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
 第七十六卷目錄
 朱姓部列傳十一
  明八
  朱由      朱由楫
  朱由模      朱由栩
  朱由橏      朱由枵
  朱由      朱由樞
  朱由樻      朱由棟
  朱由樊      朱存
  朱求      朱恭枵
  朱逵杞      朱履
  朱欽相      朱純
  朱之馮      朱錦
  朱守恕      朱慈烜
  朱慈炯      朱慈炤
  朱慈煥      朱慈照
  朱慈煃      朱慈㶾
  朱慈      朱亶
  朱廷鄣      朱續川
  朱長安      朱文衡
  朱霞       朱天麟
  朱國彥      朱士完
  朱世寧      朱永寧
  朱日薦      朱永吉
  朱傑軒      朱侍臣
  朱瑋       朱士亨
  朱梁       朱國棟
  朱實蓮      朱迥溙
  朱呈      朱迥滼
  朱敏彝      朱一統
  朱廷煥      朱集璜
  朱國軾      朱鑑
  朱光斗      朱待用
  朱璥       朱明
  朱國弼
 朱姓部藝文
  婺源院朱氏世譜後序   宋朱熹
  朱氏世德碑記       明太祖
 朱姓部紀事
氏族典第七十六卷
朱姓部列傳十一
明八
朱由
《明外史·諸王傳》簡懷王由,光宗第二子,與熹宗同母
四歲殤。
朱由楫
《明外史·諸王傳》:齊思王由楫,光宗第三子,母王選侍,生八歲殤。
朱由模
《明外史·諸王傳》懷惠王由模,光宗第四子,母李選侍,生五歲殤。
朱由栩
《明外史·諸王傳》:湘懷王由栩,光宗第六子。
母定懿妃,殤。
朱由橏
《明外史·諸王傳》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母敬妃,殤。
朱由枵
《明外史·諸王傳》:榮王常溒薨,子憲王由枵嗣。
朱由
《明外史·諸王傳》:德王常世子,未襲卒。
朱由樞
《明外史·諸王傳》:德王常薨,子由樞嗣。
朱由樻〈由材 慈煇 慈烺〉
公元1642年
《明外史·諸王傳》:崇端王薨。
子由樻嗣。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汝寧,執由樻去,脅為襄陽伯,令諭降州縣之未下者
由樻不從,殺之於泌陽城
河陽王由材、世子慈煇、次子慈烺皆遇害
朱由棟
公元1636年
《明外史·諸王傳》:吉宣王薨,由棟立。
崇禎九年,薨。
朱由樊
公元1622年
《明外史·諸王傳》:荊康王薨,子由樊嗣。
天啟二年,薨,諡曰定王
朱存
《明外史·諸王傳》秦王樞嗣。
李自成西安樞為賊所脅,偽授權將軍
妃劉氏死之。
朱求
《明外史·諸王傳》晉王嗣。
李自成山西脅求北京不知所終
朱恭枵
公元1641年
《明外史·諸王傳》:周王恭枵嗣。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開封枵出庫金五十萬,餉守陴者,懸賞格,殪一賊者予五十金。
賊穴城將入,守者投之以火,七晝夜始解去。
其冬自成再圍汴,十五年九月河決城潰,枵從後山西城樓,率宮妃等露棲雨中數日,始獲免
朱逵
《明外史·諸王傳》:韓端王杞早卒,亶立。
追封莊王
朱履
名山藏·分藩記》靖江王任昌薨,子履燾嗣。
薨,諡溫裕
朱欽相
《明外史·侯震暘傳》震暘論客氏,給事中臨川朱欽相疏繼之。
大恚貶官
皇子生,詔復故官,尋擢太僕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討賊有功,旋以忤忠賢除名
朱純
公元1621年
長清縣志》字我白,生有夙慧
初入塾,日讀書一冊,人皆奇之。
後舉辛酉解元,登壬戌進士一時江北才子之譽。
初授容城,以廉明調治永年三載考最,擢南臺福建道御史,首劾逆璫餘黨石三畏為十孩兒之一,直聲大震
後轉慶陽知府,陞分守河西參政
朱之馮
公元1625年
畿輔通志之馮號勉齋大興人。
天啟乙丑進士,授戶部主事,督榷河西務帑。
有羨金,胥吏請納之,馮正色叱之。
三殿告成魏忠賢冒濫爵賞,並及朝臣
之馮獨疏辭。
歷任山西副憲分巡河東道
流寇事亟,之馮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
甲申正月流寇入,分兵控扼險要
三月朔大同總兵姜瓌降賊。
之馮文武紳衿城樓,設明太祖像,歃血誓守。
太監杜勳總兵王承潛款賊,開門迎入。
之馮遂登北城樓,易朱服南望九叩首,付遺疏,并遺子書,自縊死。
朱錦
應山縣志》字真文進士
沉靜不苟言笑和易近人見義勇為,立李氏遺孤,表陳氏之節烈,大協輿情
楊忠烈被逮傾囊助費。
在中途,賴周旋,遂不及難
朱守恕
郴州志》守恕,海之子
初任武陟知縣,有能聲服闋,補修武治行益著,擢御史獨立敢言不避權勢,遷雲南僉事,卒。
朱慈烜
《明外史·諸王傳》懷隱王慈烜,莊烈帝第二子,殤。
朱慈炯
公元1643年
《明外史·諸王傳》:定王慈炯,莊烈帝第三子。
崇禎十六年封為定王
十七年國變不知所終
朱慈炤
公元1642年
《明外史·諸王傳》:永王慈炤,莊烈帝四子,母田貴妃
崇禎十五年三月冊封為永王
十七年國變不知所終
朱慈煥
《明外史·諸王傳》: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
田貴妃
五歲病亟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外戚薄,將盡殤諸子
遂薨。
王靈異,封為元機慈應真君
十六年,改封宣顯慈應靈王,去真君號。
朱慈照
《明外史·諸王傳》:榮憲王薨,子慈照嗣。
張獻忠湖南,王奉太妃姚走辰溪
朱慈煃
《明外史·諸王傳》:吉王由棟薨。
子慈煃嗣。
十六年,張獻忠湖南,同惠王桂王衡州,隨入
朱慈㶾
《明外史·諸王傳》:荊定王薨,子慈㶾嗣。
張獻忠蘄州,慈㶾先一月卒。
賊下令圍王宮,妃世子微服遁。
朱慈
《明外史·諸王傳》:趙穆王薨,世子前卒,弟壽光王由桂子嗣。
朱亶
公元1634年
《明外史·諸王傳》:韓端王薨,曾孫亶立。
崇禎七年,請復初封,平涼衛募軍三千人,以屯田充餉,為守禦得旨未行。
十六年,賊屠平涼被害
朱廷鄣
公元1643年
《明外史·諸王傳》廷鄣,代府宗室也。
崇禎中,為鞏昌府通判,署秦州事,有廉直聲。
十六年冬,賊陷秦州,擁見賊帥
使之跪,叱曰:我天朝宗姓,頭可斷,膝不可屈。
賊欲活之,大呼曰:今日求一死。
自若,乃見殺。
朱續川
河南通志:續川,汝州宗室
流賊破城舉家縊死
長安
山西通志長安雲丘宗室子。
闖圍太原城,母、妻、妾、妹及弟婦十餘人羅列井傍城陷投井長安身殉,井塞不及水,未死,賊出而勒貲,不得,死之。
朱文衡
山西通志文衡雲丘王孫
闖圍太原不屈受害
朱霞
公元1644年
山西通志:霞,陽曲宗室,補弟子員
崇禎甲申,闖陷晉,霞粘帖於井椿曰:府學生員朱霞死此。
投井死。
朱天麟
公元1628年
《明外史·朱天麟傳》天麟字游初崑山人
崇禎元年進士
饒州推官,屢攝屬邑事,皆有惠政
考選入都,改翰林編修奉命淮王
南都破,走福州,唐王擢少詹事,署國子監事
天麟鄭芝龍跋扈乞假廣東
汀州變,又走廣西,入安平土州永明王武岡,以禮部右侍郎召。
明年禮部尚書,尋拜東閣大學士
當是時,朝臣樹黨袁彭年等逐之去。
未幾,再召天麟
廣州桂林皆失,王奔南寧
天麟奉命經略左、右兩江土司以為勤王之助。
未集,兵逼南寧,王倉皇出走天麟扶病從之,卒於西坂村。
朱國彥
公元1629年
《明外史·趙率教傳》:朱國彥,崇禎二年四月,為薊鎮中協總兵,官駐三屯營
十一月六日大兵臨城,冠帶西向稽首,與妻張氏並投繯死。
朱士完
公元1636年
潛江縣志》:士完,字符禺崇禎丙子雋于鄉,揭榜之頃,夢有皂旗西北飛來,立於墓門上,白書亂世忠臣四字
至癸未,闖寇破至潛,士完為寇所獲,欲官之,士完不屈,械赴襄陽,闖營路經泗港守者稍疏,士完囓指洒血題其壁曰:柏臺朱舉人死處。
投繯
世寧
公元1643年
池州府志》世寧貴池人
業醫而好詩書。
崇禎十六年亂兵池州世寧聞其母殯被發,一痛而絕。
朱永寧
畿輔通志永寧清苑人
崇禎末,城破,永寧賊死
朱日
沔陽州志》:日薦,郡庠生。
癸未,逆闖陷沔,率鄉兵拒賊,斬首數千旋,被擒,強導路大罵加以刑,罵益厲,卒。
永吉
雲南通志永吉字飛之廣西桂林人
天文術數
初客黔,投傅宗龍幕中安邦彥圍黔,永吉解圍有功
崇禎間,滇巡撫王伉題授遊擊,屢破賊眾,後因吾必奎通賊永吉力戰不已,會諸將皆潰,自刎死。
一子世襲百戶
朱傑
陝西通志軒,平涼人
崇禎間,闖逆陷西安西向平涼知城難保,率妻及子女闔家仰藥,死。
侍臣
安慶府志》侍臣字翊明望江人。
少負高慧,九試棘闈不售
明經青陽教。
長安,途遇大警德州兵憲雷縯祚要入城,畫守具德,竟無恙
克復東兗
大中丞王永吉又要同行侍臣青陽,任兩載
值左兵破邑,抱書遁山中悒悒不樂而逝。
朱瑋
浙江通志:瑋字,鴻儒山陰人
喪亂後,避家梅里尖。
六月,兵潰,人皆竄伏,瑋痛哭不已,潛往嶕石躍水死。
士亨
浙江通志士亨慈谿人
薦舉交趾那岸縣知縣交趾陷,不屈而死。
朱梁
河南通志汴將,與闖賊戰死之。
朱國棟
公元1402年
昌邑縣志》:國棟,武生
壬午兵變,守東城,及於難。
朱實蓮
公元1621年
廣東通志實蓮字子絜南海人
七歲能文慷慨大志
識力過人
未冠,舉天啟辛酉鄉薦第三
崇禎庚辰督學魏浣初舉薦境內人才第一,初授德清知縣
歲荒捐貲賑濟,活眾甚多
尋陞刑部主事,轉戶部郎中
丁亥,同陳子壯起兵擁眾退守高明城
城陷死之。
冬春草》積雪軒集》行世
朱迥溙
山西通志:迥溙,潞安人
崇禎間貢,任鄒平知縣殉難
朱呈
山西通志:呈長治縣人
崇禎末,知秦安縣
縣既貧瘠,又值荒旱之餘,拊恤窮民,日不遑夕,而地處邊衝城守無具。
破城,縶至伏羌城下,令賺城。
呼告曰:城內任君等,可力禦勿降。
忍辱至此,蓋欲知死所耳。
言訖罵賊,呼速殺我。
賊遂殺之。
伏羌卒,嚴守不能下。
朱迥滼
山西通志:迥滼,潞安人
崇禎末,任白水知縣文雅能詩明習吏事,人不敢欺
會賊潛入城,城陷,猶力戰射賊,遂遇害
朱敏彝
山西通志:敏彝,霍州人
倜儻有氣節,與妻郭氏避賊夫婦俱為所執,賊攜郭氏上馬,敏彝大怒擊賊被殺,郭氏罵曰:速殺我得從夫地下
不從賊也,賊殺之甚慘,巡撫吳題建坊旌表
一統
公元1630年
山西通志一統字霞淑平定人
崇禎庚午舉人,由華陰縣調繁蒲城,時蒲邑衙兵不可問,一統一裁於法。
十六年十月十二日,闖陷京兆州縣望風降。
一統誓與城俱盡,曰:吾家七世衣冠受恩深也。
或曰某某降矣。
一統曰:此事不論資格也。
坐臥城頭節減飲食,曰:臨時令氣弱,可速死爾。
預擴井口曰:身軀壯,令容納。
衙兵勒逼納款,環奪印鈐。
一統瞑目曰:此身一日生則城明城,印明印也。
此頭可斷,此不可得
會日暮,左右盡散去。
親近者亦皆勸慰一統曰:諸公誤矣。
此事諸公能,我終不能。
果若不惟不可朝廷抑且不可對自心噫。
諸公誤矣。
猶集堞撟干,峙糗繕器,嚴門禁乘城樓,調度百出
會城告陷,度城必不能守,遂赴眢井而死。
朱廷煥
單縣志》廷煥號中白,明進士歷官大名道兵備副使
居鄉,卹鄰睦族敦尚氣誼蒞政幹國勤民矢心忠愛
國運變遷流氛禍亂,守封疆死。
朱集璜
《明外史·侯峒曾傳》朱集璜,字以發,崑山歲貢生
學行鄉里所推。
南京既亡,崑山人議拒守,推舊將王佐才為主集璜舉兵為助。
城陷集璜東禪寺後河死。
朱國軾
《明外史·侯峒曾傳》崑山城陷,朱國軾代父死。
朱鑑
江西通志字廷佐瑞金人
母郭遘疾刲股藥中,飲之而愈。
父母壽終廬墓三年
朱光
城武縣志》光斗,居秦灘集
有母年七旬,盜起,邀光斗入夥,不從,賊讎之,忽夜盜十餘,入其家,光斗既脫,聞仇賊執母索己,威逼甚急,復趨入曰:可殺我。
賊殺之,母得免。
待用
無錫縣志》待用邑老儒,與同邑楊宗昌後授經蘇州知府姚善家教子節後善被戮,節戍遠邊二人間關徒步,護節以行,遂皆死於道中人稱為雙義
朱璥
貴州通志:璥,貴陽人
好學能書,早喪母,事父以孝聞。
父嘗疾劇,璥禱於神,願以身代。
及卒,刻木為像,事之如生。
朱明
魚臺縣志》明善食餼縣庠。
遭城破,賊肆焚掠父母柩俱在室中,燬不能救,號哭投井死。
國弼
《明外史·朱謙傳》子永,永子暉,暉子麒,麒子岳,岳從弟岡,岡子繼勛,繼勛孫國弼。
天啟中楊漣魏忠賢國弼亦乞速賜處分,消蕭牆禍。
忠賢怒,停其歲祿。
崇禎時總督京營溫體仁柄國國弼抗疏劾之。
詔捕其門客及繕疏者下獄,停祿如初
福王立,自稱定策勛,詔進封保國公
自是變其初節,與馬士英阮大鋮相結,力排正人以至於亡。
朱姓部藝文
婺源院朱氏世譜後序·朱熹
公元1176年
聞之先君子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歙州歙縣篁墩相傳望出吳郡
秋祭率用魚鱉
唐天祐中陶雅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領兵三千戍之,是為制置府君
卒葬連同,子孫因家焉。
生三子,仕南唐常侍丞之號,其後亦有散居他郡者。
按今連同別有朱氏,舊不通譜
近年有自言為昆弟之後者,猶有南唐補牒,亦當時鎮戍將校也。
蓋其是非不可考矣。
吏部院為八世孫。
宣和中,始官建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於其邑,遂為建人於今六十年,而抱孫焉,則居閩五世矣。
淳熙丙申故里,將展連同之墓,則于方夫人十五公馮夫人之墓,皆已失之。
詢訪連同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於有司而後得之
文據藏於家,副在族弟
然而三墓者,則遂不可復見。
癸卯五月辛卯閱舊譜,感世次之易遠,骨肉之易疏,而墳墓不易保也。
更為序次,定為婺源院朱氏世譜,而並書其後如此,仍錄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來者未艾徽建二族
自今每歲當以新收名數更相告語,而附益之。
千里之外兩書如一,傳之永遠有以不忘宗族之誼。
至於蘆村府君,其墓益遠居故里者,尤當以時相率展省,更力求訪三墓所在,而表識之,以塞子孫之責。
而熹之曾大父王橋府君無他子,其墓在故里者,恃有薄田於其下,得以奉守不廢
當質諸有司,以為祭田,使後之子孫,雖貧無得鬻云。
九世孫宣教郎直徽猷閣主管台州崇道觀序。
朱氏世德碑記明·太祖
公元548年
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鄉。
上世以來服勤農桑五代祖仲八公,娶陳氏,生男三人,長六二公,次十二公,其季百六公,是為高祖考。
娶胡氏,生二子長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
侯氏生子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
初一公配土氏,是為祖考妣。
有子二人,長五一公,次即先考世珍
元初淘金戶,金非土產,市於他處
先祖初一公,困于役,遂棄田廬,攜二子泗州旴眙縣,先伯考五一公十有二歲先考八歲
先祖營於泗州,置田治產
及卒,家日消
由是五一公遷濠州鍾離縣其後因至鍾離居。
伯考淳良務本積德與人疾言忤意鄉里善人
先伯娶劉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
重五公,生鍾離
先考君娶徐氏泗州人
長重四公,生盱眙
六公、重七公,生五河縣
某,其季也。
生遷鍾離
戊辰年,先伯考有孫六人興兵以來相繼而沒。
先兄四公,有子曰文正,今為大都督
六重七,俱絕嗣
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疾,捨身皇覺寺中。
甲申父母長兄俱喪,次兄守業,又次兄出贅劉氏。
托跡緇流
至正二十四年天下大亂諸兄皆亡。
淮兵大起,掠入行伍,乃招集義旅兵力漸眾,因取滁和
龍鳳二年,帥師渡江駐兵太平常念先考常言世為朱巷人宗族俱有,平日每有鄉土之念,即訪朱故宗族之所,遂調兵句容
明年金陵,而朱巷距城四十里,舉族父兄昆弟四十餘人至,始得與之敘長幼之禮,行親睦之道。
但朱氏世次,自仲八公之上,不可復考。
今自仲八公高曾而下,皆起家江左歷世墓在朱巷,惟先祖泗州先考鍾離,此我朱氏之源流也。
爰自金陵太平駐節開府,為基本之地,實鄉郡焉。
屢次征伐拓地吳楚甌越方數千里由是屢膺顯爵
龍鳳九年三月十四日內降制書曾祖稱為資德大夫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司空吳國公
祖妣吳氏,吳國夫人
先祖考稱為資德大夫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上柱國司徒吳國公
祖妣王氏,吳國夫人
先府君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平西右丞相吳國公
先妣陳氏,吳國夫人
閏三月十三日祗謁先塋焚黃告祭遵舊典也。
重念報本禮行宜厚。
今勉建事,功匪由己能,實先世靈長之澤,垂衍後昆,宜得報恩。
三代並為上公,以遂為子孫者之至願書曰:作善降之百祥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先祖積功累善,天之報。
施茂於厥後,凡我子孫,皆當體祖宗之心,蹈德存仁,以永其緒於無窮,是我之所望也。
於是備書於後,以傳信將來,有所考焉。
朱姓部紀事
漢書·蕭望之傳》望之子育少與陳咸朱博為友,著聞當世
往者有王陽、貢禹,故長安語曰蕭、朱結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也。
育與有隙不能終,故世以交為難
公元1367年
名山藏·臣林記》李文忠字思本,少名保兒盱眙人
父貞娶高帝姊,漁泗水上。
久之高帝姊卒,保兒方十二。
貞聞淮右,攜之軍中
保兒衣,喜且泣,賜以己姓,名曰文忠
吳元年,誥曰:甥文忠,幼育帳下,比於吾兒。
弓馬文藝,靡不閑貫。
弱冠起軍中,僉院金華,開省嚴陵,平烏龍,破苗獠,援諸全陷陣衝鋒,如遇枯朽
比者直擣臨安,克其堅城安堵如故
朕自起淮右奄至江左同心一力,諸勳有之,國戚蔑如
惟爾文忠,親則舅甥,恩則父子,謀盡勞,與諸勳並。
是用加爾榮祿大夫、浙江行中書省平章作鎮茲土,復爾故姓,爾其勖之。
公元1368年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
故姓李,又姓木,乃姓沐也。
八歲父母死。
得之兵間,時帝年二十五,未子,與孝慈皇后養為子,姓之朱,名之文英,與懿文太子同食起。
溫爽有姿,概機穎過人
入侍帷幄晝夜勤勵,目無迕視深器之。
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京口
久之,陞廣武衛親軍指揮使。
洪武元年,以所部從取鉛山,下崇安,會湯和陳友定延平,取之。
故將子隆負固不服裨將蔡玉夾攻生得子隆將谷保,盡定閩地。
高帝曰:毋李爾李,毋朱我朱。
與之木姓,而名曰
《明外史·何文輝傳》文輝字德明滁人
太祖滁州,得文輝年始十四,撫為己子,冒國姓
及長,授總制
久之,擢江西行省左丞復姓何氏。
初,太祖多蓄義子,與諸將士分守諸路。
周舍鎮江道舍寧國,馬兒婺州,柴真童處州金剛奴守衢州,皆義子也。
者,沐英,故軍中又呼沐
馬兒者,徐司馬
者,朱文剛,與胡大海耿再成處州難。
道舍文輝也。
其人率皆功名顯,惟真童、金剛奴無考。
又有朱文遜者,亦以義子,前死太平
徐司馬傳》司馬字從政小字馬兒揚州人
元末兵亂年甫九歲,棄道旁
太祖得之,因養為子,冒國姓
既長,詔復徐姓。
公元1509年
名山藏·典謨記》武宗正德四年十二月閱武西內,予冒國姓,稱義子者,朱鐸十一人錦衣衛百戶朱璽四人所鎮撫
公元1510年
五年九月,封義子錦衣衛指揮同知朱德永壽伯。
七年九月,賜義子百二十七人國姓
永壽朱德都督朱寧朱安為之首,其次朱國、朱福、朱剛,皆至都督
下鎮撫旗舍,列籍錦衣騰驤諸衛,蓋皆中官廝養市井桀黠,偶悅上心,遂蒙收賜。
朱採、朱靜、朱滿、朱恩、朱規五人者,來自亡寇,得幸於上云。
公元1513年
八年五月御史賀泰諫,賜義子姓,外調之。
公元1514年
九年八月,上設東西兩官,廳禁中,視團營練兵,以太監張忠領東邊將許泰領西,復設勇士營,領以神周
劉暉賜國姓,為義子
四鎮兵號四家,復使江彬兼統之。
自領中官善騎射者為一營,曰中軍
十二年六月,賜後軍左都督許泰前軍右都督張洪國姓
公元1518年
十三年五月群小賜姓者,朱山十人俱為錦衣衛小旗。
六月調陞綏德衛副千戶,欽為錦衣正千戶更姓朱。
公元1519年
十四年二月左都督劉暉神周都督僉事李琮國姓
《臣林雜記錢寧者,本鎮安人
太監錢能鎮守雲南幼鬻為家奴死事
劉瑾專順,因得見武宗左右手拓弓,武宗悅之,賜國姓,為義子
江彬者,宣府人
大同遊擊將軍
武宗好兵事,錢寧於上,上召見
為人黠悍狠忍,談兵上前,高自稱詡。
上悅之,以為左都督,賜之國姓,留侍豹房
《明大政紀》正德十四年三月武選郎中黃鞏疏言:陛下臨御以來祖宗綱紀壞於佞倖,天下知有權臣不知有陛下,皆陛下不敢忤權臣。
江彬本行伍庸流,凶狠傲誕陛下賜以國姓,封以伯爵,托以腹心,付以提督京營之寄,此養亂之道也。
外挾邊卒,內擁兵權,騎虎之勢不亂不止天下之人切齒唾罵,皆欲食彬之肉。
何不,以謝天下。
上怒,詔下獄
十月,禁民不許養豬及易賣宰殺,違者發極邊衛充軍,以豬音同國姓,故嚴旨禁之。
遠近流傳旬日之間,直省各處城市鄉村地方豬盡減價販賣其小者,皆埋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