惨于无后。谁谓君子不善取福于天,而天果皆不定,而人之荣辱祸福果皆出于偶然也哉。然多福贵于自求,不自求而惟求之先人,以为或能荣我福我,则虽朱均,亦不能得之于尧舜,而况于所谓遥遥华冑者乎。大抵人顾自处何如,使吾果贤也,则世德自我而光扬。果不贤也,则先声由是而玷坠。乔木孤芳,亦岂能尽为子孙无似者之凭赖哉。况吾既不能为后,而又无所考据,以真知其为某圣某贤之后,而徒茫昧远取,著之谱以号于人,曰:吾祖实某圣某贤。吾恐有窃笑而群议之者矣。又何荣与福之有。此狄青之所以不敢自附于狄梁公,而郭崇韬之所以为最无识也。吾邑笋江陈君时中,勤学慕古,秀出于其族。每谓族不立谱,则无以合暌萃涣,兴孝存仁。因与其从叔本静为之。一日,出以示余,曰:此谱断自可知,不敢妄有所攀附,以诬先代而诳后人。盖实录也。愿先生畀一言于首。余意以为修立谱牒易,光重谱牒难。然既知所以修立之,则必思所以光重之。而受福不远者,于谱不光也。故以祸福有定、及君子必得其福者告之。吾知本静、时中必能勉求务得,以为其族自求多福者劝也。

《陈氏族谱序》陈选

逸庵先生,先君师也。先君尝语选曰:吾之处心立业,
不敢后于常人者,先生教育之功居多。以是命选受业于先生。呜呼。自曾子父子从游孔门后,大道既隐,人不知师。千馀年间,天下贸贸焉。迄宋诸儒倡明道学,于是蔡季通父子始知师事朱晦庵。噫。师而至于父子相继,则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从可知矣。选非其人,第父子同游,则有不异者耳。选日侍先生,教必本于忠孝,文必关于世教。至于言之与行,较若画一,窃尝自叹,虽古之醇儒,何以加焉。今年先生犹子豫从叔总同北上,出家谱,以先生之命,命选序之。乃知先生之先代有哲人,类皆秉直不阿,中问簪笏,彬彬济济。其家学渊源,有自来矣。周子有言曰:家难而天下易。选以为家易耳,而天下难。天下之权在人,虽孔孟之圣且贤道具矣,不能必天下之用己。家之权在我,苟敬身以立本,明伦以敦典,立教以育才,举诸心,加诸彼而已。陈氏家谱,世世修之,所以修者,其身敬,其伦明,其教立。此陈氏之所以多贤,而家之所以独齐于台也。于是敢以习于先生者,书以应命。若夫谱之世系、名卿钜公,言之详矣,毋庸赘。

《陈氏宗谱序》陈图

昔汉班固《族论》曰:宗者何。宗,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所以长和睦也。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聚会之道,故谓之族。信乎。人生有自然之气类,上自鼻祖,下迄耳孙,所由一脉以相联也。但缘世代邈隔,支裔繁衍,或问其所自始与其所同列,则茫乎莫之辨者。故家之有谱,乃以使人瞭然于目,而兴尊亲之怀也。我陈氏族谱始修于继祖公,再修于少川粤台公。其营营于是役者,实有补于宗族矣。今再阅三世,其生息之消长,人事之盛衰,里居之互易,大相径庭于昔。况当兹鼎革离乱之馀,人处四方,声问不通,恐后来更有难为稽者,则今日之续修,顷不容缓。图由是怦怦自惕,乃取旧本,愬源寻流,分抄各帙,遍求其核。幸得藉手以告成,上以继三公辑谱之意,下以洽子姓同气之谊。庶无愧于班固之论,而成其为宗族之义焉。虽然,予窃有感也。曩者,少川公帅族建置大宗祠以虔祀焉,立有常法,攸行者仅尔两叶,遂为废弛。至今堂阶鞠为茂草,几筵冷落,宁能恝然乎。近有思复其旧者,犹等于道筑,尚未有以处此也。吾谓兴举废坠,《春秋》进子姓之咸集者,则某也为昭,某也,为穆,世派不紊。敬所尊,爱所亲,而谱中之胪列者,将济济以骏奔于堂下,而见诸实事矣。则修谱者岂仅空言乎哉。吾敢并告之,冀共登斯道之至隆也。谨序。

《青阳陈氏族谱序》焦竑

嘉靖戊午,余始识青阳陈水部于场屋,去之四十馀年。其从孙明鳌与余儿周同举于乡,为人温而恪,蔚而有文。余知陈氏之兴,盖未艾也。一日,出其家谱以示余,曰:此余世父一德、一宾所修葺,而族祖邦任及诸宗人之志也。先生其一言序之。余考古昔,谱领于官,其法最严。隋唐而后,谱局始废,世家寖迷其本始,多而亡统,远而离宗,棼棼然不可胜原矣。官礼之陈本出汪氏,自宋将仕公赘婿于陈,子孙袭其姓,而不能自还。然类能以儒自振,观谱所载,或总益州,或按十道使,或拜御史大夫,不独近世之水部公也。家乘私史,虽自相创述,论著者据其所闻,不能广览旁搜,以会通其故,驳不伦,亦无足怪。今陈氏之谱,自志达公而下,字名、官位、寿年、坟墓,以及缙绅之诗文,朝廷之诰敕,粲然如目见而耳受,可谓备已。汪出鲁成公次子,世言汪者,必本周公。而陈则虞舜之世,胡公满之裔也。虽皆神明之胄,而改徙变置,不无居同。而殽人冒而夺之,失识者尝寘疑于其间。以余观之载籍,其为陈者,盖有四焉:大舜之后,以国为氏者,一也;白氏自隋初改为陈,此万年之陈,二也;鲁相无后,后以外孙刘矫,此广陵之陈,三也;侯莫陈之后,亦以陈为氏,四也。郑夹漈氏族之学,最为精审。所胪列殆非一端,而于官礼之陈奚疑。况君子微独辨姓之亟,而禔身睦族之为难。陈氏官修职,士修学,民修业,而定为家规,又扶善诎邪,凛然以礼义相联序。同堂而处,比肩接膝,坐行拜起,忠孝友爱之意,可触目而兴也。此其于敦叙之大本,业无愧矣。异日明鳌登朝,疏请于上,以还将仕公之旧,而竟水部之志,未晚也。语曰:公侯之后,必复其始。余辄书以俟之。

陈姓部选句

汉张衡《司空陈公诔》:敬仲初育,发繇卜筮。凤飞观国,流光末裔。
陈江总《皇太子太学讲碑》:我大陈之御天下,若水涣其长澜,瑶星躔其永历。重华诞,启兴于大鹿之野;敬仲继,业盛矣鸣凤之占。
唐李商隐诗:耿董官勋大,荀陈地望清。
宋苏轼《朱陈嫁娶图》诗: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卖崔卢。

陈姓部纪事

《汉书·陈遵传》:遵字孟公,杜陵人。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
《王莽传》:始建国元年,莽曰:予前在摄时,建郊宫,定祧庙,立社稷,神祗报况,或光自上复于下,流为乌,或黄气熏烝,昭耀章明,以著黄、虞之烈焉。自黄帝至于济南伯王,而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予伏念皇初祖考黄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于明堂,宜序于祖宗之亲庙。其立祖庙五,亲庙四,后夫人皆配食。郊祀黄帝以配天,黄后以配地。以新都侯东第为大禖,岁时以祀。家之所尚,种祀天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书不云乎。惇序九族。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为宗室。世世复,无有所与。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别族理亲焉。
《后汉书·雷义传》:义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世说》: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宋史·陈师锡传》:师锡始与陈瓘同论京、卞,时号二陈。《将乐县志》:陈真拜饶州通判,改安庆,秩满,赴京。会成祖梦二朱衣侍墀下,自云太守,一真一假。次日同他郡通判陈假引奏,适与梦符,俱升知府。
《明外史·陈济传》:陈继,吴人。父汝言,坐法死。继甫生十月,遗书数万卷。母吴,躬织以资诵读。比长,贯穿经学,人呼为陈五经。
《李时勉传》:时勉与陈敬宗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各为南北祭酒。敬宗方严肃下,时勉平恕得士。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陈宁传》: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尝令左右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
《艾南英传》:万历末,场屋文腐烂,南英深疾之,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斯文为任,乃刻四人所作行之世。世人翕然归之,称为章、罗、陈、艾。
《江宁府志》:陈钦知广平,周达民隐,临事果决,百废具修。时巡九县,问民疾苦,郡人号为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