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五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常典
 第二百五十五卷目錄
 公輔紀事
官常典第二百五十五卷
公輔紀事
齊東野語黃洽阜陵,為臺諫執政未嘗大建,明或譏其循默
淳熙末上將內禪一日退朝,留二府賜坐,從容諭及倦勤之意,諸公交贊,公獨無語。
上顧曰:卿以為何如
對曰:皇太子聖德,誠克負荷,顧李氏不足天下,宜留聖慮
愕然色變
公徐奏:陛下問臣,臣不敢默然,臣既出此語,自今不復得覲清光陛下異日思臣之語,欲復見臣,亦不可得矣。
退即,求去甚力,以大資政潭州
壽皇重華宮,每撫几歎曰:悔不用黃洽之言。
或至淚下。
公元1101年
揮麈後錄曾文肅元符末以定策功爰立作相,壹意信任建言改元建中靖國收召元祐諸賢而用之,首逐二蔡,而元長先已交結中禁膠固久矣,雖云去國,而眷顧方濃,目是屢欲召用,而文肅輒尼之。
一日徽宗顧首相韓文定云北方帥藩有闕人處否。
文定對以大名府未除人。
少刻,批出蔡京端明殿學士,知大名府,仍過闕朝見
文肅朝堂一覽愕然,忽字呼文定云:師朴可謂鬼劈口矣。
翌日白上,以為不可
乾笑曰:朕嘗夢見蔡京宰相,卿焉能遏邪。
數日後,臺諫王能甫吳材希旨文肅,上為罷二人文肅自恃以安。
元長來意甚銳,如蔡澤之欲代范睢也。
甫次國門,除尚書右丞
踰月之後文肅陳祐甫南都元長以為祐甫文肅婣家,訐之於上前,因遂忿爭。
次日,入都堂下馬,則一頂帽之卒,喏於庭云:錢殿院有狀申。
視之,乃殿中侍御史錢遹論文肅章副本
文肅上馬,徑出城外觀音院,蓋承平執政丐外待罪之地也。
是晚鎖院,宣翰林學士郭知章草免文肅相制知章啟上未審詞意褒貶如何
上云:當用美詞,以全體貌。
詰旦告廷,以觀文殿學士潤州,尋即元長為相,時崇寧元年六月也。
陛辭之際,慰藉甚渥,云秋相見
抵潤未久,而詔獄興矣。
臺諫副本,始於此
公元1112年
蔡京太清樓侍宴記》政和二年三月皇帝制詔,臣宥過省愆,復官就第就詔,以是月八日後苑晏清樓,召臣執中,臣候,臣偲,臣,臣紳,臣居厚,臣正夫,臣蒙,臣洵仁,臣居中,臣洵武,臣俅,臣貫於崇政殿賜坐,命宮臣擊鞠,乃赴景福殿西,序入苑門,詔臣曰:此跬步宣和廊,言者所謂金柱玉戶者也。
厚誣宮禁其令子攸掖入觀焉。
東入花徑南度碧蘆,聚又東入便門,至宣和殿止,三楹几案,臺榻漆以黑下宇,純朱上棟絕緣飾緣無文彩,東西廡各有殿,東曰:瓊蘭
西曰:凝芳,後曰:積翠,南曰:瑤林,北曰:玉宇,後有沼曰:環碧兩旁有亭曰:臨漪。
華渚沼坎有山,殿曰:雲華閣。
太寧左右躡道以登中道有亭,曰:琳霄,次曰:會春閣,下有殿曰:玉華玉華之側有御書殿,榜曰:三洞瓊文之殿旁有種玉綠雲軒相峙。
奏曰:宣和殿亭沼,潔齊清虛雅素若此,則言者不根,蓋不足卹。
日午謁者執中已下,入女童樂,四百靴袍玉帶列排下宮,人籠珠翠金玉束帶,秉扇拂壺巾,劍鉞執香毬御床以次,立酒三行
上顧謂群,臣曰:承平無事君臣同樂,宜略去苛禮飲食起居自便無間已而群臣盡醉又為皇帝幸鳴。
鑾堂記曰:宣和九年九月金芝生道德院,二十已而
皇帝自景龍江泛舟天波至臣鳴鑾堂,淑妃從臣朝堂下,移班拜妃。
內侍連叫曰,妃答拜,臣欲謝。
內侍掖起,膝不得下,上曰:今歲四幸鳴鑾矣。
頓首曰:昔人三顧堂,臣已六幸,千載榮遇鳴鑾卑陋,且家素屢空,且願留少,頃使得尊奉意。
上曰:為卿從容,臣退西,廡視庖膳,上為舉筋屢釂,歡笑家人,又遣使瑪瑙大杯賜酒遂御西閤,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妃亦酌酒遣賜,道由臣堂視,臥內嗟其弊惡步至之。
所上門屏側語臣曰:不御袍帶,不可相見,可去冠服
惶怖曰:人臣安敢,罪萬死
上曰:既為姻家,置君臣禮,當敘親上。
親酌手持橄欖以賜時,屏內御坐妃嬪在側,咫尺不敢望眾。
譁曰:妃也,妃顧。
臣遽起,立臣,附童貫致禮,乃奏乞遺壽,妃上乃酌酒,授,妃飲竟。
上酌,為妃酬酒上調美味,妃剖榴,折芭蕉,分餘甘,遣臣。
婢竟餘,賜曰:主上每得四方美味新奇必賜師,相無頃刻,廢忘諭師相知,無忘。
臣難感難謝,上又賜酒,命酌曰:可與。
語,與臣言君臣相與古今若者,臣嗚咽嗟惜因語,身危非主,上幾不保如今大理彥純是也遽,以聞。
上駭曰:御郡若此小人敢自昨。
聶山對謝,窮治
彥純已覺其離間
故罷山以事關豈,以一語罪卿,小人細故織羅耳,亟索紙。
即屏,上詔草彥純聶山安州
自命酒,使陪,遂醉,諸孫掖出。
蔡京保和殿曲宴記,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皇帝召臣,蔡京王黼燕王俁楚王似臣嘉玉,臣楷,臣嗣,臣濮,臣王仲,理臣童。
馮熙載臣蔡,攸臣蔡絛臣蔡修。
保和殿由東曲水,朝於玉華
殿上,步西曲水,循蘼架至大寧閣,登層巒凌霄騫鳳,垂雲亭景物滿,前林木蔽蔭,遍歷奇,勝始保和殿
殿三楹楹七十架,兩夾閣無綵,繪飾落成八月
高竹森然蓊鬱中楹置御,榻東西二間,列寶玩古鼎,彝玉器左夾閣。
曰:妙有設,古今儒書,子史楮墨名畫
右夾閣曰:宣文設道金櫃玉笈之書與神霄
天隱,文上步前行,登稽古閣,有宣王石鼓歷,邃古尚古鑑古作古傳古祕古。
諸閣藏祖宗訓,謨與夏商周尊彝鼎鬲爵。
斝卣敦盤盂,漢晉隋唐書畫,多不知款識而駭見。
親指,示為言其概,抵玉林軒,過宣和殿列岫軒天真閣凝德殿,殿之東崇,石峭壁高百尺林壑茂密倍於昔見,過翠翹閣,諸處賜茶全真閣,上御手注湯,擊出乳花盈面。
臣等惶恐,前曰:陛下君臣夷等為臣下烹,調震惕惶怖豈敢啜之。
上曰:可少休息,乃出瑤林殿中賜。
馮皓傳旨留題
殿壁諭臣筆墨已具,乃題曰:瓊瑤錯亂成林交加,午有陰。
恩許塵。
凡時縱步不知身在,五雲頃之就坐女童作樂坐間,賜荔子黃,金柑相間布列前後
命師文浩剖撥賜酒五行始休
許至玉真軒,軒在保和西南,廡即安妝閣命使傳旨曰:雅宴酒酬添逸,興玉真軒內看安妃詔臣,賡補成篇
臣即題曰:保和,新殿麗秋暉,詔許塵,凡到綺闈是時人,自謂得見。
妃矣。
既而但見畫像西垣,臣即以詩謝。
奏曰:玉真軒,檻煖如,即見丹青見人月裡嫦娥終有恨,鑑中姑射未應真。
須臾中使召臣至玉華閣,上持詩曰:因卿有詩,況姻家有當見禮
臣曰:頃緣葭莩以得,拜望故敢以詩請上。
大笑素妝珠玉綽約仙子
前進再拜,敘謝妃答拜
臣又拜,妃命左右掖起,上手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勸太師
臣奏曰:禮無不答不審酬酢可否
於是持瓶注酒授使以進,再坐,徹去童女羯鼓御侍細樂,作蘭陵王揚州散,酬勸交錯
臣奏曰:陛下與人同,不間高卑,日且。
暮久,勤聖躬人心不安
上曰:不醉無歸,更勸迭,送酒無算
又奏曰:樂奏繽紛酒觴交錯方事宴飲
上及故老朋友相與㘅杯接慇,懃之歡,道舊論新。
故臣何足以當,臣請序其事,以示後世
知今宴樂酒食而,已夜漏二鼓五籌,眾前奏罷退十三日序。
揮麈餘話》:劉跛子者,洛陽人
知人生死禍福,歲一至京師
前輩雜說中多記之。
宣和猶在蔡元長炎盛,聞其入都,在大房中下
大房者,外方居養福田院之類。
即令其子騎從往訪之,跛子以手揮之勿令前,且取一瓦礫,用土書一退字,更無它語。
歸,以告於元長元長悟其言而不能用。
可談祖宗故事宰相相公節度,使帶開府儀,同三司元豐官,制前帶中書門,下平章事亦呼,相公使相三,公正真相之任公相尚書改令,廳為公相廳
蔡京首以太師為公,相其子。
攸自淮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遂父呼,公相子呼相公,時傳公父入侍西宴,上云:相公公相子。
對云:人主主人翁際遇之盛如此
公元1120年
東軒筆錄宋鄭公庠,初為翰林學士仁宗嘗對執政稱其文學才望大用者。
兩府有缺,進名是時曾魯公公,亮為館。
職在京師傳聞,上有此言,遽過鄭公而賀之
鄭公蹙額曰:審有是,言免禍幸矣。
魯公惘然不測而退。
明年樞副執政進名
仁宗熟視久之,徐曰召張觀
執政曰:去歲得旨,欲用宋庠
仁宗曰:先朝狀元合先用也。
又嘗對執政稱,三司使楊察判。
開封府王拱辰才望履歷將來兩府有闕,進此二人既而梁莊肅公適罷。
兩府次遷執政,以二人名聞
仁宗曰:可召程戡執政,復以異時
上語奏陳
仁宗曰:若遂,用等是二人之策。
得行也。
執政遂不敢言
蓋梁公之出或云,等所擠。
上之英鑒類此也。
呂申公累乞,致仕仁宗眷。
倚之重久之不允他日復叩於便坐上度其志不可奪因詢之曰卿果退當何人可代申公曰:知臣莫若
陛下自擇
仁宗堅問之申公遂引陳。
文惠堯佐曰:陛下欲用英俊經綸之臣則臣所不知必欲圖任老成鎮靜百度周知天下良苦無如某者
仁宗深然之,遂大拜
文惠公薦引之。
無以形其德,因撰燕詞一闋㩦觴相館使人歌之曰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見新來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
梁時歌塵散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朱簾捲。
申公聽歌醉笑曰:自恨捲簾人,已老。
文惠應曰:莫愁調鼎無功,老於巖廊醞藉
不減頃為浙漕有吳江詩平波渺渺,煙蒼蒼菰蒲纔,熟楊柳扁舟繫岸不忍去秋風斜入。
鱸魚鄉又湖州碧瀾堂
苕溪清淺溪斜碧玉光寒照萬家。
誰向月明終夜聽,洞庭漁笛蘆花
公元1142年
揮麈後錄紹興壬戌罷三,太師兵柄
王世忠為樞密使馬帥
解潛曰:雖云講和敵性難測不若姑留大軍之半於江之北觀其釁公其為吾,草奏以陳此事。
解用其指為劄子,韓上之已而付出
秦會之語,韓云:何不告我而遽為是耶。
韓覺秦詞色稍異,倉卒惶恐
即云:世忠不識字
此乃解潛為之。
使某上耳秦大怒
翼日,貶單州團練副使南安軍安。
置竟死嶺外
紹興壬戌夏顯仁皇后自金南歸詔遣,參知政事王慶曾次翁與后,弟韋淵迓於境上,金主亦遣其近臣,與內侍
五輩后行,既次燕山金人憚其暑行後察其意。
虞有他變稱疾請於,金少須秋進發金人許之。
稱貸,於金之副使,得黃金三百兩且約至對境倍息以還后,既得。
營辦佛事之,餘盡以犒,從者悉皆懽然途中無間言。
由此力也。
既將抵境上,金必欲先得所負然。
以后歸我后遣人,喻指韋淵辭曰:朝廷大臣在焉可,徵索之。
遂詢於王初,王之行也。
事之纖粟,悉授頤指秦丞相,獨此偶出。
不料金人取金甚急
王雖所賫甚厚然,心懼。
秦疑其私相結納歸,欲攘其位,必貽。
秦怒堅執不肯,償相持界上者。
三日九重不知曲折,但與先報,后渡淮之。
日既愆期張俊樞密使,請備邊憂慮百出
人情洶洶謂金,已背盟中。
變矣秦適,以疾在告朝廷,遂為備邊計。
中外大恐,王㬇江東轉運副使奉迎提舉行事務,從王知事急力為。
王言不從乃自裒其隨行所有僅及其數以。
與之金人,喜后即日南度,疑懼釋然,而王不預也。
王歸白秦以謂所以然
者以未始稟命不敢專秦,以王為畏己,果大喜
已而泣訴於上,王某大臣不顧國家利害如此,萬一金生他計,於數日間則使我母子不相見矣。
震怒,欲暴其罪而誅之。
樓炤仲輝樞府母憂去位終制起。
浙東會之,欲命謝。
於金廷至是,秦為王營捄回。
護謂宜遣柄臣往謝之,於是輟仲。
輝之以為報。
謝使以避。
上怒,逮歸。
上怒,稍霽然。
終惡之。
秦喻使辭位遂以。
職名奉祠已而引年安。
居於四明秦終憐之餽問不絕
秦之擅國
凡居政府者莫不以微過忤其指例以罪行獨王以此情好不替。
王卒特為開陳贈卹加厚,諸子與婿親戚族人添差浙東者,又數人以便私議者,謂秦居政府二十年,間終始不貳獨見一人而已
老學庵筆記高宗徽宗服中,用白木椅子錢大
入覲見之曰:此檀香子耶
張婕妤掩口笑曰:禁中胭脂皂莢多,相公已有語更敢用檀香作椅子耶
趙鼎張浚作相也。
湯丞相封慶國公,命下。
湯公謂此。
仁宗賜履之國天聖以來無封者。
欲請避之或曰何執中嘗封慶國公矣。
湯公曰:執中不知引避何足
法哉卒辭之改封岐。
秦丞相晚歲權,尤重常有數卒。
皁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視謦欬皆呵,止之,嘗病告一二日,執政獨對不敢他語,惟盛推秦公勳業而巳。
明日入堂,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
執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勳德曠世無語,終即退,實無他言。
秦公嬉笑曰:甚荷蓋已嗾。
言事官章執政,甫歸閤子彈章副本已至矣。
秦會之初,得疾遣前宣州通判李季設醮天台桐柏觀以善奏章自名行至天姥嶺下,憩小店邂逅一士人,頗有俊氣,問曰:公為太師奏章乎。
曰:然士人搖首曰:徒勞耳。
年間張德,遠當自樞府,再相劉信叔,當總大兵捍邊,若太師不死安有是事耶。
不復敢與語,即上車去醮之,明日而聞秦公卒
秦會之宋朴參政曰:某可比古,何人遽。
對曰:太師郭子儀不及張子房
秦頗駭曰:何故
對曰:郭子儀宦者其先墓,無如之何
太師能使此輩屏息畏憚過之遠矣。
然終不及子房者,子房去得勳業太師是去不得勳業
拊髀太息曰:好遂驟薦用至執政
公元1243年
貴耳秦檜一日,瞻高廟天,顏不悅
奏云:何事上勞聖慮答,云郊匹帛闕五百萬支。
散隨奏臣當為陛下任此事。
一日奏云:乞禁中賜臣酒四金壺。
某日宣賜秦約張韓二。
將來議事自朝至午,未間未得謁入,但見中,使宣賜御酒來,心愈惑,且驚移
時秦與張韓進,並不發一語
忽云御前賜酒,同飲一杯
張韓奉巵戰慄不敢飲。
秦先取酒,飲一勺,少定,緩云:主上要與二將各假一千萬緡,以奉郊祀祭,畢後撥賜。
張韓奉令,奏知高廟得旨,止假五百萬緡。
《癸辛雜識淳祐初年喬行簡平章
李宗勉左相史嵩之督視
荊襄就拜右揆既而二公去位嵩之獨運權,癸卯長至雷三學生,上書攻之。
明年徐霖伏闕上書疏其罪,是歲仲冬
嵩之父弭,忠殂於家,不即奔喪公論沸騰未幾
御筆嵩之復起右丞相於是學生復。
上書將作監
徐元杰監史溫右史韓祥皆有疏言,其不可於是范鍾,拜左杜範
拜右盡逐嵩之之黨,金淵濮斗南劉晉之
鄭起潛等,當時有為詩誚之者
曰:嵩之乃父病將殂,多少憸人獻諛元晉甘心溺器良臣無恥
扇風起潛秉燭封行李一薦,隨司出帝都天下好人多,史黨不知趙鼎有誰扶嵩之,之從弟宅,之衛王,之長子也。
與之素不咸,遂入劄聲其惡。
且云先臣彌遠晚年愛妾,顧氏為嵩之強取以去乞,令慶元府押顧氏,還本宅以禮,遣嫁仍乞置嵩之
於晉朱挺之,典及丙午冬終喪御筆使嵩之,候服闋日,除職與宮,觀於是臺臣章琰英及學校皆有書,疏交攻之,御筆始有史,嵩之特除觀文殿大學士許令休致時,劉克莊權中,書舍人草制
繳奏云照得史。
嵩之丞相非職名又非階位不知合於何官。
職下許令休致議者,乃以克莊陰為嵩之,之地章。
李二臺臣因再攻嵩之,併克莊劾去之。
克莊自辨云:臘月二十二夜丞相傳旨草制
次日具稿。
次日被論,竟莫知為何罪也。
制中有云,朕聞在昔忠臣孝子門人,謂斯何豈天下有無之國,又云宇宙廣有,得而食。
霜露,既濡啜泣
何嗟
及矣又云罪臣,猶知之卿。
廢省循之,義退天之道也。
朕樂聞止足之,言然竟別命詞焉。
未幾章琰李昂英在外差,遣趙汝騰首上,封事學校,又上書乞留二臣,並不報內批
如學校,紛紛不已
降免解指揮,更不施行
於是京庠,且上書云云大博李伯玉
上疏力爭李韶,亦言上意終不回,於是與𥲅,皆不能自,安屢丐祠李韶批答云:朕臨御以來未嘗罪一言者
今為卿去,二臺諫以留卿,前未有是也人。
紛紛非出朕意。
於是詔亦奉祠,而去明年三月,忽有京學賓賢朱振者。
獨上一書以薦,嵩之
於是臺臣周坦葉大有陳求魯陳垓備,論其無忌憚而罪之。
嵩之起復也,匠監徐元杰攻之,甚力。
遂除起,居舍國子祭酒,仍攝行
西掖未幾暴亡,或以為嵩之之而死。
俾其妻,申省以為口鼻折裂血流而腹脹,色變青黑兩臂皆起黑泡,面如斗大,其形似鬼。
欲乞朝廷主盟與之伸冤侍御鄭寀,率臺諫共為。
一疏少司成陳振孫監察江萬里,並有疏,遂將醫官人。
廚子置獄,令鄭寀督之,竟不得其情,止以十數輩,斷遣而已
徐霖上書,力詆不能明此獄之冤,不報竟去。
奏疏乞留不報先是侍御史劉漢弼盡,掃嵩之之黨至此,亦以暴疾亡,或者亦謂嵩之有力
無實跡也,朝廷遂各賜田五頃楮幣五千,貫以旌,其直黃濤之,試館職也,對策歷數史嵩之之惡至是除宗,正少卿於對,疏乃言,元杰止是中暑之,証非中毒也。
於是僉議攻之,而元杰之子直諒投匭扣閽力辨,此說遂被劾云。
公元1251年
鄭清之字德,源號青山又號安晚,為穆陵舊學
端平初相聲翕然,及淳祐再相已耄及之,政事多出其姪孫太原之手,公論不與況所汲引,如周坦陳垓蔡榮輩皆小人黃自然嘗入疏論之,既而豐儲倉門。
趙崇上書歷陳其昏繆貪汙之過,亦解綬而去未幾
察官潘凱遂劾之,吳燧亦劾其黨,朝廷遂奪二。
察言夕堂董槐,亦入疏求去蓋潘吳,二豸皆董所薦也。
潘疏有云馬天驥竭浙東鹽,本百萬而得遷,天驥遂申省辨白清之欲差,官覈實程。
元鳳以為不可以外官鈐制臺諫其議。
遂寢時,牟子才家居,亦疏攻鄭而留二,察不報
辛亥冬,祈雪得雷電大作,而清之薨於位恩,數極厚明年,傅端林彬之,按太原公受賄賂,竊取相權,凡所以誤故相者,皆太原之罪,乞罷其閣職守故相之,墓上從之。
初青,山之重來也,有作詩譏之,云劄,未離丹禁地,扁舟巳自到,江干先生自號,為安晚晚節胡為不自,安及其薨也,又有詩云,光範門前雪尺,圍火雲燒蓋,晚風吹堪,嗟淳祐重來,日不似端平初相時里巷誰為司馬哭。
番夷肯為孔明青山化作黃金,塢可惜角巾歸去遲。
公元1151年
金史海陵本紀天德三年正月乙未上出獵,宰相以下,辭於近郊
駐馬戒之,曰:朕不惜高爵厚祿以任汝等,比聞事多留,滯豈汝等苟圖,自安不以民事自念耶。
自今朕將察其勤惰以為賞罰,其各勉之
世宗本紀大定二年正月庚午,上謂宰相曰:進賢退不肖宰相之職也。
有才能高於己者,或懼其分權往往不肯引置同列朕甚不取卿等毋以此為心乙亥大房山丙子獻,享山陵禮畢欲獵而還左丞相晏等諫曰:邊事未寧不宜游幸
戊寅還宮因諭晏等曰:朕常慕古之,帝王虛心諫卿有言即言,毋緘默自便壬辰上謂。
宰執曰:朕即位半年可行之事甚多
近日全無敷,奏朕深居
九重正賴。
卿等贊襄各思所長,以聞朕豈有倦怠
午上宰執曰:卿等當民間利害及時事之可否以時敷奏不可,公餘輒從自便優游而已
閏月甲戌上謂。
宰臣曰:比聞外議奏事甚難。
朕於可行者。
未嘗不從
自今敷奏勿有所隱。
朕固樂聞之。
戊子上謂宰臣曰:臣民上書者,多敕尚書省
詳閱不即具奏天下將謂朕徒受其言。
不行也。
其亟條具以聞。
八月癸酉,上謂宰臣曰:百姓上書陳時政其言,猶有所補,卿等位居,機要略無獻替,可乎。
聽斷獄訟簿書期,會何人不能唐虞之。
聖猶務兼覽博照乃能成,治正隆專。
獨見故取敗亡早夜孜孜冀聞讜論卿等,宜體。
朕意詔百司官吏凡。
上書言事或為有司所抑者。
許進表以聞朕將親覽,以觀人才優劣十月以左副,元帥完顏彀英平章政事
大定四年八月壬申,上謂宰臣曰:卿每奏皆常事治國安民朝政不便於民者,未嘗及也。
大定八年正月乙丑,上謂宰臣曰:朕治天下方與卿等共之,事有不可,各當面陳以輔。
朕之不逮慎毋阿順取容卿等。
致位公相正行道揚名之,時苟或偷安自便,雖為今日之幸。
後世以為何如
群臣皆稱萬歲大定十年十月辛未,上謂宰臣曰:朕凡論事有未能深究利害者,卿等宜悉心論列無為面從退有後言
十二月丙寅,上謂宰臣曰:比體不佳,有妨朝事,今觀所奏事皆依條格殊無利國之事。
朝行一事歲計有餘則其利博矣朕居深宮豈能悉知外事
卿等尤當注意大定十一年正月,戊戌尚書省汾陽軍節度副使,牛信昌生日饋獻法當奪官
上曰: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天下尚書省樞密院
生日節辰饋獻不少此,而不問小官饋獻即加按劾豈正天下之道,自是宰執樞密饋獻亦宜罷去
十月甲寅,上謂宰臣曰:朕已行之事,卿等以為成命不可復更但承順而已無執奏。
且卿等凡有奏,何嘗不從自今朕旨雖出,宜審而行有未便者,即奏改之,或在下位,有言尚書省所行,未便亦當從而改之,毋拒而不從戊辰
上謂宰臣曰:衍慶圖畫功臣已命增為二十人,如丞相韓企,先自本朝興國以來憲章法度多出其手,至於關決大政,但與大臣謀議,終不使外人知覺
漢人宰相前後無比,若褒顯之,亦足示勸慎無遺之。
大定十六年十二月丙子上諭宰臣曰:凡已經斷事,有未當卿等,勿謂巳行,不為奏聞改正
朕以萬幾之繁,豈無一失卿等。
但言之,當更改必無吝也。
大定十七年六月,己卯宰臣曰:朕老矣,恐因一時喜怒處置,有所不當卿等,即當執奏
毋為面從,成朕之失。
大定二十五年十月丙辰,上謂左右曰:宰相年老,艱於久立,可置小榻廊下使,少休息
十二月甲戌,上謂宰臣曰:太尉守道論事止務從寬犯罪罷職者,多欲復用若懲其首惡,後未知畏罪復用何以示戒
大定二十七年十一月甲子,上謂宰臣曰:卿等老矣殊無可以自代者乎。
必待朕知而後乎。
顧右丞張汝霖曰:若右丞者,亦右丞相所言也。
平章政事襄及汝霖對曰:臣等苟有所知豈敢不言
無人耳上曰:春秋國分裂土地褊小,皆稱有賢卿不舉而已
今朕自勉庶幾致治他日子孫誰與共治者乎,宰臣皆有慚色
公元1190年
章宗本紀明昌元年春正月辛酉,諭尚書省宰執所以總持國家不得受人餽遺或遇生辰受所獻,無過萬錢若緦大功以上,親及二品以上,官不禁承安
三年夏四月戊辰,朔有司宰相,遇雨可循殿廡出入斜卯愛實愛實累官翰林直學士左司郎中
憤時,相非其人,嘗歷數曰:平章曰撤固權市恩擊。
丸外百無一能
丞相賽不菽麥不分更謂乏材,亦不至人為相。
參政樞密副使赤盞合喜麄暴馬軍之材上矣。
乃令兼將相之權,右丞顏盞世魯居相位,已七八年。
碌碌無補備,員而已患難之際。
倚注此類欲冀中興難矣。
於是世魯罷相賽不乞,致仕而白撒合喜不恤也。
公元1294年
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冬十月,帝諭右丞阿里參政梁德珪曰:中書職務,卿等皆懷怠心。
朕在上都,令還也的迷沙已沒財產,任明里不花,皆至今未行。
又不約束吏曹,使選人留滯
桑哥姦邪,然僚屬憚其威,政事無不立決
卿等其約束曹屬,有不事事者笞之。
仍以朕意諭右丞相完澤
公元1330年
文宗本紀至順元年春二月丁未詔諭中書曰:昔在世祖,嘗以宰相一人總領庶務,故治出於一,政有所統。
燕鐵木兒右丞相伯顏知樞密院事左丞相其勿復置。
崔斌傳》世祖嘗命安童漢人治體一人安童
入見,敷陳時政得失,曲中宸慮。
時世銳意圖治危言讜論直指面斥是非立判,無有所諱。
帝幸上都,嘗召馬步從。
帝命之騎,因問治大體,今當何先。
以任相對
帝曰:汝其為吾舉可為相者
安童史天澤對,帝默然良久
曰:陛下豈以臣猥鄙,所舉未允公議,有所惑歟。
近臣咸在,乞采輿言陛下裁之。
帝俞其請,立馬颺言曰:有旨問安童為相,可否
眾驩然呼萬歲
帝悅,遂以二人並為相。
陳祜傳》為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
中書尚書二省並立世祖厭其煩,欲合為一,集大臣雜議之,還朝特命預其議。
阿合馬尚書平章政事,欲奏陞中書右丞安童太師,因罷中書省,懼異議許進尚書參知政事以啗之。
及入議,言中書政本祖宗所立,不可罷;三公古官,今徒存其虛位,未須設。
事遂罷。
阿合馬怒其忤己,除中興路行尚書省事
公元1339年
高鳴傳》至元五年,立御史臺,以侍御史
天下初定中書樞密壅滯言者請置督事官二人曰:官得人,自無滯政,臣職在奉憲,願舉察之,毋為員外置人也。
七年議正三省上封事曰:臣聞三省設自近古,其法由中書出政,移門下,議不合,則有駁正,或封還詔書;議合,則還移中書中書尚書尚書乃下六部郡國
方今天下大於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
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賢俊萃於一堂連署參決自免失政豈必別官異坐,而後無失政乎。
故曰政貴得人,不貴多官。
不如一省便。
祖深然之,議遂罷。
燕公楠傳》公楠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赴闕,會欲易執政大臣,以問公楠公楠伯顏、不灰、闍里闊里吉思史弼徐琰趙琪陳天祥十人
又問孰可以首相,對曰:天下人所屬莫若安童
其次,曰:完澤可。
明日,拜完澤丞相,以公楠及不灰為平章政事固辭
王壽傳》御史臺侍御史,與臺臣奏:宰相內統百官,外均四海位尊任重不可輕假非人
三代以降,國之興衰,民之休戚未有不由相臣賢否也。
世祖初置中書省,以忽魯不花塔察兒線真安童伯顏等為丞相史天澤劉秉忠廉希憲許衡姚樞等實左右之,當時稱治,比唐貞觀之盛。
迨至阿合馬、郝禎、耿仁、盧世榮桑哥忻都等,壞法黷貨流毒億兆
近者,阿忽台、伯顏八都馬辛阿里專政煽惑中禁,幾搖神器
君子小人已試之驗,較然如此
臣願推愛思治之心,邪正互陳,成敗對舉庶幾上悟天衷,懲其既往,知所進退天下之事,可從而理也。
明良記》李文正公久在相位,忽有狂生遮道獻詩曰:才名空與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已西,回首湘江春水綠,子規啼罷鷓鴣啼。
文正見之,不覺泣下,急使人召之,已失所在矣。
琬琰錄》彭文憲在朝,凡大臣新進媒孽者,必反覆辨析,且以愛惜人才之意上達言官
言語微過被譴,亦必委曲言其不足深罪賴以全者甚。
人稱得宰相體
彭文憲召入內閣英廟向用大學士獨見寵信,數召對賢,退亦諮公。
持正論,不肯詭隨
或至失色爭議南楊亦服公雅量,語人曰:彭公真君子也。
《瑣綴錄》天順中李公文達獨見寵,任冢宰
王九皋老成大司馬馬昂儀表,雖皆為英廟所眷遇,而尤賴公維持
公有薦舉必先諭意二公
御前籌咨。
於文則委諸王公,武則委諸馬公,或自舉其人。
亦必曰:臣所知如此,還須召某等再審
二公亦如公言以是上不致疑,下皆信服
天順日錄再入閣,立意退避,必待宣召,方趨侍
不然只在閣內整理文書,封進雖十日不召,亦不往上。
久而覺之,且厭石亨輩朝退頻入見。
或因小事私情無事亦報入見
一日上召,曰:先生文書整理每日當來若其總兵等官無事亦頻來甚不宜
左順門閭者,今後非有宣召不許擅進。
上意當來亦不自入,必有宣召而後入。
上意漸加,向從凡左右薦人,必召其如何。
以為可者即用之,不應者即不行
惟以正對上,亦漸覺。
見聞錄》:張公位趙公志皋皆與江陵相左,由翰林為州同,後俱拜相
楚中周御史以詩戲之曰:龍樓鳳閣九重宮新築沙堤相公
貴我榮君莫羨,十年前是兩州同。
分宜在位,日集天下堪輿家
遍邑中訪求吉壤一人,獨指一地曰:葬此子孫尚有拜相者,分宜如其言而啟之,有古墓在焉。
驗其碑乃嚴氏遠祖也。
公元1628年
夢餘錄》崇禎元年輔臣施鳳來等以枚卜請上,允之
吏部會推十員。
翌日,召閣臣,與吏科河南道乾清宮前殿
上諭輔臣曰:內閣公孤大臣倘得其人,社稷之福。
不敢自定欲求之天。
施鳳來對曰:海內多事,望皇上點數員。
上頷之,命內臣香案上舉一拜三叩,隨設小桌置筆硯香案之左。
前出紅紙十方,各書一名,為鬮入金瓶內。
上舉匙拈之,每拈一鬮,遍示侍臣然後筆點之。
再拈,如茲共點錢龍錫六員
上復拜叩禮畢,還御座
侍臣趨入叩頭謝。
來宗道浙江上虞人任禮部尚書
楊景辰福建晉江人,任吏部侍郎
李標北,直高邑人,原禮部侍郎,起自請。
錢龍錫南直華亭人劉鴻訓山東長山人周道登南直蘇州人
禮部侍郎起自削奪,俱加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