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七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卷目录

 王寮部纪事二
 王寮部杂录

官常典第六百七十卷

王寮部纪事二

《旧唐书·姚思廉传》:思廉初为代王侍读。属义师入京城时,府僚骇散,惟思廉侍,不离其侧。义师入殿门,思廉谓之曰:唐公举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太宗居藩,引为文学。及亲征徐元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言及隋亡之事,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之古人,亦何以加也。因赐物百段遗其,书曰:想卿节义之风,故有斯赠。《唐书·孙伏伽传》:伏伽武德初,言曰: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杜如晦传》:如晦,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元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藩,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莫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于志宁传》:志宁,识褚亮于囚中,迁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引亮与同列。
《褚亮传》: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宫城西作文学馆,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元龄及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元道、天策仓曹参军事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军咨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学士。七年,收卒,复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彰礼贤之重。方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所慕向,谓之登瀛洲。
《权万纪传》:万纪徙吴王长史。王畏其直,善遇之。齐王祐不奉法,帝数奇万纪能左右吴王者,乃徙为祐长史。祐昵比群小,万纪骤谏不入,即条过失以闻。帝遣刘德威按问,因召祐入朝。祐恐,与所嬖燕弘亮谋杀之,而万纪先引道。祐遣弘亮驰彀骑追击,斩首,殊支体,投圊中。又杀典军韦文振。文振本以校尉从帝征伐,以质谨自将,帝使事祐,典厩马,切谏不纳,辄见万纪道之,故祐内常愤疾。万纪死,文振惧,驰去,追骑获之。祐平,赠万纪齐州都督、武督郡公,食二千户,谥曰敢,文振左武卫将军、襄阳县公,食千户。
《李守素传》:守素,署天策府仓曹参军,通氏姓学,世号肉谱。虞世南曰:昔任彦升通经,时称五经笥,今以仓曹为人物志,可乎。
《合璧事类》:杜淹,秦王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尝侍宴,赋诗尤工,赐银钟。
薛收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尝上书谏王畋猎。王答曰:览卿所陈,知戒我者,卿也。明珠兼乘,未若一言,今赐黄金四十铤。
《孔帖》:房乔,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谒辕门,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珍怪,乔独收人物致幕府,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下益亲。今我见乔,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驻马即办。
《唐书·苏世长传》:世长为天策府军咨祭酒,引为学士。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
《王綝传》:綝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王好畋游,上书切谏,王稍止,然益疏斥。终荆王友。
《郎馀令传》:馀令授霍王元轨府参军事。从父知年,亦为王友。元轨每曰:郎家二贤皆入府,不意培塿而松柏为林也。
《江安王元祥传》:始王许,后徙王,四为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性庸迷,所至营财产无厌。时滕、蒋、虢三王皆贪暴,得其府官者恶之不愿行,故时语曰: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滕王元婴传》:元婴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
《苏瑰传》:瑰从父兄干擢明经,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好畋,每谏止之。
《王圭传》:圭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圭亦以师自居。王问圭何以为忠孝,圭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圭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苏勖传》:勖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谢偃传》:偃迁魏王府功曹。尝为《尘》《影赋》二篇,帝美其文,召见,欲偃作赋。先为序一篇,颇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赋。偃缘帝指,名篇曰《述圣》,帝悦,赐帛数十。
《山堂肆考》:唐太宗转李绩詹事,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故长史,故有此除。虽屈阶,资可,勿怪也。
《唐书·杜正伦传》:正伦,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
《庶人祐传》:帝用王府长史、司马,必取骨鲠敢言者,有过失辄闻。而祐溺群小,好弋猎,长史薛大鼎屡谏不听,帝以辅王无状,免之。
《王义方传》:义方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魏徵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徵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合璧事类》:唐卢照邻,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曰:此吾之相如。
《孔帖》:韦思谦,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参军,谓曰:公非池中物,屈公为数旬客,以重吾府。
《山堂肆考》:唐萧德言展阅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高宗为晋王时,诏德言讲经授业。及升东宫,仍兼侍读。
《事文类聚》:苏良嗣,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尊惮。帝异之。《唐书·王勃传》:勃年未弱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搆。斥出府。
《玉海》:高宗、中宗时,相王府长史,以宰相兼之。姚崇以凤阁侍郎,韦安石以中书令,魏雍卫王府以尚书兼之。
《唐书·赵弘智传》:弘智,永徽初,入为陈王师。讲《孝经》百福殿,于是宰相、弘文馆学士、太学生俱在,弘智举五经,诸儒更诘辨,随问酬悉,舌无留语。高宗喜曰:试为我陈经之要,以辅不逮。对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愿以此献。帝悦,赐绢二百、名马一。《韦安石传》:安石子陟,神龙二年,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裴耀卿传》:耀卿,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稍迁秘书省正字、相王府典签,与掾丘悦、文学韦利器更直,备顾问,府中号学直。
《袁恕己传》:恕己,知相王府司马。与诛二张,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
《孔帖》:刘祎之,拜相王府司马。帝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师矩,冀蓬在麻不扶而直也。
《山堂肆考》:唐韦凑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曰:韦子识远文优,吾恨晚得之。
《唐书·源乾曜传》:乾曜,开元初,邠王府吏犯法,元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皎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
《潘好礼传》:好礼,开元初,为邠王府长史。王为滑州刺史,好礼兼府司马、知州事。王御下不能肃,有诏好礼检督王家,至过失皆上闻。王每游观,好礼必谏谕禁切。农月,王出猎,家奴罗迾,好礼遮道谏,王初不许,乃卧马下謼曰:今农在田,王何得非时暴禾稼,以损下人。要先践杀司马,然后听所为。王惭,为还。
《丁公著传》:公著,为直学士,充皇太子、诸王侍读,因著《太子诸王训》十篇。
《庾敬休传》:敬休,召为翰林学士。文宗将立鲁王为太子,慎选师傅,敬休以户部侍郎兼鲁王傅。
《东观奏记》:大中十二年,始用左谏议大夫郑漳、兵马郎中李邺,为郓王已下侍读。时郢王居十六宅,夔昭以下五王居大明宫内院。数日,追制,改充夔王以下侍读。五日一入乾符门讲读。郓王即位,其事遂停。《辽史·百官志》: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王宗允等,奏选诸王伴读。
姚景行,重熙中为燕赵国王教授。
萧惟信,重熙十五年为燕王傅。
《涑水记闻》:太祖尝谓秦王侍讲曰:帝王之子,当务读经书,知治乱之大体。不必学作文章,无所用也。《宋史·程德元传》:德元,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元宿信陵坊,夜有叩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元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元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元因从以入,拜翰林使。《玉照新志》:司勋员外郎张大亨奏,切见朝廷讲读之官,在天子所者,谓之侍读、侍讲,而诸王府,亦有侍读、侍讲官,比拟称呼相紊,名之不正,孰大于是。太宗皇帝初为韩冀诸王侍读,置侍讲,后有欲为皇族子孙置之,议者以唐文宗改诸王侍讲,为奉诸王讲读,请以教授为名。从之。且皇族学官,尚不可与王府同称,而王府官岂可同天子讲读之号。诏:诸王府侍讲改为直讲,侍读改为赞读。
《宋史·毕士安传》:雍熙二年,诸王出閤,慎择僚属。以虞部郎中王龟从,兼陈王府记室参军,水部员外郎王素,兼韩王府记室参军,秘书丞张茂直,兼益王府记室参军,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召谓曰:诸子生长宫庭,未闲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赐袭衣、银带、鞍勒马。士安本名士元,以元犯王讳,遂改焉。迁考功员外郎。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诰,王请对愿留府邸,不许。淳化二年,诏入翰林为学士。
《合璧事类》:窦称为晋府记室,贾琰为判官。每诸王宗室宴集,琰必怡声下气,褒赞捷给。称叱之曰:贾氏子何巧言令色之甚,独不愧于心耶。
《翰苑新书》:太宗至道元年,以员外郎孙蠙充皇侄、皇孙教授。时中书言:今皇侄、皇孙,是环卫之职,以教授为名。从之。
《汇苑》:至道二年,以孙奭为诸王府侍讲,赐紫衣。《山堂肆考》:宋杨砺,真宗为襄王时,以砺为记室。王甚重之。及建东宫,以为太子右谕德。真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
《翰苑新书》:真宗咸平元年,以朱昂兼南宅教授,张蔚兼北宅教授。
大中祥符五年,以直史馆晏殊为升王府记室参军。《宋史·崔遵度传》:遵度为右正言,大中祥符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改户部员外郎,赐服金紫,又赉袭衣、犀带、缗钱。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
《张士逊传》:士逊仁宗出閤,帝选僚佐,谓宰臣曰:翊善、记室,府属也,王皆受拜。今王尚少,宜以士逊为友,令王答拜。于是以户部郎中直昭文馆,为寿春郡王友,改升王府咨议参军,迁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改左庶子。士逊言:诣资善堂,升阶列拜,而皇太子犹跪受,宜诏皇太子坐受之。帝不许。诏士逊等遇太子侍驾出入许陪从。判史馆,知审刑院,以太子宾客、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既而二府大臣皆领东宫官,遂换太子詹事。
《山堂肆考》:宋仁宗谕执政曰:延安郡王出閤,当议官僚执政。对曰:司马光有重名,宜为郡王羽翼。如吕公著、孙觉,皆可以任之。
《宋史·王猎传》:猎为吴王潭王宫教授、睦亲广亲宅讲书、诸王侍讲。凡在京藩十二年,宗室无高卑少长,各得其欢如一日。英宗在邸,尊礼之;入为皇子,即拜说书;及即位,拜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方议濮王称,以问猎,猎不可。帝曰:王待侍讲厚,亦持此说邪。对曰:臣荷皇恩厚,不敢以非礼名号加于王,所以报王也。帝大悟,自是不复议。
《邵亢传》:亢选为颍王府翊善,加直史馆。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建言:陛下初政,欲治国者先齐家,颍王且授室,采用古昏礼。公主下降,不宜厌舅姑之尊。帝深纳之。他日,谕王曰:以翊善端直朴厚,辍为谏官矣。王出道帝语,遂以知制诰知谏院。
《汇苑》:吴申为睦亲宅都讲。初,宗室坐序爵,仍自为宾主讲官,位主席之东隅。申不肯坐,且曰:宗室当以亲族尊卑为序,与讲官分宾主,移书大宗正、宗正不能决。因内朝出二书,英宗是之。宗室正讲席,自申始。《山堂肆考》:宋治平中,宗室四千馀人,亲王置翊善、侍讲、记室,馀则宫院都讲、教授。岁时有嘉庆事,则侍宴崇政殿,或太清楼。
《宋史·韩维传》:神宗封淮阳郡王、颍王,维皆为记室参军。王每事咨访,维悉心以对,至拜起进趋之容,皆陈其节。尝与论天下事,语及功名。维曰:圣人功名,因事始见,不可有功名心。王拱手称善。闻维引疾请郡,上章留之。时禁中遣使泛至诸臣家,为王择妃。维上疏曰:王孝友聪明,动履法度,方向经学,以观成德。今卜族授室,官历选勋望之家,谨择淑媛,考古纳采、问名之义,以礼成之,不宜苟取华色而已。左、右史阙,英宗访除授例,执政曰:用馆阁久次及进士高第者。帝曰:第择人,不必专取高科。执政以维对,遂同修起居注、侍迩英讲。
《孙永传》:永进士第,为诸王府侍读。神宗为颍王,出新录《韩非子》畀宫僚雠定,永曰:非险薄刻核,其书背《六经》之旨,愿毋留意。王曰:广藏书之数耳,非所好也。《吴充传》:充调谷熟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充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仁宗命缮写赐皇族,英宗在藩邸,书之坐右。除集贤校理。
《山堂肆考》:宋神宗就邸,英宗命韩魏公择宫僚,荐用王陶、韩维等。一日,内侍以宫样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神宗亟令毁之。
《宋史·孙觉传》:神宗即位,觉直集贤院,为昌王记室,王问终身之戒,为陈诸侯之孝,作《富贵二箴》
《郑穆传》:穆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郑雍传》:雍为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
《山堂肆考》:宋元祐中,诏诸宫学教授员阙,选所举学官,及可为师表,可备讲读者补之。不足,则三省各选京朝官,有出身,年四十以上者充之。
《宋史·傅楫传》:徽宗以端王就资善堂学,择师傅为说书,升楫记室参军,进侍讲、翊善,中人涖事于府者,多与宫僚狎,楫独漠然不可亲,一府严惮之。
《翰苑新书》:大观二年,定王、嘉王府侍讲沈锡奏:真宗皇帝时,以张士逊为王友,命王答拜以示宾礼。今讲读辅翼之官,职在训导,亦王之友傅也。可如王友例,令王答拜。
《宋史·王十朋传》:十朋召为秘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先是,教授入讲堂居宾位,十朋不可,皇孙特加礼而位教授中坐。
《李浩传》:浩除员外郎兼皇子恭王府直讲。在王府多所裨益,且因事以及时政,书之于册,幸上或见之,王亦素所爱重。他日外补,累年以归,王喜曰:李直讲来矣。
《赵逵传》:逵充普安郡王府教授。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纳之。普安府劝讲至戾太子事,王曰:于斯时也,斩江充自归于武帝,何如。逵曰:此非臣子所能。王意盖有所在也。
《刘章传》:章迁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迁著作佐郎。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
《翰苑新书》:孝宗初,就傅范元长,以待制兼资善堂翊善。自是率以从官为之。其后亲王府不复除。第以朝士兼赞读直讲而已。
《记纂渊海》:绍兴五年,娄机为资善小学教授。时皇太子为惠国公,日陈正言正道,又以屡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置之左右,朝夕观省。孝宗出閤就第,而信王幼,亦命近臣踵为之。
《宋史·史浩传》:浩,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历温州教授,升国子博士。因转对,言: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高宗纳之。翼日,语大臣曰:浩有用才也。除秘书省挍书郎兼二王府教授。三十年,普安郡王为皇子,进封建王,除浩权建王府教授。诏建王府置直讲、赞读各一员,浩守司封郎官兼直讲。一日讲《周礼》,言:膳夫掌膳羞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会。至酒正掌饮酒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之饮酒不会,世子不与焉。以是知世子膳羞可以不会,世子饮酒不可以无节也。王作而谢曰:敢不佩斯训。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廷臣争陈退避计,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子不可将兵,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语大臣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浩复遗大臣书,言:建王生深宫中,未尝与诸将接,安能办此。或谓使王居守,浩复以为不可。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三十二年,上还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
《汇苑》:绍兴二十五年,以赵逵兼普安恩平王府教授。逵时为礼部郎,及引对,上曰: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宋史·陈俊卿传》:俊卿以校书郎召。孝宗时为普安郡王,高宗命择端厚静重者辅导之,除著作佐郎兼王府教授。讲经辄寓规戒,正色特立。王好鞠戏,因诵韩愈谏张建封书以讽,王敬纳之。
《王刚中传》: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
《萧燧传》:燧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山堂肆考》:宋周必大辞免兼太子詹事奏状:近岁以来,必于近臣中,择尝任王府侍读者,就兼是职。《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四年冬十月,嘉王府翊善黄裳上疏,请诛内侍杨舜卿。台谏张叔椿、章颖上疏,乞罢黜。
绍熙五年五月,嘉王府翊善黄裳、讲读官沈有开、彭龟年奏,乞令嘉王诣重华宫问疾,许之。王至重华宫,寿皇为之感动。
《山堂肆考》:彭龟年为嘉王府直讲,因讲论鲁庄公不能制其母,曰:母不能制,当制其侍御之人。王问:此谁之说。对曰:朱熹也。自后每讲,必问熹说何如。
《宋史·危稹传》:稹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张虙传》:虙迁秘书郎,预编《宁宗会要》兼吴、益王府教授,改兼庄文府。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读《尚书》,帝曰:吾固以《诗》《书》成麟趾之美也。
《金史·纳坦谋嘉传》:谋嘉,初习策论进士,大定二十六年,选入东宫,教郓王琮、瀛王瑰读书。《元史·郝经传》:宪宗二年,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召经,咨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张文谦传》:文谦,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徵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弊,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董文用传》:文用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谮文用于王,王遣其傅讯文用。文用因历指不法者数十事。其傅白王,王召文用谢之曰: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省府事颇立。《张立道传》:立道年十七,以父任备宿卫。世祖即位,立道从北征,未尝去左右。至元四年,命立道使西夏,给所部军储,以干敏称。皇子忽哥赤封云南王,往镇其地,诏以立道为王府文学。立道劝王务农以厚民,即署立道大理等处劝农官,兼领屯田事,佩银符。寻与侍郎宁端甫使安南,定岁贡之礼。云南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专制岁久,有窃据之志,忌忽哥赤来为王,设宴置毒酒中,且赂王相府官无泄其事。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立道怒与争。王闻其声,使人召立道,乃得入,为王言之。王引其手,使探口中,肉已腐矣。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得十三人,约共讨贼,刺臂血和金屑饮之,推一人走京师告变。事颇露,宝合丁乃囚立道,将杀之。人匠提举张忠者,燕人也,于立道为族兄,结壮士夜劫诸狱,出之,共亡至土蕃界,遇帝所遣御史大夫博罗欢、王傅别怗与告变人俱来。二人者遂与立道俱还,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赂者,皆伏诛。有旨召立道等入朝,问王薨时状。帝闻立道言,泣数行下,歔欷久之,曰:汝等为我家事甚劳苦,今欲事朕乎,事太子乎,事安西王乎。惟汝意所向。立道等奏愿留事陛下,于是赐立道金五十两,以旌其忠,张忠等亦皆授官有差。
《陈祜传》:祜,一名天祐,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祜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锭、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祜为河南府总管。《商挺传》:世祖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立王相府,以挺为王相。挺进十策于王,曰:睦亲邻,安人心,敬民时,备不虞,厚民生,一事权,清心源,谨自治,固本根,察下情。王为置酒嘉纳。
《赵炳传》:炳至元十四年,加镇国上将军、安西王相。王府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山,王北伐,六盘守者搆乱,炳自京兆率兵往捕,元恶授首。王还,嘉赏战功,赉赐有加。
《窦默传》:世祖命皇子真金从𪐝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
《明外史·魏观传》:洪武元年,帝念东宫,已立诸王渐长思早谕教建大本堂,命观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未几,又命观偕文元吉、詹同、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遗才,观所举多被擢用。
《武进县志》:王思明,洪武初,以荐,召为右傅,侍燕邸。每进对,非仁义道德,弗陈。时藩邸僚属,多获罪。帝知思明中立,独不及也。常上所校《纲目》及手写《大学衍义》二书,曰:此万世龟鉴,人主药石。上因置二书于西斋宫,朝夕披览。
《献徵录》:梁溥为秦府右长史,临事介直。自王以下,咸敬信。
《列朝诗集》:朱右,洪武七年,授经晋王,擢晋王府长史。有《白云槁》行于世。
瞿佑,洪武中,为周府右长史。风情丽逸,著《剪烛新话》及乐府歌词,为时传诵。
宁献王弘奖风流,海宁胡奎以儒雅名,请为世子师傅者,七年,告老而归。为辑其诗文序而传之。
《松江府志》:管讷,洪武中,以秀才徵拜楚王府纪善。恭谨强力,事不避难。楚王深加器重。奏晋长史。在职十年,事无苟从。年七十,乞归。王不忍其去,亲制诗慰之。命世子书忠勤良佐四字以褒,仍奏留本国。先是,讷五十艰子,及从讨蛮寇于铜鼓,用讷指画,悉破斩之。诸将以邻于寇壤,欲殄其众。讷进言曰:是虽荒裔,亦人类也。奈何草雉而禽狝之。王从其言。指挥使蔡春退而叹曰:管公一言活数万之命,必有后矣。越数年,生子锡,名延枝,教育于宫中。既长,奏为伴读。
《献徵录》:谷王,年十三,将封宣府。上谓侍臣曰:谷王年少,羽翼无人,奈何。诸大臣奏曰:辅幼藩,非忠勇敢直,不能。阁门使刘璟,其人也。上颔之。即日,授谷王长史,敕提调肃、辽、庆、宁、燕、赵六王府事。
《列朝诗集》:桂衡,洪武中,授谷府奉祠。刻意于诗,日课不辍。
《献徵录》:李质,洪武八年,为靖江王府右相,有敕奖谕甚至。尝归省先陇,王亲挥翰赋诗以赐,复命官属宴饯江浒,人以为荣。
葛诚为燕府长史,使入奏事,觇朝廷所为。建文密问燕府事,诚具以实告。建文乃遣诚还。燕使为内应。靖难师起,杀诚。
吴稷为荆府左长史,改徽府两辅亲藩,引谊归正,进贤王箴,芸窗赋,以寓讽。
宋子璟为梁府右长史,小心恭恪,王敬礼之。改越府右长史,凡持己处事,如在梁府。一府贤之。
周积为德府长史,矢心辅导,每进讲,色温气和,启沃良多。
《列朝诗集》:谢榛,眇一目,寓居邺下,赵康王宾礼之。秦晋诸藩争延致,河南北皆称谢榛先生。
《献徵录》:张景明为兴府左长史,袁宗皋为右长史,景明献为《善最乐》诗,以寓规讽。
《列朝诗集》:蜀献王之国初,即聘汉中教授方孝孺为世子傅,待以宾师之礼,名其读书之斋曰正学。方正学之称,自此始。
《献徵录》:陈南宾,洪武二十二年,擢蜀府长史。时蜀献王好学,礼士最,号贤王。南宾犹随事规谏,王甚敬礼之。造安车以赐,复为构第,名安老堂。
《汉阳府志》:戴景文领河南舞阳谕,继擢宁府伴读。景文以辅导自任,动规以正,遂与世子不合。不数月,解组,时年甫四十。人曰强仕之时,曷即遄旋。景文曰:吾职,江都长沙任也。材匪董贾,何以称之。
《献徵录》:龙镡为晋府长史,靖难师起,徵兵于晋。镡以大义,不可。靖难后,诏械镡至,不屈,死之。
《列朝诗集》:胡粹中,永乐中,楚府右长史。在王门凡二十年,忠心辅导。著《汉史笔记》行于世。
《祁门县志》:胡永兴授三河知县,仁明廉介,铨奏考上上。仁宗亦知其贤。适赵王新封,奏乞老成贤辅。上亲命为右长史。恩诏赐赉殊典。宣德改元,汉王高煦谋不轨,密使通赵,永兴力谏,不从。乃使人邀诸途,歼使焚书,以灭其迹。复面陈大义,极言利害,继之以泣。王心感悔。及高煦伏诛,言者交章论赵不已。上遣大臣奉玺书,及奏章下示王。王大惧,永兴曰:皇上俯念亲亲,不即加重谴。诚天地之恩。惟献护卫,上表谢恩为宜。王从之,言者遂息。上待王日益亲厚。
《松江府志》:李伯玙,宣德中,为淮府长史。从王入觐,左右请他求,伯玙不可,曰:君臣之间,有赐无求。求则渎,渎则不敬。府使人入贡,道与一县令搆争。诏下,令于狱,而释使者不问。伯玙请治之,以戒生事。官校有犯,王械置于市,伯玙请论如律。王有疾,左右请施僧祈福,伯玙谓,不若贷丁役钱,以苏卫士。从之。
《藩献记》:秀怀王见澍,英庙第五子也。成化六年,之国汝宁。宦竖以王居湫隘,请徙先帅孔宫以广之。王不许。长史刘诚、赵锐,尝进讲《尚书》,诚曰:戡𥟖者,武也。锐执古传曰:文王戡黎。两长史竞辩不已。王徐言曰:先皇简先生辅予经义,即有未安,何嫌往复,乃尔动色邪。诚、锐顿首惭谢。《彰德府志》:李显,成化丙戌,以翰林院检讨,出事吉王,后拜长史,再改楚府。时举进士者,往往以长史终身事藩邸。故当选授,多称病,或托贵势请免。显曰:士筮仕即择便利邪。必如公等顾令王皆孤立乎。往就选,其相楚府。放逐豪猾官田税,改令谨厚者司之,奸人讼指挥干某,受赇,显直其罔,于夜怀金谢,叱却之。《嘉兴府志》:朱绶,成化中授翰林院检讨,侍岐王讲读。弘治庚戌,王出就府邸,奄官专擅,绶据例抗疏,得旨颁行诸藩。自是政务悉隶辅臣。迁相晋藩。时王年髦,世子、世孙俱薨,有欲窃柄者,幽王曾孙于别宫,潜奏权国,上下疑,莫能决。绶密疏有王曾孙在,乃得封。《宁波府志》:冯钢,弘治间,以吴县教谕,迁淮府审理。宸濠取淮府瑶琴,钢厉色曰:此宗器也,安得与人。更请旗纛,钢声色更厉,不少屈。王甚重之。
《济南府志》:田祯为兴府右长史,以礼事王,正己不阿。会藩属郡王薨,无嫡嗣,庶子争立,府僚受贿,依违莫决。比祯至,即启王会议,乃扬言曰:袭封有成宪,岂容强争。此事若差,关系纲常。众官相视愕然,即如议具奏,遂定封焉。
《明外史·殷士儋传》:士儋,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凡关君德治道,辄危言激论,王为动色。迁右赞善,进洗马,直讲如故。
《金溪县志》:黄株为淮藩审理,王素骄贵。株至,匡救以义,调护以礼,王重之,请为世子傅。授《易经大义》。株曰:《易》,顺性命之理,眼前皆性,即皆易也。此理殽于天地,散于万物,具于人之一心。故易,心学也。拘拘象占,求之失矣。讲家人卦,反覆切至夜分。王俞旨赐服带,宴醉,撤烛归。

王寮部杂录

《玉海》:徐、韩二王为刺史府官,同外官资望愈下。永淳以前,王未出閤,则不开府。元宗诸子不出閤,王官益轻,而名亦减。
《朝野杂记》:咸平初,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北宫者,魏悼王子孙处之,所谓广亲宅也。
《语窥》:今古王官十事,一曰习仪拜牌,二曰接诏送表,三曰救护,四曰春秋祭坛,五曰朔望朝王,六曰拜千秋,七曰两台作揖,八曰计期支俸,九曰手谈消日,十曰染须。夫林总之官沈溺,风波者不可胜数。免大察而登彼岸,仅仅几人,一自曳裾,甘心冷寞,株守空斋。十事外,毫无职掌。安命者,方幸可以税驾,而世人皆以末路视之,岂惟王官日暮途远,六卿宰辅亦有之。如石东泉陈毓台之系狱,严分宜生前之辱,张江陵身后之羞,悽凉景气,又为十事者所笑。其馀海内堪捧腹辈,尚多也。世运承平,中原边塞,皆赖朝廷福泽。肉食者,特借衣冠弹,压地方耳。眼见几人,真是经纶手也。概而论之,王官固卑,卑无足比数,纵位三公,官一品,亦电光之过瞬息,总属幻泡空花。世人又何必鸿毛此,而泰山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