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九卷目录

 师弟部纪事二
 师弟部杂录

交谊典第九卷

师弟部纪事二

《唐书·徐旷传》:旷,字文远。性方正,举动纯重。窦威、杨元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学。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会谅反,除名为民。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荐文远及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擢国子博士,恺等为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有文远,《礼》有褚徽,《诗》有鲁达,《易》有陆德明,皆一时冠云。文远说经,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越王侗署国子祭酒。时洛阳饥,文远自出城樵拾,为李密所得。密使文远南向坐,备弟子礼拜之,文远谢曰:前日以先王之道授将军,今将军拥兵百万,威振四海,犹能屈体老夫,此盛德也,安敢不尽。将军若欲为伊、霍,继绝扶倾,吾虽老,犹愿尽力;如为莽、卓,乘危迫险,则仆耄矣,无能为也。密顿首曰:幸得位上公,思所以竭力,先征伐及刷国耻,然后入见天子,请罪于有司,惟先生教之。答曰:将军,名臣子,累世尽节,前陷元感党,迷未远而复,今若终之以忠,天下之人所望于将军者。密顿首曰:恭闻命。俄而世充专制,密又问焉,对曰:彼残忍而意褊促,必速于乱,将军非破之不可以朝。密曰:常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至筹大计,乃明略过人。密败,复入东都。世充给稍异等,而文远见辄先拜。或问: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何邪。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人,无容故人义。相时而动可也。世充僭号,以为国子博士。子士会奔长安,世充怒,绝其禀,文远饿几死,数矣。身出樵,为罗士信所获,送京师,仍为国子博士。
《张后引传》:后引,字嗣宗,苏州昆山人。祖僧绍,梁零陵太守。父冲,陈国子博士,入隋为汉王谅并州博士。后引甫冠,以学行禅其家。高祖镇太原,引为客,以经授秦王。义宁初,为齐王文学,封新野县公。武德中,擢员外散骑侍郎,赐宅一区。太宗即位,进燕王咨议,从王入朝,召见。初,帝在太原,尝问:隋运将终,得天下者何姓。答曰:公家德业,天下系心,若顺天而动,自河以北,指撝可定。然后长驱关洛,帝业可成。至是自陈所言,帝曰:是事未始忘之。乃赐之月廪。帝从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后引曰:昔孔子门人三千,达者无子男之位。臣翼赞一人,乃王天下,计臣之功,过于先圣。帝为之笑,令群臣以《春秋》酬难。帝曰:朕昔受大谊于君,今尚记之。后引顿首谢曰:陛下乃生知,臣叨天功为己力,罪也。帝大悦,迁燕王府司马。出为睦州刺史,乞骸骨,帝见其强力,问欲何官,因陈谢不敢。帝曰:朕从卿授经,卿从朕求官,何所疑。后引顿首,愿得国子祭酒,授之。迁散骑常侍。永徽中致仕,加金紫光禄大夫,朝朔望,禄赐防閤如旧。卒,年八十三,赠礼部尚书,谥曰康,陪葬昭陵。
《盖文达传》:文达,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载,尤明《春秋》三家。刺史窦抗集诸生讲论,于是,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并以耆儒开门受业,是日悉至,而文达依经辩举,皆诸儒意所未叩,一坐厌叹。抗奇之,问:安所从学。焯曰:若人岐嶷,出自天然,以多问寡,则焯为之师。抗曰: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其谓此邪。
《王义方传》:义方以孤士触宰相,贬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门人员半千、何彦先行丧,时松柏冢侧,三年乃去。
《张行成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韩愈传》:愈性明锐,不诡随。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韦表微传》:表微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其师,乃著《九经师授谱》诋其违。
《摭言》:李频师方干后频及第。诗僧清越赠干诗云: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
《葆化录》:李建州频与方处士干为吟友,频有题四皓庙诗,自言奇绝。云:东西南北人,高迹此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松庙木春。示于干,干笑而言:善则善已,然内有二字未稳,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甚不当。干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改作称字。频遂拜为一字师。《全唐诗话》:方干哭姚监云: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五代史·裴皞传》:皞以右仆射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皞以文学在朝廷久,宰相马引孙、桑维翰,皆皞礼部所放进士也。后引孙知举,放榜,引新进士诣皞,皞喜作诗曰:门生门下见门生。世传以为荣。维翰已作相,尝过皞,皞不迎不送。人或问之,皞曰:我见桑公于中书,庶寮也;桑公见我于私第,门生也。何送迎之有。人亦以为当。
《王仁裕传》:仁裕与和凝,于五代时,皆以文章知名。又尝知贡举。仁裕门生王溥、凝门生范质,皆至宰相。时称其得人。
《王延传》:延拜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吏部尚书卢文纪与故相崔协有隙。是时,协子颀方举进士,文纪谓延曰:吾尝誉子于朝,贡举选士,当求实效,无以虚名取人。昔有越人善泅,生子方睟,其母浮之水上。人怪而问之,则曰:其父善泅,子必能之。若是可乎。延退而笑曰:卢公之言,为崔协也,恨其父遂及其子邪。明年,选颀甲科,人皆称其公。
《和凝传》: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为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谊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马令南唐书·夏宝松传》:宝松,庐陵吉阳人也。少学诗于建阳江为,为羁旅卧病,宝松躬尝药饵,夜不解带,为德之与处数年,终就其业。与诗人刘洞俱显名于当世,晚进儒生求为师事者多赍金帛不远数百里辐辏其门,宝松黩货,每授弟子未尝会讲唯赀帛稍厚者,背众与议而绐曰:诗之旨诀,我有一葫芦儿,授之将待价。由是多私赂焉。
《宋齐丘传》:齐丘书体不工自矜衒冯延己工书远胜齐丘而佯为师授以求媚,齐丘谓之曰:子书非不善,然不能精,往往似虞世南,其何堪也。其狂瞽如此。《黄载传》:载出游湘潭州,将辟致庠序讲说之际,未尝敷演注疏,肆口成言,曾不滞泥。性颇嗜酒,函丈之间,常置罂缶,兴来辄饮而义理不乱。受业者以百数,苟获赀镪饮歠之外,一无所蓄。
《宋史·张昭传》:昭,字潜夫。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冠,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馀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馀义商搉,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李穆传》:穆从酸枣王昭素,受《易》《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能得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以所著《易论》三十三篇授之。《戚同文传》:同文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时晋末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为名字。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文,即为葬。三世数丧。直复厚加礼待,为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
《孙奭传》: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奭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
《王祐传》:祐孙质。少谨厚淳约,力学问。师事杨亿,亿叹以为英妙。
《李至传》:至尝师徐铉,手写铉及其弟锴集,置于几案。又赋《五君咏》,为铉及李昉、石熙载、王祐、李穆作也。《郎简传》:简,幼,从学四明朱頔。长,学文于沈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
《郑戬传》:戬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梁颢传》:王禹偁始与乡贡,颢以疑义质于禹偁,禹偁拒之。颢发愤读书,不期月,复有所质,禹偁大加器赏。《李之才传》:之才,青社人也。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师河南穆修,修性庄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诃怒中,之才事之益谨,卒能受《易》。时苏舜钦辈亦从修学《易》,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陈抟,源流最远。之才为共城令。时邵雍居母忧,躬爨以养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曰:好学笃志果何似。雍曰:简策之外,未有适也。之才曰:君非迹简策者,其如物理之学何。他日,则又曰:物理之学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授《易》。其后雍卒以《易》名世。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世称羲叟历法,远出古今上,有扬雄、张衡所未喻者,实之才授之。
《张载传》:载,字子厚。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
《孙觉传》: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
《孙复传》:复,晋州平阳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发微》十二篇,大约本于陆淳,而增新意。石介有名山东,自介而下皆以先生事复。年四十不娶。李迪知其贤,以其弟之子妻之。复初犹预,石介与诸弟子请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复乃听。孔道辅闻复之贤,就是之,介执杖履立侍复左右,升降拜则扶之,其往谢亦然。介既为学官,语人曰:孙先生非隐者也。于是范仲淹、富弼皆言复有经术,宜在朝廷。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
《陈襄传》:襄,字述古,福州候官人。少孤,能自立,出游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时学者沈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以惊,守之不为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
《马默传》:默,字处厚,单州城武人。家贫,徒步诣徂徕从石介学。诸生时以百数,一旦出其上。既而将归,介语诸生曰:马君他日必为名臣,送之山下。
《彭汝砺传》:汝砺少时师事桐庐倪天隐。既死,并其母妻葬之,且衣食其女。
《陈师道传》:师道,字履常,彭城人。少而好学苦志。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熙宁中,王氏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遂绝意进取。巩典五朝史事,得自择其属,朝廷以白衣难之。又教授颍州。苏轼知州事,待之绝席,欲参诸门弟子间,而师道赋诗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语,其自守如是。
《范镇传》:镇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刘安世传》: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周敦颐传》:敦颐,字茂叔。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安焘传》:焘,字原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生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
《钱惟演传》:惟演孙景臻,尚秦、鲁国大长公主。景谌,景臻之从兄也。由殿直巡辖两京马递,中进士第。初赴开封解试,时王安石得其文,以为知道者。既荐送之,又推誉于公卿间,自是执弟子礼。安石提点府界,景谌为属主簿,又以文荐之。执丧居许,闻安石得政,喜,因事来京师谒之。方盛夏,安石与僧智缘卧于地,一最亲者袒坐其侧。顾景谌褫服脱帽,未及它语,卒然问曰:青苗、助役何如。景谌曰:利少害多,异日必为民患。又问:孰为可用之人。曰:居丧不交人事,而知人尤难事也。遂辞出。后调官复来,安石已作相,又往诣之。安石令先与弟安国相见。安国亦与之善,谓景谌曰:相君欲以馆阁相处而任以事。景谌曰:百事皆可为,所不知者新书、役法耳。及见安石,安石欲令治峡路役书,且委以戎、泸蛮事。景谌曰:峡路民情,仆固不能知;而戎、泸用兵,系朝廷举动、一路生灵休戚,愿择知兵爱人者。安石大怒,坐上客数十人,皆为之惧。退就谒舍,赏激之与诋以为矫者参半。景谌笑曰:自古以来,好利者众,而顾义者寡,故天下万事,皆由人而不在于己。苟为利所动,而由于人,则盗亦可为也。夫盗之所以为盗者,利胜于义,而不知所以为之者耳。吾又何憾焉。遂与安石绝。熙宁末,从张景宪辟知瀛州,终身为外官,仅至朝请郎而卒。
《陆佃传》: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屩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吾与吕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谓曰: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说不行。礼部奏名为举首。廷试,擢甲科。授蔡州推官。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立。是时,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士多讳变所从。安石卒,佃率诸生供佛,哭而祭之,识者嘉其无向背。《吕大防传》:大防兄大忠,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马涓以进士举首入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弟大钧从张载学,能守其师说而践履之。居父丧,衰麻葬祭,一本于礼。后乃行于冠昏、膳饮、庆吊之间,节文粲然可观,关中化之。尤喜讲明井田兵制,谓治道必自此始,悉撰次为图籍,可见于用。虽皆本于载,而能自信力行,载每叹其勇为不可及。弟大临字与叔。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吕公著传》:公著子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李廌传》:廌,字方叔。少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禦。廌再拜受教。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流也。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吕大防叹曰: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轼与范祖禹谋曰: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廌哭之恸,曰:吾愧不能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讵敢以生死为间。即走许、汝间,相地卜兆授其子,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环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苏轼传》:轼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马伸传》: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崇宁初,范致虚攻程颐为邪说,下河南府尽逐学徒。伸注西京法曹,欲依颐门以学,因张绎求见,十反愈恭,颐固辞之。伸欲休官而来,颐曰:时论方异,恐贻子累,子能弃官,则官不必弃也。曰:使伸得闻道,死何憾,况未必死乎。颐叹其有志,进之。自是公暇虽风雨必日一造,忌媢者飞语中伤之,弗顾,卒受《中庸》以归。
《李光传》: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登进士第,知平江府。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刘安世居南京,光以师礼见之。安世告以所闻于温公者曰:学当自无妄中入。光欣然领会。
《岳飞传》: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不责偿。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杨时传》: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闻理一分殊之说,殆豁然无疑。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安国往来讲论尤多。子迪,力学通经,亦尝师程颐。
《尹焞传》:焞,少师事程颐。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焞自商州奔蜀,至阆,得程颐《易传》十卦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仲举焞自代。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左司谏陈公辅上疏攻程氏之学,乞加屏绝。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颐之学惑乱天下。焞实师颐垂二十年,学之既专,自信甚笃。使焞滥列经筵,其所敷绎,不过闻于师者。舍其所学,是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遂留不进。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
《薛季宣传》:季宣,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韩诸将兵间事甚悉。年十七,起从荆南帅辟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尽以其学授之。季宣既得溉学,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
《林光朝传》:光朝,兴化军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者,自光朝始。
《王十朋传》: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及长,有文行,聚徒梅溪,受业者以百数。
《汪应辰传》: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又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
《谢谔传》:谔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曾几传》:几三任岭表,家无南物,人称其廉。早从舅氏孔文仲、武仲讲学。初佐应天时,谏官刘安世亡恙,党禁方厉,无敢窥其门者,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避地衡岳,又从胡安国游,其学益粹。
《李侗传》: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书谒之。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
《汪伯彦传》:伯彦落职,帝谓辅臣曰:元帅旧僚,往往沦谢,惟汪伯彦实同艰难。朕之故人,所存无几,宜与牵复。秦桧、张浚曰:臣等已议曰郊恩取旨,更得天笔明其旧劳,庶几内外孚信。始伯彦之未第也,受馆于王氏,桧尝从之学,而浚亦伯彦所引,故共赞焉。
《朱熹传》: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尝属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三人,学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听。三人,谓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也。故熹之学既博求之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尝学于罗从彦,熹归自同安,不远数百里,徒步往从之。
《吴猎传》: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栻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
《杨简传》: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问答有所契,遂定师弟子之礼。
《詹体仁传》: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二十馀人,皆当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
《蔡幼学传》: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月书上祭酒芮华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
《徐侨传》:侨,字崇甫,义乌人。早从学于吕祖谦门人叶邽。淳熙十四年,举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侨尝言:比年熹之书满天下,不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言者盖鲜。故其学一以真践实履为尚。《黄干传》: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他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尝诣东莱吕祖谦,以所闻于熹者相质正。及广汉张栻亡。熹与干书曰:吾道益孤矣,所望于贤者不轻。后遂以其子妻干。宁宗即位,熹命干奉丧,补将仕郎,铨中,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作竹林精舍成,遗干书,有他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席之语。及编《礼书》,独以《丧》《祭》二编属干,槁成,熹见而喜曰:所立规模次第,缜密有条理,他日当取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悉仿此更定之。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讣闻,干持心丧三年。
《陈淳传》: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且曰:此非圣贤事业也。因授以《近思录》,淳退而读之,遂尽弃其业焉。及朱熹来守其乡,淳请受教,熹曰:凡阅义理,必穷其源,如为人父何故止于慈,为人子何故止于孝,其他可类推也。淳闻而为学益力,日求其所未至。熹数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门人有疑问不合者,则称淳善问。后十年,淳复往见熹,陈其所得,时熹已寝疾,语之曰:如今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自是所闻皆要切语,凡三月而熹卒。淳追思师训,痛自裁抑,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
《陈自强传》:自强,字勉之,福建闽县人。登淳熙五年进士第。庆元二年,入都待铨。自以尝为韩𠈁胄童子师,欲见之,无以自通,适僦居主人出入𠈁胄家,为言于𠈁胄。一日,召自强,比至,则从官毕集,𠈁胄设褥于堂,乡自强再拜,次召从官同坐。𠈁胄徐曰:陈先生老儒,汨没可念。明日,从官交荐其才。除太学录,迁博士,数月转国子博士,又迁秘书郎。入馆半载,擢右正言、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入台未踰月,遂登枢府,由选人至两地财四年。嘉泰三年,拜右丞相,历封祁、卫、秦国公。《李燔传》: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中绍熙元年进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远固以毅,而任重贵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儆焉。改襄阳府教授。复往见熹,熹嘉之,凡诸生未达者先令访燔,俟有所发,乃从熹折衷,诸生畏服。熹谓人曰:燔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且直谅朴实,处事不苟,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没,学禁严,燔率同门往会葬,视封窆,不少怵。《陆九龄传》:九龄,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
《董槐传》: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而曰:使吾得用,将汛扫中土以还天子。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放,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师雍。闻辅广者,朱熹之门人,复往从广,难其善学。
赵逢龙传》:逢龙家居讲道,四方从游者,皆为钜公名士。丞相叶梦鼎出判庆元,修弟子礼,常谓师门庳陋,欲市其邻居充拓之。逢龙曰:邻里粗安,一旦惊扰,彼虽勉从,我能无愧于心。
《舒璘传》: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补入太学。张栻官中都,璘往从之,有所开警。又从陆九渊游,曰: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刻苦磨厉,改过迁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矣乎。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璘徒步往谒之,以书告其家曰: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
《牟子才传》: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李方子,方子,朱熹门人也。
《王野传》:野,字子文,宝章阁待制介之子也。以父荫补官,登嘉定十二年进士第。仕潭时,帅真德秀一见异之,延致幕下,遂执弟子礼。德秀欲授以词学,野曰:所以求学者,义理之奥也。词科惟强记者能之。德秀益器重之。野因德秀知朱熹之学,凡熹门人高弟,必加敬礼。知建宁府,创建安书院,祠熹,以德秀配。
《蔡元定传》: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父发,博览群书,号牧堂老人,以程氏《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授元定,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既长,辨析益精。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闻朱熹名,往师之。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四方来学者,熹必俾先从元定质正焉。《尹谷传》:谷,知崇阳县,廉正有声。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邻几杂志》:胡瑗,字翼之。卒凶讣至京钱公辅学士,与太学生徒百馀人诣兴国戒坛院举哀又自陈以师丧,给假二日,近时无此事。
《闻见前录》:太学博士姜愚,字子发,京师人。长康节先公一岁,从康节学,称门生先公。年四十五未娶,潞州张仲宾太博,字穆之。自未第亦从康节二君同白康节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生年踰四十不娶,亲老无子,恐未足以为高。康节曰:贫不能娶,非为高也。子发曰:某同学生王允修颇乐善,有妹甚贤,似足以当先生。穆之曰:先生欲婚,则某备聘令子发与王允修言之。康节遂娶先夫人。
《传讲杂记》:程伯淳、正叔兄弟,尝事周敦颐,后与关中诸张为友,大胜敦颐,人以为青出于蓝。
《紫薇诗话》:朱撰子权,荆门人。崇宁初尝客予家,未有闻也。其后赴举,荥阳公送之以诗,子权后见胡康侯给事康侯问朱子久从吕公亦尝闻吕公议论乎朱曰:未也,独记公有送行诗卒章云他日称成毛义志。再求师友,究渊源。康侯曰:是乃吕公深教子以子问学为未至,故勉子再求师友尔。子权由是发愤为学,与兄震子发俱从师请问焉。
《国老谈苑》:李遵勖为驸马都尉,折节待士宗杨亿为文于第中,筑室塑像,晨夕伸函丈之礼,刻石为记,未几,亿卒。
《真西山文集》:袁燮行状,自诸老沦,谢天下之士,视公出处以为轻重。及是闻者,莫不伤衋。太学诸生相率为位于西湖之昭庆寺以哭,四方之来奠者,其辞皆哀。学者称公,不以爵氏,而曰洁斋先生云。自象山先生,阐明大道,揭以示人。曰学问之要,得其本心而已。心之本真,未尝不善,有不善者,非其初然也。公始遇之都城,一见即指本心,洞彻通贯,警策之言,字字切己。公神悟心服,遂师事焉。研精覃思,有所未合,不敢自信。居一日,豁然大明,因笔于书曰:以心求道,万别千差。通体吾道,道不在他。此公自得之实也。慈湖杨公与公同师,造道亦同,而每称公之觉,为不可及。《过庭录》:李充子美,洛人。家业卖饼,好学不倦,从程正叔游,忠宣招馆下随仕五六年,归见正叔,正叔曰:子久从范,何所闻见。充曰:范公奥蕴妙用,某固难测,相从累年,但见贵者见之忘其贵,贱者见之忘其贱尔。正叔首肯回谓门人曰:李生,非常才也。二三子速往见之。
《性理大全》:河东侯氏曰: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金史·萧永祺传》:永祺,字景纯,本名蒲烈。少好学,通契丹大小字。广宁尹耶律固奉诏译书,辟置门下,因尽传其业。固卒,永祺率门弟子服齐衰丧。
《完颜匡传》:匡,本名撤速。事豳王允成,为其府教读。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馀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教读完颜撤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使教皇孙兄弟。显宗曰:典教幼子,须用淳谨者。已而召见于承华殿西便殿。显宗问其年,对曰:臣生之岁,海陵自上京迁中都,岁在壬申。显宗曰:二十八岁尔,詹事乃云三十岁何也。匡曰:臣年止如此,詹事谓臣出入宫禁,故增其岁言之耳。显宗显谓近臣曰:笃实人也。命择日,使皇孙行师弟子礼。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学,显宗曰:每日先教汉字,至申时汉字课毕,教女直小字,习国语。因赐酒及䌽币。
《元史·金履祥传》: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干,而干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何基、王柏之丧,履祥率其同门之士,以义制服,观者始知师弟子之系于常伦也。
《阔阔传》:阔阔为近侍。世祖闻王鹗贤,遣使徵至,问以治道,命阔阔与廉希宪皆师事之。既而阔阔出使于外,迨还,而鹗已行,思慕号泣,不食者累日,世祖闻而异之。宪宗复召鹗至,仍命阔阔从之游。每旦起,盛饰其冠服,鹗让之曰:圣主好贤乐善,徵天下士,命若从学。若等不能称主上心,惟誇衒鲜华以益骄贵之气,恐窒于外而塞于中,道义之言,无自而入,吾所不取也。阔阔深自悔悟。明日俱纯素以进,鹗乃悦。
《浙江通志》:舒岳祥,天台人。王应麟,四明人。皆以文学师表一代,奉化戴表元从二子受业,大德间,表元为东南大家者,其学得于二子为多。
《元史·吴澄传》: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亦不易也。
《辍耕录》:周易痴处馆讲授,宾主不合,遂作白日圜文,飘然而去,其文曰:听之不闻,视之不见,子以我为隐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吾亦从此逝矣。未得青云路,且坐白日圜。饭疏食,乐亦在中。素贫贱,不愿乎外。兹承贤主人,不取通士,乃求拘儒。匪我求童蒙,取其交以道,馈以礼,择师教。子弟盖亦据于德,依于仁,圜土而居,重门以待当尔。耳不听淫,目不视恶,将以塞其兑,闭其聪,然而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安能存其心,养其性。黄芽若就,白发已空,常念流地上之白水。真人且作锁洞门之清溪道士,子其子,亲其亲,固宜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尔为尔,我为我,安肯哀矜而辟焉。敖惰而辟焉。不越文字之间,自行束修以上。受风魔贬为自在囚,口出雌黄,用狙翁朝四暮三之术。目生虚白,披羲皇天一地二之图。有朋自远方来,与进也,与退也。使君从此中入,或止之,或尼之。俾我行其庭,不见其人,而子过我门,不入我室,望而未见,招之不来,所不与同心,指苍天而为證,亦欲从游耳。曰:黄昏以为期,不以我为贫,知有时为养。所愿诸生人十己,千以一识百师也。过商也不及。尚得夫子之中庸参也。鲁回也如愚,竟传圣人之道统。而某诗书无祟,笔墨有灵。蝉蜕污浊之中,凤翔尘埃之表。排云叫阊阖,吐三千丈豪气之沈埋。乘风归蓬莱,诉百万亿颠厓之辛苦。籓篱既剖,门闼洞开,纵意所如,从吾所好。口说五千言,乘牛出函谷。愿与关门令尹游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文定王,今上之师也。为学士时,尝在上左右。一日,体少倦,遂于便殿之侧偃卧。因而就寐。上因以藉坐方褥《国语》所谓朵儿别真者,亲扶其首而枕之,后尝患疖额上,上于金钵中取佛手膏躬与贴之,上之隆师重道可谓至矣,尽矣。王字敬臣,号山斋畏吾人。顾德玉,字润之,槜李人。自幼从宁国路儒学教授俞观光先生学,先生无子,尝语人曰:吾昔寝疾于杭,润之侍汤药,情至切若父子,医为之感动,弗忍受金。今我行且老,必托之以死,既而访医吴中,病且革趣舟归。润之进次尹山卒,明日乃至槜李润之奉其尸敛于家,衰绖就位,邦人士为润之来吊者,润之拜之。越明年,葬于海盐近顾氏之先茔,岁时祭享,惟谨或曰:敛于家礼,与曰:吾闻师哭诸寝。又云: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非家敛之。则将师尸委诸草莽,生服其训,死而委诸草莽,有人心者弗为也。曰:师无服而为衰绖,固近于掠美者矣。曰:疑衰加麻之绖带礼也。故曰:二三子绖而出,至葬除之,心丧戚容,终三年。夫民生于三,师居其一,于父子也。何异今吾则加一等以行之,盖出于人心天理之本。然若之何其惑也。闻者叹服。吁。圣远言湮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润之乃独能行人之所难,行于不可行之时,盖绝无而仅有者,真仁矣哉。天下后世之为人弟子而忘其师,闻润之之言,宁不有动于中欤。《浙江通志》:李孝光,少博学,笃志好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四方从学者众,声誉日闻,泰不花以师事之。《元史·陈旅传》:旅,字众仲,莆田人。游京师。既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助为多。与马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又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朝,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阶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旅平生于师友之义尤笃,每感虞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且大比,请于行省参知政事孛朮鲁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乃冲冒炎暑,千里访集于临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集每于学者语,必以旅为平生益友也。一日,梦旅举杯相向曰:旅甚思公,亦知公之不忘旅也,但不得见尔。既而闻旅卒,集深悼之。
《遂昌杂录》:梁溪王文友,讳仁辅,刻苦读书。里人倪文光,讳昭奎者,延之以教其两弟,曰子瑛,曰元镇。居久之,文光殁。而子瑛騃,元镇出应门户不胜州郡之朘剥也。资力遂耗减。已而子瑛卒,家中乾。元镇刓无作有以济朋友,会文友卒,元镇买油杉棺葬之芙蓉峰傍。葬之日,梁溪士友皆至葬文友。后元镇窘于诛,求顾,未有能振之者。
《浙江通志》:桂彦良,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人,元乡贡士。初为衢之包山书院山长,转平江路儒学教授,罢归。时张士诚据江西,方国珍分省浙东,数致礼聘,俱不就。洪武六年,朝廷大徵天下儒士,浙江参政徐本首以彦良应荐,待诏阙下,奏对称旨,擢太子正字。时给事中蒋学等十七人讲学文华堂,宠爱特甚,学等多恃。宠不自修饰,上欲择端重儒者以率厉之,乃命彦良及修撰,孔克表为之师,各赐白金三十两。俾学等执弟子礼。
《西樵野记》:盛景华,吾吴徵士也。有翰林待诏李贞臣洪武初弃官,如吴,景华延之。俾教诸子,李以无嗣卒。景华勒铭石,祔葬祖茔之侧,岁用二享。今子孙亦如之。
《明外史·南康公主传》:主下嫁胡观。观初在选中,帝为命黄岩,徐宗实教之。既成婚。中使置驸马位南向,而师席东向。宗实引驸马位使下,然后为说书。又为书数千言,引古义相戒劝。观流涕执弟子礼甚恭。《李仕鲁传》:仕鲁,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宋濂传》:濂迁赞善大夫。皇太子一言动,濂皆以礼法讽谕,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方孝孺传》:孝孺师宋濂,濂深器之。濂及门多天下知名士,一旦尽出其下。先辈如胡翰、苏伯衡,亦皆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从濂入京,濂侍太祖,受命作《灵芝甘露颂》,赐酒大醉,归,孝孺见濂醉,寝私为草以俟,比明濂愕然曰:死矣,上命作颂,醉甚误不为,柰何。孝孺乃进所属草,濂携以入,太祖览之曰:此非学士笔。濂顿首谢曰:实臣门人方孝孺作。太祖喜,召见试,一论五策立就,会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已复从濂卒业。凡四载辞归,濂致仕,居浦阳,坐事徙蜀,孝孺欲往省,不获,为文吁天愿减己算以延龄。
《正气纪·方孝孺传》:孝孺。父克勤,为济宁守学术治行,名于一时,被诬逮系。孝孺疏乞身代,时宋学士濂以文行重海内,克勤于狱中命孝孺往学焉。濂一见,深异之曰:吾阅士多矣。未有如子,肯从我游乎。即假馆受业。宋濂迁蜀,孝孺不得与俱,为文吁天愿输寿以延之,时阅其遗文,谈及往事,泣数行下。濂没于夔,孝孺自汉中走哭尽哀,言于蜀献,王厚恤其家道夔必舣舟哭,移时乃去。
《林嘉猷传》:嘉猷名升,以字行。浙宁海人。师同邑王琦。琦坐累徙云南,姻族无顾恤者,惟嘉猷徒步千里追送泣别,人高其谊,后复与郑公智负笈走六千里至汉中师方孝孺,时学于孝孺之门者,接踵,而孝孺独以得二人为喜曰:匡我者,二子也。
《廖镛传》:镛与弟铭巢县人,建文中与议兵事,时宿卫殿庭靖难后,文皇以镛兄弟尝受学方孝孺,令召之。孝孺怒曰:汝读几年书,尚不识个是字。镛铭复命。上怒,令收孝孺至,磔于聚宝门外,凡七日而骂声不绝,镛铭拾遗骸葬聚宝门外山上,甫毕,廖氏亦收镛铭逃去。永乐元年四月,锦衣卫奏获之,送刑部论死。都督佥事《倪旺传》:旺,巢县人。佐高祖有功,累官是职子遴受世袭指挥佥事博学好问,尝同廖镛兄弟受业于方孝孺门,后孝孺死,遴哭之恸,设奠祭之,遂不朝,上怒,削职论死。
《余学夔传》:学夔尚气节,喜周人缓急,方孝孺族诛,学夔知其幼子德宗携之匿海岛中,进士俞允,方门人也。家居不仕,学夔携德宗访之,三叩得见,允大惊喜,默祝天地高皇,收育为子,遂更姓俞。
《陕西通志》:李锡,字天禄,咸宁人。颖敏过人,苦志勤学,永乐戊子解元,授蒲州学正。毅然以师道自居,教人立心制行,皆以身先之。出其门者多成令器。
《明通纪》:正统九年五月,枷国子祭酒李时勉于监前,既而释之。时勉为祭酒,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仿胡安定教条,随其材器而造就之,待诸生恩义兼尽病者,委医调治。死者,助其棺衾。为文以祭,诸生感之,先是议改建太学,上命王振视之。时勉待之不能加礼。振颔之,令人廉其事,无所得。彝伦堂前有大树,时勉嫌其一面阴翳,妨诸生班列,稍令伐去傍枝。振遂声闻,以为檀伐官树,入私家用。传旨并司业赵琬皆枷于监前,诸生皆伏阙请。有石大用者,苏州人,独上疏请代罪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今李时勉擅伐官树,薄示枷号,切缘时勉年已七十,兼患风疾,况值炎热,死亡无日。乞容臣代枷,以全师生恩义。疏上,并释之,大用由此知名。
《武进县志》:龚穆,字孟远,隐居躬耕,授徒里中。王文肃㒜白康敏昂,皆其弟子也。㒜为学士时,往候穆,会穆方与其侪通功桔槔灌田,㒜竦立桔槔下,穆曰:子先入吾室,吾偿其功毕方归,不可以子故,怠若事也。㒜抵其家。久之,穆归,㒜拜穆,答以长揖,㒜赠金帛,不受。受其肴核,即与㒜通夕对谈。晨起㒜辞穆曰:曩子肴也,吾亦有一脔。出而食之,别去。
《处州府志》:裘仁,字天爵,处州卫人。中弘治己酉乡试,任北京都察院都事。严毅端方,言笑不苟,居常授徒,克敦师道,诸生侍立不敢倾侧,有程门立雪之风。《宁波府志》:孙志达,生有异表,七岁就外傅,师事姚赓。虞姚故博学通儒,见志达颖悟,尽出其业授之。弱冠,从郑南凡先生游。质重端严,先生馆其家二载,未尝见其忿怒。叹曰:吾学颜子半生,日觉泮奂,今心折于子矣。
《湖广通志》:从龙,字云举,故安陆州人也。为弟子员。时有学正朱辉卒于官,龙扶榇还乡,候安厝乃归。《陕西通志》:吕楠,字仲木,高陵人。孙大行昂,楠经师也,卒于京。楠衰绖为之主。或曰:礼与。楠曰:礼丧无主,比邻为主,况师乎。
《明皇朝盛事》:正德中,杨少师廷和为宫保靳贵座主,靳公又尝受业杨少师一清,先后同居内阁。袁少傅炜为少师徐阶督学所取士,少保张居正为徐阶教习庶吉士,俱同居内阁。又弘治乙丑,少傅谢迁廷试读卷。己丑,与门生翟銮同居内阁。正德庚辰,少保石宝以礼侍主考。及丁亥,罢相。门生张孚敬实代之。嘉靖戊戌,分宜以礼书知贡举。辛酉,与门生袁炜同居内阁。
《客座赘语》:李远庵,名重。尝授经溧阳史氏,岁俸八十金。史怜先生贫,私为之置子钱,岁暮进之。李但受如约,馀挥之弗顾。后举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副使。归老后,仍授经于溧阳。高淳间,以贫无以自给也。
《明外史·王守仁传》:徐爱,字曰仁,馀姚人。王守仁妹婿也。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初守仁被谪,归,爱与山阴蔡宗兖,朱节从之学。守仁言:徐生之温恭,蔡生之沉潜,朱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良知之说,学者多未信,爱为疏通辨析,畅其指要。门人日益亲。守仁尝曰:曰仁吾之颜渊也。卒,年三十一,爱及门最先渊冲和粹造诣过宗兖节远甚。守仁哭之恸。一日讲毕,拊而叹曰:安得起曰仁九泉闻斯言乎。率门人之其墓所,酹酒告之。卢可久,字一松。永康人。为诸生。闻守仁倡道偕同邑程粹,应典往师之,比归,守仁曰:吾道东矣。钱德洪,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王守仁自尚书归里,德洪偕数十人共学焉。四方士踵至,德洪与王畿先为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于守仁。嘉靖五年举会试,径归。七年冬,偕畿赴廷试,闻守仁讣,乃奔丧之贵溪。议丧服,德洪曰:某有亲在,麻衣布绖弗敢有加焉。畿曰:我无亲。遂服斩衰。丧归,德洪与畿筑室于扬,以终心丧。
《聂豹传》: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说,与辨难,益心服。后闻守仁没,为位哭,以弟子自处。及系狱,著《困辨录》,于守仁说,颇有异同云。
权子昔阳明先生居,群弟子侍。一初来学士,盖愚騃人也。乍闻先生论良知,不解,卒然起问曰:良知何物。黑耶。白耶。群弟子哑然失笑,士惭而赧。先生徐语曰:良知非黑非白,其色赤也。弟子未喻,先生曰:其徵于色者,固良知也。
魏文靖为松江训导,汲汲成就人材。诸生在学者,候一更,携茶往视之,见书声者,供茶一瓯。至二更,携粥以往,尚有诵者,供粥一碗。如此者,亦不频数,间一行之。士子感激。
陈祭酒,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望之者,起敬。当会食,诸生稍有失仪,即待罪不轻容。或有所禀严于对君之礼。师道卓立,名重一时,六馆殆千人。凡升堂听讲会馔,仪矩森严。虽朝廷之上,不之过也。
《莘野纂闻》:希颜先生杨翥,尝讲道于胥溪之上。徒弥众杨士奇自庐陵来,邂逅间以求馆事公,叩其中而器之,乃告主人曰:吾不足为若师,尚当求我之所师者以师之。遂辞去,主人询其所谓师者,盖指士奇也,竟延之。
《花草濛拾》:王渼陂初作北曲,自谓极工徐召一老乐工问之,殊不见许,于是爽然自失,北面执弟子礼以伶为师久。遂以曲擅名,天下词曲虽不同要,不可尽作文字观,此诗与乐府所以同源也。
《琬琰录》:耿好问为祭酒,诲教有恩义。时异姓诸侯年幼者,令学于国学。公类古,诸侯勋戚言行可法者,为书以授之。在国学十年,士类感而化之。
《江南通志》:冯恩,字子仁,华亭人。嘉靖丙戌进士。以行人劳王文成军,因荐束脩,为弟子,文成甚器之。寻擢御史分司,留台论留守,魏公不得越江役卫卒。时总宪汪鋐愎而险,恩疏论之。又彗星见东井,恩劾张孚敬、汪鋐、方献夫为根本腹心,门庭三彗。上怒,逮下诏狱。及冬,当就法。恩长子行可刺血上疏,请代死。得减,戍雷州。赦归,雷人祀之十贤堂配宋寇准等。穆宗登极,进大理寺丞。
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幼以文行著。受业顾宪成,从高攀龙,悟治心养性之要。门下士数百人,江阴李应升为最。应升撄珰祸被逮,过郡,交游闭户不敢通,钟峦独迎至馆,谈论如平生,以季子订姻。
张国华,字怀禹,丹徒人。性直,谅人有过辄面折之。授经数十年,及门多所成就其贫,不能具脩脯者,反赀助之。有补博士弟子者,奉白金为寿,辄正色以拒。《明外史·沈鍊传》:鍊为锦衣经历,严嵩用事,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帝怒,责佃保安。里长老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鍊日詈嵩父子,语闻京师,嵩大恨。后嵩党杨顺来为总督,巡按御史路楷,与顺合图中鍊。会蔚州妖人阎浩等素以白莲教惑众。窜鍊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鍊,具狱以上。竟斩鍊。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鍊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鍊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沈㴶传》: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㴶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㴶既至,密结二人,乃奏募材官,勇士隶锦衣卫,量材授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㴶奏大喜。《吴县志》:郑光宙,字道夫,晓子少补县学生,稍长,师事王敬臣,与言道学之要,涣然解悟,敬臣语人曰:昔郑元事马融,三年辞归。融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吾于道夫亦云敬臣暮年。有来从游者,每谓之曰:道夫进业立诚,足为学者师,盍事诸自是生徒日进,尝有百数说书,必依考亭言,文必宗先正,尤邃于易。
《陕西通志》:赵应震师冯少墟先生,为及门第一,主太和书院,讲学比肩从游者皆师事之,归里读书清凉山寺,购书万卷,执经问字者盈门。
《吉安府志》:贺沚字汝定,号定斋庐陵人。年二十三以易经中隆庆。庚午榜,幼立志脩身,攻苦笃学,悟大学诚求之义,叹曰:士子读圣贤书,不透性命宗旨,宁不愧衾影耶。官荆门学正历文昌县尹,政治清简,转苏州府丞,将赴任,诣所师事王塘南先生言别,先生曰:吾老矣,朝夕讲论,需子相益,子去,我将如之何。言毕泪下,公亦泣曰:师恩与君恩等沚,今出而从王,犹是功名路上事,何如终身事吾师以毕道德之愿乎。沚不行矣。遂决计侍王先生于西原,专志理学,及王先生捐馆,执三年丧,遂以斯道为己任,与同郡邹南皋先生讲学青原及白鹭书院,士大夫多游其门。《吴江县志》:崇祯年,邑大疫,尝一家数十人,阖门相枕藉,死无遗类者,偶触其气必死。诸生王玉锡字来宣其师陈君山一门,父子妻孥五人一夜死,亲邻无一人敢窥其门,无论棺殓也。玉锡独毅然直入曰:平日师弟之谓,何忍坐视耶。乃率数丐者至尸所,一一棺殓之。止有一襁褓子,亦已死,犹略有微息,亲抱出药乳得生,陈氏赖以有后。

师弟部杂录

《书经》: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礼记·曲礼》:席间函丈。〈注〉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
《檀弓》:师吾哭诸寝。
奔丧,哭师于庙门外。
《礼运》:人其父生而师教之。
《谷梁传》:昭公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父之罪也。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师之罪也。
《三坟气坟传》:长归从师,圣人以立学教民。
《关尹子·三极篇》:以圣师圣者贤人,以贤师圣者圣人,盖以圣师圣者,徇迹而忘道。以贤师圣者,反迹而合道。
圣人师蜂立君臣,师蜘蛛立网罟师拱鼠,制礼师战蚁制兵,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唯圣人同物,所以无我。
《五鉴篇》: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管子·权修篇》: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君臣篇》:乡树之师,以遂其学。
《荀子·儒效篇》: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礼论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大略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宥坐篇》: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疣赘,则具然欲为人师。《韩子·主道篇》: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上智者正。《诡使篇》:私学成群,谓之师徒。
《五蠹篇》: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诗外传》: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新书·道德说篇》:弟子随师而问,受传学以达其知,而明其辞以立其诚。
《扬子·寡见篇》:天下之亡圣也久矣。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譊譊之学各习其师。
《抱朴子·勖学篇》: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故朱绿所以改素丝,训诲所以移蒙蔽。昔仲由冠鸡带豚珥鸣蝉,杖剑而见拔,白而舞盛,称南山之劲竹,欲任掘强之自然。尼父善诱,染以德教,遂成升堂之生,而登四科之哲。子张,鄙人,而灼聚凶猾,渐渍道训,成化名儒,乃抗礼于王公,岂真免于庸陋。
《翼庄》:平粹者,足以师人。
《文中子·立命篇》:文中子曰:度德而师,易子而教,今亡矣。
《同话录》:人之五伦,朋友寓焉而不言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师寓于朋友中矣。然有曰:君师。有曰:父师。是君父皆有师之道也。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记》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师不亲。以此推之,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
《国史补》:董仲舒墓,门人至皆下马,谓之下马陵,后人语讹为虾蟆陵。
易潜,虚范师也。天垂日星,圣人象之。地出图书,圣人则之。渔叟之微,文武是资。剡子之陋,孔子所咨。若之何其无师。初易子之义责善,是为惟严之利,惟严之利,人知畏也。三章句之见授其训傅以钥投键以钥投键发蒙也。五准矩绳规众法攸资准矩绳规先自修也。
敩三建其师立其规,执其笞,建其师择师长也。立其规,示执物也。执其笞,弼以刑也。
《懒真子》《礼记》载:曾子数子夏之罪云:吾昔与女从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于夫子,汝罪三也。注云:言其不称师也。盖古之君子言必称师,示有所授,且不忘本也。故子张一篇载群弟子之语子夏之言十一而未尝称师,曾子之言五而三称曰:吾闻诸夫子。则子夏为曾子所罪,固其宜矣。《礼记·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盖曾子称师,故子春亦称师也。又知古人注解各有所本,不若后人妄意穿凿也。
《韩退之列传》:云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有名于时,以仆观之,郊籍非辈行也,东野乃退之朋友,张籍乃退之为汴宋观察推官,日所解进士也。而李翱、皇甫湜,则从退之学问者也。故诗云: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又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谈轩昂,避鸡群,故于东野则称字,而于群弟子则称名。若孔子称蘧伯玉、子产回也,由也之类,而唐史乃使东野与群弟子,同附于退之传之后。而世人不知,遂皆称为韩门弟子,误矣。
《容斋续笔》《唐六典》: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之礼。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皆如国子之法。其习经有暇者,命习隶书。并《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每旬前三日则试其所习业,乃知唐世士人多攻书,盖在六馆,时以为常习。其《说文》《字林》《苍雅》诸书,亦欲责以结字合于古义,不特铨选之时方取楷法,遒美者也。束脩之礼,乃于此见之。开元礼载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脩一案三脡,皇子服学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曰:某方受业于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士受币,皇子拜讫,乃出,其仪如此,州县学生亦然。《史记·有若传》:云孔子没,弟子以若状似孔子,立以为师。他日,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问何以知此。有若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予谓此两事,殆近于星历卜祝之学,何足以为圣人而谓孔子言之乎。有若不能知何所加损,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孟子称子夏、子张、子游以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但言:江汉秋阳不可尚。而已。未尝深诋也。《论语》记诸善言,以有子之言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坐之事,弟子肯如是哉。《檀弓》载有子闻曾子丧欲速贫,死欲速朽,两语以为非,君子之言又以为夫子有为言之。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则其为门,弟子所敬久矣。太史公之书,于是为失矣。且门人所传者,道也。岂应以貌状之似而师之邪。
东谷所见招师教子弟,正望其成人克绍,实非细事,不可忽也。中产之家,师席固不当需索,富贵之家,何待师席之需索。书院中凡百,自当如仪。每见富贵者,宁丰财多粟,纳好宠姬,何尝肯隆礼厚币延好师。席宠姬,办首饰,则甚易。子弟买书册,则甚难。兰房用度,必是周致。书籍缺典,寘之不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硕师有抱负,有见识,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惟佞谀而媚主,庸师因栖身之谋,一年复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大,块然一物而已耳。
约言圣人,众人之同类也。由众人而参天地,得道而已矣。其得道也,必自于闻道,其闻道也,必自于得师。是故古人务求得师而亟闻道,不闻道者,人之大不幸也。无师者,人之大不幸也。
《华川卮辞》:学必有师,尊信其师说。故《易》为道师,道废,学者始骛其私说,而道术乖矣。断木为棋,刳革为鞠,犹必有师焉,况于学道乎。
《潜溪邃言》:古之帝者必有师,炎帝师悉诸,黄帝师封钜,大填泰山稽颛帝师大彭、亮父、樛图,帝喾师赤松子、柏招,尧师君畴,夫五帝,大圣人也。犹或有师者,诚以天下之大未易君也。后世乃反此,何哉。
《见闻搜玉》:张迥寄远诗蝉鬓凋将尽虬须白也。无齐己改为虬髭黑在无迥。拜为一字师。又齐己咏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一谓张迥礼,齐己一谓齐己礼,郑谷岂一事讹为两人将齐己以其师人者,还为人师耶。然改白也为黑在,则是两字师也。又萧楚才知溧阳乖崖作牧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閒杀老尚书。楚才改恨作幸,亦一字师也。此却用前故事。
《续问奇类林》:孔子于诸弟子,惟语于闵子骞,记于子游,字馀,俱名。医闾先生因谓:孔子于弟子,只称名。至程门,便有秀才、贤辈、诸君等称呼。余按不止如此,孔子于弟子,直尔汝之。孟子去孔子无几时,已是称子。至文中子,又称房元龄、杜如晦、魏徵为先辈。朱子去,程子又亡,几时,其称门人往往曰:公。又呼廖德明、余大雅辈老兄,则师道至今,不知更几变矣。
《委巷丛谈》:曹元宠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虽调笑,而曲尽社师之状,杭谚言社师读《论语》,郁郁乎文哉。讹为都都平丈我委巷之童,习而不悟。一日宿儒到社中为正其讹学,童皆骇散,时人为之语云: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曹诗盖取此也。《群碎录亲传》:业者为弟子,弟子复传于人,为门生,故史记曰:七十二弟子传,而欧阳公为转相授受者曰:门生。
《图书编·圣训释目》:今人延师,只求易供应,薄贽仪。不知师道尊重,则生徒严惮,而教化易行。反是则玩易而规矩不立,故须择端重诚悫,刚明特达之士为师,以教其子,俾有所视,效其人品卑污,举止轻佻,语言慢易,及作文怪僻者,虽有时名,亦不足取。庶几言动不涉于浮薄,文辞不病于新奇,而德器之成就,可望矣。其各里大姓,能刱建义塾延师,教里中子弟有成效者,约正副以闻于官,加奖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